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基层干部党性分析

2024-05-16

乡镇基层干部党性分析(精选6篇)

篇1:乡镇基层干部党性分析

组工干部党性分析材料

自担任组织委员以来,以创先争优为抓手,努力争做“五带头”共产党员,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对照“五比五带头”要求,认真查找自身不足,促使自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围绕岗位风险点、易发点,以及防范和改进的措施分析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理论学习不够,学习上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一是学习主动性不强、热情不高,虽然主观上要求自己加强学习,但事务性工作太多太杂,感到时间和精力不足,造成学习面不宽,学习内容不系统,学习效果不明显。二是联系实际不够好,因为对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学习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往往是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学习,有时造成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事倍功半,更谈不上学以致用。致使自己在工作中常常达不到应有的理论高度、宽度和深度。

2、工作有时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由于自己年轻,工作经验不足,工作能力还有所欠缺,对事物内在规律把握得还不好,处理问题有时考虑得还不够周到。加之平时工作量大、领导要求高、工作难度大,有时任务一压下来工作一紧张,就显得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以致影响工作质量。

3、生活上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虽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勤政务实、清正廉洁。信奉“言必行,行必果”,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正廉洁,没有任何违纪违规的问

题。但艰苦创业的精神发扬得还不够,有时滋长了攀比思想,在慎独、慎行、慎微、慎欲方面还有差距。

4、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常常只求“独善其身”、“只扫一屋”,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对时时处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作为组织干部作表率这根“弦”绷得还不紧。

二、存在问题主要原因分析

1、缺乏对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改造世界观的需要,是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思想素质的需要,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认为自己是基层一线干部,又不搞理论研究,只要简单地学一学,掌握一些主要精神就行了。因此,学得肤浅,收效也少。

2、缺乏砥砺意志、锻炼能力的主动性。从事乡镇工作时间长了,觉得自己搞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已基本具备了,渐渐就丧失了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激情和动力,对于领导交办的一些重点、难点工作,也没有当成砥砺自己意志、锻炼自己能力的难得机会。

3、对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缺乏认识。认为现在社会物质生活丰富了,放松了对自已的要求。

4、缺乏党性修养的自觉性。没有认识到党性修养要求每名党员都要自觉地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每时每刻、一言一行都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常常抱有“但求无过”、“差不多”,“说的过去就行”的思想,要求和标准降低了,工作的主动性就差了。

三、整改措施和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理论学习。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原著,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学以增智、学以明理、学以致用,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先进的理论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并积极地将理论学习的成果运用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去。

2、加强能力锻炼。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倍加珍惜时间,倍加珍惜每一次机会,将完成每一次工作任务,当作砥砺意志、锻炼能力的难得机会,认真对待,竭尽全力,发挥自己最高水平,力求做得最好。要勇于、乐于、敢于接受新的挑战和复杂任务,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实践能力、领导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3、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多方位全面的了解我党在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使自己常怀感恩之心,严格要求,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多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尽力掌握第一手资料。想方设法帮助困难群众。

4、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党的领导,维护中央权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党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党员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大局意识、执政意识,不断提高政治敏锐

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进一步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篇2:乡镇基层干部党性分析

根据组织安排,我于2011年3月到省委党校参加学习。通过一个多月时间的学习,专家教授的理论教育,班级的党组织活动,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参观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触很深。对照组织要求,深感自己在思想、工作和作风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下面我就查找的主要问题、剖析产生问题的根源、以及今后努力整改的方向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需要有差距。一是理论学习不全面,缺乏深钻细研。没有把理论的系统深入学习当作是提高执政水平、领导水平和推动工作开展的必需。二是学习理论抓的不紧,缺乏钉子精神。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平常因为事务缠身,放松了学习,虽然有时候挤出些时间来读书看报,但也只是满足于对时事新闻,重大事项动态,主要理论观点的了解,浅尝辄止,缺乏深研细读,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政治理论的精神实质领会不深,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还有一定差距。三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不够,效果不明显。学习中缺乏深入研究,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着眼度不高,挖掘不深度,归纳提炼不精,理论升华不快,调研文章较少。

2、工作作风与组织的要求有差距。一是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不够,忙于事务性工作多,真正扑下身子,深入到群众中解决重大实际问题少。往往是重工作部署、重目标责任考核,但深入解决具体问题等方面还做得很不够。二是督办落实不够。在平常的工作中,会议开的多,具体落实的少;安排布置的多,督办落实的少;责任状签的多,结硬仗的少。雷厉风行、一抓到底的作风不强硬,一些工作还得不到圆满的落实。

3、工作方式方法有待改进。与班子成员、镇直单位负责人、村干部等同志交流沟通少,“拿脉问诊”少,在政治、工作、生活上关心不够。有时沟通了,也是工作见面多、思想见面少,提工作方面的要求多、思想作风方面的教育少,批评多、教工作方法少。

二、产生问题的根源

1、理论学习还很欠缺,思考问题的深度不够。对科学理论指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干轻学,学习中缺乏自加压力的紧迫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学习的针对性、目的性不强,学习不全面、不系统,不善于结合本职工作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不注重带着问题去研究,不注重带着目的去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不注重沉下心来深入钻研,没有把学习、思考、实践和推动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当前农村基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深入钻研不够,研究不深,理解不透,缺乏挤劲、钻劲和韧劲,使

学习的效果打了折扣,制约了自身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提升。由于对学习抓得不够紧不够实,导致了我们在思想认识上出现障碍,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全面、深刻,在工作中解放思想的力度不够,意识不到自己思想上保守的地方,没有通过解放思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政策措施,说到底就是没有把解放思想落到实处。

2、执政意识不强,忧患意识不足。在工作中能够埋头苦干,勇于接受任务,敢于担当责任,但缺乏一种攻坚克难的钻劲。在工作中没有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小进即安,小富即满,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地方与其他乡镇的差距以及与其他县市区乡镇的差距。

3、思想解放不够,创新能力不强。一是解放思想不够到位。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受到现有政策规定的限制和条条框框的束缚,工作的胆子不够大,魄力不够强,步子不够快,还存在着不敢“冒进”的现象。二是创新思维不够活跃。主动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不够,有时满足于上级部署什么就去抓什么,主动谋划、改革创新不够,对工作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三是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一些创新性成果转化不够及时,没有形成制度用以指导实践。

三、今后努力方向

1、精钻博学,孜孜不倦,做勤奋学习的表率。在加强学习上用心思,带头执行机关学习制度,形成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学习理论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化系统性、条理性,努力在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带动部属“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把理论学习与上级的要和当前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与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不断把学习的成果转变成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思路和措施。

2、发扬民主,维护大局,做干事创业的表率。克服思想和工作当中存在的思想狭隘、目光短小,本位主义的现象,进一步强化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开放意识和包容意识,切实履行好服务职能,进一步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科学发展观,着眼于长远,谋划于整体,统筹安排好当前的各项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和落实办法,始终把握总体发展思路。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加强与班子成员的沟通协调,努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树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精神,与班子成员同心协力、一门心思谋正事、一心一意求发展。

3、改进作风,克难奋进,做开拓创新的表率。认真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进一步强化与时俱进、创新意识,从过去的老经验、旧方法中走出来,努力做到运用市场理念、改革办法、创新精神来推动工作发展,进一步在解放思想上求实效,在工作中实践科学发展观,在不断改革创新中谋求又好又快发展,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

阶。

4、真抓实干,勤政为民,做密切联系群众的表率。在工作中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转变观念,从千头万绪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多深入基层,多角度、多层面的开展调查研究,耐心倾听群众的呼声、基层的反映,准确地知道群众盼什么,基层想什么,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利益诉求和愿望,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任,人人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认真分解落实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工作督查到位,认真开展“回头看”。树立“有为才有位、无功即是过”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愿望,着眼于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多制定一些利民惠民的政策措施,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5、克己奉公,防微杜渐,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坚持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大力发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解决好做人与做事、做人与做官的问题,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落实好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时时处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努力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保持勤政廉洁良好形象。

时光飞逝,在省委党校的学习即将结束,在今后工作中,我将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恪尽职守,奋发有为,以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各项工作中,把培训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具体工作实践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干事创业,为基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贡献自己全部力量。

2011年最新个人党性修养剖析材料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11-1-13 9:32:06 发布人:星空无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党性修养亦称党性锻炼,它就是共产党人按照党性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一种方式。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通过一个多月的党校生活和学习,特别是到红安参加革命传统教育后,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党员干部,对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启发很大、感触很深。

一、存在突出问题

1、思想观念与发展的要求不完全适应。面对镇域经济发展问题,虽然发展的意识很强、想法很多,很想在现有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但往往由于处理繁杂的事务较多,造成思路不宽、方法不得当,不能真正地跳出下辛店、发展下辛店。一个乡镇经济发展快慢、事业成功与否,关键看党委班子思想是否真正解放、观念是否真正更新,作为乡镇党委书记,必须正 3

确估价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和挑战,着眼长远规划、理清目标思路、制定具体措施,使镇域经济尽快步入快车道,从而在综合实力的进位上取得新进展。

2、工作实际与群众的期望不完全适应。群众反映出来的实际问题表明,我们所做的工作与群众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我和班子成员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在群众的满意度上还要进一步提高。当前,全镇农民群众增收缓慢,镇域经济发展不足,镇财政实力不强,一些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势必影响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势必影响广大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势必影响全镇争先进位目标的实现。

3、知识更新与肩负的重担不完全适应。当前,乡镇党委的主要工作就是发展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维护一方稳定,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实现强镇富民目标。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自己忙于事务多,自觉学习时间少,对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掌握得不够全面,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决定了自己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领导能力、切实掌握市场经济规律,才能提高驾驭全局的本领、才能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的要求。

4、工作作风与任务的要求不完全适应。通过学习和党性分析,自己感觉在工作作风上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安排部署的多、检查督办的少,指导指挥的多、身体力行的少;二是平时深入村组,深入群众不够;三是同班子成员交心谈心不够,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二、产生的主要原因

1、放松了学习。自己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了如何迅速熟悉情况、化解矛盾、使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上,而放松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对政策法规的学习,即使参加一些学习活动,也是浅尝则止、未深入进去、且联系实际也不够,由于带头学习做得不够好,造成镇机关学习氛围也不浓厚。

2、放松了思考。在乡镇工作,一定的时间用于接待上级领导和客人,从而造成没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调研、用于思考,工作上不求创新、作风上不求深入,与同志们谈工作任务时多、谈思想听取意见时少,没有全面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3、放松了拼劲。作为一名基层领导,首要任务就是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和问题,我们都应该尽心尽力的去做,去努力克服,想尽千方百计给予解决,这是我们的职责。但自己总感到乡镇工作复杂,思想上求稳,无形中形成了发展上的障碍,加之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时又难以解决,造成工作上有些瞻前顾后。

通过剖析使自己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确实存在不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下功夫;在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上下功夫;在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上下功夫;在拒腐防变、增强抵御力上下功夫;在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坚决纠正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争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党章和其它辅导材料,对照“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本人深刻认识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解决党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作为位的一名普通党员,…

三、努力的重点方向

通过自我剖析和党性锻炼,自己思想认识有了新的提升升;责任意识有了新的增强;自身建设有了新的标准;奋斗方向有了新的目标。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期间我将努力当好七个方面的表率:

1、树立发展的理念,做解放思想的表率。将着眼于宽广的思路、崭新的视野、有力的举措来推动全镇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将努力增强加快经济发展的紧迫意识和危机意识,注重开动脑筋,着力研究适应农村新形势发展的新方法和新举措;将立足资源优势,瞄准市场前景,突出工作重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将带头转变观念、带头开拓创新,克服求稳和保守思想,看准的事就大胆试、大胆闯,带出一个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好班子。

2、树立奉献的理念,做勤奋工作的表率。作为党委书记,在一个班子中是班长、是领头人,自己将时刻意识到肩上沉甸甸责任,将继续保持旺盛的工作斗志、饱满的工作热情、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心系群众、献身事业,不畏压力、勇挑重担,切实肩负起富民强镇的神圣使命。在工作中不求名利、不计得失,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

3、树立自强的理念,做力争上游的表率。将把广大全镇群众对我的殷切期望作为自己干好工作的不竭动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抓起、从群众最希望办的事做起,努力改变工作方法、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坚持高标准抓好经济、党建等方面的工作,用一流的干劲、一流的作风、一流业绩报答党和人民对我的厚爱。

4、树立求真的理念,做实事求是的表率。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可靠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带头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凡是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一定办好、办实,坚持将上级精神同本镇的实际紧密结合进来,把全镇人民的利益同党和国家的利益统一起来,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

5、树立榜样的理念,做加强学习的表率。首要是要学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学以致用,坚决克服“工学”矛盾,在确保组织上要求的学习任务外,抽出休息时间多学,在班子和全镇干部中带好头。其次要安排和组织好党委中心学习小组和镇机关干部的学习,健全学习制度、落实学习内容、注重学习方法、讲究学习效果,着力建设学习型机关,通过加强学习来提高全镇干部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6、树立楷模的理念,做严格自律的表率。坚持严于律己,带头执行廉洁自律的规定,非份之想不想、非份之财不取、非理之事不为。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主动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踏踏实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做敢于负责的模范、做善于团结的模范、做联系群众的模范、做廉洁奉公的模范,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办事,努力为班子做出榜样。

7、树立科学的理念,做加强团结的表率。作为班长,我一定在今后工作中把发挥一班人的作用同关心爱护班子成员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感情。在工作中认真自觉地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遇事多同班子成员商量,发挥好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经常沟通思想、疏通感情,密切关系、增进团结,注意调动全体班子成员的积极性,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解决好班子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党政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政班子成为

全镇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

篇3:乡镇基层干部党性分析

一、乡镇债务问题的回顾及以往研究基础的制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在我国, 乡镇层级的政府不仅承担着为民众提供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职能, 而且肩负着如何推动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责任。然而,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数目庞大的乡镇债务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影响到农村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成为农村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障碍。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注包括乡镇债务在内的基层乡村债务, 要求各级政府给予重视妥善解决, 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文件及措施。[3]武力主张从规范事权、强化财权的思路, 解决乡镇债务问题。[4]赵树凯从乡镇治理的视角, 从基层政府的制度环境与行为逻辑分析乡镇债务的现状、形成及化解。[5]何俊志在对上海郊区92个负债公开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用实证分析的方法, 对上海市乡镇债务形成机制进行了阐释。[6]在相关研究中, 对乡镇债务问题的研究多是基于某个区域的个案, 或是来自于个人调查层面的感性认识, 乡镇债务整体的相关数据非常稀缺:要么是根据相关的赤字、财政收入等方面的数据推算, 要么是年代久远且较为粗略的估算数据, 抑或是某一地区的内部资料的汇总。虽然部分研究形成了以案例分析和地区为基础的数据, 但仍然难以形成反映全面状况的总体画面, 对乡镇债务问题的分析缺少全国层面上的数据支撑。

按照常理, 研究乡镇债务问题的前提首要是确定我国乡镇债务的总额。然而, 这一前提似乎在我国很难具备。由于乡镇债务的相关数据属于给基层政府政绩抹黑的范畴, 到目前为止, 官方报告中没有公布一个相对较为准确的数据。而且, 由于乡镇债务的构成没有确定明晰的边界, 乡镇债务收入、乡镇政府担保的债务、乡镇的欠款和挂账、准乡镇债务、乡镇企业难以偿还或是某些金融风险的转嫁等债务构成都有可能纳入。其中, 由乡镇担保的债务可以全部偿还或是部分偿还, 转嫁的相关金融风险也存在不同的概率。再加上政府内部纵向层级的信息不对称, 导致基层上报相关乡镇债务数据时也存在着不同的策略。在调查中, 我们就注意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地市级财政部门掌握的某一乡镇的债务明细, 与县级财政部门掌握的明细具有很大的区别。因此, 当前我国的乡镇债务总额处于扑朔迷离的状态, 研究乡镇债务问题就存在相关数据供给不充分的困境。

基于此, 我们以与乡镇债务事务密切相关部门的基层干部 (或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 为调查样本, 分别选取吉林、广东、湖南、辽宁、甘肃等地来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基层干部作为基层一线的工作者, 他们对乡镇的具体工作相对比较熟悉, 因此, 他们对乡镇债务问题的理解、对现有乡镇债务化解政策的看法、对乡镇债务问题的判断等认知程度, 对解决乡镇债务问题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意义。分析乡镇基层干部对乡镇债务问题的认知, 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突破当前乡镇债务问题研究的数据限制, 为乡镇债务问题的总体呈现提供一个切入的视角。

二、数据来源与说明

1.样本的选取及调查内容

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债务与基层政权建设”课题组对吉林白山、湖南张家界、辽宁大连和葫芦岛以及广东佛山、甘肃白银等六市的乡镇进行了抽样调查, 我们所采用的数据即来源于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反映全国层面乡镇债务问题的总体概貌, 课题组在有限的研究条件下, 分别选取东部、中部、西部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乡镇进行调查, 兼顾南北不同经济发展政策的影响, 调查对象主要以乡镇和村干部为主, 少数涉及市县农业经济系统的领导, 涵盖不同的工作年限、不同职级以及不同性质单位, 力求做到调查的客观性与全面性。调查采取实地问卷和半结构性访谈相结合的形式, 由调查员统一发放问卷, 经调查对象同意后匿名填写完毕, 当场收回。课题组实际发送问卷173份, 剔除无效问卷29份, 共回收有效问卷144份, 有效回收率为83.2%。调查内容涉及基层干部的基本情况、工作单位性质、职级、收入、对乡镇债务问题的知晓程度、对化解乡镇债务的乐观前景与悲观前景判断、当前化解乡镇债务的重要性、出台相关政策对乡镇债务的影响、乡镇债务的原因、新的情景下乡镇债务问题的趋势、对相关政策的评级以及对当前化解乡镇债务政策的总体评价等。

2.样本特征的总体描述

从年龄上看, 被调查者30岁以下占9.7%, 31岁到35岁占26.4%, 36岁到40岁占29.2%, 41岁到45岁占22.2%, 46岁以上占12.5%。从文化程度上看, 高中以下占4.9%, 高中 (含中专) 占20.1%, 大专占31.9%, 大学本科占39.6%, 硕士及以上占2.8%。从职级上看, 处级占2.1%, 乡科级占20.1%, 科员级 (有乡镇内设机构职务, 如站长、股长等) 占18.8%, 办事员及村干部占58.3%, 其他占0.7%。从工作单位性质看, 政府单位占31.9%, 事业单位占38.2%, 企业单位占6.9%, 村级组织占22.9%。从工作年限看, 1~5年的占9.0%, 6~10年的占14.6%, 11~15年的占33.3%, 16~20年占21.5%, 21年以上的占20.8%。从月收入上看, 1500元以下的占15.3%, 1500~2000元的占52.8%, 2500~3500元的占27.8%, 3500~4500元的占2.1%, 4500元以上的占0.7%, 缺失项占1.4%。从地域分布上看, 吉林的占25.7%, 辽宁的占15.3%, 湖南的占25%, 广东的占22.2%, 甘肃的占11.8%。

三、基层干部对乡镇债务问题的认知程度及性质判断

为了准确把握基层官员对乡镇债务的认知及其对已出台相关政策的看法, 课题组将调查对象限定在与乡镇债务问题非常紧密的相关部门, 如乡镇党委政府、财政所、农经站、妇联、联校、农技站、水利站、派出所及村级组织。课题组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了先期的深度访谈, 总结和归纳基层官员看待乡镇债务问题的共性认识和不同看法, 草拟出相关的调查问卷初稿, 并根据不同的测试维度, 将测定的认知分散至各个题目之中。在此基础上, 使用调查问卷初稿对部分对象进行初测, 反复对比且修改, 校正相关问题及选项, 确定调查问卷终稿。最后才将问卷在已经选定的调查对象中全面发放, 经回收汇总及数据输入后, 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基层干部对乡镇债务问题的认知及性质判断。总体而言, 基层干部对当前化解乡镇债务的政策实施效果认知较为正面, 认为“取得明显效果”的占3.5%, “有效果, 但不是很完善”的占到80.6%, 两项合计84%, 认为没有价值的仅占16%。

1.基层干部对当前乡镇债务问题的知晓度

根据课题组获得调查数据显示, 当前基层工作的干部大多数都知晓乡镇债务的含义, 其中知道乡镇债务含义的比例高达66.7%, 听说过乡镇债务问题, 但不确定明确含义的占26.4%, 两项合并之后的比例高达93.1%。对于是否了解国家为化解乡镇债务出台的相关政策, 其中非常了解的占到5.6%, 了解的占到59.0%, 缺项值为2.1%, 不了解的占到34.0%。由此可以看出, 大多数基层干部都知晓乡镇债务事项。对于“所在地方是否存在乡镇债务”这一问题, 回答存在且很严重的比例占8.3%, 回答存在的比例占63.9%, 回答不清楚的为27.8%, 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无一人选择不存在的选项, 这印证了先前学界关于乡镇债务在全国层面大范围存在的判断。

2.基层干部对乡镇债务问题的性质判断问题

在“有人认为, 当前乡镇债务问题是否已经成为全国层面的普遍问题, 并已经影响到基层相关部门的实际工作了”这一问题上, 选择非常符合的占13.2%, 选择符合的占31.3%, 一般占35.4%, 三项合并占到79.9%, 除去回答为不清楚的14.6%, 选择不符合仅为5.6%。这说明基层干部普遍都认为乡镇债务问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性质判断上趋于负面。在同样考察性质判断的对应项, 即“如果您所在的乡镇债务风险比较高, 您是否会感到担心”时, 选择非常担心的为20.1%, 担心的为45.8%, 一般的为23.6%, 选择不担心和没感觉的比例仅各占4.2%和5.6%, 说明基层干部对于乡镇债务问题给予了较大的关注, 并关注乡镇债务问题的发展趋向。这一数据似乎可以推翻以往相关研究的某些结论, 如“当前基层干部对乡镇债务问题漠不关心, 并不在意债务的多少”的论点。

3.乡镇债务产生的原因

在“乡镇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普九教育、人员冗余、财政管理体制不规范、形象工程等”这一问题的回答上, 其中选择非常同意的占12.5%, 比较同意的29.2%, 一般的占38.2%, 前三项合计79.9%, 除去不清楚的选项11.8%, 选择不同意的仅占8.3%, 这说明乡镇债务产生具有体制性症结, 相当债务的产生基于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基层政权的运行方面。然而, 在回答“乡镇债务产生过程中是否有相关腐败因素”的选项时, 选择非常多的占9.0%, 比较多的占29.9%, 一般的占23.6%, 除去不清楚的选项比例23.6%之外, 明确回答没有仅为13.9%, 这说明乡镇债务产生过程中的腐败问题也不容忽视。

4.基层政权在乡镇债务问题的作为问题

由于信息不对称, 乡镇债务的数据具有很强的操作空间。对“当前乡镇债务问题存在乡镇故意夸大的说法”这一问题, 有5.6%非常同意, 有26.4%比较同意, 有26.4%认为一般, 有18.8%的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乡镇债务是否能够由乡镇自身努力来化解, 在“当前乡镇自身具备化解乡镇债务的能力的说法, 您认为是否符合现实”的调查问题中, 调查对象中有37.5%选择不符合, 有16.0%选择一般, 有29.9%选择比较符合, 有4.2%选择非常符合, 选择不清楚的为12.5%。对基层是否夸大乡镇债务问题以及是否自身有能力化解债务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分歧, 对立面相对比较平衡, 这可能是由于此次调查样本选择涵盖五省六市, 各地具有不同的经济基础, 对基层是否夸大情形以及是否具备自身化解乡镇债务能力, 不能一概而论, 需根据各地实际进行判断。对取消农业税后基层继续举债行为是否得到遏制方面, 有20.1%的人认为没有得到遏制, 有40.3%的人认为没有多大变化, 有18.8%的人认为基本得到遏制, 有6.3%的人认为已经得到遏制, 其他14.6%的人不清楚, 这说明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债务问题产生的体制症结依然存在, 且有继续恶化的可能。

四、基层干部对乡镇债务问题认知的回归分析

课题组研究的是基层干部对乡镇债务问题的认知分析, 其含义是基层干部是否知晓乡镇债务以及对乡镇债务问题的相关认知。由于被解释变量 (是否知晓或相关认知) 是二分类变量, 即0~1型变量。因此, 我们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同向化处理, 将部分问题的选项“不清楚”作为排除项予以剔除, 数据越小, 说明被调查者对乡镇债务问题的知晓及认知情况越正面, 且所有问题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 将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作为自变量, 将对乡镇债务的知晓当作因变量, 然后采用Backward (逐步剔除法) 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按照概率临界值0.01进入, 0.10以上剔除, 从模型中剔除的解释变量有:性别、民族、学历、工作年限等变量, 最终获得的结果与原有假设基本一致, 具体情况见表1。

注:a.Predictors: (Constant) .SMEAN (月收入) , SMEAN (学历) , SMEAN (职级) , SMEAN (工作年限) , SMEAN (工作单位) , SMEAN (年龄) 。b.Predictors: (Constant) .SMEAN (月收入) , SMEAN (学历) , SMEAN (职级) , SMEAN (工作单位) , SMEAN (年龄) 。c.Predictors: (Constant) .SMEAN (月收入) , SMEAN (学历) , SMEAN (职级) , SMEAN (工作单位) , SMEAN (年龄) 。d.Predictors: (Constant) .SMEAN (月收入) , SMEAN (职级) , SMEAN (年龄) 。e.Dependent Variable:知晓。

第一, 基层干部的职级与乡镇债务的认知成正相关关系, 但影响力并不十分显著, t值大于0.05。这说明随着基层干部职级的增加, 其对乡镇债务的知晓程度也相应提高。可能原因在于随着干部职级的提升, 越能接触到乡镇债务的相关信息, 对乡镇债务问题的产生机理、体制成因及化解难度越清楚, 从而对乡镇债务问题的知晓程度较高。但由于此次课题组调查的对象限定在乡村基层干部及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部分县处级干部, 干部职级较为集中, 多为科级及以下, 故职级在知晓程度上的影响力并不是很大。

第二, 基层干部的工作单位与乡镇债务的认知成正比例关系, 但影响力不是很大。这说明工作单位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及村级组织, 其对乡镇债务的知晓程度依次递减。主要是乡镇债务的形成具有体制症结, 大多与基层政权的运行经费、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乡镇企业提供担保或协助等密切相关, 因此对乡镇债务的知晓程度依次递减, 但不太显著。这从侧面说明在基层乡镇债务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问题, 或是知晓层面已经超越政府内部掌握层面。

第三, 基层干部的月收入与乡镇债务的认知呈正比例关系, 且t值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5, 对知晓这一因变量的贡献很大。由于此次调查的范围涵盖吉林、辽宁、湖南、广东、甘肃等五省六市, 忽略职级对基层干部收入的影响之外, 月收入的差距更多地体现在地区差异上, 更多地反映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从一般层面进行分析, 基层干部月收入高的地域, 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处于较高的层级。因此, 从这一回归关系上分析, 可以得出乡镇债务的存在与该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域, 其乡镇出现负债的情形的可能性更大, 但这并不能排除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域基层干部素质较高、更为关注乡镇债务问题的因素。

第四, 基层干部的年龄与乡镇债务的认知呈正比例关系, 且t值为最小, 对知晓这一因变量的贡献最大。这说明年龄越大的基层干部对乡镇债务问题的认知程度越高。可能原因在于基层干部年龄越大, 其工作时间也越长, 受相关工作经验的积累, 其对乡镇债务产生的各个环节都较为熟悉, 导致其对乡镇债务产生的体制成因及化解对策较为清楚, 从而对乡镇债务问题的知晓程度也越高。通过调查数据得知, 当前乡镇债务问题是一个大范围存在的问题, 年龄与乡镇债务的认知成正比例关系, 这也从侧面可以印证乡镇债务问题属于比较隐晦且较为复杂的问题, 即使是工作在农村一线的基层干部, 没有相关工作阅历的积累, 对乡镇债务问题也难以知晓。

五、结论

综上通过对吉林、辽宁、湖南、广东、甘肃五省六市基层干部调查数据的分析, 我们得出的结论主要是基层干部的年龄、月收入、工作单位、职级对乡镇债务问题的认知具有显著影响。这表明基层干部的基本情况是影响乡镇债务问题认知的重要因素, 同时从侧面可以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环境、基层单位种类、不同区域与乡镇债务问题之间具有重要关系。据此, 我们建议从如下方面进行政策调整。

1.继续强化国家对化解乡镇债务的扶持力度

近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国家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各种惠农政策层出不穷, 农村的发展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有些舆论乐观地认为:乡镇债务虽然绝对数值较大, 相对于日渐增长的国力, 似乎这些问题不足一提。通过此次对五省六市的调查, 我们发现, 虽然经济形式日益向好, 但基层干部仍然认为乡镇债务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并且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 仅仅依靠基层的力量很难实现。因此, 应该进一步强化国家对化解乡镇债务的各类政策扶持力度, 继续高度重视这一困扰基层发展的问题。

2.重视乡镇债务问题形成的体制成因

在访谈中, 部分乡镇干部感言, 乡镇的债务格局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的发展, 造成部分公共品及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降低了基层政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更为重要的是, 自上而下的“压力型”行政格局并未实现大的调整, 乡镇债务形成与产生的体制成因依然存在, 不排除未来农村发展的过程中, 为了实现上级政府的具体组织目标而出现重新借债的情形, 形成新的乡镇债务。因此, 在治理和化解乡镇债务中, 必须跳出乡镇债务形成的微观环境, 从乡镇债务问题的体制成因入手, 探寻乡镇债务的解决之道, 回应基层干部关注的实际问题。

3.建立多元化、多模式乡镇债务动态偿还体系

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债权原因形成的乡镇债务, 需要有不同的偿还对策。同时在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及民众监督意识方面的差异, 对偿还规模、速率及期限各有不同, 也要求乡镇债务的偿还体系是多元化的。可以借助债务依存度、基层财政收入与债务比、债务偿还进度及人均负债比例等指标, 划分不同的债务偿还等级, 允许某些债务在一定时间段留存, 确定债务偿还次序, 采取不同的政策应对策略, 形成相应的动态债务偿还体系。

参考文献

[1]文宏, 叶勇.后农税时代乡镇债务问题的出路[J].绥化学院学报, 2006, (04) .

[2]地方债务成“头号杀手”, 隐性问题亟待显性处理[N].21世纪经济报道, 2004-02-25.

[3]张秀英, 刘金玲.中国中西部地区乡镇负债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4]田永胜.中国之重——32位权威人士解读三农问题[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5.

[5]赵树凯.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M].北京:商务出版社, 2010.

篇4:乡镇基层干部党性分析

【关键词】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改善建议

我国乡镇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经多年发展,已逐步形成了党政领导同步审计模式,并已开展了领导责任定责区分等相关制度,日趋完善的审计模式为乡镇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但很多审计工作仍处在初期建设阶段,在实际开展中仍存在些许问题,影响审计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以乡镇领导干部经济审计的工作重点作为切入点,分析当前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改善建议,具体如下:

一、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旨在确保各项财政收支是否具有正式性、合法性,专项资金是否合规使用,尤其需要重点审计“三公”费用,从而对各领导是否存在经济方面的违法违纪等问题进行评价,并对政府性债务的结构、来源、偿债能力等情况进行评估,明确乡镇政府是否存在债务风险。此外,目前乡镇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已逐步形成党政领导同步审计模式,并会涉及到领导责任定责区分,因此除当地土地管理、耕地保护、民生改善等方面外,还需对责任完成情况进行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分析不足,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相应的完善措施。

二、当前乡镇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计范围与难度较大

虽然乡镇政府是国家基层行政组织,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审计工作内容量并没有因为是基层单位而减少,同时和党政工作部门相比,乡镇政府需承担更大的职责,且相关问题也更为复杂。随着乡镇发展脚步的加快,使得乡镇政府也面临了更多的问题与困难,因此也进一步扩大了审计范围,这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开展乡镇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难度。

2.审计模式滞后 深度不够

很多审计部门在乡镇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际开展中,仍然仅仅局限于财政收支及其相关方面,而随着乡镇深入发展的需要与当前国家加大反腐倡廉的号召,以及党政领导同步审计、责任定责制等新制度的制定与落实,传统片面且落后的审计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式,也无法适应政府部门对于领导部门功过政绩的评价与认定,更难以满足社会大众对于审计质量的要求。

3.经济责任界定模糊

乡镇党委与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的职责存在一定交集,职权与责任均有互相交错的情况。举例来说,从乡镇的工作实际来看,党委书记虽然是名义上的一把手,全面主持乡镇的各项建设工作,经济决策要通过党政领导班子决定,而资金还需乡镇领导的审批才可使用,这么来看,党政似乎都是一把手,经济管理权限以及责任也就在实际中难以分清。

三、针对当前审计问题的几点建议

1.突出审计重点 强化审计深度

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虽然与以往有了较大扩展,但不能因为审计范围较大,就过于重视审计数量,导致审计内容多是走马观花,此种缺乏审计深度的审计工作自然也难以起到应有实效。因此在审计工作中绝不能针对所有审计内容进行平均用力,而是要紧贴政府与我党的实际需求,与当前工作重点,在顾全总体的基础上,确定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审计内容,分清主次,对于如人员工资等非重点支出采取择期审计,腾出精力放在需要重点审计的内容上。对于财政收支等方面的审计工作,需要将收支是否真实、合法作为审计重点。

2.确保审计评价和审计内容的一致性

审计评价需要顺应新形势需要进行不断完善与补充,审计内容也就需要随着审计评价的扩充进行更新与不断完善。在加大乡镇建设的背景下,乡镇工作范围与面临的问题均在不断增大,所具备的经济责任也为多方面的。基于此审计评价除了以往的财务收支外,还要顺应当前形势,加入对于经济责任的完成情况、取得的经济效益、民生改善等多方面内容,审计内容也因此需要结合这些方面进行及时更新。在审计评价与内容的更新中需要注意的是,新增评价必须具备充足证据,如果证据不充分则不能增设。

3.以实事求是为原则落实责任制

在对经济责任进行界定时,要根据领导干部职责分工,进行责任界定,还需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如果是需要签批的决策,那么需要以主要决策人和签批人作为责任者,如果有分管情况,参与分管的人员也应作为责任人,依法追求相关责任人的直接责任、领导责任、管理责任、审批责任。对相关事项进行事实求实的系统分析,从而对被审者的功过进行公允评价。

四、结束语

基于乡镇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顺应社会要求高效开展乡镇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当前审计机关不容推卸的重要工作使命,但在实际开展中仍存在些许问题,影响审计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为提升审计质量,本文从审计范围与难度较大、审计模式滞后深度不够、经济责任界定模糊等问题入手,通过分析提出了突出审计重点、强化审计深度、确保审计评价和审计内容的一致性以及落实责任制等几点完善建议,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翠琳,蔺全录,李莉. 基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我国党政领导干部责任履行情况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5,03:53-61.

[2]赵雪梅,马春丽.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结合的思考[J]. 会计之友,2014,12:86-88.

[3]审计署武汉特派办课题组,程光,陈超. 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探索和实践[J].审计研究,2012,03:3-7.

[4]赵雪梅,马春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创新研究——基于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视角[J].财会研究,2013,11:66-68.

篇5:乡镇基层干部党性分析

按照市委、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带着农民生活怎么样,各种惠民政策落实与否,各级干部工作怎样,群众有什么期盼这几个问题,只身深入农村,走家串户,与群众面对面进行心灵沟通与交流,落实“三进三同”活动的同时,了解到了个方面比较真实的情况,增进了人民群众的感情,深感我们的工作还很多,我们肩上的担子不轻。

通过与农民零距离的接触,经归纳分析,我镇经济社会特征概括为十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增长强劲,拉动收入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劳务经济,因此,我镇经济是外向性劳务经济。二是镇域经济产业特色不够鲜明,对农民收入的增长拉动不明显,“三沿”特色经济有待加快培育。三是农民群众善良、纯朴、明理、仁义,不讲理不讲法,蛮干者甚少。四是农村公路通达不通畅,群众出行不够方便,成为产业发展瓶颈,少数地方群众饮水和农业灌溉困难。五是农民家庭环境卫生较差,群众的卫生知识缺乏,卫生习惯不良。六是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依法维权的能力弱。七是村民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八是村民的物质生活比较富裕,但精神生活还比较匮乏。九是党员队伍结构老化,党组织发展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好。十是劳务输出对农民增收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了较大作用,但给计划生育等社会管理带来多面效应。

以上十个方面的特征,包涵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内容。为我们确立任家未来新的奋斗目标,提出了问题,明晰了思路,确定了方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我多年的工作探索中真切的感悟到了这条真理的极端重要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在这次“三进三同三个一”党性实践锻炼活动中,我也有了我自己的三点群众观。一、放下架子,与民为友,方能听到真话;二、心系冷暖,快速解决,方能得到信任;三、公道正派,廉洁从政,方能得到载舟。

我常思考一个问题,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党群干部关系不和,工作难以推动,社会管理秩序混乱,原因当然很多,但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各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群众观的具体实践程度。

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没有群众观是最可怕的事情,它不仅会滋生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还会破坏整个党风、政风和民风。在现实生活中,脱离群众有四种表现:一是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野蛮、不讲理、不讲卫生;二是不愿接触群众,认为我是干部,群众有事自然会找上门来;三是不善于听取意见,认为群众反映的问题是些不带普遍性、支离破碎的问题,甚至是不具客观性的,对工作没有指导性;四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不及时解决。有些事情,就干部看来是小事情,然而群众即认为是大事情,干部没有把群众的大问题快速解决,群众对干部就会失去信心,长期下去,干群关系就不和谐。有的由于脱离群众,讲的话是大话、空话、套话,甚至是主观主义的假话;有的由于脱离群众,官气十足,霸气冲天,严重伤害了群众感情;有的由于脱离群众,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事情,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怨天尤人;有的由于脱离群众,弄虚作假,办事不公,招致群众痛骂。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干部的最起码的要求。要把干部的群众观念作为干部录用、考核、晋升的重要内容。如果不从思想深处解决这个世界观问题,一些党员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就会偏离正确政治方向,就会把自己当成主义,把群众当成仆人;把自己当成是管人的官,把群众当成是唯命听从的草民;把自己当成是上等人,把群众当成是下等人;把自己当成是吃三两米的人,把群众当成是农夫汉。这些思想基础,必然导致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说话无人听,办事无人助,工作难推动,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必然导致国家财政分配的不公平,用纳税人的血汗钱养一窝懒汉,养一窝蛀虫。

因此,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对党忠心,对民诚心,对己良心的思想基础,不要把当公务员当成是混饭吃的手段,守土有责,沉下身子,放下架子,与民为友,多听意见,归纳梳理,关注民生,高效解决,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打造优良政务环境,团结全镇人民群众,在富民强镇的伟大实践中,务实推动“发展、民生、稳定、党建”四位一体的工作,努力把任家镇打造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绿色边贸重镇。

(二)

本次“三进三同”活动,我们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深入农村,走进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民情,增进感情,加强党性修养,树立良好作风。在活动中,通过自己亲身体验、与农民交流、收获不小。

一是了解的目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我虽然生长在农村,成长在乡镇,对农村情况有一定了解,但一直没有深入农村基层,对农村建设情况、农民生活劳动情况陌生,也未深入思考过农村建设与发展问题,对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文件和报刊上。通过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一特殊方式,我切身体验了当前农民辛勤劳动的甘与苦,基本了解了当前农村建设发展现状,认真思考了新农村建设需要什么、农民致富需要什么等问题,这些经历和体验是无法坐在办公室里获得的。通过活动前后的对比,深刻感受到“三进三同”活动不仅是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重要载体,而且还是锻炼提高年青干部、积攒人生成长“财富”的有效途径。

二是进一步树立了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

在与农民一起生活的日子里,大家不仅时刻感受到农民群众对我们的纯朴感情,更强烈感受到农民群众希望党和政府关心、支持的强烈愿望,这些感受引人深思,催人深省,自觉以前为他们做得太少,增强了为基层民众服务的意识。这种体验和感受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党性原则,完善了自身的工作作风,增进了与农村、农民的亲密联系,激励着我们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思想理念。在调研中,我们看到了基础党委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工作作风,并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求真务实、扎实工作的敬业精神。

三是深刻感受到党的政策对农村发展的巨大作用。

同我市、乃至全国其他相对较为落后的农村的情况一样,改革开放、农村土地承包到户3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三农”问题,从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给与了全面的关注和支持,2005年,全面免除农业税和提留,2007年,又实行粮食直补,彻底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加上化肥种子的补助、基础设施投入、养老保险、社会保险、低保、退耕换林补偿、耕地直补等,以及农村道路、电力、水利、饮水、电话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党的政策、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农村面貌的巨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四是增强了党内民主和集体决策的团队意识。

通过社会实践和具体工作,培养自身的党内民主意识和集体决策意识,提高自身借助集体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活动中,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努力开展好各项工作,处处展现了集体团队精神;在议事决策方面,尊重大家意见,集思广益、集体决策,共同谋划重大事项。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大家在团队意识、民主决策意识和组织观念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

五是获得了一次宝贵的深入基础的机会。

篇6:乡镇基层干部党性分析

(2010年7月1日)

通过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学习讨论,我个人最大的收获是对开展保持创先争优活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党章》的基本要求,对照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对照“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基本要求,结合实际,我就自己在思想、工作和作风方面的情况作如下剖析:

一、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不够深入,实用主义观念较强。学习的态度上,有实用主义的倾向,只满足于当时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在学习的深入性还做得不够,钻得不深,用得不透,存在着,时紧时松的现象,致使自己对新知识、新思维掌握不多,了解不透,缺乏刻苦钻研精神,没有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

(二)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改革开放的思想观念不够强,创新意识、思维和办法还有待提高。体现在工作中适应新形势、把握新问题的能力不足,缺乏对新情况的了解和分析。

(三)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往往满足于完成任务。特别是现在工作任务较多的情况下,常常处于忙忙碌碌状态,所以有时出现了应付一下的思想。立足于改进工作方法上做得不够。对一些工作认真细致的要求也做得不到家,仅仅满足于领导安排什么就做什么,对自己没有过高的要求,使自己在积极主动又好又快地完成工作的工作态度要求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在工作中对问题的理解在表层上,找不到发生问题的原因。缺乏对工作环境的认识。

(五)在工作态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对自己要求还不严,有情绪化的倾向,对待工作有时态度不够冷静。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缺乏对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里理论是改造世界观的需要,是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思想素质的需要,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

(二)宗旨观念有所淡化。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满足于完成工作任务,不想多做事,不想自我加压。进取意识不够。

(三)自我要求有所放松。由于进取意识不足,所以工作标准有所降低,按部就班,听安排办事,按套路出牌,对工作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三、今后努力方向

(一)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要时刻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放在首位,把它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行为坐标,要甘于奉献,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具体工作中,个人利益,永远服从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使自己的 2 一言一行都符合党章的规定和先进性的具体要求。

(二)刻苦学习,振奋精神。要自觉把理论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联系实际学,扎实深入学,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本职业务,不断用新知识、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才干,来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

上一篇:古代过生日下一篇:学习革命先烈伟大精神,参观李大钊纪念馆有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