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煤矿:海外培训探索安全、高效的煤矿发展之路

2024-04-12

开滦煤矿:海外培训探索安全、高效的煤矿发展之路(共9篇)

篇1:开滦煤矿:海外培训探索安全、高效的煤矿发展之路

开滦煤矿:海外培训探索安全、高效的煤矿发展之路

金秋十月,开滦集团举行了隆重的130周年纪念庆典.经历了百余年的沧桑,开滦集团目前已经形成了集煤焦化,煤电热、物流,建筑建材,机械制造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集团.在保持老传统的.过程中,开滦集团通过积极地组织境内外培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走出了高效,安全的煤矿发展之路.

作 者:晨阳  作者单位: 刊 名:国际人才交流 英文刊名:INTERNATIONAL TALENT MONTHLY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 

篇2:开滦煤矿:海外培训探索安全、高效的煤矿发展之路

文章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评论:[已关闭] 打印本文

全面覆盖的安全体系

事故,往往从最薄弱的环节打开缺口。本质安全,必须建立全方位全面覆盖的安全体系,不能留下任何缝隙。为此,大统矿业建立8支队伍管安全。第一支是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总经理、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助理;第二支是矿长、副矿长、调度主任、调度员;第三支是总工程师、工程师、技术科长、技术员;第四支是区队长、值班区长、班组长;第五支是安全矿长、安监科长、安监员;第六支是标准化管理办公室主任、标准化管理员、安全小分队队员;第七支是群监主任、群监网员、青年岗员;第八支是干部、技术骨干队伍年度包区队安全工作组。

这8支队伍、136人无论白天黑夜,无论星期天、节假日,在每天的24小时内,分批每隔两个小时相继下井。下井时间必保2小时以上,井下专门设立严格的考勤站。他们下井有两条硬性任务,第一,每次下井必须完成规定的抓“三违”人员指标;第二,每次下井必须将发现的隐患填写清楚。完不成这两项任务就视为没有完成下井指标,将被通报罚款。

为加大对现场的监督管理密度。除带班班长、当班安监员、群监网员、青年岗员必须8小时盯现场外,还规定了区队长下井“三三制”,即:一个月下26次井,每次不少于6小时,同时要保证早、中、夜班各占三分之一。为了让安全信息快速得到反馈,他们坚持实行班前信息发布制度。由值班矿长将信息员填写的安全隐患,在区队长、班长、安监员下井前召集会议发布,区队长、班长、安监员下班时,将现场整改的情况到信息办填写清楚。发布会每天三次,安全隐患做到了早发现、早处理,防患于未然。

公司把井下的200多个工种,按工作系统分为顶板、提运、机电、放炮、通防5个评估门类。每个评估门类所含工种,都按照一定规程划分为安全状态的A、B、C、D级。A级班组奖工资总额的3%,B级、C级班组分别罚工资总额的1%和3%,D级罚工资总额的10%,并责令立即停产。

为防止安全评估打“人情分”,达标办每班派小分队队员进行动态二次评估。结果当场公布。每月劳资科将评估结果汇总,并作为各区队、班组工资结算依据。实行评估以来,现场安全系数大大提高,隐患得以及时排除。去年,评估A级率达到97.5%。1996年前“三违”每年达到8000多人次,去年减少到212人次。

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给员工及其家属带来了安全感,也为企业带来了荣誉。公司相继被省局授予“全省煤矿安全生产 „双基‟建设先进单位”、省“通风、防治水示范矿井”、“质量标准化一级矿井”;被通报表彰为“全省安全生产5周年以上先进矿井”;1997年被有关部门授予“质量标准化矿井”等荣誉称号。近两年来,省内外有60多个兄弟单位来公司参观交流,仅江苏省去年就有17个单位来矿学习安全管理经验。

安全生产,为企业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2003年,大统矿业董事会提出了“二八十”的公司发展规划,即用两年时间,到2005年底完成新矿星村矿建矿工作。到第8个年头,也就是到2013年前,完成开发投资7亿元、建设600万吨矿井的任务,实现公司利润15亿元的目标。到第10个年头,实施投资100亿元的计划,向铁路、煤化工、高科技产业渗透。如今,星村煤矿建设已按计划顺利完成,其他计划正稳步实施。一个本质安全的新型煤炭企业,正向我们大步走来。

小资料

什么是“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来源于《煤矿安全规程》对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解释,由此演绎扩展为煤矿安全管理的崭新理念。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煤炭属于高危险行业,发生事故是必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偶然的。但是,如果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处处按照标准、规程作业,把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甚至实现零事故,那么煤矿发生事故就是偶然的,而不发生事故是必然的,这就是“本质安全”。

篇3:新时期煤矿安全培训工作创新探索

一、创新培训理念, 切实转变培训态度

当前的安全培训工作由于受到传统培训模式的束缚, 培训工作明显滞后于企业形势发展的需要, 培训流于形式, 同时部分企业不重视培训工作, 精简培训机构, 降低培训成本, 培训受到冲击。安全培训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基础工作, 是要求学员在理论技能知识学习的同时潜移默化提高安全意识的过程, 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不能把安全培训看成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工作, 而是应该作为一种安全投资行为, 从安全文化建设的高度提出“安全培训让您受益”的理念, 虽然对员工进行培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可以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 增强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认知力和办事能力, 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 提高员工专业素质, 加快知识和技术积累, 塑造企业文化, 加强企业凝聚力。同时通过安全理念的培养, 切实让员工感悟到安全培训受益的是自己、是家人, 而且终身受益。

二、创新培训方式, 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目前, 煤矿企业进行各种培训都是强制性的, 目的性极强, 学员参加培训都是为了通过考试取得相关证书, 他们从培训开始就是为了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考试, 顺利取得证书, 因此学员把死记硬背考试内容变成首要任务, 课堂授课沦为形式, 对于参训学员掌握理论知识并及时应用到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不大, 培训效果就自然显得十分差。另外, 培训方式单向性单一化也是导致参训学员对培训缺乏学习兴趣, 培训较难取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培训方式创新方面, 可以在以下几点作出改进:一是要切实做好培训训前需求调研, 结合公司发展需要和职工个体差异来制定培训计划。企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员工喜欢什么样的培训, 就做什么样的培训;二是要改变传统的单向的教师授课模式, 要注重师生之间的经验互补, 课堂上的互动交流, 有助于学员的潜能发挥和经验的提炼升华;三是广泛搜集近年来煤矿企业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 结合到教学内容中, 因为典型案例针对性较强, 又与员工的实际工作结合紧密, 警示性强,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 有助于增强员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及时反思, 积极运用, 提高员工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水平, 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四是根据参训人员文化层次、岗位工种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多采用研讨交流的形式, 条件允许的可以进行现场教授;而对一般员工则要多采用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教学方法, 多进行练习法教学等。五是架设培训机构间的交流渠道, 学习彼此的培训工作先进经验, 提高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质量。六是积极开展员工素质拓展训练, 在培训课程中增加WKB课程, 让员工培训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培训, 对员工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 增强员工自身认知感, 加强凝聚力, 开创煤矿员工培训的新模式。

三、创新培训设施, 保障培训教学水平

培训设施的创新, 一是体现在培训硬件的创新上。为了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培训教室里均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 配有专业的机电、通风、采掘、瓦斯爆炸模拟实验室, 直观而全面地让学员感受到煤矿生产的核心, 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另外在员工培训期间, 还要进行心肺复苏模拟演示教学, 并逐一考核, 确保人人动手, 人人过关。同时为了克服传统课堂讲授法的不足, 还在相关技术监管人员的指导下, 严格按照煤矿井下标准要求特别建设了实操培训基地, 让学员通过现场模拟演练, 快速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实操基地设备完善、设施齐全, 可以进行学员的理论知识学习、3D演示教学、实操技能模拟训练、技能技术比武等等。二是在培训软件创新方面, 编写了岗前培训教材、实操系列教材等, 增强了培训职工培训效果, 保障教学质量。还根据教学要求, 从公司选拔优秀基层员工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切实保障培训教学水平。

四、创新学习形式, 提高学习积极性

安全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 传统的安全培训注重课堂式培训, 形式死板, 已经无法适应职工尤其是年轻职工的学习需要。当今信息科技突飞猛进, 给学习提供了很多途径, 除了传统的课堂培训, 可以开展互动讨论课程, 让学员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内容的讨论中来, 并在讨论的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陈述自己在工作遇到的问题, 听取别人的经验和建议, 互相交流, 互相学习, 彼此启发, 让学员在原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学到新东西, 掌握新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 促进安全生产和岗位技术创新。这样一来, 也有利于加强授课教师和学员之间的交流, 避免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出现逃避厌学情绪, 实现学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形成员工培训良好的学习氛围。除了理论学习, 更要注重实践, 在实际的工作中交流经验, 共同提高。另外, 外出参观考察以及非技术培训的素质拓展训练都可以借鉴到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中来。

五、创新培训评估, 积极落实培训工作

在员工培训落实方面, 一是在每年年初根据相关培训制度和各区队上报的培训计划制定年度、月度培训计划, 确定每月区队培训工作的重点, 建议区队积极创新培训形式, 利用班前会进行“每日一题”的学习, 同时还会在工作现场对员工进行随机的抽查提问, 检验员工日常培训效果, 以保证全员培训工作可以落到实处;二是在全员培训中推行实施了月度总结汇报、年度培训总结汇报制度, 并在年底汇总成员工培训年度总结报告, 这为领导层全面掌握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三是把脱产培训考核和区队自主培训考核相结合, 每月进行定期审核, 并纳入员工日常绩效考核中, 可以在员工实际工作中验证培训课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根据反馈及时调整课程以保证培训效果, 同时对于培训工作表现优异者, 采取荣誉奖励或物质奖励的方式, 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学习潜能, 从而增强全员对培训的重视程度, 提高培训效率。四是在员工持证情况管理方面, 开发培训联动台账管理系统, 可以对具体到区队、个人的培训、持证情况进行管理, 并针对证件过期、即将过期人员进行实时提醒等。

六、结语

安全培训不同于其他培训, 没有捷径可走, 要做好安全培训工作, 就要实实在在地坚持制度, 狠抓落实;就要从预防抓起, 从细节抓起;就要全员参与, 共同营造;强调自主管理;注重日常基础工作, 那么矿企职工安全培训工作就一定能飞快发展, 实现质的飞跃。

摘要:煤矿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积极做好煤矿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从抓好员工安全意识入手, 通过系统科学的安全培训, 在逐步提高员工的安全作业技能和安全管理水平的同时, 也为煤矿企业最大限度减少人身伤害事故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员工培训,培训创新

参考文献

[1]马乃毅, 徐敏.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新趋势[J].商业研究, 2004

[2]栗永锋.中国企业员工培训的对策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4

篇4:开滦煤矿:海外培训探索安全、高效的煤矿发展之路

百年传奇

开滦煤矿创建于1878年,至今已有130年的历史。它的创建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

“鸦片战争”后,李鸿章等一批洋务派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1878年,李鸿章举荐上海招商局主办唐廷枢创办了开平矿务局,引进西方的机器及技术人员开采煤炭。“当时,南有江南制造局,北有开平矿务局,开平矿务局成为洋务运动中的典型。”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张志友说。

1901年,开平煤矿被英国骗占。1906年清政府在收回开平煤矿无望的情况下,批准了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同一开平煤田内筹建滦州矿务公司。1912年,在英商开平煤矿的挤压下,滦州煤矿与开平煤矿合并,成立了开滦矿务总局。此后的近半个世纪,开滦煤矿一直被英国人掌管。解放后,英国人撤走,1952年,开滦煤矿由国家代管。

英国特色

英国人控制开滦煤矿几十年,为煤矿的技术和管理留下了浓重的英国色彩。

“我们的记账簿、财务报表都保留典型的英国特色。所有的员司(即员工)一致采用中英文双语记账,老员司的英文都非常流利。”

美国第31届总统胡佛还曾在开滦煤矿工作过。“他曾在开滦煤矿任矿师,当时叫‘胡华’,还帮助英国人骗占了开滦煤矿,后来他回美国开始从政。”

2006年,在军事博物馆举办的国有企业文物展览上,开滦提供的文物引起了轰动。“当年清政府赏赐的青铜器、书画、文房四宝都还保存得很好,一般的国有企业都没有这样的历史文物,我们现在正在建设自己的工业博物馆。”

中国高校煤田、地矿开采的教科书、国家标准很多都来源于开滦煤矿。“因为开滦拥有多种先进的采煤技术,而且我们是国内最早引进综合机械化开采的。\974年,开滦就从德国引进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

走入新世纪,开滦煤矿也不断向国外派遣培训团组,引进新技术。2002年以来,开滦先后选派了660多名高中级管理技术人员赴德国、日本、波兰、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外培训机构和先进企业进行实地培训学习。同时组织500余名管理技术人员在国内接受外国专家的专题培训。

德国,老矿问题的解决路径

从2002年开始,开滦集团每年都组织两个培训团赴德国鲁尔,分别参加“特大型现代煤炭企业管理和控制”和“特殊条件下煤矿高产高效技术”培训。参加培训的分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至于为什么要选择德国技术,张志友分析说,因为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

“我们和德国鲁尔集团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有着百余年历史的老矿,都面临资源减少,转产转型的问题。”老矿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不仅仅是资源枯竭,也有工作效率的问题。“我们最长的井下巷道约有1小时的轨道行程,工人下井后到工作面可能还要1个小时,即辅助时间一般都在2个小时,甚至3个小时,所以实际工作的时间就大打折扣了。”

煤矿总是越采越深,目前开滦煤矿已经深入到地下1000米,“开滦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实现1000米深度采煤的煤矿。”

“特殊条件下煤矿高产高效技术”的培训项目为集团引进新技术、解决百年老矿的问题提供了多方面的参考经验。“煤矿巷道新型支护技术、现代机械化釆煤,特殊条件下煤炭高产高效工作面生产工艺与生产组织、煤矿开采的信息化技术都是我们的培训内容。”张志友说。

培训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先进技术的引进使集团机械化操作水平由80%增加到95%。“很多以前不敢想的,现在都可以实现机械化了。”2002年至2007年间,在工人总数减少20%的情况下,开滦的煤炭产量由2100万吨提高到了3000多万吨。

我们是国有企业,不仅仅要讲效益,关键是保障供应。“目前,我们开滦的煤是冶炼精煤,用于钢铁的冶炼,主要保证首钢、鞍钢、宝钢、唐钢等国有钢铁企业的用煤。”

面对有限的资源,煤化工、煤电热,物流是开滦集团进行转型的探索,“我们研发煤焦炭、煤焦油等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

波兰培训助力汶川救援

开滦集团拥有一支出色的矿山事故救援队伍,开滦救护大队被命名为国家矿山救援基地。2002年至2007年间,开滦集团的百万吨死亡率由0.819下降到了0.235,这得益于企业事前的安全管理和事后的有效救援。

2006年至2008年,开滦集团组织集团安全监察管理人员和事故救援队管理人员赴波兰参加煤矿灾害预防与应急救援培训项目。波兰煤矿有着200年的开采历史,近几年,平均采煤深度超过800米,冲击地压、瓦斯突出、自然发火,水害等灾害时刻威胁着安全生产。“他们在事故救援方面经验丰富。波兰采矿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协会雷布尼克分会培训中心,拥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在,我们各单位的救护队队长和主管技术人员都参加过赴波兰培训。”

2007年11月23日至12月23日,开滦集团的培训团在团长高晨的带领下,参加了波兰雷布尼克矿山救护培训。团长高晨认为培训的感触很大,收获颇多。他在培训总结中写道:“波兰煤矿救护装备先进,体现出了防患于未然的安全理念,井筒救护、水中救护是波兰的特色。”

今年5月,开滦救援队还参与了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开滦救护队以最快的时间选派包括王汝柱、高士伟等先后参加过赴波兰培训的9名队员到地震重灾区德阳市汉旺镇、绵竹市九龙镇等地开展救援活动。他们有矿山井下救援的经验,能分析倒塌墙体的危险程度,懂得采取怎样的支护方式,而且携带了生命探测仪、救援电话、气垫支护器等先进设备。部队官兵看到我们的救援队经验丰富,就让我们队员分别带领一支200人的部队,作为技术指导,分成多个救援队进行搜救。”

参加抢险救护队员先后得到温家宝总理、国家安监总局王君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赵铁锤局长及地方有关领导等的接见和表扬。

可惜的是,开滦的事故救援队只找到了188名遇难者,唯一仍有生命特征的被救者也在送往医院过程中逝去。这真是最遗憾的救援。

篇5:煤矿安全培训健康发展的意义探讨

2004年,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布了《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第20号) , 这是指导全国煤矿安全培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法律依据之一。随着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逐步深入, 培训办班收益与企业积极施培的行为推动了煤矿安全培训基地的加快建构。这段时期煤矿数量还很多, 有条件的大小矿区、煤炭管理部门都适时根据当地情况提出了设立培训机构的请示, 为了满足当时企业急需提升职工安全素质和办证需求, 培训机构资质管理部门依据有关培训规定基本予以了批准, 从而构成了较多数量、不同等级且覆盖各地区域的培训基地体系。培训基地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较大的智力支撑。但随着国家提出加快推进煤矿兼并重组工作意见, 坚决淘汰落后小煤矿, 大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 促进煤炭资源连片开发, 加大兼并重组力度, 切实减少煤矿企业数量等举措, 对培训市场迎来了一轮冲击波。

煤矿数量的减少以及培训资源的整合使得企业逐渐成了培训的强势主体, 原由地方煤炭管理部门或社会中介设立的培训机构为了生存, 只有通过降低培训收费或满足一些企业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等竞争资源来吸引企业。这样一来, 培训市场稳定的秩序被一些企业的私利所破坏, 也必然引发了同区域间培训机构的矛盾和异地机构间的恶性竞争, 原本良性的培训环境和逐步提高的培训质量很可能变质, 长时间积累下来的培训观念也会受到影响。因此, 只有做到了施培和送培的合理平衡, 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才能健康发展。

2 煤矿安全培训建设的意义分析

2.1 合理构建培训基地

为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按照服务企业、不断提升煤矿安全培训质量的总体思路, 积极配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省一、二级培训机构的复审和验收, 修订完善《三、四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评估体系标准》, 认真组织三、四级培训机构的复审和验收, 努力推进培训基地建设。各培训机构紧紧围绕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材选配和教学管理4项工作重点, 加大资金投入, 不断添置试验设备, 更新充实图书资料, 改善培训条件。目前, 河南省有9个一、二级、39个三级、62个四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通过了复审和验收, 形成了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培训网络, 为搞好安全培训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在培训考核方面, 坚持“教考分离”, 积极配合国家安监总局开展煤矿“三项岗位人员”计算机化考试工作。2007年, 依据国家局开发的考试软件及考试题库, 河南省作为第一批试点积极配合, 大力推行, 截至目前, 除四级培训机构外的所有培训机构均购置或扩充了计算机机房, 实现了计算机化考试。另外, 为应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推陈出新, 省局及时督促培训机构与时俱进, 加快升级。

2.2 合理划分培训资源

针对当前煤矿兼并重组的大环境, 培训机构主管部门应当适时推动培训资源的合理划分。培训机构的升级投入刚刚过去, 不可能因为被兼并重组的培训资源成为了大企业的一部分就让这些培训机构关闭;多数培训机构为当地煤炭主管部门设立的二级机构, 没了培训收入, 这部分人的安置将成为问题;若由企业来主导培训市场或者任意选择培训机构, 就有可能造成培训资源浪费和培训市场的混乱。只有通过划分培训区域, 明确培训范围, 培训市场才能得以稳定。为此, 对于被兼并重组后仍然保留的煤矿企业或未被兼并重组而保留的煤矿企业, 必须就近在当地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主管企业不能干预;对于兼并重组后主管企业在当地申请设立培训机构的行为, 若当地已有相应等级的培训机构, 则资质主管部门将不再受理申请;对于煤矿被淘汰关闭后失去了培训资源的培训机构, 要及时转型。

培训资源的认定和范围的确定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保持区域内原本已平衡的培训秩序, 既不至于使主管企业内部的培训机构因增加了过多急需办证的兼并重组煤企人员而导致培训力量的不足和不堪重负, 也使地方设立的培训机构仍能正常运转而不至于激化矛盾, 且使得已建构的培训市场不至于因重复投入建设造成浪费。但要做到双方的满意和认可, 培训机构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妥善协调, 一方面从培训收费方面进行合理化的引导, 不能使主管企业自己的培训机构和地方设立的培训机构之间的收费差距过大, 使得企业对在外培训支出过大而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严格管理, 确实提升培训机构的培训实力, 以满足企业培训需求, 使企业能放心地选送学员在外培训。

2.3 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

构建培训机构目的是服务于煤矿企业, 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智力支撑, 但由于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中介机构, 培训办班理念的不同以及培训目的的不同很容易导致许多问题。存在部分培训机构为吸引企业选送学员来培训, 打着“服务企业”的口号, 在培训过程中给予企业一切便利, 如替学、替考、帮考等, 甚至只要企业因生产要人, 就无条件放行等行为。为了迎合企业兼顾生产的需求, 私自到企业进行培训, 以至于学员既要应付培训学习还要考虑下井作业。降低培训费用吸引企业, 费用的降低不可避免使得培训机构在分配教学资源和提供食宿方面“偷工减料”, 本可以聘请多位高水平培训教师讲课的反而少聘或者不聘, 本在食宿方面有更好服务的反而降低了标准。部分培训机构因为生存的压力, 疏于自身更新升级, 导致培训管理和教学管理质量的下降, 严重损害了企业及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等等。

培训机构监督管理部门不仅要在资质申请和复审延期时对培训机构加以评估, 还要在平时就能真实、及时了解培训机构培训动态, 切实确保取得资质的培训机构真正做到提高培训质量、服务煤矿安全生产的目的。因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及时跟踪、动态反馈是督促培训机构整改提高的重要措施。培训机构培训管理和教学管理不仅是培训机构自己的事情, 它关系着国家实施煤矿安全培训决策的成败, 关系着培训机构监督管理部门设置培训机构的意义, 因此, 了解培训机构适时动态, 提出合理化举措是监管部门必须要重视的事情。搞好及时跟踪、动态反馈就是要求培训机构监管部门必须深入培训一线、企业调研、回访, 从多方面了解培训机构情况、培训质量情况, 以便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督促培训机构整改提高。

(2) 强化日常监督管理是促进培训机构认真施培、重视培训过程的重要手段。培训机构培训情况的好坏, 不能只看考核成绩, 过程管理才是体现培训质量的重要环节。听其言、观其行、查其实, 对培训机构进行突击检查、定期检查、定期评估、不定期评估都是强化日常监督管理的一种手段, 都能给培训机构一定的督促作用, 使之对培训过程管理持续关注、不断重视。

(3) 加大惩处力度是促进企业重视培训的有力保障。企业的强势培训地位不能作为敷衍培训的有利条件, 必须持证上岗、全员培训是国家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对策之一, 企业不得讨价还价。为扭转企业重视生产、忽视培训的错误安全观念, 监督管理部门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培训惩处措施来约束企业行为, 使之主动培训、重视培训。

(4) 协调工作是确保培训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企业可以选择培训机构, 但不能占主导似的任意所为, 如刻意压低价格、提出不合理要求等, 这就需要培训监管部门加以引导, 合理调配培训资源, 稳定培训市场, 从而确保施培单位与送培单位的平衡, 确保培训秩序的良好有序。

摘要:结合当前煤矿行业兼并重组的大力推进和业已形成的培训秩序, 通过对培训基地构建情况、发展情况、从业人员培训情况进行内部分析, 围绕施训与送培两个主体之间的协调与潜在的矛盾, 提出了促进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所应重视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煤矿,安全培训,培训市场,培训机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0]46号) [R].北京:国务院办公厅, 2010.

篇6:煤矿全员安全培训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煤矿 全员 安全培训 模式 探索

2012年以来,杨村煤矿把提高全员安全培训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搞好矿井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像抓安全生产一样抓好抓牢抓出成效,通过实施全过程、全覆盖、全员参与的“全员大教育、安全大培训、素质大提升”举措,实现安全培训全员参与率100%,始终保持干部职工理念上不偏向、意识上不侥幸、情绪上不松懈、行为上不“三违”,形成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安全素质明显提高、违章现象明显减少的良好局面,探索出了符合矿井发展实际的“三大”培训模式。

一、强化保障,创新载体,营造全员大教育格局

正因为重视教育,杨村煤矿把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全部纳入培训内容,并根据各个岗位必须掌握的安全知识,精心编制教育培训计划,按工种、分专业进行全覆盖教育培训,收到了较好效果。矿工会、团委、女工协管等群众组织,大力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氛围,引导各级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增强安全意识。

一是组织领导保障。矿党政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党委书记、矿长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负总责,党委副书记抓安全思想教育,总工程师抓业务技术培训,安监处长抓安全培训;本着优化机构设置、强化业务职能、培养后备力量,定标准、定责任、定考核、定奖惩,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大宣教格局。

二是制度机制保障。学习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从制度建设入手,结合矿井实际,健全完善了教学管理、学员管理、考试考核、档案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等培训管理制度、办法25项,创新实施安全培训“一票否决制”,建立健全宣传教育定标准、定责任、定考核、定奖惩“四定”目标责任制,构建形成子思想教育、群众监督、业务保安等“八大”日常运行体系。

三是资金投入保障。不断加大培训设施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购置专业书籍近3000册,装配多媒体教室2个,微机室1个,电脑40台,安全实验室1个,实训基地2处,安全教育展室1个。配备自救器、风表等各类通风检测仪器和安全监控系统传感装置,进一步提升了培训的硬件设施水平,有力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是协调联动保障。凝聚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合力,营造加强职工教育培训,针对“三违”人员实施跟踪帮教机制,实施安全包保、亲情感召、教育培训、现身说法、综合审查、定期考评“六大”帮教。另外,通过开展安全知识竞赛、争当“五好班组”、签订“夫妻安全公约”等形式,做到了安全教育培训无处不在、丰富多彩。

五是师资力量保障。按照“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配齐、配强师资,针对师资队伍实际,在师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上下功夫。首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其次加强教学业务学习,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再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采取座谈、研讨、理论交流等形式,引导教师潜心研究,积累经验,总结成果,促进教学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立足实际,创新实践,形成安全大培训格局

一是学习培训模式化。创新职工教育培训方法,全面推行安全培训“四个一”模式。每日一题。每日一题书写在基层单位配备的专用学习板上,职工每天学习一道题。具备条件的单位则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直接学习,学习内容每天及时更新,并由值班人员在班前会上对疑难问题进行讲解。每周一课。每周固定一天作为集中学习日,由单位“三大员”或主要负责人集中授课,带领职工分工种、分专业进行学习,涉及法律法规、矿及上级的文件精神、规程措施、必知必会知识等内容,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每月一考。每月中下旬由教培中心统一命题并组织考试,以考查各岗位必知必会知识为主。分阶段提高考试及格线,加大抽考频率,奖优罚劣,有效促进职工对岗位知识的掌握。每季一评。根据矿“每月一考”成绩及基层培训开展情况,把参加矿月度抽考的单位划分为四个评比区:采掘专业区、辅助专业区、机关科室专业区和地面单位专业区,每季度按照得分高低在四个专业区中各评选出两个优胜单位,综合得分低于80分以下的为较差单位。

二是培训风险共担化。严格落实“教考分离”制度和机考制度,严明考风考纪,严把成绩考核关。制定下发《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风险抵押金考核办法》,率先在全公司实行安全培训风险抵押金制度,推行安全教育培训“一票否决制”,进一步增强了各级人员抓好安全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三是日常培训规范化。扎实开展“四五级联动”培训教育,充分发挥区队、班组安全培训主阵地的作用,职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正规操作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明显增强。特别是随着薄煤层机械化装备的投入使用,面对新工艺、新设备,利用三维动画强化采煤机电气系统、液压系统、机械传动系统等专题培训,现场拆解采煤机变频器等实物,突出设备工作原理、应急故障处理、日常维护保养培训,煤机司机现场操作水平不断提高。

三、突出重点,创新方法,力求素质大提升目标

培训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干部职工素质,一是提升理论水平,二是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一是加强安全业务知识考核。培训形式上坚持业余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采取工区内部办班、在岗自学、以会带训等形式开展培训,创新实行“二对一”帮教措施,合理解决文化层次差异。考核方式上实行严格考核、重奖重罚,坚持干部职工同学习、同考试、同奖惩,以高考的标准,规范命题、严谨阅卷,端正考风、严肃考纪,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采取阶梯式及格分数线,促使考试工作不断走向正规化,有效激发干部职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注重实践操作能力提升。持续搭建职工岗位成才平台,开展两届“超越杯”技能大比武,选拔优秀选手参加集团公司第六届岗位技能比武,全矿上下营造出“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按照“教育培训贯穿全年、技能比武此起彼伏”总要求,坚持“立足实际、突出优势”的原则,矿党政领导亲自挂帅,分管副矿长、副总牵头制订活动方案,聘请各专业副总、专家从理论学习到现场操练全程辅导。每两周进行一次理论及实践操作考核,实行一季一比武、一季一评比,比武以专业为单位组织实施,面向全体职工,采取集中训练与个人自学、业务培训与岗位练兵、分段考核与比武竞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创新无止境,培训无终期。全员安全培训“三大”模式作为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的有效载体,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矿井的发展还需要不断地进行丰富和完善。杨村煤矿将始终坚持“约束硬、责任明、激励实”原则,积极探索安全培训的新理念、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促进矿井又好又快发展。

篇7:小型煤矿采掘机械化之路的探索

推进小型煤矿机械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煤炭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国家安监总局要求各地提高小型煤矿机械化程度, 小型煤矿采煤机械化和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到2012年底要分别达到45%和70%以上, 到2015年底分别达到55%和80%以上。

国内外的开采实践证明, 小型煤矿只有大力实施安全技术改造, 不断提高小型煤矿机械化程度, 才能逐步解决煤矿规模小、工艺落后、技术装备条件差、安全保障能力低等突出问题, 全面提高小型煤矿生产力水平, 促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刘东煤矿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的技改投入, 井型由21万t/a, 提高到目前45万t/a, 生产工艺由最初的炮掘、炮采转变为综掘、机采, 在小型煤矿机械化改造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矿井概况

刘东煤矿建井初期设计生产能力21万t/a, 采用立井、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多水平开拓, 分区布置。混合井直径5 m, 为主提升, 主要用于提煤、矸、进风、行人、下料等, 采用2JK-3.5/11.5E型单绳缠绕式提升机提升1 t双层单车双罐笼。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 主要扇风机型号为2K58-№24, 一用一备;采用10 k V高压双回路供电, 地面10 k V配电房采用10 k V双回路入井, 至井下中央变电所。

2 矿井在实现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地质条件复杂

刘东煤矿处于一个背斜的北翼, 含煤地层分布于背斜的东、西两翼和北部倾伏端。煤层厚度1.0~5.0 m, 地层较陡处倾角50°~70°, 较缓处倾角16°~35°。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 断裂展布具多样性和切割的复杂性。构造因素以断裂为主, 褶皱也较发育, 煤层厚度变异系数大。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决定了刘东煤矿采区和工作面布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回采工作面存在面较短、资源储量少的特点。

2.2 开拓布局不合理

由于该井型最初按产量21万t/a、炮掘、炮采设计, 因此, 存在井筒直径、巷道断面小、管线布置不合理等问题, 特别是采区采用矿车运输, 生产不能够连续进行, 加上供电、通风及灾害防治等系统存在先天不足, 增加机械化改造难度。

2.3 建设水平低, 技术装备落后

由于矿井初期设计的井型偏小、存在供电系统能力不足、井筒提升的载重量小 (仅有4.7 t) 等问题。这是小型煤矿在机械化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困惑。

2.4 人员素质偏低, 管理能力不足

小型煤矿普遍使用炮掘、炮采, 管理水平不高,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专业技术人员普遍缺乏, 特别是机电专业人员及操作人员严重匮乏, 满足不了机械化开采的需要。这是小型煤矿机械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 解决途径

3.1 解放思想, 学习提高, 形成共识

由于刘东矿进行机械化改造存在上述先天性不足, 从矿井的管理层到普通职工都对推广使用机械化存在畏难情绪, 重视不够, 认识不足。这就要求决策层牢固树立“思想解放是前提, 机械化建设是核心、科技兴安是根本”的先进理念,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开展宣传推广煤矿机械化开采的重大现实意义, 形成大力推进煤矿机械化升级改造的声势和氛围, 坚定信心, 增强搞好煤矿机械化建设的自觉性, 也要与上级公司及政府主管部门积极联系, 以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及资金、政策的扶持。

3.2 优化布局, 改进生产系统, 提升系统能力

要实现煤矿机械化, 矿井的开拓布置要先行优化, 为机械化改造创造基本的条件。采煤方法落后是造成小型煤矿技术落后的根本所在, 非正规的采煤方法必然导致煤矿资源采出率低、通风管理混乱、安全事故频发、工人劳动强度大等诸多不利因素。在进行采区布置时, 改变原有的布局方法, 按正规的开拓布局设计, 建立采区煤仓, 实现采区内的连续化运输, 为机械化实施创造条件, 同时使用无极绳绞车系统, 解决采区内, 特别是工作面内辅助运输环节多的问题, 以及采用无极绳辅助行人器, 用以采区内斜巷行人。同时, 巷道断面也要重新设计, 以满足机械设备运输的要求。

针对建井初期各个系统生产能力偏低的问题, 逐步解决。首先改造供电系统, 提高供电系统的能力和稳定性;其次要解决的是运输能力, 由最初的2.5 t机车牵引改为5 t牵引。只有解决了运输能力偏低, 才能做到采得出来, 拉得出去。井筒的提升能力是制约矿井产能的一个重要瓶颈, 刘东矿先后改造了井上下口的操车系统, 由人工操车改造为液压操车系统, 井口绞车的控制系统改为PLC控制系统, 安装柔性摇台承接装置, 有效地减少了一次循环的净提升时间, 为矿井能力的提升做好准备。对矿井的通风、灾防系统也要同步改造, 以满足矿井机械化的要求。

3.3 针对不同设备特点, 实施不同的入井方案

由于小型煤矿的井筒直径普遍不大, 提升系统的载重量小。机械设备如何下井是小型煤矿机械化过程中一个难题。解决的关键是实现设备解体下井。随着煤机行业的发展, 设备尺寸可以在设备订货时向厂家提出, 一般能够解决;下井设备的最大重量, 在超过井筒绞车载荷的情况下, 可以在井口安装稳车, 单独设计下井方案;还有在罐笼中设置专用装置和专用料车等, 以提高设备下井的效率。

3.4 根据自身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设备

小型煤矿实现机械化的核心是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 大力推行先进适用的采煤方法, 建设高产高效矿井, 实现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化、管理信息化。因此采掘工作面的设备选型是煤矿机械化的关键设备。国内外已有成套采掘设备, 但由于小型煤矿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 针对小型煤矿的成套机械设备较少, 需要各矿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型。设备选型应依照以下原则: (1) 根据矿井煤层赋存条件以及煤层厚度; (2) 尽量简化辅助运输系统, 减少辅助运输环节; (3) 设备要运行可靠, 操作简单, 维修方便; (4) 设备间要相互适应, 能力匹配, 运输畅通。

采煤工作面支架目前除了综采支架外, 还有整体悬移支架、并联滑移支架。综采支架虽然设备成熟, 但由于小型煤矿的地质情况复杂、人员操作水平低及初期投入较大等, 在小型煤矿机械化推进过程中, 如果一开始就使用该设备难度较大。该矿在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后选用了整体悬移支架、并联滑移支架, 这两种支架均能够适应机械化开采的要求。其特点为: (1) 支架结构简单, 体积小、重量轻, 运输安装方便; (2) 支护性能好, 支护强度高, 切顶性能好; (3) 支架轻便灵活, 对工作面适应性强; (4) 支架支柱根据底板软硬程度对比压的不同要求, 可配备不同规格的柱脚底盘; (5) 易与采煤机配套, 既可炮采又可机采, 和不同高度的双向单体液压支柱配套使用, 广泛适用于煤层倾角≤35°的薄煤层及中厚煤层各种地质条件的一次采全高和放顶煤工作面; (6) 设备投资少。

综掘机的型号目前开发得比较齐全, 从120~318型系列, 甚至380型, 能够满足小型煤矿的使用要求。选型时要注意两个方面 (包括采煤机选型时也要注意) , 一是设备最大件的尺寸及重量, 在选型时要选择能够符合本矿条件的设备, 必要时可以到厂家定制;二是设备的施工尺寸, 一般小型煤矿原来开挖的巷道尺寸较小, 但实现机械化后, 巷道断面尺寸有所加大, 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断面。投入使用前, 必须解决好综掘机的后运系统, 掘进出煤 (矸) 必须能够连续运输, 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综掘设备的效率。

3.5 多措并举, 大力培养人才

小型煤矿在机械化的进程中, 人员培训是一个重要环节。刘东矿采用走出去, 请进来的策略大力培养人才。采取“自身培养、校企联合、企企联合”等多种方法, 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培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机械化人员的培养: (1) 近几年来, 刘东矿基本上不从社会上招收工人, 采用与学校联合办学等手段, 直接从技校招收工人, 以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2) 前几年, 由于煤矿类的专业院校毕业人员少, 矿井专业技术人员人数不够, 将招收的非煤矿类大学生重新送到煤矿类专业院校委培,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数量; (3) 充分利用邻近大矿的优势, 将操作工人和管理技术人员送到大矿学习、培训; (4) 在实施机械化的过程中, 工资分配上向机械化的队伍特别是机电维护人员倾斜, 保护职工的学习积极性, 努力营造学知识、用知识的氛围; (5) 在技术上遇到难题时, 如设备下井、机械安装、回撤、使用中发生的疑难故障等, 把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请进来, 现场指导; (6) 通过阶段性地集中培训和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 持续提升职工素质。

通过以上手段, 刘东矿培养了一批与机械化装备基本相适应的技术管理人员和熟练操作工人。

4 结论

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改造, 刘东矿的生产能力由最初设计能力21万t/a提升到现在的45万t/a, 全矿人员由1 600人压减到1 100人以内, 生产工作面由3个采煤工作面、9个掘进工作面调整为1个采煤工作面、4个掘进工作面, 实现了“一井一面”目标, 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同时由于生产头面、生产环节、下井人员减少, 安全管理难度大大降低, 安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实现机械化的过程中, 没有因新设备、新工艺而发生安全事故, 被安徽省列为地方煤矿机械化示范矿井。

摘要:在小型煤矿机械化改造过程中, 首先改造矿井的供电、运输、提升、通风及灾防系统, 为机械化改造创造条件。以刘东矿为例,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通过选择合理的设备, 进行矿井生产工艺改革, 由传统的炮掘、炮采, 改革为综掘、机采。刘东矿在实现机械化的过程中, 克服设备入井、运输、安装、回撤、使用、人才匮乏等困难, 顺利完成矿井机械化改造, 建成“一井一面”高效安全矿井, 为小型煤矿机械化改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

篇8: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教学方法的探索

【关键词】安全技术培训;安全管理;仿真模拟系统演示

煤矿安全管理必须坚持“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煤矿生产经常受到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的特殊行业,这就决定了煤矿的安全生产比其它行业更为迫切和重要。而再先进的管理方法、生产设备、都要依赖于我们人类去体现他们的价值。要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就必须搞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搞好安全技术培训就要着手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强化职工素质和安全技术。

随着对职工培训工作的深入,企业更加体会到培训对安全生产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强调职工培训的作用,从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培训部门更多的优惠政策,对培训效果检查督查力度明显加强,这就对从事培训工作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更严格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如何使广大煤矿职工真正了解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了解煤矿作业的危险、职业危害因素;熟悉本岗位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以及个人防护、避灾、自救与互救基本方法;了解安全设施、常见事故防范、应急措施基本知识;掌握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简单维护,以及职业病预防知识等,具备与其从事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达到全员持证上岗。是每一位从事煤矿安全培训教学人员应当去积极思考和探求的课题。在培训中学员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临时思想、雇佣观念严重,流动性大、难以管理等因素给培训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如何培训,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员爱岗敬业良好的职业道德,增进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使学员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配合教师共同完成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培训质量和教学效果。要想达到这种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做到:

一、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

煤矿安全培训应做到全员培训,对象应包括企业各类人员。要搞好职工培训工作,一是管理者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培训,要坚持“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把安全培训当成一件大事、要事来抓;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主要是实施安全技术措施中应承担的技术责任方面教育。三是一般员工。对于一般员工来说安全培训范围就比较广泛:上岗前培训,在岗期间培训,转岗培训等。

在培训过程中为满足学员解决工作中的需要。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还要根据学员的专业情况对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一个针对性的需求调查,能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在同一个培训班级中根据不同的文化程度、接受程度开展教学工作,使他们对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以及各种制度、规范有清楚的熟悉,树立公正的、客观的评价事物的态度。使学员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感受到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他们占据着主人公的地位,认识到他们既是安全生产的执行者,又是安全生产的责任者;使他们在生产中旗帜鲜明地维护企业“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如在电气作业培训中,还要发挥教师的“双师型”人才的作用,既能在课堂中仔细认真的讲解,又能在实践操作中给予耐心指导,反复演示,手把手的教,指导学员真正的理解明白并熟练操作。针对大多数学员看不懂线路图,培训教师可以讲练结合,安排学员到车间知道他们动手接线,通过培训使他们不仅了解开关结构、学会识图的能力,还能熟练掌握仪表的使用、防爆电器设备的故障处理、失爆现象及接线等操作技能。又如监测监控培训,学员计算机基础较差,教师除在授课时认真仔细讲授外,还要一遍又一遍耐心辅导,重复演示,手把手地教,知道明白为止。瓦检工操作课上,辅导老师知道他们如何使用瓦斯检查仪,如何进行下井前的准备工作和下井后的瓦斯监测。

二、仿真模拟系统演示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用教学仿真系统演示并配合讲解,是在平时看来较为抽象的概念,问题看得见,摸得着、直观、形象生动,这样能够帮助学员加深印象并掌握。如在提升机司机仿真模拟操作演示课中,理论培训主要是靠口授、板书、ppt、平面动画等,脱离井下环境,内容较为抽象,更缺乏临场感受,培训效果较差。而通过虚拟的现实、三维动画、计算机控制等技术,按照同等比例制作的操作台,能够真实的显现出井下的操作环境,对设备工作原理动作进行仿真,这样就将井下的设备搬进实验室,也可以多人协同操作,从根本上改变煤矿设备的培训模式。可以实现提升及司机的模拟演练,只管性强,培训效果得到很好的成效。在矿井通风与安全模拟演示中,可以让学员直观的观察到整个矿井的采掘机运通五大系统,以及掘进巷道的布置形式、瓦斯电闭锁的演示,使矿井掘进工作面的空间形态和整个工艺流程一目了然。又如现代化矿井通风系统演示,可以是学员了解全矿井的通风系统,模拟现场制造一些火灾、瓦斯爆炸等事故现场,使学员逼真的看到井下自然灾害的威力和通风系统、通风方式和避灾路线采用正确的避灾措施,确保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不受到损失。瓦斯煤尘爆炸综合演示装置能真实地看到并感受到井下瓦斯煤尘爆炸的危险性,给学员一个感性的认识,让学员切实理解生产离不开安全,安全促进生产,不安全不生产。

三、案例教学

培训教学中,结合相关理论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等理论基础课教学中,不仅要求学员掌握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针对性地讲一些案例穿插在条款只能够进行讲解。如《中华人名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条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针对这一方针展开讲解,深入浅出,带动整个课堂效果,使学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更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意识到只有真正掌握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才能增强法制观念,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达到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并且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真正的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

使学员明白事故隐患就在身边,案例就列举近几年在煤矿生产中所发生的事故,瓦斯突出事故、透水事故、顶板事故及其他的事故等等。案例的选择方面呢,要选择正反两面的。比如在讲瓦斯突出事故时,讲述在身边发生的实际案例,来发动学员参与事故的分析和讨论,并提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场灾难性事故,使他们在这起重大瓦斯突出事故中得到什么教训,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怎样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来减少悲劇的发生。

四、多媒体教学

篇9:开滦煤矿:海外培训探索安全、高效的煤矿发展之路

1 安全培训体系

1. 1 法制建设

从2002年我国《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开始,我国就开始了安全培训体系的建设。2004年,国家发布了《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20号令) ,确定了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实行“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实施、分类指导、教考分离”的原则[1],这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安全培训法规。通过这部法规,我国正式确立了安全培训的一系列机制和办法,对安全培训机构、安全培训的考核及发证、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随后我国发布了《煤矿安全培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并重新修订发布了《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4号令) ,对法制体系作了进一步的完善。

1. 2 培训组织与机构建设

培训组织与机构是安全培训体系的实体组成部分。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安全培训体系的组织与机构建设成效显著,切实保障了安全培训体系各组成部分的正常运行。按照“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实施”的原则,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指导全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当前我国煤矿安全培训工作主要由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和生产经营单位来实施。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可委托煤矿安全培训机构代为培训[2]; 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由生产经营单位自行组织全员培训,并制定培训计划、教学安排,按照国家和各省自行制定的培训大纲要求组织各类人员按计划和安排进行培训,也可委托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培训。

当前我国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分为一、二、三共3个等级。各级安全培训机构承担着不同的安全培训任务,上一级安全培训机构可承担下一级安全培训机构的培训工作[2]。

1. 3 师资队伍建设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培训中心每年举办多期安全培训机构师资培训班,用以提高安全培训教师队伍的师资水平,培训考核合格者,颁发或换发《安全培训教师岗位证书》,安全培训教师持证上岗。其中,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培训中心主要负责一级安全培训机构教师的培训,一级安全培训机构负责二级以下的安全培训机构教师的培训,即上一级安全培训机构负责下一级安全培训机构教师的培训[3],以此类推。

2012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制定了《安全培训教师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 试行) 》,使安全培训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有了更加明确具体的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安全培训教师的培训。目前,全国已逐步建立了一支水平较高、专兼职结合、基本满足安全培训工作需要的教师队伍。

1. 4 培训教材建设

教材是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培训对象需要不同的培训教材,因此教材要有针对性,同时,教材要及时更新,实时引入先进的技术,淘汰落后的技术,跟上生产现场的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培训教材既包括讲义、教材、课件、指导书等教学材料,也包括各类培训课程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授权有关培训机构组织编写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 简称“三项岗位人员”) 的培训教材以及培训大纲,除上述三类人员以外的教学大纲则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制定。国家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教材的推荐评选活动,评选出优秀的安全培训教材,供安全培训机构优先使用。

根据《安全培训教材建设“十二五”规划》,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十二五”期间,将分期分批开发100种以上适应各级分类培训需要的多样化、系列化的精品教材,20种以上动漫、影视等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材。

1. 5 培训考核体系

我国在建立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的同时,就开始规划建立考核体系,确立了考核体系制约和监督培训体系的思想。安全培训考核工作实行的是“教考分离、统一标准、统一题库、分级负责”的原则,并逐步开始推行有远程视频监视的计算机考试[4]。考核体系包括考核标准、题库和考核部门。煤矿“三项岗位人员”的考核大纲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定,除“三项岗位人员”以外的一般从业人员的考核标准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考试题库由国家级题库和省级题库两部分组成,国家级题库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编写,省级题库由各省安监部门组织编写。考核试题从题库中抽取,国家级题库和省级题库各占一定比例。

1. 6 培训档案与质量监督

建立健全的安全培训档案,有利于培训工作向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可让教师根据培训档案的具体情况,总结出教学经验,拓展自己的擅长领域,选取更加合适的教学参考资料,使课程更加贴合安全培训的实际需要。我国煤矿安全培训档案按照《档案法》的要求进行建立,建立培训档案资料库,合理使用档案资料库、及时更新或充实内容,收集、整理和编辑培训档案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编排类别、目录和时间。培训档案的内容较多,包括有关培训的法律法规、培训工作计划、培训组织机构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培训教学大纲、教学辅导书、培训教学计划、教案、培训成绩质量分析汇总表; 培训班学员签到表、学员登记表、考勤表、试题、考卷等。

安全培训质量监督是指各级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对辖区内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和考核机构,以及有关人员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和开展培训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主要包括: 对煤炭企业各类人员培训考核与持证上岗情况的监督检查[5]; 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制度、计划的制定及其实施情况,以及安全生产培训档案建立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2 安全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经过10余年的发展,伴随着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以及大批安全培训机构的建立,我国煤矿安全培训体系稳步运行,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 传统教学手段单一[6],普遍采用课堂式教学,对着教材照本宣科,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培训效果,革新现有培训手段已迫在眉睫。

2) 培训针对性不强,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教师授课时,未能体现出结合实际、针对现场和操作技能的内容。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实际情况多变,理论教学已不能满足作业需要。

3) 缺乏多工种联合实训。煤矿井下许多工种都是相互配合作业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培训中缺少多个工种的联合实践培训,容易造成现场操作时各作业人员各干各的,配合不协调,不够紧密,进而留下安全隐患。

3 煤矿安全培训发展趋势

2013年8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修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11件规章的决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3号) ,取消了安全培训机构资格认可和培训教师认证[7]。这使得我国安全培训将发生复杂而巨大的变化,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我国煤矿安全培训可能会存在以下发展特点:

1) 现有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继续发挥作用,在保证培训工作不间断、培训秩序不混乱的同时,一段时间内大量社会资本将涌入安全培训市场,导致培训质量难以保证,但从长时间来看,市场纠偏的能力将会逐渐体现出来[8]。

2) 安全培训管理方式加快转变,安全培训机构从业行为监管加强,安全培训机构将更加贴合安全培训大纲的要求开展教学,迫使安全培训机构重视社会效益,自觉改善条件,加强过程管理,有效提高安全培训质量,以吸引更多学员。

3) 安全培训机构设立成本降低,催生大量民间资本涌入安全培训市场,并展开激烈的竞争,比拼师资、比拼硬件、比拼通过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全培训机构将遵循市场优胜劣汰规律,培训质量高、服务好、口碑好的安全培训机构将得以保存,培训质量稍逊的将被淘汰出安全培训市场,招不到培训学员。如此一来,我国安全培训将更加社会化、市场化,并向着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

4) 培训形式多样化。煤矿对职工的业务培训越来越重视,传统的培训方式受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等因素影响,导致培训效果不明显,安全培训将逐渐开始转变,而实训作为更接近作业现场的培训方式越来越受到企业主的欢迎。鉴于部分从业人员作业环境复杂,如大型机械操作人员,采用实训的方式投资较大,且在培训过程中容易造成受训人员伤害,这就催生了物理仿真和虚拟实训的培训方式。物理仿真则参照作业场所按一定比例制作成具有实物一部分功能的仿真模型,虚拟实训则是将大型机械操作台按一定比例制作成仿真操作台,再利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研发教学操作情景,通过仿真操作台上的操作,在环幕、球幕或是其他显示设备上显示虚拟作业场景,实现虚拟培训。

5) 多人协同训练。随着煤矿对培训深度的要求增加,而作为薄弱环节的多工种协同培训演练也越来越受重视,传统培训方法对这一块涉及较少,这就要求培训教师采用新的方法来进行培训。当前多人在线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并分别在大型多人在线游戏和设备操作仿真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使得研制多人协同演练系统成为可能。

6) 从严治考。煤矿安全培训监管重心将转移到考核上,安全资格培训考核方式将加快转变,逐渐形成类似于汽车驾驶员培训考核的方式,由社会培训机构培训,安全监管部门统一组织考核,在考核上严格把关,使安全培训工作的质量得以保障。

4 结语

1) 我国的煤矿安全培训体系是主要依靠《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建立起来的,配合《煤矿安全培训规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由各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和生产经营单位分工培训,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分级监督,以及考核发证部门共同组成的培训考核体系。

2) 我国煤矿安全培训考核工作实行“教考分离、统一标准、统一题库、分级负责”的原则,开发统一的考核平台,并逐步开始推行有远程视频监视的计算机考试。

3) 取消安全培训机构资质认可以后,我国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将更加市场化,势必推动培训机构通过竞争而不断提高培训条件和培训质量。

4) 安全培训手段将向物理仿真、虚拟实训和多人协同演练方向探索发展。

上一篇:细看历史:文革时期出版的诗歌下一篇:用汗水铸就理想 为青春写下辉煌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