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表演艺术研究

2024-05-15

声乐表演艺术研究(精选十篇)

声乐表演艺术研究 篇1

一、声音的审美特征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倾向,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审美特征,对于表演性很强的声乐来说,单纯的音符与曲调是不能表达出声音的美妙的,令人愉悦的声音可以将聆听者引导到一个美丽的意境中去。

歌唱者对于声音的感受程度是根据自己长时间积累的经验所得到的,依靠长时间积累的声音形象,在内心形成艺术的形象,使歌唱者有一种愉快的心理感觉。南方柔美调子北方人听不懂,北方人慷慨激昂的调子南方人也听不惯,但是这两种艺术的形成与地域、人文有强烈的关系,是当地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形成的独特的内心艺术感受。如果歌唱者只知道利用一些歌唱技巧,而不是了解怎样才能打动别人的内心,那么这样的音乐也只是简单的音符流淌。歌唱者只有将歌声融入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美好情感,才能吸引听众的耳朵,流淌出大众好评的音乐。只有具有美感的音乐才能产生更深层次的感染力,打动聆听者的心扉。美好的音色是声乐艺术中不可替代的审美标准,这一点值得所有歌唱者研究。 歌唱者心里的思维反应直接反映到自己所唱的歌曲里, 美好的音色可以完全生动形象地表现作品所表达的内涵, 产生一定的美感。

二、感觉的审美特征

在声乐表演中,美感是听众可以感觉出来的,在表演过程中,歌唱者所包含的情感与愉悦的感觉来自于歌唱者自己的内心,这一部分情感包含了演出者的真切情意,是内心重要的一部分。一首歌曲可以表达出演唱者的内心世界,一首好听的曲子可以打动聆听者的丰富情感,利用音乐帮助人们发泄心中的情感,提高当代人的审美标准,通过演唱对听众进行感染也是传播文化的一种方式。每一首歌曲都有它背后的故事,每一个写曲子的人都希望演唱者可以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过演唱感染听众,与故事中的人物以及演唱者产生共鸣,这种感觉的审美是帮助大众欣赏音乐文化中不可替代的。

这种感觉是不能先天得到的,而是要经过历史的磨练,经过时间的积累,帮助演唱者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生活是得到这种情感经验很好的方法,从世间的各个角度体会人间冷暖,从自然的角度体会自然的美丽。我们要尊重每一位艺术家,在观看前辈的表演时要从中学习精彩的地方,从中领悟文化的魅力,在前辈的基础上挖掘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表演风格,拥有自己独特的感觉与魅力,才能真正明白声乐表演艺术的魅力。当然,通过读书、观赏等方法,也可以帮助表演者提高自身内涵, 提升自身的表演素质,丰富自身的能力。

三、情感的审美特征

情感是表演的重中之重,所有的曲调一旦缺少了情感这个调味剂都将变得晦涩难懂。情感体验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现象,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控制着我们的喜怒哀乐,歌声可以将这些我们所包含的情感抒发出去, 帮助大众更加容易欣赏到声乐表演艺术。

情感是心灵的表达,心中的语言会通过表演形式表达出来。声乐表演广受大家喜爱,不仅仅是众所周知的故事,还有在表演中演员所透露出的情感也是大家追捧的对象。演唱者在表演时所表现出的情绪是通过自身散发出去的,这种精神的愉悦会使演唱者得到真正的美好感受。真情实感才能真正地打动听众,拥有这样的特质才真正算得上是一个艺术家,不矫揉造作,只凭真情实感就能唤起劳苦大众的共鸣,表现出演唱者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以自己的情感生活为基础,对于艺术进行再加工, 创造出更丰满的人物形象,才符合大众的审美。

总而言之,声乐表演艺术是多方面的,包含了许多大众所不了解的内容,但共通点是存在的,都需要用心去感受艺术的气息。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审美的观念是根据声音、感觉、情感来体现的,通过复杂的人物感情塑造一个鲜活的人物,利用丰富的语言和感情表现出来, 将更完美的作品呈现在大众面前。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演唱家,但每一个演唱家不一定都是艺术家,通过潜心研究和时间的磨砺会使演唱家的审美提高一个层次,情感更加丰富、形象更加鲜明。

摘要:音乐是表达人们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用歌声可以唤醒人类文明以及升腾精神。帮助普通群众了解、熟知声乐表演艺术,使聆听者听懂音乐,是研究者的目标。本文运用研究方法对声乐表演艺术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使读者在情感、歌唱、形象等方面对音乐可以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声乐艺术研究论文 篇2

其中,声乐艺术作为应用最为普遍的艺术形式之一,它的发展见证了社会的变迁,也推动着世界前进。

本文以声乐艺术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与影响为基本导向,探讨在声乐演唱中情感内涵以及声乐技巧的关系与作用,并就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应用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声乐技巧;声乐艺术;地位;应用

音乐是一串特殊的音符组合,它可以表达文字以及其他艺术形式难以实现的客观情景或是内心独白。

声乐是音乐的一种特殊形式,对它来说,人的嗓音就是用来表现音符的工具。

因此,相比起其它使用冰冷乐器演奏的音乐形式,声乐显然更容易打动人心。

声乐艺术承担有音乐艺术的基本职能,同时也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艺术表现形式。

为了提高声乐演唱的艺术效果,带给聆听者更为细腻的听觉享受,应用声乐技巧成为了表现声乐艺术的重要手法。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演唱事业的发展,关于声乐技巧的学习也愈发地系统和专业。

然而考虑到声乐艺术的基本艺术职能,考虑到音乐本身被寄托的感情与内涵,对于每一位声乐艺术工作者来说,正确认识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价值刻不容缓。

一、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价值与地位

1、声乐技巧是作品风格的标志

伴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及推广,“艺术源于生活,生活就是艺术”的观点慢慢浸入人们的意识,艺术的社会主体特性逐渐被大众认可。

艺术的主要形式以及表现手法均由人类所创造,由于创作人地域、历史背景、生活环境及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创作出来的艺术表现手法也不尽相同,最终形成了风格迥异的艺术流派体系。

艺术来源于社会,最终服务于社会。

不同的艺术流派不仅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艺术体验,更是代表着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呐喊与情感,极易引发人们的共鸣。

艺术风格是区分艺术流派的主要标志,也是艺术表现的核心,在声乐艺术上也不例外。

因此,在表现声乐艺术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展现不同声乐艺术风格的独到之处,无疑就成为了声乐演唱者的重点与难点。

考虑到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在节奏、唱腔以及段落部署等方面均有较为明显的特点,在现代声乐演出中,演唱者一般是采用适合的声音技巧及其组合来表现作品风格的。

例如在我国,南方音乐与北方音乐就好比南北方人民普遍表现出的性格特色一般,对比起后者的粗旷、豪爽,前者更为温柔、婉约。

因此,在进行声乐演唱时,对于南方音乐,多选取柔美、细腻的嗓音来表现,同时要求演唱者对高音有好的掌控能力,演唱高而不虚、细且绵长,尽显南方温婉。

而演唱北方民乐则一般要求演唱者声音高亢、洪亮,演唱时采用的声乐技巧也要求符合北方人民直爽、豪迈的性格特征。

由此可以得到,运用不同的声音技巧,声乐技巧就可以成功烘托出不同作品对应的情感氛围,实现艺术的情感渲染,引起倾听者的共鸣。

2、声乐技巧是声乐艺术发展的推动力

作为声乐艺术表现中的关键组分,声乐技巧对于声乐艺术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

首先,声乐技巧是声乐演唱过程中的核心技术要求,它的合理使用能够帮助艺术表演者充分展现作品承载的情感积淀与背景内涵。

同时,高标准的声乐技巧能带给聆听者不一般的听觉享受,只有不断提升声乐技巧才能符合人们对于声乐艺术不断提高的艺术鉴赏需求。

因此,优化声乐技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声乐艺术的进步。

其次,面对高速发展的物质文明,社会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愈发重视。

声乐艺术作为人们宣泄情感、促进交流以及沟通感情的重要途径,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

在物欲激增的现代社会,都市生活的快节奏、高压力层层压迫着人们绷紧的神经,聆听音乐作为当今使用最为普遍的解压方式,提高音乐的艺术效果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而声乐技巧作为音乐艺术表现上的核心技能,能有效地帮助表演者实现情感的表达与艺术氛围的烘托。

故而可以得出,优化完善声乐技巧对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声乐技巧是情感表达的强化剂

声乐艺术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同样具有艺术的基本职能—表达情感。

音乐创作者将自己的感情与思想注入音乐作品之中,然而作品的价值往往并不在于创作者投入了多少。

考虑到音乐作品是通过声乐演唱者带到听众跟前的,而真正好的音乐作品是能让聆听者内心感受到触动、引发听众共鸣的。

这就对演唱者对于声乐技巧的掌控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对于音乐来说,如果将作品承载的情感与内涵比作是音乐艺术的灵魂,作品的音符组合比作是音乐艺术的肉身的话,那么演出者的声音技巧就是音乐艺术的骨架。

音乐艺术的鉴赏源于听众们头脑中关于美学的意识,是听众们对于美的追求,徒有灵魂、肉体的音乐作品根本无法走入听众的耳朵。

换句话说,承载在音乐作品上的感情,只有通过声乐技巧的支撑,才能被听众们接收。

因此,实现完美的音乐艺术表演以上三者缺一不可。

二、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应用方式

现代音乐作品按照内容以及感情基调大致可分为抒情乐曲、叙述乐曲以及赞颂乐曲三大类型,在进行表现时应当根据不同作品的情感色彩以及音乐特点选择不同的的声乐演唱手法和情感表现手法。

其中,声乐技巧由于在作品音调的控制上比起其他声乐类型更为专业和严苛,准确选择声乐技巧并且熟练灵活地使用声乐技巧对于作品的情感表现以及艺术价值均有显著的提升。

经典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以其磅礴的乐曲气势以及沉重的历史积淀,震撼着、感动着一代又一代国民。

在这首歌的艺术表现过程中,演唱者们应当准确把握乐曲每一小节的音调特征,选用赞颂乐曲对应的独特声乐技巧,并融入贯穿于音符之间的感情色彩,充分表现出该乐曲磅礴、恢弘的音乐气势以及承载在乐曲中的浓重爱国情感。

声乐技巧的准确使用对于作品艺术价值以及内涵的表现均有极为关键的实践价值。

三、总结

有血有肉、能引起听众共鸣的音乐作品才能被称之为成功。

而寄予音乐作品之上的感情以及思想,唯有借助浸透情感的声乐技巧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

因此,声乐技巧作为声乐艺术表现以及发展的支撑骨架,对于声乐艺术起到了无法取代的关键性作用。

提高声乐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使用技能对于促进声乐艺术的进步与发展、发挥声乐艺术的社会职能等多个方面,均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诸黎明.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J].北方音乐,,20:440

[2]刘捷.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有效性[J].大众文艺,2015,17:151.

声乐表演艺术的形体语言研究 篇3

【关键词】声乐表演艺术 形态语言 相关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18-02

一、声乐表演艺术对形体语言的要求

声乐表演是音乐表演的主要类别之一,它对表演着的形体具有一定要求,其主要表现在对表演者步法的要求、演唱姿势的要求、演唱手势的要求以及神情的要求。由于声乐作品的不同导致作品情感具有一定差异性,声乐表演者在进行声乐演唱时必须遵循音乐作品本身,如果音乐作品是欢快、明朗的,那么声乐表演者在演唱中的步法就必须是轻快的、活泼的、演唱姿势是形体语言的基础,演唱姿势通常包括:站姿与坐姿,与坐姿相比,站姿的出现频率相对较高,表演者在表演时必须采取良好的姿势,如果选择站姿来进行表演,那么演唱者必须要背挺直、头要正、颈要立,男性歌唱者必须采用正步式站姿,女性歌唱者则采用丁字步站姿,在演唱过程中,歌唱者应注意面部表情,呈现自然状态。如果演唱者采用坐姿演唱,就必须保持身体端正,双腿平放,切记东倒西歪。除此之外,演唱手势也是形体语言之一,最常见的手势包括:“开”、“合”、“定”、“引”、“托”、“错”,表演者在演唱过程中应根据声乐作品的特点来选择手势,演唱者在运用手势时一定要做到位,动作应准确而舒展,将声乐作品中的情感传递出来,引发观众共鸣。在声乐表演中,演唱者的神情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果,演员神情的传递不仅能使整首声乐作品更加生动细腻,还能将作品内涵很好地体现出来,因此,声乐表演者在演唱时,应该将自己感情充分投入到表演当中,使作品的情绪与自身的感情有机结合为一体,使声乐表演更加完美。

二、培养形体语言的有效措施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形体语言对声乐表演的重要性,实际上形体语言的培养并不是肢体训练就能轻易达到的,尽管肢体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演唱者的形体更加优美,但却不是形体语言的培养目的,要培养表演者的形体语言,最关键的是将表演者的形体动作矫正过来,通过专业形体训练帮助表演者养成良好的习惯。此外,还应该加强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体会作品真实情感。为培养表演者形体语言,我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表演者形体训练

在声乐表演中,形体动作的运用确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其数量确实很多,为了帮助声乐表演者形成形体语言,我们必须对其加强形体训练。演唱者在掌握各种技术技巧的同时也应该注意肢体动作的优美与否。此外,教师在对演唱者进行形体训练时应遵循一定原则,其训练强度一定要适度并且持续,训练时间不宜过长,训练强度不应过大。但训练强度不够,其技术质量也无法保证,无法达到舞台预期效果。声乐表演不仅是一种听觉享受,同时也应该给与观众视觉享受,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根据演唱者不同的身体条件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帮助演唱者形成良好的形体语言。

(二)加深对声乐作品的理解

在不同的声乐作品当中,其情感的表达也有明显不同,声乐作品的创作都是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的,例如:《桑塔露琪亚》这首作品,该歌曲是威尼斯船歌,在作品中主要描述了在傍晚的凉风中,一名船夫请客人搭乘他的船去游玩。这首音乐作品展现了美丽的海景与热情的船夫,歌曲为C大调,八三拍的小行板。整首作品旋律优美令人陶醉,据此表演者要演唱这首歌曲前应对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作品特征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在诠释作品的过程中要尊重原创,注重传播音乐风格,在演唱过程中应主要歌曲中的变化音与高音,认真研读原谱中的每一个音符、力度记号、表情符号、连音记号、保持音记号、呼吸等。同时,还要把握作品情感、抓住作品内涵,将自身情绪融入到作品当中,演唱者只要掌握了这些,就能将形体语言淋漓尽致体现出来。让听众感受到作品传递的感情色彩。引发听者的共鸣,让观众才感受到形体语言的魅力。

在形体语言的培养中,教师应遵循一定原则,保持表演者姿势的稳定,将演唱与肢体语言之间的协调性关系把握好,由于形体语言在声乐表演中只是在充当辅助工具,因此教师不能过于倾向对该技能的培养,把握好上述原则,才能将形体语言与声乐表演完美结合起来,促进我国声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志勇,陈皞.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形体艺术[J].艺术科技,2015,01

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肢体语言研究 篇4

关键词:声乐表演艺术,肢体语言,研究

在声乐表演艺术中,表演者的肢体语言对表演效果产生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非语义性的语言,肢体语言包括人的面部表情、形体姿态、身体变化等方面,是一种视像符号系统和自然符号。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肢体语言与手语、普通手势有所区别,其凭借着自然性、民族性以及社会性等特征发挥出信息功能和交流功能。可以说,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肢体语言是一个集心理、生理、社会、自然、历史、文化、民族等方面于一身的符号系统。

一、声乐表演艺术中表演者必备的肢体语言素质

(一)应具备艺术素质

艺术素质需要声乐表演者经过长时间的观摩和实践才能够形成。具有较强艺术素质的表演者能够更好的欣赏艺术作品,并能够对艺术美形成一定的认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声乐艺术表演者就可以在实际表演中为观众提供较为优美、独特的视觉享受和艺术体验。为了提高声乐艺术表演者的艺术素质,就应当丰富其声乐理论知识的积累,使其声乐基本功得到夯实[1]。例如,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声乐艺术学习者就应当对音乐的音准、节奏、表情术语加以充分了解,然后通过不断的“听”和“练”培养其乐感,促使其能够在不断的演唱练习中对音乐产生深入感知。在日常学习中,声乐艺术学习者需要做到多观摩、多倾听、多练习、多反思,进而才能夯实自身的基本功,为肢体语言素质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应具备文化素质

在声乐艺术表演过程中,为了提升表演效果,为声乐艺术演出增添内涵和质感,声乐艺术表演者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而在声乐艺术表演者文化素质培养方面,不仅需要提高其声乐相关文化知识积累,还应该加强其在历史、社会、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积累,促使其各种文化修养得到充分培养[2]。唯有如此,声乐艺术表演者才能将文化与艺术紧密相联,进而在声乐艺术表演中提升演出效果,使其更加富有质感和文化内涵,促进声乐艺术表演的观赏性和可看性得到显著提升。

同时,由于大多数音乐作品都源自文学作品的改编,因此,只有保证声乐艺术表演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才能保证其能够将声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来,使作品蕴含的精神文化得到充分演绎[3]。例如,《沁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等诗词作品都被改编成了声乐作品,这些作品中蕴含的情感需要借助声乐艺术表演者表现出来,只有其具备较强的文化素质和较强的肢体语言素质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艺术意境,为表演增添艺术张力。

(三)应具备心理素质

声乐表演艺术与其他创造性行为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反映创作者内心活动的重要方式。而声乐艺术表演者在表演中需要理解并贯彻这种心理活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还原出作品中的思想和内涵,保证作品表达的准确性。声乐艺术表演者的心理素质具体包括临场心理、想象心理以及直觉心理三个方面。

1. 临场心理素质

声乐艺术表演者在实际表演中具备较强的临场心理素质对演出节奏的控制和把握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声乐艺术表演者能够成功克服表演过程中产生的紧张情绪或怯场心理,才能在声乐艺术表演中正常发挥自身水平,从而保证声乐艺术表演的效果和质量。同时,在现如今的声乐表演艺术中,表演者的控场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其艺术水平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标准,优秀的声乐艺术表演者应当能够在有限的表演时间内正常发挥出自身的艺术水平,能够使观众得到良好的视听享受[4]。因此,应当着重培养声乐艺术表演者的临场心理素质,从其表演态度、自信心等方面入手,端正其表演态度,鼓励其从实际表演中积攒经验,使其临场发挥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 想象心理素质

声乐艺术表演者在演绎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对作品产生一定的想象,进而在想象过程中对作品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因此可以说,只有声乐艺术表演者具备一定的想象心理素质,其才能够在表演过程中将现实与虚拟进行有机结合,凸显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和现实性[5]。同时,由于声乐是一种与声音相关的艺术形式,只有结合肢体语言才能保证声乐作品能够得到完美诠释,使其虚拟性和艺术性得到凸显。对此,加强声乐艺术表演者想象心理素质对音乐作品的艺术表达和情感表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促使音乐作品得到更加饱满、细腻的表达。

3. 直觉心理素质

无论是声乐艺术表演,还是其他形式的艺术表演,均对表演者的直觉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在艺术表演过程中会发生一些不可预知的事件,所以每场演出都具有一定的不可预知性。为了保证表演的效果和质量,艺术表演者就需要对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感知力,从而在演出过程中才能保证警觉性、敏感性和直接性,才能够以“本能”或恰当的无意识行为来化解表演中的突发事件。

与此同时,直觉心理素质不仅依靠表演者先天条件的支持,还需要依赖其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在日常训练中,应当在加强声乐艺术表演者乐感的同时,增强其对音乐的直觉。

二、声乐表演艺术中肢体语言的实践应用

(一)彰显音乐作品的时代性

音乐风格是音乐作品的魅力所在,反映了创作者对艺术创作的感悟和认知。通常情况下,音乐风格在时代、文化、宗教等条件的影响下会产生不同的表达形式,而声乐艺术表演者利用独特的肢体语言和声乐表达形式能够体现乐曲的时代性和代表性。在实际表演中,表演者需要充分尊重创作者的本意和作品呈现出的时代性。例如,针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来说,声乐艺术表演者应当在演绎主调音乐类作品的过程中抓住创作人的本意,保持其严肃性,严格控制自己的表演,尤其是在音色、换气、肢体表演等方面,应当按照其原有的形式进行表演,不要融入过分的表现。而对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来说,无论是歌曲,还是歌剧,都应当借助声乐语言和肢体语言充分表达情感,使表演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二)体现音乐作品的民族性

不同的音乐作品蕴含着不同的民族特性,对于多民族的中国来说,我国音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由于不同民族在生活方式、地理环境、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其艺术表达形式和音乐特征也呈现出较强的民族性[6]。我国音乐文化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呈现出线状特征,大多数均可以借助单旋律来演绎。而有别于东方音乐,西方音乐更关注音乐立体和声效果,所以东方音乐与西方音乐在旋律方面的关注点存在差异。以中国民歌为例进行分析可知,其囊括了大量不同的歌唱元素,包括地方民歌和地方戏曲等,其整体呈现出朴实、真挚的情感表达特点。声乐艺术表演者在演唱中国民歌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把握乐曲的风格,凸显其民族性和艺术性。

三、结语

综合上述论点可知,肢体语言对声乐表演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强化声乐艺术表演者对肢体语言的应用,不仅可以表现出音乐作品的风格、特色,体现出声乐艺术表演者的情感,而且还可以完美诠释音乐作品中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使得声乐表演整体更富有色彩和活力。所以,声乐艺术表演者应当在强化声乐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重视自身肢体语言的训练,进而能够将肢体语言更为生动、自然的融入到声乐表演艺术中。

参考文献

[1]朱瑾.基于声乐表演艺术的形体语言剖析[J].音乐时空,2015,08:120.

[2]刘莎莎.声乐表演艺术的“再加工”[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06:95-96.

[3]袁媛.浅谈肢体语言在声乐舞台表演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2013,10:142,145.

[4]田雨.肢体语言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4,10:156-156.

[5]雷美婷.浅谈声乐表演艺术符号[J].教师,2016,08:40-42.

声乐艺术研究论文 篇5

在对声乐艺术美学加以解读的过程中,如果以哲学的理念来思考就会发现:声乐艺术与哲学在某些方面存在深刻的联系,并且精神与物质的完美统一是声乐艺术美学的重要追求。

因此,本文基于哲学视角,简单分析了声乐艺术美学,并以此为基础,站在哲学高度从多个方面解读了声乐艺术。

【关键词】哲学;声乐艺术;解读

站在哲学的高度来进一步审视声乐艺术,领会其中所蕴含的美的形态,可以有效实现对声乐艺术的完善和超越,并提高声乐本体的“自知之明”。

1声乐艺术美学

声乐是以人的声带为主,声乐需要人为练习,很多情况下人们说的学声乐,就是学唱歌或者不同的唱腔,声乐发出的是悦耳、连续性、有节奏的声音。

而声乐艺术具有自身的特性,它以一定的美的规律为基础,然后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整体。

声乐的艺术美融合了各种美的因素,时空性、综合性、创造性是声乐美学的具体特征;呼吸、共鸣、吐字是构成声乐艺术美的基本条件;语言、旋律、情感、表演是形成声乐美的基本要素。

总的来说,在声乐艺术美的构成内容中,必不可少的是语言美、旋律美、声腔美。

有效探索声乐艺术美学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美学的构成看,声乐美学就是艺术美学的一个分支。

从这个层面来看,笔者要想进一步探索声乐艺术美学,就要明确其核心问题:即从哲学—美学的高度来认识声乐艺术的本质。

2基于哲学角度的声乐艺术美学解读

2.1歌唱的存在依存于物质

从宏观的哲学视野进行探索,物质是世界的本源。

基于马克思关于物质的认识来看,物质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决定人的意识,但却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它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人类通过自己的感觉来感知这种客观实在。

简言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物质是一种独立的存在,能够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回到声乐艺术中,声乐艺术所反映的就是人类的一种审美意识,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时空,成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并且延续着它的生命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声乐艺术所彰显的艺术之美深入到了人的内心,与人们的精神相融合。

其中,这种深刻的感染力不只是单纯的音响流动,其本质上是富含生命力的人类物质运动的结果。

2.2精神活动是声乐的本质

声乐艺术具有一定的精神属性,并且在声乐艺术活动中有多方面的体现。

首先,基于声乐艺术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审视,人类主体的歌唱体现了思维的参与过程,并且以人体的各种发声器官为物质载体,最终实现了声乐艺术之美的张扬。

其中,人类主体在声乐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是多元互动的,例如歌唱情感的传递、调控器官运动觉、领悟歌唱内容等。

任何的心理活动都不会是凭空而生,声乐歌唱主体的心理活动过程也是如此,它是人体大脑机能运动的结果。

其次,从声乐艺术的精神属性来看,具有一定的表现形态。

其中,多元交叉是歌声属性的一个主要形式特征,并且在此过程中,辨证的逻辑法则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例如,声乐艺术是一种以声音为承载的听觉艺术,在声乐演唱过程中,这种听觉艺术需要借助一定的辅助手段(声乐歌唱者的面部表情及其外在形象特征)来增强表达效果;声乐还是一种表演的艺术,但是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表情达意却是需要着重体现的;声乐是一种音响艺术,但是其中却容纳了语义和音乐的元素,成为一种特殊的音响。

2.3声乐艺术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

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可以清楚的认识道: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行的,但是,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彼此都不是孤立的存在。

物质和精神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因此,在声乐艺术美学的表达中,物质与精神也是相依而存的,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因果关系。

如果歌唱过程中缺少了人类发声器官的物质依托,那么歌唱就无法进行,人声也不会产生;另外,如果歌唱过程中只存在人声器官这种物质载体,而人的主体意识却不存在,那么歌唱就少了声乐艺术之美的内涵,具有审美价值的声响就成为一种妄想。

因此,在声乐艺术的表达中,物质与精神是相互依托的,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简单来说就是其中的一方难以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声乐中蕴含着深刻的审美意识,但是,物质和精神的简单组合并不能构成声乐艺术,各自还需要为自身创造一定的条件。

首先,声乐艺术表达的物质基础。

承载声乐发声器官的是人体,因此,健康的体魄成为声乐物质基础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此为前提,适合声乐演唱的各种呼吸以及发声器官才有了存在的可能,而这些也是促使一个人在声乐演唱中立足的基本前提。

基于现实的发展情况来看,每个人都拥有发声和呼吸器官,并且他们都可以进行歌唱,但并不是所有会歌唱的人都成为了歌唱家。

所以,人体需要具备生理性的歌喉,同时还要有用其进行歌唱的潜质,这个也是声乐歌唱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物质要求。

其次,声乐艺术歌唱中的精神基础。

这种条件主要体现在人的意识形态领域,对声乐演唱主体的精神状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它需要演唱者具备良好的音乐心理素质,并且自身拥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层面的条件,歌唱者才能进一步发挥这些条件的价值,并利用这些要素的运动来实现歌唱的目的,并将其转化为歌唱技巧和歌唱能力,有效的适应歌唱表演和声乐作品表达的需求。

3结语

总的来说,哲学与声乐艺术美学有着某些内在的联系,虽然两者从属于不同的门类:声乐是一种艺术,哲学是一种科学。

因此,在对声乐艺术美学进行鉴赏的过程中,笔者站在了哲学的高度,对声乐艺术美学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并进一步探索了哲学与声乐艺术之间的联系:歌唱的存在依存于物质,歌唱主体的精神活动是声乐的本质,声乐艺术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

在对声乐艺术美学进行探究的过程中,笔者也深深的领悟到: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是声乐艺术美学的一个主要追求,同时,它也是鉴赏和评价声乐艺术的一个标准,在声乐艺术演唱研究中具体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曹姝莉.声乐艺术中声乐美学的探究[J].大舞台,(02):84-85.

[2]赵兰,潘珅.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初探[J].大舞台,2013(02):30-31.

声乐表演中的情感研究 篇6

摘 要:如果音乐是人们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的一种方式,那么,声乐表演就是对人类声音的演绎,而且还可以更加贴近人类的原始声音的表现。准确来说,只是把声音一模一样的再次展现出来,那不是声乐表演艺术。真正的声乐表演艺术是在原有声音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让声音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赋予音乐新的生命,从而促进声乐艺术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声乐演唱者一定要十分透彻的理解所要演绎的作品,并且要将作品本身的情感通过声音完整地表达出来,让声音变得生动起来,这样才能让聆听者更好地领略表演的意境,完成一个成功的声乐表演。所以,如何加强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情感创造性是所有声乐表演者孜孜追求的目标。

一、声乐表演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一)促进艺术想象的完成

在艺术创造里,艺术想象力是一定要存在的要素。通过艺术想象力,可以向人们传达作品的意境,表现作品的情节。音乐,无论是器乐还是声乐,本身是没有形象的,但与演绎的二度创造者相结合,通过适当的艺术想象,或与歌词的结合,便会产生和呈现出特有的艺术形象。在现实中,人们的艺术想象力总是与人们的形象思维、内心的情感等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互相影响。而通过这样的艺术再加工,实质上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所有的艺术都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而通过再加工、再创作出来的艺术想象的完成,都是情感的表达。当人们进行声乐演唱时,演唱艺术便通过人声来表现艺术,声乐表演的功能就是增强聆听者的艺术想象,演唱出的感情来自作品的内涵,除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外,还有通过心理活动所产生的特有的艺术形象,从而帮助他们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然而,艺术的想象力又可以让表演者可以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促进声情并茂

要想评价一首歌唱的好不好,不仅要考虑表演者的歌唱技巧,还要看表演者是否把音乐作品的情感、情绪、内容展现出来,即声情并茂地演唱。“情”是对客观事物的有感而发,而不是游离在思想之外的无病呻吟,因此,一首成功的歌曲,不仅需要作词完美,谱曲优美,还需要演唱者充分表现出作品的内涵,让听众产生共鸣,要做到“以声传情”。演唱是二度创作,“情”是歌曲的内涵,对于歌曲情感的表现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是一种艺术美的再加工,再创作,把那些具有审美价值的歌曲,以丰富而深刻的对生活的感受,心领神会且情真意切的用音乐语言将歌词演唱出来,这样便是歌曲艺术美的精髓所在。如果歌曲的演唱者不能充分诠释歌曲,那么,听众就不能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所以,演唱者应该完整解读音乐作品,然后将自己的声音、情感进行融合,做到声情并茂,为观众演绎真正动人的音乐。

(三)促进艺术实践中自我感觉的确立

音乐艺术是一种表演艺术,音乐作品需要通过演奏或演唱等形式,才能够让人们感知,从而形成艺术效果。歌唱不仅是一门在舞台上展示歌唱技术技艺的艺术,同时也是歌唱者在一定的心理活动控制下使用自身“乐器”,对歌曲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声乐表演者都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表演,面对众多的、期待的目光,表演者们有些许紧张是必然的。然而,在紧张的情绪下,声乐表演者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声乐表演中去,更不要说完美演绎音乐作品,那么,如何来调节滋生的情绪呢?这个时候,自信心即相信自己的乐观态度。自信心是人们顺利完成各种活动的重要条件,是勇于开拓进取者不可缺少的积极心理品质,也是做人的重要品格。声乐表演者需要有纯熟的歌唱技巧,正是所谓的“艺高人胆大”,只有将歌唱的技巧练纯熟了,对歌曲熟练了,歌唱者才能心不慌,才能够发挥出稳定的、最好的歌唱水平。然后歌唱者需要努力把自己融入到音乐作品中去,用心去感受歌曲的内涵、脉络以及情绪的释放,使自己进入到一个无我的境界,即同歌曲融为一体。此时,就会一点一点的忽略周围的环境,所以,声乐表演者的紧张感就会逐渐地消散。虽然,声乐表演者为了克服紧张情绪,可以利用“无我”的方式进行调节,但是,声乐表演者也要进入“有我”境界,即在表演的过程中,声乐表演者要将作品的内涵通过歌唱表现出来,用声音去加强歌曲的形象感。

二、“心理调控”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性

(一)初次登台的声乐歌者的心理问题

对于大多数声乐表演者来说,当他们第一次到舞台上表演时,他们往往会心跳加速,或者是他们的手和脚不能自然配合,出现颤抖,这些状况的出现,是因为他们初次在舞台上表演过于紧张而引起的生理现象。一首声乐作品,无论它写得多么详尽,也绝对不可能表现出人在表演时心理的细微变化。在舞台上表演过的声乐表演者都很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几乎没有人可以心情十分平静地站在舞台上。曾经有心理学家对此做过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实现自己的追求时都需要面对各式各样的的困难和障碍,并且需要去解决这些艰难阻碍。但是,人们在遇到困难和阻碍的时候,常常会把人们心底的不安和紧张情绪激发出来,严重时就会给人带来恐惧形成焦虑[1]。

人们常常认为不安和紧张的情绪是不可控制的,但是,实际上不管人们做出什么样的行为都是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的,而且,这个过程受到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的支配。如果声乐表演者在舞台上会产生习惯性的紧张情绪,那么,就会影响自己对于舞台的热爱,甚至会对声乐表演失去兴趣。

(二)对声乐表演技能的理解与调控

声乐表演是需要表演者表达内心情感、传递歌曲内涵、意境的一种表演艺术,在表演过程中,不但可以使听众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还可以让声乐表演者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要想将歌曲成功的演绎出来,声乐表演者不但要克服自身的紧张和不安,还要熟练掌握歌唱的技巧。声乐表演者在演唱的时候,需要通过感觉和抽象的理解去控制发声机能,并且通过多次练习,掌握发声技巧。

声乐表演者要想平复登台时紧张不安的情绪,就要不断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多次的实际表演经验学习控制自身情感、情绪,从而成功的演唱歌曲。要想克服紧张和不安,声乐表演者还可以在登台前快速地重复一下练习时的状态和情绪,在心里默唱一下将要演唱的歌曲,从而让自己暂时忘记登台的紧张和不安,让自己的发音器官和生理机能得到协调和放松,这样做还可以防止声乐表演者因为过于紧张而导致的声音不流畅现象发生[2]。声乐表演者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时,要把歌曲的演唱当做是同听众的一次交流,优美的歌声是同听众交流的纽带,听众是亲近的朋友,而不是对歌曲挑三拣四的人。这样,声乐表演者的心理负担就会减小,就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声乐表演中去,用自己的真心、真诚去演唱歌曲,用优美的歌喉去打动听众,为听众讲述歌曲里的动人故事。

三、声乐表演中的情感控制

(一)声乐演唱中情感的重要性

人们并不是一出生就有情感的,情感是人们接触客观事物所产生的一种反映,这种反应体现的是人类同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的种种联系。人类的情感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种就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的感受;第二种就是人们从艺术作品中领悟到的感受,在艺术作品中领悟到的感受也被称为“审美情感”。声乐表演作为对歌曲的演绎,充分地体现了声乐表演者的“审美情感”。每一个人经历的事情是有限的,然而艺术的表现力却是无限的,所以声乐表演者要想充分表现声乐艺术,除了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还要从艺术作品中领悟情绪、情感,并且将这些情绪、情感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中去,把它变为自己演唱时的情感体验。

(二)声乐演唱艺术中情感的把握

每一部声乐作品都是由不同部分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小整体,它有自身独特的框架,作为一个出色的声乐表演者是不可以依据自己的情绪、情感随意去破坏这种框架的,而是要以严格、认真、积极的态度去理解、领悟作品的真正内涵。一首完整的歌曲是由词、曲和它的内涵共同组成的,一名声乐表演者要想成功的演绎一首歌曲,就需要深刻的领悟词、曲和这个作品的内涵。只有这样,才可以生动、真实、准确的表现艺术作品的真正魅力。歌曲的旋律是一部音乐作品的重要组成元素,它不仅可以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还可以激发人们的内在情绪,因此人们认为旋律是音乐的灵魂[3]。

(三)声乐演唱艺术中的情感表达

1.良好的歌唱心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心理调控贯穿于声乐表演的始终,甚至作用于演唱的准备工作中。世界上有很多的声乐表演者,然而,他们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歌唱者的心理过程和他们的个性主体特征是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当然他们也都有自己各自的特色,这种特色主要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发声技术,或者是不同的声线。一名声乐表演者,要想在舞台上自由展现,就必须要熟练的掌握歌唱技术、发声技术,并且准确的把握和理解歌曲的内涵,才能做到收放自如,才能将歌曲演绎得更加出色。声乐表演者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时需要很大的自信心,不仅是演唱曲目的自信心,还是克服紧张和不安的自信心,所以,声乐表演者一定要注重自信心的培养。作为一名声乐表演者,必须将发声技巧同歌曲的情感相融合,这样才能保证听众听得舒服、听得感动。

2.情感想象与呼吸调整。评断一部音乐作品表演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听众能不能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意境,获得心灵的愉悦。声乐表演者在进行歌曲表演时,一定要紧紧抓住歌曲内在的感情和情绪,而且一定要做到准确、真实、鲜明表现歌曲。一切的艺术都是不能脱离实际生活的,声乐表演也是一样,所以,声乐表演者就需要把自己生活中的情感经验同艺术情感相融合,然后真实准确的表演出来,或者增加适当的艺术的创造和夸张处理,并且运用自己完美的声线将歌曲表演出来,彰显歌曲的动人之处。经常进行声乐表演的人都知道,在表演时调整呼吸或者呼吸的动作可以产生情感的变化。所以说,在声乐表演中呼吸技巧的运用是很重要的元素,它可以使声乐表演变得“声情并茂”。例如,声乐表演者的吸气动作可以让人的情感意识变得更强,可以更好地激发声乐表演者的歌唱欲望,同时还可以唤起声乐表演者真实的情感、情绪,让声乐表演者回忆起练习时的情感动作和表情动作,从而更顺利的完成歌唱表演。除了“吸气技巧”可以帮助声乐表演者加强歌曲的魅力,更好的演绎歌曲,还有很多的技巧可以帮助声乐表演者完美演唱歌曲,比如,不同种类的音乐可以展现不同种类的情感、情绪,歌曲节奏的快慢不同可以表现情感的激烈和舒缓,表演力度的加强,可以使得歌曲变得铿锵有力,等等。

(四)声乐演唱艺术中“情感”与“歌唱技巧”的辩证统一

在声乐表演中,声乐“情感”的表达和“歌唱技巧”的展现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声乐表演中,如果声乐表演者的“歌唱技巧”是基础,那么,声乐表演者的“情感”就可以称之为“歌唱技巧”的上层建筑[4]。对于声乐表演者来说,情感的表达是歌唱技巧的最终目的和意义,歌唱技巧的运用是情感表达的手段,声乐的所有基本功都是必须掌握的知识,例如,歌唱的姿态、歌唱的呼吸、喉头的位置、歌唱的共鸣、歌唱的起音、声区的统一、咬字和吐字、声音的高位置、声音的连贯性,以及怎样唱好断音、跳音、切分音、装饰音、颤音等等,怎样调节和控制音色、音质、音量、音准以及节奏等等,这些都需要常年累月的训练,不能偷懒,不能走捷径,并且是愈能熟练运用愈好。学习声乐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是来之不易的,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功夫。但是,如果一名声乐表演者只懂得声乐基本功,那么他也不能表演出动人的、充满魅力的歌曲。并不是有了一定的技巧就可以顺其自然的、很好的表达情感,技巧固然重要,但也要将情感表达与技巧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是由于声音的美并不能代表声乐的全部艺术含义,要想展现声乐的艺术还要加入声乐表演者的情绪、情感,让音乐作品不是空洞的声音展示。加尔西亚说:“即使是初学者,也不应该把发声的基本训练和艺术表现割裂开来或机械的对立起来。一切要自然,要用感情的抒发来带唱,无需过多的想发声的生理活动”[5]。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又高于生活,声乐表演也是一样,声乐中的情感表达要来源于生活,但是又是真实情感的提升和飞跃。那么,如何完成这种提升和飞跃呢?声乐技巧是声乐表演者演唱歌曲的重要方法,所以,声乐表演者常常利用声乐技巧进行歌曲的情感表达。然而,要想做到“声情并茂”地表演歌曲只有声乐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多年的舞台演唱经验,才可以进入到让人陶醉的境界。值得注意的是,声乐表演者在进行“提升”和“飞跃”的同时也要兼顾声乐技巧,不可以凭空捏造。因为,这种“提升”和“飞跃”需要用声乐表演者的声音来表现,如果没有了声乐技巧,这种“提升”和“飞跃”便没有了意义。对于艺术加工来说,声乐技巧就是它的依托,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附,就像孪生兄弟一样的存在。而艺术技巧则依托艺术加工变得更加生动、有活力,不再是冷冰冰的条条框框。声乐表演者往往会运用已经掌握的发声技术,融入丰富的情绪、情感,真正使声乐表现达到“情为师技为源,情深技活字字贯连,声情并茂,每个乐节间情感丰满、紧凑,动人心弦”[6]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赵秀彦.论声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11).

〔2〕蒋莉丽.声乐表演中情感的培养.艺海,2009,(09).

〔3〕王治国.聲情并茂 神形兼备——试论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情感处理.艺海,2007,(03).

〔4〕李艳燕,仲莉华.声乐艺术实践的创新研究.作家,2012,(02).

〔5〕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华乐出版社,2004.207.

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研究 篇7

整个歌曲在原有的词语意义的上主要是设立为了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就可以将整个歌曲看作为带尾声的二部曲式, 这种风格是适合于这种具有朗读性质的歌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主要发挥的, 因此, 在一种主要以叙事性语调为基础的演唱中能够非常有气势的展示出宏伟豪放的基调和旋律, 保证吐字的清晰和情感的呈现。歌词伴随着背景音乐的烘托以及发展, 将词中恢弘的气势以及开阔的情怀都通过演唱展示出来, 在断句和气息的转换之中, 把握好重要的关机那的节点, 做好共鸣的处理, 保证在发音吐字上的清晰, 传达乐曲中壮观豪迈的气象。

在这个部分的第一句歌词的演唱处理上, 可以采用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呼吸法主要是利用胸廓下部的肋肌的运动产生力量, 通过向外扩张来调节横膈膜, 然后通过腹部的外扩, 带动小腹的肌肉收缩, 产生护呼吸的力量, 在呼吸的时候, 需要保证气息的均匀呼吸, 表演时, 肋肌和上腹腔仍需保持住扩张后形状, 气息均匀地气吹出。

这一句中由弱到强再到弱的演唱方式, 充分表达了演唱者的情感跌宕起伏。对于这部分演唱的处理上, 融入了流行音乐的吐字发音特点。流行音乐唱法重视吐字的清晰和灵活, 在演唱首歌曲时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吐字的清晰和灵活。在演唱过程中, 随着音乐以及整体节奏的变动, 吐字的力度和气息都会变化, 这种变化对于歌曲的情感节奏也是具有影响的。音乐的不同节奏会使旋律的速度快慢、声音强弱、音量大小产生有机的变化。表演者才能正确地表现或者抑扬顿挫或者轻重缓急等不同情感特征的声音。出现对声音的强弱快慢的组织和对节奏的运用可以表达强烈艺术气氛。这种良好的结合, 更加有利于作品的推广。

在这一部分的表现中可以使用到的就是胸式呼吸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在呼吸的时候, 要将胸部的肌肉力量往胸腔收缩, 通过这种收缩的方式, 实现将肺部的气挤压到上来, 然后通过有力的节奏控制来实现。这样的呼吸方式就能将气息快速的实现传递。

这部分的处理可以可以采用的就是腹式呼吸法。这种呼吸阀主要是通过横膈膜的调节, 来实现上下腹腔的空间的调整, 来实现气息的变化, 在这句的断句以及节奏控制下, 只要通过上下腹腔的调整和用力就能实现气息的不同传递, 能够实现锯气的整体有效的表达。这这部分的锯气处理上, 就是要重视调式的整体特点, 这个曲调的特点就是整体的节奏有力和强劲, 整个曲调相对的明快, 在激情氛围中展开了乐曲的表达。

第二段是主要采用的是咏叹调的歌唱技巧, 利用起伏的气息以及音调还有气息来实现歌曲气势的呈现, 见歌词中开阔的情怀与旋律的表达都融合起来。这一段极富歌唱性的段落。在这段的气息和节奏表现中, 重视的是呼吸的把握, 在呼吸的力度上需要重视均匀有利, 在呼吸的节奏上要保持与曲调的分风格的一致。

第一句是以相对平和与和缓的音调呈现的, 在第一句的第四个字之后采用了停顿的处理, 在这个手法的处理上就可以主要是起到一个强调作用, 强调歌曲意象中是用的歌唱主体的对照关系, 强化歌曲的主体意识。在整个低音的铺垫下, “”在恬静的音乐衬托下, 使用舌颤音的技巧, 将主音以及属音中的不同音展示出来, 在这个时候还要注意嘴型, 正确的方式就是脸部两颊要用力往嘴内收紧, 在口轮咂肌的动力作用下, 是的嘴唇的上下相互紧靠, 带动牙床的压紧, 在这个时候, 松开一个小口, 将嘴唇挤成椭圆形, 然后在笙嘴处, 挤压一下就可以发出想要的音调, 达到想要的音乐效果。

在这两句歌词中, 整体也是一种较为缓和的音调娓娓道来。在这部分歌词的处理中采用的停顿手法就是句末停顿和小停顿的方式, 通过延续拍子以及延续小节音符的方式来体现, 在这个停顿的强调中, 突出的是现实主体。通过图例分析可以看出, 此处的旋律在适应歌词长度增加的基础上做出了扩充和延展。在音乐的处理上主要采用了弱起、大跳以及乐句的高点音这三重手法来加强。在这部分的歌词与音乐的处理上主要是将两句歌词做了重复, 而感情在一次又一次的基础上叠加和升华。事实上, 作品本身就是音乐与伴奏的结合, 有了节奏、音乐的重要发挥, 还要重视伴奏的重要性。伴奏的不可或缺在作品演奏中的表现也是十分明显的, 根据乐曲中和声的变化来不断更换吐字发音以及力道和速度控制都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马迪.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比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8 (5) .

[2]陈静.分析声乐艺术中情感表达与声乐技巧的关系[J].魅力中国2013 (19) .

声乐表演的审美与创造研究 篇8

一、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1. 声乐艺术的审美体现

声乐表演艺术构成的要素有音乐作品的旋律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歌唱的声音美、乐器的伴奏美以及表演动作的形体美。声乐表演者通过自身的感悟, 将声乐作品用艺术的形态展现在观众面前, 给予观众审美体验。声乐表演的审美主要体现在音乐、语言以及情感当中。

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最直观的体现为音乐, 听众通过音乐律动来获取声乐艺术的情感与审美。歌唱是音乐表演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其具体包含了韵律、节奏、和声等, 利用各种演唱方式的结合, 展现出音乐作品的魅力。

声乐作品中每一句歌词中的音有高有低、有长有短、有强有弱, 体现出了语言的连接之美。演唱者对各个字进行准确处理, 就能够体现出语言的美感。声乐表演当中语言的准确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演唱者在演唱过程当中需要准确清晰表达出作品的内容, 注意吐字清晰。虽然现在许多歌手尤其是流行歌手吐字不清仍然受到市场的追捧, 但咬字准确是一个歌唱者的基本功, 是必须要遵循的技巧。

情感作为声乐表演艺术中的灵魂, 是声乐艺术传达中最重要的内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能够将充沛的情感带入到歌曲当中, 并能够让观众充分感受到艺术情感的力量。情感的体现也促进了声乐作品表演的整体的协调性, 给观众一种浑然天成之感。

2. 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原则

声乐表演艺术将书面上的作品转化为物质层面, 声乐表演艺术的表演性极强, 其不同于绘画等艺术能够以独立的作品来欣赏, 而是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二度表达。只有掌握声乐表演审美的原则, 才能够体现出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特性。声乐表演艺术审美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主观与客观的协调。不同的声乐艺术作品有着不同的创作背景与风格, 这些客观条件是演唱者所必须要掌握的。而在掌握作品的创作意图的基础之上, 需要充分发挥主观性, 表现出自身对于声乐作品的理解, 这也是声乐表演中的个性化创造的体现。主观性也满足了观众获取不同艺术感受的意愿。因而声乐表演艺术应当注重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平衡。

( 2) 艺术与演唱技巧的统一。声乐作品的演绎需要精湛的技巧。歌唱者要想充分地体现出作品的艺术魅力, 必须要充分运用技巧, 在表演中合理地应用与融合, 借助声音表达出自身所想表达的情感。技巧可以说是声乐表演艺术的根, 但光有技巧也远远不够, 歌唱中的艺术表现也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传统唱论中所强调的“声情并茂”就是这个道路, 音乐表现与音乐素养必须要得到统一, 这两者是相互承托、相辅相成的, 或者从审美的角度来讲, 演唱的技巧就是为声乐艺术表现力所服务。

二、声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

声乐表演是一门再现性的艺术, 更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艺术。声乐表演丰富了内涵, 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力。声乐表演通常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其本质在于对声乐的基础的理解并在理解之上进行的表演创造, 声乐表演的创造性赋予了声乐作品新的生命力。创作者将声乐作品以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一定程度上使得作品失去了灵魂, 只剩下了音乐与文字符号。演绎者的二度创造则使得作品重新获得生命。

声乐表演者对于声乐作品的二度创造, 是对原作的补充与丰富, 这种创造性也是声乐表演的魅力的体现。表演者对于声乐作品的创造体现在声音、动作、眼神等, 通过对作品的内涵的解读, 表达出自身的认识与情感, 让听众读懂作品, 领略作品的内在情感。声乐表演的创造, 具体体现在形象的创造与情感的创造。

1. 声乐表演的形象创造

表演者对于声乐作品有着自身的独特感悟,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演唱者的不同感悟也能够通过个性化的形象创造体现出来。例如, 一些歌手在演唱时紧闭双眼, 眉头紧锁, 似乎在传达歌曲的思念之情; 一些歌手演唱中动作极为夸张, 声嘶力竭, 表达出一种爆发的情绪。这些都是演唱者的形象个性的体现。一个成功的表演者, 必须要有自身的个性与特点, 平庸无奇的作品往往无法打动观众的内心。同时, 声乐表演中, 用新颖的手段来演绎出作品的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 利用巧妙的形象表达, 满足欣赏者的内心需要。例如06年春晚当中戴玉强、吴雁泽、阿宝三人共同演绎《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他们用三种方式的结合赋予了作品崭新的形象,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声乐表演情感创造

情感是声乐作品的灵魂, 声乐艺术表演要感染观众, 必须有着演唱者自身的情感创造。声乐作品所要求歌唱者的不是直接表现出作品的情感, 而是要表达出作品的情感内涵, 歌唱者应当跳出作品的音乐形象, 开拓与引申自身对于音乐作品的联想, 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 创造出更为生动与形象的音乐艺术特征。例如, 一首经典的流行歌曲《大海》, 原曲所表达的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而有的歌手的翻唱, 结合自身的感悟, 表达出对爱情的理解。因而一首音乐作品通过情感的再创造, 往往能够体现出新的生命力, 给予观众艺术与情感惊喜。

三、结束语

当今社会, 声乐表演艺术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声乐表演对音乐作品进行丰富与补充, 赋予了音乐作品生命力, 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作为声乐表演者, 必须要肩负起引导欣赏者鉴赏音乐作品的任务, 充分结合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与创造性, 赋予音乐作品灵魂与新生命, 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声乐艺术之美。

摘要:声乐表演是当今主要的音乐样式, 声乐表演有着创作、表演以及欣赏三个阶段, 声乐表演艺术审美是歌唱者对声乐艺术的一种感受与体验。表演者要对声乐作品进行更好的诠释, 就需要有着精湛的演唱技巧, 能够利用各种演唱方式, 同时也要发挥声乐表演形象与情感的创造性。本文具体会分析了声乐表演艺术的多样性以及审美特征与原则, 并探讨了声乐表演的创造性。

关键词:声乐表演,审美,创造

参考文献

[1]陆晶.声乐艺术表演中的美学效果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09) .

[2]谢飞.论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思维[J].黄河之声, 2014, (08) .

[3]吴海燕.从审美角度试析声乐表演艺术[J].作家杂志, 2012, (02) .

[4]董世辉.浅谈在声乐表演中如何做到声情并茂[J].大众文艺, 2011, (06) .

声乐表演创新发展的分析研究 篇9

一、表演者演唱能力的创新

声乐表演者是整个表演的主导者, 声乐表演过程中的审美要求有很多, 包括有对表演者的造型体态的审美标准, 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呼吸发声, 以及情绪表情也有着特定要求, 但是其中最为核心的评判标准是表演者的演唱能力。可以说表演者的演唱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这场艺术表演的价值的大小。因此。表演者的演唱能力得到创新发挥, 声乐表演的水平也将得到提升。而演唱者掌握创新演唱功力的要素有如下4 点:

( 一) 创新演唱技巧

演唱技巧包括许多方面, 包括有: 整体布局技巧, 对比技巧, 夸张技巧和高潮技巧。举例其中的对比技巧, 细分为形式结构上的对比、情感内容上的对比, 诸如虚与实、轻与重、徐与疾、明与暗、浅与深、强与弱、隐与显、抑与扬、顿与挫、含与露等等的对比[1]。表演者在演唱过程中最根本的要求是发声的正确, 这里的正确对于不同歌曲的演唱是没有十分确切统一的标准, 但是正确的发声都是共鸣嘹亮, 用气力度在掌握之中, 音色的变化稳定且符合歌曲的整体背景的。发声要求正确运用声部位置, 声音类型的科学分类和声音性质的正确采用。

( 二) 创新的情绪表达方式

演唱者是在通过声乐表演的过程, 将声乐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在正确把握后融合自己的理解感受再进行呼吸上, 语气上, 表情上的情绪表达传递给观众, 用声乐与观众进行沟通, 共同领悟作者的创作思想, 再与观众产生共鸣。演唱者在声乐表演过程中的情绪表达是在传递歌声的同时也传递了歌曲作者的情感, 因此其情绪表达方式的不同将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优秀的传递表达将带领观众一起体会音乐的美感与声乐艺术的陶冶。

( 三) 创新塑造风格的方式

首先是演唱者在外形上的风格特征, 演绎不同作品的时候, 可以在服饰造型上塑造不同的形象。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曾经说过, 视觉是个永远在积极活动的器官, 能把在音乐中形成的形象加以巩固和保持, 随着音乐的节奏的进展, 使它的轮廓愈来愈明确。不光是音乐艺术方面, 在其他鉴赏艺术中, 绝大部分印象都是靠眼睛来传递的。因此演唱家在演唱过程中, 自己的心中也要有整个曲风的风格, 先形成内心镜像, 再尽力塑造自身的形象, 从而反映给观众。

而塑造后的风格, 也需要以创新方式来表现, 三大乐派都有各自的艺术风格, 因此在对不同风格的乐曲进行表达时可以通过节奏, 力度和速度去强化其自身曲风。

( 四) 创新表演过程的综合性

声乐表演过程的综合特征即是演唱者的表演要素, 包括其表演气质、表演风度、个性特点、台风、台缘、面部表情、手势台步和身段。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应该保持一致风格。而综合素质的锻炼就需要演唱者在实践过程中逐个击破, 实现整体把握。

实现演唱者的演唱技巧的创新, 首先要抓住上述的四个要素, 即演唱技巧、情绪表达、风格塑造和表演程度的综合性。在准确把握这四个要素后, 再对声乐表演的学习者的培养教学方案进行创新, 有力提高声乐表演演唱者的演唱水平, 实现演唱者演唱能力的创新。

二、声乐教学方案的创新

对声乐表演的教学形式采取创新方案, 可以从多种形式上着手, 这并不是意味着彻底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声乐表演教学一直发展以来得到的固定模式, 是结合了众多前辈的实践经验发展而来的,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时代的进步, 为充分适应当代社会环境和满足现今的市场需求, 许多行业在教学上都需要做到与时俱进, 因此对传统声乐表演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已经成为艺术行业, 各大院校大力重视的一环。

( 一) 因材施教, 分类教学

对学生进行各项能力的分类, 再因材施教, 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这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出合适的声乐表演人才, 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对学生的分类, 可以先进行专业技能的基本考核, 通过笔试和现场面试, 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类; 再进行大型全面的问卷调查, 掌握学生在大方向上对课程的期许和教学上的要求。通过这些前期准备工作, 分析归纳出学生各自的特点, 教师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教学。分类教学可以先从声乐表演的教学曲目设置着手, 曲目演奏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明确指标, 对不要层次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程度的教学曲目, 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演唱能力。另外还可以举行校内专业相关的比赛, 选拔出优秀者, 进行重点的培养和额外的专业指导,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挑战性的歌曲让他们进行练习, 例如《西贝尔》《阿勃特》以及《怕诺夫卡》等高难度歌曲[2], 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再以学校单位推荐他们参加多种形式的, 校外的甚至国外的大型比赛。这就为专业技能扎实有些的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平台, 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实践锻炼他们的技能。而对于专业技能还有所欠缺的学生就应该重视基础课程的教学, 并且可以明确奖罚机制, 督促他们的基础学习。

( 二)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丰富声乐表演的教学模式, 表演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除了必要的理论课程的教学外, 更多是让学生进行实践锻炼, 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因此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 能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优化教学形式。

可以进行团队的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 互帮互助, 让团队小组在演唱训练前进行沟通协商, 分清自身的优势劣势, 商讨出自己在演唱中负责的部分; 在多次演唱训练过程中不停进行磨合; 在演唱训练后进行交流思考, 在整个合作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的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帮助学生克服上台表演面对观众的怯场心理, 还可以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学到更多老师以外课本以外的专业知识和演唱技巧

当代科技的进步为现代化的教学过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声乐表演是演唱者的现场演唱创造下来的一门艺术, 但是如今这么艺术不再是一种即时性的, 现代科技使它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保存下来, 一些经典不再是稍纵即逝, 只能让后人无限遐想的艺术, 而是可以通过音像声像技术保存下来, 供后人品味和学习的。现代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灵活运用正版的音频资料, 网络搜集曲目有关的背景资料这些辅助学习资料, 来加深学生对曲目的理解。例如, 在进行摇滚、B - box或者R&B等演唱方法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新鲜元素, 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对声乐表演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3]。充分增加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审美体验, 声乐表演中的声是人声, 由人而发, 这就夹带着演唱者的情感思绪, 正确积极的体验能丰富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在曲目表演过程中发挥创造力。

丰富实践教学的多样性, 学校加大支持展开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为学生构建更多实践锻炼的平台。让学生多方面参与管理节目的过程中来, 学生不仅要拥有演唱能力, 还要在表演、编导、舞台布景、演出策划等方面都有所涉猎, 整体把握声乐表演。

三、迎合审美理念上的创新

人们自古以来对美的定义可以说是一个发展过程, 对艺术的审美评价也是会随着时代进展而发生改变的。而声乐表演这门艺术的美学概念涵盖了许多美学形式, 音乐内容以及美的范畴。要去迎合审美理念的需求, 就先要理解审美理念的要素。

例如在声乐表演的整个过程中呈现出的美, 整个过程中先从宏观来看是舞台布景与所表演的曲目的协调之美, 再到演唱者外在造型体态之美, 最后也可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演唱者的呼吸美, 语言美和情绪美。因为歌谱中的音符和文字都是没有生命的, 而演唱者有生命的, 他们用歌声去演绎, 通过鲜活的表演和流动的带着旋律的语言, 去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享受, 与作曲家引起创作的音乐共鸣。整个表演过程处处带着美感, 有这各自的审美标准。而这些审美标准随着时代的创新也有着变化, 如何去迎合这些审美, 就需要演唱者有着自己的演唱风格。

学习声乐表演的学生与成为歌唱家之间的一道屏障就是学生是否有个性化自己的表演。因为个性化的演唱家有着自己的创新能力, 所以个性化的声乐表演足以迎合各种审美标准。陈思思于2013 年六月, 在香港红磡举办的“陈思思美丽之路———我爱你香港”演唱会中和“飞儿乐团”共同演唱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所采取的民歌和摇滚“混搭”的视听形式为, 就是一个鲜明的个性化演唱案例[4]。

综上所述, 通过认识决定声乐表演演唱能力的要素, 声乐表演的教学模式和声乐表演的审美标准几个方面去分析, 认识声乐表演创新发展, 为声乐表演在未来的发展明确了一定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小凤.声乐表演演唱能力创新的探讨[J].科学论坛, 2015:404-405.

[2]王世飞.从中国民族声乐唱法的多元性发展前景中谈其个性要求[J].戏剧之家, 2012 (11) .

[3]李丽.声乐表演课程的教学创新[J].戏剧之家, 2011:150.

声乐表演艺术研究 篇10

一、声乐表演中的心理活动

所谓的心理活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是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人们的思想反映, 这是大脑的一个函数。“想”是大脑的功能, 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过程。歌唱心理, 思想准备, 有很好的心理状态, 有良好的歌唱的欲望, 以满足唱歌的要求, 达到歌唱的目的。

声乐技巧和声乐是不能触摸的, 声音也是无形的抓挠。心理学告诉我们,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下进行心理调整, 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在声乐的学习, 许多人往往更注重歌唱技巧的各种技能, 并很容易忽略另一个重要的问题, 人们的感觉, 知觉, 记忆, 想象力, 将人格特质, 如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影响的研究和实践,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歌手的生理, 情感表达, 歌手可以技术水平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影响歌手心理的两个因素

我们已经知道正确的声音唱歌, 口齿清楚, 语气的变化的自由裁量权, 语调, 节奏的轻重缓急, 力量的重量, 感人的表达和其他活动, 所有的心理机制的限制。摸, 无形的特殊工具, 在歌唱器官的肌肉运动和控制, 在许多方面需要调整心理活动的抽象。“歌唱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现象”这些心理活动 (听觉、视觉、动觉) 感觉, 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距离知觉) , 还有一个注意的浓度和分布 (注意) , 思考和判断, 联想等等。唱优美的歌曲, 是一个心理活动敏感命令发声器官的生理反应物质 (声音) 的效果。声乐心理学是声乐学习的歌手在他漫长的实践和性能的审美经验, 积累形成的稳定的大脑中的神经反应途径, 一旦由外部刺激, 好刺激的目的, 方法, 具体感觉。因此, 歌手歌唱器官在调整的过程中, 必须在积极和稳定正常的心理活动, 一个小障碍, 会影响歌唱效果2。

在声乐教学中, 我们经常见到的歌手唱的公开亮相, 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如怯场、张力控制。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在歌手的心理积极和消极的思想, 和每个人的个性、情感、气质、能力等各方面, 有着直接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他们的心理素质。这种心理障碍, 是歌声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 歌声是“障碍”声乐研究的进步, 它的影响非常坏, 一定要找出原因, 消除障碍, 声乐学习成功。

三、在声乐艺术心理学的应用程序的性能

感觉是声乐表演的一个重要心理能力。这是一种感觉的声音不断变化的直接形式的运动能力, 也可以说是使用内耳, 形成立体影像的能力在你的头脑中, 感觉是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声乐老师总是会说“他不舒服”, “感觉良好”“你评估学生的感觉, 等等等, 但没有感觉完全是一种”的本能——天赋, 后天的培养是最重要的, 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和训练是不可能获得声音的感觉能力3。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性、合理性的把握。我们歌唱时, 先有了声音的“感觉”, 然后对这个声音的感觉经过分析、整理, 比如, 气息的流动是怎么样的, 声音的位置是怎么样的等等, 有了较为深刻的领悟, 就有了对声音的知觉。声乐表演中的感知能力, 是声乐学习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是学生认识和把握声音必须经过的心理过程。这种能力, 有的人天生就很强, 有的人则需要后天的培养。但是无论这种能力天生得强与弱, 都需要在声乐表演的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和不断发展对声乐的感知能力, 特别要注意培养正确的声音观念, 久而久之, 这种感知能力就会逐步发展起来。

记忆是保持在脑子里的过去事物的印象。它是对经验的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歌唱发声的记忆是指以往感知过的声音概念在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情况下, 在脑海中再现出来的印象。它是声音信息的储存, 是声乐学习心理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中间环节。由于声乐学习中, 声音有瞬间即逝的特性, 因此, 声音记忆是声音意向形成的必要条件, 声乐学习要有很好的记忆能力。

声乐审美知觉为起点的思维, 审美形象形成的协会和想象力, 得到审美享受或外部行动的内心体验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即形象思维。的过程中心理的艺术思维, 形象思维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是相反的没有联系, 他们是不同的心智功能的性能。形象思维情感突出, 突出抽象思维理性的成分, 这两种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实现由表示, 反过来, 抓住事物的本质。

四、结论

一句话, 在声乐学习和演唱实践中, 由于心理因素, 如人格、情感、意识、气质的差异, 影响歌手的进步很大, 甚至因为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唱着对自己失去信心, 所以研究心理因素对歌唱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注释

11.荣豫川.声乐艺术心理学对声乐教学的指导意义——评《声乐艺术心理学》[J].中国教育学刊, 2015, 04:113.

22 .赵继红.声乐表演艺术中观众的审美心理探析[J].黄河之声, 2015, 07:93.

上一篇:化学式下一篇:股票市场格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