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戏曲独特的美

2024-05-20

独特的戏曲独特的美(精选四篇)

独特的戏曲独特的美 篇1

戏曲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先秦,经过历史的分支,发展至今中国的戏曲已经可划分为多达300多个剧种。戏曲艺术的生命力是强韧的,历史风雨的冲击从未曾将它摧毁,反而在洗礼后,在舞台上绽放得更加鲜艳。戏曲艺术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它的舞台表演要求甚高。演员们要结合化妆、戏服头饰的搭配去刻画舞台人物形象,这只是我们视觉上能看到的表层。真正成功的刻画一个人物,需要演员的长期的台下练功,融入剧本、融入角色的内心世界。而唱、念、做、打就是将角色人物呈现在舞台上的重要形式。它就像一扇窗,一座桥梁,一座让演员能在视觉、听觉、心灵上对角色人物交流的桥梁。古籍曰:“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 故形于声。诗, 言其志也;歌, 咏其声也;舞, 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 然后乐器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 气盛而化神, 和顺积中, 而英华外发。”( (1) 《礼记·乐记》)从此可以看出,音乐离不开“唱、念、做、打”,没有这种表演形式,戏曲音乐也没有了意义。音乐与其它元素也一样,他们是“唱、念、做、打”的基本与修饰,他们相互相依,不能也不曾脱离。

假若要突出戏曲“唱、念、做、打”的重要性,与其他表演艺术的特质比较是有必要的。芭蕾舞源于意大利,盛于法国。“开、蹦、直、立”是芭蕾的四大要素,在悠扬的音乐伴奏下,要求演员表先出身段美,让美丽得到直观又含蓄的展现,追求的是一种优雅。相比起中国戏曲,演员仅仅能靠舞姿与观众沟通。这样会不多不少对观众的认知和欣赏造成一定的障碍,每个人的审美观是不同的。这样观众就不能像欣赏戏曲那样,从演员的唱词,口白直接了解人物的行为、思想、内心斗争,更不用说剧情的矛盾碰撞。默剧舍弃了戏剧的语言性,以肢体的动作为表达方式。在舞台上纯粹以手势、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来演绎戏剧。单调的舞台背景是代表戏剧的意境。欣赏默剧的观众则需要更多的思考,才能理解其表达的主题和深度。能够让观众从看、听的感官上直接了解到舞台人物,最全面的表现形式就是“唱、念、做、打”,而戏曲也就理所当然成为最直观的方式,但不会让观众缺少思考空间的舞台艺术。

一个戏曲演员在登上舞台前,是要经过长时间“唱、念、做、打”的训练,此为演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戏曲表演艺术与其他舞台表演大不相同, 在其他的舞台艺术中,大多都参杂了演员的表演自然性、随机性,可临时加入即兴的发挥。但戏曲的表演是有框有条的,演员必须从训练中做到练就舞台上的功夫,舞台上表演和生活上的自然随意是不可兼容的, 例如:声音、身段。例如《白蛇传》中的“白素贞”,《越国孤雁》中的“西施”,《刘金定斩四门》中的“刘金定”,《女儿香》中的“梅暗香”,《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如何将这些铁骨铮铮的人物,形象有力地在舞台的限制中表现出来,能有力的说服观众是戏曲演员演艺生涯中一直都存在的难题。戏曲演员不是简单地、直接地从自然界形态的生活去表演, 戏曲表演是有规律可循,而这种规律就是以“唱、念、做、打”为基础,于其说是规律,不如将其形容为一条必定的程式。这种表演, 是审美意识和表演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是戏曲歌舞艺术的表演。“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表演艺术,特别强调技术技巧的扎实运用。学戏的人必须从幼年起就不间断地练功, 直到走上舞台, 甚至成名后也不敢、也不能放下些训练。这就是老一辈说得“学死了, 用活了”, 要时刻保持如翻身、踢腿、抖靠、圆场等技术不成为舞台上的负担, 再配合锣鼓敲击, 自如地表演,可以说,是要将这条程序变成自然。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为了把男旦演活,至今62岁仍坚持每天练功。

“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肌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2) 《幽梦影》)是《花蕊夫人》的导演对“花蕊夫人”这个人物提出的形象构思,作为演员如何在舞台上表演这种古典的美感。难点就在于歌舞技术与生活的结合, 又象真的, 又不是真的, 用歌舞手段来表现生活, 既有生活情理上的真实, 又是通过写意的程式技术来表演。古典文学对表演提出了“九美”的具体表述:“资质浓粹, 光彩动人;举止闲雅, 无尘俗态;心思聪慧, 洞达事物之情状;语言辨利, 字句真明;歌喉清和圆转, 累累然如贯珠;分付顾盼, 使人解悟;一唱一说, 轻重疾徐中节合度;发明古人喜怒哀乐、忧悲愉佚、言行劝业, 使观听者如在目前, 谛听忘倦, 惟恐不得闻;温故知新, 关键辞藻, 时出新奇, 使人不能测度为止限量。九美既具, 当独步同流。”( (3) 《黄氏诗卷序》)如果一个演员要是能理解和掌握到这“九美”的要领,那他所要表现的人物角色一定是入木三分,让观众流连忘返。

要能做到“九美”,演员们进入故事角色是不可缺少的。“唱、念、做、打”是一种角色灵魂形式,一种内心思想的表现手段。“要说服观众,首先要感动自己。”这是戏行里常说的一句话。要想感动自己就一定要被剧中人物感动。如何进入角色的内心世界也就成为演员生涯中的一道门槛。对剧本的熟悉度是必须的,演员们要通过阅读大量角色有关的背景资料,由此对故事时代背景了解,才能更容易进入角色内心。就如粤剧《山乡风云》里面的刘琴,是一个强烈动荡的时代背景造就了如此的一个角色。要能将刘琴的形象演活,就必须了解当时土豪劣绅对百姓的压迫,自然心中的愤慨也就将人物形象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又如在粤剧《越过孤雁》中, 西施满怀对勾践的怨恨, 在尾场中演员用水袖做出抛、摔、打等动作, 直至把身体舞得摔在地上, 表现出这一人物在此时喷发出的心中的一腔怨气。这一瞬间调动观众的情感, 在很短的时间内使之达到情惑的沸点, 因而戏曲在状情方面可以达到强烈的真实效果。

我的实践证明, 戏曲演员的本领就在于掌握技术, 只有掌握了唱、念、做、打的最根本的技术, 才能体验感情、表现生活, 才能把生活提炼为艺术。凡是一个戏曲演员, 得通过唱、念、做、打这整套技术表现人物的心情、性格和思想, 这些手段来自苦练的功夫, 否则仅凭内心体验就上戏曲舞台, 是没有戏曲美感的。

我想,要成为“九美既具、独步同流”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不但要尽心竭力地体验角色人物内心的七情六欲,还要提升唱、念、做、打的艺术技能,把深入微妙的心理体验和具有高度技术的形体表演熔铸一体。作为一名表演者,我深深地热爱着戏曲表演艺术,在追求艺术真谛的历程中,从我到角色之间感觉生活的无限生机与激情。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生命, 艺术就是这生命体的血液。中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 经过历史的千锤百炼, 最终形成了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唱、做、念、打。这四个字是舞台表演必须具备的基本, 也成为了演员们平日台下的必须课。这四个字也是演员与观众交流的窗口、桥梁。要想观众能够真正感受到角色的形象深度, 演员在对角色的揣摩就成为了必要。古籍中提到“九美”是一个艺术表演家必须具备的, 这样表现出来的人物角色一定是入木三分, 让观众流连忘返。演员们不但要尽心竭力地体验角色人物内心的七情六欲, 还要提升唱、念、做、打的艺术技能, 把深入微妙的心理体验和具有高度技术的形体表演熔铸一体。“九美既具、独步同流”是艺术表演家一生的追求。

关键词:戏曲表演艺术,唱,做,念,打,“九美”,审美价值,审美观念,人物刻画

参考文献

[1]《礼记乐记》.见:方勇.《诸子学刊》第二期, 2009, 上海古籍出版社, P32

[2]涨潮.《幽梦影》.见:杨复吉《论张潮的编辑思想》.南京, 2002, 江苏古籍出版社, P153.

[3]胡祗遹.《黄氏诗卷序》.见:《胡祗遹集》.吉林, 2008, 吉林文史出版社, P245.

[4]涨潮.《幽梦影》.见:杨复吉《论张潮的编辑思想》, 南京, 2002, 江苏古籍出版社, P153.

我发现那独特的美 篇2

沉浸在繁忙的学业中,难免抽出一点小时间,便无聊地拿着个没用的水瓶发呆,放松放松头脑。然而在这发呆的小时间里,我发现了晶莹剔透的美丽东西,它不再是之前那个普普通通的水瓶。在台灯的照耀下,液化的水蒸气变成了一颗颗美丽的小钻石,闪闪发光。整个水壶也变成了一个满满镶嵌着钻石的美丽瓶子!毫不羞涩地展示这自己的美丽!多么独特啊!这一刹那,它不再是之前那个普普通通的瓶子!

坐在车里,被阳光晒得睁不开眼,只能将遮光镜带上。透过车窗,竟见到了一条条美丽的彩虹,不再是之前刺眼的阳光,之前一片白光的天空也变得五彩缤纷,云朵在空中慢慢飘动。到时形成了一副美丽的画面。我便立马拿上手机,记录了这美丽的画面。光通过色散,变成了五彩缤纷的彩虹。换个角度,我发现了这独特美丽,与之前截然不同!

前几个月,在电视上看到个获奖的摄影师---陈坤荣。他正是通过不同的角度拍摄那些平凡的失误,带给了人们一种独特的感受!从空中仰望那些运动的人们,因为高度人们变成了一个个小点点,洋溢出一股和谐快乐的气氛。打篮球的,游泳的,打排球的......都是充满了生机!换个角度便发现了那独特的美啊!

或许在生活中正有许许多多独特的没蕴藏在一些普普通通的事物中,只不过是等待你去发现罢了!

隐藏的美/独特教育/遥远的油灯 篇3

有一年圣诞节我收到一件不平凡的礼物——一块手镜大小的蓝色塑片,里面嵌着不规则的绿、蓝褪色云母片,和有些类似鱼儿轮廓的东西。它看起来没有任何用途,也不美丽,我道了谢就把它束之高阁而忘了。

有一天因为需要腾出空间,我拿下了那个盒子,因而再看了一眼我的礼物,我注意到在一端有个钩子,盒底上印着一项说明:挂在向阳的窗口。

我走到厨房里,将这件礼物挂在几乎终日有阳光倾泻进来的一扇窗口上。令我大吃一惊的是,霎时五光十色涌进了我的厨房,透过海蓝色椭圆形辉映着,随着阳光的移动,这小小的海底世界由碧绿色转为深蓝色,再转为曙光的紫罗兰色,带着潮汐起伏的无穷魔力与韵味,谁也没想到在我的厨房窗口,挂着这么一块塑片,通往一个陈年隔代、微光闪烁的海底世界。

在圣诞节那天我没有发现那种美,因为我没有能够明白,一件看起来相当平凡的东西,只要恰当地运用它,就会美丽非凡。

平凡的东西,运用得恰当,就会美丽。我的鱼儿就这样一直挂在窗口,它每天提醒我花点时间去发掘人们与礼物隐藏的内在美。

独特教育

我对女儿的教育特别简单,当时她出去留学的时候我就给她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要愉快,第二句话是身体要好,第三句话才是尽量学习好。

我为什么把学习搁在最后?

我觉得人的一生愉快最重要,这个不在于你生活的水平高低,也不在于你生命的长短,愉快了一生,这是质量。然后尽量身体好,因为保重自己的身体,是你愉快的一个基础。宝塔尖永远是一小部分。你要把鸭子赶上架挺难的,凤凰落在地上还是凤凰,鸡搁在墙头上还叫鸡。

(据《成都商报》)

遥远的油灯

我不记得家中两个陶制的拳头大小的半圆形油灯是从哪里来的,从记事起,它就成了我和小哥的财富。我上学时,家里还没有通上电。白天,我会找一些能助燃的棉类东西,添好煤油。夜开始泛黑时,就为劳累一天的家人燃起两点星光。母亲和姐姐顾不得休息,乘着夜色不太深,匆匆做起晚饭。夜幕下,家里的人气和色调才略略浓一些,大人们才有时间小聚闲谈,饿了的小狗在我们脚下窜来窜去的。就在昏暗而温柔的油灯下,漆黑的夜也有些激动,一家人吃饭、聊天,我们写作业、读书,然后揉着有些干涩的眼睛甜美地睡去。这已经成为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小时候我一直不解:为什么晚上母亲和姐姐的针线活永远也做不完?长大才懂,一家老老少少近十口人的穿戴全是她们利用夜晚一针一线做出来的。所以,至今记忆中的夜晚都是母亲姐姐们忙碌着的身影。八岁以前,我一直与母亲住在一起的,现在算来,那时母亲也就四十过点,却已是华发满头。油灯下的母亲总是打禅般盘腿坐在窗台边,凑近油灯缝新补旧。睡不着时,我总躺在被窝里看着母亲穿针引线的动作,她的目光是那么专注、凝重,娴熟而富有节奏,感觉不是在走针,而是在构思创作一幅只有儿子才能读懂的作品。因为光线暗的原因,有时穿针引线是困难的,要么扎了手,要么凑得太近,头发被灯火烧得发响。旁边的姐姐不停地一针一针地纳鞋底,会发出拉拽线绳的响声。鞋底子很厚,穿针走线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弄不好就把手扎破了。一双双结实的鞋底就这样在夜色的打磨下做成了。油灯下母亲和姐姐的剪影,如同油画般美丽,小屋是那么的静谧和温馨,动听的纳鞋声慢慢把我带入梦乡。

冬天的午夜,母亲偶尔为我们炒麻豆吃,那时就会有豆香和“啪啪”的豆跳声一起冒出来,我会手里拿着小油灯,听话地守在灶旁。寒冷中,我和小哥的喜悦以及馋相都被灶内柴火发出的亮光写满整个小脸,甚至于为几粒豆子的分配不均也要争一番。外面下了雨雪的夜晚,母亲就着灯光做着针线活,会给我讲起一些传说故事,回忆起她小时候的那些颠沛流离和难以糊口的岁月,小屋里充满了我好奇的疑问、稚气的表白和愤然不平。

我想,这辈子镌刻在记忆深处的,不会是富有和尊贵,而是亲情,那种油灯带给我的昏暗却意味深远的光芒。

独特的戏曲独特的美 篇4

你没有见过的课堂教学

在这里有最优秀的选手、最优秀的老师, 也有最专业的和独具特色的舞蹈教学。

课程介绍:拉丁舞课程选手班

分组上课。北京市音乐舞蹈学校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很少会根据教学大纲一板一眼地进行。对于刚入学的新生他们会给出一定的技术标准, 但是几个月以后, 老师就会改变教学方式。例如老师会分组上课, 把学生们分成好几个组, 首先选出一个学生出来跳, 让大家出来挑战。一轮过后, 老师会要求他们更换舞伴, 以此来展现舞蹈的效果。最后学生们再伴随着音乐一起尽情地发挥。这种方法可以改变学生们上课没有激情的不良状态。

做好学生的榜样。老师往往是学生们崇拜的对象, 因此, 老师也要做好榜样, 发挥模范的作用。拉丁课上, 老师会尽可能地做到最好, 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带领大家练习, 而是像比赛一样, 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 做到像表演一样跳舞。

进行户外教学。北京市音乐舞蹈学校的校园外有一条没有通车的公路。有的时候, 老师会把学生们带到这条公路上进行教学, 让学生们通过够天上的云彩与降落的飞机来找到舞蹈中的空间感, 尽情地发挥之后, 老师才把学生重新带回教室进行教学。

教师展现:王冰

心与心的交流。与文化课教学一样, 舞蹈教育中传统的方式也会让学生们感觉很枯燥, 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因为专业院校中的孩子大多数处于12-18岁, 正值青春期的他们需要我们通过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完成教学。在上课时, 我更注重老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 让课堂气氛更加活泼, 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我经常会通过讲故事、举例子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启发教学。

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贬低。对学生的鼓励是为了促进他们积极上进, 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对学生们进行贬低其实是针对那些取得成绩就有些骄傲自满的学生。学生们成长的过程中非常容易迷失自我, “贬低”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 重新审视自己的舞蹈, 促进他们新的提高。

课程介绍: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礼仪课

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 人们已经越来越注重礼仪, 一个人的礼仪, 完全可以体现出个人的品位, 家庭的影响, 以及学校的教育。礼仪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 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言一行的得体, 一颦一笑的适度, 这些细节的把握都会给身边的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因此学校在紧抓学生提升舞蹈技术能力的同时, 尤为重视对学生的礼仪教育。

天津体育舞蹈运动学校的礼仪课, 更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父母和师长的言谈举止, 对同学和朋友的沟通技巧, 在学生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涉及。舞蹈属于艺术, 而礼仪也是生活交往的艺术。老师会在礼仪课上教导学生们平时的站姿、坐姿, 与客人初次见面打招呼微笑的方式, 正式场合用餐时的餐桌礼仪, 接听电话的礼貌等各个方面。

教师展现:李斯雨

让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去体会。我们会在课程中举例子, 例如让学生观察两个不同的坐姿, 其中一种坐姿是很稳重的, 而另一种坐姿是在不断地抖腿, 我们会让学生来体会哪一种坐姿让他人看了更舒服。

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例如我们会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 做感谢对方的练习, 用最真诚的态度, 感谢对方对自己的帮助与包容。

模拟一个常有的环境, 让学生展现学习到的内容。例如在课堂上, 我们会模拟一个赛场颁奖的环境:学生外出比赛获奖后, 大赛组委会领导在颁奖时进行握手祝贺,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教授学生握手时需要注意的细节。

课程介绍:中专四年级拉丁舞课程

注重细节内容。舞蹈最终呈现出来的样子是舞者的整体表现, 而整体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在学校的拉丁舞课程中, 老师一直以来都更注重学生的细节表现, 不管是从技术层面上, 还是从学生的礼仪、穿着打扮上, 都是需要注意的方面。

注重对学生发问, 引导学生作出自己的思考。不同于很多老师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那种一板一眼的教学方式,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的拉丁舞课上, 老师会通过启发式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发问, 让学生有自己的思想, 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注重对学生生活的管理。大部分的老师可能对学生的教育仅限于在课堂上, 对于生活中的他们就没有太多的触及。而学校拉丁舞课程的老师不仅仅教授拉丁舞技术, 还更加注重对学生生活的管理。在老师看来, 生活也是舞蹈的一部分, 学生的生活状况直接能够反映出他的舞蹈状况, 如果想让学生在舞蹈表现上更加严谨, 那么促成他们在生活上拥有严谨的态度也会对舞蹈有所帮助。

教师展现:李文、黄欢

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自己思考会有几个优点。首先, 他们自己找出答案比我们直接告诉他会更有趣, 并且可以形成比较活泼的课堂氛围, 老师与学生们之间也会有良好的互动。其次, 学生们找到的答案不会显得那么浅白, 他们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记忆更牢固。再次, 跳舞是没有固定的答案的, 也没有完全的对与错, 他们自己思考出来的答案可能每个人都不一样,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舞蹈风格的多样化。

如果想让学生在赛场上有好的表现, 老师就应当对学生们有所要求。这个要求不单单是在课程上, 还在生活上。如果学生在生活上比较严谨, 那么他在赛场上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上一篇:高校课改下一篇:局限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