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病房

2024-05-18

传染科病房(精选六篇)

传染科病房 篇1

1 实施方法

1.1 统一认识, 转变服务观念

护理部多次召开护士长、护士会议, 认真学习相关文件, 深刻领会精神内涵, 科室利用早会时间积极动员全体医护人员,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 纠正以往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认识上的偏差。

1.2 明确护理服务内容, 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我科作为试点科室, 率先开展无陪护服务, 向患者及家属做好无陪护病房的宣教和解释工作, 做到病情较轻的年轻人不留陪护, 危重患者家属陪而不护。在病区走廊设立了分级护理和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公示栏, 让患者及家属及时了解服务项目, 接受患者的监督。护士实行了分组包床的责任制护理模式, 医院充分配置了护理人员。我科床护比达到1∶0.52, 保证护士能及时完成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及健康教育等整体护理内容, 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1.3 强化岗位职责, 落实基础护理

我科要求护士上班时必须做到“五声”、“三数”、“八掌握”, 五声即:迎客声、问候声、致谢声、致歉声、送客声。三数即:危重患者数、入院患者数、出院患者数。八掌握即:患者基本情况、医学诊断、病情、饮食睡眠、化验阳性结果及体征、护理要点、主要用药及目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护士长执行“三亲”服务, 即:亲自接待新入院患者, 亲自为患者做首次宣教, 亲自送别出院患者。护士在做每项护理前, 对患者的自理情况进行评估, 有针对性的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和专业指导。护士实行弹性排班, 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最多的时段不减人、不减班, 把晨晚间护理落实到实处。总责任护士和护士长下班前一起全面检查基础护理的完成情况, 并保证落实到位。

1.4 优化护理服务流程, 把护士还给患者

医院成立了临床服务部, 全面执行患者陪检、送标本、取药等外出工作。供应室、职能及后勤部门全部实行下收下送,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护理工作压力, 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 把护士还给患者”。

1.5 强化基础知识及技能培训, 提升护士能力

我科低年资护士占60%左右, 业务素质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为此我科制定了强化培训计划, 选拔优秀带教老师对新入科的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 对三年以下年资的护士进行强化培训, 严格按照《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进行考核, 保证人人过关, 熟练掌握。在加强基础培训的同时, 注意培养护士观察病情的能力和与患者沟通的能力。经常聘请专科医生和护理业务骨干进行专题知识讲座, 大大提高了我科护士的综合能力。

1.6 加强绩效改革, 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科学有效地绩效评价, 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激发护士最好的工作态度和最佳的技术水平, 是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之一[2]。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 护理人员的辛苦程度和工作压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为了鼓励护士更好的工作, 我科制定了有效的激励奖惩制度, 按护士完成护理质量、班次、岗位等进行量化考核, 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忧劳优得, 调动了护士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2 体会

2.1 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提高了整体素质

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 使护士和患者之间很容易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变以往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有护士提供全方位整体护理服务, 护士能更加细致的全面掌握患者病情, 使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因此大家更加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求知欲、责任感和成就感明显增加, 提高了临床护理服务能力。

2.2 营造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通过开展责任护士包干制度, 使患者得到了更为规范安全的基础护理, 护士也有了更多的时间与患者交流沟通, 并能根据患者的自理程度, 提供患者所需的护理, 从而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无陪制度的信任, 进而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2.3 医生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提高

由于护士责任心增强, 病情观察到位, 各项治疗护理更加及时, 医护沟通更加密切, 合作更加和谐, 因此医患矛盾也因此减少。

3 小结

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组护士24h对一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责任制护理, 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对患者的服务过程, 不断满足患者需求, 使患者感受到护理服务的改善[3]。因此,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必须从转变服务观念, 落实基础护理, 强化护士职责, 提升护士专业素质等方面入手, 注重细节管理, 深化服务内涵, 才能提高护理质量, 让患者确实感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随着优质护理的不断推进, 其意义和作用在不断的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张洪君, 杨美玲, 苏春燕, 等.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部”实施意义与落实方案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4) :22.

[2]禄安芬.我院聘用护士工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 (11) :15-16.

传染病房护理管理制度 篇2

1.病房内应严格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并有醒目隔离标志。2.每间病室只能收治同一病种的传染患者

3.患者的用物,信件票证等均需严格消毒方可出病区

4送出病室的一切污物品必须经消毒处理后用专用的污物袋,袋外应有明显标志,送往指定的地点处理。患者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及各种引流液按规定消毒处理

5.传染患者一般禁止探视或不陪伴,特殊情况者,须经医生或护士允许,并严格遵守医院规定和隔离要求

6.工作人员进入病房时,须戴帽子,换鞋,穿隔离衣,根据不同的传染途径,还应选择防护设备,如口罩,眼罩,防护服,手套等。穿隔离衣前备好所有物品,不宜消毒的物品放入塑料袋内严防污染,接触不同病种患者要换隔离衣,消毒双手。

7.穿隔离衣者不得进入半污染区和清洁区,隔离衣按规定挂放,并保持衣领清洁,每天更换,如有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8.特殊感染的患者应严格隔离,用过的器械,被服,病室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应烧毁 9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各种诊疗用具用后应消毒。治疗用具尽量采用一次性用品,患者餐具,剩饭,蔡渣应消毒处理

传染病患者的护理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各种传染病的隔离制度。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它途径的传播),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2.同一病种安排在同一区域。传染病患者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外出。不同病种的病人禁止互串病房。疑似病人单间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3.对传染病患者及家属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协助患者和家属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知识和技术。做好疾病知识的宣教,使其能主动配合隔离措施 4.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和隔离治疗后的孤独心理 5.对需要陪护的患者,要指导陪客做好隔离措施,保护易感人群

医院感染管理在传染病房的实施 篇3

1 组织培训, 强化意识

1.1 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 每月学习1~2次。通过宣传教育, 增强了感染管理意识,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明确关心环境、预防医院感染是每个医务人员的责任, 从而自觉执行各项操作程序。同时在晨会中随时对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进行提问, 并列入科室季度理论考试的内容之一。

1.2 卫生保洁人员是培训和管理的重点人群, 她们文化水平有限, 生活水平较低, 且流动性大, 而她们接触污染的机会较多[1]。因此, 我科就传染科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专门对她们进行讲解, 并编制了“保洁员工作手册”, 使她们熟悉保洁人员的工作程序、制度和一些安全防护措施。

1.3 对住院的病人, 通过入院介绍、护理操作或查房的机会, 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宣教, 让病人做到不互串病房, 能够正确放置医疗废物, 严格遵守陪住探视制度等。

2 成立质控小组, 制定考核标准

在医院感染控制科的指导下, 我们成立了以科主任为组长, 护士长为副组长, 一名业务骨干为成员的医院感染小组, 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的各项工作。制定了传染科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的考核标准, 定期考核、量化评分、及时反馈调整, 使这项工作逐步完善。

3 规范医护活动, 落实管理措施

3.1 传染科区域管理

按传染科的格局划分为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 按病种的不同分室收治病人, 一切用物严格分开, 有醒目标记。做到病种隔离、床旁隔离、单间隔离。坚持每天晨间护理湿式清扫, 一床一巾, 一桌一抹布。地面用含有效氯1 000mg/L或2 000mg/L的“万福金安”消毒液每天拖地两次。拖布各区域专用有标记, 使用后消毒、清洗、悬挂晾干备用。办公室、治疗室、病房每天紫外线空气消毒1h。出院、转科、死亡病人的床单位进行彻底终末消毒。

3.2 加强医疗用具管理

各种无菌包标记明显, 按灭菌日期分类存放。止血带一人一根, 一用一消毒, 输液网套、备皮刀架、体温表, 各种管道用后全部用含有效氯1 00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30min取出清水冲净, 晾干备用。血压表、听诊器、治疗盘等用消毒液擦拭, 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先使用含有效氯的消毒剂浸泡30min后再清洗干净, 晾干备用。

3.3 严格洗手制度

手的清洗与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科室医护人员做到不留长指甲、不戴戒指、手链等。洗手装置采用红外线感应水龙头开关;洗手肥皂用绳悬挂保持干燥, 防治细菌生长。洗手时采用卫生部规定的“七步洗手法”, 并在洗手池旁张贴“七步洗手法”示意图。治疗车上摆放一瓶医用型消毒液, 便于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前后擦拭消毒手及指缝, 特别注意在诊查不同病种的病人间做到严格洗手与手消毒, 从而避免病原体由一个病人带给另一个病人,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4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与滥用与人体微生物生态失衡和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2]。首先加强传染科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与知识培训, 提高合理使用意识, 在药敏试验的指导下, 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严格限制无指征和病毒性疾病使用抗菌药物。护士根据病人病情提醒医师及时停用抗菌药物, 向病人及家属宣传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危害。由护士将每月传染科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剂量、疗程;是预防还是治疗用药;是单独使用还是联合使用以及病人的一般情况和疾病情况进行统计填表, 科室医院感染小组分析后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师, 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水平。

3.5 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被利器损害屡见不鲜, 由此引发的医院感染时有发生。因此在工作中提倡“慎独”精神, 使医务人员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操作中戴口罩、帽子及一次性手套, 穿隔离衣和鞋子;不用手直接传递锐利器物;不用手直接安装或取下锐器;用后的锐利器物立即置于利器盒内等, 严防意外伤害的发生。一旦被锐利器物刺伤, 须立即处理并备案、定期检查、随访半年或一年。

3.6 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

首先每个医护人员掌握医疗废物的概念和分类, 明确传染科病人日常生活中所弃物品也属于医疗废物。所有医疗废物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盛装, 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的3/4时, 及时扎口密封, 并注明传染科及日期。用专用的印有“污染性医用利器”字样的硬质黄色塑料桶收集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由病房专人负责送至回收点 (不得由保洁人员运送) , 并由回收点人员检查登记废物数量, 精确到每袋数量, 双方签字。最后由东营市环保局认可的维康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按国家卫生统一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由于我院设有专人保管医疗废物, 设有专门房间存放, 从而保证了医疗废物不流失、不扩散。

3.7 认真作好监测

科室每月对治疗室空气、医护人员的手、消毒液进行监测, 不达标分析原因, 提出整改措施。紫外线等每3个月监测1次, 其辐射强度小于70uw/cm2以下, 累计使用超过1 000h时, 给予及时更换并作好记录。

4 小结

通过对传染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的实施, 加强了全科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及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使我科的院内感染率从2004年的7.09%下降至2006年的3.36%, 期间无爆发感染病例流行。但笔者也深深地感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具有科学性、长期性, 任重而道远, 需要医护人员坚持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 从而从源头上切断医院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传染病房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模式。方法:对医护人员、保洁人员和病人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培训;成立质控小组, 制定考核标准;规范医护活动, 落实管理措施。结果:传染科的院内感染率从2004年的7.09%下降至2006年的3.36%, 期间无爆发感染病例流行。结论:通过在传染病房实施各种有效措施, 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传染病房

参考文献

[1]张淑芬, 赵长福, 邓秀坤, 等.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管理的调查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7) :790.

传染病房肝病患者院内感染防控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1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150例肝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性患者118例, 女性32例, 年龄9~76岁。住院时间8~208d, 平均50.2d。患者肝病类型有:乙醇肝、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癌。

1.2 方法

针对15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观察, 重点对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等, 对所有的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卡方检验, P<0.05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50例感染患者出现感染35例, 感染发生率为23.7%。上呼吸道感染27例, 发生率较其他部位要高, 皮肤软组织感染21例, 血液系统感染2例, 原发性腹膜炎4例, 腹腔感染8例。

3 讨论

为最大限度降低肝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应加强病房的卫生消毒,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细菌在空气中的聚集, 进而造成空气污染[3~4]。同时, 对患者所使用的床褥、器械等物品定期消毒, 并建立专门的肝病患者病房消毒管理规范, 实现对干部患者病房的科学化管理[5~6]。严格控制家属探视病人次数与时间, 科学控制患者的饮食, 降低肠道感染的发生率[7]。另外, 加强对患者的巡视, 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感染防控, 降低肝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8]。

综上所述, 针对感染病房肝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因素、发生部位等进行观察与分析, 进行有针对性的严格防控, 从而最大限度降低肝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 有助于院内感染发生率的降低, 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何映红.慢性肝病患者院内感染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效果观察[J].海峡药学, 2012, 24 (2) :226-228.

[2]曾萍.慢性肝病患者院内感染的调查及护理干预[J].按摩与康复医学 (中旬刊) , 2010, 01 (10) :28-29.

[3]陈红廉, 王宇, 欧晓娟等.失代偿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10 (14) :1053-1055.

[4]时淑云, 李莲惠, 许卫红等.重症肝病合并特殊感染患者的护理[J].北京医学, 2011, 33 (3) :258.

[5]张明亮, 张勇, 杨佐南等.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内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 2012, 19 (2) :15.

[6]张志成, 徐龙.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 2009, 10 (11) :21-23.

[7]黄乐, 田德英.109例老年肝衰竭患者并发医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2, 22 (5) :276-279.

传染病房男护生带教方法探讨 篇5

1临床资料

男护生50名, 年龄18~25岁, 中位年龄21.8岁, 其中大专学历34名, 本科学历16名, 通过护士资格证考试者为27名 (54.0%) , 实习时间为15d, 实习方式为每名男护生均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资深护士进行带教, 通过理论知识的培训和实际经验的传授。在实习期结束后每名带教护士进行工作总结, 主要总结带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给予的对策, 进而最终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带教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推测其为何选择护士这个行业, 从而推断出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样也通过问卷调查得出, 觉得护士行业给自己能带来什么方面的改变。

2男护生在护理专业中的心理特点

在问卷调查中和带教老师的分析总结中我们统计出在男护生对待护理专业中的心理特点: (1) 积极主动性不够, 男护生在与患者进行主动交流过程中明显不如女护生, 多数认为自己是男性, 有些事情认为是女护生该干的, 而且会尽量避免这些工作, 更加不愿意在自主讨论中展现自己对于护理的理解。 (2) 专业认同感低, 多数男护生认为护理行业只适合女生, 且认为护理行业技术含量低, 工作较为繁琐, 自己认为在护理行业很难会有出息;加上在实际工作中, 患者对待男护生也会存在心里芥蒂, 更加造成了男护生在对待自己的专业时会缺乏专业认同感, 这样就更加动摇了他们自身本来就不牢固的专业认同感。 (3) 心理压力, 男护生在进入临床阶段时, 往往会过多的要求自己, 对自身的认识不够, 期望过高导致的是对现实的不够理解, 同时也会产生焦虑心理, 做事不够冷静, 自己心理压力过大, 并开始怀疑自身的价值[6]。

3男护生在护理专业中的实际问题

3.1性别问题在实际操作中会碰到如下问题:首先是性别问题, 由于男护生在性别上存在自我的不适应, 不愿意与女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主动沟通, 存在一定的排斥, 特别是涉及女患者的一些隐私的部位和操作;同样在女患者方面也会对男护生存在一定的心理排斥, 这种双方的因素很容易让男护生存在性别的影响。

3.2主动交流在实际的带教过程中许多男护生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显得较为羞涩, 又由于自己是男护生的原因更加不愿意主动与患者交流, 再加上传染病房的特殊性使得男护生不愿意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

3.3操作中的偏科现象对于技术性的操作多数男护生就显得比较积极, 但是像很多换床单、擦浴等的操作就显得不愿意动手做, 存在这种心理, 即认为这是琐碎的小事, 不是男护生应该做的。

4改进的措施

4.1选择合适的带教老师针对每个男护的性格特点进行配给相应的指导老师, 且每名带教老师都是从业十年以上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 这样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时能起到较好的带教效果。

4.2强化工作态度和思想采取言传身教的方式强化进行带教, 有带教老师介绍科室的发展历史, 强化自身的主人公意识, 让男护生尽快融入科室, 有一种归属感。介绍科室临时情况的如何处理, 物品的放置, 在表现好的男护生中定期开展学术心得体会报告, 将态度端正的树立榜样激励, 从开始就培养良好的作风习惯。

4.3强化男护生的自尊心在临床带教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男、女护生的区别, 带教老师事先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在患者及其家属确认无误的情况下进行男护生的自己操作实习, 这样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工作, 进行评价时应尽量单独进行, 这样很好的照顾了男护生的心理和自尊, 在做的好的方面要进行鼓励和奖励, 适当增加男护生的自我信心。

4.4教学方法的改进多采取趣味性的教学, 对于操作性强的课程应该让男护生自己主动地学习, 对于操作性不太强或者是男护生兴趣比较低的课程时应多采取技巧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方式。

4.5良好的沟通技巧首先树立主动性的态度, 对于患者应主动去问, 主动去关心患者, 说话要礼貌, 不要生冷的语气对待患者及其家属。护士的沟通能力直接影响着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 所以每个环节需要注意的良好的沟通交流。

5效果的判断

经过带教老师的悉心教育, 患者而对于男护生的态度和满意基本与女护生无差别, 在传染科有些男性疾病需要男护生来完成的, 更加好的解除了患者心理障碍[7,8,9]。

6讨论

在树立良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后, 男护生更加能明白自己的职责和工作的性质, 将临床实习看成自己成长和锻炼自己意志的一件有意义的事。帮助男护生认识自己和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这样更能有效的和切确实际的帮助男护生找到自己的定位。注重男护生的个人创新意识和自我个性的发展, 尽量在保护男护生尊严的情况下容纳男护生的个性特点, 将这种个性特点运用到实际工作中[10]。

关键词:传染病房,男护生,带教

参考文献

[1]法淑春, 莫云梅.从事护理工作的男性[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4, 23 (9) :405-406.

[2]李素红, 孟飞燕, 李秀芳, 等.临床带教中男护生的心理调适[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6) :16-17.

[3]苏保育, 陈汝兰.医学院护理系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南方护理报, 2004, 11 (1) :9-10.

[4]柳宁, 何东娟.男护生的临床带教体会[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5, 6 (2) :24.

[5]徐晓兰, 魏桑梨.对大专男生护生护理教学初探[J].护理学杂志, 2003, 18 (4) :299-300.

[6]李志红, 郭淼, 李宛珍, 等.男护生实习期间真实体验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6, 21 (10) :875.

[7]郝向平, 杜新建, 杨文斌, 等.男护生的职业心态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7, 4 (19) :175.

[8]苏保育, 陈汝兰.医学院护理系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南方护理报, 2004, 11 (1) :9-10.

[9]吴之明, 杜彩素, 杜娟, 等.对我国男护士现状的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2) :59-61.

传染科病房 篇6

关键词:传染病病房,肝病,临床特征

医院是治疗疾病的地方之一, 但同时也是疾病容易感染的地方, 目前, 医院传染病感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医院管理就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肝病患者的肝功能以及身体的免疫力有所下降, 会导致容易受到传染病的入侵, 引起其他的不良的症状, 在受到感染后患者的病情变得较为复杂, 从而延长了住院时间以及增加家庭治疗费用, 极大的影响患者肝病治疗以及预后效果。为进一步研究住院病房传染病感染的有效控制,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在该院医治的550例肝病患者的感染情况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 以便得到有效的措施减少医院的感染率,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在该院医治的550例肝病患者的感染情况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 550例患者中有发生医院感染有126例, 医院感染率为3.4%。126例患者中男性有79例, 女性患者有47例, 126例患者年龄在5~75岁之间, 住院时间有16~100 d。经过肝病的相关检查, 126例患者的肝病情况主要是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以及重症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还有消化道出血、肝衰竭等情况。

1.2 方法

该院主要安排患者对126例患者每个月进行定期检查, 将其年龄、感染部位情况以及感染时间、病原菌入侵情况等都进行分析[1]。而对其预防采取的措施如下:首先, 保持病患清洁, 病房是患者休息的场所, 患者有较长的时间在病房中度过, 为预防发生感染情况的发生, 对病房内的卫生情况、通风程度等方面按照医院卫生标准严格执行[2]。比如, 每天的通风时间要超过30 min, 为了防止室内空气过于浑浊而导致疾病的传染;床单、被褥等要及时的更换, 定期进行消毒, 以此确保患者使用到最干净的生活用品, 保证他们的生活质量[3]。其次, 就是要严格约束探视人员的数量, 尽可能的减少对无关人士进出入病房, 以免带来其他的疾病或者是受到感染, 探视人员进出病房要进行消毒, 穿戴好医院分配的消毒服装[4]。再次, 就是饮食方面, 要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出现肠道感染, 从而引发其他的疾病;同时可以保证患者的饮食营养, 经过高质量的饮食可以提升患者身体免疫力[5]。最后, 对肝病患者使用抗生素时, 要对患者测试过敏反应, 以免出现因为使用抗生素而出现感染的情况, 防止出现过度使用抗生素[6]。要密切的关注患者的病情, 对于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要进行及时的处理, 以避免病情恶化, 危急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安全, 同时患者在手术过程中, 要确保患者能在无菌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医护人员开始手术前要严格按照医院的手术标准来进行消毒, 比如手术器械等, 还要尽量的减少对病原菌的接触, 防止细菌生长[7]。

1.3 观察诊断标准

该院发生感染126例肝病患者主要是根据《医院感染学》确定诊断标准的, 具体的指标主要是在患者入院期间没有出现感染的潜伏期和医院感染的情况, 而是在48 h后有患者出现体温上升带38℃以上, 而且体内的白细胞也超过了每10×109/L, 并且将急性失血的患者以及和糖皮质激素而引起的感染排除, 剩下的感染患者全都是院内感染[8]。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162例肝病患者的研究数据, 通过 (±s) 代表计量资料, 使用t的检验为计数单位, 主要是将其感染率、住院时间以及感染的部位情况进行分析, 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感染情况

其中550例患者中有发生医院感染有126例, 医院感染率为3.4%;检查有重症炎肝癌、肝癌、肝硬化患者的例数分别有25例、20例、28例, 感染率分别占有19.8%、15.9%、22.2%, 其中肝硬化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数量较其他患者的例数少, 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感染部位情况主要是呼吸道受到感染较多, 再者就是腹腔以及肠道感染。

2.2 医院内感染情况

在该次研究中, 有126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 而出现感染部位情况如下:有3个或者是3个以上的部位受到感染的的患者有28例, 有3个部位受到感染的患者有19例, 有2个部位受到感染的患者有22例, 而一处感染部位的患者有57例。其中上呼吸道受到感染的有40例患者, 而皮肤组织受到感染的有18例患者, 腹腔受到感染的有29例患者, 肠道受到感染的有22例患者, 还有血液系统受到感染的患者有17例, 而有原发性腹膜炎的有25例患者。其中可看出上呼吸道受到感染的患者较其他患者的例数多, 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住院情况

126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患者中, 患者住院超过1个月的总有82例患者, 而一个月内出院的患者有44例患者。从住院时间来看, 住院超过1个月的患者是多于1个月内的住院例数, 住院时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肝病患者长期服用抗生素药物会使其免疫力和体抗力下降, 容易受到感染, 使得其他病菌入侵身体, 引起其他的并发症, 之间影响患者的治疗和身体健康。而院内发生感染的机会占有较大的比重, 对于任何控制院内感染已经成为了医学上研究的问题之一。在该次研究中, 对该院的550例肝病患者进行观察治疗, 其中550例患者中有发生医院感染有126例, 医院感染率为3.4%;根据李柏峰等人[8]的关于《相关的传染病房肝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分析》一文中, 对556例肝病患者进行回顾研究, 院内发生感染共有36例患者, 感染率占有6.47%, 同时也是呼吸急道的感染患者占有较多例数。该院采取预防措施取的较好效果, 有效的降低感染率。

综上所述, 针对住院肝病患者的研究发现, 使用抗生素越多、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发生感染的机会就越大。而病房中存在感染危险源, 采取相应的措施, 提高对病房的管理水平, 优化患者的住院环境, 提高患者住院生活质量, 减少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次数, 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提高肝病患者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丽珍.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93) :209-210.

[2]张海云.传染病病房肝病患者院内感染的防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 (12) :195, 197.

[3]李柏峰, 李广平.传染病房肝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8) :104-105.

[4]罗永惠.论慢性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 8 (1) :362-363.

[5]邹正升, 李保森, 黄昂, 等.近10年4种常见的非感染性肝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4, 17 (5) :475-478.

[6]孙颖, 邹正升, 尚丽丹, 等.非感染性肝病在传染病医院中的分布特征[J].肝脏, 2014, 19 (10) :719-721, 729.

[7]解满霞, 王以梅.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干预[J].护理学报, 2011, 18 (22) :67-69.

上一篇:商品调查下一篇:腹腔镜下切开取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