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营养

2024-05-14

家庭营养(精选九篇)

家庭营养 篇1

家庭营养支持是指在专业营养支持小组的领导下, 病情相对平稳的病人在家接受营养支持的方法。家庭肠外营养 (HPN) 技术要求较高, 并发症较严重, 故使用较少。家庭肠内营养 (HEN) 应用简便、安全, 是目前主要的应用形式。

1 家庭肠内营养的概况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EN制剂和置管技术的发展, 使越来越多的病人能在家庭中接受营养支持治疗。20世纪80年代, HEN开始在美国兴起, 并迅速发展起来。近10余年, 欧洲的很多国家将HEN纳入医疗保险范围。是HEN迅速发展起来。国内许多学者也注意到家庭营养支持的重要意义。但总体上来说, 我国家庭营养支持还很零散, 缺乏系统的、专业的技术指导和监测。

2 家庭肠内营养的方法

2007年7月, 我院建立起营养支持小组, 由2名医师、2名护士和2名营养师组成。医师负责病人的选择, 疾病和胃肠道功能的评估以及制定营养支持方案。护士负责家庭营养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进行病人和家属培训, 营养途径的维护, 定期随访病人, 监测病人营养状况, 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指导, 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等。营养师负责操作营养代谢检测, 准确评价病人的营养状况, 选择和建立合适的营养基于通路, 如鼻肠管, 鼻胃管等。在营养支持的过程中, 监测营养支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营养支持小组护士对病人的家属进行营养支持的相关教育, 包括营养液的输注技术和营养管道的护理, 常见并发症的监测、预防和处理, 以及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应对方式, 保证病人任何时候出现问题都知道如何联系营养支持小组成员, 建立家庭营养档案, 记录病人的家庭住址和有效联系方式, 输注的途径, 营养液的名称和每天用量, 告知与护士的联系方式。至今, 已有212例病人进行了家庭营养支持治疗。

2.1 营养液的选择营养师负责营养液的种类的选择, 胃肠功能障碍的病人可用要素制剂, 无需消化即可直接吸收, 如百普素等。

特殊病人可用组件制剂。消化功能好而只能经过摄食的病人可用家庭匀浆膳。

2.2 随访方式

2.2.1

电话随访病人有问题时随时打电话进行咨询遇到不可解决的问题, 与护士约定时间进行家庭访视。

2.2.1 家庭访视出院后1周由护师联系家属进行第1次家庭访视, 解决病人在家庭营养支持中所遇到的问题, 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消除病人及家属的顾虑, 让病人迅速适应家庭营养支持。

第2次家庭访视由护师联系, 确定时间。访视病人确定其是否掌握营养支持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检测肝、肾功能, 电解质、微量元素等和营养状况指标, 观察影响营养支持效果的因素 (社会家庭关系、情绪、用药、运动、睡眠和环境等) 。第3次家庭访视时间确定后, 由营养师对病人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 以后每2个月进行1次访视, 直至病人恢复正常饮食后拔管。护师记录每次访视的时间和内容, 如病人肝肾功能, 电解质、血糖、微量元素等及营养状况。

3 家庭访视中健康教育

3.1 营养液输注浓度和量的控制。

营养液输注浓度由低到高, 容量由少到多, 速度由慢到快, 防止营养液污染和过冷或过热, 溶液温度维持在35℃左右, 寒冷季节告知病人和家属应先加热再输注, 根据营养液的黏稠度, 每4-8h用注射器抽取30ml温开水冲管。

3.2 给药的指导:

经EN营养管给药时, 先将药碾碎溶解后注入, 再用温水冲管。暂停输注时, 将管内营养液洗干净后待用, 经皮试注射药物也必须严格按照时间和方法给药, 并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

3.3 导管堵塞的处理营养液输注缓慢或冲管有阻力时, 提示营养液或药物可能沉积在管壁内。

告知病人和家属可用30ml温水冲管, 或用60ml注射回抽, 不能疏通时, 可用碳酸类饮料反复来回抽吸, 有助于凝块的松脱。

3.4 活动告知病人在输注营养液期间应多活动, 促进肠蠕动, 有利于营养液的吸收和能量转换及贮存。

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活动时应注意严防营养管因牵拉脱落。

4 家庭肠内营养的护理记录内容

记录病人的一般情况, 生命特征, 观察病人每天的尿量、进食情况、粪便的性状、身体有无水肿、测量病人的体温等。有引流管的病人, 要每天记录引流液的量, 记录病人的不适症状, 并汇报联系医师。

5 营养支持小组能及时有效地解决HEN病人遇到的问题, 给予专业的护理指导

病人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接受EN, 能满足病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爱与归属感的需要, 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 较少家庭负担。同时, 留下病人完整的营养支持信息, 建立完善的家庭营养数据库。不断总结经验, 更好地推广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江志伟, 李宁, 黎介寿.家庭肠内营养支持[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4.11 (5) :317-319.

[2]汪志明, 江志伟, 邹志英, 等.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在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7, , 20 (11) :1123-1125.

[3]黎介寿, 肠外瘘[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280-283.

大一班健康教案:营养大家庭 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2.使幼儿初步了解身体生长需要多种营养,这些营养是从各种食物中获得的。

3.激发幼儿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情感。

4.幼儿尝试营养配餐,初步了解食物如何搭配更有营养。活动准备:

1.鱼类、肉类、蛋类、蔬菜、水果、米面类、豆制品等食物卡片。

2.课前观看幼儿园一周食谱。

3.课件《兰兰的成长》

4.头饰、餐盘、卡通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学活动导入——看看说说

1.提问幼儿自己是怎样一天天长大的,激发幼儿观看课件的兴趣,组织幼儿看课件。

2.观看后提问,师:兰兰为什么能长大?

幼儿:因为兰兰吃饭了。

幼儿:因为兰兰爱吃蔬菜。

教师总结,身体的生长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而这些营养是从各种食物中获得的,只有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得到均衡营养。

二、故事、游戏

1.教师出示卡通图片,以故事的形式导入课题。

《营养大家庭》向幼儿介绍营养大家庭的成员:胡萝卜兄弟、青豆哥哥、燕麦小子、苹果表哥、草莓妹妹、银鱼姐姐、红虾表妹。他们团结一致战胜病菌大魔王的故事。通过此情节让幼儿了解只有获取均衡营养才能保持身体健康成长,不生病。

2.游戏《食物的自我介绍》结合以上故事,制作卡通头饰,两位老师用小魔术的形式不时地变换。如:一位老师戴上鸡蛋头饰作介绍“我是鸡蛋宝宝,我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是你们早餐中必不可少的营养。”

3.通过老师戴各种食物的头饰作介绍使幼儿初步了解几种食物的名称主要以及对人体的作用。

4.教师进行小结,人体需要的营养有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糖类、水分、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而这七大类营养素存在于各种食物中。

三、幼儿定制一周食谱。

1.讨论幼儿园的一周食谱。食谱是按照幼儿身体营养搭配制定的。

2.激发幼儿制作食谱的兴趣。

3.幼儿分组进行设计,共五组,每组设计一天食谱。

4.每组桌上放有各种食物卡片,幼儿自主搭配,将每一餐搭配好分别放入餐盘中。每组幼儿讨论通过每一天的食谱内容。

5.教师小结,表扬幼儿为幼儿园作了一件大好事。

四、请幼儿制作营养餐

1.为幼儿准备各种水果、蔬菜让幼儿学习营养配餐。

2.师讲解制作过程,提醒幼儿用刀安全。3.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看妈妈为自己做的食物)来设计自己要做的营养大餐。

4.幼儿开始制作,教师在旁指导。

5.制作完成后,请个别幼儿讲解自己做的大餐叫什么?有什么营养?

6.幼儿开始品尝自己制作的大餐。

五、活动延伸

小家庭冬季营养组合 篇3

冬季营养特点

1.冬季饮食特征

俗话说,“三九补一补,来年无病苦”。进补是冬季饮食的一大特征。虽然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补,但目的和方法略有不同。一般地说,春夏应清补,秋冬应温补,这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进补的基本法则得出的结论。

冬季应该避寒就温,敛阳护阴,使阴阳相对平衡。不同人群进补应有区别,切忌胡乱进补。一般而言,中年人以健脾胃为主,老年人以补肾气为主。冬季虽然很冷,但由于人们衣服穿得多,住空调房,运动量相对较小,加之饮食摄入的热量偏高,有时会造成体内积热,容易出现肺火显盛的现象,应加以饮食调养。

2.菜肴风味应浓厚宜人

寒冷的气候会影响人的食欲,由于温度较低,人们喜欢口味浓厚略带辛辣、颜色略深的菜肴,以增加食欲,防寒增暖。营养学家建议,冬季饮食宜选用热量高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狗肉、桂圆、山药、白菜、萝卜等;在制作上,尽量选用红烧等方法;在调味上,适当运用具有辛辣味的调料品,如花椒、辣椒、胡椒、生姜等,以开胃助食,但不宜重辣,以免助火伤身。

3.注意营养素搭配

冬季,大多数人畏寒,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相对增加。所以,冬季宜食用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不过,老年人不宜过多摄入脂肪,以免诱发其他疾病。冬季因应时蔬菜相对减少,品种单调,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和钙等。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冬季的应时蔬菜品种不多,但现在的大棚种植技术相对比较发达,什么蔬菜都有,但就其营养而言,反季节蔬菜的营养显然是不能和应时蔬菜相提并论的。

冬季家常菜组合

以正餐(午餐或晚餐)为例,选用冬季常见原料,介绍几组适合小家庭的冬季菜肴组合。

以水产原料为主的组合

菜肴 替换品种

酸辣白菜金银双脆 萝卜蜇皮姜汁松花

红烧全鱼鲈鱼炒年糕 回锅鱼片干烧鳊鱼

虾皮年糕蒜黄木耳 油焖双冬糖醋白菜

木耳肉片汤冬笋鲫鱼汤 榨菜肉丝汤雪菜肉丝汤

特点:这一组菜肴中,蛋白质主要来源于鱼类。鱼类蛋白质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脂肪则来源于食用油。白菜、冬笋和虾皮等是冬季供应较多的原料,对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有效。在调味上,施以微辣味,利于开胃。

总体来说,这一组菜肴浓淡适宜,制作简单,适合于运动量较小、低劳动强度的人群食用。

以禽畜类调料为主的组合

菜肴 替换品种

姜米炒蛋 鸡蛋豆腐葱油海蜇酱香牛肉

黄豆焖猪手 嫩姜羊肉鱼香肉丝胡萝卜烧肚片

尖椒土豆丝 姜米菠菜韭黄香干蒜黄炒木耳

胡萝卜牛肉汤 笋片蛋花汤粉丝羊排汤萝卜豆腐汤

特点:这一组合中,蛋白质主要来源于猪肉、牛肉 、羊肉、鸡等,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牛肉汤、羊肉汤等都是冬季的应时菜肴,口味应人而异,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特别是生姜的运用,具有和中暖胃的功能。脂肪主要来源于猪肉、牛肉、羊肉等,以及少量食用油,脂肪总量相对较高。本组菜肴以红烧及炖焖方法为主,保证菜肴的质感和温度。

总体来讲,这一组菜肴浓厚中不乏清淡,特别适合于阳虚体弱、能耗相对较多以及中等运动量的人群选用。

以蔬菜原料为主的组合

菜肴 替换品种

姜米菠菜芫香银丝 芝麻苔菜酸辣白菜

三鲜冻豆腐红烧萝卜 开洋炖白菜笋花年糕

蚂蚁上树家常冬笋 香菇菜心面筋泡青菜

紫菜蛋花汤香茜肉蓉羹 紫菜虾皮汤枸杞山药羹

特点:这一组合中,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冻豆腐以及少量的动物性原料如肉蓉、鸡蛋等,虽然蛋白质总量不多,但质量上乘,尤其是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结合使用,更有利于蛋白质的吸收。菜肴中脂肪含量不高,主要来源于外加食用油。在制作上,以烧、炖为主,调味亦侧重于浓厚。

家庭调制“悦生合营养调和油” 篇4

家庭成员对食用油的营养需求

对孕妇而言,α-亚麻酸在体内可转换成被誉为“脑黄金”的DHA,准妈妈在孕期需要3~4㎏的脂肪以备产后泌乳所需,膳食脂肪中长碳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对胎儿的脑组织和视网膜发育有重要影响,是脑磷脂合成所必需的,孕期准妈妈的α-亚麻酸的需要量超过其他人群。孕期如果多摄入α-亚麻酸,会使血液中的DHA增高,却使婴儿体重平均控制在3.2~3.5 kg,胎儿和新生儿依靠母体获得DHA使大脑发育,孕妇对DHA的需求高于常人。英国科学家曾对11580名妇女进行调查,发现怀孕后的32周内,食用α-亚麻酸越多,胎儿发育不良率可能性就越低。

儿童处于发育期,所需的脂肪必须含有油酸、α-亚麻酸、亚油酸等构建膳食细胞膜必需的物质,对大脑细胞发育及肝脏功能必不可少,缺乏亚油酸可导致幼儿发育停滞、腹泻、毛发稀少等,必需脂肪酸还能保护婴儿免受食物过敏的伤害。儿童每日补充1 300mgα-亚麻酸,智力水平提高20%~30%。

人体有约1万亿个神经介质细胞;α-亚麻酸占构成所有神经介质细胞的50%,α-亚麻酸占大脑固体总质量的10%;在脑神经及视网膜的磷脂中占50%,它决定人体代谢和消化吸收功能。

家庭自制“悦生合营养调和油”的办法

为满足家庭健康需求合理调配使亚油酸与α-亚麻酸组成达到2∶1,建议家庭自制营养调和油选择“悦生合”双低菜籽油、压榨亚麻籽油、压榨核桃油。通过一定的调和比例,使亚油酸与α-亚麻酸组成达到2∶1对孕期前后、老年、儿童食用意义的食用油。“悦生合”健康营养调和油构成特点,表1为经气相色谱分析得出的“悦生合”双低菜籽油、压榨亚麻籽油、压榨核桃油的亚油酸和亚麻酸脂肪酸组成。

亚麻籽油

在欧洲,亚麻籽油用于临床医疗和保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亚麻籽油因含有大量的不饱和酸,在制取过程加工过程易受到光、氧气、热而遭到破坏,暴露在光和空气几天即可变质,所以制取工艺技术含量极高,它含有被誉为“植物脑黄金”的α-亚麻酸,可达45%~65%。医生也常将其推荐给病人,用于补充膳食中α-亚麻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新鲜未精炼的亚麻籽油含有软磷脂和其他磷脂,有助于脂肪乳化使其更容易消化吸收。可改善老年人的视觉功能,提高色觉和神经敏感,同时可缩短肌肉疲劳的恢复时间。

核桃油

相传2000多年前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将核桃从波斯(今伊朗)引进我国。核桃是高级绿色生态食品,自古以来核桃的保健功能就为人所推崇,核桃油含有高达90%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西方被誉为“美女之油”,美国将其指定为宇航员的食品。核桃油含有丰富的角鲨烯能促进血液循环、消炎杀菌、修复细胞等,富含与皮肤亲和力极加的角鲨烯和必需脂肪酸,具有丰富的单一不饱和脂肪酸及酚类,能消除面部皱纹,防止肌肤衰老、可护肤和防治手足破裂。它是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有助于儿童神经系统、骨骼和大脑发育,对成年人来说有防止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消化系统失调的功效,对老年人而言可预防骨质疏松、延缓衰老,它也是妇女保护肌肤美容佳品。核桃油消化吸收率非常高,有减少胃酸,阻止发生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功能,可减少胆结石发生。

悦生合双低菜籽油

悦生合双低菜籽油素有“东方橄榄油”之美誉,主要在于油酸含量与橄榄油相当,悦生合双低菜籽油亚麻酸含量为8.48%,高于橄榄油,所以也有胜似橄榄油一说。

调配及食用方法

调配“悦生合健康营养调和油”方法

三种油脂按照一定比例调制出亚油酸与亚麻酸2:1,见表2。

食用方法

孕妇老年人每日食用本产品约10~20 m L(相当于补充亚油酸3.76~7.52g、α-亚麻酸1.85~3.7 g,相当于植物脑黄金胶囊6~12粒),儿童日食用本产品约为6~10 m L(相当于补充亚油酸2.26~3.77 g、α-亚麻酸1.1~1.85g,相当于植物脑黄金胶囊4~6粒),可将自制好的调和油滴入酸奶中与酸奶一起使用,配合维生素B6或维生素C和镁、锌微量元素使α-亚麻酸体内转换更多的EPA和DHA,由于本产品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不适合煎炸食物,高温破坏α-亚麻酸结构,如果用于炒菜,也可与其他食用油调和使用将本产品稀释2~5倍后烹调菜肴,且一定要低温入油。本产品也可外用,可做婴儿日常护肤和预防妊娠纹,日常护肤使用等。

保存方法

家庭营养 篇5

【活动前评析】

如何让幼儿养成吃饭不偏食、不挑食的良好饮食,结合幼儿平时吃饭挑食现象设计本节课。通过了解营养的来源以及营养对人体的作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结合《新纲要》指出,应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而开展此教育活动,让幼儿直观地了解营养对人体的作用。在设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自己编写一日食谱,使之了解基本的营养配餐,了解事物如何搭配更有营养,从而幼儿对自己设计的食谱大有兴趣,挑食的机率大大减少,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2、使幼儿初步了解身体生长需要多种营养,这些营养是从各种食物中获得的。

3、激发幼儿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情感。

4、幼儿尝试营养配餐,初步了解食物如何搭配更有营养。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6、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活动准备】

1、鱼类、肉类、蛋类、蔬菜、水果、米面类、豆制品等食物卡片。

2、课前观看幼儿园一周食谱。

3、课件《兰兰的成长》

4、头饰、餐盘、卡通图片

【活动过程实录】

一;教学活动导入——看看说说

1、提问幼儿自己是怎样一天天长大的,激发幼儿观看课件的兴趣,组织幼儿看课件。

2、观看后提问,师:兰兰为什么能长大?

幼儿:因为兰兰吃饭了。

幼儿:因为兰兰爱吃蔬菜。

教师总结,身体的生长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而这些营养是从各种食物中获得的,只有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得到均衡营养。

二、故事、游戏

1、教师出示卡通图片,以故事的形式导入课题。

《营养大家庭》向幼儿介绍营养大家庭的成员:胡萝卜兄弟、青豆哥哥、燕麦小子、苹果表哥、草莓妹妹、银鱼姐姐、红虾表妹。他们团结一致战胜病菌大魔王的故事。通过此情节让幼儿了解只有获取均衡营养才能保持身体健康成长,不生病。

2、游戏《食物的自我介绍》结合以上故事,制作卡通头饰,两位老师用小魔术的形式不时地变换。如:一位老师戴上鸡蛋头饰作介绍“我是鸡蛋宝宝,我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是你们早餐中必不可少的营养。”

3、通过老师戴各种食物的头饰作介绍使幼儿初步了解几种食物的名称主要以及对人体的作用。

4、教师进行小结,人体需要的营养有七大类:蛋白质、脂肪、糖类、水分、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而这七大类营养素存在于各种食物中。

三、幼儿定制一周食谱。

1、讨论幼儿园的一周食谱。食谱是按照幼儿身体营养搭配制定的。

2、激发幼儿制作食谱的兴趣。

3、幼儿分组进行设计,共五组,每组设计一天食谱。

4、每组桌上放有各种食物卡片,幼儿自主搭配,将每一餐搭配好分别放入餐盘中。每组幼儿讨论通过每一天的食谱内容。

5、教师小结,表扬幼儿为幼儿园作了一件大好事。

四、请幼儿制作营养餐

1、为幼儿准备各种水果、蔬菜让幼儿学习营养配餐。

2、师讲解制作过程,提醒幼儿用刀安全。

3、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看妈妈为自己做的食物)来设计自己要做的营养大餐。

4、幼儿开始制作,教师在旁指导。

5、制作完成后,请个别幼儿讲解自己做的大餐叫什么?有什么营养?

6、幼儿开始品尝自己制作的大餐。

五、活动延伸

好多的妈妈每天做饭都会问“宝宝今天想吃什么呀?”结合这一特点,鼓励幼儿回家同爸爸妈妈一起制定家庭一周食谱。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大班健康活动教案《营养大家庭》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400字。

相关文章

《大班健康教案《中暑怎么办》》:大班健康教案《中暑怎么办》适用于大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在夏天带草帽的好处,探索防暑降温的各种办法,初步了解预防中暑的小常识,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教案《中暑怎么办》教案吧。

家庭食营养,家长的必修课 篇6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12岁儿童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在大城市为20.6%,在中小城市为26.4%;18岁以下儿童少年超重及肥胖率分别为17.6%和5.6%,在大城市,男孩超重率已经达到16.7%,女孩超重率为9.6%;11~13岁男孩、女孩通过膳食摄入的钙每天仅为338毫克和312毫克,只相当于标准摄入量的1/3,而牛奶的摄入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0;7~17岁的城市男孩12.3%存在贫血问题,城市女孩贫血率达到15.9%,农村孩子贫血率更高……

中国人越来越富裕了,为什么中国孩子的营养状况越来越恶化?调查显示,中国人缺的不是钱,而是科学、全面的营养意识。因此,家长有必要补上这一课。

营养不良敲警钟

“什么?营养不良?有没有搞错?”身为大学讲师的赵女士拿着儿子的化验单惊诧不已,要求医生复诊。在医生的耐心解释下,她不得不羞愧地低下头。“是我不好,给孩子吃东西太不讲科学了。”她说,“我以为大鱼大肉就能养出健康的孩子,没想到孩子偏食这么严重!”

私营企业老板李先生望着体重已超过自己的13岁儿子感慨万分。他对本刊记者说:“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么壮的孩子居然会营养不良!我知道孩子太胖影响健康,一直督促他多运动,没想到是膳食营养上出了问题。想想真是羞愧,我小的时候营养不良是因为家里穷,现在富裕起来了,可我的儿子照样营养不良!该补补课了!”

拿到女儿的化验单,保险公司推销员齐女士同样大惊失色。“营养不良?平时吃的喝的啥也不缺呀!什么?缺微量元素?什么是微量元素?”她是个掌控力很强的母亲,此时却感到很无助。

电梯间,马女士和唐女士凑在一起,对比手中的化验单,窃窃私语。面对记者的询问,她们一脸无奈地说:“不好意思,我们看不懂上面的数据,想等一会请医生给解释解释。是的,我们没有认真研究过孩子的营养问题,只知道各种食物都给孩子吃点,另外就是看广告上怎么说,想补点啥就补点啥。现在看来我们都是盲目的妈妈,真对不起孩子。”

……

郑州市某中学营养状况体检现场,记者采访了100位家长,发现31个孩子被诊断为营养不良,其中多数为体重超标,3人被诊断为高血压,6人被诊断为脂肪肝。

家长营养意识和营养知识的缺乏更令人震惊:72位家长承认在买菜、做饭时没有考虑到营养问题,也没有阅读过相关文章,52位家长认为补充营养的方式是服用保健品,37位家长认为胖人不缺营养,43位家长认为孩子喜欢吃啥就是体内缺啥,62位家长不反对孩子吃洋快餐,54位家长承认孩子经常不吃早餐……可见,孩子的营养状况堪忧与家长的营养意识缺失一脉相承。

来自全国的普查数据证实了本刊调查结果的可靠性。有调查显示,我国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每日摄入热量、蛋白质,以及钙、锌、铁、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D3等微量营养素明显不足,如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之和,中学生摄入量不足者占50%,钙的摄入量也只有标准供给量的42%~61%,而且年龄越小供应越不足。由于我国传统膳食对铁的吸收利用率较低,0~20岁人群贫血患病率较高。我国7~18岁男女生营养不良者分别为26.87%和38.27%。另有调查显示,我国超重肥胖儿童少年已达1200万人,占世界“胖孩儿”总数的1/13;少年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达3.11%。

青少年营养不良,已经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作为家长,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为了孩子的健康,尽快补上家庭膳食营养这一课。

平衡膳食是原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先生介绍,食物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除母乳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供给人体全面的营养,只有将各种各样的食物合理搭配,才能获得充足、均衡的营养。我国的营养学家把各种各样的食物分成了五类,构成一个平衡膳食宝塔:

第一层(底层):谷类。包括米、面、杂粮。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它们是膳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多种谷类掺着吃比单吃一种好。每人每天要吃350~500克。

第二层:蔬菜和水果。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蔬菜和水果各有特点,不能完全相互替代。一般来说,红、绿、黄等颜色较深的蔬菜和深黄色水果含营养素比较丰富。每天应吃蔬菜400~500克,水果100~200克。

第三层:鱼、虾、肉、蛋类。主要提供优质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它们彼此间营养素含量有所区别,每天应吃150~200克。

第四层:奶类和豆类食物。奶类主要包括鲜牛奶、奶粉等,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也较高,且利用率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豆类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B2等。每天应饮鲜奶250~500毫升,吃豆类及豆制品50~100克。

第五层(塔尖):油脂类。包括植物油等,主要提供能量。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E和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每天不超过25克。

“营养,是一生的学问,从孕期开始一直到老年,各个阶段有不同的主题。”马先生强调,保障中学生的膳食营养均衡尤为重要,因为中学阶段孩子正值青春期,人体各器官普遍加速生长并逐渐达到成熟水平。在这一时期,孩子的身高从平时每年增长4~6厘米激增至8~10厘米,体重从每年平均增加1.5~2千克增至5~6千克。内脏器官生长速度也大大加快,如心脏,重量可增至出生时的10~12倍。可以说,中学时代是长知识、长身体、增强体质的最重要、最有利的时期,加上学习紧张、活动量大,每日营养素和能量消耗比开始发育前要增加两倍多,更需要家长通过家庭膳食提供充分的营养。

高级营养师申悦然先生对记者说:“家庭膳食营养不仅是吃什么的学问,而且是怎么吃的学问。家长提高营养意识,可以从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入手。”良好的饮食习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吃饭要定时。肠胃具有储存、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三种功能,食物需要在胃部停留一段时间才能被充分消化。所以,两餐之间相隔以4~5个小时为宜。研究发现,一日两餐者,蛋白质消化率只有75%;一日三餐者,蛋白质消化率提高到85%。

第二,吃饭要定量。食物消化是复杂的生化过程,要在胃肠中通过大量消化液的作用才能完成。胃液的主要成分是胃蛋白酶和盐酸,除促进蛋白质消化外,还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小肠中有大量的胰液、胆汁和小肠液。胰液中的蛋白酶、脂肪酶、核酸酶、蔗糖酶、乳糖酶等,可以促使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消化。胆汁中的胆盐和胆酸,可以乳化脂肪,促进脂肪吸收。小肠液中的肠激酶、肠肽酶、麦芽糖酶、乳糖酶等,也是持续规律分泌产生的。所以,进食要定量。

第三,不暴饮暴食。短时间内大量食物进入胃肠会使胃肠负担过重,造成消化不良,还会使未经充分消化的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在肠腔中细菌的作用下发酵、腐败,产生毒素,刺激胃肠黏膜,毒害肝、肾等器官。暴饮暴食还会使血液过多集中于肠胃,造成心脏等重要器官缺血,导致困倦、工作能力低下,冠心病患者则容易引起心绞痛发作。暴饮暴食,会使人未老先衰,折损寿命,诱发胆石症、胆囊炎、糖尿病等,对脑力劳动者危害更大。

第四,节制零食。我国城市少年儿童常吃零食的比例高达97%。零食品种主要是膨化食品、冰淇淋、巧克力、饼干和糖果等。这些食品大多热量高而营养素密度低,可以有节制地吃一点,但不能用零食代替正餐。

第五,不挑食偏食。青少年代谢旺盛,骨骼生长快,肌肉组织细胞数量直线上升,要特别注意钙、磷、镁和维生素A、维生素D的供给。机体大量组织的形成需要铁,供给不足则可能发生贫血,特别是少女由于月经来潮,每次要损失一定量的血,铁质的补充更为重要。此外,随着甲状腺机能的加强,需要更多的碘;体格发育和性器官的逐渐成熟都需要锌;维持正常代谢和生长,离不开充足维生素的供给。有些中学生有偏食的习惯,喜欢吃某一种,或只吃某几种食物,其他的一概不吃,这样就会造成营养上的不平衡。比如偏吃荤腥,不吃蔬菜,易造成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且为成年后患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轻视早餐危害大

营养专家一致认为,家长轻视早餐对孩子的营养平衡危害甚大,一定要格外重视。

孩子经过一夜的睡眠,体内的葡萄糖储备消耗殆尽,早餐就像雪中送炭,及时为大脑细胞提供能源,即血中葡萄糖。因此,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吃早餐是必需的,而且早餐的质量和品种都不能忽视。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可以提供身体上午所需要的热能和营养素,吃好早餐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非常重要。首先,大脑工作的热能来自血糖,不吃早餐或早餐中的热能不足,血糖的浓度就低,大脑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血糖供应,就会降低学习效率,上午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易出现精力不集中、疲劳、思考问题不积极等不良反应,上第三节课和第四节课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已严重透支,孩子有可能出现头昏脑涨、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甚至晕倒,久而久之,孩子会患营养缺乏症,如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等。再者,经常不吃早餐,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容易诱发胃炎、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

国外学者就小学生的早餐质量及其对智力的影响做过调查:将83名8~13岁小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不吃早餐,第二组吃两片奶油面包,喝一杯橙汁,第三组吃两个炒鸡蛋、两片奶油面包,喝一杯橙汁。在早餐后30分钟、2小时和4小时的时候,分别对三组小学生进行智力测验,结果第三组平均分最高,第二组次之,第一组最低。

那么,一顿营养丰富、均衡的早餐应该包括哪些食物呢?营养师王丽萍女士的建议是“四个搭配”:五谷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样搭配。她说,早餐中的各种营养素含量应占全天供给量的30%左右,应重视质量,而不是吃饱就行。早餐应有粥类、面点类、冷菜类等三部分组成。主食可选择面包、馒头、包子、豆馅包、饺子、发糕、烧饼、面条、米饭、米粥、豆浆或牛奶等;副食可选择煮鸡蛋、炒鸡蛋、鸡蛋羹、煮黄豆、豆腐干、豆腐丝、各类卤肉、猪肝、花生米、香肠、凉拌土豆丝、拌海带丝、拌芹菜、糖醋萝卜丝、泡菜、糖拌西红柿、拌青椒丝、小葱拌豆腐、香椿拌豆腐等。最好在餐后加一份瓜果,用来补充维生素。

“早餐要尽量做得好看些,品种也要经常更换,以唤起孩子的食欲,使其逐步养成吃早餐的习惯。”王女士提醒道,“要让孩子吃好早餐,家长朋友别忘了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以便有足够时间吃早餐;狼吞虎咽吃两口,慌慌张张去学校,哪里还谈得上营养?”

午餐晚餐有讲究

“午餐在一日三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最为关键。”王丽萍解释,午餐既要补充孩子上午的热量消耗及各种营养素的流失,还要为下午的学习和活动储备热量,因此午餐中的热量和油脂量都应该是三餐中最高的。质量好的午餐,对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午餐的营养素设计量,应占全天供给量的35%~40%。应包括粮食类(100~200克)、瓜果蔬菜类(200克)、大豆及其制品类(20~30克)、鱼肉禽蛋类(50~75克)等四类食物。此外,在配餐时还应讲究质量,要少吃动物油,适量吃植物油。应减少脂肪和糖类摄入量,以预防肥胖症、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如果条件许可,中小学生最好每餐保证喝200毫升牛奶,而不是只在早餐时喝。”王女士说。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晚餐不应油腻,也不应吃得过饱,营养素的设计量应占全天供给量的30%,否则会影响睡眠。晚餐也不宜吃得过晚,因为晚上吃的食物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吸收便卧床休息,会对孩子夜间的睡眠不利,影响第二天上课时的精神状态,还会影响第二天早餐的食量。“更重要的是,晚饭吃得过晚,有可能引起尿路结石。”王女士特别提醒。

中小学生晚餐的食物与中餐类似,应有6~10种甚至更多的品种(不包括汤、葱姜蒜调味料)。瓜果蔬菜类、大豆及其制品类、鱼禽蛋奶类三大类食物要均衡搭配,所占比重分别为60%、10%、30%左右。

王女士最后提醒家长朋友:“营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几句话说不清楚,几条建议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家庭的膳食习惯,但家庭膳食营养是家长的必修课,家长朋友有必要树立科学的营养观,关注孩子的营养状况,自觉学习营养知识,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本刊认为,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家长给孩子提供丰富、均衡的营养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且,给孩子提供丰富、均衡的营养不意味着家庭伙食费的提高,便宜的菜肴只要注重搭配,同样能满足孩子的需要,那些燕窝、鱼翅及价格昂贵的营养品,如果服用不当反倒会影响孩子的营养均衡。总之,讲究家庭膳食营养是每位家长都应该做到,而且能够做到的。

家庭营养 篇7

关键词:肾移植,营养需求,饮食指导

肾移植前的尿毒症病人均已出现一系列代谢障碍, 包括葡萄糖不耐受、血脂升高、蛋白质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无机盐代谢异常。术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更增加了病人营养需要, 如何正确改善病人营养状况, 使机体获得正氮平衡, 减少感染和并发症, 保护移植肾功能, 是肾移植术后治疗的主要环节。对31例肾移植病人进行家庭回访、饮食指导, 以了解病人营养物质摄取情况, 为临床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31例肾移植病人中, 男17例, 女14例;年龄19岁~56岁;除术后2周内出现急性排异1例外, 其余30例病人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2周空腹血糖>6.7 mmol/L病人19例, 总胆固醇>6.8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者15例, 总蛋白<60 g/L 7例, 术后分别3个月、6个月、1年回访, 结果29例肾功能恢复正常, 2例死亡;7例出现血糖不稳, 3例确诊为继发性糖尿病, 高脂血症2例, 骨质疏松3例, 低蛋白血症病人均恢复正常, 体重指数 (BMI) >25 kg/m2 2例, 高尿酸血症1例。

2 肾移植病人的营养需求分析

2.1 能量需求

由于手术应激及分解代谢增加, 病人能量需求较高, 除基础能量消耗之外, 应乘上1.3的应激系数[1], 一般为125.52 kJ/ (kg·d) ~167.36 kJ/ (kg·d) 。术后2个月, 能量要求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 当BMI≥23.9 kg/m2时为超重, BMI≥28 kg/m2属肥胖。则每日能量控制在104.6 kJ/ (kg·d) 以下, 能量供应根据病人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体重、劳动强度、有无感染决定, 体重增加过快, 实际上是在减少药量, 有增加排异的危险。

2.2 蛋白质需求

术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加上手术应激反应,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使蛋白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 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不及时补充和改善, 则可引起伤口愈合延迟, 感染增加, 妨碍移植肾功能发挥。肾移植术后短期内蛋白质摄入与氮平衡相关, 增加蛋白质摄入可减少负氮平衡, 通过观察血尿素氮, 血清肌酐指标, 循序渐进增加蛋白质量。予理想体重1.3 g/ (kg·d) ~1.5 g/ (kg·d) , 2个月后, 随着皮质类固醇剂量的减少, 营养需求既要避免负氮平衡又要避免肾功能恶化为目标, 调整蛋白质量长期维持在1.0 g (/kg·d) 水平, 纠正低蛋白血症是改善移植肾预后的有效方法。

2.3 脂类需求

肾移植术高脂血症是引发病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肾移植病人高脂血症发生率达60%~70%, 而免疫抑制剂是引发高脂血症重要原因[2], 其他还有蛋白尿、膳食因素、体重增加、年龄、遗传等因素。控制高脂血症首先依靠饮食干预。本组15例高脂血症病人3例减少激素剂量, 4例降血脂药物干预, 其余轻者均采取饮食控制取得较好效果。术后饮食应注意监测和计算脂肪摄入比例, 每天胆固醇摄入<300 mg, 限制饱和脂肪摄入, 饱和脂肪酸 (S) 、多不饱和脂肪酸 (P) 、单不饱和脂肪酸 (M) 按S∶P∶M=1∶1∶1摄取。

2.4 糖类需求

移植后糖尿病是肾脏移植的常见并发症, 是由免疫抑制剂诱发的一种继发性糖尿病, 加之环胞素A对胰岛素直接毒性作用, 使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据报道, 肾移植术后糖尿病发生率为15.7%[3]。本组病人术后血糖升高者19例, 但大多数无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 且血糖波动不一, 糖尿病定性者3例, 还有待于长期临床随访。因此, 肾移植术后糖类摄入不宜过高, 占总能量50%~55%, 对并发糖耐量异常者, 更应定期监测, 限制单糖, 已定性者按糖尿病饮食原则处理。

2.5 电解质及微量元素

肾功能不全导致钙磷代谢紊乱, 出现低钙高磷血症, 大量类固醇皮质应用也抑制钙吸收, 增加排泄, 低蛋白血症和高磷低钙进一步刺激甲状旁腺, 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使骨盐动员增加, 导致骨质疏松和各类肾性骨病[4]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可维持长期用糖皮质激素病人的骨密度, 每日应摄取钙1 200 mg。

肾移植病人应及时调整钾、钠摄入, 并发高血压或少尿期供低钠低钾膳食, 进入多尿期增加钾、钠摄入, 由于环胞素A引起高血压与钠有关, 饮食中应适当限制钠盐。因术前蛋白、铁、叶酸摄入不足及肾功能损害后红细胞生成素形成减少, 使肾移植早期占50%病人出现缺铁性贫血。锌的排出量与尿蛋白排出量正相关, 锌是RNA、DNA聚合酶主要成分, 参与蛋白机体合成, 缺锌加重贫血, 伤口延迟愈合, 故要动态监测锌浓度及时补锌。

3 肾移植病人家庭饮食指导

3.1 术后初期饮食指导

术后2 d~3 d病人肛门排气, 可给予无蔗糖或3%低蔗糖优质低蛋白流食。我院第4天开始泼尼松治疗, 19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血糖。故饮食中应限制单糖及其制品, 如过甜的芝麻糊、麦乳精、红糖、蜂蜜、白糖等;产气食物如牛奶、豆奶粉、豆浆因加重肠胀气, 可适当限制, 多用藕粉、麦淀粉、浓米汤、蛋清羹等作为热能来源。此期病人进入多尿期, 水、电解质不必限制, 每天食盐5 g~8 g。

3.2 术后试餐期

术后3 d~5 d为试餐期。此时病人肾功能逐渐恢复, 使用环胞素A后, 会不同程度伴发低热, 应予易消化、无刺激、质软、少渣半流食。如蔬菜大米粥、牛奶面包、菜肉小馄饨, 每天提供蛋白质50 g~60 g, 盐4 g~5 g。

3.3 术后恢复早期

术后1周至3个月时, 常规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病人食欲很快改善。应尽早给予优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软食, 增加优质蛋白主要是动物性蛋白, 如鱼、蛋、奶、禽、瘦肉, 植物蛋白花生、大豆、豆制品代谢后会产生大量胺, 加重肾负担, 宜少食用。根据食欲和标准体重保证热能146.44 kJ/ (kg·d) ~167.36 kJ/ (kg·d) , 蛋白供给1.3 g/ (kg·d) ~2.0 g/ (kg·d) 。300 mL牛奶或2个蛋清或50 g瘦肉或80 g鱼类均占9 g蛋白质。补充富含维生素丰富的新鲜蔬菜和<200 g水果, 宜食冬瓜、薏苡仁等。

3.4 术后恢复期

术后3个月~6个月后, 免疫抑制剂用量根据病情已维持基本量, 若无明显排异和感染。蛋白质按1.0 g/ (kg·d) ~1.5 g/ (kg·d) 。饮食原则低糖、低盐、低胆固醇优质蛋白普食, 摄入动物蛋白食品时, 如鸡、鸭、鱼、蛋、肉时必须同时食用主食馒头、米饭、面包、藕粉, 使食用的蛋白充分发挥其主要作用, 而非成为热量被消耗[5]。饮食中增加纤维素高的食品如燕麦片, 为防止后期体重增长过快, 可适当控制主食和蛋白, 避免影响体内环胞素A浓度。

4 做好家庭调养

家庭调养至关重要, 饮食清洁, 防止油腻, 不食煎炸烧烤食品、市售罐头、真空包装食品。减少食用动物内脏, 鱼子、蟹黄、乌贼鱼, 避免食用提高免疫功能食物, 如白木耳、香菇、蜂蜜浆、人参。慎用保健品, 以免干扰免疫抑制剂作用。多食补钙、补血食品如鱼松、虾皮、浓骨头汤、奶制品、动物血制品、适量肝脏。注意户外活动或口服钙剂、铁剂、维生素D等。

肾移植后病人营养代谢与需求与病人自身情况及治疗方案有关, 应尽量做到个性化, 在移植前后与营养师共同研究营养支持, 制订饮食方案, 对肾功能恢复和长期存活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顾景范, 杜寿玢, 查定锭, 等.现代临床营养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653-654.

[2]秦阳花.肾移植后心血管疾病的现状、病因治疗[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3, 23 (1) :31.

[3]蔡东联.现代饮食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6:309-317.

[4]于康.临床营养医师速查手册[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6, 241.

家庭营养 篇8

关键词:食管癌,食管切除,肠内营养,家庭营养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由于肿瘤生长致管腔狭窄, 患者多有不同程度进食困难, 并呈进行性加重, 故而就诊时常合并营养不良、消瘦。手术切除是食管癌主要治疗手段, 但手术创伤大, 加上术后长时间的禁食, 往往使患者营养状况进一步恶化, 机体抵抗力严重下降, 非常不利于术后病情的恢复及后续治疗。近年来由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不断推广, 营养治疗概念越来越受重视。多个研究已证实术前辅助营养支持、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1,2,3]。然而对于患者恢复进食后, 特别是出院后, 是否需要继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目前研究不多。我们认为尽管已恢复进食, 但由于手术使得胃肠道解剖发生改变, 患者食欲、进食量、排空能力短期内并不能恢复至术前水平, 而消化吸收能力则较术前减弱, 单纯经口进食并不能满足需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出院后继续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即家庭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行食管癌手术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 男61例, 女21例;年龄45岁~78岁, 平均年龄57岁;食管中段癌51例, 食管下段癌31例;经右胸腹切口术式38例, 经颈胸腹三切口44例;其中73例患者胸部采用胸腔镜游离食管, 9例因术中胸腔粘连、肿块局部外侵明显等情况改为开胸手术, 腹部均为开放式;总住院时间12 d~32 d, 中位住院时间17 d。2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肿瘤部位、手术方式、肺部感染率、吻合口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后常规留置经腹穿刺式空肠营养管 (华瑞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的空肠造瘘装置, 规格型号:CH/FR9) , 营养管末端放至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约30 cm左右的空肠内。术后6 h即予糖盐水500 m L经空肠营养管缓慢饲入, 第2天开始饲入肠内营养剂瑞能 (糖尿病患者则用瑞代) 500 m L+糖盐水500 m L经空肠营养管持续泵入, 并逐天增加饲入量, 根据患者体重每天饲入肠内营养剂约1 500~2 500 m L。术后1周常规行上消化道造影排除吻合口瘘则开始流质饮食, 并嘱少量多餐, 观察无特殊不适予逐步增加进食量并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有吻合口瘘则继续禁食及肠内营养支持直至复查造影未见造影剂外漏方开始进流质。研究组在半流质饮食后观察2 d无发热、胸痛、气促等明显特殊不适, 予带空肠营养管出院, 并指导患者及家属或护理人员每日间断自空肠营养管补充汤类、果汁、牛奶及营养粉冲泡液等流质食物, 尤其是胃口欠佳时增加饲入量, 以保证每日营养需要量及热卡。对照组则完全经口进食, 但空肠营养管仍保留以备再住院时可恢复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1) 2组患者出院1个月后体重、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较出院时的改变情况; (2) 因进食问题再次住院的比率; (3) 不良反应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出院1个月后均按计划返院复诊, 复诊时研究组平均体重及血清总蛋白较出院时有所上升, 而对照组则出现下降, 2组体重及血清总蛋白变化幅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2组前白蛋白平均水平较出院时略升, 但差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研究组而因进食问题再次住院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则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3。

3 讨论

家庭营养 篇9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家庭式延续性护理,遵医依从性,营养状况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 也可延伸至降结肠, 甚至整个结肠。病程漫长, 常反复发作。本病见于任何年龄, 但20~30岁最多见[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和压力的不断增加,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但由于患者自身以及家属对于该病的认识不足以及治疗后的保健和延续性护理了解很少, 患者的遵医依从性较差, 不按时服药和随意终止用药的情况十分普遍, 导致病情反复发作, 患者长期受到该病的折磨[2]。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收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92例, 进行了家庭式延续性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遵医依从性及营养状况的影响的研究, 现将研究内容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收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92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25例, 女67例, 平均年龄 (35.3±9.8) 岁, 平均病程 (12.5±5.8) 年。随机分成观察组99例和对照组9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经过治疗, 在出院前由医生和护士根据消化道疾病护理常规进行专门的出院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饮食、休息、家庭用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 由消化内科护士专门组成随访队伍, 每月对患者进行1~2次的访视和1次/周的电话随访, 询问服药、饮食、休息等, 并对患者提出饮食、用药、皮肤护理、生活禁忌等方面的建议, 共进行2个月。

1.3 评价指标

研究组工作人员向出院6个月的患者寄出无记名的调查问卷, 调查内容包括: (1) 是否遵医嘱正确按时服药, 包括次数、剂量、时间等; (2) 是否合理膳食并戒烟酒和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品; (3) 生活是否规律并避免受凉和情绪不佳; (4) 是否按时复诊; (5) 出院后是否再次出现溃疡性结肠炎症状; (6) 出院后体重和接受调查时体重。完全依从: (1) ~ (4) 项执行率超过80%;部分依从: (1) ~ (4) 项执行率在30%~80%;不依从: (1) ~ (4) 项执行率<3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遵医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遵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35.05, a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8.01, aP<0.05

2.2 两组营养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时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4。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3 小结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消化道疾病, 从治疗到完全康复时间漫长, 且若治疗后若没有良好的护理保健意识和行动, 极易反复发作。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膳食、禁忌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和冷暖相适, 有服药的患者更需要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但当患者脱离医院的治疗环境后, 常会出现停止服药或者随意服药的情况, 同时对于平常的保健和注意事项也十分随意, 这增加了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难度[3]。本研究表明家庭式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遵医依从性, 从而使得患者的溃疡性结肠炎症状恢复良好、复发率降低, 同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体重增加。

参考文献

[1]李舒, 刘文奇, 傅鹂婕, 等.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15, 9 (4) :674-677.

[2]Burisch J.Crohn&apos;s disease and ulcerative colitis.Occurrence, course and prognosis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disease in a European population-based inception cohort.Dan Med J, 2014, 61 (1) :B4778.

上一篇:远程用户下一篇:书面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