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有效性的实施

2024-05-04

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精选十篇)

教学有效性的实施 篇1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教学有效性的最基本保障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效应, 从而激发学生接受教学的热情, 这是教育心理学的一条普遍规律。因此, 在课堂上, 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 发挥各自的特长,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创造性, 这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不可缺的途径之一。学生一旦得到老师的信任, 他们就会感到温暖, 尤其是那些后进生。他们喜欢哪位老师, 往往就会对他所教的学科也厌倦。教师掌握这一点, 就应该在课堂上千方百计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让口语好的同学经常带领全班同学读英语;让唱歌好的同学教唱英语歌;让擅长绘画的同学在黑板上画画;或让暂时落后的同学上讲台做些简单的表演动作。在他们创造性的表演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 不断给予肯定和鼓励, 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在课堂游戏性的句型操练中, 一些被指定担任角色的学生感到有一种自豪感, 增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这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又能保持课堂上热烈、生动活泼的交际气氛。同时,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正直无私的品德及耐心、细致、百问不厌的态度, 同样是赢得学生尊敬和信任的基础。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 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 为他们解答学习和生活中一切难题, 做知心朋友, 使学生认识到老师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使他们更快更好掌握英语这门未来不可缺少的语言艺术。思想上的共识, 必然强化师生之间的相互兴趣与信任, 从而比较容易形成学生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 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积极主动的双向配合教学关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局面。这虽然有点“功夫在教外”的味道, 但经验告诉我们, 这是中学英语教学乃至一切中学课程教学取得成功至关重要的前提, 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二、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实施教学有效性的最根本因素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的英语教学活动。现在很多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Talk and talk”的局面以后, 但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为活动而活动, 英语课堂常常出现只有活动, 没有语言的现象, 而且许多课堂活动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 甚至偏离了课堂教学目标, 那么, 如何让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很好的体现呢?

1、尊重教学条件与教学内容的实际。

开展课堂教学, 应该以尊重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的实际为前提, 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真实有效。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课堂上, 我们在选用各种教学媒体时, 应遵循“简单、实际、经济、易操作”这一基本方向, 以是否适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为基本出发点, 力求用最简单、最实际、最经济、最易操作的教学手段,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使课堂回归自然。当我在教学《Where is my pen pal from?》时, 为了让学生对本课出现的几个国家有一定了解和认识, 我借助当今视听与电脑的高科技优势, 形声兼并地创设生动形象、新奇有趣的乐学情景,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质量;在教学clock, hand, desk, apple等单词时, 我直接演示实物;而对于某些知识, 迅速在黑板上画上寥寥几笔, 既形象生动, 又能使学生很快掌握;能表演的动作, 尽量表演出来, 使学生一目了然;教时间的表达法时, 带一个挂钟去教室, 一边转动指针, 一边指导学生练习。指针转得越来越快, 学生对如何表达英语的时间越来越熟练。下课后, 学生围着挂钟, 转着指针, 说看时间的英语单词, 爱不释手;教感叹句时, 尽力夸张要感叹的词, 又有表情又做动作, 学生极易理解又记忆深刻;教祈使句时, 命令学生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 一会儿要求他们执行正命令, 一会儿又要求执行反命令;一会儿教师命令学生, 一会儿学生又命令教师, 等等, 在丰富多样, 反复实践、正误比较中, 祈使句的用法逐渐被他们掌握, 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2、尊重学生的实际状态。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教学也要以学生为本。学生的学习情况, 是我们教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 设计难度适中的活动;同时合理安排活动所需时间、活动步骤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分工。其中, 时间的把握最为重要, 因为同一种活动由于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活动主体、活动场所和活动手段的不同, 所需时间也不尽相同。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下列问题:学生活动起来了, 课堂纪律松懈了;时间还给了学生, 学生爱发表意见, 但教学进度完成不了;学生活跃了, 却带来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水平的下降;由于基础和主动投入程度的差异, 学生间的差距显得更大了。为此。教师要扮演好各种角色, 给学生清晰明确的指令, 并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和调控能力在开展课堂教学时, 我们还应充分重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时并达不到教师的期望, 学过的东西学生并没有掌握好, 有时又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 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 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所以, 课堂上, 我们要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反应, 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皱一下眉头、噘一下嘴, 我们都应该关注。学生没弄明白这个问题, 我们一般也不能往下讲另一个问题。也就是说,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 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只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深化, 教学才能实现有效性。

三、激励的评价方式是实施教学有效性的最佳延伸

有效的课堂活动需要评价手段的支持。表扬是评价的要素之一。教师对学生的出色表现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或是通过口头表扬, 或是通过肯定的眼神或动作 (如点头等) 。学生的每一个小小的成功与进步, 教师都及时地表扬。受表扬的学生脸上便会显现灿烂的微笑, 上课时轻松自如。特别是学习上有些困难的学生, 他们的自卑心理比较重, 压力很大, 教师的一点点表扬, 像照亮他们前行的灯塔一样, 给了他们目标、信心、动力。同时, 受表扬的学生也会向教师投以感动的目光, 这目光给了教师一种肯定, 一种信心。这种表扬的互动, 会使教师与学生处于互相尊重, 互相理解之中, 能使师生共同勉励, 共同努力。长此以往, 教师与学生会产生很强的依赖性, 这种依赖性又会使师生之间产生了一种期望的互动, 教师期望学生更加努力, 更加发奋学习, 不断拼搏, 而学生更期望老师把学生引向一个又一个知识的高峰。这样, 为课堂的有效延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有效性的实施 篇2

于南京市特教学院 2010年5月26日

5月26日下午两点,南京市特教学院的礼堂内济济一堂。这里有特教学院的老师、同学们,还有来自南京各个特殊教育学校的在职教师们。大家聚在这里,共同聆听了我国著名教学专家、中央教科所华国栋教授的以“ 实施差异教学 提高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讲座。

华教授从国内外有效教学的理论高度和二十年来对“差异教学”的研究深度,对“探究”、“合作”、“互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返朴归真的阐述。华教授首先给我们以有效教学和差异教学的内涵。首先,关于有效教学的概念及观点有很多种说法,虽然表述不同,但意义相通。华教授选择了两种解释:定义一是有效教学有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投入等)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定义二是促进学生愿意学习,并在教学后能从事教学前不能从事的学习(速度收益安全)。那么差异教学则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华教授还从“差异”与“有效”理念下教学改进方面对于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师生互动方面的教学方法进行了阐述。作为一个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两年的我来说,从中获益匪浅。

在我的教学中,虽然也注重了分层教学,但是对于每个孩子的差异性不同,没有对各个孩子展开不同的个别化的教学,以致一段时间教学以后,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及技能水平差距更大。所以,在区分“差异教学”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关系中,我没有很好的把握到精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差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与差异教学有关的优质教学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对于每一个孩子的教育,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效地获得他们需要的知识技能。

另外,作为教师,要多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师生互动没有正常孩子和教师之间那样频繁、热烈的互动,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是可以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做到的。在我们的课堂中,也可以用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孩子们合作读书,探究问题,体验成功与快乐。当然,这就需要教师设计的教学要能抓住学生,这样学生才乐学,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善学。另外,在我的课堂上还要加强的,那就是教学常规。教学时一定要有教学常规。孩子的差异本身是一种资源,如何在教学常规中利用好学生的差异性,使之差异得到体现,这在我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不断探究发现。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篇3

现代社会离不开写作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中涉及到的公文、报告、总结、科研等工作都离不开写作能力。写作也是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中的最后一步,通过习作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发展学生听话、说话和阅读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小学阶段,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教学过程中,我發现小学习作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很多小学生对写作存在畏惧心理,不喜欢写作,一上写作课就紧张;有的小学生对写作不知道如何入手,不知道如何寻找写作素材,不清楚如何安排写作框架和内容,有的干脆直接在网上找一篇,敷衍了事;有的老师教学方法滞后,依然沿袭传统的技术训练的层面,写作教学枯燥无味、课堂气氛压抑,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网络的不断普及,写作素材和资源较以前更加丰富了,但是从小学生的写作内容上看,胡编乱造、空洞无味、无病呻吟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对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带来极大的挑战,我们需要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来提高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改进习作命题。命题的选择是小学习作教学的首要步骤,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社会经验不多,习作命题应该尽可能的贴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小学生的生活中寻找合适的命题。虽然小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少,但是其生活却丰富多彩,一些在大人眼里无关紧要的小事,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可能会显得比较有趣、有寓意。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命题选择时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题目不要太深,过于困难的题目会限制小学生想象力的发挥,要贴近学生,诱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这里注意要避免套用一些早已过时的论文题目,如《假期的一天》等题目。教师还可以不指定题目,仅仅给学生指定范围,由小学生自由发挥,比如写一次春游的习作,教师不要硬性规定题目—《一次春游》,而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拟定题目。曾经有位老教师在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时,先让小学生们玩吹泡泡的游戏,看谁吹的大、吹得多,小学生们都玩得兴致勃勃,这时老师导入写作教学任务,让小学生们将泡泡当做人,写出作文,结果很多小学生都发挥想象力,写出的作文题目新颖,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的题目包括《顽皮的小泡泡》、《小泡泡历险记》等等。小小的泡泡在每个小学生的笔下都赋予了生命,也是小学生个性的体现。

2、加强习作指导。语文老师为小学生提供了写作命题后,就是小学生进行习作的过程。如果教师放手让小学生自己去完成,相信很少有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小学生写作文就和婴儿学习走路一样,需要大人不断的搀扶、指导和鼓励,教师要全程参与小学生写作过程,给予有效的指导。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得有效素材。现代社会丰富的生活为小学生习作提供了很多素材,但这需要小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搜集和整理有效的素材,在对素材的加工过程中形成写作思路。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力差,对纷繁复杂的素材也缺乏鉴别力,很容易对有效的素材视而不见,或者对一些有价值的细节忽略了,教师要把握小学生这种心理,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出去参观、访问,让学生进入社会体验生活,从而获得素材。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现场表演、给学生播放影片、组织课堂小游戏等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体验生活,获得写作的素材,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布置任务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多彩的世界,为学生建立起一个习作材料宝库。其次,解决学生的习作困难。小学生刚刚接触写作,不知道如何理清思路,也不了解写作的方法,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语文教师要积极进行示范和引导,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范文或者案例,让学生进行仿写,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形成写作思路,这也符合学生习作学习的心理规律。教师还要给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写作方法,教师亲自写习作来做示范,帮助学生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习作技巧,将材料合理而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一篇优秀的习作。

3、激励为主,以评价促发展。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与学生的习作练习结合起来。激励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习作评改当中,听取他们的感受。首先教师应激发学生进行作文评改的热情,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其次要以多种形式确定学生评改的主体地位,提高自改能力。学生评改可采用多种形式,可以自改、互改和组内评改。学生评改有失偏颇之时,老师应及时进行指导。教师评改时要采取鼓励的原则,不能轻易否定学生习作。习作素材的占有程度是衡量习作能力的高低的指标之一,所以评价要重视习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还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与方法,关注学生是否有习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还应对有创意的表达予以鼓励。在评改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写得好的每一句话,都应不啬赞美之词。这样才能调动起他们的内驱力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活跃性,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稳步提高。

三、结语

小学阶段写作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乎到学生今后的写作习惯和写作兴趣,在小学阶段打好写作基础对今后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通过积极的习作教学反思,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的提高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素读——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篇4

有人可能会问:没有理解就强行背诵, 这不就是被人们所诟病的死记硬背吗?这种读书方法科学吗?

表面上看, 这种读书方法太过于陈旧落后, 而实际上, 它是有科学道理的。

大脑生理学研究发现, 人类的大脑有三层, 自上而下依次是大脑新皮层、旧皮层和脑干。这三层大脑的结构和作用各不相同。人类通常使用的是大部分位于“左脑”的新皮层, 而普通人很少使用的旧皮层和脑干则主要位于“右脑”。“左脑”主要控制知识、判断、思考等, 它和意识密切相关, “右脑”控制着自律神经与宇宙波动共振等, 它和潜意识关系密切。左脑被称为“语言脑”, 储存着人类自出生以来通过后天学习所获得的所有信息, 它的工作性质是理性的、逻辑性的。右脑被称为“图像脑”, 它是人类先天的记忆宝库, 储存着人类几百万年进化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知识与经验, 它的工作性质是感性的、直观的。右脑的作用之一是高速记忆, 其记忆力是左脑的一百万倍。如果能打通右脑中通往深层大脑的回路, 右脑的惊人潜能就能得到开发, 潜意识的力量便会得以体现。

“素读”是记忆训练的有效方式, 但同时又是开发右脑潜能的手段。右脑记忆训练能开启右脑, 并能引发属于右脑属性的灵感、直觉、创造性和独创性。“素读”需要大量、反复地朗读与背诵, “朗读时声音的振动能够转化为大脑的运动。生物发出的声音一般都是向外发送的, 但是朗读和背诵时, 它所产生的振动音能够与大脑深层部分发生共鸣, 从而在大脑深处引起变化”。在这一过程中, 大脑中的深层学习回路便会被打开, 隐藏着的下层大脑的能力就能释放出来。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 13岁之前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段, 超过13岁后, 记忆力会相对减弱, 而理解力则会日渐增强。根据这一特点, 在小学阶段进行“素读”教学, 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记忆的黄金期, 尽量多地背诵经典名篇, 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进入中学之后, 小学阶段曾经背诵的篇章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 便会时常浮现于他们的大脑, 并通过不断的反刍、吸收, 最终内化为个人的文化修养、语文素养。

这样做并不是说记忆优于理解, 更不意味着“素读”无需理解。尽管“素读”以背诵为目的, 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深刻含义, 但在教学的具体实施中, 教师同样需要对文本进行适当解说, 只不过这种讲解往往是点到为止, 学生粗知大意即可。华南师大附小的陈琴老师是全国著名的“素读”教学践行者, 她把“素读”教学过程归纳为“经典课堂六幕剧”:“第一幕: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第二幕: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第三幕: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第四幕:熟读成诵, 过目不忘———我乐背”“第五幕:引经据典, 古为今用———格言美”“第六幕:相关链接, 故事屋———我爱听”。其中第二幕、第三幕、第五幕、第六幕都与理解有关。可见“素读”并不排斥理解, 学生的背诵是建立在粗知文意的基础之上的。这和完全不解其意的死记硬背并不相同。

今天的教师不可能像古代的私塾先生那样, 让学生在晃动的戒尺下完成机械而枯燥的背诵。“素读”教学中应采用活泼多样的背诵方法, 如“唱诗”法、“快板”法、“剧本”结构法、“小组接力”法, 等等, 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请看陈琴老师是如何组织学生朗读《春江花月夜》的:

男 (领)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女 (领)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齐 (快板式)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男 (领)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男 (快板式)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男 (领)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女 (深情地)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男 (长叹式)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女 (悄声地)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男 (骤然高起)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女 (深情地) :昨夜闲潭梦落花 (男和:梦—落—花) , 可怜春半不还家 (男和:不—还—家) 。

齐 (慢)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齐 (唱)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在整个朗读过程中, 有分工, 有角色, 有领读, 有齐读, 有快, 有慢, 有唱, 有和, 形式多样, 活泼有趣。这首诗虽然很长, 但学生朗读起来并不会感到乏味。

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比较薄弱, 再加上心理尚不够成熟, 因此, 当面对篇幅较长的古诗或语言艰涩的古文时, 他们极易产生畏难、抵触心理。所以, 在“素读”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素读”教 学能够顺利实施的保障。

“素读”, 这种古已有之的读书方法, 经历百年沉寂之后, 终又重回语文教学。在漫长的教育历程中, 它曾在传承文化、培育英才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今天, 经过一线教师们的辛勤努力, “素读”必将重新焕发生机, 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链接:

永兴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诵读书目:

上学期

一、《诗经》 (28首)

1.《关雎》2.《葛覃》3.《卷耳》4. 《樛木》5.《桃夭》6.《兔罝》7.《芣苢》8. 《汝坟》9.《麟之趾》10.《鹊巢》 (下略)

二、《唐诗三百首》 (42首)

1.《山居秋暝》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芙蓉楼送辛渐》4.《走马川行送封大夫出师西征》5.《寄左省杜拾遗》6.《梦游天姥吟留别》7.《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并序》8.《长恨歌》9.《独不见》10.《鹿砦》 (下略)

三、宋诗词 (10首)

1.《正气歌》2.《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3.《念如娇·赤壁怀古》4.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5.《定风波》6.《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9.《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10.《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四、当代诗词 (2首)

1.《水调歌头·游泳》2.《我爱你中国》

五、古代散文 (12篇)

1.《小石潭记》2.《伤仲永》3.《愚公移山》4.《蜀鄙二僧》5.《扁鹊见蔡桓公》6.《北人食菱》7.《山海经·南山经》8.《山海经·西山经》9.《陈元方候袁公》10.《孟母三迁》11.《大观楼长联》12.《滕王阁序》

六、全本 (2本)

1.《千字文》2.《大学》

七、“雪”的专题 (14篇)

1.《对雪》2.《雪梅》3.《踏莎行》4. 《梅花》5.《南秦雪》6.《嘲王历阳不肯饮酒》7.《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8. 《对雪》 (杜甫) 9.《咏雪》10.《雪》11. 《夜雪》12.《雪望》13.《我爱你, 塞北的雪》14.《雪绒花》

八、“富阳”专题 (2篇)

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篇5

永福县第一小学 余幸琼

摘要: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个性表达,让个性尽情彰显。洒下的是辛勤的汗水,陪伴我们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如果走进我们的课堂,您会看到学生们无拘无束的发言,看见一朵朵绽放的“花”。

关键词:个性 阅读教学 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屡见不鲜的就是教师在一步步实施自己的教案,而学生的任务就是配合教师顺利地实施教案,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教师所预定的标准答案;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基本局限在教师设计中,这样的阅读只会泯灭孩子的个性,扼杀孩子阅读的兴趣。如果说我们的阅读教学缺少什么,缺的就是如何让语文滋养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享受课堂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精神,让他们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中提高。因此,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一、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是学生的直接感悟对象,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就是朗读,读得越多,感受越真,领悟也越深。语文是有声的艺术,不是静寂的符号,学语文离不开朗读。朗读是小学语文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手段,它是学生通向文本深处的桥梁。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将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转化为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动态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必须打破“讲读模式”,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小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读书和思考。学生阅读课文必须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阅读课堂不能滥竽充数,不能空手赶集,不能依赖老师和同学,应强化“自主阅读”的意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1.初读感知

“初读感知”,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以在课上进行,是学生根据明确的教学目标,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阅读技能去充分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试着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并找出自己疑惑的地方。“观书贵疑”,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经过大脑“消化”,变为自己的“血肉”,才能学有所长。例如,在教学《蚂蚁的救助》一课是,刚开始我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语速可快可慢,声音可大可小,作到有层次地读,也可以自己读,也可以结伴读,但要求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学生初读课文后,马上理解了课文层面上的内容意思:蚂蚁为什么要救助?蚂蚁在什么地方救助?蚂蚁救助的结果怎么样?

2.精读领悟

由于学生受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悟”要进行梳理、归类;对于重点句、段的领悟,还应根据学生的“悟”度,引导学生悟后再疑,读后再悟,从而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悟”的质量。如:《小壁虎借尾巴》的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爬呀爬”一词,不仅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路程远,还为文后小壁虎尾巴的再生埋下伏笔。另外,通过引读,分角色读、评读等形式朗读小壁虎与小鱼的对话,让学生理解“摇、拨水”的词义,知道小鱼的尾巴有它自己的用处,所以不能借给小壁虎。

3.诵读感悟

诵读是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也是检验学生是不是已经对课文内容有所领悟的一种方式。如果学生进入课文所描写的境界,读起来自然能够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如:学完《飞夺泸定桥》的“夺桥”这一部分后,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诵读课文,从他们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气变化中,可让人感悟到他们对红军战士英勇善战,顽强战胜敌人的那种革命精神和革命意志已有深深的领悟。这样诵读于口,领悟于心,有助于学生想象,有助于学生体会课文的韵味气势,培养语感和积累词汇。

二、在阅读中彰显学生个性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能让每一名学生各抒己见、甚至相互争论的学习氛围。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接近尾声时,在课堂上开展了一个题为“实话实说”的谈话节目,以“你喜欢花生还是苹果,你又想做个怎样的人?”为主题,让学生自择观点、自由说话。结果,学生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学生甚至把《十万个为什么》、《科技博览》等书也搬到了课堂,旁征博引。在这样一个对话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以外,还对文本所阐述的道理理解得更加深入,学生的个性在对话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三、尊重学生个性构建和谐课堂

学生阅读过程是一种独特的体验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时间、空间。让学生有独立的思想,鼓励学生求同的时候,更应鼓励学生求异!师与生、生与生,融为一体,实现零距离接触,沟通无障碍。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助平等的关系。所以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里,经常询问学生对自己的教学的感受。蹲下来听一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评一评课,对我们应该很有好处。学生经常问我老师你能读读吗,老师你能背下来吗?刚开始时我觉得不自然,可时间长了,就觉得很自然,没什么了。反而对我的背功大有帮助。还真得感谢这帮孩子们,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1.找到课文与生活的结合点,把学生带入生活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幅总理画像,一段哀乐,就能把学生带入沉痛之中。

2.生活化的教学设计。教学《桂林山水》可以组织学生为桂林设计广告语活动;教学《田忌赛马》时可以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赛马现场直播的形式组织教学。教学《落花生》时设计辩论:是做苹果一样的人好,还是做花生一样的人好? 3.生活语文的介入,如公园文化、街道文化、网络文化、社区文化、商场文化、家庭文化、寝室文化等等。一位教师组织学生上街学语文,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新思路。

四、读写链接,实现创造性阅读

学生在阅读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与文本交流,与同学、老师乃至生活的对话,会有很多心得体会。这时,若能创造平台,鼓励学生用手中的笔去书写出来,通过学生写的读书笔记、随笔、小说等文章,以读促写、以写促思,从而达到创造性阅读。这样的写作训练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而且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师可以通过写读书笔记、改写、仿写、故事新编等写作训练拓展学生联想和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将阅读欣赏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写出来。

实践证明,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的创新留有充分的余地,也为个性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自主阅读的基础去创新,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尊重个性就是尊重生命。我相信:个性化阅读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一定会使学生的个性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五、在语文演练中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从本质上讲,儿童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小学生好玩爱动,具有强烈的表演欲和潜在的表演天赋。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抓住课文的表演点,结合语言文字训练,组织学生通过表演,使语言文字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在此过程中,学生融入了自己对教材内涵的理解和再创造,这无疑会促进学生对教材的感悟。如教《笋芽儿》一课时,笔者试着对文中的角色进行小组朗读表演。表演“春雨”的同学眉飞色舞地读着,“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他们边读边俯首摇着另一名同学,原来那一名同学是“笋芽儿”。春雨还告诉我:“春雨是细细的,密密的,所以春雨的声音要读得轻轻的、柔柔的。”“轰隆隆!轰隆隆!„„伴随着粗重的男嗓子,扮演“雷公公”的同学居然用小拳头捶起桌子来。有个同学说还要敲得重一些,因为书上说“重重地敲”。接着,“笋芽儿”趴在桌面上,揉眼睛,伸懒腰,看四周,那神态真是活灵活现。而接下来的“扭动”、“钻”更是惟妙惟肖。在这样的表演中,学生们已深入到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真切地体会到他们的情感和心理,体会到如何去表达,如何去表演,他们的语感也在这种情境中得到提高,得到强化。再则,教师可以通过画图,使学生借助想像将语言文字还原成形象,从而使文字与形象配合,课文与画面互补,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如教学贺知章的《咏柳》一课时,让学生把“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春柳美景画出来。学生通过画图进一步感受到春日柳树翠绿晶莹的颜色美、轻柔美。此外,教师可以课文为“例子”,组织对课文进行改写、补白、续写等形式的小练笔,也还可以采取设置“班级图书角”、评比“阅读之星”、为学生开列推阅读书目等多种活动形式加强对学生的阅读实践指导。

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方略 篇6

一、拓展学生的“意象”思维,提高课堂有效性

美术作品是创造者独特意象的表达,意象的时间是一个有组织的内在统一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这就是艺术的本体。孩子的绘画是在窥见这个完整世界时,感性地呈现出来的展示自己小小宇

宙生命的本体的“道”。

使用故事幻灯和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良好的情景交融的课堂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思维和知识情感的储备,通过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氛围和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通过拓展孩子的意象世界让学生感知,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绘画的欲望,创造个性的美感世界。

二、提炼“意境”,提高课堂有效性

中国绘画意境的追求源远流长,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明确地提出意境的定义。刘禹锡也指出“境生于象外”,是更理性更深邃的精神世界的表达。孩子的内心是纯洁无瑕的美丽世界,虽然单纯,但也有自己的童真童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应当给孩子自由思维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完全自由地流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师通过讲解、拓展、延伸孩子的心里空间,将意境融合到绘画的笔端。帮助、指导、评价时,要理解孩子的绘画语言,尊重儿童创作的自主性,切莫过分注重画面内容而轻创作过程,使得一些极富想象而画得不像的孩子由于得不到理解和肯定而失去信心。

三、尊重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课堂有效性

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意识并非是许多截成一段一段的碎片,而是一个完整连续的流动过程。孩子的绘画过程也是自我意识飞行和流动的过程,包括下意识的活动填补了意象间飞越的空白。

新课程倡导的是开放和生成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观、生活观差异性很大,“教学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要以挖掘意境为主,结合教材设计仿真的美术交流情景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展露世界。进行自主学习的探究,教师要培养学习主体有明确的美术学习方式,对美术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四、开放“意义”的概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儿童之间在心理和生理上存在极为相似之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学生与学生之间更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更容易沟通情感,更能读懂其美术作品的内涵。因此,在儿童绘画评价中我们可以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其他学生共同评价,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让学生相互评价,用学生的眼光欣赏学生的作品,是美术老师不可替代的。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

(作者单位 河北省石家庄市槐安西路小学)

如何实施中专校数学的有效性教学 篇7

一、数学理念的不断提升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中专校的大多数学生数学基础较薄弱,甚至不少初中知识尚未掌握,而数学又是一门延续性、相关性很强的学科,基础没有打好,继续数学的理论学习就会感到困难,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但是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并不比普通高中的学生差.针对中专生的特点,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促进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情感,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人文知识、新的教育理念,并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最终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师.

二、教学方式的不断探索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现.因此,教师不仅要做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师作为育人者,要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数学.

1. 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进步,但这里不是完全单纯的“教师问,学生答”,而是教师利用现实生活、故事、教学实验等方法创设学生能够质疑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观察验证、实验操作、归纳类比、分析讨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我在上“集合”课时给学生设计一个问题:护理专业学生中最高的有1.7米,最矮的有1.5米,我们大家帮教师设计一个方案,用尽快尽准确的方法找出班里所有的1.6米以上的学生.学生自由分成组纷纷讨论起来,有的学生提出后四排的学生,有的说按上操的个子差不多1.6米的向后数,其中有一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举手问我“教师我可以讲一句话吗?”我鼓励他说:“没关系,说吧”.“请1.6米以上的学生站起来”一句话把全班学生全逗笑了.同时他们发现这也是一个好的方法.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起来.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创新的火花互相碰撞,放射出美丽的光芒.教师问题平台的搭建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创造了可能.

2. 通过探究过程的引导,启发学生“探索”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探究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探究得来的知识最难忘、最深刻,比教师直接给出的更有效,学生更能体会“发现”的真正乐趣.在讲“函数的奇偶性”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画图、折纸、讨论,合作探究得出了结论.整个过程中,学生品尝到了进行数学活动的乐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强化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完善的探究能力.

3. 通过互动交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是一个创造性发展的过程.通过设计交流问题,学生得以参与教学过程,并在与他人的竞争与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了成就期望,激发并增强了学习动机,促进了学习主动性的发展;设计交流还为学生提供展示与表现自己能力、个性的机会与场所,促进了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增强,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同时这个过程也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矛盾的过程.例如,在“柱、锥、球”的教学中我设计了“用身边柱、锥和球形状的物体组合设计一个作品,再用一句简洁的语句描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设计出了台灯、房子、娃娃等各种形状,真是太美了,太有创意了!

开放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以高昂兴奋的学习热情投入到自主学习中,通过自己设问、设计,相互比较,共同提高促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4. 通过分层教学,获得整体提高.

我们知道,中专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兴趣特点都有一定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一点,在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式时,做到分类指导,分步达标.根据学生不同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最终获得教学效果的整体提高.

三、教学评价的全面客观

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职业学校数学的实践性较强,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与其在专业技能实践中的需要密不可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描述性知识的检测上,在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演绎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都应成为评价的重点,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评价形式应灵活多样.

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篇8

五、加强校本教研活动, 有利于教学高效的实施

教研组是提高学科质量的重要保证, 规范的教研组活动, 应建立可行的、易操作的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制订详细的分工合作方案, 定期的反馈交流研讨, 并及时对现阶段碰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求一条可操作性有效的教学途径, 取得学校领导的重视, 组员团结协作, 打造优秀精良的教师队伍, 扎实进取, 开拓创新, 勇于创造。相信教研组努力探索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质量和成果。

六、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 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认真备课、钻研教材, 精选辅助教学素材视频, 做个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及收集素材的有心人, 让音乐教学变得简单有趣。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使学生听得更仔细、更认真。从而真正提高音乐欣赏的实效性与高效性。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得到美的感受与体验。

总之, 教师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 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 享受音乐的乐趣, 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表达个人的情智”。因此, 教师应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 适时地、严格地、规范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真正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堂教学的其乐无穷和美不胜收。

课堂教学是实施音乐教学活动的主阵地, 学生通过规范有序的音乐教学活动, 逐步培养了学生积极的、良好的、向上的、健康的、乐观的生活态度, 真正让学生在音乐体验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教育。因此, 有效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发展。

音乐课堂教学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 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感悟、表现和创造。针对不同类型的课, 谈谈一些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合唱教学应注意学生的常规训练

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歌曲, 认真研究合唱作品, 让学生懂得合唱训练所具备的、要掌握的知识点, 让学生在有趣的合唱基本训练中完成教学。合唱教学使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体验、共同享受音乐所带来的美的熏陶。师生不断地接受学习和训练, 一直在学习, 一直在创新。合唱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解决难点, 笔者认为, 可以由浅入深, 分别采用轮唱的方法、乐器辅助方式、表情和动作的声势律动法、歌曲二度创作简化法、歌曲创作法、从易到难等等各种有利于合唱教学的妙法。只要教师用心做功课, 相信在合唱教学上会取得良好的成效。合唱在许多场合是群体性的活动, 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二、唱歌教学应注意学生的表现力训练

唱歌表演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 十分灵活。可以是通过想象激发学生创编表演动作的兴趣, 还可以是通过鼓励增强学生创编表演动作的信心, 也可以是在教学中引导教会学生创编表演动作的方法等等。通过唱歌表演的教学,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以境入情、以境动情”。歌唱的状态决定声音的好与坏, 因此, 必须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语汇, 形象生动地表现歌曲的情感与意境, 最终取得触境生情的功效, 使其更好地表情达意。

三、音乐欣赏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积极创设音乐学习环境, 营造浓郁的欣赏氛围, 如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声势律动、音乐知识抢答、听辨音乐等技能训练, 课堂以音乐为主线, 通过多种音乐教学形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 激发学生的欣赏好奇心和积极性。教师针对教材注意拉近学生间的时代距离和音乐形式上的距离及民族地域的距离。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兴趣, 激发学生的聆听欲望, 听歌声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听乐器的奇妙模仿力及它们的创造魔力。渲染音乐作品所要呈现的、超出语言所要表达的情境性、意境性。结合音乐基本表现要素:节奏、旋律、力度、速度、调性、和声、调式、织体等, 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分类, 关注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抒情性、叙事性、场景性、通俗性、诙谐性、狂想性及戏剧冲突性等特性, 从中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四、合作学习是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学习方式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因为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是对现代人品质的要求之一, 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小组合作学习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 但要巧妙地、合理地设计安排, 才能得以有效的实施。如进行合理的分组, 优化组合, 分步教授, 反复练习, 相互评价等方面, 做到教给学生实实在在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喜欢参与、喜欢交流、喜欢体验、喜欢表演展示等表达他们独特的见解, 并能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建立合理

探讨实施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篇9

一、兴趣的激发是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 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 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 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 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 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 在实验中激发学生兴趣。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 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 设置悬念, 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 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启蒙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 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

初三学生对化学充满了好奇心, 恨不得早一点跨进化学科学的殿堂, 更希望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亲手动一动、做一做, 化学课堂教学应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 更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 积极鼓励学生完成家庭实验, 大力提倡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改进, 从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 分别让学生亲自向石蕊试液和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这时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 通过亲自实验, 并观察到了实验现象, 教师再作分析、归纳, 就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 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化学有效课堂的保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础,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发展, 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良好。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健康, 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 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 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有时教师的一句平常话, 一个普通的动作都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波动, 对师生关系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 教师要用爱心去对待学生, 并不断创新思路, 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作为长年担任初三毕业班教学工作的化学教师, 更有一种威严感和成就感, 在师生关系中, 更是一直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 使得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张扬, 更有甚者, 对学生的学习包办代替, 把自己的思维当成学生的思维, 把自己的思想当成学生的思想。因此, 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 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也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心情舒畅,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使之个性得到释放, 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而教师不能搞一言堂, 惟我独尊, 更不能对学生求全责备、讽刺、挖苦等, 否则, 就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追求有效课堂教学成为一纸空文。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是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

在初中的化学实验教学中, 有的化学知识非常简单, 仅仅通过感觉器官或通过生活实际就能很容易获知的, 比如:氧气的密度与溶解性就没有必要设计进行实验探究。但是,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可完整的进行科学探究的章节并不多, 因此教师必须抓住契机, 有效的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比如二氧化碳的制取, 由于学生具备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知识, 同时该课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 所以教师应在本课进行全面的科学探究。我在进行本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复习了两种制氧气的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出制气体的思路, 然后给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 再利用我准备的很多仪器和生活用品, 让学生开动脑筋, 积极探究装置, 并用图示表示出来, 结果学生积极思考, 设计了用针筒, 破试管, 铜网等做用品的装置近十种。第二节课我又让学生自行组装了所设计的装置, 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实验探究能力。后来又设计了实验室制氨气的题让学生去迁移应用, 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及时有效地发现探究点,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最后通过科学探究的形式去获得知识, 这样不仅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我要学的愿望。

总之, 有效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有效, 主阵地在课堂, 而要完成“轻负高质”的新课改目标, 作为具体实施者的教师应当科学理解有效课堂教学的真谛和内涵, 为有效课堂教学作出不断的探索。

摘要:随着新课改向纵深方面的推进,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建立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本文着重探讨了实施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化学教学,有效性,实施途径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10

1.有效目标的设定

教师对教学目标理解与把握得好, 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就强。平时教学中, 有些老师罗列一大堆教学目标, 而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却蜻蜒点水, 一带即过。这样做就谈不上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取决于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把握与确定。因此, 教师一定要根据单元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情况等因素确定好教学目标。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 课文也很少朗读, 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解, 教学目标不明确, 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教师要认真地钻研教材, 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切教学形式和内容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因此, 从课程教学论的角度说, 教学目标宜少不宜多, 设计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 符合新课标要求。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 一节课寻找一两个重点突破。教学目标的设定既要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 也要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但求一课一得, 保证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养成。

2.有效问题的设计

高中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和氛围;课堂提问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 问题要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以主导的身份指导教学全过程, 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 积极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对学生整体性提问的设计, 要求教师围绕学习目标, 紧扣教材内容, 将零散问题聚集到关键点上, 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以利于突出重点, 攻克教学中的难点。

3.有效语言的传授

一堂课的成败, 很关键的一点是教师的语言艺术。孔子在《学记》中有“善歌者, 使人继其声。善教者, 使人继其志。其言也, 约而达, 微而臧, 罕譬而喻, 可谓继志矣”之论, 这充分体现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孟子曾说过:“言近而旨者远, 善者也;守约而施博者, 善道也。”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 就是一个源泉, 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苏联的一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说过:“同样的教育方法, 因为语言不同, 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些话, 都精辟地说明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语文教师是母语的传播者, 担当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情感的重任。因此, 一位出色的语文教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 既要注意发音、声调, 还要注意仪态和手势语的搭配, 还要注意板书的板式和内容。例如:教授杜甫的《登高》一诗时, 围绕教学目标, 为了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意境, 进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可先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深情的语气朗诵, 给学生展现文本凄楚悲凉的意境, 让学生明白诵读好的文学作品, 要做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语文老师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 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启迪学生的智慧, 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还可以引起学生的美感, 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总之, 要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就应该努力驾驭好课堂语言, 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枯燥, 使学生从课堂中得到享受和乐趣。

4.有效的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即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 获得有利于今后发展的价值观、世界观和学习方法。同时, 教师在课堂上要拥有创设课堂情境的主动权, 要有自己的教学个性, 使语文课堂活起来。首先, 教师要通过发扬教学民主, 优化语文教学组织。教师要通过多种多角度巧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设置教学情景, 营造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例如:对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气势较强的文章, 可让同学们在课堂上通过大声地朗读文章的内容, 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体会、想象并创造相应的情景, 从而体验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 最终深化感知, 整体地感悟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如果能在一种和谐协调的气氛中进行, 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双边活动紧张, 课堂气氛窒息、沉闷, 教学必然失败。同时, 要使课堂气氛活跃, 就必须充分地相信学生, 对学生暂时回答不出的问题, 要热情启发、耐心等待;对答错了的学生, 要从爱护的角度给予点拨、指正, 切忌严厉地批评。只有这样教学, 才能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尊重感、信任感, 才能形成和谐师生关系,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 教师要注重情感投入。教师要融入所教作品之中, 深入感知作者的感情。教师只有先感动自己, 才能准确把握文章中的情感要素, 找到打动学生的突破点;才能应对自如地掌控整个课堂教学。同时, 要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师要善于通过情感交流与互动, 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 达到教学目标。

上一篇:纤维肌痛综合征下一篇:医疗收入和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