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仔母猪

2024-05-23

产仔母猪(精选八篇)

产仔母猪 篇1

目前, 大部分母猪都是夜间产仔, 由于护理和接产工作不及时, 很容易造成仔猪被压死、窒息等非正常死亡, 严重影响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药物诱导母猪在白天分娩, 是近年来母猪生产繁殖中的一项新举措。具体作法是:在母猪妊娠112~113天 (即母猪临产前的1~2天) 的上午8~9时许, 给母猪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注射液1~2m L, 可使98.5%的母猪在次日白天产仔。据试验, 本方法有效率达100%, 仔猪成活率由试验前的96%提高到98.5%, 效果显著。

诱导机理:氯前列烯醇是一种溶解黄体药物, 它对猪、牛、羊、马均有强烈的溶解黄体的作用, 可使妊娠黄体溶解, 机体血液中黄体酮含量下降, 能特异性兴奋子宫, 舒张宫颈肌肉, 使仔猪按预产时间顺利产出。同时还可以使产程缩短30分钟左右, 并有促进胎衣和恶露排出及子宫复原作用。而且对黄体囊肿性不孕和胎衣不下等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还能够降低母猪产后缺乳症、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和缺铁病症的发病率。此法对母猪和新生仔猪均无任何副作用, 而且方法简便, 药源广泛, 价格低廉, 有实用价值, 养母猪者不妨一试。

提高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篇2

1控制猪舍温度

高温对母猪繁殖有不良的影响,胚胎死亡和温度有很大的关系。配种后15d时影响最大,如舍温高达35℃,产仔数为9.14头,配种后15~30日内温度达35℃时,产仔数为11.7头,如舍温控制在21℃左右,产仔数12头。可见适宜温度对增加产仔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后备母猪最适宜温度为17~20℃,如妊娠母猪的适宜温度为11~15℃,高温能引起母猪体温高,子宫温度不利于受精卵的发育和胚胎附植,胚胎死亡率高,产仔数少。为提高母猪产仔数,应采取降温措施,使舍内温度不超过21℃。具体做法是向舍内喷洒冷水,开动电风扇加速空气流通,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窗前挂布帘或草帘。避免阳光直射舍内,适当降低舍内母猪密度。

2猪群胎次结构

合理的胎次结构,能提高猪群的生产水平。胎次不同产仔数也不同,其规律是:第1胎产仔数少,第2胎开始逐渐增加,第4、5胎产仔数高,以后逐渐下降,从第7胎开始降至平均数以下,详见表1。

按计划淘汰更新猪群,把老龄猪、繁殖性能低的猪淘汰掉,补充优质后备母猪,使猪群稳定地保持合理的胎龄结构,这是提高猪群体生产力的基础。集约化养猪均衡生产,合理的胎龄结构为1~2胎应占30%,3~6胎应占60%左右,7~8胎应占10%左右,窝更新率以14%~15%为宜。

3双重交配

其后代不留种、生产商品猪的母猪,可采用双重配种。即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用1个品种或2个品种的公猪配种,配种后间隔4~12h再配1次,双重交配能增强母猪兴奋性,加速卵泡成熟,增加卵子对精子的选择机会,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还能使仔猪健壮,生命力强,出生均匀度高,降低死胎率和弱仔率。据统计,和对照组比受胎率提高9.2%,产仔数提高10.43%,差异均显著(P<0.05);死胎率降低2.0%,弱仔率降低0.58%,差异极显著(P<0.01)。

4更新猪群

选留优质的后备猪群逐渐更新猪群,使猪的质量不断提高。选留的后备猪应符合计划规定的品种或杂交组合。个体选择要严格,体质健壮,结构良好,乳头不少于6对,排列整齐,无内翻乳头、瞎乳头、小乳头等,对后备母猪还要加强培育,发育良好。初配年龄不低于8.5个月,体重在110kg以上。

5注射促排2号

母猪在一个性情期内排卵20个左右,排卵持续时间10~15h。采用LRH—A2处理母猪,能促进卵子成熟和集中排卵,从而提高受胎率,增加产仔数。据资料介绍窝均产仔增加2.5头,提高28.40%,该场试用后,窝均产仔数提高0.94头,提高9.37%,差异显著(P<0.05)。

6提高母猪配种前后的营养水平

配种前母猪增加营养,叫催情补饲。可在短期内改善膘情,提高繁殖效果。限饲母猪,在配种前催情补饲一个发情周期,会产生与整年优饲母猪同样多的卵子,而且短时间(6d)进行催情补饲适用于限饲和瘦弱的母猪。其具体做法是:每头每日增加喂料量,也可在日粮中增加脂肪,其添加量为饲料量的5%~10%,催情补料适宜时间是在发情前11~14d。

妊娠初期,因胚胎尚不需要过多的营养,初产母猪每日每头2kg饲料,经产母猪2.2kg,即可满足需要。如果这个时期喂过多的能量饲料,反而易引起胚胎死亡。此期要供给足量的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饲料应含消化能11.72MJ/kg,粗蛋白11%~12%,钙0.61%,磷0.49%,维生素A 3 380IU,维生素D 160IU,维生素E 8IU。

7加强公猪的饲养管理,保证良好的精液

种公猪的饲料应含消化能12.55~13.39MJ/kg,含粗蛋白质12%~14%,钙0.65%,磷0.55%,维生素A 3 500IU,维生素E 9IU。日喂饲料2.5~3.5kg。每天上、下午各运动1h,使公猪体质健壮,中上等膘情,性欲旺盛,精液品质好。

如何提高母猪产仔数 篇3

1 选好母猪

母猪的好坏是决定产仔多少的关键, 选留母猪时除了看生长发育和外貌特征是否可以外, 还要把看乳头数的多少结合起来考虑, 因为乳头数目的多少与产仔数呈正相关。乳头数多的母猪一般产仔也多。所以选留母猪时, 切记要选乳头多、生长发育好和具有外貌特征的母猪做种。

2 科学喂养

一是对后备母猪不能象育肥猪那样喂养, 而要有科学的日粮和科学饲养方法, 饲养的母猪体况要求是:“肥不见膘, 瘦不见骨”;二是对经产母猪, 为了使母猪正常发情, 有利配种受胎, 增加产仔数, 在空怀期间应多喂些青绿多汁饲料, 使母猪在配种前保持中等膘情。科学喂养原则是:太肥的母猪, 少喂精料, 多喂青绿多汁饲料;太瘦的母猪, 应加强饲养管理, 多喂些精料和动物性饲料, 促进母猪尽快康复。

3 掌握好初配年龄

掌握好初配年龄。母猪配种过早, 不仅产仔少, 还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一般初配母猪的年龄本地母猪或土二元母猪为8~9个月, 体重为60~70 kg;洋二元母猪和引进的瘦肉型外种母猪为8~10个月, 体重为80~90 kg。

4 适时配种

母猪一般21 d发情1次, 持续时间为3~5 d, 为此, 必须注意观察母猪的发情, 做到适时配种。但因品种、年龄、季节、气温等不同, 在配种时间上也有所不同, 最佳的配种时间为:土种猪或土二元母猪应在开始发情后的第二天下午或第三天的上午;洋二元母猪和引进的瘦肉型外种母猪应在发情开始后的第三天下午或第四天上午。实践中由于掌握好母猪的发情时间很难, 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是:待母猪的阴门红肿开始消退和出现皱褶;流出的粘液呈黄稠壮, 用大母指和食指可拉成丝状 (民间称吊线) ;按压母猪后躯呆立和两耳上立不动时为最佳配种时间, 此时配种情期受胎率最高。群众的经验是:“时间可不算, 可要看一看, 可要模一模, 配种才适时, 产仔才最多”。

5 实行重复多次配种

在母猪发情期间, 第一次配种后间隔6~8 h再配种1次, 一直配到母猪不接受配种为止, 这样可大大增加母猪的受胎机会, 提高产仔数。

6 养好种公猪

配种前1、2个月, 在饲料中特别要注意钙、磷和胡萝卜素、蛋白质的补充, 这样可使公猪有量多质优的精液, 为促使母猪提高受胎率和多产仔打下良好基础。

7 做好保胎

母猪配种后9~13 d和分娩前21 d易流产, 应注意保胎, 尽量供给高蛋白质饲料和矿物质、维生素等丰富的精料和青饲料, 忌喂冰冻、霉烂变质的饲料, 忌舍内拥挤、咬架、滑倒、鞭打、惊吓等。

8 做好仔猪的接生

做好仔猪的接生工作:一是准确撑屋好母猪产仔时间, 避免产仔时无人接产造成仔猪冷死或淹死等;二是产前7 d将分娩床用高压水冲洗干净, 用10%~20%的新鲜石灰水喷洒消毒干燥后, 再将母猪水浴干净关入分娩床内让其适应;三是检查分娩床, 堵塞仔猪能外出的洞口, 避免仔猪乱跑造成冷死或淹死等。四是准备好相关的接产用具等;五是认真观察母猪的产前情况, 据我多年养猪的实践经验:母猪最后1个乳头挤压排乳, 母猪将在1 h内产仔, 此时应做好母猪腹部、乳房和外阴的消毒, 准备接生;六是调试好红外线灯取暖温度, 适宜温度为25~28℃, 温度也可根据吊灯高度来调。

9 实行仔猪提早期断奶

仔猪实行早期断奶, 母猪可早发情, 早配种, 缩短空怀期, 增加一年内的分娩次数, 这样就可相应增加产仔数。仔猪实行早期断奶一般在28~35日龄断奶比较适宜。

10 及时淘汰不良母猪

对长期不发情、假发情或屡配不孕和产仔少的母猪, 实行及时淘汰。

11 生料喂猪多产仔

提高母猪产仔数的方法 篇4

1 组建高产的母猪群

一些新建猪场引种时, 需经过详细考察, 在兼顾健康与性能的原则上, 确定引种场家, 引种过程中根据猪场的规模引入宽血缘的优秀原种猪, 组成核心纯种繁育猪群。

一些老猪场引种组建核心群时, 先要通过净化方式淘汰一些对猪群不利的猪只, 经过血检了解猪群对各种疾病的抗体水平, 在彻底了解猪群健康水平的基础上, 引入比自养母猪更健康的优秀种猪。

补充后备母猪通常采用两种途径, 一是从其他场引入, 二是本场选留。但是, 采用从外场引入优秀基因的同时, 可能会引入不可知的疾病, 会给日后的生产带来麻烦, 所以养殖户应注意小心引种。填充后备母猪最好的办法是本场选留, 要本场选留后备猪就要组建自己的纯种繁育群, 所以在引入二员猪的同时, 最好引入一定数量的原种猪, 为以后填充后备猪提供基础。

2 做好母猪的免疫程序

2.1 后备母猪的免疫程序

(1) 配种前1个月肌注细小病毒疫苗。

(2) 配种前1个20~30 d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 (或加注肺疫三联苗) 4倍量肌注。

(3) 每年春天 (3~4月份) 肌注乙型脑炎疫苗。

(4) 配种前1个月接种1次伪狂犬病疫苗。

(5) 配种前20 d接种1次蓝耳苗。

2.2 免疫注意事项

种猪场必须做好免疫监测, 在猪群注苗后10~14 d, 抽样采取分离血清送检, 检查抗体消长情况, 并检疫某些传染病。

监测某些疾病阴性, 可考虑不用疫苗, 尤其是蓝耳病弱毒苗不要给妊娠母猪和育龄公猪使用。污染不严重的猪场应选用基因缺失苗。

3 驱 虫

蛔虫、鞭虫、疥螨等寄生虫损害肌体免疫系统, 它对猪体内营养消耗大, 使猪只免疫应答迟钝, 使猪群抵抗力下降, 因此定期驱虫对控制寄生虫非常重要。

驱虫方法为:母猪上床前1个月, 皮下注射伊维菌素0.3 mg/kg, 间隔1周再重复1次。公猪每年春秋各驱1次, 用量同上。断奶仔猪在转入保育舍后用伊维菌素伴料饲喂, 连用7 d, 间隔1周再重复1次。

4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饲养管理主要关注点是:母猪的体况、胎龄结构、阶段饲喂、配种程序、返情率和分娩率、断奶后再发情配种天数、非生产天数、每胎产活仔数、产房温度等因素。

4.1 母猪的体况

通常以5分制评分来衡量。第一次评分在妊娠后28~35 d, 第2次在妊娠后63~70 d。第一次体况评分差的母猪要增加饲养量。母猪体况的评定, 是通过观察外型得到相对接近的背膘厚, 要求应有专业人负责评定或测量母猪的背膘, 因为背膘与产仔和死亡率有关系。

4.2 胎龄结构

要使胎次分布达到最佳, 需要使主动和被动淘汰最佳化。母猪之所以体况差, 是因为在母猪配种后机体储备不足, 而后又因泌乳期采食不足, 从而不得不动用有限的储备来维持其泌乳。

在生产记录中, 许多牧场的母猪平均胎次达到6~7胎, 老龄母猪经历了多次的繁殖和泌乳后, 通常有高的死胎率。因此, 母猪在7胎后即使体况很好, 但产仔数下降了, 就应考虑该淘汰。

4.3 母猪的饲喂量

母猪的饲喂量是指在适宜的环境温度16~18 ℃时分阶段饲喂量。

(1) 断奶到配种阶段:

一胎, 每头母猪日饲2.5~3 kg;二胎以上, 每头母猪日饲4~4.5 kg;通常是等同于哺乳后期的喂量。

(2)

配种到怀孕21d阶段, 减少喂量, 每头母猪日饲2.0~2.2 kg。

(3)

怀孕22~90d阶段, 每头母猪日饲2.2~2.5 kg。

(4)

怀孕91~110d阶段, 每头母猪日饲3.0~3.5 kg。

(5)

怀孕110d到分娩阶段, 每头母猪日饲减至1.8 kg。

5 搞好母猪群的配种管理

5.1 配种管理的目标

用健康的公猪与符合种用体况的母猪适时输精配种, 以提高受孕率、分娩率和产活仔率, 控制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

5.2 发情检查

使断奶母猪早日发情, 将诱情公猪安排在母猪栏附近或每天赶公猪来刺激母猪发情。对于刚断奶的母猪或后备母猪实行驱赶公猪和踩背查情, 可有效地查出母猪的发情情况。

5.3 适时配种或输精

适时配种依赖每天2次的查情, 母猪出现静立反射就可输精或配种。

6 做好早期妊娠检查

早期妊娠检查的方法为:

(1) 看发情:在一切正常情况下, 母猪配种后20 d左右不再出现发情, 即认为已基本配种;等到第二个发情期仍不发情, 就可认为已经妊娠。

(2) 看行动:凡配种后表现安静, 贪睡, 吃得很香, 食量增加, 容易上膘, 皮毛日益光亮并紧贴身驱, 性情变得温顺, 行动稳重, 阴户收缩, 阴户下联合向上方弯曲, 腹部逐渐膨大即为妊娠的象征。

(3) 看尿液:早晨采母猪尿10 mL, 放试管内。猪尿的比重为1.01~1.025, 如果尿液过浓, 应加水稀释。一般母猪的尿液呈碱性, 应加点粗醋酸, 使它变成酸性, 然后滴入碘酒, 在酒精灯上慢慢加热, 当尿液快烧开时, 就会出现颜色的变化;如果是妊娠母猪, 尿液由上而下出现红色, 由玫瑰红变为杨梅红;如果未妊娠妊娠, 尿液呈淡黄色或褐绿色。

为了防止母猪出现假发情, 要加强母猪妊娠后期的饲养, 营养要充足, 使母猪达到九成膘以上;加强母猪泌乳初期的营养, 使母猪在仔猪断奶后保持中等膘情;进行短期优饲, 改善母猪配种后和妊娠初期的营养状况, 这是预防母猪假发情的根本方法。

7 重视分娩母猪的管理

7.1 产房的主要目标

必须最大限度地增加泌乳母猪的采食量, 泌乳期日粮的配合目标是向母猪提供足量养分, 以最大限度的增加母猪的泌乳量, 使仔猪表现最大增重, 改善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

7.2 产房的管理

产房的管理依赖于准确的配种记录、免疫及驱虫记录等。

7.3 泌乳母猪的营养需要量

泌乳母猪的营养需要量取决于体重、泌乳量、所处的环境和管理条件。哺乳母猪的饲料最高饲喂量为其体重的1%, 就可以满足其维持需要量。

7.4 母仔温度

产房同时饲养着对热敏感的母猪对冷敏感的初生仔猪。初生仔猪肌体脂肪含量小于2%, 几乎没有皮下脂肪。由于缺少皮下脂肪, 必须为新生仔猪供暖, 维持其正常体温;新生仔猪被毛稀疏, 调节体温能力差。

如何提高母猪的产仔数 篇5

1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促进早发情

满足母猪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 饲料配比要多样化, 尤其是配种阶段的蛋白质, 维生素, 矿物质的供给要平衡, 配种至妊娠60天在母猪的日粮中添加叶酸可提高产仔数。加强母猪运动以增强体质, 同时要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 这些都是促使母猪早发情, 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关键。

2 掌据适龄配种

掌据适龄配种, 使母猪适时产仔, 增加母猪在使用周期内的产仔数。根据实际经验和母猪的生长发育特点, 应以母猪达到一定的体重, 第三次发情配种较为适宜。二元杂交母猪的适配年龄, 如“长大”、“大长”大致为7.5~8.5月龄、体重65~90千克为宜。仔细观察母猪发情, 防止漏配。

3 适时输精

母猪排卵时间是在母猪开始接受公猪爬跨后24~36小时, 输精时间应选择在母猪排卵前8~10小时左右。因此, 母猪适时配种时间大约是允许公猪爬跨后10~25小时。但母猪的排卵时间又因品种﹑年龄不同而出现个体差异, 一般情况下初产母猪晚些配, 经产母猪或壮母猪早些配。输精次数一般2次为宜, 间隔8小时。

4 认真做好已配母猪记录

在配后三周前后要注意观察有无再次发情征兆, 受孕者要做好保胎工作, 未受孕的要及时查清原因及时复配。

5 提前断奶

为减轻母猪的负担, 将哺乳期缩短至21天左右, 母猪可提前发情。

6 防流产、早产

措施二:提高母猪产仔率!! 篇6

1.1

选择母猪生产性能好, 护仔性强, 泌乳力佳, 遗传基因稳定, 每胎有效活仔头数在10头以上, 仔猪大小均匀, 个体体重在1.5千克左右等, 这类母猪所产的仔猪才能作为后备猪进行培育。

1.2

初产母猪 (第1胎) , 产仔数在9~10头或更多的, 应选留作种用, 若产仔数在8头以下及母猪护仔性差, 泌乳量不足、仔猪个体差异太大, 就不应留作种用, 选择淘汰。

1.3

母猪一般在6胎后或产仔数下降时及母猪患病原因导致产仔数下降, 就要果断淘汰、及时更新。

1.4

种用公猪, 要求体况良好, 繁殖性能好, 精子活力强, 密度高, 才能留作种用。

2 加强免疫接种

2.1 后备母猪

在培育阶段可按育肥猪的免疫程序 (如猪瘟、猪蓝耳、猪圆环、猪伪狂犬、猪口蹄疫等) 。在安排计划配种前40天左右还要肌肉注射猪细小病毒、猪乙脑等影响母猪繁殖方面的疫苗。如猪瘟、猪蓝耳、猪圆环、猪伪狂犬、猪口蹄疫可根据后备母猪抗体检测另定或按该场实际情况在配种前加强免疫, 确保后备母猪在高免状态下配种受孕, 对提高母猪的产仔率起决定性作用。

2.2 经产母猪

可根据猪场实际情况或结合母猪抗体检测 (每6个月1次, 对母猪进行抽血化验) , 在母猪空怀期 (母猪产后1周至配种前1周) 完成有关疫苗的免疫接种, 如猪瘟、猪蓝耳、猪圆环等疫苗尽量在母猪怀孕期间不注射, 减少不必要的应激。

2.3 种用公猪

根据公猪抗体监测及结合猪场疾病流行特点, 科学使用有关疫苗。

3 母猪配种前的饲养管理

3.1 后备母猪

在计划选留的后备母猪, 4~5头为1栏, 配种前1个月进行优饲催情、促排卵, 选用哺乳母猪的全价料进行饲喂, 并按每吨饲料添加仔多多 (主要成分:亚硒酸钠、维生素E) 250克, 连续饲喂至配种后1周, 对其提高产仔率帮助很大。

3.2 经产母猪

在分娩前后就要做好准备工作:

3.2.1

母猪在产前20天, 选用虫力黑 (主要成分:伊维菌素、阿苯哒唑) 750克/吨饲料混饲驱虫, 连喂5~7天。

3.2.2

母猪产前、产后1周在每吨饲料添加80%支原净125克+扶本康 (主要成分:氟苯尼考) 600克+10%盐酸多西环素1000克进行混饲。

3.2.3

母猪产后8小时内, 用宫炎净 (主要成分:淫羊藿、益母草、红花) 50毫升灌注子宫, 维持生殖道健康。

3.2.4

根据母猪带仔情况, 母猪产后1周喂足哺乳料 (按1头母猪带10头仔猪计算, 1天喂料5~6千克) , 确保母猪体况良好。

3.2.5

母猪断奶前5天至配种后7天, 在饲料添加仔多多300克/吨混饲, 对促进母猪断奶后1周内发情和提高其产仔率意义重大。

4 母猪适时配种

母猪要提高产仔率, 选择好合适的时间进行配种是关键。

4.1

配种技术员每天早晚用公猪巡查所有待配母猪, 找出母猪“零”点 (即母猪接受公猪爬跨的时间) 。

4.2

配种要遵循基本规律:做到“老配早, 少配迟, 不老不少配中间”的原则, 同时配种员还要结合母猪具体特征及结合该母猪受孕以往的历史记录, 做到心中有数, 一般来说, 今天上午配1次, 明天上午配1次即可 (每次配种时间间隔12~24小时) 获得较好的母猪受孕机会, 产仔率随之提高。

4.3

配种前, 必须要检查好公猪精液质量情况, 对于精子活力差, 密度欠佳, 坚决不采用。

4.4

配种时, 要注意天气情况, 若气温超过25℃时, 将母猪配种安排在每天早上及晚上气温相对较低时进行, 最好配种舍装有降温设备。

5 母猪配种后的饲养管理

5.1

母猪配种后14天内, 是仔猪胚胎着床最重要阶段, 严禁鞭打、吼吓、打疫苗等不必要的应激, 同时不能将母猪喂得太饱 (约6~7成饱就可以) , 以免造成胚胎死亡。

5.2

确认母猪配上种后40天, 将母猪由配种限位栏转移到大栏里饲养, 按配种时间先后、大小、肥瘦、强弱分群, 4~5头为1栏, 约15~20平方米为1栏位, 这样方便怀孕母猪有足够活动空间, 对增强母猪体况, 促进仔猪健壮, 减少难产, 提高其产仔率起重要作用。

5.3

根据母猪怀孕时间, 及时添减饲料, 如80天后母猪就要选择攻胎饲料饲喂, 促进仔猪发育, 为其初生重量达到合理标准, 做好工作。

5.4

将临产母猪提前5~7天转入已消毒好产房待产, 以适应新环境, 产房栏舍做好冬暖夏凉, 干燥舒适, 为母猪产仔顺利、提高产仔率铺平路。待产母猪, 24小时有人看管值班, 白天上班时间由饲养员负责, 其他时间由专职人员负责, 随时做好接产准备。

5.5

发现母猪难产,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助产。

5.5.1

产后1小时, 仍未生第2头仔猪的, 用宫炎净100毫升灌注产道进行催产, 同时肌肉注射2~4毫升缩宫素, 一般仔猪30分钟会顺利产出。

5.5.2

给母猪输液:10%葡萄糖1000毫升+鱼腥草30毫升+维生素C 20毫升进行静脉注射, 到最后剩药液20~30毫升时添加4毫升缩宫素, 仔猪会随着药物的吸收, 很快被产出。

5.5.3

如何提高母猪的产仔率 篇7

1 影响母猪产仔率的因素

要想提高母猪的产仔率, 首先要明确影响母猪产仔率的因素有哪些。根据笔者的实际经验发现影响母猪产仔率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分娩率、母猪年产胎次、精液品质、受胎率等。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有效提高母猪的产仔率, 进而为养猪企业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

2 提高母猪产仔率的措施

2.1 交配种猪的产仔性能要好

种猪要选择那些产仔性能较好的公猪, 质量高的精液是提高母猪产仔率的重要条件。种猪的精液质量由种猪的品种特性和体质决定。所以, 想要提高母猪的产仔率, 要选择的品种繁殖能力强, 体质健硕并拥有较强性欲。此外, 还要加强种猪的饲养管理, 喂饲充足的、质量优良的饲料, 来满足种猪营养需求。安排种猪适当的运动, 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每隔一段时间都必需检查精液的质量, 保证所用的精液质量是优良的。而所选择的母猪应该是本地饲养数量较多且繁殖能力较强的品种。这些品种具有易寻找到伴侣、选择伴侣的余地大、遗传比较稳定以及适应能力较高的优势。

2.2 促进母猪发情排卵

短期内对待配的母猪喂饲优质的饲料。在母猪配种前, 饲喂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饲料, 同时加入适量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这样会促进母猪长膘, 增强母猪的体质。当母猪产仔后, 猪仔应在早期断奶, 这样可以减短母猪的产仔间隔时间, 提高母猪年产仔率。通常早期断奶的最适宜时间为4~6周龄, 如此母猪一年平均产仔量可以达到2.5窝。人工诱导种猪发情, 把公猪和母猪饲养在一个圈中, 可促进母猪发情。对母猪进行乳房按摩也可促进母猪发情, 乳房按摩可分为表层按摩和深层按摩两种。母猪乳房表层按摩是对母猪每排乳房的旁边反复抚摸;而母猪乳房的深层按摩是指在母猪的每个乳房周围分别用手指按摩。在每天早8点饲喂后, 对母猪进行10min的表层按摩, 以促使母猪发情。当观察到母猪发情后, 再分别进行5min的表层按摩和深层按摩。在要交配的当天上午8时左右, 对母猪乳房进行10min的深层按摩以促进母猪排卵。除以上这些措施可以促进母猪发情排卵外, 药物催情也是一种可促进母猪发情排卵的重要措施。当仔猪断奶后给母猪静脉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750m L, 同时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m L, 通常注射3~5d即可发情。当母猪发情期前1~2d时静脉注射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200m L, 连用2d, 可促使母猪发情并促进排卵。用25%的高渗葡萄糖溶液30m L配青霉素注入母猪子宫之后30min再进行配种, 对子宫或阴道发炎的母猪, 具有很好地功效。此外, 中药对于促进母猪发情也效果显著, 且副作用较小, 取当归、陈皮、川芍、白芍各等适量水煎后口服2次/d, 效果显著。

2.3 搞好猪的配种工作

为母猪创造一个优良的配种环境。当母猪配种时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 使配种中的猪能够舒适, 这样公猪才能充分射精。促使母猪分泌大量的催产素, 有利于精子运动, 提高产仔率, 增加产仔的数目。认真观察猪是否发情, 把握好猪的配种时机。当母猪发情时, 外在表现为非常不安, 食欲下降, 主动寻找公猪, 母猪的阴唇红肿, 有液体流出。猪配种时机通常选在母猪发情末的排卵时期, 当母猪发情的特征显著, 允许公猪爬跨时为配种的最佳时机。饲养员应该采取灵活的配种方式和规范的配种操作。人工配种时每头初次配种的母猪可以与同一头种猪交配2~3次, 每2次的间隔时间应该控制在8~12h之间;已经生产过的母猪可与同一头公猪交配2次, 间隔时间应控制在8~24h之间, 这样可以使母猪的排卵期内持续存在有活力的精子, 加大卵巢所排出卵子的受精机会。而对于商品肉猪饲养场, 应该选择双重配种, 当母猪发情时与两头公猪各交配一次, 两次的间隔通常控制在20h左右, 保证母猪产仔的数量和仔猪的发育程度。如果选择人工授精的方式, 仍可依据上述方法进行。

3 结语

母猪产仔前后巧饲管 篇8

1.1 喂料

母猪产前7~10 d,要适当减料,临产前3 d喂料减半。特别瘦弱的母猪要在产前10 d饲喂含蛋白质丰富的饲料进行产前催乳,防止母猪产后缺乳。

1.2 运动

母猪产前2~3 d要适当减少运动,一般以每天活动2~4 h为宜,让母猪养精蓄锐,为临产做好准备。

1.3 环境

母猪的产房要保温、干燥、清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垫草清洁柔软。母猪产房潮湿、寒冷是造成仔猪和母猪患病的重要因素。冬季,母猪产房温度应保持在10℃以上。

2 产中管理

母猪分娩时要有专人看护,看护人员最好不要穿着颜色鲜艳的衣装。保持产房安静,光线强弱适中,防止惊吓。不要多人围观,管理人员无特殊情况也不要随意进入产房,以免打扰母猪分娩。

3 产后管理

上一篇:城乡规划与城市生态下一篇:教学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