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桥煤矿

2024-05-01

谢桥煤矿(精选七篇)

谢桥煤矿 篇1

谢桥煤矿隶属于淮南矿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位于安徽省颍上县东北部, 距颍上县城约20km, 距淮南市约70km。谢桥煤矿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原设计生产能力4.0Mt/a, 1983年12月开工建设, 1997年5月移交生产;2005~2007年矿井实施技术改造及扩建工程, 2006年核定能力7.0Mt/a;矿井采煤机械化程度为100%, 掘进机械化程度近80%。

2、试验工作面地质条件

1161 (3) 面为东一采区13-1煤层六阶段, 走向长1865.8 m, 倾斜长218.1 m。回风顺槽煤层底板标高为-640.0m~-664.2m, 运输顺槽煤层底板标高为-682.7m~-716.6m。西起-720m东翼皮带上山, 东至Fs205断层, 北至1151 (3) 工作面运输顺槽, 南到-720m煤层底板等高线;煤层产状为185°~195°∠12~15°。根据上、下顺槽实见煤厚点, 煤厚为1.5m~7.3m, 平均煤厚为5.33m。煤层顶板为泥岩及13-2煤复合顶板, 底板为泥岩。

3、工作面设备选型

综合机械化采煤使用的成套设备, 主要包括采煤机、刮板运输机、液压支架、端头支护设备、顺槽转载机、破碎机、带式输送机、乳化液泵站等。这些机电设备不是孤立的“单机”, 而是结构上相互配合和联系, 作业上需要协调, 且具有较强的配套要求和较高的可靠性要求[1,2,3,4,5]。综采设备选型配套, 就是通过计算确定综采工作面设备的类型和参数, 将这些机械设备合理组合在使其在结构上相互配合、功能上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 并符合强度、几何尺寸和可靠性等方面要求, 最终使选用的综采设备适合煤层赋存条件和矿井生产技术条件, 获得良好的使用效果。

3.1 采煤机

该面采用太原矿山机器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MG750/1940-WD型采煤机。采高范围3.0m~6.0m, 适应煤层倾角0°~30°, 供电电压3300V, 装机总功率1940kW, 摇臂长度3098mm。泵站电机功率40 kW, 调高泵额定压力20 MPa, 排量42 mL/r~6mL/r。截割电机功率2×750 kW, 滚筒转速23.45 r/min, 截割速度3.68 m/s, 滚筒直径3000mm, 滚筒截深800mm。破碎装置电机功率1 6 0 k W, 滚筒直径1 1 3 2mm, 滚筒转速1742.46 r/min, 截割速度11 m/s。牵引电机功率2×120 kW, 机载式交流变频调速, 销轨式无链牵引。

3.2 液压支架

郑州煤矿机械厂生产的大采高液压支架, 其中ZY10800/30/65D型中间架106架、Z Z 1 0 8 0 0/2 4/5 0型端头架8架、ZYG10800/28/55型过渡架6架。表1为液压支架基本参数。

3.3 刮板输送机

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SGZ1000/2×1000型刮板输送机, 输送能力:2500t/h, 装机功率2×1000 kW (单速) , 链速1.86m/s, 中双链, 刮板链中心距2 8 0 m m, 链条规格2×φ4 8×152mm, 电动机额定功率1000 kW, 中部槽规格 (长*内宽*高) 1750*1000*376 mm, 连接强度4000kN。

3.4 转载机和破碎机

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SZZ-1000/525型转载机和PCM-250型破碎机, 转载机输送能力3000t/h, 装机功率5 2 5 k W (双速) , 与可伸缩皮带机有效搭接长度7m, 电动机型号YBSD-525/263-4/8 (抚顺) , 减速器型号43JS-525。破碎机通过能力3000 t/h, 出料粒度300 (250、200、150) mm, 电机额定功率250 kW, 破碎锤头数量8个, 破碎锤头冲击速度20.5m/s, 最大入料粒度 (长×宽长度不限×高) :长度不限×1000×900 mm。

3.5 皮带输送机

DSJ120/160/3×315型皮带输送机带宽1200mm, 输送量1600t/h, 输送距离2100m, 驱动功率3×315kW, 带速4.0m/s, 储带长度100m, 传动滚筒直径830 mm, 卸载滚筒直径824 mm, 整机质量22.491t。

3.6 乳化泵站

无锡威顺煤矿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BRW400/31.5型乳化泵站, 额定压力31.5MPa, 公称流量400 L/min, 电机功率250kW, 转速1480 r/min, 蓄能器充气压力19 MPa, 卸载阀调定压力为31.5 MPa, 安全阀出厂调定压力34.7~36.2 MPa, 工作介质为含3%~5%乳化油中性水溶液。

4、支架支护强度验算

顶板载荷核算:Q1=M1×K×R, Q2=M2×K×R

式中:Q1——预计除上、下端头外工作面顶板载荷;

Q2——预计上、下端头顶板载荷;

M1——除上、下端头以外最大采高, 取6.3m;

M2——上、下端头最大采高, 取4.3 m;

K——增载系数, 取6.0;

R——顶板岩石容重, 取2.5t/m3。

根据我矿已开采13-1煤层顶板岩性情况, 在支架的选型上, 要求工作阻力尽量大一些, 因此选用Z Y 1 0 8 0 0/3 0/6 5 D型、ZZ10800/24/50型、ZYG10800/28/55型液压支架, 由运输顺槽的三台BRW-400/31.5型乳化泵 (两台使用、一台备用) 提供动力。

ZY10800/30/65D型中间架支护强度P1=1.05MPa~1.08Mpa, ZZ10800/24/50型端头架支护强度P2=0.86MPa~0.90MPa, 而工作面顶板载荷Q1=0.9261MPa、Q2=0.632, 由于Q1<P1、Q2<P2, 所以支架支护强度满足工作面顶板载荷的要求, 故本面选用ZY10800/30/65D型、ZZ10800/24/50型、ZYG10800/28/55型液压支架控制顶板。

5、大采高国产设备使用效果分析

1) 谢桥煤矿1161 (3) 综采面是淮南矿区第一个装备大采高全套国产综采设备的工作面, 经过生产实践, 综采面各类设备能够满足安全、高产高效综采工作面设计要求, 设备配套选型科学合理, 技术性能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实现综采工作面日产量超过1.7万吨。

2) 目前国内大采高设备的机械制造质量基本能满足要求, 液压支架制造质量上已经比较可靠, 完全能够满足生产的要求。

3) 提高工作面外围系统的可靠性, 简化运输系统, 保证工作面设备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张宁, 富强, 刘文岗.鄂尔多斯地区大采高综采设备配套选型与实践[J].中国矿业.2008, 17 (9) :57-60

[2]徐永圻.煤矿开采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3]苏清政.国产首套6.2m大采高综采支架应用实践[J].煤炭工程.2 0 0 7, 5:9 9-101

[4]闫振东, 程建祯.寺河矿一次采全高国产装备大采高回采工艺实践[J].煤炭科学技术.2009, 37 (10) :4-6

常熟市谢桥中学 篇2

常谢中教(2012)第号

关于下发谢桥中学教务处2012~2013学年

第一学期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教研组、备课组:

根据市教研室2012年工作要点及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为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创办学特色,特制订教务处工作计划,希各教研组、备课组认真学习并组织落实。

附:常熟市谢桥中学教务处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常熟市谢桥中学

二O一二年九月一日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谢桥中学

教务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要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为继续深化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力打造品牌课堂,全面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特制订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学习研究,明确教学方向

严格执行《苏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全面执行《常熟市落实“五个严格”、执行“三项规定”、保证一小时运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开齐课程,上足课时。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学科课程标准,体会其实质内涵,认真学习初中各学科考试说明,研究近几年试题特征,明确教学方向。

2、加强备课组建设,发挥团队力量

选好备课组长,备课组内新老教师结合,以老带新,完善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通过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交流。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有效教学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从预设准备来看: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要注意“远大近实”,教学情景的创设上要注意“虚实照应”,教学资源的整合上要注意“内外兼修”,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注意“内容匹配”,教学流程的设计上要注意“动态生成”,从课堂呈现来看:

1、在文本挖掘方面:让学生要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要让学生能够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2、在组织形式方面:要体现合作学习,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个个参与。

3、在课堂气氛方面: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学生要敢问、敢说、敢上黑板,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气氛,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校行政、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建立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每学期教务处排出校内外公开教学安排表。

五年以上的教师要朝着“十个一”的目标努力,即:树立一个好形象,练就一流基本功,精通一科教材大纲,掌握一套教育理论,具备一项特长,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创出一流的教学好成绩,总结一套好经验,熟练使用一套电教设备,获一流的教改成果。

三、主要工作

1、学习课程标准

新课标的总体特征是:减少内容条目,降低学习难度、强化学习梯度。各教研组、备课组要通过教研活动、备课组活动组织学习、研讨课程标准,做到“一强化三落实”,即:强化对比研究,看变了哪些,为什么变?没有变的有哪些,为什么保留。将课程标准落实到课堂、落实到课题。

2、做好教学“七认真”管理工作

做好校本研究工作:各教研组学习教学“七认真”有关要求,使全体教师明确教学“七认真”要求,同时教务处组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有关骨干教师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

继续实行推门课听课活动,规范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

实行教学调研,每学期调研一个年级,通过听课、查备课、作业批改、学生问卷等途径,及时总结优秀典型,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帮助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3、重视质量管理

定期召开各年级教学质量分析会议,结合学校质量目标,寻找差距,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努力提高各年级的教学质量。

4、加强校本研究工作。

各备课组、教研组要做好校本研究工作,开展以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究活动,每学期教师听课不少于5节,教研组长不少于8节,中层干部不少于12节,校级领导不少于18节,公开课和听课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形成教师之间轮流听课制度。教务处负责协调安排。

5、加强校际交流

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努力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努力缩小与龙头学校的差距,提升学校在全市的排名。

6、加强理科实验教学

物理、化学、生物学科要按要求开设学生实验的演示实验,课任教师要与实验员加强合作,做好实验的资料积累,规范记录。

7、做好初中各年级的考级工作。

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由语文学科牵头,根据教研室要求,做好各年级的阅读考级工作。

8、继续做好特教生的管理

完善特教生的个人档案,研究适合特教生的教育管理模式,使这些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心理健康。

9.认真执行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

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正常开展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艺术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以及第二课堂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素质。

四、主要活动(工作)安排

【九月份】

1.中学各学科教研组长会(9月8日)

2.初一新生入学调研(9月7日)

【十月份】

1.初中调研

2、校内公开教学

3.随机听课

【十一月份】

1.期中考试

2.初三英语词汇达标测试预赛(30日)。

3.备课、作业批改检查、学生问卷调查。

【十二月份】

1.初三英语词汇达标测试复赛(14日)。

2、校内公开教学

【一月份】

1.苏州中考说明解读会(1月5日)

2.初中期末考试(初二四门苏州大市统考24-25日;初中其他年级24-26日)

附: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教研组长、学科负责人、备课组长名单:

(1)教研组长

语文:邓红燕;数学:许永明;英语:朱燕;物理:金玉芳;生化:钱秀云; 政史地:叶静;艺体:叶咏梅。

(2)学科负责人:体育:黄仲飞;历史:姚品台;地理:黄冕;生物:赵维

国;信息:朱仲芳;美术:时海东。

(3)备课组长

初一:语文:颜建红;数学:鱼利东英语:朱燕(兼)

初二:语文:吴芳;数学:王春艳英语:苏海燕;物理:金玉芳(兼)初三:语文:邓红燕(兼);数学:许永明(兼);英语:陈志江;物理:吴伟

谢桥煤矿 篇3

关键词:上提工作面,压架,综合指数法

提高回采上限, 减小防水煤柱高度, 可以延长矿井第一水平服务年限, 缓解接替紧张, 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1,2]。由于开采上限的提高, 煤层顶板岩性受沉积环境和风氧化带的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常常发生工作面顶板垮落而埋架的重大恶性事故, 如淮南潘一矿1402 (3) 面、1602 (3) 面顶板垮落事故,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 本文在分析上提工作面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压架影响因素基础上, 定义了压架危险性综合指数, 并将压架危险程度进行分级, 根据不同压架危险程度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1 上提工作面覆岩破断特征

上提工作面的上部存在基岩薄、松散层厚的特征, 在薄基岩、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 如果含水层厚度大、渗透系数好, 基岩超风化, 则松散承压含水层的载荷传递作用下一定覆岩条件的关键层发生了复合破断, 覆岩整体滑落失稳。当关键层结构失稳时, 厚松散层容易随薄基岩同步下沉, 作用在煤层上方第一层关键层上的载荷突然增加, 采场支架活柱下缩量不能适应顶板的快速下沉导致发生压架事故。同时, 由于覆岩整体滑落失稳后, 顶板台阶下沉明显, 导水裂隙发育充分, 导水裂隙直接沟通含水层, 容易发生突水压架事故 (图1) 。

2 上提工作面压架影响因素分析

2.1 地质因素

影响压架的地质因素见表1。 (1) 是否发生过压架:若某工作面已经发生过压架事故, 则在类似条件下同煤层回采就具有很高的压架危险性。 (2) 防水煤岩柱高度 (即基岩层厚度) [3]:导水断裂带高度预计是煤矿水体下采煤设计和保水采煤的基础和前提。 (3) 探水孔出水量[4]:由于含水层的载荷传递作用, 导致薄基岩条件覆岩关键层易产生复合破断, 造成砌体梁结构的滑落失稳, 从而导致工作面压架突水。 (4) 覆岩结构[5,6]:若垮落带内顶板岩层能自行垮落, 并能充填满采空区, 而垮落带之上断裂带内存在坚硬岩梁, 形成能够承受载荷的铰接平衡结构, 则对采场围岩控制较为有利。 (5) 煤层倾角:若煤层倾角较大, 则工作面可能只有回风巷属于上提, 而运输巷处在回采上限以下, 压架危险性较小。反之, 若煤层倾角较小, 工作面两巷可能均处在回采上限之上, 就具有较高的压架危险性。 (6) 断层导水性:若断层导水性强, 受采动影响, 断层易导通松散含水层的水, 导致压架突水事故。 (7)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复杂将导致工作面推进速度缓慢, 而当工作面推进度缓慢或停滞时, 就会造成断裂带高度发育异常。

1) Hb为保护层厚度;Hm为垮落带高度;Hli为导水断裂带高度。2) 垮落带分为两类:Ⅰ类垮落带内岩层可以自行垮落, 并且垮落后能够填满采空区;Ⅱ类垮落带内岩层自行垮落有困难, 或只有部分岩层垮落, 垮落后难以填满采空区。断裂带分为两类:1类断裂带内具有岩层厚度>2.5 m, 且单轴抗压强度>60 MPa的坚硬岩层;2类断裂带内没有坚硬岩层。

因此, 地质因素对工作面压架危险指数Wt1为:

式中, Wimax为第i个地质因素的压架指数最大值;Wi为第i个地质因素的实际压架指数;n1为地质因素的数目。

2.2 开采技术因素

影响压架的开采技术因素见表2。 (1) 支架工作阻力富裕系数:提高支架工作阻力可使覆岩关键层复合破断后的“砌体梁”结构不发生滑落失稳。 (2) 配套设备性能和管理水平:主要通过工作面日推进度来评价, 一般工作面推进速度越慢, 则活柱缩量越大, 越容易被压死。而支架运行状态差又影响到工作面推进度, 这两者是恶性循环的过程。 (3) 与相邻工作面关系:孤岛面应力集中程度高, 顶板运动剧烈, 会加剧上提面压架危险性。 (4) 与煤柱应力集中区距离:工作面开采遗留下的煤柱往往在煤柱顶底板岩石中形成应力集中, 当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时, 就会影响到其他煤层的开采; (5) 相邻工作面回采情况:相邻工作面顺利回采可为该工作面的回采积累下宝贵经验, 同时对疏干该工作面上覆含水层的水有一定作用; (6) 解放层开采卸压程度:解放层开采对保护煤层有卸压作用, 受保护煤层开采时矿压显现不显著; (7) 采空区处理方式:采用充填法处理采空区可以有效控制采场顶板下沉量, 一般不会发生压架事故, 如果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就具有一定的压架危险性。因此, 开采技术因素对工作面压架危险指数Wt2为:

式中, Wimax为第i个开采技术因素的压架指数最大值;Wi为第i个开采技术因素的实际压架指数;n2为开采技术因素的数目。

2.3 压架危险性预测预报

根据地质因素影响指数Wt1及开采技术Wt2影响指数, 确定出上提工作面压架危险综合指数Wt。

3 压架危险性分级及其处理对策

压架既有地质方面因素, 也有开采技术方面因素, 需要采用综合指数法分析这些因素对压架的影响, 根据工作面压架危险综合指数, 将压架危险性分为四级, 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 形成上提工作面压架危险性综合评价体系 (图2) 。根据压架主要影响因素, 采取降低压架危险性的处理对策, 处理之后需要重新评价, 直至危险性降低到无压架威胁方可进行回采。压架危险性分级及其处理对策见表3。

4 1202 (3) 上提工作面压架危险性评价

谢桥煤矿1202 (3) 上提工作面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对压架危险程度的影响见表4、表5。

谢桥煤矿1202 (3) 上提工作面压架危险状态等级评定综合指数Wt=0.28, 故按无压架危险来考虑, 所有的采矿工作可按作业规程规定的进行。工作面于2011年2月5日开始回采, 于2011年7月15日顺利回采结束, 共生产原煤97.79万t, 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5 结语

在综合考虑地质因素和开采技术因素基础上, 将上提面压架危险程度分为4个等级:无压架危险, 综合指数W<0.3;弱压架危险, 评定综合指数0.3≤W<0.6;中等压架危险, 评定综合指数0.6≤W<0.85;强压架危险, 评定综合指数W≥0.85, 根据不同的压架危险程度提出了相应预防措施, 并形成上提工作面压架危险性综合评价体系, 工程实例进一步检验了该预测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郭忠平, 文志杰, 王付清.厚冲积层下厚煤层分层开采提高开采上限的研究[J].煤炭学报, 2008, 33 (11) :1220-1223.

[2]刘瑞新.松散含水层下提高开采上限的研究与实践[J].煤炭科学技术, 2010, 38 (11) :56-59.

[3]许家林, 朱卫兵, 王晓振.基于关键层位置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方法[J].煤炭学报, 2012, 37 (5) :762-769.

[4]郝宪杰, 许家林, 朱卫兵, 等.高承压松散含水层下支架合理工作阻力的确定[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0, 27 (3) :416-420.

[5]许家林, 朱卫兵, 王晓振.松散承压含水层下采煤突水机理与防治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1, 28 (3) :333-339.

谢桥煤矿 篇4

谢桥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人文管理,全面育人之路,严格按照中心校提出的“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加强学校管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求真务实规范办学行为,扎扎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经过全校共同努力,我校在规范办学行为上做了一些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充分认识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意义,使之成为学校全体教师的共识。

学校在各类会议上,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河南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及有关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情况引导教师深化对规范办学行为重要意义的理解。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规范办学行为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现实需要;是学校坚持以法办校,从严治教的内在要求;是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品位的迫切需要。

二、面向全体,规范教学管理行为。

1、贯彻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

学校根据课程管理要求,按课程计划开足课程。

2、提升学生素质,注重活动育人。

学校成立兴趣小组,全力为孩子们创造展示的机会。如09年秋我校参加镇田径运动会获团体第一名,参加鸡公山管理区书画比赛,我校多名选手获一、二等奖。在参加鸡公山管理区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中,我校小演员将舞蹈《今天是你的生日》演绎得精彩纷呈。

3、合理安排在校时间,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学校严格按照教育办作息时间作息,学生课外作业量严格执行新课程规定。

4、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增强学生健康体质。

学校定期开展体育活动,每天认真组织学生做好两操,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为推广新体操《七彩阳光》课间操时我站在最前面带头学习,把我校师生学习新体操的热情推向高潮。

三、强化工作措施,促进学校工作规范和谐发展。

规范办学行为,是需要学校全体老师配合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上下团结一致。只要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措施得力,监督奖惩到位,学校工作就会在规范、和谐的轨道上发展。我校的做法是:(1)理顺职责,突出重点。学校在每期开学初就在校务会上和教师会上明确个人在规范办学行为方面的工作重点和要求,并以文字形式确定,确保对教师工作进行考核时有据可依。(2)健全制度,依章治校。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校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的坚实基础,是学校内部的“法律文书”。我校对照“规范”,对学校现有的制度进行梳理,力争不留管理空白、制度盲区,使学校各项制度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如我校依据“规范”组织教师讨论通过了“校务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财物管理”、“安全管理”等制度的修订,使学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四、加强师德建设,优化教师队伍。

规范办学行为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工作都与学校的师德师风息息

相关。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是规范办学行为的关键。为此,谢桥学校努力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的口号,提高责任意识和执政能力;二是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强化自我更新意识,提高自我更新,鼓励他们朝专家型教师发展,提升职业品质,累积教育财富,传递教育经验。我校现有市级骨干教师2人,区级骨干教师3人;三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作风建设、专业品质培养,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设空间,拓展渠道,让有能力、有作为的青年教师在教学和学校管理等方面有所建树,有所发展。如我校大胆任用袁辉、吴倩、李红三位年轻教师主抓全校语、数、外教研,使我校教研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我校大型活动大胆交给年轻教师组织实施。袁辉、李红的优质课先后获市、区壹等奖。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学校的发展拥用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五、校务公开,阳光行政。

1、学校坚持班子成员议事制度。学校重大经费开支、各项工作等重要问题都要经过班子会议讨论,做到科学决策,民主治校。

2、坚持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切实保障教师、学生、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把教育的各项政策以及涉及到教师、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用不同方式公示公开,自觉接受来自校内外各方面的监督。

3、健全公示途径。学校通过校务会、教师会、公示栏、宣传栏、致学校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将学校需要公示的内容通过不同的途径告

知教师、家长。每期学生自愿认购的练习册、作业本、检测试卷、平安保险等均在显要位置公示并通过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签字。

由于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谢桥学校2009年被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农村远程教育示范学校”;被鸡公山管理区教育办授予规范办学先进单位;获李家寨镇2009年督导评估一等奖。在今后的工作中,谢桥学校将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继续求真务实规范办学行为,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我镇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谢桥矿箕斗井套架吊装施工技术 篇5

谢桥矿箕斗井套架是由合肥设计研究院设计,套架部分特征如下:

1)井口套架本体:1套,几何尺寸4 550×8 400×58 170,重量251t;

2)四角稳罐装置:4套;重量24 775.7kg;

3)卸载曲轨装置:4套;重量29 099.2kg;

4)井口刚性罐道:4套;重量27 410kg;

5)井口木质罐道:4套;重量6 694kg。

2 施工准备

1)施工前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部门应对本工程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2)组织施工人员熟悉有关图纸等技术资料;

3)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有关安装工艺、质量标准和施工技术规范;

4)检查设备、材料到货情况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5)按照套架地面组对和吊装施工平面布置图要求,进行套架组对场地的清理和平整准备进场道路。铺设套架的纵向移动滑道,从箕斗井井口向北铺设2趟长度为60m的钢板滑道,两滑道中心线间距为8m;

6)按照套架组对和吊装施工平面布置图要求,施工套架吊装所用的稳车砼基础(4台25t稳车和4台16t稳车),并安装固定稳车;

7)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施工临时用电和稳车控制设备的准备;

8)准备和布置套架吊装吊耳和机索具。在井架+56.97m平台梁上焊接固定起吊套架的上吊耳;在套架+39.70m节点处焊接固定起吊套架的下吊耳。

3 施工方案

3.1 套架组对

1)由于套架吊装空间尺寸限制,套架从+12.20m的位置处开始组对,+12.20m以下部分待套架吊装完成后分片安装;

2)由于井口组对场地狭窄,套架应先在外场较宽敞的场地组对成片,然后运到井口指定位置组对成形;

3)场外套架组对时,使用一台50t汽车吊和一台55t汽车吊,套架组对成片后,用100t吊车和30t平板车将组对成片的套架运至井口指定的位置;

4)套架组对时,每隔适当的距离应用道木垛支撑,二片成形的套架吊起竖立组合时,用槽钢或工字钢打临时支撑;梁之间的间距、平行度、对角线尺寸找正时,使用手拉葫芦、斜垫铁、千斤顶和法兰螺栓进行调整,找正好后用型钢支撑固定牢固。单片梁组对好后,再组对两片梁之间的横梁及剪刀撑,组队时应检查套架的直线度、平行度、上下开档尺寸与矩形对角线尺寸;

5)套架内部附件组装。套架本体在井口组对好后,用吊车把套架内部的罐道、卸载曲轨、稳罐罐道、井口刚性罐道、托罐装置、梯子平台等一并组装在套架上,随套架一起进行吊装;

6)套架构件施焊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清理焊缝坡口及其两侧的油、水等污物,露出金属光泽,按焊接工艺规定进行焊接以保证焊接质量。

3.2 套架平移滑道的布置

1)套架在井口组对前,应将井口向北60m的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地面用矸石填平压实,并用30mm~40mm的石子铺垫100mm~150mm厚将地面找平;

2)从井口向北用δ20mm的钢板铺设2趟滑道作为套架吊装过程套架底部纵向运行滑道,滑道铺设尺寸:宽度2m,长度60m。铺设时要求滑道平整,钢板从北向井口为顺岔搭接铺设,两趟滑道的中心线间距为8m。

3.3 套架的吊装

1)套架主起吊滑车组布置:

套架吊装设置二套主起吊滑车组,详见附图。

北侧吊点滑车组:(用100t吊车直接把滑车组吊至天轮平台处连接牢固可靠。)

上滑车组:4H50×3B+2H50×2B+2H32×1KB,挂在+56.97m北侧平台梁上焊接的板式吊耳上。

下滑车组:6H50×3B,挂在套架+39.70m节点标高处焊接的板式吊耳上。

套架北侧的主起吊滑车组采用19-18走38双出头穿绳,跑绳分别从井架+57.67m平台梁上的2只H32×1KB滑车引下,经过井架根部2只H20×1KB滑车导向后引向J1、J2两台25t稳车。

南侧吊点滑车组:

上滑车组:5H50×2B+2H32×1KB,挂在井架+56.97m南侧平台梁上焊接的板式吊耳上。

下滑车组:4H50×2B+H50×3B,分别挂在套架+39.70m节点标高处焊接的板式吊耳上。

套架南侧的主起滑车组采用12-13走24双出头穿绳,跑绳由井架+57.67m平台梁上的2只H32×1KB导向滑车引下,经井架根部2只H20×1KB滑车导向后引至J3、J4两台25t稳车。

2)主起稳车钢丝绳选择和缠绳要求

主起钢丝绳选用2根长度为L=1300m,规格为Φ32-6×37-1870的钢丝绳作为北侧主起滑车组起吊钢丝绳。副起钢丝绳选用1根长度L=1 600m,规格为Φ32-6×37-1870,作为南侧滑车组起吊用钢丝绳。

为了保护好施工所用的起吊钢丝绳,保证稳车滚筒缠绳质量和平稳起吊,稳车布置在井架腿旁边的位置,稳车生根在井架腿上,稳车滚筒中心线与出绳方向保持基本垂直。另外,为了防止受力状态的起吊钢丝绳在滚筒缠绳时出现咬绳现象,一是要求缠绳时排列紧密整齐,二是要求缠绳时钢丝绳层间要垫放厚度为3mm、宽度为150mm的钢板,钢板条的长度应比滚筒宽度小50mm~100mm,钢板条布放间距为150mm~200mm。

3)套架前托后留绳布置

设置套架的前托、后留绳是为了保证套架的移动速度在可操控范围内,保证套架吊装施工安全、平稳、可靠。本次套架吊装时不设置前托机索具,只设置2套后留机索具。滑车组均为H32×3D三三走六单出头跑绳滑车组,滑车组所缠钢丝绳为Φ26-6×19-1670,长度为L=500m,数量2根。后留稳车为J5、J6,共2台16t稳车。

4)套架吊装

(1)套架吊装时,先开动J1、J2两台牵引稳车,将套架头部慢慢抬起,起吊过程中,开动J3、J4两台稳车跟着收紧南侧副起滑车绳,防止钢丝绳打绞;

(2)起吊过程中,根据情况分别开动J5、J6稳车,J5、J6稳车上的钢丝绳不要带劲太大,套架向前走,J5、J6稳车上的钢丝绳跟着慢慢松绳,防止套架猛然向前窜动;

(3)当套架起吊竖立成60°~70°时,让南侧副起吊钢丝绳带劲,同时开动J5、J6两台稳车控制后留绳,控制套架的溜放速度。用J1、J2、J3、J4四台起吊稳车将套架吊成90°状态;

(4)将套架向上多吊起一段距离,然后吊装+12.20m以下的套架梁。+12.20m以下的套架梁采用分片散件吊装,精确定位后与套架底梁焊接固定;

(5)将套架落下来与+12.20m以下套架连接。找正上段套架,安装套架顶部固定支梁。用100t汽车吊将套架顶部与井架连接的固定梁吊装就位,施工人员在+56.97m天轮平台,利用井架横梁上布置得吊耳挂2只3t手拉葫芦,将套架与井架之间的固定梁吊装就位并安装好;

(6)套架顶部固定支梁装齐后,套架的起吊滑车组暂时不要拆除,先将起吊套架的滑车组跑绳锁死,待放绳挂箕斗施工结束后再拆除。

4 滑车组校核

4.1 北侧滑车组校核

除去+12.20以下标高部分后的套架吊装总重量约265t,先采用4H50×3B+2H50×2B+2H32×1K滑车组起吊,该滑车组起吊受力计算:

北侧滑车组起吊时,双机起吊滑车组跑绳受力为:

式中:η为滑轮阻力系数取0.96;m为双机牵引工作绳数取38;Q计为套架起吊计算重量取:Q计1=Q×k1=265×1.1=291.5t

(K 1为动载系数取1.1)

(选用2台25t稳车能满足要求)

滑车组跑绳选用Φ32-6×37-1870, P破=56.4t,安全系数:K=P破/S1=56.4/8.0.4=7.01>6(安全)

4.2 南侧吊点滑车组校核

套架重量Q=265t,南侧采用H50×3B+4H50×2B滑车组起吊,该滑车组起吊计算重量:

式中:K1:为动载系数取1.1;K2为不平衡系数取1.2

南侧滑车组起吊时,双机起吊滑车组跑绳受力为:

式中:η为滑轮阻力系数取0.96;m为双机牵引工作绳数取24;Q计2为174.9t

S2=[ (1-0.96) ×174.9]/[2× (1-0.9624) 0.962]=6.1t<25t (选用2台25t稳车能满足要求)

滑车组跑绳选用Φ32-6×37-1870, P破=56.4t,安全系数:K=P破/S2=56.4/6.1=9.2>6(安全)

5 结论

该井口大型钢结构套架一次吊装成功,使我们在大型钢结构吊装方面积累了经验。

1)为今后井筒快速施工提供了工期保证;

2)将全部构件在地面组装,减少了高空作业,对施工安全起到很大作用;

3)对超大、超长构件吊装积累了经验。

摘要:本文结合谢桥矿箕斗井井口套架吊装工程, 介绍了吊装施工技术, 在吊装设备布置方面作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套架,吊装

参考文献

谢桥煤矿 篇6

在谢桥煤矿开展的底板开采破坏原位测试中,利用工作面回风巷底板施工钻孔,布置地电场测试系统,现场测试煤层开采过程中底板的变形与破坏特征,利用岩层电性特征变化讨论岩层的破坏深度等参数,取得了相应的认识[6,7]。现结合13316 工作面回采观测内容进行阐述,所获得的成果和认识可为煤矿安全开采及水害防治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1 孔巷联合电法测试技术

孔巷电阻率成像是利用井下巷道及钻孔按一定间距设置源点,在另一钻孔中设置一定数量的接收点,依次激发源点,在地下产生相应的稳定电流场,用接收点处测得的电位值来重构两孔之间介质物理性质差异的图像,从而解决相应的地质问题[8,9,10]。由于电阻率和地层的岩性、岩石孔隙及孔隙中的流体性质有直接关系,因此孔间电法对于识别岩层破碎及含水变化等特征具有较高分辨率。

数据采集采用并行电法仪,该仪器最大优势在于任一电极供电,在其余所有电极同时进行电位测量,可清楚地反映探测区域的自然电位、一次供电场电位的变化情况,采集数据效率比传统的高密度电法仪又有大大提高。所测得的电位数据通过数据解编分析后,采用电阻率三维反演技术进行处理。电阻率三维反演问题的一般形式可表示为:

式中: G为Jacobi矩阵; Δd为观测数据d和正演理论值d0的残差向量; Δm为初始模型m的修改向量。

由于所测的电位数据变化范围较大,一般用对数来标定反演数据及模型参数,有利于改善反演的稳定性。由于反演参数太多,传统的阻尼最小二乘反演往往导致过于复杂的模型,即产生所谓多余构造,它是数据本身所不要求的或是不可分辨的构造信息,给解释带来困难。Sasaki在最小二乘准则中加入光滑约束,反演求得光滑模型,提高了解的稳定性。其求解模型修改向量 Δm的算法为:

式中C是模型光滑矩阵。

通过求解Jacobi矩阵G及大型矩阵逆的计算,来求取各三维网格电性数据。进而反演出孔巷间岩层的电阻率分布情况,根据时空对比判断底板岩层裂隙发育特征。

2 工作面探查实践与分析

2. 1 工作面测试布置

测试工作面为谢桥矿东二B组采区6 煤层三阶段,工作面宽约270 m,长约1 450 m,回风巷煤层底板标高为-502. 7 ~ -532. 3 m,运输巷煤层底板标高为-571. 0~ -597. 0 m。煤层厚度为0. 5 ~ 4. 6 m,平均煤厚为2. 79 m。现场在13316 工作面回风巷施工底板钻孔电法探测系统,朝向工作面退尺方向下布置2 个倾角不同钻孔,进行钻孔间电阻率法成像。施工技术参数见表1,其中1#和2#探测孔位于同一垂直剖面上,形成有效的探测与监测空间。

现场施工中,1#钻孔安装40 个电极,电极间距为1. 9 m,其控制垂高距离煤层底板为37 m,控制平距为64 m; 2#钻孔安装15 个电极,电极间距为3. 5 m,其控制垂高距离煤层底板为12. 5 m,控制平距为47 m,数据采集符合要求。图1 为钻孔地质剖面图。

2. 2 数据采集与分析

现场电极安装静置一段时间后测量背景电阻率值。当回采工作面在监测钻孔可控区域内时,为监测灵敏段,回采工作面每推进约5 m,采集1 次数据。自第1 次进行孔中电法数据采集,到回采工作面推过断面控制范围,完成整个现场数据采集任务。现场并行电法仪的采集参数为AM法0. 5 s ~ 50 ms数据。通过对所有采集数据进行解编,反演电阻率剖面图,结合回采进度进行底板岩层破坏规律分析。

2.2.1 背景电阻率

2014 年6 月27 日测试断面底板岩层视电阻率成像结果剖面见图2,可以看出,在回采工作面还未到断面监测范围时,6 煤层底板砂泥岩地层电阻率值相对均匀,总体为10 ~ 100 Ω·m,局部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作为背景电性剖面,为后续采动影响对比提供基础。

2. 2. 2 采动变化过程

根据工作面回采进度,结合断面控制范围,进一步获得不同时间点底板岩层电性分布特征。图3 为选取的几幅测试过程中的断面视电阻率变化剖面图。2014 年8 月14 日之后由于进入监测敏感区,为了增加探测的效果,利用在回风巷底板布置电法测试系统,联合钻孔内电法系统进行综合测试。每次探测时,从工作面切眼位置开始,向后布设1 条电法测线,测线电极数为32 个,极距为2. 5 m,总测线长为77. 5 m。该阶段采集到的电法数据,采用AGI中联合反演技术,并将每天的视电阻率分布与背景电阻率值作比较,后期的视电阻率值剖面图较好地反映了底板岩层电性参数的变化,其变化过程明显。

在工作面未进入监测区域内,该段时间工作面底板岩层所表现的视电阻率值基本在正常的变化范围之内,并无明显的变化,分析为未受采动影响( 图3( a) ) 。图3( b) 、( c) 为8 月15 日、10 月22 日测试所获得的结果。其中图3( c) 为回采结束后约一个半月时间后采集的数据结果,表明底板岩层的破坏已趋于稳定。该测试结果,可以反映切眼后方10 m范围内已回采的区域底板岩层的破坏情况。由2 张结果图可见,在未回采的范围内,底板岩层的整体视电阻率值基本和前期背景数值相近。图中出现的低阻异常区判断为现场布置电法测线及数据采集时,巷道由于降尘使得底板较为潮湿,对电场在浅部岩层的传播造成影响,进而使浅部岩层的视电阻率值变化较背景视电阻率值低,这一现象在两幅结果图内均有反映。通过电法数据的联合反演,两幅结果图均表明,在切眼后方已回采部分,底板上部岩层视电阻率值发生明显的变化,整体表现为视电阻率值增大,并且增大的趋势符合底板岩层的破坏规律,即由下而上视电阻率值呈逐渐增大的规律,表明底板岩层的破坏是由下而上破坏越来越大,竖向裂隙破坏显著,尤其在底板深度13. 5 m以上的浅部局部岩层变形与破坏特征相对明显。

2. 2. 3 底板破坏特征

结合岩层背景电阻率值大小,以及岩层变形与破坏过程中电阻率值的变化特征,可确定岩层破坏的电性判断标准。从电性参数剖面图中可知: 底板下方13. 5 m内岩层视电阻率值差异大,其变化达1. 0 ~ 3. 0 倍,其电阻率的变化较背景值相差数倍,为裂隙发育所致,特别是底板深度6 ~ 8 m以内,电阻率的比值多在2. 5~ 3. 0 倍以上,可以看作为底板破坏强烈段; 而底板下方13. 5 m以下的岩层,测试过程中电阻率值整体保持不变,局部稍有变化,可以看成未发生破坏区域。根据底板破坏岩层视电阻率值典型特征,结合区域基本地质条件,分析认为6 煤层开采过程中底板岩层变形与破坏的最大深度为13. 5 m左右。

3 结论

1) 结合煤层开采底板钻孔,联合钻孔与巷道条件构建电阻率成像测试系统,结合时空多次对比,分析岩层介质电性参数的变化,可以获得对底板岩层变形与破坏深度及特征。该方法可为底板变形与破坏原位测试提供支持。

2) B组6 煤层顶分层开采采高3. 0 m,开采过程中底板破坏带深度为13. 5 m,该段岩层电阻率值整体较高,基本上超过背景电阻率值1. 5 倍以上,有的甚至达到3 倍以上,为典型的岩层破坏特征。

3) 本次测试所获得的底板岩层破坏特征值对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为煤矿防治水技术参数利用提供对比。对于B组煤层其他工作面开采的后续防治水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盛东,刘静,岳建华.中国矿井物探技术发展现状和关键问题[J].煤炭学报,2014,39(1):19-25.

[2]程久龙,李飞,彭苏萍,等.矿井巷道地球物理方法超前探测研究进展与展望[J].煤炭学报,2014,39(8):1742-1750.

[3]张文泉,张红日,许方军,等.大采深倾斜薄煤层底板采动破坏形态的连续探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0,28(2):39-42.

[4]张红日,张文泉,温兴林,等.矿井底板采动破坏特征连续观测的工程设计与实践[J].矿冶研究与开发,2000,20(4):1-4.

[5]刘传武,张明,赵武升.用声波测试技术确定煤层开采后底板破坏深度[J].煤炭科技,2003(4):4-5.

[6]段宏飞.采动过程中煤层底板破坏特征及破坏深度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4,42(5):17-20.

[7]徐智敏,孙亚军,巩思园,等.高承压水上采煤底板突水通道形成的监测与数值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31(8):1698-1704.

[8]张平松,吴基文,刘盛东.煤层采动底板破坏规律动态观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S1):3009-3013.

[9]张平松,刘盛东,舒玉峰.煤层开采覆岩破坏发育规律动态测试分析[J].煤炭学报,2011,36(2):217-221.

谢桥煤矿 篇7

1 改造设计的原则

在《规程》基础上, 结合当前的规定和客户使用要求, 提出下面两点要求。

(1) 低瓦斯的矿井。由于瓦斯浓度低, 危害不明显, 在《规程》规定的要求下可向上提高一个级别, 即局扇仍旧采用单电源供电, 但是需要专门设置局扇专用变压器用来实现“三专”供电, 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2) 高瓦斯矿井。由于瓦斯含量比低瓦斯矿井含量高, 危害也大得很多, 因此在《规程》规定的要求下再结合实际情况, 采用双机双电源模式, 而双电源供电其弊端也日渐明显, 本文也因此将对三路路供电进行研究。

2 局扇三路供电方案的选择

局扇三路供电方式有三种供电方案。 (1) 此种供电方式有两路电分别供专共一、专共二, 电源分别来自采区变电所三专变压器所带的660V电压等级的两台低压馈电开关, 而另一路电则来自采区变电所Ⅱ段的移动变电站的660V电压等级的两台低压馈电开关。而局扇自动切换开关则会在三专局扇故障停止运转的时候, 在2s~3s内会自动开启备用局扇。 (2) 此供电方式基本与第一类相似, 不同则在于不是每个采区都会有足够的低压馈电开关。 (3) 而这种方式则是建立在前两种供电方式基础之上, 在两个专局之间加入电源串联接线, 从而达到三路电源都能够启动两台局扇。

本局扇三路供电方案则是如下的选择:主要由两个KBF矿用隔爆型双回路风机自动切换开关、三路电源及三个对旋局扇组成, 1#切换开关的两路电源由采区变电所直供, 2#切换开关的电源由配电点处动力电源引出, 三路进线电源分别来自采区变电所的三段, 三个局扇运行方式为一专两备。切换开关系淮南同正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能实现两台局扇间的自动切换, 它以高性能单片机为核心, 可对控制器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有效监控及故障处理, 具有可靠性高、操作维护简单和状态指示清晰等优点。

3 控制原理

如下图所示, 1#切换开关的主辅机分别带专局和备局1, 2#切换开关的主机带备局2, 需引出如下几根控制线: (1) 从1#切换开关的主机侧的一常开接点引线接至2#切换开关主机侧的远停按钮上 (避免专局和备局2同时开启) 。 (2) 从1#切换开关辅机侧的一常开接点引线接至2#切换开关主机侧的远停按钮上 (避免备局1和备局2同时开启) 。 (3) 从1#切换开关的主机侧的一常闭接点引线接至1#切换开关辅机侧的一常闭接点, 然后从这两个接点引线接至2#切换开关主机侧的启动按钮上 (保证专局和备局1停止后, 备局2自动开启) 。 (4) 从2#切换开关主机侧的常闭接点引线接至1#切换开关主机侧的启动按钮上 (保证备局2停止后, 专局开启) 。

从以上方案可以看出需要切换开关KBF的辅助接点较多, 1#切换开关主机侧需要6个接线端子, 1#切换开关辅机侧需要6个接线端子, 2#切换开关主机侧需要8个接线端子, 2#切换开关辅机侧需要2个接线端子, 但切换开关KBF的上腔只引出5个接线端子, 需扩展成为8个接线端子;需从1#切换开关主机侧引出一根5芯电缆接至2#切换开关主机侧接线端子上, 从1#切换开关辅机侧引出一根3芯电缆接至2#切换开关主机侧接线端子上, 从1#切换开关主机侧引出一根1芯电缆接至1#切换开关辅机侧接线端子上, 从1#切换开关辅机侧引出一根2芯电缆接至2#切换开关辅机侧线端子上, 共需要4根控制电缆。

三台局扇间的自动切换开启顺序如下:专局有故障后自动切换到备局1 (切换开关KBF自身所带的自动切换功能) , 备局1有故障后, 自动切换到备局2, 备局2有故障后自动切换到专局, 以专局为最优先级, 专局恢复正常后, 备局1、备局2自动停止。

4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淮南矿业集团已经在现场原有供电方式, 也即在采区变电所混装段再新增“三专”线路, 掘进工作面新增两个局扇、以及一台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 通过组合形成“4321”的新供电模式 (如图3所示) 。现将此供电模式具体说明如下。

4:即四个局扇, 两个作为主用, 剩下两个作为备用, 从而保证局扇运行的可靠性。

3:即三路电源, 分别为专供 (1) 、以及专供 (2) 和混装电源。1#自动切换开关中的专供 (一) 是为主用局扇供电, 而专供 (二) 是为备用局扇供电, 并且专供 (一) 和专供 (二) 二者实现自动切换;2#自动切换开关中的混装供电为主用局扇供电, 专供 (一) 为备用局扇供电并且混装和专供 (一) 之间实现自动切换。三路电源中的专供 (一) 及专供 (二) 分别来自采区变电所专供及混装段的“三专”线路, 混装来自移动变电站的生产用电, 三路供电提高了局扇供电电源的稳定性。

2:即两台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和两路风筒, 在正常工作的时候, 会有两台局扇同时向迎头供风, 而且当任何一台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正在切换的时候, 都会有另一台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保证持续向迎头供风, 从而有效保证了供风的连续性;而另外两台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也保证了供电线路切换的安全性。

1:也就是要求局扇配电点要有一名司机实行现场交接班, 司机能够现场应急处理电气故障, 从而保证了局扇供电更加安稳全 (图3) 。

综合以上现场设计可以得出局扇三路供电方案的优越性。

(1) 有利于强化生产单位对生产用电的管理。

(2) 强化现场局扇司机的责任, 从而有助于提高局扇供电的可靠性。

(3) 避免初期井下局部供电方式的弊端。

5 结语

此方案不仅实现了三台局扇间的自动切换功能, 而且还有效的避免了两台局扇同时开启的现象, 实践证明, 掘进面局扇三路供电技术的应用是科学和可行的, 不仅有效提高了局扇供电、运行的可靠性, 改进过的三路供电方式还能进一步适应井下供电的要求, 还基本杜绝了因局扇停风引起的瓦斯积聚现象, 安全经济效益巨大, 在我国煤矿企业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名牌图书馆下一篇:动态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