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会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范文

2024-05-12

绿色会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范文(共6篇)

篇1:绿色会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范文

绿色会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GREEN ACCOUNT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摘 要

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各种环境问题的凸显,各国加强了对资源、环境的关注,使得绿色会计应运而生。实施绿色会计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日渐深入人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代企业不可回避的发展方向。由于企业是社会经济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企业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为可持续发展模式中最重要的微观主体。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其中绿色会计是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保证。

关键字: 绿色会计;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目 录

一、绿色会计的意义„„„„„„„„„„„„„„„„„„„„„„„„„„

1(一)什么是绿色会计„„„„„„„„„„„„„„„„„„„„„„„„„1

(二)绿色会计的背景及发展过程„„„„„„„„„„„„„„„„„„„„2

(三)绿色会计的目标„„„„„„„„„„„„„„„„„„„„„„„„„

3(四)绿色会计在我国逐步推行的社会背景及必然性„„„„„„„„„„„„3

二、绿色会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4

(一)什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4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产生及内涵„„„„„„„„„„„„„„„„„4

(三)绿色会计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四)绿色会计是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5三、构建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5(一)是促进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5

(二)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6

(三)是与国际接轨的需求„„„„„„„„„„„„„„„„„„„„„„„7

四、绿色会计制度的形成条件„„„„„„„„„„„„„„„„„„„„„„7

(一)企业实施绿色会计面临的难点和问题„„„„„„„„„„„„„„„„7

(二)科学计算社会总成本和社会总收益„„„„„„„„„„„„„„„„„8

(三)确定环境成本的性质„„„„„„„„„„„„„„„„„„„„„„„8

(四)建立合理的社会总成本、社会总效益核算模式„„„„„„„„„„„„8

(五)合理编制绿色会计报表„„„„„„„„„„„„„„„„„„„„„„9

五、构建绿色会计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9

(一)构建绿色会计科目„„„„„„„„„„„„„„„„„„„„„„„„9

(二)构建企业环境成本核算„„„„„„„„„„„„„„„„„„„„„„10

(三)构建企业环境效益评价„„„„„„„„„„„„„„„„„„„„„„10致谢„„„„„„„„„„„„„„„„„„„„„„„„„„„„„„„„11参考文献„„„„„„„„„„„„„„„„„„„„„„„„„„„„„„12

21世纪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现代经济的繁荣景象,但同时资源的大规模开采、污染使得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平衡也受到了破坏等。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造成的阻碍作用已经受到全球广泛的关注。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保的矛盾,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绿色会计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问题。我国应大力倡导绿色会计的理念,使企业快速建立起绿色会计的核算体系,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绿色会计的意义

绿色会计的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只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我国在这方面的应用和研究就更少。近几年虽然有少数大企业,在会计报表说明里涉及到这方面的表述,但仅限于文字叙述方法,如企业一次投入资金若干治理“三废”,使废水处理率提高了多少,工业粉尘下降了多少,固体废物递增率下降到多少等等,这种文字性的描述不能提供确切的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等信息来考核企业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或危害,从而企业也就不能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其结果还是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使宏观经济效益不能协调一致,继而使社会整体效益下降,还是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了促进中国现代企业建立绿色会计制度、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就绿色会计的内涵、绿色会计制度的建立等相关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什么是绿色会计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 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 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 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 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 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国外将利用货币工具对环境问题进行管理的范畴统称为环境会计, 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环境会计主要着眼于国民经济中与自然资源和环境有关的内容, 是运用物理和货币单位对国家自然资源的消耗进行的计量, 因此, 也常被称为“自然资源会计”。微观的环境会计主要反映环境问题对组织财务业绩的影响以及组织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一般分为环境差别会计和生态会计两大类。具体地说,“绿色会计”就是以价值形式, 运用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对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及披露。这种影响包括相应的损失、带来的效益以及其他影响。绿色会计因其将环境因素纳入核算范围,因此也具有了一些独特的特征:

(1)不确定性。环境问题具有多样性,在资源利用方面也非常复杂,因此绿色会计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周期难以计量。绿色会计涉及环境因素的经济业务不像一般的经济业务周期很短、业务较为单纯,环境经济业务的周期很难计量,并且具有很大的复杂性。

(3)研究方法多样。绿色会计不再仅仅涉及经济学与数学的计算,还涉及社会学、环境学等学科。

(4)报告信息多面性。绿色会计报告既应揭示财务信息,也应揭示非财务信息,如企业的环境目标及执行情况,企业对于治理环境所采取的措施等。

绿色会计的实质是要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牺牲环境质量的代价。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方法有机结合。即在生产成本中.要将废物处置费用计算在内.避免将这一笔本应由企业承担的隐蔽而沉重的费用转嫁给社会,以减少公共费用的开支。由于绿色会计的涉及面较广泛.加之某些要素不易量化,除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外。还要以实物单位和文字说明等描述性方式反映、报告、考核资源和环境成本与价值.评价企业经济活动以及取得的环境效益对企业财务成果和社会环境形成的近期、远期影响

(二)绿色会计的背景及发展过程

绿色会计是为了适应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要求应运而生的, 它的宗旨就是通过会计手段来控制企业对环境的污染, 减少企业环境污染,提高企业环境质量,从而提升社会的环境质量。它把企业的环境问题上升到了财务战略的高度, 极力使经济与环境之间能相互协调发展。

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日益先进的现代工业在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 也造成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人类社会发展所依赖的物质资源和生态环境,出现日渐衰竭的征兆,从而使全球经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被动摇。生态环境被污染问题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为解决这一矛盾, 西方经济学家、环境学家、社会学家和生态学家自20 世纪70年代开始, 着手研究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1971年,比蒙斯(F.A.Beams)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了《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1973年,马林(J.T.Marlin)在《会计学月刊》第2期上发表了《污染的会计问题》,从此绿色会计的研究和发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环境的四个纲领性文件, 环境问题受到关注;1999 年,联合国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国际环境会计与报告指南。各国政府纷纷研究建立本国的环境会计体系,我国于2001年3月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

会”,2001年6月,经财政部批准,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第七个专业委员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标志着我国绿色会计研究进入新阶段。

(三)绿色会计的目标。

目标可分为两个层次: 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

基本目标: 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 改善坏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矛盾问题, 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两者之间的同步最优化。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和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 必须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坚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尽量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 保持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

具体目标: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自然资源的耗费、环境保护的支出、改善资源环境所带来的收益等进行确认和计量, 为政府环保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企业环境目标、环境政策和规划等有关资料。当然为相关客体提供环境会计信息的最终目标是控制与协调经济效益与环境资源的关系, 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最优化, 实现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企业作为环境污染大户,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企业应作为环境保护投资的重要力量,对环境保护投资的目的是将其污染资源的利用控制在环保规定的指标之内, 各地政府部门作为监督者身份确保已经污染的环境治理到可接受的水平。

(四)绿色会计在我国逐步推行的社会背景及必然性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在研究和实施绿色会计方面,已先走了一步。我国不论是在企业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比发达国家晚走了一步,至今我国的大部分企业还处在千方百计地逃避环境治理责任或被动地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状态。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实施绿色会计具有特别紧迫的意义。这是因为,在当今全球我国是生态危机、资源危机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是生态学上的一个重灾区,有效遏制和缓解这个危机,关乎到我国的前途和命运。为此,中央早就把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继而又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强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了措施。我国应借鉴其经验教训,政府一方面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来保护资源和治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加紧环境和资源立法,约束企业、促进企业保护环境。

而传统的企业会计由于不考虑企业环境行为的影响,不反映企业的环境收益和环境损失,因而不能满足企业绿色经营的核算需要,由此建立与绿色经营相适应的会计核算模式和经营成果反映模式,将整个社会生产、交换、消费及生

产主体给社会环境带来的经济后果都反映到会计核算中,建立有环境保护内容的“绿色会计”,全面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当代和未来会计学发展的一大趋势。

二、绿色会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什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 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朱镕基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是上世纪80 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 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1992 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 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概念落实为全球的行动。1987 年Barbier 等人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文章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同年,布伦特兰夫人(Ms groHarlem Brundtland)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此时的研究重点是人类社会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适应并满足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人口、环境、生态和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方面。其后, 这一理论不断地充实完善, 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途径。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人们对可持续的关注越来越密切, 而且从环境领域渗透到各个领域中。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产生及内涵

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在1984年世界环境管理工业会议上提出来的,保护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就必须放弃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文明生产方式,进行严格的环境管理,才能使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长期发展。由于这一理念的提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由此产生,所谓企业可持续发展,也称企业可持续成长,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既要考虑近期市场的扩大和利润的增加,又要考虑企业总价值的不断提高和企业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并且企业在实现效益、利润增长的同时,做到与人口、环境、生态相一致的发展。

(三)绿色会计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从绿色会计本身来讲,它是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提出的,也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因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会计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是全球最早推广绿色会计的国家,以企业为主导,政府协助,逐步实行绿色会计体系。日本也是绿色会计实行较早的国家,仅次于美国。早在1999年日本Fujitsu(富士通)电子集团成为了日本第一家使用绿色会计的企业,之后包括日本的IBM、NEC、SONY、RICOH和MATSUSH电子等20余家企业也开始实行,到2001年,日本约有1100家企业引入或正在研究引入绿色会计,比2000年一年就增加了150家。由此可以看出,绿色会计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企业要提高长远的经济效益就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行绿色会计。

(四)绿色会计是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企业要持续发展,离不开绿色会计的引导和支持,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绿色会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环境成本的控制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环境成本的投入和收益往往不能在短期内实现平衡,会给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企业对环境成本并没有加以重视的原因。但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从长远来看,企业应该将环境成本的核算列入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体系中,对环境成本信息进行计量核算,正确的对待企业面临的环境问题,才能最终保证企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企业实施绿色会计面临的难点和问题在现阶段,绿色会计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其理论和实务的成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来阻碍绿色会计在企业的发展。现阶段,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理念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那似乎成了企业对外宣传的一种手段,而企业内部对环境成本的核算是否真的规范化,还有待考察。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合资企业相比,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是远远落后的,民营企业环保意识淡漠,国营企业的环保满意度下降,这说明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对环境成本的重视程度都是很低的,没有形成环境责任的理念。目前企业环境成本的现状是不容小觑的,近年来接连发生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就是对企业的一种警戒,必须对环境保护引起重视,严格规范的实施绿色会计。

三、构建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绿色会计从本质上看是环境科学与会计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应用性学科,具体而言,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以有关环保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本影响的一门新兴会计分支。

(一)是促进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思想是人类在追求创造健康和富裕的条件时,不要用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取得,要求人类摒弃传统的发展模式。传统的会计核算未考虑环境因素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助长了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高经济效益的观念,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背道而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开展绿色会计核算。

21世纪可持续经济的发展,就是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再利用、资源化为基本行为准则,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经济。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增强企业对资源再利用的意识,可以从绿色会计入手,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核算的范围,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的成本,这实质上就是促进了可持续经济的运行。

(二)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绿色意识不断加强。消费者购买产品,不但关注价格、技术标准,而且越来越注重绿色标准。因此,企业自身也要求加强对绿色会计的重视。企业通过对环保支出的核算,会带来高额的利润,并且树立绿色形象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达到企业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同一。

而在传统会计制度中,根本没有考虑环境资源的成本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们不但要考虑环境资源问题,而且还要考虑其利用成本高低。即要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生态资源纳入企业的会计核算对象,根据会计要求对企业拥有的环境资源进行适当的货币计量和重要性判断,并采用适当的会计方法记录企业因经济活动而对环境资源的消耗情况,建立起统一的绿色会计制度。

企业作为社会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微观主体,是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制造者,同时也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首先促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如企业管理战略、营销战略及财务管理战略等。其中至为关键的是财务管理的绿色化,因为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财务管理是其生存的前提和关键。它不仅是企业了解自身的现状衡量企业发展状况的根据,而且也是企业制定发展计划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一个企业只有搞好了自己的财务管理才有可能得到发展。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的时

候,处于特殊地位的企业必须首先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使自己的财务管理实现绿色化,也就是说在企业内部实行绿色会计实行绿色会计可以在很多方面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首先,可以科学的明确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的成本和效益范围,在传统发展模式下,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最优化,所考虑的成本也只是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成本,也就是物质成本、职工工资和部分自然资源成本。正是这种传统的以经济效益为唯一目的的成本观和效益观导致了资源环境问题。而在可持续发展观下的企业成本和效益的范畴则是与企业经济活动有关的社会总成本和社会总效益。成本和效益的绿色化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前提。

其次,绿色会计的实行有利于披露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有关的成本和效益信息,便于社会公众了解环境信息,从而发挥监督作用。

最后绿色会计能够将企业置于社会监督之中,是企业合理地承担社会经济责任,公平地计算成本、利益,有利于协调企业和社会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和社会声誉。宝洁、麦当劳等国际上的一些知名企业就是实行绿色会计,将自己的有关环境信息和环保措施公布于众,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与国际接轨的需求

发达国家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成为了最热门的国际话题。很多国家都希望政府出面干预本国对外的贸易往来,制定一些协调环境与经济贸易的法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对绿色的重视不够使得我国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连连受挫,出口商品经常因绿色问题遭受惩罚。因此我国政府很有必要将“绿色”强制性地引入企业,并且纳入企业管理中。而绿色会计就是这样一个管理工具,不仅可以强化产品的绿色工艺,还可以增强企业的绿色管理意识,这样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才可能实现。

四、绿色会计制度的形成条件

绿色会计的形成过程是复杂的。如人们、企业观念的转变,成本、效益核算技术的改进,企业的规模、政府机构对绿色管理的要求和指导等都会对绿色会计的形成产生影响。笔者认为,应建立一套适合于绿色会计而有别于传统企业财务会计的必要条件。

(一)企业实施绿色会计面临的难点和问题

在现阶段,绿色会计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其理论和实务的成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来阻碍绿色会计在企业的发展。现阶段,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理念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那似乎成了企业对外宣传的一种手段,而企业内部对环境成本的核算是否真的规范化,还有待考察。据调查,有相关数据表明,公众对企业的环保满意度由2008年的52.47分提高到了2009年的87.6分,在短短一年内,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这说明企业对于环保的重视有了很大的突破,甚至由被动管理转为了主动管理。但这仅仅是从整体来看,如果经过仔细调查,不难看出,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合资企业相比,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是远远落后的,民营企业环保意识淡漠,国营企业的环保满意度下降,这说明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对环境成本的重视程度都是很低的,没有形成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053环境责任的理念。目前企业环境成本的现状是不容小觑的,近年来接连发生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就是对企业的一种警戒,必须对环境保护引起重视,严格规范的实施绿色会计。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办法,让其真正融入到会计核算中。

(二)科学计算社会总成本和社会总收益

社会总成本由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物质成本,人力成本自然资源成本和环境污染成本组成,社会总收益是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构成。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在目前的条件下无法得出具体数据,在社会总成本中,物质成本、人力成本可以沿用现行成本核算模式的计量属性,而自然资源成本虽然在传统成本核算模式中已有所涉及,但是只包括自然资源勘察成本和自然资源开发成本。而按照自然资源经济学的观点,自然资源成本不仅应包括自然资源勘察成本和自然资源开发成本,而且还应包括自然资源耗竭成本和自然资源地租。环境经济学中认为环境污染成本包括:环境补偿成本、环境污染损失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环境维持成本和环境发展成本。人们已经设计出包括历史成本法、现实价值法等的方法以计算自然资源耗竭成本,自然资源地租和各种环境成本,但仍然无法准确的计算出全部成本。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科学合理的核算社会总成本和社会总收益,否则绿色会计制度的建立就无从谈起合理。

(三)确定环境成本的性质

合理确定环境成本的性质一直是进行绿色核算的难点之一。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如波音公司在处理有关环境成本时就遇到环境成本应该被费用化还是应该资本化的问题。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会对税务、公司报表、企业管理产生不同的影响。譬如,在波音公司内部有许多责任中心,各责任中心的业绩与责任中心的报酬是密切挂钩的巨额。环境保护指出的分摊方法自然会引起各相关责任中心的高度关注。同样,波音公司的股东也在密切关注这笔巨额环境保护支出的分摊办法,因为不同的会计处理将导致公司好几年会计报表数据的极大差异。可见,不同的环境成本处理办法给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四)建立合理的社会总成本、社会总效益核算模式

社会总成本、社会总收益概念的改变必然要求会计核算模式的变化。与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中相比,成本和收益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都有所扩大,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增设会计科目,并进行相应的账户处理。我们知道在复式记账法里,会计帐户基本上分为:资产类账户、权益类账户、收入类账户、成本费用类账户和负债类账户。我们必须将社会总成本和社会总收益相应的归纳到上述五类账户中去。

(五)合理编制绿色会计报表

绿色会计报告使用者较之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更广泛,因此,绿色会计报告的内容更丰富,涉及面更广阔。其主要内容包括:(1)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如我国灌溉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仅30%,钢铁冶炼中水的循环利用,制造业中热能有效利用,发电传输中导体自身消耗等等。有效利用资源可以从提高利用效率着手,也可以寻求有效的更丰富的替代资源,如农业上喷灌、滴灌、还有超导体的应用等。(2)环境污染问题。人类的进步、生产的发达,给人们的衣食住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带来了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企业提交的绿色会计报告对环境污染问题应有客观的、全面的、真实的描述。(3)社会影响问题。企业的存在和规模的扩大,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加大了当地的经济投入,但同时也加剧了当地的资源紧张程度,如用水、用电等。所以,绿色会计报告不仅要反映正面效应,还应反映负面效。

五、构建绿色会计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构建绿色会计科目

传统会计的科目主要包括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等,目的是为了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关的财务信息,而企业对空气、水体等环境造成的破坏产生的资源环境要素传统会计往往不予考虑。这就是绿色会计所要核算和计量的自然环境的开发、维护及使用成本,包括其收益和补偿,是针对传统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对环境问题的无能为力而产生的。绿色会计的核算体系是在现有会计核算体系基础上所做的调整,增设了“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成本”等环境会计科目。

1.绿色资产。

绿色资产是指企业从已经发生的事项中取得或加以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能源、金属、非金属矿等自然资源性资产和土地、森林等生态环境资产。具体账户的设置应借记“绿色资产——X X 项目”,来核算企业所拥有的绿色资产的总量,还需要贷记“绿色资产损耗”科目来计算企业绿色资产的损耗程度,从而得出会计主体的绿色资产净值。

2.绿色负债。

绿色负债的形成是由于企业以往的经营活动和其他事项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所应当承担的责任,需要以资产或劳务进行补偿。绿色负债包括的内容和绿色资产是相对应的,具体要在绿色负债的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包括“应付环保费”“应付工资——应付环保人员工资”“应付环境补偿费”“应交资源税”等,来具体核算企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绿色成本。

绿色成本又称环境成本,是指在某一项商品生产活动中,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到处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绿色成本包含的项目很多,例如,环境维护费、环境治理费、环境补偿费、环境罚款支出、排污费支出还包括职工环境保护教育费等等,一般应设置“管理费用——X X 费用”科目进行财务处理。“环境成本”属于损益类科目,期末转入“本年利润”。

(二)构建企业环境成本核算

经济学家对环境成本的定义大体有以下四种:(1)因企业对环境和社会造成影响而引致的成本,这些成本在法律上并不要求企业负责;(2)企业因环境管制而导致的财务负担;(3)环境业绩的成本;(4)所有与环境管理相关的成本。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建立和实施环境成本的核算是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关的环境成本信息。核算的内容应包含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企业环境成本的计量和企业环境成本的记录报告。通过对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来进行环境成本的管理,有计划地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从而形成一种完善的环境成本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目前,我国在环境核算的标准方面还是空白的,对企业来讲环境成本的核算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为企业控制环境成本,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构建企业环境效益评价

企业绿色会计的实行必须依靠对企业环境效益作出正确的评价,由于企业的各项环境指标引起的经济价值难以量化,所以只能模糊的对环境效益进行评价。

企业可以把被环境影响的各个领域根据属性进行分类,再把每项环境指标归属到每个领域中,从而进行定量的分析,实现对环境效益的科学评价。如图2所示:企业作为盈利组织,必须要考虑到环境效益的提高,所以只有对环境效益进行正确的评价,才能促使企业对环境问题引起重视,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

篇2:绿色会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范文

选择一个怎样的发展战略,这不仅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进程,而且,也影响到整个人类的未来命运。因此,探索合理的发展观已成为国际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无疑是这种探索的一项富有积极意义的成果,它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就其对会计的影响而言,则将促使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日臻完善。鉴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就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绿色会计这一重要命题做些系统化研究,以期丰富和完善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并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选择一个怎样的发展战略,这不仅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进程,而且,也影响到整个人类的未来命运。因此,探索合理的发展观已成为国际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无疑是这种探索的一项富有积极意义的成果,它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就其对会计的影响而言,则将促使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日臻完善。鉴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就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绿色会计这一重要命题做些系统化研究,以期丰富和完善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并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类与其所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立统一、协调共进的动态过程。在这种动态过程中,传统会计功不可没。只是传统会计理论一般侧重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着眼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资本及其运动的,并建立在历史成本计价、权责发生制和复式记账三大支柱之上。但传统会计没有将环境所带来的经济问题很好地纳入会计理论与实践加以研究和解决,以致于联系可持续发展战略来看待传统会计理论与实践,不能不说传统会计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集中表现在:

1.会计循环过程及内容不完整。

在会计确认上,传统会计没能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价值都反映至会计图象上,因而,会计循环过程及内容暴露出一定的不完整性。具体而言,缺乏将涉及环境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确认。例如,没将环境资源按资产要素确认;没将企业应承担的环保社会责任按负债要素确认;在所有者权益要素中没将环境资本列进;没将资源成本列作费用要素确认;没将环境收益列入收入要素确认;对环境利润更是缺少必要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从会计实践看,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中,还没有与环保相配套的会计核算体系,仅在企业管理费用中包含了排污费和绿化费项目,所有这些表明传统会计侧重核算与企业直接有关的信息、资金和物质商品,而对企业与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及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监督不够,致使会计循环过程及内容呈现出一定的不完整性。可喜的是,我国已把生态保护提上了议事日程,对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做出了有关政策性规定,在我国,将环保费支出反映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势在必行。事实上1992年中发办7号文就已明确指出:“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按照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要逐步开征资源的利用补偿费,并开展对于环境税的研究,研究并试行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的活动核算体系,使市场价格准确反映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代价。”传统会计不能无视这种政策性规定,相反应及时将整个社会生产与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价值都纳入会计图象一并反映与监督,以弥补会计循环过程及内容不完整的缺陷。

2.狭义循环成本概念不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自然资源消耗的成本补偿要求。

成本的经济实质应是价值耗费与补偿的有机统一体。为此,人类的劳动消耗需要补偿,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样需要补偿。在某种意义上,成本充当了消耗补偿的价值尺度。传统会计(包括现代会计)所依赖的成本观念是狭义循环成本概念(或称小循环成本概念),它从属于狭义费用概念,这可从《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费用要素的确认及制造成本法下费用区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得到佐证。

狭义循环成本概念,立足于企业微观本身来处置成本补偿;讲究企业资本运行的循环与周转的畅通性、安全性及增值性;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侧重于披露经济性信息,而缺乏有效的环境社会性信息的充分披露,未能真正建立起“微观-宏观共振型”的会计模式和运行机制;也使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正确量化计算缺乏科学依据。例如传统会计核算方法未将环境资源列入资产核算,其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如实反映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虚增了国家财富;企业成本只量化计算人造成本,而对自然资本忽视不计的结果,造成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占用和污染破坏,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虚增盈利。正确做法应在宏观上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扣除环保支出,而在微观上企业生产成本应反映当期环保支出。面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们应当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科学解决,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现行的成本理论缺少一种从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复合认识成本补偿问题。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自然资源消耗的成本补偿要求的实际出发,我们应倡导广义循环成本观(或称大循环成本观),并将广义循环成本理论有效地应用于会计实践。

按照广义循环成本观,要从自然资源在人类活动作用下整个循环过程研究、定义有关成本的特性及范围和内容,即从整个物质世界的循环过程来看待成本耗费及补偿问题;不仅要考虑人类劳动消耗的补偿,而且要充分考虑自然界各种物质资源的消耗及补偿,以便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包括环境在内的会计循环应采取如下基本模式:

从广义循环成本构成看,应当是自然资源成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的总和,其中资源成本可具体包括生成成本、再生成本、恢复成本、替代成本和服务成本等。一般地,生成成本是指自然资源本身的有用性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形式;再生成本是指自然资源从它被消耗,到再生成原来规模和水平应计量的成本或应补偿的价值;恢复成本是指人们开发利用某项资源的同时污染、破坏或消耗了另一项资源,用来恢复被污染、破坏的资源本来面目的成本;替代成本是指不可再生资源在开发利用时,人们以其他资源替代之所需支付的相关费用;服务成本是指某些资源的存在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提供了某种服务所发生的成本,具体包括由于资源服务所带来的收益增加及失去服务造成自然灾害而发生的损失。

3.对环境成本与收益计量的弱化制约着对环境信息的有效披露。

会计计量构成会计循环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理论上讲,会计计量工作应贯穿于会计核算系统从数据输入到信息输出的全过程,它包括选择计量客体的计量属性、选择会计计量单位和确定会计计量模式三个计量要素。从实践看,由于传统会计没能将环境带来的经济问题很好地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因此,在会计计量方面缺乏对环境会计对象的有效计量,集中反映在没能用会计计量反映和控制环境资源及其耗费与补偿问题。必须指出,当资源与环境具有价值时,应视为资本性质,这种资本的价值能向人造资本转换,为此,会计实践上要计量两种资本的转换过程,并确定适度的转换比,以利于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传统会计在会计计量上缺少必要的突破,尤其对环境成本与收益计量上不无弱化,反过来制约着对环境信息的有效披露以及现代会计职能的能动发挥。可以预见,今后一个主要社会问题将是确定由谁支付外部问题的成本和怎样对其定量估价:哪些成本应由生产它们的团体负担,哪些成本应由整个社会承担。由此可见,对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计量尽管困难但必须有较大突破,否则,会计很难满足社会各方面对环境问题提出的信息披露的客观要求。

二、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及实务操作的主要障碍

绿色会计(green accounting)又名环境会计,它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修正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从世界范围看,会计绿化成为一种时尚,但绿色会计由来已久。具体可追溯于本世纪70年代,以《会计学月刊》(journal of accounting)1971年比蒙斯(f.a beams)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第2期马林(j.t.marlin)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两篇论文为代表,揭示了绿色会计研究的序幕。1983年以来,世界银行就积极鼓励修订现行的会计体系,增加环境项目,提出建立一套与联合国国民会计体系相配套的环境辅助账户的建议。1989年1月联合国国民会计体系专家小组接受了该提案。经过修订的国民会计蓝皮书已于1993年发表,包括的内容有对绿色会计的讨论,对提出的设计辅助账户作了肯定,并批准收益计量时应考虑计算环境成本问题。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1995年召开的第13届会议,其主题就是绿色会计。

从本质上看,绿色会计是环境科学与会计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应用性学科,具体而言,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以有关环保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本影响的一门新兴会计分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与自然环境的联系越来越强,用会计处理一些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代和未来会计学发展的一大趋势,绿色会计必有着光明的发展前途。

篇3:绿色会计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会计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 绿色会计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必要性

可持续经济发展是在日益激烈市场环境下提出的一种先进经济发展, 其基本含义就是强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满足现代人需要, 又不对后人满足需求能力构成损害。将可持续发展应用到现代经济中主要变为资源合理利用以及企业科学治理。现代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微观部分, 企业经济发展能够有效促进社会进步。作为企业发展基础和前提, 会计工作是否科学决定企业能否长期存在发展。依照可持续发展原则,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绿色会计制度。

绿色会计实质就是克服传统企业发展以环境为代价的方式, 将传统财务会计理论进行合理创新, 将废弃物处理加入企业生产成本中, 避免将这笔费用通过不良手段转嫁给社会, 从而减少社会公共费用支出, 为社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奠定基础。绿色会计涉及面较广, 同时在展开过程中一些因素难以量化, 因此对该部分管理除了需提供与之相应的货币计量外还需提供实物单位以及文字性说明, 必要时需提供相应报告以及考核资源, 评价企业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绿色会计发展历史较短, 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只有几年历史。我国在该方面仍旧处于起步阶段, 近几年一些大型企业虽然在企业报告中有所提及, 例如企业在一次性投资中设计一些治理工业“三废”相关费用, 通过该部分资金使用能够有效降低工业粉尘, 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降低环境污染。这种文字性描述并不能从根本上反映企业绿色会计建设给社会成本以及社会效益带来一定积极作用。绿色会计是多方面全方位制度,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涉及很多方面内容, 例如企业发展营销战略以及财务管理战略等, 绿色会计的重点在以建立财务管理绿色化。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不能脱离实际, 必须以当前企业的实际状况为准, 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应该及时作出针对性改善, 保证企业能够有效应对各种不良状况, 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首当其冲是改善企业财务管理方法, 通过财务管理改善逐渐波及其他方面。财务管理不仅能够衡量各企业发展现状, 更能为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一定依据, 现代社会只有一个企业发展好自身财务管理才能够保持企业内部稳定, 在此基础上实现财务会计管理绿色化, 奠定一定基础后逐渐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能够在多方面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通过绿色会计能够明确可持续发展企业成本以及效益。传统模式下企业发展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在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 绿色会计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意义

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现代化企业建设过程中必须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大发展战略, 促进社会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促进环境-社会经济-资源之间实现良性循环。这一理论为我国企业经济发展指明方向。我国企业发展必须注重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 实际企业建设过程中在加大企业投资外, 还需要突出表现企业在生产过程对环保问题的注重, 切忌将资源滥用以及生态环境破坏作为一种消耗, 一种成本浪费。在进行国民经济计算过程中应该将资源滥用以及环境破坏作为一种投入成本, 需将该部分费用扣除, 只有这样才能如实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处于只注重现状而忽视环境问题, 没有将环境作为经济发展过程的一种重要因素, 从而造成我国国民经济指标失去参考价值, 表面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但数值上的增长是表面现象, 是虚假的。另一方面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很多对环境影响严重的企业在生产违禁品, 其次一些看似能带动经济发展的企业受到地方组织保护, 只顾着眼前利益, 对环境问题视而不见, 日积月累逐渐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企业财务会计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成本效益绿色化的根本, 而成本和效益的绿色化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必经之路。企业内部实行绿色会计能够披露企业经济活动相关信息, 让群众了解环境信息, 参与到企业发展评价过程中, 促进企业在发展中不断践行自身职责, 承担相应社会责任, 做到成本公平计算, 合理创造企业价值。最后, 企业实行绿色会计能够让企业在建设品牌同时得到全社会民众的监督, 对企业而言是一个机遇, 同时又是挑战, 例如当前社会上一些较大企业如宝洁、麦当劳等已经实现绿色会计, 在经营过程中将其与环境有关的信息和环保措施公布于众, 通过有效经营策略获得消费者认可, 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会计现状

财务会计成本计算时仅仅将企业经济活动中相关交易产生的经济成本, 具体来说就是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物料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以及部分自然资源成本。该种计算方式过于片面, 没有将企业经济活动中造成的各种成本全部反映出来, 从而导致财务账面上收益被虚夸, 直接表现就是将未来经济利益透支。由于成本计算存在一定偏差, 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由此可见财务会计成本范围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企业必须做出改变, 扩大成本计算范围。

企业会计经营对象主要为能够对企业财务状况引起变动的各企业活动, 因此当企业性质存在差异时将会出现会计经营管理上的差异。传统财务会计将企业假设为“经济人”, 从西方流派观点来看, 社会上存在的经济主体都可以被看做是经济人, 其根本目的就是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此时经济衡量指标主要根据企业资产收益率等展开, 并未将环境因素考虑进去, 因此往往会出现经济指标在牺牲环境基础上出现大幅度增长, 人们在经济最大化观念下往往只看到眼前利益, 忽视长远利益, 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各种废弃物被排放到自然界中, 因此可以断定“经济人”这一片面说法正是导致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绿色会计则是摈弃传统说法片面性, 将企业看做“社会动态经济人”, 不同于传统“经济人”观念, “社会动态经济人”主张在追求企业经济利益同时还要追求社会效益以及生态利益, 而非仅仅将经济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的唯一指标, 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发展。这种观点主要形成于可持续发展观念, 是实现资源有效协调,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资源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需要各个部门以及与之相关各个局部因素参与进来, 因此要求社会、企业、环境等相关方人员积极参与, 对社会、企业、环境等相关效益进行有效评估。企业财务报告使用人员比较狭隘, 基本为与企业有着紧密联系的部门或一些金融机构, 且在使用过程中仅仅关心企业经济效益, 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三、企业绿色会计制度形成条件

绿色会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基础, 但其实现过程却是漫长的, 首先需要完成人们思想观念转变, 并重新制定成本核算方式。其次需要众多部门共同参与。为促进绿色会计的实现需要建立一套能够克服传统会计弊病的现代化绿色会计制度。

(一) 制定合理社会总成本以及社会总收益计算方式

社会总成本主要由经济活动相关的物料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自然资源成本、环境污染成本等组成, 社会总收益主要由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组成。当前我国并未制定系统统计方式, 因此难以通过数据反映。社会总成本中包含的物料成本以及人力成本均可使用传统财务会计计算方式, 对于自然资源缺乏详细计算方式, 传统财务会计中仅存在自然资源勘探以及开发成本, 但缺少相关资源耗竭成本以及地租成本。参考环境经济学中环境成本主要包括环境补偿、污染损失、环境治理、环境维持、环境发展等几个方面, 目前人们已经开发出几种计算方法, 但由于在我国并未形成科学体系, 这些计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片面性, 基于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计算方式, 准确反映实际成本和效益。

(二) 明确环境成本性质

明确环境成本性质是建设绿色会计难点之一, 即使在已经实行绿色会计有一段时间的发达国家, 在处理相关环境问题时也会遇到一些环境成本究竟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问题, 因此在处理过程中管理方式摇摆不定由此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不同会计人员在处理同一问题时会出现较大偏差, 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费用分摊问题难以分清, 缺乏有效分摊方法, 不同环境成本处理办法给企业造成的影响差异巨大。

(三) 合理编制绿色会计报表

绿色会计报告共多类型人员使用, 不同人员需要从中获取不同信息, 绿色会计报表需要全面准确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状况, 其主要内容应包括:资源利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影响问题等, 在制定绿色会计报表过程中应该将正面影响以及反面影响都反映进去, 避免报喜不报忧状况的出现。其次需要将各类会计信息进行有效分类, 便于使用者能够及时发现自己想要的信息, 并作出准确判断。绿色会计报表格式需统一, 实行标准化管理, 避免不同会计人员根据个人喜好随意改动格式, 为会计工作稳定性提供保障。

四、结语

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企业发展方向, 绿色会计是现代化企业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只有建立在绿色会计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才具备一定可行性。当前绿色会计并未得到广泛实施, 一些企业实行的绿色会计有些许片面, 基于此必须改变人们思想观念, 重新制定合理社会总成本以及社会总收益计算方式、明确环境成本性质、合理编制绿色会计报表, 为未来绿色会计有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剂——绿色会计[J].商业研究, 2006 (5) :59-61.

[2]余和明.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绿色会计[J].会计之友, 2008 (32) :34-35.

[3]刘慧琴, 范凤香.论绿色会计[J].生产力研究, 2007 (23) :132-133.

篇4:论绿色会计在中国企业的发展

摘 要: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资源遭到超限度的开采,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平衡。绿色会计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我国企业为在竞争中获得广泛的认同和有利的地位,保持持续发展和上升的态势,亦应着眼于完善绿色会计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会计;企业;持续发展;措施

环境成本和收入的会计确认、计量尚处于研究和讨论之中,至今仍然没有相关的会计规范使之成为强制的会计信息范畴。而其实关于环境成本和环境收入的信息对企业的决策、企业的外部形象及政府的环境管理有相当的益处。欧美国家已将环境问题的投入程度作为企业评价和分级的一项重要指标,日本的一些公司,例如富士能公司、西友公司,也相继公布了按自己标准编制的绿色会计报告。顺应这一潮流,我国企业为获得在竞争中广泛的认同和有利的地位,保持持续发展和上升的态势,也应着眼于完善绿色会计的记录,编制和公布自己的绿色会计报告。

1 企业环境信息的记录

建立一个环境开支项目来统计环境费用和成本。鉴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没有环境成本和环境收入的项目,相关的记录并不是必须纳入复式记账之中,可以暂通过账外备查的形式实现。环境成本和费用可通过以下两个步骤来整理归纳:

(1)由各单位记录在运做前期投入的环境成本和费用。

(2)将记录的环境费用归为几类,包括原材料从环境保护中获得的利益。

2 企业环境信息的报告

企业可以定期编制绿色会计报告作为会计报告的组成部分或单独呈报给公众、政府等。企业的绿色会计报告以环境成本和环境收入为主要内容。

3 研究环境的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及影响

环境内部成本是指由企业的经济活动产生的由企业负担的成本,外部成本是指企业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不由企业负担的成本。企业应在如下方面开展研究:

(1)统计环境开支,为环境报告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依据。

(2)研究记录、分配和总结内部环境成本的方法。

(3)将污染预防方案与绿色会计相联系,驱动更佳的污染管理决策。

(4)研究对外部环境成本的辩认、量化和货币化的方法。

(5)研究建立企业特有的数据库和数据模型,对各种供需方案在使用现场和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影响、成本和收益进行计算。

(6)统计工厂对资源、能源消耗。

(7)建立新的或改进现有的计算机程序,为量化排污和排废品量创造模型。

(8)尽可能将外部环境成本货币化。

4 强化现有财务评估体系

由于企业通常忽略内部环境成本和外部环境成本,对环境收益考虑也不充分,因此对投资项目的财务分析和评价往往不全面。企业能够也有必要在作投资决策时考虑到环境成本和收益因素。在已知内外部环境成本和基础上进行预算,制定经营计划,财务计划,编写财务报表与分析报告,才能全面了解和评价投资项目的得失,包括该投资项目对环境和社会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最终将决策的盲目性减至最小。企业可采取下列行动来强化其财务评估与资本预算的程序和标准:

(1)企业在评估几个同类项目时,无论何种方法和指数被采用,都应考虑这些项目的内部环境成本和其它成本,包括债务、税、补贴、意外成本和外部社会成本。同时也应考虑与之相关的收益。

(2)改进企业的资本分配过程,引入反映可持续性的发展的目标和对外部环境的影响的标准。

(3)以大型的资本投资为试点,开展全面成本财务评估的实验研究。

最后,我国政府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1)是修改会计法。将绿色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无疑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将它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2)是完善会计准则。就是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短期行为。

(3)是建立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进行设计,使绿色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

篇5:绿色会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范文

会计这个词在当今社会可谓是路人皆知,可是真正能把“会计”的作用解释通透的人恐怕却是不多,为了更好地阐明我的论题,首先我们先来说说何为会计。其实会计的意思是核算,发生经济业务总是会涉及到钱进钱出,会计就是对此进行计算,再把这些结果提供给使用者。所以说会计就象一张写满了信息的纸,通过它,你可以了解到赚了多少钱、亏了多少钱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会计这个工作似乎是很简单,说白了,不就是点点钱,记记帐而已,可是这往往是只了解了点的人之所见,看问题自然应该由点及面,从广义上来理解会计就得从其对企业的发展上来讨论它的作用。

企业是需要生存发展的,而会计的目的就是反映企业的现况和发展前景,从表面上看,会计工作是记帐和编制报表,但其基本目的是为了给使用者提供信息和理论依据,当然,这就要求会计信息非常准确,所以会计工作必须对业务数据进行分类、计算、汇总把重要的留下。作为企业经营者,看到加工后的会计信息会把握企业资金状况等,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一个大方向。会计就是一张提供财务状况的纸,会计是把有用的财务信息处理好,让管理者、经营者掌握以前的业绩,查看现在的问题,预测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信息系统。同时,和企业有经济关系的人,也可以随时掌握情况。举个例子吧,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就是说当企业有了扩大再生产的能力之后,或者企业面临着转型的时候,那作为企业老总的你可能就要考虑对其他公司进行投资,为了避免盲目投资,那你必然会对新投资公司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核。你需要通过这些会计信息了解新公司的资产配置是否合理,成本费用的控制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是否看好等等。如果许多方面说明新公司不错,或者有一些小问题,你在投资时还可以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后你还要定期查看新公司的财务状况,在不好的时候及时抽出资金,确保安全。当然,如果开始时问题就较大,那就干脆不用投资了。正如一句话所说,企业小时是自己的,企业做大了那就是大家的,投资前做好通盘考虑,不仅是为自己负责,那更是为所有人负责,一切防患于未然,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流中驶得四平八稳。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会计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在更好地了解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才能在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上有一个明确方向。

目前的会计工作职能与原来早期的相比,工作性质和作用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可以说已经向多元化,管理化方向发展。它不仅仅是要求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的会计核算,更高地要求了工作人员在管理素质上的提高。大体上会计工作可以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是会计核算,二是财务管理。会计侧重于核算,财务侧重于管理,二者都以资金运作为工作的对象,会计核算主要从资金运作的事后着手,财务管理则从资金运作的事前着眼。财务管理是从价值方面对企业进行的管理工作,例如对资金、成本、利润等方面的管理,这些管理是以货币形式反映了价值的形成、实现和分配过程。财务管理 与其他管理工作相比是一种价值形式的综合性管理,因此是企业管理的中心。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财会人员已更多地投入到管理工作之中,经济的发展,也要求加强企业财务管理。1.财会管理的作用 1.1 计划作用

财会的计划作用是预测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提出资金使用的要求。财务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销售预测、资金预测、成本预测和利润预测4个方面。企业的财会计划要以货币形式综合反映计划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项资金、预计的收入和经济效益。1.2 控制作用

财会控制是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符合既定目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财会控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

(2)组织财务计划的实施。(3)平衡财务收支。1.3 监督作用

财会监督主要是利用货币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实行的监督,具体来说就是对资金的筹集、使用、耗费、回收和分配等活动进行监督。1.4 资本运营

财会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资本运营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资本运营不仅仅是运营产品,而是运营资本。资本运营是现代财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采用财务会计中记账、算 账、报账的方法,也不采用管理会计中预测利润的量本利法,而是采用管理会计中投资决策 的理论和方法,采用财务管理中投资组合选择原理、资本结构理论等重要方法,将投资、融 资和盘活存量资产作为主要内容。2.现代会计的内涵及特点

会计在现代企业中不仅仅是扮演了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的角色,又是一种进行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它必须遵循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2.

1、真实性。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进行核算,取得和填制凭证,经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在帐薄上进行登记和反映,以保证提供真实的正确的会计信息。

2.2、统一性。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主要是进行价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以实物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基础,有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观念总结”。

2.3、连续性。连续性是指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

2.4、系统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然后进行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

2.5、全面性。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加以记录,同时,所属会计应当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全部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综上所述,现代会计在企业中是越来越不可或缺,要求也是越来越高,那么目前正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真的能恰如其分地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呢?通过分析我国会计的现状便可见一斑了。只有有比较,才能看出其中的差距。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1999年10月31日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要求在会计工作中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状况,为经济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明确规定必需依法办理会计事务,同时,又加大了对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惩治力度,要求单位负责人必须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并给予法律保护,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严禁对他们进行打击报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这些规范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推动会计工作规范化的有力保障,必将进一步加速我国会计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完善会计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发挥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在新日制度交替并存情况下,因法制的不尚完善,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会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会计秩序比较混乱。

1、条线管理之弱化。法律和制度出于条而行于块,也就是说,出台的法不能说少,著书立学的学者也挺多,但批“作业”的老师却有限。内部的监督部门受制于企业领导,外部监督部门听命于地方政府,块强线弱。

2、执法检查之弹性化。执法程度因人而异、因环境、关系等各种因素而不同。例如,检查中发现一企业有意偷漏税X万元,处理结果:鉴于被查单位态度良好,考虑到企业实际困难,免去罚款而补交较少的款数等。

3、执业保护不善。会计专业实行持证上岗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无证、无学历人员占着岗位,其中有些人往往财经政策和财会知识缺乏,影响会计工作的知识性、严肃性,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

4、会计工作业绩宣传上有偏差。会计工作的任务,不仅要守法和聚财,还要向内部和外部负责。可如今在舆论导向上却重效益轻执法。在介绍企业财务人员先进事迹时,有关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报道比比皆是,而在维护法纪、顶住压力、如实反映事实的报道却少得可怜,财会人员若主动暴露了存在的问题,不但会在内部受到非议和排挤,更可悲的是外部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保护。

可以说如今我国会计素质的现状并不容乐观,那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状呢?这正是由于过去,无法可依,企业领导人不够重视,于是在上世纪末许多企业在资金运作上根本就毫无章法可言,最终国家在1999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经过企业老总在思想上的重新审视之后,会计这个行业才得以有所改观,主要就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1. 培养会计人员的伦理意识

会计常常作出具有伦理内涵的决策,其中包括不违反会计法规、准则,但却有悖伦理的决策,而会计的决策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的社会影响效应是不容忽视的。显然,法律法规是无法穷尽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细节的,也无法对人性作出种种硬性的规定,所以,人们的许多行为是受自己的一套道德准则约束的。

1.1、会计人员自发的伦理意识。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社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国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水平又参差不齐,导致我国许多企业会计信息被严重扭曲。目前在会计队伍中仍有相当一部分的会计人员并没有理解和掌握会计法规、准则,即使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也无法作出合法的或合理的职业判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法》及有关会计法规、准则的真正实施。而另一部分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则恰恰相反,他们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且熟悉会计法规、准则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但是,若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缺乏伦理意识,他们的负面影响和危害就更大了。

1.2、会计人员被动形成的伦理意识。会计人员常常在外在环境迫使下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会计伦理。通过法制教育和会计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会计监督的有效进行,将有助于会计人员伦理意识的形成。(1)增强会计法律、法规的强制性。《会计法》针对会计实务中的一些普遍性的违法行为,具体地规定了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刑事处罚,目的在于增强会计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提高对会计工作的监管力度,逐步树立会计人员的伦理意识。(2)加强会计监督。会计监督包括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企业内部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可以通过严格的职务分工以及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来实现,即处理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应严格分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并且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的互相监督机制有利于减少会计人员有意或无意地歪曲会计信息的机会,也造就了一个有助于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会计伦理意识的环境。企业外部对会计人员的监督,会计监督体系是否完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会计人员伦理道德的培养。

2、健全制度规范职业道德

会计管理制度是指各单位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旨在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措施和办法。

2.1、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即明确单位领导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明确总会计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明确会计机构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职责;明确会计机构与其他职能机构的分工与关系;确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组织形式。

2.2、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即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设置,各个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标准;各会计工作岗位的人员和具体分工;对会计工作岗位的考核办法等。

2.3、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即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报表等会计核算流程和基本方法的规定。

2.4、内部牵制制度。即内部牵制制度的原则、职务分离、钱账分离、物账分离等;对出纳等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性规定;有关部门或领导对限制性岗位的定期检查办法。

2.5、稽核制度。即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对有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进行审核、复查的一种制度。

2.6、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即对原始凭证的开具、接收、传递、使用、保管等进行规范管理的制度。

2.7、定额管理制度。指确定定额制订依据、制订程序、考核方法、奖惩措施等。

2.8、财产清查制度,指定期对财产物资进行清点、盘查,以保证账实相符。

2.9、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指确认财务收支审批范围、审批人员、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及其责任的制度。

2.10、成本核算制度,即制定企业单位的成本计算、归集、分配的规则。

2.11、财务会计分析制度,指定期检查财务会计指标的完成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促使领导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制度。等等。

3、强化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指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错误,依法查处可能存在的舞弊造假,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的运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它是对会计核算所反映的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保证其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第二是对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本身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保证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健全会计监督,对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水平,对会计人员的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业务水平

4.1、通晓专业理论:按高标准要求,一名出色的财会人员必须有宽厚的会计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会计实务技能。首先会计人员应当了解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并且对这些研究方法要有透彻的领悟和精湛的运用技巧,才能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有利于财会人员从最高层次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并运用它指导具体工作。其次会计人员应当熟悉会计基本理论、发展会计理论和比较会计理论。会计基本理论与发展会计理论和比较会计理论之间互为前提、互相制约。财会人员熟悉会计理论,用理论指导会计实务工作,使会计实务工作大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而使会计实务工作有据可依、有理可循。再是掌握会计应用理论,会计应用理论是研究会计工作量的规定性的理论,对会计实务有着直接的影响和指导作用。会计应用理论是会计基本理论的具体化,是联系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实践的桥梁和纽带。会计应用理论与会计实务联系最密切、关系最直接、应用性最强的理论,而且包含许多政策性规定,对此,财务人员就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了解、熟悉阶段上,而要达到准确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程度。4.

2、善长计算机操作:随着电子技术的应用,电子计算机现在已部分地取代了书写和计算工具。尽管不少财务人员进行了计算机的普及培训,但与财务工作计算机化的要求相距甚远。所以财务人员的当务之急是要学会计算机的操作,并能针对本单位、本企业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编制程序、存储信息,财务分析和编制报表。

4.3、能用外语交流: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特别是会计的国际化趋势加强,财会人员与外国同行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客观上要求他们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种外语。语言是猎取新知识的工具,在“知识爆炸”的社会里,要掌握国外会计领域的新知识、新动向、新趋势,不懂一种外语,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在知识经济时代,不懂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外国语言的人,就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很难成为卓有成效的财会人员。

4.4、会计要从核算为主向预测决策为主转化。企业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经营目标,必须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改进产品质量,降低劳动耗费。适应这一要求,会计除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核算信息外,更要充分发挥其对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职能。从企业外界利益关联着的投资及信贷决策看,随着市场运行的规范化以及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理性化,无论是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还是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其依据不再限于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而是包括过去在内,以未来为主的全时序的业绩信息。

加强经济管理,严格规范会计工作,提升会计自身素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规范会计行为的根本任务,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原则性、无私奉献、为社会服务、紧跟时代步伐等等是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换言之会计行业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正因为会计行业的诚信、真实、可靠的职业本质,才获得社会的信赖与赞誉。在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对人的能力的挑战,而人的能力又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程度。要想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名合格财会人员,必须有相关的知识作基础。要培养会计人员具备全面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是指培养会计人员求知、思维、分析、语言、写作等各方面能力的知识,以及与会计密切相关的经济、财政、市场、管理、组织行为、贸易、金融等知识。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一支爱岗敬业、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服务优良的会计队伍。关键词解释:

一、资产

资产就是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例如,现金、银行存款等活钱;还有原材料、产成品、半成品、固定资产等东西;而专利权、商标权等摸不着的也是资产,投资也属于资产。资产需要能够控制,租用别人的东西,不能算做自己的资产,而租给别人的东西,虽不在自己手里,但仍算做自己的资产。资产必须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而且必须是经济资源。所谓经济资源就是能赚钱的东西。象报废的机器就不应记作资产。

二、负债

负债是企业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后用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它又分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一般指时间较短的,一般在一年内或者比一年长但是在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比这个长的就是长期负债。如短期借款属于流动负债,期限为几年的银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资金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股东投的钱,即所有者权益,另一部分是借来的钱,也就是债权人的钱。由于借款是一定要还的,当企业经营不好或亏本时,减少的钱是所有者权益,也就是说,亏只能亏股东的。当然,当企业盈利是,所有者权益也会增大,所以所有者权益并不一定等于股东初始的投资额,而是随企业经营好坏而增减。所有者权益不同于负债,所有者权益表明企业归谁所有,不用偿还。负债表明企业欠谁的钱,是要还的。所有者权益不需要付利息但可参加分红,负债则需要付利息但不可参加分红。在企业破产清算时,要先还负债,有剩余才会偿还给投资者。

四、收入

收入是企业业务中产生的收益,是企业卖出产品,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和将发生的现金流入,或债务的清偿。收入要能用货币计量,且有据可查,必须与相关费用匹配。收入会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净额可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故收入是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的一项基本指标。

五、费用

费用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可以理解为成本。包括为取得营业收入而花的所有可以用钱来衡量的人、财、物的耗费。费用一般包括料、工、费。料指材料;工指人工,可以理解为为人工花的工资;费指各项管理费用,(可以理解为管理人员工资)、财务费用(支付利息)、销售费用(如广告费)。费用与收入要匹配,即凡是取得收入都要付出代价,若费用增长而收入不变,所有者权益就会减少。

六、利润

篇6:绿色会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范文

陈忠秋02级绿色食品(1)班

摘要:近年来,广东省已有部分山区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积极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创农产品绿色食品品牌的战略,推行山区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探索广东省开发绿色食品推动山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其中较突出的有新丰县。该县充分利用该县地处新丰江源头的优越自然环境,积极发展反季节蔬菜和优质水果,树立绿色食品品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山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关键词:品牌战略结构调整信息营销

一新丰县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介绍:

现在全县蔬菜面积(含复种)已达18万亩,主要品种有20多个,年产量达到20多万吨,产品销往港澳、珠三角等地。在广州江南市场设有“新丰无公害蔬菜一条街”,获免检进入广州市场。该县生产的蔬菜在港澳和广州、深圳、珠三角等地区负有盛名,新丰县有珠三角“菜园”的美誉。2003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78亿元,同比增长4.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为了进一步打造新丰绿色食品蔬菜品牌,抓好绿色食品蔬菜基地建设,新丰县提出创建绿色食品示范县,藉此为契机,走一条既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绿色产业,又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的路子。

二.关于新丰县绿色食品现状与分析:

1.绿色食品效益显著,应着重打响绿色食品品牌,实施产品品牌战略。新丰县充分利用该县地处新丰江源头的优越自然环境,积极发展反季节蔬菜和优质水果,树立绿色食品品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其中小白菜、佛手瓜、尖椒、玉角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蔬菜荣获国家商标总局注册认证的“丰绿牌”商标;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该县成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目前新丰县政府从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应对WTO挑战、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充分发挥天蓝、地净、水清的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坚持和发扬“绿色食品品牌”的发展战略,把新丰的发展定位在建设绿色生态中心区上,以绿色打造地区品牌、塑造地区形象,使新丰的绿色食品开发在规模、质量、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在广东省创一流、当排头,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新丰自然资源丰富,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应合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蔬菜加工业,促进新丰经济发展。发展蔬菜加工业可以开拓蔬菜类产品的新市场,为新丰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首先,发展蔬菜加工业,可以有效地提高蔬菜等农业初级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其次,发展蔬菜加工业,不仅可以解决蔬菜保鲜的困难,而且可以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增强地区竞争力,加快新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第三,发展蔬菜加工业也是应对WTO挑战、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步骤。近年来,新丰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发展蔬菜生产作为支柱产业,创立了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品牌,去年全县种植面积14.6万亩,产量15.2万吨,计划到“十五”期末将发展到20万亩规模,带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目前全县还没有一间蔬菜加工企业,若发展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蔬菜加工业,对于今后蔬菜加工业的开展前景必定更加广阔。

3.促进绿色食品营销,拓宽产品销售渠道,适应信息时代大势,大力加强建设和普及市场信息网络,以营销带动新丰绿色食品基地的发展。绿色食品营销是整个绿色食品事业的重要工作之一,要搞好新丰县绿色食品的流通和市场开拓,新丰绿色食品企业要注意培养绿色食品营销专业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参与市场开拓。同时要认真做好探索绿色食品生产与销售市场的稳定产销契约关系和利益机制,研究减少从产地到终端销售过程的环节,降低营销成本。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对于任何产业来说其重要性都是不容置疑的,特别是象蔬菜类的产品,价格和需求量跟随季节、天气等不定因素而变化,生产者对市场必须有及时的了解和掌握。通过市场信息网络的建设,农民可以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蔬菜的流通,使广大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另外,农民可以通过上网,随时随地了解政府在当地的各项方针政策,还可通过浏览农业站点,了解最新的农科技术和农业技术成果,利用先进技术指导自己的农业生产。

4.加强专业培训,依靠科技和实施绿色食品质量标准,确保新丰绿色食品的健康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包装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及操作规程,对产品质量要求严格,新丰在实施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和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的过程中,随着绿色食品基地规模的扩大和产业化水平的提高,涉及到的生产环节和生产要素很多,参与的生产者也更多,因此,必须加强对新丰绿色食品管理人员和生产者的技术培训,加大对新丰绿色食品技术工作的指导,印发相关的技术标准及操作规程给开发绿色食品的参与者,让绿色食品的生产经营管理者了解和掌握绿色食品的技术要求。同时,还必须依靠科技,加强与科研和大专院校的合作,对绿色

上一篇:血液透析中心质控标准下一篇: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