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技术路线

2024-05-01

编制技术路线(精选三篇)

编制技术路线 篇1

根据《制革行业节水减排技术路线图》( 以下简称“路线图”) 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 中国皮革协会于201 4年1 2月22日组织专家在京召开第二次编制工作会。

自2014年7月召开“路线图”编制工作启动会后, 根据当时专家提出的建议, 中国皮革协会技术委员会对“路线图”的提纲进行修改,为确保该工作的科学性、严谨性及行业引导性原则, 中国皮革协会专门召开此次会议。会上,苏超英理事长重申了“路线图”工作对行业发展的重大意义,特别强调了“路线图”既要客观展现行业节水减排技术进展, 同时又要具有引导行业未来发展的作用, 编制组组长石碧院士着重强调了“路线图”的内容要求及提纲的改进方向。

与会代表就提纲的框架结构、技术指标、工艺内容、减排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进一步理清了“路线图”的编制思路 ,完善并确定了“路线图”的编制内容。同时对编写工作进行了分工, 并确定了时间节点。经初步讨论决定“, 路线图”初稿将于2015年3月底形成,届时将征求行业意见,以期于2015年8月确定终稿,于9月初正式发布。

百度的最佳技术路线 篇2

跟Google和雅虎不同,百度没有进入英文搜索市场。这是一个只在中文搜索市场运营而取得的成绩。从这个意义上说,百度的业绩充分证明了中国市场的广大。

报告显示,在中国,百度的市场份额继续上升,达到了75.5%之巨。看上去,在中文搜索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还要继续持续下去。

但是,我认为,百度必须要考虑更长远的问题了:搜索引擎是以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在拥有巨大市场优势的前提下,百度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让市场优势能够继续保持下去。

前几天稀里糊涂地参加了百度的一次内部讨论,听到李彦宏即将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公布的一些未来技术路线的信息。出于保密的原因,无法完全分享这些内容,但我觉得,有些方向性的信息还是可以提前分享的。

李彦宏曾经说过,在中国市场,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成功必须要借助规模优势。这是对中国这一庞大的内生市场的评估。百度已经充分地借助了这一优势。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中,百度是为数不多的依靠技术起家的公司,而其他多数公司,则主要依靠某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但在好几个重要的领域内,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们已经足够强大了。

在IT业,一般存在着两种技术开发思路。一种是从技术端出发,走开创性的技术路线,如IBM,它提出的很多想法如“云计算”、SOA,都首先是一种技术思路,其次才是商业模式; 另一种则是从应用端出发,完成技术储备,但又注重现实利益,强调技术为市场所用,如微软Windows的演进路线。

这也可以说是当初“贸工技”与“技工贸”讨论的一种深化与变体。实际上,这也是在技术、商业、投资等市场资源储备基础上,中西方国家的技术公司会面临的必然选择。

按照这次讨论会上得到的信息,百度可能会在将来提出一种自己认为适合中国市场的技术思路,即基于搜索引擎的、以满足用户前端应用为目标的一种技术开发路线。它也可能会提出一种说法,名称可能会类似于“云计算”,但不会那么虚幻,不必经过漫长的脑力激荡,而是一目了然,并且谁听了都一目了然。

同时,这一路线的呈现方式可能是某个最基本的产品,既不是“凤巢”这样的后台系统,也不是“阿拉丁”这样的纯技术设想。对目前中国的互联网界来说,由于以前没有过这样的提法,也许会提供一些新的启发。

我在听完这个设想之后,想起当初全球手机市场曾经发生的技术变革。在三星超越摩托罗拉之前,手机终端市场竞争的核心是通信技术。在三星崛起之后,竞争的核心开始变为用户体验与设计,换言之是技术的座次退后了,而用户需求提前了。不是技术来引导用户,而是用户来引导技术发展。这并非三星一家的意识,而是市场的自然演进。现在,诺基亚在这么做,苹果更在做。

我国农业技术路线分析 篇3

1 根据速水一拉坦模型理论分析我国的农业技术路线

1.1 速水—拉坦模型的理论

1971年, 速水佑次郎和拉坦提出了著名的速水一拉坦模型。速水一拉坦模型是建立在希克斯和汉斯·宾斯旺格等人的研究基础上的。模型提出了按照不同的资源禀赋条件可以诱导相应不同的技术路线。其模型假说的要点是:在市场因素的条件下, 农民将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引导和诱导, 从而去选择利用相对丰富的资源代替相应稀缺的资源。也可以说, 技术路线会因为资源的丰裕度不同而发生相应得改变。

一个社会可以利用多种途径来实现农业的技术变革。“由无弹性的土地供给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制约可以通过生物技术的进步加以消除。由无弹性的劳动力供给带来的制约则可通过机械技术的进步解决。”一个国家获得农业生产率和产出迅速增长的能力, 取决于在各种途径中进行有效选择的能力。如果不能选择一条可以有效消除资源禀赋制约的途径, 就会抑制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一种关于农业发展的有效理论应该包括这种机制, 通过它, 一个社会可以选择农业技术变革的最优途径。

速水—拉坦模型的核心思想是:世界上不同资源禀赋的国家应该选用不同的农业发展路线, 劳动力丰富而土地稀缺的国家应该选用生物与化学技术路线;在土地丰富而劳动力稀缺的国家里要选用机械技术路线。这个对目前我国农业技术路线的确定和实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

1.2 利用我国目前的资源情况进行分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人多地少。目前人均耕地仅0.08 hm2。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下降到0.06 hm2和0.05 hm2。2002年人均拥有耕地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为[2]0.23 hm2, 美国0.60 hm2, 法国0.31 hm2, 巴西0.33 hm2, 伊朗0.22 hm2, 中国0.11 hm2。而相反中国的人口众多, 劳动力资源相对于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为了突破土地资源的约束, 最基本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技术创新。根据速水—拉坦模型理论, 即:在土地比较稀缺, 劳动力比较富裕的情况下, 劳动力的相对价格便宜, 则宜采用农业生物与化学技术为主, 机械技术为辅的技术路线, 而在土地比较富裕, 劳动力相对价格比较昂贵时, 则宜采用机械技术为主, 生物与化学技术为辅的技术路线。结合我国实际的农业资源情况, 农业技术的最佳路线是以丰富的劳动力来代替土地资源稀缺的技术, 即生物与化学技术为主, 机械技术为辅的技术路线。

2 我国实行的农业技术路线转变原因分析

2.1 我国实行的农业技术路线

我国人多地少, 粮食供给的压力比较大。因此,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一直采用以生物与化学技术为主的劳动密集型模式。土地生产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很慢。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机械技术路线为主的技术路线。自此之后粮食生产中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已经开始逐渐高于土地生产率的增长。

2.2 农业技术路线转变的原因分析

根据速水—拉坦模型分析我国的情况, 得出适合的技术路线是以生物与化学技术路线为主, 结合机械技术路线的基本技术路线。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农业技术路线开始从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导方向的技术创新模式转向生物与化学技术和机械技术相结合, 并且偏向以劳动生产率为主导方向的技术路线[3]。造成这种转化的原因具体可以归结如下。

(1) 随着生物与化学技术的进步, 很多技术都是可以较多的节省田间耕作中耕的用工量, 从而造成劳动力剩余, 但同时有些生物与化学技术必须要结合相应的机械技术才能更好的提高土地生产率。

(2) 随着经济的发展, 劳动力的相对价格也随着上升, 造成了劳动力价格相对于土地资源的优势下降, 从而加快了粮食生产中机械技术进步的步伐。

(3) 由于现在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进城务工, 留在农村的大多是些老弱妇孺, 他们需要的是减轻体力劳作的工具, 为了农业生产的正常维持, 对机械技术的需求比较强烈, 从而使加快机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成为必然。

(4)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规律, 农业机械化则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 它促进了农业和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果的应用, 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重要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根本途径, 从而带来农业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并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的竞争力。

3 我国农业技术在发展中的对策和建议

3.1 要坚持生物与化学技术和机械技术相结合

要加强对农机科研的支持, 对机械生产要进行相应的补贴政策, 使农民能够支付得起农业机械的费用。与此同时也要做好农业的跨区生产, 提高机械运作效率。国家对服务组织和个人开展机收、机耕、机播等农机作业服务实行免征所得税、营业税的政策, 降低农机作业经营服务成本, 鼓励应用农业机械。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 推动了跨区作业快速发展, 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3.2 要发挥好生物与化学技术的作用

要优化化肥的施用结构, 优化施肥结构, 改进施肥方法, 促进化肥施用由通用型复合肥向专用型配方肥转变, 鼓励施用有机肥。此外, 还需要逐步减少因投入品使用不当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

3.3 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推广方面的投资, 加强农业科研水平, 要重视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要对科学家和推广人员实施激励机制, 促进新技术的开发和新技术有效投入实际生产中。与此同时也要加强科技推广人员的素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

3.4 建立完善的农民合作组织, 形成有效的信息网

为广大农户、各级政府、各类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提供一个制度的保障和实践的载体。

3.5 积极推进大规模的农业生产

小规模农业生产的成本会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当农民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甚至为负时, 必然会造成农民少种地或不种地, 进而造成耕地的弃耕, 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危及粮食安全。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也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有效地实施农业技术, 并且农业机械能够有效地运作, 但是在此同时要做好劳动力转移, 才能实施大规模的农业生产。

摘要:利用速水—拉坦模型, 结合中国的基本情况, 得出我国农业发展的技术路线是生物与化学技术为主导, 并结合相应的机械技术。但是我国最近几年实行的是生物技术结合机械技术, 并以机械技术为主的技术路线。本文试图找出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1]速水佑次郎, 弗农·拉坦.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M].郭熙保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101

[2]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150-170

上一篇:水力机械辅助系统下一篇:解答化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