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使用

2024-05-13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使用(精选十篇)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使用 篇1

●全面了解学生基础状况,关注学生差异

技工学校学生来源复杂。一些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家里早就有计算机,因此他们接触计算机比较早,对计算机知识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操作也较熟练;而一些来自偏远山区或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很少接触计算机,甚至连操作开机、关机都不规范,对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常识更是一知半解,这种差异是比较大的。同时,在技工学校的实际教学中,即使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在其知识结构、知识系统、掌握程度以及规范熟练性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给技工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如果采取统一的“一手齐”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缺乏学习的动力,失去上课的兴趣,影响学习效果;让基础差的学生“啃不动”,消化、理解不了所学内容,其感到学习障碍,也失去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信心。因此,技工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可以采取问卷、调查、谈话、上机操作、摸底考试等方式,了解每位学生的计算机实际知识和操作水平。关注学生差异是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率的基础。

●实行分层教学,使各层次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分层教学也称分组教学,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对全班学生已有的计算机知识、计算机操作水平的调查,按照水平相近的学生分在一组的规则,将全班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分成若干组,以便在教学时按组教授不同的学习内容,区别对待,使每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科学、最适当的发展和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了解每位学生计算机实际知识水平和操作程度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列表的方式,实行分层教学,让基础较差的小组在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下学习;让基础中等的小组边学边操作;让基础较好的小组大胆自学,主动探索操作,甚至可以涉猎本节课内容之外相关或相近的计算机知识。这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节课内学到了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充分尊重了每位学生,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Front Page设计网页”这一内容时,以全班分为A组~I组为例,教师可以让基础较差的G组、H组、I组只采用Word在网页中添加文字,进行简单美化,如文字变换字体、变换颜色,调整间距、行距等;让基础中等的D组、E组、F组除了在网页中添加文字及变换以外,再进行插入Excel电子表格练习,让其设置表格样式等;让基础较好的A组、B组、C组除了在网页中添加文字及变换、插入表格练习以外,再利用Photoshop在网页中添加BMP、JPG格式的点阵图形图片,或SWF、PSD格式的矢量图形图片,并对图片进行美化处理。对于基础更好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鼓励他们在网页中插入Flash动画、链接HTML文件、演示文稿等。这样的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容易地掌握网页的制作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实行分层教学是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使用 篇2

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历史教学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探究式学习。史料教学能够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自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实施以来,现行的初中历史教学在史料教学改进方面已经较大进步,无论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有改进,但仍然存在些许不足之处。未来史料教学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希望本文对改进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有所帮助,能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点思考。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使用 篇3

关键词:项目教学;人才;课程;绘图

中图分类号:TH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154-02

项目教学法发源于职业教育领域,是面对一个实践性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任务,学生们独立地确定目标要求、制定具体计划、逐步实施并且检查和评价整个过程。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自主地掌握和综合各项知识。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能培养出全身心投入地、自主负责地完成具有实际使用成果的高素质人才。

而《机械制图与AutoCAD计算机绘图》课程,是“工程界的语言”,它所要求的“图样识读与绘制”能力是机械产品设计与加工、设备维护的基础,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读不懂图纸,一切能力皆无从谈起。因此本课程的课程能力目标应定位为:针对职业岗位中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对机械产品的图样识读与绘制的职业能力。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按照教材顺序递进,教师使用直观模型和挂图对学生进行讲授内容。尽管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发展,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配合展示一些运动。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仍然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不到目标,没有动力驱动,没有交流合作,找不到学习的乐趣。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结合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我院在该门课程中率先使用了项目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实施的:一、对企业调研,对学生调研后,整合教材。深入企业一线,掌握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多年来我们经常奔赴洛阳第一拖拉机厂、郑州联兴泵业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安徽奇瑞汽车有限公司、郑州钻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进行调研,认真查看企业生产零件情况,大致确定企业对看图和绘图的要求。学生一入校,我系在第一时间统计学生情况,分析普通高中入学人数和对口生人数比例。在新生军训阶段各任课教师进班级和宿舍了解学生在高中和中专阶段对该门课程的了解和学习情况,从而确定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程度。二、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整合,确定教学项目,合理分配各个项目的时间。我们把课程项目分为:1.平面图形。2.三视图。3.平面体。4.曲面体。5.组合体。6.零件图。7.装配图。三、项目教学的实施。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用任务引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小组协作来引领学生团队学习,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困难。1.结合企业调研情况,布置任务,并结合学生情况分组。比如“平面图形”这个项目,有手工绘制和计算机绘制两部分,我们的任务是用计算机将“吊钩”零件图打印在A4图纸上,并且要有正确的图框格式。每组学生大概3-4人,学生小组接到这个任务目标后,非常激动,有的直接就要在计算机上绘制,在绘制过程中,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图形界限设置不能完成、圆弧连接不能完成、图层不能设置。这时候,作为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圆弧连接的知识,并发动小组协作学习,同样是布置小项目让学生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单个项目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圆弧连接中内连接的要点是两圆弧半径之差,圆弧连接中外连接的要点是两圆弧半径之差,及圆弧连接的主要问题是求圆心。从而完成了吊钩绘制过程中的圆弧连接问题。在用计算机绘制图形时,学生首先发现的是图形界限问题,没有合适的图形界限,图形过小或过大,或者不显示,对于初学者来说还不会很熟练的用鼠标放大和缩小图形,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图形界限,并针对项目进行尝试。经过多次练习和讨论,学生很快就能很深刻地掌握图形界限的使用方法。在接着的绘制图形过程中,让学生根据项目自主地去学习绘图命令中常用的最基本的绘制直线、圆弧命令,修改命令中最常用的最基本的修剪、拉长、拉伸、删除、倒角、分解命令。在项目目标的带动下,学生自发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各个学习小组热情高涨,经过两次课的训练就能将这些原本枯燥的命令熟记于心。绘制完图形后,学生还要完成图框格式这个小项目,教师引导学生知道图框格式和图层有关后,学生会自发地寻找解决方案,自主研究绘图方法。根据教材的指引学生会在一次课的时间内就能自己设计出合适的线性,同时也会对图层的各个工具有个初步的了解。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化提供更好的基础。在团队完成了这个项目后,学生们获得的专业知识从原来传统的手工绘制圆弧连接为重点,变成了手工和计算机结合绘图,同时展现给学生的打印图纸,带给学生的成就感和对课程的喜爱是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由于该项目是课程第一个项目,使得这个课程一下子就深深吸引住了学生,成为学生最为喜爱的课程之一。三、教学评价。教学评价采取教学过程评价与教学效果评价相结合。在每一个大的教学项目过程中,都包含若干小的项目。在每完成一个小项目后,即及时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一般先组织学生自评,然后让小组成员进行互评.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参与情况等方面进行。并且可以将评价的指标进行量化。教师作为项目教学的组织者,要认真记录每个组员的表现,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引导。在最终大的项目完成后,让学生再自我总结在此项目中所完成和掌握的专业技能。四、项目教学的效果。通过教学改革,在我院机械制图与AutoCAD计算机绘图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收到的效果特别明显。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是完成项目的过程,项目教学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掌握专业知识。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自己能主动探寻未知知识,由目标——设计——体验——小组讨论——再实践——自主掌握。是学生自主掌握知识的过程,所以所学知识牢固。2.激发了学生对行业的兴趣,端正了学生对待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增强了对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项目来源于工厂和实际,拉近了学校知识和工厂知识的距离,让学生提前走入实践,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小组协作完成项目,养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方便走向工作岗位和同事的合作。同时加深了对制图课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的认可。五、本课程项目教学反思。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项目教学改革是建立在对课程体系的深入研究、对企业一线的深入调研、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实施的,这样才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如果只注重形式,忽略其中的任意一环,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可能流于形式,收不到预期的效果。2.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者要明确自己的分工。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领者。教师既不能撒手不管,又不能越俎代庖。这个度教师要把握好。3.项目教学评价目标要合理,要科学。否则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自主学习的知识很难升华。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使用 篇4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英语课堂,综合运用

一、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是新课改的需要

新的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 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将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手段与这一新的课程理念结合在一起, 实现了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内化与外显, 为计算机和语言教学两种信息载体的融合构建了一个交互平台, 也为师生互动学习构建了一个交互平台。可见CAI的运用, 不仅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结构, 提高教学质量, 更是初中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一大重要举措和途径。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与英语学习方面有以下的优越性

1. 英语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

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加大课堂容量,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提高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坐在计算机前, 轻轻敲打键盘, 便可进人异国他乡, 浏览风情名胜、了解世界风云或同异国朋友交流对话, 跨文化交际的机遇大大地提高。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 使学生能摆脱母语的束缚, 自由运用语言表达思想, 进行交际, 提高语用能力。

多媒体教学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 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习热情, 培养起学习兴趣。《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当努力地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那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声音、图像、文字和动画于一体的多通道、多元化, 满足学生的各种感官需求, 给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置身其中, 耳闻目睹, 了解这些背景知识, 熟悉社会习俗及语言习惯, 在这样的大容量的仿真交际环境中, 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老师的引导下,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 高效完成各项教学流程。

比如, 宾语从句是初中生学习的难点, 传统的教学不够生动、形象, 很难展现句子间的内在联系, 缺乏直观性。我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英语语法教学, 课堂上我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快捷性及系统性等优势来展现从句与主句的关系, 带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采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一个英文动画故事, 然后让学生以第三人称的身份叙述故事, 叙述过程中注意宾语从句引导词的选择, 语序的确定, 人称及时态的变化, 达到了从根本上掌握宾语从句的目的。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语言知识, 提高了语言技能, 而且满足了学生的情绪、情操、态度、道德及价值判断等多方面的要求, 使知识、情感和动机三方面均衡发展, 并且有助于学生学生健全的人格的培养。

2. 英语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

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良好的条件。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指导者 (instructor) 、设计者 (designer) ;由以教师为中心 (teacher-centered) 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student-centered) 和任务型活动 (task-based activities) 为中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式学习, 主要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方面进行。多媒体 (CAI) 和网络平台 (Net-stage) 可以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协作学习。通过教师的正确、科学、有效的指导,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相互间合作学习, 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研究, 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品质, 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尤其是培养创新人格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

心理学者马斯洛强调, 教师是指导者, 教师不能强制学生学习, 教师的任务是辅导, 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自由选择和自行决定, 学习只能靠自发, 学生是主体和主人, 主张学习活动应该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学生本身自然就有学习的潜在能力。比如:在预习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带上耳机, 从校园英语网中搜集与本节课学习目标相关的语言知识, 读单词, 跟读课文, 回答问题, 或做拓展阅读, 教师通过电子黑板检查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 还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学要求, 进行分层次教学, 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宽课程资源, 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学生成为积极的决策者, 把教学媒体当作认知工具, 进而发现知识, 理解知识, 运用知识, 成为学习和知识的主人。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合作, 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个性心理素质, 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的观念。同时,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合作学习中, 使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得到提高。

三、CALL弊端及局限性及应对策略

迄今为止, CALL尚未大量投入日常EFL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中, 由于电脑媒介本身的多样性、复杂性,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对全体外语教师是一个挑战, 计算机要完全地配合EFL教学法的运作还需要较长时间, 对CALL的研究也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

CALL技巧具复杂性, 因此变革代理人 (Change A-gent) CC, 即Call Cordinator (CALL协调员) 要加强对教师的技术培训, 使教师能够合理高效地实用CAI。课前, 教师要根据不同课型设计多媒体的课件, 使多媒体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件使用并不在多, 不在花, 关键在于实用。课堂上, 教师发挥桥梁的作用, 组织课堂, 分配任务, 调度各个小组。

四、CALL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 的前景与展望

总而言之, CALL教学理论必将为初中的EFL开阔一片新的天空, 它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种种弊端, 顺应了课改的要求,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我校已经开始开发适合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的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课件, 高科技的网络教室也正在建设之中, 网上英语教学已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Chris Kennedy;Paul Doyle:Christine Go EXPLORING CHANGE IN ENGLISH TEACHIN G, Printed by the Bath Press, 1999.

[2]邓刚.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些相关问题[J].电化教学研究, 1998, 2.

母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 篇5

母语作为一种教学媒介语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使用问题历来受外语教师所关注,在英语教学课堂中应不应该使用母语进行教学,又该如何充分而合理控制母语的使用是外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课堂中时刻面临的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关于母语在教学课堂中使用问题的`相关研究和自身实习期间时中学英语教学课堂中母语彼用的相关调查问卷分析,指出在英语教学课堂中有必要使用母语,并就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母语提出建议,希望对促进中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作 者:朱芙蓉 张咏梅  作者单位:咸宁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咸宁,437005 刊 名:科教导刊 英文刊名: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G633.4 关键词:中学   英语课堂   教学   母语使用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使用 篇6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英语课堂;综合运用

一、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是新课改的需要

新的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手段与这一新的课程理念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内化与外显,为计算机和语言教学两种信息载体的融合构建了一个交互平台,也为师生互动学习构建了一个交互平台。可见CAI的运用,不仅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更是初中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一大重要举措和途径。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与英语学习方面有以下的优越性

1.英语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加大课堂容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坐在计算机前,轻轻敲打键盘,便可进人异国他乡,浏览风情名胜、了解世界风云或同异国朋友交流对话,跨文化交际的机遇大大地提高。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使学生能摆脱母语的束缚,自由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提高语用能力。

多媒体教学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习热情,培养起学习兴趣。《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当努力地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那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声音、图像、文字和动画于一体的多通道、多元化,满足学生的各种感官需求,给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置身其中,耳闻目睹,了解这些背景知识,熟悉社会习俗及语言习惯,在这样的大容量的仿真交际环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老师的引导下,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高效完成各项教学流程。

比如,宾语从句是初中生学习的难点,传统的教学不够生动、形象,很难展现句子间的内在联系,缺乏直观性。我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英语语法教学,课堂上我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快捷性及系统性等优势来展现从句与主句的关系,带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采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一个英文动画故事,然后让学生以第三人称的身份叙述故事,叙述过程中注意宾语从句引导词的选择,语序的确定,人称及时态的变化,达到了从根本上掌握宾语从句的目的。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语言知识,提高了语言技能,而且满足了学生的情绪、情操、态度、道德及价值判断等多方面的要求,使知识、情感和动机三方面均衡发展,并且有助于学生学生健全的人格的培养。

2.英语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良好的条件。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指导者(instructor)、设计者(designer);由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和任务型活动(task-based activities)为中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式学习,主要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方面进行。多媒体(CAI)和网络平台(Net-stage)可以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协作学习。通过教师的正确、科学、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相互间合作学习,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研究,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品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尤其是培养创新人格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

心理学者马斯洛强调,教师是指导者,教师不能强制学生学习,教师的任务是辅导,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选择和自行决定,学习只能靠自发,学生是主体和主人,主张学习活动应该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学生本身自然就有学习的潜在能力。比如: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带上耳机,从校园英语网中搜集与本节课学习目标相关的语言知识,读单词,跟读课文,回答问题,或做拓展阅读,教师通过电子黑板检查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学要求,进行分层次教学,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宽课程资源,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成为积极的决策者,把教学媒体当作认知工具,进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成为学习和知识的主人。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个性心理素质,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的观念。同时,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合作学习中,使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得到提高。

三、CALL弊端及局限性及应对策略

迄今为止,CALL尚未大量投入日常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中,由于电脑媒介本身的多样性、复杂性,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对全体外语教师是一个挑战,计算机要完全地配合EFL教学法的运作还需要较长时间,对CALL的研究也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

CALL技巧具复杂性,因此变革代理人(Change Agent)CC,即Call Cordinator(CALL协调员)要加强对教师的技术培训,使教师能够合理高效地实用CAI。课前,教师要根据不同课型设计多媒体的课件,使多媒体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件使用并不在多,不在花,关键在于实用。课堂上,教师发挥桥梁的作用,组织课堂,分配任务,调度各个小组。

四、CALL(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前景与展望

总而言之,CALL教学理论必将为初中的EFL开阔一片新的天空,它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种种弊端,顺应了课改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我校已经开始开发适合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的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课件,高科技的网络教室也正在建设之中,网上英语教学已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Chris Kennedy;Paul Doyle:Christine Go EXPLORING CHANGE IN ENGLISH TEACHIN G,Printed by the Bath Press,1999.

[2]邓刚.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些相关问题[J].电化教学研究,1998,2.

微课在教学中的制作使用 篇7

2015年5月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全校专职教师业务学习,讲课专家将“微课”这个现在很流行的教学方法做了系统的讲述。针对认识微课、微课定义存在性分析、校本数字微课规范性创作过程、校本数字微课实用创作过程、校本数字微课主要特征、微课设计策略等方面,专家都做了专业的详细的讲解。

微课在我们的教学中并不陌生,几年前就听说过微课的讲课模式,我在平日的教学中也尝试着用过这种方法,当然都是按着自己找的相关资料来理解的,没有系统地去学习过微课制作。这次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魏教授把有关微课问题讲得很透彻,我原本模糊的概念清晰化了。

微课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很久前就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出现过。例如:电视上播放的跟我做健美操、瑜伽、做美食、维修小家电、生活中的小手工,都可以叫做微课,微课就在我们的身边。现在我们用在教学中,短小的知识视频可以让每一位同学自己学会知识点,掌握这个专业技能,并能熟练运用,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下面对有关微课的内容进行阐述。

1认识微课

1.1汉文化对课、课程、微型课程的一些概念:(《辞海》1979年版)

汉文化对课的解释:在规定时间内,以一定分量的教材内容,组织一定班级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形式。

汉文化对课程的解释:功课的进程。

汉文化对微型课程的解释:当代教育系统中编制课程的一种形式。

1.2西方文化对微课的描述

在西方(数字)微课(microlecture)这个术语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提出的。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

1.3魏教授给出的微课定义是

根据汉文化对课的相关解释及对微课类别的存在性、客观性分析,可以给出微课定义,即:微课是教学时长较短的课。

2微课定义存在性分析

“大课”称谓存在;“标课”称谓存在;“短课”称谓存在;“微课”称谓一定存在;事实上微课的定义是一种习惯称谓的延伸。

微课三层七元分类:

2.1校本数字微课分类

校本数字视频微课、校本录屏播放微课、校本混合式微课。

2.2校本数字微课分级

影视级数字微课、国家资源库共享级数字微课、校本资源库共享级数字微课、教师个人资源库业余级数字微课、实习级数字微课。

3校本数字微课制作简述

从微课概念到微课分类,魏教授都做了非常清晰的阐述。以下是我在制作微课时的几点感悟。

在所选科目上下大功夫。即这门课一定要适合做微课。我选择了服装专业的“服装零部件制作”课程。“服装零部件制作”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是在动手实践中完成的。教学点相对独立、完整,可操作性强,做视频较容易,画面感也好。微课科目选好后要明确教学目标、内容、难点、重点,对每一章节知识点做深层次的分析,也要充分地研究学情,做到课堂无学生,心中有学生。

构思微课框架。我采用个人构思法。这次微课制作也算是学习微课制作的一次初探。依据多年来的上课经验和以前对制作微课的了解,借鉴优秀的微课作品,加上自己的创新理念,组成了微课制作框架。最重要的是编写微课制作稿本。用魏教授的话说就像编剧在编写剧本。整合、调整、充实教学内容,初步确定讲稿文字、媒体文字,对讲稿文字进行口语化设计。制作校本数字微课还要体现几个特征:片头特征———院校Logo、名称、标志、典型图片等,片尾特征———院校统一编码、应用评价、属性描述等,载媒软件特征———以课程为单位统一PPT模板及媒体呈现风格,特色特征———突出校本特色、突出专业特色、地方特色,应用特征———注重校本教学应用、校本MOOC应用、区域应用。

制作视频注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字体搭配,字号搭配,颜色搭配,应错落有致,使用的文字尽量少,让整个视频简洁清新。讲解的时候心中要有学生,要用普通话,尽可能少地使用古板、枯燥的书面语,做到通俗易懂。最后就是对时间的把握,引入和结束要简洁明了。整个视频要控制在1~5分钟以内。我选择的这门课时间上的把握是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来划分的。开课初期内容相对简单,视频时长较短,课程往后内容相对复杂,视频时长较长。

微课可以网络或移动设备传播,方便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也便于进行知识管理,促进了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总结和精炼教学语言等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微课制作中需要了解并掌握许多相关的软件,如PPT、录屏、截屏等,以使教师加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

目前,中职生源质量不高,学习积极性很差,有的甚至厌学,性格叛逆,导致专业教师最头疼的就是上课,在课堂上怎样吸引学生学习成了中职教师每天要研究的问题。视频微课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解决了老师们的难题。在视频微课中教师们可以根据知识点设计出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亮点。视频微课本身就具有直观性、易接受性,而且教师把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微课,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微课短小精悍,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视频播放快慢可以调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视频有可以反复播放的特点,使那些平时反应慢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地反复观看,较好地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3结语

在微课录制的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师的教学情感。微课其实是教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上好微课,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而言,微课无疑都是一次思想改革。它促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同时,还提供教师自我提升的机会,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摘要:随着网络在社会上的广泛运用,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微课作为新兴的高科技手段教学方式,正在受到高校各方的积极关注。它以生动、形象的在线课程方式进行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广泛欢迎。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做一个微课资源平台或是更大的教学资源库,让广大师生共享教学资源。

谈传统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 篇8

一、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成功的板书, 既能正确、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 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又能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启发学生思维, 加深学生记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图画式是板书中最常见的一种格式, 适用课型很多, 新授课、复习课、巩固课均可使用。它是运用简笔画或与图片相结合表示英语教学的一些实物, 如动物、水果等, 它的特点生动、形象, 在演示或操练中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比较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但要求教师的简笔画做到用笔简练、形象简洁。

排列式板书主要根据对讲授内容的全面分析, 按其内容的先后、重次关系, 加以归纳、概括, 再将所涉及的内容分组、分类排列。这种板书的特点是层次清晰, 整齐而有条理, 逻辑关系强, 能十分鲜明地显示出讲授内容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脉络, 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 归纳总结并自我检查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比式板书简洁明了, 可用于反映出两种句型的对比关系, 如教学单复数的相关句型:表示有“have”和“has”等, 学生易于区分其不同性质, 不容易混淆。也可以把同一道题目的对、错两种形式同时列出。对错形式鲜明对比, 找学生到黑板上订正, 使学生记忆深刻, 降低再错率。

板书形式多样化, 在进行课堂板书时还涉及一个板书的程序安排问题, 是先左后右, 先中间后两边, 还是其他。讲课时是按次序一步一步板书在黑板上, 还是先写上, 再逐条进行学习。程序安排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在进行课堂板书时, 一定要把程序安排妥当, 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科学效果就好。

板书也不是孤立的教学环节, 它是要和其他教学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板书, 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启发学生思维, 若我们在教学中忽视板书, 我们的教学效果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简笔画

教师板书设计中, 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那就是简笔画。它是一种普遍使用、值得大力推广的直观教学手段, 它具有简单易学、使用方便, 只须几笔就能表现一种动物、一个人、一个行为或一个情景等特点。在英语教学中, 简笔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想象思维, 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是教师进行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 也是每个教师所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之一, 对英语教学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需使用简单的几何形状, 就可以勾勒出千姿百态的、复杂繁琐的造型。巧用这一教学手段,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易混淆的词句语义方面的教学, 如教skirt、shirt时画下简笔画, 学生通过细致观察, 加上教师的解释说明, 词义理解就不再模糊了。解释一些较为抽象的介词或副词, 也有很大的帮助, 如教on、in、under几个单词时, 可画简笔画再配以句型:The bag is on the table.The bag is in the table. The bag is under the table. 让学生边观察简笔画边看句型, 然后教师加以诱导小结, 此时学生对于in、on、under各自的内涵就较为清楚了。知道on是与某物连在一起的“在……上面”, in是“在……里面”, under是“在……下面”。学生有了这方面的概念, 运用起来就不会混乱不清了。教授语法知识, 如进行时态, 可用简笔画画一些动作要求学生表述, 化枯燥无味的语法学习为直观具体形象的语言交际活动。

三、实物

实物类包括食品、物品、玩具、模型等, 是英语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具, 它们来源广、使用方便、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牢等特点。实物的颜色、形状、大小、性质、容量、功能等, 既可用来表达词汇的意思, 又可用来讲练某些语法项目。教师可以通过实物讲解数量词、介词、名词等的用法及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等各种句型的结构及表达的方法。

例如, 教授女式衬衫和男式衬衫两个单词的时候, 如果不把实物放在一起比较, 学生就知道是衬衫, 不知道两者的区别。教师出示女式衬衫时, 说:This is a blouse.出示男式衬衫时说:This is a shirt.又如教单复数a pentwo pens, 借助于实物教具和板书来让学生明白这两种语法表达方式的不同。

这类实物教具学生可摸、可玩、可用, 有的还可吃, 简洁直观、形象生动, 用它们来认读单词、讲解句型或进行对话练习, 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实物并不一定要刻意去准备,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 如教授apple、orange、ruler、knife、pencil、dog、cat、sheep、ship、car、bike等单词时, 可利用随手可得的实物及模型或情景来进行教学、释义。

四、图片

英语教学内容有的很抽象, 特别是有一些单词, 如果教师在教学时, 只是将每个单词的读音及中文意思告诉学生, 让学生死记硬背, 那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不会理想。如出现了library、computer room、music room、playground、garden, 在某些农村, 课文中的某些教学场所是没有的, 也不可能有视频设备, 图片就是最有效的教具、学具。

在使用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就图上人物的动作、表情、衣着、位置、关系等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词句卡片在使用中和板书相结合, 在进行巩固练习时, 用这些卡片做一个游戏:找朋友。将那些单词卡片分别剪成两段, 交给学生, 学生找到所持单词的另一半。在游戏中,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记忆、比较、分析、理解, 不但巩固了单词, 而且还掌握了单词的组成与异同。还可以进行一个拼句练习:使用现有的单词拼出完整的句子, 使学生对句型结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而完成拼句后的展示又完成了板书, 一举三得。

使用图片不受时间和具体条件的限制, 教学起来使用简便, 也易于携带, 又帮助学生理解所使用的英语语言, 而老师在图片的配合下讲授时既轻松、省时, 又不吃力, 是训练听、说、读、写有效地方法。

医疗设备在教学中的使用安全 篇9

1 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

医学设备的安全事故大致可以分为机械损伤、射线辐射、化学沾染、烧伤烫伤以及电击损伤等, 其中电击损伤占安全事故比例最大。

1.1 机械损伤

机械损伤主要由设备机械部分存在安全隐患造成的, 包括机械部件的脱落、限位失灵、机械锁止失效等。如X线诊视床因限位失灵发生翻转、因操作不当造成挤压碰撞、悬吊件因机械损伤或金属疲劳而坠落等。

1.2 射线辐射

射线辐射危害主要是放射线对人体的辐射损伤和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学生上X线检查实验课时不注意射线防护, 不关门窗进行X线曝光或集体曝光于X线下。不按规定处理放射性物质, 如将含有放射性的溶液随手倒入下水管道等, 造成不必要的射线辐射。

1.3 化学沾染

化学沾染主要是由化学试剂泄漏造成的。常见的有:温度计不慎破裂造成汞泄漏;吸入浓硫酸、浓盐酸烟雾造成呼吸道损伤;长时间接触苯、二甲苯、甲醛等化学试剂容易致癌;使用过氧乙酸、环氧乙烷等化学试剂时, 没按规定戴防护手套和眼镜造成试剂沾染皮肤或溅入眼睛, 导致过敏反应。

1.4 烧伤烫伤

造成烧伤或烫伤的主要原因有火灾、易燃化学试剂及高温液体和气体;设备电器短路起火或电线老化绝缘下降造成线路短路起火;酒精、乙醚等易燃物不慎起火;盛有高温液体的容器泄漏或爆炸, 如消毒锅、X线管等。

1.5 电击损伤

电击损伤是实验教学中发生频率最高、最常见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体与两个电位不等的导体同时接触, 形成电流回路, 使人体组织、器官有电流经过受到的损伤。造成电击损伤的原因众多,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电气设备故障造成漏电

当电气设备因电气故障使部分电流流经机壳, 如电线老化导致绝缘性能下降或电源芯线裸露, 与机壳距离太近或直接接触机壳, 将导致机壳带电。如果人体同时接触机壳和任何接地物体, 电流就会经过人体和地构成回路而引起电击。

(2) 仪器外壳未接地或接地不良

所有的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都必须接地良好, 且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如果外壳不接地或接地不良, 则在带电导体和机壳之间的绝缘故障或电子元器件对机壳放电, 都会使机壳带电, 当人体同时接触机壳和接地物体时就会造成电击。

(3) 电容耦合漏电

在高电压下, 任何导体与地之间或者用绝缘体分开的两个导体之间都可等效为一个电容, 如高压变压器线圈的匝与匝之间、层与层之间、线圈与地之间, 电源芯线与屏蔽层之间, 都会形成电容。当屏蔽层损坏或地线接地不良, 都会形成电容耦合漏电。另外, 大功率电容经过充电后短时间内会存储大量电荷, 断电后电容放电有一个过程, 在剩余电荷放尽之前触摸电容, 会引起电击。

(4) 非等电位接地

所谓非等电位接地是指人体同时与多个设备连接, 而这些设备的地线没有一起接入总地线, 导致各设备的地线之间存在电位差。当人体同时接触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电位的接地点时会发生电击。

2 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2.1 健全安全制度, 明确安全职责

安全是永恒的主题, 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实验室教学也不例外。为了确保安全, 必须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并制定安全事故防范措施。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制度落实有具体的目标, 必须明确安全职责, 分工负责, 专人管理, 并严格执行使用、登记制度, 以人为本, 奖惩分明。

2.2 加强安全教育, 增强安全意识

实验室安全管理重在教育。安全事故的发生, 不仅仅是由于设备故障或技术原因引起的, 更多的是因为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自身素质不高和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因此, 在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的基础上, 必须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 增强安全防事故意识。上级主管部门可以以多种形式组织安全宣传活动,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2.3 熟悉操作手册, 严格操作流程

实验室设备都有相应的操作手册, 师生在使用设备前, 必须仔细阅读使用说明,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实验室管理者可以将设备的操作流程张贴在显眼的位置, 如就近的墙面或操作台的面板, 并提醒使用者严格操作规程。在每组实验中, 安排一名责任心强、操作较为熟练的学生作为该组负责人, 密切注意每个学生的实验过程, 发现问题, 及时报告带教老师, 避免发生事故。

2.4 注重日常维护, 消除安全隐患

造成实验室设备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设备本身的质量问题、使用率过高或过低、使用不当、维护保养不及时等。作为设备的使用者必须严格遵守使用流程和操作方法, 作为设备的直接管理者必须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 如实验环境、设备状态等, 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防止设备带病工作, 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实验室安全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安全工作重在教育, 以预防为主。因此, 要在广大师生中开展安全知识教育, 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 建立健全安全防事故制度, 强化安全管理, 创建安全无事故实验室。

摘要:实验室是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 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在实验室教学中非常重要。

浅淡“班班通”在教学中的合理使用 篇10

关键词:“班班通”教学,合理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粉笔+黑板”的单调。从去年开始,我校的每个教室安装了“班班通”系统,教师上课时,只需操纵控制台,就可以实现演示课件、查看网上资源、视频播放、现场实验展示等多种功能。老师和学生受益匪浅,简直是骑骆驼吃包子——乐颠馅啦。一学年过去了,在欢笑和兴奋之余,我们有时也感到不能令人十分满意。问题出在哪里?我认为,主要是没有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缺乏合理使用辅助教学手段。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合理运用“班班通”这一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使它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进而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呢?

一、不要全部依赖“班班通”,忽视传统教学的优势

利用“班班通”教学可以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进行交互式的综合处理,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虽然利用“班班通”进行辅助教学具有很多优越性,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把握适度的原则,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动手实践性很强的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不可取代的,如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改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认为这样成功率高,节约时间,却不利于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积极动脑的好习惯。就像看球赛一样,就算是现场直播对一些在课堂上因时间、空间、安全性等因素导致难以当场完成的实验,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缺少在现场的那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没有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便使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弱化了部分实验的功效。我认为,对一些很容易操作、能见度也很高的实验。我们还是应该尽量在课堂上使用实实在在的实验来向学生表达,这不仅仅为了向学生展示一个科学现象,一个科学原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不要为了使用而使用,忽视学生能力发展

子弹穿透物体的过程太快,我们来不及看清楚;物质结构非常复杂,原子内部结构很小,我们看不清楚;宇宙空间太大,我们不识真面目。但是利用“班班通”,我们在课堂上就可以逼真地演示出来了。于是,许多人认为使用“班班通”是上课的必备条件,生硬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手段。例如,教学课件只是图片和文字的简单叠加,或者把原本写在黑板上的板书设计制成幻灯片,学生的任务只是去看和听,这样上课简直难受至极,学生和老师都成了围着“班班通”这个“主子”打转转的奴隶。这种教学手段严重地束缚着学生的思想,成为束缚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发展的绳索。

我们要认识到教师和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让“班班通”成为辅助教学得力的工具,而不应该让老师和学生成为“班班通”的奴隶。所以我们要多实践、多研究,摆正学生——教师——“班班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班班通”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恰当合理的使用,才会让课堂教学进行得更精彩,才会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课堂教学才能达到高效愉快。

三、不要只重视课件制作,忽视对教材的研究

在“班班通”应用过程中,有很多学校领导和老师把多媒体辅助教学看成是“镇堂法宝”,甚至将课件列为评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的教师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为了让画面亮丽鲜艳,在课件中加入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图片、动画,这样的课件看起来很花哨,却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物质的量”时,屏幕上本是计算题,可能是感觉版面很单调,就在周围加上了一些动态花边,以增加版面的美观。然而这些美丽的花边引起了学生更大的兴趣。还有的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制作一个课件要费尽心机,日夜奋战。然而花了这么多精力制作出来的课件对于教学内容是否切实起到辅助作用呢?也不尽然。

钻研教材是教师的第一要务。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就要熟读教材,对其作充分具体的研究,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深度挖掘教材,提高备课质量,才能收到最佳教学效益。如果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制作课件上,或用其代替备课,结果是教学实际效果得不到保障。“班班通”教学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应正确的认识它,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班班通”在教学中有很多的优势和好处,但我认为它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更不能因为要求用其教学而用它。如何实现“班班通”与教学实践完美结合,做到收放自如,灵活使用,需要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智慧与机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班班通”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合理使用“班班通”这一现代教学模式,我们的教育之花一定会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班班通”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研究》.

上一篇:媒体伦理与责任下一篇:中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