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的剪辑技巧

2024-05-17

电视节目的剪辑技巧(精选八篇)

电视节目的剪辑技巧 篇1

“披云履水谒桥陵, 翠柏严寒玉露清”“风日清于酒, 水云但若诗。”每一首诗词作品必然出自作者的有感而发。因此先有感、有情、再去剪辑, 镜头会自然带上剪辑者个人的情感流动。当然在采编一体的情势下, 剪辑与前期拍摄、采访多由一人负责, 这样对于所拍内容的了解程度就比较深刻, 如果对剪辑和前期工作分开的情况, 就需要剪辑人员充分和前期编导沟通, 以深刻理解编导意图, 才能使最终的作品情感流畅, 论理清晰, 镜头叙述阶段分明, 而不至干涩或让人感觉整体节目有顿涩之感。

笔者曾经所在的栏目组制作过一期名为《沧海拾珠—滦河石雕原创艺术的探索之路》的专题片。本片获当年市影视节目评选的一等奖。作为主创人员之一, 在接触这个题材的时候, 先叹服于著名雕刻艺术家王泳心的滦河石雕艺术, 后动容于王泳心个人的坎坷经历, 因此对于这个题材是比较感兴趣的。而这个故事既有本土元素又有原创艺术的稀有, 再加上人物故事的曲折性, 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节目素材。在拍摄中, 我们分别取景王泳心的个人别院、工作室, 滦河石产地——迁西滦河岸边, 当时正值初夏, 花草茂盛, 室外景色优美, 正契合滦河石雕的优雅意境。我们拍摄了大量滦河石雕的细腻特写镜头, 突出滦河石的复杂石质, 和艺者因形就势, 鬼斧神工的技艺。同时也拍摄了大量王泳心个人在河边漫步、捡石料、雕刻石雕的情景性镜头, 拍摄中注重人与景的结合, 水流的近景、远景和有前景的人物镜头, 岸边, 艺者深邃的目光, 岸边的沉思踱步等。其中很多雕刻的镜头是在他环境优美的别院中拍摄的。

在剪辑时, 注重情景交融, 采用很多适合于抒情的特写和远景镜头相结合;粗犷而源远流长的河床, 与王泳心在河边雕刻的镜头组接;王泳心别院的柔美风景和飞转的磨轮等, 这些带有背景叙述因素的对比镜头, 即交代了滦河石的身世, 又突出取自天然后经人工技艺所脱胎出的禅意。通篇剪辑注重人与景、物与景的结合与对比, 镜头组接自然舒缓。即有滦河的大气磅礴, 又有滦河石雕的婉约神奇。因为王泳心本人是一位情感细腻, 身世坎坷的人, 喜欢写一些感叹自己身世和对滦河石情感的小记, 他的文字委婉而富有诗意, 同时带有很强烈的感情。因此剪辑中也使用了一些他本人文字叙述, 背景是虚化了的当时情景的镜头, 在节目不同阶段的结束部位,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使得节目真实而动人。

其实不仅仅是这种优雅、动人的题材, 像一些乡土气息的节目同样需要意趣, 就像俏皮的打油诗, 如果剪辑得当, 能够让人品出淳朴、浓郁、又别有深意的味道。其实这就是给自己的片子赋予“特点”的过程。所以一个称职的剪辑者, 不需要特别的别出心裁, 只要怀着真心去体会, 去提炼, 向观众诉说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就足以让你的片子与众不同了。

二、充分借助音乐的力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音乐相对于镜头来说是更纯粹的情感流, 它几乎完全受制于作曲者个人的感受, 那么将这种情感流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得当, 自然能够让作品锦上添花, 甚至产生质的飞跃。

我目前就职的栏目组, 曾经制作一期专题片《我劳动我快乐我成长》是讲述唐山市曙光楼小学劳动教育基地的故事。由笔者协助配乐, 片中有一组镜头讲述孩子们在劳动基地快乐劳动的情景:

一组中景的并列镜头, 讲述孩子们在葡萄架下穿梭, 观赏, 之后由全景摇镜头和全景、中景的静止镜头切换组接的镜头交代孩子们在田间地头拔萝卜、挖地瓜的劳动场面。

我选择的音乐是《神秘国度》, 水晶琴奏出的灵动、舒缓而俏皮的音乐正配合了当时的场景。配上音乐后观者的解读就变成了:阳光照耀下葡萄和花草都变成了可爱的小精灵, 在藤蔓上飞舞, 可爱的小人儿们在让人沉醉的景色中忙碌着, 劳动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充实而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对于镜头和音乐的解读因人而异, 但恰当而有意趣的音乐对于电视节目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那么应该如何选择配乐呢?

1. 动听的音乐很快能够抓住人的心, 花一些时间找一些较少被使用的, 或新颖或传统的优秀纯音乐分类归放, 以备使用。

尽量不使用那些被使用过多, 在手机里、大街上、电视记录片等被长时期反复使用的经典乐曲, 如《致爱丽丝》《梦中婚礼》《小夜曲》。虽然这些音乐不能说不动听, 但是我们知道人们都有视觉疲劳, 对一种东西看的多了, 就麻木了。听觉也是一样, 一听到这种乐章, 可能就联想到无数次拨打电话时响起的声音, 或广场上的不知何处飘来的与其他音响混杂的声音, 这种联想难免会让你的片子打上折扣。而过多的重复使用这种音乐也难免会有省事之嫌。

2. 恰当使用少数民族的音乐。

因为近代汉族文化所受到的冲击, 使得很多艺术作品缺少民族文化的特色, 现代的、西方化的符号充斥各种艺术形式。反而是少数民族的艺术形式保存的民族风格较为鲜明。一些少数民族情歌和摇篮曲, 如《树皮摇篮—满族》《阿里郎—朝鲜族》非常动听, 这类音乐在内地也较少被应用, 如果使用得当也能让自己的作品增色不少。

3. 让音乐和镜头共同起舞。

音乐的节奏感, 可以为剪辑者带来无限的创作灵感, 也是一种花样剪辑的捷径。视觉和听觉的同步共鸣能够调动起观者对节目更大的注意力也能使镜头带上更多的艺术感染力。然而笔者并不是提倡那种过于强调冲击力的音乐和镜头。这和剪辑者个人的价值观与审美取向有关。理性的人是杜绝激情和忘我的体验的, 现代社会过于强调感官体验。对于一个传媒人来说, 应该谨守自己的本分和良知的底线, 让自己的作品能够为社会负责, 尽量传播那些理性的、善良的、平和的元素。而非迎合或助长那种不好的社会风气。这种心态自然能够反映到自己的剪辑风格上。对于现在的娱乐节目, 很多手法都是带有强烈冲击力的, 目的是抓人眼球。因此, 在音乐的选择上也是以这样能够启迪人的善念的音乐为主, 镜头的挑选和运用也是如此。

结语

电视剪辑的技巧还有很多, 这里只论述一二, 抛砖引玉。电视剪辑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 需要从业者具备并保有自己的风格, 而这种风格的提升在于剪辑者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经验以及知识文化修养。不断从周围吸纳好的、新颖的元素, 经过自己的筛选和加工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同时从业者要敢于表达与众不同的创意和思想, 这种“与众不同”并不是哗众取宠, 而更可能是日积月累后的自然流露。让工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而不是机械地去完成, 这也是创造性得以实现的保障之一。

摘要:单拿语言来说, 每个人的表达方式和特点各有不同, 有的人语言高雅而庄重, 有的人诙谐幽默、有的人却较平淡直白。不同的性格、经历与个人素养使得即便对同一件事的表达也千差万别。对于影视节目的后期剪辑来说是用已经成形的词、句组织成一段叙述的过程。那么这段叙述, 或者说这段语言的味道如何与剪辑人员的个人风格有很大关系, 本篇文章就来论述如何让镜头带有鲜明特色的剪辑技巧。

电视节目的剪辑技巧 篇2

关键词: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剪辑技巧;

中图分类号:J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2

电视节目后期剪辑的主要内容是人物事件关系、情节推进和时空转换的逻辑关系等。电视节目场景、镜头和段落之间的组接都必须遵循事物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既要符合生活逻辑,又要符合观众的思维逻辑。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逻辑关系,才能精准运用电视语言向观众展现精彩节目的思想内涵和丰富内容。

一、确立节目的剪辑风格

剪辑风格简单地说,就是后期编辑基于节目拍摄后对后期剪辑的整体构思。一般情况下,节目剪辑风格取决于编导的构思。不同编导创造出来的剪辑风格各不相同,是因为剪辑风格作为一种剪辑手段,其构建必须在了解和读懂节目内容和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为确保整个剪辑风格达到前后一致的效果,通常在节目录制完成后就开始研究并制定剪辑风格。

要做好剪辑工作,必须对节目有深入研究和了解,并吃透剧本,还要准确把握编导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追求,最后根据节目内容和形式确定剪辑方式。同时需要注意剪辑过程一定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和一般的思维习惯进行,在此基础上再追求艺术的美感。比如大家熟悉的电视剧《山楂树之恋》,这不作品不像其它作品,有比较鲜明的动作表征,且其情节进展相对缓慢,其吸引人的地方表现在复杂的心理变化和真挚的情感体现。这样一部作品要想以纯粹的画面要素取胜就显得比较困难。因此,作品在剪辑时,就应该重点创新剪辑风格,突出对声音的剪辑。首先用黑场字幕划分段落,目的是将文字转化成声音,并同声音有机结合,是一种静默风格的彰显。其次,是音响的见解,该作品根据自身特性,特别重视立面音乐的剪辑,其中音乐剪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提示画面动作;②渲染情绪,体现作品艺术性;③预示空间方位,渲染特定的情景氛围。最后,在镜头的长度方面使用了大量长镜头和固定镜头,在两人坐着聊天、行走时都使用了悠长换慢点长镜头。整部作品都显得悠长缓慢,而且利用声音要素剪辑完美的展现了任务复杂的心理活动。

二、剪辑节奏及镜头之间的组接

(一)剪辑节奏的控制

电视节目节奏主要是由景别的变换、摄像机镜头长短、运动、组接的切换速度或电视画面主体等构成。它代表电视画面中人物情绪变化、情节或事件的速度和强度,对整部作品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编辑在后期剪辑的时候最先应按照节目脚本将需要保留的内容进行编辑,还要保留出脚本外,节目现场精彩内容。保持脚本方向的同时,重点控制节目节奏,使其流畅地进行。编辑在后期剪辑中,一般要遵循节目的节奏基调,根据具体情节和事件发展,合理安排节目的内容和结构,以形成张弛有度的剪辑节奏。在剪辑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段落剪辑节奏和片子的整体节奏要相互一致;二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节段落之间的节奏变化,过快或过慢的变化都会让人产生不适应的心理感觉。此外,一个段落在后期剪辑时,要想获得镜头变短的效果,可采用增加剪接速度的方法,采用镜头自身累计效果,可形成段落高风。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这种节奏时,应做到张弛有度,在高风点过后,即空出缓冲解放空间,留给观众联想和回味的余地。

(二)镜头之间的组接

电视艺术就是连续的时空艺术,其中视觉的连续性是其中的首要表现因素,而视觉连贯性的表现形式则是画面之间的延续性和继承。电视节目的编导和后期编辑都应该应该遵循画面的基本组接逻辑。画面剪接的规律包括“动接动”和“静接静”两种形式。规定在确定剪接时,镜头中主体或拍摄方法在剪接点运动状态应保持一致。

三、把握节目整体结构

(一)节目完整性

所有电视节目都需要有个整体脉络,即让观众能够了解整个事件的因果。所以应将整体观念融入整个剪辑过程中。同时节目收尾应对应荣融合,且中间每小段内容的时间和比例都能够分配得当,能让观众感受到节目的流畅性和整体表达效果。如果在节目后期剪辑比例分配不当,因果连接突然或根本没有因果,又或者头尾风格协调,则会影响观众整体感受而变得有牵强之嫌。

(二)节目的流畅性

电视节目归根结底是给人以观感上的享受,所以在剪辑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流畅自然,讲述整个节目内容时不可生搬硬套,这样会大大降低节目美感。剪辑人员应充分考虑到观众的心理和视觉享受,做到朴实自然,不做作,对细部进行雕琢等。

(三)节目的严谨性

电视节目逻辑思维的严谨是保证其结构严谨的前提。具体应做好调理清晰,主次分明,有层次感,切不可颠三倒四,雜乱无章,漏洞百出,让观众不知所云。但过分强调严谨也会让人感到乏味。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结构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因为每一独特的事物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所以电视节目工作人员只有深入体验生活,不断创新模式,从结构、内容进而形式上寻求突破,展现形成鲜明的个性,才能激发广大观众的兴趣,收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四、新形势下电视节目后期剪辑技巧

(一)场景加速

一般情况下,电视节目给人的感觉是速度刚好,不快也不慢。这主要是场景加速控制得好,一般在设置场景速度时,尽量避免出现跳帧现象,如果节目速度太快,会个人压迫感,太慢会让人不耐烦。另外音量的控制也很重要。

(二)抠像

抠像的作用是为了突出主体事物,可采用调节背景色彩的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蓝色的背景色彩,以更好的突出主体。此外,还可利用主体边缘化方式进行处理,柔化后套用黑白通道,最终实现抠像突出主题的目的。

(三)合成

光线的协调对画面合成具有重要影响,同样的合成镜头素材,因不同光线呈现的画面会个人不同的感觉。因此电视节目后期在进行剪辑合成时应着重处理好光线问题。一般主要需要注意的是光线的方向、强度以及对比度等问题,细心处理好这些问题就能制作出较好的影视作品。

(四)叠化

这是一种比较通用的专场特技,在使用这种技巧时,需要注意画面的自然柔和,尽量不要有僵硬的感觉,同时做好画面里的人物事物有层次感,要给人清晰有序的感觉。比如人物画面之间的叠化,如果处理不好人物脑袋之间错落交杂,很容易让人产生混乱的感觉。

(五)制作气势滂沱的大场面

电视节目在后期剪辑时应避免太过小家子气,要尽量制作一种让要尽量制一种让观众感觉气势滂沱的大场面。因此在剪辑时,需对节目画面进行剪辑并进行复制,将其放在同类画面中,就有可能表现出一种气势滂沱的感觉。例如有些节目在拍摄精彩的球赛时,可以将一些人集中在一个地方进行拍摄,再将这些画面进行复制处理,可以表现出观众席上的饱满度,同时能够制造处实际上没有的大场面。

五、结束语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电视节目观众对节目审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剪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作为电视节目传播成效至关重要的因素,需要兼具艺术性和技术性,利用场景加速、抠像、合成、叠化、制作气势滂沱的大场面等技术组接画面素材,同时站在观众角度用心感受研究,做到多体验和多实践,制作出预期画面效果,达到电视节目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节奏流畅地制作目的,进而增强电视节目艺术表现力和传播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晓宏.电视节目后期剪辑与包装[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19)

[2]杨海欣.新形势下电视节目后期的剪辑技巧初探[J].神州(上旬刊),2013(2)

[3]张跃红.电视节目后期的剪辑技巧[J].科技传播,2011(18)

电视节目的后期剪辑与包装技巧 篇3

1 什么是电视节目后期剪辑

后期剪辑是对电视节目考验专业技能的制作工作, 在完成拍摄一部电影作品或电视节目作品之后, 为所需要的内容加以修改增添, 删减不需要的内容画面, 利用高科技技术使镜头与镜头之间进行衔接, 利用电脑技术增强画面感, 将人物之间说话速度和场景之间合适的链接, 加强或减弱背景色调, 加入适合的特效技术, 这些都是让观众视觉上更能够有视觉美感或冲击感的方式。

2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剪辑包括哪些内容

对于在拍摄成功之后的电视节目, 剪辑可以让电视节目更突出主要内容, 能够把完整且完善的电视节目呈现在观众眼前。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 加速场景

这一方法在最早的电视节目剪辑中就开始运用, 观众经常会看到快进的人物事件现象。随着电视行业的不断进步, 从业人员研究出最能够让观众舒服的播放速度, 所以在后期制作中, 制作人员就会将电视节目调节到适中的速度, 避免观众看到过快或过慢的电视节目。

2.2 画面抠像

这种方法主要就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 具有主体鲜明的特点, 是一种利用调节背景颜色的技术。大部分调节方法都是运用把节目背景调节成蓝色的, 这样就可以突出主体的事物, 还有一种就是把主体事物的周边或者是边缘虚化处理, 这些方法都可以使观众更能够注意主体事物。

2.3 场景特效

这种方法也是体现科技发达的又一成功产物, 在制作的过程中, 运用电脑制作场景特效, 可以节约很多制作成本, 例如我们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 场面比较气势恢宏的, 会给观众视觉上很大气的感觉;场景中出现许多云里雾里或山川河流的场面, 景色优美, 会给观众置身于此的感觉;还有就是一些爆炸现场, 人山人海的场面会给观众视觉上的直接冲击, 这就是场景特效带来的完美效果。

2.4 合成技术

这种技术也是最让观众信服的技术效果, 将两个并不在一起的电视人物, 通过合成技术能够处在一个场景内, 再就是将一个人或事物放置在需要的场地, 这种技术会让制作人员有更多的场景选择。

3 电视节目的后期包装技巧

电视节目的包装效果是电视节目最重要的部分, 合适的后期包装不仅能够美化节目, 同时能够增强观众观看节目的欲望。

3.1 节目包装的基本要素

1) 对电视节目进行统一外部形象设计, 包括节目的基本颜色、外貌。

2) 节目的包装要与时俱进, 但也不能够不停变换, 不能够无规律变化, 要做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才能使观众慢慢接受。

3) 制作技术人员要有超前的节目理念, 不能够随波追流, 要有独到的见解, 做到包装有新意。

3.2 电视节目包装的主要内容

1) 拥有创新意识的节目包装才能让观看者更为之眼前一亮, 把导视及片花通过最新的形式展现出来。根据调查表明, 观众在即将收看一部新的电视节目时, 通常都是通过最简短、最精华的节目片花做一个初步了解, 很多时候, 播发一部片花, 电视台都会在不同时间段重复不停的播放, 这种强化作用可能会给观众带来印象深刻的好处, 同时也会给观众带来视觉疲劳, 看开头就知道后面内容, 这种情况就是在节目前期包装出现的问题, 如果取而代之的是定期有不同节目片花, 以最经典、最吸引眼球的片段出现的方式, 这样就会让观众有新鲜感和期待感。

2) 画面的优质效果能够给观众带来舒适的感觉, 许多观众看过早期的电视节目作品, 其画面太刺眼和颜色分布不匀, 给眼睛带来的就只有疲劳的感觉。所以, 画面感和画质也是对节目包装的要求, 画面与人物之间、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衔接不契合, 会造成视觉上的突兀, 让观众一看就有拆穿的冲动, 要让画面感美的同时, 人物置身之内也需要达到和谐, 促使观众有一个舒适的观看效果。

3) 任何形式的电视节目, 其片头与片尾都是一个重要部分, 一个好的开始与完美的结束都会使观众念念不忘, 电视节目的片头包装讲究的是简洁明了以及对节目内容的大致介绍, 从而突出主体思想;片尾是节目的终结, 但是这一次播放的结局并不代表没有未知, 观众都具有探索未知和想要知道结局的心理, 所以目前的电视节目都有了下期预告及下集预告的播出方式, 这样就会让观众有了更新的期待值, 不会叹息这一次的精彩就这么过去。

4) 电视节目的音乐插曲已经成为现在追求新型音乐的一个新高潮, 虽然各种形式形态的电视节目丰富多样, 可是都离不开节目音乐的插入, 而一个好的电视节目都会出现经典传唱的电视音乐作品, 例如近年热播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 其中的《爸爸去哪儿》这首歌曲已经成为宝贝和宝妈宝爸的热爱曲目;当年首播的宫廷剧《宫》中的一首《爱的供养》, 也被传唱了几年, 这些关于电视包装的音乐目前还有很多。

5) 电视节目中的配音包装设计是贯穿电视节目的主要核心之一。现在的电视节目中尤其是电视剧中的人物配音, 也是制作方注重的一点, 如果人物的形象适合角色, 那么表演专业也能够表达到位, 再加上更符合节目形象的声音包装, 就更能够突出人物的心理动态, 例如周星驰的配音演员一直没有被改过, 因为观众的心理已经接受这个最经典的包装。著名配音老师李梓, 她的一生就为很多著名的国外经典电影配音, 让国内观众印象深刻, 这就是后期配音包装的重要性。

4 设计出新意的包装效果

节目包装的设计技术可以凸显节目的创意性, 设计包装不能够太夸张, 要设身处地地考虑观众的接受度。对于节目包装的色彩、节本声调、背景场景的突出等等, 不同的包装设计色彩会给人的心理造成不同的视觉影像, 这就是对于节目设计的包装在色彩上要加以重视的原因。另外, 在静态的场景之后会有动态画面的处理设计, 这也是加强画面对观众的影响力。

5 结束语

电视行业早已经成为了社会生活的重要事业与技术行业, 为了给观众带来最好的视听效果, 每一个从事电视节目的工作者都在不断努力着。呈现在观众眼前的不再是模糊不清的画面, 以及色彩反差太大的视觉效果。耳朵听到的不再是现场与幕后的嘈杂, 这就是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给观众带来的最好证明, 它丰富了观众的业余生活, 让电视节目不再枯燥单调。电视节目后期剪辑相当考验制作者的专业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不改变节目的本质特性前提下, 进行有技巧、有目的地剪辑, 在创作的基础上, 为节目穿上华丽的外衣, 才会让观众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视觉及听觉盛宴。

参考文献

[1]郭晓璐.电视画面的选取与剪辑技巧[J].中国传媒科技, 2012 (04) .

[2]余弋.论剪辑技巧在影视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 2011 (03) .

[3]达代璐.浅析电视节目后期的剪辑技巧[J].甘肃高师学报, 2014 (02) .

[4]徐冰.剪辑在影视艺术中的运用探讨[J].电子世界, 2014 (14) .

[5]王莲.电视画面编辑的技巧探究[J].新闻传播, 2012 (04) .

[6]孔燕丽.浅谈电视画面的编辑技巧运用[J].新闻传播, 2012 (11) .

电视新闻剪辑技巧初探 篇4

1 剪辑的含义

剪辑,即将拍摄的大量视频甚至音频素材,经过取舍、分解与组接,最终形成一个连贯、含义明确、主题突出的作品。对于电视新闻来说,剪辑是其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还是一项审美工作。在电视新闻剪辑时,一方面要掌握各种技术方法,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图像、镜头等之间的关系,才能既真实又生动将新闻呈现给观众。

2 电视新闻的剪辑技巧

2.1 确定剪辑的风格

新闻剪辑人员在开始工作之前,应当充分了解原始素材和稿件,然后根据其内容进行排序,并组织新闻的结构,以此为进出来进行剪辑。这时为了保证新闻整体前后的一致性,就必须首先根据新闻本身的内容和性质来确定整个新闻的剪辑风格,来作为剪辑的一个大方向,才能确保结构顺序更加合理,确保新闻画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2.2 选择合适的角度

在新闻采访的实际过程汇总,记者受外诸如活动范围大、现场人员多、及时性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制于摄像机的位置,拍摄角度往往也不是很严谨。一般情况下,初稿的画面都是经过摄像人员以及记者初步筛选过的,而非全部。这就要求剪辑人员在各种复杂的镜头画面中,选出最为合适的镜头来进行剪辑。这样才能把新闻中不同的人巧妙地联系起来,形成最好的角度,使新闻更好地为观众所接受。

2.3 注意景别、拍摄技巧的选用

每一条电视新闻都是有诸如近景、中景、远景、特写等景别构成的,而拍摄技巧又包括跟、拉、推、摇、移等不同技巧。只有景别同拍摄技巧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才能拍摄出优秀的新闻片。电视新闻剪辑人员应要时刻注意镜头变换的合理性,充分考虑景别与拍摄技巧的组合方式,确保整个新闻结构的流畅性与立体感。同时,还应注意人们日常语言表达的规律和视觉的要求习惯。一般新闻现场的全面情况是用全景与远景镜头,叙述整个事件的时候往往选用中景,情绪渲染、画面细节的表现一般用近景或者特写。通过跟、拉、推、摇、移等不同的拍摄像技巧,则可以更好、更全面地展示事件的特征和整体过程,将彼此之间没有联系或者联系不大的镜头串联起来,确保新闻的整体性。剪辑人员应当牢牢把握事件的核心内容和观众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景别以及拍摄技巧来进行剪辑,将不同的景别和不同的拍摄技巧融合在一起,大胆剔除其他无用的镜头,才能将整个新闻事件交代的清晰明了,才能使电视新闻更具主体感。

2.4 人物情绪的合理选择

电视新闻虽然重在理性,但感性的东西则更能增加新闻的可看性。实际的新闻事件中,一定会有一些人物喜怒哀乐的镜头,通过合理的选择这些表现人物情绪的镜头,能使新闻有更好的带入性,但过多的此类镜头会使新闻显得浮夸。因此,剪辑人员对于这些镜头的选择应当慎重,在充分显示出人物性格、事件氛围的同时,要保证整个新闻的真实性。

2.5 合理选择背景

任何电视新闻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环境背景。在选择背景时,应充分考虑观众实际的真实感。新闻镜头初稿中肯定会有复杂的背景环境,剪辑人员应当注意辨别背景的变化和主体事件的联系,选择最能突出主题的新闻背景,使新闻画面具有更好的说服力。

2.6 新闻直播中的剪辑

例如,《辽宁新闻》《说天下》《第一时间》直播前剪辑师需要按照串联单对照一下今天的片子是否都在线上;和音响师试一下声音;同时,看看画面是否有问题。直播中要严格按照要求,听清导播指令,配合导播把线上的片子安全播出去,并时刻注意片子是否有问题,如果出现黑场、无声等问题及时和导播沟通,由导播切回主持人或者其它画面。直播中也会经常出现片子减增、顺序微调等突发状况,需要和栏目组责编确认一下线上正确的播出顺序,以免播错。直播过程中还需要时刻注意设备的状态,如果发现死机等迹象,先和导播沟通,然后启用备机,保证节目直播的正常播出。这一切都是为了安全播出。

3 总结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并结合自身情况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具体方法,努力提高电视新闻剪辑技术,才能使电视新闻在新形势下获得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电视画面后期剪辑技巧探讨 篇5

连续性剪辑

在剪辑中专业的剪辑人员要考虑到剪辑组合后的连续性效果,连续性最主要的注意点在动作的连续性,只要动作剪辑能做好了,其它的也就掌握了,因此我们重点以动作的连续性为例子来分析。

1.动作的连续性

(1)分解动作时

影视中常常看到演员表演的非常好,动作优美,表现流畅,其实,拍摄中大部分的情境和呈现在画面中是不一样的效果,大批量的剪辑拼凑工作是要后期剪辑人员来完成的。比如这里说到的演员的动作,遇到非常难的动作时, 常常是先拍下好几段不同时间的动作表现,然后在剪辑中从中选取表现比较好的一点时间点内的拼凑到其他表现点上。

这种动作的剪辑拼凑要非常注意剪辑点的选择,要选在动作变换的瞬间, 上个镜头要有充足的停顿和动作的完整,下一个动作要干净利索,从第一帧就要准确的剪下,这样拼到一起才能够通顺流畅。

(2)视觉错觉法

这种方法是充分利用人生理上的视觉停留进行两组镜头之间的组合切换, 因为人的视觉在一定时间上会有停留, 比如眨眼,这个过程中观众的视觉里会有上个动作的残存,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切换让观众觉得动作时连续的,贯通的。一般情况下这种方式运用到动作比较大的场面中,这样才能对细小处产生视觉错觉。

(3)尽量做到动接动、静接静

画面中的同一主体或不同主体动作是有着整体连贯性的,将两者接到一起可以顺畅的表现出来,过渡简洁,专业上我们将其简称为“动接动”;不同画面中的主体运动上是不连贯的,中间有相应的停顿,这两个镜头要想组接在一起,就要在剪辑的时候注意将前一个动作的停留瞬间(落幅)完全剪辑下来, 在下一个动作之前也要有相应的静止瞬间(起幅),时间间隔大约为一二秒钟,这样两个动作组合到一起就是“静接静”。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组接,同样需要遵循这个规律。这样才能避免给人造成视觉上的跳跃感。

2.交叉剪辑

交叉剪辑是连续性剪辑的一个方法之一,这种剪辑是通过对平行动作进行交互式剪辑提供给观众多种信息,如: 因果由来、时空等。

蒙太奇剪辑

蒙太奇这个词来源于法语,本身就有剪辑组合的意思。这种剪辑方式侧重于表现,它是通过镜头的内在联系来对镜头进行组合排列,从而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主题,比如,一个学生在校园里走着,然后坐在一个楼梯上学习,我们其实想把这个校园设定成美国的一个校园,但我们如果真的跑到外国去拍一段经费浪费的太厉害,这时候就用到蒙太奇剪辑了。这里要重点提及场面的转换和剪辑的节奏。

1.场面的转换

场面的转换分为有技巧的转场和无技巧的转场。有技巧的转场如:叠化、定格、淡入、淡出、划等;无技巧的转场如:切、逻辑性转场、相似性转场、过渡性转场等。以叠化和切为例。

(1)叠化

电视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上个镜头完全消失之前,下个镜头的画面已逐渐显露,两个画面之间有几秒重叠的部分。这是叠化镜头,是一种技巧性转场特技。叠化的形式可以是前一个画面叠化后一画面,有时也会是主体画面内叠加另外的画面,最后结束在主体画面上。它可以表现明显的时空转换和时间过渡;也可以通过一组镜头的持续叠化,表现出丰富的视觉流动效应,有利于情绪的感染和氛围的营造。

叠化是一个画面即将消失另一个画面已经出现,这使得镜头过渡变得平滑。延长的匹配叠化使得两个画面(或更多)在较长的时间内匹配。这加强了过渡的柔和,制造了梦幻的感觉。在电影《泰塔尼克号》中,就用了叠化来表现老年的罗斯和年轻时的罗斯之间的切换转变,让我们在神奇的视觉效应中体会到罗斯的内心世界。

(2)切

利用相连接的画面的内在关联来进行时空转换,连接场景,自然流畅的使镜头连接、段落过渡,没有多余的技巧痕迹和累赘,常见的直接切换转换场景的技巧有:利用相似性因素、利用承接因素、利用景物镜头(或称空镜)、利用遮挡元素(或称挡黑镜头)、利用运动镜头或动势、利用声音用音乐、音响、解说词、对白等和画面的的配合实现转场、利用特写、利用主观镜头、利 用反差因素。

2.剪辑的节奏

节奏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 电视的的内在节奏是由它的题材来决定的,外在节奏通过视、听感觉直接感受到,节奏主要通过镜头运动的变化、镜头的长度、画面之间组接的频率、声音的高低和速度来体现。感情的渲染可以通过节奏的调节来形成,在没有剪辑的画面中,情感体现的不一定是需要的, 这就需要通过画面的构图、景别的选择与切换、亮度的变化、动静的变化等这些因素的节奏上的变化来剪辑体现。

在剪辑节奏中如果没有注意到相互间的匹配,会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疲劳,产生厌恶的情绪,影响整个的质量,这就需要记得松紧的结合,合理的搭配时间和空间,如,一个值得深思和体会的情节过去之后要给人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或者一段紧张的情绪过去后相应的给点时间放松,缓冲带来的紧张感。

后期剪辑需要注意的细节技巧

一个优秀的后期剪辑人员,除了具有高超的剪辑技术之外,还要有一颗细致的内心,懂得从细节上优化作品。如,整个片子的流畅性是否自然无痕迹;情节上有没有前后的不一致、不协调,有没有漏洞或者顺序上的颠倒;片头片尾能否完整统一;视觉上的联系性做的是否合格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技术水平再高,用到实际的作品中不能够兼顾大局也是没有意义的。

结语

电视新闻镜头的剪辑技巧 篇6

关键词:视觉规律,现场声,特效

现阶段, 大多数的电视节目编辑都采用的非线编技术, 非线编技术是“非线性编辑”的简称, 相对于传统意义上以时间顺序进行线性编辑而言, 非线性编辑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数字化制作, 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外部设备, 对素材的调用也是瞬间实现, 突破单一的时间顺序编辑限制, 可以按各种顺序排列, 具有快捷简便、随机等特性。[1]不仅信号质量始终不会变低, 而且节省了设备、人力, 提高了效率。

随着大洋非线编技术的日益更新升级, 运用于电视电影的编辑技术也越来越趋于成熟、灵活、便捷。就电视新闻而言, 依托非线编技术, 后期制作人员如何把镜头排列组合的更准确、更合适, 编辑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新闻剪辑本身是声像素材的分解重组工作, 也是制作过程中的一次再创作, 一般按照蒙太奇原理顺序组接起来, 要求结构完整、内容连贯、含义明确, 具有艺术感染力。总结电视新闻的剪辑技巧如下:

一、遵循受众视觉规律

把镜头按照一定的原则延续下来, 让观众能看到声音与画面融合的一个完整统一体, 画面镜头的组接原则要符合观众的思想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

(1) 景别的变化要“循序渐进”。采用前进行句型, 从全景到近景到特写过渡, 即由远及近, 或者是采用后退式句型, 按特写—近景—中景—全景的顺序组接镜头, 由近及远, 即由细节部分扩展到整个事物的全部。例如, 一个时政会议, 首先第一个画面肯定是带有会标的会场后视全景, 接着画面出现主席台的中景或侧景, 再接某个别同志的半身单镜。其次过渡到会议座席观众的中景上, 然后接每一排观众的近景, 采用方向错位的剪辑方法, 避免电视受众群的视觉疲劳;在其间可穿插某些同志认真记录会议笔记的特写镜头。这就是一个景别组的系统剪辑规律, 合乎新闻的表现形式, 也符合受众的视觉逻辑。

(2) 采用蒙太奇画面剪辑手法。蒙太奇 (法语:Montage) 是音译的法国外来语言, 原专指建筑学术语, 意为构成、装配。可理解为有意境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 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蒙太奇手法现在一般运用于电视电影的画面剪辑, 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 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 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 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2]蒙太奇手法运用于电视新闻这一领域, 弥补了电视新闻的枯燥单一性, 从而引导观受众的注意力, 激发电视受众的联想。根据每个镜头的内容, 按照一定顺序组接, 能够做到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 启迪受众往更深层次方面的思考。其次, 在新闻时间的基础上, 创造独特的新闻空间。虽然每个镜头记录的不同显示的内容, 但是经过剪辑, 实现对时空的再造描述, 形成独特的视觉体验。

(3) 同一个环境下的镜头成组成对使用, 避免环境过渡的突兀。由一个场景转换到另一个场景, 不仅仅是单纯的镜头拼接, 内容物和参照物的成组出现也很重要。例如, 出现参观人员镜头时, 下一个要出现的镜头一定要是参观物, 桌子上展示的物件、墙上的壁画, 或者是参观的建筑全中近景等等, 这样转换到另一个场景的时候不会出现逻辑方位混乱, 景物不搭边的现象。

二、巧妙使用现场声

一些民生类的新闻, 尤其是“走基层”、“记者调查”之类的新闻, 巧妙地使用记者拍摄素材里的环境现场声, 给受众一种事件、环境的带入感, 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体验。现场声不同于同期声, 同期声, 即人物采访声, 是记者在写实类报道中专门采访到的人物声音。在剪辑新闻时, 区分开两者的关系, 并能巧妙地把两者结合起来, 会让整个报道显得立体生动, 完整地表达出想要表达的舆论信息。

临沂电视台前段时间播出的《记者走基层:十年如一日的夫妻环卫工》中, 报道一开头, 记者在凌晨跟随这对环卫工走上大街开始, 扫帚的“唰唰”声流进画面伴随着夫妻两口的扫地动作, 拉开了一天工作的序幕。简单的工作生活场景, 场景里特有的声音, 给整篇报道增色不少。

三、合理适度使用特效技术

电视新闻是严肃的, 一般情况下是排斥使用特效技术的, 因为会造成新闻事实的失真与表达上的偏颇, 误导受众思维, 但是一些简单的特效技术还是有必要的。lieu, 美国911事件的报道时, 就运用了慢动作镜头来表现飞机冲撞大楼时惊心动魄的场景, 让受众真切清晰地看清整个事件的过程。[3]

淡入淡出特效, 能弥补镜头上切换连接的生硬不顺畅, 表现时间、空间上的变化;划像特技, 大多用于同期声或者是字幕, 使字幕更好地融于画面, 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尤其是年度经济数据分析、数据对比等一些需要出现整屏字幕信息的, 都用到特效模板技术, 把枯燥的数据用柱形图表现的直观形象, 以此来方便受众的认识和理解。

特技的使用在于精、准、少, 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 应该避免大用特用, 失了新闻事实的准头。

四、使用以往资料完善镜头

有些行业类的时政会议, 为了避免枯燥, 增加受众可视性, 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行业资料镜头, 来替换单纯的会议成员镜头, 缓解受众视觉上的疲劳。关于农业的、工业的、民生类的新闻都可以用以往拍摄得比较好的镜头, 如农业稿件, 可以用一些种养殖、农田水利、粮食丰收等等与会议内容相关联的资料来具体表现会议内容和精神, 从而使乏味的会议变得有可看性。

五、规范字幕同期

字幕同期在电视新闻里起引导解读作用。会议的标题、报道的内容方向、被采访人说的话, 都一一需要字幕来解释和引导, 尤其是被采访人的同期更需要用文字的形式呈现给电视观众, 因为有些地方方言比较浓厚, 直接听音不易听懂, 各个地方的方言文化差异也显著, 即使是做基层电视台, 字幕同期也是特别重要。把方言用规范的普通话语言敲打到电视屏幕上, 易看易懂。

归根到底, 电视新闻的制作不外乎视频和声音、字幕的三者运用, 只有融合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整个报道才能产生1加1大于2的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非线性编辑[DB/OL].

[2]百度百科.蒙太奇[DB/OL].

浅析电视节目剪辑技巧 篇7

关键词:电视节目,剪辑,技巧

电视节目的后期剪辑工作称得上是前期节目的“二度创作”。也可以这么说, 一个成功的节目后期制作, 应该是对电视节目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一、节目的剪辑过程中要注意节目整体结构的把握

一档好的电视节目要使得整个节目内容自然流畅、严谨新颖、完整统一。节目的剪辑要行云流水地表现段落之间的衔接, 而且要尽量达到自然而不做作的效果。同时, 整个电视节目的剪辑过程中要有清楚的条理、分明的层次, 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过程最忌讳的就是整个节目毫无章法, 让观众产生不知所云的感觉。

二、正确适当运用剪辑技巧

叠化是一种比较通用的转场特技, 叠化软化了切换, 它可长可短。具体体现为上镜头消失之前下一个镜头就已经渐渐地出现了, 两个画面有若干秒重叠的部分。叠化的方式也是有很多种的, 需要根据不同的情景加以运用。通常使用的有前一个画面叠化后一个画面, 当然也有主体画面内叠加其他画面, 最后定格在主体画面上。虽然说叠化的不同形式具有不同的表现功能, 但是一定要避开纯人物画面之间的叠化, 如一段同期声当中有剪辑点, 如果使用叠化进行处理的话会给观众一种错乱的视觉。

我们都知道光线在拍摄画面的时候起着重要的作用, 拍摄的光线是否协调对画面的后期剪辑合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拍摄现场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拍摄的光线可能参差不齐, 这就要求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员用校色解决这一局限性。校色要求合成人员对所使用的镜头进行适当的校对, 这对电视节目的视觉效果起着重要作用。例如, 在电视节目的合成当中要注意拍摄画面光线的对比度、方向、强度、色温感觉以及所烘托的画面气氛。

一个电视片的剪辑水平高低与使用了多少转场特技没有关系, 画面剪辑其实没有太大的限制, 可以凭直觉自由发挥, 但是还是有起码的规则要遵循, 运动画面接运动画面, 静态画面接静态画面, 前后两个画面不能是相同景别或者相似机位, 一旦违背了这一规律画面会有严重的跳跃感。

三、画面之间衔接的方法

电视画面剪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确定画面的连接点。要找到画面的最佳连接点就是要使观众在看清楚画面反映的内容的时候就进行切换, 转换成另外一个画面, 传递出另一个信息, 要随时保持传递出新的信息和内容。不能在一个画面上停留过长的时间, 一般一个静止的画面停留的最佳时间是4秒左右。在电视节目的剪辑过程中画面的连接点选择得是否恰当, 直接关系到电视节目内容表达的连续性、镜头转换的流畅性、节奏风格的和谐性以及观众的收视习惯。只有好的镜头画面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的眼球。

电视画面通常分为运动画面和固定画面两大类。“运动画面”最通俗的解释就是相对于观众而言电视画面是运动着的, 在拍摄的过程中运用了推拉摇移等拍摄手法。而“固定画面”也就是和运动画面相反的。在固定画面中, 画内主体不动的剪接一定要找到剪接点的画面, 不管是在空间上还是在逻辑上或者角度、线条等等形成的画面中有关联性或者一致性的。如果出现固定画面有不同的运动主体的情况, 可以按照不同主体的运动方向、轨迹或者速度是否统一来组接。

运动画面的镜头在观众看来始终是运动的, 在进行剪辑时更应该比固定画面要更加注意。在电视画面剪辑中, 如果遇到主体不同、运动形式相同的镜头相连, 剪辑的时候要去除镜头相连处的起幅和落幅, 只保留第一个镜头的起幅和最后一个镜头的落幅。只有这样剪辑画面, 才可以使得镜头运动的画面特点得到最大的发挥, 电视画面会形成强烈而流畅的动感。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能把左摇右摇、推接拉等两种截然相反的镜头运动形式剪辑在一起。如果遇到必须链接的情况一定要使用某种特技, 如叠化手段来弱化视觉上的不适。

四、画面组接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匹配的原则。电视节目中的“画面的匹配”主要指的是景别匹配、影色调匹配、方向匹配。影色调匹配是指画面不要偏色, 前后镜头之间不能有太明显的差异, 如果电视画面中出现色彩失真的画面, 还需要必须使用的话就要想尽办法进行修复或弥补。另一方面是保持影调和色调大体的接近性和统一性。如果一组色调、影调反差太强的画面, 不仅在视觉上有生硬和不连贯的感觉, 而且也影响内容的表达。

景别匹配是指电视画面景别的变化要有一定的渐进性。两个相邻的景别的画面在进行剪辑组接的时候不能远景紧接特写, 这样的画面会让受众感觉反差过大, 有种不适应的感觉。但是如果同一个被拍摄物不变, 剪辑时从全景接到中景, 让人感觉到这两个画面不是在做画面处理的切换, 也就是不能够同景别跳动, 否则会给观众一种仿佛原地抖动的错觉。要改变这一状况, 可以把相邻景别拉开, 或者插入另外相关内容的画面来过渡。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要想做好电视画面的剪辑, 要把握好画面景别变化这个度, 既不能变化太大, 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方向匹配要求画面组接时发生变化的是拍摄的运动方向, 而主体运动方向不变。

同时, 画面的剪辑过程中要注意逻辑性原则。即生活逻辑、观众欣赏的心理逻辑、艺术表现的逻辑。所说的生活逻辑即剪辑过程要符合日常的生活特点, 如事情的情节发展、主体前后动作的连贯、时空转换的逻辑性, 只有这样的衔接才能还原新闻事件的本来面目。

综上所述, 这就要求电视节目后期编辑人员要对节目内容有一定把握, 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熟练掌握各种电视手段。在后期的剪辑工作中要充分调动各种电视手段, 巧妙地运用电视语言表达思想感情。要调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 挖掘电视画面的内在张力, 来增强电视节目的形象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

参考文献

[1]傅正义.实用影视剪辑技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6.

[2]段晓明.影视编辑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广播电视剪辑的技巧探析 篇8

1确定广播电视节目剪辑风格

广播电视节目剪辑风格的确定,对于塑造广播电视节目优势品牌与提升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1]。当前,随着广播电视节目在类型与内容上逐渐丰富与多元,竞争更趋白热化。各种节目类型都有自己风格,需不同的表现方式;就算是同一类型,也会因为主题的不同而需要不一样的剪辑风络。因此,广播电视剪辑师要依据电视节目的整体思想与表达诉求,确定电视节目的剪辑风格,在节目开播之前,应注重确定节目剪辑风格,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将节目的内容、风格与形式等要素加以整合,确定表现形式,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节目表达效果。例如,纪实类、娱乐类等节目都应该立足于自身现状,结合受众群体,不谄媚、坚持实事求是,从而使节目通过剪辑艺术获得与观众的共鸣或引发观众思考。

2广播电视节目剪辑艺术技巧分析

2.1镜头排序的科学化

2.1.1按照生活习惯演进的空间概念执行

广播电视节目通过镜头语言实现节目的推进与表达,镜头素材经过剪辑可以在空间与时间内自由跳动,进而产生生动、深刻等情感元素的画面,从而为观众展现出别致的荧幕空间。因此,在广播电视节目剪辑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观众的日常习惯,尤其是在民生新闻节目中,节目的剪辑应注重按照观众生活习惯,避免过于追求电视节目的夸张与猎奇效果,从而使广播电视节目在空间与时间上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同。

2.1.2符合镜头展开规律

广播电视节目在传递信息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并充分利用这种客观规律。例如,在山水风景旅游节目中,拍摄的素材包括瀑布、山水、船舶和树木等,剪辑人员需要在编导的思想指导下,对其进行细微的调整,使其能遵循由小及大、由远及近等客观规律,避免节目推进的乱序,影响整个节目的美感。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叙述的镜头应追求精简、有效,在设置悬疑场景时,应注意控制好镜头推进的长度,把握节目的整体进度。

2.2剪辑节奏的有效调控

2.2.1广播电视节目音乐剪辑的把握

广播电视节目的剪辑需要对图像、音频以及视频等素材进行合理化、科学化的编辑,实现节目效果。在节目的制作中,为避免节目内容过于单调,剪辑人员需要综合采用图片、音乐以及其他素材,使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例如,采用镜头轴线、色调变化与运动方式等,其中音乐的运用是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环节。在剪辑中,注重节目推进,以音乐作为节目重要背景,对节目本身进行渲染,从而营造节目氛围,烘托主题。运用音乐的强弱变化,配合急推镜头以及硬切、推拉镜头等技巧。

2.2.2电视节奏的整体把握

在传统的电视剪辑中,通常都会采用淡出、淡入、硬切、软切等剪辑处理技术,随着电视制作技术水平的提升,现代剪辑技术可以采用划像、二维以及三维特技,从而提升电视节目的整体质量。电视节目本身质量的高低与剪辑效果存在很大关联,在充分利用现代剪辑技术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传统方法的运用,科学把握节目的整体节奏。电视节目高潮与情绪渲染部分,节奏的把握需要更加细致。在大多数节目中,节奏应适当加快,采用密集型鼓点式音乐或其他背景音乐,使节目效果更具感染力。电视节目整体节奏把握,需要剪辑师充分依据剧本设计,与编导加强沟通,进而实现电视节目节奏符合节目内容与性质,提升节目质量。

3广播电视节目剪辑艺术性

广播电视节目依据自身的类型以及性质,会对自身的剪辑风格进行确定。依据时代精神,符合当前的主流价值观,是节目制作的根本原则。因此,在此原则上,需要注重提升电视节目剪辑的艺术性。当前,随着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电视节目质量参差不齐,除了节目思想、技术水平以及硬件方面的问题之外,剪辑缺乏艺术水准是其重要因素。保障节目整体的流畅性,通过节目剪辑提升节目的艺术性,是剪辑师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4结语

剪辑,作为电视节目的有机组成部分,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电视节目的提高和发展。广播电视节目的剪辑应注重对整体风格的把握,确定自身剪辑风格,注重节目推进节奏,综合利用各种节目素材,有效提升电视节目质量,提升电视节目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治标不治本下一篇:港口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