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煤矿推广煤矿建立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系统

2024-05-22

全国煤矿推广煤矿建立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系统(精选6篇)

篇1:全国煤矿推广煤矿建立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系统

全国煤矿推广煤矿建立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系统

字号:[ 大 中 小 ] 发布时间:2010-05-19

今天(2010年5月19日)上午9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在山西召开全国煤矿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现场会。要求全国煤矿建立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这六大系统包括:矿井紧急避险、检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系统。安监总局今天将下发通知,督促煤矿企业最早今年底前完成这六大系统。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包括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CO浓度、温度、风速的动态监控,完善紧急情况下及时断电撤人制度;人员定位系统,准确掌握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情况;救生舱、避难硐室等紧急避险系统,实现井下灾害突发时的安全避险;压风自救系统,确保灾变时现场作业人员有充分的氧气供应;供水施救系统,在灾变后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清洁水源或必要的营养液;通信联络系统,实现井上井下和各个作业地点通信通畅。

赵铁锤表示,这“六大系统”平时在保障安全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又能在发生险情时构成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的主要系统,对维护矿井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我国煤矿约95%是井工矿,开采条件复杂,而且随着采掘深度增加,煤矿瓦斯、水患、冲击地压等灾害越来越严重。井工开采矿井具有灾害因素集中、人员活动与逃生空间受限,多种致灾因素共存井下的特点,也容易引发大的灾难。在井工矿中设置和使用应急避难设施,已经是煤矿应急救援中的一项成熟有效的技术。

赵铁锤表示,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总体目标要求是,到2015年全国所有煤矿都建立“六大系统”,并达到“设施完备、系统可靠、管理到位、运转有序”的要求。

篇2:全国煤矿推广煤矿建立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系统

|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 规划发展 | 行政许可 | 安全监管 | 行业动态 | 改革创新 | 机关建设 |

| 社保服务 | 社团服务 | 新闻中心 | 安全培训 | 产运销存 | 领导讲话 | 文件发布 | 市州动态 | 下载栏目 |

您现在的位置: 湖南省煤炭工业局 >> 文件发布 >> 文件发布 >> 文件发布正文

关于建立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

湘煤安监〔2010〕134号

作者:佚名文件发布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49更新时间:2010-7-27

各市州煤炭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分局,省属煤矿企业,湖南第一工业设计研究院:

按照“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的总体要求,为全面严格落实煤矿的安全标准与准入条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国家安监总局等有关文件规定,借鉴国内外煤矿安全管理经验,结合我省各类煤矿管理现状,现就建立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重要性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包括建立健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CO浓度、温度、风速的动态监控,完善紧急情况下及时断电撤人制度,为煤矿安全管理和避险救援提供决策和调度、指挥依据;通过建立人员定位系统,实现对煤矿入井人员的动态管理,准确掌握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情况,加强对人员的安全管理和及时有效避险;通过建立救生舱、避难硐室等紧急避险系统,实现井下灾害突发时的安全避险,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应急的生存空间;通过完善压风自救系统,确保灾变时现场作业人员有充分的氧气供应,防止发生窒息事故;通过完善供水施救系统,在灾变后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清洁水源或必要的营养液;通过完善通信联络系统,实现井上井下和各个作业地点通信通畅,为防灾抗灾和快速抢险救灾提供准确信息。建设完善煤矿“六大系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安全发展理念在煤矿安全生产上的重要体现,是国内矿山事故成功救援所验证的有效措施。

二、制定目标,明确任务

我省煤矿建设和完善“六大系统”的总体目标要求是:用好煤矿安全监测监控,全面推广人员定位,不断提高通信、压风、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建立健全应急避险设施,到2015年所有煤矿都要建立“六大系统”,并达到“设施完备、系统可靠、管理到位、运转有序”的要求。各市州各煤矿企业都要根据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一是作好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煤矿要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立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的安全监控系统,确保监控有效。所有煤矿必须立即按规定要求,配足井下瓦斯、CO等监测传感器,定期对传感器进行调校,并完善和落实紧急情况下断电撤人制度。

二是全面推广井下人员管理(定位)系统。今年年底以前,所有国有重点煤矿必须建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其余煤矿必须在2011年底之前全面建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三是加快推进建立健全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煤矿企业必须建立三级紧急避险系统,一要为井下作业人员配备随身携带并符合要求的自救器;二要在采掘工作面附近和局部区域建立临时避难硐室,配备一定数量的食物、饮水和呼吸支持系统;三要在采区上下山附近或井底车场建设固定避难所,利用到达地面的钻孔或自生氧装置以及压风、供水、通讯等系统持续输送氧气和洁净水,实现通讯、环境监测等功能,具备可靠的等待救援能力。各地都要先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最迟2015年底所有煤矿都要建立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四是进一步完善压风自救系统。所有矿井必须安装地面压风系统,空气压缩机必须安装在地面。全省所有矿井年底前都要全面完成压风自救系统的完善工作。

五是进一步完善供水施救系统。必须按照保证采掘作业地点都能实现在灾变时期为井下被困人员提供应急供水的要求,完善井下供水系统,年底前所有矿井都要全面完成供水施救系统的完善工作。

六是进一步完善通信联络系统。进一步提高井下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抗灾变能力,要在采区、水平、矿井最高点设置电话,保证发生水害时能够为被困人员提供通信联络。年底前所有矿井都要全面完成矿井通信系统的完善工作。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市州、各煤矿企业要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市州煤炭管理部门及煤矿企业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管责任人和业务部门,明确责任,严格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实。

二是细化方案,稳步推进。各市州、各煤矿企业要组织开展摸底调查,全面掌握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工作方案。要明确目标、任务、措施以及进度,从人、财、物等各个方面给予保障,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召开分析会,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

题,研究解决问题,稳步推进建设工作。各市州、省属煤矿、中央在湘煤矿企业要每半年向省局上报一次建设进展情况。

四、强化监管监察,严格执法

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监分局要把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和煤矿整合技改矿井的安全改造结合起来,把建设与完善“六大系统”作为矿井投产验收的必要条件,在核发《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时要严格审核。今年内,省煤炭工业局和湖南煤监局将对全省煤矿进行一次专门的执法检查,对未按要求建设和配备的,要责令停产整顿,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湖南省煤炭工业局湖南煤矿安全监察局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日

文件发布录入:邹毅夫责任编辑:邹毅夫

上一个文件发布: 关于印发《2010年下半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

下一个文件发布: 关于印发《湖南省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考核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

【关闭窗口】

篇3:全国煤矿推广煤矿建立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系统

1 应急逃生系统

按照建设井下六大系统指导思想, 井下突发紧急情况时, 首先保证遇险人员的安全逃生, 逃生是第一首选方案。煤矿设计要考虑创造逃生条件, 安排逃生路线、配置逃生设备 (佩戴自救器) 、编制逃生方案并平时进行演练。

1.1 自救器

在井下发生瓦斯或煤尘爆炸, 火灾或瓦斯突出等事故时, 只要人员没有受到事故直接伤害, 佩戴自救器, 可帮助矿工平安脱险。“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

自救器分为15、30、45、60min, 15 min自救器已规定不允许使用 (见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 , 常用30min自救器较多。

自救器分以下三种:过滤式自救器 (已淘汰) 、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 (常用) 、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 (三大类自救器中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最高、佩戴使用最舒适的自救器, 但价格高、维护复杂、体积和质量较大) 。

1.2 逃生途中自救器接续站距离位置安排

在自救器有效防护时间内不能到达其他地点 (避难硐室或地面) , 设置自救器存放点 (自救器接续站) 。

矿工从工作面或掘进头到井口或避难硐室途中逃生的距离, 受制于自救器使用时间, 由于矿工随身携带的自救器使用时间有限, 在井巷较长的条件下往往不能满足应急逃生的需要, 灾害事故发生后, 遇险人员迅速佩戴随身携带的自救器逃至自救器接续站 (呼吸器存放点) , 换佩后继续逃生。

计算得出井下行走平均速度117.2 m/min, 考虑事故时巷道井下浓烟极大、照明损坏、矿灯光照度低、人员紧张、焦虑、呼吸急促以及各种难以预料的困难等因素影响行走速度, 所以取最大安全系数0.5后得58.6m/min, 接续站间距应58.6 m/min×30 min=1758 m。

在自救器额定时间内所走距离作为自救器接续站间距, 所以按照该距离在巷道壁建硐室, 存放等同井下人员数量的自救器, 利于逃生人员更换后继续逃生。

在斜井井筒、井下大巷处, 突发紧急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避灾路线被堵, 所以该地段不会设置避险硐室, 如果斜井井筒、井下大巷较长, 超出在自救器额定时间内所走距离。就要参照上述规定建自救器接续站。

1.3 井下避灾线路

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井下人员应迎着新鲜风流方向迅速撤离到安全出口;发生水灾事故, 遇险人员应遵循沿标高较高的方向撤退;发生火灾事故, 遇险人员应迅速辨认风流方向, 绕至新鲜风流处。如巷道内充满烟雾时撤退到就近避难硐室。

1.4 逃生指示

由于井下条件复杂, 事故演变的诸不确定因素, 为保证人员安全避险, 最好对一个作业点确定两条避灾路线, 其中一条优先使用, 在矿井避灾线路图中用不同颜色表示。逃生指示一般采用指示牌和生命绳。

1.5 逃生预案及演练

煤矿应建立应急演练制度, 科学确定避灾路线, 编制应急预案, 每年开展一次“六大系统”联合应急演练。模拟突发情况下的人员逃生, 熟练流程, 提高人员操作技术。

2 井下紧急避难硐室

避难硐室分为临时避难硐室和永久避难硐室。移动救生舱也能起到避难硐室的作用, 它可代替或和避难硐室互用。但在设计中应优先选用避难硐室。

2.1 井下紧急避难硐室的布局

临时避难硐室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线路上, 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附近区域。永久避难硐室设置在矿井大巷 (采区出口处) 或采区 (盘) 避灾线路上和井底车场要服务于整个矿井。

水平大巷避险硐室间距离原则上可取1000~1500m, 但在实际中考虑造价不局限于此。因为人员不在集中地, 突发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避灾路线被堵, 人员佩戴自救器30min, 可逃生到最近的避难硐室或撤出井口, 途中经过的水平大巷和井筒 (斜井井筒) 如果较长, 超出在自救器额定时间内所走距离。建自救器接续站就可以了。

2.2 避难硐室或移动救生舱供氧方式

2.2.1 钻孔供氧

钻孔供氧是指布置在地面或井下大直径钻孔, 为避难硐室建立相应供应保障系统, 通过该钻孔为避难硐室供给氧气 (空气) , 并借助该钻孔实现通风、供电、通信等。钻孔供氧应在地面或在该硐室所在水平以上2个水平的进风巷道上开孔。

2.2.2 专用管道供氧

专用管道供氧是指从地面通过井巷或钻孔布置有效保护的专用管路至避难硐室, 通过专用管路为避难硐室供给氧气 (空气) 并借助该钻孔实现通风、供水、供电、通信等。

2.2.3 自备氧供氧

自备氧供氧是指在避难硐室内储存足够氧气 (空气) 或设置自生氧装置, 为避险人员提供氧气供给。自备氧供氧系统有高压氧气瓶储存和化学制氧, 一般优先采用氧气瓶储存方式, 供氧时间不低于96小时。

采用钻孔供氧或专用管道供氧通常为永久避难硐室, 采用自备氧供氧可为永久避难硐室也可为临时避难硐室。设计中有条件时优先采用钻孔供氧, 其次专用管道。

3 井下紧急避难硐室与其他安全系统的连接

3.1 与监测监控系统的结合

按照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安监总煤装2011 (15号) 文) :避难硐室配备独立的内外环境参数检测仪器。硐室外设置CH4CO CO2O2检测仪, 硐室内设置CH4CO CO2O2检测仪, 对于临时避难硐室或救生舱通过井下监测网络利用传输线路传输至地面中心站。进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前20米的管路应采取保护措施。对于永久避难硐室宜通过独立管线输至地面中心站, 传输线路采用地面钻孔或专用管道保护。对于临时避难硐室或救生舱输线路采用就地监测监控网或引自上级避难硐室。

3.2 与人员定位系统的结合

应能实时监测井下人员分布和进出紧急避难硐室的情况。在紧急避难硐室进出口设监测分站, 实时监测人员进出避难硐室的情况, 传输线路敷设同监测、监控系统。

3.3 与压风自救系统的结合

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均应敷设压风管路, 并设置供气阀门, 间隔不大于200m。有条件的矿井可设置压风自救装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和极复杂的矿井应在各水平、采区和上山巷道最高处敷设压风管路, 并设置供气阀门。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在距采掘工作面25~40m的巷道内、爆破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以及回风巷有人作业处等地点至少设置一组压风自救装置;在长距离的掘进巷道中, 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压风自救装置的设置组数。每组压风自救装置应可供5~8人使用。其他矿井掘进工作面应敷压风管路, 并设置供气阀门。

压风系统应接入井下紧急避难硐室, 接入的压风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和控制阀, 出风口压力0.1~0.3MP、供风量不低于0.3m3/min人、连续噪音不大于70db。对于永久避难硐室宜通过独立管线输至地面压风站, 传输线路采用地面钻孔或专用管道保护。对于临时避难硐室或救生舱输线路采用就地压风管线。进入临时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前20m的管路应采取保护措施。

3.4 与供水系统的结合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应接入紧急避难硐室, 并设置供水阀, 水量和水压应满足额定数量人员避险时的需要, 并在紧急情况下输送液体营养液。供水管线敷设方式同上。

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应敷设供水管路, 压风自救装置处和供压气阀门附近应安装供水阀门。矿井供水管路应接入紧急避险设施, 并设置供水阀, 水量和水压应满足额定数量人员避险时的需要, 接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前的20m供水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供水施救系统应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输送营养液提供条件。管线接入方式同压风, 地面接入供水池。

3.5 与通信系统的结合

矿井必须有有线通信系统, 推广无线系统和广播系统。井下紧急避难硐室必须设直通矿调度室的有线电话, 永久避难硐室布设专用通信线路。建立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或移动救生舱之间的连接。

由于井下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及应急广播系统在突发紧急情况下均有可能受到破坏, 应采取特殊的措施保证突发紧急情况下避险设施内的通信需要。如对永久避难硐室布设专用通信线路并实施可靠保护。通信管线敷设方式同监测监控。

3.6 与供电保证系统的结合

外接电源:外接电源作为煤矿正常生产时降温系统制冰、传感器监测、备用电源充电等的动力。

备用电源:当灾害发生后外部电源中断时, 备用电源自动启动, 保证在额定防护时间内 (96h) 气体净化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的动力需求。

对于永久避难硐室宜电源电缆通过独立管线引至地面变电所专用开关, 电源线路采用地面钻孔或专用管道保护 (和上面传输线走同一管道) 。

对于临时避难硐室或救生舱电源电缆宜通过独立管线引至井下中央变电所专用开关。进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前20m的管路应采取保护措施。

4 空气压缩机的配置

4.1 空气压缩机应设置在地面。对深部多水平开采的矿井, 空气压缩机安装在地面难以保证对井下作业点有效供风时, 可在其供风水平以上2个水平的进风井井底车场安全可靠的位置安装, 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但不得选用滑片式空气压缩机。

4.2 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规格应按矿井需风量、供风距离、阻力损失等参数计算确定, 但主管路直径不小于100mm, 采掘工作面管路直径不小于50mm。

5 空气压缩机的选型计算

压风自救以前已有规定:全部下井人员人数×0.3m3/min.人再留30%备用。

但在煤矿增设了紧急避险系统后, 对用气量有了变化, 文件虽未做出调整, 但根据安监总局发布煤矿井下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范“压风管路应接入避难硐室和救生舱, 并设置供气阀门, 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 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MPa之间, 供风量不低于0.3m3/min.人, 连续噪声不大于70分贝”的要求, 《六大系统建设指南》计算方法如下是有依据的。

井下总用风量Q=Q1+Q2+Q3+Q4

1、永久避难硐室风量Q1=1.2×∑ (n1×q1×N1)

n1:永久避难硐室额定避险人数;q1:人均需求风量0.3m3/min.人;N1:永久避难硐室个数。

2、临时避难硐室风量Q2=1.1×∑ (n2×q2×N2)

n2:临时避难硐室额定避险人数;q2:人均需求风量0.3m3/min.人;N2:临时避难硐室个数。

3、移动救生舱风量Q3=1.1×∑ (n3×q3×N3)

n3:移动救生舱额定避险人数;q3:人均需求风量0.5m3/min.人;N3:移动救生舱个数。

4、采掘工作面风量Q4=∑ (n4×q4×N4)

N4:采掘工作面个数额定避险人数;Q4:人均需求风量0.1-0.15m3/min.人 (面罩式0.1, 布袋式0.15) ;N4:采掘工作面个数。

按照井下总用风量选择空气压缩机, 考虑30%宜备用一台空气压缩机。

篇4:全国煤矿推广煤矿建立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系统

关键词:煤矿;生产安全;系统;检测

在实际的煤矿生产活动中,很多实践都表明,安全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上都

极为重要,他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安全系数问题,可是如今的安全监控系统在很多方面还存在

着漏洞,面临着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題,安全监控系统急需升级改善,然后把现在一些新型的

技术运用到系统中去,让系统更加稳定更加有效。

1 安全监控系统的建立

煤矿安全系统一共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为井下,还有一个部分就是地面。

在井下,一般的设备都是矿用分站,一些井下的信息数据都是通过它收集起来的,并且也对一些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常用的设配有:甲烷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等等,通过这些设备采集需要的相关数据,然后才可以做出相应的安全监控的数据和信息。

一般地上来说,它是信息整合的中心,把地下采集到的资料整理整合,然后通过一些电子设备,比如:打印机、监视器或者是一些雷达信号等等,传递给不同的部门,让大家可以充分了解地下的情况,以便可以很好的设计方案,采取对策,更好的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

2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目前的状况

目前我国一般采用的煤矿监控系统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有线传感器,还有一种就是串行通讯的方式,这两种方式虽然方便但是在稳定和有效性上存在隐患。而且,在井下,因为一些电子设备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关联,会产生电磁干扰,这就对安全监控系统的功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主要问题是:

2.1 传感器

一般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溢出对人身体有害处的气体,比如瓦斯,他是开采活动中最常见的气体,可是,因为一些地理位置还有一些科学技术的限制,在井下几乎不能安装瓦斯含量的测试装置,这就给开采煤矿的人员带来了安全隐患,而且关于井下安置的传感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传感器虽然安装在了固定关键的位置上,可是因为传感器本身的缺陷和不足,比如设计不够完备,或者是他在自我诊断上还存在漏洞,调校的周期不长,以及一些重要元件的损坏,还有就是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都可以导致传感器在数据准确性和真实的数据存在差异,这样在井下工作的人员安全就会受到影响。

很多煤矿,一般都是设在地理比较偏僻的位置,那里往往山石交错,地形复杂,目前,我国比较多的使用的都是有线传输的方式,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限制了传感器,因为他传输回来的资料数据也不是十分准确的,这对安全监控系统也是不利。

现如今,新开发了一种便携式的传感器,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固定传感器的不足,可是,由于便携器传感器在数据传输上存在问题,使得数据不能及时传输到相应设备上,达到资源共享,这也制约了它的发展。

2.2 总线方式

目前,很多煤矿系统使用的安全监控系统都是不同,而且彼此之间都比较封闭,不存在兼容性,而且使用的一些数据信息也都是每个企业自己来制定,没有统一的规范。

现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信息传输使用的都是串行通信总线,但是他一定程度上还不完善,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比如:

(1)现在的传输系统,一般都是建立在主机和分传输之间的,他不能使得每个分传输之间互相沟通联系,而且他数据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都和主设备还有传输的电缆有关系。

(2)数据的通信模式都是受控于主机,所以在传输效果上,效率很低。

(3)在通讯的时候,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数据信息不能及时的反应出来,使得整个系统稳定性不足,缺乏实时性。

2.3 变频干扰

如今,井下的环境十分复杂,这其中也包括了电磁环境,它所产生的干扰也愈发明显,特别是在变频器应用广泛的今天,它会给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如会出现报警不及时,数据不准确,或者在明明没有危险的情况下也会触响警报等等。这样就不能很好的保证安全监控系统的使用,会对系统的稳定可靠性造成影响。

一些电磁的辐射的干扰也会对设配周围的机器造成信号影响,比如检测的信号强度变低或者是信号不稳定,更严重的情况下还能阻断信号的传输,使得系统运行不畅。变频器的干扰如果过多或者严重的话,还会造成设备的零件损坏,使得系统全线崩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4 诊断功能需要提高

监控系统一般都会配备专门的管理维护系统,可是目前,很多管理维护系统都存在缺陷,比如对于系统的诊断情况不是很清楚,导致在判断故障的时候出现误差,不能很准确的确定和诊断,这就给维护人员提供了麻烦,使得他们不能很及时的处理故障。

3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前景

3.1 大力投入专家和科学技术

目前,我国的监测系统还很不完善,他的功能仅仅是能对一些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报警等功能,单一方面的对数据进行处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应该不断努力研发更新更好的产品,国家也应该在这方面做足投资。使得安全监控系统更加完备,可以在遇到一些灾难的时候,快速的根据掌握的数据情况设计出最好最安全的撤离方案,给矿工人员提供安全保证,而且也可以实现数据的更精确化和彼此联系,使得整个系统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3.2 提高传感器、断电仪、电源的性能

在传感器方面,要不断创新,研制一些可靠性能高,应用广发的传感器,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检测的出来的数据可以应用到实际中去。在断电仪方面,可以不断提高他的远动距离,解决由于距离差距而存在的问题。电源方面,也要不断提高它的稳定性,使得整个系统在充足的电量写可以稳定运行,不会出现因为电源不稳而造成系统的坏损。

言而总之,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必然带动煤矿监测控制技术的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煤矿行业,所以说确保这个行业的安全性是很有必要的。伴随着我国现代技术和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更完善的煤矿监控系统一定会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

参考文献:

[1] 高春矿.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现状与发展前景[J].煤炭技术,2012(11).

[2] 丁恩杰,张申,武增.煤矿井下综合业务数字网设计[J].电信科学2013(7):6-10.

[3] 钱建生.矿井多媒体综合业务数字网关键技术的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3.

篇5:全国煤矿推广煤矿建立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系统

第一章: 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责任和目标意义

第二章: 监测监控系统基本要求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篇6:全国煤矿推广煤矿建立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系统

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

安监总煤装〔2011〕33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规范和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研究制定了《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已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确保2011年底前,所有煤矿都要完成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央企业所属煤矿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矿井、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都要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所有煤矿全部完成“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上一篇:贷款逾期记录怎么消除?这样做才是正确的下一篇:职业锚自我评价测试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