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案设计

2024-05-23

理想教案设计(精选6篇)

篇1:理想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长大后想做的工作。

2、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用他人修补的方法延续谈话。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各种职业人们的劳动,知道各种各样的工作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2、各种职业的人物图片若干。

3、绘画纸、笔,幼儿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设计

一、导入活动:

《长大了做什么》诗歌里说了些什么?

二、开展“我的理想”的交流活动。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在幼儿交流的时候,教师适时出示各种职业的人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不同人物的服装、工作环境、使用的工具等特点。为下一作画活动作铺垫。

三、布置与辅导:

1、提出操作要求: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长大了做什么”的愿望。

2、巡回观察指导。

四、展示作品,组织讲评:

1、你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

2、倾听反馈。

通过展示孩子们的作品,不仅让大家共同欣赏,也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职业。

篇2:理想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设计的意义,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初步掌握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积极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教学重点:职业生涯设计的意义 教学难点: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案例法、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古话:“有志者事竟成”,对于我们各个时期的人都有指导意义。这句话对我们的职业选择与发展也非常有指导意义。我们如果“有志”于某一职业的话,那么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也会有“成”的。人生需要规划,我们的职业生涯也要规划、需要设计,那么什么是职业生涯呢?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的职业经历。职业生涯设计是个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也就是就业环境和本人实际情况,制订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它是对个人职业前途的展望。

任弼时说:“世上无难事,只畏有心人。有心之人,即其立志之坚也,立志坚则不畏事之不成。语云:有志者事竟成。”我们看一下潘菁是怎么做有心人的。

(学生阅读书中事例:我要做自己明天的主人。)思考问题:

(1)潘菁一共订立了哪些人生目标?她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2)潘菁遇到过挫折吗?她是如何修正自己的目标的?

(3)要做自己明天的主人,就要先做时间的主人,潘菁是如何做自己时间的主人的?

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来,任何理想的实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过个人不断的努力,也许要经受多次挫折的打击才能实现。而在理想实现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一味的等待,而首先要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切实有效的目标,用目标引导自己前进,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同时我们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做个有心之人。

讲授新课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职业理想

我们知道,职业理想能够确定人生发展目标,增强人生前进的动力,激励人生价值的实现。职业理想的实现需要不断的努力,经过不同的阶段,最后获得实现。

看一下潘菁,她确定了哪些目标?

她一进中等职业学校就定下了两个目标:一是在学校学习争优秀,业余补习文化知识,争取早日拿到大专学历;二是以优异的成绩和表现毕业,到母亲站柜台的那家商场当个营业员。后来遇到挫折后,她领悟到:不能再让别人主宰我的命运,我得做自己明天的主人。她不停的学习、取证,从自考到业余大学、夜大学,最后走进了名牌大学研究生宽敞明亮的教室。

有了具体的目标,就有了方向和动力;有了措施,就能加强自我控制。

潘菁的事例也向我们展示了:成功的职业生涯设计,通过务实的目标和措施,为职业理想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二)有利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设计,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制定出来的。我们要按照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来确定、并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潘菁毕业后没有进到她母亲工作的那家商场,于是她只好先到别的商店当临时工。她努力了,先后在好几家商店站柜台、看仓库、搞卫生……起早贪黑、勤勤恳恳,但是现实生活是残酷无情的。她在这一过程中领悟到:要做自己明天的主人。于是她就根据现实条件,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确定并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

(三)有利于指导在校学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知道,任何理想的实现,不能仅仅依靠“明天”,都需要从现在开始,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从现在做起。

潘菁并没有等待,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后八年的时间里,她不停息的学习、学习、再学习,由一个找工作困难的中职生到一个名牌大学研究生,这其间有一种东西在她的体内指导着她,让她永不停息的学习下去。

中等职业学校是我们即将开始职业生涯的起跑线,现在的学习是为成功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我们只有珍惜现在,珍惜在校学习时间,努力学习,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职业生涯设计中的具体措施和安排,能帮助人们学会控制自己,经常地提醒我们珍惜现在,不断地鞭策自己,督促我们为职业理想的实现做出努力。

作业:

(1)成功的职业生涯是经过一番努力获得的,你知道什么是职业生涯,职业生涯的意义有哪些吗?

(2)你能找出几个中职生奋斗成功的事例吗?如果找到了话,那么请你分析一下他们是怎么获得成功的!

板书设计: 投影: 思考问题:(1)潘菁一共订立了哪些人生目 标?她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2)潘菁遇到过挫折吗?她是如何修正自己的目标的?

(3)要做自己明天的主人,就要先做时间的主人,潘菁是如何做自己时间的主人的?

(4)理想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样的作用?(5)职业生涯设计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6)你从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二、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

我们要设计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把握以下四点:

(一)分析自身条件

要想成为职业生涯的成功者,就必须根据自身条件来确定奋斗目标,要作到“知己”和“知彼”。

1.了解“现在的我”、“我是谁”

请两个同学用十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的特点。从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特长、能力、身体条件、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家庭条件等。

2.预测“明天的我”在“现在的我”的基础上 通过自己的努力预计可以达到的程度,并不是胡思乱想。这既是确定职业生涯目标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实施和安排的基础。

3.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变化趋势

人是会变的,环境也是会经常变化的。在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中,非常强调每个人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成功的职业生涯设计,需要时刻审视内在、外在环境的变化,并且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前进路线,修正目标,才能成功。

4.自身条件与职业需求的差距

一个人必须充分而且正确地认识到自己本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必须对自己本身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刻的了解,以此作为设计职业生涯目标及策略的基础,对自我和环境了解得越透彻越能搞好职业生涯设计。

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吴莉”在工作后,想作化妆师兼老板,知道虽然自己是学美术专业的,但距离化妆师还有很大差距。

我们的自身条件与职业需求的差距不仅包括知识上的,还包括素质上、道德上的差距,更需要不断调整个性、调整人际关系。

过渡:我们前面分析了自身条件(1.了解“现在的我” 2.预测“明天的我” 3.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变化趋势 4.自身条件与职业需求的差距)现在我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客观条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二)确定职业目标

列举几位名人的职业目标:

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世界著名电脑开发商──比尔·盖茨

(三)规划发展阶段

李宁说:“要向大的目标走去,就得从小的目标开始。”

分组讨论 “吴莉” 案例,分析几个发展阶段:在校阶段、作服务员阶段、学习化妆阶段 等,以及各个阶段实现目标的措施。此案例对你有何启示。

(四)制定实现措施

三、职业生涯准备

有一句话说道:“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即使我们有再美好的职业理想,做了再完美的职业生涯设计,如果我们事先不去做任何的准备,没有任何的基础的话,那么即使以后的条件对自己再有利,我们也都会错过,贻误良机,悔恨终身。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一)珍惜在校学习生活

作为在校的高一的学生,在我们面前最重要是学习,学习知识和技能,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现在请大家做这样的几个假设:

(1)如果我在这三年不学习的话,我的知识、能力有哪些优势,我的就业范围有多大,我的职业理想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2)如果这三年期间我认真学习,掌握了我所学专业各种技能,获得了本专业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那么我的知识、能力有哪些优势,我的就业范围有多大,我的职业理想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3)如果我不仅掌握了所学专业的各种技能,获得了本专业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而且我又利用课余时间,积极钻研,在英语和计算机或其他方面有很大收获,平时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能力得到提高,那么我的知识、能力有哪些优势,我的就业范围有多大,我的职业理想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

我们说的社会实践活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军事训练、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科技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

同学们刚刚参加过军事训练,相信大家对军训的经历记忆犹新。大家可以想一下,我们从军训中学到了什么东西?这一次的军训尽管只有三周的时间,但是大家都有很多很多的感受,有很多很多的收获,而这些收获在书本中或是他人那里永远也无法学到的,因为它是我们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是我们自己对我们的一生都有影响。

同样,我们能从其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职业活动中学到很多很多知识,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一方面会锻炼、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能为我们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己提供一个良好的渠道。

所以,同学们不要放弃这些实践活动,尤其是不能错过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活动。同时还要在各种实践过程中主动、自觉地提高自己,落实我们的职业生涯设计、分步达到目标、实现职业理想。

(三)关注职业发展动态,适当调整职业发展方向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把我们与整个世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在飞速的向前发展,新的职业也在不断的更新淘汰着老化的职业。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珍惜在校学习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与职业活动,另外一方面我们还得不断的关注职业发展动态,适当调整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

职业发展动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就业市场的动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必然影响就业市场的供求变化。大家应该了解就业市场的供求变化趋势。

第二,职业更新淘汰趋势。职业更新淘汰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相对稳定的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2001年人事部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全国人才市场供求信息。资料显示: 1──7月,用人单位在被统计的人才市场发布用人需求238.l万个,登记的求职人员共811.6万人。职位供需比为1:3.41(职位数为1,求职人数为3.41)。

在招聘职位中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市场营销、计算机专业、经济专业、电子工程、管理专业、机械专业、财会专业、建筑专业、文秘专业、通信工程。招聘职位排名前10位的专业共占职位总数的55%。

在求职人员择业需求中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经济专业、电子工程、财会专业、市场营销、计算机专业、机械专业、建筑专业、文秘专业、管理专业、通信工程。求职人员择业需求中排名前10位的占求职人员总数31.6%。除此以外,医药专业、广告专业、化工专业、交通运输、外语专业、教育专业、法律专业也是人才市场供需的热点。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了解2001年的就业市场动态,了解了职业供求状况,就能指导现在的职业生涯设计。

这只是2001年的数据,那么对于2002年的,大家可以进一步关注一下。看一看有什么变化,有什么新的趋势会出现。

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可能一成不变,在保持相对稳定的时候,应当根据职业发展的动态,适当调整职业发展方向,补充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措施,修订职业生涯规划。

(四)全面提高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成功的职业生涯只属于有准备的人。全面提高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是我们在校学生为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做出的应有准备,是实现职业理想的必要基础。不论具体目标是什么,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都应该围绕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这一主线,结合具体目标的实现制定措施,在职业生涯的起跑线上做好充分准备。

全面提高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个人的需要,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我们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既是为自己进入职业社会并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创造条件,也是为社会进步奠定基础。

我们都有美好的职业理想,都希望自己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能靠空想,那需要我们付出实际行动才能实现。所以为了把我们的理想变成现实,需要我们珍惜在校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关注职业发展动态,适当调整职业发展方向,全面提高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灿烂美好的未来。

作业: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以此规划出自己的发展阶段每阶段的实施措施。

要求:

1.方向要正确;

2.目标要实际、符合实际; 3.内容详实; 4.措施要具体。

归纳总结和布置作业

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以此规划出自己的发展阶段每阶段的实施措施。

要求:

1.方向要正确;

篇3:理想教案设计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科技日益进步, 势必要求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 小学教育不容忽视。作为科学教师, 我深知科技在本世纪所处的地位, 也深感肩上的任务重大, 因此, 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定位21世纪科学教师理想角色?这也是课改要求我们对自身的全新认识。

二、研究目标

科学教师理想角色应从学校、家庭、社会对科学教师的期望来定位, 因为教育始终贯穿在学校、家庭、社会中。

(一) 学校认可的出色教师

一个理想的教师首先应该在学校里是出色的。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二) 学生心中的完美教师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有道德、有知识、充满爱心, 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三) 家长眼里的理想教师

文化素质高, 教学水平突出, 善于处理师生关系, 平易近人。

(四) 社会公认的优秀教师

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 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五) 自己期望的科学教师

应该是胸怀理想, 充满激情和创意的教师。

三、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理想的科学教师应该是一个掌柁者, 掌握着教育的方向、学生学习的方向;理想的科学教师应该是一个学生的知心朋友, 尊重关爱他们, 细心辅助他们;理想的科学教师应该是一个观望者, 放手让学生大胆独立地创造, 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创新;理想的科学教师应该是一名出色的科学教师, 善于驾驭教材, 勤于反思教学;理想的科学教师应该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 懂得献身教育, 懂得修养身心。

(一) 做一个掌柁者

1. 明确科学教育的方向。

《科学 (3—6年级) 课程标准 (实验稿) 》明确提出科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明确科学知识的学习应与科学探究活动相结合, 以“探究为核心”,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 并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作为教学要素之一的教师在探究性活动中扮演什么角色, 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科学教师的角色定位。

2. 制订科学教师教学的目标。

理想的科学教师, 应该制订一个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 不被教材束缚, 减少条件限制。其实, 在日常的教学中, 教学目标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对科学课来说, 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 需要有针对性地制订, 不仅应适于本校本年级本班学生, 更应方便教师实施教学, 不受教材限制, 还应有宗旨性、可变性。

3. 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目的。

每个学生都应有自己的学习目的。可是现在的家庭教育带来了很多弊端, 繁乱的社会步调让一些家长一心向“钱”看, 导致个别儿童失去学习的斗志, 或者以为学习就是为了赚大钱, 更有甚者没有任何学习目的。针对这些情况, 我们必须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目的, 唤醒他们心里的理想, 提高学习积极性, 增加学习效率。

4. 掌握家长教育的信息。

教育不只是教师的事, 也是家长的事,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启蒙老师, 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学生在校的学习, 甚至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

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 从中可以了解学生, 改变学生的一些错误的想法, 更好地因材施教, 把学生培育成才。

(二) 和学生成为朋友

1. 喜欢倾听的朋友。

理想的科学教师, 会倾听学生的一字一言。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想法, 学生的回答值得我们去尊重, 我们应该像朋友那样去倾听。

2. 热爱提问的朋友。

孩子毕竟是孩子, 他们在上课时不会理睬老师的上课目标, 任凭自己的思绪, 充分想象。这时, 老师就要把他们的思绪引回正题, 扮演成一个爱提问的朋友。

3. 懂得理解的朋友。

小孩子总有那么多奇思怪想, 有时会令你很尴尬。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该理解学生, 表扬他们勇敢大胆的想法, 引导学生去全面地思考问题。

4. 永远坦诚的朋友。

很多学生都怕老师, 不敢与老师交流。主要原因是教师在学生面前不够坦诚, 如果我们以巧妙的方式回答学生的问题, 就可以增进与学生的关系。

(三) 学做观望者

1. 放手观望, 引导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课程标准要求之一, 所以在适当的时候, 教师应该放手观望学生, 从中观察总结出学生是如何思考问题的, 他们是如何独自处理遇到的麻烦, 以便改进教学。

2. 引导合作探讨。

学会与他人合作也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一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 在追求效率的年代, 合作很重要, 科学课上不仅需要有独立的探究, 而且需要合作和探讨。有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些事情的反面, 从而使研究达到完整。

(四) 做回自己

发展学生的个性, 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师必须有个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没有个性, 也就很难有创造性, 教学发展就失去了动力, 教师的工作也不会有新智慧。

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花了40年时间, 收集了9万名学生所写的信, 内容是关于他们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据此, 保罗韦地概括出作为一个好老师的人格魅力的12个方面:

·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有如一个大家庭, 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尊重课堂内每一个。“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

·耐性。“她绝不会放弃, 直到你能做到为止。”

·兴趣广泛。“她带给我们课堂以外的观点, 并帮助我们去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与笑容使我很舒畅。”

·公正。“她会给予你应得到的, 没有丝毫偏差。”

·幽默感。“每天她会带回来少许欢乐, 使课堂不致单调。”

·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 不过我从未见过。”

·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 我的进步有赖于她。”

·坦率。“当她发觉自己有错, 她会说出来, 并会尝试其他方法。”

·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 将来也是这样。”

·教学策划艺术。“忽然间, 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 我竟然没有察觉是因为她的指导。”

研究发现, 学生喜欢的老师具备以下特征:在活动技能方面, 他们讲课有趣、喜欢体育活动;在性格特点方面, 他们和蔼、严格;在思想作风方面, 他们公正、认真;在工作态度方面, 他们对学生的学习负责, 能为学生着想;在学识能力方面, 他们教学方法灵活, 讲课清晰明了。同时, 学生希望教师能够爱护他们, 关心他们的进步, 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尊重并公正地对待他们。

不难发现, 教师的个性与他的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教师并不需要刻意地追求个性或者抑制自己的个性。

篇4:设计理想与期望的平衡

关键词:文学 电影 设计 虚拟现实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在诸多领域内都曾遭遇到许多未知的困惑,可以说人类的整個发展史就是不断在未知领域探索并寻找解决方法,最终到达与世界对话的过程。在这种和世界反复对话的文明机制中,人类自身在不断发展与总结前人技术经验以及观察经验的基础上,逐渐达成了在两个领域中相对较自由地面对世界以及自身存在的机制:其一,是设计机制,是一种以自主性实践为基础的能动机制,人们总是习惯对将要做的事情和工作进行提前编排和设想,无论这种设想见诸于类似图纸或表格以及意念等何种类型的载体,它始终可以引导人们的理性并可以有所修改性地和世界对话,最终完成人们心中的想法;其二,是幻想机制,也就是由一种对象感性化的思维想象做引导,自由地进行对世界的理解性编排,并不受世界中所存在的某些既定规则的影响,在虚拟的自我想象空间中感受世界所暗示的结构或意象,并把这种暗示通过自由的创造性思维归纳成为一种有别于现实世界的系统事物。可以看出以上两种机制都存在积极的因素。对人类社会而言,发展的动力是从先前基本生存物质的赚取到当代社会个体自由发展的方向性和内容性努力,都离不开这些积极的因素机制。而实际上,在人类发展的整体过程中,我们可以见到绝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秉承着以下的逻辑进行的:首先,由个体或群体自由幻想一种对于世界某一领域的归纳系统;其次,在完善系统后,由更加理性的设计工作对这些内容进行修正和编排;最后,在结构性完成后,最初的幻想将通过各种科技工程手段加以实现,并合理地推向人们的经济生活领域中。这样就可以说我们比较规整地完成了一次人类在某一层面上对于自身局限性的超越。而这两种机制以及以上所论的超越过程,在电影作品《源代码》中通过编导的精心安排,体现得非常充分,我们也可以从对影片背后的深入分析中得到某种关于设计与人类期望的启示。

二 能理性组合理想世界的方法论——设计的预期性

在《源代码》这部影片中,编导人为地设计了一种可以不断进行修正的世界观系统,并将其不断强化,在符合剧情发展需要的同时,加深了观影者对这一世界观的理解或疑惑。影片本身的故事情节似乎并不复杂:主人公肖恩(实际上是已经牺牲的上尉史蒂文)被科学家不断拉入他们所组建的源代码世界中的一辆列车上,利用他的八分钟一遍遍地寻找即将要发动恐怖袭击的罪犯,在第九次肖恩主动进入源代码世界并抓住罪犯之后,他并没有像先前一样被拉回,而是继续生活在一个和现实世界并行的源代码世界中,这也就意味着他打破了科学家原先的设想,能够自主地生活在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之中。在这个限定的故事情节中,观众们首先在观影经验层面上就要接受一个既定事实:一种源代码世界观已经被设计出来,观众必须要接受这个设计,这样才能明白影片的其它结构和内容演进。可以说这种世界观的限定就是一种影片吸引观众的设计形式,也在本源上预留了以后主角不断被动亦或主动地进入这一世界进行自我修正的设计空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这里所谈到的设计,是一个比较宏观的概念。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并不仅仅是狭义上被大众所理解的仅在事物外在空间形式或视觉元素的规划与创意,它所包含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应该说设计行为所囊括的范围不仅包括商业行为的规划、人生的理想制定、建筑形式的组合、视觉艺术的生成以及城市的建设方向等一些专业化领域中,而且还同时包括了虚拟思想境界等一些概念性且具有内涵的建立层面。从古至今,人类社会中的很多生存和生活能得以顺利,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设计。

如果进一步通过影片的角度,我们可以把设计理解为是一种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对未来的规划行为。如果是艺术作品,则是在理性与感性的基础上,对一件作品进行创作与编排。但无论如何这一系列行为都发生在事情真正实施之前,而作品展示或者计划实施阶段是排在设计之后的。人们之所以要进行设计活动,主要是希望通过这种渗入理性因素的行为可以让最后的结果更加完美。所以,反观影片中的叙事结构,我们也不难发现一开始主角从不愿被拉入源代码中,逐渐演化为一种主动的心理,并愿意不断通过理性的探究发现最后的结果并让其通过自我的努力变得完美。可以说以上这一系列发生在主角行为和心理上的现象正是人类自古以来在对话世界的过程中发生着设计现象的心理基础。这种心理可以表达为愿意理性地解决与世界对话而产生的难题,并通过自身的不断修正达到一种完美的预期值。这是一种带有积极色彩的心理表征,说明了人类自身对待世界的态度很有信心,而人类历史也正是由于这一心理的不断释放而得以不断深化与奠基,从而达到了现在的高度。而设计除了以上所具有的积极因素以外,也暗含着一种人类对于现状不满的心理并拥有一种强烈的意愿达到心理平衡,这种意愿在后文将给予论述。设计是对现实的修正,而达到完美的结果就需要一种对未来的预测。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习俗不一的原始文化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种预测的文化现象,这是人们最原始的与世界对话的方式,也是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希望能够找到的可以达成与世界和谐、完美共存的突破口。在现有理论中,平行宇宙与多个空间并行的理论可以说明作为这种人类历史意愿的当代解读,这个理论主要是希望给予各种未来预测一种可能的尝试。(包括股票、期货、人生等诸多方面)但如我们所知,即使这个理论成立,我们也没有找到一个现实的途径,并如影片中所描述的一样,到达另一个空间去做任何事情进而修正我们的生活,重新设计人生。人们能做的只能是通过一些文学作品来对这个理论提出种种假设而已。而《源代码》就是这种普遍想法的一个被艺术化了的极具代表性的文艺作品。其实这种文学作品的探索,是基于人类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期望和修正心理而发展出来的:我们希望能够把自己认为错误的问题,重新设计进行调整以臻于完美的目的为终极追求。《源代码》的影片结构就是基于对设计修正理念而作的一种假象,假设人生的设计可以修改直至相对完善。可以通过洞察未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计划性修正。《源代码》本意不仅仅是想表述为一种假设理论的实现问题性应用,同时编导也在试图解释关于某些报道中偶见幻象的现象。虽然在科学角度还不能对此有任何形式的解释,但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心理期望还是很有价值的。在某种程度上,这至少说明人类的心理本性拥有设计以外的另一方面内容:期待或幻想。

三 对于“自由”的解决——幻想与设计的平衡

如上文所述,正是基于人类这种设计的思想以及人生中的诸多困惑,人类一直以来都在试图探索出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对人类希望提前知道的种种事物进行提前预知,并在发生之前进行设计。但是,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科学界一直没能达到这个目标,于是人类这种对未来的提前预知与设计的期望,便转向诉诸于文学作品,从而在文学创作空间中达到一种心理平衡点,我们也正是基于这些观点来对影片《源代码》进行探究的。因为人类从本质上而言,在历史的进程中一直有一种集体心理,那就是对于自由的追求。但自由的定义是难以定论的,而且人类也不可能达到所谓的绝对自由,自由只是相对而言的,并且最终在哲学层次上我们发现,人类自由的终极点只是对于选择自由的获取。只有基于“选择”这一因素上,人类是自由的,正如影片中主角一开始对于自身处境处于一种极端受控的条件中,任何自主的行为意识都受到了科学家的操控,只有进入源代码的世界中才可获得自身的行动自由,但又在时间层面上受到了限制。可以说主角在此时所代表的就是人类一种原始社会身份的无奈表现,在空间和时间层面受到双重控制的主角无法摆脱自身的命运,只能听命于控制者的计划,去一次次地完成相对于控制者的设计思路。但戏剧化的转变在逐渐发生着作用,当主角意识到自身存在的意义以及对于自我真相的得知和生命终极关怀等因素以后,他开始主动诉求一种生命设计——在完成了任务以后,再次进入源代码的世界主动控制罪犯,使得整个历史事件得以改变。在次此意义上,主角最终获得了生命中的自由,可以自由地选择并为之负责,而且影片最终也表现了这一选择的结果——主角得以幸存并与爱人生活在一个平行的源代码世界中。虽然这是属于文学作品中的幻想结果,但这一充满了浪漫情怀的结局还是进一步说明或反证了影片所要表达的更深层的主题——如何对待所谓的绝对自由。正因为绝对自由是不能实现的,所以人类对待绝对自由的心理就体现出一种矛盾性的心理结构。一方面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和不断奋进达到对于绝对自由的无限追求中,这种现象就可以用上文分析的设计现象加以说明;另一方面,在绝对自由无法达成的现实中,人们利用文学艺术等形式通过幻想的机制在自我的世界中继续达成这绝对自由,并在科技允许的条件下把一部分幻想的成分通过设计机制在现实世界加以实现。这两种机制在对话世界和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如本文开篇所论述的,起到了一种叠加和交替作用,在人类通过设计机制无法实现真实世界的自由的时候,就会通过幻想机制在虚拟的世界得以实现。正如影片的逻辑起点一样:真实世界的爆炸案无法阻止,只有在虚拟世界中發现罪犯,才是对死难者最好的安慰,诚然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一切也是通过精密的设计机制实现的,但这种世界之所以成立的起因却是通过一种有力的幻想机制实现的——因为所有的源代码世界其实都是要通过主角自己的想象才能加以成立的。这似乎体现出一种有趣的二律背反,但也可以说这是影片用故事的形式述说着人类对于追求自由的解决方案的特点——幻想(或期望)与设计的平衡。可见,人类文化中的设计机制在某种层面上而言,其实是一种对于幻想机制的补偿行为,同时也是对自身的一种修正行为,具有双重功效。

四 结语

在人类与世界真实对话的历史中,正是因为我们发现了自身的宿命,从而在对待自由这一命题的时候,才发展出了很多种不同文化类型的对待方式。在各种文化类型中,所有的文明都在物质层面上达到了一种设计的机制。这一机制的形成在反观人类自身缺陷的时候,显示出强有力的修正能力和理性特征,不仅可以在一定层面上消除由幻想机制达成的过于理想化的因素,而且还可以在物质层面上合理地利用各种现有资源,理性地把虚拟中的幻想转化为一种现有实施或既定计划,最终得以达到幻想之虚拟世界与设计之真实世界的平衡。这种平衡不仅是历史层面的,但就统一历史时期而言也是群体心理层面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自身对于世界的对话形式,就是在这种平衡的机制作用中不断得到自我超越的。

参考文献:

[1]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陈永国、刘继译:《单向度的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

[2] [美]斯坦利·所罗门:《电影的观念》,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版。

[3] 赵毅衡:《符号学文学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4] 罗钢:《叙事学导轮》,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

胡平,男,1979—,天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工作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篇5:《理想的翅膀》 教案教学设计

本文描述了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理想扎出不同样式的风筝,并将这些风筝放上蔚蓝的天空,让风筝带着自己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课文语言优美,层次分明,配有多彩的画面。

知识与技能:认识课文出现的生字,并能书写有书写要求的字。在独立识字中,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自学自悟、合作交流,体会课题“理想的翅膀”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并怀着热情去努力实现理想。

教学重点: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读出对理想的憧憬之情。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并怀着热情去努力实现理想。

教学流程:

直接导入

寒冬渐去,春季来临,同学们,伴随着春天的脚步,让我们再读读课文,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场面吧。

一、预习检测

1、词语

理想翅膀似乎飘带未来棒后脑勺翩翩起舞

2、分段读课文(生评议)

二、交流释疑

1、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中的“我”和小伙伴们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指名回答)

2、请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吧!

3、交流学生喜欢的段落,在读中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出示课件:你看,我的风筝像一顶水兵帽,后面还飘着两根飘带,因为我长大想当海军。此刻,我似乎看见了无边的大海和涌起的浪花。(学生品读语言,想象画面。通过一个比喻句写得形象、生动。)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风筝比作成什么?读了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你的想象读这个句子。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读、示范读、赛读等形式。

出示课件:瞧啊,一只美丽的大蝴蝶,翅膀一扇一扇的,正在空中翩(piān)翩(piān)起舞,这一定是小薇薇的巧手做的,她想像她爸爸一样,当个昆虫学家。(重点理解“翩翩起舞”的含义,做动作表演。)生活中你用“翩翩起舞”形容过什么事物?生可能说:蝴蝶、落叶、跳舞跳得非常好的人、鸟、雪花……)

师:还有谁在放风筝?放飞的是什么风筝?(生答)

出示课件:还有,那瓦片风筝是未来的建筑大师二喜的,那双体花瓶风筝是双胞胎兰兰和红红的。所有的风筝中,要数小音乐家根子的最棒了,那是一架竖琴。说实话,见了他的风筝我才知道竖琴是什么样。风筝上挂的两排风铃可真好听:“得啷啷,得啷啷!”把带着鸽哨的鸽子都引来了。(同学们,见过竖琴吗?课件出示。竖琴美吗?表现在哪里?(生答:“把带着鸽哨的鸽子都引来了”)怎样才能读出它的美呢?试着读一读“得啷啷,得啷啷!”)

师:谁的风筝最有意思?表现在哪里?

出示课件:最有意思的风筝要数芳芳的了。她直到现在还没决定长大干什么,所以只好照自己的样子做了个风筝,让她到天上去好好想想吧!哈,风筝的后脑勺上还拖着一条马尾巴似的长辫子!(这段话中哪一句写得最形象、生动?试着读一读。)4、他们放飞的风筝为什么不一样呢?课文中有一句话一下子就把第三至六自然段的意思概括了,这叫概括句。你们能够找出来吗?请默读课文把这句话勾画下来。(生读课文,勾画)

出示课件:每个人的理想不一样,扎出来的风筝也不一。

师:通过刚才的读,同学们理解了“理想的翅膀”指的是什么吗?(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汇报交流、评价。)

师:他们是在单纯的放风筝吗?(生答:他们是在放飞自己的理想)

师:是啊,理想的翅膀就是这些在天空中飞着的--风筝,这些风筝就代表我们的理想,它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憧憬。让我们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

三、拓展延伸

师:老师想要给课文写个续集,在座的各位同学就是文中的主人公,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们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

先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课堂检测

出示课件:

我的风筝像一顶水兵帽,后面还飘着两根飘带,因为我长大想当海军。(前面描写“我”的风筝,后面写“我”的想法。学生先读后仿写。)

我的风筝------,因为------。

(课堂有限的时间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发言,通过写句子、交流就弥补了这一缺陷,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从而促进学生读写的结合。)

师:理想是火,点燃我们心中的希望;理想是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发奋学习,让手中的风筝带着自己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板书

理想的翅膀

远高

放飞理想

篇6:理想的风筝优秀教案设计

e. 然而他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

f. 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j. 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3、文章通过四件事情的叙述来写刘老师这个人,这四件事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重点叙述的是哪一件事?通过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表现出来?这是一个什么段落?

(一个比一个重要的递进关系,放飞风筝。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4、请同学们小声地朗读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想一想这三个段落是在写谁的心理感受?能概括一下这三个自然段的内容吗?思考一下这三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不是写刘老师,是写作者自已的心理感受。写刘老师在作者自己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刘老师的崇高人格对我的影响之深。画龙点睛,总结刘老师的崇高人格,点明写作本文的目的,表达对老师的深深思念之情。)

5、同学们,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人物的思想品质要通过具体的叙述、形象的描写和感人的场面来表现。让我们抓住文章关键的词语和重点的语句,随着作者行文的脉络,一起走进文章,与作者一起回到三十年前的学生时代,共同回忆和感受刘老师的精神风采。

三、研读赏析课文

1、默读课文1-3自然段。

①思考1-3段写了什么?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春暖花开,风筝戏云,想到刘老师,想到刘老师放飞的风筝。)

(扣住题目“风筝”,引出刘老师,引出刘老师放风筝的事情。)

②你觉得哪些语句和词语写得好,试着分析品味一下。

(染、尽情、舒展、举、戏耍、天穹(qiong)。)

(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2、默读9-10自然段

①想一想,刘老师放风筝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值得去写文章回忆,并告知天下人吗?

(亲自做,亲自放,亲自拾;享受欢乐,感受幸福,感到充实。)

②划分一下9自然段的层次,概括一下这段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层:第一句话;第二层:第二句话;第三层:第三句——第七句话)

(放飞风筝)

③思考一下,看了放飞风筝的事例,你觉得初识的刘老师,在你心里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体验到刘老师是这样一个人的?

(乐观、坚强、热爱生活、挑战困难……)

④口头叙述“有一次”到“生命”的力量。并认真地思考一下:一个很平常、司空见惯的“放飞风筝”,作者却说是让刘老师“感到了生命的力量”,你怎么样去理解这句话?这句话在写作上有什么特殊的作用?

(刘老师是一个残疾人,失去了一条左腿,平时靠拄拐行走,他渴望像正常人一样生活。面对现实,他勇于挑战自我,勇敢地面对挫折,乐观地面对生活。当他每战胜一次困难的时候,都是他人生的一次厉练,都是一次他生命力量的体现和成功。)

(用中心议论句的表达方法,总结“有一次”放飞风筝的意义,同时深刻地揭示出刘老师的内心世界。希望同学们认真领会并运用这种段落中心议论句的写作方法,本文很多地方应用了这种画龙点睛的方法,很好地起到了突出和强调文章主旨和中心的作用。)

⑤再思考一下,抓住他放飞风筝时几个动词“笑着、叫着、拄着、蹦跳着、喊着”去深深地思考一下,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不得不感叹作者的慧眼和笔下功夫,这是一个十分平凡却又非同一般的人。刘老师是一个身有残疾,却又不自卑、不自弃,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向上,有着阳光一样心态的人。我在备课时也在深深地思考,在刘老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一个很重要的精神传统,即“自强不息”。)

⑥“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中“飘”字在原文是“漾”字,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说出自己的理由。

漾(yang):a、水面微微动荡;

B、液体溢出来。

3、默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①概括一下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事,这三段与第九自然段有关联吗?什么关联?

(笑谈腿疾,激情上课,倾听发言”)

(有关联)

(都是写刘老师这个人做的事情,都是在为写他这个人,为写他的人格品质服务。看似不相关的四件事,作者是通过写一个人和写一个人的品质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就是彩线穿珍珠的写作方法,这条彩线就是人物的品质,这条彩线就文章的暗线。有暗线自然也就有明线,很明显文章的明线就是风筝,就是风筝这个实物。)

②如果说“放飞风筝”这件事,让我们初识了一个坚强的刘老师,那么这三个自然段读完,你发现你了解、认识到了一个更全面的刘老师。这个更全面的刘老师是什么样的?

(刘老师:自强、乐观;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热爱生活。)

③我们发现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或方法,问一下,谁能告诉我?

(通过具体的事例去写人。通过细致的叙述,细节的描写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

④写人的文章通常会用到这样几种表达手法: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而描写又有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景物。看一下这四个段落分别使用了哪种表达方法。

笑谈腿疾:描写(外貌、神态、语言)。

激情上课:叙述。

倾听发言:描写(神态、语言)。

放飞风筝:说明、叙述、描写(动作、神态、语言)。

⑤请同学们在这三个自然段中找出细节描写的语句,并大声地读一读,体味一下这种写法的魅力。

(a.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

b.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枝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

c.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立在教室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

d. 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

e. 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piān)翩起舞,扶摇直上。

f. 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

j.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h.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⑥同学们,我们已经发现这个苏叔阳写文章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每一个叙述或描写刘老师的事例后,总有一句或抒情或议论的句子,请同学们把这四个句子找出来,并想一想,告诉同学们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

a.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强调刘老师的乐观、向上的心态,尊重可爱的刘老师)

b.后来,我考入了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亲其师,信其道,由爱到敬,由敬到效仿)

c.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突出老师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d. 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强调刘老师的自强和乐观,他哪里仅仅是在挑战一个风筝,他的一生都在向命运挑战,他是一个大写的人。)

⑦.请问,如果你是作者,你也有一个这样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患有生理缺陷的刘老师,你该怎么样去想、去做?你该怎么样去怀念、去报答?三十年后当你再次见到刘老师时,你会对刘老师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自由发挥)

4、齐声带着对刘老师崇敬、崇拜、感激的感情,去大声地朗读第十一、十二自然段。

①同学评议

(读出感情了吗?读时脑海里是不是浮现了一个手拄拐仗、满头银发、慈祥和善的刘老师形象。)

②.“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这一段话中,你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为什么?思考一下,这篇文章有画龙点睛句,那么这一段呢,我们可以怎么来表述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

因为这一句揭示了刘老师的人格品质,点明了这篇文章的主旨。画龙点睛段。)

③.“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请同学们试着把这个句子变成肯定句。再想一下这句话在行文上有什么作用?

(一个活泼的少年更应该对生活有着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引出下文,从写刘老师到写作者,写作者对刘老师的认识、理解和解读。)

④.文中写道:“他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刘老师用他的知识、文采培养了一个又一个学生成才,刘老师用他的乐观、自强、向上的品质影响了一个又一个学生成人。)

⑤.回忆上课开始时,我们解释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内容,思考一下,文中的“理想的风筝”与课题“理想的风筝”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a.相同点:风筝飞上蓝天,都是寄托了我们每一个人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追求,都是一个象征物、象征人的希望、梦想和追求。

b.不同点:文中的“理想的风筝”,更突出、明确地告诉我们,刘老师放飞的是他乐观、坚强、向上的心态,这种乐观、向上、坚强的心态,这种挑战困难、战胜苦难、追求阳光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影响了我的一生、一辈子。

所以,作者最后是情感所致,不吐不快,满怀深情喊出了: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四、总结归纳全文

这是作者回忆自己老师的一篇写人的记叙文,通过四个事例,尤其突出“放飞风筝”这件事的叙述和描写,塑造了一个乐观、自强、向上、和蔼可亲的刘老师形象。在刘老师身患残疾的这个不愿让人目睹的现实和情景下,作者和我们由衷地被刘老师人格魅力所感染、所感动。

同时,我们应该承认,在作者的内心深处,刘老师的自强、乐观,刘老师的执著、向上的人格魅力,已成为了作者自己人生的精神支柱。作者本人历经“”的磨难,历经二次癌症的侵袭,七十多岁的高龄仍笔耕不辍,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刘老师三十年前在作者幼小心里放飞起来的那只“理想的风筝”。

所以,作者才会发自内心的充满感激的高声呼喊自己的老师: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同学们齐声呼喊)

看了“理想的风筝优秀教案设计”的还看了:

1.画风筝美术教案设计精选

2.《小猫刮胡子》优秀教案设计

3.古诗《村居》优秀教案设计

4.《画家和牧童》优秀教案设计

5.春优秀教案设计

上一篇:合肥工业大学MBA教育发展战略下一篇:电镀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