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维修调研报告

2022-07-10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农机维修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农机维修调研报告

关于农机维修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

随着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加大,农民购机积极性高涨,许多新型农机具和农机化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取代传统手工工具,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而农机维修服务是农业机械高效运行的保障,农机维修质量不仅关系到农业机械的技术状况和资源节约,也关系到维修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人身安全。因此,加强农机维修能力建设是县农机部门一大重要工作任务。

一、中方县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现状

为加强全县农机维修能力建设,在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农机户中就农机维修方面深入调查研究,走访中农民群众反映最多的是:农机坏了,懂得修理的人难找,笨重的农机具不方便运出修理,即便拿到镇里或县里去修,修理人员对现在的一些新机器也无可奈何,折射出了当前我县农机维修、维修网点建设落后的现状。

(一)、农机维修网点情况。

全县从事农机维修服务的网点有18个,经工商注册维修点2个,以个体经营为主。基础实力差,维修工具设备简单,都存在着清洗拆装设备少,通用设备老旧,发动机修理专用设备没有,试验、检测设备不用。农机维修从业人员35人,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没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技术能力一般,多是师傅带徒弟,徒弟带徒弟学出来的。维修服务

项目广杂不精,都是多项服务,大到汽车、拖拉机、三轮车,小到柴油机、电动机,全年维修农机数量2077台(套),单一的农机维修收益较少。

(二)、农机维修服务情况。

1、通过维修店维修,除锦溪东半县等个别乡没有网点,其他乡镇都有,可以进行零部件的维修、更换和整机保养,但要把已坏的农机具搬运到乡镇驻地有维修点的地方,不能、不会拆卸的就是整机搬运,维修成本较高。

2、售后服务维修,新购机具都有一年的售后维修服务,包修期内有经销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服务。但中方县城区无农机产品销售商,县域内只有一家从事农机补贴产品及其它产品的经销商,经营活动点在铜湾镇,有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售后维修服务能力,其它的都是代销点,无专业技术人员,售后维修服务都是上级经销商派专业技术人员。但大多数农机经销商在怀化城区,到各个乡镇比较远,检查、修理机具可能要用上几天,会耽搁农业生产时间。

3、请附近懂修理的师傅维修,但这师傅一般都很少,部分村有,他们能到机械发生故障现场进行检查,处理一般性问题,进行零部件的更换,但这些师傅多是自己积累经验或从部队其它途径学到了一些,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技术水平和维修能力有限,

(三)、农机维修监管情况。

近几年,农机部门大力宣传《农业机械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机械维修管理条例》等关于农业机械维修服务的管理规定,提高了业主法律意识,店主自觉依法经营,自主提高维修质量。在规范农业机械维修业务,保证农业机械维修质量起到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农机维修店投入小,收入少,大多数是开到

1、2年就不干了,干其它的去了,或搬到其他地方经营,更换快、流动性大。致使了农机部门对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实行许可审批和技术标准落实工作年年搞,但效果不明显,只完成了一般性的行业统计工作。在农机经营维修质量监管方面,每年春耕时期,农机部门组织开展农机经营维修打假活动,加强对维修网点检查,规范农机市场秩序。同时,以乡镇农机站为平台,建立农机经营维修质量投诉站。

二、农机维修服务面临的发展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力度进一步加大,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在2014年1号文件明确提出两点:一是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二是加快推进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主攻机插秧、机采棉、甘蔗机收等薄弱环节,实现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促进了农民购买新型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引导农业机械向大型化、智能化、全面化发展。从近年中方县农机补贴购置机具情况来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吊车、农用挖掘机等大型设备,插秧

机、烘干机等智能设备,果蔬、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成套设备为农民购买使用,然而全县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缓慢远远不能满足农业机械快速增长和高技术发展的需求,成了阻碍县农机化健康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真是“购机容易维修难”。仔细分析,当前中方县的农机维修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的不能修,新的不会修,多的不想修。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由于没有大型车床,发动机修理专用设备,试验、检测设备,只能进行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排除以及整机维护工作和焊铆工艺。插秧机(特别是乘坐式高速插秧机)等技术含量高的新型农业机械。既有农机工程技术,又有农艺专业知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是不会修、修不好的。耕整机、微耕机、抽水机等农业生产常用设备一般发生故障都在田间地头,一般离维修点较远,维修作业环境差,维修人员不愿意修,就是搬到店子里也因维修收益比较低,维修的积极性不高,维修质量难保证,无形中缩短了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增加农民农业生产成本支出,也使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有浪费。

三、提高农机维修服务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

构建县、乡、村三级覆盖的农机维修网,解决农机维修小问题于村、大问题于乡、难问题于县。

1、建立一个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分担一部分农机监管工作职责,指导全县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科学发展。同

时,还利用中心有设备、有技术的优势,进行农机维修市场化服务,提供整车修理、总成修理和农机维护,从事农业机械整机维修竣工检验等工作,特殊情况可深入现场处理故障,解决全县大型、新型农业机械维修困难的问题。

2、提升乡镇农机维修点的技术、服务能力。通过加强农机维修监督管理,规范行业服务,使经营体达到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具备农机维修资格,并根据技术条件和服务能力,针对地定性为一级、二级、三级农业机械综合维修点。同时,加强对农业机械维修从业人员职业技术培训和鉴定工作的指导,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能解决现有农机出现的普遍性故障。

3、培育一批村级农机维修员。

不定期开办培训班,采取理论授课与指导实际相结合教学,经常农机大户、农机户提供农机维修、保养方面的技术资料,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维修工的技术素质,提高农机操作使用人员的自修水平和机具保养水平,还可以以村部为依托,让技术精湛的机手设立村级农机维修点,就近进行维修服务。

中方县农机局

2014年6月27日

第二篇:曹县农机维修行业发展情况调研

一 、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曹县农业机械保有量迅速增加,截至2011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19万千瓦,全县拖拉机保有量13970台,拖拉机配套机具20866台,小麦联合收获机2079台,玉米联合收获机666台,农用运输机械122990辆。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拥有量的大幅增加,农机维修点也随之增长。目前,曹县共有农机维修网点154个。其中,一级维修网点1个,二级维修网点2个,三级维修网点149个,专业维修网点2个,从业人员421人,获得职业技能鉴定书的修理工132人。但是由于受经营者业务素质、经济条件、自然环境、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一部分农机维修网点仍存在着管理工作跟不上、配件质量差、维修水平低、投诉率高等问题,不仅损害了广大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影响了农机作业质量的提高和农机效能的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刻不容缓。

目前,曹县的农机维修网点从人员构成上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原国有、集体农机维修企业改制解体出的下岗技术工人承办经营。如:原县拖拉机站解体后产生的7个农机维修点;二是由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老农机”自行创办经营,乡村大部分农机维修网点即属于这一类型;三是由农机生产企业与当地较有实力的农机经销企业联办的农机售后服务维修站点,县农机公司附近的6个维修点,就是这样的联办维修网点。

总的来说,曹县农机维修行业有如下特点:一是农机维修与农机产品营销等结合经营,具有综合服务性。维修从业单位的规模有大有小,基础条件有强有弱,经营服务和运营模式不尽相同,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综合经营服务。基本是农机维修与汽车特别是农用车修理结合,同时经营配件供应,维修能力较强,关键部位的维修由高级工主修,修理质量可靠,业务量较大。二是农机维修资源分布及其业务开展具有区域性和季节性。农机维修单位基本分布在县城、乡镇、村居三级地带。其中乡镇分布居多;维修能力较强的维修单位多设立在县城,维修能力一般的主要分布在乡村和县城边缘地带。农机维修单位分布与农机保有量分布基本一致。从维修业务的季节性看,全年春秋两季业务量较大,占到70%左右;夏季业务量较小,占到20%左右;冬季业务寥寥,占到不足10%。三是不同等级维修单位适应市场需要,自然形成市场分工。普通农机具维修主要依靠就近解决问题,维修内容主要是换件、修整、校油泵等,在营业淡季承揽加工一些零活,少数维修单位兼做简易农机具;有一定规模的维修企业占居市场主导;一些高性能、高价值的大型国产农机具出现故障,主要依靠生产厂家维修。近年来,我县新增高性能联合收获机、大功率拖拉

机较多,发展潜力较大,这部分机械维修有专门对口单位,主要依靠其在国内的代理商来进行维修等售后服务。四是维修方式呈随机性、多样化。主机在“三包”期限内出现问题,大部分由销售企业通过售后服务解决。超出“三包”期限,常规性问题多数是农机手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农机驾驶操作的经验自行解决;少量不能自行解决的就近交维修门市部进行维修。

二、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政策普遍向“三农”倾斜的形势下,农机维修行业尚未得到有效的政策支持,缺乏必要的调控,随着农机技术进步的加快,农机维修行业的落后状况与农机化发展不协调,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机化和现农业代化的发展。

1、农机维修网点整体效益偏低,生存发展艰难。维修行业规模小、单位实力不强、技术水平低和维修质量差等因素,直接影响维修经营效益,影响其发展壮大的能力。

2、基层农机维修网点分布不合理

目前,曹县现有的154个农机维修网点分布不均匀,城区农机维修网点较多,并且维修能力较强。乡镇交通便利的村,一个村有二三家农机维修网点;交通不方便的边远村,农机维修点很少,农机出现故障,农民机手要跑到很远的路去修理,有的甚至跑到县城来请人修理,造成农民购机容易维修难的局面。

3、农机维修质量得不到保证

农机维修网点设备老化。必要的技术改造会增加成本,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大多数农村农机维修点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改造设备,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导致一些维修网点无专门修理设备,或设备陈旧简陋,不能达到维修所要求的标准。维修人员技术差。这些来自农村机手队伍的维修工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凭感觉,靠经验维修农机,其结果可想而知,特别是那些无任何证照的“黑店”存在使得修理质量无保障,因修理质量引起的纠纷也时常发生。

4、缺乏强有力的质量监督管理

基层专职管理人员短缺,缺乏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无活动经费等是造成基层农机维修网点专职管理人员短缺的原因。职能弱化,更谈不上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点多、面广是农村农机维修网点的又一大特点。一方面是缺乏人手,另一方面是如此众多的网点,这就给管理带来难度,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管理部门职权界定不明,很多部门都有权管理农机维修网点,农机部门、工商、技术监督、公安、安检部门,如何界定各自具体职权需要进一步明确。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对维修网点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存在管理上的死角,缺乏有效管理手段的结果是制约着维修网点管理向纵深层次发展,部门间管理职权界定的不明确,交叉管理现象严重,谁也能管,谁都不管,导致农机维修网点始终徘徊在低层次面上。如果以上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长此下去,不仅仅是农机维修行业不能做大、做强,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农机化的健康发展。

三、措施和建议

1、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大对农机维修和销售市场的监管力度,统筹各部门管理,确定农机主管部门在农机维修行业管理中的主导地位,相关部门行使职能应从属并服务于农机主管部门的产业发展政策,集中体现促进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核心精神,有效地规范农机维修销售市场的经营秩序,促进市场健康和谐发展。

2、建立扶持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在税收、投资、金融等方面给予优惠,在管理方面加以规范。要重点扶持一级维修企业充当产业龙头,引导其通过兼并或者重组,统领二级维修、三级维修和专修点形成一定区域的维修服务网络。

3、大力开展农机服务工作,通过服务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培育和引导市场发展,促进农机维修市场向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4、认真抓好农机维修销售市场的技术监督、治理整顿和打假工作,规范农机维修销售市场的经营秩序,全面提高农机维修销售市场的整体服务水平。抓好“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的创建工作,树立优质服务品牌,培育和引导农机维修销售市场良性发展。

5、加强对农机维修市场的社会监督,同时加强与农机生产、维修、销售企业的联系,支持优势名牌,扶持信誉好的维修销售企业,帮助有条件的农机维修企业承担名牌产品的经营和特约维修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创造规模效益。

6、建议上级业务部门通过项目管理方式,制定配备标准,投入专项资金,改善维修管理机构办公设施,购置必要的检测鉴定设备,并扶持发展一定数量的农机维修技术机构和加强人才培养,为农机维修网点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第三篇:农机机务统计个人工作总结与农机维修服务能力调研报告(范文)

农机机务统计个人工作总结

XX年的农机工作已经结束。一年来,在场农机科的正确指导下,在管理区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机务工作者的努力下,我们第一管理区取得了较大的丰收,粮食单产创下了历史同期最高,人均收入最高,为“十二五”规划开了个好头。这是一件令人十分高兴的事儿,当然,这里面也有我本人的一份成果。下面将一年来个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学习情况

黑龙江省垦区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快发展时期,已经成为了全国大型农业现代化的领头雁,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农机展示中心。因此,我们引进了大批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这些设备与以往的设备相比,基本没有任何可比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学习。我是统计,虽然我不直接操纵这些机车,但我也必须懂得这些机车的性能,因此,我就认真钻研业务,努力学习。不但我个人学,还带领大家一块学。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学习,我们新引进的设备基本上都做到了心中有数。除此之外,我还注重理论修养,时刻以高度的政治敏锐度关注时事,关注政治,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每天坚持看新闻,学习党的新时期政治理论。通过学习,个人在思想上、素质上、业务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工作情况

1、坚持跟班作业。为掌握第一手统计资料,掌握最佳作业时期,无论是春种还是秋收,我都坚持跟班作业,认真踏查地号,每一个地号面积大小,地形情况,每一个种植户都种了什么作物,面积以及长势我都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样,给我的统计工作也带来了不少便利,使我的作业量统计达到100%的准确无误,种植户也十分认可。虽然自己付出了许多,但广大有机户满意,广大种植户满意是我

第 1 页 共 8 页 最大的心愿。

2、日常工作。统计是为领导提供第一手资料的参谋和助手,我因为掌握了祥实的耕地情况,机车情况,因此,我的报表做到了准确及时、无误。

3、其他工作。除完成好本职工作外,我还及时完成领导分配的临时性其它工作。工作中不分份内份外,与班子人员相处做到了以大局为重,我也因此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三、存在的不足

一是理论学习因生产忙时有时就忽视了;二是业务知识还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工作方法上还缺少创新。

针对以上存在的不足,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认真加以克服,学习做到挤时间,业务知识的提高我会通过专业对口培训或参加学习班解决,还要通过参观与学习,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O一一年十一月五日 第 2 页 共 8 页

农机维修服务能力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机具更新速度和新购数量急剧增加,农用机械迅速向大型、新型、节能方向发展。如何解决农业机械“三包”期内和“三包”维修期后存在着的各种问题,加强基层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是摆在各级农机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根据上级有关要求,近期,对***市农机维修服务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和实地察看,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机维修服务能力的现状

截止目前,全市共有178家农机维修网点,承担着全县农业机械的维修任务,其中综合维修点152家,符合条件并取得《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的有104家。农机维修从业人员377人,有农机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325名。维修网点技术等级绝大部分属于三级,每个网点的从业人员一般为1-5人,占地面积一般在60-80平方米左右。XX年全市维修收入为1644.5万元。维修方式为换件维修为主,维修设备以手工维修设备为主,设备简陋,如小型电焊机,小型吊车、气泵、台钻、手电钻、扒胎机、小型电动设备等。从业人员中,文化水平以初中文化水平为主,技术等级以初级为主。另外,镇(办)村基层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基层农机维修网点维修规模较小、维修设备落后、维修人员水平不高、维修质量差,配件不齐全,致使农机户农业机械维修保养难。这些问题的存在,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农机化发展的需求。

二、农机维修市场的管理情况

市农机局严格把好农机维修行业市场准入关,依照行政许可程序和《农机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把办理所需材料一次性告知农民,受理后及时到现场进行审查,符合开业条件的按时办结。并且把农机网点信息及时上传到中国农机化信

第 3 页 共 8 页 息网全国农机维修管理系统。

印制了农机维修网点调查表和农机经销企业服务情况调查表,根据表格要求,逐项检查落实情况,维修网点没有规范的限时整改,填写完毕后分项汇总,全市维修服务行业的基本情况一目了然。我们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抽调执法人员,每年结合“315”打假宣传日活动开展春季农机打假,在三夏生产前和三秋生产前,进行专项农机市场打假活动,还不定期的开展农机质量监督活动,有力地保护了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但是,农机维修管理也面临着困难,农机维修管理工作没有专职人员,只有兼职人员,这就难以保证农机维修的日常管理。同时,与管理配套的办公设施不到位,物力、财力等的欠缺也牵制着农机维修管理工作开展。作为农机维修网点的行政主管部门,农机维修管理工作经费不足,日常管理工作受到很大限制。

三、推进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加强配合,狠抓落实。农机维修管理农机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围绕贯彻落实《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根据省、市有关贯彻《规定》的文件精神,我们积极主动与工商部门加强业务协调和配合,对农机维修网点分类搞好调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并通过分解落实任务,强化考核,促进了《农业机械技术合格证》的核发和有效管理。

2、严格行政审批。对申请农机维修经营者,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规定,实行了经营资格审批制度和维修网点的分类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按规定程序和条件审批,严格执行《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搞好实地检查和等级审定。认真落实农机维修工就业准入制度,搞好农机维修工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主要农机维修人员基本做到了持证上岗。

3、加强了对农机维修网点的依法规范管理。组织开展了农机维修网点清

第 4 页 共 8 页 理整顿和农机维修打假活动。我们每年都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全市农机维修网点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重点对无证照经营、不按规定等级范围承揽维修业务、使用假冒伪劣农机配件、维修质量低劣、维修设备、检测器具达不到要求及维修人员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上岗等各种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取得了明显成效。

4、建立强有力的质量监督保障机制和扶持制度。***市农机局充分利用自身技术力量,通过推广培训与监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农机维修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向农机维修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宣传推广农机维修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修理设备和仪器;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宣传和教育,使之遵纪守法,诚信服务;同时积极扶持帮助具有一定实力的农机维修网点,使其扩大经营规模,拓展业务范围,加强技术人员培训,逐步提升我县农机维修网点维修高新农机具的能力。

5、全力搞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农机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农机修配站的工作重点。为切实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农机技术人员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宣传车、散发宣传品等方式,加大了对此项工作的宣传力度,在进行宣传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农机维修点、配件供应点的维修工人和销售人员、拖拉机驾驶员、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广泛动员,积极发动,鉴定过程中严格程序和标准,不弄虚作假,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

6、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开展农机维修业务。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定期从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农机维修网点中选调技术人员到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和技能训练,培育一批高技能农机维修人才。支持引导生产销售企业投入先进技术、资金和设备与农机维修网点联合开展售后服务和零配件销售,优势互补,增强和拓展农机维修网点服务功能和范围。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 5 页 共 8 页

1、我市现有的农机维修网点绝大部分为三级综合农机维修点,维修力量薄弱、设备手段简陋,缺少必要的检测设备。大多数农机维修网点经营场所比较简陋,只有简易的维修车棚,露天维修等现象还比较普遍,维修人员安全消防意识不强,维修环境较差,许多维修点油污到处都是,不注意环境卫生,因此,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挫伤了维修从业积极性。

2、维修服务不及时。近年来,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农业机械发展非常迅速,出现了许多新的大型机具,如秸秆打捆机、大蒜收获机、饲料加工机等新型设备,而现有的农机维修网点由于对新这些新机具不了解,甚至还有些没见过,无法对这些机具进行维修,由于大多数农机生产厂家在市内没有设立维修服务点,必须由厂家临时派技术人员来修理,费时费力,尤其像收割机和打捆机等机械还会延误农时,错过最佳作业时机,影响机手效益。

3、农机维修点数逐年减少。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各种货车、农用载货汽车在农村的大量涌入,汽修、农用车修理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加上汽车修理相对农机维修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导致乡镇农机维修点,逐步转换成汽车修理和农用车修理,从而导致农机维修点数量不断减少,而现有的农机维修服务能力跟不上农机装备迅速增加的需要,尤其在农忙季节根本不能满足农田作业机具维修的需要。

4、农机维修市场还处于分散化、简单化的初级阶段。目前,农机维修点多数以个体经营为主,个体维修网点规模小,大多数是只能承担大中型农用机械的零修和一般保养以及小型机械、半机械化农机具的修理。能够承担大型拖拉机、内燃机、联合收获机械等大型作业机械恢复性修理的维修点很少,还没形成专业化、集团化、分工协作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农机维修市场在经济效益、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都远落后于农机销售市场和农机作业

第 6 页 共 8 页 市场的发展。由于没有相关政策的扶持、引导,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空间受到限制,难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维修合作服务组织和区域性维修中心。

5、重用轻养。许多农机手对农业机械管理和维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农机使用中存在不按使用说明磨合保养,至使农业机械带病作业,零件超极限磨损,故障频繁,使用寿命缩短,最终是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严重威胁着农机的安全生产。

6、农机维修后备人员严重不足。由于维修行业是脏、累的工作,满手沾满了油腻,现在的青年对此项工作不感兴趣,缺乏正确的引导。

五、提高农机维修市场服务能力的建议及对策

1、加强农机部门执法的权力。要建立完善可行的监督协调机制,经常性开展联合执法大检查,检查农机维修网点证照是否齐全,是否合法经营,农机维修从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农机配件质量是否合格等。对无证照或证照不全和不按时参加检审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农机维修市场,促进农机维修市场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2、认真做好农机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其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农机维修就业准入制度,培养农机维修后备人才,全面推进农机维修人员持证上岗,促进农机产品“三包”维修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建立农机维修检查人员的培训制度,定期对农机检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对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和农机维修质量优劣的辨别能力。

3、加大对农机维修网点的资格审批和监管力度。要认真执行开业资格准入制度,对证照不全、技术不达标的网点严把审批关。同时,对违规开业的网点要加强监督检查,一经发现严肃处罚,并责令其整改;拒不整改的,一律取缔。要用法律手段逐步淘汰一批落后网点,促进农机维修行业向标准化、先进化方向发

第 7 页 共 8 页 展。

4、支持引导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开展农机维修业务。可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形式,定期从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农机维修网点中选调技术人员到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和技能训练,培育一批高技能农机维修人才。支持引导生产销售企业投入先进技术、资金和设备与农机维修网点联合开展售后服务和零配件销售,建立农机4s店,优势互补,增强和拓展农机维修网点服务功能和范围。

5、搞好技术培训,提高修理工的技术素质。农机部门要定期举办短期培训班,采取理论授课和指导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训内容要紧跟形势,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经常向网点提供一些有关农机修理、保养等方面的技术资料,普及新技术、新知识,提高修理工的技术素质。此外,要严格实行技术考核制度,促进维修质量提高。

6、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出台农机维修网点补贴的优惠政策,用来补贴购置维修设备、工具及仪器等,地方政府出台相关的优惠和减免政策,以加快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的发展。

第四篇:桓台县农机维修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大大激发了农民使用农机、经营农机的热情,农机具更新速度和新购数量急剧增加,农用机械迅速向大型、新型、节能方向发展。我县农机结构在不断调整优化的基础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以往的农机修配布局、设施和技术已明显滞后于农机快速更新换代的形势要求。农机维修业作为农机服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及时调整发展思路,优化产业布局,以适应农机化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这也是当前农机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和任务。近期,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县域农机维修服务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和实地察看,并在广泛征求相关职能部门、群众、农户和机手意见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县域农机化整体发展状况

截至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达59.8万千瓦,比2003年增长14.8万千瓦,增幅达33%。目前,全县拥有大中型拖拉机达到4299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780台,旋耕机1194台,还田机957台;玉米收获机由2003年的310台猛增到现今的901台,增幅达191%;小麦免耕播种机达到120台,玉米直播机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这些大型新型、先进适用农机具的迅速普及,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装备支持。

当前,县域农机化发展主要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农机结构变化明显,机械类型迅速向大型、新型、多功能方向发展;二是农机具更新换代频率加快,小型、老式农机面临淘汰;三是新型、大型机械(机具)维修服务不到位,待修周期太长;四是农机手素质相对较低,不能适应先进机具的操作要求,造成机械故障率高,农机收益偏低;五是机械(机具)三包服务点布局和密度不能适应当前的维修需求。

二、县域农机维修管理的现状和主要做法

目前,全县持证修配网点已达到60家,持证经营率达到95%,维修工持证率达90%;评定三星级网点10个,四星级网点2个,并已推荐一个五星级维修网点待批。2009年3月16日至17日,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在淄博市召开。3月19日至20日,全省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在淄博召开。1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带领与会人员来桓台县考察农机服务工作,并仔细察看了农机维修现场,对我县坚持农机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农机推广措施到位、农机维修服务到位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央及全国各省领导对我县坚持每年对农机提供两次免费维修服务的举措大加赞赏。

1、健全维修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2008年,依托境内的农机企业(山东巨明集团)和上海、江苏拖拉机桓台特约维修服务点(桓台强业农机维修部),成立了“桓台县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并在各镇分设60个维修服务网点,按动力机械、收获机械、播种机械、排灌机械、耕作机械分类别、分层次、分区域培育管理。“中心”主要承担全县的大型农机具疑难故障的检修,其中三夏、三秋前为机手提供两次集中免费(免工时费)维修服务。

2、强化农机修配市场监管,提高人员技术素质。一是全面落实《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发严格标准、规范程序、注重质量、合理布局。截至目前,全县持证修配网点已达到60家,持证经营率达到95%,比2007提高了25%。二是结合阳光培训工程,09年6月举办了2期农机维修工培训班,培训工人51名,并全部取得农机职业资格证书,维修工持证率达到了90%,比07年提高了15%。三是县局每年春季配合农资打假与县工商部门联合对县内所有农机修配点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并设立举报、投诉电话0533-8187067,确保全县农机修配服务健康运行。

3、落实亲民惠农政策,实施免费维修减负。自08年始,每年春、夏两季,对全县的五大类农业机械实施两次免费(工时费)维修服务,大多数机具都能得到维修、检修或技术服务,切实为农机手解决后顾之忧。2009年,全县免费维修各类农业机械(机具)1560余台套,节约机手开支16万多元。

4、探索维修服务新路子,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一是三夏、三秋农机重要作业时节,设立“农机维修110”,选抽县内农机专业技术人员18名,组建五只农机维修小分队,开展“送件、送修、送技术”三下乡服务活动,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督促农机户自修,指导农机户检修,帮助农机户大修等形式,对全县大型、重点机具做到台台见面,不留死角,确保参加作业机械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二是积极引导机手、维修户参加互助合作组织。今年,桓台县新建农机合作组织6个,全县基层农机合作组织已发展到11家,比2007年增长450%;入社社员1750户、机械4860多台。其中,桓台县大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全省首家以农机维修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80万元,目前已登记社员220人,配备高级维修工2名,中级维修工5名,共有专业维修人员18名,并在各镇设立维修服务网点6个。每年为3000多机手提供机械维修服务,其中三夏、三秋前为社员提供两次免费维修服务,固定客户1200多个,服务区域半径达100多公里。今年三秋,依托大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特向社会公开服务热线,推出“送维修到田间”便民服务举措,配备专门农机维修服务车辆,只要接到求助电话,于第一时间赶赴农机作业现场,开展就地维修服务,为三秋农机顺畅作业保驾护航,受到广大农机手的热烈欢迎。目前,该社已免费维修大型机械、机具846台次,现场处理机械故障162次,为社员节约费用4.8万多元。三是大力组织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对所有网点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淘汰制度。目前已评定三星级网点10,四星级网点2个,并已推荐一个五星级维修网点待批。星级网点数比2007年增加30%,有效带动了维修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从桓台县农机维修市场的整体现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三级农机综合维修点多,二级以上综合维修点少,一级维修点空白;三级综合维修点占综合维修点总数85%以上。二是个体农机维修网点多,国营、集体维修网点少;个体维修网点占全县维修网点总数的95%。三是小规模维修网点多,较大规模的偏少;80%以上的网点固定资产在20000元以下,年纯收入不足8000元,且修理人员少、设备简陋,个别的甚至难以维持正常的经营。

三、县域农机维修服务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械生产厂家售后服务不到位。大多农机生产厂家在县内没有设立代理机构和维修服务点,若机具有损坏需维修或更换配件,厂家临时派技术人员来修理,费时费力,还会延误农时,错过最佳作业时机,影响机手效益。

2、部分维修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由于人员理论水平低,技术能力差,机械维修质量难以保证,且维修成本也较高,严重损害了机主的切身利益。

3、部分农机手对机械的日常维护保养不及时。特别在活源充足的地方,驾驶员只顾赚钱,不顾机车技术状况,即使机车带病作业,也舍不得停机保养维修,只等机车大病发作时,才不得不停机修理,严重威胁着农机的安全生产。

4、个体农机配件供应点产品质量缺乏保证。目前,个体农机配件供应量占整个农机配件供应量的80%以上。由于个体农机配件供应点进货渠道乱,又不执行进货验收制度,使一些假冒伪劣农机配件流入市场,严重损害了农机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5、农机维修管理工作经费不足。日常管理工作受到很大限制。进行日常管理工作需要人员、设备,这就需要相应的经费。而农机部门作为财政差额拨款单位,经费有限,虽然千方百计筹措,仍存在较大缺口,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四、促进农机维修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针对县域农机维修市场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机化发展实际和群众及农机手的诉求,提出如下规范发展的建议:

1、加强农机维修行业的常规监管。严格按照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条例》、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的标准要求,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保障市场规范运作。

2、建立农机维修监查执法人员培训制度。定期对农机维修监查及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提高他们对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和农机维修质量的辨别能力。

3、建立对农机维修市场的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制度和维修点技术等级的动态管理制度。对那些“设备、设施、人员、质量管理、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等条件不符合《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和“农业机械维修开业技术条件”的维修点,该降级的降级,该停业整改的要责令整改,该收缴技术合格证的要坚决予以收缴取缔,决不姑息。

4、借助国家阳光培训工程,认真搞好农机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管理工作。对农机修理工培训考核要制度化、规范化,做到规范教材、规范培训、规范考试,并设立相对固定地培训基地,对其教学条件和师资实行资格认证制度,以保证培训质量。

5、加大对农机维修管理的执法力度。要建立完善农机、工商和技术监督等部门对农机维修管理的监督协调机制,经常性开展联合执法大检查,检查农机维修网点是否证照齐全,是否合法经营,农机维修从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农机配件质量是否合格等。对无证照、证照不全和不按时参加年度检审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农机维修市场,促使农机维修市场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6、依托农机产品厂家建立专业性比较强、区域布局合理的农机三包服务场点,解决维修服务不及时的问题。

7、在农机密集区建设区域性大型农机维修中心,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与水平。

第五篇:张店区农机维修情况调查

近年来,随着农机化促进法的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补贴农机化发展的力度不度增大,张店区大型农机具装备数量大量增加。农机化的迅速发展对农机维修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提高农机维修行业工作水平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保障。为了更好地履行好农机维修管理职能,不断满足农机化发展的需求,区农机局利用冬季农机具保养入库及休机时间,积极开展农机维修情况调查,尤其是近几年来享受国家补贴政策的大型现代化农机具的维修问题重点展开调研,探讨如何做好维修服务工作,写出调研报告,为农机管理同仁和各级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

一、 农机经营现状

张店区现有耕地7.3万亩,其中粮田面积6.8万亩,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轮作为主,小麦的耕种收已全部实现机械化,玉米收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玉米播种受气候、种子、种植模式等方面的影响处于半机械化状态。

我区现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57740千瓦,亩均动力2.1千瓦。大中型农机具1819台套,大中型拖拉机487台,其中80马力以上拖拉机20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94台,还田机281台,深耕犁、深旋机等耕整机械583台,免耕播种机37台。

二、 积极开展玉米收获机械质量调查

近几年来,张店区玉米联合收割作业是实现种植作业全过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通过农机部门积极推广、积极扶持本地机械生产厂家,以及各级政府、多方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利用购机补贴政策,积极引导和调动广大农户用机、购机积极性,使联合收割机械质量及推广工作走出低谷并实现了快速发展,不断提高

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在机械质量和售后服务、农机推广工作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对此我们以山东省农机鉴定站玉米收获机械满意度调查为契机,积极开展玉米收获机械质量调查20余台次,积极为厂家提供机械技术质量反馈,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为上级农机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张店区现已配备玉米联合收割机137台投入联合收割作业,其中自走式较少,多为披挂式;2行式较多,多行式甚少。在调查中发现:一是玉米收获机械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如:有的机械加工和安装精度不够,致使收割台出现卡穗落料现象严重;有的机械机架较轻,致使出现工作不稳定,影响收割质量;有的机械传动链条质量不过关。二是厂家售后服务质量较差且不及时,服务技术不过硬,服务人员少在三秋大忙季节供不应求,使农机户驾驶员只能自行解决机械故障,为此会耽误收获黄金时间。三是新购机农机户驾驶员缺乏新型技术再培训,致使机械作业中操作不当出现故障,影响机械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率。

三、 农机维修市场现状及特点

随着我区综合经济的快速发展,拖拉机运输作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地位乘快速下降趋势,而随着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大型拖拉机及农机具迅速发展,维修市场与农机化快速发展相比表现为极大的不适应性。

1、维修机构。公有农机维修机构解体,主要由个体户承担;由于农机维修行业的微利性,农机维修懂行人才大量流失转行,很难找到有一定规模的维修机构,有的维修点转入汽车修理行业。

2、维修从业人员素质。年龄普遍偏大,大多凭经验手摸、眼瞄、锤敲,就近就便开个小店,赚点小钱贴补家用,缺乏系统技能培训及知识更新,对高新机具只能望机兴叹,动不了手。

3、维修设备。大多是过于老旧,以电气焊为主服务于农村机械的缝缝补补,适应不了现在高新机具维修精准要求,亟待更新。

4、从业收入。维修效益低下,市场前景收入都不看好,维修机构根本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投资。

5、农机部门。区级农机配件和维修机构由于受各方因素的影响现已名存实亡。从调查掌握情况看,目前农机维修市场处于无序自发状态,农机部门只是趋于形势上证件管理,明显滞后于农机化发展需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区农机局正视现实,主动服务,积极组织购机户进行培训,借助厂家及经销部门的技术力量解决简单使用维修保养问题,并督促厂家及时解决常用配件供应、高新机具维修难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维修市场面临的困难和矛盾。

四、 农机维修市场发展探讨或建议

随着我区新农村建设和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机维修服务作为一种市场需求仍然是“三农”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按市场规律运行的同时,要根据各地具体发展情况进行调节,需要国家在政策上象购机补贴一样进行扶持和倾斜,并依法进行监管。因此,农机维修市场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扶持搞活、规范经营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村农机服务合作组织建设,努力实现小修不出村,大修不出镇,疑难问题由市区协调解决的目标。针对目前调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利用阳光培训工程,加强对农机操作手和维修网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农机操作手全面撑握基本的使用维修保养知识,减少由于使用不当造成机械故障的发生频率。对于新型机械或新技术要让维修网点技术人员得到知识的及时更新,使维修能够及时跟踪服务。

2、实行优惠政策。建议将农机维修设备、设施列入农机化工作补贴范围,提升维修硬件装备水平;对农机维修行业在税收、就业上实行优惠政策,提高维修效益,以吸引更多人才,稳定和充实维修队伍。

3、扶持引导维修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区级农机维修中心。与生产厂家进行合作,利用农机项目建设选择达到一定条件的维修机构共建区级农机维修中心,在人力、资金、技术上进行倾斜,重点解决大型农机具的维修,以及高新技术机具维修难的问题。

4、依法监管,规范运作。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农机维修管理规定》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维护农机维修市场正常经营秩序。

上一篇:女工委员工作总结下一篇:你就是你穿的衣服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