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2023-03-27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一、培训时间:2014年9月19日

二、培训地点:政府会议室

三、主讲教师:张才良

教学目的

1、使学员了解小麦生长的特点。

2、培养学生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3、解决小麦栽培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4、提高学员麦田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教学过程

俗话说:“想要小麦产量高,穗多、穗大籽粒饱”。也就是说,小麦要高产,就必须抓住小麦成产的三大因素,即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要夺取小麦高产,这三因素中缺哪一项都不行。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成产三因素,谈谈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打好播种基础,实现一播全苗

1、浇好底墒水

小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全生育期需要多次浇水,但以浇好底墒水最为重要,这是因为浇好底墒水不仅能够保证一播全苗,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补充土壤深层的水分,引导根系深扎,扩大根系利用水肥的范围,有利于培育壮苗。壮苗先壮根,根系强大了,自然就提高了小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所以足墒下种,对小麦增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浇底墒水的方法,最好是在秋作物(如:玉米等)收获前7-10天浇一次水,这样既可以满足秋作物(玉米)后期灌浆对水分的需求,又保证了小麦的足墒下种,达到了一水两用。所以,在此期间,特别是当前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如能饱浇一水,在不影响种麦的前提下,保证小麦足墒下种,都是非常重要的。

形成缺苗断垄,或者出苗后麦根扎到秸秆上,会使麦发黄不长,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很容易死苗。

第二、秸秆还田地块,应注意底肥增施氮肥,因为秸秆在土壤中的沤制过程中,还必须有足够的氮元素参与其中,如果土壤的氮肥不足,土壤中的秸秆沤制时会与麦苗争氮,使麦苗发黄不长,分蘖晚、分蘖小、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低、苗弱、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容易死苗,造成严重减产。秸秆还田地块增施氮肥的量应按秸秆还田的量计算,一般在常规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每还田100公斤秸秆,需要增施1公斤尿素,如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的经济系数可按50%计算,也就是说,玉米每生产100公斤籽粒,可同时生产100公斤玉米秸秆,如果秸秆全部还田的话,每亩生产500公斤玉米籽粒的地块,应增施尿素5公斤。玉米产量700公斤的地块,应增施尿素7公斤。

3、增施农家肥,搞好配方施肥

亩产500公斤以上的地块,每亩需施优质农家肥4-5方,或者鸡粪1000公斤以上,或者饼肥400-500公斤,在此基础上,每亩底施磷酸二铵20kg,尿素10kg,硫酸钾或氯化钾10kg,硫酸锌1.5kg。有饼肥或炒香的麸皮10-15公斤加辛硫磷0.5公斤/亩,加适量水,拌匀撒垡头,可兼防地下害虫,防效可达95%以上。在施肥方法上,全部的农家肥、磷肥、钾肥、锌肥、硼肥作底肥一次施入,其中的磷肥70%掩底,30%撒垡头,氮肥早播地块70%作底肥,30%作追肥,中期播种地块(10月15-25日),50%作底肥施入,50%作追肥使用。10月25日以后播种的晚播地块,氮肥的30%作底肥施入。70%作追肥使用。

4、深耕细耙,精细整地

深耕25cm左右,斜耙3遍,特别是秸秆还田地块,更应该深耕细耙,达到地平埂直,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否则地太虚,播种时不好掌握播种深度,播种过深种子出苗慢,出来的苗弱,分蘖晚、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虽然播种量不少,但成穗不多,产量不高。播种过浅,分蘖节处露,冬天容易死苗,后期容易倒伏。所以,深耕细耙,精细整地,达到上虚下实,地平埂直,是实现精播匀播,播深适宜,一播全苗的重要保证。

5、品种选择。根据茬口早晚、品种的特性,确定适宜的播期、播量

(1)早茬麦:因为播期早(一般在10月5-15日)能够充分利用冬前的光、热资源,在优越的肥水条件下,能够早分蘖、多分蘖、长大蘖,分蘖成穗率高,所以应在选择分蘖成穗高的半冬性品种。如矮抗

58、周麦

16、

18、20、22,百农160、新麦

19、众麦1号、豫农

416、富麦200

8、花培6号、众麦99

8、郑农

17、新麦18等,在底肥增施氮肥的基础上(底肥施总氮量的70%),降低播种量(一般每亩播量为8-9公斤),在以分蘖成穗为主的途径,增加每亩穗数,行距配臵6.5-7寸。

(2)中茬麦:一般是在10月15-25日播种,该期播种的小麦随着播种时间推迟,冬前可被充分利用的光、热资源越来越少,冬前分蘖的数量和成穗率也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每亩有足够的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中等,穗粒数较多的半冬性偏春性或弱春性的品种,如周麦

23、9023-

9、郑麦897

6、新麦20

8、平安6号、花培8号,底肥适量施用氮肥(底肥施兑氮量50%左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每亩播种量为8-15公斤,走以主茎成穗和分蘖并重的途径,达到每亩穗多的目的。行距配臵6寸左右。

(3)晚茬麦:一般指10月底-11月上旬播种的小麦,该期播种的小麦,由于冬前可被利用的光热资源十分有限,冬前的分蘖很少,即使有少量分蘖也不会成穗或干脆单根独苗越冬,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有足够多的亩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弱,分蘖成穗率底,穗大、粒多的大穗型,弱春性或春性品种,如郑麦90

23、周麦23,底肥少施或不施氮肥(一般底施总氮肥的30%以下)的基础上,加大播种量,实行独杆栽培,一般亩播量15-18公斤左右。走以主茎成穗为主的途径,实现每亩穗多的目的。行距配臵4-5寸。

(二)加强冬前管理,确保壮苗越冬,提高分蘖成穗率。

1、及时查苗补苗。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疏苗移栽,消灭缺苗断垄和疙瘩苗。

2、促控结合,培育壮苗,增加冬前大蘖,促进分蘖成穗率,俗称倒针期,每亩喷施150-175ppm多效唑水溶液50公斤(即50公斤水兑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可促进有效分蘖,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

3、冬季适时镇压,弥实地表裂缝,防止寒风飕根,保墒防冻。

4、对于晚播,大播量麦田,年前可以不浇水,不施肥。

(三)返青起身期的麦田管理

1、对于冬前亩头数达到80万以上的早、中播麦田,返青起身期不浇水,不施肥,深中耕断根,控制春生分蘖,提高地温,控上促下。对于冬前播大播量麦田,返青起身期同样不浇水不施肥,但需要浅中耕松土,提高地温,镇压保墒,控上促下。

2、对于冬前头数在80万以下的中播麦田,要及时浇水施肥,结合浇水亩施氮肥总量的25%左右。浇水后要及时中耕。

3、亩头数的调查可用“斤籽万苗”的方法:即播种一市斤种子,正常情况下,一般可出一万棵苗,田间可多点取样,求出平均每棵苗的头数,再用“斤籽万苗”的方法算出一亩地的头数。例如:每亩播种量为20市斤,经调查平均每株的数为5个头,那么每亩头数就是20万×5=100万头。播量16市斤,每株4个头,每亩就是64万头。

二、如何实现穗大粒多

1、重施拔节肥:在按照要求施足底肥的前提下,要重施拔节肥,灌水追肥时间约在4月10日-15日,正是小麦基部节间已经固定,该长大穗的时期,此期可结合浇水,早播麦田每亩施氮肥总量的25%,中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45%,晚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65%以上。高产田块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8kg。

2、补施孕穗肥:4月20日左右,正是小麦挑穗孕穗期,此期结合浇水,可亩施尿素4-5公斤,可有效增加小麦穗粒数。对于强筋品种或有脱肥迹象的麦田,可随灌水每亩施2-3kg尿素,时间约在5月5日-10日。

三、如何提高小麦千粒重

1、防止倒伏:

(1)控制返青、起身期肥水,蹲住底节防止倒伏。

(2)小麦起身到拔节期(3月5日-20日),亩用100-150ppm的多效唑溶液50公斤叶面喷施,可有效的降低株高,防止倒伏。

2、及时防治病虫害:

(1)播种前用立克秀、适乐时、全蚀净等药剂等拌种,起身拔节期用粉锈宁、三唑酮等药剂灌根,防治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 (2)扬花期遇连阴天气,及时叶面喷施多菌灵胶悬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等。

(3)拔节到灌浆期,及时防治白粉病、锈病、红蜘蛛和穗蚜。

3、抓好叶面喷肥,防止早衰和干热风:

中、后期叶面喷施高美施、磷酸二氢钾、麦侹漯效王、旱地龙等,加快灌浆速度,防止干热风,提高千粒重。

4、5月10日左右,及时早浇灌浆水。

5、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避开烂场雨,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适当深耕,打破犁底层,不漏耕;耕透耙细,耕耙配套,无明暗坷垃,达到上松下实;耕后复平,壤土要做好畦田,粘土地要拆好小畦,保证浇水均匀,不冲不淤。播前墒情不足的要造墒播种。地下虫严重的地块,特别是花生、大豆茬整地时用辛硫磷颗粒剂撒垄头。撒后再耙,防治地下害虫。 补充教材:

精细播种

1、适期播种:播种适期是培育冬前壮苗的关键。播种期过早,冬前积温多,麦苗容易徒长,造成冬前群体过大,土壤养分、水分和植株养分过度消耗,易形成先旺后弱的“老弱苗”,春性较强的品种在冬季易造成冻害。播种过晚,冬前生长积温不够,苗龄太小,形成晚茬弱苗,分蘖不足,根系不发达。早播和晚播会影响小麦品质。因此,要避免早播或晚播,尽量适期播种。一般适宜播种期为日平均气温在18-14℃冬前0℃以上积温570-650℃。据此推算当地的适宜播种期,抗寒性强的品种取上限,抗寒性弱的品种取下限。一般而言,在我县半冬性品种的播种适期为10月15日左右,弱春性品种的适播期为10月20日至10月25日左右。

2、适量播种:每亩基本苗要根据情况掌握。一般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亩13-15万基本苗为宜,一般亩播量7-8公斤;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每亩7-10万基本苗为宜,一般亩播量5-7公斤。地力水平高,播期适宜而偏早,栽培技术水平高的可取低限。

3、适当深播:播种深度不当易影响麦苗生长,而导致减产,小麦播种深度4-5厘米(1.2-1.5寸)为宜。过深不仅出苗率低,而且地中茎伸得过长,出苗过程中消耗种子中的大量营养物质,麦苗生长细弱,分蘖少难以形成足够的群体;过浅,在种子发芽出苗过程中,易失墒落干,出现缺苗断垄现象,同时分蘖节离地面过近,抗冻能力弱。因此要求严格掌握播种深度,要求播量精确,行距一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地头地边播种整齐。

4、播种规格:为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实行宽窄行种植,宽行30厘米(9寸)窄行20厘米(6寸)。

5、种子处理:选用经过提纯复壮的质量高的并用种衣剂包衣的良好种子。小麦专用种衣剂含有防病和防虫药剂、微肥和生长调节剂,有利于混合防治病虫害,培育壮苗。没有种衣剂要采用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预防全蚀病、纹枯病或苗期锈病、白粉病,也可用适乐时按种子量的0.15-0.2%拌种。

冬前管理

主攻目标:促根增蘖,壮苗越冬。采取肥水管理和农艺措施,促弱、稳壮、控旺,达到群体合理,个体健壮,根系发达,叶片肥厚,叶色正绿。越冬期(12月20日),亩群体达到55-65万,主茎叶龄6-7叶一心,单株分蘖4-5个,次生根8-10条,株高20-25厘米(6-7.5寸),三叶以上的大分蘖占总数的60%左右。

1、查苗补种:出苗后及时查苗,缺苗断垄(10厘米以上)的地块,齐苗后3-5天内要用同一品种进行浸种、催芽、补种。下种不均形成疙瘩苗或基本苗偏大的麦田,三叶前疏苗,确保大田苗齐、苗匀。半冬性品种每亩保证基本苗12万株,弱春性品种每亩保证基本苗14万株。

2、中耕保墒:出苗前遇雨板结的地块,要趁土壤干湿适宜时,抓紧浅耙,疏松表土,冬灌或降雨后及时划锄,增温保墒。

3、

浇封冻水:越冬前土壤耕层含水量低于17%的麦田,都要普浇封冻水。冬灌时间以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3℃时(既“夜冻日消”)为宜。冬灌的方式可采用畦灌或沟灌。要小水细浇,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冲、压、淹现象。

4、化学除草:冬前是化学除草的最好时期,优质麦要变春季化处为冬前化除。正常年份,在11月下旬至12月初,冬前麦田杂草已出苗90%左右,这时杂草组织幼嫩,抗药性弱,且麦苗覆盖度小,易被杀死,对以野燕麦、看麦娘为主的麦田,在小麦3-5叶期,杂草2-3叶期,每亩用6.9%膘马乳剂40-50毫升,或麦极每亩20-30克,兑水30公斤进行茎叶喷雾防治。双子叶杂草在小麦二叶期至越冬前,杂草2-4叶期,每亩用15%噻磺隆乳油10-15克兑水40-50公斤,也可用巨星干悬剂每亩1克加水30公斤进行地面喷洒。

春季管理

主攻目标:促弱控旺,协调小麦群体与个体、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关系,提高分蘖成穗率,搭好丰产架子。达到穗头足、穗子大、茎杆壮、不倒伏。返青期亩群体65-80万,拔节期亩群体调控在75-90万,孕穗期亩群体在40-50万。

1、第一次病虫害防治:2月下旬第一次施药,每亩用12.5%禾果利15-20克或20%三唑酮60-80克,或秀特15毫升加水50公斤,对准麦苗基部喷洒,15天一次,连防2次,防治小麦纹枯病。

2、第二次病虫害防治:3月中下旬每亩使用粉锈宁乳油75毫升或秀特15毫升加抗蚜威10克加水8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蚜虫。

3、肥水管理。在3月下旬,为保证肥水的供应,提高籽粒品质,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要适墒追施尿素3-5公斤/亩。

4、第三次病虫害防治和根外施肥:4月下旬在抽穗以后至开花以前,每亩使用粉锈宁乳油75毫升或秀特15毫升、或15%粉锈宁粉剂100克、或12.5%禾果剂40克加水50公斤喷雾防治小麦条锈病,用50%抗蚜威10克,加2.5%溴氯菊酯或50%辛硫磷与2%的尿素水溶液(1公斤尿素+50公斤水)混合后喷雾,防治小麦穗蚜、吸浆虫。

开花后灌浆期的管理

主攻目标:养根护叶,协调碳氮营养,促进有机物的合成与积累,防止早衰和青枯,确保优质高产。

1、

根外施肥:喷施氮、磷、钾和激素类物质,可提高千粒重,改善小麦营养品质。开花后5-7天,每亩用尿素1000克,磷酸二氢钾250克,兑水40-50公斤叶面喷洒。发生病虫的麦田,可将农药和微肥混喷。

2、防治赤霉病和穗蚜:抽穗扬花期是预防赤霉病的关键晨期,若天气预报有三天以上的连续阴雨天气,应立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麦穗蚜百株虫量达到500头时,亩用2.5%辉丰菊酯乳油20-25毫升或50%抗蚜威10克或10%吡虫啉10克兑水50公斤,叶面喷洒防治。

适时收获

收获时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限大。收获过早,千粒重降低,并且籽粒品质差;收获过晚易折杆掉穗落粒,影响产量。因此,要求蜡熟末期收获,此时小麦的长相为植株茎株全部黄色,叶片枯黄,茎杆尚有弹性,籽粒含水量在22%左右,籽粒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的光泽,籽粒较为坚硬。提倡用联合收割机收获,麦秆还田。联合收割机的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

第二篇: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员了解小麦生长的特点。

2、培养学生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3、解决小麦栽培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4、提高学员麦田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教学过程

俗话说:“想要小麦产量高,穗多、穗大籽粒饱”。也就是说,小麦要高产,就必须抓住小麦成产的三大因素,即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要夺取小麦高产,这三因素中缺哪一项都不行。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成产三因素,谈谈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打好播种基础,实现一播全苗

1、浇好底墒水

小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全生育期需要多次浇水,但以浇好底墒水最为重要,这是因为浇好底墒水不仅能够保证一播全苗,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补充土壤深层的水分,引导根系深扎,扩大根系利用水肥的范围,有利于培育壮苗。壮苗先壮根,根系强大了,自然就提高了小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所以足墒下种,对小麦增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浇底墒水的方法,最好是在秋作物(如:玉米等)收获前7-10天浇一次水,这样既可以满足秋作物(玉米)后期灌浆对水分的需求,又保证了小麦的足墒下种,达到了一水两用。所以,在此期间,特别是当前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如能饱浇一水,在不影响种麦的前提下,保证小麦足墒下种,都是非常重要的。

2、秸秆还田,增肥地力

实现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实行秸秆还田的地块,还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凡是秸秆还田的地块,严禁旋耕后直接下种,必须深耕细耙,否则,秸秆上面盖土层薄,播种时种子播到秸秆上,会影响出苗, 1

形成缺苗断垄,或者出苗后麦根扎到秸秆上,会使麦发黄不长,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很容易死苗。第

二、秸秆还田地块,应注意底肥增施氮肥,因为秸秆在土壤中的沤制过程中,还必须有足够的氮元素参与其中,如果土壤的氮肥不足,土壤中的秸秆沤制时会与麦苗争氮,使麦苗发黄不长,分蘖晚、分蘖小、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低、苗弱、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容易死苗,造成严重减产。秸秆还田地块增施氮肥的量应按秸秆还田的量计算,一般在常规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每还田100公斤秸秆,需要增施1公斤尿素,如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的经济系数可按50%计算,也就是说,玉米每生产100公斤籽粒,可同时生产100公斤玉米秸秆,如果秸秆全部还田的话,每亩生产500公斤玉米籽粒的地块,应增施尿素5公斤。玉米产量700公斤的地块,应增施尿素7公斤。

3、增施农家肥,搞好配方施肥

亩产500公斤以上的地块,每亩需施优质农家肥4-5方,或者鸡粪1000公斤以上,或者饼肥400-500公斤,在此基础上,每亩底施磷酸二铵20kg,尿素10kg,硫酸钾或氯化钾10kg,硫酸锌1.5kg。有饼肥或炒香的麸皮10-15公斤加辛硫磷0.5公斤/亩,加适量水,拌匀撒垡头,可兼防地下害虫,防效可达95%以上。在施肥方法上,全部的农家肥、磷肥、钾肥、锌肥、硼肥作底肥一次施入,其中的磷肥70%掩底,30%撒垡头,氮肥早播地块70%作底肥,30%作追肥,中期播种地块(10月15-25日),50%作底肥施入,50%作追肥使用。10月25日以后播种的晚播地块,氮肥的30%作底肥施入。70%作追肥使用。

4、深耕细耙,精细整地

深耕25cm左右,斜耙3遍,特别是秸秆还田地块,更应该深耕细耙,达到地平埂直,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否则地太虚,播种时不好掌握播种深度,播种过深种子出苗慢,出来的苗弱,分蘖晚、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虽然播种量不少,但成穗不多,产量不高。播种过浅,分蘖节处露,冬天容易死苗,后期容易倒伏。所以,深耕细耙,精细整地,达到上虚下实,地平埂直,是实现精播匀播,播深适宜,一播全苗的重要保证。

5、品种选择。根据茬口早晚、品种的特性,确定适宜的播期、播量

(1)早茬麦:因为播期早(一般在10月5-15日)能够充分利用冬前的光、热资源,在优越的肥水条件下,能够早分蘖、多分蘖、长大蘖,分蘖成穗率高,所以应在选择分蘖成穗高的半冬性品种。如矮抗

58、周麦

16、

18、20、22,百农160、新麦

19、众麦1号、豫农

416、富麦200

8、花培6号、众麦99

8、郑农

17、新麦18等,在底肥增施氮肥的基础上(底肥施总氮量的70%),降低播种量(一般每亩播量为8-9公斤),在以分蘖成穗为主的途径,增加每亩穗数,行距配置6.5-7寸。

(2)中茬麦:一般是在10月15-25日播种,该期播种的小麦随着播种时间推迟,冬前可被充分利用的光、热资源越来越少,冬前分蘖的数量和成穗率也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每亩有足够的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中等,穗粒数较多的半冬性偏春性或弱春性的品种,如周麦

23、9023-

9、郑麦897

6、新麦20

8、平安6号、花培8号,底肥适量施用氮肥(底肥施兑氮量50%左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每亩播种量为8-15公斤,走以主茎成穗和分蘖并重的途径,达到每亩穗多的目的。行距配置6寸左右。

(3)晚茬麦:一般指10月底-11月上旬播种的小麦,该期播种的小麦,由于冬前可被利用的光热资源十分有限,冬前的分蘖很少,即使有少量分蘖也不会成穗或干脆单根独苗越冬,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有足够多的亩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弱,分蘖成穗率底,穗大、粒多的大穗型,弱春性或春性品种,如郑麦90

23、周麦23,底肥少施或不施氮肥(一般底施总氮肥的30%以下)的基础上,加大播种量,实行独杆栽培,一般亩播量15-18公斤左右。走以主茎成穗为主的途径,实现每亩穗多的目的。行距配置4-5寸。

(二)加强冬前管理,确保壮苗越冬,提高分蘖成穗率。

1、及时查苗补苗。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疏苗移栽,消灭缺苗断垄和疙瘩苗。

2、促控结合,培育壮苗,增加冬前大蘖,促进分蘖成穗率,俗称倒针期,每亩喷施150-175ppm多效唑水溶液50公斤(即50公斤

水兑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可促进有效分蘖,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

3、冬季适时镇压,弥实地表裂缝,防止寒风飕根,保墒防冻。

4、对于晚播,大播量麦田,年前可以不浇水,不施肥。

(三)返青起身期的麦田管理

1、对于冬前亩头数达到80万以上的早、中播麦田,返青起身期不浇水,不施肥,深中耕断根,控制春生分蘖,提高地温,控上促下。对于冬前播大播量麦田,返青起身期同样不浇水不施肥,但需要浅中耕松土,提高地温,镇压保墒,控上促下。

2、对于冬前头数在80万以下的中播麦田,要及时浇水施肥,结合浇水亩施氮肥总量的25%左右。浇水后要及时中耕。

3、亩头数的调查可用“斤籽万苗”的方法:即播种一市斤种子,正常情况下,一般可出一万棵苗,田间可多点取样,求出平均每棵苗的头数,再用“斤籽万苗”的方法算出一亩地的头数。例如:每亩播种量为20市斤,经调查平均每株的数为5个头,那么每亩头数就是20万×5=100万头。播量16市斤,每株4个头,每亩就是64万头。

二、如何实现穗大粒多

1、重施拔节肥:在按照要求施足底肥的前提下,要重施拔节肥,灌水追肥时间约在4月10日-15日,正是小麦基部节间已经固定,该长大穗的时期,此期可结合浇水,早播麦田每亩施氮肥总量的25%,中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45%,晚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65%以上。高产田块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8kg。

2、补施孕穗肥:4月20日左右,正是小麦挑穗孕穗期,此期结合浇水,可亩施尿素4-5公斤,可有效增加小麦穗粒数。对于强筋品种或有脱肥迹象的麦田,可随灌水每亩施2-3kg尿素,时间约在5月5日-10日。

三、如何提高小麦千粒重

1、防止倒伏:

(1)控制返青、起身期肥水,蹲住底节防止倒伏。

(2)小麦起身到拔节期(3月5日-20日),亩用100-150ppm的多效唑溶液50公斤叶面喷施,可有效的降低株高,防止倒伏。

2、及时防治病虫害:

(1)播种前用立克秀、适乐时、全蚀净等药剂等拌种,起身拔节期用粉锈宁、三唑酮等药剂灌根,防治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

(2)扬花期遇连阴天气,及时叶面喷施多菌灵胶悬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等。

(3)拔节到灌浆期,及时防治白粉病、锈病、红蜘蛛和穗蚜。

3、抓好叶面喷肥,防止早衰和干热风:

中、后期叶面喷施高美施、磷酸二氢钾、麦侹漯效王、旱地龙等,加快灌浆速度,防止干热风,提高千粒重。

4、5月10日左右,及时早浇灌浆水。

5、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避开烂场雨,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第三篇:冬小麦节水抗旱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摘要从品种选择、地块选择、保护性耕作、灌溉新技术、测土平衡施肥、晚播、及时划锄镇压、叶面追肥、喷施抗旱剂等方面介绍了小麦节水抗旱技术,以期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确保高产高效。

关键词冬小麦;节水抗旱;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073-01

2008年我国北方遭遇了50年不遇的严重干旱,部分地区达重度干旱,抗旱形式严峻。持续无降水和大风天气使得土壤墒情严重下降,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黄苗死苗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麦的高产丰收。针对这种情况,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抗旱技术是促进农业发展、小麦增收的良好途径。现将冬小麦抗旱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选择适宜类型的品种

由于各地水资源的不平衡及季节性差异,选择抗旱性强、适应性广、适合本地区抗旱节水品种,在小麦生产上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冬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旱情持续发展的北方,选择抗旱品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抗旱品种较一般的品种根系发达,具有深而广的贮水性,受旱后有较强的水分补偿能力。通过建立冬小麦节水高产特性评价模型,在河北省对8个品种进行了节水抗旱生理特性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冀5579的分值最高,石新618其次,衡7228位居第3,其他依次为石麦

12、石麦

14、石麦

16、石6138和良星99。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冀5579和石新618适于节水栽培。

2选择适宜土壤的地块

选择土壤渗透性能弱、蓄水能力强的地块种植,能提高土壤的蓄水量,增加土壤的蓄水空间。

3采用保护性耕作方式

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大力推广免耕播种技术,减少水分流失和蒸发。小麦免耕播种在有秸秆覆盖的未耕地上,一次完成带状开沟、种肥深施、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不需耕翻、耙耢等作业,具有节水增效、蓄水保墒、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效遏制土壤沙化等优点。与秸秆还田、培肥施肥等综合措施结合进行,可以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供肥性能。据聊城市东昌府区入冬以来6次测量,免耕播种麦田土壤含水量平均为21.04%,比常规播种麦田土壤含水量高6个百分点。据淄博市检测,免耕播种麦田干土层仅为5cm,传统耕作干土层为8cm以上。

4改进灌溉技术,浇足底墒

浇足底墒的作用是调整土壤储水量。平整土地、改进传统的地面灌溉全部湿润方式结合小垄加小畦灌溉,同时结合非充分灌溉和调亏灌溉技术,在习惯大水漫灌或大畦大沟灌溉的地方,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提高灌水劳动效率,使田间土壤水的利用效率得以显著提高,较好地改善作物根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深扎,有利于根系利用深层土壤储水,兼具节水和增产双重功能。

5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根据测土配方,缺什么肥料,补什么肥料。小麦有均衡吸肥性,单施一种肥料,不能满足小麦对各种营养的需要。由于磷在土壤中移动性慢,小麦根系吸收不到,磷肥作用很难发挥,必须掌握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做到平衡施肥、耕翻施肥,同时配合节水抗旱技术,科学运筹肥水,促控结合,实行分类指导提高小麦产量。

6晚播

近年来,冬小麦生产中普遍存在冬前旺长现象,对夺取高产十分不利。原因是冬前小麦生长过快,不利于苗期养分积累,春季养分供应不足,麦苗必然变弱。出现小麦冬前旺长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也与过去确定的最佳播期有关。晚播有利于减少前期肥水消耗,控制旺长,培育壮苗,有利于安全越冬,为免浇封冻水创造条件,有利于春季的肥水管理。

7及早划锄镇压

划锄具有良好的保墒增温效果。在早春表层土化冻2cm时顶凌划锄,拔节前划锄2遍。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镇压可压碎坷垃,破除板结,密封裂缝,土壤表土沉实,使土壤与根系密接,有利于养分水分的吸收,减少水分蒸发,提墒保墒。镇压和划锄相结合,先压后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的作用。

8叶面追肥和喷施抗旱剂

叶面喷施速效磷、钾肥、硼肥,以增加细胞质浓度,增强麦株小麦的抗旱能力;喷施抗旱剂能促使小麦叶片气孔关闭,降低作物蒸腾和水分消耗,同时增加小麦植株的水分吸持能力和增加光合作用,对小麦抗旱增产有明显的作用。可在小麦返青前后,施用抗旱一号750g/hm2,对水37.5~150.0kg/hm2,充分溶解后作超低量喷雾,以提高小麦节水抗旱能力。

9参考文献

[1] 李秀绒,柴永峰,孙来虎,等.抗旱节水高产小麦育种及研究体会[J].陕西农业科学,2007(2):95-97.

[2] 吴永成,周顺利,王志敏,等.冬小麦初生根系与抗旱性及产量关系的初步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68-170.

[3] 王家仁,马承新,李宝玖,等.晚播小麦限水灌溉对水分生产率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08(4):51-54.

[4] 尚泓泉,王振云.旱地小麦节水高产措施与发展趋势[J].中国种业,2009 (6):66-67.

[5] 刘涛,高吉友,王景辉.浅析节水灌溉在农作物增产增效中的作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10):837.

第四篇:2015年小麦高产技术总结

永城市2015年农业综合开发 小麦高产创建示范项目技术总结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永城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光热水资源丰富,增产潜力大。为了迅速提高小麦产量,搞好典型引路,推广新技术、新成果。为此,今年我市积极组织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小麦高产创建示范项目。

经过充分考察论证,今年项目区选择在乡村领导重视,群众基础好科技意识强,灌溉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陈集镇大朱庄、刘寨、贾庄三个行政村和兴东农业专业合作社,项目区总面积4000亩,小麦品种周麦22。项目实施一年来由于陈集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项目技术组全体农业技术人员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认真负责科学指导,狠抓关键增产技术措施的落实,及时采取应变措施,克服了冬前旺长,春季倒春寒频繁,小麦灌浆期阴雨寡照等不利条件的影响,夺取了丰产丰收。

二、项目区产量结果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该项目的增产效果,麦收前市项目办组织永城市黄开办和农业局技术人员对小麦高产创建项目进行了实地测产验收。项目区5000亩小麦高产创建田通过田间随机抽样调查分析,平均每亩成穗数48.9万,穗粒数33.1个,千粒重43.85克,理论亩产709.8公斤, 1 实际亩产638.8公斤(按90%折算),超额完成了目标产量。比项目区外其它麦田平均亩产542.7公斤,亩产增96.1公斤,增产效果显著。

项目区5000亩高产创建田总增产小麦48.05万公斤,按国家保护价每公斤小麦2.36元计算,每亩增收226.80元,总增加收入113.4万元,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益效果。同时,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并总结出了一整套小麦高产栽培的成功经验,对当地周边乡村乃至全市的小麦生产都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采取的主要增产技术措施

1·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在前茬作物收获以后,根据近年该区测土化验结果和目标产量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施肥方案。一是全面实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和保肥、供肥能力,项目区前茬玉米全部实行了秸秆还田;二是科学施用化肥,总的施肥原则是稳氮、控磷、增钾、配微,大力推广前氮后移技术,每亩总的施肥量是:氮肥(纯氮)15-16公斤,磷肥(五氧化二磷)8—19公斤,钾肥(氧化钾)6—7公斤。大力推广前氮后技术,氮肥总量50%底施,下剩50%用于起身期前后追施。采取前氮后移技术,可以减少前期氮肥过多苗期旺长消耗无效养分,而后期脱肥早衰影响产量的弊端,最大限度的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

2、选用高产、稳产小麦良种

2 根据我市近几年小麦生产实践,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小麦高产示范田统一选用半冬性、抗逆性强、产量三因素协调增产潜力大的高产品种周麦22。项目区采取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应良种,统一药剂拌种,统一机械播种四个统一。实践证明周麦22丰产性好,每亩成穗、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要素协调增加,抗倒、抗病抗寒性均较突出,对夺取今年农业综合开发高产创建田的小麦丰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3、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

一是深耕整地,精细耙磨,按照连续2—3年必须深耕一次,旋耕播种必须耙实的技术要求,做到机耕机耙相结合,切忌深耕浅耙,确保耙实、耙透、耙平、耙细,保好底墒和口墒,确保足墒下种,打好播种基础,提高抗灾能力,为全生育期管理争取主动。二是合理确定播种量,项目区内统一采取机械播种,我们根据项目区大部分地块都为粘土地田间出苗率低的特点,做到适期、精量、半精量机械匀播,小麦的播种量有往年的17.5公斤降低到12.5公斤左右,可节约麦种5万公斤。

4.狠抓麦播种期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一是搞好土壤处理和药剂拌种,确保防治效果,麦播期是防治和控制多种病种的关键时期,可以降低病虫基数,降低防治成本,保证小麦安全生产的最有利时机。为了提高防治效果,项目区统一进行了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拌种,以生产组为单位统一拌种,确保了防治效果。

5.因地制宜,搞好小麦各生长阶段的管理 ○1·加强越冬前田间管理,奠定高产基础

3 小麦越冬期是小麦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加强越冬前小麦田间管理对搭好丰产架子夺取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一是及时查苗补种或疏苗移栽。坚决杜绝小麦缺苗断垄现象,保证基本苗数量。二是麦田化学除草,冬前化学除草效果好于年后。在立冬前后,小麦3-5叶期,连三日气温均在5度以上进行,化学除草要首先搞好田间调查,分清杂草种类,然后对号选药,切不可盲目用药。

○2·加强春季麦田管理,搭好丰产架子

春季是加强田间管理,调节小麦群体结构、搭好丰产架子,争取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因苗制宜,科学施肥。对群体不足的麦田强化返青期肥水管理。追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于返青期进行,亩追尿素化肥6-8公斤,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以增加亩穗数;第二次于拔节至孕穗期,亩追尿素10公斤,提高穗粒数。对亩群体头数适中的壮苗麦田,应加强拔节期肥水管理。管理的重点是提高冬前分蘖程穗率,促进穗大粒多。把氮肥总施肥量下余部分氮肥在本期追施。二是开展叶面施肥,促弱转壮。小麦返青后各类麦田要普遍喷洒芸苔素内酯(或磷酸二氢钾)+2%尿素混合液,以增强小麦个体发育,加速小麦苗情转化,提高分蘖成穗率。三是科学防治病虫草。春季应重点做好小麦全蚀病、纹枯病和蚜虫、红蜘蛛、地下害虫及草害的综合防治。大力推广混合施药兼治多种病虫技术。由于今春降水适中群体偏大,田 4 间湿度大,有利于各种病害、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我们始终把小麦全蚀病、纹枯病、蚜虫的防治作为重中之重。

○3·抓好后期管理,提高粒重和品质

多年生产实践证明,“一喷三防”适期在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混合喷洒,可以达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增粒重的目的。项目区统一发放了杀虫剂和杀菌剂,有效地防治小麦生长后期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叶枯病、穗蚜和干热风的危害,保证了小麦的正常成熟,延长了灌浆时间,对提高小麦千粒重,夺取项目区小麦均衡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创新工作方法

为了保证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的顺利实施,我们努力做到了八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机械播种、统一病虫草防治、统一田间管理技术,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具体工作方法是:

1、以点带面,开展技术创新

首先以项目区内以种植业合作社为重点,搞好增产技术的试验和示范工作。在此基础上组织项目区广大农民群众,参观学习,现身说法,给农民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由点到面全面开花结果。

2、聘请农业专家跟踪服务,搞好全程技术指导

为了确保把各项增产技术落到实处,从项目开始实施起就聘请了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均较强的高级农艺师胡须顺、曹常华和刘道敏三位同

5 志,进行具体技术指导服务。自参加本项目工作以来,聘请的三名农技人员,在以张志勇研究员为专家组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工作任劳任怨,经常深入田间调查研究,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3、搞好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普及了示范区农业技术知识,加快了实用增产技术成果在生产中转化速度,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种田水平。在小麦整个生育期中在项目区和辐射区各村组召开了各种形式技术培训会,累计85场次,培训人数达到9100人次。

采取的方法是:在农忙的时候会场设在田间地头,对农民面对面技术指导,手把手地传授技术;在农活较少的时候或者趁阴雨天气统一集中到村部进行培训。在中午和晚上的农民空闲时间,利用村室高音喇叭进行宣传,既方便了群众又提高了培训工作效率。我们有针对性的印发了各类技术资料。如小麦播种技术明白纸、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小麦冬前管理技术 、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资料,共计印发2万余份。并通过电话与示范区农户户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帮助解决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4、技术和物资相结合,搞好配套服务

通过发放一定物资,可以显著地提高新技术的推广效果。包括项目区和辐射区共计发放5000亩小麦肥药综合拌种剂,小麦“一喷三防”农药4000亩。有力推动了项目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工作建议

6 1·项目区应进一步扩大面积、提高水平、增加效益,争取来年在全市其它乡镇进一步扩大面积和规模。

2·进一步增加项目资金投入,加强推广队伍建设,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我市小麦生产稳步发展。

永城市大地农业技术服务公司

2015年6月20日

第五篇:小麦栽培技术(最终版)

小麦栽培技术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小麦的营养价值很高,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1%—14%(高的可达17%—18%),高于一般谷类作物。小麦类型和品种繁多,分布广,对土壤、气候条件适应性强,耐寒、耐旱、稳产、高产。小麦适于机械耕作,生产成本低,劳动生产率较高。冬小麦利用秋末及冬季低温季节,既可以与夏播作物复种,还可以与冬、春、夏作物带状间作、套种,对改革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都有重要意义。

一、小麦生产的土、肥、水条件

(一)土、肥、水在小麦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小麦产量和品质是品种特性(内因)和环境条件(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大田生产中,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生活条件,光、温主要从自然环境中得到满足,而水、气和养分除部分来自自然环境外,主要靠人们在栽培过程中予以供应和调节。而这种调节大部分是通过土壤而发生作用。土壤是小麦生长的基础,营养和水分是小麦赖以生长的物质条件。

(二)小麦对土壤的要求

小麦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粘土、壤土和砂土都可以种植小麦,但要达到高产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土壤条件,以满足生育过程中对水、肥、气、热的要求。高产田土壤具备以下特点。

1、深厚的耕作层

耕作层是在长期的耕作栽培措施下逐步形成的。耕作层深厚可蓄纳较多的水分,扩大施肥范围,为小麦根系发育创造有利条件。耕作层深度一般应在30cm以上。

2、土壤肥沃

有机质含量和养分状况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总结各地经验,产量为6000kg/hm2以上的麦田,播前土壤应具备以下指标:有机质1%以上,全氮0.06%以上,速效氮30mg/kg以上,速效磷20mg/kg以上,速效钾40mg/kg以上。

3、良好的土壤质地和适宜的酸、碱、盐

土壤质地直接影响小麦生长发育。重粘土或粘土,因质地细,结构紧密,通气性差,不利于小麦发芽和出苗。沙质土壤,结构松散,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含量低,温度变幅大,不利于小麦生长和越冬。最适宜种植小麦的土壤是壤土,这类土壤具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磷钾含量高,有利于小麦出苗和根系发育,增产潜力大。土壤容重以1.14-1.365g/cm

3、孔隙度以50%-55%为好。这样的土壤抗旱、抗涝、保肥、耕性好,有利于提高整地质量。

小麦在微酸性和微碱性土壤上均能生长,但最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6.8-7.0,即以中性反应的土壤为宜。土壤中含盐量对小麦发芽出苗影响较大。根据各地测定结果,一般土壤耕层含盐总量达0.25%即为小麦播种和苗期阶段的耐盐临界点,达0.4%以上种子即失去发芽能力,幼苗受到严重抑制。

4、土地平整

土地平整是防止肥水流失,保证灌溉质量,确保全苗、匀苗、齐苗和壮苗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播种、管理、收割等各项作业质量的基础。所以有灌溉条件的麦田,地面坡降应控制在0.1%-0.3%范围内。

( 三)麦对养分的要求

1、小麦生长发育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

小麦一生中从土壤、空气和水中吸收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等和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铜、钼、氯等。其中碳、氢、氧占小麦干物质的90%以上,氮及灰分元素(磷、钾、钙、镁、硫、铁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不足5%。

(1)、小麦对氮素的需要

氮肥对增加小麦产量和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氮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根、茎、叶、蘖的生长,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能力,增加干物质积累,延长光合器官寿命,在幼穗分化中可增加小穗数、小花数,提高结实率。在小麦后期施用适量氮素,可以提高千粒重并改进籽粒品质。

(2)、小麦对磷素的需要

磷素是小麦细胞核的主要成分,直接参与呼吸过程,并在光合作用和物质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磷与氮在土壤中是相互作用的营养元素,磷素充足时,由于根素发育好,吸氮能力增强,氮的利用率提高,能促使麦苗早发犰 长多分蘖,磷在植物体内可以影响含氮物质的代谢,能提高植侏组织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在改善小麦营养生长方面发挥以磷促氮的作用。相反,氮素充足时,也有利磷素作用更好的发挥。

(3)、小麦对钾素的需要

钾不直接参与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它能促进化合物的形成和转化,使叶中的糖分向正在生长的器官输送。钾对原生质胶体的理化性质有良好的影响,能增强植株抵抗低温、高温和干早的能力。

(4)、小麦对其他营养元素的需要

除氮磷钾外,其他营养元素对小麦生长发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如缺镁时麦叶起皱或卷曲,生育期推迟;缺钙时,根系发育受阻;缺铁时,则发生绿现象;缺硼、铜、锰、锌、钼时,植株矮小、白化或死亡;缺硼还会导致性器官发育受阻,花粉败育,结实能力下降。

2、小麦的需肥量及施肥量

在大田上生产确定施肥量,除根据产量要求外,还应考虑土壤肥力基础和肥料利用率的高低。而肥料利用率的高低,除肥料种类、质量和施肥方法外,还与其他措施的配合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而言,有机肥当年的利用率为20%-25%,氮素化肥为50%-70%,磷肥为15%-30%,钾肥为50%-70%。施肥量一般要比需肥量大。一般施肥量,氮素大于需要量的一倍左右,磷素2-4倍,钾素在1倍以下。

3、小麦的合理施肥

(1)、有机与无机结合

从一些高产地区经验来看,小麦施肥应做到有机和无机相结合。有机质的含量和养分状况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小麦产量高低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有密切的关系。有机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具有良好作用。而且能保持作物有连续增产的作用。

(2)、坚持氮磷配合

新疆土壤养分含量总的情况是缺磷、少氮、钾有余。由于镁和钙的固磷作用,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显得特别少。所以不仅要补施氮肥,也要增加磷肥,以协调氮、磷比例。

(3)、施足基肥

基肥是小麦增产的基础。小麦基肥的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60%-80%。粘性土壤保肥能力能强,基肥比重可大些,砂性土壤肥料容易分解,保水能力差,基肥比重应略少一些。

基肥最好以有机肥料为主,配合施用少量的氮磷化肥,做到粗肥与细肥结合,迟效与速效结合,因地制宜,因茬制宜,晚茬、薄地要多施,早茬、肥地要少施,基肥多的要全层施肥,精肥要适当浅施或集中施于中层。氮、磷、钾速效性肥料都应施入8cm以下,以提高肥效。

(4)、带好种肥

带好种肥不仅是培育壮苗、保证小麦越冬的重要措施,也是有效的增产手段。种肥施在种子附近,肥料集中,肥效来得快,利用率高,能有效地协调土壤中氮磷比例,促使根系发达,幼苗粗壮。种肥用量不宜多,若以有效成分计算,氮、磷肥各15.0-22.5kg/hm2即可。

(5)、适时追肥

追肥应因地制宜,看苗进行。土壤性质不同,施肥方法和施肥量应有所区别。沙土地保水保肥能力差,施肥要少量多施,防止脱肥早。粘土地保肥性强,一次追肥量可大些,但施肥要适当提前,防贪青晚熟。追肥数量有适当,追肥主要是施氮肥,一般施纯氮45-75kg/hm2比较合适。

(6)、测土配方施肥

施肥应避免盲目性,讲求科学性。应根据小麦需肥规律、产量要求、土壤肥力状况和品种特性等,合理确定施肥期、种类、数量、比例和施肥方式,减少肥料损失,发挥肥料的效益。

(四)对水分的要求

1、小麦的耗水量

小麦耗水量是指小麦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育期间消耗水分的总量。水浇麦田耗水量常在1500-5250m3/hm2。

2、田灌溉技术

(1)、灌溉原则

为了提高灌溉麦田的水分有效利用率,从根本上讲,首先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合理配置畦式,提高灌溉质量,在小麦需水关键时期保证供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生态耗水,满足生理用水,防止受旱。

(2)、灌水方法

A、畦灌:凡地势平坦、坡降在0.2-0.8%、范围内、土壤无盐碱的地块,宜采用畦灌法。

B、沟灌:这种灌水方法主要适用于坡降大(1.0%-2.5%)、土层薄(40-80cm)、土壤板结、渗水性差的地块。

C、格田灌溉:格田灌适用于地势平坦(坡降在0.1%以下)而土壤含有一定盐碱的地区。格田灌是一种淹灌形式,灌后地面板结,应及进耙地松土,防止返盐。

D、喷灌:喷灌易控制土壤湿润深度,对地形要求不严格,不易造成地面径流和产生渗漏现象。喷灌比地面灌溉一般可节约用水30%-60%。喷灌在干早地区有利于扩大灌溉面积;,在坡地上可防止土壤冲刷,减少土、肥流失;在盐渍化地区可防止地下水位上升造成次生盐渍化。喷灌能减少土壤板结,保持土壤疏松,利于根系发育。喷灌还可以减轻小麦受干热风危害。

E、滴灌:在目前各种灌溉方式中,滴灌用水最最省,效率最高,不易造成土壤板结,有利于根系生长,样加产量。缺水严重的以色列等国家已大面积应用,我国麦田使用正处于试验阶段。

二、冬小麦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

1、麦田土壤耕作

冬小麦的土壤,包括深耕和播前整地两个环节。

种小麦的地都要求深耕,深耕能加深耕层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利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土壤养分的转化。这些都有利于小麦根系向纵向深发展,有利于小麦根系向纵向深发展,有利于提高产量。土壤耕翻深度,应根据原来的基础和土质而定,机耕深度一般在25-30cm ,不应浅于22cm。对播前整地质量以“齐、平、松、碎、净、墒”六字要求作为作业质量指标。

2、种子准备

(1)、选用良种

良种是丰产的内因,在生产上能起到不同程度的高产、稳产、优质、低消耗的作用。对一定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有适应性,能充分利用自然和栽培中的有利条件,抵抗和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

同时,选用发芽率高、发芽势强、无病虫、无杂质的大而饱满、整齐一致的种子,播种后出苗快,出苗整齐,而且根系多,幼苗叶片大,分蘖好,有利于培育壮苗,是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大田生产中一般种子净度应在98%以上,发芽率不低于96%。

(2)、种子药剂处理

A、病害防治:除不从疫区引种外,凡是带病种子都要认真进行防病处理。种子防病处理,不仅对以种传为主的黑穗病、线虫病和黑颖病有极好的防治效果,而且用多菌灵拌种,对土传的雪霉病和雪腐病等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有内吸粉锈宁处理种子,对气传的锈病和白粉病以及对花器传染的散黑穗病的防治,也有重要作用。

B、虫害防治:药剂拌种既可防治地下害虫如地老虎、金针虫和蝼蛄等,又能防治苗期为害地上部分的麦蚜、黑森瘿蚊和白翅潜叶蝇等。

(二)播种

1、适期播种

适宜的播种期,须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品种特性等确定,以小麦入冬前能达到壮苗为标准。壮苗一般从两个方面衡量,一是个体,二是群体。北方冬麦区,一般中量播种的麦田,入冬前基本苗300万株/hm2左右,单株主茎长出5-6片叶,单株分蘖2-4个,蘖大而壮,次生根4-6条,总茎数900-1200万茎/hm2。肥水条件较好的麦田,在精量播种的情况下,入冬前基本苗150万株/hm2左右,单株长出6-7片叶,分蘖3-5个,不徒长,次生根6-8条,总茎数900-1050万茎/hm2。

概括说,各地最适播期,和田、喀什一带为9月25日至10月5日,塔城盆地和伊犁谷为9月15日-25日;北疆沿天山一带(乌苏-石河子-乌鲁木齐)为9月15-25日。

2、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的主要标志,是个体健壮、群体结构合理。只有使个体和群体、营养器官与结实 器官的生长相互协调,才能充分有效地选用温、光、水、肥等条件,提高光合生产率,达到穗大、粒多、粒饱,夺取高产。新疆小麦目前大部分地区仍处在中低产阶段,要夺取小麦高产,在中等肥水条件及中等产量(单产3750-4500kg/hm2)情况下,播量以150-210kg/hm2为宜,北疆地区播量在150-180kg/hm2范围内,南疆播量在180-210kg/hm2范围内。

3、选择播种方式

新疆以灌溉农业为主,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比较高,主要播种方式以等行距自条播和宽窄行条播为主。

(1)、等行距播种

这种播种方式的特点是:麦苗在田间分布比较均匀,容易保证一定数量的基本苗,对光能和地力的利于比较充分,植株生长一致,能维持合理的群体结构。但这种播种方式行距太窄,既不利于通风透光,又不利于中耕、锄草、深施肥等田间管理,因而不太适合于高产田栽培。

(2)、宽窄行条播

宽窄行的格式有多种,一般都是用24行谷物播种机进行行距调整,宽行是20cm,窄行是10cm,互相间隔。在单产5250—6000kg/hm2栽培情况下,宽窄行栽培一般能够增产。采用宽窄行播种,必须与中耕、锄草、等配套措施相结合,否则,在宽行中容易滋长杂草,盐碱地上容易出现返碱,反而导致减产。

4、机械化播种作业质量要求

小麦播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全苗、齐苗、匀苗、和壮苗。为保证机械化播种质量,以播行端直,下籽均匀,接行准确,播深一致,覆土良好,镇压确实,行距固定,提放整齐,这八句话作为机械化播种质量的各项具体要求。

(三)冬前及冬季田间管理的主要措施

1、查苗补种

播种后,应及时查看出情况,如发现点片缺墒,应及时补水。若发现缺苗断垄现象应及时补种,补种时须用浸水一昼夜的种子,以缩小田间苗龄差距。

2、临冬追肥

临冬施肥养分在土壤中损失很少,对春季发苗比返青施肥效果显著。但底肥充足、苗壮蘖足的麦苗,一般不需临冬施肥,以防春季肥效过头,造成群体过大,植株倒伏。临冬施肥用量不宜过大,一般施尿素90—120kg/hm2。也不宜过早,应在10月底至11月初麦苗接近停止生长即临冬灌水之前,用机器深施4—5cm。

3、适时冬灌

冬灌具有贮水防旱、稳定地温、防冻、压盐的作用,有利于麦苗安全越冬和返青生长。冬灌的最好时机是“夜冻日消”之时,以日间气温5—3?C时为好,北疆大致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南疆大致在11月中旬。一般麦田冬灌1—2次,每次灌水900—1200m3/hm2,需要压盐的碱的地可适当加大水量,但一般不能超过1500m3/hm2。

4、越冬保苗

在冬季常会有一些因素导致麦苗越冬死亡,如冻害、盐碱害、病害、干旱等,要因地制宜,采用综合的有效措施。如选用抗寒性强的优良品种,适期播种,适当播深等。

(四)早春田间管理的主要措施

1、中耕、耙地

中耕耙地不但可以提高地温,还可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根系发育,减少水分蒸发,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消灭杂草等。中耕要根据土壤种类、墒情、苗情区别对待。低洼盐碱地土壤水分多,地温低,要早中耕,多中耕。对土壤水分不足的旱薄地,一般不提倡早春耙地或中耕松土,而应用镇压器把地压实,减轻风蚀跑墒。弱苗根少,中耕宜浅,防止伤根伤苗。对群体较大的麦田,要深耕断根改善群体结构。

2、酌施返青肥

返青肥应在小麦返青前夕或返青初期追肥,且宜弱苗多施,壮苗少施,旺苗不施。其目的在于促进麦苗返青生长,增加早春分蘖,巩固冬前分蘖,提高分蘖成穗数,并促进中部叶片增大,基部节间生长。

3、酌灌返青水

除南疆地区绝大多数麦田灌返青水外,北疆一般不灌返青水,凡冬灌过的地或积雪比较多的地,经过耙地、中耕松土等方式保墒,一般可以满足小麦早春生长的需要,不轻易灌水。若土壤严重失墒,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60%以下时,应适时灌好返青水。返青水灌量不宜过大,灌量一般为920m3/hm2。

(五)中期田间管理的主要措施

1、追肥

(1)、普施拔节肥

拔节肥有普遍施、重施,以氮肥为主,氮磷结合。如施尿素,须渗入少量磷酸二铵等复合肥料,总用量180—225kg/hm2,拔节肥应采用机器深施,施肥后应及时灌水,以提高肥效。

(2)、补施孕穗肥

孕穗肥应根据苗情和土壤情况灵活掌握。若植株的脱肥现象,应结合灌水,撒施尿素30—45kg/hm2。如植株叶片浓绿,则不宜再追肥。高产田不可追肥,以防贪青晚熟。

2、灌水

(1)、灌好拔节水

小麦拔节期是提高穗粒数,保花增籽的关键时期。拔节期应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70%—80%。如低于下限60%应及时灌水,灌水量900—1050m3/hm2。从拔节到抽穗的时间较长,保水能力差、土壤干旱的麦田,拔节期应灌水2次。

(2)、灌足孕穗水

孕穗期是小麦花粉粒形成的重要时期,对水反应敏感,是需水“临界期”,要保持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缺水会造成小花退化,穗粒数减少,产量大幅度下降。此期灌水量要大,要灌透、灌匀,一般灌水一次,灌水量900—1200m3/hm2。

3、喷施矮壮素

对群体过大、有倒伏可能的高产麦田,应喷施矮壮素。喷药时间应在植株基部第一节间伸长0.1cm之前,一般喷施一次;如群体过长,喷两次效果更好。喷第二次,宜在第二节间伸长0.1cm之前进行。药液浓度为0.15%,施用量750—1200kg/hm2。

4、化学除草

(1)、因地制宜选用除草剂:目前常用的除草剂有二甲四氯和2,4-D丁酯,它们各有优缺点。二甲四氯对温度要求较低,喷洒时不易伤害周围双子叶作物、瓜类、及果木,但杀草 效果略差;2,4-D丁酯对温度要求较高(>15?C),随风飘散能伤害周围双子植物,但灭草效果好。

(2)、掌握好喷药时机:新疆冬麦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是小麦起身后到拔节前。这个时期杂草尚小,且最高气温升到15?C以上,药效能正常发挥,而小麦抗药能力较强,有药效益高。

(3)、严格掌握用药量:2,4-D丁酯适宜剂量是0.9—1.5kg/hm,二甲四氯是2.2—3.0kg/hm2

5、防治病虫害

春天天温度逐渐升高,病虫害开始发生,这个时期病虫害主要有小麦皮蓟马、蚜虫、白粉病、锈病等。

小麦蚜虫的防治从小麦拔节后就应开始。而防治小麦皮蓟马的最好时机是在挑旗后抽穗前,趁其集中在旗叶基部而尚未钻入颖壳前消灭。防治药剂一般用2.5%溴氰菊酯(敌杀死)和20%速灭杀丁,用药300—450kg/hm2 防治锈病和白粉病的防治要从多方面入手:(1)选用抗病品种;(2)作好种子药剂处理;(3)合理密植,严格水肥管理,控制发病条件,尽量使田间通风透光,防止病害发生和蔓延;(4)使用药剂有15%粉锈宁、羟锈宁1000—1500倍液喷雾,也可用保丰宁、植保宁、叶锈宁、粉宁铜等1000倍液防治。

(六)后期田间管理的主要措施

1、灌水

小麦“后期管理水当先”,后期需水较多,从开花到成熟的时间仅占全生育日数的12%左右,而耗水量则占32%左右,每日耗水量为拔节前的5倍。这一时期的土壤水分以维持田间持水量65—80%为宜,田间灌水一般1—2次,灌水量750—900m3/hm2。

2、叶面施肥

小麦生育后期仍需要一定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高产田和脱肥麦田为迫切。但小麦后期土壤施肥困难,且根系吸收能力减弱,一般用尿素配制成1.5%—

2.0%溶液,喷施量1125—1500kg/hm2。对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麦田,可喷施磷、钾肥,用磷酸二氢钾0.2%—0.4%溶液于抽穗和灌浆初期喷施,可提高千粒重。

3、防止倒伏

应培育抗倒伏品种,改进栽培措施;另外,用药剂浸种或起身期喷施矮壮素等,均能有效地防止倒伏。

4、防御干热风

选用抗病品种、营造防护林、合理灌水、适期早播、加强后期等,除保证麦田后期需水外,也可以采用喷石油助长剂(以扬花期和灌浆初期各喷一次为好,用量1.5kg/hm2,喷时将原液稀释1000倍)。

(七)收获

1、适时收获

蜡熟中期收获,产量高、品质好。具体的收获方式,还需根据品种特性、机具状况和收割方式等确定。

2、收获方法

人工收获和机械收获。

小麦机械收获的主要农业技术要求。

(1)、在收获前进行实地调查,制定好麦收计划和机器转移路线。

(2)、修好道路,平好毛渠,开好割道,务好卸粮车辆及场地。

(3)、分段收割的麦田,于蜡熟中后期开始收获,留茬高度15-20cm,铺晒3-5天后及时用康拜因捡拾脱粒。直接用联合收割机的麦田,于蜡熟后期开始收割。

(4)、留茬高度一般以15cm左右为宜。

(5)、对康拜因收割质量的要求是,收获过程中的总损失不得超过5%,籽粒破碎率在2.5%以下,籽粒脱净度应达97%以上。

上一篇:项目管理总体策划方案下一篇:项目计划书模板及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