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的剪辑策略

2024-05-23

电视新闻的剪辑策略(精选八篇)

电视新闻的剪辑策略 篇1

1.1 镜头长度的把握

镜头长短应根据内容的不同作适当调整, 对具有较大信息量的内容, 镜头停留时间可稍长一些, 对那些信息量较小的内容就可以给较短的镜头时间。例如, 全景镜头的信息量较大, 那么停留时间就需要较长一点, 还有中景镜头和特写镜头可以一次停留时间减短一点, 因为全景镜头的画面组成较为复杂并且信息量也较大, 这样可以使观众有时间了解镜头的内容;再如, 有一些镜头是刻画人物内心的情绪变化的, 可以适当延长镜头时间。

1.2 对镜头的挑选

在电视新闻剪辑前, 电视新闻剪辑人员需要对所有的原始新闻素材和稿件进行彻底了解, 只有对整个新闻事件了解清楚的情况下, 才能对新闻播出效果有一个合理的规划, 并在剪辑后的新闻镜头中呈现出来, 切记不要对磁带进行剪辑, 以免造成剪辑后的画面与文字不统一, 造成剪辑工作时间的浪费。例如, 在一些车祸现场, 会有受伤倒地的小孩或者老人, 由于车辆逃逸, 伤者昏迷, 而路人都漠不关心不敢上前帮助伤者送往医院救治, 那么就可以用路上行人穿梭的镜头来表达一下现在社会下人性的缺失, 这个就是镜头挑选的关键。

1.3 对同期声的充分利用

在电视新闻的播放中, 同期声的作用是可以增强观众的视听效果, 能够将现场的情况反映得更加真实, 使语言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例如, 将记者真实的现场采访情况, 在记者与受访者的交流中就可以表达出非常丰富的内容, 比电视新闻播放的效果更加显著, 取得任何文字都难以达到的效果, 也可以适当的增加电视新闻的趣味性。例如, 在汶川地震时记者去事故现场进行采访直播, 取得了很好的播放效果。

1.4 对图像资料和字幕的应用

根据对现在电视新闻播出节目的观察发现, 现在的新闻对图像资料的运用较少。其实在现在的新闻播映中有很对现象都是可以用图像的方式来表达, 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播映时, 就可以用部分的图像资料来进行补充, 可以增加新闻的可视性, 也可以丰富一下新闻语言画面的内容, 如在回顾历史事件的新闻中, 就可大量使用图像资料。此外, 字幕的补充也必不可少。在电视新闻中字幕的作用其实是很大的, 也是电视新闻节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字幕可以明确地表达出新闻的深意, 也会对新闻画面起到一个修饰的作用, 这些字幕的有效应用可以促进新闻的传播。

2 电视新闻剪辑艺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电视新闻播出中, 电视新闻画面具有不完整的特点, 所以需要采用其他方式来弥补这一不完整。例如, 可根据对细节的强化来增加一下画面所要表达的信息量, 这样可以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细节的巧妙剪辑可以丰富画面的信息量, 这也正是电视新闻传播的魅力所在。此外, 细节的数量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掌控, 这是剪辑技巧的关键体现。其实, 在电视新闻中不必按照太多的传统镜头组合的一个规律。因为电视新闻的播映时间限制, 对于画面显示的时间和数量也不能够太多, 所以在电视新闻的播映中, 比较受观众关注的是画面的信息量, 因此不用在新闻媒体中使用太多的过滤镜头。此外, 在电视新闻媒体的剪辑时, 需要根据大众的逻辑思维来进行剪辑, 在剪辑新闻时, 肯定会对原始素材进行增删, 这样肯定会造成画面的跳跃性, 所以一定要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剪辑, 根据正常的大众人群的逻辑思维来进行剪辑, 使表达出来的新闻画面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并体会到新闻中所要表达出的社会意义, 从而达到新闻播映的预期目的。

3 结语

电视新闻的剪辑艺术对于电视新闻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想要通过一条新闻的播映来得到观众的正面反响, 就需要通过电视新闻的剪辑技巧来对整个电视新闻的精彩镜头进行修饰, 突显新闻事件所要表达重要思想内容, 得到观众的认可和深思, 这样才可以达到电视新闻初期的播映目的。电视新闻的剪辑是一门非常特别的艺术, 所以要更加积极地探索剪辑中的技巧和策略, 让新闻和观众在无形中形成一种交流, 来达到新闻播映的效果。

摘要:在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下, 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信息传播就是将自己知道的信息共享, 而传播的重要媒介就是电视新闻。电视新闻播出前都需要进行加工, 包括电视新闻策划、电视新闻的采访、电视新闻的拍摄和电视新闻的剪辑等重要工作。其中, 电视新闻的剪辑工作是电视新闻播出效果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一条新闻播出想要达到怎样的社会反应, 都需要电视新闻剪辑的技巧, 本文对于电视新闻剪辑的工作特点将做出一些简单的介绍, 并提出一些在电视新闻剪辑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希望对新闻剪辑的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视新闻,剪辑,艺术

参考文献

[1]尹楠沂.刍议电视新闻的剪辑艺术[J].新闻传播, 2013 (1) .

浅谈电视新闻的拍摄和剪辑技巧 篇2

关键词:电视;信息;拍摄;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电视新闻的拍摄是电视新闻制作的首要环节,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在前期的拍摄过程中,没有拍摄到足够后期编辑所需的有效镜头,则无法完成电视新闻的制作任务,因此画面拍摄是十分关键的。为了后期能制作出高质量的电视新闻,在拍摄中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画面拍摄做到“稳”“分”“换”。

稳,是指新闻画面拍摄要稳,对于电视新闻,多拍固定镜头,把画面先稳住了是拍摄遵循的首要法则。分,是指拍摄画面要成组,对同一动作要有特写、有中景、有全景,这样可以全面的反映新闻事实。换,是指对同一拍摄对象的活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多拍几遍,便于后期剪辑时,有足够的素材可供选择。

二、时政类电视新闻的拍摄主要是“规范”“饱满”“简洁明快”。

规范,是指标准的拍摄,多用固定镜头。饱满,是指每一个镜头都要拍摄到位,不可在画面主题之中出现与之元素无关的镜头,特别是要选取领导最好的状态时拍摄。简洁明快,是指对于会议新闻的拍摄,要抓拍与会人员认真的状态,从而体现严肃的会风。

三、对于企业生产类电视新闻的拍摄要做到“细”“整”“净”。

细,是指在对企业新闻稿件拍摄中,由于生产环节多而杂,专业技术性强,很容易将一些涉及技术保密内容拍进画面,因此,拍摄时要心细,详细了解那些能拍那些不能拍,做到既要体现新闻内容、画面有说服力,又不泄露企业技术秘密。整,是指拍摄的画面,构图要工整,既要表现出所需内容又要具有艺术性,给人以美的享受。净,是指拍摄画面要干净,特别是在生产装置现场,尽量选择较新的设备、管线、装置等景物拍摄,将最好的画面呈现出来。

四、对于突发事件类电视新闻的拍摄,必须做到“见事”“见人”。

见事,是指拍摄突发事件时,首先要能见到事故现场,最好能扑捉到事故发生的镜头。见人,是说如果因为迟到的原因未能拍摄到第一现场,也要通过主持人出镜或采访当事人等方式,真实客观的反映和描述出当时的场景,以增加可信度。

五、对于时令稿件的拍摄要做到“活”“鲜”。

活,是指画面主体要有特色的活动。鲜,是指画面色彩对比要强烈,画面要美。

电视节目的制作,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策划、构思、采访、拍摄、剪辑、特技合成、解说配音以及字幕等多道工序,而其中剪辑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两点。

一、把握好画面的剪辑点和长度。

在后期剪辑中,剪辑点的选择必须都遵循客观规律,符合事物的发展逻辑,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对于一个长镜头来说,它的景别、画面信息量的多少及画面构成复杂程度,都会使其选择性受到影响。就景别而言,全景镜头画面停留时间要长一些;中景镜头要稍短一些;特写镜头还要短一些;就画面信息量而言,信息量大时,画面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信息量少的则要短一些;就画面构成复杂程度而言,画面构成复杂的,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反之则稍短一些。对于叙述性或描写性的镜头,镜头长度的选择应以观众完全看懂镜头内容所需的时间为准。对于刻画人物内心活动、反映情绪变化为主的镜头,镜头长度的选择不要按叙述的长度来处理,而应根据情绪长度的需要来选择,可适当延长镜头长度,保持情绪的延续和完整,给观众留下感知和联想的空间。

二、把握好镜头之间的组接。

“动”接“动”、“静”接“静”是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所谓的“动”与“静”是指在剪辑点上,画面主体或摄像机是处于运动还是静止的状态。遵循这一原则进行镜头组接,可保持视觉的流畅及和谐。除了“动”接“动”、“静”接“静”外,常见的还有“动”接“静”和“静”接“动”。在进行后两种画面组接时,要充分利用主体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应关系、呼应关系及画面内主体运动节奏的变化,做到由动到静,由静到动,顺理成章的自然转换。但剪辑并非“机械”的,除了要保持视觉流畅外,更应该注重情绪发展的连贯性和观众心理感受的连续性。

电视新闻的剪辑艺术研究 篇3

一、电视新闻剪辑艺术的特点

1.1镜头长度的把握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 信息量大的画面停留时间长, 信息量小的可以短一些。其二, 全景镜头停留时间长, 中近景镜头稍短, 特写镜头更短。其三, 画面组成复杂的停留时间长一些, 反之短一些。其四, 描述性镜头的停留时间长短要以观众看懂画面内容为准;刻画人物内心的镜头, 可以适当延长时间, 保持人物情绪的延续性。

1.2对镜头的挑选

对电视新闻进行剪辑时, 原始素材和稿件都十分重要, 剪辑者必须充分了解原始素材和稿件, 并且在看完素材和稿件后才能进行剪辑, 切忌对磁带进行剪辑, 以免造成画面和文字的不一致, 造成时间的浪费。剪辑者只有在熟悉原始素材和稿件的基础上, 才能正确地将图像资料进行组合, 使电视新闻的表现力更加丰富。例如, 在对小月月事件报到时, 新闻记者用穿梭的行人无人理会躺在地上的小月月的场景, 来反映人性的缺失, 这正是新闻工作者对镜头的准确挑选。

1.3对同期声的充分利用

在电视新闻的传播过程中, 同期声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同期声可以增强视听效果, 使画面语言丰富, 使真实现场再现。尤其是采访的内容可以提供许多重要信息, 记者与受访者的交流也可以提供丰富的新闻信息, 它远胜过电视新闻的播放, 同期声更具客观性。现场同期声可取得任何文字难以达到的效果, 并且可以增加电视新闻的趣味性。例如, 在汶川大地震时, 新闻记者亲赴灾区, 对灾区的环境和灾民采访现场直播,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4对图像资料的运用

通过对新闻节目的统计发现, 新闻缺乏对画面资料的运用。在新闻行业里, 许多新闻内容可以运用图像资料实现补充。特别是在进行抽象新闻内容的播报时, 可以增加部分图像资料, 增加电视新闻的可视性, 以此丰富电视新闻的画面语言。例如, 电视台回顾历史事件时, 运用的图像资料就是很好地体现。

1.5对电视新闻字幕的应用

字幕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字幕是对图像和声音的有效补充, 它可以明确地表达一些抽象画面所包含的深意, 还会起到一定的修饰作用。电视新闻的字幕包括标注字幕、纠编字幕和唱词字幕。正是这些字幕的应用促进了电影新闻的有效传播。

二、电视新闻的剪辑艺术中注意的问题

首先, 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画面的不完整性。这决定了电视新闻剪辑的两个特点, 其一, 对细节的强化, 增加画面信息量, 留给受众更多的想象空间。细节正是电视新闻传播的魅力所在, 对细节的巧妙剪辑, 可以充实电视新闻的画面信息量。同时, 在进行剪辑时, 对“细节数量”的掌握是尤为重要的。其二, 不必过分按照传统镜头组合的规律。电视新闻的播报时间毕竟有限, 画面数量也不多, 在电视新闻的播报中, 受众更关注的是画面的信息量, 因此不必使用过多过渡镜头。

其次, 在进行电视新闻剪辑时要符合逻辑思维。在进行剪辑时, 难免会对原始素材进行修剪和增删, 导致画面的跳动是难免的, 如果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进行剪辑是没有问题的。因此, 在进行电视新闻剪辑时, 我们必须按照正常人的逻辑思维进行剪辑, 进而达到预期效果。

三、如何更好地进行电视新闻的剪辑

首先, 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作为电视新闻的剪辑人员, 必须熟练掌握音像语言,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 对同期声的运用, 在电视新闻的播报中, 同期声起到了显著作用, 可以在增加视听效果的基础上, 丰富新闻画面语言。第二, 对字幕的准确把握, 字幕是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构造, 是对声音和图像的补充, 可以增加信息量, 需要剪辑者掌握。第三, 对镜头的组合, 要始终坚持“静”与“静”、“动”与“动”的组合原则, 避免造成视觉错觉。另外, 在进行划像时, 一定区分划出与划入的差别。

其次, 要有熟练的操作技巧。电视新闻作品, 除了对高科技器材运用外, 还需要剪辑者运用娴熟的操作技巧加以保证, 可见, 对操作技术的熟练掌握是十分有用的。对剪辑技能的培养, 只能通过不断的实践进行经验积累。在进行电影新闻剪辑经验积累的过程中, 一定要不断总结和改进自己的剪辑技术。我们发现同样的新闻事件, 同样的剪辑设备, 不同的剪辑者, 制作的效果截然不同。

参考文献

[1]尹楠沂;刍议电视新闻的剪辑艺术[J];新闻传播;2013-01-15

[2]罗佳;电视新闻直播语言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04-01

电视新闻镜头的剪辑技巧 篇4

关键词:视觉规律,现场声,特效

现阶段, 大多数的电视节目编辑都采用的非线编技术, 非线编技术是“非线性编辑”的简称, 相对于传统意义上以时间顺序进行线性编辑而言, 非线性编辑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数字化制作, 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外部设备, 对素材的调用也是瞬间实现, 突破单一的时间顺序编辑限制, 可以按各种顺序排列, 具有快捷简便、随机等特性。[1]不仅信号质量始终不会变低, 而且节省了设备、人力, 提高了效率。

随着大洋非线编技术的日益更新升级, 运用于电视电影的编辑技术也越来越趋于成熟、灵活、便捷。就电视新闻而言, 依托非线编技术, 后期制作人员如何把镜头排列组合的更准确、更合适, 编辑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新闻剪辑本身是声像素材的分解重组工作, 也是制作过程中的一次再创作, 一般按照蒙太奇原理顺序组接起来, 要求结构完整、内容连贯、含义明确, 具有艺术感染力。总结电视新闻的剪辑技巧如下:

一、遵循受众视觉规律

把镜头按照一定的原则延续下来, 让观众能看到声音与画面融合的一个完整统一体, 画面镜头的组接原则要符合观众的思想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

(1) 景别的变化要“循序渐进”。采用前进行句型, 从全景到近景到特写过渡, 即由远及近, 或者是采用后退式句型, 按特写—近景—中景—全景的顺序组接镜头, 由近及远, 即由细节部分扩展到整个事物的全部。例如, 一个时政会议, 首先第一个画面肯定是带有会标的会场后视全景, 接着画面出现主席台的中景或侧景, 再接某个别同志的半身单镜。其次过渡到会议座席观众的中景上, 然后接每一排观众的近景, 采用方向错位的剪辑方法, 避免电视受众群的视觉疲劳;在其间可穿插某些同志认真记录会议笔记的特写镜头。这就是一个景别组的系统剪辑规律, 合乎新闻的表现形式, 也符合受众的视觉逻辑。

(2) 采用蒙太奇画面剪辑手法。蒙太奇 (法语:Montage) 是音译的法国外来语言, 原专指建筑学术语, 意为构成、装配。可理解为有意境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 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蒙太奇手法现在一般运用于电视电影的画面剪辑, 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 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 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 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2]蒙太奇手法运用于电视新闻这一领域, 弥补了电视新闻的枯燥单一性, 从而引导观受众的注意力, 激发电视受众的联想。根据每个镜头的内容, 按照一定顺序组接, 能够做到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 启迪受众往更深层次方面的思考。其次, 在新闻时间的基础上, 创造独特的新闻空间。虽然每个镜头记录的不同显示的内容, 但是经过剪辑, 实现对时空的再造描述, 形成独特的视觉体验。

(3) 同一个环境下的镜头成组成对使用, 避免环境过渡的突兀。由一个场景转换到另一个场景, 不仅仅是单纯的镜头拼接, 内容物和参照物的成组出现也很重要。例如, 出现参观人员镜头时, 下一个要出现的镜头一定要是参观物, 桌子上展示的物件、墙上的壁画, 或者是参观的建筑全中近景等等, 这样转换到另一个场景的时候不会出现逻辑方位混乱, 景物不搭边的现象。

二、巧妙使用现场声

一些民生类的新闻, 尤其是“走基层”、“记者调查”之类的新闻, 巧妙地使用记者拍摄素材里的环境现场声, 给受众一种事件、环境的带入感, 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体验。现场声不同于同期声, 同期声, 即人物采访声, 是记者在写实类报道中专门采访到的人物声音。在剪辑新闻时, 区分开两者的关系, 并能巧妙地把两者结合起来, 会让整个报道显得立体生动, 完整地表达出想要表达的舆论信息。

临沂电视台前段时间播出的《记者走基层:十年如一日的夫妻环卫工》中, 报道一开头, 记者在凌晨跟随这对环卫工走上大街开始, 扫帚的“唰唰”声流进画面伴随着夫妻两口的扫地动作, 拉开了一天工作的序幕。简单的工作生活场景, 场景里特有的声音, 给整篇报道增色不少。

三、合理适度使用特效技术

电视新闻是严肃的, 一般情况下是排斥使用特效技术的, 因为会造成新闻事实的失真与表达上的偏颇, 误导受众思维, 但是一些简单的特效技术还是有必要的。lieu, 美国911事件的报道时, 就运用了慢动作镜头来表现飞机冲撞大楼时惊心动魄的场景, 让受众真切清晰地看清整个事件的过程。[3]

淡入淡出特效, 能弥补镜头上切换连接的生硬不顺畅, 表现时间、空间上的变化;划像特技, 大多用于同期声或者是字幕, 使字幕更好地融于画面, 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尤其是年度经济数据分析、数据对比等一些需要出现整屏字幕信息的, 都用到特效模板技术, 把枯燥的数据用柱形图表现的直观形象, 以此来方便受众的认识和理解。

特技的使用在于精、准、少, 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 应该避免大用特用, 失了新闻事实的准头。

四、使用以往资料完善镜头

有些行业类的时政会议, 为了避免枯燥, 增加受众可视性, 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行业资料镜头, 来替换单纯的会议成员镜头, 缓解受众视觉上的疲劳。关于农业的、工业的、民生类的新闻都可以用以往拍摄得比较好的镜头, 如农业稿件, 可以用一些种养殖、农田水利、粮食丰收等等与会议内容相关联的资料来具体表现会议内容和精神, 从而使乏味的会议变得有可看性。

五、规范字幕同期

字幕同期在电视新闻里起引导解读作用。会议的标题、报道的内容方向、被采访人说的话, 都一一需要字幕来解释和引导, 尤其是被采访人的同期更需要用文字的形式呈现给电视观众, 因为有些地方方言比较浓厚, 直接听音不易听懂, 各个地方的方言文化差异也显著, 即使是做基层电视台, 字幕同期也是特别重要。把方言用规范的普通话语言敲打到电视屏幕上, 易看易懂。

归根到底, 电视新闻的制作不外乎视频和声音、字幕的三者运用, 只有融合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整个报道才能产生1加1大于2的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非线性编辑[DB/OL].

[2]百度百科.蒙太奇[DB/OL].

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与剪辑 篇5

电视新闻的拍摄是电视记者如何运用好不同镜头来表现主题的首要工序, 这道工序完成得如何, 直接影响着新闻片的成功与否。我们知道, 电视新闻的镜头除了以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固定镜头为基本镜头外, 还要大量采用一些运动镜头, 这些运动镜头大致分为推、拉、摇、移等。因为电视新闻一般是一两分钟, 甚至更短, 要在较短的时间内, 尽量多地提供信息量, 这就要求在拍摄运动镜头的同时, 尽量多拍一些固定镜头, 以便加快剪成片的节奏, 增加画面语言给观众的信息量。

要做到这一点, 方法有二:一是拍摄时, 要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 尽量多拍一些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固定镜头, 以便剪片时任意选用。二是要有目的地拍摄一些多功能镜头。即在拍摄运动镜头时对起幅和落幅都要有完美的构图和恰当的长度, 以便剪片时单独选用。以推镜头为例, 起幅不论是全景还是中景, 都要有清晰完美的画面, 再开始推。经过推的过程, 落幅变成了近景或者特定, 这时不要马上停机, 同样要停留几秒钟后再停拍。这样在后期剪辑就可以任意选用其中任何一个景别的镜头。

推与拉是电视新闻最常用的拍摄手法, 但是不应过多, 要有目的地进行推或拉。推是为了强调和突出, 拉是为了展示和衬托。例如, 在某个大场面的人群之中, 要告诉人们, 某位领导人或先进人物置身于人群之中, 拍摄时就要先用一个全景或中景为起幅, 逐渐把要强调和突出的人物推出来, 推到近景或特定时再停下来, 让观众能够清楚的看到。相反, 为了展示某个人物或某件物品所在的环境, 衬托出在整个画面中所占位置, 给观众一个完整的视觉, 就应采用拉镜头的拍摄方法。假如我们要展示一栋漂亮的小木屋座落在优美的环境中, 便可选择离木屋远一点的机位, 先用长焦镜头, 拉出一个全景或大全景, 画面上就会出现小木屋周围的青山绿水、花草树木, 把小木屋衬托得更美, 更有可视性。由此可见, 不论是推镜头还是拉镜头, 都要为拍摄的主体服务, 都应服从新闻主题的需要, 如果没有目的地推或拉, 不仅会使所拍的镜头杂乱无章, 还会给后期剪片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拍摄中采用的摇镜头, 也是电视新闻中常用的手法之一。镜头摇拍的成功与否, 取决于两大要素, 一是摇的速度, 二是摇的长度。速度要适中, 过快了让人眼花缭乱;摇慢了, 又会占用太多的时间, 使新闻片拉长或是减少画面语言提供的信息量。摇拍的速度与景别有一定的关联, 一般配的规律是大景别速度要慢一些, 便于观众看清, 景别小可能相应的快一些, 以不影响观众看清为宜。摇的长度也应恰到好处, 长度过短, 起不到展示的作用, 若是过长, 又让人看起来别扭。一般的规律是, 摇的角度在90度到100度左右, 最大不能超过135度。

采用移镜头拍摄主要适用于会场或物品展示。在一个大型会场中, 为了展示与会人员, 记者可以选用不同的景别, 从前排稳步向后走去, 或是从一边向另一边移动, 在机位的移动中拍摄下人或物, 有顺序、有层次地展示给观众。移镜头也可乘坐在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上拍摄。比如我们在拍摄水稻丰收的场景时可以坐在收割机驾驶室里向外拍, 利用收割机在稻田里行驶收割时拍下收割的面画。

在拍摄时不论是推拉还是摇移, 都有一个角度的问题, 角度取好了, 拍出的画面就有得于表达主题和深化主题。角度的好坏, 与机位定的方向、高度和距离这三个因素密切相关。在拍摄一条新闻时, 切忌机位不变。不论是什么景别, 都应在不同机位拍摄, 如果始终固定一个机位, 总是从一个方向去拍, 虽然景别有所变化, 剪辑时依然会感到困难。所以在拍摄时, 一定要不断变化拍摄的方向的距离。

拍摄时还应注意的一点是细节描写。一条成功的电视新闻, 往往会有些细节描写来深化主题或是渲染气氛。拍摄能表达主题的特写或大特写, 剪辑时用上一两个, 就会为深化主题增加色彩。

关于电视新闻剪辑时的镜头组接, 也是决定新闻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把前期拍摄比成采购原料的话, 那么, 后期剪辑就是厨师烹饪, 只有好的材料才能制作出美味佳肴, 二者缺一不可。要做好剪辑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搞好镜头组接时的节奏。要使整条新闻看上去顺畅明快, 就应该避免多个同景别的镜头连续组接, 而应把几个不同景别的镜头巧妙地接到一起, 给人一种自然流畅之感。

其二、同一机位的镜头, 特别是同机位同景别的镜头不宜组接, 否则会出现镜头跳动, 看起来别扭。

其三、摇镜头之间的组接要切忌刷墙壁式的组接, 推拉镜头之间的组接切忌拉风箱式的组接。刷墙壁式的组接, 是把一个由左向右摇的镜头, 紧接一个由右向左摇的镜头, 循环相接, 显得左右摇摆, 杂乱无章。拉风箱式的组接, 是把一个拉镜头紧接一个推镜头, 或是先推后拉反复联接, 让观众看了眼花寥缭乱。消除这两种组接方法的最佳手法, 是在这些运动的镜头之间, 插接一些固定镜头, 因为不同景别的固定镜头最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最有利于表现主题。

其四、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的组接, 静接动时, 应该在相接处把前一镜头的落幅与后一镜头的起幅保持一段停留, 给人一种自然流畅的感觉。停留的时间要与片子的整体节奏相适应, 不能过长或过短, 长了感到累赘, 短了跳动不稳。

总之, 拍摄与剪辑, 是每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要熟练地掌握这门功夫, 一要勤学苦练多实践, 二是要不断探索多研究, 在苦练中提高, 在研究中前进, 把电视新闻拍得更美、编得更精。■

电视台新闻剪辑工作的技巧探讨 篇6

1 电视台新闻剪辑的含义

1.1 电视台新闻剪辑的概念

电视台的新闻剪辑,是指通过对新闻采访或者拍摄的新闻照片、视频、音频等新闻素材进行分解,整合的过程,最终形成主题鲜明,引人关注的新闻作品。新闻剪辑是新闻传播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对新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电视台新闻剪辑的基本方式

1.2.1 以情绪为主的剪辑。

通过对新闻拍摄中人们情绪的分析,夸张人们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可以体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人物的情感世界,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增加新闻的关注度。

1.2.2 以节奏为主的剪辑。

节奏为主的剪辑专注于新闻故事的叙述,并结合长短镜头来配合体现。通过对画面效果和新闻故事的有机结合,营造舒适的新闻节奏,给观众带来舒适的新闻观后感。

1.3 电视台新闻剪辑的基本意识

电视台新闻剪辑者应该具备良好的政治意识。电视台新闻作为党和人们联系的中间纽带,一方面向人们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另一方面又可以将人们生活中的问题反馈给党和政府,促进政府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电视台新闻剪辑者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创作意识。新闻剪辑是在原来新闻事件的事实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创作,通过对新闻事件以再创作的形式进行剪辑,可以使新闻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有感染力,新闻剪辑的重要性要求电视台新闻剪辑者需具备一定的创作意识,更好地进行新闻传播。

2 目前电视台新闻剪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人们不再仅仅关注于新闻事件,对新闻事件的表现方式也有了更多关注。但当前,电视台新闻剪辑的发展还有待完善,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一是电视台新闻剪辑者缺乏相关的剪辑意识。只是简单地对新闻进行宣传,不注重新闻的收视率和人们的关注度,导致电视台新闻行业在网络时代的冲击下受到重大影响,不利于电视台新闻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是电视台新闻剪辑者缺乏相关的剪辑技术。新闻剪辑技术是新闻二次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的电视台新闻剪辑工作者缺乏相关的剪辑技术,进而导致了电视台新闻传播缺乏一定的创新,影响了电视台新闻的收视率。

3 电视台新闻剪辑工作技巧的探究

3.1 明确新闻的剪辑风格

不同的新闻具有不同的风格,如严肃认真的政治新闻,灵活多变的民生新闻,搞笑娱乐的娱乐新闻等。这些多种多样的新闻要求新闻剪辑者在剪辑新闻之前就确定好新闻的风格,并贯穿于整个新闻,呈现出科学合理的画面顺序,满足人们对电视台新闻的要求。

3.2 选取恰当的表现角度

在新闻的拍摄中,有多种镜头和多种角度,在新闻剪辑中应该巧妙地剪辑这些镜头和角度,恰当地表现出新闻事件中令人关注的点,选取最佳的角度,引起人们的关注度。

3.3 综合景别的拍摄和剪辑技巧的应用

不同的新闻素材有不同的拍摄角度,在新闻剪辑中就要综合运用这些不同角度的素材,进行舍取和剪辑,实现各种场景的转换,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在保证新闻连续性的前提下,进行素材景别的选择时要充分考虑人的观赏习惯,对视面的转换和素材的处理要恰当,确保主题明确。

3.4 合理选择人物情绪进行表达

新闻传播中也会有感性的新闻事件存在,多数会涉及到新闻人物的情绪表达和情感的流露。所以,在新闻剪辑中一定要恰当的处理好这些情绪的剪辑。良好的情绪剪辑可以带给观众感染力,增加新闻的关注度。

3.5 注重背景的选择

新闻事件都是在相关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新闻剪辑者要有一定的社会敏感度,在新闻事件的剪辑中要考虑到新闻事件相关的社会背景,能够辨别新闻事件的社会影响力,选取能够突出社会主题的新闻事件,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促进电视台新闻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4 结语

电视台新闻剪辑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剪辑人员良好的剪辑意识和剪辑技术是剪辑工作的保障。电视台新闻剪辑者应该不断努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和发展,不断剪辑出符合人民大众审美习惯的新闻。

参考文献

[1]刘小菊.电视台新闻剪辑工作的技巧探讨[J].今传媒,2015(12).

电视台新闻剪辑工作的技巧探讨 篇7

电视是媒体进行新闻传播的主要方式。在进行新闻编辑的时候, 电视台需要加大对新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电视能够通过画面和声音的形式传递给人最真实的新闻。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电视新闻受到的冲击越来越严重。电视台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就需要加大对新闻的编辑和剪辑的重视, 从而提高新闻的质量。

二、电视台新闻剪辑的含义

(一) 电视台新闻剪辑的概念

新闻编辑, 就是将记者采访的信息进行整合, 使其具备一定的连贯性, 最终使新闻通过视频、图片以及声音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对新闻进行编辑, 有利于新闻的传播, 也能够使新闻起到引导舆论导向的作用。总之, 新闻编辑的质量决定了新闻的质量, 电视台在开展工作的时候, 需要对细节做好处理工作。

(二) 电视台新闻剪辑的基本方式

第一, 以情绪为主的剪辑。这种剪辑的方式是新闻编辑最为看中的, 主要是以人的情感为主线, 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或者情绪的变化, 是对新闻进行剪辑的一种方式。这种剪辑方法能够加大对信息的传输范围和传播力度。第二, 以节奏为主的剪辑。这种剪辑方式就是对画面进行调整, 运用一些镜头来进行新闻节奏的书写, 提高新闻的渲染作用。

(三) 电视台新闻剪辑的基本意识

新闻的编辑人员, 需要对自身的基本意识进行更新。电视台新闻是党和国家进行宣传的主要手段。在现代化社会中, 党和国家的有关部门可以运用电视新闻进行方针、政策的宣传。同时, 也可以通过电视台对人们生活的状态和质量进行报道。在编辑的时候, 编辑人员需要对细节做好处理, 更需要对自身的创作意识进行不断的调整。新闻工作对创新的要求十分严格, 编辑人员可以在新闻内容中选择性地进行创新。此外, 新闻的编辑工作人员还需要保证能够对记者收集的信息进行整合和调整, 尽可能提高新闻的质量。

三、当前电视新闻剪辑中存在的问题

(一) 电视新闻行业缺乏一定剪辑意识

新闻编辑的工作需要在标准意识的指导下来进行。电视新闻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 新闻编辑需要按照最新的编辑意识进行新闻的整理。电视台对新闻具有引导性的作用, 所以相关工作能够结合党和国家的意志进行宣传。但是很多的电视台在开展工作的时候, 并没有融入新的剪辑意识, 也没有对新闻工作进行科学的指导和编排。剪辑意识是为了使新闻具有一些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意义, 能够方便信息的传递, 在整个新闻工作中尤为重要。

(二) 缺乏相关的新闻剪辑技术

对于新闻来说, 后期制作非常重要, 如何进行剪辑更是关键, 因为内容的去留决定着整期新闻的质量。然而在现阶段, 国内的电视台并不关注剪辑工作, 在对新员工培训的期间, 缺乏新闻剪辑技术方面的知识渗透, 导致电视台的新闻质量一直停滞不前, 缺少新意, 吸引不了观众的注意力。由此, 电台的收视率自然就受到了威胁。新闻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能够传播文字信息等, 尤其是关乎人民生活的信息传播。若新闻的剪辑出现了问题, 则不能还原社会问题的本质, 相应地, 新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四、电视台新闻剪辑工作技巧的探究

(一) 确定新闻剪辑要实现的风格

新闻只是一个统称, 其类型多种多样。因此, 新闻编辑要根据各个类型的新闻的特点, 分别使用不同的剪辑方法, 以展现新闻独特的魅力。比如, 对于政治新闻来说, 就不能有嘻哈元素, 而要以严肃风格为主, 新闻的剪辑也要遵循政治主题;对于民生新闻来说, 就需要还原群众生活原貌, 让更多的人了解生活的真实状况;对于娱乐新闻来说, 就可以使用大胆的风格, 进行夸张的剪辑, 以丰富人们生活。通常情况下, 新闻编辑最先做的工作是熟悉记者采集的材料, 然后把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 根据新闻种类确定初步的剪辑思路。剪辑技术的好坏决定着新闻质量的高低, 可见剪辑技术至关重要。

(二) 新闻剪辑要有合适的表现角度

新闻的获取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 需要去很多地方进行材料收集,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局限。为了缓解新闻收集的困难, 可以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类。新闻需要简单明了, 清晰的思路可以节省人们的阅读时间。对于与新闻主题联系不紧密的材料, 新闻编辑可以选择删除并合理分配新闻素材, 最后完成新闻制作。对于新闻的取材来说, 新闻编辑需要对各种材料进行主次排序;不同的素材放到新闻当中的比例, 关乎新闻内容的变化。因此, 如何进行剪辑才能体现新闻的价值, 是新闻编辑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 注意人物情绪的合理选择

新闻的作用就是传播信息, 电视台在新闻创作中要关注新闻的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开始更多地关注生活细节、注重精神上的追求。新闻叙述真实故事, 在故事中体现主人公的情感, 以感染社会上的更多人来关注类似现象或者是问题。在新闻剪辑过程中, 新闻编辑需要围绕故事的整体情感进行剪辑, 将吸引更多人来关注新闻作为最终的目标。当然从反方向来说, 如果剪辑不合理, 就会造成严重的事实扭曲, 不但不能帮助受难者, 还可能会误导群众, 影响其价值观。所以, 在新闻剪辑期间, 新闻编辑要格外小心谨慎, 真正做到对新闻内容负责、对当事人负责等。

(四) 有效地选择背景

合理地筛选新闻素材的选题, 都需要有确定的事件发生, 并且新闻素材的获取都是货真价实的。因此, 在新闻发布前和制作过程中, 新闻编辑等有关工作人员都必须三思而后行, 设身处地地去思考;而对新闻素材取舍也要充分考虑大众的接受程度, 使新闻的制作紧随主题。

五、结语

电视新闻需要运用各种各样的剪辑技术进行制作, 新闻的内容主要受剪辑方向的影响。由此看来, 剪辑技术对于新闻制作来说至关重要。因此, 电视台需要对员工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 以提升员工剪辑等综合能力。并且, 还需要培养新闻编辑的创作意识, 使其有积极向上的精神, 通过不断努力来提升自己对新闻的理解能力, 实现用最短的时间来抓住大众关注的焦点, 完成受众关注度高的新闻制作。

参考文献

[1]马楠楠.城市空间的书写、身份认同的困惑与女性意识的独特表达[D].上海大学, 2014.

试论电视新闻的无剪辑拍摄与编辑 篇8

关键词:电视新闻,无剪辑拍摄,编辑

随着现代化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作为一种信息的传递方式,在这个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时间的概念中,新闻是处于一种“正在进行时”的时态里,电视新闻中传递出的消息可能与远在千山万水外的新闻事件同步,这趋向于一种直播式的报道,在这种社会情形下,电视新闻的编辑处理也就显得至关重要,它渐渐步入“复杂式的创作时代”。通常情况下,现场新闻的采集和播出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因此就有了前期和后期的区别,前期对新闻的收集和处理,以及后期对电视新闻报道的编辑,这两个不同的职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束缚了记者,有时候也会耽误了对于新闻处理的“真实性”,这时候无剪辑拍摄的作用便得到突显。

1 无剪辑拍摄与后期编辑的基本含义

1.1 无剪辑拍摄

无剪辑拍摄(NOT CUT)也可以称之为“无编辑拍摄”或者“头脑中的剪辑计划”,它起源于电视新闻拍摄,是一种高效的新闻拍摄方法。无剪辑拍摄的含义并不是说不需要编辑,而是将本应该延后的后期编辑剪辑工作移到摄像的阶段,这需要摄像记者在拍摄新闻现场的同时进行剪辑,这是一种把传统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剪辑编辑两个方面进行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拍摄模式,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电视新闻节目拍摄制作的工作效率。

1.2 后期编辑

电视新闻的播出往往需要后期剪辑,这对新闻节目的质量好坏有着极大的影响,新闻想要表达的主旨、意义和传递的信息都在于此,通过后期的制作剪辑呈现给受众。新闻的声画、内容及表达的意义,最终节目的传播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好的后期制作。电视新闻是在向受众传递信息,声音和画面的结合是方便受众接收新闻内容的有效方法,一个好的后期制作,可以弥补拍摄时在画面、声音或剪辑方面的失误与不足,在对一个新闻节目的包装上,编辑是直接影响整个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人物。编辑在电视新闻的制作后期起到的是很重要的作用,他能决定一个节目的好坏,同时也是对电视编辑的一个考验。在如今的新时代大背景下,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任务具有更大的挑战性。

2电视新闻中拍摄和编辑相结合的运用

在新闻发生的现场,要记者在基于客观事实存在事件,对事件的画面进行抓拍,最直接地找到能真实反映事件的证据,在报道中尽可能反映出整个事件的过程和内容,同时需要对观众进行新闻事件的分析。好的新闻不仅要极强的画面感,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还要能正确运用同期声,好的表现画面和完整的新闻报道,需要做到声画同步。

例如,记者要做一个会议活动方面的新闻,在运用无剪辑拍摄的方式,可以先拟出整个拍摄的流程,全景- 中景-近景- 特写这个整个镜头的推进;同时,加上会议的同声,这样的一个简单的画面流程拍摄就已经完成,且有一定的全面性,相对集中的体现出会议的内容,能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观看。

一条优秀的新闻报道,要有极强的及时性,如果在后期制作的时间耽误太多,那么对于整个新闻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这个时候新闻就会变成了旧闻,会失去原本应有的价值,而之前为这条新闻做的所有工作都会变成徒劳,所以,此时,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地将拍摄和编辑两个原本分开的部分结合起来,拍摄完可以用于直接播出,让新闻更及时的传播,这时就需要采用“无剪辑编辑”,利用摄像机的开关来控制近景和长镜头,就可以使整个镜头非常具有表现力,在拍摄完毕后,就算编辑完成,是电视新闻回归真实的一个体现,将编辑和拍摄结合在了一起。这要使记者做到心中有新闻,正确把握新闻动向,正确引导舆论,这才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应该做到的事。

3 结语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新闻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时候,无剪辑拍摄作为一种有效和高效的新闻拍摄方法正被广泛采用,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各个新闻节目中,电视摄像是前,电视编辑是后,当两者融为一体时,就是在节约时间成本的同时,拍出高质量的电视新闻。多媒体的发展,使现今新闻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在现场事件报道的同时,运用无剪辑拍摄的方法,能有效地压缩后期编辑时间,并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及时性、时效性及质量,这样能更好地向大众传递信息,更好地为观众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文,王鸣儿,刘志德.无剪辑拍摄,现代电视记者应有的基本功[J].视听界,2010(2).

上一篇:英语四六级考试下一篇:竞争自由化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