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林业基础数据库

2024-05-02

数字林业基础数据库(精选五篇)

数字林业基础数据库 篇1

“数字城市”建设, 是指将有关城市的信息, 包括城市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各个方面, 以数字的形式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和再现, 通过对城市信息系统的综合分析和有效利用, 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数字城市系统的开发、应用和服务是以数据的采集与更新、数据的共享与交流、数据的分发与挖掘、数据的商业化和社会化为基础。对于一个数字城市的数据库, 其包含着多数据源、多时态、多尺度、多时相、多形式表达的数据, 如何对这些数据合理管理, 对系统的开发以及开发后的作用大小都有重大的影响。因此, 必须对数据库的管理系统进行周密的设计, 使其能更好地为数字城市服务。

随着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深入, 城市现代化管理和社会公众生活对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和各类专题地理信息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建立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被誉为城市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城市”的实质就是建立以地理空间信息为核心的城市信息服务与共享体系, 共建共享, 避免重复建设通过整合信息资源形成统一的、标准的公共基础数据库, 并通过一体化的数据管理、数据发布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服务。

2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是指与所研究对象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 它表示地表物体及环境固有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地理信息系统 (GIS) 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 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 (包括大气层) 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处理、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航空和航天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技术, 按照规范化的信息分类标准和统一的地理空间关系, 建立一个以多数据源、数字化的城市空间基础地理数据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信息管理系统, 以完善的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生产体系、数据管理体系和数据服务体系, 对各项城市空间基础地理数据进行科学存储与管理, 实现快速采集、更新、查询、检索、统计、空间分析和信息发布, 将大规模的、动态的空间基础信息转化为数字化的、可操作的、可共享的信息资源。

3 城市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的核心

城市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个牵涉面广、技术复杂的体系, 其核心问题, 也是关键问题包括数据的存储、数据的管理、数据的更新维护及数据库接口等几个方面。

3.1 数据的存储

城市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建立在多数据源、多尺度、多时相、多分辨率的基础上的, 其数据量可用“海量”一词来形容, 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必须建立科学的数据存储机制完成数据的管理与存储。

目前, 对于海量数据主要有两种管理模式:一是基于文件系统的管理方式, 二是基于数据库系统的管理方式。对于城市影像数据库而言, 可以采取两种管理模式并行的方法进行, 即对于数据量非常大且使用频率不高的数据, 采用文件的存储方式近线存储;而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数据实现在线数据存储, 即把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

航摄影像数据量非常大, 相对来说其使用频率较低, 采用文件方式进行存储与管理, 并以近线存储方式保存在磁带库中。通过建立航摄影像快视图来实现对航摄影像的快速浏览、查询。如果需要提取原始的航摄影像, 可以通过快视图索引迅速找到所需要航片的存储位置, 并以其它方式完成数据的提取。对于历史数据, 也采用文件方式进行存储, 并建立以时间为序的数据存储机制, 实现历史数据的管理。

基本要素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控制成果数据及元数据的数据量相对来说较小, 以在线方式直接把数据存储在后台数据库中。对于基本要素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要进行合理的组织并建立高效的空间索引;而对控制成果数据及元数据, 可以利用关系数据库中的成熟的索引技术, 快速的完成数据的查询与提取。

3.2 数据的管理

城市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一个庞大的空间数据集, 从数据管理的角度讲, 要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的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 能方便、高效地找到所需的数据, 并在最短的时间限度内提供给用户;从数据应用的角度讲, 要将分幅分层生产的数据进行整理, 使之符合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并对数据进行有效组织、管理, 便于空间数据的查询、分发及其它应用。

用户可以根据基本要素数据库中的地名、路名等基本信息进行查询、定位, 迅速找到用户所需的矢量数据;把影像与基本要素叠加, 以矢量数据作为查询基准, 根据地名、路名信息实现影像的查询、定位, 快速实现影像的提取与分发服务;另外, 用户还可以根据元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提取影像与矢量数据。

3.3 数据的动态更新维护

城市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中, 如何实现数据的更新及以什么形式进行数据更新, 是数据库管理者要考虑的问题。在一般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 采用的是对数据存储单元内的数据进行整体替换的方法来实现对数据的更新, 即用新的数据来替换旧的数据。影像数据库的更新一般不会直接对数据库中对某一数据单元内的局部数据进行增、删、改操作, 而是在外部事先把要更新的数据制作完毕后再导入数据库中, 即对数据库的数据更新操作, 只是一个数据替换的过程。

在进行数据更新时, 原有的数据即成为历史数据。历史数据通过离线的方式存储在磁带库中, 当需要对数据进行历史对照分析时, 可以把不同时间段的历史数据从磁带库中调出。

3.4 数据库接口

城市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 数据库中的数据存储的只是基本的空间数据, 并不能完全满足城市对空间基础地理数据的需求, 因此, 城市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 即在统一的空间参考信息下, 实现与各专题空间数据库的有机衔接。利用统一的空间参考信息, 实现与地理编码数据库、土地覆盖数据库、地名数据库等数据库的叠加显示、分析;利用基本要素数据中的属性信息, 如根据地名、路名等基本信息, 实现与各种社会经济的互连互通。

4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应用

目前, 很多大型城市都建立了以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框架数据库为基础背景数据, 采用先进的组件式开发技术及数据库技术, 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 正射影像、矢量数据为辅, 对地区的房产图形信息、房产自然信息、房产权属信息进行提取、加工, 形成房产地理信息系统的试验版, 完成了房产管理区域内的房产全景图。

21世纪我国的城市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将给城市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的技术应用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城市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人们对城市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和要求也会日益增长,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也将越来越深入和便捷。

摘要:当今,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以其具有对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管理、分析、查询、更新等独特的功能, 在城市规划建设、环境资源利用、预测预报、决策支持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许多单位和部门都正在或打算建设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的基础。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影响和制约着各种专题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

参考文献

[1]陈述彭,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J],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数字林业基础数据库 篇2

一、“数字城市”及其应用的现状分析

1、国外“数字城市”基础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

1)空间数据生产、使用的协调和管理

1994年4月13日,美国颁布了12906号总统行政令,实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ationalSpatialDataInfrustructure,NSDI)计划,正式在美国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中开展直接协调地理空间数据收集和管理的活动。

英国政府在认识和分析美国NSDI成功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地理空间数据框架(NGDF)发展计划。

澳大利亚联邦空间数据委员会制定了空间数据管理机构与领导机构的权利与责任、联邦公益空间数据转让等政策。

2)空间数据框架建设

美国FGDC于1995年4月提出了NDGDF实施计划,开始建立包括大地测量控制、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交通、水文、行政单元以及公用地块地籍数据在内的.数据框架。

加拿大GeomaticsCanada负责全加拿大国家地形数据库(NTDB),已经完成1:25万地形数据库和南部人口稠密地区的1:5万地形数据库。

欧洲大多数国家版图较小,数字地理空间数据生产基础较好。英国陆军测量局从1970年开始从事数字化制图,已正式向社会提供数字化地图。

法国地理院从1985年起建立1:5万全国地形数据库(BDTOPO),x、y精度为2.5m,z精度为1.0m。

德国内务部原大地测量研究所(IFAG)负责完成全国1:20万DLM和1:100万DKM,各州测量局负责完成1:2.5万DLM和1:2.5万DKM,其地物精度要求为3m。

荷兰于1990年建立了地籍信息(非图形)的联网查询,有2500注册用户,完成全国地籍图数字化。

日本是亚洲地区最早开展地理信息化工作的国家。目前已能向社会提供DEM数字地图等系列产品。

3)空间数据标准建设

发达国家的地理信息管理采用国家和地方两级管理体系,在“数字城市”空间数据基础平台的建设中,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即由中央政府组织相关机构共同推动全国范围统一数据平台的建设。政府在其中主要起到协调政策性事务、组织研究发展、统一数据标准和行业规范等作用。

2、国内“数字城市”基础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

我国“十五”计划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作为推进信息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对“数字地球”给予了高度重视。

11月在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上,北京市市长刘淇正式提出了启动“数字北京工程”。初,北京市信息化办公室制定了“‘数字北京’

浅析数字城市基础数据处理 篇3

关键词:数字城市 地理数据 处理

1 概述

在数字城市建设采集的基础地理数据一般包括多种比例尺、地貌、水系、居民地、交通、地名等基础地理信息,这些信息数据量大,如何融合和处理关系到数字城市系统后期的使用和维护、更新。因此,对其基础地理数据的采集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是针对这问题通过对基础地理数据采集、处理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希望对于我国数字城市提供一个思路。

2 基础地理数据采集原则

基础地理数据采集原则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现势性,所有地理数据均为目前最新的数据,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②统一性,所有数据均采用统一的坐标系、投影方式以及编码标准。

③精度以国家基础测绘成果精度要求为标准,数据格式为ArcGIS的GeoDatabase数据格式。

④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航摄正射影像都经过配准和融合。

⑤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按照统一的数据建库要求处理完成,编码设计合理,无冗余数据。

3 数据处理

一般对于矢量形式的数据,需进行拓扑化处理、拼接处理、实体化处理等重组工作,以适应数字城市建设应用要求。

①拓扑化处理

拓扑化处理涉及重复点、伪节点、冗余点的判别和删除操作,同时囊括了悬线、重复线的判别及处理。

②拼接处理

拼接处理涵盖了两项内容,一是不同比例尺之间数据的一致性匹配集成处理,二是同一比例尺内数据的图幅拼接。其中,前者须参考高精度数据进行数据拼接,后者可通过强制法、平均法、优化法(或三者结合)完成数据图幅数据的拼接。将数据按设计要求拼接后,接边对象几何与属性信息应该保持一致。

4 数据检查

为了确保数据的整体质量(主要是数据的完整性)及实体元素符合设计要求,处理后必须进行数据检查。其中,数据整体质量的检查基本包括以下内容:

①检查数据层及其所包含的数据和配套的属性文件是否完整。

②属性项:检查属性文件中属性项的顺序和完整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即使某一图幅中不存在须采集的属性数据,相对应的属性项也应该是整齐排列的。

③实体元素的质量:检查点、线和面目标的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及接边质量是否达到要求。

④属性精度:检查并确认属性项中属性值或属性代码是否准确。

⑤逻辑一致性:检查属性项定义、属性项之间关系、属性值逻辑和属性代码的一致性。

⑥格式一致性:检查上交数据的数据格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参考系统的总体要求,保留各种数据格式的字体、属性、线型和颜色后转入本系统。

⑦数据分层一致性:检查各数据层的名字及要素是否达到要求。

⑧拓扑一致性检查:包括线拓扑、面拓扑和点拓扑的检查,及编辑后是否重建拓扑关系。

⑨要素空间关系:要素之间如等高线与水系、等高线与高程点、居民地与道路、面状居民地与其几何中心点、境界与河流、道路等,应有合理的空间关系。

⑩位置接边:各层数据的每一接边的线状要素是否严格与理论图廓吻合,与邻图接边是否良好,被分割在两幅图上的线是否能坐标相连,面目标被分割在两幅图上的部分是否能坐标相连;检查两幅接边图廓边上的点目标是否重复;对原图不接边的地方处理是否合理。属性接边检查:检查相邻图幅接边要素的属性是否一致。

5 数据入库

经检查无误后,可以通过数据入库工具完成基础地理矢量数据的入库工作。

6 结束语

基于基础地理数据建立的数字城市,用户不仅可以图文并茂地查询信息,获得最为直接的结果。系统中还可以能够三维可视、属性数据查询、动态监控等功能,给管理者提供了一个信息展示发布的窗口,以及能更加及时、完善、直观辅助决策平台。现今,数字城市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http://gts.sbsm.gov.cn/article/jcch/gjjcdlxxxt/200709/20070900000441.shtml.

[2]赵峰.上海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J].上海国土资源,2013(34):63-65.

[3]刘雅丽.数字城市概述[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5,81-84.

[4]闯少铭,苏义坤.关于数字化城市的探讨[J].情报科学2003(4):413-414.

[5]黄解军,潘和平,万幼川.数字地球战略与数字城市建设[J].中国软科学,2007(2):85-88.

[6]周安发,邵军,王华,卢少雄.“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J].地理空间信息,2013(11):23-25.

浅析数字城市基础数据处理 篇4

在数字城市建设采集的基础地理数据一般包括多种比例尺、地貌、水系、居民地、交通、地名等基础地理信息, 这些信息数据量大, 如何融合和处理关系到数字城市系统后期的使用和维护、更新。因此, 对其基础地理数据的采集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是针对这问题通过对基础地理数据采集、处理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希望对于我国数字城市提供一个思路。

2 基础地理数据采集原则

基础地理数据采集原则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 现势性, 所有地理数据均为目前最新的数据, 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2) 统一性,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一的坐标系、投影方式以及编码标准。

(3) 精度以国家基础测绘成果精度要求为标准, 数据格式为Arc GIS的Geo Database数据格式。

(4) 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航摄正射影像都经过配准和融合。

(5) 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按照统一的数据建库要求处理完成, 编码设计合理, 无冗余数据。

3 数据处理

一般对于矢量形式的数据, 需进行拓扑化处理、拼接处理、实体化处理等重组工作, 以适应数字城市建设应用要求。

(1) 拓扑化处理

拓扑化处理涉及重复点、伪节点、冗余点的判别和删除操作, 同时囊括了悬线、重复线的判别及处理。

(2) 拼接处理

拼接处理涵盖了两项内容, 一是不同比例尺之间数据的一致性匹配集成处理, 二是同一比例尺内数据的图幅拼接。其中, 前者须参考高精度数据进行数据拼接, 后者可通过强制法、平均法、优化法 (或三者结合) 完成数据图幅数据的拼接。将数据按设计要求拼接后, 接边对象几何与属性信息应该保持一致。

4 数据检查

为了确保数据的整体质量 (主要是数据的完整性) 及实体元素符合设计要求, 处理后必须进行数据检查。其中, 数据整体质量的检查基本包括以下内容:

(1) 检查数据层及其所包含的数据和配套的属性文件是否完整。

(2) 属性项:检查属性文件中属性项的顺序和完整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即使某一图幅中不存在须采集的属性数据, 相对应的属性项也应该是整齐排列的。

(3) 实体元素的质量:检查点、线和面目标的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及接边质量是否达到要求。

(4) 属性精度:检查并确认属性项中属性值或属性代码是否准确。

(5) 逻辑一致性:检查属性项定义、属性项之间关系、属性值逻辑和属性代码的一致性。

(6) 格式一致性:检查上交数据的数据格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参考系统的总体要求, 保留各种数据格式的字体、属性、线型和颜色后转入本系统。

(7) 数据分层一致性:检查各数据层的名字及要素是否达到要求。

(8) 拓扑一致性检查:包括线拓扑、面拓扑和点拓扑的检查, 及编辑后是否重建拓扑关系。

(9) 要素空间关系:要素之间如等高线与水系、等高线与高程点、居民地与道路、面状居民地与其几何中心点、境界与河流、道路等, 应有合理的空间关系。

(10) 位置接边:各层数据的每一接边的线状要素是否严格与理论图廓吻合, 与邻图接边是否良好, 被分割在两幅图上的线是否能坐标相连, 面目标被分割在两幅图上的部分是否能坐标相连;检查两幅接边图廓边上的点目标是否重复;对原图不接边的地方处理是否合理。属性接边检查:检查相邻图幅接边要素的属性是否一致。

5 数据入库

经检查无误后, 可以通过数据入库工具完成基础地理矢量数据的入库工作。

6 结束语

基于基础地理数据建立的数字城市, 用户不仅可以图文并茂地查询信息, 获得最为直接的结果。系统中还可以能够三维可视、属性数据查询、动态监控等功能, 给管理者提供了一个信息展示发布的窗口, 以及能更加及时、完善、直观辅助决策平台。现今, 数字城市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http://gts.sbsm.gov.cn/article/jcch/gjjcdlxxxt/200709/20070900000441.shtml.

[2]赵峰.上海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J].上海国土资源, 2013 (34) :63-65.

[3]刘雅丽.数字城市概述[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5, 81-84.

[4]闯少铭, 苏义坤.关于数字化城市的探讨[J].情报科学2003 (4) :413-414.

[5]黄解军, 潘和平, 万幼川.数字地球战略与数字城市建设[J].中国软科学, 2007 (2) :85-88.

数字林业基础数据库 篇5

温州市数字城管平台的建设遵循住建部相关标准, 结合温州市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实际需要, 从整体与全局的角度出发, 采用顶层设计方法, 建设基础数字城管平台, 实现精细化的城市管理, 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减灾救灾、综治、人口相关业务, 整合各部门人力、物理资源, 建立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平台、城市综治指挥系统平台, 以及人口精细化管理平台等专业应用, 为市政府、各专业部门、社会公众提供完备的数字城管服务。

本项目的工作内容包括:标准规范编制、单元网格与监督网格划分、部件普查与普查、地理编码调查与建库、部件图集与手册编制、网格图集编制等。

1 标准规范编制

根据建设部有关标准规范和指导性文件, 结合温州市的实际情况, 编制或协助编制温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各部分工作所需的标准规范。

编制的标准规范既能符合建设部有关标准规范的基本思路, 又能体现温州市的地方特色, 体现较高的科学性和较强的实用性。根据技术标准与规范, 与客户充分沟通, 将制定以下标准。

《温州市部件与地理编码的外业普查规范》;

《温州市单元网格与监督网格的划分、编码规范》;

《温州市部件和事件的分类编码标准》;

《温州市地理编码规范》。

2 基础地形更新

严格按照相关规范, 对于现势性不足的地方, 对普查区域内与城市部件、事件管理密切相关的下表中要素进行更新 (如表1) 。

3 普查作业技术路线及控制管理

本项目普查分两类区域实施, 一是90km2的带实景影像的区域, 另外是84km2不带实景影像的区域。

对于要求采集实景的区域, 其普查过程分为网格划分、部件普查 (人工) 、地理编码普查 (人工) 、数据建库、MMS采集影像、部件与影像挂接六个流程。

不要求采集实景的区域, 其普查过程分为网格划分、部件普查 (人工) 、地理编码普查 (人工) 、网格划分、数据建库四个流程。

4 单元网格、工作网格划分

根据建设部和温州市数字城管系统有关标准规范, 对温州市城市建成区划分城市管理单元网格和工作网格。

单元网格是指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本管理单元, 是基于城市大比例尺地形数据, 根据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需要, 按照一定原则划分的、边界清晰的多边形地理区域。

工作网格是指在单元网格基础上建立的城市管理工作责任区域, 是城市管理工作员的基本工作区域。

单元网格和工作网格的划分按照符合建设部有关标准规范的基本思路, 又能反映温州市的实际情况, 体现较高的科学性和较强的实用性。

温州市单元网格的划分将以建设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 (CJ/213-2005) 为标准进行划分并考虑属地因素进行。

5 部件普查与建库

根据建设部和温州市数字城管系统有关标准规范, 进行城市基础部件普查和地理编码普查。部件普查内容全面、详细, 符合建设部相关标准和温州市实际情况, 并以此建立部件管理数据库。

5.1 普查方法

参照已有的地图数据和控制成果数据, 由本院测绘队伍野外测绘根据部件精度要求进行定位测绘后, 由调查人员根据相关属性要求逐个进行调查登记并录入到相应点位属性数据项中。

5.2 城市部件分类及空间表述要求

建设部标准规定的大类分类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它类及扩展类。本次普查按建设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文件定义的部件为主要采集目标, 我院将结合温州市的实际情况, 增加了除建设部标准制定的85小类之外的综合井盖、ATM户外防护罩等17类。

5.3 部件分类编码规则

城市管理部件代码共有16位数字, 分为四部分:6位市辖区代码;2位大类编码;2位小类编码;6位流水号。具体格式为 (如图1) 。

市辖区代码为6位, 按照GB/T2260标准执行。

大类编码为2位, 表示城市管理部件大类。具体划分如下。

01~06分别表示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环卫环保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及其它类。

小类编码为2位, 表示城市管理部件小类, 具体编码方法如下。

依照城市管理部件小类从01~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

流水号为6位, 表示城市管理部件流水号, 具体编码方法如下。

依照城市管理部件定位标图顺序从000001~999999由小到大编写。

示例: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南侧, 小街桥路口西50m处步行道上一路灯井盖, 按照本规范的编码规则, 东城区的行政区划代码为110101, 其部件大类代码为01, 小类代码为06, 其普查测绘和标图定位的顺序为1525, 流水号为001525, 则该路灯井盖的编码为1101010106001525。

5.4 部件数据建库

将调查后的部件信息逐一核实后输入到部件数据库中。部件数据建库的技术路线是:在内业处理过程中, 以常用的空间数据格式和属性格式对普查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录入, 形成完整的部件库。同时采用与温州市基础底图一致的空间参考, 保证空间基准的统一。

6 地理编码普查与建库

参照已有的地图数据和控制成果数据, 由本院测绘队伍野外测绘根据部件精度要求进行定位测绘后, 再由调查人员根据相关属性要求逐个进行调查登记。

地理编码普查对象主要为与部件有关的小区街巷、门牌、永久性建筑 (楼房) 、标志物、兴趣点等。通过普查获取有关对象的地址数据 (包括地点描述信息和坐标信息等) , 建立城市管理地理编码数据库。

对地理编码的普查按以下要求进行采集及取舍。

(1) 门楼牌:门牌按单栋建筑物首尾位置进行采集 (也就是一个建筑物最多采集2个门牌) , 采集门牌时遇到同一位置有多个号码, 以民政部门颁布统一制式的为准;遇到同一位置有新旧门牌, 以新的为准;楼牌全部采集, 但只要采集从道路两侧能看到的, 如果楼的两侧没有不需要进小区内寻找。都定位在牌号的几何中心 (在哪看到标注在哪) 。

(2) 标志物是指本地区内知名度高、显著的地标性建筑或单位, 如市政府、高级的酒店、大楼;大型的桥梁、环岛等交通运输设施;著名的公园等。定位在正门的或区域的中心位置。

(3) 除标志物外的兴趣点要求30m采集1个, 但不固定在30m, 道路两侧有兴趣点一定要采集确实没有则不采集。采集的原则尽量选取一些大的不容易倒闭的店铺、单位等, 不要选取关门歇业的店铺。定位在正门的中心位置。

7 质量检查与控制

主要的质量控制方法如下。

(1) 严格贯彻ISO9001:2000质量体系, 对于标准项目, 应执行相关标准和规范;对于非标项目, 应通过技术评审的方式, 制订适应于项目的技术方案。

(2) 严格执行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如试验设计, 在包含未定条件的非标项目中, 可在项目的初期选择典型的作业路段, 进行项目试验。通过试验的结果, 与甲方确认质量样板 (可会签相关技术文件) 。通过试验, 还可研究在不同作业方案的组合下, 对费用和工期的影响, 从而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3) 对文件和资料进行控制。

(4) 适时实施现场服务:为方便用户和系统集成商对数据产品的使用, 将对用户和系统集成方进行技术支持, 适时派出合适的工程师进行现场培训服务。

(5) 关键质量点的控制:在项目计划中应列出可能影响质量的关键工序, 制订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加强检查, 可用相关方法来反映潜在问题或结果与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 用于分析产生质量问题或缺陷的可能原因。

(6) 费用控制:估算质量活动产生的费用。为了控制项目的投资, 开发方主要从优化设计方案、投资层层分解、限额设计等方面采取措施。在项目中努力提高技术含量, 有效地节约投资, 控制建设费用, 提高项目效益。

(7) 进度控制:将根据合同规定制订严密的工作计划, 并根据每个人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态度、团队精神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鼓励按时完成任务, 从而保证建设进度。

(8) 阶段审核制:审核制是项目管理模式的必然产物。在每个工作流程结束时, 质量控制机构 (QA) 根据相应的管理规范及应用要求对阶段成果进行评议控制, 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及交付的成果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 确保交付的成果能够代表单位的整体技术水平。同时也有利于规避项目实施风险。

8 数据入库

通过入库、建库的辅助软件, 可以根据对照表将数据存到数据库中, 在导入之前会对入库数据进行检查, 包括是否在索引范围、是否在图廓范围内、是否数据库有重复数据、数据结构是否与库内一直等等。

在数据入库过程中, 辅助软件系统可以实现外业采集数据的批量检查导入;照片批量检查与导入、关联;属性批量检查与导入、关联;ObjCode/BGCode的批量赋值;部门编码的批量赋值等。

通过定义模板库, 导入库根据模板库的定义规则, 检查数据是否符合导入要求, 如映射不匹配, 则可以检查出数据存在的错误。

9 部件图集与手册编制

根据建设部和温州市数字城管系统有关标准规范, 建立城市管理部件图标库, 并编制城市管理部件图集与手册。

部件图标库符合建设部有关标准规范的基本思路, 又能体现温州市温州市的地方特色, 并体现较高的科学性和较好的直观性。

部件图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较强的实用性。

在部件数据库和地址数据库建立并经各级审核合格后, 我院将按照要求制作对应的电子图册。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参与温州市“数字城管”城市基础部件数据普查实施方案设计的工程背景, 以具体实施方案设计的流程为线索, 探讨了实施方案设计的要点及其中应注意的问题, 全文是笔者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上一篇:中职数学教学之教师篇下一篇:公司治理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