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语的定义及分类

2024-05-09

敬语的定义及分类(精选四篇)

敬语的定义及分类 篇1

(一 )敬 语的定义

敬语是日本人待人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说话人向听话人或出现在话题里的人物(例如:长辈、上级、有地位或有能力的 人 、给予自己 恩惠的人 等 )表示敬意 的表达方 式 ,例如:

他来看望王先生了。 这句话一般可译为「彼は王さんを见舞いに来ました」。 但如果把他改成田中先生,出于对田中先生的尊敬,就应该翻译成「田中さんは王さんを见舞いにいらっしゃいました」。 如果将他改成我,出于对小王的尊敬,就该翻译成「私は王さんをお见舞いにまいりました。 」いらっしゃいました、まいりました就属于敬语表达形式,敬语表达包括独立的词汇。

(二 )敬语的分类

敬语可以按照对对方表示敬意的性质内容分为尊敬语、自谦语、郑重语三大类,根据场合的不同使用三种敬语非常重要。

三类敬语动词的区分:

1.尊 敬语

尊敬语是对对方或话题里的人物和相关的事物、 行为表示敬意。

常用的尊他句型:

一些敬语单词:

贵~ 贵社 ~さん 医者さん 様 お母様尊敬语有许多种表达形式,例如:

(1)特定的名词和代词

先生あなた方

(2)在一般词上加接头词或接尾词

(3)特定的尊他动词

2.自 谦语

自谦语是对和自己(也包括自己一方的人)有关的事物、行为表示谦让的语气,间接地尊重对方。

自谦语的表达:

3.郑 重语

郑重语是对对方或话题中的人物表示客气有礼貌、文雅、郑重的态度的语言,文末为です?ます、でございます等。

例:私はやまだです。

あした东京へ行きます。

私は山田でございます。

二、敬语与人际关系

(一 )敬语在交往中的具体应用

敬语是日本人交往时交流的重要手段, 它能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与人之间的尊长关系更加明确,表明说话人对听话人及话题中人的尊敬。

例如:社长さんはご在宅ですか。 这句话的意思是社长在家吗? 比说社长「がいますか」更有礼貌一些。

(二 )敬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日本人在会话前要准确地判断要交谈的对方是谁, 然后恰当地使用敬语。 如果对方是上司或长辈的场合,就要怀着十分尊敬的心情对话。 若想要对方帮助,和「教えてください」相比,用「教えてくださいませんか」更为恰当。

(三 )敬语的错误使用会影响人际关系

由于敬语的使用比较复杂, 对于外国人来说使用起来比较困难, 错误的回答方法会使对方误认为对自己或话题中人不尊敬。 例如:回答别人的问话用「わかりました比わかった」更显礼貌一些 。 再有,谦虚语的使用需要注意的是 ,长辈或上级对下级使用,而下级或晚辈对上级不能使用。 例如:社长可以对下级说「お闻きします」,下级却不能对他这样说。

(四 )敬语的过度使用

敬语在与陌生人、年长的上级或长辈、应该尊敬的人之间使用。 如果是比较熟悉的朋友、同学、家人,没有必要过分使用敬语。 过分使用会使对方感觉关系生疏,过于客气,彼此产生一定的距离。 所以建议恰当地使用敬语。

姓氏的定义、起源及分类 篇2

姓氏是表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相关的学科是人名学。

姓和氏有什么区别?

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为了把各个氏族区分开来,“姓”即应运而生了。“姓,人所生也”(《说文》),姓字从女从生,表明了出生的血缘关系,清楚地说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也是母系氏族社会同一血缘关系人群的标记。这一时期,实行氏族外婚制,同姓之间不能通婚,因而姓还起着“别婚姻”的作用。我国最早从女而成的原姓十几个,如姚、姜、姬、姒等,它们往往表示某一氏族的居住地或崇拜的图腾。

由于人口不断地繁殖,一个氏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分解,由姓衍生出它的一系列分支“氏”。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姓、氏则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标记。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氏以别贵贱”,氏成为贵族男子的专称。命氏之法主要有: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卿大夫以所赐的采邑为氏,有的以职官为氏,有的以居住地为氏。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近亲结婚会产生不良后代,“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因而在贵族女子称谓中则著之以姓,因为“姓”可表明她出生于某个氏族,起到“别婚姻”的重要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姓氏制度也出现混乱,姓氏逐渐混同。到两汉时,姓已基本确立,与现在通用的姓大体相仿了。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古人改姓之事常有发生。

中国古代姓氏的来源和分类

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为了把各个氏族区分开来,“姓”即应运而生了。姓字从女从生,表明了出生的血缘关系,清楚地说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也是母系氏族社会同一血缘关系人群的标记。如唐氏,尧帝初封于唐(其地为中山唐县),周代又封其后裔为唐侯(其地在鲁县),以奉尧嗣,故其子孙为唐氏。又如商氏,舜帝命契为司徒,封于商,子孙以国为氏,是为商氏。周初大封诸侯,各诸侯国子孙以国为氏的情况更为普遍,如齐、鲁、卫、晋、管、蔡、霍、曹、陈、楚、郑、吴、韩、魏、许、吕等均是以国为氏。

姓氏的类别和内涵

上古时期,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后来不少图腾演变为姓氏,如夏祖女志梦见流星贯地,化为神珠薏苡(车前子),吞之而生禹,故以薏苡为图腾,姓「姒」氏,「姒」即由「苡」字演化而来。再如周之始祖母姜嫄因「履大人之迹」而生稷,所谓「大人之迹」是指巨大的足迹,实为熊的足迹,故周人以熊为图腾,以「姬」为姓。又如东夷部族以鸟为图腾,史称「鸟夷」,有不少鸟类的图腾演化为姓氏,如鸟氏、凤氏、爽鸠氏等。

至于少数民族地区以图腾为姓氏的例子更多。如云南彝族括扒人以「荞」为图腾,故姓荞氏;拉祜族以虎为图腾,故姓虎氏。此外如水鸟氏、瓦雀氏、野猫氏、孔雀氏等,均由图腾演化而成姓氏。

以国为氏

以国为氏,大体有四种情况。一为以古封国为氏。如唐氏,尧帝初封于唐(其地为中山唐县),周代又封其后裔为唐侯(其地在鲁县),以奉尧嗣,故其子孙为唐氏。又如商氏,舜帝命契为司徒,封于商,子孙以国为氏,是为商氏。周初大封诸侯,各诸侯国子孙以国为氏的情况更为普遍,如齐、鲁、卫、晋、管、蔡、霍、曹、陈、楚、郑、吴、韩、魏、许、吕等均是以国为氏。

以国为氏的第二种情况是古代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小国归化后,以国为氏,如汉代西羌滇国,于汉武帝时降汉,后人称为滇氏。唐永徽初,有吐火国遣使来献大乌,留居中国,称为吐火氏。

以国为氏的第三种情况是异国人来华定居,以其国名为氏。如东汉时安息国太子出家修行,游历中原,定居洛阳,遂称安氏。隋唐时,西域有个米国(今俄罗斯境内),其国人来华定居,人多称为米氏。印度古称天竺,有国人来华留居,自称为竺氏。

以国为氏的第四种情况是汉代以后,受封郡国的诸侯王,以郡国为氏,如汉代景丹封采阳侯,赵谦祥封周阳侯,张敖封信都侯,其子孙均以所封郡国为氏。

以封邑为氏

自周代实施分封制度之后,各受封于天子的诸侯国可在自己的封地内对公族卿大夫及有功之士赏赐大小不等的封地,俗称「封邑」,作为受封者的食采之地,故封邑亦称「食邑」、「采邑」。后人因以为氏,如温、元、苏、毛、甘、樊、祭、尹、陆、栾、郦、邴等。

与封邑性质类似,而所封采邑较小的「五等之封」,通常封于乡。其子孙以乡为氏,如裴、陆、庞、阎之类。

以地为氏

以地为氏有三种类型:有封土者以所封之地为氏,无封土者以所居之地为氏,也有以所生之地为氏的。如神农氏生于姜水,因而取姓为姜;虞舜因居于姚墟,因而取姓为姚;商代名相傅说因筑居于傅岩,故称傅氏,再如东郭、西郭、北郭、东门、西门等,均以生地或居地为氏

另外,也有以当地名山大川为氏者。如鲜卑族人居贺兰山之阳,后人称「贺兰氏」;越王无疆次子居欧余之阳,后人称为「欧阳氏」或「欧氏」。再如伏羲氏有一支后裔,迁徙到川东巴水上游,子孙留居此地,称为「巴氏」。

以族为氏

以族为氏者,可分两大类型:一是宗族、公族(主要是卿大夫、王公、大族)分支为氏。如楚有三族:昭、屈、景;齐有左、右公子,故分左、右两族。二是古代少数民族,以部落、部族为氏。如汉代鲜卑族有慕容部,后人称慕容氏;古匈奴有唿衍部,内附中原后,称为唿衍氏,也称唿延氏;古辽东有宇文部、完颜部,后人称宇文氏、完颜氏。

以官为氏

以官为氏者,多以其所任官职之职能、性质为氏。如春秋时,管理市场的官员称为「褚师」,宋、卫、郑、鲁等国均有此设置,子孙世袭此职,称「褚氏」。帝尧时,皋陶担任执掌刑狱的大理职务(司法官),子孙世袭此职,称「理氏」。商纣王时理利贞因直言进谏,获罪惧诛,避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生」遂改「理」为「李」。周人夫辛有,二子在晋国任「董史」(管理晋国典籍的史官),后代以官为氏,称「董氏」。周代官廷中专管藏冰的官员叫「凌人」,后代称为「凌氏」。再如司马、司徒、司空、司寇、司工、司城、司土、司功等姓,皆系以官为氏。

以爵为氏

以爵为氏者,多为王侯公室等贵族后裔。如皇、王、公、侯、公孙、公士、庶长等姓氏,均以其始祖爵位封号为氏。但同姓未必是同源同宗,如王姓,有「姬姓」(周代王族)之王,如「太原王」;有子姓之王,如「汲郡王氏」(商代比干后裔)之王;有「妫姓」之王(舜帝之后);有「虏姓之王」(由少数民族汉化);也有亡国后的王孙公子改为王姓者,由于姓源较多,故王氏人口众多,成为中国大姓。

在以爵为氏的同一姓氏中,又区分「族系」,衍生出:「以爵系为氏」的一种复姓类别。如「王氏」派生出「王孙氏」、「王叔氏」;「公氏」则有「公子氏」、「公孙氏」的区别。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

以名、号为氏

此类姓氏的来源,大都来自古代帝王、名臣、名人,如伏氏为伏羲氏之后,有氏为有巢氏之后,轩辕氏为黄帝之后,禹氏为大禹之后,汤氏为商汤之后,员氏为楚名臣伍员之后,金氏为少昊金天之后,甲氏为商王太甲之后等。

与「以名、号为氏」相同的另一类别是「以字为氏」。如白氏为秦国大将白乙丙之后(白乙丙,姓蹇名丙,字白乙);宋国大司马公孙嘉,字孔父,其子遂以父字为氏,称为孔氏。

以谥为氏

谥法起于周代,所谓「生有爵,死有谥,贵者之事也」,多为帝王、名臣死后追封加赠的褒奖之词,后世子孙引以为荣,遂以谥为氏。如庄氏为庄王之后,康氏为康叔之后,武氏为宋武公之后,桓氏为齐桓公之后,文氏为周文王之支系等。

以技艺为氏

古代百工技艺多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相沿既久,遂以为氏。如以陶冶为业者为陶氏,以屠宰为业者称屠,以卜巫为业者称巫氏。此外,如工氏、农氏、药氏皆为此类。欢迎访问西部药学论坛

以德行为氏

以德行为氏可分为两类:一是以「吉德」即优良品德为氏,如赵大夫赵衰对人热诚温厚,有如冬天的太阳般可爱,故称为「冬日氏」。二是以「凶德」即劣行、罪恶为氏。此类姓氏多为历代统治者惩罚敌对势力或有罪臣民而强加于人的。如汉代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兵败被杀。因其早年曾受黥刑(脸上刺字),其族人被贬为「黥氏」。杨玄感因起兵反隋,被隋炀帝贬为「枭氏」。

以事为氏

以事为氏者多含有纪念意义性质。如夏代少康帝的母亲为避寒浞的追杀,怀着身孕从后墙一洞穴中逃出,回娘家生下少康。少康中兴恢复帝位后,为纪念此事,便命小儿子改姓「窦」氏,「窦」即洞穴之意。再如汉武帝时,丞相田千秋以年老,每奉旨入朝议事,特诏乘小车出入宫中,以示尊老之意,时人称之为「车丞相」,其子孙遂以「车」为氏。

以物为氏

古人常以祥瑞之物作为姓氏。如前秦符洪家,池生菖蒲,长五丈,其形五节如竹,当时的人称之为「蒲家」,后人便为「蒲氏」。再如长柳氏、长梧氏、长桑氏等均因家园有此祥瑞之物而以为氏。

以任所为氏

以担任某地职守而为氏者,在春秋战国时较为盛行,是以封邑为氏的一种变相衍生。如楚国兰氏、权氏、沈

氏、鄢氏,鲁国之匡氏等,均因其祖上曾分别担任兰县、权县、沈县、鄢县及匡县县尹而得姓。

赐姓、冒姓、改姓

此处的赐姓,是狭义的专指赐姓,不同于三代以前的「因生赐姓」,而是秦汉以后封建大统一的国家形成后,为褒赏笼络臣属的一种政治手段。赐姓多为历代帝王赏赐有功之臣为皇室姓氏,统称「国姓」,赐姓之制始于汉代。汉高祖刘邦为表彰娄敬、项伯的功绩,赐娄、项二氏为刘姓。唐代赐予有功之臣和归附的番邦异族为「李姓」者多达十六族。明太祖朱元璋也曾赐外甥李文忠、养子沐英、何文辉等为朱姓。南明隆武帝也赐郑成功为「朱姓」,人称「国姓爷」,以示荣宠。皇帝赐姓于臣属,并不都是褒奖、恩宠,对于政敌、叛臣,也赐凶险姓氏以示惩赏。如武则天称帝后,强令中宗皇后王氏改姓「蟒」,将起兵反对她的李姓诸王赐姓虺(音毁)氏。

冒姓之现象多发生于魏晋、隋唐,由于「九品中正制」及其以郡望门第评品人物,选官任职,出身寒门者往往有冒姓,攀附之现象。

改姓多为避仇、避难或避讳时,改称它姓。如东汉时有个聂台,和人结下怨仇,为逃避仇人追杀,改为张姓,隐居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他的后人张辽,是三国时名将。

诸种复姓

中国复姓由来已久,尤其是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复姓更为普遍。

宋代郑樵在其所着《通志.氏族略》中,将复姓列为「代北复姓、关西复姓、诸方复姓、代北三字姓」四个大类,实际上复姓多至四字、五字以至七、八字的也还不少,尤其是宋代以后,经辽、金、西夏、元、清几代,中华各民族之间接触、交融日益频繁,奠定现代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基础。上述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姓氏,随着历史的进化和民族的融合,大部已简化、汉化,只有一小部分仍保留着复姓的原貌,如清朝的「爱新觉罗氏」等,一直沿用到现在。

其它姓源

中国姓氏庞杂繁多,姓氏来源千奇百怪。

如古代有一种「吹律定姓」的特殊方式。《白虎通.姓名篇》说:「古者圣人吹律定姓,以记其族。」因古代母系氏族社会,人多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有同祖而异姓,有同姓而异祖」,或因避仇改姓等,相互错杂。为区分族别,故有「吹律定姓」之法,即依据古代韵律而定姓氏。如《汉书.京房传》记载:「房本姓李,推律自定为京姓」。

此外,有以古都名为氏者。如少昊建都芬桑,后人有芬桑氏:黄帝建都于有熊,后人有有熊氏;周故都在岐,子孙留居者,称为岐氏。也有以古朝代名为氏者,如夏、商、周、秦、汉等。还有以乡为氏、以亭为氏、以姓为氏、少数民族与汉族混姓、简化改姓等等多种姓源,纷繁复杂,难以一一列述。

中国的姓氏来源及其类别,虽然千头万绪,五花八门,若从现代生活的角度和科学体系看,可归纳为四大特色:第一,地域性,是以人类出生,居住,生活的地方为姓氏来源。如以国为氏,以邑为氏等即属此类。

第二,纪念性,是以先祖或部族的名字、徽号、谥号为姓氏来源。如以字为氏、以名为氏、以族为氏、以谥为氏、以爵为氏等,皆属此类。

第三,职业性,是以先祖所从事的工作、官职、技艺等作为姓源。如以官为氏、以技艺为氏、以事为氏、以职为氏等皆属此类。

第四,历史性,是以先祖或部族的图腾崇拜或与生活、生存发展紧密相关的古老的姓氏,及少数民族的姓氏,大多属于此类。

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人口的繁衍增长,姓氏日益增多,姓源也日益复杂,甚至发展到「姓随人便」的程度。如在革命战争年代,地下工作者改用化名;一些着名作家和艺术工作者取用艺名;独生子女成婚后,兼用夫妻双方姓氏为后代取名等。另外,涉外婚姻中兼用中外姓氏者也比比皆是。凡此种种因素必然导致中国姓氏日益丰富多彩。

浅谈敬语分类及其实际应用 篇3

关键词:尊他语;自谦语;郑重语

何谓日语的敬语?敬语分为哪几种呢?一般而言,日语的敬语分成:尊他语、自谦语和郑重语3种,这里分别讲述。

一、尊他语

这是为了尊敬对方或者话题人物而使用的描述对方或者话题人物的行为的语言。共有如下5种形式:1.五段动词未然形+れる,サ变动词词干+される,其他动词未然形+られる。2.お+五段动词或一段动词连用形+になる,ご(御)+さ变动词词干+になる。3.お+五段动词或一段动词连用形+です ,ご(御)+さ变动词词干+です。注意:这个句形没有时态变化,时态用相关的副词表示。4.お+五段动词或一段动词连用形+くださる,ご(御)+さ变动词词干+くださる。5.(お)+五段动词或一段动词连用形+なさる ,(ご)+さ变动词词干+なさる。除了上述的一般动词经过变化表示敬语外,有一些动词有专门的敬语动词。

二、自谦语

这是用自谦的语言描述自己和自己一方的行为动作,用来表示对对方和话题人物的尊敬。共4种句型:1.お+五段动词或一段动词连用形+する ,ご(御)+さ变动词词干+する。2.お+五段动词或一段动词连用形+いたす,ご(御)+さ变动词词干+いたす。其实,这个句形和上面的完全一样,只是客气程度更加强了些。因此,也只能用于"与对方有关的自己的动作上"。这里还应该注意:有些さ变动词后面加いたす时,前面不加ご。如:「失礼致します」而不用「ご失礼致します」。这个规律在后接する也一样,说:「失礼します」而不用「ご失礼します」。3.动词使役态连用形+ていただきます。由于所有使役态,所以变成了"请允许我……"的句形。这是非常客气的说法。这个句形与对方动作没有关系,自己的动作也可以使用。但是由于客气程度很强,所以不能乱用,用的过多,就象开玩笑一样。4.动词使役态连用形+てください。

三、郑重语

这一类敬语不是对话题人物的尊敬,也不是对自己的自谦,而是用郑重地说话来表示对听话人的尊重。也是表示自己有高雅教养的表现。郑重语的最基本的表现是「です」和「ます」。其他还有「ござる」「まいる」「いたす」「おる」等。

四、具体应用场合

以上简单说明了日语的有关“敬语”的内容。那么,具体应该对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敬语呢,笔者列举了一些比较常用的情况:①在学校里对年长者或地位高的人要使用敬语。㈡和不怎么亲密的人见面时,还是使用敬语为好。即便对方年纪小或在职场的地位低,只要还不很熟悉,就应当使用敬语或礼貌语。③初次见面谈业务时,如果己方是买方或选择方,对方就会使用最恭敬的说法,即便自己处于地位高的一方,也不要理所当然地趾高气扬,要使用敬语回答。

当大家彼此了解、亲密起来之后,如果对方认为彼此的关系还应当使用最高级敬语,但这边却认为关系已经很亲密,不再使用敬语,那么就会引起对方不快。对使用敬语的人不说敬语,是有风险的。

一般来说,不管对方是谁,持续使用通常程度的礼貌语会很安全。

有的人在工作时或职场中能够使用敬语,但在私人场合中却说不出口,但熟也要拘礼,还是应当尽量使用礼貌的说法。

说日语时,如果自然地在适当的场合、适当地使用“谢谢”,会显得非常优雅,品格会得以提高。比如进电梯时人家请女士优先,不要若无其事地进去,而应当轻轻点点头,说一句"谢谢"。

工作得到赞扬时,也要诚恳地表示感谢。当然,如果是团队一起完成的工作,还要加上句“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或者“多亏了××他们”。

当然,当有人在工作上帮助我们、替我们带了口信等时候,我们也要真心实意地表示感谢。对餐馆的侍者、收银员等,也不要认为既然付了钱,享受服务就是天经地义的,而是应当礼貌地说"谢谢"。

有人喜欢用“不好意思”、“对不起”等来代替“谢谢”表达谢意。我还是觉得“谢谢”更为自然。

另外,“不好意思”、“打扰一下”这样的说法,如果放在句子的开头,会让人感到很柔和。请别人做事、指出别人的错误时,使用这样的说法,就不会伤害对方的心情了。

招呼不认识的人时,如果加上一句“打扰一下”、“不好意思”,说话就容易多了。巧妙地使用这样的“便利语言”,可以让我们的言行举止彬彬有礼。

另外,拒绝时不要只告诉对方结论,对为什么不得不这样做的理由和背景,也要礼貌地加以说明。

只会使用圈子里通用的语言,是令人羞耻的。既然作为一个人,那么运用语言和圈子之外的人沟通。即使素不相识,也应当意识到人家的存在,说出的话用了敬语会给对方留下较好的印象。

参考文献:

[1]蔡全胜.敬语通[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6.

[2]贺静彬.标准日本语常用敬语场景会话[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数字教学资源的定义及分类 篇4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计算机或网络上运用的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的基本前提。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每一位教师信息素养的集中体现。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与应用的最终目的是优化教学,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课程、声像资料、电子教案、数字化素材库等。2.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分类:

按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功能可分为:教学素材和辅助程序两种。

按资源的组织方式可分为:教学素材(资料)库、课件库、教案库、试题库、论文库、数字图书库等。

按资源的检索方式可分为:目录检索、关键词检索和全文检索。

按资源的使用对象可分为:教师专用资源和共用资源。教师专用资源包括教案、论文、试题等,共用资源则包括教学素材、数字图书和辅助程序等。

上一篇:问题与探究下一篇:融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