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方法

2024-05-20

理想方法(精选十篇)

理想方法 篇1

在历史成本会计下, 会计核算是通过收入和费用的配比来决定收益的, 历史成本会计的配比原则认为, 应该从收入中扣减相应的资本资产折旧费用以取得本期净收益。然而, 除了折旧的计算是比率化的、系统化的这样模糊的概念外, 历史成本并没有说明多少折旧是应计的。由于存在这种模糊性, 在实践中可以采用多种折旧方法, 如直线法、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

会计信息的主要作用是为决策提供依据, 即“决策有用”, 为此, 必须以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为基本前提。理想环境是指经济以完美和完全为市场特征, 也就是说不存在信息不对称或其他影响市场公平、有效运作的障碍。在这种状态下, 资产、负债的计价是建立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基础上, 套利行为保证了现值和市场价值是相等的, 在这种情况下, 财务报表同时具有了完全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这种以现值和市场价值为基础的会计称为现行价值会计。

在理想环境下, 如果在财务报表中运用现值法评估资本资产的价值, 那么只存在一种折旧方法———即以该期间该项资产现值的变化额作为计提的折旧。计算公式如下:

第n期的折旧额=PAn-PAn-1。

即折旧完全取决于期间的资产的现值的变化额。

二、理想环境下折旧的计算

1. 确定性理想环境下的现值模式

确定性理想环境是指未来现金流量是确定的, 无风险报酬率是固定的。

例1 X公司只有一项资产, 没有负债。假定该公司会因该项资产, 在未来两年中每年年末产生100万元的现金流入, 两年后, 该项资产价值为0, 同时, 假定经济环境中的无风险报酬率为10%。

在该项资产寿命期的第一年年初, 该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PA0为:

一年后, 该公司的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

折旧费用为公司这一年由该项资产产生的、未来可收回的现金流量现值的减少额。第一年的折旧费用为:173.55-90.91=82.64 (万元) 。在理想环境下, 这种方法是恰当的。

2. 不确定性理想环境下的现值模式

不确定环境下存在对未来不确定的事件, 这些自然事件反映了那些未来不确定的、不可控的事件, 而这些事件的实现将会影响到公司的现金流量。

事先的假定:

(1) 假定可能发生的事件组合是众所周知的、完整的, 即人人都知道可能影响现金流量的全部未来事件。

(2) 假定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是公开的、可观察的, 即每个人知道事实上已发生的事件。

(3) 假定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客观的, 即长期连续重复发生的一组经济事件。

综上所述, 不确定性下的理想环境应该是:具有一个给定的现金流量折现的折现率;事件组合是众所周知的;事件的实现是可观察的;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客观的。

换个角度来阐述这种理想环境, 即除了在自然事件条件基础上考虑现金流量外, 不确定条件下的理想环境与确定条件下的理想环境是相似的。

例2 X公司只有一项资产, 没有负债。假定该公司会因该项资产产生现金流入:在好的经济状况下, 该年的现金流入为100万元;在坏的经济状况下, 该年的现金流入为200万元。两种状况的概率各为0.5, 同时假定两年不同的状况的实现是独立的, 即第一年的状况的实现不会影响到第二年状况实现的概率。一年后, 该项资产价值为0, 同时, 假定X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率为10%。

理想环境下, X公司在第一年年初时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期望现值为:

第一年末由公司资产产生的剩余现金流量现值为:

则第一年的折旧费用为:260.33-136.36=123.97 (万元) 。

三、总结

历史成本会计下折旧方法的多样性, 会使得公司的管理者在某些情况下通过折旧方法的选择来操纵利润, 从而使会计信息变得不可靠, 在进行公司间获利能力比较时, 情况比较复杂。

现值会计下折旧方法的唯一性导致不存在对折旧的操纵行为, 使折旧在公司间变得具有可比性。但是, 现实远非如此“理想”, 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不会达到这种理想状态。这就使得现值计算和净收益计量变得非常模糊和不确定, 最终反而使财务会计具有不可替代性, 财务会计也会面临从理想状态到现实环境的巨大落差。

(1) 在不完全市场的情况下, 并不是公司全部资产的市价都会存在的。如果没有一个适用于公司全部资产的市价, 那么在市价基础上计算折旧是不可能的。

(2) 缺乏客观的事件概率。既然现值要将未来所有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考虑进去, 那么只有运用客观事件概率, 才能正确地计算资产的现值, 以反映公司所面临的不确定性。这样, 公司的市价才会存在。由于缺乏客观概率, 只好采用对公司未来业绩不完全的主观的估计。然而, 这些估计可能存在大量错误, 从而导致折旧计算的错误。

虽然现实并非理想, 但是理想环境下的折旧方法可以为现实环境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摘要:理想环境是指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和经济中的利率是众所周知的, 确定的, 包括:可以确定和公开地得知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和经济中的利率;或者是在有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 具有一个给定的、固定的用于公司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的折现率;完整的、众所周知的事件组合;事件概率的客观性及事件实现的公开性和可观察性。在理想环境下的现行价值会计中, 利用资产现值的变化额计算折旧是可行并且合适的方法。

关键词:理想环境,现值,折旧

参考文献

[1]William R Scott.财务会计理论[M].陈汉文,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写作方法:寻找一个理想的写作环境 篇2

让我们找出其他一些需要担忧的事情来重新评价你的习惯:你在哪里写作?这可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个不相干的问题。你来决定它对你有没有用。

我知道有一些作家可以在任何地方扑通坐下来并开始动笔,而另外一些作家则需要特殊的地方,他们的电脑旁有更多的幸运符,而不是那些游戏机上。我认识一个人沉迷于他的工作空间中——放了一张书桌的卧室。这是她神圣的创作祭坛,谁要敢坐在桌前画一张生日卡片或者是写一张支票,那就闯大祸了,灾难就要降临。

好好想想你都在哪里写作,没有对的或错的地方。传说托马斯·沃尔夫在厨房里写作,因为他站起来有六英尺六英寸,所以他经常在冰箱上写作。对写作来说,唯一错的地方就是你不喜欢的地方。想要写得好、写得有规律,必须保持愉快的心情,找到一个你喜欢的地方,让它成为这种愉悦的一部分。

2、找理想的写作环境

迷人的时光。描述你心目中理想的写作环境,每一个细节都要到位。可以站在阳台上俯瞰整个太平洋。可以靠在炉火旁做精美的镶嵌研究。当你完成了这些描述,把视线转到花样和细节上。你是更喜欢一个开放的环境呢,还是一个封闭的环境?亮色调还是暗色调?自由的感觉还是安全的感觉?此外要记住,在这里答案没有对错与否。

作为一种帮助你注意到周边环境(甚或是提升它们)的方法,为你的环境写一份非常详尽的描述。你的眼光要覆盖到周围的一切。看看窗外,描述一下视线如何。再有就是:细节,还是细节。为了写作,加上一小段来描述你对于空间的感觉。是不是像天堂?有没有提供足够的私人空间?家人和朋友会尊重那个空间的界限吗?如果你常常在不止一个地方写作,那就对每一个地方做这个练习。

无论你使用什么样的空间写作,尽量添上你喜欢的事物,能让你感到愉快、自信和创造力的事物。喜欢上这个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方面,切莫把缺乏写作环境当做不去写作的理由。许多想成为作家的人都在等——或许还会一直等下去——等待一个理想的写作环境,当找到或者建立起这样的环境时,才着手文学创作。

相信我,那不会发生的。等待一个空间是等着不去写的一个理由。这些等着的人将不会产生创意,也不会得到跃然纸上的创意。

我写作的最好的房间是我结婚后的一个小房子,所有的墙壁上都倚靠着漂亮的书架,所以我真的被书籍包围了。我的房间还有一把放了软垫子的阅读椅、一盏台灯和两扇窗户。我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在那里写出的。

而与之对应的环境是,有一年,我在一座老房子的一间后屋工作,那个房间是隔断出来的,温度很低,光线也不好。可我在那里每天写五个小时,日复一日。

如果你真切地想要写作,你就真的会写——无论你待在什么样的空间里。但是,如果可能的话,还是要对自己好点。尽你所能地给自己一个喜欢的空间。它会让“展示出来”变得更加容易。

设计理想的写作环境,添上所有你想要、你喜欢的东西。花一点时间,真正提升一下你的描述。修饰你的细节,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你的描述。它有没有告诉你所有关乎你的写作目标和梦想的事情?有没有说出你所有的愿望,关于作家应该是什么?考虑一下这些问题,它们将帮助你设计一个理想的环境去写作,也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你自己的写作冲动。

所以现在,你想象出了一个非常棒的写作环境。或许你已经有了这样的环境,你非常喜欢它。如果这样的话,恭喜你。但倘若没有的话,或者即使你有了,可是有时也会失去新鲜感,那么考虑换一个写作环境——图书馆、公园、公交车等。

陌生的环境可以为你的写作注入新能量,新的想法或新的思路会进入你的文章。然而,我并不是一个咖啡屋写作的信仰者。当你在别人可以看得见的地方写作,一种自发的自我意识就会进入到你的文章。你是一个深沉的、忧郁的、神秘的作家。

理想化多控式单摆的组装方法 篇3

1单摆的组装制作。

(1)用废旧桌垫塑胶板(三合板、硬纸板亦可)剪制半径为0.5m扇状摆角标度盘,在盘面上刻画零度垂线和左、右分别5°、10°的标记线。取2109摩擦计附件长木板一块,在其一面顺长边方向画一条中线;在其下端前面用两个图钉钉住摆角标度盘,使盘面零度垂线与木板中线重合;在其上端适当位置的中线上钻一个6.5的孔(供穿挂木板用),要使标度盘下弧线距摆线悬点保持0.5m为宜。

(2)用2mm厚废有机玻璃条打孔、折制如图2所示的角形胶塞固定板,在水平面的大孔内由下而上塞入一个胶塞(链霉素注射液瓶的二号橡胶塞),将系好摆球的细线一头用小缝衣针牵引由下而上穿过胶塞中央位置(既固定牢固又能上下抽动)。

(3)取2507光具座附件中的金属插杆(6)一根,在有螺纹一端用M4螺母安装上悬着摆球的角形胶塞固定板;紧挨固定板套挂下端钉有标度盘的长木板;然后将金属插杆另一端水平夹在铁架台竖杆上部。这时,长木板既灵活下垂又不靠挨摆线。

(4)铁架台置实验桌边,让摆球自由下垂稳定后,仔细调整使摆线正视时,正好与标度盘中间的零度垂线重合。

2解决问题及优点

(1)固定了摆线悬点。按课本要求用铁夹把摆线上端往铁架台横杆上夹时,铁夹的两页铁片难以合拢夹线,只好用一页铁片与圆形横杆夹线。摆球左右摆动时,详细观察会发现:摆向铁夹一侧时悬点降低(摆线变短),摆向圆杆一侧时悬点升高(摆线变长)。而采用摆线穿过胶塞中心固定悬点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摆线左右摆动时悬点高低变动的问题。

(2)以摆角标度盘的竖直平面作参照,可以保持单摆在竖直平面内振动。

(3)以摆角标度盘上的角度线为标准,能使单摆摆角控制在5°以内的很小范围内。

(4)由于摆线的悬点固定,使摆长测定也较为准确。

(5)重做几次实验需变更摆长时,只要把借橡胶弹力夹固在胶塞中心部位的摆线向上或向下抽动一下即可,极为方便、省时。

综上所述,这种接近理想化程度的多控式单摆与现行高中物理课本上介绍的单摆相比,有诸多优点,制作也很简单。用这种单摆开学生实验时,只要学生个个静坐别乱走动、实验桌稳定不摇动、室内无内,不多记或漏记振动次数、测准时间(周期),读准测量的长度毫米数和秒表的十分位数,同学们测得的当地重力加速度精确度很高。

数学日记:学习数学的理想方法 篇4

写数学日记, 要明确日记的内容、格式和方法。

一、从日记内容上说, 数学日记所包含的内容是各式各样的, 只要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常识、情感活动、经验等等都可以当做数学日记的素材。 具体来说, 主要有以下内容。

1. 课堂日记: 主要针对学生对课堂学习情况的记录和评价, 通常学生会记录在课堂中掌握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的自我评价、思维情况、创新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情况等, 通过对这些情况的记录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过程有全面的了解, 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例如:姓名:祁永强日期:4月28日天气:阴

今天我们学习了“正比例”, 知道了什么叫正比例, 正比例的判断, 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这节课我学得最好的地方是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还有一个地方我还不理解:正比例有没有图像? 明天我再请老师给我们讲一讲。 你看, 写日记就是好, 它能让我回顾知识发现问题, 有助于我把所学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2.思维日记:主要记录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姓名:刘雅婕日期:5月8日天气: 晴

老师给我们讲了一道题:68立方米= ( ) 立方厘米。 我同桌是这样做的: 立方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00, 就用68立方米乘以进率1000000, 即小数点向右移动六位, 是68000000 立方厘米, 我的想法: 先把68 立方米改写68000 立方分米, 再把68000立方分米改写成68000000立方厘米。 怎么样, 我的方法简单吗?

3. 合作日记: 主要记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与同学互相帮助、促进、交流的情况。

例如: 姓名:张国浩日期:6月3日天气:晴

由于昨晚贪玩睡晚了, 今天早晨迟到了, 老师很严厉地批评了我, 因此上数学课的时候没有认真听讲, 晚上回家作业写得很慢。 好几道题都不会做, 我就去问住在隔壁的同桌, 他有点不想理我, 这我知道: 是因为这几天我总问他题把他问烦了, 我不怨他。 哎! 今后一定认真听讲。

4.复习总结日记:主要记录一学期复习情况用不同形式把学到的知识或感受记录下来, 一般在期末复习的时候才会写复习总结日记。 数学日记用来记录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并且亲身经历的有关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使学生从中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还要记录学生在数学考试前的应试情况, 考试中的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试卷讲评后的反省和经验总结情况, 还要记录自主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自主探究、实践创新过程的“探索日记”等。

二、在日记形式上, 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分为两种形式。

1.口头日记。 它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学生, 目的是培养学生接触数学日记这种学习方法, 初步培养他们有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等,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小学高年级写数学日记做铺垫。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 书写能力有限, 所以不要求学生写出来, 抽时间与学生口头交流, 并且交流的知识面也不固定, 可以创造条件加以引导。 只要学生能尽量运用数学感受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就可以了。

2.书面日记。 它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学生, 通过小学低年级两到三年时间的口头日记的铺垫, 书写数学日记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在内容上为了提高孩子对数学日记的兴趣, 四年级的学生允许写一些流水账的购物日记, 五六年级的学生教师渐渐地引导启发学生写有思考价值的日记。 要求学生将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并记录下来, 没有固定的形式, 限定的字数和规定的范围,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在指导方式上, 教师要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眼睛,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自主选择作业材料的空间。 首先, 教师应灵活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梳理知识, 形成系统的知识链。 重视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的培养, 包括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回顾总结、反思和创新。 其次, 教师应一步一步地让学生写一些预习日记、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日记、知识点梳理归纳日记、数学自我反省日记。 记录预习时无法理解的问题、自主探究时的想法、归纳方法时的过程, 以及积极、自主地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回顾、思考及反思的过程。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理想方法 篇5

英语学习兴趣低下,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情感因素之一。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英语学习兴趣低下与各项英语学习(听、说、读、写、译及综合语言知识)均呈现显著的负值相关。因此,需要我们从教学实际出发,探索出解决英语学习兴趣低下的方法。经过多年的尝试、实践,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自由对话是降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低下的理解方法之一。

一、引起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低下的因素

所谓英语学习兴趣低下是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常产生的诸如紧张、担忧、害怕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是测量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状态是否健康的一个较敏感的指标。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向前发展,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已逐步由教授语言知识转向训练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师生之间在课堂中有大量的英语信息传递和交流,学生听说活动大大加强,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英语问答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课文的复述等,成了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问答对话,目前大多数教师所采用的形式往往是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暴露范围大,老师则是高度警惕,紧张地听着学生所用的每一个词、句,一旦发现学生在语音、语调、语法上有什么差错,或有什么不地道的地方,就马上给予纠正,给予否定评价,这种见错就纠和充满评价的情境,甚至打断学生的讲话来纠正,学生不知所措。因此学生考虑与担心的是自己的句子有没有语法错误,过多地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性,把英语学习和实际运用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某些不确定,没有把握的情形视为威胁,还有不少学生总觉得自己的英语基础差,自己的语音、语调不标准,讲不好英语,怕开口,缺乏自信心,这些都是引起英语学习兴趣低下的因素。

二、开展自由对话,消除引起学习兴趣低下的因素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就必须消除和缩小上述因素的影响,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与气氛,缩小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暴露范围,强化或消除评价情景,以减少学生的自我威胁;

2、在某些场合下尽量减少否定评价,甚至不进行否定评价;

3、把注意力从词、句的正确性转移到语言内容、交际功能、语言实践上来;

4、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改变学生在英语口语交际中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我们认为在课堂上开展自由对话是一个消除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理想办法之一。学生们也反映课堂上开展自由对话后,上英语课已不像以前那样害怕和紧张,而且开始喜欢上英语课,想进行英语会话了。这说明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所谓自由对话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同桌的两位学生组成一组,自由交谈,不受外界干涉,也可以是相信的两桌桌子,四个学生之间进行自由交流,组与组之间互不干涉,教师也不干涉任何一组。谈话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周围能看到的东西,如学习用品,衣着穿戴,也可以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事,如天气、饮食、学习情况、老师、同学、朋友、家庭情况。各自的兴趣爱好,也可以是近期内发生的事,如学校的运动会、文艺晚会、郊游活动等。由于进行自由对话时,每个组都各自为政。因此,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暴露面缩小到了最低限度,这样因评价情景带来的自我威胁就大大减小了;由于教师不加干涉,不去纠正学生在会话交际中出现的错误,因而也就排队了老师的否定评价,此时唯一有可能的给他否定评价的就是与其对话的那个同学。由于否定评价的威胁解除了,学生也就不再会的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不会把英语学习和实际运用中难以避免的某些不确定,没把握的视为威胁。于是,在不知不觉中调整了他们的认知结构,把注意力从语言知识的正确性和精确性上转移到了语言内容和交际能力上来了。英语自由会话还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安全、自由、宽松的外语课堂气氛。人人享有开口说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使学生在英语交际实践中感到,用英语进行会话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别人能讲、自己也能讲,从而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得到了加强。

三、如何开展自由对话的四种方法

1、开展自由对话的方法多种多样,从形式上分,有问答式与主讲提问式两种。①问答式,是同桌的两个同学之间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对话开始由一方以提问的方式引出话题,然后又以回答的形式把话题扩展深入下去,而且提问的学生也不固定,可以随着对话深入的需要,随时进行交换,这是开展自由对话的主要形式。

②主讲提问式,这种形式是由同桌的两个同学中的一个来讲述某一件事或谈论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另一个同学进行插话或就主讲的同学所讲内容进行提问,这种形式也可以由同桌的两个同学扩大到前后两桌的四个学生进行。其中一个主讲,其他同学插话提问,英语程度好的同学主讲,其他同学插话提问。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口语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程度差的同学则进行力所能及的插话提问,这样他们既不会有任何非开口不可的压力,又不会失去进行英语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自由对话从内容上分,也可以分成两种,即有主题交谈和随机交谈。①主题交谈,这是由教师定好交谈的题目。如Talking about family.学生就围绕这个题目进行交谈。

自由对话原初级阶段最好采用这种形式,谈论的题目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当学生有了一定的会话能力后,谈话的题目可以扩大到所学的课文、紧密配合教学。

②随机交谈,进行随机交谈时,教师不确定交谈题目和范围,交谈的双方没有任何束缚,海阔天空,想谈什么就谈什么。这样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对于英语程度差的学生来说,可以从天气、日期、一直谈到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和家庭等,每一个题材讲一句话够他们讲的了。对于程度好的学生来说更是大有用武之地。可以充分激发和调动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师在自由对话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做好开展自由对话的前期准备工作,教师有计划地、有目的地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英语习惯表达形式的句式,如:如何表示同意和不同意、请求、感谢、歉意、希望、意图、决定、可能性;如何问价格、日期、有关学习英语方面的问题和别人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如何请求某人帮忙等,分期分批地教给学生,然后才能要根据已教过的表达法和句式给学生定好交谈的题目。另一个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就是要教会学生提问,熟练地用What, Who, Which, When, Where,How等疑问词提问,为了使交谈生动,灵活多样,确切地表达思想和情感,也应教会学生使用反意问句,选择问句,否定句和感叹句等,在上述两项准备工作已充分做好后,教师最好在开展这项活动前一个星期,在每天上课时抽出时间与口语交际能力较好的学生进行自由对话示范活动。

②发挥好教师在自由对话进行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应灵活地控制进行的时间,每次进行的时间长了会发生无话可谈的现象,或引起学生厌倦感,过短了学生想说的话不能讲完,他们会感到扫兴、失望、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压抑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这就要求教师悄悄地细心地观察学生的对话活动,察言观色,体察和辨认各类学生的情绪变化,当发现大部分学生已进入高潮后就可以停止进行。其次,教师要做的另一件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在学生不知不觉中有意识地注意一组学生的对话过程,以做便及时了解情况,对于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的一般错误,可不加理会,对于那些可能带有普遍性非讲不可的错误,当时也不要打断学生的对话交际活动来纠正,而是应当自由对话结束后再指正。

③在自由对话结束后作好简单的讲评,这种讲评应当带有鼓励性。表扬那些认真胆大敢于开口的学生,特别是要表扬鼓励那些原来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为下一次自由对话活动排除心理障碍。

另外,英语教学(尤其在起始阶段)应该在唱中学,在情景中说,在说中熟,在游戏中运用掌握。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多用英语组织教学,开辟英语语言环境,再配以大量的感性材料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多给学生提供英语对话、表演、朗读的机会和时间,使学生在语境中学好英语,始终保持浓厚兴趣。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侧重开展了以下活动:

1、坚持每节一笑或一哭。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或结束前,请一名同学用英语讲一个让大家笑的笑话,或一个让大家哭的心酸故事。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有一天上课之前,同学们都已经坐好,不知道今天自己会“开心一刻”还是“辛酸一把”。这时两名男同学(确切的说是两个很调皮的英语后进生)大大方方地走到讲台桌前,给大家演义了一遍朱时茂、陈佩斯的小品 “Eating Wonton at the Same Table”。

2、结合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给学生布置“每人每天五句漂亮英语”的任务。刚开始由教师根据当天所学内容提炼“五个具有一定鼓动性的地道的英语句子”,要求学生熟读,一直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并且创造机会让他们都炫耀炫耀他们的漂亮英语,地道的英语句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以后,开始逐渐地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地道的英语句子。这一任务的经常性,使学生慢慢地形成了作读书笔记的习惯。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句子财富”。有时,他们甚至会因为报刊杂志上的某个精彩句子而兴奋不已;有时,他们甚至会一天找十几句漂亮英语,弄得我经常求他们允许我“盗版”。

3、每人每天准备一句谚语或名人名言,结组交流。各小组每天评一个最佳谚语或名人名言,在课前写在黑板上或定期“出版”精华手抄报,供大家欣赏。

4、每周阅读欣赏一篇好文章,从中汲取精华为我所用,并把它融会贯通,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我们学到第一册UNIT 13,LESSON 50,Abraham Lincoln时,给学生介绍了著名的Gettsburg Speech;在我们学到第二册UNIT 19,LESSON 74-75,Martin Luther King,Jr.时,给学生介绍了著名的I Have a Dream等等。学生在研读这类文章时,不仅提炼出其中的精华消化吸收,而且渐渐地体会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感觉。

5、每周一歌。我充分利用录音机、计算机等电化教育学段,教会学生了许多英文歌曲,如:Yesterday Once More;Say you Say me;Old Black Joe;The Red River Valley;Whatever will be will be;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等。TITANIC中的一曲My heart will go and on一经班内同学唱出,校内的五名音乐特长生先后找到我,表示要实现英语学科上零的突破。

6、每月读一本英文故事书。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读至少一本英语故事书。很多世界名著的简写本都成了学生的心爱之书,如:A Tale of Two Cities;One Million-pound Note;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Robin Hood;Stories by William Shakespeare;Treasure Island;Tom Sawyer;Jane Eyre;Oliver Twist等。

在这些做法的操作过程中,注意吃透教材的同时,还必须吃透学生情况,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因素,确定每一阶段方法方式;结合每天五句漂亮英语、名人名言、名人名篇的内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结合各项活动给学生提供产生“成就感”机会;经常提问,让学生自学、讨论,引导学生不满足于死记硬背,而注重理解,独立思考,多提供机会,使学生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上来,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增长的喜悦,促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一步加深,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都形成了稳定的、强烈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内驱力。学习英语再也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娱乐,一种休息。

每天课前,都会从教室里传出动听的英文歌声;每天一上课,都会有一名同学落落大方地走上讲台,给大家讲一个令人捧腹的笑话或一个令人难忘悲伤故事;每天一上课,黑板上都会写有班内五个学英语小组选出来的最佳谚语或名人名言供大家欣赏;每个月末,都利用一节课举办一个小型英语歌曲演唱会,名人名篇朗诵会,读书体会交流会;每一学期,组织

一、两次英语综合能力大奖赛。每一次活动,无论大小,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各显神通,人人有用武之地,个个有机会体验成功!

理想方法 篇6

【关键词】思品课堂教学;创新教学

下面就结合本人的从教经验,谈几点如何创新教学方法让思想品德课堂更理想的观点:

一、理想的思品课堂应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

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必然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学习是学生的主体行为,没有其自身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学生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所以,构建理想课堂,最根本、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式”学习,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为此,我在平时教学中,努力从三个方面去实践尝试:(1),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创造尽可能多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在动手、动脑中“学习”;(2),精心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探究的同时,注重适时针对探究中出现的疑难和问题,加以有效引领和点拨;(3),认真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既注意让学生明确“合作什么”和“怎样合作”,又重视开展交流、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争辩中产生思维碰撞,以达到互启、互促、共进、共赢。

二、理想的思品课堂应是动态生成的课堂

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不确定的,虽可大致预测,却是无法规定的。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应是“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由此可见,动态生成是理想课堂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平时教学中,除了在课前进行精心预设外,应凭借教学机智“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类信息,推动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

三、理想的思品课堂应是愉悦和谐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这清楚的表明,课堂教学既是认知活动过程,同时又是师生情感交流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愉悦和谐、富有情趣味的教学氛围是构建理想课堂的有力保证。为此,教师应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入手,努力营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课堂教学行为特别是评价用语上坚持多用宽容方式,多用商量口气,多用鼓励语言,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不断激发同学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让学困生也能“抬起头来走路”。从而,让课堂真正成为每个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人人都有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人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四、理想的思品课堂应是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的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创新的源泉。为此,教师要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在探究中体验成功与快乐。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了以下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一字激活。在教学中,巧用汉字,有时再赋予汉字一些新的时代内容,就能起到启发诱导、深化提高的作用。如:在讲“自尊自信”时,我板书了一个“臭”字,解释为“自大多一点”即为“臭”,教育学生“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从而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课堂模拟。为学生创立社会实践活动空间,举办模拟活动,使学生对社会生活基本知识加深了理解,也体会到了挣钱之艰辛,锻炼了交际交往能力,培养了市场竞争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3)法庭辩论。即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进行模拟法庭辩论,既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4)猜迷语。把所学内容变成为迷语,难度较大,要求较高,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厚。如:“逛市场”,打一消费者的权利(谜底为自主选择权,因为超市是自选场)。(5)留有余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学生主体地位,不仅要还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更要让学生有思维的过程,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五、理想的思品课堂应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功能的课堂

多媒体教学可充分利用其形、声去创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和意境,激发学生感情的参与,诱发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六、理想的思品课堂应是及时扑捉教育契机启发引导学生的课堂

教育契机,就是教育者一种可求而不可遇的机会来临之际,及时抓住这种稍纵即逝的机会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教育。如国内外重大事件、社会热点等,很可能就孕育着教育之机。教师应当机立断,巧妙地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启发引导。

总之,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唯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让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更理想,才能让学生更乐于参与课堂学习,更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应用“创新”的教学方法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给予学生创造的自由空间,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变潜在的创造力为现实的创造力,使学生成为自我创造的新人,让学生拥有快乐幸福的学习生活、拥有更快乐幸福的人生!

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方法 篇7

关键词:理想化方法,理想模型,理想实验,理想化思维方法

一理想化方法概述

理想化方法即一种科学抽象, 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 它根据所研究的问题的需要和具体情况, 确定其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保留主要因素, 省略次要因素, 排除其他干扰, 最终简明扼要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1. 理想模型

理想模型:为了简化问题, 突出主要矛盾, 用以代替复杂而具体的实际研究对象, 而引入的简单抽象的理想物体。模型是指尺度、样本、标准。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存在形态、规律等方面的相似性是模型方法的客观基础和抽象思维方法。

理想模型的建立: (1) 建立理想模型必须以真实实验或客观事实作基础; (2) 理想模型又称模型或是概念, 是科学抽象的产物, 反应事物的本质属性; (3) 运用思维把事物的某些属性引至极限的结果。如物理学中常用的理想模型有:质点、孤立系、点光源、点电荷等。

理想模型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有: (1) 具有对研究对象极度简化和纯化的作用; (2) 理想模型法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性; (3) 物理模型法可以促进人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挥和发展。

2. 理想实验

理想实验, 又叫做假想实验或思想上的实验。理想实验不同于具体的实验, 它不是一种实践活动, 不能作为一种实践活动, 不能作为检验科学理论的基础。

第一,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在伽利略之前, 人们都认为, 一切运动如果不是不断加力的话, 即使没有阻力, 最终也会停下来。伽利略首先认识到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他发现具有初速度的物体在一平面上运动时, 物体最终之所以停下来, 就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接触面越光滑, 物体受摩擦力就越小, 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也就越长, 问题的关键在于接触面光滑程度如何, 假定接触面具有理想的光滑程度, 就可以把阻力忽略不计, 物体就能保持其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这就揭示了“运动的物体一旦没有受力的作用, 就能保持其速度永远运动下去。”这是从理想实验中得出来的一个科学定律。伽利略观察到:当一个球从第一个斜面上滚下又滚上第二个斜面时, 球在第二个斜面上所达到的高度同第一个斜面上达到的高度近似。他断定由于摩擦的存在而导致这一细微差异, 如果将摩擦消除, 那么第二次高度将等同于第一次的高度。他又推想, 在完全没有摩擦的情况下, 不管第二个斜面的倾斜度有多么小, 它在第二个斜面上总要达到相同的高度。假设第二斜面的斜度完全消除, 那么球从第一个斜面滚下来后, 将以恒速在无限长的平面上不停地运动下去。

第二, 牛顿的抛体实验。牛顿延续了伽利略的传统, 在思索万有引力问题时设计出了一个著名的理想实验——抛体运动实验。一块石头投出, 由于自身重量的压力, 被迫离开直线路径, 如果单有初始投掷, 理应按直线运动, 而这时却在空气中画出了曲线, 落在地面, 投掷的速度越大, 它落地前走得越远。于是, 我们可以假设当速度增到如此之大, 在落地前描出1251001000英里长的弧线, 直到最后超出了地球的限度, 进入空间永不触及地球。这个实验在当时的实验条件下是无论如何不能实现的。牛顿在真实的抛体运动的基础上, 发挥思维的力量把抛体的速度推到地球引力范围之外。

“由于向心力, 行星会保持于某一轨道。”如果我们考虑抛体运动, 也就不难理解。

第三, 爱因斯坦的追光实验。爱因斯坦在《自述片断》中写道, “在阿劳这一年中, 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倘若一个人以光速跟着光波跑, 那么他就处在一个不随时间改变的波场中。但看来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是同狭义相对论有关的第一个朴素的思想实验。”

爱因斯坦在另一本自传中回忆他的生平时, 这样写道:经过十年沉思之后我从一个悖论中得到了这样一个原理, 这个悖论我在16岁时就无意中想到了, 如果我以光速C追随一条光线运动, 那么我就应当看到, 这样一条光线它就好像一个在空间里震荡着而停滞不前的电磁场。可是依据经验, 还是按照麦克斯韦方程组, 看来都不会有这样的事情, 从一开始在我直觉地看来就很清楚, 从这样一个观察的观点来判断, 一切都应当像一个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观察者所看到的那样按照同样的一些定律进行。因为一个观察者怎么会知道或能判明他是处在均匀的快速运动状态中呢?

3. 理想化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第一, 理想化方法为逻辑思维创设了条件。逻辑思维是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重要手段, 逻辑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理想化方法为我们建立了进行逻辑思维所必需的许多概念, 也为我们考察事物的基本过程创设了良好的条件。由这些概念和条件出发, 我们就可以通过推导和运算, 清晰而准确地认识自然规律, 建立科学的假说。如理想化方法建立了“质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概念, 这样我们就能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就能根据给定的初态, 对物体运动状态作出预测。

第二, 理想化方法可以超越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际事物的运动要受许多因素的干扰, 有的干扰因素无法绝对排除, 如我们要研究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但实际中, 并不存在绝对不受外力作用的环境。运用理想化方法, 可以超越客观条件的限制, 在思维中创造出理想的条件, 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第三, 通过理想化处理获得的结果, 具有现实意义。 (1) 在许多情况下, 通过理想化处理而获得的结果, 可以近似地直接代替实际事物, 而不会出现多大的偏差。如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的情形下, 实际气体能在很高的精度上遵循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 通过理想化处理获得的结果, 可以过渡到实际事物上。如要求一个带电圆环附近一点的场强, 圆环虽然不能直接简化为点电荷, 但我们可以先将圆环分割为许多小段, 将每一小段看作点电荷, 求出每一个点电荷在该点产生的场强, 然后再作叠加。再如在温度较低密度和压强较高时, 实际气体不能看作理想气体,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 RT做适当修正得出。

二理想化思维方法的特点

从以往的科学史实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大师们跳动着的思维脉搏——理想化思维方法。

1. 理想化思维方法

理想化思维方法是思维主体运用非逻辑思维方法和逻辑思维方法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抓住事物性质的主要方面, 剔除次要方面, 塑造理想化实验过程、创建理想模型而从事科学创造活动的一种思维方法。理想化思维方法包含在理想实验和理想模型等具体的理想化过程中。

第一, 理想化思维方法的客观性。理想化思维方法一般贯穿在理想实验和理想模型之中, 理想模型和理想实验的客观性导致了理想化思维方法的客观性。

第二, 理想化思维方法的逻辑性。一定的逻辑法则是其推理过程的依据, 而这些逻辑是在无数次实践中形成的结局。理想化思维方法可以加深人们对真实实验的理解, 克服具体实验的局限性, 进一步揭示出客观现象和过程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

第三, 理想化思维方法的创造性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也是理想化思维方法的非逻辑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与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毫无物理知识、一个不从事物理方面科学实验活动的人, 绝对不会进行斜面思想实验, 也不会得出惯性定律。

2. 理想化思维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第一, 理想化思维方法是科学抽象的重要手段。在一般的实验研究中, 不可能完全排除次要因素和外来干扰, 而在理想化过程中, 可以发挥理想化思维的力量, 经过高度抽象得到理想客体, 把对象的主要矛盾或主要特征, 以纯粹的理想化形式呈现出来, 从而深刻地揭示自然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第二, 理想化思维方法有助于指导实验者进行理想实验, 以直觉地把握事物的本质。事物具有质的多样性, 事物的质又具有隐蔽性。对于事物的本质不可能一次就认识清楚, 当认识到事物的初级本质之后, 还有二三级本质, 因此, 需要进行多次反复的认识。认识事物的本质可以借助可操作性的观察和实验, 但是, 比如认识了万有引力, 无论怎么做操作性的观察和实验, 也无法得到物化的结果。但理想化思维指导下的思想实验可以克服客观条件限制所带来的种种困难, 可以超脱逻辑思维的束缚, 可以充分发挥非逻辑思维能力, 构想理想化的精神客体, 进行意念性的操作思维, 抛开种种现象的迷惑, 直觉地把握事物更深层的本质。

第三, 建立理想模型, 形成科学预见可运用理想化思维方法。理想化思维方法的形式有理想实验 (思想实验) 和理想模型。建立理想模型有助于揭示事物的特殊本质, 形成科学预见。如在数十年前, 人们发现104号以上的元素都有极强的放射性, 且寿命极短, 为了预测后面的元素的稳定性, 科学家们分析了已有元素的质子数、中子数与稳定性的关系, 建立了类似立体地图的理想模型, 用该模型预测到114号元素将极其稳定。1999年1月俄美联合小组合成了114号元素, 4月美国劳伦斯-柏克莱实验合成116、118号元素。

参考文献

[1]王海山、王续琨主编.科学方法辞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2

[2]张光涛.物理学方法论[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 1983

[3]郭奕玲、沈慧君编著.物理学史 (第2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理想方法 篇8

一、人格与道德人格

人格源于拉丁文“persona”一词, 原意是“脸谱”即舞台上演员的面具, 后演变为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舞台上显现的行为或真实的自我, 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素养的总和。从伦理角度看, 一般是指人的价值和尊严, 即:道德人格, 个体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道德人格支配并决定个体的道德行为。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 东西方国家对人格一词理解也有很大的差异, 西方比较多的是从心理学“人格化”的层面诠释其词义, 在中国有着很深厚的关于人的本性和人伦的理论基础, 也有与人格相近的人品、为人、品格等词, 所以对人格一词的吸纳与解释多被赋予与道德有关的意义, 主要指人的道德水准与道德理想境界。道德人格是人格在道德上的规定, 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之间既有密切的种属关系, 又有内涵上的程度差别和外延上的范围不同。从内涵上看, 道德人格突破了人格内涵的一般层面, 专注于对人格的道德内涵深入剖析;从外延上看, 人格涵盖的层面广泛, 有伦理、心理、法律、政治等方面。也就是说, 人人都有一般意义上的人格, 这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二、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内涵

所谓大学生的道德人格, 是指个体作为大学生这一特定社会角色所表现出来的道德面貌, 是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稳定性的道德行为的范式和道德品质的境界。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而道德人格是大学生素质的集中体现。德国社会学家R.贝伦特提出:现代人应该是自觉的人、成熟的人、有创造精神的人、能掌握技能的人、能动的人、积极向上的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问题是人的素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自尊、自爱、自强是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基本内容。自尊是指大学生要正确地认识自我, 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摆正自我位置;自爱就是要以良好的道德行为维护大学生的声誉, 谦虚谨慎, 彬彬有礼;自强就是要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有创新精神, 奋发图强, 有恒心有勇气, 为了目标勇往直前。

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大学生道德人格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好和平, 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 这种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大学生要自觉加强爱国主义修养, 使之转化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巨大精神动力, 完成历史和时代所赋予的庄严使命。

热爱真理、崇尚真理是大学生道德人格的重要特征。热爱真理源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这一崇高人格与勇敢、智慧、大公无私、富于自我牺牲等美德紧密相联, 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把追求真理作为人生乐趣, 更要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

树立远大理想、具有坚定的信念是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核心。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 对人生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理想信念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奋斗目标、前进动力、政治方向和精神支柱。

三、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

在当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 传统的道德人格观念受到了强烈冲击, 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和行为方式发生着剧烈变化。大学生也不例外, 虽然这些变化促进了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更新和完善, 有助于他们形成敢于竞争、勇于拼搏、积极参与等积极意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当今大学生生存环境中的消极因素, 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构建, 导致部分大学生道德人格缺失。主要表现为:价值观念模糊, 缺乏集体和团队意识;责任感薄弱, 缺乏公共道德意识;政治态度功利, 把“评优”“入党”当成谋取个人利益的手段;学习作风浮躁, 缺乏勤奋吃苦精神, 注重包装, 轻视深造;自我控制力差, 缺乏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 不能自律。还有极个别大学生道德人格扭曲, 发生了触目惊心的杀害同学、甚至杀害父母与老师的事件。这些虽然是个别事件, 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导致这些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不可否认这与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堕落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途径和方法

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社会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心理负担。作为高等教育机构, 大学不仅要讲授专业知识, 更要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教育学生关爱自己, 关爱他人, 关爱社会。除此之外, 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教育也迫在眉睫。大学生个人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有意识地将自己培养成为乐观而充满爱心的人, 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首先, 大学生要自觉接受道德教育, 提高道德认识, 重视道德知识和道德原则的规范的学习, 不断提高善恶判断能力, 形成正确的善恶观念和道德认识, 为理想道德人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不断陶冶道德情操, 增强自己的爱心、同情心、感恩心、义务感、名誉感、自尊感, 消除仇恨心、嫉妒心、自卑感, 激发道德需求和欲望, 形成道德信念。大学生还要不断锤炼自己的道德意志,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在道德实践中自觉地磨炼自己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 从而实现自身行为的道德价值,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是道德人格形成的关键环节。当道德习惯得到巩固和强化, 转化为人们的内在需要时, 道德行为就会完全成为其性格中的固定要素, 道德人格便形成了。

其次, 勤于实践也是道德修养中最重要的环节。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只有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在改造客观世界和具体的行为实践中严格解剖自己, 认识自己的不足与缺点, 从而促使自己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 克服各种消极影响, 培养日臻完善的思想品质和情操。要坚持知行统一, 言行一致, 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同时善于总结实践中得到的经验, 理性认识社会, 培养优良的品质, 塑造高尚的人格。

理想方法 篇9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公共权重集(CSW),理想决策单元(IDMU),排序

1 引言

数据包络分析是Charnes等[1]最先提出的一种非参数数学规划技术,主要用于评价决策单元(DMU)在多输入多输出下的相对效率。其显著特点是每个DMU都选择最有利于自己效率得分的权重,即在该组权重下,它的效率得分最大。由于每个DMU选择的权重值都不相同,因此这些权重值不能直接用来比较所有的DMUs或对之排序。

为了有效区分DMUs并使不同的DMUs具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一些研究者建议使用公共权重集(CSW)对所有DMUs进行评价和排序,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数学规划模型。Liu和Peng[2]以一条斜率为1的直线作为标准线,构造了一个计算CSW的线性规划模型;在公共权重下,当多个DMUs都有效时,利用影子价格给出了排序规则。Ramazani-Tarkhorani等[3]的模型无法保证计算出来的公共权重是唯一的,提出了另一种方法计算CSW,证明了采用分层序列法得到的CSW是唯一的,也给出了一种相应的排序规则。Saati等[4]在确定每个输入、输出权重的上、下界后,提出了一种线性规划方法计算CSW,使CSW与权重上、下界间的偏差最大。杨锋等[5]建立了一种基于公共权重的DEA模型,并给出了四个步骤确定DMUs的排序。然而,他们的模型是非线性的,并且迭代计算速度较慢、公共权重不一定唯一。另外,一些研究者使用理想决策单元作为评价的参考对象,构建了不同的数学规划模型,用来计算CSW和得到所有DMUs的效率得分、排序[6,7,8,9]。如:Kiani Mavi等[8]考虑不可任意支配输入的情形,通过极小化待评DMU和理想决策单元间的距离,提出了一种计算CSW的模型。Barzegarinegad等[9]基于生产可能集中的理想决策单元和负理想决策单元,提出了DMUs的排序流程,等等。然而,这些模型很少能保证得到的CSW是唯一的,因此,其排序不稳定。

本文从直觉的角度出发,建立一个模型计算出所有DMUs都应满足的效率下界。虽然该模型是非线性的,但可以证明这个下界是唯一的全局最优解,并利用二分法的思想给出了其计算步骤;为了得到唯一的公共权重集,本文以理想决策单元作为参考对象,构造了一个多目标规划模型,证明了在已知目标函数重要程度(如字典序)的前提下,计算出来的公共权重集是唯一的;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新的排序规则,得到了所有DMUs的排序。

2 CCR模型

考虑n个待评决策单元DMUj,j=1,2,…,n,每个DMUj有m个输入和s个输出,用向量分别表示为:输入Ij= (I1j,I2j,…,Imj)T,输出Oj= (O1j,O2j,…,Osj)T.假设Iij 0,Orj0,i=1,2,…,m;r=1,2,…,s,即Ij和Oj的分量均非负且至少有一个是正的,j=1,2,…,n.每个DMU的相对效率用加权输出总和与加权输入总和的比值表示,即DMUj的相对效率得分可用式(1)计算。

其中urj,vij分别为DMUj第r个输入和第i个输出权重。

为了计算所有DMUs的最大相对效率得分,Charnes等[1]提出了著名的CCR模型。

其中模型(2)的最优值hp*是DMUp的CCR效率得分,约束条件(2.1)表示所有DMUs的CCR效率得分不超过1,约束条件(2.2)中的ε是非阿基米德常数,避免权重值为0,模型(2)的最优解u*rp,v*ip是DMUj的最优输入输出权重集。

3 基于公共权重和理想决策单元的模型

一般来说,模型(2)需要求解n次,得到每一个DMU的最优输入输出权重集。显然,不同DMUs的权重集是不同的。这些不同的输入输出权重值没有共同比较、评价的基础,不能直接用于所有DMUs的比较和排序;另外,由于权重选择的灵活性,常常有多个待评DMUs的CCR效率得分为1,这样,也不能得到所有DMUs的全序。

3.1 效率下界的确定模型

考虑到这些CCR效率得分都位于(0,1]之间,一种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公共权重对所有DMUs评估和排序。采用公共权重,将所有DMUs的效率综合在一起,得到下面的多目标分式规划(MOFP)模型[10]。

其中ur,vi是所有DMUs都能接受的输入输出权重值,即公共权重。

为了求解上述MOFP问题,文献中已经提出了许多优化方法[11]。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引入非负变量α,作为每个DMU的效率下界,即,效率下界α越大越好。于是,上述多目标分式规划进一步可转换为如下的非线性规划模型(4),一般来说,非线性规划容易得到局部最优解,但根据定理1,可以逐步增加α的值,得到全局最优解,文献[5]给出了一种计算其全局最优解的迭代方法,但其速度较慢;并且用各DMU的效率下界计算公共权重的模型仍然是一个非线性规划模型。

定理1设函数有界,其中xi,yr为已知非负数,,是u,v对应的分量,S是一有界集,则φ(α)是关于α单调递减函数。

证明对任意的实数α1≤α2,设(u1,v1),(u2,v2)分别是φ(α1)和φ(α2)的最优解,则,所以φ(α)是关于α单调递减函数。

定理1 表明:在模型(4)中,对于所有的DMUs,均会随α的增加而不断减少,当α增加到某个值α*时将不会全部满足,这时α*为模型(4)的全局最优解。为了计算α*,可构造如下的非线性规划模型(5):

其中目标函数为常数函数,保证模型(5)具有较高的求解速度。易知,α*∈[0,1],结合定理1,这里采用二分法求解,具体步骤如下:

输入:数据Iij,Orj,初始左端点a=0,右端点b=1,精度η

输出:所有DMUs的效率下界α*

第一步:令,求解模型(5),若模型(5)有解,转第二步;否则转第三步;

第二步:令a=α*,若|b-a|≤η,则输出α*;否则,转第一步;

第三步:令b=α*,若|b-a|≤η,则令α*=a,输出α*;否则转第一步。

定理2 不考虑误差,上述二分法计算出的下界值α*是唯一的。

证明根据定理1,易知上述二分法产生的α*值是模型(5)的全局最大值;而模型(4)与模型(5)有相同的可行域,且α值是模型(4)的目标函数值,所以α*是唯一的。

3.2 基于理想决策单元的公共权重的确定模型

当计算出所有DMUs的效率下界后,将α*带入模型(5),得到一些线性约束条件。为了得到唯一的公共权重集,需要一个公共的参考对象作为评价标准。这里采用虚拟的理想决策单元作为一个参考对象。

定义1[6,7,9]假设有n个待评DMUs,每个DMUj,j=1,2,…,n具有m不同的输入Ij= (I1j,I2j,…,Imj)T和s不同输出Oj=(O1j,O2j,…,Osj)T,对于输入数据,选取所有DMUs最小的数据作为理想决策单元(IDMU)相应的输入数据;对于输出数据,选取所有DMUs最大的数据作为IDMU相应的输出数据。即:

对于理想决策单元,我们希望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可构建如下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

其中α*为第3.1节采用二分法得到的下界值。定理3 模型(7)总是可行的。

证明令,根据模型(5)和3.1节的算法,则

从而,集合,即模型(7)的可行域非空,故模型(7)总是可行的。

对于多目标规划模型(7),这里采用分层序列法求解。定理4表明当目标函数的重要程度事先确定时,模型(7)具有唯一的最优解。

定理4 当目标函数的重要程度事先确定时,模型(7)采用分层序列法得到的解是唯一的最优解。

证明不妨假设模型(7)已按目标函数重要程度排列,即:

{u1O1max,u2O2max,…,usOsmax,-v1I1min,-v2I2min,…,-vmImmin}{Y*1,Y*2,…,Y*s,X*1,X*2,…,X*m}是从第1步到第s+m步依次得到的最优值,则Y*1=u*1O1max,Y*2=u*2O2max,…,X*m=-v*mImmin,由于每次求解的均是线性规划模型,所以{Y*1,Y*2,…,Y*s,X*1,X*2,…,X*m}是唯一的。根据分层序列法,先求出第一个目标的最优解,然后在保证第一个目标最优解的前提下求第二个目标的最优解。因此,在计算第二个目标的最优解时,增加约束Y*1=u*1O1max,即,从而第一步确定唯一的u*1,第二步确定唯一的u*2,以此类推,第s+m步确定唯一的v*m.故采用分层序列法模型(7)的具有唯一最优解[u,v],其中

3.3 排序规则

根据模型(7),得到公共权重集后,再利用式(1),计算出每个DMU的相对效率,比较这些效率值的大小,可以得到所有DMUs的排序;然而,由于计算误差的影响或数据不是足够精确,可能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DMUs的效率值非常接近或完全相同(如:当两个DMUs都有效时,它们的效率值都为1),这些DMUs不能完全区分。这里定义了新的排序规则(定义2 和定义3),可得到所有DMUs的完全排序。

定义2 如果效率值ξj>ξi,则DMUj DMUi.

定义3当|ξj-ξi|≤δ时,如果效率,其中δ是区分阈值。

4 算例

为了说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考察文献[5]的例子,假设需要对10 个DMUs的生产性能进行评价,每个DMU有2种投入(I1,I2)和1种产出(O),其投入产出数据见表1所示,要求对10个DMUs进行排序。

根据模型(2),可得所有DMUs的CCR效率值(见表1)。可知,DMU1、DMU3、DMU9的效率均为1,因而使用原始CCR模型不能区分它们。利用本文的二分算法,可确定所有DMUs的效率得分下界为0.1362,再采用分层序列法求解模型(7)可得到公共输入权重为v1=0.2552,v2=0.4194,输出权重为u=0.4298,利用式(1),可计算出所有DMUs的效率得分(见表2最后1列)。其中,DMU2和DMU3的效率得分之差不超过0.00001,利用定义3,可知DMU2DMU3.

为了比较,采用文献中的方法计算出这10个DMUs的效率得分(见表2)。文献[2]、文献[12]、文献[4]、文献[7]、文献[5]的最小效率得分分别为0.1240、0.0692、0.0747、0.0114、0.084;而本文方法得到的最小效率得分是0.1362,这样选择的公共权重对所有DMUs是可接受的。进一步计算本文方法得到的排序结果与文献方法排序结果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9273、0.6485、0.7333、0.5758、0.8788,表明本文方法的排序结果与文献[2]结果具有较好的Spearman秩相关性,其次是文献[5]。

5 结论

采用公共权重对DMUs进行评估、排序是数据包络分析中一类重要的方法。然而,文献中关于公共权重的计算大多数方法需要求解非线性规划模型,并且结果也可能不唯一。本文从直觉的角度,利用二分法计算出所有DMUs的效率下界,并借助于理想决策单元,给出了一种计算公共权重的线性规划模型,证明了在已知目标函数重要程度时,计算出来的公共权重集是唯一的,进而可得到所有DMUs的唯一排序。

参考文献

[1]Cook W D,et al.A DEA model for measuring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highway maintenance patrols[J].Infor.,1990,28(2):113~124.

[2]Liu F H F,Peng H H.Ranking of units on the DEA frontier with common weights[J].Computers&Operations Research,2008,35(5):1624~1637.

[3]Ramazani-Tarkhorani S,et al.Ranking decisionmaking units using common weights in DEA[J].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2014,38(15~16):3890~3896.

[4]Saati S,et al.A common set of weight approach using an ideal decision making unit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Management Optimization,2012,8(3):623~637.

[5]杨锋等.基于公共权重DEA模型的决策单元排序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11,(4):551~557.

[6]Jahanshahloo G R,et al.Ranking of units by positive ideal DMU with common weight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0,37(12):7483~7488.

[7]Sun J,Wu J,Guo D.Performance ranking of units considering ideal and anti-ideal DMU with common weights[J].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2013,37(9):6301~6310.

[8]Kiani Mavi R,et al.Developing common set of weights with considering nondiscretionary inputs and using ideal point method[J].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2013:1~9.

[9]Barzegarinegad A,et al.A full ranking for decision making units using ideal and anti-ideal points in DEA[J].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2014:1~8.

[10]Hosseinzadeh Lotfi F,et al.A method for finding common set of weights by multiple objective programming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Southwest Journal of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2000,(1):44~54.

[11]Stancu-Minasian I M.A seventh bibliography of fractional programming[J].Adv.Model.Optim.,2013,15(2):309~386.

理想方法 篇10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 是学生成才的导师, 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在班级管理与学生培养的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初中阶段是学生义务教育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也是学生人格培养、德育养成的关键时期, 初中生又正值自我意识进一步觉醒并逐渐进入青春期、叛逆期的人生阶段, 因此对初中生的班级管理尤其需要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三军不夺帅, 匹夫不可夺志, 志向与理想是推动个人进步的不竭动力, 初中班主任通过树立理想教育能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何为理想教育

任何人都拥有理想都需要理想, 所谓“取法乎上, 方得其中”, 一个人在人生初级阶段所订立的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一生的发展高度。所谓理想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德育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与人生追求, 并进而鼓励学生朝着自己所订立的目标不懈奋斗。初中生往往处于自我意识进一步觉醒的关键时期, 此时他们的首要问题就是“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而面对校园生活他们往往会问“我在学校里学习是为了什么?”。对于第二个问题不少老师、家长都简单粗暴地回答为“为了考学”, 这样的回答不仅将学生的人生理想局限于一个很小很狭窄的范围, 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多年教学经验表明教师、家长的不当引导是导致学生厌学的情绪主要原因。

理想教育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你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选择“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能成为一个怎样人”, 不是告诉学生“我要从社会获取什么”而是鼓励他们思考“我能为他们付出什么”, 这一连串的问题是理想教育的基本问题, 同时也是每一个人的人生基本问题, 班主任没有权力去干涉学生的自由想法, 但作为老师班主任有义务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理想。

二、理想教育方法初探

针对初中生活泼、好动、易叛逆的心理特征, 理想教育具有其独特的方式方法, 合理利用这些教育方法能有效引导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1、了解学生心理

理想教育的第一步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这就要求班主任时刻观察班级动向, 通过谈话、交流的方式了解同学们近期的所思所想, 一旦发现某些同学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就要进行深入沟通找出深层原因。初中生对理想、未来的看法还很不稳定, 容易受到父母、老师、同学、社会新闻、时尚潮流、电影电视剧、生活变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周期性的心理波动也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与心理状况, 因此班主任要对那些思想活跃、情绪起伏严重的学生给予格外关注。

2、注重因材施教

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基础上, 班主任要根据每一位同学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有的学生很早就树立了牢固的理想意识, 如果这种理想本身就是积极向上的, 那么班主任就要注意经常鼓励他坚守自己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有的学生则树立了不太实际的理想, 面对这种学生班主任应巧妙地利用榜样相应帮助其选择更实际、更积极的现实目标;而大多数学生的理想意识都并不强烈, 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也不宜过度干预, 而是通过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力, 始终牢记作为师长是要启发学生而非命令学生。

3、提高沟通艺术

与学生沟通是一门艺术, 一次常人看来不起眼交流可能会从正反两方面影响学生的一生。理想教育切忌班主任将自己置于道德说教者的制高点, 而应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学生更清晰更深入地认识自己与自己的人生理想, 要让学生感觉到是“我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而非“他人要求我实现怎样的理想”, 富于技巧与艺术的沟通通常能成功地帮助学生走出一时的迷茫与困惑, 找到前进的方向与动力, 因此沟通艺术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树立理想教育的关键要素。

4、开展丰富活动

初中生更容易通过丰富的素质教育活动取得精神与意志的成长提升, 针对这一点班主任应周期性有意识地组织理想主题的班级活动, 促进师生交流、活跃班级气氛, 同时也使学生通过相互了解、相互沟通获得相互鼓励, 须知对学生来说来自同学的鼓励常常比来自老师的赞扬更具效力、更能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动性。班级活动的内容也不拘一格, 可以是理想分享交流会、理想故事会、励志读书会、励志电影欣赏会等。学生在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也要为自己制定合理短期目标, 针对这一点班主任可以开展理想成果展示会, 将同学们的短期目标成果如画作、文章、音乐表演等进行集中展示以此激励学生。

5、培育良好学风, 实现全面发展

初中生的理想教育最终还是要为提高班级工作服务, 而理想与学风具有相得益彰的关系, 有理想就会有学风而学风好就能坚定理想信念, 因此理想教育与学风建设具有直接的正相关关系。班主任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将学习活动与自己的理想紧密相连, 无论学生是想成为科学家、艺术家还是军人、警察或是医生、律师, 班主任都要从宏观上树立学生通过学习实现理想的正确意识, 将学生为理想拼搏的精神信念转化为努力学习的不竭动力, 将学生光明正大实现理想的心胸气魄转化为风正劲足的学习氛围。一旦帮助学生树立起理想意识并养成良好学风, 那么将长久地有利于学生身心学习的全面发展与全面提高。

三、结语

对初中生的理想教育不仅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决定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教育环节, 但理想教育也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 需要班主任具有足够的耐心、高度的敏感、出众的沟通技巧以及对学生由衷地关爱, 理想教育不仅成就了学生, 也使老师成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导师与学习伙伴。

参考文献

[1]、黎学健.浅谈普通初级中学班主任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8.

上一篇:堆肥效果下一篇:咨询管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