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基层体育文化

2024-05-16

乡镇基层体育文化(精选十篇)

乡镇基层体育文化 篇1

乡镇基层体育文化是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非常关键的因素, 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快慢;同时, 这也是实现城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乡镇基层体育文化与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 才能更好地发展乡镇基层体育文化, 实现城镇化建设稳步有序的开展。

1.1、乡镇基层体育文化是确保城镇化建设稳步向前的重要因素

从本质上分析, 乡镇基层体育文化是加快城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 成为确保高质量完成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优质文明的乡镇基层体育文化, 才能使城镇化建设工作人员调整好工作心态, 保证工作效率, 促使城镇化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及时顺利的实现。因此, 乡镇基层体育文化是实现高质量城镇化建设的有力杠杆。

1.2、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是乡镇基层体育文化的重要目标

城镇化建设为乡镇各个阶层的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 其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乡镇基层体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手段, 其根本目标就是确保城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城镇化建设作为乡镇基层体育文化的根本目标, 关系着乡镇管理的社会效益和人文效益。质量优良贴近生活的乡镇基层体育文化才能得到各个阶层的认可。因此,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时刻铭记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1.3、乡镇基层体育文化与城镇化建设的内在关系

城镇化建设是乡镇基层体育文化所追求的重大目标, 城镇化建设的扎实开展得益于乡镇基层体育文化的积极参与。诚然, 这个最高目标也会反作用于乡镇基层体育文化, 因为, 高水准乡镇基层体育文化是实现重大目标的基本手段。所以, 二者在实现城镇化建设预期效益的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相互扶持的, 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2、乡镇基层体育文化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

乡镇基层体育文化与城镇化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关系, 因此, 我们必须从这层关系出发, 深刻领会乡镇基层体育文化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这样, 才能更好把握城镇化建设的方向, 扎实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

2.1、乡镇基层体育文化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除了顺应社会发展步调外, 还以浓厚的人文理念为基础。因此, 在实现物质发达的同时, 也格外关注社会文化的进步。可见, 实现乡镇的城镇化建设, 不仅仅是经济水平和经济实力层面的问题, 还应当充分注重乡镇基层体育文化的力量, 并能够采取有力措施和可行途径, 借助这股强大的力量, 使城镇化建设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这也是使乡镇城镇化建设实现多元发展的应有之义。可以说, 乡镇基层体育文化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2.2、乡镇基层体育文化为城镇化建设汇集了崭新的生活观念

城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有着相通之处, 二者的目标不谋而合。因此, 实现城镇化建设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乡镇基层体育文化能够把科学的思想理念传播到乡镇乡村, 促使居民在深刻认识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同时, 树立其健康向上的生活观念, 激发起他们再学习的热情, 坚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最终, 实现思想素养的大幅度提升, 将这些良好健康的生活观念传递到城镇化建设中, 为城镇化建设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

2.3、乡镇基层体育文化为城镇化建设做好了正面优质的宣传

实现城镇化建设不仅需要各级政府机关单位的努力, 更离不开各个阶层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乡镇基层体育文化立足于城镇化建设这个重大目标, 人民群众作为基层文化最直接的传播载体, 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方式为城镇化建设做好了全面优质的宣传, 使城镇化建设充满了更大更多的希望, 也更加坚定了人民群众的信念, 并敦促人民群众为实现这个目标做着不懈的尝试和努力。

3、结语

乡镇基层体育文化以文化活动方式展现, 以娱乐精神为主要内容, 以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为出发点, 这些都是城镇化建设过程中, 在文化领域弘扬优秀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因此,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 乡镇基层体育文化俨然已经成为城镇化建设工程的窗口。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搞好乡镇基层体育文化活动, 并赋予它更富时代气息的涵义, 使其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价值, 为城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宪光.谈基层群众文化的现状与发展[J].今日科苑, 2008, (8) .

乡镇年度基层文化工作总结 篇2

一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各有关单位的关心支持和密切配合下,我乡文化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我乡群众的文化生活,为我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精神食粮。现将一年来我们的一些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理论学习,提高服务质量

一年来,文化站除参加党委、政府组织的业务和时事政策学习外,还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通过学习,认清了形势,明确了任务,改进了工作作风。并把文化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群众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我乡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落实资金投入,巩固阵地建设

乡党委、政府对全乡五个村的文化经费7600元都统一划拨到位,保证村级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乡党委、政府还投入大量资金保证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促进了xx乡文化事业的长足发展。

三、广泛开展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一年来,我乡文化站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结合我乡实际,共组织开展了以下一些群众性文化活动:

1、春节期间,组织动员永兴村、爱国村群众开展了贺岁表演。

2、“三八”妇女节,组织开展了寓教于乐的趣味竞技游戏。

3、协助乡小学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六一”文艺演出。

4、重阳节,协同乡老协组织开展了表演及庆祝活动。

四、加强运营管理,坚持免费开放

我乡所辖五个村都建有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永兴村还建设有体育锻炼设施,每个村都落实了管理人员,健全了管理制度,并且坚持每周不少于五天向群众免费开放。

在县电视台的支持下,今年我乡五个村全部安装了村村通广播,落实了专人管理,定时不定时地向群众播放广播节目及播报各项政策。

五、存在问题:

1、文化站的配套设施还在进一步完善中。

2、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不到位。

乡镇基层体育文化 篇3

关键词: 乡镇基层文化事业

一、提高对加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中央坚持从实际出发,对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快速发展的局面。但是,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相对滞后,出现“认识倒挂”、“一手软,一手硬”的情况依然存在。农村文化工作“排不上号,摆不上位”,出现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钱紧了扔掉”的现象,致使部分乡镇文化工作长时间处于低水平。

经济一体化作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正日益凸显文化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基层文化的战略地位和文化的巨大力量,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基础。各级政府要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加大投入,加强基层文化站的建设,改善文化硬、软件设施,理顺基层文化站工作的管理体制,明确文化工作人员的职责,使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二、基层服务点管理与服务的合理建议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文化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服务是加快基层服务点建设的根本,依照文化部的要求《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意见》中,财政部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于文化信息服务点建设的资金和维护费到位,公共财政是文化共享服务点管理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管理机制才能建设更多的文化服务点,实现信息村的建设,让其乡乡有基层服务点,形成巨大的全国信息网络村。文化服务点的管理部门承担起主管责任,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比如:与教育、电视、财政之间的工作沟通,加强基层服务的监督工作,将文化信息资源基层共享工程在管理和服务上面工作内容、流程记录下来,作为管理者的考核标准,促进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服务点因具备多种文化服务的能力,如、教育方面、文化娱乐方面、信息方面等等,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经常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对基层硬件的配置及时更新,基层服务点在管理上面不仅仅要文化资源更新、技术维权,还要及时的与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沟通,共同完善文化信息服务点的管理和服务。

三、人文精神上要突出文明健康向上的特征

生活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交相发展的新时代的农民,不论有怎样的文化积淀,都应该有具备自身特点的符合历史前进和社会进步潮流的人文精神追求,都应该表现出人类美好的精神品质和精神风貌。这种人文精神要含纳人类文化已到达的最好的精神境界,体现在精神风貌上,要表现为文明健康向上,不斷追求人类和社会历史进步;体现在个人人格和品质上,应该表现为具有关爱、互助、谅解、尊重、诚实的品格。塑造具有健康和优良品格的人,是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只有塑造了具有健康和优良品格的人,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极其重要的内容,就是以先进的文化引导农民塑造出健康和优良的品格,从对人的社会化起决定作用的社会文化方面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基层文化干部管理的对策

1、大力营造基层文化工作的大环境。群众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繁荣群众文化,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管理力度,重视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国民生产软实力,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花钱宁可不要”的现象,走出“无事干无人管,无所作为”的误区。因此,我们应保证和改善基层文化的基本工作条件,并必须把现有的文化阵地和设备归文化站统一管理和使用,在此前提下,还要跟进现代化理念,努力完善设施建设。

2、择优选用文化人才。要通过公开招考、竞技选拔、提名推荐等方式选拔优秀的基层文化干部,从源头上引进思想政治过硬、专业技术精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年轻文化干部。

3、做好文化干部培训。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培训,专家授课、技能比赛和由表现突出的基层文化干部畅谈经验等方式进行培训,提高基层文化干部的专业技术,丰富基层文化干部的经验,强化基层文化干部奉献和吃苦意识。

4、加大对文化干部的考核力度。对表现突出,成绩卓著的基层文化干部给予关心和爱护,给予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或者破格提拔,树立文化战线上的典型,从而带动一大批基层文化干部快速成长。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群众文化活动,从总体来讲,我镇还属于自发阶段,文化站在群众文化发展中,应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主管部门对基层文化的建设应制定什么样的相应政策以及经费的扶持,如何形成科学的投入,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了解了相应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做好基层群众文化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 冯锦福.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建设中的重点环节[J].图书馆建设,2008(2):102

[2] 周明艳.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建设与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11,2(5):54-56

[3] 陈原.场馆遍及城乡,服务惠及全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谈基层文化建设[N].人民日报,2010-03-01(3)

乡镇基层体育文化 篇4

一、文化站干部队伍建设滞后的成因

1. 认识不清, 心口不一致。

由于各地乡镇领导思想认识不一, 有的光说不做, 对文化站撒手不管, 把经济和文化割裂开来, 认为文化站不出经济效益, 是个包袱;有的认为文化工作是软指标, 不抓文化工作基本不影响单位排名晋位和个人升职, 文化工作抓不抓无所谓;有些地区的领导甚至还把文化站干部常年当作乡镇干部使用, 使其“姓政不姓文”。

2. 体制不顺, 主管不到位。

一是文化站需要的专业人才进不来;二是区 (市) 级文化部门对文化站的实质性管理也很少, 或者说力不从心;三是由于管理体制问题, 部分文化专干不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 没有把创新作为自己力量的源泉, 还是停留在向政府“等、靠、要”的观念上, 经费困难加上一时得不到领导的支持, 就不敢也不愿开展工作, 思想认识滞后;四是长期以来财政对文化的“负账”多, 原有的农村文化设施有的破烂不堪, 某些地区近年新建的乡镇文化站活动楼已挪作他用, 有的设备匮乏, 空空荡荡, 这种趋于瘫痪的状况当然也就很难留住人才了。

二、基层文化干部所应具备的能力

1. 组织执行能力。

基层文化干部要善于贯彻执行自己单位和上级组织的决议和决定。要把上级的精神和意图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和计划加以认真贯彻落实, 并做到全面准确, 科学得当。因此, 尤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合理组织各方力量, 取得良好效果。

2. 综合协调能力。

作为基层文化干部, 良好的协调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要善于团结各种人, 与大家合作共事。一方面要有很好的感情因素, 善于激发他们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情, 用文化塑造单位强大的战斗力。另一方面要善于社会交往, 使各种外在因素都能转化为开展基层文化工作服务。

3. 处事应变能力。

世界在进步, 社会在发展, 我们所面临的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如果基层文化干部一直抱定“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去开展工作, 那么就不能适应工作中的发展状态, 不能适应人们不断的变化要求, 无法应对工作中所出现的临时状况。因此, 作为基层文化干部应该增强处事应变能力, 认真了解新情况, 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工作实际, 加以分析研究, 争取获得最佳工作效果。

4. 文化建设能力。

要加强和巩固思想文化阵地, 善于宣传群众, 教育群众, 组织群众, 通过强化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 营造健康文明的浓厚文化氛围。要培养和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要坚持原则, 发挥文化引导作用, 树立正气, 构建社会和谐。

5. 开拓创新能力。

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 基层文化干部一味墨守成规是无法取得良好业绩的。如果我们仅仅具备“萧规曹随”的作风, 也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基层文化工作”的干部职责和任务。故要敢于突破, 敢于创新, 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闯出新道路, 开辟新领域, 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6. 学习探索能力。

这也是我们基层文化干部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学习的方法有多种, 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理论联系实际。即不仅要从书本中学, 更要从实践中学。基层文化干部一定要深入实际, 在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善于分析和探索, 并要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不断锻炼自己, 提高自己。

三、加强基层文化干部管理的对策

1. 大力营造基层文化工作的大环境。

群众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和繁荣群众文化, 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 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管理力度, 重视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 提高国民生产软实力, 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花钱宁可不要”的现象, 走出“无事干无人管, 无所作为”的误区。因此, 我们应保证和改善基层文化的基本工作条件, 并必须把现有的文化阵地和设备归文化站统一管理和使用, 在此前提下, 还要跟进现代化理念, 努力完善设施建设。

2. 择优选用文化人才。

要通过公开招考、竞技选拔、提名推荐等方式选拔优秀的基层文化干部, 从源头上引进思想政治过硬、专业技术精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年轻文化干部。

3. 做好文化干部培训。

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培训, 专家授课、技能比赛和由表现突出的基层文化干部畅谈经验等方式进行培训, 提高基层文化干部的专业技术, 丰富基层文化干部的经验, 强化基层文化干部奉献和吃苦意识。

4. 加大对文化干部的考核力度。

对表现突出, 成绩卓著的基层文化干部给予关心和爱护, 给予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或者破格提拔, 树立文化战线上的典型, 从而带动一大批基层文化干部快速成长。

5. 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工作各项制度。

如:文化干部岗位职责要细化, 奖惩机制要细化, 用严格的制度来约束文化骨干开展工作。文化主管部门要采取调研、检查等方式督促基层搞好群众文化工作, 丰富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总的来说, 基层老百姓非常迫切需要文化活动, 他们中蕴藏着很大的潜力。基层文化业务干部要积极提高自身素质, 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协调多方力量, 形成合力, 以新的文化发展观, 理顺管理体制, 整合文化资源, 努力改变基层文化现状。

摘要:群众文化单位业务能力的高低, 直接取决于每个业务干部是否具有组织能力、辅导能力、创作能力和研究能力。因此, 在这方面基于近年以来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实际, 提高认识, 分析所存在问题的成因, 进一步培养基层文化干部应具备的相关素质, 势在必行。

乡镇基层体育文化 篇5

【摘要】群众文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各级领导的认识水平、决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乡村群众文化建设方面绝不能仅仅将职责局限在为村民办几件好事,要把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精心策划,倾力组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交流沟通平台,充分发挥文艺队伍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提高当代农民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决定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成效。本文就如何创新群众文化做系统阐述。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化责任;文化活动;创新;建设

一、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

群众给当前基层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必须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文化工作摆在战略的高度予以充分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魅力,享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

二、乡镇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创新,提升吸引力

为了进一步摒弃乡镇文化站综合建设的瓶颈限制危机,其最好利用文化传播媒介进行人文交流实效价值宣传,有效完善文化修缮机构体系,积极推进小康社会的跟进力度。

要想顺利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各乡村一定要把功夫花在经常性工作上,督促各文艺活动队利用好劳动的空余时间,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提升各项活动的吸引力。首先,更新活动内容,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如文艺表演、送图书下乡和各地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等,这些内容健康、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且贴近农民生活的文化活动,可以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其次,利用各重大节假日积极开展庆祝活动和各种文体比赛。如正月里的舞龙、端午节的包粽子比赛等,这些活动对于人民群众来说难度并不高,并且还能促使人民群众在活动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相互提高,既增进了邻里关系,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强化基层政府的文化责任

为提升群众文化活动质量,各级财政部门每年必须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镇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农村文化人才的培训,把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建设与农村的休闲旅游文化结合起来,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如每年必须投入一定的经费购置适合农民提高自身素质需求的书籍和杂志,以充实文化站、农家书屋的内容,真正发挥乡村文化阵地的作用。除此之外,各级相关部门还要给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如提供一定的免息贷款,为赞助、支持群众文化活动的企业提供适当的减税优惠,提升赞助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以充足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举办高水准的文化活动项目,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四、丰富乡镇群众文化活动

现在,当大众的谈论话题涉及到群众活动时,人们的第一情绪反应便是欢愉,群众活动中尤以广场舞为典型代表。事实上,日常生活当中的许多地方都能成为群众文化的活动场所,如:公园、街道、社区等;群众活动内容同样是多种多样,如扭秧歌、打太极等可即兴参与的文化活动;群众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够接受文化熏陶、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由于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广泛性、层次性的显著特点,群体成员也具有一定的团结性、创造性等特征,因此群众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不可淡然置之,其社会效果深入群众。

网络格式乡镇文化站是乡镇各区域各种文化的集结点,是乡镇文化的核心,以合适的集结方式把广大群众的各种文化活动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大众文化活动群体。完备地组建结合点是完善乡镇文化网的重要措施。为此,乡镇文化站要积极吸收各种专业文化艺术团体和业余文艺团队,增强乡镇文化的实力,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多元化建设;融合各种文化艺术团体的组成力量,促成以大托小、以强扶弱的发展策略,带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多元化建设。

五、加强农村文化工作队伍的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为加强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水平,各级部门应将文化馆、文化站队伍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切实落实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相关政策,保障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以此调动其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特别要重视培养年轻的专业文化人才,形成农村老、中、轻相结合的良胜专业人才队伍梯队,防止出现人才断层和老龄化现象,通过对其实施系统的培养,充分发挥他们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六、群众文化的创新建设

(一)加大文化基础建设,增加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是否健全的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是能否为群众文化提供切实保障的关键因素,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大对以上两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强以图书阅览室、体育活动室为代表的综合型文体场所建设,进一步开发完备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二)培养高素质的文化建设队伍,完善公共文化机构服务

文化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通过接受专业的知识培训,提高个人的专业和修养,培养一批能辅助群众顺利开展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其个人绩效的专业人才,其中有厨艺培训班、二胡学习班、民族舞教学室等等,如此高效的公共服务更能够填充群众的空闲时间和拓展公民的知识领域。

(三)立足实际,科学?划,促进群众文化和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文化服务机构的建设中,有关人员应当端正实事求是的发展心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满足大众文化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文化活动。例如:划龙舟、猜灯谜、中秋赏月等活动,不仅能够铸造具有独特性的地方文化商标,还可以宣扬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进一步为发展当地文化产业和建设服务机构谋求后备资金。

参考文献:

[1]黄河.创新发展乡村群众文化建设[J].当代江西,2013(04)

乡镇基层体育文化 篇6

一、当前我国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 重视程度不够。当前, 我国乡镇政府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观念依然十分传统, 比较注重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 对基层文化建设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文化建设不同于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能够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取得一定成果, 但是文化建设没有捷径, 这也是政府长期忽视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因, 长期以往, 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就会逐渐减少, 虽然我国乡镇经济建设已经取得到了可喜的成果, 但是农村的精神文化和物质生活存在很大的反差, 也同样是影响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建设内容陈旧。乡镇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精神生活, 但是群众在文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当前, 乡镇居民的文化生活不仅内容陈旧单一、缺乏构思和创意, 而且不能有效提高基层群众的自身素质和文化涵养, 无法给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很多群众在闲暇之余都将精力投入到赌博等不健康活动上。

(三) 文化设施不足。当前, 我国政府比较重视城市的文化建设, 乡镇地区的文化设施与城市有很大差距, 很多文化活动由于缺乏文化设施而不能顺利开展, 虽然当前农村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但是其文化水平却不断降低, 因为缺乏休闲广场、活动场地, 致使乡镇的文化建设难以开展。一些乡镇地区虽然具备一定的文化设施, 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维护资金, 导致这些文化设施不能正常使用, 造成资源浪费。

二、推动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的相关策略

(一) 提高重视程度。乡镇各级政府要深层领悟党的精神, 分析当前我国乡镇文化建设的现状, 提高对乡镇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 要持续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程度, 针对文化建设的日常工作, 要注重调整细节。要充分体现文化站的支持力度以及执行力度, 在与经济建设不冲突的前提下, 加大人力资源以及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 给予文化建设人力以及资金的支持, 确保文化工作站的稳定运行和发展, 为乡镇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二) 打造建设队伍。文化站的相关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 打造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文化建设队伍, 全面开展和落实文化建设工作, 开展各项培训工作。在培养人才的同时, 还要注重吸纳人才, 不断改革和创新文化建设制度, 完善和激活内部管理, 充分调动文化建设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推进我国乡镇文化新发展。

(三) 开展文化活动。当前在我国某些乡镇地区赌博盛行, 已经成为群众的主要活动, 究其原因, 是因为群众的人文价值观以及自身修养所导致, 同时也是因为乡镇文化活动较少, 并且内容单一, 文化活动缺乏新意, 导致群众只能通过赌博等活动作为平时消遣。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一定要加强文化建设, 相关部门和人员要结合历史经验, 积极争取政府给予人力以及资金的支持, 创新文化活动内容, 例如, 动员多个村的文艺爱好者, 组建了3支文艺小分队, 自创自演、各具特色, 极具创造性地编排了特色鲜明的文艺节目, 让草根文化深入人心;举办篮球比赛、象棋比赛等, 并且在此基础上, 开展农民工艺、书画以及摄影展览, 进而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 完善文化制度。文化工作站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加大创新力度, 转变思想观念, 对当前的文化制度进行有效完善, 做好外强实力、内增活力, 完善文化管理制度。同时, 还要解放思想, 在市场经济下, 科学整合文化资源, 加大资本的投入力度, 提高乡镇文化建设的发展能力和服务能力。

三、结语

新时期下, 探究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具有时代意义, 相关部门和人员一定要认清文化建设对于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笔者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积极推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坚持文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秉承为大众服务的理念, 开展文化工作。在组织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以人为本、勤恳工作, 为全镇文化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同时, 还将为我国乡镇建设事业继续努力。

摘要:为了全面实现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远大目标, 一定要对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 对我国当前乡镇基层群众文化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 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希望提高乡镇文化建设质量, 进而提高我国基层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

关键词: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相继琴.探析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之路[J].金山, 2012, 09 (11) :35.

[2]相继琴.探析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之路[J].家教世界, 2013, 23 (1) :263-264.

乡镇基层体育文化 篇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河南省地域和经济状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45个县乡镇的基层体育社团组织。

1.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自2000年以来相关文献资料54篇; (2) 访谈法:对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45个县乡镇的基层体育社团参与者、负责人等进行电话访谈, 主要了解社团的管理、状况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

2 河南省部分县乡镇基层体育社团发展困境

2.1 基层体育社团工作职能发挥失常

体育社团具有服务、沟通、协调等职能于一身的体育组织, 在调查中发现河南省部分县乡镇基层体育社团在履行工作职能方面发挥失常, 重视面上的工作, 而内部管理职能比较欠缺, 内部管理体制混乱和管理机构不健全, 致使河南省部分县乡镇基层体育社团组织的工作职能无法正常发挥;部分县乡镇基层体育社团活动的参与者较少, 除了农民体协和老年体协组织一些活动外, 基本都是体育爱好者自发组织活动, 在这些活动开展过程中, 根本就没有相应的体育职能部门发挥相应的工作职能。另外, 不少基层体育组织的工作人员是由相应隶属部门的人员兼任, 这些工作人员由于平时忙于本部门的日常工作, 根本无暇基层体育社团组织的日常管理, 即便有些基层体育社团组织设有专职岗位, 但由于编制、待遇等原因, 难以吸引优秀专业人员从事日常管理工作。

2.2 基层体育社团组织管理混乱

目前, 国务院已经明确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实行登记管理, 但统一归口、双重管理体制尚未完全建立。河南省部分县乡镇基层体育社团组织普遍存在规模小、不规范、管理混乱等问题, 从整体看, 不论是人力、财力等, 还是组织管理和生存发展能力等, 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匮乏窘迫问题。造成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内部规章制度不完善, 组织机构不健全, 虽有制度, 但由于专职人员过少、财力不足等原因, 导致不能有效落实;有些县乡镇的体育社团缺少主动性、创造性的工作精神, 往往依附性强, 等、靠、要思想严重, 组织功能、协调功能都不能与社会需求、群众需要等相适应;部分基层体育社团组织内部工作未建立评估相统一的运作体系, 内部管理不规范, 工作效率不高, 不按章程办事, 个人或少数人决策的情况比较普遍;管理体制结构松散、管理混乱等现象几乎普遍存在。在调查中还发现河南省部分县乡镇基层体育社团组织还没有形成统一规划, 缺乏指导, 很少按照章程开展活动, 甚至只是为了应付一年一度的县级比赛, 部分基层体育社团已是名存实亡了, 失去了存在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2.3 基层体育社团组织体育场地匮乏, 场地设施不足

体育场地及设施的不足是影响河南省部分县乡镇基层体育社团组织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要开展活动, 就必须有一定的场地, 没有场地任何活动都无法进行。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 县乡镇绿地的增加, 人口密度的提高, 人们可以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越来越少。多数基层体育社团组织只能利用一些社区中的空地、广场以及街道空地等地方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这极大地制约了基层体育社团的健康快速发展。即使一些基层体育社团有固定的活动场地, 但场地的设施大多是年代已久急需维修, 或是健身器材被搁置一边直至生锈, 难以满足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

2.4 基层体育社团组织活动经费严重缺乏

经费缺乏是目前河南省基层体育社团普遍存在的现象, 目前河南省部分县乡镇基层体育社团组织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政府提供的财政拨款和补贴, 而这部分资金往往在层层下拨中不能完全到位;其次是会员的会费, 基层体育社团组织的参与者本来就较少, 再加上场地器材有限, 会员所能缴纳的会费就更少;排在第三位的是企业提供的赞助, 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县级以上的比赛时, 才会有企业赞助, 而这部分赞助对基层体育社团组织的发展来说就是杯水车薪, 因此, 经费缺乏是制约基层体育社团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

3 河南省部分县乡镇基层体育社团发展对策

3.1 建立和完善基层体育社团组织的管理体制

尽快建立和完善各级基层体育管理机制, 形成县 (市区) 、镇 (乡) 、村三级体育管理网络, 在这一网络的干预和协助下, 完善基层体育组织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基层各级体育管理机构, 积极发挥各级群众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目前在河南省基层体育社团组织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情况下, 各级政府的体育管理部门应扮演主要角色, 把基层体育社团组织的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中, 并且保证基层体育社团负责人必须由内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来担任, 以此增强基层体育社团的凝聚力和协调冲突的能力;领导层与管理层要分开, 使基层体育社团负责人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思考本组织的发展, 负责人担当起使命, 能够为会员的身心健康体育正确的、有效的锻炼方法;基层体育社团负责人应有很强的管理能力, 能够为本社团的发展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 同时能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各方面能力和综合业务能力, 为构建和谐基层体育社团提供保障。

3.2 加强基层体育组织的内部管理

为保证河南省部分县乡镇基层体育社团运作井然有序, 必须制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坚持自治、自律和自养, 充分发挥服务会员和社会的潜力;必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健全民主机制, 提高整体素质。只有明确了基层体育社团的职责与发展思路, 才能明确分工, 定期举办各种活动, 同时要建立基层体育社团组织社会评估体系, 通过社会各界、民间组织和内部人员的监督与评价, 增加河南省基层体育社团组织的透明度, 提高河南省基层体育社团组织的社会公信力, 使河南省基层体育社团有序运作。

3.3 合理利用和开发场地

体育场地设施的匮乏不仅影响健身活动的开展, 还对建立基层群众体育队伍建设, 甚至对体育产业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 解决现阶段场地设施不足问题, 一方面, 要高度重视基层体育场地设施问题, 采取必要的法制和行政措施, 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应当将“就近、就便, 建好身边场地”作为相关体育职能部门考核的重要量化指标;另一方面, 应当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现有的场地资源, 充分发挥现在体育设施的作用。

3.4 扩大基层体育社团组织的经费来源渠道

在政府对基层体育社团组织的投入上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 河南省部分县乡镇基层体育社团组织应充分依托社会, 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实行社会集资、广告冠名权出让等多种筹资形式。另外, 还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广开财路, 通过有偿服务向市场筹集经费。有条件的基层体育社团, 可以发挥自身优势, 以智力开发财力, 以财力增强自身实力, 从而壮大基层体育社团的发展后劲。所以, 基层体育社团可以通过发挥自身优势, 开展面向社会团体服务等形式取得社团活动的成本资金, 实现基层体育社团活动经费来源多元化。

4 结语

随着河南省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河南省部分县乡镇基层体育社团组织形式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 有过去的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同时为了使组织目标更加合理、更切合实际、更有利于基层体育社团组织的发展和更适应体育健身群体的需求, 应进一步制定较为完善、符合河南省基层体育社团发展的体育社团组织目标, 同时充分调动全民健身的积极性, 采取各种手段使经费来源多元化, 使基层体育社团组织更快、更好地发展壮大。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 对河南省部分县乡镇基层体育社团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针对存在的河南省部分县乡镇基层体育社团组织形式单一、基层体育社团工作中负责人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不均衡、经费来源匮乏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以便促进河南省基层体育社团健康发展。

关键词:基层体育社团,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赵德彦.山东省部分县乡基层体育组织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 2008.

[2]黄彦军, 徐凤琴.我国民间体育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4) :16~18.

[3]高茂章.河南省城市基层群众体育社团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8, 42 (2) :79~82.

乡镇基层体育文化 篇8

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成因

灵璧县地处安徽省北部,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全县21个乡镇, 原则上应存有21个乡镇文化站, 但实际上只有不到10个文化站有活动场地, 而在这些具备活动场地的文化站中, 能真正发挥作用的不到三分之一, 有的甚至一年不开展一项活动, 基本处于瘫痪状态。笔者认为相关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 政府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相关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且不积极支持有关可行的“自救”措施

受调查的这些文化馆 (站) 基本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即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刚刚拉起之时, 如按照正常发展轨迹分析, 今天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应该与基层经济发展水平同步, 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局面并没有出现, 甚至出现了历史的倒退。比如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灵璧县作为有名的泗州戏发源地之一, 每年都有若干次的送戏下村活动, 这些活动由政府牵头, 基层文化馆 (站) 承办, 节目由文化主管部分编排, 内容丰富文明, 大多取材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真实生活。同时专业演员阵容强大———由县泗州戏剧团遴选一批较为出名的民间艺术家承演, 较好地服务了和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但时至今日, 此类文化享受已经消失。

按照有关规定, 基层文化馆 (站) 建设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 其财政支出由行政拨款, 拨款额不低于财政支出的百分之一, 但是此项规定落实结果不容乐观。该县属于贫困县, 其财政状况令人堪忧。1993年, 由于政府机构改革把乡镇文化站的财政拨款任务, 交给了乡镇一级政府, 县文化局对文化馆 (站) 只有业务上的领导权, 这种改革的初衷是便于管理和更好的发展, 但结果恰恰相反, 因为税费改革以后, 乡镇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 文化经费成为首当其冲的削减对象, 为了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行和还清欠债, 有些乡镇政府甚至对文化馆 (站) 的活动场地进行拍卖或变相改变其用途, 这是明显的违法违规行为。全县只有不到一半的文化馆 (站) 有活动场地, 其余的基本都被这样处置了。经费的严重缺失是和政府的重视程度联系在一起的, 可以通过提高认识来弥补, 但我们如对违规操作肆意改变文化馆 (站) 用途的行为熟视无睹, 可能会导致长远利益的巨大受损。

鉴于此, 政府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出台了“以文养文”的政策, 该政策旨在减轻乡镇财政压力的同时, 也为基层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平台, 比如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文明的娱乐性、营业性收费活动, 以保证文化阵地的存在和发展。但在调查中发现该政策执行状况很不理想, 政府部门实际支持的不多, 其中原因可能与千丝万缕的经济利益有关, 解决此问题需要渐进的, 长久的措施推进。

(二) 相关从业人员人数较少且个体素质不高。

据笔者的调查, 全县21个乡镇文化馆 (站) 政府所核准的编内人员均是1人, 人数少给开展文化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 也造成文化维权意识的淡薄和维权能力的下降。面对侵权时大多采取避让和沉默, 不愿为争取其合法利益而斗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受教育程度低, 专业素质不强。

大部分从业人员是专科以下学历, 而且知识老化, 缺乏基本的创新精神, 调查中约有一半从业人员原本不是从事文化事业的而是从别的单位调入的门外汉。这种专业素质对于文化事业的发展负面影响较大, 更谈不上创新思维, 与时俱进了。

2、缺乏持之以恒的进取精神, 个体心态浮躁。

大部分从业人员面对年龄的增长和单位发展实际的限制采取的态度是得过且过, 退休了事。对文化事业的发展及走向问题不思考, 不关注, 缺乏自我培养和学习的意识。另外还有部分从业人员则是以文化作为跳板进入更理想的部门和单位。这种浮躁的价值取向导致了他们不愿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3、优秀的专业人员留不住, 新生的人才也不愿意进。

基层文化工作是一项艰苦且业务性很强的工作。鉴于现实情形, 优秀的文化专业人才不会选择基层作为落脚点, 也不愿长久留守这块阵地, 同时年轻一代的专业人士也不愿意选择这块阵地, 新鲜血液不能及时得到补充, 这样就造成了持续的大范围的人才断层。

(三) 新形势下文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客观上对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形成巨大冲击。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 各种新的经济实体和经济利益随之产生, 客观上引起人们思想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文化价值取向亦包含其中。现存的文化馆 (站) 基本上是单纯搞文化宣传的, 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价值取向的改变而更新其服务内容。这就需要基层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多元的大潮中做到与时俱进。把基层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和广泛性, 知识性和趣味性, 教育性和娱乐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文化宣传、传统道德教育、普及科技知识、开展体育活动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相关对策的思考

(一) 加强对基层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特别是要加强有关领导对该问题的认识

1、把对基层文化建设认识和实践的好坏作为领导干部任用和升迁的尺度。让领导同志融入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业中, 也就是说对干部的考核标准要宽范围, 多角度, 不宜只把经济发展等物质性指标作为衡量的标准, 只有如此, 才有可能逐步提升有关人员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 自觉地把该事业纳入自己的思考范围和施政领域, 逐步改变目前这种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2、切实加强人大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实施基层文化建设的监督作用。作为行政区域内的最高权力机关, 人大对政府具有宪法赋予的监督职能, 然而这一职能在基层没有得到较好地发挥, 导致政府的行政效率不高, 行政成本增加, 且行政责任难以追究。目前这种现象必须改变, 人大部门必须依法有效地行使其职权, 同时在监督的过程中要制定出较为量化的监督细则, 保证可行性和全面性。人大要把对基层文化的重视和发展程度作为衡量基层政府工作得失的重要标准。人民群众对基层文化建设的监督主要体现在积极谏言献策上, 以达到政府和人民共同参与基层文化事业, 促其和谐发展的目的。

(二) 逐步完善促进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的相关机制

1、建立起合理长期的财政投资机制。办好基层文化建设事业, 加强基层文化站的职能, 必须以一定的财政投资为前提。这种财政投资要立足于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 在国家相关法律政策指引下, 把基层文化建设纳入当地社会发展的财政预算, 研究制定切实的投资措施, 有计划、分步骤地加以推进, 通过层层建立领导责任制, 逐级抓好落实, 保质保量地长期进行下去。

2、加快新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培养、使用机制的形成。基层文化工作者是基层文化建设事业的主导力量, 他们能力和素质的状况直接关系到该事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对于他们的培养和使用, 首先要求在思想上达到与时俱进、专业上精益求精, 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上具备真本领, 做一名合格的文化人;其次, 培养他们立足本土, 服务大众的奉献品质, 鼓励他们多下基层, 深入农村, 把农村优秀的文化资源收入心中, 并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展现出去。再次, 要改变现存的培养使用中的不合理因素, 保证优秀的文化工作者愿意留下来, 努力吸引大量青年人才加入基层文化发展的队伍中。例如, 适当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逐步提升他们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地位, 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等, 只有如此, 才能保证基层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逐步壮大。

3、健全对基层文化发展的业务指导机制。业务指导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上级文化主管部门要对与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有准确、动态的把握, 并及时长久地给予有效的业务指导, 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做到分别对待, 渐进推进。同时要对基层文化馆 (站) 进行业务上的监督, 弄清落实和执行情况。二是基层的文化馆 (站) 要根据本地区的文化发展实情, 制定出发展规划, 指导自己业务的开展, 同时接受广大群众的建议和批评, 不断提高自我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三) 面对新形势, 基层文化建设要及时调整其工作思路和内容, 迎接文化多元化的挑战

乡镇基层体育文化 篇9

一、乡镇品牌文化艺术团的概念和意义

乡镇品牌文化艺术团是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出资由乡镇文化部门 (主要为文化站) 组织的一支群众文化艺术团队, 组成人员主要为乡镇文艺骨干人员和民间艺人。

乡镇品牌文化艺术团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括公共文化的服务设施、各种资源、服务系列, 以及资金、人才、技术和相关保障机制等, 它为社会文化生活和活动提供保障、创造条件, 为社会基层文化的发展进步提供丰厚坚实的基础。

二、乡镇品牌文化艺术团巡演对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起到的作用

乡镇品牌艺术团巡演暨“美德力量”秋收行活动是萧山湘湖文化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它给广大基层老百姓带去了一出出赏心悦目的文艺节目, 极大地丰富了当地老百姓的业余生活, 让他们在自己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文艺表演。

总体来说, 乡镇品牌文化艺术团巡演对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起到的作用有以下两点:

(一) 乡镇品牌文化艺术团建设是基层文化体系的坚实基础

真所谓:“群众文化是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大众性文化。”萧山乡镇品牌艺术团巡演是由区委、区政府主办, 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文广新局、区城厢街道办事处承办。每年巡演期间, 各乡镇文化站都认真做好品牌文化艺术团巡演工作, 从节目创作、演员组织到节目排练、场地落实等工作, 都精益求精。

(二) 乡镇品牌文化艺术团建设是基层文化体系的动力来源

乡镇品牌艺术团巡演以多种形式的活动来调动群众积极性, 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巡演队伍和观众队伍中来。此类大型活动, 即为广大公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样式, 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 也确保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拥有不竭的动力来源。随着一次次乡镇品牌文化艺术团巡演, 现在很多老百姓成了品牌文化艺术团的“粉丝”。品牌文化艺术团巡演, 正把精神文化“种”进老百姓的心里。

三、乡镇品牌文化艺术团巡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群众文化品牌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当前群众文化人才队伍“青黄不接”, 且缺乏后续人才培育力度, “断层”明显。特别是一些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队伍, 其人才结构已明显趋于老龄化。群众文化品牌人才队伍建设的滞后, 直接导致了群众文化创作不容乐观, 原创群众文化品牌正逐步减少, 新兴群众文化品牌形成受阻。

(二) 地域特点不够突出

一个地区的文化必须具有独特的标识, 并以其特有的形态在城市文化趋同的潮流中, 体现出新颖的、充满活力的独有特征。而我区不少品牌艺术团巡演中, 除了少数节目以外, 其文化表现形式多是表层的、类似的, 无法体现出各个乡镇的地域特殊性, 没有突出的地域特色, 未能体现独特的文化气质, 缺乏记忆效果。

(三) 宣传力度和宣传渠道有待提高

前来观看巡演的观众, 多为住在演出场地周边的群众。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乡镇的艺术团巡演活动, 或是不清楚具体的时间地点安排。有的因为客观原因无法到场观看, 也有的即使到场, 却因为没能找到座位或离舞台太远, 看不真切而又选择离开。

四、如何通过乡镇品牌艺术团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一) 加强人才培养, 为群众文化品牌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

人才在群众文化品牌构建中举足轻重, 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人才队伍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要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各类优秀人才, 充分发挥文化馆、各乡镇文化站的主导作用, 挖掘群众文化人才, 建立起人才库, 对其开展必要教育和培训;注重发挥文化骨干的积极作用, 制定出一个萧山区群众文化工作人才发展培育规划, 因地制宜的做好人才的开发储备和梯队建设。要重视、关心群众文化工作人才的工作和生活, 关心、解决其个人和家庭的实际困难, 知人善任, 激发其工作热情。

(二) 依托地域文化底蕴,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通过立足本乡镇文化资源, 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努力打造“一乡一品、一行一特色”的文化品牌。让群众在原创节目中看到了乡镇品牌文化艺术团成立以来, 农村涌现出来的那些层出不穷的优秀作品。通过打造乡镇特色文化品牌, 能反映了基层单位、基层群众在相关文化部门的引导下文艺创作水平的提高、文化素养的提高, 也能反映萧山基层文化百花齐放的喜人情形。

(三) 利用多元化的宣传手段, 提高艺术团知名度

在巡演之前, 利用电视、广播、海报、网络等多种方式对巡演的安排进行宣传, 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艺术团动向。同时, 充分利用网络和电视的同步异地直播优势, 用摄像机直播每次巡演的盛况, 让老百姓即使由于客观因素无法到场, 也能看到这些丰富多彩的节目。同时, 还可以在演出场地上树立大型屏幕, 让凡是到场的人都能一饱眼福。

综上所述, 从萧山区乡镇品牌文化艺术团巡演看来, 乡镇品牌艺术团建设, 无论对于群文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还是对于基层文化建设来说, 都是极其重要的。紧跟时代, 不断加强乡镇艺术团建设, 是优化基层文化建设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黎艳珠.《基层群文队伍人才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体系中的作用》[J].文化月刊, 2009 (12) .

乡镇基层体育文化 篇10

一、文化体育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特点

(一) 资金来源多样化

行政事业单位其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 在文化体育单位中机关属于行政单位, 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是国家预算拨款;事业单位资金来源除国家预算拨款外还有单位自身创造的收益, 事业单位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 这种资金来源的多样性使得文化体育单位的财务管理变得比较复杂, 不同性质的资金来源, 需要有不同的财务制度加以管理。

(二) 单位性质的公益性

文化体育单位所追求的首先是社会效益, 公益性是由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但在一些领域, 某些产品或服务不能或无法由市场来提供, 如图书免费借阅和古籍保管、群众性的文艺演出和体育活动、文物勘察和保护、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等。为了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 就要由政府组织、管理或委托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从事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 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求。

(三) 拨入经费的无偿性

国家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进行, 往往把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再分配中所取得的一部分国民收入, 采取无偿的形式, 拨付给行政事业单位, 这种行政事业拨入经费的无偿性在文化体育单位更为突出。这就要求在文化体育单位乃至行政事业单位中要正确处理好事业发展和资金供给之间的关系,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之间的关系。

二、当前文化体育单位财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没有按规定设立会计机构或指定会计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 设置会计机构, 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 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仍然存在财务人员无证上岗、或者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没有参加继续教育、从业资格证没有年审等情况。

(二) 尚未建立货币资金管理管理制度, 没有很好执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

《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第五条规定“开户单位可以在工资、津贴、个人劳务报酬、福利费用、差旅费以及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等范围使用现金;结算起点定为一千元;开户单位支付给个人的款项, 超过使用现金限额的部分, 应当以支票支付…”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以下三种违规的现象:一是现金大额支付, 二是月未现金结存较大, 三是坐支现金。

(三) 固定资产管理不健全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第三十三条和第三十五规定:行政事业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并加强资产日常管理工作, 做好资产建账、核算和登记工作, 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 保证账账相符, 账实相符。但是在工作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未建立固定资产账、或未及时进行固定资产核算。二是未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定期盘存制度。三是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的领用、保管制度, 只注重账面管理忽视实物管理。

(四) 非税收入、上缴财政专户资金管理不严

虽然制度对非税收入的管理执行的是收入和收缴分离制度。但在单位财务核算和管理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将收取的租金不上缴财政专户, 直接缴入单位账户, 用于单位各项开支。二是甚至非税收入未纳入单位基本账户核算, 账外设账直接列收列支。

三、如何作好基层文化体育单位财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 单位负责人应提高法律意识,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我国已逐渐步入以法治国的轨道, 在完善会计法规体系的同时, 文化体育单位必须加大执法力度, 单位负责人应带头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和维护各单位的合法权益。不断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督促会计部门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坚持岗位制约, 确保会计人员清正廉洁。

(二) 财务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会计监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 会计人员必须改变自身素质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弊端。应采取多种形式, 培养多方面的能力。第一, 要积极参加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工作是促进会计队伍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改善, 促进会计人员理财观念的转变的有效途径。会计人员应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 积极参加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工作。第二, 会计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三, 会计人员要充分认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认真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各项规定, 不断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工作中要做到3个“认识”即:认识到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既是各单位的内部管理行为, 也是社会管理行为;认识到因会计基础薄弱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和经济问题不仅影响本单位的经济建设, 严重的还会侵害国家利益, 扰乱国家经济秩序。

(三) 加强会计核算, 完善原始、记账凭证的填写与保存

上一篇:智能电能表防窃电技术下一篇:硬化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