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筛制氧系统

2024-05-08

分子筛制氧系统(精选八篇)

分子筛制氧系统 篇1

1 工作原理及特点

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使用空气压缩机对空气加压,经过除油、除水净化,进入压缩空气贮罐,然后通过分子筛吸附塔吸附氮气分子,剩余氧气分子被送入氧气贮罐,此时氧气浓度已经达到90%以上,经过无菌化处理可达到医用氧气标准,然后通过减压将分子筛吸附的氮气分子解吸释放,等待下一个工作循环,如此反复,不断产生医用氧气。

其特点是:纯物理制氧方式,安全性好,随制随用,但需动力电源,工作噪声较大,氧气纯度90%~96%,运行成本低,但设备购置费用高。

2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尽管医院平均用氧量小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的额定制氧量,但经常出现需向中心供氧系统补充氧气以维持氧气供应的情况[1]。这是由于在设计方案中没有充分考虑分子筛制氧机的工作特点,系统制氧能力选用偏小,且未考虑医院的发展。

2.1 医院实际用氧量峰值决定制氧机制氧量的选择

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依据中心供氧系统终端用氧量,随用随生产,并不存有氧气备用,因此没有峰谷调节能力,即:若要保持供氧中心管道内氧气的正常压力,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的制氧输出能力必须大于医院氧气的实际消耗量,否则需要依靠其他供氧方式(氧气瓶组供氧、液氧供氧)进行补充,以维持管道正常工作压力不低于0.4 MPa[2]。

因此,所选择的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的制氧量要大于医院实际氧气需求量的峰值,即满足公式(1),其中B峰要考虑到未来数年内医院用氧量的增长,避免出现因医院的发展造成制氧机制氧量供应不足的情况。

式中:N为分子筛制氧机数量,台;B额为分子筛制氧机额定输出量,标准m3/h;B峰为医院实际用氧量峰值,标准m3/h。

2.2 医院用氧峰值的估算

因医用中心供氧系统一般未安装氧气流量总表,因此医院用氧量峰值没有历史数据参考,只能大概估算。有的根据氧气终端数即医院普通病房床位数、手术间数、ICU的病床数等计算决定,或者根据医院实际用多少钢瓶氧来推算[3],误差较大;有的依据氧气计量计费管理系统多次采集到的各使用科室氧气实时消耗量来推算[4],虽然可以得到具体的参考数据,但需要在全院建立氧气计量管理系统。

医院用氧量是一个随机变量,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为此,利用我院已有条件,对中心供氧系统的用氧量进行监测。监测的方法:利用制氧机全速工作,不足部分用瓶氧补充,每天7:00~23:00,对制氧机制氧量以及汇流排上的瓶氧压力每小时采集一次,折算出补充的用氧量,最后计算出实际每小时氧气的消耗量。连续监测11 d,共得到176个数据。氧气消耗量在每小时23.2~47.6标准m3之间变动,11 d平均每小时用氧量为33.1标准m3,出现的峰值是平均值的144%。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经验公式(2),即:近似认为医院某一段时间内的用氧量峰值可以用其1.5倍的用氧量均值表示。

式中:B均为医院某一时间段内实际用氧量均值,标准m3/h。由于医院实际用氧量是个不确定的随机变量,从统计学的角度看,还可能出现大于此经验数据的峰值,但根据采集的数据分析,此经验数值已经能够代表绝大多数情况。

2.3 制氧系统容量的选择

为了确保制氧系统的安全可靠,在其维护保养期间仍能保证供氧的连续性,因此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至少要双主机配置,一用一备,如公式(3)表示,即:系统要至少有一台的冗余度[3]。

2.4 成本计算

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的主要成本包括: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投资成本包括氧气站基础建设(房屋、电路改造等)、设备购置费用、前期支出费用(审批、研究论证、培训人员等费用支出)。运行成本主要包括电费支出、维护保养费用、人工成本等。成本中还要考虑融资成本的计算,一次性付款和分期付款的成本区别[5]。

在实际计算中常存在的误区有:将制氧设备按满负荷工作来计算制氧量,或按满负荷计算耗电量[1,5,6]。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依据公式(2)和公式(3),制氧机平均制氧量应为其额定输出量的2/3左右,耗电量也应大体相当。

经实际计算,平均每制1标准m3氧气大约耗电1.5~2k W/h,成本低于液氧,但综合考虑维护保养和折旧等因素,制氧机成本要远高于液氧。

2.5 氧浓度

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输出氧浓度为90%~96%[7],虽然符合《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YY/T 0298—1998,但与《医用氧》GB8982—1998规定医用氧纯度≥99.5%相比,还有欠缺。

由于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输出的氧浓度低于99%,并存在一定的波动性,会对呼吸机、麻醉机等医疗设备氧浓度监测的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极易导致设备报警等异常情况的发生,造成设备在正常使用中出现问题。

2.6 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完全依靠电力驱动,因此要有完善的电力安全措施,防止因电力系统故障导致制氧设备完全失效的重大事故。

此系统存在着压力容器的安全问题,需要定期检验。有些设计方案中使用了氧气压缩机,可在设备产能闲置时将氧气升压罐装瓶氧储存,但因涉及13 MPa高压,危险性极大,这就需要特殊的安全防护措施,因此成本高、隐患大[3]。

2.7 其他

(1)工作噪音相对其他方式大,这就限制了设备应远离病区和居民区。(2)维护工作量大。由于分子筛严格要求压缩空气中无油、水、锈等杂质,因此要经常放水、排油,定期更换过滤器、机油等,避免分子筛失效和设备损坏等故障[8]。(3)用电量大。制氧输出为25标准m3/h的机组,功率约为40k W,如果使用多组设备,则有可能需要电力系统改造。(4)系统要求通风良好。避免出现因环境氧提取量过大,导致系统周围出现低氧浓度区,这既不利于系统运行,也容易损害人员的健康。

3 结论

通过对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的分析可知,该制氧方式为自主制氧,不受供应商限制,但因没有峰谷调节能力,所以适应性不强,在没有大幅度降低设备购置成本之前不宜采用。

参考文献

[1]曹锡利.医院制氧室改造效益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5):62.

[2]YY-T0187—1994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S].

[3]袁丹江,杨春梅,杨安泉,等.医院PSA制氧系统购置及配置论证[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1):53-55.

[4]杨斌,张美,庞晏庆.氧气计量计费管理系统为制氧系统设备选型论证[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8):105.

[5]沈水珍.医院氧站投资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7(8):49-50.

[6]潘东.医用空分式制氧机与其他供养手段选用分析[J].医疗设备信息,2005,20(12):64.

[7]YY/T0298—1998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S].

医疗分子筛制氧焦点问题探讨 篇2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3.11期

文/卢鹏

摘要:当前医用分子筛制氧机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实践中争议不断,应用现状并不乐观,问题和发展并存,医用分子筛制氧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人的努力和钻研„„

关键词:医用分子筛制氧机、问题、发展

据调研,自1994年深圳福田医院引进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使用以来,分子筛制氧机在我国医疗机构中的应用已近20年,但是这种设备是否安全、经济,能否满足临床的争议仍在持续„„

当前争论的焦点问题主要有:

1、分子筛制氧机制得的氧气不符合《医用氧》标准,如何在医院临床使用? 首先要说明的是:GB8982-1998《医用氧气》国家标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由低温法分离空气而制取的气态和液态氧”(简称深冷法制氧)在氧浓度方面,医用氧气含O2不得少于99.5%(ml/m1)。是针对深冷法制氧制定,与YY/T0298-1998标准没有抵触。

美国早在1990年就把分子筛变压吸附(PSA)法所制得的氧气,简称为[93%氧]([Oxygen 93 Per-cent1)131纳入美国药典USP—XX lI版;欧盟在2010年把Oxygenium 93 Per centum纳入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OEIA 7.5》; 国际标准ISO10083—1992《医用气体管道系统的制氧设备》对医用氧气氧含量的规定和美国药典对氧含量的规定相同(最新版本为ISO10083—2006)。

1998年,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简称CFDA)依据国际标准ISO 10083:1992 《医用气体管道系统制氧设备》,同时结合我国当时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的发展水平及行业状况而制定了现在还在使用的医用分子筛制氧机的行业标准YY/T0298-1998《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对利用变压吸附法(PSA)制取的93%医用氧进行了规定。

CFDA在2003年07月10日 发布的144号文件《关于医用氧气管理问题的通知》中要求:医用分子筛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其质量标准正在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制定中,在该标准颁布执行前,暂不对该方法制取的氧气实行药品批准文号管理,也暂不发放《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但其分子筛制氧设备必须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同时必须符合YY/T0298-1998(《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的规定要求,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后方可供临床医疗使用。

目前ISO 10083-2006年版本中规定了利用氧气浓度浓缩系统制取的氧气浓度≥90%(V/V),并命名为富氧空气,同时对剩余的成分作了限量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2010年完成对YY/T 0298-1998《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的修订工作,等同采用ISO 10083:2006国际标准,形成《医用气体管道系统用氧气浓缩器供气系统》(送审稿)并在国家药监局上公开征求意见。

故在法规上分子筛制氧机制得的氧气并不与《医用氧》抵触,具备临床用氧的法律依据。

临床研究证明,当吸入的氧气浓度大于70%的时候,连续吸氧1d-2d就可能引起氧中毒,长时间持续等压氧疗时,成年人要应用氧浓度低于60%和氧分压小于60kpa的混合气体,治疗新生儿和乳儿时所用的混合气体氧浓度不应超过60%,氧分压小于等于40kpa,为防止在抢救过程中和治疗过程中,因吸入纯氧而引发中毒症,所有的呼吸机及麻醉机的氧含量调整范围为20%-90%,该规定说明,只要氧气浓度≥90%,就可满足呼吸机、麻醉机临床需要,所以93%号氧能够满足一般的氧疗以及抢救、麻醉治疗使用,这也与ISO10083-2006的规定一致。故分子筛制氧机制得的氧气满足临床用氧要求,具备临床用氧的本质条件。

2008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也对158家大中型医疗机构进行了调研,其中约有40%的医疗机构包括一些非常大的医疗机构都使用的是分子筛制氧设备。2009年CFDA对北京、辽宁、江苏等30多家医院在用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进行了抽验,设备运行状况总体良好。CFDA又检索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数据库,从2003年到2009年,没有收到与93%氧有关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2010年1月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督中心又组织召开了93%氧临床安全性相关问题专家咨询会。所以医用分子筛制氧法的技术工艺是成熟的,只要规范操作,93%的氧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2、分子筛制氧机的经济性、稳定性和制氧机厂家宣传的不一致? 当前国内使用的管道系统用分子筛制氧设备大部分是进口制氧机,也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但相比较而言国产制氧机组在使用寿命、稳定性、能耗比等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确实存在一定差距,这与我国基础工业还不够发达,制氧设备专业人才缺乏、技术研发能力薄弱等有直接关系。在国外,上世纪70年代中期PSA技术已开始应用,到现在已有40年的历史,而我国从90年代才开始将PSA制氧设备引进国内。在PSA医用制氧行业,我们需要加强科研力量,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真正赶上国际水平并且超越。

国内分子筛制氧企业在对外宣传与自己产品的实际性能上确实存在一定偏差,部分企业对制氧机的实际性能和各个部件之间匹配性不能完全掌握,且频繁更换耗材,造成制氧系统运行成本增加,直接导致客户对制氧机的抵触情绪。这与制氧企业产品技术水平有直接关系。

建议医疗单位在选取供应厂家的时候多调研,多考察,多进行对比分析,能够真正选到自己满意的供应商。

3、分子筛制氧机不具备医院用氧谷峰调节能力?

在医院实践中,制氧机存在谷峰调节能力弱的问题,例如在设计之初××医院高峰用氧为50Nm³/h,低谷时为20Nm³/h,厂家为其配置30Nm³/h双制氧机组,满足医院用氧设计要求,且留有设计余量,是合理的设计方案,并且机器均采用同一型号,便于维护保养。但是近几年随着医院的发展和部分病房楼的改造等原因,高峰时用氧量达到了65Nm³/h,显然在这种情况下,目前的制氧机组是无法满足医院的用氧要求,只能新增制氧机组。新增制氧机组又面临重新审批建筑用地等问题,而对于寸土寸金的医院是十分困难的。然而液氧在这个方面就具有很大优势,医院用量增加仅需增加灌装液氧的频率,只是对供应商的依赖性更强。因此制氧站在设计之初就应该认真考虑未来数年内医院用氧量增长的实际情况。美国Sequal公司最新研发了一种基于旋转电磁阀的小型便携多塔制氧装置,可较好解决这个问题,这种装置可以满足未来数年内医院用氧量的增长,满足大型医院高峰用氧量的需求,无需再新建站房。

综合而言,医用分子筛制氧机在我国医疗行业的应用刚刚兴起,目前存在的问题也只是暂时的,个别的。医用分子筛制氧机的技术水平、规范标准、监管体制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人们的普遍认知也需要一个过程。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家监管部门对分子筛制氧行业所做的努力和支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10年连续发出109号、99号、564号文件,严格分子筛制氧的监管工作。2012年3月30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又联合发布了GB 50751-2012《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进一步规范了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在设计施工中的标准规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2010年完成对YY/T 0298-1998《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的修订工作,等同采用ISO 10083:2006国际标准,形成《医用气体管道系统用氧气浓缩器供气系统》(送审稿)并在国家药监局上公开征求意见。

2010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在2009年年度报告会上向大家明确了以下几项措施:

第一,进一步提高技术标准,规范使用范围。组织专家完善《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技术规范》的产品标准,对于医用氧分子筛制氧设备在医疗机构使用的范围,由专家来研究论证,并且公开征求意见。在新的《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技术规范》的产品标准出台前,我们要准备修订这个标准,出台前暂停受理医用分子筛设备的注册工作。

第二,加大对制氧企业的监管力度,对医疗机构在用分子筛制氧设备开展专项检查,对达不到相关标准要求坚决予以停用,并且严厉处罚。同时依法坚决打击工业氧冒充医用氧的违法行为,保证患者的用氧安全。

结论:综上所述,足以说明医用分子筛制氧法的的技术工艺是成熟的,市场准入是有法可依的,只要规范操作,93%的氧安全性是有保障的,能够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同时也应看到,国内分子筛制氧技术与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国人应该奋发研究,追赶并超越国际水平,为我国在这个行业的发展发挥自己的能量!参考文献:

1)GB 50751-2012 《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 中国计划出版社

2)YY/T 0298-1998 《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 国家医药管理局 3)张淑秀 《医疗器械注册手册》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4)赵奇侠 《医用分子筛制取氧气在临床使用的监管问题》 中国医

院建筑与装备

医用分子筛制氧焦点问题探讨 篇3

一、分子筛制氧机制得的氧气不符合《医用氧气》标准, 不能在医院临床使用?

首先要说明的是, GB8982-1998《医用氧气》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由低温法分离空气而制取的气态和液态氧” (简称深冷法制氧) 在氧浓度方面, 医用氧气含O2不得少于99.5% (ml/m1) , 这是针对深冷法制氧的规定, 与YY/T0298-1998《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没有抵触。

美国早在1990年就把分子筛变压吸附 (PSA) 法所制得的氧气 (Oxygen 93Percent, 简称为“93%氧”) 纳入美国药典USP-XXⅡ版;欧盟在2010年把Oxygenium93 Per centum纳入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OEIA 7.5》;国际标准ISO10083-1992《医用气体管道系统的制氧设备》对医用氧气氧含量的规定和美国药典对氧含量的规定相同 (最新版本为ISO10083—2006) 。

1998年, 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简称CFDA) 依据国际标准ISO10083:1992《医用气体管道系统制氧设备》, 同时结合我国当时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的发展水平及行业状况制定了现在还在使用的医用分子筛制氧机的行业标准YY/T0298-1998《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 对利用变压吸附法 (PSA) 制取的93%医用氧进行了规定。

CFDA在2003年7月10日发布的144号文件《关于医用氧气管理问题的通知》中要求:医用分子筛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 其质量标准正在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制定中, 在该标准颁布执行前, 暂不对该方法制取的氧气实行药品批准文号管理, 也暂不发放《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但其分子筛制氧设备必须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 同时必须符合YY/T0298-1998《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的要求, 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后方可供临床医疗使用。

目前ISO 10083-2006中规定了利用氧气浓度浓缩系统制取的氧气浓度≥90% (V/V) , 并命名为富氧空气, 同时对剩余的成分作了限量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2010年完成对YY/T 0298-1998《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的修订工作, 等同采用ISO 10083-2006国际标准, 形成《医用气体管道系统用氧气浓缩器供气系统》 (送审稿) 并在国家药监局上公开征求意见。

故在法规上分子筛制氧机制得的氧气并不与《医用氧气》抵触, 具备临床用氧的法律依据。

临床研究证明, 当吸入的氧气浓度大于70%时, 连续吸氧1d~2d就可能引起氧中毒;长时间持续等压氧疗时, 成年人要应用氧浓度低于60%和氧分压小于60k Pa的混合气体;治疗新生儿和乳儿时所用的混合气体氧浓度不应超过60%, 氧分压小于等于40k Pa;为防止在抢救过程中和治疗过程中, 因吸入纯氧而引发中毒症, 所有的呼吸机及麻醉机的氧含量调整范围为20%~90%。这说明, 只要氧气浓度≥90%, 就可满足呼吸机、麻醉机临床需要, 所以93%号氧能够满足一般的氧疗以及抢救、麻醉治疗使用, 这也与ISO10083-2006的规定一致。故分子筛制氧机制得的氧气满足临床用氧要求。

2008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对158家大中型医疗机构进行了调研, 其中约有40%的医疗机构 (包括一些非常大的医疗机构) 使用的都是分子筛制氧设备。2009年CFDA对北京、辽宁、江苏等地30多家医院的在用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进行了抽验, 设备运行状况总体良好。CFDA又检索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数据库, 从2003年到2009年, 没有收到与93%氧有关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2010年1月,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督中心又组织召开了93%氧临床安全性相关问题专家咨询会。所以, 医用分子筛制氧法的技术工艺是成熟的, 只要规范操作, 93%氧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二、分子筛制氧机的经济性、稳定性和制氧机厂家宣传的不一致?

当前国内使用的管道系统用分子筛制氧设备大部分是进口制氧机, 也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 但相比较而言国产制氧机组在使用寿命、稳定性、能耗比等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确实存在一定差距, 这与我国基础工业还不够发达、制氧设备专业人才缺乏、技术研发能力薄弱等有直接关系。在国外, 上世纪70年代中期PSA技术已开始应用, 到现在已有40年的历史, 而我国从90年代才开始将PSA制氧设备引进国内。在PSA医用制氧行业, 我们需要加强科研力量, 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真正赶上国际水平并且超越。

国内分子筛制氧企业的对外宣传内容与自己产品的实际性能确实存在一定偏差, 部分企业对制氧机的实际性能和各个部件之间匹配性不能完全掌握, 且频繁更换耗材, 造成制氧系统运行成本增加, 直接导致客户对制氧机的抵触情绪。这与制氧企业产品技术水平有直接关系。

建议医疗单位在选取供应厂家时多调研, 多考察, 多进行对比分析, 选到自己满意的供应商和产品。

三、分子筛制氧机不具备医院用氧谷峰调节能力?

在医院实践中, 制氧机存在谷峰调节能力弱的问题。例如在设计之初, 某医院高峰用氧为50Nm3/h, 低谷时为20Nm3/h, 厂家为其配置30Nm3/h双制氧机组, 满足医院用氧设计要求, 且留有设计余量, 是合理的设计方案, 并且机器均采用同一型号, 便于维护保养;但是近几年随着医院的发展和部分病房楼的改造等原因, 高峰时用氧量达到了65Nm3/h,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 目前的制氧机组无法满足医院的用氧要求, 只能新增制氧机组, 新增制氧机组又面临重新审批建筑用地等问题, 而这对于寸土寸金的医院是十分困难的。

液氧在这个方面就具有很大优势, 医院用量增加仅需增加灌装液氧的频率, 只是对供应商的依赖性更强。因此制氧站在设计之初就应该认真考虑未来数年内医院用氧量增长的情况。美国某公司最新研发了一种基于旋转电磁阀的小型便携多塔制氧装置, 可较好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装置可以满足未来数年内医院用氧量的增长, 满足大型医院高峰用氧量的需求, 无需再新建站房。

综合而言, 医用分子筛制氧机在我国医疗行业的应用刚刚兴起, 目前存在的问题也只是暂时的。医用分子筛制氧机的技术水平、规范标准、监管体制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人们的普遍认知也需要一个过程。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家监管部门对分子筛制氧行业所做的努力和支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10年连续发出109号、99号、564号文件, 严格分子筛制氧的监管工作;2012年3月30日,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GB 50751-2012《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 进一步规范了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在设计施工中的标准规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2010年完成对YY/T 0298-1998《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的修订工作, 等同采用ISO 10083:2006国际标准, 形成《医用气体管道系统用氧气浓缩器供气系统》 (送审稿) 并在国家药监局上公开征求意见。

2010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在2009年年度报告会上明确了以下几项措施:

第一, 进一步提高技术标准, 规范使用范围。组织专家完善《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技术规范》的产品标准, 对于医用氧分子筛制氧设备在医疗机构使用的范围, 由专家来研究论证, 并且公开征求意见。在新的《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技术规范》的产品标准出台前, 准备修订这个标准, 出台前暂停受理医用分子筛设备的注册工作。

第二, 加大对制氧企业的监管力度, 对医疗机构在用分子筛制氧设备开展专项检查, 对达不到相关标准要求的坚决予以停用, 并且严厉处罚。同时依法坚决打击工业氧冒充医用氧的违法行为, 保证患者的用氧安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医用分子筛制氧的技术工艺是成熟的, 市场准入是有法可依的, 只要规范操作, 93%氧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能够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同时也应看到, 国内分子筛制氧技术与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 国人应该奋发研究, 追赶并超越国际水平, 为我国该行业的发展发挥能量。

摘要:文章对现阶段医用分子筛制氧领域的几个焦点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相关部门的工作进展、国内外相关企业产品和技术水平、市场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医用分子筛,医用氧气,安全性,经济性

参考文献

[1]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 (GB 50751-2012) .中国计划出版社

[2]国家医药管理局.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 (YY/T0298-1998)

[3]张淑秀.医疗器械注册手册[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4]赵奇侠.医用分子筛制取氧气在临床使用的监管问题[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2 (11)

[5]毕光迎.医用分子筛制氧机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09 (9)

分子筛制氧机富氧气体组分分析 篇4

关键词:制氧机,分子筛,富氧气体,气体分析,变压吸附

0 引言

随着氧气制备技术的发展, 医用供氧在钢瓶单独供氧、钢瓶混流排供氧、液氧集中供氧的基础上, 发展出了医用分子筛制氧机 (又称变压吸附制氧机) 供氧。变压吸附技术是基于吸附剂对不同组分的吸附特性差异以及吸附容量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通过周期性压力变化而实现对气体的分离或提纯[1,2,3]。目前, 变压吸附技术制备的富氧气体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院及家庭, 特别是在高原、边远地区的应用尤为突出。通常采用变压吸附工艺制备的富氧气体氧含量较低, 即使是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所制备的氧气含量也只为 (93±3) % (体积分数) [4,5,6], 并未达到中国药典和国家、军队相关标准规定的医用氧的氧含量指标[7,8]。为了更好地提高分子筛制氧机的产氧性能, 了解分子筛制氧机制备的富氧气体与医用氧的组分差别, 本文对采用变压吸附工艺的分子筛制氧机制备的富氧气体组分进行了分析测量, 以确定影响分子筛制氧机产氧性能的关键因素, 从而为改进变压吸附制氧工艺以及研发新型分子筛吸附材料奠定基础。

1 实验

1.1 仪器设备

分子筛制氧机, PSA-10A型, 以沸石分子筛 (ZMS) 为吸附剂, 自研[9];气相色谱分析仪, GC-9310型, 上海荆和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1.2 实验方法

(1) 用标准气体对气相色谱分析仪进行标定。标准气体的体积分数分别为氩气0.72%、氮气6.23%、甲烷 (294×10-4) %、一氧化碳 (295×10-4) %、二氧化碳 (296×10-4) %, 剩余为氧气。图1 为标准气体典型色谱峰曲线, 图1 (a) 中保留时间为0.11、0.45、1.05、2.57 min的4 个时间点分别对应总烃、一氧化碳、甲烷和二氧化碳等4 种气体峰, 图1 (b) 中保留时间为1.19 和1.39 min的2 个时间点分别对应氩气和氮气2 种气体峰。每个时间点前后10%的时间带内出现的峰也作为相应气体峰计算。

(2) 测量制氧机制备的富氧气体组分。实验分别测试了PSA-10A制氧机产氧流量为4、6、8 L/min时的气体组分, 以及产氧流量为8 L/min连续运行14 h时的气体组分。图2 为制氧机运行稳定后制备的富氧气体的测试曲线, 图2 (a) 在保留时间为0.11 和2.57 min时出现2 个信号峰, 说明待测富氧气体中存在总烃和二氧化碳气体;图2 (b) 在保留时间为1.12 和1.31 min时也出现2 个信号峰, 说明待测富氧气体中存在氩气和氮气。

(3) 待测气体定性后, 再根据信号值的强弱, 与标准气体测试峰的信号值进行对比, 确定各组分气体含量。氧气含量不是直接测量出来的, 而是通过将气体组分中其他气体含量全部减掉, 剩余含量即为氧气含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产氧流量对富氧气体各组分含量的影响

表1 为制氧机不同产氧流量时的富氧气体各组分的含量。可以看出, 富氧气体含有氧气、氮气、氩气、总烃和二氧化碳等5 种组分, 其中主要成分为氧气、氮气和氩气, 而总烃和二氧化碳含量只在10-4级别, 含量非常微小, 且基本不随产氧流量的改变而变化。氧气、氮气和氩气含量随着产氧流量的改变而变化, 产氧流量减小, 氧气含量增加, 氮气含量呈快速下降的趋势, 氩气含量呈增加的趋势, 增加速度约为10%。氮气和氩气的这一变化趋势说明影响分子筛制氧机制备的富氧气体氧含量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是氩气, 而另一主要组分氮气含量则随着分子筛利用率的提高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这说明现有的变压吸附制氧工艺所用沸石分子筛对氮气的吸附效果非常有效, 只要提高沸石分子筛的吸附分离率就可以有效降低氮气含量。虽然氩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小于1%, 但经变压吸附工艺分离后, 在富氧气体中的体积分数可达5%以上, 说明富氧气体中的氩气很难通过现有的沸石分子筛材料有效吸附分离[10]。

%

2.2 富氧气体与高纯氧组分含量对比

为了更好地了解分子筛制氧机制备的富氧气体的组成, 在相同测试条件下进行了富氧气体与深冷法制备的高纯氧组分测试, 结果见表2。由表2 可知, 高纯氧中不含有氩气组分, 且氮气组分的体积分数也仅为0.052 7%, 氧气体积分数可达99.9%以上, 远高于分子筛制氧机制备的富氧气体的氧含量。这说明深冷法制备的高纯氧可以完全去除空气中的%氩气, 而分子筛制氧机制备的富氧气体含有氮气和氩气, 其中氮气含量可以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去除或降低, 但是采用沸石分子筛的变压吸附工艺不能去除氩气, 因此, 其富氧气体的氧含量受到限制。

2.3 制氧机运行时间对富氧气体各组分含量的影响

图3 为在产氧流量为8 L/min时制氧机连续运行产生的富氧气体组分变化曲线。可以看出, 在制氧机连续运行时间内, 相比于氮气和氧气的含量, 氩气的含量较为稳定, 体积分数基本保持在3.8%左右, 这进一步说明了氩气这一惰性气体在富氧气体中的残留量非常稳定, 运行时间的延长不会对其产生影响。制氧机在运行时间内, 氮气含量有微小波动, 可能与分子筛材料本身、外界温度变化以及外接电源电压波动等因素有关。氧气体积分数基本稳定在93%左右, 说明该制氧机的稳定性较好, 可以保证长时间连续运行氧含量不变。

3 结论

通过对分子筛制氧机制备的富氧气体中的氧气、氮气、氩气、二氧化碳、总烃等组分分析表明, 沸石分子筛制氧机富氧气体的主要杂质成分是氩气, 氩气含量不随沸石分子筛吸附性能的变化而变化, 是制约沸石分子筛制氧机获取高纯氧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 为制备高纯氧或医用氧, 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氧工艺的工作重点是如何消除产品气中的氩气组分。

参考文献

[1]冯孝庭.吸附分离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32-56.

[2]张阳, 王湛, 纪树兰.富氧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88-105.

[3]龙春霞.制纯氧分子筛[J].广州化工, 2010, 38 (11) :67-69.

[4]JB/T 6427—2001变压吸附制氧、制氮设备[S].

[5]GJB 2799—1996医用分子筛制氧机通用规范[S].

[6]Santos J C, Portugal A F, Mendes A, et al.Optimization of medical PSA units for oxygen production[J].Ind Eng Chem Res, 2006, 45 (3) :1 085-1 096.

[7]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二部)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818.

[8]GB 8982—2009医用及航空呼吸用氧[S].

[9]陈平, 朱孟府, 宁青松, 等.PSA-10A型制氧机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32 (10) :200-201.

分子筛制氧系统 篇5

随着近些年医院规模的扩大,病人的增多,钢瓶供氧已不适应中大型医院发展的需要。医用供氧技术也从病房的钢瓶供氧发展到汇流排集中供氧。分子筛制氧方式以空气为原料就地制氧,有效地避免了钢瓶供氧由于外购而导致氧气质量、数量和时间方面存在的风险。因此,近年来各大中型医院的中心供氧系统愈来愈多的选用分子筛制氧机制氧,它不但实现了医院制氧供氧的自主性,而且也成为了医院现代化的硬件标志之一。

1 分子筛变压吸附技术发展历程

分子筛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PSA)气体分离和提纯技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的要求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技术,目前已经在钢铁生产、气体工业、电子工业、石油化工和医疗卫生等诸多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1962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UCC)发现了分子筛对气体的选择性特性,并在实验设备上实现了对少数不同气体的分离,随即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分子筛制氢工业装置。随着分子筛材料与工艺的不断提升,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和德国首先将PSA技术应用于空气分离,获得高纯度氧气,并广泛应用于化工及医疗领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化学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分子筛性能快速提升,制氧设备小型化成为可能。1985年美国的Praxair公司研制的第一台小型制氧机的问世标志着PSA技术小型化的开始。20世纪90年代初,产品意义上的医用小型制氧机开始出现。美国材料实验学会(ASTM)于1993年颁布了医用小型制氧机标准规范(F1464-1993),国际标准组织于1996年发布了医用小型制氧机的安全性标准(ISO8359:1996)[1,2,3,4]。我国国家医药管理局于1998年4月8日发布了国家医药行业标准《YY/T0298-1998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自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5,6]。这一标准的颁布实施,为PSA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敞开了大门。对指导我国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的研制、生产、使用和管理,提高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PSA制氧技术工作原理

PSA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沸石分子筛(Zerolite Molecular Sieve,ZMS)上因压力不同而吸附性能的差异,吸附容量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在平衡状态下,分子筛优先吸附氮气组分,在提高压力状态下,氮的吸附高于低压时的吸附容量,分子筛的脱附再生是靠改变操作压力来实现的,即加压吸附、减压脱附,从而达到氧氮分离[7]。

“吸附”一词最早由Kayser在1881年提出,意思是气体在自由表面上的凝聚。现在国际上严格定义吸附为:一个或多个组分在界面上的富集或损耗[8]。变压吸附就是指多孔固体材料与流体接触,流体中的某一组分或多种组分累积在固体表面,通过压力变换使流体发生数量和浓度改变的过程。吸附于多孔固体表面的组分脱出称为脱附或解吸过程,为吸附的逆过程。通过吸附和解吸,可以达到流体中不同组分分离或净化的目的。

制氧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分子筛。目前,中小型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常用的吸附剂是ZMS。ZMS是一种以沸石为主要原料,经过特殊加工而成的白色颗粒,是一种半永久性吸附剂,在使用过程中注意防水,否则将失去吸附作用。PSA制氧常用的吸附剂是合成的ZMS,其中常用的是孔径为5A的沸石分子,它是一种由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硅铝氧骨架所构成的极性吸附剂。氧气和氮气虽为非极性物质,但受沸石分子筛的影响会产生诱导偶极,诱导偶极和极性分子固有偶极之间存在着一种吸引力(诱导力),因氮气的诱导力大于氧气的诱导力,故分子筛对氮气的吸附量远大于氧气。当空气通过沸石分子筛时,氮气优先被分子筛吸附,并在其微孔内富集,而氧气仅少量被吸附,大部分通过分子筛成为产品气[9,10,11]。

3 PSA制氧工作过程

空气经全性能空压机压缩,进入多级过滤器去除绝大部分的微粒粉尘杂质,然后,将热空气再经过冷干机冷却处理,排除空气中的水分,最后进入空气储罐缓冲、稳压,通过切换阀进入已经再生完毕处于工作状态的吸附塔。在吸附塔内,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被分子筛吸附,氧气从吸附塔顶部富积进入氧气缓冲罐。在氧气缓冲罐的出口管路上,设置有取样口,对氧气的纯度进行检测,经检测合格的氧气再经粉尘过滤器和除菌过滤器过滤即获得合格的医用氧气。为获得连续稳定的医用氧气,变压吸附制氧设备设置两座吸附塔,交替产氧,一座吸附产出氧气时,另一座吸附器处于再生状态,再生排出的其他组分气体通过消音器消音排到室外。

4 应用效果实例

我院于2009年购进温州瑞气空分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YSPO93-50、产氧量为50Nm3/h的变压吸附制氧机两台。单机组运行可满足常规用氧需求,双机组运行可满足高峰期用氧需求,同时还配备钢瓶备用氧,以防停电等事故发生。我院使用这种供氧方式3年多来,在线监测氧纯度一直>90%,供氧压力≥0.45 MPa,完全符合《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的要求,满足了我院患者(2000张床位)治疗用氧的需求,实现了医院供氧的自主性,减少了频繁换氧气瓶带来的一系列麻烦,使病人治疗用氧更方便、快捷、安全、及时,为临床科室治疗、抢救用氧提供了保障。并且降低了供氧成本,深受临床科室的欢迎。

5 PSA制氧的优越性

(1)产品气有害物质含量低。由于极性越强或越容易被极化的分子,就越容易被吸附剂吸附,空气中的酸、碱、二氧化碳、氧化物、卤素等,均属于分子极性很强的物质,很难通过分子筛,这就保证了产品气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较低[12]。所以用PSA所制取的氧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均比国标《GB8982医用氧气》中规定的还要低[13]。

(2)投资成本低。变压吸附制氧相对于传统的深冷法制氧方式,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占地小、投资少等优点,一般医院都可以采用。

(3)安全环保。医用变压吸附制氧设备常温低压运行,相对安全。制氧过程为物理吸附过程,无化学反应,对环境无污染[14,15]。

6 PSA制氧技术发展前景

PSA气体分离和提纯技术是利用分子筛,依靠压力的变化来实现吸附和再生。通过选择好的吸附剂,采用多层气体过滤系统,选用适当的流程,就可生产出洁净的符合标准的医用氧气[16]。此技术再生速度快、能耗低、属于节能型气体分离技术,特别适合在能源短缺的地方使用。

今后,随着科技进步,PSA将会在以下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分子筛性能的提升。随着新材料及纳米技术的发展,分子筛的吸附性会极大地提高,而随着添加元素的不断丰富,产品气的提纯精度将越来越高[17,18];(2)过滤系统的创新。过滤系统的开发将为提高产品气的分离效率、降低设备的功耗、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提供了新的可能;(3)吸附流程的优化。吸附流程的优化将为吸附设备效率的提高及成本的降低提供保证[19]。

7 结论

变压吸附制氧是制氧技术的一次重大变革,该项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应用将更加广泛。现在国内的许多大中型医院已经采用这种方式供氧,是医疗供氧方式的重大改进。变压吸附制氧系统安全,使用方便,能很好地替代高压钢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压吸附制氧技术在吸附剂、工艺流程、自动控制等方面将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使氧纯度更高,成本更低,环境更加友好,为现代化医院的建设提供更好的供氧选择。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氧技术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及其优越性和发展前景。它能够很好地替代高压钢瓶,极大地改善了医疗供氧方式。随着分子筛制氧设备广泛应用于医院,其供氧方式的优越性也逐渐显现出来,促进了现代医院的建设。

分子筛制氧系统 篇6

关键词:医用分子筛制氧设,质量控制,设备安全管理,医用氧气

0 前言

不久前,湖南省郴州市儿童医院用工业氧冒充医用氧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各界震动。2010年3月15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医用氧监管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法[2010]99号文件),要求对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使用监管和工业氧监督检查。工业氧是用于工业生产及产品加工的气体,它对氧含量的要求标准为99.2%,可能存在CO、CO2、C2H2等对人体有害的杂质,一旦病人吸入过量,就会发生呛咳、结痂等现象,引发或加重呼吸系统的病症,严重的还会造成病人吸氧量不足,威胁到生命。近年来,医疗机构使用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作为集中供氧系统氧源的比例不断增加。为进一步加强监管,保障患者用氧安全,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关于医用氧气管理问题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3]144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对作为医疗机构集中供氧系统氧源的分子筛设备开展专项检查。作为医疗机构应该如何保证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本文将对此从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的工作原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进行探讨,并提三点建议。

1 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的工作原理

目前,低温空气分离法和医用分子筛变压吸附法是我国医用氧制取的主要方法,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医用氧的浓度定为≥99.5%,低温空气分离法得到的医用氧浓度大于99.5%,分子筛制氧纯度则基本在90%~96%之间。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是利用分子筛变压吸附原理将空气中的氧气与氮气进行分离从而制取氧气的,它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占地小、投资省、操作与维护方便等优点。多人用的制氧设备由气源、分子筛吸附分离装置、控制装置、氧气流量检测装置和产品气滤器等部分组成。分子筛制氧设备必须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以及符合《YY/T 0298-1998,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分子筛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未按药品管理,制氧设备的流通与使用采取的是备案制。

2 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的质量控制

2.1 操作人员做好日常运转和保养记录

操作人员要做好以下工作:(1)自觉爱护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操作;(2)做好设备经常性的润滑、紧固、防静电、防尘、防潮、防蚀、防霉等;(3)检查机器的机械、转动部位是否工作正常;(4)每小时要详细记录各指示表、灯的情况,氧气浓度是否正常,做好氧浓度监测,做好设备每天的运行、维护、保养记录;(5)保持设备清洁,场所窗明地净,环境卫生好,并注意仪器在运行过程中是否有异常气味和声音。

2.2 工程技术人员做好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的维护管理

预防性维修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转,避免发生故障的有效措施。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做好维修与保养,保证设备始终处于最佳技术状态,达到合格的参数指标,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设备管理人员根据设备零件的使用寿命,预先制定出安全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落实专人负责实施。有效的维护管理可以降低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的故障率,缩短停机时间,延长制氧设备使用寿命。工程技术人员在每次预防性维修和事后维修都要详细填写检修记录。

2.3 氧气的质量控制

分子筛制氧设备生产的氧气的含量最高只能达到96%,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99.5%相差甚远,而且呼吸机、麻醉机、高压氧舱等仪器要求使用纯度较高的医用氧,纯度越高越好。所以操作人员必须做好氧气浓度的监测,尽量使氧气浓度达到上限值,一旦发现氧气浓度偏低,要立即通知维修工程师。有条件的应该定期对生产出的氧气进行质量检测。

3 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的安全管理

3.1 制定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实行24h运行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做好值班记录,发现事故隐患应正确处理,并及时上报。

3.2 技术培训

使用过程中,为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厂家负责培训内容包括设备原理、结构、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维护保养知识等。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性能,掌握操作方法和程序,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制氧设备的程序及操作规程,正确,熟练地使用。

3.3 定期检测

(1)定期请省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对该套设备中的固定压力容器、安全阀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如有不合格要及时进行维修,维修后再检测,直到合格为止;维修后仍不合格予以报废。

(2)定期请省气象局防雷中心进行接地电阻测试,接地电阻要在安全范围内,以便保证操作人员安全。

(3)定期请省计量所做好氧浓度检测仪的校准,以保证氧浓度的准确性。

(4)定期请省计量所做好压力表的检测,以保证压力表数值的准确。

3.4 注意防火

氧气是助燃气体,能加速易燃材料的燃烧。为减少火灾的风险或爆炸的发生,注意不要将汽油、煤油、油脂、棉花纤维、木材和其他易燃的材料放置于制氧气设备的房间内,一定要配置足够的灭火装置。“禁油、禁止吸烟、禁火”的标识放置在制氧气设备旁显著的位置,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制氧设备机房。

3.5 紧急状态的处理

当设备在运行中,操作人员发现异常情况时,为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必须要当机立断,立即按下紧急按钮,关闭电源,通知维修人员对其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4 建议

(1)目前分子筛制氧设备操作人员的上岗证都是由厂家发的,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进行培训发证,建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协同相关专业学术团体共同努力,逐步建立从业人员的培训、考核与认证制度,制定相应的培训标准和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继续教育。

(2)建议对分子筛制氧设备所制出的氧气的成分进行定期的检测,分析其氧气是否符合使用要求,以保障病人的疗效和安全。

(3)完善医用氧监管法律法规,从而保障医疗行业的用氧安全。

参考文献

[1]黄祖勇.LFY-10制氧设备的工作原理、维护保养与管理[J].医疗装备,2005,(7):62.

[2]王勤修.分子筛制氧设备在医院的应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0,(1):70-72.

[3]毕光迎.医用分子筛制氧机应用研究[J].医疗装备,2009,(9):25-27.

[4]军事医学科学院装备研究所.YY/T0298-1998,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军事规范[S].1998.

[5]潘东.医用空分式制氧机遇其他供氧手段选用分析[J].医疗设备信息,2005,(12):65.

分子筛制氧系统 篇7

医用分子筛吸附制氧机可以通过硬件、软件设计的过程, 来对器材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 MSP430F149内部集成12位ADC可以完成产品氧气采集和分配工作。在医用分子筛吸附制氧机使用的过程中, 医疗人员也要按照要求和标准去使用, 最大程度的体现出医用分子筛吸附制氧机的性能, 同时通过技术的运用, 对器材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 使其可以提高现代医疗事业的治疗水平。

1 医用分子筛吸附制氧机的结构设计

1.1 PSA分子筛吸附制氧机的组成结构

PSA分子筛吸附制氧机的系统由空压机通过空气的推动作用, 把空气推送到空气缓冲罐中, PLC编程控制由分子筛来控制, 分子筛会直接与氧气缓冲罐连接, 通过氧气过滤器的作用, 把氧气输送到氧气检测模块中, 氧气检测模块由压力检测和浓度监测组成。PSA分子筛吸附制氧机的组成部分可以完成空气收集、氧气过滤等任务, 并最终把氧气输送到所需之处, 所以在PSA分子筛吸附制氧机使用的过程中, 医疗人员必须要结合系统的组成部分, 去制定出合理的使用计划, 实现长远使用的目标[1]。

1.2 ASA-30型分子筛吸附制氧机的组成结构

目前, 我国很多中小型医院所使用的分子筛制氧机, 普遍都是传统的型号和系统结构, 但是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 病人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 传统的制氧机根本不能解决实际的需求。ASA-30型分子筛吸附制氧机就是现代研发的新型器材, ASA-30型分子筛吸附制氧机系统由空压机、过滤器、分子筛、增压机、浓度压力流量检测、氧气缓冲罐、氧气过滤器组成。同时ASA-30型分子筛吸附制氧机的系统还要完成设备数据的采集工作, 可以显示出系统的工作情况, 进而为使用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 使其可以按照系统的性能和能量, 去合理设置使用内容[2]。

2 控制系统软件、硬件的设计和开发

2.1 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开发

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主要包括:设计出整体的软件框架、ADC控制结构的开发、LCD液晶显示控制的设计和开发、键盘处理、定时器设计、串口转以太网通信处理、EEPROM存储数据。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 技术人员要根据使用的需求和规模, 设计出软件的框架结构, 基于ADC控制的原理, 设计ADC12的基本操作流程, 同时设计出ADC程序的清单。然后对LCD液晶显示控制进行初始化处理, 使其可以串行读取数据信息, 同时显示出使用的相关数据, 在定时器设计的过程中, 要设计出软件的流程和设计部分的清单。EEPROM存储数据要满足总线的控制要求, 可以进行读写操作, 最后设计定时时钟, 有效的控制制氧机的使用时间[3]。

2.2 控制系统硬件的设计和开发

医用分子筛吸附制氧机硬件设计的部分非常重要, 其设计的结构和步骤会直接影响到制氧机的使用情况, 所以技术人员要严格控制硬件的设计过程, 首先要设计出MSP430F149的内部结构和控制系统的结构, 使控制系统可以发挥出自身的控制作用。电压监测和看门狗电路的设计, 要能保证制氧机的顺利通电, 然后设计A/D转换电路, 在LCD显示、键盘电路的设计中, 要满足电路的显示要求, 串口转以太网电路和EEPROM存储电路的设计, 分别要对照具体的使用要求[4]。系统实时时钟电路的设计要结合输入、输出电路的结构, 使系统可以正确控制电路的运行情况, 硬件设计的要求和标准比较复杂, 电路的设计内容也要绝对准确, 这样才能实现安全、平稳的使用要求。

3 医用分子筛吸附制氧机的应用前景以及对医疗事业的影响

3.1 发展前景

医用分子筛吸附制氧机具有非常高的性能, 可以提高制氧的产量, 解决了医院用氧的需求, 经过对传统制氧机的分析, 明确看出了医用分子筛吸附制氧机的优势。所以在未来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过程中, 一定会加大使用的力度, 通过网络化水平的管理和控制, 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技术人员也可以在制氧机使用时, 及时了解到系统的运行情况, 以便对系统进行全面的优化和改善[5]。

3.2 对我国医疗事业带来的影响

医用分子筛吸附制氧机使用非常方便, 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可以满足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 同时又不会消耗大量的资金, 只有这种高性价比的医疗器械才能提高我国医疗事业的水平。近几年, 我国人口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 各种复杂的疾病、传染病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 所以医疗事业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治疗能力, 才能解决社会的治病需要。所以在医用分子筛吸附制氧机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 技术人员要及时了解到人们对优秀医疗器材的需求, 在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的前提下, 不断提高设计和开发的水平, 使医用分子筛吸附制氧机可以全面的应用在医院中, 医疗事业也要加大采购的力度, 替换掉传统的制氧机, 进而提高中小型医院的硬件设施能力。

4 结语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促进了很多领域的进步, 医用分子筛吸附制氧机的设计和开发, 有效的解决了医院的工作需要, 同时也实现了提高医疗水平的目标。针对医用分子筛吸附制氧机硬件和软件的设计要求, 技术人员要合理调整设计和开发的结构, 保障系统功能的顺利使用, 同时也要对系统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善, 使其可以提高制氧的效率。目前, 我国医疗事业的工作水平还有待提高, 部分中小型医院还存在使用传统制氧机的现象, 所以各个医疗部门应该加大分子筛吸附制氧机的使用力度, 有效改善医疗水平, 网络化技术的应用也实现了科学技术与医疗事业的结合, 最大程度的放大了医用分子筛吸附制氧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赵磊, 常弘扬, 李天奇, 等.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性能优化设计试验[J].科学发展, 2010, 32 (12) :110-113.

[2]徐红玲, 张红艳, 马淑丽, 等.医院采用分子筛制氧机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医院建设与装备, 2011, 51 (14) :152-156.

[3]雷如桥, 陈际阳, 李琴, 等.MSP430系列16位超低功耗单片机实践与系统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2, 32 (16) :201-203.

[4]余东华, 李淑华, 杨悦, 等.基于MSP430F149的医用制氧机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 11 (20) :130-132.

分子筛制氧系统 篇8

2010年04月01日发布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使用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的监管,保障患者用氧安全,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关于医用氧气管理问题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3〕144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对作为医疗机构集中供氧系统氧源的分子筛设备开展专项检查。

本次检查分为自查、抽查和督查三个阶段实施,使用分子筛设备作为集中供氧氧源的医疗机构要按照确定的内容开展自查。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医疗机构上报的自查情况,结合本辖区实际,认真制订抽查工作方案,做好抽查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组织有关司(局)和技术机构组成督查组,根据各省(区、市)专项检查情况,选择部分省(区、市)实施督查。

上一篇:本科专业设置下一篇:资本主义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