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特点

2024-05-03

气象特点(精选七篇)

气象特点 篇1

辽宁朝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处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 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的季节和年际变化比较大, 加之由于地理、地势条件所致, 气象灾害事件频繁发生。尤其是近年来,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 朝阳市各类气象灾害发生频繁,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明显增多, 造成损失和影响日趋严重。为了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的危害程度, 了解和掌握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发生规律是很有必要的。

2朝阳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

朝阳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使之成为省内乃至国内气象灾害严重的地区之一, 各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 干旱、冰雹、雷暴、霜冻、暴雨、寒潮、低温冷害、大风、山洪、高温和暴雪等灾害连年出现。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数干旱威胁最为严重, 其次是冰雹灾害, 大风、霜冻和暴雨等也有相当的危害。

2.1 干旱

干旱是农业生产上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 朝阳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条件, 加之土壤和植被低劣, 涵养和缓冲能力太弱, 导致了该地区干旱频繁, 素有十年九旱之称, 使生态处于恶性循环中, 严重影响了农牧副渔各业的发展。

朝阳各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1 月份最少, 依次增加, 4 月、5 月增加缓慢仅20 ~ 40mm, 这表明朝阳4 月、5 月降水偏少, 容易发生春旱, 对春播生产不利, 进入6 月份雨量开始增加明显达80mm左右, 7 月份雨量达年降水高峰值为150mm左右, 从8 月份雨量开始逐渐下降为100mm左右, 9 月份雨量下降明显为45mm左右, 容易发生秋旱灾害, 10 月份雨量19mm左右, 11 月与3月份降水量相近为6mm左右, 12 月与2 月份降水量为2mm左右, 1 月份降水量少仅1.7mm左右。据统计朝阳市各月发生干旱频率的范围分别为:4 月55%~67.5%, 5月27.5%~45%, 6 月30%~45%, 7 月30%~42.5%, 8 月37.5%~47.5%, 9 月55%~70% 之间。

2.2 冰雹

朝阳是冰雹的多发地区, 是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从全区范围来看, 各地每年都有冰雹发生。虽然冰雹发生的时间较短急促, 但来势凶猛, 强度大, 往往给大田农业、果树业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朝阳市每年因冰雹而受灾的面积平均在5.33 ~ 6.67万hm2, 占耕地面积的13% 左右, 受灾最多时超过13.33 万hm2, 达到27%。在一年中, 冰雹发生的时间最早出现在3 月下旬, 最晚在11 月上旬, 一般降雹时间为4 月~10 月间, 77% 出现在5~7 月, 以6 月份最多, 占全年降雹日数的34.5%。在一日内, 冰雹主要出现在14:00~18:00, 占降雹次数的65% 左右, 降雹高峰在14:00~16:00;上午10:00~14:00 和18:00~23:00 约占30%左右, 其他各时间出现较少。

2.3 大风

大风是指风力达到或超过8 级 (17.2m/ s) 的风。朝阳6 级 (大于10.8m/s) 以上的风可对生产尤其是农作物造成灾害, 称之大风。大风对农业的直接危害包括风蚀、机械损伤、吹散吹跑畜群、破坏农业设施、加剧蒸腾失水、加重冻害等。大风的间接灾害还包括土地沙化、伴随冰雹、沙尘暴等。

6 级大风多出现在春季3~5 月份, 以4 月最多;就全市平均状况来说, 春季6 级大风占全年的56% 以上;8~9 月份出现最少, 占全年的3%~5%。其他各季节6 级大风比重分别为:夏季12%, 秋季14%, 冬季18%。

8 级大风在一年中4 月份出现频率最多, 占全年的23% 左右, 7 ~ 9 三个月最少仅占全年的10% 左右, 此时的大风虽然出现的频率低, 但危害较大, 给工农业生产均能造成灾害。各季节8 级大风的出现频率为:春季58%, 夏季16%, 秋季12%, 冬季14%。

2.4 霜冻

霜冻是植物在接近0℃或0℃以下低温时体内冻结而产生的伤害。与冻害不同之点是霜冻发生在作物活跃生长期间。霜冻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 春季霜冻叫终霜冻, 主要危害作物幼苗期和果树花芽期;秋季霜冻也叫初霜冻, 主要危害作物乳熟期, 影响作物成熟。根据朝阳气候区划, 以怒鲁尔虎山山脉为界, 分为南北2 个明显的气候区。朝阳南部地区终霜最早结束于3 月15 日 (1998年) , 最晚结束于5 月14 日 (1977 年) , 平均日期为4 月20 日, 80% 保证率出现在5 月1 日;北部地区最早结束于4 月9 日 (1963 年) , 最晚结束于5 月30 日 (2001年) , 平均日期为5 月8 日, 80% 保证率出现在5 月16 日。

2.5 暴雨

按照暴雨的范围将暴雨分为区域性暴雨 (地域跨度大于7500km) 、局部暴雨 (地域跨度在7500 ~ 1000km之间) 和局地暴雨 (地域跨度小于1000km) 3 类。朝阳地区多数是后两类。

朝阳出现暴雨的时间分布主要是6 ~ 8 月, 其中最早时间是4 月下旬, 最晚是10 月下旬。据统计, 7 月份出现暴雨的次数占全年总次数的49.0%, 将近50%。8月份占26.5%, 6 月份占12.6%, 这3 个月之和占全年暴雨总数的88.1%。可见朝阳暴雨主要集中在夏季, 所以通常把6 ~ 8 月份这段时间称为汛期, 把7 月下半月至8 月上半月这段时间, 又称为主汛期。

3其它气象灾害

3.1 寒潮

受北方冷空气侵袭, 日平均气温24h下降10℃或10℃以上, 且日最低气温≤ 4℃的天气过程称为寒潮。寒潮一般发生在9 月到次年5 月, 4 月和10、11 月寒潮出现的次数最多, 1 月最少。

3.2 低温冷害

朝阳市建平县北部属于重冷害区, 大于10℃积温年平均只有2811℃, 日平均气温在20℃的日数平均仅有36d, 80% 年份在22d以下。而朝阳大部分地区属于较轻冷害区, 大于10℃积温年平均在3450 ~ 3640℃之间, 无霜期在160d左右。在朝阳地区 (除建平北部外) 虽然也有低温冷害发生, 除1969、1976 年大范围的低温年以外, 其他年份的低温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

3.3 雷暴

朝阳因地理位置的影响, 雷暴天气出现在3 ~ 11 月。5 ~ 9 月份占全年的96% 以上, 6、7 月比重最大, 占全年的52% 左右。在地理分布上没有明显的规律, 建平的雷暴日为全市最多年平均为36.2d, 最高年份达51d;从空间上分布呈现出量多面广, 一次强雷暴过程可出现几千甚至上万次闪电, 从西北到东南可覆盖整个朝阳地区;从强度上看大大高于平原地区。

4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对朝阳影响较大的几种气象灾害, 通过对这几种气象灾害的发生特点、易发生时段和影响的研究, 旨在为提高农业抵御气象灾害能力、降低和避免灾害性天气危害提供参考。

摘要:朝阳地区气象灾害频繁, 主要包括干旱、冰雹、大风、霜冻、暴雨、寒潮、低温冷害和雷暴。本文根据辽宁省朝阳地区7个气候站的气象资料和灾情记录, 详细分析了气象灾害的特点及发生规律。

关键词:气象灾害,干旱,冰雹,大风,霜冻,暴雨

参考文献

[1]姜会飞, 农业气象学[M],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8:191-198.

[2]王洪岩, 宗英飞, 张国林, 辽宁朝阳干旱成因及防御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 (10) :230-232.

清明节气气象特点2022 篇2

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自然界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我国南方地区这时节已气候清爽温暖、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在北方地区也开始断雪,渐渐进入阳光明媚的春天;北方地区这时节气温回升很快,降水稀少,干燥多风,是一年中沙尘天气多的时段。

时至清明,我国长江中下游降雨明显增加,除东部沿海外,江南大部地区4月平均雨量在100毫米以上。华南因地理位置偏南,临近海洋,当受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锋面影响时,开始出现较大的雨量。北方干燥少雨,北方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

气象特点 篇3

【关键词】气象灾害;类型;农业生产;影响分析;防御措施;建议

1.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特点

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暴雪、干旱、雷电、冰雹、大雾、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霜冻、冰冻、寒潮等造成的灾害。长清区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境内气候复杂多变,是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市之一,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全去GDP的1%~3%。尤其是近年来因气候变化等原因,各种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具有发生种类多、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的特点。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寒潮、连阴雨、雷暴等十多种,一年四季都可能有灾害发生。

2.气象灾害量级、强度、雨(雪)量等等级标准

2.1干旱

是指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而形成的一种气象灾害。《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中将干旱划分为5个等级,并评定了不同等级的干旱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①正常或湿涝,特点为降水正常或较常年偏多,地表湿润无旱象;②轻旱,特点为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③中旱,特点为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现水分不足,地表植物叶片白天有萎蔫现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④重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离,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的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一定影响; ⑤特旱,特点为土壤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對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

2.2暴雨

是指24h降水量达50mm或以上的强降水。按其强度又分为3个等级,24h降水量50.0~99.9mm为“暴雨”;100.0~249.9mm为“大暴雨”;250mm以上为“特大暴雨”。长清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2.3干热风

春末夏初,常见的一种又干又热的西南风或南风,其风速3~4级,温度30℃以上,相对湿度30%以下,且连续刮风2~3d。干热风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因为干热风发生时正值小麦乳熟期,此时“热风”和“干风”给小麦带来“高温热害”和“低湿干害”,双重灾害导致小麦籽粒干瘪,既降低了小麦质量,又减少了小麦产量。

2.4大风

风速≥10.8m/s、风力≥6级的风称为大风,常分为北方冷空气南下大风、雷雨大风、台风侵袭大风3种,又以北方冷空气南下大风为最多。大风不仅能摧毁农房、庄稼、树木和通信设施,而且能引起飞沙走石,伤害人畜。

2.5连阴雨

是指连续5d以上有降水,且累计降水量≥30mm的天气过程。许昌地区连阴雨天气多出现在4月上旬至11月上旬之间,其中7、8月最多,是该地区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连阴雨期间,雨水多、湿度大、光照少,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成熟作物的收获,连阴雨对小麦、棉花、大豆、花生的品质影响较大,发生在播种期的连阴雨致使播种推迟,导致庄稼欠收减产。

2.6寒潮

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过程。由于冷空气的入侵,使气温在24h内剧降8℃以上,而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温度又在4℃以下;或48h降温10℃,最低气温在4℃以下,称为寒潮。寒潮过境时,常伴随6~8级的偏北大风,使沿途气温骤降,容易引发冻害,对农业、畜牧业造成危害。

2.7低温冻害

是指某一时段、某一地域内出现的气温明显偏低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种天气现象,可分为冷害、寒害、霜冻和冻害4种类型。小麦冻害是由越冬生态条件超出冬小麦抗寒能力而引起,小麦的冻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长短,但与品种、播期、播量、土壤、耕作质量及水肥管理等方面也有很大关系。

资料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十年来,长清区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上升趋势更加明显,多数年份气温偏高。而季节气温变化趋势不同,冬季和春季气温上升最为显著,而夏季则有明显的降温趋势,“暖冬”、“春热”、“凉夏”出现频次高。年降水量略有增多,而时空分布不均,春秋季降水减少,而夏季降水显著增加,导致旱涝趋势加剧。2010年到2011年春季,又遭遇了历史有效记录以来的特大旱情。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上旬,累计降水量仅有15.6mm,比常年同期偏少23.3mm,异常偏少,全市小麦受旱面积逾7.1万亩。2010年8月20日出现特大暴雨,其中3个降水量达到100mm,突破历史极值,全区因此次暴雨损失0.5亿多元,并出现人员伤亡;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增强,对全区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深刻影响。

3.气象灾害防御

3.1气象灾害防御是对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调查、评估和防灾、减灾等活动的概括

气象灾害防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做好气象灾害可能对农业、林业、能源交通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影响的预防工作,又要做好气象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救援等工作。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只有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明晰相关部门的防御责任,促进部门间的有机联动,才能真正实现对气象灾害的整体防御。

3.2加大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目前,长清区已经建成了1个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10个个镇、街道自动雨量站和12个四要素自动气象站组成的地面观测网,建成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建成了由1部天气雷达组成的雷达观测网,初步形成了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立体监测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水平。特别是近年来投入业务使用的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镇、街道自动雨量站等现代化监测设备,在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托现代化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初步建成了短时天气预报警报、中短期预报以及农业气象、地质灾害等专业预报系统。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水平和短期预报准确率稳步提高,强对流、暴雨、干旱等预警、预报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农业、林业等部门联合制作和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等级、病虫害气象等级、火险气象等级、等预报,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的影响评估等,在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3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创新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围绕长清粮食核心生产还有花卉、中草药种植等特色农业,不断探索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新体系。大力实施空中云水开发工程,全区兴建标准化人工防雹增雨基地5个,为抗旱救灾、缓解水资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等提供保障。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做好气象服务“三农”工作。

4.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防御措施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对农业影响最大的是干旱和雨涝,不仅发生频率高,甚至相伴出现,危害也最重。其次是低温、霜冻、干热风、连阴雨等,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影响,但发生频率较低,危害相对较轻。

4.1干旱是长清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干旱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根据旱区分布调整作物布局,种植耐旱作物品种;二是灌溉时采用灌溉和滴灌技术,节约用水;三是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四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开发空中水资源,抓住有利的天气条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4.2暴雨容易引起河流泛滥,淹没粮田,诱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暴雨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及时收听收看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加固堤防,疏通河道,检查维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二是及时组织抢收或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内涝淹死作物;三是维护房屋农舍,防止大雨冲灌导致房屋或围墙垮塌;四是避开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危险地段。

4.3干热风的主要防御措施

一是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二是营造农田防护林,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麦田气温,减小风力,抑制水分蒸发;三是在小麦灌浆前视墒情浇水;四是在小麦孕穗至灌浆期,适时喷洒磷酸二氢钾或石油助长剂。

4.4大风的主要防御措施

一是及时加固蔬菜大棚和果树,二是切断户外危险电源;三是减少户外活动,尽量不到田间劳作。

4.5连阴雨的主要防御措施

一是根据气象预报,及时做好粮食抢收抢晒工作;同时做好隔湿防潮,以防霉变;二是连阴雨期间做好清沟排水,防止内涝和渍害;三是为农作物喷洒农药时在药液中增加粘着剂,如把适量的植物油、豆粉、淀粉等加到药液中,以保证施药效果。

4.6寒潮的主要防御措施

一是在寒潮来临前,对于已浇越冬水的麦田,要划锄、松土、通气;对于未浇越冬水的麦田,要及时镇压、保温、保墒;二是寒潮来临时大棚内温度下降,造成棚内作物生长放缓,因此要增大肥水供应;三是对大棚进行加固,防止大风掀棚。

4.7防御冻害即使麦苗与越冬生态条件相适应

防御冻害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培育和选用抗寒品种,搞好品种合理布局,并根据品种春化特性,合理安排播期和播量;二是提高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培育壮苗越冬;三是可采取灌水、中耕保墒、镇压防冻;四是增施磷钾肥,做好越冬覆盖。

5.结语

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提出的建议,加大加强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防御措施,不断探索新防御方法,促进农业健康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行的气象保障。

气象特点 篇4

1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1. 播种期:

我省西部部分县市封冻前耕层土壤处于干旱状态, 底墒较差, 加之预测今年春季中西部及北部大部县市降水偏少, 因此今年春播期可能出现明显干旱, 主要旱区位于西部, 对小麦和大田作物适时播种不利, 且影响播种质量。其它地区墒情适宜, 有利春播正常进行。

1.2. 大田生长期:

夏季气温略高, 偏暖的幅度弱于近两年, 7~8月有明显低温时段, 对作物生长不利;降水主要集中在盛夏, 可能导致局地发生短时洪涝灾害, 对作物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1.3 灌浆成熟期:

秋季气温略高, 较近几年有下降趋势, 初霜为略早趋势, 明显早于近几年, 可能对作物籽粒灌浆成熟不利。

2 农业气象作物产量预报业务支持体系

要做好作物产量预报业务, 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和产量预报的及时提供, 所需信息能否及时收取、预报方法能否快捷运行是非常关键的。丰富、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是实现农业气象作物产量预报的基础, 简捷、实用的技术支持是实现农业气象作物产量预报的保证。

2.1. 信息支持

气象部门于20世纪80年代初就建成了全国农业气象信息实时监测网, 通过气象通信系统实现了逐句收取全国气象、农情、灾情等信息。特别是90年代气象部门实施9210工程建成中国气象信息网络系统以来, 气象部门的信息传送得更快、更及时。利用此网络系统可以实时收集全国逐日, 逐等不同时间尺度的气象、农业气象以及遥感资料, 保证了农业气象作物产量预报的业务需要。

2.2. 技术支持

农业气象作物产量预报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业务完善, 建成了以作物产量预报业务系统为主体, 农业气象情报和遥感应用系统为辅助的作物产量预报综合技术支持体系, 每年对全国作物进行跟踪监测、评价和产量预测。

(1) 作物产量预报业务系统

作物产量预报业务系统可以制作全国, 省级、地区等不同区域的作物产量预报。系统集数据管理、产量预测、结果分析及输出为一体, 具有模型参数化、自动化和预测结果可视化、图表化等特点。系统中可以使用的预测因子有500h Pa月平均高度场、大气环流特征量、海温、预报区域的地面气象因子, 以及其他预测因子如经济计量因子等, 可以建立各种作物产量预报模型。

(2) 农业气象情报业务系统

农业气象情报业务系统主要用于全国逐句农业气象条件评价, 为作物产量预报提供过去的或常年的农业气象条件、作物生长状况及受灾情况等。此系统可以实现气象要素、作物生长发育状况、产量结构、土壤水分、病虫害、灾情等资料的收集处理、检索、实时分析、对比、统计和出版制图等。

(3) 遥感应用系统

遥感应用系统主要进行作物长势、灾害的遥感监测以及作物种植面积估测, 为作物产量预报提供作物长势、产量遥感预测以及灾情等信息。其功能包括:卫星资料处理、植被指数制作、作物长势年际对比、作物面积测算和产量预测、灾害监测等。目前业务中应用较多的为冬小麦和秋收作物遥感监测、冬小麦产量预测、干旱和冻害遥感监测等。

3 问题与建议

3.1 存在问题

农业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制约因素很多, 而我国

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形复杂、农田地块小,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 农田种植越来越复杂.因此作物产量预报仍存在着许多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况且即便是研究成功的方法, 业务化实施时也存在一些的困难。目前农业气象作物产量预报业务有四个方面的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或完善。一是大范围地区作物面积较难估测, 二是业务预报模型有待机理化, 三是作物产量预报需动态化, 四是开展作物产量预报应全球化。

3.2. 农业生产建议

(1) .建议农民朋友要建立防灾减灾意识, 化被动为主动, 克服麻痹思想, 增强科学种田意识, 积极参加大型科技普及活动及科技培训, 精心做好备春耕工作, 精选种子, 提早检修农机具, 抓住有利天气进行整地、耙地、送粪。

(2) 建议旱区尤其是西部要做好抗春旱、保春种工作, 以保墒、增墒、抢墒为重点, 力争一次播种保全苗。

(3) 各地要参考气候预测, 充分考虑当地作物生育期热量状况来选择作物品种, 防止越区种植, 今年的热量条件将不如近两年, 建议各地将早、中、晚熟品种进行合理的搭配, 以达到高产高效益的目的。

(4) 各地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形势, 提前做好抗低温的工作。

(5) 全力做好各项防治农业病虫害的工作。选择抗病品种, 清除茬子、秸秆, 减少病源, 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 合理施肥, 同时注意加强田间管理。

2022春分气象特点和物候现象 篇5

雷乃发声︰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乃者,《韵会》曰:“象气出之难也。”注疏曰:“发,犹出也。”

始电︰电,阳光也;四阳盛长,值气泄时而光生焉。故《历解》曰:“凡声,阳也;光,亦阳也。《易》曰:“雷电合而章。”《公羊传》又曰:“电者,雷光。”是也,徐氏曰:“雷阳,电阴。”非也。盖盛夏无雷之时,电亦有之,可见矣。

春分农事活动

俗话讲:“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春季大忙季节就要开始了,春管、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春分过后,越冬作物进入生长阶段,要加强田间管理。由于气温回升快,需水量相对较大,农民要加强蓄水保墒。

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区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晚霜冻害;南方仍需继续搞好排涝防渍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经开始,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要注意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冷空气结束时抢晴播种。

在春季少雨的北方地区,抗御春旱仍是春分时节重要的农事活动,这些地方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加强抗御春旱和冻害的准备。

气象特点 篇6

1 自动气象站

新型自动气象站是一种能自动观测和存储气象观测数据的设备。该设备的硬件主要由传感器、主采集器、分采集器、外部总线和外围设备等组成;系统软件包括采集软件和地面测报业务软件, 而各传感器负责对数据的控制、转换和筛选, 从而得到最终的气象要素值。自动站的主要观测项目有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和雨量等要素, 可每分钟采集并存储一组观测数据, 采集频率比较高。自动气象站网是利用通信电路将一个中心站和若干个自动气象站连接起来的。

2 新型自动气象站应用技术

2.1 嵌入式系统技术

嵌入式系统是以高性能CPU数据处理器为核心的处理器, 一般是使用32位RISC架构的微处理器。它可以高效地处理各项任务, 并且实时性比较好, 规模相对较小, 所需要的硬件资源也不大, 功能也相对比较简单。片内集成有CAN控制器、CF卡接口、USB接口、以太网接口、串行通信接口、RAM存储器和多媒体接口等, 功能较为强大, 能够完成复杂的数据分析工作, 并实现计算机功能在数据采集器端的处理。丰富的外设处理单元、多种通讯端口, 可以方便、实时地处理自动气象站的通讯数据, 同时, 其还具有远程访问功能。

2.2 外部总线技术

外部总线技术是用来连接各个数据处理控制、数据处理单元, 并完成数据传输、通讯处理任务的。外部总线的功能是实现多个数据处理控制、数据处理单元之间的数据通讯, 对电气结构的要求比较简单, 并且数据传输要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外部总线的应用方式有很多种, 使用最多的是RS485方式和CAN总线方式。这两种方式都是采用2根线实现数据传输, 用1个通讯控制协议确保数据通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RS485属于比较通用的协议, 实现“一主多从”的通讯方式, 最多挂256个设备;而CAN总线属于常用的标准协议, 通讯速度快, 可以实现“多主多从”的通讯方式。

2.3 自检技术

为了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在系统设计上增加了自检技术——看门狗电路和状态检查电路。数据采集器硬件具有看门狗电路, 可以定时检测采集器自身的运行情况。如果出现数据采集器运行异常或死机等情况, 看门狗电路会自动将数据采集器的软件恢复到正常状态, 以保证采集器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状态检查电路可以定时自动检测系统电源电压、通讯状态和各传感器状态, 并定时将数据信号发送到终端计算机, 以便于中心站计算机发现故障能够及时警告。

3 新型自动站的结构特点

3.1 主采集器的结构

新型自动气象站的主采集器负责整个系统控制流程、数据处理等, 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控制单元集, 负责接收各分采集器的测量数据, 并计算、存储和传输处理数据。主采集器所配备的通信接口为RS485, 采用先进的ARM9架构的32位CPU, 型号为Atmel9263, 主要包括指示灯、嵌入式处理器、通信接口、监测电路、A/D电路、以太网接口、时钟电路、外接存储器接口、大容量程序、CAN总线接口、传感器接口和数据存储器, 可支持本地通信。借助于以太网接口和本地局域网的有效连接, 可以用于现场诊断和提供WEB服务控制台。该采集器有外接设备, 可有效防止其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传输故障。另外, 观测人员可以从FC卡中读取采集的数据, 或借助于USB实现数据采集的拷贝选取, 大大提高了主采集器的数据处理能力。采取不同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可以满足各种负责气象数据探测工作的人员提出的要求。

3.2 分采集器的结构

分采集器采用ARM7架构的32位微处理器和单片机系统, 把观测类型相对一致的观测要素集中到一起, 由某个分采集器完成相关的数据采集, 并传送给主采集器。该结构是由硬件和嵌入式软件两部分组成的, 包括数据处理控制器、存储器、看门狗和CAN总线, 借助CAN总线与采集器实现通讯和数据的交换。

4 操作系统注意事项

4.1 安装注意事项

在安装过程中, 选择目的文件夹时, 不能是“C:/”或“D:/”等, 必须在文件夹后跟, 比如“D:/OSSMO 2010等, 如果计算机已经安装过此软件, 重新安装时必须还安装在原来的文件夹中。因为在安装软件时, 会将软件安装路径和版本信息写入注册表, 使其成为默认路径, 这也是升级安装获取路径的依据。在软件升级时, 会使用最新的升级包, 并将其安装在默认的路径下, 文件名为“软件修改说明txt”, 升级时不会自动修改原来的参数库数据, 会保持原来的数据文件。当参数设置完成, 软件正常运行后, 要注意备份, 并安装目录/Sys Config/目录中的参数。

4.2 参数设置注意事项

气象特点 篇7

关键词:暴雨特点,气象预报,技术分析

一、概况

受低涡、切变东移共同影响, 2012年5月1日屏南县突降暴雨, 降雨量达59.0mm。降雨范围为屏南县7个乡镇, 此暴雨发展快, 强度高, 且是汛期的第二场暴雨, 但降水时间比较短, 因此未造成屏南县的洪涝灾害。

二、降水过程的特点

2012年5月1日屏南县暴雨自北向南逐渐减少。此次降水过程有一个较显著的特点, 就是强降水发生发展于下半夜至凌晨阶段, 这与一般的前汛期雨季时强降水主要发生于午后至上半夜有差别。暴雨集中期出现在5月1日4时49分至5月1日08时, 城关雨量54.5mm.

三、各乡镇降水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城关, 岭下, 双溪, 棠口, 路下, 寿山, 长桥, 甘棠, 熙岭, 代溪一带。受低涡、切变东移共同影响。

四、necp数据分析

(一) 850HPa流场分析。

从4月30日20时的流场图可以看到, 气流是从西南方向移动至屏南地区, 台湾一带有东南方向的气流, 与该气流在台湾海峡交汇, 形成海峡区域性的降水。而从5月1日02时的流场图可以看出气流方向变成西北方向, 其后两个时次的气流方向为西北气流, 有水汽从湖北, 江西鄱阳湖一带输送至屏南地区。

水汽通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所输送的水汽量。从4月30日20时850HPa的水汽通量图可以看到, 水汽输送强度不大, 屏南一带数值为25左右, 水汽输送的方向和气流方向一致, 从西南方过来, 从5月1日02时的水汽通量图可以看到水汽通量在台湾海峡有个60的中心, 在浙江龙泉附近也有个数值为55的中心。1日08时, 由于气流方向改为西北向, 鄱阳湖一带的水汽随着气流输送过来, 屏南一带的水汽通量逐渐增加, 1日14时数值达到65左右。

注:左上为4月30日20时, 右上为1日02时, 左下为1日08时, 右下为1日14时

(二) 850HPa水汽通量。

注:左上为4月30日20时, 右上为1日02时, 左下为1日08时, 右下为1日14时

(三) 850HPa水汽通量散度。

注:左上为4月30日20时, 右上为1日02时, 左下为1日08时, 右下为1日14时

水汽通量散度是指单位时间汇入单位体积或从该体积辐散出的水汽量, 单位为克每百帕平方厘米秒。从4月30日20时850HPa的水汽通量散度图可以看到, 屏南地区为正值, 为辐散, 不利于降水的形成。从1日02时的图可以看到, 有两个值为-0.09的辐合中心, 分别位于厦门靠海一带以及闽东渔场, 屏南地区位于0线与-0.03线之间, 开始变成有利于降水的形式。1日08时的水气通量散度图可以看出, 屏南地区的散度为-0.06, 负值中心位于浙江龙泉一带, 广东福建交界一带也有一个-0.12的负值中心。1日14时, 屏南地区位于-0.04与-0.02线之间, 降水减弱。

(四) 850HPa比湿。

比湿定义为水汽与湿空气的质量比。从4月30日20时以及1日02时, 08时14时的850HPa比湿场图可以看到, 屏南地区的比湿均在0.07左右。统计的数据来看, 汉口10年内有三次大、暴雨出现时, 比湿均>5g/kg, 而比湿小于5g/kg时, 一次大雨或暴雨也没出现。而屏南在5月1日附近的几个时次的比湿均大于5g/kg, 已经符合暴雨形成的基本条件。

注:左上为4月30日20时, 右上为1日02时, 左下为1日08时, 右下为1日14时

(五) 500HPa垂直速度。

注:左上为4月30日20时, 右上为1日02时, 左下为1日08时, 右下为1日14时

垂直运动是动力条件里最直观的参数, 它能引起水汽、热量、动量、涡度等的垂直输送。上升运动的抬升作用是使水汽冷却凝结的主要条件。强降水中心一般位于垂直上升运动的下方。从4月30日20时500HPa的垂直速度图可以看到, 屏南地区的垂直速度为0.06, 由于是在p坐标系下的, 所以风向向下, 不利于降水的形成。1日02时屏南地区位于0线附近, 500HPa的垂直速度基本为零。1日08时的500HPa垂直速度场可以看出, 屏南值为-0.06, 500HPa的气流向上运动, 低层辐合, 中层上升运动, 高层辐散, 这种形式有利于降水的产生。1日14时, 垂直速度减小到-0.02, 上升气流减弱, 降水也开始减弱。

五、结论

上一篇:折衷主义教学法下一篇:特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