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消极情感的调控

2024-05-21

教师消极情感的调控(精选三篇)

教师消极情感的调控 篇1

情感在心理学中, 通常被定义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情感具有两极性, 有些情感对于提高活动效率、增进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属于积极或增力性情感;而有些情感在上述方面则会起消极作用, 属于消极或减力性情感, 所以对情感进行调控是必要的;在情感的产生机制上, 尽管刺激情境是情感产生的重要外因, 但主观因素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所以对情感进行调控是可行的。对教师的消极情感进行调控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1 防止干扰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消极情感如果不能有效加以克制, 就可能将这种消极情感情绪感染转嫁给学生们, 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这一点可以从下面的事例中得到有力的证明。某节课上, 忽然, 一位同学衣冠不整、气喘吁吁地闯进教室, 学生们骚动起来, 奇怪地看着他。这时教师大叫一声, “都给我安静点, 再动, 给我滚出去!”说罢气汹汹地对迟到的同学一边大吼:来晚了还理直气状连门都不敲, 一边把他推出了门外……课堂安静下来。这堂课老师虽然讲得满嘴冒沫子, 但是效果及差, 因为学生们自始至终都处于猜测这名同学迟到的原因中。

另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这件事的:也是, 一位同学衣冠不整、气喘吁吁地闯进教室, 老师说:大家快看呀, 迟到的同学就是这样一副狼狈相!又说:不过让我们来听听他迟到的原因。在得知该生因为昨晚父母吵架没睡好时老师说:“家庭成员发生摩擦是会发生的, 大家说怎么办?”同学讨论起来。老师原计划是讲如何管理自己的零用钱, 可现在他灵机一动, 改讲人际矛盾的处理。尽管他事先没充分备课, 但联系这名同学的事讲, 同学们注意力非常集中。这堂课效果很的好, 连平时上课爱动的同学, 这次却听得十分专心。

1.2 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在人际关系中常会因为一时的情绪不好, 说了一些过头的话或做出一些过头的事, 使得人际关系受到损伤。如果发生在师生交往中, 受影响的可能会是众多的学生, 而且可能会对教育效果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官长河对“教师性格特征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一个班级的学生与语文老师关系极好, 一个学期后, 学生的语文成绩平均提高了9.1分;另一个班学生与物理老师关系急差, 有87%的学生不喜欢老师, 从学生物理考试平均成绩看, 也是一个学期, 学生物理成绩平均下降了21.5分。可见不良情绪会影响人际和谐。

1.3 减少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

教师自尊心强, 在工作中常会发生自己教的班级学生成绩不如人、同等条件下职称晋升不上的情况, 带来消极情绪。消极情绪一旦产生了, 需要注意的是调控而非压抑, 一味去压抑只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最明显表现有:生理功能紊乱, 心理功能下降, 向不良情感迁移等等。如此一来, 生活自然变成了灰色调, 导致身心疾病;而情感调控则是在某种情境下让情感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 减少对身心不良影响。

2 消极情感调控的方法

2.1 学会知足

情感的产生同人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有直接的关系。但是需要的满足度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人的很多欲望是无限度的, 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有更多的需要滋生出来。人生在世能否体验到需要满足时的快乐, 关键不在于他得到了多少, 拥有了多少, 而在于他是否明白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是否珍惜现在已得到的东西。所以人生是否快乐, 重要的是是否知足。当然, 我们这里所言知足并非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而是努力之后, 为自己的进步、成绩而知足, 可以使心灵稍事安憩, 心平气和、充满希望, 精力充沛地再去继续奋斗。

2.2 换位

生活中难免会与家人、朋友、学生、同事、领导产生矛盾。人际间的矛盾、冲突会使人伤心或气愤, 若不及时消解, 会导致过激的言行, 使人际关系更加恶化。消解这种不快情感的最理智的方式就是心理换位——试着把自己置于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 你就会发现对方有他的道理。例如:你是校长要求教师加班, 把一个你认为非常重要的工作提前赶出来, 但教师妻子过生日, 加不了班, 你认为教师找理由, 不看重工作, 教师认为你作为领导很没人情味。假如, 你能从教师角度看问题, 给他假, 或表示一下对他妻子的祝贺, 教师可能会加倍时间来偿还因为过生日失去的时间。所以当你因人际间的矛盾而烦恼时, 试试“心理换位”。

2.3 转移认知对象

因为某件事或人引起不愉快的体验, 因为某个问题困扰或是偶发的急迫的事件而引起过度的紧张、焦虑, 使自己镇静下来的方法是暂时把自己的注意力强制性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换一种活动, 也换了一种心情, 反而有可能茅塞顿开。

2.4 合理宣泄

前面我已经提到过压抑情感的危害。情感有时如洪水, 只能导而不能堵, 将其分流即合理宣泄出来, 是预防后患的有效方法。情感宣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如找人倾诉, 写日记, 大声呼喊或唱歌等都是间接的方法。直接的情感宣泄是直接针对引发情感的刺激来表达情感。合理的宣泄是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不采用攻击性的言行。痛哭作为一种纯真的情感爆发, 是人的一种保护反应, 是释放体内积聚能量、排除毒素、调整机体平衡的一种方式, 因此, 感到委屈、悲痛时, 哭泣也不失为一种对身体有利的宣泄方式。

2.5 收集快乐

试着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记录你的生活:只记下生活中令你愉快的事或人, 每一天结束时, 请反思一下一天的生活, 仔细挑选令你愉快、满意的人或事, 再认真回味一下当时你自己的感受, 把他们记录下来, 或写在本子上, 或反复印在脑海里, 珍存在记忆中, 一个星期、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地坚持下去, 看看你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6 升华

升华是将情感激发出来的能量引导到对人、对已、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去, 这是对消极情感的一种高水平的宣泄。人生境遇不佳, 怨天尤人、颓废绝望会导致自我的毁灭。若将挫折悲愤转化为动力, 调动自身潜在的能量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可以增强生命的价值。

一个患类风湿病的飞行员在与蓝天白云挥别后, 天天饱受病痛和寂寞的折磨, 在自杀了4次后, 决定拜师学习中医, 自己给自己看病, 攻克类风湿病。他找到一个知名的老中医, 老中医给了他一本老书, 让他试着读一读, 如果能读进去, 就收他为徒。这本老书充满了文言和生涩的字, 他一个字一个字的查字典, 译成现代文, 再一句一句地背下来。老中医被他的精神感动了, 收他为徒。后来他又凭着毅力考取了中医大学, 为攻克类风湿病做出了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 436.

[2]刘芳著.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0, 134.

[3]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5.

教师消极情感的调控 篇2

关键词:高校教师 绩效考评 消极心理 调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121-01

高校教师绩效考评中产生的心理效应作用有两重性,有时起到促进教师考评顺利开展的 积极作用,有时则会产生干扰和影响教师考评正常进行的消极影响。

一、高校教师绩效考评中常见的消极心理效应

(一)首因效应

它具有“先入为主”的强烈影响,左右着考评者对考评的整个认识过程,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考评者对考评对象的正确认识。由于最先获得的印象往往未必是本质的甚至还可能是为 了迎合考评者的心理而作的一种假象,但常常迷惑考评者,使其将表面的、个别的、虚假的 特征当成教师的本质特征来考评,从而造成偏差。

(二)光环效应

也称为晕轮效应,它是指考评者对被考评教师的某些特征过分关注和重视,从而影响了 对其他特征及教师整体的正确认识。它实质上是一种“一好百好”、 “以偏概全”的社会 心理现象。

(三)从众效应

它是考评者主动放弃自己的考评观点,而“随大流”地接受大众意见的心理倾向。产生 考评从众行为的可能原因有:出于“安全”着想,免被“枪打出头鸟”;出于“团结考虑” ,不至于自己的意见与别人分歧太大;也有怀疑自己感知、判断的正确性,屈从于权威,接 受暗示而作从众倾向。

(四)类群效应

指考评者与被考评教师所处的不同类群关系而影响考评结果客观性的一种心理现象。主 评与被评是同行、同专业、同地区。有时过分宽宏大量,产生宽大心理效应;有时过于严格 ,产生冤家心理效应。对“强者”可能因嫉妒而有意贬低,对“弱者”因同情而有意降低要 求,从而造成考评偏差。

(五)定势效应

也称成见效应,是指对被考评教师的固有看法影响正确判断的一种心理现象。其不良影 响一方面表现为成见使考评者围绕固有看法收集信息材料,取其所需;另一方面表现为不能 对被考评教师进行具体分析,导致考评结果失真。

(六)应付效应

这是一种对教师考评工作不严肃、不认真、不负责而产生的消极效应。根源在于认为教 师考评是多余、徒劳无益之事。它在考评者和被考评者身上都有可能发生,主要表现为准备 动员不力、对考评意义未能充分宣传,推诿、搪塞,自我考评走过场等。

(七)防卫效应

表现为被考评教师容易表现出对符合自己意愿的考评内容加以肯定,对不符合自己意愿 的东西加以否定。这种防卫心理更多渗入教师自我考评中。常因考虑到考评结果影响切身利 益而对自己的长处、优点进行高估,对自己的缺点、不足进行低估,或对不足、缺陷寻找借 口进行开脱,这些心理倾向都不利于考评的正常开展。

(八)焦虑效应

它是指被考评教师怀疑自己的知识、能力,担心考评结果会影响名誉、利益或前途而形 成的紧张情绪,多表现在教师的自我考评中。有的被考评教师担心自己考评与别人考评不一 致,采用模棱两可的自我考评;有的担心别人说“自高自大”、“盲目自满”而作较低的自 我考评;有的怕考评组有意压低自己的成绩而作较高的自我考评。这些都不利于被考评者的 自我认识和提高。

(九)迎合效应

这是与应付效应相反的心理倾向,表现为被考评教师在考评前进行一番“自我”形象塑 造,制造各种考评人员所希望的表象或假象,或者对考评人员进行言辞讨好,态度逢迎,有 求必应。这种“积极气氛”容易诱导考评人员进入正面肯定的考评状态,导致考评结果出现 偏差。

二、高校教师绩效考评消极心理效应的调控

高校教师绩效考评过程中的消极心理效应,影响了考评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限制了 考评作用的发挥,因而很有必要对其进行调控。

(一)做好考评前的心理准备,提高考评人员素质

一般来说,教师考评中出现的消极心理现象是由于被考评教师对考评目的、意义认识不 清以及考评人员素质不高造成的。因而,一方面要在考评前加强思想动员,提高被考评教师 对考评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教师考评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考评是每位教 师的职责,也是提高他们素质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要严格挑选、培训考评组人员。要 挑选责任心强,政策水平高,组织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强、作风正派,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 平和教育实践经验,懂得现代教育考评理论并掌握一定的教育考评方法的人组成考评专家组 。考评组人员的组成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搭配,力求合理平衡。

(二)加强考评管理,改进考评技术和方法

加强考评理论学习和考评方法、技能训练是消除考评消极心理的重要方法。一是要 制定尽可能完善的教师考评方案,这是教师考评有效进行的重要前提。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 ,严格按规章办事,加强监督,及时发现偏差并予以纠正,以克服各种心理效应的干扰;二 是要尽量采用综合考评方法。做到教师自评、教师互评、领导评、学生评等相结合,定性考 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并严格按照程序收集信息,以克服各种心理效应对信息收集的影响。

(三)结果反馈灵活多样,确保考评的导向激励功能的发挥

教师考评结果往往影响到被考评教师的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等。因此,要根据具体 情况,采用适当的方式向教师反馈考评结果。一方面要肯定成绩,对教师工作中的新经验、 新尝试予以支持;另一方面,不应求全责备,更多的是正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共同寻 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达到改善绩效的目的。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JSDJY005);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 金项目(06SJD630052)]

参考文献:

1.(加)罗伯特•巴克沃著;艾茂林译.绩效评估[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高占海等.学生评价教师过程中的六大消极心理[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3 )

3. 杨明桂.教师评估中的消极心理效应及其调控[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4)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江苏镇江 212013)

体育教师消极教学感情的特征及调控 篇3

(一)感情

赵鑫博士将感情界定为情感和情绪的综合。情感是一种较稳定的心理感情,而情绪则表现出暂时性、激动性和情景性的感情特征。教师教学感情也包含有教学情感和教学情绪,它是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一种心理品质。

(二)体育教师教学感情的内涵

体育教师教学感情是体育工作者对待体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心理体验,也是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表现。这种特殊的职业感情通过教师的言谈举止融入教学活动中,其对教学效果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教师教学感情的范围涉及到对待体育学科的态度、体育教学工作、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情境、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等方面。体育教师的教学感情实质上是一种职业感情。

(三)教师消极教学感情

教师消极教学感情是指个体在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下以及课堂教学环境中,扮演教师角色和担当教师职业时所产生以及体验到的不利于个体自身以及学生成长发展的一切不良感情。[1]消极教学感情会影响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实现。

二、对教师积极和消极教学感情的判定

体育教师教学消极感情的判定应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教师表达感情的缘由和指向性是否合理;第二,教师表达感情要针对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对象采用适宜的强度,要有利于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有利于教学情境的渲染、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推进、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生动具体、有利于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培养等;第三,教学感情发挥作用的大小和强弱,对教学活动产生不同的功效,教师要提高教学感情的有效性,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成才。

三、体育课堂中教师消极教学感情的表现

(一)使用课堂语言方面

体育教师的消极教学情感情绪在课堂上通过一些外在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消极感情的出现有时是无意识的,但左右着教师的语言表达和课堂行为。体育课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程,教师语言讲授法和学生自身练习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语调的高低和节律对教学活动有序进行至关重要。但是教师往往忽视这一点,不能把握室外课的特点,声音较小语速过快或者过慢,以至于失去语言的感染力,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或者准确领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有些体育教师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语言冷暴力,在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给学生贴标签,用一些说教、消极、威胁性的言语无意中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的心理体验造成挫败感。

(二)情绪的表达方面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外界刺激或阻碍时,情绪的把控至关重要。往往由于学生恶劣行为或者其他原因,教师也会情绪失控,更甚者与学生厮打,使得教学气氛紧张导致教学活动不能正常开展。消极的情绪还表现为不愿与学生沟通、讲课中频频出错、萎靡不振、心烦意乱等教学感情消退现象。

(三)动作行为方面

体育教师自身示范和引领动作消极、对学生放任和体罚是消极教学感情表现出的动作行为。学生的行为会受到感染,造成恶性循环,学生会产生无所谓的态度又反馈给教师。对学生的放任体现在任由学生自行活动。通过跑圈、体能练习、无目的的重复练习等手段的体罚也是教师消极教学感情的反映。

四、如何对体育教师的消极教学感情进行调控

影响体育教师消极教学感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教学条件、待遇、教学事件等,教师应开展教学反思,对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进行筛选,采用合理方法和手段进行改善。

首先,培养感情意识,合理地管理体育教师的教学感情,培养体育教师对体育事业的热爱,加强体育教师对体育职业的荣耀感。其次,掌握调控消极教学感情的技巧,时刻控制好自己的感情的阀门和流量,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课堂行为。利用体育课堂生动活泼的特点渲染健康的课堂氛围,在和谐的教师和学生关系中,使用遇事冷静思考、积极反思、自我激励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感情控制力。最后,一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体育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还需塑造乐观向上、积极自信、冷静稳重、理解宽容等良好的教师品格。

摘要:体育教师消极教学情感情绪对教学有重大影响。本文从消极教学情感的概念、判定、表现等的方面进行阐述,最后从教师感情意识培养、消极感情调控技巧及教师品格角度来调控体育教师的消极教学感情。

上一篇:采空区施工下一篇:检索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