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中职教育

2024-05-15

法中职教育(精选十篇)

法中职教育 篇1

一、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音乐是艺术表达方式的一种,音乐欣赏教学需要教师充分挖掘音乐作品,体会音乐中的真善美,引导学生与音乐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达到情感共鸣的境界。科学研究表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出色的要求了教学大纲布置的任务,例如:欣赏《绿叶》这一音乐作品时,在学生了解作品的大致内容后,教师借助多媒体,将音乐所表达的意境美直观形象的呈现在学生眼前: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地。世界万物都换上了新装,以新的面貌和姿态来迎接春天的到来……,静态的、抽象的意境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变得动态、形象。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作品的意境展开想象,使学生被其深深的吸引,无法自拔,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音乐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多媒体的帮助,尤其是意境美的展现,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审美体验。这样的音乐教学才是完美的、高效的。同时抽象的意境变得直观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参与度,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提升审美水平,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将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二、促进双方情感对话

传统音乐教育中,学生只是被动被欣赏音乐,没有与音乐进行情感交流和互动,无法用心感受,感受不到音乐中的意境美,自然无法对音乐产生兴趣。新课标指出,中职生是音乐欣赏的主体,而教师只是音乐教育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要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音乐作品往往具有优美的意境,尤其是经过教育工作者精心的音乐教材,其中的音乐作品不仅意境美,而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意境美,主动与音乐作品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加深情感体验。

例如:欣赏《野蜂飞舞》时,教师没有详尽地讲述这一音乐作品,而是将背景资料呈现给学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一音乐作品的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始终围绕音乐作品进行讨论,如“音乐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你欣赏这一音乐作品以后有什么感受?”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与音乐作品进行情感交流与对话,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意境美。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音乐欣赏中,欣赏者即中职学生自己的理解与看法非常重要,因此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看法,感受音乐作品中的美好意境。

三、深化学生感情想象

音乐作品中从来不缺诗情画意,尤其是诗意元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尤为突出。中职音乐欣赏教学要突出这样活动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式,通过音乐实践来感受音乐作品中的美好意境,促进学生的情感想象。通过这种方式欣赏音乐,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与把握。

例如:欣赏《白毛女》选段中的《扎红头绳》时,如果只是单纯的说与听是无法充分理解音乐作品内涵的,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品内涵,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舞台表现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等,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把握音乐作品的感情基调,完成对音乐作品的实践体验。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同时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音乐欣赏的主体,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主动与音乐作品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加深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中,音乐实践的方式并不是唯一的,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兴趣爱好,选择音乐实践的方式,进行音乐作品的二次创作。中职生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内化与提升,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值得注意的是,音乐实践是音乐欣赏的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分寸,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错误。

四、音乐加深人生积淀

美国心理专家指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在于社会交往与荣誉。父母和教师永远是儿女和学生心中的偶像,为了得到音乐教师的关爱和好评,很多学生会爱屋及乌,会由于音乐教师的缘故而喜欢上音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交往。荣誉动机主要是提高自己在朋友心目中的地位,获得父母的好评。例如: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可,学生亦是如此,所以,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成为最优秀的人,同时也让学生发现自身的特别之处,发现自己比别人优秀的地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微笑面对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为人处世真诚有礼,热爱生活、用心过好每一天。

音乐欣赏法在中职教育中的意义 篇2

一、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音乐是艺术表达方式的一种,音乐欣赏教学需要教师充分挖掘音乐作品,体会音乐中的真善美,引导学生与音乐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达到情感共鸣的境界。科学研究表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出色的要求了教学大纲布置的任务,例如:欣赏《绿叶》这一音乐作品时,在学生了解作品的大致内容后,教师借助多媒体,将音乐所表达的意境美直观形象的呈现在学生眼前: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地。世界万物都换上了新装,以新的面貌和姿态来迎接春天的到来……,静态的、抽象的意境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变得动态、形象。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作品的意境展开想象,使学生被其深深的吸引,无法自拔,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音乐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多媒体的帮助,尤其是意境美的展现,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审美体验。这样的音乐教学才是完美的、高效的。同时抽象的意境变得直观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参与度,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提升审美水平,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将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二、促进双方情感对话

传统音乐教育中,学生只是被动被欣赏音乐,没有与音乐进行情感交流和互动,无法用心感受,感受不到音乐中的意境美,自然无法对音乐产生兴趣。新课标指出,中职生是音乐欣赏的主体,而教师只是音乐教育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要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音乐作品往往具有优美的意境,尤其是经过教育工作者精心的音乐教材,其中的音乐作品不仅意境美,而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意境美,主动与音乐作品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加深情感体验。

例如:欣赏《野蜂飞舞》时,教师没有详尽地讲述这一音乐作品,而是将背景资料呈现给学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一音乐作品的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始终围绕音乐作品进行讨论,如“音乐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你欣赏这一音乐作品以后有什么感受?”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与音乐作品进行情感交流与对话,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意境美。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音乐欣赏中,欣赏者即中职学生自己的理解与看法非常重要,因此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看法,感受音乐作品中的美好意境。

三、深化学生感情想象

音乐作品中从来不缺诗情画意,尤其是诗意元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尤为突出。中职音乐欣赏教学要突出这样活动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式,通过音乐实践来感受音乐作品中的美好意境,促进学生的情感想象。通过这种方式欣赏音乐,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与把握。

例如:欣赏《白毛女》选段中的《扎红头绳》时,如果只是单纯的说与听是无法充分理解音乐作品内涵的,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品内涵,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舞台表现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等,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把握音乐作品的感情基调,完成对音乐作品的实践体验。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同时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音乐欣赏的主体,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主动与音乐作品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加深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中,音乐实践的方式并不是唯一的,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兴趣爱好,选择音乐实践的方式,进行音乐作品的二次创作。中职生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内化与提升,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值得注意的是,音乐实践是音乐欣赏的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分寸,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错误。

四、音乐加深人生积淀

美国心理专家指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在于社会交往与荣誉。父母和教师永远是儿女和学生心中的偶像,为了得到音乐教师的关爱和好评,很多学生会爱屋及乌,会由于音乐教师的缘故而喜欢上音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交往。荣誉动机主要是提高自己在朋友心目中的地位,获得父母的好评。例如: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可,学生亦是如此,所以,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成为最优秀的人,同时也让学生发现自身的特别之处,发现自己比别人优秀的地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微笑面对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为人处世真诚有礼,热爱生活、用心过好每一天。

法中职教育 篇3

一、背景

中等职业教育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蓬勃发展, 已经基本完成了办学理念、教学方针、管理质量、物质装备、基础规模等起步时期的原始积累, 初步满足了在我国工业化初创时期和城乡人民就业方面的必需, 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渴求提供了保障。然而, 在我国经济由劳动密集型粗放化向科技密集型集约化、新生劳动力由简单就业向体面就业的跨跃式转变中, 中等职业教育在教学理念与教育方式, 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深度对接、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产业建设、服务城乡统筹和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教学模式“平面推”、教学方法“满堂贯”、教学情景“超市化”、课程设置“概念化”、学生实习“机械化”、“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等现象普遍存在, 导致职教毕业生的就业巩固率偏低, 学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偏低,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 正是中职学校不断改革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过程, 我们面临着任重道远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召唤。

二、十二字法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管理中所走过的路程, 结合国家教育部门对中职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要求, 针对各地在办学活动中的具体特点, 本人认为, 在教学改革和管理上不妨在“定向培、情趣学、技巧教、示范做”这“十二字法”上, 进行一些尝试。

定向培——以培养造就生产一线的岗位人才为目标, 以引导和鼓励对口升学为动力, 牢记面向企业、行业、产业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 遵循“订单培养”的规律, 严把新生入学“选项关”, 注意克服“重招生、轻选项, 重过程、轻目标”的倾向, 从招生“入口处”就要因人制宜, 切实为学生所学专业负责, 从源头上解决学习不对路和“为什么而学”的问题, 根据职业目标, 确定专业选项。从而增强学生“对业、为业”而学的“原生”理念, 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这也是深化教学理念的前提。事实上有许多中职校不重视学生优势特长的发挥, 造成盲目培养, 无兴趣教学, 尽管有些是专业很强的订单就业, 但“拉郎配”、“闭门造车”带来的被动就业, 是直接形成其就业巩固率低的一大原因。

情趣学——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性情为宗旨, 有效克服上课睡觉、学中流失、教师困惑, 教与学都在苦难中煎熬的状况, 就必须把教学工作的主体对象———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出来, 学习潜能“挖掘”出来, 学习的个性张扬出来, 取长补短地培养他们的学习情趣, 因为兴趣和情趣都是学生心灵深处最好的老师, 如果没有“兴情”去学习势必会造成厌学或逃学。还要注意纠正那种自认为职教生是“三流”差生的偏见, 善于用哲学、心理学、健康学的原理, 开发学生的心智, 用“以生为镜, 以生为友”的情操去打动学生, 把他们的情趣引导到健康活泼、求学上进的轨道上来, 实现由“要我学”变“我要学”。

技巧教——就是要灵活运用适宜、诱导、管用的方法进行教学。面对职教生基础知识普遍存在的“先天不足”状况, 作为从事职教的教师就更应该在掌握技巧教学上胜出一筹。在部分学校存在的教师教学好比是“放牛”, 学生“牛”气冲天, “不给你学”, 教师“牛”劲倔强, 硬着头皮教, 还有的学校存有“放羊”的现象, 教师与学生形成“大唿隆”和“应付”走, 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 每个学校和教师都要用辨证的观点, 去理性地思考问题, 用“没有缺失的学生, 只有缺失的教师”的思路, 去研究和探讨用技巧法搞好教学的可行性, 这种技巧不仅体现在课堂上, 还应该渗透于对学生的思想、心理、情感、生活等多方面, 用人性化去对接学生接受学习的技巧, 视不同类型学生的秉性或爱好去捕捉实践教学的技巧, 力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示范做———教师做为为人师表的化身, 从客观上看,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环境, 每时每刻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尤其是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视角”或心灵的塑造。从微观上说, 教师在课堂上的发挥、在技能操作中的“表演”等, 都直接感染到学生的“应知应会”, 关系到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所谓名师出高徒直接反映在教师对“徒弟”学生的示范功能上。因此, 要围绕“强师德、提师能、树师表, 打造中职校”“双师型”或“多面手”教师的才气、豪气、灵气, 用“示范做”的基本功去带动广大师生增强求知力、践行力、创造力。

三、十个关系

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鼻祖黄炎培先生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提出“谋个人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 黄老的这些论断无疑对当今的职业教育教学仍具指导作用。伴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创新, 在尝试十二字法的同时, 还应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正确处理以下十个关系。

(一) 认与知的关系。

既要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又要让学生掌握“这是为什么”既要让学生了解表象, 又要使学生熟知内涵。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教师首当其冲的责任, 就是使每个学生从“认”开始, 课堂也好, 课外也罢, 教师要倾心传递给学生的是理性信息, 更多的是书本上的理性道理, 但在讲、解、导、习过程中, 学生能否将认领了的“要素”化为感悟了的养成知识, 再由养成知识变理论性与践行性相结合的能力本位所需的知识, 注意把握学习规律、在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心智上有所收获。因此, 要正确处理“认与知”的关系, “认”是拿来的有的放矢, “知”是深化了的借题发挥, 把“认与知”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 既不能让学生简单地“认”, 也不要使学生抽象地“知”, 在指导学生对职业生涯的定位、目标设定、通道谋划等方面有所作为, 注意克服顾此失彼的问题。

(二) 读与写的关系。

大力推进中职生读与写的课程改革, 是培养其基本功和综合素质的前提, 现在一些中职校“重读轻写”或重实训轻“文学”的现象很严重, 在强化专业培养的同时, 把学生当成了“专售品”, 结果造成“弃文”“重物”, 学校缺乏对学生品行教育的底蕴, 学生缺乏读书上进的爱好, 由此导致中职毕业生知识层面过于浮浅, 不会动笔、不懂语言交际, 直接影响了就业特定能力的发挥, 甚至荒芜其人生理想信念的塑造, 制约了其就业后继续学习的本能。现在国际上美、英、日等国的社区职业教育, 都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做为会交际、会技能、会生活、会创新的一个基本功来抓。由此可见, 在中职校教学改革管理中, 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读与写的关系, 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课程、基本的成长型课程、坐下能写、站起能说、俯下能干的“基本功”教育, 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三) 修与练的关系。

“修”是指教学中的理论及专业基础课, “练”即实践课和技能动手课。要实现中职教学模式由传授型向参与型、学制由刚性向柔性的转变, 就应正确处理修与练的关系, 在不断完善和改进长期形成传统的“教学目标明确、课堂程序合理、教态自然、语言流畅”等传统定式中, 按照学生的情趣及实际接受能力来设计, 依据专业特征设置必修基础理论课和技能动手课。像河北武安市职教中心在课堂上倡导的“精讲多练、勤测互动”, 在技能实训中施行的“教师师傅化、学生徒弟化、现场示范、动手帮教”的教学改革, 就体现了修与练的有机融合, 凸现了职教的新内涵。

(四) 勤与巧的关系。

俗话说, 勤能克拙, 巧能生智。做为中职教师应注重把握勤与巧的关系, 这既是教师业务本身的要求, 也是对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要求。作为校方应制定一套有利于师生勤奋敬业、刻苦学习的考评、督导、评价机制, 同时也要不断探索有益于促进师生既勤又巧的工效环境。就教师来讲, 勤是职业道德的必需, 巧是创新务实的所能。应将勤的精神和巧的心智有机统一, 相互促进;就学生来说, 勤反映在树立信心孜孜不倦, 刻苦上进方面。巧突出在独立思考, 大胆实践, 敢于试验上。像河北武安市职教中心, 善于培养“双师型”的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模范教师和涌跃参加全国各类技能大赛的学生人才, 都是勤与巧结晶的产物。

(五) 升与转的关系。

职业教育的过程是准备生产力的过程, 针对学生的基础特性, 实行分类教学, 让有继续“深造”愿望的学生通过对口升学这个“立交桥”去圆职业大学梦。让那些掌握基本技能而就业创业迫切的学生通过校企订单培养的“平台”, 到企业一展身手。这方面, 河北武安市职教中心10多年来, 在教学管理上, 面向行业企业调专业, 面向高职院校调科目, 坚持举升学“龙头”, 舞就业创业“龙身”, 成功实现了一手抓学生就业, 一手抓学生对口升学, 取得了学生就业率连年100%, 学生对口升学连续10年全省同类学校10连冠的奇迹。仅2010年该校专科以上上线1643人, 其中本科上线440人, 占全省600多所中职校升学总数的五分之一。他们靠升学与就业两张王牌齐头并进, 硬实力与软实力两项成果协调发展, 硕果累累。

(六) 长与短的关系。

即长线培养与短线培训的关系。职业教育是面向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初就业与再就业的“民生本能”教育。特别是县级职业教育, 多数是面向“三农”的综合职业教育, 它承担着学历职业教育与技能素质培养的双重任务。这就决定了作为县级职教职中心, 在学制设置上坚持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 面向成年人的培养, 既有长训又有短培。长则三至五年, 短则以时段或季节为标志, 浓缩为数月培训。对那些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 也可实行“跟着学员特征走”的弹性学制, 用改革的思路给全日制以新的界定。在教材和课程上, 除规范的全日制中专、中职校外, 其它的各类技能型培训, 都应针对学员的求知所需和产业环境实际, 精心编制教材、倾心传授课程、灵活把握课时。像河北武安市职教中心, 多年来实行规范化办学教学, 在科学设置职业高中、普通中专的三年标准学制培养的同时, 依据本地冶金、建材、煤电、旅游和农林牧产业对劳动力资源的迫切需求, 在全市22个乡镇建立武安市职教中心的分校。仅去年以来, 已对910名农民成人学员实行全日制弹性学制, 专业以农村经济管理为主, 兼顾农林牧、种养加产业实际, 这种“准长线”的形式, 填补了面向农村、农业、农民成人培养模式的“空白”。该校以培训处为阵地, 加强了对主导产业、优势企业在岗职工的专业技能“短训”, 对在校学生引导其参加大专函授教育, 取得“双证书”, 为县级综合职教的开放办学、长短兼顾探出了新路子。

(七) 全与专的关系。

职业教育既是教学教育, 更是育人教育, 应在“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思想指导下, 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 在努力追求完美的学生品行, 健全的理想信念, 完全的职业习惯, 全新的文明素质上, 体现她的完整性和可塑性, 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并非是脱离品行教育和养成塑造的培养, 而是在彰显个性、舒展特色、扬长避短中的全新培养。这就要求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 从校长到中层管理者, 从教师到“师傅”都应具备又红又专、能文能武、会教善管的教学水平, 在坚持正确的办学方针下, 像河北武安市职教中心那样, 围绕打造学生的能力本位, 一手抓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行建设不放松, 一手抓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管理不动摇, 使该校双师型教师达到211名, 占全校专任专业课教师的80%, 实现了全与专的有机结合, 好与快的可持续发展。

(八) 教与考的关系。

正确处理教与考的关系, 是实现教之有法、学以致用、高效课堂的关键, 也是推进快乐教学、技巧教学、兴趣学习、目的学习的重要抓手。这里讲的“考”有两层意思, 一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试, 以检验教师教学方面的效果;二是对学校整体教学工作和全体教职工教学工作质量及绩效的评价。近年来, 许多中职校推行的“教考分离”, 将所有科目都根据各自的教学容量, 向试题库输入相当数量多种题型覆盖所有知识技能点试题, 随后在期中或期末统一电脑组题, 或由“订单培养”的用人单位提供课程并出题统一考试的做法, 不失为“量分考试”学生、“量化考评”教师的好形式, 但这种“教考分离”也凸现出了模式化、机械性的“故障”, 很难体现学生能力本位和职业生涯的新成长标准, 应健全学生评老师、企业行业评学校的新模式, 特别是在体现职业学校对企业行业社会的贡献率、效益率做出公正的评价方面, 还有待于在随着项目教学的实践中作出新的探索。.

(九) 工与学的关系。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跨界”和“经营性”教育, 应在工学结合、校企联合、订单培养上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 正确处理工学融合的关系,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工厂化”岗位意识。教育他们今天的学堂明天的岗位, 今天的习练明天的操作的“实践”水平。其次要畅通校企合作的方式。可借鉴河北武安市职教中心通过组建校企集团、冠名班、临岗就业、岗前实习、半工半读等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 先后与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河北东山冶金工业有限公司、河北龙凤山铸业有限公司等20多家骨干企业成立了武安市职业教育集团, 每年为订单培养的企业输送人才1500多人。他们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瞄准现代企业的高端制造领域, 制定教材实训大纲, 进而使所学服务于所需, 本能服务于岗位, 技术服务于操行。在借鉴和完善“一年文化基础、两年专业理论、三年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中, 善于针对变化了的客观形势, 围绕“体面就业、光彩上岗、优质创业”的目标, 探索一套适合各自特色的工学结合和教做一体的办法。

(十) 内与外的关系。

如果说教育教学、课堂应知、学生求学是内在的办学要领的话, 那么与此相关的校园环境、法纪、文化、生活、精神等则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外在因素, 按照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观, 要像河北武安市职教中心那样, 十分注重学校的整体环境建设, 从新生入学时的“军训一阵子, 受益一辈子”, 创建“营房”式学生公寓;到法制文化进校园, 规范学生的法纪行为;再到“安全为天”呵护学生的人性化管理, 体现了创优环境, 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素质的先进育人新机制。该校近年来投资3000多万元, 打造绿色校园、文化学校、书香课堂, 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和“渗透度”, 形成了一种精神品牌和人文环境, 在开展二次创业, 建设“科技型品牌化充满吸引力的现代职教中心”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摘要:本文认为, 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现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化的形势下, 为尽快适应经济、行业、企业深度结构调整升级对新生劳动力资源的需求, 迫切需要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上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尤其在教学模式、教育方式上不断探索, 诸如“十二字法”及“十个关系”的研究和应用, 努力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在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产业建设、服务城乡统筹和现代农业发展方面更加有所作为。

中职学校德育快乐体验法 篇4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德育 快乐 活动

G71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压力的与日俱增,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生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面对中职德育教育“曲高和寡”的现象,各中职学校也在不断寻求新的德育教育方法,本人所在的学校就采取了德育快乐体验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德育快乐体验法

所谓德育快乐体验法是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改进德育教育模式,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体验教育法。

二、主要做法

德育快乐教育主要采取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课后实践贴近学生专业、主题教育贴近学生兴趣的快乐体验做法。

(一)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改革德育课堂教学模式,革除“灌输式”、“说教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使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贯通。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实现:

1、课堂教学情景贴近学生生活

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全面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积极引导学生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在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和对话,打通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接线,把生活世界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在真实、富有意义的生活情景中展开教学。

2、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教师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寻找教育资源:一是紧贴生活“热点”问题,唤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时下热点问题,“雾霾”、“老人跌倒你扶吗”、节约粮食、倡导“光盘”等内容,组织课堂教学。二是典型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挖掘身边的,本校的,甚至是本班发生的真实案例,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三是紧贴学生专业需求。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紧跟岗位要求,有针对性选取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的教学内容。

3、教学过程紧贴学生生活

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过程,结合生活,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小故事、电影电视片段、音乐、漫画、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导入新课,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疑问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中,开展生活化的探讨,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辨析生活中的是与非,用生活中的实例印证理论和哲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生活中,指导生活。

4、课后作业贴近学生生活

课后作业不再是概念、哲理的重复,采取开放、灵活多样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思考、研究和创造,用所学知识指导实际生活。例如:青少年上网都有哪些利与弊?吸烟的危害,如何戒烟?就业面试时,要注意哪些礼仪?环保,我们要从哪些小事做起?

(二)课后实践紧贴学生专业实际

在課后实践中,注重贴近学生专业实际,充分发掘校外资源、整合校外力量、建立校外教育基地,开展课后实践活动。

1、根据学校实际,结合专业和学生特点,与专业系部合作,在省内有影响的知名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基地5个,组织学生参观实习,零距离接受企业熏陶,学习企业文化,塑造职业形象,提高职业素质。

2、充分利用学校周边资源,建立学生能力拓展基地。先后在安吴青训班旧址、国家大地原点、习仲勋陵园、西安科技馆、502部队等地建立爱国与革命传统、地理、国防、科技等教育基地,开展课后实践。

(三)主题教育紧贴学生兴趣

结合学生社会生活实际,大力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见表1),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禁烟倡议、植树护绿、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志愿者服务、“手拉手、心连心”等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学会环保、懂的感恩,学会交流、懂得互爱,在活动中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用正义和阳光的心态去学习、工作和生活。

表1 2015年主题教育活动一览表

序号月 份内 容负责部门

13月文明礼貌月党 办、团 委

24月革命传统教育月党 办、学生处

35月“五·四”精神传承月团 委、学生处

46月“我身边的诚信”征文月学生处、教务处

59月“尊师爱生”讨论月学生处、教务处

610月爱国主义教育月党 办、团 委

711月道德模范宣传学习月教务处、学生处

812月法制教育宣传月保卫处、学生处

三、师资保障

为了确保德育快乐体验法的顺利实施,还必须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建立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较高、校内外结合的德育师资队伍。

一是将教师参加德育教育的工作绩效,同评优表彰、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工作结合起来,通过部门考核、学生评教等方式,考核评价教师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表现,对成绩突出者进行表彰奖励,并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和职称聘任时给予优先考虑。

二是开展师资队伍培训。(见表2)

表2 德育师资队伍培训

序号项 目内 容

1专业教师队伍1.参加德育理论学习与培训;

2.参加心理学、教育学培训;

3.参加校企交流和企业实践;

4.考察、观摩特色学校,参加赛教。

2班主任

队 伍1.参加心理学、教育学培训;

2.参加班主任上岗资格培训,任职人员持证上岗;

3.校企交流,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管理经验;

4.深入企业实践锻炼,学习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

3兼职教

师队伍1.聘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来校授课;

2.安排兼职教师担任素质教育课,开展专题讲座;

3.参与德育课程开发、参加德育相关实践活动。

四、成效及影响

快乐体验法给德育注入活力,使德育课从枯燥乏味的理论变成了有趣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满足学生求新、求变、求异的欲望和需求,激发和增强了学生探究冲动,增强了德育效果,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能力、感悟真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很快,学院毕业生受到了合作企业的认同。学校形成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以德育德”的教育理念。

法中职教育 篇5

一、中职英语教师教学现状反思

要达到提升中职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目标,首先应从中职英语教师的教学现状出发,从教学态度、观念等方面进行深刻反思。

1. 教学实践中,中职英语教师教授的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和就业实践往往联系不大。

多数教师讲授得过深过难,过于强调语法、词组等机械记忆的纯理论知识,教学方法欠妥。这对于本来就基础薄弱的学生无疑是雪上加霜。教师本人也不能得心应手,一堂课下来累得不轻,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

2. 中职学校英语教师相对紧缺,工作负担较重。

大部分英语教师承担三个甚至三个以上教学班的教学任务。半数以上的中职英语教师每周课时数在14节以上。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师们时常忽略教学质量的提升。而近年来,迫于学历提升、职称评定等方面压力,教师又不得不花大量时间精力去完成科研指标。因此,对于教学,就常常以应付的心态去完成。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出试卷等教学环节上,就很难体现出有效性。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导致了教师缺乏与学生充分沟通的激情。缺乏沟通,就很难发现学生的学习潜力甚至亮点。

问题究竟在哪里?当然,作为中职英语教师,无论自身承受的压力有多少,都不能成为敷衍塞责的借口。身为教师,就应该以身作则,应像教育学生时所说的那样,在逆境中开出花儿来。要达到这一目标,只有深刻全面的了解中职生这一主体,掌握他们的学习心理,才能恰当的从英语教学各个环节入手,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需要,对他们的英语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

二、中职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

中职生对英语学习普遍感到痛苦不堪。课前不做与学习有关的准备,课堂上不敢正视老师,课后不按要求完成作业,考试胡乱应付。但英语课又是学校规定的必修课,要伴随他们的中职生涯一年甚至两年,因此有不少学生后悔不迭的说,早知道要学英语,就不来中专校了。

中职生对于英语学习产生的学困感,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中职生也不例外。

他们需要被承认、被欣赏。中职生正处于自我形象的形成期,他们周围重要的人物,如家长、老师和同学的看法与评价就如同一面镜子,镜子里面的形象是否积极、美好,都会影响学生的自我判断。如果学生总觉得自己不被人喜欢,什么也做不好,自然就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作为从来没资格接受表扬,得到的总是负面评价的中职生而言,自尊心得不到维护是导致他们英语学习效力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学生对于交际产生的畏惧。

交际畏惧是指个人对于与他人的真实或者预期交际产生的恐惧或者焦虑。具体来讲,中职生当被要求以他们不能驾轻就熟的第二语言来发言时,就会慌乱、恐惧。他们往往在被问到一些根本无语境可言、与他们的学习背景相差甚远的问题时,就显得慌不择路,“失败”坐下后,则如释重负。但他们这种虚弱的学习状态却往往被武断的定性为“不努力”。

3. 学生对于考试产生的恐惧。

尽管不少人认为,考低分对于中职生是家常便饭,考试对他们来说根本构不成压力。但是据了解,半数以上的中职生,由于初中阶段成绩落后而造成的心理阴影会一直伴随他们,那种因为考分、名次落后而遭致的数落,以及由此萌生的羞耻感,会让他们对某些科目产生厌恶。而进入中职校后,考试管理系统、考试形式、命题难度、评分流程等方面又层层模仿高考,致使学生们对英语学习更加丧失了信心。

中职生在学习英语方面确有劣势。然而他们也有其优势和长处,有自己可以挖掘的潜力。尽管普遍基础不好、底子薄、学习效率低,但对于参与动手、动口的活动却热情高涨,对集体行动反映积极。同时,中职生学习的专业课程也可以成为英语教师研究教学有效策略的突破口,可以帮助教师丰富教学设计手段。总之,有心就可以发现亮点。

三、变“关注缺点”为“挖掘亮点”促进中职英语有效教学

根据以上中职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笔者认为中职英语有效教学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克服自身困难,改掉已形成的错误习惯,有效矫正并促进自身发展。

基于上述反思、分析以及对于中职英语有效教学的界定,笔者建议,用发现的眼睛来代替固执的成见,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亮点,使中职英语教学尽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引导不爱“预习”的他们认真预习

预习功课,对中职生来讲是奢侈品。他们体会不了预习的必要性,总认为这是多余,是负担。但假如能根据他们的专业特点以及所长来设计预习内容,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热情。笔者曾教过幼教班。某段时间发现班上大半学生课堂上总是埋头做手工。有的做彩泥,有的钻研十字绣。笔者认为,如果把这个现象仅仅视为违纪,那就错失了一次绝佳的学习引导的契机。笔者联想到当时所教单元听说部分是有关“asking for and giving opinions”的内容,于是建议学生下次课前准备一件自己最满意的手工作品,并利用书本上提供的句型,提前准备一段话,课堂上给全班介绍。尽管表述中不乏语病、发音错误,但他们所传递的兴奋感和表达热情,让老师深切体会到这次引导的成功。

2. 让目光躲闪的孩子敢于抬头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但中职生的英语课堂时常呈现的却是死气沉沉的景象。某些学生甚至不敢正眼看老师。他们往往还没开口,就预感了必定错误百出,成为笑柄,所以宁可沉默。那么教师就应该尽量为他们创造出彩的机会。服装班的学生练习be dressed in的用法,笔者让学生们玩“猜猜她(他)是谁”的游戏。学生可在班里任选一名对象,运用该短语,从他身着的服装款式、颜色等方面具体描述,供其他同学推断。这个做法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喜欢游戏形式,对于给别人出谜题十分来劲,而且该活动又让学生感到一定的挑战性,觉得必须熟练使用目标短语,正确表达款式和色彩,才能完美的出好题。兴趣和使命感,共同促成了课堂的活跃气氛,以及对于目标短语的熟练掌握。尤其可贵的是,平时羞于开口的学生,无论是出谜题,还是参与猜题,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激情。笔者通过帮助学生们出彩,从而实现了课堂的出彩。

3. 评价绝非检讨

学生对课堂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涉及到对学习过程自觉地监控与调节。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自我矫正。然而过多强调“出了多少拼写、标点、语法的错”,而忽略亮点发掘,常会挫伤学生自信。如英语作文课,终稿完成后的self-assessment环节,笔者把原先惯用的自我检讨改成了“好文字秀场”。学生们从作品里挑选闪光的字句,秀给大家。秀的过程里,一边收获认同,一边锻炼胆识培养自信,将畏难心理一点点克服掉。

总之,中职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能发现问题。唯有兼顾学生现状,转变教学观念,积极解决问题,方能真正为促进中职英语有效教学出一份力。

摘要:中职英语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程, 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今后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做出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 提出变“关注缺点”为“挖掘亮点”的思路和教学建议, 以期改变中职英语教学低效的现状, 促进中职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明显提升。

关键词:中职英语,现状,亮点,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赖荣莎.中职英语有效教学设计,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2]吴桂敏.中职生英语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职业技术教育学, 2006.

法中职教育 篇6

中职学生大多底子薄,基础差,学习观念淡薄,主动性差,厌学情绪严重,其中以数学差尤为突出.由于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知识的前后联系紧密,因此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缺乏信心.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及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及数学成绩等问题,摆在了每位从事中职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同的教育者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尽相同.我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论,对中职的数学教育教学进行了探索,特别是数学教学方法,我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前沿作了尝试,总结出一条教学方法——“讲讲练”教学法.它摒弃了单一的注入式教学法,摒弃了自学式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我深知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引领着学生的学习而且对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所谓“讲讲练”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先预习,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对上课内容的讲述和理解情况,有目的地、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运用恰当的练习去巩固所学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讲讲练教学方法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可以把整个课堂教学割成三个板块:一块是学生的讲;另一块是教师的讲;第三块是学生的练.学生的讲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说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及关键,并提出自己似懂非懂的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快地调整好上课思路向学生传授知识,在讲授中适时地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学习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讲是练的基础,练是讲的继续和发展.学生的练是指通过练习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实践,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练习中的反馈,及时纠正学生认识或思维中出现的偏差和不足.

“讲讲练”教学具有以下优点:

1.讲讲练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新授课,还适用于复习科等课型.

2.学生的讲能充分发挥学生自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发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潜力,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学生在讲的过程中也锻炼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和完整性的发展,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奠定了基础.

3.教师的讲,体现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方面它保证了教师在讲授知识中的主动性、流畅性和连贯性,还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启发学生去思维,并针对学生提出问题及时地予以释疑;另一方面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双边互动关系.

4.练习的题目具有针对性、形式多样性、灵活性,时间适度等特性.恰当的练习使学生在反复运用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促进了学生临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别是以变式训练的方式来组织,练习更有益于学生对知识本质的掌握,更有益于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及创新性的发展.课堂练习中,教师适时的检查和指导,及时地取得教学中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辅导困难学生,激励先进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在照顾大多数的基础上做拔尖.

运用“讲讲练”教学法时注意以下几点:

1.鼓励学生的讲.学生尚处在认识知识的初级阶段,对于知识并不一定能确切地找出课中的重点及关键之所在,提出的问题有时比较肤浅,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讲,绝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否则,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和水平.

2.规范教师的讲.教师的讲解语言要清楚、准确、富有启发性,讲授知识时应达到层次清楚、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把主要的教学力量和时间放在关键问题和重点内容上.整个课堂的教学安排要注意结构和节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简后繁,先单一后综合,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用恰当的语言节奏,给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3.讲授知识要注意新旧知识联系.尽量使新知与学生头脑里已有的旧知建立实质性联系,尽量使得课与课之间建立恰当的序列关系,保证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连贯性.教师需启迪学生运用类比和联想的方法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正向迁移能力,教师的讲点点拨了学生的创新思路,巩固学生的知识结构.

4.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中,在启发学生质疑时,教会学生如何质疑、析疑、释疑,并能运用板书、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三步推进法” 篇7

基于此,中职学校管理班级时需“因觉以明善,因明以开蔽,相其动息以为张弛”,即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因势利导,张弛有度。班主任既要做到“入乎其内”,又要能够“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才能发现问题,并能够及时地解决问题。“出乎其外”,才能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成才。笔者通过自身的班级管理实践,探索出班级管理的“三步推进法”:他律式管理、自律式管理、自治式管理。

第一步:他律式管理

所谓“律”,即约束之意也。他律是指接受他人约束,接受他人的检查和监督。一般而言,刚组建的班集体,特别是职一新生,从初中升入职中,各种环境均发生了变化,中职学校的各方面要求尚未清楚,需要班主任采取“他律式”进行管理。具体做法是:制定和谐的班级制度,进行有效的检查督促。

1. 和谐的班级制度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同样,班级也要有班级的规章制度。要使班级管理工作从无序状态转为有序状态,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完整、以生为本、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班级管理的准则。班主任接手一个新班之初,应广泛发动学生,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集思广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思考和管理经验,制定出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班级规章制度。如:《班级卫生条例》、《班级纪律条例》、《班级宿舍管理条例》、《班级活动组织条例》等,这些规章制度须在班会课上讨论、修改、完善,只有在学生认同的基础上,方可实施,也才可能有效地实施。

“绳以规矩,始成方圆”,和谐的班级制度可以使班级管理真正规范化。

2.有效的检查督促

有了制度,如果不去执行,则如一纸空文。班主任应根据规章制度,将各项工作明确到人、责任到人,并及时地检查执行情况,做到“三勤”:勤督促、勤检查、勤反馈。让各项规章制度深深植根于学生内心。

一开始的管理中,班主任应率先示范。如,每天早晨提前到班,早读课参与到学生中,与学生一起读书,晚自习提前到班检查出勤人数,时刻提醒、督促那些思想上松弛,学习上懈怠的学生。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渐渐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后的工作在无须督促的情况下也能井然有序、高质高效地完成。

第二步:自律式管理

自律就是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要求自己,慎独慎行,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守规范。自律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诚如尼金所说的“唯有自律,才能把自己引导向最光明的王国”。一个班级在采取“他律式”管理后,班主任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两个途径达到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要求的“自律”状态。

1. 主人翁意识的培养

一个集体凝聚力从哪里来?集体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学生一旦把自己当作班级的主人,就会视班级荣辱为个人荣辱,就会有“班荣我荣,班耻我衰”的荣辱感,就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自尊、自爱、自强的自律意识,就会时时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处处维护爱护班级,最终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境界。

作为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罗森塔尔效应”,在常规教育、学科教学、班级活动中,培养、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有了主人翁意识后,就会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班级生活的氛围中,为班级出力添彩。

2. 良好的习惯的养成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同样,对学生的教育,也应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律自控能力,使学生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用自律的行动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

班主任自身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身教”,通过身体力行来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应要求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文明礼貌、爱护公物;在学习方面,一要独立。独立思考、独立解题、独立完成作业;二要自觉。主要包括做好预习复习工作、上课专心听讲和按时完成作业等。另外,班主任不仅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大赛、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比如,可以在班级内部评选出各种“班级之星”,如奉献之星、学习之星、劳动之星、体育之星、进步之星、合作之星、创业之星、环保之星等。

第三步:自治式管理

自治式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在经过他律式、自律式管理后,学生有了班级制度的约束,学生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良好习惯得以养成,此时,班主任可以通过构建共同愿景的班级文化,锻造一支参与管理、胜任管理的班干部队伍。

1.班级文化的构建

国家文化部孙家正部长有一句名言:“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而华东师大管理学院陈玉琨院长巧妙地在后面又加了一句,“潜移默化,滴水穿石”。文化就是对人的感化,它以悄然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起着滋润、教化的作用。

班主任要和学生一起设计班旗,创作班歌,张贴标语,确定班风学风。通过创设班级文化,用文化育人,寻求一种思想上的碰撞,改变学生的精神实质,再由精神上升到行动上来。同时,建立共同的班级愿景,要体现班级成员对班级发展的愿望,体现班级集体智慧,使之成为班级所有成员都要为之努力的一种理想班级模式。

2. 班干部队伍的锻造

管理班级,班主任要敢于放手,不必事无俱细,事事躬亲,甚至越俎代庖。班主任要在班级营造一种“人人为集体,集体为人人”的良好氛围,充分挖掘班干部的潜力,努力锻造一支尽职尽力的优秀班干部队伍。

选择班干部,不能一味的以学习成绩来衡量,要做到“简能而任”。选择的班干部要受学生拥护,要有为班级奉献的精神,要能够尽心尽职。班干部工作,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团结协作。

3. 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综述》中明确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知、学做、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才”的能力。管理中,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可以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形成优良的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获得全面的发展。

培养中职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途径很多,一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引导培养。班主任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努力建立与学生人格平等、互敬互爱的关系,营造民主、愉快、和谐气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二是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熏陶渗透。要注重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比如依托《素质教育养成读本》,让学生对素质具有一个全新的、完整的、深刻的感知,以及自觉地、逐步的、完善的养成。还可以在学生创业活动中培养,在企业实习活动中培养等。

总之,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本着将中职生培养成富有自我管理能力和创业创新精神的职业人,人格高尚、素质健全的“现代人”,以及“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宗旨,合理采用“三步推进法”,三种形式,三个步骤、三重境界,有先后之分,境界之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班级管理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实施,逐步推进,最终达至班级管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妙境界!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学领导力与学校文化建设.素质教育大参考[J].2008(3).

谈中职语文口语教学的阶段训练法 篇8

一、初级口语训练 (中职一年级第一学期) :助说学说, 训练学生的语言条理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 无论现代文还是文言文都要引导学生反复地读, “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朗读训练的对象可以是整篇课文, 也可以是重点段落, 也可以是精彩语句。朗读训练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 既可以是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 也可以是吟咏诵读、也可以是理解性的说读、表演性的演读等。如学习《荷塘月色》一文就可让学生全文朗读, 也可以让学生品读重点语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可以让学生朗读重点段落;学习《静女》一诗可以让学生说读, 也可以让学生诵读;学习《记王忠肃公翱事》一文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也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读等等。形式多样的训练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提高普通话水平, 又可以让学生学会用声情准确地表情达意,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二、中级口语训练 (中职一年级第二学期至二年级第一学期) :敢说愿说, 训练学生流畅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一阶段是以“讲解与演讲”为主的口语训练,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敢于当众发言, 能够具有在不同语境下进行流畅、完整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第一步以“讲解”为主的口语训练, 主要是培养敢说敢交际的胆量。可以先创设良好氛围, 克服畏惧心理, 掌握克服胆怯的常用方法。比如, 要求学生写好“自我介绍”等讲话稿, 教师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上台发言。然后利用教材, 活用教材, 进行“讲解”训练。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创造各种条件来安排口语教学。比如学习姚鼐的《登泰山记》让学生结合具体“景点介绍”找感觉, 进入“导游”角色, 在身临其境中明白应该怎样说, 来讲解泰山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最后就给定的话题进行训练。

第二步以“演讲”为主的口语训练, 培养“愿说愿交际”的习惯。先是集中安排2课时指导学生掌握有声语言的技巧,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准确地表情达意, 引导学生巧妙运用无声语言, 表达一定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接着进行“仿说训练”, 对名家演讲稿的段落进行模仿试讲, 这样学生便可以通过这一最基本的训练方式“依样画葫芦”, 最后, 在指导学生“仿中有创”的基础上, 结合专业特色进入命题演讲。比如, 在学习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后, 我让学生先进行模仿试讲, 然后在财会班安排“我为什么选择财会专业”的话题演讲, 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高级口语训练 (中职二年级第二学期) :能说会说, 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

这一阶段是以“专题讨论与辩论”和就业交际为主的口语训练, ,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从容应对的论理能力与交际能力。《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多数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 引导他们展开讨论, 甚至激烈的辩论, 对学生的口才、学习都大有裨益。

在专题讨论教学中, 可以先从平时语文教学中入手, 让学生学会有理有据地说话。如学习《雷雨》一文时, 我和他们一起讨论了人物形象的方法后, 鼓励他们运用掌握的方法自告奋勇地登台分析。他们踊跃发言, 相互补充, 不管是周朴园、还是鲁侍萍、鲁大海, 学生们剖析得都很细致。然后结合语文综合活动如“鲁迅研究”进行专题讨论。

在辩论教学中, 可以先组织学生观看辩论赛录像, 在学生对辩论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精讲辩论的有关知识。然后, 通过模拟辩论赛等形式, 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与论理能力。有些课文对学生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 可抓住这个思想点让学生辩论, 谈感受、谈认识, 既可以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增长智慧, 陶冶情操, 又可以让学生得到口语表达的训练。如学习《敬业与乐业》, 让学生谈谈对于当大总统和做木匠价值谁大谁小的问题展开辩论。最后以学生关心的某一热点话题为辩题在全班进行辩论赛。

论中职幼师琴法教学的有效尝试 篇9

关键词:中职;幼师;琴法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3-0107-02

目前,我校幼师学生现状为大多数学生来自偏远山村,未接受过正规的训练,音乐知识几乎空白,对“琴”这个乐器非常陌生;生理上,她们已接近成人,骨骼发育基本定型,柔软性、灵活性、可塑性较差,有部分学生甚至是五音不全。再者,琴法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在两年内要培养既有一定琴法知识、弹奏技巧,又能够边弹边唱的实用型人才,且琴法课时设置较少,所以教学难度比较大。针对这些实际,近年来笔者坚持深入走访各类幼儿园,根据幼儿园对人才的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的学情,进行有的放矢地教学,经过几届学生的循环教学实践,收到了显著成效。

一、准确定位,增强课程目标达成的可行性

中职幼师学生的琴法教学,不同于音乐院校,它不是要培养出钢琴演奏家,而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正确、熟练地运用琴法弹奏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歌曲、乐曲,并能顺利开展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歌唱活动。因此,在琴法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准确定位,重新拟定教学目标,摒弃以往过于拘泥于基本功的训练,能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园教学工作即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琴法知识、弹奏技巧;注重实用性训练,即边弹边唱、即兴伴奏能力。这样,学生在校的学习与幼儿园教学工作不脱节,能学以致用。

二、调整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中职幼师琴法教学,要求在两个学年内掌握一定的弹奏知识、技巧、边弹边唱及即兴伴奏的能力,具有很大的难度,基于时间紧、任务重的实况,笔者在教学内容上作了一些调整及增减。

第一学期,主要是帮助学生识谱,掌握最基本的弹奏知识、技巧,渗透乐理知识,养成正确的弹奏姿势。课堂上,反复渗透、复习、巩固有关五线谱知识、常用音符、休止符、节拍及五线谱与键盘对照等,虽然这些内容在上乐理课已经学过,但在上琴法课,进行相关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部分学生对乐理的学习不重视,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强调乐理的重要性,否则琴法教学是没办法进行的。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乐理,为学习琴法做好铺垫,大大减轻了学生学习琴法的畏惧心理,提高了学习琴法的积极性。在教授弹奏姿势时,教师要反复强调正确的弹奏姿势是弹好琴的首要条件,弹奏姿势包括:坐的姿势,肩、臂、肘、腕的姿势,手的姿势三部分,教师必须一步一步地、反反复复地讲解、示范,尤其是手型这一环节,对于刚学琴的学生来说,难度是大的,学生缺乏耐性,很容易打退堂鼓,这时教师要耐心地、不厌其烦地指导、纠正,鼓励学生,及时表扬有进步的学生,激发学生学琴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二学期,弹奏一些简单的练习曲、小乐曲、幼儿歌曲及C、G、F、D、bB大调的音阶、旋律、和弦的连接。教师必须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每次上课,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坐姿、手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导学生弹奏一首新的曲子,首先要看乐曲是几拍子的,右手、左手旋律分别怎么弹,弹奏法、指法又是如何,乐曲表现的情感是什么,然后一边击拍一边视唱,初步了解了乐曲后,接着分手、分句进行弹奏练习,告诉学生必须先慢练、速度不能过快,最后做到流畅地、有表情地背谱弹奏曲目。

第三学期,边弹边唱幼儿歌曲并进行移调练习。由于学生视唱能力不强,再加上要边弹边唱,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首先,教师要强调边弹边唱在幼儿园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教导学生不能操之过急,要讲究方法。在弹奏练习时,视唱要同时进行,告诉学生,不能只练习“弹”,同时要练习“唱”,否则的话,“弹”练好了,又要花时间练习“唱”及“弹唱”配合。通过反复弹唱同时练习,弹奏能力提高了,视唱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边弹边唱幼儿歌曲训练一段时间后,接着要进行移调练习,一首曲子,弹五个调(C、G、F、D、bB),教导学生这五个调熟练了,以后弹奏歌曲都不会有问题了,告诉学生,如遇到bE调的,可以弹D调,B调的可弹bB,bA的弹G调,相差半音,可以灵活运用。

第四学期,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及继续加强弹唱能力的训练。教师要详细讲解为幼儿歌曲编配伴奏,并反复示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和声基础、曲式结构、伴奏织体乐理知识,根据歌曲的调式、体裁、风格等塑造音乐形象,使伴奏、歌词在意境、风格方面与旋律协调统一。教师以穿衣、鞋搭配的形象手法来阐释协调统一,如调式、音型的确定,若是没有选对,就会造成不匹配、不协调,就像是男人穿了女人的衣服或女人穿了男人的衣服,或者是穿了一套笔挺的西装,脚上配了一双运动鞋,或者是穿了一套运动服,脚上配了一双皮鞋……使学生充分理解旋律与伴奏的协调性、统一性。怎样为歌曲编配伴奏?简单归纳:拿一首曲子,首先视唱旋律,判定它的调式,是大调、小调,还是民族调式?一般看它的结束音来判定,接着为旋律配和弦,然后根据歌曲的风格选定音型,最后试奏并修改。在这个学期,边弹边唱能力的训练不能间断,要求所有的曲目都要边弹边唱,包括儿童歌曲、声乐曲、流行歌曲。

三、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集体课是幼师专业传统、常用的教学模式,能够解决师资少、学生人数多的问题,在教学中统一教材、进度,统一讲解、示范,对于教师来说,是较轻松的,但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若统一教材、进度,必然导致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产生厌学;基础差、能力差的学生,就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因此,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单一课、小组课和集体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学得快的学生先学,学多一点,学习热情高涨,有成就感;学得慢的学生,不会因为跟不上脚步而放弃。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照顾到基础差的学生。还可以采用“一对一”固定帮扶,基础好的帮扶基础差的,这样既让基础好的学生得到锻炼,又让基础差的学生得到帮助。分层教学,能有效促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四、激发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对于刚刚接触琴法学习的学生来说,对弹琴是一无所知的,大部分学生是凭一时的兴致或是父母的意愿选择幼师专业的,在弹奏训练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难免会有畏惧退缩的心理。因此,从一开始就要想尽办法激起学生学习琴法的热情。当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时,教师必须心平气和地、耐心地开导她们,告诉她们学习琴法的重要性,这一坎跨过去了,就是成功的开始,慢慢来,不要急,坚持就是胜利……在课堂上及时表扬有进步的学生,适时邀请她们上台展现风采,分享成功的喜悦,如通过班内比赛、班际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琴法技能技巧,还对基础较差的或低年级的学生起到鞭策作用。此外,教师可以展示自己高超的演奏技巧来征服和吸引学生,例如,在教学之余弹奏一些如《梦中的婚礼》《水边的阿狄丽娜》《献给爱丽丝》等耳熟能详的名曲及学生最为喜爱的流行歌曲给学生试听;可以利用多媒体经常播放些名家、网络钢琴爱好者弹奏的视频;可以联系往届毕业生与学生进行学法交流,传递正能量,增强她们的学习自信心及学习动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见习,亲身体会幼儿园教学中弹唱的重要性。通过以上各种途径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兴趣,让学生喜欢琴法、喜欢弹琴。

五、营造氛围,增加教与学的愉悦性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及关怀,切实帮助她们。教师必须主动调节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想她们所想,帮她们所难。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从而亲近教师、喜欢教师进而喜欢上琴法课;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教师威信,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丰富的学识,教师以真诚友好的态度,高涨的教育教学热情,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以尊重、理解、包容、鼓励的博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引导学生,真正赢得学生的爱戴与支持,才能形成和谐、平等、真诚的“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状态,有效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愉快进行。

总之,在琴法教学中,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建立和谐、真诚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切合实际,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备好、上好每一节课,精心引导学生积极、热情地学习琴法,才能为幼儿园输送合格、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田丽华.浅谈中职学前教育班的琴法教学[J].福建教育研究·综合版,2012(1).

[2]张春丽.分层教学在琴法课中的有效尝试[J].中等职业教育,2010(17).

[3]张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广西教育,2014(38).

[4]吴百含.新课程理念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5).

对中职英语行为导向法教学的反思 篇10

关键词:中职英语,行为导向法教学,反思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目前职业院校教学实践中普遍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依托任务训练、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行为互动为纽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展示和反馈评价等综合能力。

为了适应目前中职院校的生源状况,提高教学质量,我校的英语教学也推行了行为导向法,从课堂教学到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尝试。在课堂上,采用分组教学模式。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的转换。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活动及合作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考核上,改变以期末考试为主的传统模式,而以平时考核为主、期末成绩为辅的综合考核方式。希望改变以往的课堂状况,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上好每一节课。

教改推行以来,与以往相比有一定改善,行为导向法的分组教学模式在促进团队协作、展开学习竞赛、调动学习积极性及检查任务完成等方面确实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在现实中也存在不少局限。

一、分组教学对学生状况有适用性要求

首先,由于教学资源受限,某些中职班人数过多。分组时无论是组数过多还是每组的人数过多,都给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增加了困难,也使分组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以我带的某大班为例,在学生管理上做得可圈可点,在上学期曾进行过不分组与分组的尝试,就我的课堂,我认为分组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但劣势却显现出来了。本学期该班又主动恢复了不分组的状态,且成绩好的优先选择座位,使学困生更加边缘化。

其次,分组教学旨在体现团队的合作,体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优势互补,体现思想火花的交流与碰撞。但对于英语教学,尤其是当前生源状况下的英语教学,原本期待的在分组教学中实现优势互补、以优带差,在现实中却很难实现。学生的英语成绩普遍很差,且离散度极高。教育部曾在2007年对中职新生进行英语水平测试,结果显示72.24%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甚至38.63%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但有9.62%的学生达到优秀水平,这种差异造成分组学习的不和谐。

通过对我校09级土木系学生的调查,有42%的学生对行为导向法教学法的分组模式表示认可,38%无所谓,20%认为不好,且认可与否与学生成绩好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二、对学生评价的认定

行为导向法注重教学评价的多角度,包括过程评价和成效评价。为此我们打破以往期末考试占80%,平时考核占20%的传统模式,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在08级中平时考核的比例占到40%,在09级中步子更大,两个学期平时考核分别占到了70%和60%。鼓励学生平时考核的标准不是学生学得有多好,而是学生做得够不够好,是否努力去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弥补学生由于基础差距而造成考核结果的过大差异,给学困生以希望和鼓励。但也正因为重过程而轻结果,一份严重不及格的卷面也有了及格的可能,学生在“学会什么”上没有得到明显的强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考核评价的偏差,消减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成绩的评定采用同一个标准,以体现公平性,其实又造成了新的不公平。

三、对英语课学生活动的认识

英语是技能课,又是语言课,语言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英语课应该以交互活动为主。外语教学研究已反复验证:在有意义的语言交互活动中发展语言系统是语言发展的规律。有试验表明,非交互的教学手段对中职学生有“即时作用(instan effect)”,但几乎不具有“延时作用(delayed effect)”。依据这一原则,在设计活动和练习时,除了学生之间的对话练习,设计教师和学生之间较高频率的人际交互活动,教师还通过提问向学生展示语言,利用学生的反应,引导学生理解和使用语言。比如学习favourite这个单词时,老师可以指着自己的蓝衣服说:“My favourite colour is blue.I like blue most.”再问:“Wha colour do you like best?”学生回答:“Red.”老师:“Oh, your favourite colour is red.Is red your favourite colour?”学生:“Yes, iis.”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活动乍一看会感觉老师讲得多了,不符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行为导向法,其实,它与传统意义的教师讲授不同。传统的讲授是从教师向学生,是单边的,而这里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它恰恰体现了互动。互动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包括教师和学生群体之间、教师和个别学生之间有意义的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对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会起到鼓励、引领和示范作用。这种模式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微型的语言环境。语言课有它自身的特点。学生只有在语言中浸泡,才能染上语言的色彩。如果认为只有分了组才有学生活动,只有学生分组活动才叫活动,就可能会有了活动,却缺少了语言。

四、对英语课的课程定位

英语课的教学效果与对英语课的课程定位有关。显然,在以工科为主的职业学校里,中职的英语课不再像在中学那样扮演重要角色。在突出专业技能的同时,压缩了基础课的学时。就以我校为例,三年制中职英语由常规的每周4学时缩减成了2学时。我认为英语教学目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这样的学时安排客观上起到了降低“工具性”而突出了“人文性”的作用。但英语课毕竟与美育熏陶、心理训导不同,它除了属于基础文化课,还是一门技能课,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同时它又是语言课,而语言学习是需要高频率接触的。如此低的接触频率,期待明显的进步也是不现实的。

综上所述,尽管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目前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并被广泛地倡导和推行,但并不是万能的,不能在任何学科、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在课堂形式上不能走形式、盲目“跟风”。

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其适用性,它的优点是以职业活动为依托,手脑并用,行知结合。职业技能主要通过实践教学而非理论教学完成,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每一个案例或项目中的“做”得以提高。所以,它对实践性强的课程有更好的适用性,而对非实践性的理论课适用性较差。

英语课是一门文化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语言技能课,所以有一定的适用性,但行为导向教学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行为或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与策略。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是否分组、是否有项目和案例,只要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又符合语言的认知规律,无论是情景教学、角色扮演,还是《疯狂英语》中的“三最”练习法 (as loudly as possible, as clearly as possible, as clearly as possible) , 都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蒋乃平.中职教改:学得会用的上才是有实效的文化课[N].中国教育报, 2008-7-4, (8) .

上一篇:科技金融产业下一篇:数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