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萨尔县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总结

2024-04-30

吉木萨尔县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总结(通用8篇)

篇1:吉木萨尔县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总结

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总结

2009,按照自治区、自治州的统一部署,自治州开展了以“千元田、万元棚”为主的高产高效创建活动。为了认真总结我县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情况,检查小麦大面积高产创建活动的实施效果,现就我县围绕小麦大面积高产创建活动开展情况简要总结。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分解各项工作任务

自治州在全州开展了“千元田万元棚”、粮食大面积高产创建活动,各项目标任务指标分解到各县市(昌州政办发[2009])56号。我县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建立组织机构,分解各项工作任务。县上成了立吉木萨尔县2009年“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李成辉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建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生明,副县长麻德林,县政协副主席买木提明担任,成员由县经济办、县财政局、县督查室、县农业局、县信用联社、各乡(镇)乡镇长、县农科站领导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农业局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县农科站站长兼任。

二、分解各项工作任务

制定《吉木萨尔县2009年“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 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任务分解到各乡镇。

(一)“千元田、万元棚”创建任务指标

1、“千元田、万元棚”任务指标

全县创建“千元田”13.8万亩,亩纯收入1000元以上,其中加工番茄5万亩、蔬菜4.9万亩、制种1万亩、西甜瓜0.9万亩、土豆1.5万亩、两早配套及其它0.5万亩(各乡镇任务分解表见附件2)。

全县创建“万元棚”263座(标准棚),每棚纯收入10000元以上(各乡镇任务分解表见附件2)。

2、全县创建“千元田、万元棚”示范点37个,其中:“千元田” 示范点23个,万元棚” 示范点14个。(各示范点原则上分片单独创建,不得交叉重复,下同)

(1)创建高产高效优质加工番茄“千元田”示范点21个: 创建50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点6个,亩产指标10吨,实现亩纯收入2000元以上(吉木萨尔镇、二工乡、北庭镇、庆阳湖乡、三台镇、老台乡各一个);

创建200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点6个,亩产指标8吨,实现亩纯收入1600元以上(吉木萨尔镇、二工乡、北庭镇、庆阳湖乡、三台镇、老台乡各一个);

以村为单位,创建1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区(村)9个,亩产指标6500公斤,实现亩纯收入1200元以上(二工乡3个,庆阳湖乡3个、老台乡2个)。

(2)创建高产高效优质瓜菜(含拱棚瓜菜)“千元田”示范点2个: 创建100亩以上集中连片瓜菜示范点2个,实现亩纯收入5500元以上(吉木萨尔镇1个、北庭镇1个);

(3)创建优质高产高效设施农业“万元棚”示范点14个:

创建集中连片温棚10个以上示范点9个,平均每棚纯收入1.5万元以上(吉木萨尔镇、二工乡、北庭镇、庆阳湖乡、三台镇、老台乡、大有乡、新地乡、泉子街镇各1个);

创建集中连片温棚25个以上示范点5个,平均每棚纯收入1万元以上(吉木萨尔镇、二工乡、三台镇、大有乡、泉子街镇各1个)。

(二)粮食高产创建任务

1、粮食大面积高产创建任务(1)小麦

全县小麦大面积高产创建任务12万亩,平均单产417公斤/亩,总产5000万公斤。其中:冬麦8万亩,单产420公斤/亩,总产3360万公斤;春麦4万亩,单产410公斤/亩,总产1640万公斤(各乡镇任务分解表见附件4)。

(2)玉米

全县大面积玉米高产创建(吨粮田)任务1万亩,总产1000万公斤(各乡镇任务分解表见附件4)。

2、创建粮食高产高效示范方12个、示范区(村)6个,合计18个点。其中: ——创建优质小麦高产示范方6个、示范区3个、合计9个点。按照区域优势布局,要求吉木萨尔镇、二工乡、北庭镇、庆阳湖乡、三台镇、老台乡均要建立百亩核心示范方、千亩示范区。

(1)创建小麦集中连片面积100亩以上示范方6个,亩产指标550公斤,亩均纯收入1050元以上。

(2)以村为单位,创建小麦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示范区(村)3个,亩产指标500公斤,亩均纯收入1000元以上。

要求选用新冬22号、17号、18号、石冬8号和新春17号、11号、新春26号等优质小麦品种,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

——创建优质玉米(大田)高产示范方6个、示范区3个,合计9个点。要求吉木萨尔镇、二工乡、北庭镇、庆阳湖乡、三台镇、老台乡均要建立百亩核心示范方、千亩示范区。

(1)创建玉米连片面积100亩以上示范方6个,亩产指标1100公斤。

(2)以村为单位,创建1000亩以上示范区(村)3个,亩产指标1000公斤。

玉米重点推广登海系列、2564、郑单958及新玉系列等高产优质品种,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

三、高度重视,抓好落实、建立台帐。各项目标任务以县政办发[2009])124号文件分解到各乡镇,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以红头文件分解各项任务指标,并且 建立了“千元田、万元棚” 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台帐”,“小 麦、玉米大面积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台帐”。台帐一式两份,一份乡镇存档,一份报农业局备案。

四、检查验收

2009年6月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各乡镇“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台帐”,“小麦、玉米大面积高产 高效创建活动台帐”进行检查,各乡镇按时完成台帐建立工作。2009年我县计划千元田面积13.8万亩,实际落实16.08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16.52%;计划万元棚263座,实际落实381座。完成计划任务的144.87%;计划小麦大面积高产创建任务12万亩,实际落实面积13.44万亩,较计划面积12万亩增加1.44万亩,增长11.2%;

2009年6月16日-6月20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县农科站一名高级农艺师、4名农艺师、办公室工作人员,对各乡镇小麦大面积高产创建面积和小麦高产示范点进行复验。通过实际测产和估产,平均单产达到434公斤,较计划417公斤增加17公斤,增长4.08%;其中:冬小麦计划面积8万亩,实际完成90407亩,较计划面积增加10407亩,增长13.01%。平均单产437.4公斤;较计划420公斤增加17.4公斤,增长4.14%;春小麦计划面积4万亩,实际完成43942 亩,较计划面积增加3942亩,增长9.86%。平均单产423.1公斤;较计划410公斤增加13.1公斤,增长3.2%;

落实小麦高产示范点12个,面积7053亩;复验达到标准的9个,面积5773亩;其中;落实冬小麦高产示范点5个,面积4128亩;平均单产545.2公斤,落实春小麦高产示范点4个,面积1645亩,平均单产551公斤;

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吉木萨尔县“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将其纳入重点工作,按照任务要求,认真抓好落实。要把开展“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施“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吉木萨尔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业结构调整,持续稳步增加农牧民收入。各乡镇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县级“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活动。

(二)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各乡镇技术人员围绕“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结合“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抓好综合配套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服务,加强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绿色栽培、高效节水灌溉、机采番茄、温室蔬菜高产高效模式化栽培、两早配套、优良品种,狠抓良种与良法综合技术集成配 套,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现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技农艺相结合,努力降本增效,全面提高标准化技术的入户率、到位率和覆盖率。提高品质和单产,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持续稳步增加农牧民收入。

(三)加强“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示范区及示范基地建设。各乡镇制定“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的规划,制定支持措施, 促进示范基地和示范区向整村、整乡优质高产高效扩展。定地块、定作物、定技术人员、定技术方案、定奖惩措施,要同技术人员签订技术服务责任书, 明确面积、亩产量、亩纯收益及主要技术指标,要求每个示范基地和示范点都要制定详细的技术方案与实施方案,有示范牌,并建立健全项目档案,于4月30日前各乡镇“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方案上报县农业局。各乡镇在抓好“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点建设、建立一批示范田,以点带面,发挥示范效应。

(四)加大对“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的资金投入。县、乡财政拿出176万元,用于支持万元棚建设。优先安排了“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点)建设项目。

(五)强化分级管理,严格检查验收。“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实行分级管理、分级检查验收的办法,并 将“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列入乡镇双目标考核之中。由县农业局负责聘请成立验收专家组对“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活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或评估。验收组根据各乡镇自验结果和申请验收报告,按照统一方法、要求和规定程序适期进行严格检查验收。验收内容包括面积、地块、单产、效益(纯收益)、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情况,同时查看单个示范项目档案技术。验收专家组收集相关方面意见,核实或复测相关数据,提出验收意见和结论,确定示范项目达标情况。对自验结果如发现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现象,随即取消该示范项目点的复验资格,同时取消该示范点所在乡镇其它同类示范点复验资格。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千元田、万元棚是一项新事物,人员少,工作量大;二是工作人员未经培训,千元田、万元棚的概念不清。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吉木萨尔县农业局 二00九年六月三十日

篇2:吉木萨尔县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总结

2009年度,按照自治区、自治州的统一部署,自治州开展了以“千元田、万元棚”为主的高产高效创建活动。为了认真总结我县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情况,检查小麦大面积高产创建活动的实施效果,现就我县围绕小麦大面积高产创建活动开展情况简要总结。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分解各项工作任务

自治州在全州开展了“千元田万元棚”、粮食大面积高产创建活动,各项目标任务指标分解到各县市(昌州政办发[2009])56号。我县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建立组织机构,分解各项工作任务。县上成了立吉木萨尔县2009年“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李成辉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建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生明,副县长麻德林,县政协副主席买木提明担任,成员由县经济办、县财政局、县督查室、县农业局、县信用联社、各乡(镇)乡镇长、县农科站领导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农业局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县农科站站长兼任。

二、分解各项工作任务

制定《吉木萨尔县2009年“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 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任务分解到各乡镇。

(一)“千元田、万元棚”创建任务指标

1、“千元田、万元棚”任务指标

全县创建“千元田”13.8万亩,亩纯收入1000元以上,其中加工番茄5万亩、蔬菜4.9万亩、制种1万亩、西甜瓜0.9万亩、土豆1.5万亩、两早配套及其它0.5万亩(各乡镇任务分解表见附件2)。

全县创建“万元棚”263座(标准棚),每棚纯收入10000元以上(各乡镇任务分解表见附件2)。

2、全县创建“千元田、万元棚”示范点37个,其中:“千元田” 示范点23个,万元棚” 示范点14个。(各示范点原则上分片单独创建,不得交叉重复,下同)

(1)创建高产高效优质加工番茄“千元田”示范点21个: 创建50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点6个,亩产指标10吨,实现亩纯收入2000元以上(吉木萨尔镇、二工乡、北庭镇、庆阳湖乡、三台镇、老台乡各一个);

创建200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点6个,亩产指标8吨,实现亩纯收入1600元以上(吉木萨尔镇、二工乡、北庭镇、庆阳湖乡、三台镇、老台乡各一个);

以村为单位,创建1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区(村)9个,亩产指标6500公斤,实现亩纯收入1200元以上(二工乡3个,庆阳湖乡3个、老台乡2个)。

(2)创建高产高效优质瓜菜(含拱棚瓜菜)“千元田”示范点2个: 创建100亩以上集中连片瓜菜示范点2个,实现亩纯收入5500元以上(吉木萨尔镇1个、北庭镇1个);

(3)创建优质高产高效设施农业“万元棚”示范点14个:

创建集中连片温棚10个以上示范点9个,平均每棚纯收入1.5万元以上(吉木萨尔镇、二工乡、北庭镇、庆阳湖乡、三台镇、老台乡、大有乡、新地乡、泉子街镇各1个);

创建集中连片温棚25个以上示范点5个,平均每棚纯收入1万元以上(吉木萨尔镇、二工乡、三台镇、大有乡、泉子街镇各1个)。

(二)粮食高产创建任务

1、粮食大面积高产创建任务(1)小麦

全县小麦大面积高产创建任务12万亩,平均单产417公斤/亩,总产5000万公斤。其中:冬麦8万亩,单产420公斤/亩,总产3360万公斤;春麦4万亩,单产410公斤/亩,总产1640万公斤(各乡镇任务分解表见附件4)。

(2)玉米

全县大面积玉米高产创建(吨粮田)任务1万亩,总产1000万公斤(各乡镇任务分解表见附件4)。

2、创建粮食高产高效示范方12个、示范区(村)6个,合计18个点。其中: ——创建优质小麦高产示范方6个、示范区3个、合计9个点。按照区域优势布局,要求吉木萨尔镇、二工乡、北庭镇、庆阳湖乡、三台镇、老台乡均要建立百亩核心示范方、千亩示范区。

(1)创建小麦集中连片面积100亩以上示范方6个,亩产指标550公斤,亩均纯收入1050元以上。

(2)以村为单位,创建小麦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示范区(村)3个,亩产指标500公斤,亩均纯收入1000元以上。

要求选用新冬22号、17号、18号、石冬8号和新春17号、11号、新春26号等优质小麦品种,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

——创建优质玉米(大田)高产示范方6个、示范区3个,合计9个点。要求吉木萨尔镇、二工乡、北庭镇、庆阳湖乡、三台镇、老台乡均要建立百亩核心示范方、千亩示范区。

(1)创建玉米连片面积100亩以上示范方6个,亩产指标1100公斤。

(2)以村为单位,创建1000亩以上示范区(村)3个,亩产指标1000公斤。

玉米重点推广登海系列、2564、郑单958及新玉系列等高产优质品种,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

三、高度重视,抓好落实、建立台帐。各项目标任务以县政办发[2009])124号文件分解到各乡镇,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以红头文件分解各项任务指标,并且 建立了“千元田、万元棚” 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台帐”,“小 麦、玉米大面积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台帐”。台帐一式两份,一份乡镇存档,一份报农业局备案。

四、检查验收

2009年6月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各乡镇“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台帐”,“小麦、玉米大面积高产 高效创建活动台帐”进行检查,各乡镇按时完成台帐建立工作。2009年我县计划千元田面积13.8万亩,实际落实16.08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16.52%;计划万元棚263座,实际落实381座。完成计划任务的144.87%;计划小麦大面积高产创建任务12万亩,实际落实面积13.44万亩,较计划面积12万亩增加1.44万亩,增长11.2%;

2009年6月16日-6月20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县农科站一名高级农艺师、4名农艺师、办公室工作人员,对各乡镇小麦大面积高产创建面积和小麦高产示范点进行复验。通过实际测产和估产,平均单产达到434公斤,较计划417公斤增加17公斤,增长4.08%;其中:冬小麦计划面积8万亩,实际完成90407亩,较计划面积增加10407亩,增长13.01%。平均单产437.4公斤;较计划420公斤增加17.4公斤,增长4.14%;春小麦计划面积4万亩,实际完成43942 亩,较计划面积增加3942亩,增长9.86%。平均单产423.1公斤;较计划410公斤增加13.1公斤,增长3.2%;

落实小麦高产示范点12个,面积7053亩;复验达到标准的9个,面积5773亩;其中;落实冬小麦高产示范点5个,面积4128亩;平均单产545.2公斤,落实春小麦高产示范点4个,面积1645亩,平均单产551公斤;

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吉木萨尔县“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将其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按照任务要求,认真抓好落实。要把开展“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施“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吉木萨尔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业结构调整,持续稳步增加农牧民收入。各乡镇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县级“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活动。

(二)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各乡镇技术人员围绕“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结合“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抓好综合配套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服务,加强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绿色栽培、高效节水灌溉、机采番茄、温室蔬菜高产高效模式化栽培、两早配套、优良品种,狠抓良种与良法综合技术集成配 套,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现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技农艺相结合,努力降本增效,全面提高标准化技术的入户率、到位率和覆盖率。提高品质和单产,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持续稳步增加农牧民收入。

(三)加强“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示范区及示范基地建设。各乡镇制定“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的规划,制定支持措施, 促进示范基地和示范区向整村、整乡优质高产高效扩展。定地块、定作物、定技术人员、定技术方案、定奖惩措施,要同技术人员签订技术服务责任书, 明确面积、亩产量、亩纯收益及主要技术指标,要求每个示范基地和示范点都要制定详细的技术方案与实施方案,有示范牌,并建立健全项目档案,于4月30日前各乡镇“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方案上报县农业局。各乡镇在抓好“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点建设、建立一批示范田,以点带面,发挥示范效应。

(四)加大对“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的资金投入。县、乡财政拿出176万元,用于支持万元棚建设。优先安排了“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点)建设项目。

(五)强化分级管理,严格检查验收。“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实行分级管理、分级检查验收的办法,并 将“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列入乡镇双目标考核之中。由县农业局负责聘请成立验收专家组对“千元田、万元棚”高产高效创建活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或评估。验收组根据各乡镇自验结果和申请验收报告,按照统一方法、要求和规定程序适期进行严格检查验收。验收内容包括面积、地块、单产、效益(纯收益)、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情况,同时查看单个示范项目档案技术。验收专家组收集相关方面意见,核实或复测相关数据,提出验收意见和结论,确定示范项目达标情况。对自验结果如发现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现象,随即取消该示范项目点的复验资格,同时取消该示范点所在乡镇其它同类示范点复验资格。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千元田、万元棚是一项新事物,人员少,工作量大;二是工作人员未经培训,千元田、万元棚的概念不清。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篇3:彬县旱地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总结

1 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取得的成效

1.1 增产增效显著

2009—2010年度在水口镇和底店乡13个村3 679户建立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1 486.7 hm2, 在水口镇张家堡村和底店乡晁家塬村建立百亩核心攻关田35.7 hm2。组织专家复测验收, 万亩示范片穗数为433.5万~585.0万穗/hm2。穗粒数28.5~35.0粒, 千粒重39.5~42.5 g, 产量5 626.5 kg/hm2;百亩核心攻关田穗数526.5万穗/hm2, 穗粒数32.3粒, 千粒重41.3 g, 产量5 970 kg/hm2。经实产核查, 万亩示范片产量达到5 299.5 kg/hm2, 比全县平均产量增加1 147.5 kg/hm2, 增值2 341.5元/hm2, 共增产170.6 t, 增值34.8万元;百亩核心攻关田产量5 847 kg/hm2, 比示范乡镇小麦单产增加1 353kg/hm2, 共增产48.3 t, 产值增加9.8万元, 其中底店乡晁家塬村刘民柱种植的0.27 hm2西农928, 单产达7 713 kg/hm2, 创全县小麦历史单产最高水平。

1.2 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社会效益显著

通过小麦高产创建活动起到了2个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是示范带动作用使小麦种植面积达7 133 hm2, 平均产量4 939.5 kg/hm2, 比全县平均产量增加787.5 kg/hm2, 增值1 606.5元/hm2, 总增产5 617.5 t, 总增值1 145.97万元。二是培养了一大批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 示范区农户掌握了该项技术, 重点技术入户率和覆盖率均达到100%以上, 激发周围群众学科学、用技术、依靠科技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心。

1.3 总结出旱地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通过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 初步总结出彬县进一步提高旱作小麦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 包括统一机深翻、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适期适墒适量播种、统一病虫草综合防治、统一适时机收等方面内容, 形成了旱地小麦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为今后整体推进高产创建活动提供技术支撑。

1.4 为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提供技术支撑

根据彬县旱塬小麦高产创建活动需要, 进行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示范、小麦3414肥效试验和对比校正试验、小麦氮肥基追肥比例试验、小麦海岛素拌种对比试验、小麦条播模式对比试验、小麦宽幅条播示范、小麦宽幅条播播量行距试验、玉米秸秆还田旋播小麦试验、小麦不同播期播量试验、冬小麦叶面喷施抗旱防冻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试验等12项, 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为高产创建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2 推广小麦高产创建经验

(1) 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是高产创建的保证。彬县县政府牵头、涉农部门积极参与有助于高产创建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督导及落实。各部门分工合理, 责任明确, 相互协调。在物资准备、技术培训指导、定点调查、试验示范和技术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及时解决示范户在创建活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 确保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2) 各级政府部门重视, 多方协作配合, 优化服务, 是高产创建的推动力。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是一项农业生产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投入和产出等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成果, 必须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实现多方协作, 合力推动, 走行政推动、技术带动、政策拉动、利益驱动的发展路子, 建立以技术服务为主导、物质投放为辅助的技物综合型示范推广模式, 以充分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实现优化服务, 提高示范质量, 增强辐射带动效应。

(3) 注重宣传, 依靠群众, 是加快高产创建活动实施的重要基础。农民是农业技术的最终接受者, 只有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 才能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效率。只有将宣传培训工作始终贯彻到高产创建活动的全过程, 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示范区群众的科技素质, 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形成强大的工作推动力量, 为高产创建活动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1,2]。

(4) 主攻单产, 增加总产, 靠示范带动全县小麦增产, 是高产创建的目标。通过小麦高产创建活动, 进一步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点面结合稳步增产, 扩大示范区域, 体现以点带面, 以一带十的辐射效果, 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5) 立足实情, 研究探索新模式, 良种良法相配套, 是高产创建的基础。彬县地处黄土塬梁沟壑区, 塬、坡、川并存, 小麦是种植业发展的第一大产业, 由于受传统农业因素和当地经济现状的影响, 发展以高产高效为目标的现代农业尚有许多困难。因此, 必须探索新模式, 良种良法相配套, 走创新的县域特色农业发展路子, 既是一次生产实践的重大尝试, 也是把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推向新阶段的有益探索。

(6) 集成技术, 加强指导, 强化技术服务, 是高产创建的核心。组织专家和技术力量, 综合考虑县域实际情况、种植品种、技术措施、增产增收目标, 进一步探索技术集成转化利用的有效模式, 因地制宜, 加强技术指导, 强化服务手段, 配套推广技术, 提高技术集成应用率。

(7) 破解难题, 进行技术创新, 是高产创建的突破口。面对干旱少雨, 农民盲目施肥等问题, 大力推广轮作倒茬调水、休闲期深松蓄水、秸秆覆盖保水、培肥地力蓄水调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 提高自然降水和土壤利用率, 才能实现高产创建技术创新, 全面提升小麦单产水平。

(8) 政策优惠扶持, 加大投入力度, 是高产创建的保障。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必须紧抓当前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机遇, 将高产创建活动与测土配方施肥、良种补贴、新型农民培训、农机补贴等项目相结合, 统筹运作、整体推进、优势互补, 加大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旱作农业技术的全面整合应用, 进一步加大物化投入补充, 建立种植大户带动模式, 把科技大户、农村技术能人等作为重点对象和典型予以扶持, 才能为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大幅度推进奠定基础[3,4]。

3 小麦高产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1) 大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 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老弱、文化素质低的劳动者, 粗放种植现象依然存在, 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不力。

(2) 农技、种子、农机匹配度不高, 高产高效集成技术不完善, 集约生产程度低, 不利于集成配套技术的应用和测土配肥、病虫害的统防统治。

(3) 种粮效益偏低, 农民投入意识不强。旱作农业基础脆弱,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4 建议

(1) 将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提升到政府引导行为, 由各级政府共同组织抓建, 实现增产增效, 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加大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力度, 扩大示范范围, 力争3~5年全面整体推进。

(2) 在小麦高产创建活动中多办精品示范点, 集中力量和技术进行协作攻关, 多方位探讨创建方式和技术。同时, 还要加强农技推广人员技术培训, 为农技人员“充电、加油”, 全面提升农技推广部门服务能力。

(3)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渠道、运用不同方法, 对高产创建活动的意义、取得的成效和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报道, 扩大影响, 提高有关部门和广大农民对高产创建活动的认识;同时进一步加大技术培训工作的力度, 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4) 创新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和科技示范相结合的累加效益, 实行统一部署, 项目统一整合、良种统一供应、技术统一培训、病虫草害统一防治, 将先进技术落实到田块。建立健全农村专业合作社, 摸索较为切实可行的运作模式, 全面实现粮食产业化经营, 促进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虎彦芳, 谢荣芳.小麦抗旱高产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 2010 (10) :9.

[2]田国华, 李聪慧.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科技:乡村版, 2009 (9) :17.

[3]吴俊锋, 李威.旱地小麦高产品种大区对比试验总结[J].河南农业, 2010 (6) :40.

篇4:吉木萨尔县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总结

1 取得的成效

今年我县完成的太和庄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在中韩庄乡的太和庄村、大王庄村、南曹庄村、薛庄村和新贾村,总面积为10121亩。测产情况为亩穗数49.7万,穗粒数32.7粒,千粒重40克,亩产551.6公斤,总产5582.7吨。完成的高岭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在高岭乡的候陀村、北高岭、东后营、栗家村、孔士屯,总面积为10050亩。测产情况为亩穗数49.3万,穗粒数31.1粒,千粒重40克,亩产521.3公斤,总产5239.1吨。通过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辐射带动全县小麦丰产丰收,全县小麦平均亩产为480公斤,比去年增产33公斤。

2 主要做法

2.1 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

高产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是通过集成、展示、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整合资源、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是一项系统化的社会工程,依靠县、乡、村三级协同联动,政技结合、技物结合才能完成目标任务。我们成立了以主管副县长何东为组长,农业局、发改局、财政局、有关乡镇主要领导为副组长的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制定规划,解决有关问题。农业局成立了以主管副局长为组长,植保站站长任副组长,有关技术人员为成员的技术领导小组,并聘请李雁鸣等专家为技术顾问,负责技术指导、培训等服务。制定了《望都县2013年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望都县小麦创高产技术》《望都县小麦高产创建区病虫害统防统治实施方案》等资料,借助国家级小麦良种补贴、测土施肥及“一喷三防”补贴物资统防统治项目对小麦高产创建活动进行补贴。

2.2 抓政策服务,充分调动农民高产创建积极性

农民是高产创建活动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才能保证高产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在这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三项工作。第一,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的认识。通过电视讲座、办班培训、技术指导等措施,广泛宣传高产创建的意义,营造高产创建的浓厚氛围。第二,政策扶植。第三,搞好服务。在高产创建示范方做到了小麦良种补贴全覆盖,病虫害统防统治全覆盖,农机购置补贴全满足,测土化验取样上密度,技术人员包地块等工作保证各项管理不误农事,调动了农民参与高产创建的积极性。

2.3 抓技术规范,下大力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我们制定了《望都县2013年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望都县高产创建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方案》,印发给全体参与高产创建的行政领导、技术人员和参与高产创建的全体农户,达到村村有技术人员,户户有明白人。

2.3.1 突出关键技术

一是选好品种,筛选了高产稳产品种石新828,从源头上保证小麦品质和产量。二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玉米秸秆全部还田,亩施纯氮15-17公斤,五氧化二磷7-9公斤,氧化钾7-9公斤,硫酸锌1公斤,其中60%氮肥和全部磷钾肥底施,40%氮肥春季二次追施。三是做好整地和玉米秸秆还田工作。四是搞好春季管理。五是狠抓中后期管理,综合防治小麦吸浆虫、麦蚜、白粉病、赤霉病等病虫害,重点推广“一喷三防”技术,确保小麦增粒重。

2.3.2 强化技术培训

依托粮食高产创建专家技术组对示范方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工作。去年以来,聘请国家、省、市小麦专家到示范方讲课8次,受训农民达6000余人,在电视台搞讲座2期,间接培训农民达2.6万人次,集日咨询20次,田间指导500余次,印发各种宣传技术资料3万份,发技术手机短信7条,对全面提高示范方农民的种粮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2.3.3 搞好技术服务,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根据高产创建工作的需要,组建了农业技术服务小组、抗旱服务小组、农机服务小组和农资服务小组,为高产创建工作搞好服务,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需要,保证了高产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2.3.4 搞好麦田病虫草统防统治工作

对高产创建示范片的病虫害进行专业化的统防统治。结合在小麦返青期、孕穗期和开花期小麦田间生长情况和当前病虫发生特点,组织植保专业化防治队18个,对示范片进行了三次集中开展统防统治工作。在防治过程中,统一时间、统一选用无公害药剂配方、统一配制农药药液、统一用机动喷雾器喷雾防治,参加统防统治工作的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的农技人员分片包干,指导植保服务队进行药剂防治,示范片的群众积极配合统防统治工作,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里到处呈现植保服务队开展统防统治工作的景象,有效地控制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确保我县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经验启示

篇5:吉木萨尔县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总结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和伊犁州农技推广总站关于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部署和要求,伊宁县农技推广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了冬小麦万亩高产示范片创建活动,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综合配套技术,以提高粮食产量为目标,促进粮食生产稳定,确保粮食安全。现将我县冬小麦万亩高产示范片创建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情况

为了将创建工作落实到位,我县及时成立了以县农业局局长吾尔开西为组长,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为副组长,以县站农业技术骨干为成员的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整合县乡两级农业技术人员成立了包乡创建专家组和包乡技术服务组,制订了《伊宁县2009年冬小麦万亩高产创建方案》、《2009年农业技术重点推广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高产创建目标任务,将高产创建任务纳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目标责任书和农业技术人员“三定三挂钩”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范围,将目标任务进一步进行分解细化到各乡镇场,为创建工作的开展起到切实的组织保障作用。

二、示范片落实情况

我县2009年冬小麦播种面积为30.5万亩,创建小麦高产示范田12万亩,实际落实面积为13.2万亩,其中小麦单产400-450公斤的高产田10万亩,小麦单产451-500公斤的高产攻关田为3.2万亩。13.2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田主要集中在伊-巴公路沿线乡场及愉群翁回族乡(每乡有万亩以上),其他乡场有千亩以上,每个乡镇场均

有3-4块百亩以上连片示范区。冬播小麦品种主要选择伊农

18、伊农

20、伊农

21、中优9507等优良品种,为确保小麦高产,还专门编制了《绿色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以维汉文字形式共印发了1万册,发放到乡、村及农户手中。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包乡单位及包乡技术干部都能深入到乡村、户及田间,具体指导农户进行田间管理。

三、示范推广片的产量情况

6月上中旬县农技推广中心组织技术员深入曲鲁海乡、阿吾利亚乡、青年农场、温亚尔乡、吉里于孜镇等八个乡镇场30个村(队)各示范田进行测产验收,曲鲁海乡冬小麦平均单产444公斤,阿吾利亚乡平均单产414公斤,青年农场平均单产504公斤,温亚尔乡平均单产502公斤,巴依托海乡平均单产488公斤,维吾尔玉其温乡平均单产459公斤,多浪农场458公斤,吉里于孜镇平均单产474公斤

五、主要技术配套措施

(一)做好播前准备

1、测土配方。为确保我县冬小麦生产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的目标,进一步提高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切实发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节本增效作用,对全县30.5万亩冬麦地进行了测土配方,采集土样1220个,分析化验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等7320项次,发放配方卡6100张。

2、注重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全县冬播小麦品种主要选择伊农

18、伊农20、伊农

21、中优9507等优良品种,同时注重做到种子精选、清选、晾晒和播前发芽试验,种子纯度达到98%,净度达到99%,发芽率不低于95%,种子含水量不高于13.5%。每百公斤种子用75%卫

福胶悬剂250克或适乐时每亩120毫升拌种防治小麦病害。

3、施足底肥。播前灌好底墒水,保证灌溉质量,在适墒期耕翻、耙耱、整平,达到待播状态。亩施尿素8-10公斤、二铵15-20公斤、农家肥1-1.5吨作基肥。

4、精细整地。结合秋翻,增施农家肥,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二)适期播种,保证播种质量

适期播种,播期为9月25日-10月15日;带肥下种,种肥为磷酸二铵,每亩5-8公斤;提高播种质量,亩播量18-20公斤,播种深度3-4厘米。播种质量达到播行端直、下籽均匀、接茬准确、深浅一致、覆土良好、镇压确实、行距不变、提放整齐。

(三)返青期田间管理措施

在春季小麦返青期,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指导农户进行了返青期小麦田间管理。

1、春耙:由于冬季积雪少,春季气温回升快,土壤墒情较往年差,3月中旬至4月初,冬小麦返青至头水前,及时进行春耙,耙深3-4厘米,起到松土保墒的作用,对土壤水分不足的旱薄地,用镇压器把地压实,减轻风蚀跑墒。

2、及时追肥:结合雨水进行返青初期追肥。把握原则:弱苗多施、壮苗少施或不施、旺苗不施。亩总茎数不足40万、长势弱的麦田、晚播的麦田亩追施尿素8—10公斤。目前已追肥面积191578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2.7%。

3、化学调控。冬小麦生长偏旺的地块为了防止倒伏,在返青—拔节期用50%矮壮素200-250ml/666.7㎡,兑水30-50㎏喷雾。

4、化学除草。亩用75%杜邦巨星1.2-1.5g或麦喜5.8%SC等除草剂兑水30kg,在拔节前喷施。有野燕麦的地块亩用野燕枯150ml或骠马70-80 ml在野燕麦2-4叶期兑水25-30 kg喷雾。

六、冬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推广工作措施

1、组织保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技术指导下,伊宁县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履行职责,加强了冬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工作,技术小组认真抓好技术实施方案和技术规程制定,做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确保我县创建工作取得扎实的效果。

2、加强技术培训。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小组围绕创高产集成技术和推广高产主导品种,开展技术培训,利用“科技之冬”培训活动之机,开展了乡镇场农技干部培训活动,强化农技干部对冬小麦高产创建集成技术的应用和技术服务能力,以此推动村级技术培训活动的开展。今年以来,我县共召开冬小麦创高产技术培训班两期,培训县乡技术干部72人,培训新型农民1500人次,发放栽培技术规程1万份,召开现场观摩会2期,使广大种植户得到了技术更新。

3、加强科技入户。按照技术指导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深入各示范区地头抓好服务,使示范种植户全部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通过科技进村入户,构建以示范样板为主要对象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加速农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提高了全县粮食生产水平。

伊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篇6:吉木萨尔县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总结

2009年9月我区的金殿镇、吴村镇被农业部确定为两个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在去年秋季至今年春季遭遇秋短冬长、冻害叠加、寒旱交替等不利气候影响的严峻形势下,区委、区政府积极组织各职能部门及时安排,分类指导,通过推广模式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玉米秸秆还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增强了示范片小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了自然灾害程度,取得了较好的收成,为全区小麦生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我们的具体做法:

首先是成立项目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

领导组由尧都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闫根担任组长,成员由区农林局、财政局及示范片涉及乡镇有关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项目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指导组由区农业中心的专家和技术员组成,主要负责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组织验收、总结等工作。

二是建立目标责任制

区农林局与涉及乡镇签订实施目标责任书,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分工实施。同时,乡镇确定农科站站长为项目联系人,负责配合田间调查和联络工作,将高产创建田块落实到乡、村和农户。

三是建立健全项目档案

严格按照农业部和省财政有关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资金管理,按照项目预算使用资金,实行专账支付;建立项目区农户、地块档案,以村为单位逐户详细记录地块位置、种植品种、种植基础、承担任务、主要技术措施及实际产量。万亩高产示范片在百亩攻关田的显著位置树立了由农业部统一设计的标志物,便于当地农民观摩学习。

四是技术指导

在示范片重点推广了玉米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优良品种、药剂拌种、冬春控旺防冻防倒、氮肥后移、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等综合配套技术。主要工作总结为四个字,即:精、早、迟、全。

一是小麦播种力求“精”:为了做到播种精,在小麦播种时“把好四关,做到五统一”,一是把好种子关,推广优良品种,做好种子拌种,示范片以高水肥品种济麦

22、临优7287、临远3158为主,优良品种的不断推广普及为小麦高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针对我区历年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重点培训宣传了小麦拌种技术,对地下害虫、黑穗病、全蚀病等多发病虫害进行了预防,全部使用包衣种子;二是把好秸秆还田关,玉米收获后进行秸秆还田,缩短播种时间。同时起到了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三是把好施肥关,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取土样320个,发放施肥建议卡3200份,全部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四是把好播种关,适期适量播

种、足墒下种。两个万亩示范片均为我区的老水地区,水利条件优越,小麦播种时底墒较好,满足了小麦发芽出苗和苗期生长对水分的需要,播期集中,播量统一,播种质量高。做到了统一高产品种,集中连片;统一施肥,满足小麦生长需要;统一玉米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统一播期播量(10月6-8日播种、播量15-17.5kg)适期适量播种;统一播种方式,针对我区近年来旋耕播种质量较差的现状,采取旋耕两遍播种,保证播种质量。

二是冬浇突出“早”:在小麦三叶期后及时浇水,比通常冬浇时间提前一个多月,塌实土壤,以利于次生根下扎入土,避免由于秸秆还田土壤悬虚造成越冬死苗。

三是春季浇水提倡“迟”:将传统的浇返青水推迟到拔节期,不仅满足了小麦生长后期的水分需要,而且有效预防了4月初的倒春寒晚霜冻;

四是“全”方位进行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根据区植保站病虫害预测预报,通过发放技术资料、广播喇叭、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及时进行统防统治,做好中后期“一喷多防”工作。5月18-20日,组织蹲点技术人员统一购置药品,在两个百亩攻关田进行了后期三喷,起到了防病、治虫、防早衰、增粒重的作用,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五是宣传发动

按照区技术人员蹲点指导百亩攻关田、乡镇农科站指导千亩示范方、技术资料及物化补贴覆盖万亩示范片的工作思路,通过“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方式,采取集中培训、印发技术材料、广播喇叭、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指导示范片农户按照高产创建要求做好万亩示范片建设工作。在示范片建设过程中,根据小麦生长的不同生育时期,先后集中培训8次,培训人数达1500余人次,编写印发《水地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小册子2万份,黑板报68块次。

实施成效

2010年5月30日,省专家测产验收组对我区示范片测产结果进行复核,经专家组实地抽样测产,认定我区测产数据真实可靠,测产结果有效。

今年我区共建立了两个部级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分别为金殿镇示范片和吴村镇示范片。金殿镇示范片实施面积10030亩,涉及当地8个行政村,2967户。产量结构平均为亩穗数40.9万,穗粒数32.6粒,千粒重平均40克,亩产453.3公斤;兰村千亩核心示范点平均为亩穗数41.2万,穗粒数33.1粒,千粒重41克,亩产475.3公斤。兰村百亩攻关田平均为亩穗数42.9万,穗粒数33.5粒,千粒重按42克,亩产513.1公斤。金殿镇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比全区小

麦平均亩产251.2公斤增产202.1公斤,增收404.2元,增产率80.5%。

吴村镇示范片涉及当地8个行政村,2662户。产量结构平均为亩穗数38.6万,穗粒数32.5粒,千粒重40克,亩产426.5公斤。洪堡千亩核心示范点平均为亩穗数40.2万,穗粒数32.8粒,千粒重按40克,亩产448.3公斤;百亩攻关田为亩穗数41.5万,穗粒数34.2粒,千粒重42克,亩产506.7公斤。吴村镇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比全区平均亩产增产175.3公斤,亩增收350.6元,增产率69.8%。达到了了预期目标。

采访:农民1

采访:农民2

经验启示

1、通过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挖掘小麦生产潜力,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为我区老水地区如金殿、刘村、吴村、尧庙、屯里的小麦生产提供了典型样板。

2、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的建立,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了平台,示范片成为小麦新品种、新技术的良好载体。

四、下一步打算及建议

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和样板辐射,有效的带动了我区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为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保障农业

篇7:吉木萨尔县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总结

调 查 报 告

根据昌吉州李常委“关于对全县山旱地的种植情况进行调

查”的指示精神,为全面掌握我县山旱地生产情况,于3月10日对全县的山旱地面积、作物种类、品种、作物产量、种植效益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并重点对山旱地小麦的品种、产量、效益、播种量、施肥情况、单产等做了较全面的了解,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山旱地小麦生产基本情况

2011年吉木萨尔县小麦生产认真贯彻“稳定面积、提高品质、提高单产、提高效益”的方针,以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按照昌吉州人民政府下达的小麦种植任务,我县小麦种植面积29万亩,平均单产373.08公斤,总产10819.32万公斤。其中,冬小麦面积20万亩、春小麦9万亩;我县山旱地面积9.83万亩,小麦种植面积亩5.1万亩,占山旱地面积的52%。山旱地小麦平均单产在210公斤左后,平均亩投入在260元左右,亩纯收入150元左右。目前山旱地主要集中在山区的泉子街镇、大有乡、新地乡三个乡镇以及二工镇、三台镇、老台乡的部分地区,其中、泉子街镇山旱地面积41165亩,小麦18130亩;大有乡33000亩,小麦19125亩;新地乡12165亩,小麦7300亩。二工镇、三台镇、老台乡11900亩,小麦6645亩。小麦品种主要有:新春17号、新春26号、新春27号等.二、山旱地小麦生产现状

吉木萨尔县山旱地主要处与天山北坡及山前丘陵地带,海拔在1200-1700米,年平均降水量为183.1mm左右,夏季凉爽,冬季气温较平原高,温差小,属于稳定的逆温带气候。这里没有工 1

厂及其它污染,小麦在整个生育期中除了除草,基本不喷施农药,完全处于自然生长状态。但是,由于山旱地毕竟是靠天吃饭,如果在干旱年份,处于下部丘陵地带的旱地小麦可能颗粒无收,因此,靠近下部丘陵地带的山旱地现在基本种植红花等抗旱作物,靠近上山地带的旱地由于土壤状况较好,一般种植小麦、马铃薯、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山旱地生产情况的重视度较低。近年来,由于番茄、马铃薯、瓜果蔬菜、设施农业等高效经济作物的大面积推广,人们从上而下都在抓经济作物,很少有人对旱地作物、配套栽培技术以及在干旱条件下小麦的生长发育特点、需肥需水规律及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研究,虽然在九十年代初相继推广过旱地小麦等高产播种技术,旱地免耕技术,但都由于缺乏后续的专业技术指导而无法持续下去,从而导致各种小麦新品种、新技术,重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到位率低。

2、山旱地小麦品质较差。我县山旱地种植小麦主要以春麦

为主,由于山区总的有效积温低、田间湿度小等因素,影响小麦根系对氮磷等的营养吸收强度和数量、蛋白酶活性、蛋白质降解度以及淀粉含量,至使组织衰老加快、籽粒灌浆期延长,导致小麦减产及品质较差。并且山旱地小麦种植地点散乱、道路崎岖、加工时麸多面少,粮食收储加工企业对山旱地小麦的收购积极性低,从而制约小麦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3、山旱地靠天吃饭,保障性较差。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山区年降水量逐步减少,导致春夏干旱时常发生。2011年,2 和豆类等作物。目前主要的技术限制因素有:

由于山区降水量较少,致使部分旱地绝收,干旱已成为旱地小麦生产的最大威胁。

(二)、相关建议

1、选育、推广优质新品种。根据山旱地小麦生长发育特点、需肥需水规律及生理生化指标,重点选育、推广抗旱、抗病虫害,适宜冷凉气候种植的优良品种,使良种的覆盖率达到85%以上。

2、加强常规及新技术的推广落实。重点做好新技术措施的落实与应用效果的调查工作,安排小麦高产品种、测土配方肥料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等方面的试验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山旱地绿色小麦栽培技术规程,引导农民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的要求进行种植,逐步将山旱地打造成小麦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同时根据品种、技术的变化、对绿色规程进行优化完善。

3、狠抓农民技术培训。抓好农民技术培训是搞好旱地生产的前提。要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宣传活动,做到抓点带面、示范培训、引导推广,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不断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技人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利用“科技之冬”科普活动和农牧民集中宣传教育之契机,开展山旱地小麦生产技术培训,同时针对小麦生长发育规律,在不同生长阶段,采用技术人员授课,电视讲座、科技简报、现场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加强小麦管理,为山旱地小麦丰产丰收打好基础。

吉木萨尔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篇8:吉木萨尔县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总结

寿县是安徽省粮油生产大县,午季作物主要种植小麦、油菜。2008年全县种植油菜2.59万公顷,建立高产创建示范区6 666.7hm2,其中农业部高产创建示范片666.7hm2,建立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266.7hm2。据测产,部级万亩核心示范片平均单产3 480kg/hm2;全县平均单产2 505kg/hm2,与2007年持平,总产6.5万吨,比2007年略减。种植小麦9.5万公顷。实施小麦良种补贴5.3万公顷,建立高产攻关示范区3.0万公顷,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1 333.3hm2。据测产,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单产9 090kg/hm2;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平均单产7 575kg/hm2;全县小麦平均单产5 820kg/hm2,比2007年增产10.2%,总产55.4万吨,比2007年增长12.1%。

2 寿县午季粮油高产创建经验总结与思考

寿县夏粮总产占全年粮食总产的30%以上,油菜籽总产占全年油料总产的95%以上。午季粮油生产在全县粮油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连续多年实施小麦良种补贴、高产攻关项目,近2年又建立了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积累了高产攻关、高产创建工作的宝贵经验。

2.1 选用良种、统一供种是创建高产的前提

良种是物化技术成果,是先进生产力的载体。“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据专家测算,良种在各项增产措施中的贡献为33.8%。寿县小麦生产自2005年以来,连续实施良种补贴项目,统一供种面积逐年扩大,全县小麦单产、总产连年增长,2008年统一供种面积扩大到5.3万公顷。实施统一供种的先决条件是选好品种。县农委每年都要安排新品种展示试验、主推品种鉴定试验,组织专家、技术人员、种田大户、基层干部开展观摩评选,好中选优,提出供项目区选用的推荐品种,这项基础性工作做的扎实,所以寿县连续多年的统一供种工作没有发生任何问题,短短几年时间,主产区的小麦品种实现了2次更新换代,彻底改变了过去“三层楼、五花头、燕麦比小麦高一头”的多乱杂局面,成为小麦增产的关键性措施。

2.2 科学播种、一播全苗是创建高产的基础

省小麦专家近几年提出,小麦生产要由过去的“三分种七分管”调整为“七分种三分管”,充分说明种好小麦的重要性。种好小麦的要求是“科学播种,一播全苗。”油菜重点抓适期早播、匀播。具体来讲是抓“三适播种”,即一抓适期播种。寿县9月中下旬油菜育苗,10月中旬播种半冬性小麦,10月中下旬播种弱春性、春性小麦,10月中旬开始移栽油菜,至11月上旬结束。二抓适量播种。油菜机条播播量3.0kg/hm2,点播及机开沟直播播量4.5kg/hm2,旱茬小麦播量120~150kg/hm2,稻茬小麦播量150.0~187.5kg/hm2。三抓适墒播种。土壤含水量必须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才能保证一播全苗。如果低于60%,容易发生出苗不齐;高于90%,易出现烂种。发挥机械化优势,抢墒播种,是寿县保证适墒播种的成功经验。

2.3 技术集成、技术到位是创建高产的核心

集成技术是针对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具体讲,就是解决大播量、“一炮轰”施肥、品种与播期不协调、整地质量差、稻茬小麦和油菜撒播面积大、“三沟”不配套等突出问题。近年来,寿县提出的集成技术,一是在品种布局上调整,扩大半冬性品种、压缩春性品种。近年油菜主推半冬性、高产、双低、耐菌核病的陕油8号、秦优7号等优质品种,双低品种覆盖率占100%;2008年全县小麦仅统一供种半冬性品种(泛麦5号、皖麦50、豫麦70-36)面积达2.81万公顷,占总供种面积的52.6%,比上年提高17.6个百分点。据2007年试验,小麦半冬性品种比春性品种单产增加10.1%~31.7%,仅此一项,小麦主产区单产就可提高4%左右,增收225元/hm2左右。二是以适期播种降低播量,稻茬麦改撒播为机条播,改人工开沟为机开沟。2008年县政府投入20万元,购置开沟机120台,播种机20台,无偿投放到全县乡级以上29个示范片,市政府为了扶持寿县北部小麦主产区开展小麦高产攻关和高产创建活动,投入17万元,县政府配套3万元,购置播种机75台,开沟机15台,无偿发放给大户和中介机构,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各级示范片全面实现油菜、小麦精少量机条播、机开沟。三是改“一炮轰”施肥为底追结合,小麦改返青肥为拔节肥,实施精准施肥。2008年是寿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第3年,应用项目成果在秋种之前对各项目区以村为单元研制配方施肥卡,群众按方施肥,既节约成本,又提高产量,并且减轻病害、倒伏等灾害损失。据2009年县农险办和理赔办灾害查勘报告,全县小麦病害和倒伏灾害折算绝收面积不足200hm2。双桥镇万亩示范片,由市包片领导联系企业按方配肥,既保证了肥料质量,又把肥料成本降到最低,受到当地群众好评。四是及时有效防控“五害(冻害、渍害、病虫、倒伏、早衰)。2008年冬至2009年春旱冻灾害发生后,寿县紧急响应,千方百计广开水源,湾区清理机井抽水抗旱,岗区开启泵站提水抗旱,平原开闸放水引水抗旱。瓦西干渠打破每年5月开闸放水的惯例,从1月23日就开始开闸引水,确保在2月15日前,3类苗田块普遍浇灌1遍,施尿素75kg/hm2以上。为了有效防控病虫草渍等易发性灾害,县农委超前制定防控预案,准确预报,及时预警,利用现代媒体广泛宣传发动,选聘71名技术指导员分片负责进村入户培训指导,采取群防群治和统防统治相结合,有效控制了油菜菌核病、小麦纹枯病、赤霉病、蚜虫等病虫害的发生蔓延。

2.4 示范引导、优化服务是创建高产的保障

一是狠抓示范片建设与农业科技入户结合。县农委每年投入11万元,按每人2 000元工作经费预算以奖代补,公开选聘50~70名技术指导员,组成秋种技术服务小组,由高中级农艺师领衔承包乡级以上示范片,乡镇115名技术人员联系村级示范片。技术指导员每人在示范片承包10户具有1.33hm2以上耕地的科技示范户。并制定严格的考评办法,通过科技入户和示范片建设工作考评,分3个档次兑现奖励,有力地推进了大户、大片建设。二是狠抓良种补贴项目与高产攻关、高产创建结合。为了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全县麦菜生产总体种植水平全面提升,县秋种指挥部按省农委要求,通过认真摸底调查,决定把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建立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把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立在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把油菜万亩创建示范片建立在核心示范区。通过发放补贴良种、整合物资、技术力量投入,推广物化技术成果和集成技术,真正按照“五有”(有示范标志、有技术规程、有行政技术负责人、有配套扶持措施、有技术人员驻点指导)、“五统一”(统一技术方案、统一供种、统一机播、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的标准,把示范区、示范片建成让农户学习科学种田的样板。三是狠抓农机农艺结合。寿县外出务工劳动力40余万人,推广以农机农艺紧密结合的轻简栽培技术势在必行。县农委和农机局密切配合,以政府无偿投入的方式,建立油菜、小麦轻简栽培示范片,引导大户和农村合作组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2008年,县财政投入40万元,共购置开沟机135台,播种机95台,投放到各示范片,并召开了6次机播、机开沟现场会,充分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推进轻简栽培技术广泛应用。

2.5 组织领导、加大投入是创建高产的动力

2008年秋种,寿县秋种领导组建立了3项制度。一是建立领导抓示范片制度。把示范片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秋种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按照“百、千、万”(县抓万亩片、乡抓千亩片、村抓百亩片)的要求,2008年全县共落实市、县、乡示范片241个,面积3.67万公顷。二是建立督查制度。按照量化指标、细化考评、硬化奖惩的要求,在秋种关键时期,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不定期督查,督查结果予以通报,推动了全县秋种工作整体推进。三是建立考评制度。秋种结束,根据综合考评结果,对获得1、2、3等奖的乡镇予以表彰,对领导不力、进度慢、质量差的乡镇予以通报批评。2008年,寿县还确立了“创新秋种”两大课题:一是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尝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推进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此,县秋种指挥部在各乡镇示范片开展了典型引路试点。据统计,秋种通过流转土地,实现规模经营面积在6.67hm2以上的大户113个,13.33hm2以上的大户35个,33.33hm2以上的大户9个,66.67hm2以上的大户3个。秋种期间共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46家5 305人参与秋种社会化服务,有效提高了粮油生产农民组织化程度。

摘要:通过分析寿县小麦、油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总结近年来午季粮油高产创建成功经验, 提出5项主攻小麦、油菜单产的技术措施, 以期为提高全县午季粮油高产创建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麦,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区,经验

参考文献

[1]徐义华.不同播期和播量对稻田免耕油菜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7 (1) :38-39.

[2]龚金才.长江中下游油菜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8) :116, 118.

[3]穰青.油菜高产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 2007 (4) :26.

[4]杨德健, 刘建军, 彭庆华, 等.洞庭湖区超级稻-优质油菜栽培技术[J].作物研究, 2007 (1) :45-47.

[5]潘俊, 潘海云, 邹建祥.播种期对直播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 2007 (2) :55-56.

上一篇:亲子类活动方案下一篇:对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思考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