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型教学法

2024-05-13

输入型教学法(精选十篇)

输入型教学法 篇1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求。”[1]当前,公共英语大学课堂常见两种情况。情况一:学生上课很认真听讲,每次都是第一排,笔记也记得勤快。老师说的例句一字不差抄下来,但成绩不高。情况二:老师讲课情绪高昂,精彩绝伦,学生听课昏昏欲睡,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英语四级这样折磨人的东西。无论哪种情况,学生无一例外英语输出能力极差,汉化现象极为严重,无法正常用英语表达自己,英语卷子上翻译和写作有的是白卷,有的则像是百度的翻译,完全是词和词的对等。和教育部提出的“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相差甚远。因此,笔者认我们可以尝试改变一下教学方法,上课是辛苦,但一定要让自己的辛苦有所值。我们可以尝试语法输入型任务教学法。

注重语法输入的大学英语任务教学课堂

1.语法输入型任务教学法的含义和特点

中学阶段基本学完了英语基本语法知识,进入大学就是一个巩固和进一步提高的过程。因此,有很多人认为进入大学语法不用学,不再重要。但这是极其错误的。许多人语法基础本来就没打扎实,进入大学就把语法扔了。导致很多同学认识句中所有单词,但不明白整个句子。有些人语法基础知识还可以,但不注意巩固和提高,简单的句子还行,复杂句他就看不明白了,更写不出来。所以,大学里语法知识的输入仍然至关重要。本文的语法输入型任务教学法指的是在大学课堂中,要以语法输入为教学重点,其特点是把语法输出能力作为考量标准。

2.语法输入型任务教学法的教学理念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学会运用英语作为工具来和别人畅通无阻地进行交流。因此,输出能力是最终考量标准,语法加词汇就是英语学习成败的决定因素。词汇不是一个问题,所以语法能力的输出是关键。如何将语法知识内化而成为交流的必备工具?笔者非常赞同一句话: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效果。而建构主义者也一直认为英语知识的获得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借助一定的学习资料,在他人的帮助下,通过意义构建方式获得的。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教学效果。

3.语法输入型任务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语法输入型任务教学法主要有三个阶段:

阶段一:大一新生刚进校的前三个月,主要结合课文进行词汇和重点语法知识(包括分词做定语、状语、倒装结构、独立主格结构、同位结构)的讲解。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语法在大学教学中不是重点,考试不会考语法。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语法是英语语言学习的基础,自然贯穿于考试的始终。语法通了,语言学习自然一通百通,举一可以反三。

阶段二:此阶段需要五个月时间。输入了足够的语法知识,要将这些知识内化并且表达出来,就是翻译和写作能力的体现。首先给定学生一个汉语句子,要求学生们用尽可能多的翻译方法翻译,之后进行纠错,学生们先互相纠错,随后教师将学生们找不出的错误一一找出并纠正。最后把学生的翻译和教师的翻译进行比较,对比差异,找出不足,提高能力。以“这座美丽的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句为例。

翻译一:That beautiful bridge makes a deep impression on me.(很多学生不会用make impression on这个短语;而且谓语动词用的是make这个词的原形;有的学生没用beautifful,造成了漏译)

翻译二:That beautiful bridge is very impressive.

翻译三:I am greatly impressed by that beautiful bridge.

翻译四:That bridge impresses me a lot with its beauty.(大多数学生beauty写成beautiful)

这个方法非常有效果,学生们的积极性和热情都比较高,找出了很多常见语法错误并且印象很深刻。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阶段三:此阶段将句子换成短文,方法如上。此外要加上背诵法,即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提炼出实用句型并背诵,在翻译和写作文的时候鼓励模仿套用。积累了足够多的句型,表达的时候自然熟能生巧,游刃有余。这个阶段大约要两个月左右。

4.语法输入型任务教学法的教学结果

在刚进校的时候,笔者就给学生们设计了问卷调查,在实施了语法输入型任务教学法之后又做了一次,结果对比如下:

之前:

之后:

对比结果显示学生们在接受语法输入型任务教学法之后,英语输出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翻译和写作这块,以前学生写的句子汉化特别严重,现在学会用英语方式进行思维,写出来的句子也符合英美人士的表达习惯。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增强了,成绩也有了喜人的提高。

结语

Wilkins曾经说过“不言而喻,对一种语言,语法体系的习得仍然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法是获得语言运用创造性的手段,缺乏语法知识会严重影响交际能力。”笔者认为扎实的语法知识是实现教育部“使学生能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目标的必备技能。英语语法知识加上足够大的词汇量可以使学生阅读各种专业的书籍,真正将英语作为工具来使用成为复合型人才。

摘要:受Krashen语言输入假说理论的影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偏重对语言的输入过程。但教学实践却说明语言输出过程在大学阶段比输入更为重要。通过对比试验结果,本文分析了输出过程的重要性并根据切身经验探讨了输出新方法。

关键词:语言输出,语法输出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应惠兰、何莲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4期,第22-26页。

[3]张建伟:《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4期,第75-82页。

输入型与非输入型甲型流感 篇2

从字面意义理解,输入型即是从外地、外国传入的,而非输入型就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但是,如果用于此次的一些国家的流感判定却需要细心观察,并获得充足的证据才能下结论。因为流感是输入型还是非输入型并非只是称呼问题,而是会影响到对该病的防治。例如有不同的切断传染源和途径的措施。

日本最早并非提“非输入型流感”,而是指国内感染。日本厚生劳动省5月16日宣布,经国立传染病研究所检查确认,兵库县神户市一名17岁的高三男生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这是日本国内确认的第5名新型流感患者,也是首个国内感染的病例。理由是,从5月起该校没有学生出国,但尚不清楚学生的家人中是否有出国者。

此后,由于日本境内没有出国经历但又染上甲型流感的人越来越多,媒体便改称为“非输入型病例”。例如,5月17日日本确认的境内非输入型病例达到92例。这些确诊患者均为关西地区大阪、兵库两地学生、教师。

如果真是有输入型或非输入型流感,则与流感的历史有一些不同,需要特别关注。从人类经历的流感来看,一般都是由一处疫源地向世界各地传播的。例如,世界卫生组织流感监测网提供的信息表明,20世纪有5次波及全球的流感大流行,每次都导致数以百万计的人死亡,分别发生于1900年、1918年、1957年、1968年和1977年。

由于一些专业人员认为1900年的那次流感并不算大流行,因而只从后面4次流感流行就可以获得输入型和非输入型流感的信息。1918年流感称为西班牙流感,说明疫源地是在西班牙,但事实上疫源地是在美国,只是正如一些人分析的那样,“苦主”西班牙没有较真,故这一名称沿用至今。而1957年是亚洲流感大流行,称为亚洲流感,病原菌是H2N2流感病毒,是1957年2月首先在我国贵州西部出现,5~6月进入日本和东南亚各国,随后到达中东、欧洲和非洲,10月份蔓延至美洲。1968年则是香港首先暴发流感,称为香港流感,也引起全球大流行,病原菌是H3N2病毒。1977年,俄罗斯发生流感流行,称为俄罗斯流感,病原菌是H1N1流感病毒。

所以,历史上的这些流感大流行都是只有一个疫源地,然后向世界各地蔓延。这次的北美甲型H1N1流感似乎不可能脱离流感发生发展和传播的规律,因而不可能同时有北美和日本(亚洲)两个疫源地。

日本研究人员对非输入型流感也表示怀疑,认为其实日本本土的非输入型流感就是没有检测出来的输入型流感。日本最早发现的是4例输入型流感,是在成田国际机场入境时检查出来的,此后日本流感人数突增,而且感染途径不明,才被称为非输入型感染。日本官员认为,有可能是日本的入境检疫“失守”。如果已经受到感染的患者在入境时没有发烧,自己也声称没有异常,卫生检疫人员也是没有办法的。这就意味着日本的所有感染者其实也可能是输入型,而且就是从北美传来。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主任袁国勇对此次的日本非输入型流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认为日本的非输入型就是输入型,只不过已经在日本扎下了根而己。他说:“日本已开始有小区个案找不到有清楚的源头,表示(病毒)已在日本地区落地生根,若日本也发生,我相信香港也一定会发生,现时的问题是:由美洲带入,还是东南亚地区带入香港,两个可能性也开始存在。”

袁国勇的话提示,所谓的非输入型就是输入型,而且很可能在香港和中国内地也会发生,转化为扎了根的本土型流感。只不过,这种输入型不被人所明显感受到,而且传播的路线和途径可能不同,所以可能误认为是非输入型。其实,这次流感的源头还是在北美,这更符合流感发生和传播的规律。

现阶段中国的病例都有明显的输入性特点和途径,但是,一旦遇到像日本一样查不出明显的出入境经历之时,对于所谓的非输入型流感就得多调查才能下结论。因为,所有这些流感都有可能是因潜伏期长和隐蔽性强传入的,也因此可能会在本土扎根。认识这一点对此次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至关重要。(文章代码:1316)

输入型教学法 篇3

教学模式的转变是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之一。目前, 绝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已采用分级教学模式, 对新入学新生英语水平进行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级分班教学, 这样可以照顾到不同英语起点学生的英语学习, 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但是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却仍是欠缺, 对于同级水平的学生英语成绩如何有效提高问题仍未解决。在分级教学模式研究的基础之上, 分课型教学模式和分科型教学模式成为未来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实需求和发展方向[2]。

1分级分课型教学模式

分级分课型教学模式是指在分级教学基础之上, 将笼统的基础英语课程细分为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不同课程, 使学生的不同技能都得到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训练, 尤其将语言的输出功能凸显出来, 更好地体现输出驱动的作用。对教师而言, 教学目标更明晰更具体, 教学安排更容易展开, 备课更为深入。分科型教学模式则是将英语的学习与专业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语言技能, 从“学习英语”的教学目的转变为“用英语学习”[3]。两种教学模式, 前者在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基本英语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在英语水平相对弱势的普通本科院校, 通过分课型教学模式开展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应用能力的训练课程, 为学生高级阶段的分科英语教学奠定基础是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理想选择。

2分课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其可行性

首先, 语言模因论揭示语言发展与演变规律, 为语言教学与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以及新的研究思路。模因论发现了二语习得过程与模因传播过程中的对等性, 即伴随语言输入的是模因的同化和记忆, 伴随语言输出的是内化的模因输出的过程, 只有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结合起来才能成功地习得语言[4]。语言输入决定语言输出, 没有足够的地道的语言输入为语言学习者吸收、理解就无法实现语言的输出。而片面强调语言输入, 忽视语言的输出, 语言模因的同化、表达、传播作用就会终止, 起不到有效习得语言的作用。分课型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就是强调语言输入与输出的有机结合, 突出语言输出的驱动作用。阅读课和听力课是输入, 说、写、译课是输出, 听、 说、读、写、译有机结合, 互相促进。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主张输出对语言学习的内驱力更大, 不仅可以将已掌握的“惰性知识”充分运用、激活,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并且, 说写译输出课所培养的表达性技能更能满足社会发展与学生个人就业的实际需要。[5]然而我们多年来传统的基础英语课始终先进行课文学习, 以讲解课文语言知识为重点, 附带写译练习, 然后听说课程单独随后进行。在整个课程学习中以听、读接受性技能培训为重点, 输出性、表达性技能的训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不仅学生学习懈怠, 教师也有备课难, 授课方式单一, 教学效果不理想等困境。分课型教学模式既可以以输入促进输出, 也可以输出驱动输入, 在输出课中激活高中掌握的“惰性知识”, 发现自身的不足主动的在输入课中吸取新知识。颠覆传统的授课次序, 遵循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还能给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空间, 培养满足自身职场需求的某方面的表达性能力。

语言输入-输出的互动模型是在模因论和输出驱动理论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强调了经过反馈修改以后的有效输出内容。通过学习者在说、写、译的输出互动活动以及同伴互评等形式之后自我意识到与目标语言之间的差距, 增强自我意识的调整语言输入, 改进语言输出。在这个语言输入—反馈—调整、修订—输出的系统中, 学习者的注意过程作为语言学习的中介得到了充分的重视。[6]。因此, 基于语言输入—输出互动模型的分课型教学模式能够通过输出的反馈激发学习者注意到听与读输入的重要性, 将消极输入变为积极输入, 更推动注意力参与的自主学习。

3日本与中国香港地区的大学英语分课型教学模式经验

分级分课型教学模式以及分科型英语教学模式在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实施贯彻得比较成功, 对于我国内地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改革是有借鉴意义的。

首先, 中国香港地区高校以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 适应未来的专业学习和就业需要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7]对于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分级教学, 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先必修一学年的通用英语课程, 其中包括spoken english和written english等课程, 第二学年开设选修课程, 其中包括语音课、辩论与演讲课程、自主学习课程、实用语法课程、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等等供学生选修。而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则从大一开始直接接受基于学科专业的分科英语课程, 包括English for Science, English for Business Communication, English for Engineering等, 这些课程都是分具体专业的讲授本专业学术论文的撰写, 如何参加学术研讨会, 商业计划书的写作以及商务会议上的磋商与交流等。教学目标明确, 为专业学习打下语言基础, 重视英语的实用技能尤其是表达性能力, 即说和写的能力。反观我们内地的大学英语教学, 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文的精读上, 学习语言知识是重点, 而说和写的输出能力则是“副产品”。进行分级分课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说、写和口笔译技能, 适应未来工作需要大有裨益, 而且, 可以效仿香港教改经验, 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 给学生选择的空间, 按需学习, 可重点培养某种产出性技能。

其次, 日本高校自2006年开始实施教学改革, 重点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国际交流能力。学生同样在入学时进行分级考试, 根据考试成绩和所学专业到适合的级别和班级学习大学英语课程。课程设置体现出与所学专业紧密联系, 分专题的学术英语阅读与学术英语写作课程是很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同样是分课型以及分科型教学, 首先是开设英语听力与英语阅读的必修课程, 这些输入型课程是为后面的学术英语写作与学术英语交流等输出表达性课程打基础的。因此, 日本高校毕业生往往在所学专业领域英语交流以及科研的学术能力较强。我们不仅要学习他们的分课型教学模式经验, 还应积极探索分科型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 真正实现“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目标。

4分课型教学模式实施中的问题

目前, 分课型教学模式已在一些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全面展开实践, 但在实施中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首先, 分课型的方式及课程设置方式不一。有的院校是简单的划分为听说课、阅读课及写译课;而有的院校具体划分为口语、写译、阅读及视听课程;更有院校在细分三个教研室分别承担口语、写译与阅读的教学任务后又安排三个教研室专门教师负责自主学习中心的精读与视听课程教学, 反馈学生需求, 衔接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其次,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反馈, 分课型教学的教学目标明确, 解决传统基础英语课程慢而低效的问题, 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各项技能, 尤其是表达性技能, 使写译能力的训练得到应有的关注, 增强学生就业英语能力。但是教学组织管理部门难以协调各门课程之间以及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时间问题, 分课型教学对学校的教学资源, 师资等也是一个挑战。第三, 分课型教学缺少专门系统化的听说读写译一体化教材, 尤其是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分课型教学的专门写译课程教材的缺乏, 不少院校主要依靠担任此门课程教师自主编订教材, 教材的水平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这些问题都需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5结语

采用分课型模式进行英语教学时应在课程分开的同时注意五种技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注意搭建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联系, 增进衔接与互动。并且, 分课型教学模式是基础阶段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教学形式, 但是到大学英语学习的高级阶段则应该采取“用语言学习知识”的分科型英语教学, 体现语言的工具性特点。分课型教学模式具有科学的可行性, 是一种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变的新思路。

摘要:分课型和分科型英语教学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基于语言输入—输出理论对分课型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进行理论研究, 并且参考日本以及香港高校分课型教学课程设置的经验, 指出在具体实施分课型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以期对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课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国家战略视角下的我国外语教育政策调整——大学英语教学:向右还是向左?[J].外语教育, 2014 (2) :40-44.

[2]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 :1-5.

[3]张文友.日本英语教育的改革动向[J].外语界, 2001 (5) :33-36.

[4]李捷, 何自然, 霍永寿.语用学十二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5]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 2013 (6) :14-21.

[6]Gass, S.Input and interaction[M].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Blackwell, 2003.

输入型教学法 篇4

关键词:降压转换器;LTC3805-5;应用设计

LTC3805-5是凌力尔特公司(Linear Technology Corporation)2011年推出的一款频率可编程反激式控制器。适用于需要用一个电源同时提供48V和24V标称输入系统的用户,对于小功率很宽输入电压范围的情况也可以采用LTC3805-5,它从4.5V开始工作,由外部元件限制Vin和Vout,为电流控制型。有可调的斜率补偿功能,其过流保护功能可以自动恢复,工作频率可以从70~700kHz,可以外同步。过流检测电压100mV,软起动可以用外部电容调节,静态工作电流为360μA,可以设计成外加功率MOSFET的反激变换器,或非隔离的升压DC-DC以及可升可降的DC-DC。它提供的输出电压精度可达到±1.5%,在输入电压高于9.5V时,要由外部元件降压,Vcc处为4.5~8.8V。封装很小,为10PIN的3×3mm2的DFN封装。

1 LTC3805-5的内部电路

LTC3805-5内部电路如图1所示,其引脚功能如下:

1PIN SSFLT,外接一电容到GND,控制输出电压起动时的上升速率,此电容还用于故障后重新起动时间的控制;

2PIN ITH误差放大器补偿端,正常工作电压为0.7~1.9V;

3PIN FB接受外部反馈电压;

4PIN RUN外接一电阻分压器给出变换器工作电压范围;

5PIN FS外接一电阻到GND设置工作频率;

6PIN SYNC外同步信号输入端;

7PIN ISENSE它有两个功能,对电流型控制,它监视开关电流,由外部电阻检测取样,另一功能做斜率补偿;

8PIN OC过流保护端,接外部开关电流检测电阻;

9PIN Vcc IC供电端,外接一支0.1μF旁路电容;

10PIN GATE栅极驱动输出端,外接N-MOSFET的栅极,其电平范围从Vcc到GND。

IC底部金属板接至GND。

2 LTC3805-5应用设计

2.1 主控制环路

LTC3805-5的输出电压用一支电阻分压器从外部接到FB端,分压器电阻按输出电压分压器计算,FB端电压为800mV的内部基准电压,如果负载电流增加,输出电压降低一些,会使加到FB的电压降低,低于800mV,这时误差放大器即刻响应进入ITH端的反馈电流,从而使输出电压上升达到稳定,反之,如果负载电流减小,FB端电压上升超过800mV,误差放大器会从ITH端漏入电流,使电压降下降到稳定值。

在ITH端的电压控制着由振荡器形成的脉冲宽度调制。此时,ITH端还设置一个电流比较器的触发阈值,电流比较器的ISENSE输入监视外部电流检测电阻(串在功率MOSFET源极的)上的电压,在每个工作周期开始时,LTC3805-5的振荡器设置SR闩锁,令外部功率MOSFET导通,随着通过外部功率MOSFET的电流上升,ISENSE端电压也上升,LTC3805-5的电流比较器在达到保护电平时,即将SR复位,关闭外部功率MOSFET。用此方法,通过MOSFET的电流值,反激变压器初级及次级绕组都由ITH端控制,如果电流比较器没有被触发,则LTC3805-5自动地限制占空比到80%,此刻将关断SR及外部MOSFET。

从FB端通过误差放大器、电流比较器和SR闩锁执行了一个完整的闭环电流型控制。从而保持输出电压稳定。例如,如果负载电流增加,输出电压会减小一些,检测到此现象,误差放大器即从ITH端源出电流,升高电流比较器阈值,这样就增加了通过变压器初级和次级的电流,这样就给负载加大了电流供给,使输出电压保持稳定。

ITH端控制环路的补偿点,典型情况下,外部串入一个RC网络从ITH接到GND,并选择最佳的匹配负载及响应输入变化,此RC网络的阻抗会改变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电流,使ITH电压维持在设置点,所以此RC网络一定要考虑动态响应。

2.2 起动和关断

LTC3805-5有两个关断方式去禁止和使能其工作:即Vcc电源欠压闩锁和RUN端的闩锁阈值,这两个端子电压在起动前必须使能,图2示出LTC3805-5进出闩锁的状态,在关断时,LTC3805-5仅消耗40μA电流。

欠压闩锁(UVLO)可以防止LTC3805-5无法确保驱动外部的功率MOSFET,Vcc端电压超过4.5V,才能令LTC3805-5使能,Vcc端电压在工作后降至4V时即禁止LTC3805-5工作。

RUN端通过一个电阻分压器接至输入电压,在RUN端超出URUNON=1.207V时使能,在低于URUNON=1.170V时被禁止工作。此外,此电阻分压器还有5μA电流源出或漏入,设置输入电压范围时要计入此电流。

2.3 设置振荡器频率

从FS端到GND接一支电阻来设置振荡器频率,其值从70kHz到700kHz,振荡频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振荡器可以同步到外部时钟频率,从SYNC端接入即可。外时钟频率的上升沿去触发内部开关周期。此时,栅驱动端为高电平。脉冲宽度要固定,外时钟必须高于触发器200ns,外同步时最大占空比要达到55%以上。

2.4 过流保护

由OC端接MOSFET源极的电流检测电阻,变换器保护过载及短路故障。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外部MOSFET的电流峰值由此电阻转换成电压,将此信号送入电流比较器,随着输出电流增加ITH端电压也随之增加。

在没有过流保护时,对应最大变换器输出电流,ITH上的电压上升并被钳制在1.9V,这对应着ISENSE端100mV的限制,随着输出电流进一步增加,占空比随之减少,外部MOSFET的电流由ISENSE端的100mV阈值限制。

随着输出电流进一步增加,在占空比减到6%时,外部功率MOSFET在此时段导通,电流比较器无法更长时间限制其电流低于100mV,此刻会损坏变换器。

为了防止此现象,过流端OC也连接到此限流电阻处,在OC端电压超过100mV时,变换器即停止工作,外部电阻按照100mV阈值计算。

2.5 软起动及故障时段的工作

LTC805-5的软起动及故障时段使用一个内部固定时段或者由SSFLT端到GND电容(Css)调节的外部时段给定。内部软起动及故障时段减小可以由外部SSFLT端电容来增加。

将SSFLT端悬浮开路时即使用内部软起动及故障时段,内部软起动为1.8ms,在过流时,由OC端超过100mV决定,LTC3805-5关断及内部等待时段大约4.25ms,然后变换器重新起动,加大电容Css可以增加软起动时间及故障时段,在软起动时,Css由6μA电流充电,在LTC3805-5进入关断状态时,会给Css快速充电到0.7V。此时,栅极驱动开始工作,从这一点,开关可以连续工作,并增加占空比,直到SSFLT端达到2.25V,在此时软起动停止,闭环回路调整开始,SSFLT端电压会进一步增加到4.75V。

Css在故障时还执行时段输出功能,在故障之后,Css放电从4.75V到0.7V,此时,SSFLT端也达到0.7V,变换器将重新起动。

2.6 LTC3805-5的供电

从Vcc到GND有一个内部稳压器限制从Vcc的电压到9.5V,它能给出25mA电流,此稳压器总处在激活状态,即使LTC3805-5处于关断状态,由于加入保护Vcc的功能,可以使LTC3805-5从高压源起动。

(1)可调的斜率补偿

LTC3805-5加入一个峰值10μA的电流斜波于ISENSE端,此处外接一个电阻,在设计斜率补偿时需要它,电流斜波线性地从零电流或6%占空比开始,在达到80%占空比时达到峰值,许多LTC3805-5的应用电路都给出此数据。

LTC3805-5设有限制最高输入电压及输出电压,这些参数由外部元件决定,在应用图中给出实际参数。

(2)Vcc偏压源

Vcc端必须用一支1μF瓷介电容旁路到GND,必须给出高于外部MOSFET栅驱动电压的耐压值。

为了更大的工作柔性,LTC3805-5的Vcc设计要给出最大范围,图3示出一个最简单情况,它用电阻RVCC接到输入UIN到Vcc端,令内部稳压器开始工作,其电压升至大约9.5V,给出25mA电流。

在典型应用中(图9),给出不同的反激变换器偏置源供电的方案以适合不同输入电压的情况,外部加入一支NPN晶体管,和一支齐纳二极管,建立起动用Vcc,然后从变压器中的辅助绕组给出整流滤波的Vcc电压,其匝比选择如此处,NBIAS的匝数与NSEC的匝数比即给出。

3 变压器设计的考虑

在应用LTC3805-5时给出高水平的变压器设计。

3.1 匝比

由于用外部反馈电阻分压器来设定输出电压,用户选择匝比时按应用条件给出,例如,1:1,2:1,3:2等,在设置匝比和电感量时,基于选择的占空比,记住输入电压加上二次到一次变比,对反激变换器,必须达到外部功率MOSFET的击穿电压的要求。

3.2 漏感

变压器的漏感会导致电压尖刺,这样会增加MOSFET的耐压及更高的负载电流,储存更多的能量要考虑防止击穿功率MOSFET,最好将漏感减到最小。

4 设置UIN的欠压窗口

RUN端接至从UIN到GND的电阻分压器处,如图4,工作电压窗口对RUN端从URUNON上升及URUNOFF下降,注意URUNON-URUNOFF=35mV。LTC3805-5会源出5μA电流到RUN端,结果给出此开关窗口。

此处,R1(5μA)为附加的窗口,当其关断时,RUN端就不会源出5μA电流,此时:

注意,在一些应用中,RUN端可以接到Vcc,并以此控制工作。

5 其它注意问题

(1)外部RUN/STOP控制(运行/停止控制)

为了执行外部控制,放置一个小型N沟MOSFET,从RUN端到GND,如图4。驱动MOSFET的栅为高电平时,将RUN端拉到GND就可以防止变换器工作。

(2)选择反馈电阻驱动器的值

选择R3和R4电阻值要考虑减小损耗,提高效率。由于其从UOUT处流过电流,当UOUT值足够小时,进入UFB端的电流小于1% 的流经R3,R4的电流,推荐R4小于80K。

(3)隔离反馈的应用

隔离应用时,不使用FB端的放大器,用光耦直接去控制ITH端,对于隔离型将FB端接GND。提供上拉ITH端,上拉不足以合适地偏置光耦,典型值基于接至Vcc的电阻,由于ITH端不能漏入光耦的偏置电流,需要一支二极管接至ITH端,一个肖特基二极管将用于此处,可将ITH端拉到较低电平。如图5。

(4)振荡器的外同步

振荡器可以同步到外部时钟,将同步信号接至SYNC端,LTC3805-5的振荡器将按同步信号上升沿开启,外时钟频率必须与内部fosc接近,在±33%以内。此外,fSYNC的值必须在70~700kHz。

(5)电流检测电阻的考虑

外部的电流检测电阻(RSENSE)允许最佳的电流限制在实际应用状态,其值可以从欧姆到毫欧姆,峰值开关电流从几安培到几分之一安培,必须注意有足够的电流检测,特别在小电流时。在ISENSE端只有100mV,如果峰值电流为5A,即检测电阻只有0.02Ω,而其功率要0.5W。必须注意,LTC3805-5仅有此电阻的信号检测,因此,接地侧的寄生电阻会使之增加,在毫欧姆情况下会导致5%以上的误差,PCB板的轨迹电阻必须考虑。

(6)调节斜率补偿

LTC3805-5通过其ISENSE端加入了斜波电流作为外部的斜率补偿电阻RSENSE,此电流在功率MOSFET导通后,从零开始上斜,最少有6%的上斜比例,线性上升的电流到80%占空比时达到10μA,一旦栅极驱动端变为低电平,串联电阻RSENSE变成一个上斜电压,从ISENSE端看,此谐波电压加到检测电阻上,有效地减少电流比较器阈值,给出合适的占空比,稳定了控制环路来应对次谐波振荡,减小电流比较器的阈值总量,ΔUSENSE可以用下式计算:

注意:LTC3805-5强制占空比在6%~80%,RSLOPE的起始值为3kΩ,它给出30mV电压到电流比较器,设计时在大于50%占空比时不需要斜率补偿,可以用直接连接来代替RSLOPE。

(7)过流保护阈值调节

图6示出过流保护端OC与ISENSE端及过流检测电阻的连接方法,RSENSE接在功率MOSFET的源极到GND。OC端内部过流阈值设置在UOCT = 100mV处,它与峰值电流检测电压相同(UI(MAX)=100mV),斜率补偿的作用调节电阻RSLOPE和斜率补偿电流ISLOPE在先前讨论过,它与过流保护阈值一起调节至IOC= 10μA,用一支外部电阻ROC作低的过流保护为100mV,它描述峰值ROC怎样实现所需性能。下面的讨论要注意在限流之间的区别,此外变换器连续运行在由ISENSE端限制的逐个周期式限流,此时输出电压会降到稳压点以下,OC端检测的过流保护会立即关断变换器一个时段,然后再自动重新起动。

一个过流保护是用于令变换器进入限流,但保持输出电压使之降至稳定点。在低输入电压时,UIN(MIN)其限流会有更小的输出电流。

首先工作在UIN(MIN)时,计算占空比取决于其工作在反激还是非隔离的BOOST或SEPIC。然后用先前公式作占空比计算ΔUSENSE(VIN(MIN))。对于过流保护点的设置有:

然后,计算变换器输出电流,校正IPX(VIN(MIN))然后再按照变换器类型计算细节的变换器设计,包括电感电流纹波等。对最低输入电压时ROC(CRIT)产生的过流触发点在高输入电压时会动作,但它总会出现在输出电压开始下滑之后,如果希望满足规范设计目标就要增加ROC到ROC(CRIT)之上,用以减小触发阈值。

这个计算系基于特定状态工作之下,过流保护还可以用来在起动时瞬间动作,实际上,如果有大的输出滤波电容则开始充电电流较大,随着电压上升电流减小,所以可以用大的SSFLT电容值来应对。还可以在负载在低的ROC之下时,(ROC> ROC(CRIT))另一个过流保护目标是保持变换器运行在限流减小占空比的输出电压之下。在此情况下,目标常常是保持变换器正常工作在很宽的工作条件下,它包括只准防止损坏变换器的情况,执行此目标时用的ROC值要小于ROC(CRIT),这样还可以减少过流触发的灵敏度。在此时设ROC= 0,将OC直接接到RSENSE上,这会使过流的触发接近大约6%的最小占空比。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增大触发阈值。此时变换器总是工作在最小占空比之下,而且实际做逐个周期式限流,ISENSE端及开关电流会与输出电流成比例。图7和图8示出这两种方法,图7用于较小的电流时,有较大的RSENSE值,过流保护阈值会从100mV增加到:

此处,假设RSENSE1及RSENSE2足够小,IOC=10μA,调节阈值会满足过流保护的要求,而不管Vcc为多少。

对于大的电流,电流检测电阻的值必须非常小,图7电路即是,图8电路可以代用,电流检测阈值可以从100mV到:

在此点上,LTC3805-5试图重新起动。

在持久的故障下,诸如变换器输出短路,变换器进入“打嗝”模式,此时会持续试图重新起动,速率取决于Css。如果故障移过,则变换器会立即重新起动。

6 LTC3805-5典型应用

LTC3805-5用于非隔离的实用电路如图9。

LTC3805-5用于隔离的实用电路如图10。

作者简介

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依然存在 篇5

关键词:全球消费价格,上涨的原因,对我国的影响

2011年, 全球消费价格及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先升后抑, 但总体水平仍比2010年明显上升。2012年, 全球物价会略有回落, 但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仍将存在。

一、2011年全球通胀的主要特点

(一) 2011年全球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 先扬后抑, 全年涨幅比2010年明显升高

据世界银行统计, 2011年, 世界CPI上涨4.2%, 涨幅比2010年升高0.9个百分点。其中, 发达国家上涨3.3% (中位数) , 涨幅升高1.2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上涨5.9% (中位数) , 涨幅升高1.5个百分点。分月看, 全球CPI先扬后抑, 同比涨幅从1月份的4.2%一路攀升至5月份的年内最高点4.8%, 之后缓慢回落, 12月份降至4%。

(二) 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

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 2011年, 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从年初的320点持续上升, 在4月20日创出历史新高, 达691点。虽然下半年有所回落, 但仍在500点以上的高位。分类来看, 能源价格全年上涨29.9%, 非能源价格上涨20.7%。在能源中, OPEC一揽子原油价格全年平均达到每桶107.46美元, 比2010年每桶高出30美元;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全年平均达到每桶111.26美元, 高32美元;纽约期货市场轻质原油价格全年平均达到每桶95.11美元, 高16美元。在非能源商品中, 价格上涨幅度最大的是谷物和肥料, 涨幅分别高达38.9%和42.6%。其中, 玉米、小麦和大米价格分别上涨了56.9%、40.7%和11.3%。

(三) 发达国家通胀水平上升较快

从历史数据来看, 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一般较为温和。1993年以来的近20年间, 发达国家通货膨胀基本维持在2.4%左右的水平, 有1/5的年份甚至在2%以下。但2011年, 发达国家CPI达到3.3%, 虽低于全球的4.2%, 但仍是近20年的高位。

(四) 物价涨幅与收入水平成反比

2011年, 全球通胀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低收入国家物价上涨幅度大大高于高收入国家。按收入水平分组, 全球CPI上涨幅度从高到低依次是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及高收入国家, 分别为8.1%、5.6%和3.3%。在国际市场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形势下, 由于恩格尔系数 (食品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 偏大, 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低收入国家所受冲击更大。

二、2011年全球通胀升高的主要原因

(一) 全球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刺激性政策加剧了全球流动性

2008-2010年间, 全球十大经济体中, 除德、法、意不公布货币供应量数据外, 美国、中国、日本、英国、巴西、印度、加拿大7国的货币供应量共增加了8.96万亿美元, 增幅高达43.16%。美联储先后实施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总规模达2.3万亿美元。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加, 使全球流动性泛滥, 推动了物价上涨。

(二) 投机资本泛滥

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 投机资本流动异常扩大, 把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作为国际金融和商品市场投机的主要对象。据测算, 国际原油价格每涨10美元, 就有投机炒作资金6美元~8美元。投机再加上地缘政治等因素, 推动了国际油价于2011年初创下近年来的新高。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增强和资本化运作, 已成为当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急剧波动的重要原因。

(三) 地缘政治因素及自然灾害也对全球物价造成了明显影响

2011年, 西亚北非政局不稳, 全球灾害性天气频发, 再加上日本地震系列灾害, 对国际油价和粮价上涨也产生了明显影响, 加大了全球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通胀压力。

三、2012年全球通胀将有所回落

2012年, 世界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 国际市场谷物和原油两大初级产品供需基本平衡, 各国物价上涨的推动力将有所减弱。据英国共识公司2012年2月份预测, 2012年世界经济将增长2.6%, 增幅比2011年回落0.3个百分点。美国农业部2月份发布的全球粮食市场供需情况最新报告称, 2012年全球粮食供求基本平衡, 存消比 (库存与消费之比) 为20.6%, 高于国际公认的安全水平 (18%) 。除非发生大的自然灾害, 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可以排除。2012年初, 国际能源署和欧佩克下调了全球需求预估, 均认为2012年国际原油供需基本平衡。

但导致全球价格上涨的因素仍然存在。首要因素是全球流动性将继续泛滥。2012年世界各国普遍将推动经济增长置于宏观政策的优先位置。2011年底以来, 澳大利亚、欧元区、挪威、丹麦、瑞典、俄罗斯6大央行宣布继续降息或多年来首度降息;尽管近期美国经济形势有所好转, 但并不能排除美联储实行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其次, 地缘政治和投机炒作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升大宗商品价格, 当前伊朗局势紧张, 已使油价升至近9个月来的新高。

综合分析, 2012年全球通货膨胀将有所放缓, 但压力依然存在。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2011年1月份预测, 2012年全球通货膨胀率将达3.7%, 比2011年回落1.3个百分点;据英国共识公司2012年2月份预测, 2012年全球通货膨胀率将达2.9%, 比2011年回落0.8个百分点。

单位:%

注:2011年为预计数, 2012年为预测数。

四、全球价格高位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 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 加之我国是能源、初级产品的进口大国, 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巨大。全球价格高位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宏观调控难度。2011年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上涨的冲击具有不对称性, 对发展中国家影响大, 对发达国家影响较小。输入型通胀压力的上升, 将使我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调整空间受到挤压, 不利于国内宏观调控的进行。

2.增加国内价格上涨压力。2011年, 我国CPI上涨5.4%, 其中7月份同比涨幅达6.5%创3年来新高。全球油价、粮价、资源类产品等价格的上升对我国CPI上涨的影响明显。

3.不利于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由于加工贸易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我国出口产品中占很大比重, 而这些产品在国际上只能低价销售。当原材料价格上涨时, 这些产品的提价空间有限, 使得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降低。

4.增强了社会对物价上涨的预期。随着网络等传播手段的迅速发展, 信息在全球的传播几乎不存在时间障碍, 世界范围内物价的上升, 使人们普遍感到了压力, 进一步强化了对通胀的预期。

五、应对措施

1.兼顾稳增长与控物价的关系。2011年, 推高我国通胀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外部输入, 这也意味着国内紧缩政策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 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2.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切实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通过体制创新, 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服务经济。二是加快能源、资源等要素价格改革, 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能源、原材料进口, 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 这是缓解国际通胀向国内传导的根本途径和治本之策。

3.加强资本监管, 限制热钱流入。新兴经济体在应对输入型通胀过程中, 普遍采取了回收流动性和限制热钱流入两方面的措施。借鉴国际经验, 我国在加强资本监管的同时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加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 通过主动、可控、渐进、合理升值, 抵御进口价格上涨的压力。要鼓励国内投资者到海外投资, 并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 打击地下钱庄违法外汇交易。通过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提高国际热钱流入、流出的成本。

11例输入型疟疾的护理干预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11年9月,我科收治输入型疟疾11例,均为男性,年龄25~52岁,其中9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2例为临床诊断病例,3例为脑型疟疾;11例患者均在发病前到过疟疾流行区(非洲国家),在当地居留时间3d~8年余。输入型疟疾诊断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疟疾防治手册》(第三版)[1]。

1.2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不典型,表现复杂。8例为非重症疟疾,3例为脑型疟疾。临床上均有畏寒发热,63.6%为高热(7/11),18.2%为超高热(2/11),2例在39℃以下(1例无发热,只有头痛)。热型不规律,呈稽留热者6例,3例为间日热,大都为不规则热,以午后及晚间发热为主,热退伴出汗。发热多数呈1日1次,部分呈1日2次。部分患者除发热外同时伴随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咳嗽等及腹痛腹泻等症状。3例脑型疟患者均有意识障碍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发生,其中2例并发肝、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具体见表1。

1.3 治疗方法

治疗上均予以抗疟原虫治疗为基础并辅以对症、支持综合治疗。3例患者予以蒿甲醚160mg肌注,4例患者予以蒿甲醚80mg肌注,均1日2次;1例服用双氢青蒿素哌喹片,2片/次,1次/日,第1天2次;3例脑性疟者,1例予以Quinimax0.5mg静滴每日1次,1例予以青蒿琥酯60mg/天静脉注射,首剂加倍,症状好转后改为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另1例蒿甲醚160mg肌注,3d后改为青蒿琥酯60mg/天静脉注射,疗程均为7d。对症治疗包括对脑型疟予安定、鲁米纳那镇定,予以甘露醇、速尿脱水降颅压,对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者予以碳酸氢钠碱化尿液、护肾治疗及血液透析,激素改善免疫状态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护肝,营养支持,输新鲜红细胞,新鲜血小板等综合治疗。

2 结果

11例患者均治愈,体温在72h降至正常7例,3例脑性疟者体温在5d左右降至正常,白细胞和血小板异常者及肝肾损害在疗程结束后均恢复正常,3例脑型疟在治疗第3~4天意识转清;有1例(9.1%)患者发生再燃,经再次抗疟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近期留有言语不畅症状。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按虫媒传染病护理常规,加强防蚊、灭蚊措施。病室保持清洁、整齐,每日空气消毒机消毒两次,每次1h,每日1000mg/L次氯酸拖地两次。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加强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卧床休息,进食高热量、优质蛋白质饮食,以半流质易消化食物为主。昏迷期患者予留置胃管,鼻饲牛奶、果汁及温开水,每4h一次,每次120~150mL。

3.2 病情观察

输入型疟疾易发展为重症疟疾,患者病情加剧呈谵妄、昏迷,严重者出现脑水肿、呼衰而死亡。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我们应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准确记录24h出入量,观察尿色变化、大便及呕吐物的性质和量。脑型疟疾予以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球结膜有无水肿、有无抽搐及四肢抖动。定期监测血常规、血气、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等生理、生化指标,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诊断和治疗。

3.3 高热护理

11例患者有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以高热、超高热为主,3例脑型疟疾患者,我们使用电子冰帽持续物理降温,使体温控制在36~37℃,连续使用4~5d,直至患者神志转清,体温正常后,撤离冰帽。使用电子冰帽期间,应加强巡视,确保机器正常运行,及时记录体温变化,保护双耳不被冻伤,腹部及双足注意保暖。使用电子冰帽不仅起到了降温作用,也可以降低脑组织耗氧量,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2]。余7例患者神志清楚,因不能耐受寒冷刺激,高热期间,主要予温水反复持续擦浴,同时予头部冷敷,体温超过39℃2h不退者,酌情予布洛芬口服,热退出汗时,保持衣被干燥,鼓励患者饮水、进食流汁半流汁,必要时静脉补充水、电解质。

3.4 并发症的护理

大量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在血管内裂解,引起高血红蛋白血症,出现腰痛,酱油色尿,严重者可出现中度以上贫血,黄疸,甚至急性肾衰竭[3];红细胞溶解后释放出大量促凝物质,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消耗大量血小板而导致血小板严重减少。11例患者有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有4例出现肾功能衰竭、2例肝功能衰竭,其中有2例是同时伴有肝、肾功能衰竭及意识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除积极的护肝、护肾、对症、支持、综合治疗和细致的病情观察外;我们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血氧饱和度低于95%给予吸氧,躁动、抽搐着予以镇静药使用,加强安全护防;昏迷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床边备吸引器,听诊有痰鸣音予及时吸痰;避免使用损害肝、肾功能的药物。4例肾衰竭患者分别接受了3~5次不等的血液透析治疗,有效地改善了肾功能。血液透析术后应注意观察有无低血压、失衡综合征及股静脉置管出血等并发症;妥善固定股静脉置管,防止管道扭曲、脱落,拔管后应延长按压10~20min,再用砂袋加压12h,防止出血及皮下血肿。

3.5 用药护理

使用抗疟药物,应严格按时间和剂量执行,观察用药的反应及效果,防止耐药及复发。使用青蒿琥酯注射剂静脉注射时,应先将5%碳酸氢钠注射液1mL注入青蒿琥酯粉剂中,反复振摇2~3min,待完全溶解澄清后,再注入5mL等渗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混匀后缓慢静脉推注,时间>10min,配置后的溶液如发生浑浊,则不能使用。输注甘露醇应在15~30min内输完,且甘露醇浓度大、刺激性强,输注时应注意观察局部血管反应,如有红、肿、热、痛等异常应及时处理。输注红细胞、血小板时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输注前测量体温,体温超过38.5℃暂缓使用,注意鉴别疟疾本身的寒战、发热和输血反应。

3.6 心理护理

患者因突发疾病影响生活、工作及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担心预后等因素,导致思想负担过重,常会出现恐惧、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护士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交谈时语言婉转,表情愉悦乐观,多宣教一些疾病及药物相关知识,告诉患者该病可防可控,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是可以治愈的,做特殊检查和治疗前,告知其目的、注意事项及如何配合。在病情好转和恢复期,指导患者看书、读报、听音乐,使其身心放松,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同时护士也应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使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为患者寻求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有效的沟通、耐心的疏导增加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也促进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3.7 出院指导

居住地注意防蚊灭蚊,避免二代感染,进入疫区前预防性服药;加强营养,进食含铁丰富食物,如肉类、蛋黄、动物肝脏等;注意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如有发热、寒战、头痛等症状,应警惕有复发的可能,应立即就医。

4 总结

疟疾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输入性疟疾在全国各地时有报道,其临床表现复杂,并可引起脑型疟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重症表现,病死率高。早期的诊断、及时的抗疟治疗和综合的对症支持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同时细致的病情观察、高效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在促进康复、防止复发、预防进一步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齐小秋,汤林华,高琪,等.疟疾防治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79-281.

[2]孙彦波.局部亚低温脑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及应用现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1,13(1):71-73.

输入型教学法 篇7

关键词:模拟输入板,检测电路,故障

1 前言

DX型中波发射机具有非常完备的保护电路和检测电路, 一旦这些保护电路或者检测电路检测出故障信号时, 发射机将作出相应的不同等级的响应, 以保护人身安全以及机器设备安全。DX型中波发射机中的模拟输入板是整机音频系统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板的输出信号将一个带有直流成分的音频信号和72KHz超音频抖动信号, 送到A/D转换板, 再通过调制编码板送出开通/关断信号去控制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其中, 模拟输入板上的直流成分决定着功放单元在未加调制时载波功率的输出, 音频成分改变瞬时功率输出, 抖动信号发生器中输出的72k Hz三角波信号用以改进功放单元的信噪比。

2 模拟输入板的工作原理

来自低压电源板的三种直流电压送至模拟输入板, 并经过相应的稳压器分别稳压, 作为模拟输入板的工作电源, 电源故障检测电路对这些电源进行监测, 其中任何一路有故障时就会产生一个电源故障信号送入控制板并在LED板上指示“电源故障”, 同时输出一个射频封锁信号, 将当前的功率电平降低到0k W, 直到这个故障被排除。由于供电电压相对较为复杂, 故障率较高, 只有稳定的供电才能保证模拟输入板正常工作, 并对发射机250VDC电流等信号进行过荷监测。

2.1 模拟输入板的供电通路

模拟输入板的三路直流电压由电源分配板送至发射机接口板, 经控制板送至模拟输入板的J4端子, +18V、-18V和+7.5V这三路电源分别经过一个2A的保险F3、F1和F2, 再经过U24、U23和U22稳压器分别被稳压成+15V、-15V和+5V的电压。三个稳压器的输出除了向模拟输入板的放大器和振荡器供电以外, 同时输送到电源故障传感器, 在传感器内, 分别与各自的参考电平相比较, 并由比较器输出检测信号, 分别对应三个指示灯DS3、DS1和DS2, 当稳压器工作正常时, 亮为绿色, 并分别由齐纳二极管CR21、CR16和CR15进行反向保护。如果有任何一路低压电源出现问题、稳压器损坏, 或者某个稳压器的输出低于正常值的80%, 比较器U15后端的DS4故障指示灯将变红, 即显示模拟输入板“电源故障”。

2.2 模拟输入板的电源检测电路

模拟输入板上有一路与稳压电源无关的电源电压, 以便在模拟输入板板上观察到稳压器的工作状态指示。+18V电源经F3保险、R96和CR20后, 与经过CR27的+7.5V电源一起加到一个5V稳压器U29上, 即+5VB电源。

+5VB电源经过电压分压网络, 用来作为比较器U15的反相输入端的基准。每种电源都是连到一个电压分压器上, 然后再加到U15的输入端。当U15的同相输入端比反相输入端的电压为正时, 它的输出为+5VDC。这个电压也加在第三个比较器U15-10的 (-) 输入端, 它的 (+) 输入端的基准电压是+2.5VDC。在正常情况下, U15-13输出端为0VDC, 三极管Q2 (NPN) 截止, J2-7为+5V (高电平) , 如果其中有一个稳压电源坏了或者输出降得很低, 相对应的那个比较器的输出将变为0VDC, 电源故障指示灯DS4将亮为红色, U15-13输出将变为高电平, Q2饱和导通, J2-7为低电平, 送到控制板J1-7, 通过U25锁存器锁存发出两个命令, 一个命令在Q2的集电极发出低电平射频封锁信号, 将所有的大台阶和二进制射频放大器关断, 另一个命令是至控制板的电源故障, 当Q1导通时, 功放单元将被关断。模拟输入板的电源通路及电源检测电路如图1所示。

3 故障案例分析

当PB单元出现模拟输入板电源故障时, 发射机将射频封锁, 故障诊断盘上模拟输入框中“电源错误”红灯指示, 应打开中机柜前门, 观察模拟输入板上DS1、DS2、DS3和DS4电源故障指示灯的情况, 按照正常时DS1、DS2、DS3均为绿灯, DS4不亮, 按照指示灯情况检查三路供电电源中哪路存在问题。

当三路中任意一路的故障指示灯绿灯灭, 查看相应测试点上直流电压, 如果异常则检查并更换该通路上保险或稳压器, 如:当DS1绿灯灭, 说明+5V供电异常, 检查对应F2保险及测试点TP18上+7.5V直流电压, 如果异常则更换F2或检查前端供电情况和低压电源问题, 如果测有+7.5V电压则说明前端正常, 需要更换稳压器U22。

如果三路故障指示灯均正常, 而DS4灯变红时, 则需要检查故障检测电路, 当该路测试点电平不为+5V时更换前端稳压器U29, 当该点电压正常, 测量检测电路测试点TP42, 如果是高电平, 则说明信号不存在问题, 检查控制板和相关接线;如果TP42为低电平, 而三路直流电压测试点上的电压均正常, 则检查比较器U15, 必要时进行更换。

若所有电源指示灯显示正常, 用数字万用表测各直流电压也无异常现象, 可按照故障路径分段查找供电线路问题, 检查电源分配板、发射机接口板、控制板至模拟输入板上三路直流电压接线电阻及每一路上电压测试点进行排除。

4 故障案例分析

4.1 故障现象

LED板显示模拟输入板“电源故障”, 射频封锁一次, 机器自动恢复正常。此故障现象多次出现, 属于软故障。

4.2 故障判断

打开中机柜柜门, 查看模拟输入板上的所有电源指示正常。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各直流电压无异常现象。初步断定可能线路有干扰或某些器件性能不好, 或者供电线路有接触不良等情况。

由图1可知, +5VB电源经过一串电阻分压网络, 用来作为比较器U15的反相或同相输入端的基准电压, 而每个电源的分压都连接相应的U15输入端。当三个电源输出正常时, 即U15同相输入端比反相输入端电压高时, 输出端为+5V, 这个电压加到U15-10反相输入端, U15-11同相输入端接+5VB电源分压的+2.5V, 此时U15-13输出端为0V, Q2 (NPN) 截止, J2-7为+5V (高电平) 。当其中有一个稳压器坏或者输出降得很低, 相应的比较器输出端为低电平, 电源故障指示灯DS4亮红色, 使U15-13输出端为高电平, Q2饱和导通, J2-7为低电平, 送到控制器板J1-7上, 通过U25锁存器锁存, 一路送到U19故障门1 (PAL块) 块, 输出RF封锁信号将所有大台阶和二进制射频放大器关断;另一路送到LED板, 显示模拟输入板“电源故障”。使用双踪示波器查找故障点。

(1) 首先初步判断是控制板还是模拟输入板引起的故障。将示波器CH1探头接U15-13, CH2探头接TP42, 当模拟输入板电源故障再次出现时, 示波器把故障跳变信号轨迹储存。在0.00S时, R154下端电压波形上跳变, TP42测试点的电压波形出现下跳变, 即U15-13瞬间为高电平, Q2饱和导通, 产生模拟输入板电源故障低电平信号送到控制板上, 由此可以排除控制板出现故障的可能。

(2) 将示波器CH1探头接TP20 (-15V) , CH2探头接TP21 (+15V) , 当模拟输入板电源故障再次出现时, 示波器把故障跳变信号轨迹储存。TP21测试点的电压波形出现斜坡下降的轨迹, 由此初步排除比较器U15和高频旁路电容以及-15V电源出现故障的可能, 故障与+15V电源有关。

(3) 将示波器CH1探头接TP18 (+8V) , CH2探头接TP29 (+18V) , TP29测试点的电压波形出现两次斜坡下降的轨迹, 由此初步排除+8V电源出现故障的可能。

(4) 将示波器CH1探头接到TP29 (+18V) , CH2探头接控制板TP24 (+18V) , 当模拟输入板电源故障再次出现时, TP24测试点电压波形在有上扬趋势。由此故障范围缩小到两测试点间部件由F3保险和两板间P10-1到P4-1电源带状电缆导线。

4.3 故障处理

断开发射机电源后, 查看模拟输入板F3保险接触正常, 用多用表测量P10-1到P4-1电源供电线路阻值, 并用手分别触动带状电缆P4和P10插头, 发现触动P10插头时, 阻值有明显变化, 拔下P10插头, 对J10-1的插针表面进行镀锡处理, 使插头与插座接触良好, 测其接触阻值为26mΩ。

4.4 故障分析

故障原因为供电线路接触不良。

5 结束语

输入型教学法 篇8

2012年1月13日——凌力尔特公司 (Linea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推出LT3641的H级版本, LT3641是一个双通道、电流模式降压型开关稳压器, 具有上电复位和看门狗定时器。其4 V~42 V输入电压范围以及可承受55 V瞬态的能力使该器件非常适用于汽车应用中常见的负载突降和冷车发动情况, 这类情况甚至在输入瞬态高达55 V时也要求恒定输出调节。LT3641运用了一种独特的双通道设计, 一个高输入电压 (4 V~42 V, 55 V瞬态的能力) 非同步通道可提供1.3 A输出电流;而另一个较低输入电压 (2.5 V~5.5 V) 同步通道则提供高达1.1 A的连续输出电流。尽管该器件允许为每个通道单独提供输入, 但是大多数应用将采用高压通道的输出给较低电压的通道供电, 从而提供了双输出, 同时优化了效率和开关频率。例如, 用一个标称12 V的输入和2 MHz开关频率, LT3641能通过其高压通道在600 mA以85%的效率提供3.3 V输出, 以及通过其较低电压通道在800 mA以90%的副端效率提供1.8 V输出。

H级版本可在高达150℃的结温工作。相比之下, E级和I级版本的最高结温则在125℃。E、I和H级版本的所有电气规格都是相同的。H级器件经过测试, 并保证工作至150℃的最高结温, 非常适合常处于高环境温度的汽车和工业应用。

中职五笔字型输入法教学初探 篇9

关键词:五笔字型;五笔字型输入法教学;计算机教学;教学探讨

中图法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6-31181-02

Discussing the "Five Strokes" Import Method in Secondary School

SHEN Yin-yan

(ShaoXing Secondary Specialized School, Shaoxing 312000, China)

Abstract:It introduc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five strokes" import teaching method in secondary school, and includes the four main stages of this method. Also it goes on the discussion on getting improvement by emphasizing the concept in the mind,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practice, persevering and persisting.

Key words:five stroke type; "five strokes" import teaching method;computer teaching;pedagogy discussion

“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是计算机应用和操作的基础,它具有重码率低、录入速度快、便于盲打等优点,是目前社会上使用最广泛的汉字输入方法。因此成为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学生尽快地掌握这门技术,成为我们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在教学实践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关键问题。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将自己的教学体会浅谈如下:

1 重视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

五笔字型虽然具有重码率低、录入速度快的特点,但是同时它也具有入门难,学习起来枯燥,需要记忆大量知识等缺点,这对于刚进入职校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普及,许多学生在进入职校之前都已接触过计算机,但90%以上的学生却选择入门较为简单的拼音输入法,一旦养成习惯,较难改变,这给我们职校计算机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而有的学生将计算机课程看作是游戏课,所以心里只有玩的概念而没有练的思想。鉴于上述几点原因,要求教师在教学五笔之前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以及要想掌握一门技能必须付出不懈的努力。在以后的教育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灌输要想成为“五笔字型”输入法的熟练操作者,必须经过持久地、扎实地刻苦训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思想要贯穿学生学习五笔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能否学好五笔的思想保障。

2 从英文输入开始,重视指法练习

正确的坐姿、标准的指法是提高汉字录入的基础。但从目前刚步入职校的学生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只一味寻求“快”字,以致出现了“二指走全盘,双眼找字母”现象,也就是录入时只使用左右两食指击键,而每次输入一个字母时必须先用眼睛找出字母所在的位置,然后再击键。这一现象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录入速度的提高,因此要求教师首先指出学生中的这种错误现象,然后对学生实行理论传授、教师示范、上机操作、逐一纠正等教学过程,对于养成阶段出现的不良姿势教师要时刻提醒,逐一指出,此过程大约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教师可以通过金山打字通等指法训练软件,从最简单的英文输入开始,从基本键的练习开始,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先学习英文录入,通过英文字母的输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指法的要领,熟悉了键盘的操作,这是能否学好五笔的实践基础。

由于这一过程是为今后的五笔录入打基础的,所以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但同时由于“急于求成”思想的存在,这一过程也常常被教师与学生忽略,实践证明,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指法进行练习,并能持之以恒地操作训练的学生,也能较快地掌握五笔输入法。至于英文输入的教学时间具体需要多长,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通常当学生每分钟的英文录入速度达到100个字符时方可进入到五笔字型的教学。

3 做好五笔字型的理论教学工作,重视上机实践操作

“五笔字型”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汉字的三种结构、汉字的基本字型、五笔的基本字根在键盘上的分布、汉字的编码及录入、简码和词组等。这些知识都是顺利进行“五笔字型”汉字输入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了,才能进行汉字录入的练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合理安排,认真传授,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决不能有轻视基础理论的思想存在。在这些知识中基本字根是基础,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利用口诀背诵字根表,然后在上机实践时让学生进行基本字根在键位上的分布的指法练习,让学生对五笔的字根加以熟悉。

在学生对五笔编码的规则有了一定的掌握,能较熟练地背诵字根表之后,可开始进行上机操作,可先进行基本字根在键位上的分布的指法练习,然后是各级简码的练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尤其要重视二级简码的练习,由于二级简码较多又相对较简单,且集中了一些常用字,所以若能既快又准确地掌握二级简码的输入方法,可增强学生学习五笔的热情与信心,在这一过程中可穿插一些竞赛,如五笔字根竞赛,二级简码录入竞赛,以促进学生学习五笔的速度。

4 强化训练,提高汉字输入的速度

“先分后总,先准后快”是训练学生“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的基本原则。在学生准确掌握了“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的基础上,强化训练成为提高学生汉字输入速度的关键。具体体会如下:

(1)选择一种较好的五笔字型练习软件

我们学校使用的是金山打字通软件,该软件从字根练习到各级简码练习到词组、文章的练习都可以进行方便的训练,学生可以自行练习也可以由教师统一进行测试,并且对每一次的训练结果还可以进行比较与统计,使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一目了然,可自行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2)合理利用词组与简码,勤学苦练方可熟能生巧

在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对于每一篇文稿,要一个段落一个段落地进行练习。第一遍不要求速度,要按打字的优先顺序(词组、一级简码、二级简码、三级简码、全码),熟悉每个字每个词的输入方法。是词组的不要按简码输入;是一级简码的不要按二级简码输入……。经过反复练习,直到这篇文稿每分钟达到50个汉字以上,方可换其它文稿练习。这样做,一方面对于学生记忆词组有利;另一方面,使学生对于每一个单字的输入方法能够得到及时的巩固。

(3)争取更多的练习时间,人手配备一本五笔字型字典,一个键盘。

在我校由于人多机少,因此每班每个星期只有二个学时的上机时间,这给五笔输入的提高无疑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上机时间中能得到最大速度的提高,一直是困挠我们的难题,目前我们主要采用给每一位新生发一个键盘,配一本五笔字型字典的方法。在每一节课后给学生布置一篇文章,让学生在课后用空键盘进行练习,对于不确定编码的可马上利用字典查出其编码,要求学生每天对教师要求的文章练习十遍,然后在上机时教师对前次布置的文章进行检测,并适当进行奖罚,以促进学生学习五笔。

五笔字型教学是职校计算机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几年来我们将上述方法应用于教学,成果显著,大部分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五笔字型输入法;同时五笔字型的教学也是我们职校计算机教师共同关注的教学重点,有待各位同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吴红平,“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的教学体会[J],西北职教6 期;50

输入型教学法 篇10

最新升压-降压型 (升压然后降压的模式) 浮置输出LED驱动器因为采用了面朝输入和面朝输出的电感器 (或耦合绕组) , 所以具备低输入纹波和低输出纹波。这种拓扑在不同方面与单电感器降压-升压型模式、单开关节点SEPIC和正压版本Cuk转换器都有相像的地方, 正压版本Cuk转换器也具备低输入和低输出纹波。整合的升压-降压电感器 (或耦合电感器) 的总体尺寸与降压-升压模式单电感器类似。输入纹波与SEPIC类似, 但是输出纹波小得多。电感器尺寸与SEPIC相同, 但采用了单而不是双开关节点 (热环路更小) , 而且降低了复杂性, 因为两个绕组之间没有耦合电容器。输入和输出纹波类似于Cuk转换器的低输入和低输出纹波 (负输出) , 但是绕组之间仍然没有耦合电容器, 而且最重要的是, 无需以负压为基准的电路反馈架构。正压升压-降压型拓扑可以用现有升压型LED驱动器实现, 例如凌力尔特最新推出的LT3952。

升压-降压型拓扑与浮置LED输出

最新单开关60V单片LT3952LED驱动器具4A峰值开关电流, 可用作汽车升压-降压型LED驱动器, 如图1所示。这款350k Hz、1A LED驱动器可为6V~18V LED供电, 输入范围为9V~36V, 在负载最大时效率高达90%。LT3952升压-降压型转换器之所以效率高, 是因为采用了强大的内部MOS开关。不同LED串电压时的效率如图2所示。与其他LED驱动器类似, LT3952的通用低压侧单电源开关架构可用来给浮置输出升压型和降压型转换器供电, 例如升压-降压型和单电感器降压-升压模式转换器。LED串没必要采用接地电压基准, 因为LED输出仅是可见光。因为这个原因, 所以可以使用独特的升压-降压模式和降压-升压模式浮置LED驱动器拓扑。

LT3952能够用PWM MOSFET驱动器的顶端浮置栅极“TG”引脚对浮置LED串进行PWM调光, 这非常适合浮置LED负载。图1中的升压-降压型拓扑能够以300:1及更高的调光比 (以120Hz频率工作) 进行PWM调光。高压侧TG驱动器可以非常容易地为升压型、SEPIC、降压-升压模式、降压模式以及升压-降压型LED驱动器提供PWM调光。该驱动器甚至还提供短路保护断接功能, 以针对令人极为担心的LED+至GND事故提供保护。LT3952针对升压-降压型拓扑中LED短路和开路情况提供保护, 并在出现这类情况时发出报告。

升压-降压型LED驱动器拓扑在调节LED电流时, 可对输入至输出电压进行升压和降压。升压-降压占空比、效率、开关电流和OUT节点电压与单电感器降压-升压模式和SEPIC均相同。以下是升压-降压型LED驱动器的一些特性。

●在12VIN至18VLED (在1A) 时, 图1效率约为88%。

低输入和低输出纹波拓扑=低EMI

在升压-降压型和单电感器降压-升压模式之间, 有很多相似性。图1和图2之间不同的是输入和输出纹波。图4显示升压-降压型与降压-升压模式 (分别对应图1和图2) 相比, 传导EMI降低了。输入和输出绕组隔离可防止输出纹波电流耦合到升压-降压型拓扑的输入电容器上, 从而降低了EMI。图4的EMI曲线显示, 从530k Hz至1.8MHz的AM频段EMI很低, 因此较少需要大型EMI输入滤波器。

图5显示了升压-降压型拓扑的另一种电路图, 显示了低输入和低输出纹波通路, 相比之下, SEPIC转换器没有同样的低输出纹波。无论是输入还是输出导线上的高纹波, 都可能辐射并提高EMI, 尤其是如果这些导线长达几米时, 就像有时汽车中的导线那样。不推荐在LED驱动器的输出端采用额外的LC滤波, 因为这有可能降低PWM转换速度, 引起不想要的波, 在48W LED时提供93%的高效率振铃, 从而妨碍最佳PWM调光性能的实现。低纹波、面朝输出的电感器就像降压型拓扑一样, 可实现PWM调光性能和低输出EMI的最佳组合。请注意, 正压至负压单电感器降压-升压型转换器也具备低输出纹波和大带宽, 但是出了名的是, 其输入纹波和输出纹波会耦合到系统的大型输入电容中, 从而产生大于所希望的传导EMI。

升压-降压型拓扑中的输入和输出电容器非常容易滤除等于ILpkpk/√12的三角形低纹波电流。在这种拓扑中, 略大一些的电容或电感可以进一步降低EMI。在该转换器的高dl/dt热环路中, 输入或输出电容器都不是至关重要的。在这种拓扑中, 关键热环路仅涉及箝位二极管、OU T至GND电容器以及内部低压侧开关, 如图5所示, 从而简化了布局。当升压-降压型拓扑的两个电感器或绕组连到一起且LED节点连接到输入时, 该升压-降压型拓扑就变回以前使用的降压-升压模式转换器了。在这种情况下, 热环路电流以及输入和输出纹波电流都有可能进入输入和输出电容器, 导致较高的输入和输出纹波。

另一种类似的正压至负压升压-降压型拓扑

另一种正在申请专利和具低纹波输入和输出的升压-降压型LED驱动器拓扑如图6所示。LT3744正压至负压升压-降压型 (升压模式然后降压) 也是一款低输入和低输出纹波LED驱动器, 但使用了具负压调节功能的同步降压型转换器。这种新型浮置负压输出拓扑利用了具备PWM和输出标记电平转换功能的同步降压型LT3744 LED驱动器的优势。在大多数情况下, 高效率是同步开关型IC的主要优势, 尤其是驱动大功率LED串时, 例如图6中的3A、48W LED负载。同时具备同步升压和降压LED驱动器的同步升压和降压型升压-降压LED驱动器也可以实现高效率。

结论

凌力尔特公司正在申请专利的最新升压-降压型LED驱动器拓扑以低输入纹波和低输出纹波提供输入至LED的升压和降压。LT3952和LT3744等最新LED驱动器可用于汽车及工业应用中的简单和大功率LED串, 而不会牺牲PWM调光性能, 在这类应用中, 大功率和低噪声至关重要。

摘要:很多汽车LED驱动器电路需要恒定电流DC/DC转换器拓扑, 这种拓扑能够从输入到输出提供升压和降压。然而, 这些LED驱动器选择都不具备真正的低输入和低输出纹波。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拓扑——最新升压-降压型 (升压然后降压的模式) 浮置输出LED驱动器, 因为采用了面朝输入和面朝输出的电感器 (或耦合绕组) , 所以具备低输入纹波和低输出纹波, 例如凌力尔特最新推出的LT3952。

上一篇:五种人下一篇:黔中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