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

2024-05-04

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精选十篇)

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 篇1

关键词:绿色会计,环境会计,绿色成本,概念模型

一、引言

国民生产总值(GDP)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主要指标,不仅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表现,也可以反映一国国力与财富,是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的重要决策指南。 但是GDP的增长并没有反映社会福利和国民幸福质量等一些至关重要指标,如卫生保健质量的变化,教育程度,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等。GDP增长的计量过于狭窄,仅是对经济增长的计量而不是对国民财富的计量。政策制定者需要恰当的指标确保政策的制定和投资项目能使当代和后代的财富最大化。这意味着需要改变、发展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反映决定盈余的全部资本存量。在核算体系也需要引入反映对人类福利做出贡献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宏观经济和社会指标。因此致力于推动绿色会计在国际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很有必要,国民核算系统的调整应包括自然资源的产品和服务价值。

绿色会计是一种尝试在企业经营财务成果中考虑环境成本的会计形式,是了解自然环境对经济影响的重要工具。 绿色会计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可以用来确定参与经济发展有关的自然资源和因污染与资源消耗所涉及的成本。企业环境会计的最初动机是培养与环境有关的成本意识,反过来也有助于获得降低和避免该类型成本的识别技术。借助绿色会计可以影响公司经营财务成果的环境成本,如,通过温室气体(GHG)排放特定过程的记录和报告来确定公司经营业绩。然而,传统会计系统被认为没有考虑对自然资源的新需求或现存需求,对自然资源的这种需求可能破坏经济成就和发展的稳定性,自然资本的损耗、环境恶化作为经济活动的社会成本,也是GDP核算中的非市场性产品账户。国际会计联合组织认为绿色会计是 “对环境和经济绩效的管理,通过完善和实施与环境有关的会计系统和实务处理,包括一些公司的报告和审计,绿色会计涉及生命周期成本,全部成本会计,利益估算和环境管理战略计划。”而且,可持续发展联合委员会强调绿色会计系统从内部决策制定中产生信息,该信息的焦点可能既不是实物的也不是货币。联合环境保护组织推测“绿色会计的目的是披露环境成本,引起公司股东的注意,促使他们降低或避免这些成本,同时改善环境质量。”随着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公司越来越期望公司战略与环境能主动融合,制定长远发展战略以保证减少碳足迹,减少环境影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升能源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履行社会责任。

二、文献回顾

Aronson和Lokfgren认为,随着生态灾难和地球生态系统退化,政府和企业都被要求对环境负有责任。企业管理者在考虑提升企业利润或保护环境时负有伦理责任。因此在企业或组织被迫处理他们造成的污染之前,应该制定标准,量化测量标准来控制企业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 大部分的环境破坏都不可能重建,所以最好的措施是进行提前预防而不是尽量避免。Asheim认为,绿色或环境会计系统的建立是为了预防环境污染或破坏。该系统应包括影响生产电力和消费环境所考虑的经济措施。在该过程中发电厂也应充分认识到受此影响产生的自然资本,并采取相应的行为进行规避。Rubenstein认为采用财务模式进行环境管理应该解决伦理问题,这对企业经营管理非常重要。

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不断得到重视归因于持续不断的环境退化和环境灾难的发生。Lafontaine在他的文章中提出如下观点: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环境问题,考虑他们所涉及的经济、法律、会计、财务和技术水平是必要的。从经济方面考虑环境问题,诸如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企业应尽可能的节约以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确保达到对消费者环保方面的健康需求。企业也承担环境风险方面的责任,该责任的主要是因为违反环境立法所带来行政处罚。

绿色会计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Gary Otte认为,通过绿色会计体系的实施,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内部或外部效益。他认为温室气体(GHG)会计对排放应进行记录、核算和报告。公司和供应商之间的沟通过程可通过GHG会计的实施进而降低成本。Heba Y M和Yousuf通过调查,界定绿色会计概念,探索开发环境报告的技术,确保政府利用,并在进行交易时对产生的外部效应负责。而且,随着绿色会计的发展,环境绩效计量也得以提高。环境和企业经营方针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融合,公司面临着制定和实施生产经营战略时关注绿色会计的挑战。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3)详细介绍了绿色会计,并讨论了国民核算系统和环境的相关内容,以及环境会计在有关国民核算现存体系中存在的优势。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绿色会计不能超越社会, 实现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Haripriya明确了绿色会计的重要性,现存的GDP会计核算体系对可持续发展不利。绿色会计框架的提出是基于这样的事实:现存GDP核算体系计量的是经济增长而不是国民财富的计量。一套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对管理者制定成功决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措施考虑了诸多方面的需求:战略目标、策略、资源、实力以及与这些领域有因果关系的因素等。可以依靠可持续发展会计工具实现企业更持续和更可靠。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司(UNDSD)(2001)颁布了名为“提升政府在促进环境管理会计的角色”的报告,在该报告中描述了与环境管理会计相关的特定原则和措施,以国家环境管理会计指导方针及框架下的环境成本量化技术为重点。根据该报告,无论传统成本会计和非环境成本账户都蕴含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在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环境成本的影响。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司(ESASD)与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等组织开展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EA),旨在推动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系统对满足人类需求做贡献。目的是评估世界生态系统、植物和动物面临的威胁。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尽管认为该评估体系在管理中考虑环境和经济账户比较复杂,但凭借环境账户,可以为国家监控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每个发展阶段更好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适时制定政策进行干预。

Arroyo认为传统的管理会计制度过于复杂,原因在于过去对环境和社会信息这些因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存在问题。Lehman的主要贡献在于艺术的解释管理会计,寻求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方式。会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解释与管理会计学科相关的现实问题,如全球变暖、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等。Lansiluto和Jarvenpaa研究绩效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在于其包含了环境管理措施的平衡计分卡。在绿色平衡计分卡中,他们讨论了支持和确保绩效管理体系包括识别更好环保措施度量的重要性。绩效管理体系的变化在于除了兼顾股东、客户和员工之外,对其它利益相关方也持开放态度,构建全新的利益相关方框架。 环境危机使公众对企业的社会角色提出更高要求,也迫使企业转向新的管理思路和工具。

我国绿色会计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一类研究成果是从会计学的延伸来研究绿色会计,认为环境会计是会计学理论的完善与发展,是对会计学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涉及环境的处理进行研究;另一类是从可持续发展管理, 环境经济学角度出发,完善企业环境管理,以解决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环境外部性,进行环境成本核算,实施企业层面的管理。有关绿色会计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文献,最终目的是提出与环境管理相关的理论模型,并采取一定的会计手段帮助企业制定决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更好地实现环境绩效。

三、绿色会计模型构建

绿色会计领域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大部分是定性研究。绿色会计系统的建立应确保能够确认不同企业和组织的环境绩效。现有文献集中于可持续性但并没有在企业编制预算时提出具有指导性的具体措施。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标,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社会、企业组织实施该管理系统称为可持续发展管理。可持续发展会计优于传统核算的优势在于其充分考虑所产生的外部效应。成本会计效益比率在衡量企业风险控制方面、调整成本和管理费用、信息披露方面是比较的有效指标,可以更好反映可持续发展实践。绿色GDP核算将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货币化,有效减少企业发展外部不经济现象。它们报告的主要基础信息反映了国家经济的当前现状。然而收益表报告在反映环境治理方面出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困难。渐增的政府和客户压力增加了环境成本和未来外部效应内在化成本。本文试图分析、讨论可持续发展会计措施与决策相关方面的货币计量、成本、收益、现金流相关的能量流和能源相关的成本等。实施环境管理会计(EMA)是很重要的,辨识和度量当前生产流程的环境成本以及采取污染预防或清洁流程的经济效益的各个层面,并将这些成本和效益集成到日常业务决策中的一种机制,为组织内部核算和决策服务。

(一)绿色会计概念模型构建的关键点概念框架模型中迫切需要建立促使企业更关注环保的规章制度。框架模型中应包括公司对环境、环境威胁、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与关系、以及对环境对行业影响的计量等方面责任。如Heba Y M和Yousuf提出的绿色会计概念框架,在他们的研究中开发了环境报告概念技术,促使政府充分利用概念框架,使企业在外部效应方面更加负责。他们所使用的技术在计量环境影响方面更有利。Cullen提出的模型包括有效的成本分配措施,制定更好的成本会计措施,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进行更好的决策,并充分披露信息。本文基于有关环境会计核算的大量文献,根据以前文献搜集的证据构造包含八种不同指标的多层模型(如图1)。该模型旨在提供目前开展有关绿色会计和报告实践的理由。在该模型中提供了绿色会计模型的影响因素,但也没有否认可能影响模型的其它因素。概念模型的提出有利于企业更加关注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长期可持续潜在的需求带来了会计准则和实务方面的某些转变。迄今为止,可持续发展在财务报告的特定领域已经带来变化,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处于边缘化状态。这些变化包括:一是某些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另外一个是可持续发展报告。但是可持续发展还没有渗入到财务和会计报告的核心。为了反映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信息,根据以往研究总结出环境会计的核算方法如表1所示。为了减少过多的特定环境活动,甚至重构这些活动过程,需要选择使用各种技术方法,进行对外披露。

来源: Michael John Jones(2010)

四、结论与建议

绿色会计已经成为会计学研究方面一个比较有影响的学科,越来越受到利益相关各方的关注。用绿色会计的基本元素来描述环境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借助绿色会计核算方法对经济问题进行宏观分析,从而,对社会、企业的发展产生经济可行的路径。本文分析了各种不同研究人员从宏观及微观方面对环境责任和可持续性的进行各种研究。相对于西方国家,新兴发展中国家有关社会和环境会计的文献非常有限。在新兴和欠发达国家,他们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也显著不同。企业承担着社会和环境方面的责任,有责任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进行可持续发展核算, 反映环境绩效。企业会计人员和管理层不得不不接受这种事实:投资项目若违背了重要的生态功能将不会通过,即便它们相当有利可图或可以有效实施。有更多环保倾向的管理者将说服客户接受全球清洁活动时更大份额的参与责任。内部会计人员将与环境工程师合作,向他们普及有关环境责任的方法和需要计量符合环境法规的统计方法, 从而更有效的推行绿色核算理念。

在进行绿色会计核算时,一些公司试图把环境成本和产品及服务相联系,但是由于分配成本的方法运用不恰当导致公司管理层不仅没有获得有关真正成本和利润的信息,而且无法达到维护或改变生产或服务过程决策活动的目的。这将影响企业进行有效量化后续收益以及进行正确的产品定价和维持企业竞争力的经营活动。绿色会计的实施也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如缺乏信息支持,专业人员以及缺乏相对应的国际会计模式。近年来,努力发展环境信息系统导致相应的管理系统(环境管理体系)面临有关复杂环境数据处理的问题。未来发展新趋势进程可预见一个更积极的环境规划通过识别和减少环境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 篇2

【关键词】 绿色GDP 环境会计 现状分析

一、引言

人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之类的负面影响 ,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是一个世纪难题。从宏观角度看,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客观上应该考虑环境因素;而从微观角度讲,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主要主体,其在进行会计核算披露时也应包括环境因素。只有从宏观和微观上都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对国家社会的影响,才能更好的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鉴于此,本文在众多科研工作者研究的基础上对绿色GDP的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并对当前我国环境会计理论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二、绿色GDP的研究现状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GDP作为政府对国家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计量与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曾被经济学大师凯恩斯推崇有加,特别是在战后全球经济普遍复苏的背景下,GDP逐渐演化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是否真正进步的最重要的指标。然而,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挑战,一些经济学家和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意识到使用GDP来表达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增长与发展存在明显的缺陷。他们强烈呼吁改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纠正以“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方式的缺陷。特别是1992年里约会议之后,可持续发展观被世界各国政府广泛认同,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需要对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修正,力图从传统意义上所统计的GDP中扣除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从而再现一个真实的、可行的、科学的指标,即“真实GDP”,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GDP”,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真实发展和进步,使其能更确切地说明增长与发展的数量表达和质量表达的对应关系。

从理论上来说,“绿色GDP”=(传统GDP)一(自然部分的虚数)一(人文部分的虚数)。从这一计算公式可以看出绿色GDP的先进之处:传统GDP只重视经济产值及其增长速度,而忽视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造成人们单纯追求产值,相互攀比速度、不顾资源损耗及环境恶化,最终结果,导致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空心化现象,这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GDP因为从GDP中扣除了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能够更加准确地衡量一国财富的真实水平,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际上自提出绿色GDP概念以来,许多国家在研究绿色核算体系与核算方法,在绿色核算体系构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欧盟的少数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了由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环境会计和绿色审计构成的绿色核算体系,拓展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功能。我国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决定把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资源耗减成本纳入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总局正在进行绿色GDP的联合攻关;国家统计局、中国林业科学院、海南省统计局、林业局联合研究的“海南省森林资源与经济综合核算”这一区域性的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框架已经形成,并原则上通过评审;北京市“九五”期间也对绿色GDP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作为西南地区试点的重庆市,正在探索和实践绿色GDP核算方法;西部地区,以及其它一些省、市(如江苏、四川、山西、西安等地),也正在尝试将绿色GDP纳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考核体系之中。

但在实行绿色GDP核算的实践中,国内外都面临着诸多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例如,资源、环境的损耗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环境损耗的滞后性所带来的环境成本在时间和范围上难以准确界定的问题;资源环境如何纳入市场体系,即如何定价的问题;资源环境的产权明晰问题等等。目前,尚无一个国家政府正式公布绿色GDP数据。综上所述,国内外对绿色GDP的研究与应用都刚刚起步,基本处于研究和初步试验性的应用阶段。绿色GDP的实现任重而道远,诸多技术性的难题尚待研究与解决。

绿色GDP可以看作是一种完善的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它的计算和体现需要会计这一“社会经济的总计量师”来发挥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绿色GDP使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受到巨大的挑战,这时环境会计便应运而生。环境会计的核心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环境资源,目的在于改善整个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其基本问题是自然资源的耗费应如何补偿,从而为整个国家的绿色GDP的核算提供数据资料。

三、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现状

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是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一部分提出来的,但当时其在会计学界并不被重视。直到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社会公众环境意识的进一步觉醒,环境会计研究也日益活跃起来。但相比于国外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已向环境会计准则与制度等方面纵深发展,我国对环境会计研究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定型的实践模式。

(一)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还很不完善。

我国现行用于指导企业会计和报告实务的法规主要是由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制定的,包括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行业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以及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执行的信息披露规则和准则。总体看来,这些法规、制度和相应的企业会计与报告实务对于环境问题基本上没有涉及。而在实务中,多数企业在环境会计的确认、计量方面混乱,对公布环境资料持低姿态,公布的环境资料不全面且可比性差。

(二)研究内容还缺乏系统性。

建立环境会计是一个系统工程, 环境会计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考虑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影响。从已经具有的成果看, 大多数论文只注重环境会计理论某一方面的研究,而将环境会计理论作为一个系统和一个整体来研究而形成的成果较少。相当一部分学者在对环境会计进行研究时, 写一两文章后就再不探讨,不能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或系统研究, 因而, 难有一定深度的力作问世。在研究方法上, 属于规范性研究的文章较多, 实证性研究的文章较少。

(三)研究成果尚欠实践指导性。

从目前有关环境会计的研究内容上看, 多数学者较为注重研究理论性较强的环境会计理论, 诸如环境会计的目标、对象、基本假设等,而对转借和借鉴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应当如何运用于环境会计实践的操作性问题则缺乏具体的研究。此外, 有关环境会计制度规则方面的研究也显得比较薄弱,使得环境会计的实践没有规范可循,阻碍了环境会计的开展。

(四)缺乏整体意识,尤其是会计界对宏观环境会计核算的研究还很少参与,不利于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

目前会计界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微观层面,将环境会计局限于企业环境会计,而忽略了宏观层面的环境会计;或者将宏观环境会计看作是统计学家的事,对宏观环境会计研究参与不足。这种研究现状的缺陷有两个方面:首先,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其次,没有认识到环境作为一项公共产品,对环境的有效控制需要一个宏观与微观衔接的核算体系,从而不利于在会计体系中实现宏观环境核算与微观环境核算的衔接。

(五)制度不完善,目前仍缺乏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

尽管我国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环境会计的重要性,也有披露环境信息的动机,但遗憾的是,环境会计研究还停留在学者们的书斋里,还未形成具备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还不能满足实务工作的要求。

四、目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企业作为重要的社会生产主体,是环境会计核算的主体。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相关企业在具体操作上仍存在较多问题。国内有学者对此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得出一些结论。但不尽全面。本文通过大量资料研究,得出一些建设性结论。现总结如下:

(一)企业对环境问题比较敏感。我国环境立法的不健全,而且在实际生产中地方局部发展与全局环境保护在利益上有冲突,造成了相关法律执行不严格。制度的不清晰,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对环境问题普遍比较敏感。

(二)企业设立相关环境会计科目少,并且对环境负债的估值偏低。企业对已发生的环境支出和环境收入,会计反映明显不足。以临时性或突发性环保支出为例,其实际发生率约为75

%,但企业实际单独立账率仅为 18 %。企业对构成环境负债的或有事项存在侥幸,因此对环境负债的估值偏低,会大大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在环境会计核算披露上不够规范,造成环境信息披露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这点与相关会计准则的不明确有关系。另外,有学者进行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存在对规范环境信息报告的需求。

上述结论表明,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现状不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针对企业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规的不断健全和环境标准的日益细致,以及企业在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方面的支出(即环境支出)的支出,促使企业会主动的实行有关规定。可以推断,环境会计核算实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较大发展。

五、结束语

上世纪60年代以后,资源危机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世界各国纷纷考虑将自然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按照主体的不同,自然资源核算可分为宏观政府核算与微观企业核算。宏观政府对自然资源的核算,即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通过“绿色GDP”统计核算国民经济;微观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核算即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活动。

在实行绿色GDP核算的实践中,国内外都面临着诸多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因此对于绿色GDP的研究,国内外都处于起步阶段。而在我国,作为社会微观主体的企业,对于环境会计的核算和披露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无论在理论还是实务上,我们都应该充分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以及国内外企业的实践经验,发展绿色GDP和环境会计,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许磊.绿色会计初探财会月刊,2003(3)

[2] 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1

[3] 黄顺基吕永龙.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 ,7

[4] 肖维平.环境会计基本理论研究.武汉:财会月刊,1999 ,5

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初探 篇3

摘 要 环保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会计领域也引起一次绿色革命,要求用新的手段来核算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必然趋势。绿色会计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很快,虽然我国对绿色会计的认识比较晚,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实行绿色会计的要求已成必然趋势。

关键词 绿色会计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一、绿色会计的内涵与产生背景

(一)绿色会计的内涵

绿色会计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从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中培育出来并独立发展起来的。关于绿色会计的概念,目前被普遍接受的解释为:绿色会计,也称为环境会计,是将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传统的会计学相互结合,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形式,辅之以实物计量和文字表述,来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

(二)绿色会计的产生背景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全球日益突出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绿色会计变得与企业越来越相关。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在研究和实施绿色会计方面,已先走了一步。我国在企业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比发达国家晚了一步,至今我国的大部分企业还处在逃避环境治理责任或被动地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状态。因此,在我国实施绿色会计具有特别紧迫的意义。因为,我国是当今全球生态危机、资源危机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是生态学上的一個重灾区,有效遏制和缓解这个危机,关乎到我国的前途和命运。为此,我国把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确定为基本国策,继而又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强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了措施。我国应借鉴其经验教训,利用自身的优势来保护资源和治理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推行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会计环境特别是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会计理论也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使传统会计的局限性逐步显现,因此,绿色会计的推行已成必然。

(一)推行绿色会计是全球环境现状的要求和加强环境保护的需要

全球污染日益严重,大多数国家纷纷建立了环境保护法,希望通过法律的形式来制止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但效果不佳,因为一直以来大家都没有考虑到“企业”这一因素。工业企业污染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要处理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的问题,做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企业的加入。所以要想让社会经济真正走可持续发展之道,就应该从企业抓起,生态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不能无限制地开采和破坏生态资源,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对生态资源的存量、流量进行测算、计量、评估和对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会计逐渐受到重视,它能够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会计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核算和监督方法,所以企业参与就是企业的会计参与,即要让经济可持续发展,那么就要让企业实行绿色会计。

(二)推行绿色会计是节约资源和走可持续发展之道的需要

人类社会的经济自工业革命以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物质精神财富。然而,这种发展地过度地消耗了自然资源、排出了过量的生产垃圾,从而造成了环境破坏、资源紧张和能源危机,严重污染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使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了极大的破坏。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目前,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各国的环境问题又共同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各国提高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为了节约自然资源、阻止生态环境的恶化,绿色会计应运而生。它主要研究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人类劳动的耗费补偿问题,其核心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目的在于改善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环境、资源问题。绿色会计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可持续发展是绿色会计的前提和理论基础

绿色会计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一个经济管理领域的概念,它为绿色会计作用的有效发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绿色会计的基本目标、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以及其他一些基本理论,都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可持续发展是绿色会计的前提和理论基础。

1.绿色会计基本目标的确立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指的是在保证环境和资源能够满足当代人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又不危害子孙后代发展经济对环境和资源能力的需求。也就是说,在发展问题上要公正地对待后代人,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要在满足当代发展与子孙后代发展的矛盾中寻求一种统一。绿色会计是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提出的,其目标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基础,使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相吻合,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

2.绿色会计原则要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依据

绿色会计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二者有一定的密切关系,其原则应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依据。可持续发展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效益性原则等。由于绿色会计所披露会计信息内容的特殊性,因而绿色会计在遵循传统会计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客观性、谨慎性、重要性、及时性等一般原则外,还应明确自己特有的一些原则,如政策性原则、社会性原则等。因此绿色会计原则要在传统会计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以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相适应。

(二)可持续发展要求绿色会计的支持

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不仅从环境中索取资源,而且也向环境中释放一定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和破坏。因此我们在好好利用现存环境的同时,还需要对环境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以免环境被无限制地破坏而影响人类生存。环境资源不是我们当代人独有的,它是我们及其子孙后代共同享有的,因此我们必须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企业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把环境因素也考虑进来。对由环境因素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因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以及为保护环境所作的投资等都要进行准确、及时的记录、计量,同时核算环境效益和环境成本,真正地把会计“绿色”化,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绿色会计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1.绿色会计有利于企业重视生态效益

绿色会计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核算,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这必然造成过度开发和消耗资源,而由此产生的高污染低效益也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的严重滞后,这些都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这就需要企业将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自身效益,转变为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效益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实施绿色会计可以使企业掌握经济发展所要付出的环境代价

绿色会计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行计量,使企业知道为了取得一定的经济发展成就所付出的环境代价,进而认识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自觉地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并积极治理污染,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促使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环保投资,以可再生资源来代替不可再生资源,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绿色会计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并促进其积极参与环保工作

绿色会计的实行有利于披露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有关的成本和效益信息,便于社会公众了解环境信息。政府部门根据绿色会计提供的报告,可以清楚本地区的环境状况及其潜力和趋势,有利于政府部门为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出正确的决策,使社会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现在官方以及专家都在谈绿色GDP,通过发布绿色GDP,可以使人们更好了解当前的环境状况,从而监督本地区政府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并且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吕学典.可持续发展是绿色会计的落脚点.会计之友.2004(7).

[2]关振宇.绿色GDP呼唤绿色会计.会计之友.2004(3).

[3]杨宝嘉,唐雄.绿色会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月刊.2007(1).

[4]刘洁卉.建立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和措施.审计与理财.2005(5).

绿色会计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4

一、绿色会计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 绿色会计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必要性

可持续经济发展是在日益激烈市场环境下提出的一种先进经济发展, 其基本含义就是强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满足现代人需要, 又不对后人满足需求能力构成损害。将可持续发展应用到现代经济中主要变为资源合理利用以及企业科学治理。现代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微观部分, 企业经济发展能够有效促进社会进步。作为企业发展基础和前提, 会计工作是否科学决定企业能否长期存在发展。依照可持续发展原则,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绿色会计制度。

绿色会计实质就是克服传统企业发展以环境为代价的方式, 将传统财务会计理论进行合理创新, 将废弃物处理加入企业生产成本中, 避免将这笔费用通过不良手段转嫁给社会, 从而减少社会公共费用支出, 为社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奠定基础。绿色会计涉及面较广, 同时在展开过程中一些因素难以量化, 因此对该部分管理除了需提供与之相应的货币计量外还需提供实物单位以及文字性说明, 必要时需提供相应报告以及考核资源, 评价企业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绿色会计发展历史较短, 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只有几年历史。我国在该方面仍旧处于起步阶段, 近几年一些大型企业虽然在企业报告中有所提及, 例如企业在一次性投资中设计一些治理工业“三废”相关费用, 通过该部分资金使用能够有效降低工业粉尘, 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降低环境污染。这种文字性描述并不能从根本上反映企业绿色会计建设给社会成本以及社会效益带来一定积极作用。绿色会计是多方面全方位制度,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涉及很多方面内容, 例如企业发展营销战略以及财务管理战略等, 绿色会计的重点在以建立财务管理绿色化。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不能脱离实际, 必须以当前企业的实际状况为准, 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应该及时作出针对性改善, 保证企业能够有效应对各种不良状况, 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首当其冲是改善企业财务管理方法, 通过财务管理改善逐渐波及其他方面。财务管理不仅能够衡量各企业发展现状, 更能为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一定依据, 现代社会只有一个企业发展好自身财务管理才能够保持企业内部稳定, 在此基础上实现财务会计管理绿色化, 奠定一定基础后逐渐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能够在多方面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通过绿色会计能够明确可持续发展企业成本以及效益。传统模式下企业发展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在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 绿色会计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意义

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现代化企业建设过程中必须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大发展战略, 促进社会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促进环境-社会经济-资源之间实现良性循环。这一理论为我国企业经济发展指明方向。我国企业发展必须注重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 实际企业建设过程中在加大企业投资外, 还需要突出表现企业在生产过程对环保问题的注重, 切忌将资源滥用以及生态环境破坏作为一种消耗, 一种成本浪费。在进行国民经济计算过程中应该将资源滥用以及环境破坏作为一种投入成本, 需将该部分费用扣除, 只有这样才能如实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处于只注重现状而忽视环境问题, 没有将环境作为经济发展过程的一种重要因素, 从而造成我国国民经济指标失去参考价值, 表面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但数值上的增长是表面现象, 是虚假的。另一方面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很多对环境影响严重的企业在生产违禁品, 其次一些看似能带动经济发展的企业受到地方组织保护, 只顾着眼前利益, 对环境问题视而不见, 日积月累逐渐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企业财务会计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成本效益绿色化的根本, 而成本和效益的绿色化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必经之路。企业内部实行绿色会计能够披露企业经济活动相关信息, 让群众了解环境信息, 参与到企业发展评价过程中, 促进企业在发展中不断践行自身职责, 承担相应社会责任, 做到成本公平计算, 合理创造企业价值。最后, 企业实行绿色会计能够让企业在建设品牌同时得到全社会民众的监督, 对企业而言是一个机遇, 同时又是挑战, 例如当前社会上一些较大企业如宝洁、麦当劳等已经实现绿色会计, 在经营过程中将其与环境有关的信息和环保措施公布于众, 通过有效经营策略获得消费者认可, 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会计现状

财务会计成本计算时仅仅将企业经济活动中相关交易产生的经济成本, 具体来说就是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物料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以及部分自然资源成本。该种计算方式过于片面, 没有将企业经济活动中造成的各种成本全部反映出来, 从而导致财务账面上收益被虚夸, 直接表现就是将未来经济利益透支。由于成本计算存在一定偏差, 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由此可见财务会计成本范围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企业必须做出改变, 扩大成本计算范围。

企业会计经营对象主要为能够对企业财务状况引起变动的各企业活动, 因此当企业性质存在差异时将会出现会计经营管理上的差异。传统财务会计将企业假设为“经济人”, 从西方流派观点来看, 社会上存在的经济主体都可以被看做是经济人, 其根本目的就是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此时经济衡量指标主要根据企业资产收益率等展开, 并未将环境因素考虑进去, 因此往往会出现经济指标在牺牲环境基础上出现大幅度增长, 人们在经济最大化观念下往往只看到眼前利益, 忽视长远利益, 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各种废弃物被排放到自然界中, 因此可以断定“经济人”这一片面说法正是导致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绿色会计则是摈弃传统说法片面性, 将企业看做“社会动态经济人”, 不同于传统“经济人”观念, “社会动态经济人”主张在追求企业经济利益同时还要追求社会效益以及生态利益, 而非仅仅将经济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的唯一指标, 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发展。这种观点主要形成于可持续发展观念, 是实现资源有效协调,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资源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需要各个部门以及与之相关各个局部因素参与进来, 因此要求社会、企业、环境等相关方人员积极参与, 对社会、企业、环境等相关效益进行有效评估。企业财务报告使用人员比较狭隘, 基本为与企业有着紧密联系的部门或一些金融机构, 且在使用过程中仅仅关心企业经济效益, 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三、企业绿色会计制度形成条件

绿色会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基础, 但其实现过程却是漫长的, 首先需要完成人们思想观念转变, 并重新制定成本核算方式。其次需要众多部门共同参与。为促进绿色会计的实现需要建立一套能够克服传统会计弊病的现代化绿色会计制度。

(一) 制定合理社会总成本以及社会总收益计算方式

社会总成本主要由经济活动相关的物料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自然资源成本、环境污染成本等组成, 社会总收益主要由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组成。当前我国并未制定系统统计方式, 因此难以通过数据反映。社会总成本中包含的物料成本以及人力成本均可使用传统财务会计计算方式, 对于自然资源缺乏详细计算方式, 传统财务会计中仅存在自然资源勘探以及开发成本, 但缺少相关资源耗竭成本以及地租成本。参考环境经济学中环境成本主要包括环境补偿、污染损失、环境治理、环境维持、环境发展等几个方面, 目前人们已经开发出几种计算方法, 但由于在我国并未形成科学体系, 这些计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片面性, 基于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计算方式, 准确反映实际成本和效益。

(二) 明确环境成本性质

明确环境成本性质是建设绿色会计难点之一, 即使在已经实行绿色会计有一段时间的发达国家, 在处理相关环境问题时也会遇到一些环境成本究竟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问题, 因此在处理过程中管理方式摇摆不定由此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不同会计人员在处理同一问题时会出现较大偏差, 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费用分摊问题难以分清, 缺乏有效分摊方法, 不同环境成本处理办法给企业造成的影响差异巨大。

(三) 合理编制绿色会计报表

绿色会计报告共多类型人员使用, 不同人员需要从中获取不同信息, 绿色会计报表需要全面准确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状况, 其主要内容应包括:资源利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影响问题等, 在制定绿色会计报表过程中应该将正面影响以及反面影响都反映进去, 避免报喜不报忧状况的出现。其次需要将各类会计信息进行有效分类, 便于使用者能够及时发现自己想要的信息, 并作出准确判断。绿色会计报表格式需统一, 实行标准化管理, 避免不同会计人员根据个人喜好随意改动格式, 为会计工作稳定性提供保障。

四、结语

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企业发展方向, 绿色会计是现代化企业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只有建立在绿色会计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才具备一定可行性。当前绿色会计并未得到广泛实施, 一些企业实行的绿色会计有些许片面, 基于此必须改变人们思想观念, 重新制定合理社会总成本以及社会总收益计算方式、明确环境成本性质、合理编制绿色会计报表, 为未来绿色会计有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剂——绿色会计[J].商业研究, 2006 (5) :59-61.

[2]余和明.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绿色会计[J].会计之友, 2008 (32) :34-35.

[3]刘慧琴, 范凤香.论绿色会计[J].生产力研究, 2007 (23) :132-133.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篇5

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信息化经济社会时代的到来,如今的设计行业存在诸多问题,我们简要概括为:一方面是中国的设计者的自身问题,思想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就“体验经济”型设计而言,很容易使人误入仅仅追求新奇事物的谜团,求新求怪,无限制开发产品满足过剩的人类需求,这是完全违背时代和历史潮流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深思熟虑,将设计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也许可以找到一条光明的道路.

作 者:朱洁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刊 名:中国商界 英文刊名:CHINA COMMERCE 年,卷(期):20xx “”(1) 分类号:X22 关键词:现状 绿色设计 体验经济 可持续发展

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 篇6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环境保护;推行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0-45-2

1 绿色会计的特点及主客体分析

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会计既适应时代的需求,又满足后代人对其要求的能力不能形成危害。绿色会计是一门将传统会计学与自然环境科学相结合的会计学门类。绿色会计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企业经济发展与周围环境资源之间的和谐可持续。绿色会计与其他会计种类一样重要,绿色会计对企业进行社会资源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绿色会计通过对数据的确认、计算、分析、总结从而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为准确的环境信息以帮助其进行正确决策。

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是不能对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而发展又要符合现代人对经济的要求。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系统。所以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社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造福后代子孙。

2 绿色会计

2.1 绿色会计定义

绿色会计,也可以转换为环境会计,是用会计计量的方式对环境的变化进行各方面研究,以达到全面反映环境信息对企业经营及财务的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2.2 绿色会计的基本假设

按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相关规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以五项会计的基本假设为会计核算基本前提。

2.2.1 会计主体

传统的会计主体与绿色会计在主体界定上有本质的区别。传统的会计主体有指定的单位或组织,是一个独立的核算单位。绿色会计的主体却不是唯一的,任何机构或组织都可能成为绿色会计的主体,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绿色会计主体多样性的特点。

2.2.2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假设是企业可预见的时间内有长期经营下去的条件,不会出现破产和清算。如果不将持续经营假设完整运用到绿色会计当中,那么绿色会计的核算基础将无法设立。

2.2.3 会计分期

即会计期间。为了分期评估企业因环境业绩带来的经济效果,并对外部使用者披露会计信息时所运用的假设。

2.2.4 多重计量

传统会计计量是单一的,而绿色会计的计量假设是多重的,有货币计量假设也有非货币量假设。

2.2.5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专属绿色会计的一种假设。是对各种情况以及当前及未来多方面可持续发展假設,没有这种假设绿色会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3 绿色会计核算上的一般要求

结合绿色会计在核算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划分为四类要求:一总体性;二会计信息质量;三会计要素确定、计量方面;四会计修订性惯例。

3.1 实施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会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绿色会计理论研究不深入,绿色会计应用中不但要强调会计理论,还要运用对环境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不仅要反映会计核算问题,更要突出反映环境保护这一社会问题。许多文章在谈到环境会计的计量时,只是简单罗列各种评价和分析方法,但并没有对这些方法在环境会计中的实际应用上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大大降低了这些方法的全面性和使用性。

3.2 绿色会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自1979年开始,我国先后制订以《环境保护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制度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环境保护提供了保障,也相对缓解了我国环境污染的状况。

虽然如此,但距离世界先进国家的立法水平还很远,而且对破坏环境的企业的惩罚成本过低,这也是破坏环境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

3.3 绿色会计在信息披露上不够规范

一方面信息披露不规范主要由于理论体系不完善, 标准不规范;

核算对象及披露方式不统一,这些都导致了绿色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的不规范,也影响了信息披露和使用的效果。

另一方面绿色会计后备人员匮乏。由于绿色会计是新兴的一门学科,国内没有成熟的理论和制度规范,许多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绿色会计研究成果和操作水平的提高。

3.3.1 外部造成的原因

我国改革开放后,已经逐步建立了宪法、环挠与资源保护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和制度构成了对环境及资源的保护。但是各种现有的法律法规尚处在初级阶段,体系不完善,条文过于刻板,缺乏实际可操作性。

在绿色会计的准则建设上面,缺乏对绿色会计信息的完善制度,企业尚未完全建立绿色会计信息的计量体系。对涉及具体的环保业务,只简略提及,内容空洞,缺乏相关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3.3.2 企业自身的原因

目前,多数企业领导层对市场风险认识不足,缺乏源动力,而且对环境信息的披露抱着粉饰的心态,导致绿色会计披露的片面,信息数据实际为统计数据,从而导致提供的环境信息不准确、不完整。

3.4 我国进一步推行绿色会计的对策选择

3.4.1 积极立法,制定相应准则和制度

首先应将绿色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列入相应会计法规,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绿色会计的作用和地位,做到有法可依。另外,由于准则和制度对会计信息的披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绿色会计也必须建立相应的准则和制度,这是一项对绿色会计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措施。在绿色会计建立和实施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而要采取逐步递进的方法,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由点到面。

3.4.2 建立完整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机制

为了加强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能动性与主动性,建立健全信息披

露机制,定期向社会披露企业治理环境污染状况等情况,培养企业的公众意识,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并能使企业树立自觉守法、遵法、自觉披露绿色会计信息的责任。

3.4.3 建立企业环保预算体系,规范企业环保行为

预算部门要按年编制环保收入和支出的预算书,与年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建立企业内部环境的自评制度,建立企业的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环境危害以及造成的损失,提出相应的措施。建立一个企业的环保文化氛围,并接受社会的监督。

3.4.4 增强企业的环保社会责任感,落实责任的追究制度

增强企业的环保社会责任感,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文化,引导企业员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宣传正面典型,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立目标责任追责制,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设立事前堵漏,事后惩罚的机制。完善政绩考核的体系,健全以企业领导层为重点的问责范围和制度,同时做到对一把手的问责制,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纠,将企业的环境问题落到实处,积极落实环境责任追究制度。企业在通过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后,既节约了能源,增强了企业的环境竞争力,又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达到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更可以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3.4.5 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绿色会计所需要的会计人才首先必须具备传统会计人才所应具备的相关会计专业知识与职业修养,同时还应该增加环境科学、生态保护、生态经济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与技能,只有建立起一支复合型的会计人才专业队伍才能把绿色会计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价值。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在做好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的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环境意识的重要性,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积极参与管理。会计人员不能只围绕本企业的经济利益出发,帮助企业掩盖对环境破坏所带来的社会责任,更要求會计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并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情况进行考核和奖惩。努力维护和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和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4 结论

绿色会计是企业未来发展值得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绿色会计能够帮助企业适应未来市场发展需要以及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绿色会计顺应时代发展、顺应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发展目标,加快绿色会计工作建设能促成企业与环境的双赢局面。

参 考 文 献

[1] 朱丽莉.浅谈我国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问题[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

[2] 刘颖.关于绿色会计理论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2 (01).

[3] 张小网.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01).

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建立与发展探析 篇7

(一) 绿色会计的含义及产生背景

所谓绿色会计, 又称环境会计, 是指将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纳入会计核算, 以正确核算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并向相关人士提供企业资源环保全方位信息的现代会计学分支, 是一门环境科学与会计实务交叉渗透而形成新兴学科。

近几十年来,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个接一个的难题出现在人们面前:人口大量增加, 资源短缺, 环境恶化……种种问题日益严重, 面对严峻的生存环境, 使得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 希望找到一条长期生存发展的道路。1981年, 英国学者首先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 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术语。1992年, 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 提出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 并规范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即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既满足了当代需求又不危及后代需求能力的发展, 它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间的相互协调发展。

在这种情势下绿色会计出现了, 以1971年英国《会计学月刊》发表的比孟斯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马林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为起点, 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会计研究就此开始。其后西方各国会计理论界着眼于环境会计信息, 研究形成了一些初步理论框架, 1990年Rob Gray的报告《会计工作的绿化》标志着绿色会计研究已成为全球学术界关注的中心议题。1992年, “世界管理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环境的四个纲领性文件, 由此掀起了世界性的环境会计研究高潮。

我国开展环境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引进环境会计理论。90年代, 我国逐渐开展了对“绿色GDP”的研究, 进而延伸至绿色会计理论体系。1994年我国政府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人口、资源与环境》白皮书, 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从而在客观上要求我国建立绿色会计体系, 以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 我国建立和应用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1. 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绿色会计

(1) 这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绿色会计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 能较准确地反映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 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 维护社会资源环境。

(2) 这是企业责任向社会扩展的必然结果。经济的发展, 人们需求的多元化, 需要企业将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 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同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对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 计算和记录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 向外界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

(3) 这是正确核算企业经营成果, 准确分析企业财务风险, 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业绩的需要。在损益表中计算经营成果时, 只有将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耗费作为收入的减项反映, 才能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只有在负债总额中加上企业因对环境造成危害而形成的环保负债额, 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资产负债率, 准确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

2. 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绿色会计

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 二者是相辅相成和互为依存的关系。

(1) 两者所要实现的目标一致。无论是可持续发展, 还是绿色会计, 它们所要实现的目标都是既要实现经济效益又要实现社会效益, 在促使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 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努力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可持续发展是建立绿色会计的前提和理论依据。从可持续发展观念中可以看出: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已是全球所共同关注的紧迫问题。而绿色会计也只有在可持续发展这样的环境中, 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才能正确地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 如实地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及富有程度, 促使企业挖掘内部潜力, 维护社会资源环境。

(3) 绿色会计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手段。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核算有关自然资源的损耗及补偿, 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绿色会计能更好地核算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各个因素, 衡量可持续发展, 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3. 强化我国的环保意识需要环境会计

从绿色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可以看出绿色会计是在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受到威胁的背景下, 人们在分析了传统会计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的。

环境状况的恶化对经济活动主体提出了新的要求。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 不断从自然界取得资源, 同时又将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物排放到环境中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人类要求从自然界取得的资源越来越多, 同时排放到自然界中的废物也就越来越多。排放的废物超过了自然界的承受能力, 就会导致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目前, 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各国的环境问题又共同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各国提高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 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合作以解决治理环境的国际协调问题。

(三) 建立和发展绿色会计中遇到的难题

我国的绿色会计开展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面临着许多困难, 其中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 绿色会计在理论研究方面尚不完善

我国是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才陆续有介绍、引进绿色会计的文章出现, 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直到近几年, 我国环境状况极度恶化,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才使得这一课题的研究成为热点。但是, 目前国内外都尚未建立起系统完善的绿色会计核算体系, 也没有专门的理论研究基础, 因此没有完善的理论研究。

2.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够全面、完整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我国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数量较少。据资料显示, 2003年在l195家上市公司中披露一定环境信息的公司比例为37%。其中煤矿、造纸印刷、燃料、生物制药等污染严重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更为关注, 披露比例在50%以上, 最高的达到87%;而IT、金融等行业却不太关心, 前者为2.6%, 后者为零。 (2)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各不相同。其一, 环境信息的披露主要包含在年度报告、内部工作会议记录、会计报表附注、董事长报告或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 目前还没有一种占绝对优势的披露形式。其二, 我国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多为文字性说明, 方法单一。其三, 环境信息的公开程度不够, 一般社会公众只有在发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之后, 才可能通过新闻媒体了解有关的信息。 (3)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简单。主要涉及公司环境政策的陈述与环境相关的支出收益, 主要污染物及其治理方法等, 信息量较少、资料不全面, 有应付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之嫌, 而且各个企业披露的内容差异大, 可比性差。

3. 企业对绿色会计不重视, 环境意识淡薄

企业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有待加强, 很大一部分企业依然存在着“重经济轻环境”的思想。“先污染, 后治理”等非持续性的行为依然大有市场。企业利益相关者环保意识的缺乏, 使得企业有空子可钻。另外, 因为企业一昧地追求经济利益, 所以不会主动牺牲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去实现社会的经济发展。如果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 大多数企业不会为了减轻生态环境破坏而增加自己的支出。即使增加了相关环保支出, 为了不破坏企业的环保形象, 在一定程度上也不乐意主动向社会披露这方面的信息。

4. 政府部门关于绿色会计的政策不完善, 社会监督力度不够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1989年在原《环境保护法 (试行) 》 (1979年) 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 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正在由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渡, 经济发展仍属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因此, 现行《环境保护法》无论在立法理念还是立法内容上都体现了以“末端治理”为主的思想模式,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建立的一些环境基本法律制度与原则已经不能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 应加以修改与完善。我国政府虽然从1995年开始在跟踪和吸收国际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的最新成果, 力求保持中国SNA核算体系与大多数国家的SNA核算体系同步与接轨。但研究的力量还主要集中在学会、科研单位和高校等, 参加的人员和单位范围非常有限, 推广的难度较大。

5. 绿色会计核算的绿色审计监督尚未建立

“绿色审计”区别于传统审计的显著标志就是对“绿色会计”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它是对披露“绿色会计”自然资源、环境计量合法性及环境效益真实性的绿色审计;是把资源、环境保护纳入审计监督范围, 对传统审计进行的“绿化”。但目前绿色会计核算的绿色审计监督尚未建立。因此, 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对环境管理规定 (ISO14000) 的要求, 尽快制定统一的《中国绿色审计指南草案》, 是实施绿色会计核算的必要条件。

(四) 绿色会计在我国建立和发展的几点建议

目前, 我国相关企业在绿色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上仍存在较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企业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开展环境会计核算,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企业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 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 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 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企业要生存与发展, 就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目标。在经济决策时同时考虑社会和环境问题。在解决环境问题时亦应考虑经济和社会的实际要求, 甚至可以用经济手段来实现有效资源环境管理, 最终目标是为控制与协调经济效益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步优化, 实现可持续发展。过分强调经济效用, 不但导致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降, 也危及经济效益的未来可实现性。

2. 必须健全企业效益考核体系

目前, 我国环境立法的不健全, 加之在实际生产中地方局部发展与全局环境保护在利益上有冲突, 造成了相关法律执行不严格。制度的不清晰, 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因此企业对环境问题普遍比较敏感。要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必须健全企业效益考核体系。目前, 在经济效益考核上, 设置了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两项基本指标, 引导企业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我国存在企业效益考核体系的不完善, 坚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健全企业的考核体系, 使企业重视环境保护。例如政府机构应建立环保基金, 并组织其合理回笼和合理运用渠道;由人大颁布法律, 并由财政部制定《环境会计准则》、《环境会计制度》及《企业环境会计实施细则》, 再制定内部核算细则来推行绿色会计。

3. 必须扩展企业绿色会计的主体内容

根据资料显示, 企业设立相关绿色会计科目少, 并且对环境负债的估值偏低。企业对已发生的环境支出和环境收入, 会计反映明显不足。以临时性或突发性环保支出为例, 其实际发生率约为75%, 但企业实际单独立账率仅为18%。企业对构成环境负债的或有事项存在侥幸, 因此对环境负债的估值偏低, 会大大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建议在开展环境会计核算中, 扩展环境会计的主体内容。如在资产要素中, 环境会计应设置“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损耗准备”和“环境资产净值”;在负债要素中应设置“环境负债”, 包括应付环境资源损耗费、应付环境资源保护费和应付环境污染治理费;在所有者权益要素中设置“环境资本”;在收入要素中设置“环境收入”, 核算企业因采取环境保护和环境治 (下转第218页) (上接第214页) 理而由国家给予的补贴、奖金和税收减免, 企业回收处理的“三废收入”, 其他单位和个人交来的环境损害赔偿或罚款收入;在费用要素中设置“环境费用”, 在利润要素中增加“环境利润”等等, 用以核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环境相关的经济业务。

4. 构建合适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1) 近期目标。选择一些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对国民经济影响比较大的国家重点建设行业或企业作为试点, 在传统会计报表的基础上, 先采用文字说明、补充资料、附注等形式, 揭示一些基本的环境会计信息。在会计核算上, 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可以暂不纳入日常的会计核算体系, 可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取得与环境会计有关的资料, 直接形成基本的环境会计信息。如果这些信息可用一些准确的数据指标或货币指标显示, 则应充分利用这些指标予以披露, 并可辅之以文字说明;如果在目前状况下, 不能获取相对准确的数量信息, 则可用文字加以阐述。例如企业可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列明:企业对环境损害情况及其治理措施, 包括:该会计期间耗用自然资源数量;消耗自然资源给环境带来的损失;由于环境污染而支付的罚款;企业控制污染的措施及其效果, 如;企业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治理环境污染或采取环保改进措施而获取的直接收益;企业对有害的环境影响结果进行保险以及政府对此的补助金运用情况;企业治理环境的长远目标及行动等等。

(2) 远期目标。制定出完善的环保法规, 并充分发挥其环境执法的效力;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使资源产品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 反映出消耗的自然资源价值;形成比较完整的绿色会计理论与方法, 逐步消除实务操作中的主要障碍, 如环境信息计量障碍、环境成本分配障碍等;制定出完善的绿色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使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 实现实务的可操作性与统一性;制定出统一的绿色审计标准, 实现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再监督。在以上条件基本具备的基础上, 我们就可以将环境会计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到所有企业, 并在会计核算中建立完整的环境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体系, 运用正式报表的形式披露环境会计的全面信息, 以满足不同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摘要:在全球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 绿色会计的建立和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通过阐述绿色会计的概念及产生背景, 分析了我国建立和发展绿色会计的必要性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绿色会计,可持续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1]吕学典.《可持续发展是绿色会计的落脚点[L].会计时空, 2004 (9) .

[2]熊亚.可持续发展下绿色会计初探[L].会计之友, 2005 (3) .

绿色会计发展思考 篇8

(1) 绿色会计发展的原因。

在可持续发展日益深入人心, 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 经济理论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的理论迅速发展起来, 已经不是过去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的方式, 而是变成了追求三个目标的平衡发展:一是经济利益和GNP的增长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会因为世代更替而衰减;二是经济效益、社会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三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动态平衡。

联合国及有关国际组织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关于绿色会计的问题。“世界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包括《21世议程》在内的保护世界环境的四个纲领性文件, 掀起了绿色会计研究的高潮。

(2) 我国发展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达国家以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 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 通过立法的方式把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品拒之门外。另外, 我国的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 所进行投资的国家也可能要求我国企业提供绿色会计的相关会计核算资料。对我国企业传统会计核算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因此, 绿色会计的研究与落实问题紧迫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发达国家对其环境的重视程度要远远的超过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我国加入WTO后, 企业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内竞争, 更要迎接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挑战。传统会计只对消耗的实物资产的成本进行核算, 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产品价格, 核算盈亏。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盈利的企业, 站在整个社会和环境的角度来看的话, 这个结论就不一定能站得住脚了。绿色会计在外国起步较早, 目前已经开始了较深入的研究, 我国应尽快建立我国的绿色会计体系。

在中国推行绿色会计, 有大量的问题尚待研究, 需要经历的道路还比较漫长。但是, 对绿色会计的研究和实践将加快我国环境治理和资源保护的步伐, 在新世纪到来之前, 我们希望能通过绿色会计的推行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资源破坏。

2 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的影响

(1) 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

在当今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如果还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 还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 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 空气变脏了, 水变黑了, 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 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相悖了。

(2) 企业会计受到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已经进入了低碳时代, 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肩负着保护环境的重要责任。企业的经济活动必然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环境活动, 这些经济活动在对全球自然环境造成影响的同时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需要由绿色会计来进行反映和监督。考察国内外研究文献, 绿色会计的研究沿目前有三个途径:从物质流碳计量到价值流碳核算的发展;从绿色视角下的排污权会计到低碳经济新常态视角下的碳权会计的发展;从宏观的森林及植被碳源汇核算到微观的企业低碳经济活动碳会计的发展。

3 绿色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区别

绿色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最大的区别是核算角度不一样, 传统会计的核算重点是人类经济活动, 在于掠夺自然资源为人类所用。而绿色会计则更侧重于对环境因素的考虑, 关注的的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下为笔者对两者区别的具体分析:

第一, 企业传统财务会计核算是为企业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服务, 将社会效益和自身的非经济效益排除在外。而绿色会计是为了促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高度重视起来,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将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进而改善社会资源环境, 增加社会总效益。

第二, 绿色会计的推行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涉及到社会公众的利益, 要求在社会、经济和环境各方面的相关人员都能了解企业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的成本效益。传统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是与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相联系的利益相关者, 关注的只是企业的经济效益, 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第三, 传统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是能用货

币计量的经济活动。而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则有别于传统资金运动的范畴, 它所考虑的是自然资源耗费、生态环境以及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价值。因此, 绿色会计将自然环境的内容纳入其中, 将会计实务与环境科学相结合, 对涉及自然环境的经济业务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为决策者进行经济及环境决策提供大量有用信息。传统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 形成一系列财务指标, 用以考察企业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 为经营决策提供信息。传统会计所反映的只是单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 而绿色会计主要核算的是自然环境的开发、维护及使用成本, 以及环境资源的收益和价值补偿, 反映出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状况, 具有宏观会计的显著特点。

4 绿色会计发展中的困境与思考

绿色会计计量方法在学术界还未达成统一观点, 自然环境是一种殊价值的资它为整个人类社会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 具有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如何计量并作为企业的资产入账是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重要内容, 同时资源的确认与计量是绿色会计的难点。会计计量是管理的有力工具, 会计学家正努力进行研究解决绿色会计计量上的难题, 促进绿色会计的迅速发展。

绿色会计的理论基础和核算原则目前还不成熟, 同时绿色会计的计量方法还不够完善, 这使得绿色会计的报告难以达成统一标准。就当前来讲, 绿色会计并没有真正运用到实务当中, 对于绿色会计报告并没有统一的要求。

我国目前许多企业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够强, 而且有很多企业在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下, 肆意消耗资源, 破坏生态环境, 又由于我国财务会计对环境信息的披露没有强制性的规定, 企业披露其环境信息并没有法律上的强制要求, 使得环境信息的披露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导致大部分企业没有主动披露自身的绿色会计信息, 更不愿意主动披露对自己不利的环境信息。

中国绿色会计的研究和实施, 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内容十分复杂。它不只是一个会计问题, 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及环境问题, 同时还涵盖了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问题。绿色会计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绿色会计的研究过程中, 要特别重视其系统性的特点。从理论到实践, 从企业到社会, 从资源到环境, 从宣传到立法, 从国内到国际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系统性研究。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的发展, 也不能因为对环境的保护而抑制经济发展, 要力争环境与发展双赢的结果。绿色会计的顺利推行, 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努力。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和全社会要对绿色会计的建设给予高度重视。

绿色会计既要在表内列示也要在表外进行披露。企业对低碳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 向政府和社会公众传递有用信息, 有利于投资者和客户以及社会对企业作出正确的评价, 有利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企业在这种低碳标准下进行良性竞争, 优胜劣汰, 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我国绿色会计准则的制定将是各利益集团以及学术界学者博弈的过程, 目前的中国大部分企业仍然是高碳技术企业, 绿色会计的实施对他们当前的利益必定会发生冲突, 大量企业将面临生产技术方面的改革, 企业对绿色会计的排斥也是绿色会计大力发展过程中需要在政府的强力主导下克服的障碍。

我国企业需要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发力度, 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长期以来, 我们自创无形资产因为其收益的不确定性几乎被排除在核算的范围之外, 笔者认为我们应打破旧方法的桎梏, 重新审视自创无形资产的核算, 推陈出新, 鼓励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

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 绿色会计的发展必然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是二十一世纪最具有前途的会计,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绿色会计的推行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魏永红.低碳经济对会计本质认识的思考[J].会计之友, 2010, (7) :34-35.

[2]强殿英, 文桂江.构建企业低碳会计体系的思考[J].会计之友, 2010, (8) :30-31.

[3]孙兴华, 王维平.关于在中国实行绿色会计的探讨[J].会计研究, 2000, (5) :59-61.

[4]金莹.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会计新探[J].财会研究, 2010, (23) :28-29.

[5]耿建新, 焦若静.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J].会计研究, 2002, (1) :43-47.

[6]李芳.试论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建立[J].财会研究, 2003, (3) :23-24.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会计研究 篇9

1.可持续发展是绿色会计的前提和理论基础

(1) 可持续发展决定绿色会计的目标体系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 绿色会计的目标体系由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决定。而绿色会计的目标体系包含了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其中, 绿色会计的基本目标是以自然环境和大自然的物质循环规律为基础,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用会计的方法核算和监督社会、自然环境资源, 最终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 协调并改善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的具体目标是以基本目标为基础, 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与自然环境发展的具体有关资料。

(2) 可持续发展决定绿色会计原则

为了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相适应, 绿色会计原则需要在传统会计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与改进。绿色会计原则中所包含的客观性、及时性原则的内容与传统会计原则的内容基本相同;而重要性原则的内容则与传统会计有所区别, 其主要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 按重要性有序排列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以及资源等因素, 进而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的会计资料;此外, 还应明确一些特有的原则, 如社会性原则、政策性原则等。

(3) 可持续发展决定绿色会计基本假设

绿色会计的基本假设主要有三个:会计主体、可持续发展以及货币计量。绿色会计的会计主体主要指的是会计主体的经济行为。通过核算与监督会计主体的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环境收益以及环境成本, 从而达到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绿色会计的可持续发展假设, 是指社会资源、自然资源良好, 资源可以永续利用, 经济、社会、自然可持续发展。而绿色会计的货币计量, 则和传统会计的货币计量假设一样, 绿色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以货币进行计量。

(4) 可持续发展决定绿色会计要素

为了达到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致的目标, 绿色会计的会计要素需要在传统会计要素的基础上, 进行修改和完善, 并且与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指标体系相呼应。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对会计主体进行核算与监督, 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会计支持、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过程中, 人类需要从自然环境中取得资源进行发展, 同时也会产生废弃物、污染物, 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因此, 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我们不能只是从自然中索取, 也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自然环境。企业在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从长远的角度考虑, 也需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可持续问题。企业因自然环境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大小、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严重与否、以及保护自然环境所进行的投资多少, 都可以通过绿色会计进行准确、及时的计量。只有精准核算自然环境效益和自然环境成本, 才能真正地把会计“绿色”化, 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会计存在的问题

1.绿色会计相关理论尚不成熟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绿色会计的相关理论还是不成熟的:首先, 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目前, 我国绿色会计理论研究者忽视了对实用性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 从而导致了绿色会计在我国具体的实践应用中缺乏理论基础;其次, 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不规范。我国绿色会计的相关理论结构与法律体系都还不完善, 由此导致绿色会计的具体信息披露方式缺乏统一, 并且在披露时还存在不主动或者披露内容不全面等问题。

2.绿色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我国的会计制度主要是国务院财政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准则、制度、办法等。但是, 关于企业所涉及的社会、自然环境问题, 财政部所制定的法规很少涉及;即使有些法律法规涉及了企业的社会、自然环境问题, 但也只是限于理论层次, 可操作性不高。这些都导致企业在具体的绿色会计计量、确认方面缺乏统一的准则。目前, 我国绿色会计的监督体系也不是很健全。绿色会计是通过核算与监督会计主体的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环境收益以及环境成本, 从而达到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审计组织, 企业所披露的绿色会计信息的内容与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督, 也很难对其进行评价。

3.政府和企业等对绿色会计尚不够重视

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 当前的经济虽然在高速发展, 但很大程度上是在过度索取自然资源和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公众没有形成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家园的认知, 人们对于自然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还是较差的;政府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以及重视度也有待加强和提高;社会环保意识的缺失给企业带来了以破坏自然、浪费资源为代价,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机会。由于企业最终的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 他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态度也是不积极的。在环境保护与企业自身发展之间, 大多数企业更侧重于破坏自然环境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4.绿色会计相关专业人才稀缺

绿色会计是发展时间较短的新型学科, 它是会计、管理、成本、经济、环境保护等多个学科交互融合而成, 因此, 绿色会计的从业人员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素质。目前, 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也大多数仅限于传统会计。另外, 我国高校也尚未开设与绿色会计有关的专业课程, 由此缺少了绿色会计相关人才输出的途径。

三、推行绿色会计的措施

1.推动绿色会计理论发展与创新

首先, 实用性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 我国学者多是侧重研究理论性较强的绿色会计理论, 只有加强研究实用性理论, 才能推动绿色会计的应用与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绿色会计信息、环境检测报告等使用者偏好进行研究, 以便为绿色会计准则制度建设提供相应的信息数据支持。其次, 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需要规范化。现阶段,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加激烈。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监督企业对环境的影响, 推行绿色会计, 加强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质量, 规范他们披露的行为是必然途径。

2.建立与完善绿色会计制度

建立完善绿色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环境资源保护立法。作为会计学分支的绿色会计, 应当在《会计法》中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国务院财政部也应根据《会计法》制定绿色会计具体的准则、制度、办法等;环境法也需要增加完善与绿色会计有关的法律法规, 并且加大力度对于企业和个人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相关处罚。只有在法律上确定绿色会计的地位, 才能促进其在我国快速的推行与发展。建立环境审计制度, 强化对绿色会计再监督。国家有关部门以及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企业的绿色会计信息进行严格的监督与审计, 并且加强企业自身的绿色会计监督职能。只有从内外同时监督, 才能保证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应负担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责任, 进而保证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 逐渐满足社会公众对绿色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3.加强教育, 增强国民的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理念进行广泛的宣传, 加强对社会公众的环保教育, 向企业普及绿色会计知识, 得到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使绿色会计逐步被公众、企业和政府理解与接受。同时, 在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 企业也要改变传统观念, 树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观念。

4.加强绿色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为了推动绿色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需要全面、具体地培训会计从业人员的绿色会计知识。我国高校也应当开设与绿色会计有关的专业课程, 旨在普及环保知识, 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培养绿色会计专业人才, 为国家绿色会计的研究与发展增加力量。

摘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 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的延伸与发展, 在社会、经济、环境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探讨了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会计的关系, 两者相铺相成, 互为影响;进而研究了我国现阶段绿色会计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关系,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金莹.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会计新探[J].财会研究, 2010 (23) .

[2]周守华, 陶春华.环境会计:理论综述与启示[J].会计研究, 2012 (2) .

[3]刘道旭.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初探[J].商业会计, 2011 (12) .

浅谈我国绿色会计发展 篇10

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的显著特点是增加了自然环境内容, 重视科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因此, 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中包括环境目的、环境政策、环境规划及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成本、绿色收益、绿色利润等会计要素, 与传统的会计对象所注重的资金运动是不同的。

1 绿色会计的确认和计量

1.1 绿色会计的确认

绿色会计确认的范围超越了传统会计所确认的范围, 它主要涉及环境的经济业务也作为会计要素予以记录, 并在会计报表中加以反映。

1.2 绿色会计的计量

绿色会计在计量上具有模糊性特征, 因此, 绿色会计应该同时采用货币和非货币两类计量形式。在货币计量中可采用实物计量、劳动计量甚至文字说明等多种计量属性, 以全面提示会计主体的环境信息。

绿色资产的计价, 是指以货币来衡量绿色资产的价值。从资源稀缺性的角度分析, 绿色资产的拥有和使用是要花代价的, 这样就形成了绿色资产的价格。从资源补偿角度分析, 为了满足经济活动的要求, 人类不得不追加投资以维持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的现状, 此时绿色资产已包含了劳动量因素, 并以货币的形式表现为绿色资产的价格。从资源配置角度分析, 为了有效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资源, 需要确定环境资源形成的绿色资产价值。

1.2.1 绿色费用的确认。

它是指某一主体在其持续发展过程中, 因进行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 而付出或耗用绿色资产的转化形式。按照支出形式来划分, 绿色费用可分为自然资源耗减费用、生态资源保护费用。绿色费用的发生伴随资产的减少, 这里的资产主要包括绿色资产和社会经济系统内的物质资产减少;绿色费用的发生是间断性与持续性并存。绿色费用的确认标准为:一是未来效用的不可能性。如果一项支出不产生效用, 或者未来效用不符合确认绿色资产的标准, 那么该项支出应确认为绿色费用。二是计量的可靠性。绿色费用的计价是以货币衡量各项绿色费用的发生额。有些绿色费用按照传统财务会计的计量方法计价, 如:构成资源产品成本的费用;有些绿色费用通过数量方法计价, 如:生态资源降级代价。

1.2.2 绿色成本的确认。

绿色成本是为了对环境资源负责, 为企业管理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要求采取措施的成本, 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绿色成本会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资源消耗成本。核算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自然资源的耗用或使用的成本。

b.环境支出成本。核算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环境补偿费用以及环境发展费用等。

c.环境破坏成本。核算由于“三废”排放、重大事故、资源消耗失控等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损失。

d.环境管理成本。核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预防环境污染而发生的间接成本, 包括职工环境保护教育费、环境负荷的监测计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构筑和认证等方面的成本。

1.2.3 绿色效益的确认。

绿色效益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 绿色资产给人类带来的已经实现或即将实现的, 能够用货币计量的效用。绿色效益可划分为直接绿色效益和间接绿色效益。直接绿色效益是指对环境开发利用, 取得有形资源产品时获得的绿色效益, 如:合理地采伐森林获得的木材产品。间接绿色效益是指对环境开发利用, 取得无形环境效用时而获得的绿色效益, 如:保护野生动物群带来的效益。绿色效益并不体现绿色资产的增加, 相反, 绿色效益的产生往往会伴随绿色资产的减少, 如:矿藏被采掘。

绿色效益的确认标准为:一是绿色效益的现实性。人类无意识地向自然界索取或环境自发地提供给人类一定的环境效用。如:呼吸空气等。二是绿色效益的可靠计量性。可靠计量性是指会计计量的可予核实和反映的真实程度。绿色效益的确认是十分复杂的, 必须综合运用会计学、生态学、资源学与数学等方面的知识。绿色效益的计价是指以货币计量实现环境效用的价值。一般情况下, 直接绿色效益渗透着人类劳动, 其效用可按劳动货币表现计价。间接绿色效益的确定则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1.2.4 绿色收益的确认。

绿色收益是反映会计主体保护环境资源所获得的收益, 包括获得的环保业绩卓著奖励、环境损害补偿收入、环境污染罚款收入、环保措施机会收益 (实施环保措施给社会带来的社会收益) 等。

2 绿色会计科目的设置及核算

在对企业绿色会计进行核算时, 可以在现行科目体系下设置绿色会计科目, 具体包括:

2.1 资产类科目。

资产类科目可以设置“资源资产”、“资源折耗”等。“资源资产”科目核算各种类型的资源的原始价值的增减及结存情况;“资源折耗”科目可用来反映各类资源资产由于使用、开采等而累计损耗的价值。

2.2 负债类科目。

在负债类科目中设置“应付环保费” (核算应支付的单位排污费、个人排污费和包装物品排污费等) 、“应付环保税”和“应付环保统筹基金”等。

2.3 成本费用类科目。

在成本费用主要设置“环境消耗成本”、“环境破坏成本”、“环境补偿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环境保护成本”、“环境发展成本”等。

2.4 损益类科目。

在损益类科目中主要设置“环境损失”、“环境收益”、“环境利润”等。其中“环境损失”科目反映企业因污染或破坏环境而被勒令停产而造成的损失;“环境收益”科目反映企业在改善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时所取得的收益;“环境利润”科目反映环境收益扣除环保费用、环保损失以及环保税金之后的净额。

3 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

一般情况下, 会计报表只披露能用货币计量的会计事项, 反映的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标准的信息, 主要提供的是经济效益指标, 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指标均未披露。但由于绿色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重大影响, 有必要在日常核算的基础上, 通过在会计报表中或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的办法披露有关绿色会计信息。

绿色会计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环境资料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披露有关企业的环境政策和实施情况;另一部分较具体地反映计入本期损益的环境支出及与环境有关的资本支出, 这部分资料可在财务报表及注释中披露。具体披露事项为:a.有关环境问题类型;企业关于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案。b.企业自定的环境排放指标以及企业如何对待这些指标。c.根据政府法律规定而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按照政府要求达到的程度;环境保护措施对目前企业的资本支出和损益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影响。d.环境经常性支出的数字;已资本化了的数字及摊销情况。

这样, 企业的会计报表不仅能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 而且能够更充分地反映企业的绿色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赵朝丽.试论构建我国绿色会计的理论体系框架[J].事业财会, 1999 (1) .[1]赵朝丽.试论构建我国绿色会计的理论体系框架[J].事业财会, 1999 (1) .

[2]初探我国绿色会计学的性质与目标[DB/OL].中华财会网, 2005.[2]初探我国绿色会计学的性质与目标[DB/OL].中华财会网, 2005.

上一篇:房地产投资决策下一篇: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