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复杂胆囊手术

2024-05-26

微创复杂胆囊手术(精选八篇)

微创复杂胆囊手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43例, 女131例, 男12例, 其中8例合并心脏病, 23例合并高血压, 21例合并糖尿病。

1.2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分别在患者脐上缘、右肋缘下、上腹正中近剑突处做直径5~10 mm的3个切口。经脐旁切口插入气腹针建立气腹。再置入腹腔镜。将腹腔镜与电视摄像系统连接。经另2个小孔分别置入带电凝的钳、剪。通过监视器荧光屏观察腹腔内情况及胆囊切除的手术操作。最后通过腹部小切口将胆囊拉出体外。

1.3 治疗与转归

除502例患者因胆囊与周围组织黏连严重, 需中转行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 其余均效果良好, 开腹率仅为1%, 微创手术术后患者在第2日均可在他人搀扶下下地活动, 术后1~2天均可排气, 进流食, 平均住院日6天即可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多因对此手术不了解, 存在多疑 (担心胆囊结石不能彻底根治) 、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 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对手术了解不多, 给予详细讲解手术相关情况及患者需注意的有关事项, 介绍手术成功的例子,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通过认真开导, 使其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 保持乐观心态, 积极配合各项护理诊疗工作。

2.1.2 术前常规检查

(1) 超声、心电图、X线胸片; (2)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凝血系列、肝功、乙肝五项、血糖、血型等。

2.1.3 一般生活护理

定时监测生命体征有无发热、黄疸、疼痛。入院后给予低脂饮食。立即准备手术者禁食, 休息, 补充电解质, 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营养不良会影响术后康复, 应给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低脂的普通饮食或半流食, 不能经口进食者应经胃肠外途径补充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

2.1.4 合并症的护理

(1) 合并心脏病, 如患者有冠心病、房颤、心律失常等合并症, 首先根据心电图、X线、临床症状等对其身体进行评估, 进行心功能分级, 是否能耐受手术及麻醉, 其次指导患者卧床休息, 取舒适体位, 防止呼吸道感染, 补液时严格控制滴数, 如水肿应用利尿剂时应保钾利尿剂与排钾利尿剂交替使用, 教会患者服用地高辛前自测心率, 当P<60次/min时, 停止服药, 并报告医护人员。 (2) 合并高血压, 限制钠摄入<6 g/d, 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目标:监测血压<140/90 mm Hg为理想血压, 如合并糖尿病肾病者应<135/85 mm Hg为宜, 指导其口服降压药时如有头晕、头痛等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3) 合并糖尿病, 给予糖尿病饮食、口服降糖药注意事项及注射胰岛素注意事项。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 h血糖, 目标:空腹血糖<7 mmol/L, 餐后2 h血糖<11 mmol/L。

2.2 术后护理

2.2.1 基本护理

(1) 监测生命体征、吸氧2 L/min、血氧监测。 (2) 体位, 去枕平卧, 头偏一侧, 清醒后改半卧位, 24 h后鼓立患者下地活动, 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先在床上坐20 min, 腿垂在床沿20 min, 站20min, 慢走20 min, 如有头晕、恶心等不适, 立即平卧。 (3) 术后禁食, 排气后可少量饮水, 无不适可进食流食。患者术后多会感觉口腔干燥, 可用棉签为其湿润嘴唇。 (4) 疼痛时可使用非药物缓解疼痛方法止痛,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杜冷丁注射液50 mg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 (5) 术中保留导尿, 术后次日可拔出尿管下地活动。

2.2.2 伤口护理

术后第3天常规换药, 主要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红肿现象。评估及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 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有无黄染。对放置腹腔引流的患者, 应固定好引流管, 观察引流的量、性质、颜色, 以及引流管是否通畅, 术后3天, 引流量渐少, 24 h<3ML时可拔管。

3 并发症护理及预防

3.1 下肢静脉血栓术后1天指导家属为患者按摩下肢, 促进深静脉回流, 术后第2天下地活动严格执行"4个20 min"。

3.2 黄疸观察患者皮肤及巩膜情况, 如结石嵌入胆道, 可致黄疸, 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医师。

3.3 伤口出血观察伤口情况, 指导患者在咳嗽、喷嚏, 起坐时防止腹压急剧增加, 使伤口裂开。

4 出院指导

(1) 心理指导: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2) 饮食指导:注意营养均衡; (3) 生活指导:适度运动, 防止劳累, 1个月内免负重。

5 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有效防止胆囊结石再生手术, 手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手术方法, 与传统胆囊切除相比, 具有术前准备工作简单、术中对内脏干扰少、切口小、美观、痛苦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的优点, 是目前腹部微创手术的一个典范。此手术对患者术后正常生活无明显影响, 护理人员应在临床工作中熟悉专业技能, 提高业务水平, 认真细致观察病情, 做好各阶段护理工作, 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殷磊, 于艳秋.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01.

[2]曹伟新, 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306-305.

微创复杂胆囊手术 篇2

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是近年来切除胆囊、治疗胆囊疾病的理想术式。我院自2007.3-2012.3共完成胆囊手术655例,取得满意效果。自2010年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对其中121例实行了整体护理,大大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68例,女性53例,年龄40-75岁,胆囊息肉17例,胆结石108例,择期117例,急诊4例,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疼痛不适B超提示胆囊结石入院的89例,经健康体检查出胆囊结石或息肉的32例,其中术中延长切口2例,经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直微创胆囊切除术。

2 整体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手术室于前一日接手术通知单后,由护士术前访视病人,对病人进行评估,制定护理计划,以护理程序为基础做好病人心理护理,主动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解除病人因环境而产生的不安,缓解病人恐惧紧张心理,同时介绍麻醉方法和配合注意点,使病人能很好地配合麻醉的实施,简单介绍直视微创的优点如切口小、时间短、恢复快等,同时告知手术的局限性和特殊性,以及可能中转开腹等,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取得病人信任。

2.1.2 病人准备。查看病人术前常规检查结果,特别注意B超检查,明确胆囊情况,并排除其他疾病,根据医嘱交代病人术前禁食水,晚上注意休息,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情绪接受第二天手术。

2.2 术中护理。病人接入手术室后,手术医生、护士、麻醉三方核对病人的信息,有了术前的沟通和心理安慰,病人心理会很放松,为防意外,巡护不得離开手术间,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醉摆好体位,麻醉后病人保护性反射消失,注意病人安全,用好约束带固定,调好室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保持输液通畅,备好抢救物品、氧气,贴好电极片,连接冷光源导光束,接好吸引器连接管备用,随时供应手术中所需的钛夹、止血绫纱布和带长针头注射器、4-0带针可吸收线。器械护士上台后,准备带线纱布十个,为防胆心反射,抽好2%利多卡因2ml加0.9%生理盐水2ml封闭迷走神经,根据手术步骤正确传递所须器械,手术结束后与术者、麻醉共同将病人安全送回病房,向病房护士交代术中情况和注意事项,并在交接本上签字。

2.3 术后护理。术后第二天回访,了解病人术后情况,耐心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对病人提出的不适做好疏导工作。

3 讨论

微创复杂胆囊手术 篇3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微创

胫骨平台骨折为关节内骨折,波及负重关节面,常合并半月板及关节韧带损伤,治疗不当易导致关节强直、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多数学者主张对有移位和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要及早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一般均由高能量损伤造成,治疗更困难,常规内固定治疗均容易出现内固定失效、皮肤坏死等并发症。自 2005年2月至2010年12月笔者采用hybird外架+空心钉系统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 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30~71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5例,砸伤6例,骨折均为不稳定、粉碎性并涉及干骺端或骨干的复杂骨折。骨折按 Schatzker[1,2]分型:Ⅳ型4例,Ⅴ型9例,Ⅵ型8例。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3例,对侧股骨髁上骨折1例。

1.2 治疗方法

术前常规行膝关节X线片及CT检查,以了解骨折部位和骨折移位情况,怀疑有半月板或交叉韧带损伤的行膝关节MRI检查。如有半月板及韧带损伤则一般不选择本手术方案。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常规使用膝枕位,保持患肢屈髋 35°~45°、屈膝 40°~45°。手术时首先在胫骨平台骨折塌陷或者劈裂的骨折下方小切口开窗,撬顶使塌陷的关节面复位,复位时可使用骨撑开器维持复位。取自体髂骨,根据骨缺损形状修整移植骨块的松质骨部分,以镶嵌形式植入缺损处,植骨要紧密,用细克氏针作临时固定。植骨要足量压实,但在冠状面骨折的病例,应适度植骨,以避免骨折间分离[2]。术中用 C形臂X线机观察骨折复位情况,骨折复位满意后,2枚6.5 mm空心加压钉内固定。然后在骨折周围安置hybird外架的环形外架部分(一般使用3枚或更多橄榄针以获得骨折处的复位和加压),再在胫骨干上安置外固定架。术后2 d静力锻炼,术后3 d用CPM机锻炼。2~3周扶拐下地,不负重。4~16周逐渐负重。所有病例术后每月复查X线片,发现骨折处骨痂形成后完全负重。随访时按Lysholm方法与HonKonen-Jarvinen[3]进行影像学、客观表现、主观症状和日常功能评分。

2 结果

本组21例,因其他疾病死亡1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骨愈合时间为9~18周,平均愈合时间12周,无再骨折发生,膝关节屈伸范围达 0°~120°。采用 Lysholm方法评价功能:优18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为 95.2 %。采用Honkonen-Jarvinen评分:根据X线片上患膝关节面塌陷的程度、不平整程度、胫骨髁之间的宽度、胫骨平台的对线和创伤后关节内的退变程度确定患者影像学评分,优良率为85.7 %。根据患者疼痛等主观感觉确定主观症状评分,优良率为90.5 %,患者日常功能的优良率为76.2 %。根据患膝的屈伸活动度等确定客观表现评分,优良率为71.4 %。术后并发症:4例患者出现针道局部感染,1例患者术后早期发生轴线偏移,1例患者出现关节僵硬。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往往损伤严重,属关节内骨折,对于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尤其是关节面塌陷的骨折,无论开放还是闭合,均应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可达到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满意的三要素,即胫骨平台骨折的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塌陷骨折复位后的植骨和坚强的固定[4]。在手术过程中,尤以恢复关节面的高度和完整性为重要。所以,手术治疗的根本目的是要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完整性及胫骨平台的高度。笔者采取C型臂X光机监视下,平台下方小切口开骨窗复位关节面的高度及完整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通过骨窗将关节面及关节面下方松质骨向上顶起,以达到复位效果,纠正关节面塌陷。在向上顶起复位的过程中,因有股骨髁关节面起阻挡作用,骨折关节面得以平整复位,同时通过关节间隙明确关节面的复位程度。另外,关节面及关节面下松质骨复位后应予以植骨。关节面骨块由于有下方松质骨及植骨块的均匀支持,其稳定性要比单纯经关节间隙撬拨复位要好。经胫骨平台下方小切口开骨窗的手术方法,能使胫骨平台关节面达到稳定、平整的复位,同时可纠正膝关节理想的力线。解决了手术中对关节面的平整性和骨块稳定性的问题,降低了晚期可能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引发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同时使用2枚空心钉经皮打入平台下,对支撑平台作用更明显,加之hybird外架的环形外架部分一般使用3枚或更多橄榄针,确保骨折处得以复位和加压,达到了坚强的固定。而传统手术方法为达到骨折的精确复位和内植物的放置都需要广泛的手术暴露,对软组织创伤大,术后伤口不易愈合,并发症多,感染的危险大大增加,影响了骨折的正常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总之,本方法是一种微创的、有限内固定与外固定相结合的有良好效果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Schatzker J,McBroom R,Bruce D.The tibial plateau frac-ture.The Toronto experience 1968-1975[J].Clin OrthopRelat Res,1979,(138):94-104.

[2]张贵林,荣国威,吴新宝,等.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4):219-221.

[3]Stokel EA,Sadasivan KK.Tibial plateau fractures:stand-ardized evaluation of operative results[J].Orthopedics,1991,14(3):263-270.

微创复杂胆囊手术 篇4

关键词:腹腔镜微创手术,胆囊结石,胆囊炎

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为临床治疗中多发的一种疾病,病因多样化,普遍认为与饱食、疲累、油腻食物以及精神因素等存在密切的关系。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以消化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进食量较大,会加重患儿的胆部疼痛,同时患者存在呕吐、发热、黄疸等症状。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微创手术具备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疗效显著、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段等特征。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173例,分为两组开展探究试验,以统计、分析腹腔镜微创手术用于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中的效果,现将探究经过与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173例,均通过B超或CT检查确诊。患者173例以手术方式为标准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男42例,女44例,年龄38~77岁,平均(53.7±5.3)岁;观察组男44例,女43例,年龄33~78岁,平均(54.9±4.1)岁,统计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73例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以参与此次探究试验。

方法: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选择患者右上腹部位做一切口,长度6~9 cm,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顺行或者逆行切除患者胆囊,并彻底冲洗患者腹腔,后对切口进行缝合。对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医务人员实施3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构建CO2气腹,保证患者的气腹压力控制在13~15 mm Hg,操作孔位于剑突下方,利用腹腔镜探查患者的腹腔,以准确掌握患者胆囊炎及其附近的粘连问题,准确评估患者的胆囊病变病情,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顺行或者逆行切除患者的游离胆囊,并在剑突切口将其取出,后利用胆囊床进行电凝止血,彻底冲洗患者腹腔后结束手术。

观察指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其中通过视觉模拟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9分;剧烈疼痛:10分。

统计学方法:利用版本是SPSS 16.0的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资料,计量数据与计数资料分别利用(±s)、%表示,并分别完成t、χ2检验,P<0.05说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切口长度与手术时间比较: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切口长度与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中,胆漏1例,出血3例,切口感染3例,器官损伤2例,腹腔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13.79%;对照组中,胆漏3例,出血10例,切口感染8例,器官损伤2例,腹腔感染5例,并发症发生率3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主要是受到胆囊结石反复刺激胆囊壁或是阻塞胆囊管导致反复发作的急性胆囊炎[4]。胆囊结石并胆囊炎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且病因较为复杂,例如种族、肥胖、胆道感染、饮食习惯等,以腹部绞痛、疼痛进行性加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5]。

腹腔镜微创手术具备手术时间短、创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但是对有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上腹部手术、慢性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腹外疝等病史的患者中不适用,且在腹腔镜微创手术中,医务人员清楚地了解患者的三角区结构,并钝性分离患者胆囊壁,避免盲目、撕扯患者胆囊结构,以防损伤患者的肝外胆管[6]。

本研究中研究对象为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173例,分为两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关艳林等人的探究结果相差不大[7]。

综上所述,腹腔镜微创手术在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等,而且能够降低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促使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滕毅山.腹腔镜治疗8例胆囊结石并脾囊肿报道[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33(1):118-119.

[2]王志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疗效对比[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3):94-95.

[3]木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138例临床疗效观察[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2):134-135.

[4]伍学兵.腹腔镜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5,21(15):67-68.

[5]李晓华.腹腔镜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55-55.

[6]薛孟海.腹腔镜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3):471-472.

微创复杂胆囊手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近两年行微创胆囊结石术患者中选取68例, 均根据临床表现和B超检查结果确诊为胆囊结石。其中女25例, 男43例, 年龄为35~62岁, 平均年龄为 (42.35±1.50) 岁。按照数字随机法, 将68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34例。对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对比, 均无明显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行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选取右肋缘下、脐上缘和下腹正中近剑突处, 作为手术切口, 切口直径范围为5~10mm。经由脐旁切开将气腹针插入后建立气腹。再将腹腔镜置入腹内, 连接好电视摄影系统和腹腔镜。随即将电凝剪和钳经由另两孔置入。通过荧光监视器对腹腔镜内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并完成手术。再经由腹部小切口将结石取出。术后对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 常规组予常规护理, 干预组予护理干预方法, 具体如下。

1.3 术后护理

1.3.1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 造瘘管:通常情况下, 微创手术并不会如传统手术般放置引流管, 故术中往往会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对症处理, 例如患者有胆囊管水肿性不畅通或脓性胆汁情况, 则需置入胆囊造瘘管, 故术后护理人员需注意患者胆囊造瘘管是否有渗血现象, 并注意调整患者体位, 以免出现受压流通不畅的情况, 同时观察引流物的质、色及量, 注意置于体外的造瘘管部分, 避免发生脱出现象。术后6h叮嘱患者保持半卧位, 利于造瘘管的引流, 无论采取何种体位, 均必须保证造瘘管远端低于创口, 避免逆流导致感染。术后经由胆道镜探查, 若胆囊管畅通和无残留结石, 即可将造瘘管拔除。 (2) 胆管出血:在本组资料中, 无1例患者出现胆管出血, 由于手术开展均在胆囊内进行, 故不会发生胆管损伤, 术中发生胆囊出血, 则在腹腔镜放大后采用电凝进行止血。 (3) 胆漏:观察术后患者是否出现腹膜刺激征和腹痛, 若出现相应症状, 则需要及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1.3.2 饮食指导

术后12h后患者即可饮水, 若无腹胀、腹痛等症状, 24h后即可进食, 以清淡、流质食物为主, 禁食豆浆、牛奶等产气食物;术后第2天, 若患者在进食未出现不适感, 可在48h后食用半流质食物;1周后患者恢复情况较好, 则可恢复正常进食, 食物应以低脂肪、低胆固醇、易消化为主, 可适当补充优质蛋白, 多食用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2周后, 可为患者提供熊去氧胆酸300mg/d和中药, 连续服用3个月, 以免再次复发。

1.3.3护胆防复发

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 对其肝功能、结石成分、血脂以及结石成因进行分析评估, 为患者拟定个体化方案, 主要包含锻炼、生活习性及饮食等意见;为患者提供利胆排石的中药, 预防胆囊炎症, 使胆汁得到快速分泌, 强化胆囊收缩功能, 促使胆囊内淤积的胆泥能被排出。并叮嘱患者定期到院复诊, 坚持B超检查。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不同护理方法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情况, 并对两组患者进行VAS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以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肠鸣音恢复、下床时间、VAS评分、切口感染及住院时间均比干预组高, P<0.0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 讨论

胆囊结石微创手术是当前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治疗方法, 该手术可有效预防结石再生, 同时微创手术在腹腔镜下进行, 不仅操作更加简单, 同时还可避免对其它内脏造成损伤。此外, 微创手术还具有创口小、痛苦少及时间短的优点[2]。尽管手术创口较小, 仍然需要专业的护理配合, 才能使预后效果更佳理想。护理人员应重视术中特殊患者, 确保患者各方面均能得到最佳的护理, 以促进病情尽快恢复。总而言之, 术后干预可大大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摘要:目的 探讨术后护理干预对胆囊结石微创手术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68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常规组 (34例, 常规护理) 和干预组 (34例, 护理干预) 。结果 对照组患者肠鸣音恢复、下床时间、VAS评分、切口感染及住院时间均比干预组高。结论 术后干预可大大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微创手术,胆囊结石,术后护理

参考文献

[1]牛桂红.关于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8 (05) :56-57.

微创复杂胆囊手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 其中男32例, 女18例, 年龄30~73岁, 平均年龄 (54.4±5.8) 岁;对照组50例, 其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龄32~75岁, 平均年龄 (58.2±8.3) 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一般方法

针对对照组, 行传统的开腹手术, 采取全麻方式, 切口为右肋边缘下方斜切口, 先将胆囊中切除, 再打开胆管探查情况, 若无结石, 则实施T管引流术;针对观察组, 行腹腔镜微创治疗方法。采用常规三孔法, 采取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手段, 气腹压为13 mm Hg到15 mm Hg之间, 将胆囊从剑突下为操作空中取出来。观察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术后恢复情况等。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经统计, 观察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中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发病较急, 起初上腹出现阵发性绞痛感, 痛疼感不断加重, 并且以放射状传至肩部或胸背部, 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一旦胆囊开始化脓发炎, 患者便会出现寒冷或发热症状, 随着病情不断加重, 患者的腹痛感就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 使患者身心备受折磨[1,2]。因此, 找到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的方法至关重要, 目前手术治疗最为快速有效。

传统开腹手术存在创口大, 恢复速度慢、住院时间长等缺陷, 腹腔镜微创手术的问世为患者带来了福音。在治疗过程中, 患者遭受的创伤较小, 术后疼痛程度轻, 身体机能恢复快[3], 有研究指出, 微创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大大减少, 住院时间缩短, 减轻了住院费的负担[4]。此次研究中, 应用微创手术的观察组在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护肤情况上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可见腹腔镜微创手术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上极具优势。

综上所述, 腹腔镜微创疗法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效果远比开腹手术优越, 具有手术用时短、创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疼痛感小、活动受阻小等优势, 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予闽.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22) :62-63

[2]李晓华.腹腔镜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 2013 (03) :55-56

[3]刘伟, 郑军, 赵延春.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 (12) :2359-2360

微创复杂胆囊手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对2011年1-12月前来我院就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86例复杂性阑尾炎患儿进行分组治疗, 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 即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患儿43例。研究组43例复杂性阑尾炎患儿中男性患儿为26例, 女性患儿为17例, 年龄在1至13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9±0.7) 岁;对照组43例复杂性阑尾炎患儿中男性患儿为25例, 女性患儿为18例, 年龄在1-14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6.3±0.6) 岁。研究组与对照组复杂性阑尾炎患儿在性别、年龄、教育背景以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且P>0.05,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复杂性阑尾炎患儿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指导患儿取平卧位, 并对其进行全身麻醉, 之后选用三孔法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建立人工CO2气腹, 首先将患者腹腔内部淤积脓液吸出, 之后将周围发生粘连部位分离, 应用丝线结扎阑尾系膜以及根部, 之后在上述结扎线上方3mm处将阑尾剪断, 将所剪断的阑尾部分置于标本袋, 之后于腹腔镜操作孔处将标本袋取出, 若患儿腹腔内部出现较为严重的污染, 应在患儿盆底放置一根引流管, 引流管宜使用乳胶管。对照组复杂性阑尾炎患儿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切除阑尾, 于患者右下腹进行斜向切口, 或经患儿右侧腹给予直肌切口, 采用顺行法或逆行法进行阑尾切除。之后对两组患儿在手术中切除的阑尾部分进行常规病理检查。记录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得出结论。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于计量资料用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复杂性阑尾炎患儿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后, 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对比分析, 结果见附表。

由表1可知, 研究组复杂性阑尾炎患儿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时, 手术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患儿, 且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复杂性阑尾炎患儿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患儿, 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儿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临床上常用阑尾手术切除法对其进行治疗[1]。传统阑尾炎手术需对患儿进行开腹处理, 因此患儿手术创伤较大, 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且并发症较多, 效果不甚理想[2]。近年来,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显著提高以及微创医学的飞速发展, 利用腹腔镜进行阑尾切除术已在临床推广应用。

由本文可知, 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 在手术操作时间方面明显大于使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的患儿, 但使用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的患儿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患儿。因此, 利用微创技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患儿可达到较为理想的预后效果, 提高复杂性阑尾炎患儿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强, 李波, 王建新, 等.两孔法, 三孔法腹腔镜及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对比[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 21 (8) :274-275.

微创复杂胆囊手术 篇8

关键词:胆囊结石,腹腔镜,微创手术,开腹术

胆囊结石为肝胆外科常见病, 近年来,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转变, 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增多, 导致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1]。胆囊结石如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可引发多种急腹症, 加大临床治疗难度。目前临床对于胆囊结石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治疗, 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开腹术, 但由于其创伤大, 易引起胆道出血等并发症, 术后恢复时间明显延长, 故手术效果相对较差[2,3]随着微创技术的日趋成熟, 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逐渐成为主流的手术方式[4]。为进一步探讨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在胆囊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分别给予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术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作为观察组, 同时选取同期70例行开腹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临床表现、B超、CT等检查确诊, 其中观察组男28例, 女42例, 年龄23~69岁, 平均 (38.6±6.3) 岁, 病程4个月至7年, 平均 (10.6±2.5) 个月, 单发性结石49例, 多发性结石21例;对照组男31例, 女39例, 年龄23~67岁, 平均 (37.5±7.6) 岁, 病程4个月至6年, 平均 (10.3±2.8) 个月, 单发性结石52例, 多发性结石18例。排除胆囊炎、胆囊息肉。两组患者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 气管插管全麻, 采取3孔法, 建立CO2气腹, 置入腹腔镜后对腹腔进行探查, 解剖胆囊Calot三角, 分离并离断胆囊动脉, 对分离后的胆囊管采用钛夹夹闭, 防止胆囊小结石被挤入至胆总管中, 顺行或顺逆结合切除胆囊, 检查无渗漏即可清洗腹腔, 放出CO2, 撤出腹腔镜, 缝合操作孔。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气管插管全麻, 患者取仰卧位, 于右肋缘下方做1个长约8~10cm的斜切口, 逐次切开腹壁各层, 于三角区依次离断包扎胆囊动脉与胆囊管, 将胆囊自胆囊床上切除。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情况, 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切口感染、呕吐、出血、胆瘘、皮下气肿。

1.4 统计分析

采取统计软件SPSS21.0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 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 α=0.05。

2 结果

2.1 术中及术后情况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1) , 表1。

2.2 并发症

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14%, 相对于对照组的37.14%有明显下降 (P<0.01) , 表2。

3 讨论

胆囊结石为临床常见胆管系统疾病, 常见于成年人, 女性多于男性。胆囊结石患者常伴急性腹痛症状, 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害患者健康[5]。胆囊切除术作为胆囊良性疾病的治疗金标准, 开展至今已有百余年, 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创伤大、出血多、切口愈合慢、并发症多, 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不良影响。近年来, 随着微创技术的日渐成熟, 腹腔镜下微创胆囊手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6]。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微创手术, 有效克服了传统开腹术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并发症多等缺点, 逐渐成为胆囊结石手术治疗的金标准[7]。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 手术视野开阔, 结石清除率高, 人工气腹的建立可使腹腔内脏器间距离增大, 故有效减少了对脏器的刺激及损伤, 适用于开腹术耐受性差及部分年龄较大的患者[8]。腹腔镜手术由于创伤小, 对腹腔干扰少, 患者术后约10小时即可下床, 术后1天可进食少量流质食物, 故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住院时间短。

本研究中, 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提示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疗效更为显著, 患者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开腹术并发症之所以多于腹腔镜手术, 与开腹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增加了切口感染、疼痛、出血及胆瘘风险有关。与徐勇士[9]等, 王新元[10]等研究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 临床治疗效果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时吉庆, 胡红强, 罗伟, 等.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2, 21 (8) :926-928.

[2]沈景, 黎瑞.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2, 17 (3) :186-188.

[3]吴仁毅, 霍枫, 詹世林, 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并一期缝合15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 (6) :29-34.

[4]李志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 (4) :422-424.

[5]冯玉良, 陈春晓, 戴一扬, 等.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 2012, 41 (6) :124-126.

[6]李忠德.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研究[J].广西医学, 2015, 37 (4) :561-562.

[7]田志强, 罗昆仑, 余锋, 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肝胆管结石55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 28 (7) :695-696.

[8]向东, 陈翰博, 张力, 等.腹腔镜气腹时间对老年胆结石患者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 2015, 25 (10) :1106-1109.

[9]王新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胆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 6 (12) :70-72.

上一篇:基本医疗保健下一篇:贝那普利联合辛伐他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