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反馈

2024-05-17

自反馈(精选八篇)

自反馈 篇1

随着技术的进步, 加热炉热工参数由手动调节发展为了自动调节。手动调节阶段, 以操作员的人工感知观察仪表温度或以经验辨识炉温的高低, 来定性阀门操作方向, 实现加热炉供料阀门的开启, 从改变送料器的流量上, 调节加热炉的炉温趋向限定阈值[1,2];自动调节阶段, 由热电偶等前置传感器采集炉温数据, 经变送器把预处理数据送入调节器与预置参数比较, 按相应预置算法输出调节信号, 驱动后置执行器改变送料器流量, 保持炉膛温度恒定。无论是手动调节还是传统自动调节, 在阈值设定、调节算法选择上, 都离不开操作员的智能参与[3,4]。

本文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 对加热炉温度等热工参数进行系统自动化控制, 对被控参数进行实时数据采集, 分析加热炉热工参数的测量值数据, 由计算机控制算法执行控制过程, 向中控单元反馈信息。

1 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原理

自动调节系统以测量元件 (前置传感器) 对加热炉需调节的压力、流量、温度、碳氮成分等热工参数进行测量, 由变送器将前置设备采集的原始数据转换成易于识别的电压、电流等信号, 与给定阈值进行比较, 将偏差数据反馈给调节器, 通过调节器内置算法下发调节指令来驱动执行机构运作, 最终达到被调参数预定值。自动调节系统主要功能是信号的传递、加工与比较, 由测量元件 (前置传感器) 、电压/电流变送器、调节器和执行机构分阶段完成, 其中调节器是自动调节系统的核心, 它真正实现了自动调节系统的功能及应用范围。

基于自动调节系统原理, 由计算机系统取代调节器, 并扩展计算机功能, 由计算机系统完成变送器的输出数据以及执行器的输入数据处理, 运用相关计算机指令, 完成对被控参数的控制。原理如图1所示。

以A/D转换器、D/A转换器和计算机系统控制的自动调节系统, 满足了热工参数的自动控制设计要求, 实现了系统的最优化控制。

2 加热炉自学习反馈控制系统设计

下面以国内某钢厂加热炉水冷降温系统的计算机控制温度参数为例进行设计与分析。按设定的温控策略, 计算加热炉温度非线性变化趋势, 并获取目标温度的循环泵阀门开关状态, 实现前向计算机控制, 由前置器实时采集温度值与目标值的偏差, 计算完成自适应调整。控制模型如图2所示。

强行水冷模型中, 加热炉与循环冷却水热交换方程为Q·dt=ρ·cp·h·dTs, 则, 其中, ρ、cp、h、v、Q分别代表炉壁密度、炉壁比热、炉壁厚度、循环泵水循环速度以及热流密度。

自学习模型为▽ (n+1) =▽ (n) x[λ▽1+ (1-λ) ], 其中, ▽ (n+1) 为自学习权值, ▽1 为自学习初始瞬时值, λ代表平滑参数, λ的取值区间为:

式中, Δ为温度偏差范围绝对值。

反馈计算以PID自动控制调节器为具体模型:

式中, KP、τ1/τ2、Ti分别为比例调节系数、微分时间常数以及积分时间常数。

加热炉温控范围为850~1 200 ℃, 温控精度为±20 ℃, 以Simulink软件实现钢厂加热炉系统的计算机控制以及自动调节系统控制温度参数的仿真, 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 计算机控制、自动调节系统控制都能正确辨识加热炉温控范围, 自动调节系统控制精度不及计算机控制调节, 主要原因除了计算机控制具有自适应学习能力之外, 还与计算机控制避免了人为定性干预有关。

3 结语

本文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对热工参数系统进行了自动控制设计, 实现了加热炉在燃耗最低、效率最高工况下生产率的最大化。实际控制效果表明, 自动调节系统控制、计算机控制是科技发展的映射,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都能满足精度要求, 但计算机控制技术效果更优。

摘要:针对加热炉热工参数的手动或自动调节是基于人为直接参与或传感器感知, 由调节器和执行器实现参数自动调节, 都是直接或间接在人为参与下完成, 易造成失误偏差, 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 对热工参数系统进行自动控制设计, 实现了加热炉在燃耗最低、效率最高工况下生产率的最大化。实验结果表明, 计算机控制系统明显优越于传统自动调节系统。

关键词:加热炉,热工参数,自学习反馈控制系统,生产率

参考文献

[1]钱家麟.管式加热炉[M].2版.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3:1-10.

[2]Maele K V, Merci B.Application of two buoyancy-modified k-εturbulence models to different types of buoyant plumes[J].Fire Safety Journal, 2006 (41) :122-138.

[3]王中杰, 柴天佑, 邵诚.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加热炉钢温预报模型[J].系统仿真学报, 1999, 11 (3) :24-29.

公众评议群众反馈问题整改自评报告 篇2

根据**自治区绩效考评社会评价群众意见整改工作要求,我县需要整改的事项共有42项,涉及到12个县直单位和12个乡镇。其中,有1项(第322项)地址不明确,已作出情况说明并报市绩效办,有36项已按整改目标任务完成整改并进行了反馈和公示,有5个整改事项正常推进。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如下。

一、明确工作责任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会议,向涉及整改事项的相关单位负责人传达文件精神,分解工作责任,布置整改工作,并明确由县重点工作督查办和县绩效办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二、制定整改方案

各责任单位在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针对每个事项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整改目标、整改措施、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三、狠抓整改落实

各责任单位严格按照整改方案,对照整改目标,采取有针对性地工作措施抓好整改工作落实。县绩效办加强跟踪督查和指导,确保整改工作达到“五个有”,即有整改方案、有责任落实、有成效公开、有回应机制、有实际成效的要求认。各项整改工作完成情况详见附表。

四、及时回应群众

各责任单位分别在5月上旬和11月上旬将整改工作方案和整改实施情况以及工作成效在整改事项涉及的区域内向公众反馈和公示;

全县的整改工作方案和整改工作成效统一在融安县政府门户网站公示。

(篇二)

**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及防城港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绩效考评问题整改工作,尤其抓好群众意见建议的整改,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切实抓好涉及群众利益题的整改工作,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一、群众意见整改工作概况

根据自治区绩效办《关于做好**绩效考评民意调查征集群众意见建议整改工作的通知》(桂绩办发〔**〕5号)和防城港市绩效办《关于填报<**自治区绩效考评民意调查征集群众意见建议整改任务分解表>的函》(防绩办函〔**〕11号)要求,自治区绩效办反馈防城港市**绩效考评民意调查征集群众意见建议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共520条,其中涉及东兴市的共有79条,经我办认真梳理规整为41条。经过收集、汇总、研究、审核后,制定出《东兴市落实自治区**绩效考评反馈群众意见建议整改任务工作方案》(办发〔**〕13号),并于**年6月30日以正式文件印发实施,同日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

(一)、领导重视,责任到人。

自治区绩效考评公众评议意见、建议涉及面广、针对性强。我市高度重视对社会公众意见建议的整改,把整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我市市委周世军书记、市政府陈建林市长亲自听取了群众意见建议整改工作汇报,市委书记周世军就整改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各责任领导、牵头单位抓好整改落实”并就我市整改方案作出“及时对接,按要求公布”的指示。市政府主要领导、市委分管领导分别作出批示:“拿出可行的监督落实方法”,并要求确保每项整改意见建议都要认真抓好、做好、整改好,让群众满意。通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将整改事项逐项分解落实到各有关责任单位,确保了整改工作目标到岗、责任到位、任务到人。同时对整改工作按照整改时限要求,采取倒排时序的方式推动工作落实,确保整改目标按时完成。

(二)、分解到位,抓好落实。

我市对防城港市落实自治区**群众意见中涉及我市的79条意见归纳梳理为41条后,均已分解到39个市直部门及乡镇机关,已制定明确整改措施、完成时限。要求各责任单位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确定工作重点,特别是一些薄弱环节,哪项不达标,主要精力就要放到哪里,拿出有力的整改措施,严格按照检查标准,巩固强项、改进弱项,全面提升、彰显特色,确保整改任务的完成。

(三)、制定方案,强化措施。

为了加快推进自治区**绩效考评反馈我市存在问题和征集群众意见建议的整改工作,我市绩效办通知相关责任单位的整改按照“五个有”(即有可以量化的阶段性目标、有推进工作的路线图、有完成任务的时间表、有明确具体的责任主体、有可以核验的成果形成)的要求填写,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明确整改内容,落实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各有关单位都按照要求以及时间节点制定出了整改方案以及在政府网上公示。

(四)、加强沟通,协调配合。

我市负责整改的有关单位都切实担负起组织协调责任,积极深入一线组织开展工作,为保证整改工作顺利推进,对于需要多部门配合推进的整改事项,整改牵头责任单位都能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落实整改任务,研究解决整改存在问题,配合单位也有大局观念,积极主动配合做好整改,齐心协力完成整改工作。

(五)、积极回应,注重宣传。

我市负责整改的有关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建立健全问题整改回应机制,并以适当形式将整改方案反馈公众,及时进行网上公示。都高度重视对整改工作的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和网络等新闻媒体扩大对整改工作的宣传力度,将进一步通过深入基层走访、召开座谈会、电话访问、问卷调查等方式向广大群众通报整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答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公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做好正面宣传引导,提高群众满意度。

(六)、创新方法,重点推进。

我市今年采用新办法,突出问题重点抓。根据**自治区绩效考评民意调查涉及我市79条群众意见建议,经过认真梳理分析,整理出群众关注度高、意见较集中的10个方面,从而产生我市**群众意见整改的“十大热词”:1、机关效能;

2、治安维稳;

3、市容市貌;

4、宜居乡村;

5、教育改革;

6、文化休闲;

7、企业扶持;

8、扶贫攻坚;

9、食品安全;

10、医疗卫生。以这十项内容为整改重点,分析存在问题原因,落实责任单位,明确整改目标、措施和完成时限。“十大热词”几乎涵盖整个意见建议反映的问题,涉及整改单位有:东兴镇、江平镇、马路镇、东兴市公安局、东兴市工信局、东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东兴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东兴市民族扶贫宗教局、东兴市文体广电新局、东兴市卫计局、东兴市教育局、东兴市乡村办、东兴市政务服务中心等。目前,这十大方面问题整改已经全部整改到位,整改成效陆续在“东兴绩效”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展示,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全覆盖不留缺口。

如,机关效能方面:**年5月19日,邀请广西弘礼礼仪学院黄英姑讲师对我市、镇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全体窗口工作人员就公务员政务接待礼仪知识、形象提升进行现场培训。6月9日召开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暨编制和优化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工作培训会,全面部署我市各级行政机关行政权力运行流程编制和优化工作,每月对各窗口及工作人员开展“先进窗口”、“服务标兵”评选活动,并以简报形式向市委、市政府及其主管单位进行通报,期间共印发东兴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简报8期,同时完善各种便民设施。政务大厅设置填表台、排队机、查询机及指示牌等,各窗口摆放各种表格填写范本及标准化《办事指南》。

治安维稳方面:一是配合自治区公安厅建设边境一线技术防控网卡口37套。协助市综治委推进社会视频资源建设联网工作,将东兴口岸,娱乐场所等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等视频接入平台。配合综治委开展综治中心建设,扩大视频监控覆盖面;

二是建成“红袖章”队伍开展治安巡逻;

三是加大了治安整治力度;

四是加强重点人员排查稳控工作,对流窜到我市的可疑人员及时进行核查,建立专门台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多措并举成效明显,社会治安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根据自治区民调中心调查结果,第三季度群众安全感单项得分96.1%,全区排名第10名,安全感持续大幅度提升。

市容市貌方面:拟定出《东兴市城市路侧智能停车解决方案》,优先选择北仑大道、兴东路、东盟大道、民族路、和谐路两旁的非机动车道以及符合条件的人行道作为试点区域进行停车位的规划,共规划出1121个路旁停车位,新增65个停车指示牌。对市区主要街道和互市区等重点区域的非机动车辆乱停乱放进行了专项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89人次,暂扣自行车57台、电动车13台,口头教育181人次。有效地遏制了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

近期配合市容办对口岸区域乱停乱放的车辆进行了专项整治。共整治乱停乱放电动车25台,电动三轮车13台,口岸区域的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得到了提升;

9月7日上午,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城市综合执法局、运管所、城投公司、雄风公司、公交公司等代表在口岸国门交通岗召开口岸区域交通疏导现场会,现场勘研口岸区域交通状况并布置相关工作。9月14日,大队联合东兴口岸运管处,深入万通物流公司开展中越驾驶员交通安全知识讲座;

开展全区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统一行动。结合辖区实际,分析交通违法行为特点,集中优势警力,认真组织展第三次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统一行动,进一步预防和遏制道路交通事故高发态势,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畅通、和谐、平稳的道路交通环境。

宜居乡村方面:一是“服务惠民”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二是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购置换新垃圾桶,及时对腐坏或损坏垃圾箱进行更换,保证垃圾转运正常,同时落实“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增添环卫设备。宜居乡村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全区“美丽广西·宜居乡村”服务惠民工作现场会暨服务惠民活动业务培训班在东兴市召开取得圆满成功,自治区领导李克同志对东兴市“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教育改革方面:今年9月,自治区评估验收专家组对东兴市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我市顺利通过了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11月30日,我市在全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推进会作经验交流发言。今年以来开展第六期基地跟班研修活动,共有17人参加此次研修活动;

截至目前,完成公开招聘教师工作中的面试工作,现已确定杨世达等173人(其中使用聘用教师控制数168人,使用事业编制5人)为**东兴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拟公示聘用人选,已完成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的申报、网上审核、面试等工作,通过面试人员为13人;

已陆续配备部分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和学生计算机、体育、音乐、美术等器材。目前已完成招标及配备工作的金额为1615万元(其中通过验收并支付金额为1036万元,末验收项目金额为579万元,),正在招标采购项目金额为626万元;

加快推进续建的市第一幼儿园、江平镇江龙小学教学楼等10个项目,截至目前,完工待验项目2个、处在装修阶段项目5个、在建主体项目3个,主体完成率达70%,市第七小学设计方案已通过规委会评审,处在用地清表、可研评审阶段。市第三中学因涉及用地调整现处在设计方案编制阶段;

为严格招生,规范办学行为,市教育局印发了《**年东兴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办法》,各中小学招生工作正在进行中。

文化休闲方面:东兴市体育场、东兴市体育场北面附属的七人制(五人制)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均实行免费开放;

文化馆的开放场馆、图书馆的免费开放;国门健身中心、体育场附属外场、外滩公园等均免费开放供市民群众跳健身舞、广场舞、交际舞等娱乐;

东兴市文化广场免费开放供市民健身,东兴市人社局对面篮球场、东兴市实验学校正门对面有健身小广场,东兴镇文广站建设有一条健身路径,北投广场可供休闲健身;

各行政村均已建成村级篮球场(或健身路径),市政府前后广场周边正在建设一条健身步道,现已开放供市民健身;

近期还通过挂横幅、利用微信平台等形式,大力宣传我市图书馆、文化馆及体育馆免费开放工作,提高群众对文化休闲娱乐场所免费开放的知晓率;

东兴市深沟水库公园项目工程完成立项批复工作,计划下一步开展征地、可研、初步方案设计等项目前期工作。

企业扶持方面:拓展“惠企贷”平台,解决企业融资矛盾。举行防城港市“惠企贷”合作协议签订仪式,东兴诚杨食品公司等6家企业代表一起参加此次签约仪式。今年以来,东兴市企业累计受惠企业16家,累计发放贷款约为1.79亿元。开展政企银合作,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举办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活动,约50家企业代表参加此次会议;

争取扶持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落实中央、自治区和防城港市的一系列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目前共帮助企业获得自治区或防城港市各类扶持资金930万元。3.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等文件精神,继续执行降低企业社会保险费单位缴费比例等政策。截至目前,全市有63家企业向我市社保经办申请把养老保险率从20%降至14%,每月减少企业缴费7.29万元;

对符合条件的21家企业给予稳岗补贴33.14万元;

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每月10日招聘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招聘会,为企业用人、人员求职提供平台。东兴市创业孵化基地现入驻企业17家,涉及越南特产、红木工艺品、包装食品、计算机软件开发、网络技术及电子商务平台的技术开发等多个领域。今年以来已补贴17家企业场地、水电补贴11.061万元,帮助企业顺利启动并快速成长。

扶贫攻坚方面:边贸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扶贫工作得到了自治区商务厅、自治区扶贫办的充分肯定,由自治区商务厅、自治区扶贫办联合组织的**年全区边贸扶贫现场推进会在东兴市顺利召开。“党旗领航、电商扶贫”获全国党建优秀案例,“边贸扶贫+”五大创新模式的经验做法得到了人民网、广西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

食品安全方面:突出重点,监管到位,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对校园周边的食品经营户、食杂店、食品摊依法进行认真日常清理排查,做到动态监管。以校园及其周边100米范围为重点区域,以主要面向学生经营食品的食杂店等儿童食品经营单位为重点场所,加大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集中部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2人次,执法车辆8台次,检查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户45户次,对存在轻微违法经营行为的经营者加强引导教育,切实保障了我市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秩序稳定,维护学校师生合法权益;

抓实**年春季开学前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检查。上半年,围绕学校校园周边食杂店、无证经营食品摊贩等经营场所,联合城市综合执法局等相关部门,开展为期3周的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和市容环境整治行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出动执法人员22人次,出动执法车辆4台次,查扣没收无证经营食品摊贩三轮车18台以及煤气炉等设备工具一批,没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的煎炸热狗鸡翅、水果饮品、儿童食品等食品和食品原料300多斤,严把食品质量准入关,开展高考、中考前学校周边食品专项检查,严查食品经营主体资格,核查食品经营户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执行情况,核查超过保质期或者不合格食品下架退市等自律制度执行情况,此次整治共出动6人次,检查食杂店、小卖部18家,下令整改通知书2份,下架一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

结合各中小学校秋季开学时机,**年秋季学期开学前,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并会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了以“关注食品安全,关心学生身体健康”为主题的《关于食品安全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该《致家长一封信》已由各学校于新学期开学后根据在校学生数逐一发放,累计发放《致家长一封信》30000多份。

医疗卫生方面:积极开展医联体建设,与上级医院建立医联体合作关系。**年,市人民医院与自治区人民医院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同时与自治区人民医院肾内科、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专科建立联盟成员单位,市妇幼保健院和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建立紧密型医疗联合体;

建立健全县级医院医师到乡镇卫生院服务的长效机制,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向基层下沉,提升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先后派出多名医疗专家到镇卫生院开展诊疗指导讲座等服务。今年以来,共开展诊疗950人次,教学查房25人次,会诊1次,业务讲座13次、培训卫生院医务人员27人次;

积极组织医疗技术人员参加国家、自治区、防城港市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安排医疗技术骨干到上级三甲医院进修。**年以来,共有21名医疗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累计受训人员1000多人次;

加强医务人员管理工作,规范诊疗行为。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管理教育,推行临床路径,减少医保目录外用药,定期加强处方点评,杜绝出现不合理的大处方;

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就医环境。加快推进东兴市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项目建设和东兴镇卫生院门诊医技楼污垃电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改造市人民医院消毒室。到目前为止,2个项目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790多万元,先后购进一批彩色b超机、进口心电图机、ct球管等医疗设备。今年以来,已累计投入848.5万元元用于各种医疗设备的更新维护;

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设置智能排队叫号机,方便患者排队侯诊交费取药。在市人民医院侯诊大厅设置检验结果查询机,患者可通过电子系统及时查询检查结果;

公开医疗服务信息和服务价格。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和各镇卫生院坚持在公共区域显眼位置将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服务信息公开,主动接受患者和社会的监督。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查漏补缺,整改到位。

下一步根据我市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确定工作重点,特别是一些薄弱环节,拿出更有力的整改措施,严格按照标准,巩固强项、改进弱项,全面提升、彰显特色,确保整改任务的完成。并将依托“东兴绩效”微信公众号这个平台,落实好群众意见整改工作。针对特别整理出群众关注度高、意见较集中的10个方面层层分解责任,步步规定时限,做到立知立改、立行立改,并通过“东兴绩效”微信公众号对全市整改过程及结果进行公示宣传。依靠群众查漏补缺,朝着群众满意的方向改进,确保整改不留死角,条条得到整改,件件得到落实。

(二)、加强督查,抓好落实。

为了确保整改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强对整改情况的跟踪问效管理,继续加强对整改情况和自治区**绩效考评指标的跟踪督查,及时掌握各项整改工作的进度及效果,继续加强对被考评单位平时工作落实进展情况的督促和指导,确保顺利完成绩效考评指标任务。

(篇三)

根据**市绩效办《关于开展**自治区绩效考评群众反馈意见建议整改工作的通知》(柳绩办发〔**〕6号)文件精神,我县对反馈问题进行了整改,现将有关情况自评如下:

一、整改指标基本情况

**自治区绩效考评公众评议,社会公众对我县共提出69条意见建议,涉及我县36个责任单位,于12月31日前整改。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整改到位

1.我县下发了《关于开展**自治区绩效考评群众反馈意见建议整改工作的通知》(融绩办发〔**〕8号)将任务分解到各个责任单位,并印发了《融水苗族自治县**自治区绩效考评公众评议群众反馈问题整改实施方案》,确保整改工作事项有人管、有人抓,竖到底、横道边,保障整改责任落实到位。

2.督促各责任单位按照自治区规定的“五个明确”(即有明确的整改目标、明确的整改措施、明确的整改时间表、明确的整改责任单位和明确的可检验的成果形式)的要求实施整改。

(二)公开整改情况、健全回应机制

1.在各单位办公地点、有整改事项的村屯进行整改方案等情况公示,公示期为5天。并在公示时公开负责人、联系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以方便群众监督和反馈。

2.为提升群众满意度,切实了解群众对整改的认可度和获得感,对涉及民生领域整改事项进行了群众满意度回访。

3.在完成相关事项整改后,将整改的完成情况在各单位办公地点及涉及整改事项的村屯进行公示。

(三)加强督促指导、推进落实完成

县绩效办于10月上旬开始组织各责任单位按照“五个明确”的标准整理整改材料,并通过融水县绩效考评管理平台报送至县绩效办进行审核,了解县各责任单位整改完成情况,指导各单位完善各项整改材料。目前,各责任单位均按要求落实整改,并能提供成套整改材料,只有个别单位因客观因素导致整改工作相对滞后,材料未完善,为此,县绩效办将继续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各责任单位在12月31日前完成整改事项的整改。

(篇四)

根据《关于开展**自治区绩效考评群众意见建议整改工作的通知》(柳绩办发〔**〕6号)要求,我院高度重视,专项研究自治区**群众反馈的意见建议的整改工作,并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制定的整改方案进行整改,现将整改情况自评如下:

一、整改情况

(一)开展“百日清案”活动

**年5月至8月,全市两级法院开展了“百日清案”活动。两级法院成立大力提高审判质效**年“百日清案”专项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市法院清案工作。清案期间,全市两级法院多措并举清理未结案件。到9月30日,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60916件,同比增长6.57%;

审结43810件,同比增长11.36%;

结案率71.92%,同比提升3.09个百分点;

两级法院员额法官人均收案144.69件,人均结案104.06件。其中,在“百日清案”专项活动期间,共审结诉讼案件19313件,同比增长17.06%,结案率64.36%,同比提升9.08个百分点。审判执行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审判质效有了较大提高,较好完成了党组确定的任务目标,得到了自治区高院的充分肯定。

(二)成立清算与破产审判庭

3月27日上午,市中院在新闻发布中心举行民事审判第四庭暨清算与破产审判庭揭牌仪。**市中级法院成为广西首个成立清算与破产审判庭的中级法院。清算与破产审判庭的成立,标志着**中院在服务和保障依法处置“僵尸企业”、化解产能过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大步。在健全《关于执行不能案件移送破产程序的若干指导意见》的基础上,该庭化身“生病企业”的“专科医生”,进一步筛查、整合在不同法院、针对同一“僵尸企业”的多起被执行人财产不足以全面清偿债权的案件信息。在征求涉诉、涉执当事人意见的情况下,经过严格的审查,截至**年7月,已推动全市法院4件执行不能案件成功转入破产程序,涉及执行标的额52413.6万元,为规范“僵尸企业”退出机制、保障债权公平清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此,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庭长陈愿表示,随着机构、队伍的不断完善,执行转破产程序的衔接也将更加顺畅。

(三)繁简分流化解纠纷

7月27—28日,全国法院繁简分流和调解速裁工作培训会在云南省丘北县召开,交流推广各地法院诉讼服务、繁简分流和调解速裁经验,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姜伟出席会议并作工作部署。**市鱼峰区人民法院作为全国案件繁简分流示范法院受邀参加,在会上,该院党组书记、院长罗金新作了题为《以立案庭实体裁判权为核心实行二次繁简分流裁判格局》的经验发言,通过ppt配合,向全国各地法院参会代表详细展示了该院的主要工作举措和创新,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肯定。

繁简分流是快速处理纠纷、简化诉讼流程的重要机制,全市基层法院均于**年前后建立了交通巡回法庭,交通巡回法庭具备法律咨询、诉前调解、诉调对接、诉讼引导、司法确认等职能,并依法开展立案、诉讼保全、司法鉴定等工作,避免了交通事故当事人四处奔波之苦。作为全国案件繁简分流改革示范法院,鱼峰法院积极按照上级法院的部署,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执行改革创新,通过对执行案件进行繁简分流,优化、节约人力物力,实现繁案精办,简案快办。**年上半年,执行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结案率达78%。鱼峰区法院交通巡回法庭配备高清摄像头,可做到案件受理、审理、宣判一站式服务,并实现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庭审笔录同步展示,以及电子证据现场展示。这种一站式服务、三调联动、快速止损的运行模式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赞誉,成为全区典范。**年以来,全市法院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共受理交通事故案件3836件,占全市法院受理一审交通事故案件数的48.3%,其中调解、撤诉3739件,调解撤诉率达97.5%。

(四)创新案件管理机制,大力提高审判质效

高度重视审判质效管理工作,强化运行态势分析,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审判数据的分析研判,强化对诉讼过程各个节点的管控,重点关注结案率、改发率、调解率等主要指标态势,每个月定期对结案情况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对工作积极主动、成绩突出的予以表扬,对工作被动、排名靠后的予以督促。重点抓好柳北法院家事少年案件集中管辖,同时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执行体制机制改革等工作,在改革框架和法律范围内,不断完善各项改革措施,为全市司法体制改革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同时健全院、庭长的管理和监督机制,院、庭长通过参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研讨等方式进行指导、监督,确保改革过程中工作秩序不乱、审判质量稳步提高。大力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案件查询、信息发布、诉讼指南、网上服务等系统和平台,进一步丰富便民利民举措。依托法院专网和互联网全面推行远程立案、远程开庭、远程接访,方便群众就近表达诉求,使司法的人文关怀真正惠及人民群众。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当前的执法办案压力依然巨大,全市法院面临的结案形势将更为严峻,审判任务更加繁重。一要对未来形势科学预判,审时度势,提早谋划,提前布局,在全盘统筹谋划全年办案计划和任务的同时自我加码、自我加压,院、庭领导要带头狠抓落实,继续调动干警积极性,鼓足干劲,延续清案时期的顽强拼搏精神。二要充分挖掘内部潜能,合理调配审判资源,优化审判流程,推动院、庭长主动办案常态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案件流转和审批环节;

三要充分运用各改革成果、平台、机制作用,全面提升办案效率,扎实推进案件繁简分流,用足用好小额诉讼和刑事速裁程序,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从源头上缓解案件压力;

四要强化办案保障,依托信息技术,提供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服务,进一步完善后勤服务,切实减轻审判人员事务性负担。

(篇五)

一、上级下达市委组织部**年社会评价意见建议整改任务

根据《关于开展**自治区绩效考评群众反馈意见建议整改工作的通知》(柳绩办发〔**〕6号)的要求,下达了我部**年社会评价意见建议整改任务有两项:459项,被访者希望**市财政部门对村干部离休的待遇提高一点,现在是300到400元一个月,希望能提高到500到600元一个月。491项,村里的村干部管不好,有什么事都不知道也不和我们说,我们什么不知道也不公布。针对这两项整改意见建议,我部高度重视,认真开展调研整改工作。

二、整改任务完成的基本情况

1.加大对离任村干部的关爱力度。积极向上级部门提出提高离任村干部养老补贴标准的意见和建议,上级部门出台新的规定,提高离任村干部养老补贴标准时,不折不扣执行,按规定提高相关待遇标准。**年6月下发《关于进一步提高**市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通知》

2.加强对村干部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素质,抓住村“两委”换届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明确设岗定责,加强对村干部业绩考核工作,严格执行党务村务公开制度,落实“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制度,全年投入100多万元对村干部进行全员培训,提高村干部的履职能力。**年11月下发《**市村级干部管理暂行办法(试行)》,12月完成对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全员培训。

3.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督导调研。通过开展全市基层党建工作随机督导、随机调研工作(“两随机”)综合督导工作,督查各级部门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情况、农村基层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党员积分管理等工作。

三、佐证文件

1.关于进一步提高**市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通知(联合发文)(柳组通字〔**〕61号)

2.关于印发《**市村干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柳组通字〔**〕93号)

自反馈 篇3

随着EDA工具的快速发展和集成电路工艺的不断进步,集成电路的规模越来越大,工作频率也越来越高。测试这样的集成电路变得日益困难,因为它需要更加有效的测试产生工具和更为精密的测试仪器[1]。可测性设计能降低测试生成的复杂度,提高故障覆盖率,降低测试成本,因此在现代电路测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2]。

业界常用的可测性设计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内部扫描设计(InternalScanDesign)、内建自测试(Build-InSelf-Test,BIST)[3,4]和测试点插入(Test PointInsertion)[5]等。内部扫描设计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可测性设计技术,但其所用的硬件代价较高,因扫描路径化设计而增加的硬件成本,约占到总生产费用的30%左右,所以如何降低扫描设计的成本,成为该方案研究的重点。内建自测试可测性设计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有很多优点,比如:不用依赖昂贵的测试仪器;能进行全速测试;能实现在系统测试等[6]。当然,BIST也有其自身的缺点,比如硬件开销太大;设计复杂度增加,同时还增大了测试的难度,因为BIST的自身电路部分也需要进行测试。测试点插入技术需要改变被测电路的结构,但有些电路不允许或不容易被修改,而且这种修改还可能会影响电路的时延特性[7,8],所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这些可测性设计的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何在保证一定故障覆盖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测试硬件开销,减小测试电路规模,缩短测试时间,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自反馈的测试向量产生算法,在文献[9]中提出的被测电路最小测试集的基础上,采用只增加反馈线和反相器的方式对电路进行测试。如果电路存在合适的内部节点,并能找到较好的算法求出合理的反馈方式,让电路自动产生尽量多的测试向量,则该方法可以大大节省保存测试向量的存储器ROM的开销,而它增加的硬件部分仅仅是少量的反馈线和反相器。

1 自反馈方法介绍

希望找到一种方法,在对被测电路(CUT)进行测试时,只需要从外部对CUT施加一个测试向量(称为种子),而其他的测试向量都可以由CUT自身一步步产生。这样可以节省CUT外部存储测试向量的存储器空间。

1.1 自反馈的思想

下面以C 17电路为例说明自反馈的基本思想。图1的阴影部分是C 17电路,它有5个原始输入端,6个内部逻辑门输出节点(包括原始输出端)。从6个内部节点中找出5个,按照合适的顺序依次反馈到电路的原始输入端。在种子的作用下,由这5个内部节点的状态组成第二组输入施加到电路原始输入端,接下来再次取出这5个节点的状态组成第三组输入,依此类推。其中的每一组状态同时也是一个测试向量,而这些测试向量正可以用来完成对电路的测试。那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寻找这5个内部节点,以及按照什么样的排列顺序把它们施加到电路的原始输入端,才能产生更多更有效的测试向量。如果用穷举法选择抽点自反馈方式,共有720种选择,当然不能一一尝试。图1给出了一种自反馈的方式。

按照图1的反馈方式,如果把向量(10101)作为初始种子加到电路的原始输入端,则电路内部的节点m1、m2、m5、m3和m6状态分别是0、1、1、1、1,也就是说,(01111)将作为下一次的原始输入向量。依照这样一种反馈方式产生的前4个向量(包括初始种子)分别为(10101)、(01111)、(10010)、(11010),这4个向量可以把C 17的所有单固定型故障检测出来,故障覆盖率为100%。

对于内部逻辑门数较多,最小测试向量集的向量数较少的电路而言,只要选择了最合适的反馈点和反馈方式,电路一般都能够自动生成大多数的测试向量。当然,为了达到一定的故障覆盖率,不必完全按照最小测试向量集去产生测试向量。还可以采用其他的一些办法:比如尽可能地让电路自动产生向量集中的向量,随后让电路一直循环运行下去,虽然后来产生的向量并不是向量集中的向量,但同样可以检测一部分故障,即有些类似伪随机的测试向量生成方法;也可以采用多次重新“播种”的办法,让电路自动产生测试向量集中的向量;甚至还可以考虑对某些不满足内部反馈方式的原始输入端来说,可以由内部节点之间通过逻辑门的组合输出反馈到该输入端,这样即使不存在能满足所有原始输入的反馈方式,也有可能通过内部节点的逻辑运算达到要求。

1.2 一种寻找向量的方法

对某个电路的最小测试向量集,需要找到一种方法,让电路自反馈产生尽可能多的集合中的向量。由于这是一个NP完全问题,随着电路规模的增大,寻找最大向量数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里介绍一种寻找方法,利用该方法能够找到较多的向量,但并不保证所找到的向量是理论上能够满足自反馈条件的最大向量集。这里把电路的输入和内部节点状态表示成图2所示。

用P来表示向量集的测试向量。Pi表示第i个向量,Pi1~Pim(i=1,2,3,…)表示第i个向量的m位分别对应电路的m位原始输入。当Pi施加到电路原始输入端后,电路内部的各节点都有确定的状态,这个状态值的序列用Qi表示。如果电路有n个内部节点(不包括原始输入节点和扇出节点),则序列Qi也对应有n位,如图2所示。

在利用自反馈生成测试向量的过程中,采用最小方差评价标准,按照以下方法寻找测试向量。

(1)第1个向量P1的寻找遵循以下策略:把P1施加到原始输入端后,内部节点中状态为0的个数和为1的个数最接近。

(2)第2个向量P2的寻找遵循以下策略:寻找向量集P中除P1外,0、1个数最接近的向量。

(3)第3个向量P3的寻找遵循以下策略:请参见图2。P1、P2分别施加到电路输入端以后,电路内部节点的状态(Q11,Q21)、(Q12,Q22)、…(Q1n,Q2n)共有22=4种可能的组合,即(0,0)、(0,1)、(1,0)和(1,1)。设各包含K00、K01、K10和K11个,则有K00+K01+K10+K11=n。对第3个向量的要求是:设(P21,P31)、(P22,P32)、…(P2m,P3m)表示为(0,0)、(0,1)、(1,0)、(1,1)的组合各占J00、J01、J10、J11个,则有J00+J01+J10+J11=m。要求满足方差D3=(K00/n-J00/m)2+(K01/n-J01/m)2+(K10/n-J10/m)2+(K11/n-J11/m)2为最小值。这里把方差D3取最小值作为一个评价标准。

(4)对第4个向量P4的寻找遵循的策略类似寻找第3个向量的策略,不同之处在于内部节点的状态为(Q11,Q21,Q31)、(Q12,Q22,Q32)、…(Q1n,Q2n,Q3n)的组合,所以有23=8种可能,设分别为K000、K001、K010……K111个,则有K000+K001+K010+…+K111=n。对第4个向量的要求则是相应的方差D4=(K000/n-J000/m)2+(K001/n-J001/m)2+……+(K111/n-J111/m)2取最小值。

(5)以同样的策略继续寻找向量。假设已经找到了X个向量,在向量集的剩余向量中取一个作为第(X+1)个向量加进来以后,存在某种P2i、P3i、…、P(x+1)i(i=1,2,3,…,m)的二进制组合,在Q1j、Q2j,…,Qxj(j=1,2,3,…,n)找不到这样的二进制组合方式,则该向量已经不能再被添加进来。如果对剩余向量集里的每一个向量都尝试过而不能加入进来,则已经找到的这X个向量就是我们用此方法能够找到的最大向量数。

1.3 算法描述

这种基于最小方差评价标准的自反馈方法描述成算法的形式为: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按照以上介绍的方法,对ISCAS85的一些标准电路进行了实验,实验的最小向量集参照文献[9]的数据。

2.1 自反馈实验结果

实验分两种情况进行:第一种情况是直接从电路内部抽取节点反馈到电路的原始输入端;另一种情况是考虑从电路内部抽点时可以加上一级反相器再反馈到原始输入端。之所以这样考虑,是因为在可测性设计中,加反相器的代价是比较小的,而对于这种基于自反馈的方法而言,在很多情况下加上反相器利于找到更多有用向量。

实验在VC++6.0环境下用C语言实现,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有些电路自反馈时加上反相器的结果确实比没加反相器直接反馈的结果要好。C 499电路在没加反门的情况下只能找到6个向量,而在选取了合适的节点加上反门再反馈的情况下,可以找到9个向量。

对于C 17电路可以找到向量集的所有向量。对于C 6288电路,由于向量集总共才12个向量,而电路本身内部节点多,利用自反馈的方法较容易找到这些向量,用本文介绍的这种寻找策略,可以找到83.3%的向量。对其他电路而言,由于向量集的向量数较多,而电路本身规模并不大,内部节点数较少,再加上寻找策略的限制,能够找到的只是向量集中的少部分向量。表1中的故障覆盖率是指电路考虑反相器自反馈产生的测试集中的向量所能检测的故障数除以该电路的所有可测故障数,分母中不包括冗余故障。除C 432,C 499和C 1355以外,其他几个电路的故障覆盖率都在92%以上,虽然用此方法自反馈产生的测试向量对电路进行测试还达不到所需的故障覆盖率,但将此方法和ROM结合在一起便可以保证得到测试集中的所有测试向量,也就保证了被测电路的故障覆盖率。如此一来,在达到满意的故障覆盖率的同时,测试电路硬件部分的开销将会减小。

2.2 硬件代价的比较

下面估算硬件代价。把一个MOS管的硬件代价值计为0.25,ROM中一个存储位的硬件代价值也计为0.25[10]。这里不考虑从CUT内部引出信号线的代价,因为相比之下,这部分开销可以忽略。

表2给出了使用ROM存储测试向量的方式与自反馈结合ROM的方式在硬件开销方面的比较结果。表的第二列和第三列分别表示电路的原始输入端数和最小测试集的测试向量个数;第四列为采用ROM方式所需要的硬件代价。比如对C 432电路而言,所需ROM存储位共27×36个,每个存储位代价为0.25,所以总共的代价为HV 1(C 432)=27×36×0.25=243;第五列为采用自反馈结合ROM方式所需要的硬件代价。比如对C 6288电路而言,所需ROM存储位共2×32个,所需反相器共16个,每个CMOS反相器由两个MOS管构成,所以总的代价为HV 2(C 6288)=2×32×0.25+16×2×0.25=24。由表2可以看出,采用自反馈的方法可以减小硬件的开销。

3 结论

提出的基于电路自反馈的测试向量产生方法,对给定电路的最小测试集,采用只增加反馈线和反相器的方式对电路进行测试。实验证明,该方法在保证较高的故障覆盖率的前提下,可以减少BIST的面积开销,还能在电路的工作频率下进行全速测试。在抽点反馈的基本思想下,可以想办法改进寻找向量的算法。比如可以改进上面介绍的最小方差评价标准,改变初始种子向量的选取等。由于这种寻找策略本身的限制,不能保证所找到的向量数是理论上能够满足自反馈要求的最大向量数,因此,对某个电路和它的最小测试集而言,理论上能够满足自反馈要求的最大向量数到底是多少,还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Bushnell M L,et al.Essentials of Electronic Testing for Digital,Memory and Mixed-Signal VLSI Circuits.Amsterdam,Netherlands: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0;30—35

[2]陆思安,史峥,严晓浪.面向系统芯片的可测性设计.微电子学,2001;12:440—442

[3]Su C C,Tseng W L.Configuration free interconnect BISTmeth-odology.IEEE Int Test Conf.Baltimore,MD,USA,2001:1033—1038

[4]Li Lijian,Min Yinghua.An efficient BIST design using LFSR-ROMarchitecture.Test Symposium,2000(ATS2000),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Asian,Dec.2000:386—390

[5]Tamarapalli N,Rajski J,Constructive Multi-Phase Test Point In-sertion for Scan-Based BlST,IEEE Int.Test Conf,1996:649—658

[6]李立健,赵瑞莲.减少多种子内建自测试方法硬件开销的有效途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3;6:662—666

[7]李华伟,李忠诚,闵应骅.基于测量的时延故障诊断.计算机学报,1999;11:1178—1183

[8]Mehta VJ,Marek Sadowska M,Zhiyuan Wang.Delay Fault Diag-nosis for Non-Robust Test.Quality Electronic Design,2006;27:463—472

[9]Seiji Kajihara,Irith Pomeranz,Kozo Kinoshita,et al.Cost-effective Generation of Minimal Test Sets for Stuck-at Faults in Combinational Logic Circuits IEEE Trans.Computer-Aided Design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Systems,1995;14:1496—1504

自反馈 篇4

光伏发电(PV)装机容量在各区域电网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其并网运行将给电力系统带来巨大挑战。当电网侧由于故障或检修跳闸时,并入大电网的光伏电站与本地负载形成不受大电网控制的供电回路,即孤岛,这会给电力设备以及检修工作人员带来潜在的威胁。最新颁布的GB/T 19964—2012[1]和Q/GDW 618—2011[2]标准规定,并网光伏电站必须具备孤岛检测能力。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光伏逆变器的孤岛检测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逆变器的孤岛检测方法根据其检测原理可以大致分为2类:被动检测法和主动检测法。常见的被动检测法通过检测并网点电压[3,4]、频率[5]、电压谐波畸变率[6]等电气量,并判断该电气量是否在正常运行范围内,从而判断逆变器是否处于孤岛运行状态。被动检测法虽然不会对并网点的电能质量造成影响,但存在孤岛检测盲区。主动检测法通过在逆变器的控制回路中加入扰动信号或正反馈环节,一旦逆变器处于孤岛运行状态,逆变器并网点的电气量会加速偏离正常运行范围,进而检测出逆变器处于孤岛运行状态,但是以破坏并网点的电能质量为代价[7,8,9,10,11,12,13]。随着微电网的建设与发展,希望光伏逆变器在检测出孤岛运行状态后能尽可能地为本地负载提供电压和频率支撑,进而提高供电可靠性。为了避免逆变器在孤岛和并网2种运行状态的变换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要求孤岛检测过程中尽量减小对并网点电能质量的影响,实现非破坏性检测。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无盲区非破坏性孤岛检测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其中,负序电流注入法[14,15]在正常运行时会持续向大电网注入负序扰动;负序电压正反馈法[16,17,18]、负序功率正反馈法[19]本质相同,当大电网存在较小负序分量时这2种方法也会向大电网持续注入负序扰动,且相关文献没有对正反馈系数的选取进行理论分析;周期性无功电流扰动法[20,21]会导致逆变器输出功率波动,降低能源利用率;基于负序电压分配因子的孤岛检测方法[22]需要额外的负序电源和电抗设备投入,增加了逆变器并网系统的投资成本;非特征谐波正反馈的孤岛检测方法[23]中非特征谐波的提取原理较复杂,且利用根轨迹法得到的正反馈系数不具有普遍适应性。

本文从理论上推导出负序电压正反馈孤岛检测方法的正反馈系数应该满足的边界条件,并提出了自适应反馈系数的方案,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得出:对于具有不同实时输出功率的逆变器,改进方法均具有足够的孤岛检测能力,且在并网运行时能够尽量减小逆变器注入大电网的负序扰动。

1 自适应负序电压正反馈

逆变器并网系统示意图如图1(a)所示,其等效电路如图1(b)所示。并网运行时,逆变器处于电流控制模式,IPV为并网逆变器等效电流源,RPV、LPV分别为逆变器出口滤波电感的等效电阻和电感,并联RLC支路为等效本地负载[24,25],配电网等效成一个电压源Es,Rs、Ls分别为逆变器出口升压变压器和配电网的总等效电阻和电感,断路器K闭合、断开分别表示并网运行和孤岛运行。

负序电压正反馈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提取得到的并网点负序电压unpcc乘以一个反馈系数kf,作为扰动量加入到逆变器控制回路的电流参考值中。孤岛发生后,逆变器输出的负序电流全部注入本地负载,并网点负序电压unpcc在正反馈的作用下持续增大并超过4%,即可判断孤岛发生。逆变器出口滤波电感的阻抗ZPV远小于本地负载阻抗Zload,忽略ZPV的影响,孤岛状态下负序电压正反馈控制原理图如图2所示。

图2中,k T表示第k个时刻;i*dq(k T)为电流给定值;idq(k T)为逆变器输出电流值;upcc(k T)为并网点电压;unpcc(k T)为并网点负序电压;F(U)为负序电压提取环节的传递函数;kf为负序电压正反馈的系数;C(s)为电流环的等效传递函数;Zload(s)为本地负载的复频域阻抗。则有:

负序电压正反馈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在控制系统中,C(s)是一个时间常数为毫秒级的欠阻尼二阶系统,其稳态误差为0;F(U)一般不作为单独环节进行考虑,可以忽略其计算延时,认为C(s)≈1、F(U)≈1。则孤岛发生后,要使系统失去稳定,并网点负序电压不断增大并最终超过4%,必须满足z>1,即:

孤岛发生时满足Zload(s)=upcc(z)/idq(z),将其代入式(3)可得:

其中,upcc(z)近似等于并网点处额定电压;idq(z)由逆变器实时输出功率决定。所以反馈系数的大小取决于逆变器的实时输出功率。

逆变器并网系统的负序网络见图3,断路器K断开、闭合表示2种运行状态。2种运行状态下负序网络的区别是:并网运行时,逆变器输出负序电流注入一个等效阻抗Zs∥Zload;而孤岛发生后,逆变器输出负序电流全部注入本地负载。将式(3)的Zload(s)用Zs(s)∥Zload(s)替代,可以求出并网运行时保证并网点负序电压不会发生累积的正反馈系数的上限为:

由于,则有:

联立式(4)和式(5)可得负序电压正反馈系数的取值范围为:

只要正反馈系数满足式(7),就可以保证孤岛发生后能准确检测出孤岛运行状态,且并网运行时并网点负序电压不会发生累积而导致孤岛误判。

为了保证孤岛发生后并网点负序电压在2 s内超过规定的阈值,提高逆变器的孤岛检测能力,在临界正反馈系数的基础上乘以一个大于1的可靠系数krel。

根据式(8)建立一个自适应系数的负序电压正反馈系统,使逆变器的孤岛检测能力随着逆变器实时输出功率变化而自适应地改变,其控制原理如图4所示。同时,为了避免三相负载不对称或并网侧发生不对称故障时注入负序电流扰动过大,krel取值不宜过大。

2 多机并联运行时的分析

一般在大型光伏电站中,往往采用多台逆变器并联运行、通过公共并网点接入大电网的运行方式,其等效电路如图5所示。

每台逆变器的负序扰动分量均从公共并网点获取,假设并联运行的n台逆变器具有相同的传递函数C(s),则:

式(9)两边同时乘以F(U),化简得:

由式(10)得到n台逆变器并联运行的边界条件为:

其中,式(11)等号右侧多项式恰好为各台逆变器根据自身实时输出功率确定的正反馈系数。此时,多台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的等效自适应负序电压正反馈系数可取为各台逆变器的自适应负序正反馈系数之和,与各台逆变器实时输出功率之和有关。

由于辐照强度、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可能导致逆变器的实时输出功率也发生变化,每台逆变器采用自适应负序电压正反馈系数后,各台逆变器的负序电压正反馈系数可以随着其实时输出功率作相应变化,此时各台逆变器输出的负序电流之和为:

其中,unpcc(k T-T)为上一时刻并网点负序电压。各台逆变器输出负序电流之和由可靠系数krel、各台逆变器实时输出功率之和、并网点上一时刻负序电压共同决定。并网运行时,并网点负序电压不会发生累积,unpcc(k T)等于大电网提供的初始负序电压unpcc(0),krel确定后,各台逆变器输出负序电流之和与其实时输出功率之和的百分比为一定值。因此,采用自适应正反馈系数能保证每一时刻注入的负序扰动都是满足孤岛检测条件的最小负序扰动。

若直接根据各台逆变器的额定容量来确定正反馈系数,各台逆变器输出负序电流之和由所有逆变器额定容量之和决定。当外界环境变化导致逆变器总的实时输出功率减小时,各台逆变器输出的负序电流仍保持不变,大于满足孤岛检测条件下的最小负序扰动电流。

3 算法实现

3.1 控制原理及参数选择

基于自适应负序电压正反馈孤岛检测方法的控制原理如图6所示,分布式电源(DG)采用带前馈解耦的电流双环控制策略,通过锁相环(PLL)实时跟踪并网点电压upcc的频率f和相位θ,对逆变器输出电流iPV进行Park变换,得到逆变器输出电流的有功分量iP和无功分量iQ,将提取得到的并网点电压upcc的负序分量unpcc变换成与unpcc幅值对应成比例的有功分量iPn和无功分量iQn。有功分量的给定值iP*与iP、iPn分别作差、作和后经过PI环节、前馈环节udpcc、解耦环节ωLPViQ得到d轴电压的控制分量ud。无功分量的给定值iQ*=0(逆变器功率因数一般取1)与iQ、iQn分别作差、作和后经过PI环节、前馈环节uqpcc、解耦环节ωLPViP得到q轴电压的控制分量uq。其中,“变换”环节中的自适应系数根据图4所示原理实现。

孤岛发生后,逆变器输出的负序电流全部注入本地负载Zload,由式(12)可得并网点的负序电压为:

不计C(s)和F(U)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孤岛发生后并网点负序电压的变化轨迹只取决于可靠系数krel和初始负序电压unpcc(0),而与逆变器实时输出功率无关。分别搭建不同实时输出功率的逆变器并网系统,大电网所含负序电压unpcc(0)与正序电压的比值为0.5%,其反馈系数根据式(8)确定,绘制孤岛检测时间t随krel的变化曲线,见图7。图7中所有点描述的情况中,当逆变器实时输出功率为9 k W、krel=2.5时,反馈系数最大kf=0.155 0,小于反馈系数上限kf max=10,因此,并网运行时不会导致并网点负序电压发生累积。由图7可知,当krel≥1.5时,不同实时输出功率的逆变器的孤岛检测时间之差在2个周期内,孤岛检测时间受C(s)、F(U)、锁相环等环节的影响较小,且对每一个确定的krel,实时输出功率较大的逆变器孤岛检测时间总是略小于实时输出功率小的;当krel≥2.3时,孤岛检测时间几乎不受C(s)、F(U)、锁相环等环节的影响,随着逆变器实时输出功率的增加,孤岛检测时间之差在10 ms内。本文取krel=1.5,在保证逆变器实时输出功率增大而孤岛检测速度变化不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注入大电网的负序扰动。

3.2 负序电压的提取

并网点电压upcc=[uA,uB,uC]T包含正序分量和负序分量,根据对称分量法可得负序分量为:

αβ静止坐标系下的电压可以表示为:

联立式(14)、(15)可以求得αβ静止坐标系下的负序分量为:

其中,q表示移相90°,本文采用基于二阶广义积分器的带通滤波器(SOGI-BPF)的方法实现,其传递函数为:

获得αβ静止坐标系下的负序分量后可以通过锁相环环节获取负序分量的幅值。基于二阶广义积分器的带通滤波器和负序电压提取的原理如图8所示。

4 仿真验证

本文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了并网逆变器的孤岛检测仿真平台。其中,配电网的参数为380 V/50 Hz(含少量负序分量、5次谐波电压、7次谐波电压),升压变压器与大电网等效阻抗(归算到低压侧)为0.1+j0.0019Ω。逆变器直流侧母线电压为800 V,逆变器出口滤波电感为12 m H。选取孤岛发生后成功检测到孤岛运行状态的时间(即孤岛检测时间)为孤岛检测能力的指标,孤岛检测时间越短表明孤岛检测能力越强,反之越弱。分别设定不同容量的逆变器及与逆变器容量匹配的负载,采用改进前后的正反馈系数分别对其孤岛检测能力进行仿真验证。为了说明改进前的正反馈系数应该随着容量增大而增大,本文取文献[16]中的正反馈系数kf=0.096 4固定不变作参照,逆变器容量及与之匹配的负载的参数如表1所示,孤岛检测时间随逆变器功率的变化曲线如图9所示。

由图9可知,正反馈系数kf=0.096 4确定后随着逆变器容量增加,其孤岛检测能力逐渐减弱,当逆变器容量为13 k W时,虽然能够使并网点负序电压超过阈值,但孤岛检测时间已经超过规定时间2 s。而采用自适应正反馈系数方法时,随着逆变器容量变化,孤岛检测时间基本不变,其孤岛检测能力始终保持不变。因此,负序电压正反馈系数应根据逆变器实时输出功率确定,而自适应系数环节可以有效地跟踪逆变器实时输出功率对反馈系数作调整。

为简化多机并联运行情况,假设只有2台容量相等的逆变器并联运行,每台逆变器容量为14.52 k W,并联RLC负载的额定功率为29.4 k W(Rload=5Ω,Lload=6.35 m H,Cload=1 600μF),谐振频率为50 Hz,仿真时长0.3 s,在t=0.1 s时孤岛发生,孤岛发生后并网点电压、频率、负序电压变化情况如图10所示(图中unpcc为标幺值)。其中,图10(a)—10(c)分别是设定kf=0.096 4(略小于临界值)时孤岛检测的仿真图,图10(d)—10(f)分别是采用自适应负序电压正反馈岛检测的仿真图。由图10(a)—10(c)可知,并网运行时并网点存在一定负序电压分量,孤岛发生后,由于负序电压的反馈系数设定过小,并网点负序电压一直在一个较小值附近波动而无法累积。由图10(d)—10(f)可知,当反馈系数改为自适应系数后(此时2台逆变器的实时负序电压正反馈系数均为0.1500),孤岛发生时并网点负序电压能持续增大并超过4%,且孤岛检测成功时,并网点电压和频率均在正常运行范围内,实现了非破坏性无盲区孤岛检测。

当这2台逆变器的实时输出功率在t=0.2 s时变为20%额定容量,各台逆变器正反馈系数分别采用kf=0.150 0和自适应系数(输出功率减小后2台逆变器的实时负序电压正反馈系数均为0.0300)时,逆变器输出的总负序电流如图11所示。由图11可知,在t=0.2 s之前,采用2种方案时逆变器注入大电网的负序扰动相同;逆变器实时输出功率减小后,采用自适应反馈系数的逆变器注入大电网的负序扰动较小。在大型光伏电站中,并联运行的逆变器台数较多,采用自适应反馈系数后,能有效减小光伏电站实时输出功率减小时光伏电站注入大电网的负序扰动。

此外,电力系统中含大型电动机的负荷在启动过程中会产生电压跌落的暂态过程。该过程会给并网逆变器的孤岛检测能力带来巨大挑战。当并网点的电压幅值降到额定值的15%时,要求逆变器具有持续并网工作625 ms的低电压穿越能力。电压跌落后,根据式(8)可以求得此时2台逆变器并网系统的等效正反馈系数为2,仍小于并网系统等效正反馈系数的上限kfmax=10。图12为并网点电压幅值降到额定值的15%时,基于自适应负序电压正反馈的孤岛检测仿真结果(图中unpcc为标幺值)。在t=0.1 s时电压跌落,负序电压经过约2个周期变化后迅速减小至0.04 p.u.以下,判断为伪孤岛,孤岛保护不会误动。

5 结论

自反馈 篇5

Hopfield神经网络通过梯度下降动力学能够收敛到稳定的平衡点, 找到旅行商问题的解[1,2], 然而很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或找不到解。混沌神经网络通过自反馈引入混沌搜索机制, 具有丰富的混沌动力学特性, 能够通过混沌搜索遍历到系统的各个点但却不能稳定地收敛。暂态混沌神经网络通过引入模拟退火机制, 使网络既能表现出暂态混沌搜索行为又能稳定地收敛于一点, 从而有效地克服了Hopfield网络的缺点, 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网络求解优化问题的准确度和速度[3,4,5,6]。现将小波函数引入到混沌神经网络的自反馈, 使网络表现出了不同于线性自反馈网络的新特性, 分析了小波自反馈对模拟退火的影响, 并利用小波自反馈的伸缩平移优化了网络求解旅行商问题的性能, 研究了网络求解10城市旅行商问题的内部状态的混沌动力学, 包括暂态混沌搜索、最大Lyapunov指数、混沌区域以及相空间的散度。10城市旅行商问题的仿真实验证明了小波自反馈的伸缩和平移有效地提高了网络求解旅行商问题的性能。

2 小波自反馈混沌神经网络模型

混沌神经网络模型描述如下[3]

其中xi为第i个神经元的内部状态;yi为第i个神经元的输出;wij为神经元j到神经元i的互联权值;Ii为第i个神经元的偏置;α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k为神经膜阻尼系数 (0≤k≤1) ;ε是激励函数的陡度参数;zi为第i个神经元的自反馈连接项;Фs, u (xi) 为小波自反馈项, s为伸缩尺度参数, u为平移位置参数, Фs, u (xi) =Ф[s (xi-u) ] (s>0, -1

小波函数按照如下条件选择:

(1) 小波函数关于其紧支集是连续、对称的;

(2) Ф (x) 在x∈[-1, 1]区间上存在不动点;

(3) Ф (x) 在x∈[-1, 1]区间上有-1≤Ф (x) ≤1, 表明在x∈[-1, 1]区间内, Ф (x) 是一个自映射。

3 小波自反馈暂态混沌神经网络

为了使混沌神经网络稳定的收敛, Chen和Aihara把指数模拟退火引入到混沌神经网络中, 使混沌神经网络表现出暂态混沌动力学行为。除了指数模拟退火外, 其他模拟退火方式也可以为混沌神经网络引入暂态混沌动力行为[7]。采用指数模拟退火方式, 描述如下

其中zi (t) 为指数模拟退火的温度, 可作为混沌神经网络的自反馈连接项;β为指数模拟退火参数。

小波自反馈暂态混沌神经网络模型可由公式 (1) 、 (2) 以及 (3) 来描述。模拟退火的温度zi (t) 以及退火参数β对暂态混沌神经网络求解组合优化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较高的初始退火温度能使网络获得丰富的混沌动力学行为, 而较低的初始退火温度更适合于网络求解组合优化问题[11]。大的退火参数β使网络具有比较短暂的暂态混沌搜索并能快速收敛到稳定的平衡点, 但容易陷入到组合优化问题的局部极小点;相反, 小的退火参数β使网络获得较长的暂态混沌搜索并能找到组合优化问题的全局最小点, 但网络的收敛速度比较缓慢。

4 暂态混沌搜索状态的混沌动力行为

4.1 混沌区域

暂态混沌神经网络在求解组合优化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暂态的混沌动力学行为, 并利用潜在的分形结构找到问题的解[8]。混沌区域是检验混沌神经网络在问题求解过程中的混沌状态搜索的一种直观方法。此外, 混沌区域还能指导网络参数的选择, 使网络处于混沌状态, 对混沌神经网络的混沌特性的研究及混沌控制十分有益[9]。

混沌区域以及状态的暂态混沌搜索表明网络在求解10城市旅行商问题过程中暂态混沌的存在。其中显示了小波自反馈网络求解10城市旅行商问题的混沌区域。网络参数k在区间[0, 1]内变化, 其他参数不变。也显示了小波自反馈网络求解10城市旅行商问题的暂态混沌搜索。

4.2 最大Lyapunov指数及散度

暂态混沌搜索状态的混沌行为可由系统的最大Lyapunov指数和散度共同刻画[10]。

N维相空间体积的时间变化率即雅克比矩阵的迹为向量场的散度。对于小波自反馈暂态混沌神经网络, 其相空间向量场的散度描述如下:

其中Tr[J (t) ]为雅克比矩阵的迹, 即相空间向量场的散度;i, j=1…N。对于10城市旅行商问题, N=100。

系统的Lyapunov指数之和可以借助系统的散度来求得。系统的Lyapunov指数之和与相空间向量场的散度关系描述如下:

根据以上推导进行仿真实验, τ为迭代步长, 取τ=1, t为迭代次数, 取t=250。

5 结论

小波自反馈的引入使混沌神经网络表现出了混沌动力学特性, 小波自反馈的伸缩和平移优化了小波自反馈暂态混沌神经网络求解组合优化问题的性能, 不同于指数模拟退火策略, 是指数模拟退火策略的有效补充。对小波自反馈网络的混沌区域、最大Lyapunov指数以及散度的研究深入地刻画了小波自反馈暂态混沌神经网络求解组合优化问题的动力学行为。

参考文献

[1]J.-J.Hopfield, D.-W.Tank.Neural Computation of Decision in Optimization Prob-lems[J].Biol.Cybern.1985, 52:141-152.

[2]J.-J.Hopfield.Neural Networks and Physical Systems with Emergent Collective Computational Abilities[C].In Proc Natl A-cad Sci, 1982, 79:2554-255.

[3]L.-N.Chen, K.Aihara.Chaotic Simulated Annealing by a Neural Network Model with Transient Chaos[J].Neural Networks, 1995, 8 (6) :915-930.

[4]修春波, 刘向东.一种新的混沌神经网络及其应用[J].电子学报, 2005, 33 (5) :868-870.

[5]Y.-Q.Xu, M.Sun, G.-R.Duan.Wavelet Chaotic Neural Network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Optimization Problems[C].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Springer press, 2006, 1:379-384.

[6]C.-S Zhou, T.-L.Chen, W.-Q.Huang.Chaotic neural network with nonlinear self-feedback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ptimization[C].Neurocomputing, 1997, 14:209-222.

[7]J.-S.Lin.Annealed chaotic neural network with nonlinear self-feedback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lustering problem[J].Pattern recogni-tion, 2001, 34:1093-1104.

[8]D.Zhen, H.Leung, Z.-W.Zhu.Critical temperature of the transiently chaotic neural network[J].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 2003, 37:779-783.

[9]何国光, 朱萍, 曹志彤等.混沌神经网络的Lyapunov指数与混沌区域[J].浙江大学学报 (理学报) , 2004, 31 (4) :387-390.

自反馈 篇6

本地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经过合理的参数设计能够取得较好的抑制低频振荡的效果[1],然而对于由于大区电网互联引起的区间模式振荡,本地PSS效果有限。广域测量系统(WAMS)的出现增强了电力系统的可观性,为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分析与控制带来了新的契机[2]。利用相量测量单元(PMU)提供的远方同步信号设计广域阻尼控制器,为抑制电力系统区间模式振荡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3,4]。与此同时,由于广域阻尼控制需要将PMU量测的广域信号通过通信网络传送至控制器输入端口,而广域阻尼控制器落点与反馈信号在地理上往往有很大的跨度,导致广域反馈信号的时延不可避免地产生,这也给阻尼控制器的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5]。

由于很小的时延都会影响阻尼控制的效果,甚至引起系统失稳[6],在广域阻尼控制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广域输入信号的时延问题。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Smith预测方法[7,8]是最早的有效处理控制器设计中时延问题的方法。Padé近似方法[9]是处理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中时延问题的另一种有效方法。需要注意的是,Smith预测方法和Padé近似方法所处理的都是固定时延。文献[10]将网络控制系统(NCS)理论引入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通过设计考虑时滞的状态反馈控制器,能够很好地处理随机时延。这些方法都是得到某一个固定的时延补偿,尽管这些固定补偿控制器有一定的鲁棒性,能够在一定的时延范围提供时滞补偿,但是这种鲁棒性是以牺牲控制效果换取的,具有一定的保守性,而且当时延变化过大时,这种固定补偿的方法可能会失效。

为了能够保证系统在不同工况下、一定时滞范围内的稳定性,文献[11]提出了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和增益调度相结合的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方法。然而,这种连续时延补偿方法虽然能够提供精确的时延补偿,提高控制效果,但是由于需要连续跟踪时延的变化,要求实现大量离线备选控制器的设计,很难应用于实际电力系统[12]。文献[13]通过在线辨识系统模式,测量反馈信号的时滞,并将随机时延转化为固定时延进行设计,具有很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目前,世界上尚无广域电力系统稳定器(WPSS)工程应用的记录,当将WPSS应用到工程实际时,需要考虑WPSS投入电网运行后很长时间内的时延补偿问题。通常情况下,这种时延在一定时间内基本保持稳定。然而,从长期来看,时延会随着网络负荷及网络拓扑的变化等多种因素而变化。因此,在将WPSS应用到工程实际时,需要考虑具有随机分布特性的时延的补偿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本文以WPSS设计为例,设计一种自适应分段时延补偿器。它将时延分为若干区间,对每个区间进行时延补偿设计,补偿器根据实测时延自适应地选择恰当的补偿区间以达到最优时延补偿的目的。本文重点讨论了时延分段的方法和补偿器的动作规则。这种方法本质上是一种介于固定补偿和连续跟踪补偿之间的时延补偿方法:一方面减少了固定补偿的保守性,提高了控制器的效果;另一方面,补偿器定期根据实测时延进行自适应校正,避免了连续跟踪时延变化带来的大量控制器设计以及控制器频繁动作问题,非常适合于工程应用。最后将补偿器在两区四机系统上实现,数值仿真结果说明了本文补偿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不同工况下的结果进一步说明了补偿器的鲁棒性。

1 PMU实测数据的时延

PMU广泛分布在电力系统中的各发电厂、变电站等被测量点。在利用PMU实测的广域信号设计广域阻尼控制器时,广域信号需要经过上行网络通道传送到数据集中服务器进行同步,再经下行网络通道传输至控制器作为输入信号,如图1所示。

PMU数据的时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PMU本身的采样量测时延Δtm;②上行通道网络传输时延Δtup;③数据集中服务器的同步以及数据处理时延Δtsyn;④下行通道网络传输时延Δtdown。由于数据集中服务器需要等所有的PMU通道上传的数据到达后方能进行同步,并将反馈信号通过下传数据端口下发至控制器,因此Δtup为所有上行通道中的最大时延[13]。Δtup和Δtdown随通信协议、通信线路负载情况、传送距离、通信通道带宽、是否经过路由器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可以从几十毫秒到几百毫秒不等[14]。

文献[14]通过实验对不同通信方式的时延进行测量,并指出当采用卫星通信时时延最大,达700 ms。文献[15]实际测量了美国BPA(Bonneville power administration)系统中的时延,当采用光纤通信时,时延大约为38 ms;当采用通过微波的调制解调方式时,时延增大到80 ms。文献[16]指出WAMS的时延为20~500 ms。文献[17]实测了江苏电网WAMS的通信延时,结果表明通信时延大约在100 ms以内。文献[18]综合考虑并指出,对于广域阻尼控制器,至少需要设计补偿的时延为100~150 ms。文献[19]对PMU发送数据产生的抖动时延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不同PMU抖动时延差别较大。可以看到WAMS的时延变化范围较大,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有文献指出可用泊松过程来模拟[18]。因此,对于这种随机变化的时延,传统的固定时延补偿方法可能不能得到最优的补偿效果。

由于全球定位系统的精确授时功能,PMU上传每个数据包时都被打上时标ts,当该数据包传送至控制器时,通过比较控制器端的当前时标tc即可计算得到每个数据包的时延τ,即有:

τtm+Δtdown+Δtsyn+Δtup=tc-ts (1)

2 自适应分段时延补偿设计

2.1 基本思想

本文提出一种将时延进行分段补偿的方法,其基本思想如下:首先对时延进行分段,得到若干个时延区间;然后以每个时延区间中点的时延进行补偿设计,并将得到的补偿器作为这一段时延的补偿器;最后通过如式(1)描述的方式在线实测PMU数据的时延,判断当前时延在哪个分段区间,并选择恰当的时延补偿器。由于时延在一定时间范围通常保持稳定,不必对每个到达的PMU数据包进行判断,可每隔一定时间测量一次时延,校核是否需要变更时延补偿区间。这样一方面可避免固定补偿方法不能跟踪时延的变化导致的控制效果降低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连续补偿控制器可能会持续动作导致的控制效率降低的问题。

2.2 时延分段设计

广域信号时延之所以会影响广域阻尼控制器的控制效果,是因为时延会导致输入信号的相位偏差。通常对于频率为f的振荡,时延τ引起的相位滞后为:

φ=360° (2)

例如:当所抑制区间模式频率为0.5 Hz、时延为150 ms时,相位滞后为27°。

由于时延最终是通过相位滞后影响控制器的,本文提出以相位为目标的时延分段方法,将每引起10°相位滞后的时延分为一个区间。即对于时延τ∈(0,τm],τm为最大的时延,其时延分段间隔τi可由下式得到:

τi=10i360f(3)

式中:τi为第i个时延分段的上界,同时为第i+1个时延分段的下界。

2.3 时延补偿器动作规则

假设时延补偿器动作间隔为Δt,即每间隔Δt时间运行一次时延补偿器动作规则算法,在线量测反馈信号时延,并根据时延判断时延补偿器是否需要调整时延补偿区间。通常Δt可取5~10 s,即为区间振荡的几个周期,保证振荡已经被一定程度的平息再调整时延补偿。

时延分段补偿可以用图2来表示。图中:τci=(τi-1+τi)/2,为第i个时延区间的补偿时延。

假设在t=tk时刻,时延补偿器按照τci进行补偿,即此时时延在(τi-1,τi]区间内。那么,在下一次时延补偿器动作时刻t=tkt,设此时在线量测的时延为τ,则时延补偿器按照如下规则动作。

1)如果τ>τi,设τi′为大于τ的最小时延区间分界值,即

τi′=min{τjτ|j=1,2,…,n} (4)

则时延补偿器按照区间(τi-1′,τi′]补偿,此时补偿的时延τc=(τi-1′+τi′)/2。

2)如果ττi-1,设τi″为小于τ的最大时延区间分界值,即

τi″=max{τj<τ|j=1,2,…,n} (5)

则时延补偿器按照区间(τi″,τi+1″]补偿,此时补偿的时延τc=(τi+1″+τi+1″)/2。

3)否则,时延仍然在区间(τi-1,τi]内,时延补偿器不动作。

当经过Δt后,重复上述规则进行下一次动作判断。

2.4 时延补偿器设计实现

通常,反馈输入信号的时延可用如下的超前滞后环节进行补偿:

Ηc(s,τ)=Κc(τ)1+sΤc1(τ)1+sΤc2(τ)(6)

式(6)中各参数表示为时延τ的函数,可用表1表示。

对于特征值为λ=σ+jω的区间振荡模式,τci引起的相位滞后和增益变化分别为[20]:φ=ωτci,γ=e-σ τci。那么时延补偿器的参数可按照下式计算[21]:

{Τc1(τci)=tanφ+Τc2(τci)ωω-Τc2(τci)ω2tanφΚc(τci)=eστci|(jωΤc1(τci)+1)(jωΤc2(τci)+1)|(7)

上式中Tc2(τci)通常可以根据动态响应速度取0.05~0.10,本文取0.07。σ通常较小,因而eσ τci大约为1。这样就得到了形如表1的时延分段补偿器参数库。通过在线测量时延,选择恰当的时延补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时延的自适应补偿。

3 算例分析

考虑两区四机系统[22]如图3所示,假设系统只在G1处装设有本地PSS,系统参数见文献[22]。此时,系统存在一个弱阻尼区间模式-0.084 5±j3.866 1,阻尼比为2.18%。2个本地模式分别为-1.290 0±j7.495 1和-0.622 5±j7.266 0,阻尼比分别为16.96%和8.54%。

由于区间模式阻尼相对较弱,选择设计WPSS来提高区间模式的阻尼。WPSS安装在G1处,反馈信号选择区间相对角速度Δω12为:

Δω12=Η1ω1+Η2ω2Η1+Η2-Η3ω3+Η4ω4Η3+Η4(8)

式中:H1至H4分别为G1至G4的惯性时间常数;ω1至ω4分别为G1至G4的转子角速度。

设计WPSS的传递函数如下:

ΗWΡSS(s)=2010s1+10s(1+1.1286s1+0.7286s)2(9)

投入WPSS后,区间模式阻尼比由2.18%增大到13.16%。在G1励磁电压相加点处施加幅值为0.1(标幺值)、持续时间为0.1 s的方波激励信号,系统在无WPSS与投入WPSS时的响应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到,投入的WPSS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平息振荡。

考虑反馈输入信号的时延,按照第2节中描述的方法设计自适应时延分段补偿器,时延补偿器结构如式(6)所示,本算例区间模式振荡频率为0.615 3 Hz,这里假设时延最大为0.25 s,则时延补偿分段以及各时延区间的补偿器参数如表2所示。

为了校核本文设计的自适应时延分段补偿器,设计2种时延情况,如图5所示。

补偿器每隔5 s动作一次,则2种时延对应的控制器补偿时延是相同的,如图5中红实线所示。注意,时延1为理想补偿情况,即时延补偿器每次动作都正好能跟踪时延的变化;时延2为相对恶劣情况,即时延补偿器动作后时延发生变化,在相邻的动作区间内时延补偿器不能完美地跟踪时延的变化。例如,补偿器在第5 s动作时,2种时延都在区间(0.201 6,0.252 0]s内,2种情况下时延补偿器都选择按照0.226 8 s进行补偿,此后,直到下一次补偿器动作时刻(10 s时),时延1一直保持在此区间,补偿正确;时延2在补偿器动作后不久(5.4 s时)即变为0.16 s,属于区间(0.151 2,0.201 6]s,需要按照0.176 4 s补偿,但是在下一次补偿器动作(10 s时)之前,补偿器仍然按照0.226 8 s进行补偿,可能不会得到最优的补偿效果。

同样在G1励磁电压相加点处施加幅值为0.1(标幺值)、持续时间为0.1 s的方波激励,区间联络线功率响应如图6所示。结合图5与图6可以看到,在时延1的情况下,补偿器能够跟踪时延的变化,补偿效果最好;在时延2的情况下,补偿器不能完全实现时延的跟踪补偿,因此需要比时延1多3个周期才能平息振荡,但相对无补偿器时,控制效果依然可以接受。并且,由于时延相对保持稳定,正常运行情况应该介于时延1与时延2之间,控制效果可以保证。

为了进一步校核补偿器在大扰动下的动态响应效果,在母线8处发生持续0.4 s的三相短路,联络线功率动态响应如图7所示。从图7可以看到,本文设计的自适应时延补偿器能够很好地消除时延带来的影响,使得振荡在几个周期就被抑制。具体来看,由于时延1与时延2的分布情况不同,它们引起的振荡情况不同,时延1引起的振荡较时延2更剧烈。由前面分析可知,由于时延补偿器能够很好地跟踪补偿时延1,使得投入补偿器后控制器效果改善明显,功率振荡较时延2在更短时间内平息。当然,在时延2的情况下,补偿器虽不能完全跟踪时延的变化,但是控制器较无时延的情况依然迅速地抑制了振荡,控制效果可以接受。

为校验控制器的鲁棒性,需考虑控制器在不同工况下的效果。增大母线9处的负荷至1 850 MW,同样在母线8处施加持续0.4 s的三相短路故障,此时联络线功率动态响应如图8所示。

从图8可以看到,联络线发生短路故障时,无时延时WPSS控制效果最好,有时延2时系统几乎失去稳定,投入自适应时延补偿器后系统又能较快恢复稳定。对比图7可以发现,相较于正常运行方式,负荷增大后需要更多的时间平息振荡。因此,控制器的鲁棒性能得到校验。

为进一步检验本文所提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的能力,进行RTDS实验。实验硬件平台结构如图9所示。

RTDS实时仿真模拟如图3所示的两区四机系统,系统输出经过功率放大后由PMU测量,然后经过网络通道传输至WPSS控制主站,WPSS完成控制规律计算后经通信网络将控制规律下发,自适应时延补偿器负责完成时延的补偿,经补偿后的控制信号由网络控制单元作用于实际励磁控制器GEC300,从而完成WPSS的闭环控制。

本文采用均值变化的正态分布随机时延对上文所设计的自适应时延补偿器进行校核。假设随机时延分为两段,各持续5 s:第1段时延均值为65 ms,标准差为20 ms;第2段时延均值为170 ms,标准差为30 ms。在母线8处施加三相短路瞬时故障,经RTDS硬件闭环实验得到的理想无时延、有时延无补偿以及有时延经自适应补偿3种条件下WPSS控制效果如图10所示。

从图10可以看到:配置理想无时延WPSS时,振荡很快平息;当WPSS输入端引入均值变化的随机时延时,控制效果减弱;加入本文设计的自适应时延补偿器后,WPSS控制效果几乎恢复至理想无时延的情况,表明所设计的自适应时延补偿器是有效的。需要注意,经自适应补偿的控制效果与理想无时延的控制效果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别,这是因为本文提出的自适应时延补偿器并不能完全理想跟踪时延的变化,而是有一定的滞后,从工程应用角度考虑,这种控制效果是可以接受的。

4 结语

本文根据PMU实测数据时延具有一定随机分布特性的特点,提出分段补偿的思想,并以此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分段时延补偿器,用于消除WPSS输入信号反馈时延的影响,以更好地发挥WPSS抑制区间模式低频振荡的功效。本文重点讨论了时延区间的分段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补偿器设计方法以及时延补偿器的自适应调整规则。最后,在两区四机系统中进行补偿器设计实现,仿真结果表明了补偿器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不同工况下的效果表明了补偿器具有很好的鲁棒性。RTDS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可行且有效。

在将WPSS应用到实际工程时,反馈信号的延时不可忽略。笔者所在课题组正在进行WPSS工程应用的项目研究工作,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正是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工程问题,本文所提出的分段时延自适应补偿方法正在被应用到WPSS的实际工程实现中。

自反馈 篇7

水声信道是时变的时延和频移双扩散复杂信道, 扩频通信系统所使用的扩频序列经过水声信道的传输后, 序列的相关特性损失较严重。为克服复杂多变的水声信道条件, 可以结合信道均衡技术来改善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美国MIT的M.Stojanovic等学者在水声扩频通信技术的研究工作[1,2,3]表明:与相干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直接序列扩频 (DS/SS) 技术更适合应用在水声通信中, 提出了在直接序列扩频水声通信中可以使用的假设反馈算法。通过仿真和实验对算法性能进行了分析, 认为码片速率假设反馈均衡算法 (CHF, Chip-rate Hypothesis Feedback) 性能优于符号判决反馈 (SDF, Symbol Decision Feedback) 接收机[1]。

2基于码片速率的假设反馈自适应均衡算法

扩频通信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依赖于扩频序列的选取, 具有良好的自相关、互相关特性的扩频序列 (例如Gold序列、Kasami序列等) 数目有限;通过循环移位假设、相位假设这两种方式可以对有限扩频码集合进行扩展。

2.1扩频序列相关特性分析与假设集合的构建

选用Kasami[4]序列作为扩频序列, 记pu为长度为L (L=15、63、255…) 的原位Kasami序列的复量形式;pu经过l个码片长度的循环移位、β相位的偏移后得到复扩频序列pu (l, β) , l=0, 1, ...L-1β=2πnΜ, (n=1, 2, ..., Μ, Μ=2Ν) 。称pu (l, β) 为码字pu做l码片的循环移位以及β相位偏移得到的假设, 对于采用假设方式所获得的扩频序列的相关特性的分析如下:

发送端的数据源经过映射后得到发射的扩频序列符号pv (k, α) , 该符号经过信道以后, 在接收端得到接收符号x。为了判断x是哪一个符号, 需要计算x与所有的假设在相关延时为0时的互相关系数

ρ (x, pu (l, β) ) =x (pu (l) ejβ) *|x|2|pu|2 (1)

理想信道条件下, 信号x=pv (k, α) , 则 (1) 式对应的互相关系数为

ρ (u, v, l, k, α, β) =ρ (pv (k, α) , pu (l, β) ) =pv (k) ejα (pu (l) ejβ) *|p|2|p|2 (2)

化简为:

L=63的Kasami码字为例, 移位假设和多相位假设的复量互相关系数如图1所示。

理想信道条件下, 当假设码字pu (l, β) 与实际信号的码字pv (k, α) 满足u=vl=k并且β=α时, 称当前的假设为正确假设 (Correct hypothesis) , 此时ρ (u, v, l, k, α, β) =ρ (ω) =ρ (0) =1。

在实际信道条件下, 记Δ=u-v, n=l-k, ω=α-β, 定义相关系数距离dist (Δ, n, ω) :

dist (Δ, n, ω) =|ρ (u, v, l, k, α, β) -ρ (0) | (4)

dist (Δ, n, ω) 表示了当前假设的复量互相关系数与理论值ρ (0) 的距离。因此, 正确假设对应的复量互相关系数最接近理论值ρ (0) :

dist (Δ, n, ω) correct=min (dist (Δ, n, ω) ) (5)

定义Δ (dist (Δ, n, ω) ) :

Δ (dist (Δ, n, ω) ) =|min (dist (Δ, n, ω) error) -dist (Δ, n, ω) correct| (6)

Δ (dist (Δ, n, ω) ) 反映了最小错误假设的与正确假设之间的差异。

2.2基于码片速率的多假设反馈自适应均衡算法

本文研究工作基于已应用于实际水声相干通信中的空间分集-多普勒频移补偿-自最佳自适应判决反馈均衡算法[5]。将这一性能良好的自适应判决反馈均衡算法应用到水声DS/SS-CDMA通信, 本文提出了基于码片速率的多假设反馈自适应均衡算法 (以下简称假设反馈均衡算法) 。算法的流程如图2所示。

图1中uk (n) 表示对K路空间分集输入的DS/SS信号。经过同步、多普勒平均偏移补偿, 接收到的扩频信号被顺序划分成DS/SS信号。接收到信号对应发射端使用的I种扩频码字 (I种假设) 中的某一种。I=g·h·m;其中g为码长L的Kasami原位扩频码字数目, h为每个原位扩频码字通过码片循环移位后产生的移位假设的数目, m为相位假设数目。

视每一种假设扩频码字为期望信号, 输入的扩频信号按码片速率的做判决反馈均衡处理。根据每种假设均衡后输出的扩频信号pv (k, ωm) _out与对应的扩频码字假设pv (k, ωm) 计算相关系数距离dist (Δ, n, ω) ;比较I次均衡处理的结果, min (dist (Δ, n, ω) ) 对应的假设为正确假设;其余的I-1种假设为错误假设。

本次假设反馈均衡运算结束后, 判定为正确假设的那组均衡器参数作为处理下一输入信号的均衡器初始参数。因此, 均衡器始终处于训练状态。但由于针对每一种假设, 均要独立完成一次均衡的计算, 因此在假设数目较多的情况下, 算法计算开销较大。

3海试结果与分析

2008年10月于青岛近海区域开展海试, 实际检验本文提出算法的有效性。试验的通信机的工作频率为3.6kHz, 通信带宽1.78kHz。试验地点的水深一般在20m-30m左右, 最大通信距离约5350m。青岛港附近水域航运繁忙, 海洋环境噪声非常高, 浅海信道条件复杂, 使得试验中面对一个高噪声、时变的时延和多普勒频移双扩散浅海水声信道。

对单发、单收的点对点通信模式下假设反馈均衡算法的特性和性能分析内容包括:

(1) 在相同通信条件、相同的假设方式的情形下, 不同扩频序列的码长L的选择对算法特性的影响。

(2) 在相同通信条件、相同扩频序列码长L的情形下, 不同假设方式的选择对算法特性的影响。

(3) 固定扩频序列的长度L=63以及假设的方式m=4, 对不同通信条件下采集到的数据做统计以计算误码率, 检验假设反馈均衡算法的性能。

(4) 固定扩频序列的长度L=63以及假设的方式m=4, 检验负信噪比以及多用户条件下算法的性能。

3.1扩频序列码长L对算法特性的影响

选取相同通信距离 (r=600m) , 相同假设方式 (m=2且包含非同源扩频序列假设) 情形下, 不同扩频序列码长L=15、63、255的对应的数据帧分别做处理。假设反馈均衡后相关系数分布如图 3所示。

从图 3中可以看出, 码长L较短 (L=15) 的扩频序列假设反馈均衡相关后系数的混叠程度严重, 且相关系数的散布的半径较大;码长L较长时 (L=63、255) , 扩频序列假设反馈均衡后的相关系数明显分离, 散布半径减小, 相关系数聚集程度较高。

分别统计L=15、63、255时对应的最小错误假设相关系数的平均值和正确假设相关系数平均值的距离Δ (dist (Δ, n, ω) ) 得到:0.3602、0.5052、0.6244, 这一计算结果反映了正确、错误假设相关系数的分离程度。直观的图形示意以及计算的结果均表明:使用较长L的扩频序列可以提高正确假设和错误假设相关系数的分离程度, 减少误判概率, 保证解码的正确性。

3.2不同假设方式对算法特性的影响

取相同通信距离 (r=2000m) 、相同扩频序列长度但不同假设方式 (L=255, m=2、4、8) 条件下的数据帧分别做处理。假设反馈均衡后相关系数分布如图 4所示。

码长L相同时, 由于相位假设数目m的不同, 错误假设相关系数与正确假设相关系数的分离程度不同, 从而影响相关后判决。m=2、4、8对应的最小错误假设相关系数的平均值和正确假设相关系数平均值的距离Δ (dist (Δ, n, ω) ) 分别为:0.6312、0.3125、0.0988。假设m的数目越多, 正确、错误假设的相关系数距离越接近, 解码时误判概率越大;反之, 误判概率小、解码正确性提高。

3.3不同通信距离条件下算法性能分析

选取L=63、m=4的扩频序列编码作为水声DS/SS通信试验的主要方式产生发射数据帧。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实际的长时间通信采集数据做后处理计算统计误码率, 以检验假设反馈均衡算法的有效性。不同通信距离对应不同的通信条件, 如图5所示。

(1) r=600m时, 通信的信噪比较高, 信道的多途干扰持续时间较长。

(2) r=2000m时, 通信的信噪比有所降低, 信道的多途干扰持续时间减短, 主要的多途分量与直达波的传播路程差减少。

(3) r=5350m时, 通信的信噪比较低, 信道的多途持续时间较短, 主要的多途分量与直达波的传播路程接近、幅度接近。

关于通信误码率的统计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 在各种通信环境下, 码片速率假设反馈均衡算法均有较好的性能:信道解码前, 在r=600m处0误码;r=2000m处误码率为1.89x10-5;r=5350m处误码率为1.66x10-6。含误码的数据帧经过卷积码解码之后达到0误码。

3.4负信噪比和多用户条件下算法性能分析

选取海试过程中采集的信噪比足够高的一组数据 (平均信噪比=9.2dB) , 将实际采集的海洋噪声与数据帧做叠加, 改变噪声帧与数据帧的能量比值以控制叠加后数据的信噪比, 观察算法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假设反馈自适应均衡算法的解码效果。误码率平均统计结果如图 6所示, 无误码均以10-5表示。

根据统计的结果:负信噪比条件下, 信道解码前信噪比大于-6dB、信道解码后信噪比大于-8dB时可以获得通信0误码, 算法性能良好。

受试验条件限制, 在海试中只进行了点对点通信试验。为了验证多用户同时通信的性能, 选取采集时间接近、自身信噪比足够高的数据帧 (平均信噪比8.5dB) 、扩频序列长度为63、扩频码字各不相同的信号, 其中一个作为目的用户信号, 其他的视为干扰用户信号, 各用户信号的能量相等。

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 使用L=63的扩频序列, 在存在3个干扰用户的条件下可以正确识别出目的用户的数据;在存在4个用户干扰的条件下, 部分数据在信道解码之后也可以实现对目的用户数据帧的正确解码, 如图7所示。

4结束语

本文将空间分集-多普勒频移补偿-自最佳自适应判决反馈均衡算应用到水声DS/SS-CDMA通信中, 提出一种基于码片速率的多假设反馈自适应均衡算法。实际的海试数据分析表明:应用本文实现的算法以增加的计算开销为代价, 在时变、多途、多普勒频移和低信噪比的水声信道条件下能够保证低的通信误码率;算法整体工作性能良好、稳定。

参考文献

[1]M. Stojanovic, L. Freitag, S. Singh, and M. Johnson.Analysis of Channel Effects on Direct-Sequence and Frequency-Hopped Spread-Spectrum Acoustic Communication. IEEE JOURNAL OF OCEANIC ENGINEERING, 2001, 26 (4) : 8.

[2]M.Stojanovic and L.Freitag.Hypothesis-feedback equalization for direct-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underwater communica-tions, in Proc.IEEE Oceans0'0Conference.2000.

[3]M. Stojanovic and L. Freitag. Wideband Underwater Acoustic CDMA: Adaptive Multichannel Receiver Design. in Proceedings of OCEANS MTS/IEEE. 2005.

[4]John G.Proakis, Masoud Salehi, Gerhard Bauch.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Matlab and Simulink.Second Edi-tion.Beijing:Publish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2006.313-327

自反馈 篇8

1 自然堆积式短纤维过滤器

所谓“自然堆积式”纤维过滤器, 是指床型结构类同于颗粒床, 仅是以纤维滤料代替了颗粒滤料。目前, 主要的自然堆积式纤维过滤器有:纤维球过滤器、彗星式纤维过滤器。

纤维球过滤器过滤精度高, 截污量大3~10kg/m3, 过滤周期长, 短路、偏流现象少。纤维球滤料的不足之处在于:反冲洗时, 滤芯密实处积泥难以冲洗掉, 这部分残存积泥一方面使纤维球截污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在再次过滤时因滤料受压释放而影响出水水质, 滤料使用寿命较短, 造价较高。

彗星式纤维过滤器因过滤材料外形近似于“彗星”而得名, 滤速最高可达50m/h反冲洗性能得到较大的改善。彗星式纤维滤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反洗采用机械搅拌, 容易使滤料破坏, 如采取大强度气水合洗则滤料易流失。

2 有序装填的长纤维过滤器

有序装填的长纤维滤料采用丙纶长丝作为滤料, 设备内装有限制滤料位置的结构。由于大幅提高了反洗气、水对纤维滤料的作用力, 所以反洗效果好。比较典型的有:胶囊挤压式纤维过滤器、活动孔板式纤维过滤器等。

胶囊挤压式纤维过滤器是较早成功地用于我国工程界的一种纤维束过滤器。因滤速快、反洗彻底、精度可调,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得到广泛推广。该型过滤器在长期应用中显露出胶囊易疲劳损坏, 检修量大, 操作较复杂, 胶囊充填在滤层中降低了滤床的有效过滤面积等不足之处。

活动孔板式纤维过滤器取消了胶囊, 增大了截污能力, 操作简单, 滤速高。该型过滤器的主要不足有:带逆止阀和导柱的滑动孔板易出现卡塞现象, 影响稳定运行。如采用单层不锈钢孔板, 由于孔板有一定重量, 采用下进水方式过滤时, 滤液流经滑动孔板时的水头损失对滑板的推力较小, 因此对纤维层的压缩作用是有限的;如采用上进水方式过滤, 反洗时, 活动孔板的位移幅度又不足以充分拉伸纤维束, 难以达到最佳的清洗效果。

3 柔性自反馈纤维过滤器理论依据、结构特点与性能优势

通过对上述纤维过滤技术的理论分析和大量试验, 研究人员大胆创新, 开发出了独特的柔性自反馈纤维过滤技术。

(1) 依据纤维深层过滤理论, 结合“自然堆积式”和“有序装填式”两类纤维过滤设备各自优势, 柔性自反馈纤维过滤器选用丙纶长丝作为滤料, 采用上端自由的结构及独特的纤维束安装方式, 使过滤时纤维滤床处于接近短纤维自然堆积床层的状态, 清洗时又呈现“有序装填式”状态, 有效解决了纤维滤料过滤效果好而清洗困难的矛盾, 既保证了过滤效果和出水水质, 又使反洗效果大为提高。

(2) 滤料为丙纶长丝, 密度小, 底端固定, 上端自由, 纤维密度随水流压差大小变化而变化, 形成柔性自反馈的过滤机制, 过滤精度高, 并避免了短路、偏流现象。

(3) 柔性自反馈纤维过滤技术过滤精度高:水中悬浮物的去除率可接近100%, 经良好混凝处理的原水浊度≤20FTU时, 过滤后出水浊度始终≤2FTU。并对细菌、病毒、大分子有机物等杂质有显著的去除作用;过滤速度快:为30~50m/h, 是传统过滤器过滤速度的3~5倍;截污容量大:为5~10kg/m3 (滤料) , 是传统过滤器截污容量的2~4倍;占地面积小:相同的制水量, 占地仅为传统过滤器的1/3~1/2;自用水耗低:仅为周期制水量的1%~3%;一般情况下可用原水进行反洗;滤元连续使用寿命不少于10年, 不存在跑料、板结等现象。

柔性自反馈纤维过滤技术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基本免维护。在设备的自用水率、运行成本、基建投资等各方面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技术可在电力、石化等工业领域的供水、循环水净化处理, 市政供水的过滤处理, 污水深度处理等方面替代传统的石英砂过滤, 并可方便地对原有的砂滤器、纤维过滤器进行技术改造。

参考文献

[1]金实.纤维球过滤材料[P].中国实用新型, (ZL852000391) .

[2]李振瑜.彗星式纤维过滤体[P].中国实用新型, (ZL982492987) .

[3]刘凡清.介质过滤方法及设备[P].中国专利, (ZL87100467)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自反馈】相关文章:

调研反馈04-20

监督反馈05-08

反馈05-16

技术反馈05-24

备课情况反馈05-24

检查反馈总结05-24

信息反馈意见05-26

反馈报告范文05-16

巡视反馈意见06-02

反馈的英语04-15

上一篇:最优金融结构理论下一篇:课堂教学与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