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项

2024-05-13

公共事项(精选四篇)

公共事项 篇1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指出:突发公共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 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近几年来, 我国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频发,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2008年汶川大地震,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最严重的一次强烈地震。甘肃省最近5年也发生了多起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 如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甘肃省陇南、甘南、天水、定西等8个市州44个县区受灾。这些自然灾害发生后, 国家拨付的救灾款物数量、国内外捐赠款的数量以及惠及的受灾群众数量, 在我国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对救灾款物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物资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和效果实施审计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责任。管好用好救灾款物, 发挥救灾资金、物资的使用效益, 关系到灾区人民群众灾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稳定, 关系到政府公信力以及党和国家形象, 搞好突发性公共审计工作, 是保障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的必然要求。

二、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特点和难点

由于对重大突发性事项的审计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 如何搞好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 破解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难点、重点, 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特点

1. 审计事项的突发性。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突如其来, 出乎意料, 无法预期, 存在突然性和不确定性。

2. 审计对象的不确定性。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发生后, 应急救灾资金、物资和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审计涉及的单位多、范围广, 与正常审计相比, 审计对象存在不确定性。

3. 审计的时效性。由于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的特殊性要求救灾和恢复重建要争分夺秒, 因此,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时间紧, 任务重, 要求高, 时效性特别强。

4. 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与协同性。在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发生后, 审计工作既要服务于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大局, 又要保持审计工作的相对独立性, 使审计结果公正可靠。

(二)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难点

1. 审计资源匮乏。

审计机关受编制限制, 缺少业务骨干, 且每年的年度计划审计项目和党委、政府临时交办的项目多, 审计任务相当繁重。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需要大量的审计业务骨干, 因此, 审计资源明显匮乏。

2. 审计时间长。

突发性公共事件从应急救灾资金、物资的管理、发放和使用到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审计, 一般要历时两到四年的时间。尤其是灾后恢复重建审计, 要按照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要求, 对项目立项审批、开工建设、竣工决算的全过程都要实施审计监督, 审计时间超出了一般项目的正常审计时间。

3. 审计质量要求高。

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系党和国家的形象。对审计机关来说, 审计质量至关重要。

4. 审计风险高。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人员素质、审计时间、审计范围、审计内容、恢复重建总体工作要求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审计工作质量, 审计风险较高。

5. 对审计方式方法新的要求。

常规审计的审计程序、方式方法等不能满足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要求, 需要探索新的更贴合突发性公共事项且行之有效的审计方式方法。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所具有的特点和难点使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工作遇到新的挑战。首先,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由于其紧迫性和特殊性, 要求审计工作程序必须适应于重大公共突发事项应急工作形势的需要, 执行时更加便捷、高效。其次,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涉及的单位多、范围广, 这主要体现在应急救灾和恢复重建两个阶段, 对审计人员职业素养、专业知识要求高。第三, 目前审计机关开展的常规审计, 大多是事后审计, 这种方式显然不能适应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所要求的任务艰巨性、审计事项复杂性和审计时效性要求。

三、做好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 建立健全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应急机制

为使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提高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能力, 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 保障应急救灾资金物资、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物资的安全、有效使用, 审计机关必须建立和健全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应急机制。

1. 工作机制

(1) 未雨绸缪, 健全制度。审计机关对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工作必须做到未雨绸缪, 制度先行。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 要根据以往对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经验教训, 不断建立健全应急审计制度, 做好应对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各项准备工作。

(2) 统一领导, 分级负责。各级审计机关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审计应急管理体制, 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 实行审计机关领导责任制。

(3) 快速反应, 协同应对。加强应急审计队伍建设, 建立上下联动的协调制度, 充分发挥基层审计队伍的作用, 依靠基层审计力量, 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2. 组织体系

(1) 领导机构。审计机关应设立突发性公共事项应急审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 , 负责突发公共事项的应急审计的全部管理工作。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 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 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2) 工作机构。审计机关内部有关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能和职责, 负责相关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应急管理工作, 具体负责相关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实施, 贯彻落实领导小组决定事项。

(3) 建立人才库。一是将审计机关、审计系统的业务骨干纳入人才库。二是将各类专业人才纳入人才库, 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 参加突发性公共事项的应急审计工作。三是对纳入人才库的各类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3. 运行机制

(1) 预测与预警。各级审计机关要增强政治敏感性和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洞察力, 建立预测预警系统, 开展风险分析,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准备、早实施。

(2) 应急审计。应急审计的常规流程如下页图1所示。

(3) 责任与奖惩。突发公共事项应急审计工作应该实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公共事项应急审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工作中失职、渎职的, 依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重点

1. 对应急救灾资金、物资管理情况进行审计。

一是对库存物资进行审计, 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救灾物资的登记管理不够规范, 出入库手续不够健全;二是对接受的捐赠资金、物资进行审计, 重点检查有无对接受的捐赠资金、物资不入账, 体外循环的问题, 或对接受捐赠的资金不进行专户管理, 胡花乱用的问题。

2. 对应急救灾物资采购情况进行审计。

一是检查是否存在虚增采购数量, 提高采购价格, 虚构交易, 凭虚假发票报账等问题。二是检查采购的救灾物资是否是应急救灾所需物品, 采购的物品是否在政府的采购计划内, 有无借救灾之名为单位、小团体或个人谋取私利。三是检查是否存在提成或收取回扣等问题。四是检查采购的物资是否办理政府采购手续、有无购货合同、有无采购物品的详细清单、已购置的物资是否办理入库手续, 是否入固定资产账等。

3. 对应急救灾资金、物资发放情况进行审计。

一是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夸大受灾程度, 虚报受灾人数、受灾面积等虚报冒领的问题。二是重点检查是否滞留或延期拨付救灾资金、物资。三是检查救灾物资、资金的发放中是否存在弄虚作假, 优亲厚友, 以权谋私的问题。

4. 对应急救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一是检查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重点检查是否存在白条列支或以白条抵账将应急资金转入个人账户的问题, 是否存在记账不及时、审批手续不全等问题。二是检查应急救灾资金的安排情况, 重点检查财政部门资金安排计划是否合理, 有无将应急救灾资金在各部门间搞平均分配、随意扩大资金使用范围的问题。三是检查应急救灾资金计划, 是否存在超计划、超范围使用的问题。

5. 对灾后恢复重建审计。

一是检查资金到位情况, 主要是检查财政资金、自筹资金等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是否按计划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二是关注项目建设情况, 检查灾后重建项目是否按照重建规划进行可研和初设;项目建设是否按照立项批复进行, 有无擅自更改建设规模、功能和标准的问题。三是检查项目是否按照规划时间开工建设。四是检查灾后重建资金的安排、拨付是否按照规划拨付到相关建设单位。五是检查灾后重建资金的使用是否做到专款专用。六是检查灾后重建项目建设的招投标程序、工程监理和工程质量。

(三)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组织形式与审计方式

1. 审计组织形式

(1) 上下联动。对于特别重大的突发性公共事项应急救灾资金、物资审计, 可以动用全国或全省的审计力量进行审计。如在汶川地震后, 甘肃省实行了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统一审计方案、统一审计分组、统一实施审计、统一审计报告”的“四统一”审计方式。

(2) “同级审”与“上审下”相结合。这种组织形式适用于灾后恢复重建审计。一是按照政府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对于省级部门承建的项目或承担规划设计等使用灾后重建资金的, 由省级审计机关审计, 其余灾后重建项目由市县审计机关审计。二是对于重灾区的重点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由省级机关审计, 其余由市县审计机关审计。三是由省级审计机关统一抽调全省各级审计人员, 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进行审计。

(3) 统一组织, 分级负责。对于灾后恢复重建任务不十分繁重的工作, 为提高审计效率, 可以采取“统一组织, 分级负责”的组织形式。如:东乡县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 甘肃省采取省审计厅统一组织、督查指导, 临夏州和东乡县审计局分级审计的方式进行。待项目竣工后由省厅和州县审计局共同开展竣工决算审计, 做到竣工一个审计一个, 形成了州县审计局具体实施跟踪审计, 省厅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 上下联动, 工作一盘棋的审计格局。

(4) 多部门共同协作。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涉及的行业、领域较多, 为确保审计质量, 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采取审计部门、建设部门等相关部门抽调专业人员, 组成联合审计组进行审计。

(5) 借助社会中介力量。对于点多面广审计任务非常繁重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竣工决算审计, 可以借助内部审计和社会中介审计力量对投资额较小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竣工决算进行审计。

2.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方式

(1) 全过程跟踪审计。跟踪审计, 是对审计项目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经常性的监督制约机制。具体讲:一是对应急处置阶段的应急资金、物资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确保所有应急款物真正用于灾区和受灾群众。二是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是对灾后重建项目的前期审批、征地拆迁、工程招投标、设备材料采购、资金管理使用和工程质量管理、竣工决算等重点环节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

(2) 全面审计, 突出重点。在跟踪审计中, 既要全面审计, 又要突出重点。一是救灾款物审计, 重点对救灾款物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这几个重点环节进行审计监督。二是灾后恢复重建审计, 一方面, 审计项目安排应尽量涵盖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各个方面, 另一方面, 审计中要重点关注重建总体规划的落实情况、资金物资的管理情况和工程建设管理情况, 重点检查重建项目的审批、招投标、质量管理、竣工验收等环节以及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3) 对有关案件线索重点审计。一方面要对群众举报高度重视, 将举报线索作为审计重点, 一查到底。另一方面对灾后恢复重建审计要结合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揭露和查处灾后恢复重建中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

3. 审计信息的整理、报送和公开

(1) 审计工作动态。突发性公共事项发生地的各级审计机关应根据应急工作和审计情况定期、不定期的对应急审计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经验教训等及时汇总, 编报审计工作动态, 分送各审计组, 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

(2) 审计报告。各级审计机关应根据工作的进展和要求以及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报送救灾款物审计情况的相关信息, 定期提交阶段性、专题性和综合性的审计报告。

(3) 审计信息公开。信息公开使审计监督与新闻媒体监督、人民群众监督相融合, 让公众对救灾款物的使用更加放心, 对灾后恢复重建更有信心。因此,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信息应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开。

(4) 审计公告。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审计中, 社会各界往往更为关注资金的使用情况, 因此更应坚持信息公开的原则。一是要分情况定期公告, 主要是阶段性审计定期公告, 重大问题及时公告, 审计结束公告。二是不同审计主体根据审计情况进行及时公告, 确保审计公告及时、公开、透明。

(四)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风险防范

由于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对象的广泛性、多元性和不确定性, 审计时间等的紧迫性和局限性, 使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产生风险的可能性比其他常规审计更大, 为此建议:

1. 审计程序的合法性。

由于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突发性和时效性特点, 决定了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必须“特事特办”, 因此要有合法的审计控制程序。

(1) 下达审计通知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审计机关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 并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 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有特殊情况, 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 绝不能因为时间紧不下发审计通知书而直接审计, 造成审计风险。

(2) 编制审计方案。审计组应当编制目标明确、内容完整、重点突出、措施得当的审计实施方案, 用以指导实际工作。

(3) 审计取证。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中有关审计证据的规定, 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获取审计证据, 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有适当性和充分性, 避免审计证据不足引起的审计风险。

(4) 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审计法》第四十条规定“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 应当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被审计对象应当自接到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 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 但在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中, 审计组审计人员可以采取在审计过程中边查问题边听取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人的意见。这样, 形成报告后, 统一征求意见的时间会大为缩短。切忌因时间紧征求意见不充分造成审计风险。

(5) 审理关口前移。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可以采取审理提前介入, 审理人员赴审计现场, 重点就审计实施方案编制要素是否齐全, 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是否明确、审计重点是否突出;方案所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有计划进行;审计查证的主要事实是否清楚、相关证据是否适当和充分;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否恰当, 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等方面进行审理。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审计报告的审理时间, 同时也可以规避审计风险。

2. 审计质量控制。

抓好审计项目质量是审计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必须坚持把审计质量控制贯穿于审计全过程, 对审计项目查深查透, 针对问题分析原因, 找出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 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对审计查出的重大问题, 会同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财政等部门进行联合督查, 责成被审计单位限期整改, 维护审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 具备能力胜任工作的审计人员。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地的审计机关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立即启动应急审计预案, 组成审计组。审计组应由专家库中的审计人员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临时抽调的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审计业务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职业道德和工作经验。

4. 加大对授权审计的社会审计机构的监督。

由于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灾后恢复重建的跟踪审计项目有一部分授权委托给社会审计机构, 审计机关必须加大对授权委托项目审计质量的监督, 降低审计风险。

(五)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质量评价标准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采用全过程跟踪审计, 因各人水平和看问题角度的差异, 往往出现不同的审计组、不同的审计人员对同一审计项目的审计意见、审计结论不同的问题。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应统一评价标准, 大体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是否符合国家的政策和制度;二是是否符合应急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款物的使用范围和用途;三是是否符合相关的财务和会计制度;四是是否存在明显的违法违纪问题;五是是否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及时检查和纠正;六是是否执行国家和审计机关有关通知、要求和规定;七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招投标是否符合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 监理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 工程质量验收的结论是否真实有效等等。在上述标准基础上, 对照有关法律法规, 衡量处理和处罚意见的正确性。

(六) 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制度建议

1. 突发性公共事项跟踪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制度。

突发性公共事项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以分期报告的形式反映出来, 提出改进的意见与建议, 并通过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与反馈, 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此对被审计事项进行整改, 达成跟踪审计的目标。在跟踪审计的分期报告与反馈纠正阶段, 应将重点放在对分期审计报告质量及相关改进措施实施过程的管理与控制上。因此, 建立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跟踪审计报告质量控制制度也是当务之急。

2. 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制度建设。

当前, 对于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组织实施、审计工作的原则、组织领导、任务区分以及审计的时机、内容、程序、标准、重点、流程都没有专门的法律和制度性规定。因此, 建议国家审计署尽快出台相关审计规定, 在中央相关规定未出台之前, 省级审计机关也可依据以往的审计经验、教训和做法, 制定符合本省实际的实施办法, 由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 使这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董大圣.中国政府审计 (M)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7.

[2]曹慧明.论建设项目跟踪效益审计 (J) .审计研究, 2005 (1) .

在公共场合演讲注意的事项 篇2

在公共场合演讲注意的事项、上台问好,和大家热情地打个招呼。、要注意穿着合宜得体的服装。、在演讲前,如果有机会与听众打成一片,应该把握住,与听众握握手,对他们微笑。、心理上、情绪上、精神上保持放松,预先假设可能发生的事,但不要被它困扰,面对突发状况不要慌乱。、在讲台上,要轻松自在地站好,尽量不要扶桌子,更不要靠墙。、演讲前不要进食,乳制品尤应禁止,因为它可能使你的喉咙充满粘液。

7、演讲前对自己说:“你很棒!”,给自己一些自信。、上台前做几次张大嘴巴的动作,这样你的下颚会变得柔韧舒服。、要开始说话时,保持微笑环视所有听众,然后做一次深呼吸,调整自己的情绪。、头几句要轻松一点,引领听众不由得发笑,带动下气氛。、在听众人群中找一两张快乐友善的脸,经常望望他们,这会令你觉得自己被重视。、仔细听一听麦克风传来的自己的声音,以确定自己的嘴巴是应靠麦克风近一点,还是远一些。、多用一些肢体语言,借此帮助你吸引听众的注意。、通过观察听众的表现来调整自己演讲的语速,和声音高度。、下台时要和听众道谢,鞠躬,要迅速弯下腰去,在慢慢站直。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撰稿注意事项 篇3

文稿应论点鲜明、逻辑严谨、文字精炼、资料可靠、图表规范。应注重文稿的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指导性。附单位介绍信或加盖公章。文稿属于基金或攻关项目, 请在文稿后注明基金项目和项目编号。本刊优先选用公共卫生领域基金或攻关项目论文。

2 写作要求

2.1 文题简明确切, 反映主题, 力戒冗长, 一般不要超过20个汉字。一般不用副题名。

2.2 作者

文题下列:作者、单位、所在地、邮编。第一作者简介可脚注于同页左下方 (简介包括:性别、年龄、毕业院校、学位、职称、职务和研究方向等) 。文章署名不宜过多。

2.3 摘要

本刊要求主要栏目的稿件应有中英文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 着重反映研究的创新内容和独到观点。论著类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主要发现和结论, 可写成“目的 (Objective) ”、“方法 (Methods) ”、“结果 (Results) ”、“结论 (Conclusion) ”的结构式摘要。综述类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综述的主要目的、资料来源、研究数目及选择、数据综合的结果和结论。可写成结构式摘要, 也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摘要。摘要一般限200~400字。中文摘要应从第三人称角度撰写。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英文摘要置于中文摘要的下方, 摘要前应冠以“摘要 (Abstract) ”字样。

2.4 关键词

关键词应能反映文章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 一般文章选取3~8个关键词, 关键词之间以分号“;”隔开。中英文关键词应对应。

2.5 正文章条文稿的章、条各层次标题序号应采用1、

1.1、1.1.1、1.1.1.1层级编码式, 各层次标题一律靠左顶格排, 序号与标题名间留空一格。第一层标题用黑体, 上留单栏一行空。无标题段落前不用章、条标题序号。

2.5 正文表格与插图

应用表格与插图时应避免表、图内容与文字说明内容重复。表、图应具自明性。表格应采用三线式。表格与插图应尽量排在首次出现相关内容的自然段落后, 图也可根据版面需要移排在相应部位。

2.6 参考文献

应采用作者亲自阅读过的, 近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著作或刊物中的文献。参考文献的编号按正文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排列, 在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方括号内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参考文献排列于文末。

参考文献的主要书写格式请参考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3 其他要求和注意事项

北京市决定共同事项公共决策平台 篇4

2010-09-30 京建发〔2010〕545号

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委、房管局,各房地产开发企业,各物业服务企业,各有关单位:

为充分保障业主行使物权,提高业主决定共同事项的决策效率,破除业主投票表决的时间和空间障碍,解决业主大会决议真实性有效性争议,我们研发了北京市业主决定共同事项公共决策平台(以下简称“决策平台”),供业主决定共同事项时使用。现将决策平台使用中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决策平台设置和决策事项

(一)决策平台设置在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门户网站(),业主通过互联网登录,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委(房管局)可以通过互联网或政府专网登录。

(二)物业管理区域内需由业主共同决定的下列事项,可以使用决策平台表决:

1、成立业主大会;

2、修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3、修改管理规约;

4、决定或者变更物业管理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收费方案;

5、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含决定不再接受物业服务企业的事实服务);

6、筹集、管理和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

7、选举业主委员会或者更换业主委员会成员;

8、决定业主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和经费;

9、审查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或其他管理人的年度工作报告;

10、决定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11、变动建筑主体和拆改承重结构;

12、申请分立或者合并物业管理区域;

13、改变房屋建筑使用用途(住宅改商用);

14、决定本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共有部分的经营、收益分配等方案;

15、决定本物业管理区域内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的维护等方面的制度;

16、决定利用物业共有部分停放机动车的车位设置、管理、收费等事项;

17、改变和撤销业主小组做出的与业主大会决定有抵触的决定;

18、决定本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诉讼事宜;

19、决定本楼幢、本单元共同决定事项;

20、决定有关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的其他重大事项。

二、关于北京业主一卡通

(一)本市实行业主一卡通制度。每套房屋对应一张北京业主一卡通(以下简称“一卡通”)。一卡通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统一制作,免费发放。

房屋上市交易时,售房人应当在房屋过户时将该套房屋的一卡通交给购房人。购房人在办理房屋转移登记后,应当及时登录决策平台变更一卡通对应的业主信息。

(二)2010年10月1日以后入住的城区新建住宅物业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业主办理入住手续前,将购房人信息录入决策平台后,到光大银行各营业网点申领该项目房屋的一卡通,并在办理入住手续前将一卡通发放给购房人。远郊区县的新建住宅项目,建设单位可以到北京市农村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申领一卡通。

2010年10月1日前已入住物业项目的一卡通,可以由业主委员会或物业服务企业统一到光大银行或北京市农村商业银行各营业网点领取后,发放给业主。业主委员会或者物业服务企业申领一卡通前,应当在决策平台录入房屋对应的业主信息。

三、关于决策事项的发起

(一)业主决定共同事项的发起人可以是业主、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

1、业主可以发起本通知第一条所列决策事项中第1、6、11、13、19项共同决定事项;

2、业主委员会可以发起本通知第一条所列决策事项中第2、3、4、5、6、7、8、9、10、12、14、15、16、17、18、20项共同决定事项;

3、业主大会成立以前,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发起本通知第一条所列决策事项中第6项共同决定事项;

(二)共同决定事项发起人应当在发起决策前,应当完成以下工作:

1、将拟决策事项及相关材料在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显著位置向相关业主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15日;

2、登录决策平台查询系统中是否有所在物业项目及业主信息,没有的,发起人应当登录决策平台补录相关信息;

3、确认参与表决的相关业主一卡通持卡情况。对没有业主一卡通的业主,发起人应当协助其向光大银行或北京市农村商业银行申请领取。

四、关于表决方式

(一)决策平台提供互联网、电话语音、光大银行自助缴费机、人工帮助、现场协助五种表决方式。每张一卡通同一事项只能表决一次。

(二)业主可以凭持有的一卡通的卡号和密码登录决策平台或拨打62960000投票表决。

业主使用决策平台决定共同事项时,相关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提供互联网及电话设备,为业主现场表决提供条件。

(三)在表决期限内,业主可以实时查询事项表决结果。对同一事项的表决意见,业主一经投票不得修改。

(四)投票期限届满时,系统将自动统计投票结果并生成带有条形码的决策书。

五、关于决策结果的公示和应用

(一)业主决定共同事项发起人应当在投票结束后的3日内打印决策书并在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显著位置公示。

(二)通过决策平台打印的决策书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作为业主大会决议使用。

六、关于决策平台的运行管理

决策平台设立网络运行管理中心。网络运行管理中心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2号)的相关规定,对提交决策平台的信息进行审核。如共同决定事项发起人发布的信息存在违反《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的,决策平台网络运行管理中心有权拒绝提供相关服务。

上一篇:交通投诉下一篇:《陋室铭》教学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