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2024-05-02

小麦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精选十篇)

小麦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篇1

1. 及早查苗, 疏苗移栽。

对田间丛撮苗要及时人工疏苗, 缺苗断垄的要在小麦三叶期进行移栽补缺。移栽时要选择有分蘖的大苗、壮苗, 覆土深度以上不压心、下不露白为宜, 栽后及时浇水、封土踏实, 以提高成活率。

2. 及时中耕、镇压、除草。

12月底以前麦田要普遍中耕1~2遍, 注意浅锄细锄, 防止伤根压苗。对因播期偏早有旺长趋势和已经发生旺长的麦田, 可深中耕断根, 控制麦苗长势。对于墒情不足的麦田, 要及时镇压、划锄, 以提墒促长。镇压宜在晴天下午进行, 注意地湿不压、阴雨不压、早晨有霜冻或露水未干时不压, 以免伤苗。

3. 趁墒追肥。

对于底肥不足出现缺肥情况的麦田, 或每667平方米群体在50万株以下的麦田, 可在雨雪过后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5.0~7.5千克。对于播期偏晚的麦田, 若封冻前麦苗还很弱, 可浅锄松土, 不宜追肥, 也可用细碎秸秆覆盖于麦苗上, 以增温保墒、促弱转壮。

4. 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要及时进行田间调查, 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对于因地下害虫危害造成缺苗断垄的麦田, 可顺垄灌施辛硫磷1 000倍液, 或用辛硫磷颗粒剂制成毒土沟施或顺垄撒施, 然后划锄覆土。一般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初, 选择无风的晴天喷洒除草剂, 防止开春后杂草丛生。

5. 麦田覆盖秸秆。

12月中下旬, 可每667平方米用切碎的作物秸秆 (如麦秸等) 200~300千克覆盖在麦行间, 然后适量撒土防风, 开春后将覆草扒出田外, 有一定的保温保墒效果。

二、返青-抽穗期管理

1. 及早中耕、镇压。

小麦拔节前麦田要普遍中耕1遍, 以破除板结, 增温保墒, 消灭杂草。对弱苗麦田要浅耕、细耕, 尽量避免伤根, 促其恢复生长;对旺长麦田, 要适当深中耕, 以切断浮根。也可在小麦返青期和起身期进行镇压, 以促进发根、控制旺苗过快生长, 预防倒春寒和后期倒伏。但有霜冻和已拔节的麦田不可再镇压, 以免损伤麦苗, 折断节间。

2. 看苗追施化肥。

春季, 对底肥不足且已出现脱肥现象的麦田, 一般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7千克, 巩固冬季分蘖。对个体、群体较小的晚播弱苗要适当早追肥, 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7千克, 促进中小分蘖生长和新蘖快生, 拔节期每667平方米再施尿素6千克, 为后期小麦粒多、粒重打基础。对群体偏大的麦田宜晚追肥, 一般在3月上旬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7~12千克, 促进分蘖两极分化, 促花增粒。

3. 加强病虫害防治。

防治纹枯病、锈病、白粉病等病害时, 可每667平方米用12.5%禾果利20克或20%三唑酮50毫升, 兑水50千克进行喷雾。防治麦蚜、麦蜘蛛时, 可用阿维菌素、吡虫啉或扫螨净等进行防治。防治吸浆虫要抓住蛹期和成虫期, 蛹期可用3%辛硫磷或甲基异硫磷颗粒剂均匀撒施 (撒后浇水) , 抽穗至扬花期可用辛硫磷、敌敌畏等喷雾防治成虫。

4. 开展化学除草。

对于以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 如播娘蒿、猪殃殃、小藜等, 每667平方米可用56%二甲四氯可湿性粉剂100~150克、20%二甲四氯水剂200~250毫升或15%噻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 兑水50千克进行喷洒。防除单子叶杂草时, 如野燕麦、看麦娘等, 每667平方米可用25%绿麦隆300~350克, 兑水50千克进行喷洒。在单、双子叶杂草混合发生的麦田, 当杂草具1~2叶时, 每667平方米可用50%华星麦保可湿性粉50~75克, 兑水50千克喷洒。喷洒除草剂一定要在小麦拔节前进行, 并严格遵照操作规程, 注意使用剂量和浓度, 以确保除草效果, 避免发生药害。

5. 预防晚霜冻害。

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于寒流来临前采取烟熏等措施, 预防晚霜冻害。对于遭受冻害的麦田, 要立即追速效氮磷肥, 促进麦苗恢复生长。

三、抽穗-成熟期管理

1. 及时防治病虫害。

在小麦生长后期, 要加强对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穗蚜、红蜘蛛等病虫害的测报工作, 及时进行防治。

2. 搞好“一喷三防”。

小麦生长后期易遭青枯病、干热风危害, 应结合苗情和病虫发生情况, 大力开展“一喷三防”。小麦植株缺氮发黄时, 每667平方米可用0.5~1.0千克尿素兑水50~60千克喷洒, 也可用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微肥喷洒作为养分补充。对于病虫危害严重的麦田, 可结合喷肥喷施杀虫剂或杀菌剂, 进行综合防治。

3. 适时收获。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篇2

教学目的1、使学员了解小麦生长的特点。

2、培养学生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3、解决小麦栽培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4、提高学员麦田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教学过程

俗话说:“想要小麦产量高,穗多、穗大籽粒饱”。也就是说,小麦要高产,就必须抓住小麦成产的三大因素,即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要夺取小麦高产,这三因素中缺哪一项都不行。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成产三因素,谈谈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打好播种基础,实现一播全苗

1、浇好底墒水

小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全生育期需要多次浇水,但以浇好底墒水最为重要,这是因为浇好底墒水不仅能够保证一播全苗,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补充土壤深层的水分,引导根系深扎,扩大根系利用水肥的范围,有利于培育壮苗。壮苗先壮根,根系强大了,自然就提高了小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所以足墒下种,对小麦增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浇底墒水的方法,最好是在秋作物(如:玉米等)收获前7-10天浇一次水,这样既可以满足秋作物(玉米)后期灌浆对水分的需求,又保证了小麦的足墒下种,达到了一水两用。所以,在此期间,特别是当前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如能饱浇一水,在不影响种麦的前提下,保证小麦足墒下种,都是非常重要的。

2、秸秆还田,增肥地力

实现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实行秸秆还田的地块,还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凡是秸秆还田的地块,严禁旋耕后直接下种,必须深耕细耙,否则,秸秆上面盖土层薄,播种时种子播到秸秆上,会影响出苗,1

形成缺苗断垄,或者出苗后麦根扎到秸秆上,会使麦发黄不长,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很容易死苗。第二、秸秆还田地块,应注意底肥增施氮肥,因为秸秆在土壤中的沤制过程中,还必须有足够的氮元素参与其中,如果土壤的氮肥不足,土壤中的秸秆沤制时会与麦苗争氮,使麦苗发黄不长,分蘖晚、分蘖小、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低、苗弱、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容易死苗,造成严重减产。秸秆还田地块增施氮肥的量应按秸秆还田的量计算,一般在常规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每还田100公斤秸秆,需要增施1公斤尿素,如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的经济系数可按50%计算,也就是说,玉米每生产100公斤籽粒,可同时生产100公斤玉米秸秆,如果秸秆全部还田的话,每亩生产500公斤玉米籽粒的地块,应增施尿素5公斤。玉米产量700公斤的地块,应增施尿素7公斤。

3、增施农家肥,搞好配方施肥

亩产500公斤以上的地块,每亩需施优质农家肥4-5方,或者鸡粪1000公斤以上,或者饼肥400-500公斤,在此基础上,每亩底施磷酸二铵20kg,尿素10kg,硫酸钾或氯化钾10kg,硫酸锌1.5kg。有饼肥或炒香的麸皮10-15公斤加辛硫磷0.5公斤/亩,加适量水,拌匀撒垡头,可兼防地下害虫,防效可达95%以上。在施肥方法上,全部的农家肥、磷肥、钾肥、锌肥、硼肥作底肥一次施入,其中的磷肥70%掩底,30%撒垡头,氮肥早播地块70%作底肥,30%作追肥,中期播种地块(10月15-25日),50%作底肥施入,50%作追肥使用。10月25日以后播种的晚播地块,氮肥的30%作底肥施入。70%作追肥使用。

4、深耕细耙,精细整地

深耕25cm左右,斜耙3遍,特别是秸秆还田地块,更应该深耕细耙,达到地平埂直,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否则地太虚,播种时不好掌握播种深度,播种过深种子出苗慢,出来的苗弱,分蘖晚、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虽然播种量不少,但成穗不多,产量不高。播种过浅,分蘖节处露,冬天容易死苗,后期容易倒伏。所以,深耕细耙,精细整地,达到上虚下实,地平埂直,是实现精播匀播,播深适宜,一播全苗的重要保证。

5、品种选择。根据茬口早晚、品种的特性,确定适宜的播期、播量

(1)早茬麦:因为播期早(一般在10月5-15日)能够充分利用冬前的光、热资源,在优越的肥水条件下,能够早分蘖、多分蘖、长大蘖,分蘖成穗率高,所以应在选择分蘖成穗高的半冬性品种。如矮抗

58、周麦16、18、20、22,百农160、新麦

19、众麦1号、豫农

416、富麦2008、花培6号、众麦998、郑农

17、新麦18等,在底肥增施氮肥的基础上(底肥施总氮量的70%),降低播种量(一般每亩播量为8-9公斤),在以分蘖成穗为主的途径,增加每亩穗数,行距配置6.5-7寸。

(2)中茬麦:一般是在10月15-25日播种,该期播种的小麦随着播种时间推迟,冬前可被充分利用的光、热资源越来越少,冬前分蘖的数量和成穗率也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每亩有足够的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中等,穗粒数较多的半冬性偏春性或弱春性的品种,如周麦23、9023-

9、郑麦8976、新麦208、平安6号、花培8号,底肥适量施用氮肥(底肥施兑氮量50%左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每亩播种量为8-15公斤,走以主茎成穗和分蘖并重的途径,达到每亩穗多的目的。行距配置6寸左右。

(3)晚茬麦:一般指10月底-11月上旬播种的小麦,该期播种的小麦,由于冬前可被利用的光热资源十分有限,冬前的分蘖很少,即使有少量分蘖也不会成穗或干脆单根独苗越冬,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有足够多的亩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弱,分蘖成穗率底,穗大、粒多的大穗型,弱春性或春性品种,如郑麦9023、周麦23,底肥少施或不施氮肥(一般底施总氮肥的30%以下)的基础上,加大播种量,实行独杆栽培,一般亩播量15-18公斤左右。走以主茎成穗为主的途径,实现每亩穗多的目的。行距配置4-5寸。

(二)加强冬前管理,确保壮苗越冬,提高分蘖成穗率。

1、及时查苗补苗。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疏苗移栽,消灭缺苗断垄和疙瘩苗。

2、促控结合,培育壮苗,增加冬前大蘖,促进分蘖成穗率,俗称倒针期,每亩喷施150-175ppm多效唑水溶液50公斤(即50公斤

水兑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可促进有效分蘖,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

3、冬季适时镇压,弥实地表裂缝,防止寒风飕根,保墒防冻。

4、对于晚播,大播量麦田,年前可以不浇水,不施肥。

(三)返青起身期的麦田管理

1、对于冬前亩头数达到80万以上的早、中播麦田,返青起身期不浇水,不施肥,深中耕断根,控制春生分蘖,提高地温,控上促下。对于冬前播大播量麦田,返青起身期同样不浇水不施肥,但需要浅中耕松土,提高地温,镇压保墒,控上促下。

2、对于冬前头数在80万以下的中播麦田,要及时浇水施肥,结合浇水亩施氮肥总量的25%左右。浇水后要及时中耕。

3、亩头数的调查可用“斤籽万苗”的方法:即播种一市斤种子,正常情况下,一般可出一万棵苗,田间可多点取样,求出平均每棵苗的头数,再用“斤籽万苗”的方法算出一亩地的头数。例如:每亩播种量为20市斤,经调查平均每株的数为5个头,那么每亩头数就是20万×5=100万头。播量16市斤,每株4个头,每亩就是64万头。

二、如何实现穗大粒多

1、重施拔节肥:在按照要求施足底肥的前提下,要重施拔节肥,灌水追肥时间约在4月10日-15日,正是小麦基部节间已经固定,该长大穗的时期,此期可结合浇水,早播麦田每亩施氮肥总量的25%,中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45%,晚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65%以上。高产田块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8kg。

2、补施孕穗肥:4月20日左右,正是小麦挑穗孕穗期,此期结合浇水,可亩施尿素4-5公斤,可有效增加小麦穗粒数。对于强筋品种或有脱肥迹象的麦田,可随灌水每亩施2-3kg尿素,时间约在5月5日-10日。

三、如何提高小麦千粒重

1、防止倒伏:

(1)控制返青、起身期肥水,蹲住底节防止倒伏。

(2)小麦起身到拔节期(3月5日-20日),亩用100-150ppm的多效唑溶液50公斤叶面喷施,可有效的降低株高,防止倒伏。

2、及时防治病虫害:

(1)播种前用立克秀、适乐时、全蚀净等药剂等拌种,起身拔节期用粉锈宁、三唑酮等药剂灌根,防治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

(2)扬花期遇连阴天气,及时叶面喷施多菌灵胶悬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等。

(3)拔节到灌浆期,及时防治白粉病、锈病、红蜘蛛和穗蚜。

3、抓好叶面喷肥,防止早衰和干热风:

中、后期叶面喷施高美施、磷酸二氢钾、麦侹漯效王、旱地龙等,加快灌浆速度,防止干热风,提高千粒重。

4、5月10日左右,及时早浇灌浆水。

优质高产小麦管理技术 篇3

1 选用高产优质品种

适应豫北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矮抗58、新麦19、西农979、366、周麦18等。

2 播种阶段的准备工作

2.1 实现小麦优质高产,依赖于强大的根系,这就要求加深耕层,为根的生长创造深厚疏松的耕层。深耕可以增产,要求深度25厘米为好,深耕应根据原有的基础,逐渐加深耕层,深耕必须配合细耙、多耙,注意防旱保墒,尤其在土壤偏黏的地块,更要掌握好宜耕期,借以粉碎坷垃,踏实土壤,清除根茬,保住底墒,使土表平整,利于播种,达到早、深、净、细、实、平的要求。及时保墒或浇足底墒水,实行深耕,选择适期播种并提倡精播,减少下种量。

2.2 麦收“胎里富”,无论是肥沃水浇田还是旱地麦,底肥对产量和品质的形成都很重要,尤其是多施肥效久、养分含量高的农家肥,可以为小麦生长发育地供给充足养分。强筋小麦生育后期吸氮力比一般小麦强,因而施足农家肥就显得尤为重要。

2.3 做好种子处理,可用克百威、三唑酮防治地下害虫和小麦真菌病害,用硅噻菌胺防治小麦全蚀病。

3 冬季管理

冬季田间管理是小麦获得高产的重要环节,应查苗补种,疏密移栽,不能有断垄现象。在小麦播种底墒充足,冬前一般不浇水。若小麦播种时天气比较干旱,施底肥不足,每667平方米群体在50万以下,可结合追施氮肥浇水。冬灌时间应掌握在日均气温降至5℃左右时,应避免大水漫灌。

3.1 保证全苗 在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种浸种催芽的种子,这是确保全苗的第1个环节。出苗后遇雨或土壤板结,应及时进行划锄,以破除板结,达到通气、保墒、促进根系生长的目的。

3.2 浇冬水 浇好冬水有利于保苗越冬,年后早春保持较好墒情,应于立冬至小雪期间浇冬水,对地力高、底肥足、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适期内晚浇,可不施冬肥;对底肥不足或中低产田,冬前群体小、长势弱或因旺长而脱肥的地块,应在适期内早浇。

4 春季管理

4.1 小麦从返青开始经过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到开花,是冬小麦生育的中期阶段即春季管理阶段。春季是冬小麦一生中需水需肥最多的时期。此时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并保证土壤深层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

4.2 壮苗麦田管理的主攻方向是:提高年前分蘖质量,控制春季分蘖,提高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应重管拔节期。在拔节期酌情追施速效化肥并及时浇水。

拔节期追肥浇水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控制旗叶和倒2叶过长,建立高产小麦紧凑型植株;能促进根系下扎,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缓衰老,提高粒重;能够控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的植株生长,促进单株个体健壮,利于小穗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

5 化控及病虫防治

5.1 化学除草主要在小麦4叶期至拔节前进行,并用苯磺隆、使它隆进行田间喷雾防治。

5.2 病虫害的防治,春季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麦田地下害虫、麦蜘蛛、麦叶蜂、白粉病、锈病等可能在中期阶段发生及时防治,麦蜘蛛、麦叶蜂可用40%氧乐果防治,白粉病、锈病引用禾果利等农药进行防治。

6 后期管理

6.1 在管理过程中,采用氮肥后移这一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显得尤其重要。氮肥后移可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 篇4

近几年来, 我国经济和科技在不断地发展, 尤其是科技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我国在小麦的栽培和管理方面正在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 不断地促进小麦产业的发展和前进,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使小麦对环境等因素影响的抵抗力越来越强, 小麦的产量也随着技术的引进和管理措施的改进逐步提高。

1 精选小麦种子, 保证小麦的发芽率和成活率

种植小麦之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先选好种子, 小麦种子要精挑细选, 除去杂物和残缺的种子, 留下整齐饱满的, 在精选种子之后可以进行晒种, 晒过之后的种子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 饱满晒后的种子使播种后能够保证麦苗的齐全, 在播种前, 要把精选的麦种参拌种衣剂再播种, 这样有利于防止种子在发芽之前不被地下虫吃掉, 也可以减轻后期的补苗工作[1]。

2 引进先进技术, 抓好播种质量

小麦对生长的环境要求比较高, 小麦生长的过程中, 苗与苗之间不能离得太近, 但是为了高产, 距离也不能太远, 所以根据相关研究和实验证明:采用15cm等行间距进行播种是比较科学的, 那么这就对播种的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积极引进先进的播种技术和设备, 更好的提高播种的效率和质量。在播种的期间, 下籽要均匀, 并且深浅要一致、适中, 深浅度大约在4~5cm, 播种期间要带肥下种, 肥料一般使用氮磷复合肥, 有利于提高小麦种子的发芽率。

3 选择适合的药剂进行预防和治理病虫害

不同地区要采取不同的防止病虫害的策略, 所以在实施措施和策略之前, 根据当地土壤的实际情况以及经验了解到病虫害的多发地区, 选择适合的药剂进行拌种, 这样可以在病虫侵害籽种时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防止, 把种子用药剂进行拌种是对种子本身的保护。为了更好地防止病虫害, 还可以选择适量的辛硫磷颗粒剂等均匀的洒在地面上, 接下来就会进行翻土, 那么随着翻土工作的进行, 整个小麦生长的土壤就都进行了药剂处理, 这样地下地上双层相结合进行防止产生良好的防止效果, 能够有效地进行防止病虫害等对小麦种子以及幼苗的侵害, 促进小麦的发芽和生长[2]。

4 做好田间管理, 助小麦茁壮在成长

小麦生长的过程中田间的管理是很重要的, 每个阶段采取的管理措施是不同的, 主要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前期的主要工作是对小麦生长出来的小苗进行检查, 看看是否有缺苗的现象, 即查苗补种, 确保小麦全苗;在中期的时候要注意及时施肥浇水, 施肥是为了给麦苗补充营养, 促进小麦茁壮成长[3]。根据环境和天气情况酌情进行浇水, 保证小麦生长过程中充足的水分;在后期的时候主要做的工作是增施叶面肥, 防止病虫害等入侵麦苗, 并能起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在后期是小麦的成熟期, 是病虫害的多发期, 要注意预防。小麦在幼苗时期容易受杂草的“欺负”, 所以, 田间管理的期间还要注意及时的把田间的小草铲除, 杂草的生长会影响小麦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营养, 铲除杂草等杂物为小麦的生长创造更宽敞和优越的环境, 便于小麦的发芽、生长、放叶等对土壤里的水分和营养的吸收。

5 加强小麦防倒技术

在雨季或肥水充足的时期, 雨季或肥水充足时, 田间的土壤是比较松散的, 容易造成小麦倒秧, 小麦倒伏对其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小麦倒伏就会导致颗粒数不饱满或不再生长, 所以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防止小麦倒秧, 加强小麦防倒技术, 对于群体较大的小麦, 要适时地采取镇压措施, 对小麦的根部附近加土, 以便促进小麦根系下扎, 使根部更加牢固, 有效的防止小麦倒秧[4]。还可以适量的施尿素肥, 尿素肥不仅可以防止麦秧倒伏, 还可以促进小麦的生长, 增加小麦的穗粒数, 有效的促进小麦的增产增收。在施肥的过程中不能仅对小麦的根部实施, 对其叶苗也要适量的施肥, 可以有效的促进小麦叶面的光合作用, 促进叶面和茎干的粗壮, 更加有效的促进了小麦的生长和成熟。

6 及时收获, 预防自然灾害

小麦在成熟的时期是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多发的时候, 所以在小麦即将成熟的时候要及时的收货, 收货以后还要进行晒干, 晒干后便于收藏, 可以预防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等造成的减产。小麦收获的时候需要注意两大事项:收获的时候, 分为人工和机械收割, 人工收割可以在小麦成熟的时候收割, 而采用机械收割宜在尚未完成成熟时期, 避免折穗等, 坚持八成熟, 100%收的原则, 否则会造成100%熟, 80%丢的结果, 得不偿失;收获后的管理和储藏, 收获后的小麦及时除掉杂物, 进行晾晒, 这样能够降低小麦籽粒的含水量, 还要注意小麦储藏的温度和环境, 温度不适宜过高, 环境干燥不宜潮湿, 这样才能更好的使小麦储藏的更好[5]。

7 小结

综上所述,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麦的高质和高产, 就要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进行着手, 技术和管理对小麦的种植、生长、收获、储藏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技术上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进一步提高小麦种植和管理的质量、水平。但是从本文可以看出在技术实施和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还需要继续努力, 引进先进技术, 改进管理和储藏措施, 不断地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更好地促进我国小麦种植和生产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梅香, 芦明, 郝晓亮, 张守华, 刘成涛, 董春涛, 苗科伟.河南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种子科技, 2009 (6) .

[2]贾秀领, 马瑞昆, 杨利华.秋收秋种节水丰产技术要点[N].河北农民报, 2006.

小麦高产技术调研论文 篇5

朱相超

一、小麦的生物学基础

(一)小麦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1、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1)小麦生育期的长短与栽培地区的纬度、海拔高度、耕作制度及品种特性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一般纬度越高、海拔越高,生育期越长。

(2)低纬度地区,冬季较短,小麦播种较迟,越冬期短,所以生育期较短。

(3)在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长短不同。春性品种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生育期较短;冬性品种生长发育慢,成熟迟,生育期较长。

(4)同一品种,播期不同生育期也有变化,迟播生育期缩短,早播生育期延长。

2、生育时期的划分

小麦的一生要经过种子萌发、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育进程。小麦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生上的变化,依次出现和形成各种不同的器官,最后形成作物产量。冬小麦一生划分四个时期:即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结实期。

(二)小麦阶段发育特性

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化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变叫阶段发育。不同的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的外界条件,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往往是其中某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若缺少主导因素作用,小麦就不能完成阶段性发育,因而就不能开花结实。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对外界条件要求差异极大。因此,小麦的个体发育可分为春花阶段和光照阶段。

1、春化阶段

春化阶段是小麦第一个发育阶段。冬小麦在发芽出苗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低温才能进入生殖生长时期。温度起主要作用,这一阶段称为春化阶段,又称为感温阶段。如果冬小麦春播,因缺乏春化阶段发育所需的低温,个体发育就停止在分蘖状态而不抽穗。根据小麦春化阶段对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的要求不同。

2、光照阶段

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必须在一定日照时间才能完成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日照长短在这一阶段起主导作用,其次还有较高的温度。小麦是长日照作物,在光照阶段,若延长日照,一般能促进发育,提前抽穗成熟。若长日照条件不能满足,则不能通过光照阶段,导致抽穗延迟或不能抽穗结实。根据小麦对日照长短反应的不同,可将冬小麦分为三个类型:

(1)反应迟钝型。在每天8-12小时日照条件下,经过16天以上就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一般指的春性品种。

(2)反应中等型。在每天8小时日照条件下不能抽穗,每天12小时日照能正常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历时25天左右,一般指半冬性品种。

3、阶段发育理论在小麦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1)引种。

小麦品种具有严格的地区性,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差异,对品种的要求各不相同。如北种南引,由于南方温度较高,日照时间较短,不能满足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所要求的低温和长日照条件,发育迟缓,表现迟熟,甚至幼穗发育不全不能抽穗。南种北引,越冬前很快通过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表现早熟,且易冻害,也南成功。纬度相同或大致相近的地区引种较易成功。

(2)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冬性品种春化阶段要求的温度低,时间长,在南方种植不会拔节,宜早播。

(3)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

冬性品种春化阶段长,分蘖时间长,分蘖力强。

(4)确定栽培管理措施。

小麦完成春化阶段期间,主要分化叶片、分蘖、节和节间的营养器官,如能延长春化阶段时间,增加主茎叶片数和单株分蘖数,有利于争取多穗;小麦进入光照阶段后,开始分化穗这一生殖器官,因此光照阶段发育越快,穗分化时间越短,穗越小,反之则有利于形成大穗。

在小麦阶段发育过程中,加强肥水管理,增加适当的氮素营养,保证充足水分,有利于延缓光照阶段的发育,延长穗分化时间,从而增加小穗数和小花数。

(三)小麦产量的形成小麦产量是指有机物质和数量或生物质量和经济产量。

生物产量是指小麦生产和积累的有机质的总量,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需要的那一部分产品,即籽实。

1、小麦光合生产、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形成小麦的生物产量中90%以上是有机物质,有机物质生产是形成产量的主要基础,小麦的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主要器官,光合生产量=光合面积X光合时间X光合生产率,当小麦灌浆结实期当地气温适宜而偏低时,昼夜温差大,呼吸作用减弱,对有机物质消耗减少,叶片光合寿命延长,小麦灌浆时间延长,光合生产率提高,增加有机物质的积累和向籽粒输送。

小麦一生干物质积累速度和积累量:

拔节——抽穗期,占一生总积累量的45-50%(最快);

抽穗——成熟期,占一生总积累量的30-35%(次之);

茎杆输出,占一生总积累量的70%;

叶鞘和叶片输出,占一生总积累量的30%;

抽穗扬花期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状况的好坏,对小麦产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小麦的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亩实粒数及千粒重三个因素构成,每亩穗数X每亩实粒数X千粒重(克)

产量(667㎡)=

(1)穗数的形成。小麦穗数是由主杆穗和分蘖穗组成,由于小麦的播种不同,基本苗数不同,主穗在总穗数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同,一般在25-70%之间,增加分蘖穗提高成穗率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目标之一,小麦分蘖成穗规律是:低位蘖分蘖成穗率提高,高位蘖分蘖成穗率减弱,主茎基部第一、二分蘖成穗率可达60-80%,随着分蘖节位的提高,成穗率急剧下降。早发生蘖成穗率高,迟发生蘖成穗率低。

(2)粒数的形成。小麦在幼苗期前就开始进入小穗分化发育期,一般在短日照5-10℃的温度能延长小穗分化期,增加小穗数,为多花多粒打基础。拔节至孕穗期是小花发育的关键期,营养不足或密度过大,导致小花大量退化而减少穗粒数。孕穗至开花期,是花粉粒和小花发育的重要时期,光照不足影响有机营养缺乏,低于10℃的温度造成小花发育不良,不能正常授粉,影响小花正常结实,因此,只有在形成较多小穗小花的基础上,改善小麦拔节后的营养和光照条件,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减少小花退化,形成较多粒数。

(3)粒重的形成。小麦开花后8-10天,光合产物主要用于籽粒形成,随后灌浆速度加快,中期籽粒增重达到60-70%,前期、后期各占15-20%。因此小麦灌浆期间,日照充足,温差较大,气温适宜有利于籽粒灌浆和提高千粒重。

二、小麦栽培技术

(一)整地

1、土地平整。

2、土层深厚。

3、结构良好。

4、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高。

(二)麦田整地技术做到:早、深、松、碎、净、平。

早——前茬收获后及早整地;

深——适当加深耕作层;

松——表面疏松通气不板结;

碎——土渣细小;

净——及时灭茬,表土无作物根蔸;

平——地面平整,厢平沟直。

(三)施肥

1、小麦施肥特性

(1)小麦对氮、磷、钾吸收:

氮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2.2%,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

磷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0.7-0.9%,是核蛋白的组成成分。

钾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0.5-0.6%,是促进碳水化合物合成和运转。

(2)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生产100公斤小麦)

纯氮:2.75-3.23公斤,折碳铵46.8-54.9斤;

五氧化二磷:0.88-1.39公斤,折过磷酸钙106-16.7斤;

氧化钾:2.4-4.0公斤,折氯化钾14.4-24斤。

(3)小麦与微量元素。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锰、锌、铜、硼、钼等微量元素。缺锰:小麦叶片柔软下披,有时出现灰色斑点。

缺锌:影响小麦分蘖,降低成穗率。

缺硼:雄蕊发育不良,花粉少而差,降低结实率。

缺钼:小麦植株矮小、穗小、粒少、产量低。

(4)施肥方法

A、生产200-250公斤小麦施肥量(按标准亩):总施氮量为12.5公斤;

生产450-500公斤小麦施肥量(按标准亩):总施氮量为碳铵5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钾肥10-15公斤,有机质占60-70%。

B、基肥:标准亩施有机肥2500斤,N、P、K肥占总肥量的60%。

追肥:追肥占40%。

(5)种植密度

A、密度与光合生产的关系:小麦生产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日光能转变成有机质的过程。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日光能,密度过低,浪费光能,光合产物减少;密度过大,呼吸作用加快,消耗光合产物也增加,通风透光不良,功能叶片死亡提早,光合寿命缩短,合成有机质减少。

B、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种植密度一般基本苗,它是产量形成的基础,密度增加时,单位面积的穗数得到提高,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密度降低时,穗数减少,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所增加。一般要求每亩基本苗数在15-30万才是适宜的种植密度。

(6)选用良种。优良品种的特点: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产量稳定。

(7)播期、播量及播种方式

A、播期。

冬性品种日平均温度17-18℃,在10月以后播种;

B、播量。一般亩播15-18斤。

C、播种方式。分三种播法:条播、撒播和点播。

小麦的田间管理

一、出苗分蘖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

1、生育特点:出苗分蘖阶段,自播种出苗开始,到拔节为止。

春性小麦出苗—拔节4叶进入幼穗伸长期;

半冬性小麦出苗—拔节5叶进入幼穗伸长期;

冬性小麦出苗—拔节7-8叶进入幼穗伸长期。

2、栽培特点

(1)要苗齐、苗壮。

(2)争取早分蘖、早发根。

(3)达到壮苗越冬。

(4)营养物质积累多,有利于安全越冬,为增产打基础。

3、管理措施

(1)苗肥:齐苗后追一次速效肥,促进幼苗生长,提早分蘖,一般每亩追尿素5-8斤;

(2)分蘖肥:分蘖肥用量不可过多,防止冬前旺长,降低抗寒能力,一般亩追尿素8-10斤;

(3)腊肥:冬至过后,一般施有机肥2000斤,巩固冬前分蘖,促进幼穗分化。

(4)化学除草:在播后至出苗前,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200-300克兑水120斤喷雾,在下雨期间喷药最好。

(5)压麦:压麦一般在越冬期间进行,对生长壮、旺苗进行镇压,控上促下,缩短茎基部一、二节间长度,增加粗度,提高抗倒能力。

(6)防御冻害:防御冻害的主要措施有,选用抗寒强的品种,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寒潮来前浇水,减轻冻害。

二、拔节孕穗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

1、生育特点:拔节孕穗阶段包括拔节、孕穗、抽穗等生育时期,属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早春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小麦开始拔节,拔节后分的蘖一般为无效分蘖。孕穗以后是小花发生分化和部分退化的时期。拔节期以茎、叶生长为主,孕穗期以茎、穗生长为主。

2、田间管理:

1追肥。○

拔节期:一般每亩追尿素15斤左右,增粒增重,防早衰。

孕穗期:一般每亩追尿素5-6斤,增加穗部营养供应,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2清沟排渍。○

2月下旬至3月上旬小麦开始拔节,3月份雨水逐渐增多,导致小麦各种病害发生,麦田要注意清沟排渍,降低水位,减轻病害。

3预防倒伏。○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篇6

一、施肥与整地

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高产地块在原有地力水平的基础上,每亩可施有机肥5000kg、纯氮12kg、纯磷10kg、硫酸锌1kg、硫酸.钾1.5kg,对墒情不好的地块要进行浇水,保证足墒下种,旋耕机耕过的地块,必须进行耙耱。清除过长的破碎秸秆,达到耙碎、耙平、上虚下实的整地标准。

二、种子精选与处理

种子精选是提高种子质量,提高发芽率,培养壮苗的主要方法。有条件可用精选机精选,无条件的可采用筛选、风选的方法进行。选出饱满大粒种子。播前选2~3d晴天晒种。提高种子的活力和发芽率。已经包衣处理的种子可直接播种。未包衣的种子应使用杀虫剂、杀菌剂进行播种。有全蚀病侵染的小麦田,可使用全蚀净进行拌种处理。

三、播期与播量

河南省及周边地区的适宜播期,半冬性品种:10月10日-20日,亩基本苗控制在14~16万为宜;弱春性品种10月18-25日,亩基本苗控制在16~20万为宜,播种量可在适播期的基础上,按每推迟2d增加1斤播量,每提前2d减少1斤播量进行调节,播深4~5cm,播后应即时镇压,特别是秸秆还田的地块尤其需要镇压。

四、田间管理

1.查苗补种

出苗后对断垄的麦田及时补种,对个别缺苗的麥田可在三叶期进行移栽,缺苗断垄可按3寸为缺苗,5寸为断垄的标准进行判定。

2.浇水塌墒

目前多数麦田都秸秆还田的旋耕机耕作。造成了土质疏松,麦田透风小麦不能正常越冬,因此,小麦进入三叶期后,进行浇水,塌墒极为重要,浇水后要及时中耕,破除板结,以利小麦安全越冬,保水保肥。

3.春季管理

年前分孽少的麦田,要及早进行肥水供给,最大限度地促进春季分叶,年前分孽多的麦田,要适当推迟肥水的供给时间,以利两极分化,有纹枯病的麦区,可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用开岗霉素进行防治,生长旺盛的麦田可在返青至拔节期喷施20%壮丰胺乳油1000倍液,可起到化控抗倒的作用。

4.麦田中后期的管理

小麦拔节以后,生长速度加快,需水肥较多,要即时浇好拔节孕穗水,浇水时可根据麦田的苗情,结合追施尿素15~20kg/亩,小麦进入灌桨期后要浇好灌桨水,浇水时要注意天气变化,选无风天气进行,以免造成遇风倒伏,后期如果麦田缺肥,可用磷酸二氢钾或尿素进行叶面施肥。当蚜虫达到百株蚜量800头以上时,要加强防治;当白粉病发病株达10%,锈病发病率达1%时,可用20%粉锈宁50mL兑水50kg防治。

五、适时收获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篇7

1、选用优良品种

品种选择应根据当地耕作制度、生产水平、自然灾害等来决定。应选择品质优良、高产稳产、适应性强、抗病虫的优良品种。适宜镇安县的高产小麦品种有新洛8号、秦麦九号、商麦8928、小偃15号等。

2、精细整地

1) 栽培地选择

镇安县小麦按生态类型划为4个区:即水田水浇地小麦区、旱坪地小麦区、坡塬小麦区、山地小麦区。为了使小麦高产, 首先要加强土壤管理, 应针对不同类型采用加厚土层、增施有机肥、掺土改沙、兴修水利、水土保持工程的技术措施, 以土、水、肥为基础, 为小麦高产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条件。

2) 精细整地

在选好栽培地的基础上, 结合整地, 施足底肥后进行深翻, 深翻25~30cm, 耕后及时耙磨, 打碎土块, 拣出石头、杂草、根叉等物, 做到地平土碎, 上虚下实, 保住底墒, 为小麦播种、种子发芽创造良好的条件。

3、优化施肥结构, 实行平衡施肥

根据小麦整个生长期对营养的需求, 必须做到以产定肥, 配方施肥。做到大量施用有机肥, 控施氮肥, 增施磷、钾肥, 补施微量元素肥料, 因土因作物合理配方施肥, 平衡土壤养分, 达到施肥无害化。这是小麦高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采用有机与无机肥配合, 氮、磷、钾配合, 结合整地深施1次。要求亩产400kg以上的高产田块, 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3~4t, 配施磷酸二铵20kg, 尿素15~20kg, 硫酸钾12~14kg, 亩产300~400kg田块, 亩施农肥2.5~3t, 配施磷酸二铵15kg, 尿素15kg, 硫酸钾10~12khg。

4、适期播种, 合理密植

实践证明, 镇安县小麦高产播种期应是:高寒山区在9月下旬, 中温地区在10月上旬, 低热区在10月中旬。根据当地播期, 一般先播山地, 再播坡坪;先高山, 后低山;先阴坡, 后阳坡的顺序进行, 使麦苗早出早发, 安全越冬。为了解决高产与倒伏的矛盾, 暖冬与旺长的矛盾, 必需采用精量条播技术, 要求达到播行下、下种均匀, 以保证苗齐、苗壮, 亩用种量控制在7~9kg, 最多不能超过12kg, 基本苗控制在18~25万即可。

5、加强田间管理

1) 灌水、保墒

在有灌水条件的田块, 可进行冬灌, 有利于小麦冬季防冻保墒, 冬春对土块较大的麦田, 可用石滚压1~2次, 或人工碎土块, 有防止土壤蒸发和保墒的作用。

2)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可以消灭杂草, 提高地温, 防止土壤蒸发和抗旱保墒的作用, 在小麦封行前, 一般中耕除草2~3次, 冬季第1次锄地, 返青、拔节后要适当春锄, 以利保墒和小麦生长。

3) 适时适肥

小麦拔节期追施尿素10~15kg/亩。孕穗期根据苗情和地力条件追施尿素5~10kg/亩。也可在小麦孕穗、扬花、拔草期进行叶面喷肥, 分别喷洒2%的尿素, 或3%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 具有补充后期营养不足、抗御干热风和增产的作用。叶面喷肥应选择晴天的傍晚或阴天喷洒, 喷后若遇雨, 应重喷1次。

6、综合防治病虫害

1) 病害

小麦的主要病害有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条锈病俗称“黄胆病”, 症状特点是:在叶片正面形成沿叶脉纵向排列似虚线状的鲜黄色夏孢子堆, 破裂后散出铁锈色粉末即病菌孢子。白粉病在叶片上最初出现近圆形或椭圆形白色丝状霉斑, 严重时覆盖叶片大部分或全部, 为一层白色粉末霉层。赤霉病主要为害小麦穗部, 小麦灌浆时发病的麦穗失水青干枯死, 不能结实。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如选用抗条锈病的秦麦9号、商麦9215等。药剂拌种。用粉锈宁拌种能有效的预防秋苗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及黑穗病的发生。具体方法是, 按50kg麦种与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kg的比例, 放进塑料袋内混匀后即可播种。喷药防治。在小麦拔节至孕穗期, 发现有条锈病发病中心株或零星病叶, 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kg, 对水40kg叶面喷雾, 同时可兼治白粉病。小麦抽穗扬花期是条锈病、白粉病、麦穗蚜、赤霉病混合发生为害的主要时期, 也是麦田病虫防治关键时期。

2) 虫害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篇8

一、播种前准备

1. 深沟高厢

搞好深沟高厢是小麦高产稳产栽培的一项重要的农艺措施,在小麦播种前10~15天开好围边沟和厢沟,做到沟深见底,沟沟相通。

2. 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优良品种是夺取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基础。宜选用川麦107、川农19号、川农16号、川育16、绵阳28、绵阳29、绵阳31等品种,同时推广川麦36、川麦39等优质专用小麦。

3. 化学除草

在小麦播种前7~10天用手动喷雾器选择晴天下午均匀喷雾。对一年生的杂草如麦麦草、鹅儿肠、牛毛毡等可亩用20%克芜踪水剂150~200ml,对清水60kg;对一年生或多年生的杂草可亩用10%草苷磷1kg或亩用40%农达水剂100~150ml对清水60kg。

4. 种子处理

在小麦播种前2~3天,选择晴天晒种1~2次,播种时用1%生石灰水浸种24小时,再用清水冲洗1~2次,晾干种子表面水分即可播种。

二、适时播种。

1. 播种期

适时播种既能避免早春低温冻害又能获得高产,最佳播期为10月中下旬。

2. 播种量

小麦小窝疏株密植是达到精量播种、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应坚持推广免耕撬窝点播。播量以达到每亩基本苗6~12万为宜。

三、配套田间管理

1. 重施底肥,早施追肥

总原则是稳氮、增施磷、钾肥和农家肥。底肥占总用肥量的70%,在小麦播种后用优质渣肥10~15担(1担为50kg) 、磷肥40kg,混合均匀后盖种,然后覆盖稻草。在小麦播种后7~10天亩用碳铵10~15kg、猪粪水10~15挑对水施用,可促进早生分蘖,冬前形成壮苗。小麦拔节初期亩用碳铵5~10kg、猪粪水5~10挑对水泼施。

2. 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认真抓好“病、虫、草、鼠、湿”五害的防治。结合品种合理布局,重点防治小麦条锈病,加大药剂拌种力度。凡是条锈病重发区,要推广用粉锈宁药剂拌种,药剂拌种面积应达90%以上。加强条锈病、蚜虫等突发性病虫的监测,及时制定病虫防治策略和预案。

四、适时收获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篇9

1 精选良种

适合金安区种植的小麦品种有扬麦158、扬麦13、扬辐麦2号和扬麦17等。 (1) 扬麦158:属春性品种, 中筋, 分蘖中等, 穗型较大, 成穗率较高, 株高90cm左右, 长芒、白壳、红粒, 有效穗420~450万穗/hm2, 每穗实粒35粒左右, 千粒重40g以上, 抗性好, 适应性较广, 平均单产4 500kg/hm2左右, 全生育期210d左右。 (2) 扬麦13:属春性品种, 弱筋, 分蘖力中等, 成穗率高, 株高85cm左右, 茎秆粗壮, 耐肥抗倒, 长芒、白壳、红粒, 有效穗420~450万穗/hm2, 每穗粒结实粒40~42粒, 千粒重40g, 抗性较好。平均单产5 550kg/hm2左右, 全生育期200d左右。 (3) 扬辐麦2号:属春性品种, 弱筋, 抗性较强, 长芒、白壳、红粒, 分蘖力强, 株高90~95cm, 每穗40~42粒, 千粒重42g, 平均单产5 250kg/hm2左右, 全生育期210d左右。 (4) 扬麦17:属春性品种, 中筋, 抗性较好, 长芒、白壳、红粒, 株高90cm左右, 每穗40粒左右, 千粒重40g左右, 平均单产5 250kg/hm2以上。

2 播前准备

2.1 精细整地

土壤耕作层过浅, 对小麦根系生长发育不利。因此, 应提高活土层厚度, 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首先, 要深耕、深松土壤, 耕深应达到24cm以上;其次, 要精细整地作墒, “三沟”要配套, 应使田内墒沟、腰沟、围沟分别达到20cm、25cm和35cm左右, 田外大沟60~80cm, 沟沟相通, 水有出路, 达到雨停沟干。

2.2 种子和土壤处理

2.2.1 药剂拌种。

用50%的辛硫乳油, 按种子量的0.2%拌种, 可防治地下害虫;用20%的粉锈宁或10%的烃锈宁, 按种子量的0.15%~0.20%拌种, 可预防小麦全蚀病、纹枯病、锈病及白粉病, 对早春麦蜘蛛、麦蚜等也有一定的监控作用。

2.2.2 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严重地区可增加土壤处理, 用50%辛硫磷乳油6.0~7.5L/hm2放入喷雾器内, 加水30kg/hm2搅匀后边喷边拌750kg/hm2细土细砂, 稍晾干后均匀撒施全田, 耕地后即可播种, 可防治地下害虫。

2.3 适时播种, 提高播种质量

春性品种不宜播种过早;否则, 在初冬就起身拔节, 到寒冬来临时易被冻死。因此, 扬麦158、扬麦13、扬辐麦2号等春性品种应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播种为宜, 播种量为135~150kg/hm2。肥田宜稀、瘦田宜密, 播种过迟的应适当增加播种量, 但基本苗不宜超过450万株/hm2。播量要精确, 下籽要均匀, 播深3~5cm, 行距20~23cm, 播后要覆土, 做到不重播不漏播, 深浅一致。

3 合理施肥

做到测土施肥, 按需供肥, 单产4 500~5 250kg/hm2产量水平, 施纯N 120~165kg/hm2、P2O560~75kg/hm2、K2O 45~75kg/hm2、优质农家肥30t/hm2, 还田稻草4.5t/hm2;有机肥、磷肥和钾肥全部作基肥, 氮肥总量的60%~70%作基肥, 30%~40%作追肥。墒情好的田块, 采用犁沟深施, 然后翻垡覆盖;土壤粘重的田块, 选撒肥再翻耕, 将肥料埋入土壤;或采取少 (免) 耕机条播, 肥与种同时分别施下。秸秆还田:将稻草切割成10~20cm (也可整株稻草下地) , 均匀覆盖田面, 以草不成堆、田不露土为宜。小麦播种后覆盖或越冬前覆盖均可。

4 田间管理

4.1 冬季管理

4.1.1 看苗施肥。

冬前壮苗指标为麦苗矮壮、叶色青绿、叶片短宽、单株次生根10条左右, 茎蘖数900~1 200万个/hm2。对群体茎蘖数600万个/hm2以下、叶色偏淡的, 可在小麦五叶期追壮蘖肥, 一般施尿素75~120kg/hm2;对未分蘖的弱苗、晚苗于三叶期早追肥;对群体茎蘖数1 200万个/hm2以上应抓紧镇压或深中耕。

4.1.2 防除杂草。

麦田杂草在分蘖期以前 (11月中下旬) 抓紧进行防除, 用75%巨星干悬剂15.0~22.5kg/hm2对水150kg/hm2防治阔叶杂草;用6%~9%骠马浓乳剂600~900m L/hm2对水600kg/hm2, 防治禾本科杂草。

4.2 春季管理

4.2.1 肥水管理。

清沟沥水, 降低地下水位。因地因苗追施小麦拔节孕穗肥, 对单株茎蘖2~3个、群体750万个/hm2以下的弱苗, 应早追肥, 追施尿素120~150kg/hm2;正常生长的麦田追起身拔节肥150kg/hm2左右。

4.2.2 防治病虫草害。

春季是小麦病虫草害盛发期, 应及早进行防治。麦田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纹枯病、白粉病、红蜘蛛时有发生, 可在防草同时兼治病虫。以猪殃殃为主的阔叶杂草可用:75%巨星18.75g/hm2+5%井冈霉素3kg/hm2+40%乐果750g/hm2, 或20%使它隆750g/hm2+20%粉锈宁750g/hm2+40%乐果750g/hm2;以看麦娘为主的禾本科杂草, 可选用6.9%骠马600g/hm2+5%井冈霉素3kg/hm2+40%乐果750g/hm2。以上药剂对水450~600kg/hm2, 有针对性地任选1种。对于单、双子叶杂草混生的麦田可将巨星与骠马相加对水喷雾。

4.3 后期管理

4.3.1 防治粘虫、蚜虫。

应在4月底至5月初, 根据预报有粘虫10~15头/m2、蚜虫30头/穗时, 可用25%蚜青灵1 500g/hm2或25%快杀灵750~900g/hm2, 对水750kg/hm2喷雾。

4.3.2 防治赤霉病。

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间, 如连续阴雨天气, 即连续3d以上的日降雨0.1mm以上、温度15℃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 可用36%粉霉灵1 500m L/hm2对水600kg/hm2喷防, 可兼治白粉病;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g/hm2或50%多菌灵胶悬剂1 500g/hm2对水750kg/hm2趁晴天喷雾。小麦生长后期, 雨水较多, 应注意清沟排水, 以防根系早衰、茎叶早枯及倒伏。

5 适时收获

人工收割的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期, 大型联合收割机收割的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

摘要:从精选良种、播前准备、施肥、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以期六安市金安区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安徽六安

参考文献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篇10

1 选种

选用良种是最直接有效的增产措施。半冬性的皖麦19、烟农19、皖宿9908、皖麦52是近年来审定通过的小麦新品种, 具有矫秆、耐肥、抗倒、穗大粒多、穗层整齐和品质好的特点。

2 种子和土壤处理

2.1 药剂拌种

用50%辛硫磷乳油, 按种子质量的0.2%拌种, 防治地下害虫;用20%粉锈宁或10%羟锈宁, 按种子的0.15~0.20%拌种, 可预防小麦全蚀病、纹枯病、锈病及白粉病, 对早春麦蜘蛛、麦芽等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2.2 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区可增加土壤处理, 用50%辛硫磷乳油6.0~7.5L/hm2放入喷雾器内, 加入30kg/hm2搅匀后边喷边拌750kg/hm2细土或细沙, 稍晾干均匀撒施全田后即可播种, 可防止地下害虫。

3 秸秆还田

秸秆具有保墒、抑制杂草、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一般还田秸秆4 500kg/hm2, 相当于施用尿素45kg/hm2、磷肥45kg/hm2和钾肥120kg/hm2, 还可以提高氮磷钾化肥利用率5%左右。用秸杆4 500kg/hm2, 切割成10~20cm, 均匀覆盖在田面, 以草不成堆、田不露土为宜。小麦播种后覆盖或越冬前覆盖均可。

4 控制播量

降低基本苗, 可以明显提高茎蘖成穗率、穗数和千粒重, 达到高产群体质量优化产量结构的各项调控指标, 同时有利于培育健壮个体, 使穗后功能叶面积提高并配置合理, 还可以提高群体后期光合效率和光合强度, 增加物质生产积累量。

基本苗数根据品种、播期、肥力和产量水平等因素而定, 一般高产攻关田, 基本苗应控制在300~330万株/hm2, 大面积生产上基本苗数控制在270~300万株/hm2左右。基本苗确定后, 群体质量栽培的播量依据种子的千粒重、净度、发芽率、田间出苗率等计算:

播种量 (kg) =[计划基本苗数 (万) ×千粒重×0.01]/ (种子净度×发芽率×田间出苗率) 。

5 培育壮苗

5.1 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是小麦高产的一个重要条件。它不仅是达到全苗壮苗的关键, 也是小麦健壮生长发育、培育壮秆大穗、达到正常成熟的基本保证。通过适期播种, 可使小麦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条件, 达到一定数量的分蘖和次生根, 形成壮苗越冬, 为安全越冬和足穗、大穗奠定基础。因此, 适期播种是提高小麦单产的有效措施。播种太早, 苗期温度高, 幼苗窜高徒长, 抗寒能力显著减弱, 冻害严重, 春后生长迟缓, 不利高产;播种过晚, 气温低, 出苗迟, 冬前生长时间短, 苗小苗弱, 有效分蘖短, 产量不高。宿州市适宜播期在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 最佳播期为10月5~13日。

5.2 多效唑拌种

正确使用多效唑拌种, 不但可以促根增蘖、出叶快、叶色深, 而且可以降低株高, 缩短、增粗基部节间, 提高充实度, 一般1kg麦种用15%多效唑粉剂0.5~1.0g干拌。

6 高效施肥

小麦一生中对氮、磷、钾吸收量最多, 对产量影响最大。一般每生产100kg籽粒需施纯N 4.5kg、P2O52.3kg、K2O 2.8kg。

据有关单位研究, 小麦一生中对氮、磷、钾的吸收有2个高峰:第1高峰在分蘖到越冬始期 (12月中下旬) , 吸收强度最大, 满足这一高峰的需要, 就可以为穗数打好基础;第2高峰在拔节孕育期, 吸收数量最多, 满足这一高峰的需要, 就可以增加每穗粒数, 同时为粒重打下基础。因此要获得小麦高产, 必须保证足够的氮、磷、钾供应, 并掌握最佳施肥期。根据氮易吸、磷易固定、钾易移动的特点, 高效施肥期为:氮肥为前期 (基肥+壮蘖肥) 和拔节孕穗期 (拔节肥+剑叶肥+叶面肥) ;磷肥以基施为主, 中后期叶面肥为辅;钾肥以基施和拔节期为宜。

对小麦高产群体质量的调节, 氮肥是最活跃的因子, 施氮量和运筹比例对群体质量影响很大。磷、钾肥主要是量的满足、运筹, 较为简单, 一般磷肥大多基施, 钾肥分基肥和拔节肥, 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氮肥运筹应围绕提高成穗率、结实率、粒重进行, 比例为基肥占50%~60%, 基肥不足用壮蘖肥;追肥占40%~50%, 具体包括:拔节肥25%~30%、剑叶肥5%~10%、平衡肥10%。

7 抗逆应变

宿州市小麦生产历经秋、冬、春、夏4季, 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各种气象灾害和病虫草害均会影响小麦群体质量的提高。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的抗逆应变措施主要有2点:

7.1 生化制剂调节生理

生化制剂可以影响小麦的生化过程, 引起生理变化, 改变群体质量, 最终增加小麦产量, 一般应用为:前期用多效唑拌种促根增蘖, 高效液体生物钾肥改善土壤供钾状况;中期用多效唑控旺、防冻、防倒, 高效液体生物钾肥拌土撒施, 提高土肥供钾水平;后期喷施活力素等营养调节剂, 提高粒重, 改善品质。

7.2 病虫害防治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以保护、利用麦田有益生物为重点, 协调运用生物、农业、人工、物理措施, 辅之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使用量, 避免农药污染。

7.2.1 纹枯病。

可用5%井冈霉素1 500~2 250g/hm2或20%粉绣宁600~750mL/hm2加水750kg/hm2, 在小麦返青期向小麦中下部喷施1~2次。

7.2.2 白粉病、锈病。

当病情指数在1以上或病叶率为10%以上, 用15%烯唑醇300~450g/hm2加水750~900kg/hm2喷雾, 严重地区可用20%三唑酮乳油1 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倍液喷洒, 一般孕穗期至抽穗期小麦的赤霉病防治应提倡早期施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g/hm2对水750kg/hm2喷雾, 扬花10%~50%时施药。

7.2.3 蚜虫、红蜘蛛。

当百株蚜量达到800~1 000头时, 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g/hm2对水300kg/hm2均匀喷雾;当百株虫量达到500~800头时, 应进行红蜘蛛的防治, 可用10%克螨特150g/hm2对水600kg/hm2均匀喷雾。

7.2.4 小麦吸浆虫。

小麦播种前、耕地时, 用80%敌敌畏乳油750~1 500mL/hm2加水15~30kg/hm2或用50%辛硫磷乳油3 000mL/hm2加水75kg/hm2喷在300~375kg/hm2细土上, 拌匀成毒土施用, 边撒边耕, 翻入土中, 在小麦抽穗至开花前, 用40%杀螟松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

摘要:介绍了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包括选种、种子和土壤处理、秸秆还田、控制播量、培育壮苗、高效施肥、抗逆应变等方面内容, 以期为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宿州埇桥区

参考文献

[1]刘华荣, 陈桂芳, 董庆国, 等.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 2008 (4) :18.

[2]祝祥圣, 李登权, 卢士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4) :166.

[3]次仁卓嘎.春小麦栽培技术研究[J].西藏农业科技, 2006, 28 (4) :23-24.

上一篇:中小型发电厂下一篇:小型锅炉爆炸事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