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栽培与管理技术

2024-05-05

橄榄栽培与管理技术(精选七篇)

橄榄栽培与管理技术 篇1

1 园地选择

油橄榄适宜在中性或弱碱,含钙高的土壤中生长,因此,可选择p H值为6~8,钙含量高,排水良好的坡地。不过,坡地坡度要适宜,以不大于25°为宜。油橄榄在强酸性土壤中长势较差,若在酸性土壤中栽植应加入石灰调节p H值。

2 选择品种

奉节地区位于重庆市东部,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根据当地自然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栽植品种。作为风媒异花授粉树种,多数油橄榄品种自花不孕,必须将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进行合理搭配,配置比以4:1为宜。当地栽植的主要品种有鄂植8号,豆果,科拉蒂,莱星,佛奥。

3 育苗技术

扦插育苗是一种常用的育苗技术。既能保持油橄榄母体的优良特性,而且育苗周期短、操作简单、取材容易。一般分为嫩枝扦插与硬枝扦插两种,以硬枝扦插更为常见。奉节地区扦插育苗可在春、秋季进行,准备好插条与插床后,利用直插法进行扦插,株距3cm,行距5cm,扦插深度为插条2/3长[2]。

4 移栽

栽植前先整地,清理园中杂草,深翻土地,深度为40cm。移栽时间可选在春季,也可选在夏末秋初进行。通常选择坑穴栽植法,穴深40cm,宽4m,倒入适量生石灰,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中钙含量。同时,在栽植前施入基肥,将农家肥与表土拌匀后,将肥料埋在穴底0.5m以下的地方。这有利于幼树根系吸收养分。栽植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以及品种间搭配而定。种植点配置要考虑到如何充分利用土地空间,便于间作与管理操作。通常的配置方式包括正方形配置、长方形配置、三角形配置。

5 水肥管理

每个季度深翻一次园地,深度为0.4m。这能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减少水分消耗。油橄榄种植前3年对N、P、K、Ca、Be等元素都需要,3年后则更喜Ca、K肥,对土壤肥力要求中等。一般对N、P、K肥的需求量比例为1:0.5:1.7。1~3月份位于休眠期,肥料应选用绿肥、钙镁磷肥、石灰、油渣等,将肥料环施树冠四周。4~6月份位于生长期,主要选用0.2%尿素、0.1%硼酸、0.2%磷酸二氢钾,将其混合后进行根外追肥,2~3次/年。7月份主要施压绿肥,加少量磷钾肥。另外,要适时灌水,根据油橄榄生长特性,1年内有4次需水期,包括萌芽抽稍期、开花后到果实膨大期、果实硬核期和花芽分化期。

6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要结合树形、树势、立地条件等确定相应的修剪方案,确保树体健壮,达到丰产、优质的目的。树形包括开心形与空心圆头形两种。开心形树冠形成迅速、低矮、透风透光性好,中心张开,适合密植与各种地形栽植。空心圆头形适用于大部分油橄榄品种。幼树修剪要选留主枝与骨干枝,疏除交叉枝、过密枝与竞争枝等。结果初期修剪要以轻剪为主,遵循“多疏少截”原则,以促进树冠增大,形成更多结果枝。盛果期内修剪是为了保证生长与结果间的平衡。

7 病虫害防治

7.1 常见病害

7.1.1 炭疽病:选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或1%波尔多液进行防治,在油橄榄坐果初期喷药。

7.1.2 孔雀斑病: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50波尔多液进行防治,7~10天喷施一次。

7.1.3 青枯病:

严禁在前茬作物为茄科、花生、芝麻的土地上建油橄榄园。发病时利用500~800单位链霉素液或甲基托布津进行防治[3]。

7.2 常见虫害

7.2.1 云斑天牛:

这是为害最严重的一种害虫。将铁丝插入木屑孔内直接刺杀幼虫,或插入带有敌敌畏的木签,并用泥土将洞口密封,杀死幼虫。成虫羽化期内利用相关杀虫剂进行诱杀。利用天敌小茧蜂与跳小蜂进行防治,或者用云斑天牛病毒或致病性真菌进行防治。

7.2.2 金龟子、毛虫、天蛾幼虫:

安装黑光灯诱杀成虫。或利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敌百虫500倍液喷雾防治。选择具有内吸传导作用的药剂进行防治,比如将氧化乐果用输液器挂在树干上,将针插入树干中,让药水慢慢流入树体内,达到杀虫的目的。

摘要:油橄榄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栽植前景广阔。以奉节县为例,简要介绍了油橄榄的栽培管理要点,包括园地选择、品种选择、育苗与栽植,日常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促进当地油橄榄产业的壮大发展。

关键词:油橄榄,栽培技术,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忠荣.油橄榄的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6,22(1):26-26.

[2]陈海云,李勇杰,宁德鲁,等.油橄榄丰产栽培技术措施[J].陕西林业科技,2013,47(1):92-94.

香樟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篇2

一、种子的采集与贮藏

选择株型美观、生长健壮的植株为母树。采种时应掌握其成熟特征 适时采收。当种皮呈黑色时,表明种子成熟。采收后搓洗种子外皮,取出种子晾干。再采取层积法在通风的室内或地下水位低的田间土穴内进行沙藏。沙子湿度一般以手捏成团 放手即散为度。

二、田间播种育苗

选择疏松肥活、通透性良好的壤土作为播种地。浙江以春季3月上旬播种育苗为宜。以高床为宜,土壤整细压平。播种采用条播,行距25cm。播后覆土厚度为2~3cm 浇透水。播后苗床注意保墒,可覆稻草,出苗后揭去。

三、适应性

1、香樟喜土质深厚、酸性土壤,碱性土不能正常生长。

2、忌积水、忌地下水位高

四、移栽

1、香樟树苗一年生后进行移苗。苗木移栽密度按0.5m×0.3m。

2、香樟的栽植时机较为重要。浙江春季以3月上中旬至4月上旬,秋季以9月为宜;其次为梅雨季节,作为补植季节。

3、栽植深度以地面与香樟苗的根颈处相平为宜。栽植时,护根土要与穴土紧密相联,回土不紧、不实会形成吊空。当大苗入坑后要边填边踩实,直至土壤填至坑口饱满为止并做到坑土内紧表松。

4、植后及时浇透一次定根水。

五、施肥

香樟对土壤肥力要求低,一般在3月上旬施中等肥,为防冻,忌秋季施肥

六、虫害

1、樟叶蜂

⑴为害症状;幼虫食害嫩叶、嫩梢,严重时几乎被食光。

⑵发生规律:浙江1年发生1—2代,幼虫有滞育现象,2代世代重叠,3月中下旬幼虫开始为害,可营孤雌生殖,幼虫繁殖快,单体苗木虫量大。⑶ 防治策略:春季香樟新梢及时检查,修剪重的苗木易受害。药剂防治:

1、20%三唑磷乳油40—50毫升兑水60斤。2、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5毫升兑水60斤。

2、樟丛螟(又名樟巢螟)

⑴ 为害状:以幼虫吐丝缀合香樟新叶新枝成巢,并在其中取食叶肉或成缺刻。⑵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3代。第一代发生期6月中下旬,第二代发生期7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第三代发生期9月上—9月下旬。因世代重叠第代发生期持续时间较长,田间观察往往为持续发生为害。⑶ 防治策略:

1、冬季摘除虫巢并烧毁。

2、卵孵化初期喷洒药剂。

3、幼虫从粘叶钻出分散期为药剂防治适期。

⑷防治药剂:

1、20%三唑磷乳油40—50毫升兑水60斤。2、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5毫升兑水60斤。

3、红蜘蛛

⑴ 为害状:叶片受害出现许多白色斑点,失去光泽,严重叶片变灰白色而提

早脱落。

⑵ 发生规律:1可全年发生为害,3月上旬开始为害,4—11月为害严重。春秋季温度较高,相对湿度低、雨量少、日照长有利于发生。气温达16—19℃左右螨口增长最快,在24℃以下为发生盛期,40℃以上0℃以下都有抑制作用。⑶ 防治策略:

1、零星发现,及早防治,杜绝大量产卵(杀虫剂对卵普遍防效差)。

2、气温高用感温型杀螨剂,气温低用非感温型杀螨剂。3、10月、11月生长后期仍需注意红蜘蛛虫口变化。

⑷ 防治药剂:

1、3—5月选用20%柴哒合剂50毫升兑水60斤 2、6—9月选用50%托尔克100克兑水240斤。3、10—11月选用73%炔螨特15毫升兑水60斤(嫩梢期禁用)

探讨花椒栽培与管理技术 篇3

关键词:花椒栽培;管理技术

花椒根系发达,萌芽力强,喜光,喜湿润气候及湿润的沙质土壤,耐旱,忌积水,对土壤适应性强,一般pH值在6.5~8.0都可生长,中性或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山地钙质土也生长很好,是一个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均较突出的生态经济兼用树种,是退耕还林和群众增收致富的理想树种。尽管花椒的栽培历史较长,也有传统的栽培技术,但是在实际栽培过程中,仍有许多实际问题和技术问题限制着花椒产业的发展。

1 育苗

1.1 种子采收 一般8~9月份是花椒收获的季节,也是花椒育苗采种的大好时机。巧家县当前推广的品种有青椒和大红袍,主要以青椒为主,采种树应选择树势强壮、结实多、品质优良的中龄树。采收时选用成熟充分、果实外皮紫红,种子外表蓝黑色、饱满、无病虫的花椒作种用,一般比商品椒采摘迟一周左右,种子不要曝晒,以免影响发芽力。

1.2 种子处理 新采的种子,先用清水选去秕籽,然后用温水配制成1%的碱水或1%的洗衣粉溶液,浸泡2d,反复搓洗种皮上的油脂,直至种子表面呈灰白色为止,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种皮上的碱液,拌人草木灰即可播种。

1.3 苗床选择 花椒从幼苗开始就要求阳光充足,苗床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播前精细整地,打碎土块,做到上虚下实。结合深翻整地,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4000~5000kg,尿素8~10kg,过磷酸钙30~40kg,草木炭50kg或硫酸钾10~15kg。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做畦,畦宽1~1.2m,畦长6~10m。

1.4 播种 播种是花椒育苗的第2个环节,花椒种子播种主要分为条播和撒播两种方法。条播应该提前将苗床修整好,在修整好的苗床上条播。行距25cm,覆土厚度约2~3cm,播好之后要轻轻拍实,每亩播种量40~50kg。覆土厚度和播种量与条播相同。播种之后,应进行灌溉,灌溉的方式以及多少应该根据播种季节而定。

1.5 苗期管理 花椒出苗后的管理:①间定苗,当幼苗长到3~4cm高,有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当苗高达到10cm时定苗,苗距5cm左右,每亩留苗2~3万株;②及时灌水排涝;③适时追肥;④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透性,清除苗床杂草;⑤防治病虫害,保证花椒幼苗健壮生长。

1.6 出苗后的管理 ①间定苗,当幼苗长到3~4cm高,有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苗高达到10cm时定苗,苗距5cm左右,每亩留苗2~3万株;②及时灌水排涝;③适时追肥,促苗早发;④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透性,清除苗床杂草;⑤防治病虫害,保证花椒幼苗健壮生长。

2 嫁接苗培育

2.1 接穗的采集 选择树势强壮、优质丰产、无病虫害的壮年椒树优株,采集芽子饱满的发育枝作接穗。

2.2 嫁接时期 立春前后10d是花椒嫁接的最佳时间。

2.3 嫁接方法 (1)切接法:将砧木根径在1~2cm左右的1年生以上的苗木取在室内,用枝剪从根径2~3cm处剪断,用嫁接刀从砧木的切口处沿砧木的木质与皮的交接处向下横切一刀,长1~2cm,选择合适的接穗切成3~5cm长的穗条,有芽2~3个,用嫁接刀从基部1~2cm处斜向下切一刀,这就切成了一个长1~2cm的楔面,然后在切面背面沿下部切0.5cm的小切面,从背面中间向下轻削一刀长1~1.3era,迅速把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内,用薄膜绑紧扎实,当天嫁接的当天要育在苗圃地里加强管理。(2)插皮接:又称皮接,春季要求砧木上水必需离皮,把接穗下端削一个马耳形大削面,长1~2cm,入刀部要陡些,深达髓部,再平直地向前斜削下去。

3 管理技术

3.1 土壤管理 深翻除草为提高土壤肥力,从秋季开始,一直到土壤封冻前为止,在花椒树冠下浅挖、树冠外深翻,以少伤根为宜,这样既除草又提高土壤肥力。

3.2 施肥灌水 施肥分基肥和追肥,从摘椒后直到次年春季发芽前,均为基肥施用期,但摘椒后立即施基肥最好。基肥以有机肥料为主,施入量依据树龄大小和产量高低而定。一般6~7年生的树结椒1kg左右,单株可施5~15kg圈肥,并混150~250g过磷酸钙。追肥每年施2次,第一次4月下旬或5月初,追施一次人畜粪,配合施以钾肥,促进新梢健壮生长。第二次在6月下旬或7月初,追施一次速效氮每株50~500g促进当年增产。

3.3 培土 高寒区可增加土温,减少霜冻,冬春旱可减少水分蒸发。

3.4 整形修剪 整形因花椒为灌木型喜光树种,其理想的树形主干要低或无主干,各骨干枝分布均匀,目前采用自然开心形、多主枝丛状形。

3.5 修剪 花椒在整个休眠期都可进行修剪,方法分为疏剪和短截两种。

4 病虫害防治

会理县油橄榄栽培技术 篇4

油橄榄是世界著名的常绿木本油料树种, 属木犀科常绿小乔木, 原产地中海沿岸。橄榄油富含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是世界上唯一天然状态下可食用的植物油, 享有“植物油皇后”的美誉, 是最高等级的天然植物油。橄榄油作为一种食用、工业、药用油的原料, 有着很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目前, 全球对橄榄油的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同时, 油橄榄作为常绿乔木, 规模化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具有显著的效果。

2 会理县油橄榄栽培历史

据《会理县林业志》 (1911~1985年) 记载, 自1976~1978年累计栽植油橄榄34489株。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限制, 投入不足, 水肥管理跟不上, 加之栽培技术不成熟, 所栽植的油橄榄病虫危害严重, 致使生长不良, 推迟了结果或结果甚微, 导致油橄榄在会理县逐年减少, 1981年县林业局普查仅保存15253株。1983年县林业局在通安林场对油橄榄进行扩坑施肥抚育试验, 取得良好效果, 单株最高产量达20kg, 但由于无力持续对全县保存的油橄榄进行规范的水肥经营管理, 油橄榄在会理县未能形成产业, 并逐年损失。至今, 仅在新发乡、彰冠乡、木古乡、黎溪镇等乡 (镇) 农户四旁遗存少量单株, 且生长发育良好, 树体健壮, 一些植株仍能正常结实。

3 会理县油橄榄栽培的再度兴起

鉴于会理县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油橄榄栽培积累的经验及现今遗存单株的表现, 2008年, 以凉山丰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 通过租赁方式在木古乡牛筋树村取得4000亩宜林地50年使用权, 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 于2008年试点种植油橄榄300亩, 2009年种植873亩, 开启了会理县油橄榄栽培的集约化经营,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试点地种植的油橄榄2010年开始试花挂果, 目前, 最高单株产量可达40kg。

2011年4月, 会理县林业局邀请了中国林科院油橄榄协作组主任委员李聚桢、邓明全研究员等一行专家组9人到该县对油橄榄产业发展进行实地考察调研。通过专家组实地考察, 认为会理县发展油橄榄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有近20万亩的土地适宜种植, 完全有希望把会理建成国内重要的油橄榄产区。

2012年, 凉山州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会理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发展油橄榄10万亩的框架协议。规划到2015年, 建成油橄榄产业基地2万亩;到2020年, 基地规模达到10万亩, 鲜果产量达到1.3万t, 实现加工产值6亿元。

2013年4月, 凉山州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了“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会理油橄榄分公司”。并在会理县果元乡东坝村建立了油橄榄种苗培育基地120亩;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 分别在鹿厂镇、杨家坝乡、新发乡、绿水乡建立示范基地2100亩, 新种植油橄榄1.74万株。目前, 全县油橄榄种植规模已达1万亩, 4万余株。2013年, 鲜果产量6t, 加工橄榄油1.2t, 产值40余万元。

4 油橄榄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区域的选择

油橄榄为喜光树种, 耐旱、怕涝、喜钙、嗜氮、根系发达、萌芽力强、耐修剪、有一定耐寒性。在川西南栽培区, 通常以海拔1800m以下, 年均气温15~20℃、10℃以上的年有效积温3500~4000℃以上、年降雨量400~1000mm, 土壤通透性良好呈微碱性、排水良好、地形开阔、背风向阳的低山缓坡或斜坡地, 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区, 均为适宜栽培区。

根据以色列油橄榄专家俄德先生在会理县的培训论述, 在种植区域选择中, 除上述各项因子外, 土壤pH值是关键指标, 以pH值6~8之间为适宜区, 但以在微碱性土壤中生长最佳。

5 会理县油橄榄栽培技术

5.1 栽培区域的选择

会理县地处横断山脉尾部, 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正南端, 幅员面积4527km2, 辖49个乡 (镇) , 302个村。地理位置北纬26°05′~27°12′, 东经101°52′~102°38′。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 西部半湿润气候区。境内以山地为主, 海拔893~3026.8m, 土壤以山地红壤、红黄壤、砂页岩紫色土为主, 属中山带中段缓斜坡中厚层土立地类型。县域内全年气候温和, 热量条件好, 昼夜温差大, 年温差小, 冬春干旱, 夏秋多雨, 干湿季分明。年均气温15.6℃, 日照2323h, 大于10℃积温4746℃, 无霜期262d, 年均降雨量700~1100mm。

根据会理县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栽培经验及近几年开展集约化经营试点建设情况, 栽培区域主要分布在县域中南部城河流域的木古、富乐、通安、杨家坝、绿水、关河、河口、鹿厂、果元、彰冠、南阁等20余个乡 (镇) 。此区域土壤多为砂页岩紫色土, 年均降雨量700~1000mm, 年均日照时数2388h, 多达2688h, 年均气温16.3℃, 大于10℃积温5126℃。栽培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1900m, pH值6.5~7.0的缓坡地和台地上。

5.2 造林密度及品种配置

根据油橄榄树种特性及会理县油橄榄种植区域的立地条件、经济条件、造林方法等因子, 为形成合理的树势、增大营养空间, 造林密度为42株/亩 (株行距为4.0m×4.0m) 。

授粉品种的配置是丰产的关键, 因为油橄榄多数品种为异花授粉, 花粉传播方式主要是风媒传播, 其最远传播距离可达数百米, 但有效授粉距离一般为30~50m, 故授粉配置方式以隔行栽植为宜。根据会理县多年的栽培选择, 主栽品种为佛奥、皮雪利、卡林, 授粉品种为配多灵。通常主栽品种占80%, 授粉品种占20%。

5.3 整地

穴状整地, 规格为80cm×80cm×80cm, 最好在冬季完成, 通过冬季霜冻和日晒有利于砂页岩紫色土的风化及杀菌消毒。挖土时先将表土挖出放置一旁, 心土置另一边, 穴面稍向内倾斜。于栽植前一月完成施基肥并回填, 施肥量为25kg/穴腐熟农家肥 (按50kg农家肥与0.5kg磷肥的比例堆沤) , 先在穴的下部放入30cm左右的秸秆或杂草并回入少量表土拌匀, 再在中层施入25kg与表土拌匀的腐熟农家肥, 上部回填表土约30~40cm, 填土以后的坑面应略高于地面10cm。

5.4 栽植

由于会理县降雨集中在夏季, 冬春干旱少雨, 油橄榄栽植时间以秋季9~10月为最佳。定植1~2年生容器苗, 先将营养袋撕破, 把苗木放入已回填好的栽植穴内, 先填土到苗木根颈处, 再向上轻提苗木, 使根系舒展, 然后踏紧苗木周围土壤, 培土成圆形土盘, 浇足定根水, 在土盘上覆盖一层稻草保湿, 并设立支柱固定苗木, 以防风吹摇动树根, 确保苗木成活率。

5.5 抚育管护

根据凉山丰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木古乡、富乐乡的栽培试验, 栽植后的前3年每年需施农家肥25kg/株, 磷肥2~2.5kg/株, 氮肥0.25kg/株;主要是在每年的10~12月结合扩穴施农家肥25kg/株, 磷肥2~2.5kg/株, 并灌水25kg/株;每年的2~3月, 结合灌溉萌芽水, 施氮肥0.25kg/株;每年4~5月, 需灌溉花前水25kg/株, 5~6月灌溉花后水25kg/株。按此种管理模式, 定植1年生苗, 3年开始试花挂果;定植2年生苗, 2年开始试花挂果。一般第3年亩产量可达100~150kg。按照目前鲜果收购价10元/kg, 3年期果园亩产值可达1000~1500元。

参考文献

[1]徐纬英.中国油橄榄[M].长春:长春出版社, 2001.

樱花栽培管理技术 篇5

樱花原产北半球温带喜玛拉雅山地区,包括印度北部、中国长江流域、中国台湾省、朝鲜、日本。以中国西南山区各类最为丰富,中国华北各地均有栽培。(华夏园林网>>>园林绿化)

樱花的栽培管理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土壤

土壤要求及改良措施。栽植樱花时,应选择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对空气污染特别重的地方不宜栽植。樱花在含腐殖质较多的沙质壤土和粘质壤土中(PH5.5-6.5)都能很好的生长。在南方土壤粘重的地方,一般混合自制腐叶土(收集树叶及酸性土、鸡粪、木炭粉沤制而成的土壤)。注意,混合前必须将原有的土块全部打碎,否则起不到改土作用。

在地下水位不足1米的地方采用高栽法,即把整个栽植穴垫平后,再在上面堆土栽苗。北方地区碱性土壤,需要时硫磺份或硫酸亚铁等调节PH值至6左右。每平方米施硫磺粉2克,有效期1-2年,同时每年测定,使ph值不超过7。

2.施肥

樱花生长较快,开花繁密,所以每年必须施肥两次,以酸性肥料为好。一次在冬季或早春,施豆饼、鸡粪等腐熟有机肥;另一次在落花后,施硫酸铵、硫酸亚铁、过磷酸钙等速效肥料。

3.伤口消毒

樱花的枝干受伤后,伤口愈合较慢。根据这一特性,对樱花的修剪要特别谨慎,应主要修剪一些重叠枝、病虫枝。修剪后要及时用药物消毒伤口,防止雨淋,病菌侵入伤口腐烂,涂植物伤口愈合膏效果较好。

4.光照与温度

生长适宜温度18-20℃无论地栽还是盆栽,均应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冬季盆栽樱花入室后应放在背风、向阳、光线好的地方,否则生长不良。中原地带可露地安全越冬,北京地区幼曲及新植苗木需采取防寒措施,逐渐适应,栽植小环境要有一定的湿度,这样对樱花的正常生长发育有好处。当新植植株生长发育稳定后,对低温的适应性也逐渐增强,即抗寒性增强。5.忌连作

如种植地前茬为樱花或桃、梅、李等蔷薇科相近种、属植物,将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所以樱花育苗地应特别注意前茬植物的种类。采取土壤改良方法,用腐叶土、草炭进行换土。

6.异花授粉

异花授粉是樱花品种形成的主要途径,甚至还能形成属间杂交种,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选育更多更好的樱花品种。.7.修剪养护

速生杨树的栽培技术与造林管理 篇6

摘要:速生杨是经人工杂交选育而成。由于速生杨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树姿优美等优良特性,自鉴定以来深受广大林农的喜爱。速生杨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寒冷地区的主要造林绿化树种。本文对速生杨的苗木繁育技术、丰产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阐述。

关键词:速生杨树苗;栽培技术;造林密度

杨树是一种散生在北半球温带和寒温带的森林树种,是一个拥有100多个成员的大家族,而单在中国就有53种之多,因此,中国素有杨树之乡的美称。在我国,杨树主要分布于北纬25度53度,东经80度134度之间,即分布于华中、华北、西北、东北等广阔地区。速生杨又名美洲黑杨,属于落叶无性系乔木,树干高大挺拔,冠俊姿美,速生杨树质优良用途广泛,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开发价值。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大面积栽培速生杨树,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生态环保的重要开发渠道。为更好地发挥这一优良杨树品种的生产潜力,有必要对其育苗、栽培等技术适时地进行研究。

1、速生杨树苗木繁育技术

速生杨无性繁殖育苗技术是该良种广泛推广利用的关键技术。经多年试验研究,总结出速生杨育苗技术,扦插成活率可达到70-90%。

1.1 扦插繁育技术

1.1.1 插条地选择

要选择地势平坦、易于灌溉、排水良好的沙壤或轻壤土地块作为育苗地,垄作扦插育苗。秋季整地、起垄效果最佳。

1.1.2 整地时间与整地方式

秋季整地,翌年春扦插最好。采用机械或人工深翻细耙平整后起垄镇压。

1.1.3 采条时间与贮藏方法

速生杨以秋采春插为好,割完后入窖贮藏。4月初将种条剪成15cm长插穗,捆好后用干净湿润的河沙埋藏,窖内温度保持在0℃以下,在没有贮藏条件的地方,可在背风荫凉处挖埋藏沟,将种条平铺沙埋,要设法降低沟内温度,防止种条发热霉烂。

1.1.4 插穗处理及扦插日期

速生杨插前用清水浸泡可提高成活率。一般浸泡24~48小时既可。用中国林科院研制的 ABT生根粉浸泡插穗基部2小时,效果良好。经验证明,用100ppm奈乙酸或吲哚乙酸浸泡基部24小时效果也很明显。扦插日期大致在5月10日左右,在气温达到14~17℃,地温达到10~13℃的条件下便可扦插。在药剂处理同时,覆膜扦插,效果更好,可提高成活率10~30%,增加收益约50%,应该在生产中广为利用。

1.1.5 抚育管理

要保证合理灌水,扦插前灌透底水,在整个生长期都不能缺水,特别是在25℃以上的高温天气,地表一定要保持湿润状态,整个生长期可按照一般育苗方法管理,适时除草、松土、抹芽;追肥时,要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否则将导致插穗霉烂。根据银中杨生长节律调查,生长高峰在6月中旬和8月下旬,最好是在6月中旬实行追肥,过晚会造成苗木徒长,木质化不好而产生冻害。速生杨苗期主要害虫有白杨透翅蛾和金钢钻。防治透翅蛾的主要方法,一是严格检疫,剪掉蛀段,用火焚烧;二是发生虫害后可用500倍氧化乐果用注射器注入蛀孔;三是用性诱剂诱杀成虫,效果更佳,最佳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防治金钢钻的方法,一是人工捕捉;二是用500倍杀虫剂(氧化乐果)喷洒杀虫。

1.2 根孽繁殖技术

速生杨具有很强的根孽繁殖能力,而且根孽条发育阶段年幼,苗木生活力强,可塑性大,扦插易于成活。经试验发现,速生杨根孽条0~3代为高成活率有效代数。利用圃地里其它繁殖方法还留下许多苗根,将根桩创除或深挖(翻、耙)进行断根处理,及时灌溉,保持圃地湿润。这样所留下来的断根,就萌发出新植株。这种方法不但苗木成本低、质量好,而且保证苗木如期复壮,防止苗木质量退化。

1.3 埋条繁殖技术

①是行距30cm,在5月中旬左右把种条一根接一根(种条嫩梢可剪去)地埋入地下,覆土厚度应为种条直径的1倍左右。覆土以后用脚顺着沟踩实,然后灌水;②是将种条对稍摆放在预先掘好的沟内,基部埋在水渠旁,然后培少量土,间隔露条,埋后往水渠内灌水,使种条基部吸收水份,向上运输而使种条萌发生根。埋条繁殖方法是针对较粗的种条而进行的。此种繁殖方法,每亩可产条3000~4000条。

1.4 留茬繁殖技术

就是用培育出来的速生杨种条,把苗干齐地表割下,作为种条用,根部仍留在土里继续繁殖种条。此种繁殖关键技术要针对不同根龄定2~3个干,不宜留得过多,否则成苗率较低。其产苗量是当年扦插苗的1~3倍。

2、速生杨树栽培技术

2.1 造林地选择及整地方式

充分熟化的土地较撩荒地可成倍地提高速生杨的产量,因此营造速生杨宜选择熟化后的土地。同样是速生杨用材林,岗地明显好于低湿地。因此,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透气性好的立地条件,以沙质壤土为好。

2.2 培育壮苗及适宜的苗龄

用二根一干造林,缓苗轻,生长量大,二根二干苗当年缓苗重,生长量小,三根二干苗缓苗期长;根桩以二年生生长量大,成活率高。因此,造林应选择二年生根桩、二根一干或二根二干苗。

2.3 造林密度选择

2.3.1 以个体和群体最大产出为目的的密度选择

密度分为三类:2×4m为高密度型,3×4m、4×4m为中密度型,5×4m、6×4m为稀密度型。从个体和群体最大产出出发,3×4m、4×4m株行距比较合理;2×4m以培养小径材为主,或在适当年龄进行间伐,将株行距调整至4×4m;5×4m、6×4m株行距过大,不宜采用。

2.3.2 以工艺成熟为目的的造林密度选择

本地区民用材种的一般规格为:梁材小头直径大于18cm,长度8m;檩材小头直径大于18cm,长度4m;椽材小头直径大于12cm,长度4m。根据现有林份及密度试验结果认定,椽材的造林密度2×4m或更小;檩材3×4m较为适宜;梁材密度不应小于4×4m。

3、合理施肥,促进林木生长

施肥是集约经营的主要措施,合理施肥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良种的生产潜力。经试验确定,速生杨对肥料的需求顺序是:N、K、P,而Ca则不消耗并积累起来。施肥最有利的时间以5月份最为适宜,它可以及时补充植物生长对肥料的需求。施肥量:2~4年生,氮肥每株150g,磷肥每株150g;9年生时,氮肥每株450g,磷肥每株75g;钾肥每株75g。

4、合理修枝

速生杨幼树(2~4年生)极易形成卡勃枝,即第一轮侧枝着生在同一节间,而且粗壮,如得不到及时修整,会影响林木的干形和生长势。根据多年的经验,造林第三年开始修枝,修枝的时间在晚秋或早春为宜。这时的树液停止流动或尚未流动,不影响生长。春季整枝与秋季整枝比较,以春季整枝为更好,整枝后便进入生长季,伤口容易愈合。第一次修枝以修去竞争枝(1.0~2.0m高的轮生侧枝)为目的。第二次修枝约在5~7年,以保持合理的枝下高为目的,平均2m為宜。林分郁闭以后,可根据生长情况适当修枝。

结束语:

总之,坚持科技育林,深化苗木栽培技术,是现代林业开发的基础,速生杨树的生长习性和广泛用途,为现代林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随着现代林业管理技术的开发,对于速生杨树的栽植与管理也将会伴随着生物科技的创新而不断拓展。速生杨树的科学种植,有利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白涛,王鹏.园林苗圃[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0.

[2]孙时轩,刘勇.林木育苗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3]刘守红;关于杨树丰产栽培技术综述[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9期 .

浅谈高产花生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 篇7

【关键字】花生;高产花生;栽培;管理

近年来,花生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是,有的地方由于种植技术落后或者缺少科学的管理方法,产量一直上不去,停留在667㎡200kg左右。花生种植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花生的产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想提高花生的产量,就必须注意花生栽培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1 耕作土壤的管理

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农作物,花生的根部生长需要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土壤中的水分、养料、热量必须协调才能保证花生茁壮地生长。与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相比,花生生长对土壤的要求显得格外苛刻。

1.1 深耕

深耕顾名思义就是在花生种植之前,将种植土壤进行较深的耕作,也就是翻土。深耕可以使土壤松弛,增加土壤中的空气含量,增强花生的抗旱抗涝能力,进而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深耕的深度一般把握在30cm左右,每3年进行一次深耕即可。

1.2 改良黏土

如果种植花生的土壤主要成分为黏土,那么在种植之前必须对土壤进行压沙改良。因为黏土虽然对土壤中的肥料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其通透性较差,下雨时容易发涝而干旱时土壤常常坚硬无比,这样不仅不利于花生的生长发育,而且给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锄刨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压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压沙量根据不同土壤的实际情况而定,大约保持在15m3/667㎡左右,将沙子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进行深耕操作,使黏土与沙子均匀混合。

1.3 进行轮作

每种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土壤中汲取的养分大致是相同的,在同一块土壤中连续种植某种植物,会使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生物链失衡、病虫害高发,从而阻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花生对这此的敏感度非常高,据试验调查表明:在同一块土壤中连续两年种植花生会使花生减产20%左右,连续3年种植会减产35%,连续种植年限越多花生产量越低。因此,要想实现花生的高产优质就必须进行轮作种植,不能在同一块土壤中连续种植花生。可以和花生进行轮作的农作物有棉花、蔬菜等,轮作周期一般控制在3年左右。

2 种子的选择和播种前处理

2.1 种子的选择

高产花生的种植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种子选择。在选择花生种子时,要根据土壤实际情况以及本地区的气候情况选择最适合在本地区栽种的优良种子。优良种子不仅可以提高花生的成活率,而且生长出来的花生茎枝粗壯,叶子肥大整齐,可以很好地抵抗倒伏现象的发生。选择适合本地区栽种的优良品种,还可以提高单株花生的结果数目,而且单个果实也非常饱满。选择经过审定并已经推广、生育期适中、株型紧凑、果实集中、抗旱抗病能力较强的优良种子,如;唐油四号、白沙1016、锦花5号、大白沙、鲁花十二等非常重要。

2.2 播种前处理

种植前必须对花生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具体措施如下:

2.2.1 种子发芽试验

在播种前,随机取少量的花生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发芽率至少达到90%以上才算合格,否则就必须另选种子。

2.2.2 晒种去皮

播种前要对花生种子进行带壳晾晒,一般在花生种植前15d左右进行,选择晴朗的天气,从上午9时晾晒到下午3时左右。具体方法是:找一块比较平整干燥的地方,将花生种子平铺,厚度保持在10cm左右,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翻动,晒种时间3d左右为宜。晒种可以有效解决种子在存放过程中的受潮问题,也避免了病菌感染等问题的发生。带壳晒种完成后进行去皮处理。

2.2.3 种子再筛选

区别于上述2.1中所描述的选种,此次种子筛选不是对种子品种的筛选,而是在种子品种确定的前提下,选择花生仁相对较大、整齐饱满、色泽良好、没有受到机械损害的花生仁,使种子的质量进一步提高,有利于提高花生产量。

2.2.4 根瘤菌拌种

在花生播种之前,将花生种子沾上与之相适应的根瘤菌,这样做有利于花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结瘤固氮。花生种子拌根瘤菌的量要把握适中,一般每700㎡加拌26g的根瘤菌粉比较合适,将花生根瘤菌粉加120m水进行溶解,最后将花生根瘤菌溶液均匀的涂抹在花生种子上。

3 合理整地施肥

花生的生长发育对土壤有很高的要求,栽种花生的土壤必须具备深厚的活土层和疏松的耕作层,以保证土壤有良好的通透性。种子在发育过程中要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元素以及进行有氧呼吸等,所以在种植花生之前要对土壤进行合理的翻整。在上一轮作物收割完成后对土壤进行灭茬秋翻等操作,最后做成新垄,根据需要选择地膜进行覆盖,让土地好好地休息。在整地过程中还要对土壤适量施肥,选择合适的绿色农家肥,将肥料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让肥料随着整地的进行与土壤均匀混合。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一般每公顷施磷酸二铵200kg、硫酸钾100kg。如果是酸性土壤,则还必须在施基肥时加施石灰,酸碱度在6.0~6.5之间的,每公顷施石灰400kg;酸碱度在5.5~6.0之间的,每公顷施石灰700kg。

4 选择最佳时间播种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每种农作物都有自己适宜的耕种季节,花生的种植也不例外。花生一般种植在距离土壤表面大约5cm的地方,春季5cm的地层温度大概在15℃摄氏度,这个温度最适合花生出苗期和幼苗期的生长。种植时间在五月上旬较为适宜。选择种植时间时还要检测土壤中的墒情,必须在墒情较好的时候把花生种植下去,以保证花生在出苗期和幼苗期有足够的水分。若遇到干旱年景,还要在种植花生之前进行人工造墒,在花生种植的沟或者坑里注入水分,然后再种植。

nlc202309020446

5 种植密度合理

花生和其他的农作物一样,生长过程中需要养分、水分、光照等。因此,在种植时必须考虑种植密度。种植密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花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养分、水分、光照等不足,使花生不能健壮成长,进而影响花生的产量和质量;种植密度太小,虽然每株花生的养分、水分、光照、空气等条件得到满足,但又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即使每株花生都长得很好,但其数量较少,总产量还是上不去。合理的花生种植有两种方式:第一,垄作。采用垄作方式进行种植,要求垄与垄之间的距离大致保持在50cm左右,穴与穴的距离在15cm左右较为适宜,如果按照以上的要求进行栽培,既能保证每株花生的健康生长,又能避免种植面积的浪费,进而提高花生的产量和质量。第二,覆膜畦作。畦作要求一畦两行,小行距为40cm,穴与穴的距离保持在13~17cm。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种植,都是每穴两粒种子,每公顷大约为12万~15万穴。

6 田间管理

播种只是完成了花生种植的第一步,要想让花生高产还必须有良好的田间管理。

6.1 出苗后松土

为了保证花生幼苗时期的良好发育,必须在花生出苗后及时松土,以提高土壤的通透性,让花生根部可以自由地进行有氧呼吸,促进花生苗的生长。此外,有的花生种子没有出苗很大原因是由于土壤表面板结,阻挡了部分花生苗的出土。松土可以将土壤表面的板结层打破,让土壤变得疏松,进而帮助那些未出苗的种子快速出苗,提高花生种子的出苗率。

6.2 出苗后浇水和施肥

花生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需要充足的水分,所以必须适时地给花生苗浇水,防止因为干旱而影响花生的产量与质量。在浇水时必须采用小水浇灌,有条件的采用喷灌。浇灌时切忌用大水,因为大水一方面会使土壤板结严重从而阻碍花生下针;另一方面会使土壤发软,容易使花生植株发生倒伏现象。最可怕的是不能把握适当的浇水量,将花生根部直接浸泡在水中,如果不及时排水则会造成根部腐烂的严重后果。在花生苗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叶片发黄的现象,则说明土壤中的养分不足,应适当施肥,以保证充足的养分供应,例如在土壤中追施适量的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等肥料。当然,施肥必须保证适量均匀,过量的肥料会将花生苗烧死。

6.3 喷施叶肥

叶子是光合作用发生的主要场所,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合作用。为了有效地延长叶子的功能期,在花生的栽培过程中必须施叶肥。施叶肥的时间一般在花生结果的中后期进行,因为此时叶子的功能已开始逐渐衰退,施叶肥可以延长叶子的功能期,使叶子在结果时还能给花生提供足够的能量,保证花生种子饱满,对提高花生产量有直接作用。浓度较低的磷酸二氢钾、尿素溶液都是很好的叶面肥,每隔七d喷一次,共喷3次即可。

7 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我国常见的花生病虫害包括病毒病、褐斑病、黑斑病、青枯病和锈病5种。本文着重介绍病毒病、黑斑病和褐斑病的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7.1 病毒病及其防治方法

7.1.1 常见病毒病的种类及其发病症状

轻斑驳、黄花叶、牙枯是我国常见的花生病毒病。

花生轻斑驳病毒病是由花生条纹病毒引起的,感染此病毒的植株首先会在嫩叶子上出现褪绿斑,然后演变成浅绿色和绿色的斑駁。该病毒发病比较早,且病毒扩散的速度非常快,一旦发现必须马上采取措施进行根治。

花生黄花叶病毒病是由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的,其主要症状是:前期在顶端嫩叶上会出现褪绿黄斑,叶片呈卷曲状,后期会发展为黄绿相间的黄花叶。感染黄花叶病毒的植株相较于其他健康植株较矮,而且黄花叶病毒的传染速度也很快。

牙枯病是由番茄斑萎病毒引发的,其主要症状是:感染植株的顶端叶子上会出现褪黄绿色斑点,后期会逐渐导致花生叶子枯萎脱落,顶端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7.1.2 病毒病的防止方法

病毒病的防范措施很多。一是在种子培育时,采用隔离繁殖的方法,可以培养出病毒少或者无毒的种子,有效减少侵染源。二是选用豫花1号、豫花7号等感染危害不大,且传染率较低的花生种子,最好选择大粒花生仁的进行栽种。三是尽量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地膜覆盖种植花生可以有效地减少病毒的传染。四是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减少病毒的来源。五是定期进行病毒检查,发现病毒马上根治,及时切断病毒的传播路径,严禁从病毒区选取种子。六是采用药剂根除病毒,根据实际病毒的种类和感染程度,选择合适的药剂,配置成溶液喷洒在患病的植株上。药剂的浓度一定要把握好,浓度过大会将花生植株杀死,浓度过小则不能根治病毒的传染。

7.2 褐斑病和黑斑病的防止措施

褐斑病和黑斑病也是花生常见的病虫害之一,防止方法如下:

7.2.1 换茬轮作

褐斑病和黑斑病的寄主比较单一,只寄生在花生植株上,将花生与其他的农作物轮作,可以使病毒因失去寄主而死亡,进而减少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7.2.2 减少病源

在花生种植前,先将上一茬遗留下来的病毒叶子清理干净,避免将病毒传染下去,这样就有效地减少了病毒源,降低了花生感染褐斑病和黑斑病的概率。

7.2.3 合理选种

选用耐病的品种做花生种子,这样花生自身的抵抗病毒能力加强,不容易感染褐斑病和黑斑病。

7.2.4 加强管理

合理密植、及时除草、适时喷洒药剂等都可以有效地防止褐斑病和黑斑病的感染与传播。

8 适时收割

除了上面提到的增产方法外,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收割也是增加花生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根据多年的花生栽培管理经验,笔者认为判断花生是否已经到达最适宜的收获时间主要考虑三个方面:

(1)根据所选花生品种的生育期来判断。不同的品种从种植到收割的时间不同。普通花生的生育期大约为三个月左右。

(2)从气候方面考虑。主要考虑的是温度,一般情况下,当昼夜平均温度低于12℃时,花生几乎就不再生长,这时便可以进行收割。

(3)对花生植株进行观察。当花生的果实已经饱满时,花生植株的顶端就会停止生长,顶端的叶子就会变黄,植株中部的叶子就会从植株上脱落下来,看到这种现象,就可以对花生进行收割了。

9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获得高产高质的花生,必须注意花生种植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土壤的改良、种子的选择、病虫害的防治、种植和收割时间的适宜都是影响花生产量的重要因素,如果每个环节的工作都尽量做好,获得高产优质的花生就不是一件难事。

参考文献

[1]高金芬.地膜花生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报,2007(03).

[2]李芬.花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报,2008(09).

[3]余露.优拌花生创优产[J].农药市场信息报,2011(11).

[4]姚士昌.谈谈花生种子的收获贮藏问题[J].花生学报,2012(03).

[5]戴小红.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9(0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橄榄栽培与管理技术】相关文章:

桃树的栽培与管理技术03-08

枣树栽培技术与管理04-20

柑橘的栽培与管理技术分析09-12

青橄榄初中04-25

橄榄绿范文05-15

难忘橄榄绿04-29

小橄榄的哲理05-02

女子橄榄球论文题目05-04

橄榄绿适合什么肤色08-19

橄榄树作文500字04-14

上一篇:动情点下一篇:构建和谐的职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