高青县农机维修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4-04-29

高青县农机维修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通用10篇)

篇1:高青县农机维修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高青县农机维修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近几年,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惠农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我县广大农民群众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农机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和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的使用已逐步扩展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也带动了农机维修市场的繁荣发展,农机维修行业已成为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服务产业,农机维修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繁荣的背后,一些矛盾也日益凸显,大型农业机械的维修、保养形势严峻。

针对大型农业机械的维修使用状况,我县组织专人,县自7月份至9月底对全县的农业机械使用、维修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对大型农机具的购机时间、服务年限、机具状态、维修服务、配件供应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期间共调查了解80马力以上拖拉机70台,背负式小麦联合收割机20台,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50台,背负式玉米联合收割机15台,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50台,小麦免耕播种机30台,秸秆还田机80台,旋耕犁80台,农机维修、配件供应网点45个。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农机化的发展,乡村农机维修市场也有升温的趋势。截止目前,我县共有农机维修网点170个,全部为三级点和专修点:其中三级点主要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维修以及整机维护工作;专修点主要从事农机电器修理、喷油泵和喷油器修理、曲轴磨修、气缸镗磨、液压系修理、散热器修理、轮胎修补、电气焊修理、钣金修理和喷漆等一项或多项维修业务。当前,大多数农机维修网点经营场所比较简陋,占地面积在80平方米左右,有的建简易的维修房间,有的露天维修;网点的主要维修设备及工具有电焊机、氧一乙炔焊机、台钻、气泵、台钳、磨气门机,拥有车床、油泵试验台及动平衡机的网点廖廖无几,设备陈旧老化;现有农机修理技术工人208人,平均每个网点1.3人,维修技术落后。

通过调查,农机维修市场发展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特点:

一是个体维修经营网点多。在统计调查的45个维修经营网点中,全部都是个体经营,个体经营已成为农机维修市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是低等级、规模小。在全县167个农机维修网点中,三级以下的小规模修理点和从事简单电气焊、轮胎修补充气等低等级技术含量的专项修理点居多,占总数的80%以上。这些维修点设施简陋,一般只有1至2个修理人员。

三是维修与配件兼营点多。在调查的维修网点中,有近70%的维修点属于修理与配件兼营的维修网点,并且这种兼营网点的数量在逐年增多。这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换件维修已成为一些小规模维修点主要修理工艺,很多维修网点都购置一些常用件、易损件,备维修换件使用。其二是配件销售的经济效益好于单纯维修的经济效益,很多维修网点都是通过销售配件来维持维修点的生存和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近几年,农村经济和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推动了农机维修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农机维修专业户,形成了以个体经营、专项修理为主的市场格局。农机维修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机维修行业已成为推动农机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服务产业,在服务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随着国家加大对大型农机具的补贴,农机维修市场靠自身的发展已力不从心,存在修不好、修不了的现状。

1、维修网点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现有的维修网点多数以个体经营为主,大都属于只能承担大中型农用机械的零修和一般保养以及小型机械、半机械化农机具修理的小型维修点。专项维修点又以电气焊、补胎充气等专项修理为主。真正能够承担大型拖拉机、内燃机、联合收获机械和作业机械恢复性修理的厂(点)很少。从经济效益上看,配件与整机兼营的效益最好,配件销售点的效益好于维修点,很多维修点大多属于微利状态下维持经营。有许多乡村路边维修点属于季节性维修点,农忙季节到来时开门营业,挣取一部分收入,农忙季节一过,就关门歇业。很多维修网点为了创造规模效益,维持网点的正常运转,都采取了维修与配件兼营的经营方式,这样的维修点还在不断增加。

2、维修服务质量不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普遍偏低。有些维修点设施简陋,缺少必要的维修器具和维修设备,维修工艺简单,有相当一部分修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维修作业;多数网点把换件修理做为主要修理工艺,造成修理成本偏高;还有个别网点超技术能力承揽维修业务,甚至造成维修事故发生;有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修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而来。对新型的大型机具维修技术更差。这种状况使得农业机械的维修质量难以保证,制约整个农机维修服务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3、农机维修市场还处于分散化、简单化的初级阶段。近几年,个体农机维修网点的发展,在促进农机维修市场的繁荣、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个体维修网点规模小,基本上都属于家庭作坊式经营形式,还没形成专业化、集团化、分工协作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农机维修市场在经济效益、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都远落后于农机销售市场和农机作业市场的发展。由于没有相关政策的扶持、引导,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空间受到限制,难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维修合作服务组织和区域性维修中心。

三、发展建议

1、出台农机维修补贴政策,促进网点上规模、上档次。中央及地方政府应尽快出台关于农机维修网点补贴的优惠政策,补贴对象为纳入农机部门管理、证照齐全、达标的网点。主要补贴维修设备、工具及仪器,以此调动网点上档升级的积极性。

2、加大对农机维修网点的资格审批和监管力度。要认真执行开业资格准入制度,对证照不全、技术不达标的网点严把审批关。同时,对违规开业的网点要加强监督检查,一经发现严肃处罚,并责令其整改;拒不整改的,一律取缔。要用法律手段逐步淘汰一批落后网点,促进农机维修行业向标准化、先进化方向发展。

3、搞好技术培训,提高修理工的技术素质。农机部门要定期举办短期培训班,采取理论授课和指导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训内容要紧跟形势。同时,经常向网点提供一些有关农机修理、保养等方面的技术资料,普及新技术、新知识,提高修理工的技术素质。此外,要严格实行技术考核制度,促进维修质量提高。

4、建设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农机维修服务是推进农机化稳步、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农业机械“高效、优质、安全、低耗”的重要技术保障。近年来,国家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型农业机械保有量不断增加,农机结构得到优化,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一些新型农机具和农机化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大型、高效农机具维修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建设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是目前解决我县大型、高效农机具维修难的有效途径,在此建议生产厂家应在产品使用大县建立技术过硬、反应迅速、设备先进、配件齐全的区域性维修中心和维修队伍,建设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势在必行。

篇2:高青县农机维修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近几年,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机作业市场的蓬勃兴起,以及国家购机补贴惠农政策的实施,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农业机械的使用已逐步扩展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和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的大量广泛使用也带动了农机维修市场的繁荣发展。农机维修行业已成为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服务产业,在维持农业机械的正常作业,保障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繁荣的背后,一些矛盾也日益凸显,这就是,大型农业机械的维修、保养形势严峻。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农机化的发展,乡村农机维修市场也有升温的趋势。截止目前,我县共有农机维修网点68个,全部为三级点和专修点:其中三级点主要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维修以及整机维护工作;专修点主要从事农机电器修理、喷油泵和喷油器修理、曲轴磨修、气缸镗磨、液压系修理、散热器修理、轮胎修补、电气焊修理、钣金修理和喷漆等一项或多项维修业务。当前,大多数农机维修网点比较简陋,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左右,有的建简易的维修房间,有的露天维修;网点的主要维修设备及工具有电焊机、氧一乙炔焊机、台钻、气泵、台钳、磨气门机,拥有车床、油泵试验台及动平衡机的网点廖廖无几;现有农机修理技术工人107人,平均每个网点1.6人。

调查显示,农机维修市场发展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特点。一是个体维修销售网点多。在统计调查的83个维修销售网点中,个体经营的有82个,占总数的98.8%以上。个体经营已成为农机维修市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是低等级、小规模维修销售网点多。在全县68个农机维修网点中,三级以下的小规模修理点和从事简单电气焊、轮胎修补充气等低等级技术含量的专项修理点居多,占总数的90%以上。这些维修点设施简陋,一般只有一两个修理人员。

三是维修与配件兼营的维修点多。在调查的维修网点中,有近70%的维修点属于修理与配件销售兼营的维修网点,并且这种兼营网点的数量在逐年增多。这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换件维修已成为一些小规模维修点主要修理工艺,很多维修网点都购置一些常用件、易损件,备维修换件使用。其二是配件销售的经济效益好于单纯维修的经济效益,很多维修网点都是通过销售配件来维持维修点的生存和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近几年,农村经济和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推动了农机维修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农机维修专业户,形成了以个体经营、专项修理为主的市场格局。农机维修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机维修行业已成为推动农机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服务产业,在服务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随着国家重点大型机具的补贴,农机维修市场靠自身的发展已力不从心,存在修不好、修不了的现状,存在着许多问题。

1、维修网点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现有的维修网点多数以个体经营为主,大都属于只能承担大中型农用机械的零修和一般保养以及小型机械、半机械化农机具修理的小型维修点。专项维修点又以电气焊、补胎充气等专项修理为主。能够承担大型拖拉机、内燃机、联合收获机械和作业机械恢复性修理的厂(点)很少。从经济效益上看,配件与整机兼营的效益最好,配件销售点的效益好于维修点,很多维修点大多属于微利状态下维持经营。有许多乡村路边维修点属于季节性维修点,农忙季节到来时开门营业,挣取一部分收入,农忙季节一过,就关门歇业。很多维修网点为了创造规模效益,维持网点的正常运转,都采取了维修与配件兼营的经营方式,这样的维修点还在不断增加。

2、维修服务质量不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普遍偏低。有些维修点设施简陋,缺少必要的维修器具和维修设备,维修工艺简单,有相当一部分修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维修作业;多数网点把换件修理做为主要修理工艺,造成修理成本偏高;还有个别网点超技术能力承揽维修业务,甚至造成维修事故发生;有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修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而来。对新型的大型机具维修技术更差。这种状况使得农业机械的维修质量难以保证,制约整个农机维修服务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3、农机维修市场还处于分散化、简单化的初级阶段。近几年,个体农机维修网点的发展,在促进农机维修市场的繁荣、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个体维修网点规模小,基本上都属于家庭作坊式经营形式,还没形成专业化、集团化、分工协作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农机维修市场在经济效益、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都远落后于农机销售市场和农机作业市场的发展。由于没有相关政策的扶持、引导,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空间受到限制,难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维修合作服务组织和区域性维修中心。

三、发展建议

1.出台农机维修补贴政策,促进网点上规模、上档次。中央及地方政府应尽快出台关于农机维修网点补贴的优惠政策,补贴对象为纳入农机部门管理、证照齐全、达标的网点。主要补贴维修设备、工具及仪器,可采取中央补贴30%,地方补贴20%,个人投入50%的方式,以此调动网点上档升级的积极性。

2.加大对农机维修网点的资格审批和监管力度。要认真执行开业资格准入制度,对证照不全、技术不达标的网点严把审批关。同时,对违规开业的网点要加强监督检查,一经发现严肃处罚,并责令其整改;拒不整改的,一律取缔。要用法律手段逐步淘汰一批落后网点,促进农机维修行业向标准化、先进化方向发展。

3.搞好技术培训,提高修理工的技术素质。农机部门要定期举办短期培训班,采取理论授课和指导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训内容要紧跟形势,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经常向网点提供一些有关农机修理、保养等方面的技术资料,普及新技术、新知识,提高修理工的技术素质。此外,要严格实行技术考核制度,促进维修质量提高。

四、高新农机具维修服务区域中心站建设的设想

篇3:高青县农机维修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1 农机销售维修市场的调查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头坡区, 习惯称城区, 管辖10个乡、镇, 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快。近期中卫市农机部门组织了对城区农机销售与维修市场的全面调查研究, 从而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

1.1 销售市场

目前, 中卫市城区有农机销售网点12家, 其中1家主要以销售22.06 kW以上的大中型成品动力机械及配套农机具、零配件为主;3家主要以销售14.71 kW以下成品整机及小型配套农机具、零配件为主;其他9家以零配件供应为主。通过调查发现, 农机产品及零配件的进货渠道庞杂, 尤其是零配件质量良莠不齐, 商家之间的竞争激烈, 同品牌、同型号整机价格差异较小, 杂牌的农机具及配件价格差异较大, 尚有部分低劣配件充斥市场。

1.2 维修市场

在中卫市城区10个乡、镇有维修网点144个, 主要分布在市区外围城乡结合部、交叉路口、交通要道、镇村街面及人口密集处。按照国家有关行业标准, 有4家勉强达到3级维修标准, 其余的基本上主要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维修以及整机维护、简修或零星焊补工作。各网点普遍存在场地狭小、门面破旧、规模小、结构不合理、维修无规范、质量无标准、检测无设备、修后无监督、设备简陋老化、没有专修仪器和量卡具等修理设施的问题。一年中农机工作时间短, 季节性强, 维修网点日常修理业务量不足, 专修农机难以维持生计, 大约有70%的农机维修网点转产转业, 20%的网点间断营业或歇业, 10%的网点搞专业维修, 经营效益普遍较差。

1.3 从业人员

中卫市农机行业现有从业人员168人, 其中, 从事营销24人, 修理工144人, 持《农机修理技术资格证》的73人, 无证71人。尽管有半数以上的修理工取得了《资格证》, 但是其中绝大多数名不副实, 部分修理工是驾驶员出身, 修理中仅凭经验, 靠手摸、眼看、耳听判断修理, 挂的农机修理招牌能“包医百病”, 但实际只能更换配件, 而且缺少有效的检测设备, 修理质量无法保障, 一些大中型动力机械的精修、调整、调试更无法进行。同时, 人员专业素质低下, 留有事故隐患。

1.4 行业监管

根据有关规定, 农机维修行业由农机、工商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共同监管, 但如何界定各自的职权, 这3个部门没有相互牵制的机制, 相互配合、协作不够, 各自为政, 谁都管、谁都不管, 使得行业监管名存实亡, 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起不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2 存在问题分析

从中卫市城区农机市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来看, 农机市场网点多, 修理网点等级低、规模小、设备简陋老化、科技含量低;修理人员整体技术素质差, 特别是动力机械的的大修精修质量没有保障。随着国家重点大型机具的补贴, 农机维修市场靠自身的发展已力不从心, 存在修不好、修不了的现状, 行业监管部门关系没有理顺、农机技术状态的恶化不能得到及时遏制, 特别是动力机械燃油消耗增加, 作业成本加大, 造成环境污染, 农机效益不能得到正常发挥。这些问题将严重制约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2.1 维修网点经营效益差发展不平衡

现有的维修网点以户为单位, 个体经营为主, 大都只能承担大中型农用机械的零修和一般保养以及小型机械、半机械化农机具修理的小型维修点, 部分维修点仅以电气焊、补胎充气等专项修理为主, 能够承担大型拖拉机、内燃机、联合收获机械和作业机械恢复性修理的厂 (点) 很少。从经济效益上看, 配件与整机兼营的效益最好, 配件销售点的效益好于维修点, 很多维修点属于微利状态。有许多乡村路边维修点属于季节性维修点, 农忙季节到来时开门营业, 挣取一部分收入, 农忙季节一过, 就关门歇业。很多维修网点为了创造规模效益, 维持网点的正常运转, 都采取了维修与配件兼营的经营方式。

2.2 维修服务质量不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普遍偏低

多数维修点设施简陋, 缺少必要的维修器具和维修设备, 维修工艺简单, 有相当一部分修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维修作业;多数网点把换件修理做为主要修理工艺, 造成修理成本偏高;还有个别网点超技术能力承揽维修业务, 甚至造成维修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修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而来。对新型的大型机具维修技术更差。这种状况使得农业机械的维修质量难以保证, 制约整个农机维修服务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2.3 结构不合理农机维修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

近几年, 个体农机维修网点规模小, 基本上都属于家庭作坊式经营形式, 还没形成专业化、集团化、分工协作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 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农机维修市场在经济效益、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都远落后于农机销售市场和农机作业市场。由于没有相关政策的扶持、引导, 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 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难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维修合作服务组织和区域性维修中心。

3 发展对策建议

3.1 出台农机维修补贴政策促进网点上规模与上档次

中央及地方政府应尽快出台促进农机维修网点发展的补贴政策, 补贴对象为纳入农机部门管理、证照齐全、技术达标具有一定规模的维修合作服务组织和区域性维修中心点。主要补贴维修设备、工具及仪器, 以此调动网点上档升级的积极性。

3.2 加大对农机维修网点的资格审批和监管力度

严格执业资格准入制度, 对证件不全、技术不达标的网点严把审批关;对违规开业的网点要加强监督检查, 不达标的坚决取缔;对网点进行年检年审制度, 用法律法规手段逐步淘汰落后网点, 促进农机维修行业向标准化、先进化方向发展。

3.3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修理工的技术素质

农机部门要定期举办短期培训班, 采取理论授课和指导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训内容要紧跟形势, 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 经常向网点提供一些有关农机修理、保养等方面的技术资料, 普及新技术、新知识, 提高修理工的技术素质。此外, 要严格实行技术考核制度, 促进维修质量提高。

3.4 实行售后服务

大型农机制造企业与销售商 (农机购置补贴中标产品经销商) 要与各市县具有一定资质和承载能力的大型修理维修中心 (网点) 对接, 委派或委托技术人员定点、定时、定期在春耕、“三夏”、“三秋”期间对其产品进行有偿检修、保养和调试, 应参照汽车行业的售后管理办法进行运作, 搞好售后服务, 彻底解除农户购机的后顾之忧。同时, 要使农机制造企业和销售商相互制约, 共同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3.5 实行包修制

网点修理的农机产品实行“三包”, 使农机维修服务商品化, 并逐步走向正规。

摘要:通过对中卫市沙坡头区10个乡、镇农机销售维修市场的分布状况、从业人员、经营情况、行业监管等进行全方位的调查, 根据调查情况,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探讨性地提出了农机销售和维修市场的发展对策。

篇4:山区农机安全与维修现状及对策

摘 要 在山区农业的发展中,完善农机维修管理制度,加强农机维修管理,进一步规范维修服务市场秩序,能够有效改善农机维修质量,为农机维修经营者与农机拥有者的权益提供有效保障。为充分了解农机维修市场的现状,通过对山区乡镇农机调查,寻找新形势下推动农机维修行业快速发展的对策,促进适应山区农机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农机安全;维修;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2.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127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日益进步,湖北省在农业发展上逐渐迈向现代化,同时山区农机装备不断进步,在促进湖北省农业发展、提升湖北省经济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影响,湖北省农机结构有了明显改善,装备数量不断增加,装备质量也明显提升,但是就当前现状来讲,农机装备的后续服务难以有效满足农机的发展需求,且对农机维修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进一步对农机维修市场发展需求进行全面了解,并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近几年,湖北省加强了对农机维修工作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为农机维修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进而保证农机设备的正常运行,满足农业发展需求[1]。

近日,利川市柏杨坝镇农业服务中心针对当前该镇农机维修点的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组织人员对杨坝镇农机维修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见表1)。

1 农机维修业基本情况

目前杨坝镇维修网点有2个,农机维修工作的开展主要有以下2种形式:一是个体经营;二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其具体发展状况如下。

1.1 缺少维修人员

个体农机维修点是农机维修的主力军,由于维修点少而且经营规模较小,每个网点的从业人员一般只有1人。

1.2 服务体系不完善

目前,杨坝镇农机维修网点的主要特点是农机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排除、整机维护,不可以进行机械加工、柴油机修理、配件供应等一条龙服务。

1.3 经营业务量及经营收入情况

杨坝镇农机维修点的年经营业务量为从50~500台次,年经营收入维持在1万~3万元。

2 农机维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维修点分布不均匀

农机维修网点大多集中设在乡(镇)集市,山区交通比较不便利,没有村级农机维修点,尽管各村有各种农机上百台,却没有一家农机维修点,如果农机出现了故障,对农业发展产生严重阻碍。

2.2 维修点经营规模较小,修理质量得不到保证

杨坝镇的农机维修网点大部分是个体,为门铺式维修,资金不足,属于低等级维修点,其维修能力较差,修理设备简单,缺乏修理技术,维修质量不能保证。

2.3 机手和维修人员参加培训少甚至没有培训

机手在使用农机具的过程中,对其构造、故障分析与排除均无经验,加之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在农机维修过程中普遍存在操作不当、修后无监督的问题。

3 建议与对策

3.1 健全制度

各级政府应建立农机安全管理与维修专项资金预算,建立健全强有力的质量监督保障机制和扶持制度。

3.2 将推广培训与监督管理相结合

农机部门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技术力量,通过推广培训与监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农机维修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2]。给农机维修人员及机手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使之遵纪守法,诚信服务。

3.3 强化人员培训

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对农机维修人员的操作技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学习能力;同时,将培训工作与劳动力转移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并适当增加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经费,改善当前农机管理不足的现状。另外,在培训内容上,应与职业技能考试内容加强联系,增强维修人员的技能操作水平,并为农民学习农机操作技术与简单的维修知识提供有效途径。

3.4 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与配合,提高管理效率

近几年,农机数量增加趋势越来越明显,相应的农机维修业务也随之增加,所以,作为农机安全部门,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建立健全农机维修机制,加强对农机管理工作的监管;同时,增加执法力度,严格市场秩序,对假冒伪劣农机配件的生产者、销售者与使用者形成强烈打击,并加大对无照经营维修厂的惩治力度,保证农机维修市场的稳定健康运转。

参考文献

[1]唐国华,葛方文.浅论丘陵山区农机维修发展现状[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5(1):30-32.

[2]詹友林.浅析农机购置补贴下四川丘陵山区农机现状及对四川省农机工业发展的建言[A].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论坛[C].2009.

篇5:高青县农机维修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不断发展,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农机保有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随之而来的就是我国农机的管理空间的不断增加。但同时也使得我国农机维修网点分布散乱,数量较少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因此,提高我国农机维修的质量,加快建设我国农村农机维修网点,成为目前我国农机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作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我国农村农机维修网点的分布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机维修网点问题建议

0引言

随着我国对农业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并且在近年来将农业机械化的问题当成是头等大事来看待,各种扶植政策以及优惠补贴力度也在不断地增加,同时对农机产品的补贴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由于上述因素,我国农民对购买以及使用农机设备的热情也异常高涨,这样的情况使得我国农机产品的保有量在近几年持续不断的增加,同时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也随之提高。为了满足农机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增加农机管理空间以及农村农机维修网点的数量、扩大农机产品维修的范围、提高农机维修的质量已经成为农机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通常来讲,农机维修服务于农机化发展应该呈现出相辅相成的态势,农机化的发展离不开农机维修网点的发展,同时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发展也离不开农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因此,为切实加快推进农机化进程,全面构建完善的农机维修网点已经成为必然。

1我国农村农机维修网点现状

随着我国政府对农机生产、销售等环节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农机销售量的快速增长,同时也使我国农机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出现了一批新的大型农机设备,例如,玉米联合收割机等。虽然我国农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机保有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我国农机维修网点并没有发展起来,依旧处于以前的维修网点短缺、维修设备简陋的状态,并且绝大多数农机维修网点技术人员的素质低、技术能力差,对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设备基本不了解,不能对这些具有高度机械化、高度集成化的农机设备进行维修,如果这些农机设备出现了一点小问题,也必须要农机生产厂商的技术人员进行处理,然而等待农机生产厂商的技术人员进行这些问题处理,缺乏实效性,如果等待时间过长,就会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以及收入,农村的农机维修网点并没有起到应有的农机维修作用,与我国农机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有明显的距离。

就现阶段我国农村农机维修网点的分布情况来讲,县一级的农机维修网点的数量较少,并且绝大多数农机维修网点都在县城中或是在一些处于交通要道的村庄中。并且我国现有的农机维修网点服务范围大多较小,对农机设备的维修也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更换零件以及铆焊等方面。由于农机维修网点规模小,维修的技术水平不高,同时维修时所使用的设备以及检测仪器等都比较落后,造成了农机维修质量得不到保障的情况。

2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的问题

2.1我国的农机维修网点大多在农村,并且很多农机维修网点都是无照经营,国家相关的执法部门不能对其进行很好的管理,造成了假冒伪劣配件产品在市场中流通,这对我国农机维修的质量以及农机维修的使用寿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损害了农机用户的合法权益,对我国农机化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县级农机局是农机维修网点的主要管理单位,但是由于县级农机局的人员配备以及工作经费不足,不能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这对我国农机的快速发展也有着严重的影响。

2.2我国县级农机维修网点的数量相对较少,并且分布较为散乱。目前现有的农机维修网点也大多存在着基础设施简陋,经济效益低,使得当前情况下农机化的发展受到影响,形成了农民购机容易但是维修困难的局面。大多数的农机维修网点都存在着资金短缺,并且不能享受国家资金补贴的情况,从而导致农机维修网点不能进行升级改造,也不能进行大型农业机械产品的维修以及保养工作,仅仅可以提供更换零件以及清洗农机的服务,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2.3通过对农机维修网点调研发现,农机维修网点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是当地的农户,他们的主要维修经验来源于平时使用机械设备时所积累的经验,并没有专业的农机维修理论知识,也没有进行过农机维修的专业培训,更没有得到上级农机主管部门颁发的上岗证,这样的农机维修人员普遍存在维修技术差的特点,造成了农机维修质量得不到保证的局面。

2.4就我国农机维修网点的现状来讲,并没有成为农机生产厂家与农民之间的沟通桥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常来讲,农机生产厂商所设立的4S售后服务店大多都会设在县一级的农机销售网点,在县级以下的行政区域镇或是村,通常情况来讲都没有农机产品的售后服务站,在每年的农忙时节,农机维修难的问题都非常突出。对一些大型的、科技含量较高的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必须要借助于相对先进的检测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农户停下手头的工作,将农机设备运送到生产厂商所设立的维修站点等待维修。这种维修方式不但造成了人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同时由于沟通不畅也非常容易造成农民与生产厂家以及农机经销商之间的矛盾,并且在特殊条件下还可能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为了在农忙时节节省维修的时间,绝大多数的农户都会选择在农机维修站点对农机进行简单的维修,但是农机维修站点没有农机原厂的配件,并且对农机的结构也不了解,形成了农机维修难度大,并且由于维修人员的水平、能力、技术有限,会对农机设备的使用寿命造成极大的影响。

3加强农机维修网点构建的建议

3.1我国的农机主管部门应该将农机化发展、农机技术的推广以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放在一个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且需要建立农机的长远发展规划。每年选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农机维修网点进行重点扶持,帮助其成为农机维修网点中的旗舰,发挥带头作用。

3.2对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布局进行统筹分析、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点:(1)要充分考虑到便民、利民,尽量做到将农机维修网点的服务打造成维修近、费用低、维修快、质量好的便民农机维修网点;(2)需要充分考虑到农机维修人员的收入问题,在新建农机维修网点前的评估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农机设备的分布情况以及其使用年限,对维修的客户群体进行全面的分析,确保农机维修网点可以有良好的经济性。

3.3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专业的农机法律以及维修基本理论知识的培训,尽量做到让农机维修网点的工作人员遵纪守法、认真的工作。同时需要向农机维修人员传授农机维修的专业技能,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农机维修队伍,使农机维修行业逐渐走向正轨。

3.4在21世纪初期,农机部门就要求我国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对农机维修网点的法人以及维修网点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技能以及维修技能的培训。与此同时需要大力学习贯彻《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切实做到让农机维修网点中的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能准确的掌握应有的技能。同时我国县级以及县级以下的农机管理部门也需要加强对基层农机维修网点的监管力度,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对农机行业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我国农机维修行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3.5根据国家的相关制度以及方案制定出农机维修设备购置的补贴政策,要加大对农机维修行业的投入,大力建设一批重点的农机维修企业,从根本上提升农机维修网点的维修质量,保障农机安全、平稳的生产。同时加快对现有农机维修网点的改建与升级,培养出具有先进维修技能的优秀农机维修人员。

3.6国家相关的管理部门,例如,工商管理部门、质检部门等需要进行密切的配合,努力做好农机维修相关法律的宣传以及教育工作,切实提升农机维修网点法人的法律意识,做到持证上岗。以《规定》为依据,严把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审批关,使一部分条件差又无实力的维修户降级或者退出农机维修行业,促使一部分农机维修户经过整改、更新、添加设备和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维修能力,开展高新农机产品的维修服务。

4结语

农机维修网点的建设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影响极大。合理布局和科学建设农机维修网点,将极大地方便农民群众,减少农民群众的损失,对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永琴.县级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的问题\[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6(6):34-35

篇6:高青县农机维修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国家连续七年实行的农机购机补贴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购买农机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各种配套农业机械及复式高性能农业机械的迅速发展。截止2009年底,全市农机总值达到75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1140万千瓦,拖拉机达到17.6万台,联合收获机总量达到1.6万台,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总产值达53亿元,农机化为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10%以上。而作为农机化生产重要环节的农机维修服务,与迅速提高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相比,却处于相对的滞后状态,对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已十分显现。如何打破传统格局,探索适应形势发展的新的农机维修服务体制机制,是摆在我们农机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新的任务。

一、当前农机维修服务现状,远远不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全市现有各类农机维修厂点2984个,从业人员5706人。其中具备整机维修竣工检验能力的一级维修点仅13家,主要分布在诸城、高密和昌邑;具备农业机械的整车修理和总成、零部件修理能力的二级维修点为81家,主要分布在青州、诸城、高密、昌邑和临朐;具备一般性故障排除以及整机维护的三级维修点为2125家;专项维修点700家。具有较好维修能力的一、二级维修点相对较少,且分布不均。现有维修厂点普遍存在设施设备落后陈旧且配备不齐的问题,规模小、人员少且网点数量逐步痿缩。农机维修人员基本上仍沿用着传统的眼看、耳听、鼻闻、手摸的农机故障诊断方法,维修服务能力低下,对损坏零部件由于缺乏修复能力而常常采用更换新件,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新技术难以应用推广。

现有农机维修点只能满足一般性农机具常见故障的维修需求,对当前迅速普及的大型、复式、高性能农业机械的维修,由于缺乏必要的设备和维修技术往往无能为力。农机销售企业虽有三包服务,对于距销售地点较远的用户来说,机械一旦发生故障,根本不可能及时排除;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免耕播种机等农机具集中作业在三夏三秋农机作业高峰期,即便是近的用户,由于销售企业的三包人员少,加上作业高峰期作业集中,机械故障相对集中,农机故障也不可能及时排除,这样就严重影响农业作业进度和农机业户的经济收入。面对这样的形势,如不从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农机维修服务制约农机化发展的瓶颈将难以打破。

二、农机维修服务影响农机化发展的瓶颈,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解决

搞好农机维修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就要打破当前农机维修服务市场相对单一的传统格局,本着就近、方便、专业、及时、优质服务的原则,每县市区组建1-3个具有一定区位优势、规模较大、设备设施较为完善、专业技术力量强、维修服务辐射面广的区域性专业化农机维修服务中心。通过各县市区建立的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在全市搭建起以属地维修为主体的专业服务能力强、维修方便快捷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重点解决大型、高技术难度农业机械的维修养护问题。这样,就形成了专业性强的大型农机维修由服务中心,一般机具的常见故障维修由综合维修点,专项维修由专项点维修的多层面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解决农业机械面临的专业维修保养难的的问题。

组建区域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一是现有的较大规模的农机维修厂点具有一定的厂区和车间,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同时经营者需要通过扩大维修规模和维修业务,提高服务能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需求。二是大型农机生产企业具有专业技术优势,同时也需要更广泛更便捷的社会化配套服务,提高自己的社会信誉度。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联系。

三、建立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的思路与构想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大农业,建设平安农机,更好服务于三农”为宗旨,立足当前实际,发挥部门职能,引导农机维修向区域化、专业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农机维修社会化服务能力。

(二)布局规划

每县市区根据本辖区实际,综合考虑区位优势、经营状况、经营规模、发展潜力、区域性服务辐射能力等各方面因素,搞好区域布局,利用2-3年的时间,引导培植1-3个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并因势利导探索成立农机维修合作社或农机维修协会。

(三)发展规划

1、搞好试点。第一年,每个县市区结合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评选活动,先行试点,农机部门配合争取政府政策、资金支持;并协助维修点搞好与农机生产企业的联系协调,建立三包业务站,争取一“点”多“站”,争取规模最大化,筹建一个区域性广、专业性强的农机维修服务中心,探索成功经验。

2、扩大布局。在试点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扩大布局,组建新点。利用2-3年的时间,每个县市组建1-3个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基本解决有机户对大中型拖拉机、各种配套农业机械、复式多功能高性能农业机械维修保养难、难维修保养的问题。通过组建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形成保质、高效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

3、强化服务。通过2-3年不断的投入和建设,使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在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得以增强,服务信誉得到提升,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后,引导农机维修服务中心扩大服务范围。成立农机维修合作社,与入社农机户签订“两保”服务协议,农闲时由维修中心技术人员对“两保”机械进行全面维护保养,统一存放、集中保管。农忙时,按照机具使用先后顺序进行出库检验、调试后交付农机户使用。农机作业过程中,维修中心成立保修服务队,开展跟踪维修服务。帮助业户解决机具“两保”(维修保养和安全保管)问题。

(四)政策支持

建立区域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必须得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联合制定加强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建设的的实施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目标,对农机维修服务中心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保证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通过扶持,促进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购置更新维修设备,切实提高农机维修社会化服务能力。

篇7:高青县农机维修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1 维修管理现状

平罗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引黄灌区北部, 是全区的农业大县和农机大县。现辖13个乡镇, 总人口30万人, 在册耕地面积5.6万hm2。截至2012年底, 农机总动力达629.5MW, 拥有拖拉机35 826台,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 827台;联合收割机1 744台, 其中新增玉米联合收割机258台;各类配套农机具46 885余台 (套) 。

1.1 农机生产、销售、维修网点情况

目前, 全县拥有农机生产加工企业3家, 销售网点25家, 农机维修网点45户, 取得三级农机维修证书的28户, 农机维修工121人, 主要集中在县城周边。

1.2 农机生产、维修网点设备情况

全县从事该行业的共拥有车床10台、刨床6台、台钻78台、砂轮机155台、电焊机224台、气焊设备121台、切割机138台、气泵111台。

1.3 经营效益及收入情况

对于规模较大的农机维修企业, 由于设备齐全, 从业人员综合技术水平较高, 经营范围广, 业务量大, 年纯收入达5万~10万元, 效益较高;对于乡村农机维修网点, 由于设备简单, 技术人员水平偏低, 业务量小, 年纯收入达0.8万~1.5万元, 效益较低。

1.4 农机具维修的主要业务范围

大型农机维修企业主要从事简易农机具制造销售工作, 如焊手扶拖拉机箱、板车、制造双铧犁等。乡村农机维修网点依靠电气焊, 以修理农业机械为主, 设备简单, 技术水平低。

2 农机维修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机构不明确, 经营秩序混乱

从目前情况来看, 现阶段平罗县农机维修管理不完善, 农机市场秩序混乱, 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农机市场实行行业管理, 而且存在政出多门的现象。由于管理机构不健全, 机制不完善, 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不到位, 加上工商部门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时没有对业主的专业资格进行审核, 便为其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 致使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2.2 管理手段不强硬, 无法可依

由于政府部门没有明确规定应该由哪个部门管理农机市场, 管理工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支撑, 农机部门又没有执法权, 要想进行管理就必须依靠工商和技术监督等部门的配合, 而且在工作协调上又不统一。各个部门为了本部门的利益越权管理, 收费项目过多, 收费标准过高, 造成农机维修网点业主意见较大。由于农机维修网点点多面广, 要将维修管理工作直接深入到基层、农村, 甚至每个维修网点, 进行宣传教育、实施工作、进行执法等, 没有交通工具是无法完成的。农机管理部门因经费紧张, 装备条件差, 交通工具不便, 无法确保工作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从而制约工作的正常进行, 直接影响对维修市场的管理[3]。

2.3 从业人员专业技术及素质不高, 农机产品生产及维修质量无保证

农机生产、维修网点的从业人员多数是乡村农民, 也有部分城市待业人员, 一般情况下, 其文化程度低, 有的甚至达不到初中文化。有45%的维修网点是由机手开办的, 在销售农机配件的同时进行一般的维修保养, 规模较小, 配件以在保养维修过程中应用为主。调查发现, 有40%的个体网点都是转行过来或新开业的, 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 技术水平低, 服务质量差。有的网点不仅人员素质差, 而且生产、维修设备简陋, 根本不具备从事生产、维修的条件。由于上述原因, 导致农机生产维修质量差, 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较多隐患。

2.4 基础设施条件差, 无法保证维修质量

大多数农机维修网点, 没有专门的修理车间, 同一间房屋既作为修理场所, 又作为配件库。各种配件、油料、杂物堆放零乱, 事故隐患多, 极不安全。维修设备匮乏陈旧, 测试手段不完善。修理工多数是拖拉机手, 他们对拖拉机的构造、故障分析与排除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或有某种专业修理特长, 但多数维修无规范, 质量无标准, 检测无设备, 修后无监督, 仅凭经验手摸眼看定标准, 使维修质量很难达到要求。

3 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管理的对策

3.1 提高认识, 加强管理, 依法治理

搞好农机维修行业管理, 是各级农机监理部门的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按照自治区农牧厅的安排, 从2009年起, 农机维修市场管理业务移交农机监理部门。农机监理部门应以此为契机, 提高对农机维修行业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强化责任意识, 加强管理力度。积极完善各项制度和措施, 整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网点进行规划布局。协调上级部门完成农机维修行业管理法规建设步伐, 切实把维修行业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3.2 加强对修理网点的管理

目前, 很大一部分农机维修网点没有经过严格审定, 许多不具备设立网点条件的维修点挂牌开业。因此, 按照《全国农村机械维修点管理办法》和《农业机械修理工人技术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今后凡新开业的农机经营及维修网点, 其业主和从业人员必须参加农机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班, 经考试合格后核发全国统一的技术等级证书, 然后由本人申请, 工商部门凭技术等级证书颁发工商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已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要加强一年一度的技术审验, 促进其技术素质的提高。对年审不合格的, 该降级的要降级, 该停业整改的要令其停业整改, 该收缴技术合格证书的要坚决收缴, 决不姑息, 以有效地促使农机维修人员参加培训, 考取技术等级证书, 以达到提高农机维修人员技术水平的目的[4]。

3.3 抓好监督检查

农机执法人员要和工商管理部门、技术监督部门、物价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 经常性地开展执法检查工作, 深入到各乡镇对农机维修及配件供应网点逐个进行检查, 重点检查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和农机维修技术等级证是否齐全有效, 对无证开业的网点和无证从业的修理工, 责令其办理相关手续。对检查出的劣质农机产品要坚决予以没收, 对无技术等级证书的农机维修网点该整顿的坚决整顿, 该吊扣工商营业执照的要坚决吊扣。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实效, 确保农机维修市场步入规范化发展道路。

3.4 加大扶持力度

农机监理部门要积极和上级业务部门沟通协调, 结合农机服务组织建设, 加大对农机加工维修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改善农机维修网点设备和经营条件。加大对农机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提高技术素质, 促进农机维修行业健康发展。

总之, 农机维修市场管理要不断向制度化、科学化、服务规范化、经营规模化方向发展。管理部门和执法管理人员不但要从工作方法上创新农机维修业的管理模式, 而且在布置、检查总结、表彰等方面都要有农机修理业管理的内容, 为今后农机维修业向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婷婷, 王庆冉.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管理促进郯城县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J].新农村 (黑龙江) , 2012 (6) :211.

[2]王清芳, 于立霞, 杨洪祥.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管理保障敦化市农机化发展[J].农业机械, 2009 (24) :58-59.

[3]姜英, 骆开群.浅谈如何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管理[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9 (4) :17.

篇8:高青县农机维修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辽宁;北镇;农机维修;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137-1

1 北票农机维修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不断高涨,农业机械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也繁荣了北票市的农机维修市场,大量的农机维修点涌现出来,形成了以个体经营、专项修理为主的市场格局。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北票市共有90个各类农机维修网点,40多个农机配件经营点,有500多人从事农机修配;每年能够维修5000台次拖拉机,2000台次运输机械,及1万台次其他农机具。

2 北票市农机维修业存在的问题

2.1 维修网点机械设备简陋

大部分农机维修网点机械设施简陋,技术力量薄弱,基本上是有一台电焊机外加一个气泵就可以开业。全县只有4-6家网点拥有车、铣、刨、钻床,而且维修点拥有的车、铣、刨、钻床是工厂早期退役的六七十年代的设备,缺少大型维修设备。多数网点把换件修理作为主要修理工艺,维修简单,成本偏高。

2.2 维修人员技术水平较低

全县500多维修人员中,“科班”出身的修理工很少,大部分从事维修的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另外,从事这个行业的文化素质也普遍偏低,很多是小学还没有毕业,因此,这些维修人员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文化素质都较低,并没有达到专业技师的标准,所掌握的维修技术基本上是通过师傅带徒弟慢慢传承下来的,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员是凭着长年累月的经验,不断摸索出来的。有的修理工连机油牌号都不懂。这种状况使得农机维修质量难以保证。

2.3 维修网点结构布局单一

20世纪90年代初,全市拥有的4个国营维修大厂在经济大潮中纷纷倒闭,例如辽宁省比较出名的义县农机修造厂、农机修造四厂等现在连厂房都没有了,全变成住宅小区。通过维修网点的档次,能够看出目前的维修网点一般都是家庭作坊式的,都是以个体经营为主,只能进行简单的修理及一般保养。而能够进行大型拖拉机、内燃机、联合收获机械和作业机械恢复性大型修理的厂(点)很少,只是能够进行以电气焊、补胎充气等专项修理为。从维修网点的分布看,农机维修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比较分散和简单,并没有形成专业体系,因此,目前还无法适应市场发展。

2.4 维修网点经济效益低

很多维修点属于微利状态下维持经营,许多乡村路边维修点属于季节性维修点,即农忙季节到来时开门营业,农忙季节一过就关门歇业,并且来的都是乡里乡亲,收费打折很大,经济效益远低于农机销售和农机作业市场。

2.5 农机维修配件质量差

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和配件充斥市场,不但影响农机维修质量,而且大大降低了修后农机具的使用寿命,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甚至危及到农机用户的人身安全。例如,有的轴承等级很低,一般传动可以使用,如果用到变速箱等重要部位就会出问题。

3 农机维修业发展建议

3.1 加强农机管理

农机维修管理是农机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一项重要行政职能。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特别是县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机维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其列为全局的一项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顺利进行。要进一步明确负责农机维修管理的机构和人员,落实责任和任务,不断提高农机维修管理工作水平。

3.2 加强行政许可制度

农机部门要按照农业部下发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规范农机维修行政许可行为。对符合农机维修开业技术条件的,按类别和等级颁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对技术条件不达标的,要做好业主和修理工的培训服务工作,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维修质量,尽快达标升级。要加大力度,规范程序,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农机维修市场行为。

3.3 加强联合执法

积极主动与工商、质监、公安部门协调,根据各个部门的职责,加强各个部门间的联系,紧密配合,加强监管,各部门联动,加强对农机维修经营者从业资质、维修人员职业资格、维修质量、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技术状态以及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也要严格对假冒伪劣农机产品、零配件进行查处,对于出现较严重的违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其经营资格,同时对于使用旧配件的经营单位进行严厉惩罚,要及时整顿市场,维护市场合法的经营秩序。

3.4 加强技术培训

建议农机部门要利用农机校、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等,加强对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开设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机维修培训班,培养一批有技术的农机维修工。

3.5 减免各种费用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出台农机维修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附带经营农机零配件和从事焊接、金属加工、小型机加工等维修点的归口管理问题,避免出现交叉管理、多头管理的状况。

作者简介:许玉忠(1958-),男,北票市大黑山特别管理区工程师,从事农业机械监督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

篇9:农机维修市场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

(一) 发展无序。农村农机维修网点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还没有摆在应有的地位。农机维修以个体经营为主,加上长期以来,农机维修市场的管理并没有得到重视,因而缺乏正确的引导,使用农机维修服务市场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发展无序、分布不均现象严重,形成村级农机维修网点短缺。象州县11个乡镇共有67家农机维修网点,其中寺村、运江等乡镇各有5家以上,有的乡镇只有1家。农机出现故障往往跑到乡镇去修理,有的跑到县城修理,造成农民购机容易、维修难的局面。

(二) 质量难保。维修农业机械应当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保证维修质量,但是,大部分农机修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加上维修设施简陋,基本都在缺少设备和技术条件下开展维修业务,维修工艺简单,方法老化、仅靠锤锤打打,维修质量难保证。

(三) 专修困难。大部分乡村农机维修经营网点缺少必要的专修设备,或设备陈旧老化,没有检测器材,加上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无法进行农机电器、油泵、喷油器及磨轴、镗缸等专项修理,也无法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进行恢复性修理,只能对小型机具进行一般的维护保养,以及小型机械或半机械化农具的焊接。

(四) 维修费高。农机维修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统一的收费标准,收费随意性很大,机手普遍反映修理收费过高,成为群众反映更强烈的问题之一,特别是水稻收割机维修费更高,使用一年后的水稻收割机,年维修费一般都在数千元,高的达万元以上。

(五) 无证经营。因为农机维修网点多、小、散,加上管理不到位,出现无证经营的现象,尤其是村屯农机维修点,无证经营现象严重。象州县11家村级维修网点,都没有获得《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同时,维修人员也没有取得《农机维修技术等级证书》。

二、原因

(一) 重视不够。在整个农机化工作中,农机维修市场管理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直没有得到重视,有的地方无专人负责,甚至有的地方无人过问,认为农机维修行业是工商部门管理,不应是农机部门管理的责任,有的认为农机维修市场的管理是附加工作。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农机维修市场处于自由无序发展状态。

(二) 技术缺乏。基层农机维修人员绝大多数纯属种田的农民,不但是年纪大、文化素质低,而且缺乏农机业务知识和农机维修技术。象州县127个农机修理人员,只有2名是农机中专毕业,大部分缺乏对农机维修工艺流程、技术要求、维修方法等技术要领的了解。

(三) 设备简陋。大部分农机修理网点基础设施条件差,缺乏必要的维修设备,相当的维修网点的设备仅有焊机和小型钻机,设备十分简陋,个别虽有车床、钻床设备,但是,都是上世纪70年代产品,设备严重老化,甚至无法正常使用,能使用的只能加工一些粗糙部件。

(四) 规模较小。农机维修行业发展虽然较快,但是普遍是规模小,基本是家庭小规模经营式。象州县全县67家农机维修点,其中,二级维修点只有2家,有2名以上工作人员的不到10家,大部分维修网点都是小打小闹,他们以家庭种养为主,以农机修理为补。

(五) 监管不严。2006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对维修资格、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有明确规定,但是,由于农机维修市场的管理得不到重视,加上农机维修已由县、乡镇向村屯发展,管理难度增加,出现监管不严的局面。

三、对策

(一) 部门重视。农机部门尤其是县级农机部门要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摆在农机化管理的同等位置,在制订农机化发展规划时,应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列入规划。要针对农机维修服务网点自由无序发展的状况,落实责任专人负责,切实加强对农机维修网点的管理,做到有人抓有人管,并将农机维修网点列入农机化发展规划,制定工作目标和标准,合理安排正确引导农机维修服务市场的发展,可通过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扶持示范,按农机维修网点的等级类别,建立1~2个有代表性的示范点。

(二) 提高技能。要针对农机维修人员掌握技能的程度,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维修技术水平,县农机管理部门要把农机维修人员的技能培训,列入农机化工作目标管理,制定培训方案,做好培训计划,每年至少集中培训学习1次。在抓好维修业务技能培训的基础上,要组织技术力量,每个季度都要开展检查指导活动,加强技术指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技术难题。造就一支技术精通的农机维修队伍,使农机维修服务步入健康和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 更新设备。农机部门要帮助他们合理选配维修设备,并做好服务协调工作,帮助协调解决资金问题。对修理设备老化及缺少专业性的修理设备的问题,要根据维修网点的类别要求及农机维修市场发展的需要更新设备,适当增添专业性修理设施,扩大维修范围,增加维修内容。

(四) 完善制度。对农机维修服务行业的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特别是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措施问题,省 (区) 级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特别是在维修收费问题上,农机、工商、物价等有关部门,要制定适合当前农机维修收费标准,实行挂牌收费。

篇10:高青县农机维修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农机维修;质量管理;现状与对策

0.前言

目前,大中型拖拉机及先进农机具被大量应用,这就要求农机经营者迫切需要高质量、专业化的农机维修技术服务,确保农机的正常运作。所以,农机维修市场日趋扩大,农机维修任务越来越重,农机维修技术和市场监管要求也越来越高。综上所述,解决维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当务之急,只有通过各项研究和讨论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并加以实施,才能减少维修管理问题带来的印象。

1.我国农机维修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1.1农机维修网点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由于购买农机的人员大多都是农民,维修的地点也主要集中在县一级以下地方,所以,维修人员普遍素质低,一般还有子承父业的现象,文化水平低,而且大多数维修人员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也没有专业的文凭,他们一般的只是凭借多年的摸索和经验进行维修的,所以他们掌握的专业维修知识很难跟上农机具的更新脚步,难以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这种现象,也反映了维修行业现在存在的问题之一,要想改变维修行业的现状,解决该问题事关重要。

1.2农机维修设备简陋

许多农机维修点的设备比较落后,无专用的检测和维修设备,而且还没有意识到引进当今的先进设备的重要性。在农机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通常是凭眼观耳听和经验来判断故障,不能准确判断发生故障的部位,盲目大拆大卸,这样的做法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也许旧的问题没解决还出现了新的问题。这点说明,在故障排除和修理质量检测方面该行业严重缺少技术手段。

1.3农机维修配件市场质量管理难

因为农村的农机维修点多、面广,维修配件门市部经营分散,也有些不正规,以上原因都可能导致不能统一管理,使得管理方面稍显相对薄弱,不严谨的管理会导致假冒伪劣配件容易融入到农机维修市场中,太多质量纠纷时有发生。这方面的缺陷给维修行业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1.4不检查新件质量,装配后出现故障

进行新件质量检查也越来越重要,因为由于一些配件库存时间过长,性能会发生变化,若不经检测,装配后就会引起故障的发生。例如,某台东方红802拖拉机的4125T发动机机油压力过低,分析是机油滤清器堵塞,更换了一新机油滤清器,试机机油压力仍低。在机油压力偏低的情况下勉强使用,结果导致柴油机烧瓦抱轴、曲轴断裂、连杆弯曲,损失万余元。后经检查是由于更换的机油滤清器滤芯长时间库存保管不善导致内部生锈,被过多的铁锈堵塞所致。因此,对新件进行检测是有必要的。

1.5产品供应差,适应能力较低

分析一下现状我们发现,市面上的农机在供销上多少都存在一些问题,最常见的像是质量不达标的产品多,传统的设备较多,同时还有很多不正规的产品出现在市面上。这些产品多是一些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没有很好地使用性等,而且性价比很低。现有的这些设备不能满足生产的特点,也不能符合顾客的喜好。除了这些之外,由于市场有太多的假货存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户购买机器的热情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优质的产品也没有了好的销路。产品没有保障,自然顾客权益受到影响,也会因产品问题引发农业上的问题,纠纷问题,所以要尽快解决产品生产问题。

1.6由于农户收入减少,导致没有很强的购买能力

农民的经济来源就是农产品,然而近几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等的影响农产品普遍存在销售难的问题,即使销售出去了,价格也偏低。这就严重的影响了农户的收入问题。而且由于各种不良政策的影响,导致农户的经济负担逐渐加大,普遍存在收费不合理等的现象,严重的时候,乱收费等现象的给农户生活生产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样一来,农民收入低,买不起昂贵的机械,价格便宜的机械又不会带来太多太好的收益,以此循环,都不会有好结果,所以维修管理要加紧才是。

1.7没有很好的服务意识

目前的市场上存在一种低利润、没有充足的维修点、交通不便利、通讯落后等现象,这就使得农机单位形不成很好的服务以及维修工作。上述这些是对大层面的现状的阐述,仅仅靠某一个企业是解决不了这种状况的。但是我们必须要树立这种解决问题的意识。共同努力,重在实施,加大管理,慢慢进步。

2.加强农机维修质量管理的对策

2.1设立培训机构,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对于技术水平不高的维修人员,要设置专职培训机构,对其进行培训,尽量找些有专业文凭的人员工作,再有知识的前提下,遇到维修难题,能从容面对,促进农机维修业的发展。

2.2大力宣传农机维修法规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维修开业技术条件》和《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体现出我国政府对农机维修管理工作的支持与监管。在此大背景下,地方农机主管部门有义务配合中央的工作,采取宣传方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让更多人了解农机维修相关规定,从而确保农机维修人员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提高农机维修的技术水平。

2.3设置农机维修网点,使维修站布局合理

对于农机维修网点方面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农民是农机的主要使用者这一点,设置的维修网点要离农民很近,要分散布置。同时尽量提供送货上门服务,这样既给农民带来了方便,减少了农机维修的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促进了农机维修业的发展。

2.4强化监督

有管理就会有监督,所以要加强对网点的征件管理检查工作。对于没有维修资格以及证件的要严肃处理。必要时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相关鉴定工作,依照结果定论。除此,相关部门还要积极的学习和掌握最新的信息以及工业等,以此来督促维修点的服务工作,最终确保维修工作不会落后。

2.5加大资金投入,更新维修设备

如果维修设备陈旧,这将严重影响农机维修业的发展,因此要加大资金投入,更换陈旧的维修设备,选择技术含量高的维修设备,对农机加以维修。

3.结语

通过分析近段时间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机在维修上出现的问题,更加让人意识到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性,我们应赶紧采取措施提高农机的经济效益和使用寿命,加快农机事业向现代化发展速度。所以清楚我国农业生产目前普遍采用机械化的生产模式,完善相关的维修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相关的政府部门要不断的完善监督体制,搞好监督抽查工作,加大对劣质产品的处理力度,一旦发现劣质农机,要严肃处理。 [科]

【参考文献】

[1]张立岩,韩玉福.农机维修市场管理工作的措施及对策[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8,03.

上一篇:习作复习教案下一篇:山西四川两省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试点情况调研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