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级原料

2024-05-01

工业级原料(精选八篇)

工业级原料 篇1

1 滥用添加剂

(1) 使用化学试剂级原料代替食品添加剂。部分食品或复合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存在使用化学试剂级原料代替食品添加剂, 对食品安全造成隐患。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食品添加剂企业少, 部分需求量较少的食品添加剂, 企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 造成部分品种食品添加剂无处购买;二是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缺乏。目前,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2760) 中共有23类食品添加剂, 总计1 764种, 但仅有225种有国家或行业标准, 只占全部种类的12.76%, 许多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面临无标可依的窘境;三是部分企业对食品添加剂和化学试剂之间的差异不了解, 认为产品的纯度越高其品质就越好越安全, 于是使用化学试剂级原料代替食品添加剂。

(2) 使用与某些食品添加剂名称相同的工业级产品生产食品。不少工业级产品, 特别是某些化工类产品, 其名称、外观和某些食品添加剂相同, 甚至其主要成分含量也和食品添加剂相同或者相似, 有的企业用这类工业级产品替代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加工。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是企业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对工业级产品存在的危害没有足够的认识;二是有些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 而用工业级产品替代食品添加剂。

2 危害分析

2.1 化学试剂级原料的危害

通过对常用食品添加剂产品的国家标准和分析纯化学试剂国家标准进行系统比较研究, 发现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 试剂级产品对于采用哪种工艺生产没有具体要求, 而食品添加剂对于生产工艺及原料有明确的规定;其次, 分析纯试剂中的杂质含量、硫酸盐 (以SO4计) 、游离氯 (Cl2) 、灼烧残渣等指标要求明显严于食品添加剂标准, 或者与食品添加剂标准一致。但大部分食品添加剂对有害重金属元素砷有限量要求, 而分析纯试剂则无要求;第三, 化学试剂生产企业存在卫生隐患。在化学试剂的生产过程中, 由于缺乏环境净化、人员洁净、设备清洁等意识, 因而存在着由环境、人员、设备和包装物等污染源带来的污染。这些污染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生产过程中润滑油、清洁用产品、消毒剂和油漆等的使用所带来的化学性污染, 未经洁净的生产方式所带入的生物性污染和细小金属、玻璃碎片、石头等物质引起的物理性污染。

2.2 工业级产品的危害

工业级产品的生产只注重其主要成份的含量或纯度, 而对其是否含有有害物质根本不予控制, 所以, 大多工业级产品含有的有害物质远远超过同名称的食品添加剂。因此, 如把工业级产品用于食品加工中会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下面将4组食品添加剂与工业级产品的标准规定技术要求进行比较, 以进一步说明。

由表1~2可以看出, 工业级产品的标准未对有害物质限量作出明确规定, 即使是达到其作为工业级产品的标准要求, 但其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仍会超过食品添加剂标准关于有害物质限量的规定, 存在安全隐患。其中, 工业酒精中甲醇含量过高, 食用后较易致盲。另外大多数工业级产品用于食品加工后, 即便不会很快出现中毒或危害健康的症状, 但是一旦食品加工者长期使用, 而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长期食用, 也会因有害物质 (主要是砷、汞、铅等物质) 在体内逐渐聚集而导致蓄积性中毒症状出现, 比如肝、肾受损, 或神经或消化或生殖系统病变。

另外, 工业级产品生产企业的加工工艺、生产条件、卫生要求、操作人员的健康要求、质保措施等与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存在很大差异, 很多方面没有受控, 使得其即使符合食品级标准中的有害物质限量要求, 也仍有可能含有其他未列入食品级标准的有害物质, 在生产过程中也不能保证其产品不存在其他形式的污染。

3 结论

食品生产中使用化学试剂代替食品添加剂, 以及用相同名称的工业级产品代替食品添加剂将存在有害人体健康的安全与卫生隐患, 这也是法律规定不得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根本原因, 所以生产企业必须选用有资质的生产企业所生产的符合产品标准的食品添加剂或食品级产品为原料, 不允许使用化学试剂和工业级产品代替食品添加剂。对于暂时无食品添加剂或食品级的原料, 可选用符合药典或美国食品化学法典 (FCC) 等要求的产品, 以保证生产的食品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于江虹.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食品科技, 2004 (6) :1-6, 97.

[2]张星联, 唐晓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食品科技, 2005 (5) :1-5.

[3]尤新.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J].食品工业科技, 2007, 28 (6) :14.

[4]肖功年, 黄仙赏, 毛建卫.浙江食品添加剂与配料行业现状、问题和对策[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9 (2) :119-123, 134.

化学工业原料资源及其加工利用 篇2

化学工业原料资源及其加工利用

第一节

无机化学矿及其加工利用(自学)

第二节

石油及其加工利用第三节

天然气及其加工利用第四节

煤及其加工利用第五节

生物质及其加工利用第六节

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0.5 第七节

空气和水

0.5

主要内容:了解和掌握石油的组成、性质及其加工利用,了解和掌握天然气、煤、生物质及其加工利用,了解再生资源、空气和水的开发利用。

授课方式:重点采用课堂讲授,利用启发式、提问式与讲解式相结合的方法,并将理论与实际化工厂相结合进行讲解,同时选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

重点和难点:石油的组成、性质及其加工利用,天然气、煤、生物质及其加工利用。

第一节

无机化学矿及其加工利用(自学)

一、主要无机化学矿

二、磷矿和硫铁矿的加工利用

第二节

石油及其加工利用

石油化工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至今,基本有机化工、高分子化工、精细化工及氮肥工业等的产品大约有90%来源于石油和天然气。90%左右的有机化工产品上游原料可归结为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苯(苯、甲苯、二甲苯)、乙炔和萘,还有甲醇。其中的三烯主要由石油制取,三苯、萘和甲醇可由石油、天然气和煤制取。

一、石油的组成

石油是一种有气味的棕黑色或黄褐色粘稠状液体,密度与组成有关,相对密度大约在0.75~1.0。有些油田常伴生油田气。石油是由分子量不同、组成和结构不同、数量众多的化合物构成的混合物,其中化合物的沸点从常温到500℃以上均有。石油中合量最大的两种元素是C和H,其质量含量分别为碳83%~87%、氢11%~14%,两者主要以碳氢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他元素的含量因产地不同而有较大的波动,硫含量0.02%-5.5%,氮含量0.02-1.7%,氧含量0.08%-1.82%。而Ni、V、Fe、Cu等金属元素只含微量,由十亿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在地下与石油共存的水相中溶有K、Na、Ca、Mg等的氯化物,易于脱除。石油中的化合物可以分为烃类、非烃类以及胶质和沥青三大类。

(1)烃类化合物

烃类即碳氢化合物,在石油中占绝大部分约几万种。

①链式饱和烃。含量最多,有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两者在石油中约占50%-70%(质量),仅有极少数油田的石油中链烷烃低于10%-15%。C1-C4烷烃是溶解在石油中的气态烃,C5-C16烷烃为液态,C17及以上烷烃为溶解在液态烃中的固态烃。

②环烷烃。含量仅次于链烷烃,具饱和环状结构,多为五员环和六员环的单环结构,例如环戊烷和环己烷及其带侧基的衍生物,此外还有少量双环和三环结构的环烷烃。

③芳香烃。具不饱和环状结构,有单环的苯系芳烃(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及其他苯的衍生物)、双环的萘及其衍生物(例如甲基萘、其他烷基萘)和联苯系芳烃,以及三个或三个以上苯环叠合在一起的稠环芳烃。

以上烃类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工的基本原料,许多烃类还是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的组分。石抽中几乎没有烯烃和炔烃这两类化合物,然而它们却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原料,尤其是烯烃更为重耍,只有通过对石油的化学加工才能获得这些化合物。

(2)非烃化合物

含有碳、氢及其他杂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①硫化物。多为有机硫化物,例如硫醇(RSH)、硫醚(RSR)、二疏化物(RSSR)、噻吩(C4H4S硫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等。硫醇拂点较低,原油经蒸馏加工后,硫醇多存在于汽油、煤油产品中;硫醚和部分二硫化物则在中等沸程馏分(如柴油)中;二硫化物、噻吩等则多留在高沸程的重油、渣油和沥青中。

②氮化物。多为吡啶、喹啉等不饱和氮杂环结构的有机物,它们的沸点较高,石油加工后多留在沸点高于500℃的渣油中。

③氧化合物。有环烷酸、酚类和很少量的脂肪酸,总称为石油酸。其中环烷酸含量较多,在石油加工分离后,环烷酸多存在于250—400℃沸程的馏分中。

④金属有机化合物。含量甚微,主要以金属络合物的形式存在。

二、石油的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

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石油资源,要对石油进行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在生产出汽油、航空煤袖、柴油、锅炉燃抽和液化气的同时,制取各类化工原料。

石油开采出来尚未加工时称为原油,一次加工方法为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蒸馏是一种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别(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是一种没有化学反应的传质、传热物理过程,主要设备是蒸馏塔。常减压蒸馏流程有三类:

①燃料型。以生产汽油、煤油、柴油等为主,没有充分利用石油资源,现巳很少采用;

②燃料-润滑油型。除生产轻质和重质燃料油外,还生产各种品种润滑油和石蜡;

③燃料-化工型。除生产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油外,还从石脑油馏分抽提芳烃,利用石脑油或柴油热裂解制取烯烃和芳烃等重要有机化工基本原料,炼油副产的气体也是化工原料。有的工厂还采用燃料一润滑油一化工型流程,主耍产品是燃料和化工产品。

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中的炼油厂蒸馏装置多采用燃料-化工-润滑油型流程,见图2-1。

三、馏分油的化学加工

常、减压蒸馏只能将原油切割成几个馏分,主产的燃料量有限,不能满足需求,直接能用作化工原料的也仅是塔顶出来的气体。为了生产更多的燃料和化工原料,需要对各个馏分油进行二次加工。加工的方法很多,主要是化学加工方法,下面简介主要的几种加工过程。

1催化重整(catalytic reforming)

催化重整是在含铂的催化剂作用下加热汽油馏分(石脑油),使其中的烃类分子重新排列形成新分子的工艺过程。催化重整装置能提供高辛烷值汽油,还为化纤、橡胶、塑料和精细化工提供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原料以及提供液化气和溶剂油,并副产氢气。固定床催化重整工艺流程见图2-2。

2催化裂化(catalytic cracking)催化裂化是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重质馏分油,使大分子烃类化合物裂化而转化成高质量的汽油,并副产柴油、锅炉燃油、液化气和气体等产品的加工过程。

原料可以是直馏柴油、重柴油、减压柴油或润滑油馏分,甚至可以是渣油焦化制石油焦后的焦化馏分油。它们所含烃类分子中的碳数大多在18个以上。

裂化反应在 450~530℃和 0.1—0.3 MPa下进行。催化剂为微球形,颗粒直径 10~100 μm。催化裂化包括反应器(包括反应部分和沉降部分)和再生器。根据两者相对位置来分,有等高并列式、高低并列式(错列式)和同轴式三种。

等高并列式催化裂化装置见图2-3。高低并列式催化裂化装置及流程见图2-4,同轴式装置的沉降器位于同一垂直轴的再生器之上,两者外侧连有提升反应管。

三、催化加氢裂化(catalytic hydrocracking)

催化加氢裂化系指在催化剂存在及高氢压下,加热重质油使其发生各类加氢和裂化反应,转变成航空煤油、柴油、汽油(或重整原料)和气体等产品的加工过程。加氧裂化的原料油可以是重柴油、减压柴油,甚至减压渣油,另一原料是氢气。按操作压力分有高压法和中压法。高压法的操作压力高于10 MPa,反应温度370一450℃;中压法压力 5~10 MPa,反应温度 370~380℃。

加氢裂化过程的方框图见图2-5。

四、烃类热裂解(pyrolysis of hydrocarbons)

烃类热裂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制取乙烯和丙烯,同时副产丁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芳烃及其他化工原料。它是每个石油化工厂必不可少的首要过程。

烃类热裂解不用催化剂,将烃类加热到750~900℃使其发生热裂解,反应相当复杂,主要是高碳烷烃裂解生成低碳烯烃和二烯烃同时伴有脱氢、芳构化和结焦等许多反应。热裂解的原料较优者是乙烷、丙烷和石脑油,因为碳数少的烷烃分子裂解后产生的乙烯产率高。烃类热裂解过程的详细工艺内容将在第3章中阐述。

从石油经一次和二次加工获取燃料和化工原料的主要途径可归纳于图2-6。

第三节

天然气及其加工利用

天然气(natural gas):自地下自然喷出或人工开采出的可燃性气体的总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另外还有少量的乙烷、丙烷、丁烷等及微量的硫化氢、水、氮气等。

天然气按组成可分为干气(甲烷体积含量在90%以上)和湿气(甲烷体积含量在90%以下)。

天然气按储存方式可分为:

气井气:由气井采出的天然气;气井只出气而不出油的井,来自纯气藏(一般属于干气);

油田气:伴随采油采出的天然气,来自油气藏(属于湿气); 凝析气气井气:来自凝析气藏(一般属于湿气)。

中国已有陕甘宁、新疆地区、川东部三个大规模气区,海上油田也有较大的天然气储量。煤矿中吸附在煤上的甲烷称为煤层气(瓦斯气),储量很大,作为一种有竟争力的天然气资源已受到世人的关注。中国煤炭储量丰育,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目前储量相当,但现在对煤层气的利用率只有7%~8%。在地球高纬度的冻土带和深度不到 2000m的海底还有一种天然气水合物,是由 CH4与 H2O组成的具有确定晶体结构的笼形化合物,估计储量很大,目前尚未得到利用。

天然气的热值高、污染少,是一种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逐年提高。它同时又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原料资源。天然气加工利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天然气制氢气和合成氨

天然气的一大用途是制造氨和氮肥,尿素,是当今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

(2)天然气经合成气路线的催化转化制燃料和化工产品

由天然气制造合成气(CO+H2),再由合成气合成甲醇开创了廉价制取甲醇的生产路线。以甲醇为基本原料,可合成汽油、柴油等液体燃料和醋酸、甲醛、甲基叔丁基醚等一系列化工产品。由合成气经改良费托合成制汽油、煤袖、柴油巳建一定规模的工厂,合成气直接催化转化为低碳烯烃、乙二醇的工艺正在开发。

(3)天然气直接催化转化成化工产品

天然气中甲烷直接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选择性氧化,生成甲醇和甲醛;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催化转化成芳烃;甲烷催化氧化偶联生成乙烯、乙烷等等。这些过程尚未工业化。

(4)天然气热裂解制化工产品

天然气在930~1230℃裂解生成乙炔和炭黑。从乙炔出发可制氯乙烯、乙醛、醋酸、氯丁二烯等乙炔化工产品。炭黑作橡胶的补强剂和填料,也是油墨、电极、电阻器、炸药、涂料、化妆品的原材料(5)甲烷的氯化、硝化、氨氧化和硫化制化工产品

可分别制得甲烷的各种衍生物,例如氯代甲烷、硝基甲烷、氢氰酸、二硫化碳等。

(6)湿性天然气中C2一C4烷烃的利用

湿性夭然气中C2一C4烷烃可深冷分离出来,是优良的制取乙烯、丙烯的热裂解原料,许多国家都在提高湿性天然气在制取烯烃原料中的比例。

天然气的化工利用见表2-1所示。

第四节

煤及其加工利用

煤(coal)是由含碳、氢的多种结构的大分子有机物和少量硅、铝、铁、钙、镁的无机矿物质组成。从煤中可以得到多种芳香族化合物,它们是精细有机合成的主要原料。

已知的煤储量要比石油储量大十几倍,煤的综合利用可同时为能源、化工和冶金提供有价值的原料。煤化工范畴内的几种煤加工路线主要有以下四种。

(1)煤的干馏

煤干馏(coal carbonization)是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煤,使其分解生成焦炭、煤焦油、粗苯和焦炉气的过程。煤干榴过程又分以下两类。

①煤的高温干馏(炼焦)。这是在炼焦炉中隔绝空气于 900~1100℃进行的干馏过程。产生焦炭、焦炉气、粗苯、氨和煤焦油。焦炉气主要成分是氢(54%~63%)和甲烷(20%~32%〕;粗苯中主要含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乙苯等单环芳烃,以及少量不饱和化合物(如戊烯、环戊二烯、苯乙烯等)和含硫化合物(二硫化碳、噻吩等),还有很少量的酚类和吡啶等;煤焦油中含有多种重芳烃、酚类、烷基萘等及杂环有机化合物,目前已被鉴定的有400~500种,其中含量最大且应用广的是萘(占煤焦油的10%左右),目前工业萘来源仍以煤焦油为主。

②煤的低温干馏。这是在较低终温度500~600℃)下进行的干馏过程,产生半焦、低温焦油和煤气等产物。由于终温较低,分解产物的二次热解少,故产生的焦油中除含较多的酚类外,烷烃和环烷烃含量较多而芳烃含量很少,是人造石油的重要来源之一,早期的灯用煤油即由此制造。半焦可经气化制合成气。

(2)煤的气化

煤气化(coal gasification)是指在高温900~1300℃)下使煤、焦炭或半焦等固体燃料与气化剂反应,转化成主要含有氢、一氧化碳等气体的过程。生成的气体组成随固体燃料性质、气化剂种类、气化方法、气化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别。气化剂主要是水蒸气、空气或氧气。

(3)煤的液化

煤液化(coal liquefaction)是指煤经化学加工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煤液化可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大类过程。

煤的直接液化是采用加氢方法使煤转化为液态烃,所以又称为煤的加氢液化。液化产物亦称为人造石油,可进一步加工成各种液体燃料。加氢液化反应通常在高压(10~20 MPa)、高温(420~480℃)下,经催化剂作用进行。有不同的直接液化法。煤的直接液化氢耗高、压力高,因而能耗大,设备投资大,成本高。

煤的间接液化是预先制成合成气,然后通过催化剂作用将合成气转化为烃类燃料、含氧化合物燃料(例如低碳混合醇、二甲醚)。甲醇、低碳醇的抗爆性能优异,可替代汽油,而二甲醚的十六烷值很高,是优良的柴油替代品。近年来还开发了甲醇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的技木,促进了煤间接液化的进展。

(4)生产电石

将煤与CaO在2000~2200℃及电弧炉作用下反应生成 CaC2(电石)的过程。电石水解可生成乙炔(此法占乙炔来源的一半以上),由乙炔出发可生成一系列化工产品。

煤的加工利用主要途径示于表2-2

第五节

生物质及其加工利用

农、林、牧、副、渔业的产品及其废弃物(壳、芯、秆、糠、渣)等生物质通过化学或生物化学方法可以转变为基础化学品或中间产品,例如葡萄糖、乳酸、柠檬酸、乙醇、丙酮、高级脂肪酸等。加工过程涉及一系列化学工艺,如化学水解、酶水解、微生物水解、皂化、催化加氢、气化、裂解、萃取等等,有些还用到DNA技术。可利用的生物质有三类即含淀粉的物质(粮食、薯类等)、含纤维素的物质(壳、芯、秆、木屑等)、含非食用油类的物质(桐油、蓖麻油等)。下面举几个利用生物质生产化学品的例子。

(1)糠醛的生产

农副产品废渣的水解是工业生产糠醛的唯一路线。糠醛主要用做溶剂及生产糠醇树脂、糠醛树脂、顺丁烯二酸酐、医药、合成纤维、防腐剂、杀虫剂、脱色剂等。其生产过程是:将含多缩戌糖的玉米芯、棉子壳、花生壳、甘蔗渣等投人反应釜内,用含量为6%的稀硫酸作催化剂并通入蒸汽加热,控制温度在 180℃左右、压力 0.6~1.0 MPa,反应5~8 h。多缩戊糖水解成戊糖,然后进一步脱水环化而转变成糠醛。戊糖脱水反应为

(2)乙醇的生产

虽然工业生产乙醇是用乙烯水合法,但用农产品主产乙醇仍是重要方法之一。将含淀粉的谷类、薯类、植物果实经蒸煮糊化,加水冷却至60℃。加入淀粉酶使淀粉依次水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再加入酵母使之发酵则转变成乙醇(食用酒精)。

目前,有人利用遗传工程培育出一种重组酵母可将以上两步法简化成一步法。

(3)丙二醇的生产

1,3一丙二醇(PDO)是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PT)的原料,PPT具有许多类似尼龙的特性.如果其原料PDO的成本较低,则可与PET聚酯竟争。

第六节

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美国玉米向工业原料转变 篇3

然而,当大部分人都认定玉米上行无望时,突然峰回路转。8月中旬以后,玉米期价几乎未做修整即大幅走高,并且持续上涨三个月,至11月下旬已经涨至370美分,涨幅60%以上。骤然而来的变化,令投资者心惊肉跳、猝不及防。玉米价格的突变,说明玉米在美国已经走上了半工业化的道路,这是一种质变。从此以后,玉米不再是单纯的大宗粮食作物,它更是一种选择性工业原材料,主要作为酒精的原材料。

玉米变为工业原料促使价格飞涨

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倡导清洁能源概念,从而拉开了乙醇替代原油产品的序幕。近二十年以来,随着美国能源政策的成熟和世界能源格局的发展变迁,乙醇汽油产业在美国逐渐发展壮大,已经形成了非常可观的产业规模。乙醇汽油的主要原料为玉米,这样就为玉米拓展了新的需求空间,使之成为新的准工业原料。

2002年以后,美国一些州陆续开始禁用高辛烷值汽油(MTBE),大大刺激了市场对酒精的需求,酒精需求开始出现质的飞跃。

目前,美国的酒精年产能大约为51.2亿加仑,耗费玉米19亿蒲式耳。据美国农业部预期,2006~2007年度酒精产业对玉米的总消耗量约为21.5亿蒲式耳。目前,美国国内在建工程产能为38.6亿加仑,这将使玉米的总消耗量达到33亿蒲式耳。也就是说,2007~2008年度,酒精产业对玉米的需求增量应至少增加7.5亿蒲式耳,美国玉米库存可能更加紧张!

2006年1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曾强调,对清洁能源研究的投入总额已经超过100亿美元,政府希望在2025年以前用清洁能源替代75%的中东进口原油,从而使经济摆脱能源束缚。这说明了共和党对发展新环保能源的决心。在2006年美国中期选举结束以后,民主党人希拉里·克林顿也明确表示,支持新能源。从决策者角度看,美國玉米的新工业用途已达成共识。在2007年以后,乙醇补贴政策注定面临调整,美国政府或许通过进一步降低补贴价格的方法,或者通过审批制度,用以降低乙醇加工厂的扩张速度,否则以目前玉米的生产状态,注定不能满足需求。

玉米需求量增大世界粮食市场格局将巨变

目前,发展中国家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新一轮能源紧张已经临近。由于乙醇生产呈现加速状态,美国国内对玉米的需求大量增加,这将大大紧缩其对外供给,对世界粮食市场产生巨大冲击,许多粮食进口国将可能面临粮食价格高企问题。另外,由于玉米是“饲料之王”,其对饲料市场格局也将产生巨大冲击。据保守估计,截至2015年,玉米饲料用途可能减少15%,小麦将可能成为主要的替代选择。

美国是世界粮油的主要供给国,由于其未来的粮食供需结构可能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对全球其他地区的粮油供给将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目前的玉米库存相对紧缺,市场预期2007年中国将可能大量进口玉米,因此,国人应密切关注美国玉米市场的变化。同时,玉米价格变化还可能对其他商品价格造成较大影响,农产品价格可能因此发生重大转变,我国企业应为此做好准备。

工业级原料 篇4

一、国内气体净化技术发展的现状

目前, 虽然国内在开发引进及现实工业生产中, 绿色化学工业的观念和意识还比较淡薄, 但我国绿色化学工业技术总的发展方向还是正确的。实际上, 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就开始着手进行气体净化和绿色生产方面的科学研究, 但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的绿色化学工业和工业废气净化技术还比较落后, 这也是实际情况。

1. 气体脱硫脱碳技术的主要类别

在工业气体脱硫脱碳技术研究方面, 我国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干法和湿法两大类。湿法又主要包括湿式氧化法、胺法以及物理吸附法等。通常来说, 采用湿法来进行脱硫处理主要适用于气量比较大的情况, 可对工业原料气体的含硫化合物进行大规模的去除;干法则是通过采用吸附剂等改性剂将含硫化合物进行直接清除或先转化为其它物质再予以清除, 干法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Claus法、有机硫化物水解法及SCOT法等, 这些方法脱硫精度比较高, 花费费用较少, 可用作需要进行精脱硫的情况。

在进行CO2的脱除时, 也可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分别是干法和湿法、其中干法主要是通过采用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对碳化物进行去除, 而干法去除碳化物则主要是通过固体吸附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的。

2. 无毒溶剂代替有毒溶剂在绿色化学工业中获得广泛应用

在开展绿色化学工业, 上世纪需要用到溶剂时, 应尽可能少使用或不使用有毒溶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我国在进行氮肥生产时, 多采用G-V来进行脱硫, G-V, 即一种改良的砷碱, 是一种剧毒, 虽然这种方法除硫效果很明显, 但由于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恶性事故, 所以目前我国已禁止使用。目前我国主要采用TV法、MSQ法和MDEA法等进行气体脱硫, 其中,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几乎全部采用的是TV法与磺化钛氰钴法, 而在针对焦炉气体进行脱硫时, 则更多的会采用HPF法, 其它方法虽然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但由于种种原因, 在实际中应用相对较少。

3. 物理吸收法与化学处理法结合使用提高除硫精度

目前我国的气体除硫技术主要以物理吸收法为主, 但有时为了提高脱硫精度, 也会同时辅以化学的方法来对工业原料气体进行综合处理。这种结合了物理吸附去硫法和化学除硫技术的方法其除硫费用也介于这两种方法之间, 其中的代表性方法当属Amisol法, 即常温下的甲醇洗法。通常情况下, 由煤或其它的重质量的矿物原料所制成的气体中, 其内部所含有的杂质很容易和化学吸附法所用的溶液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 可能会对工业的生产净化除尘设备造成严重的腐蚀破坏。所以目前我国已很少单纯的只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进行气体的净化处理了, 目前工作人员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开发出能使绝大多数含硫化合物能在低成本情况下予以去除的方法, 而将物理吸附去硫技术与化学方法去硫技术相结合则是将来气体脱硫技术的发展方向。

4. 气体脱硫技术的工艺流程及设备获得改进, 更加节能

要开展工业原料气体净化的工作, 首先要有可利用的脱硫生产设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些传统的脱硫工艺和技术也迅速获得了更新换代, 新升级的工艺和生产设备往往具有经济效益高、节能环保的特点, 能够很好的避免二次污染, 而且更加节能和经济。目前我国脱硫技术的工艺设备改进主要集中在脱硫塔形状、结构、填充料等方面上。通过对传统除硫设备的优化升级, 充分利用硫化物的脱除反应机理, 可以使气体在短时间内和液体进行充分的接触, 从而提高脱硫的效率, 使除硫更加干净、彻底。

二、工业原料气体脱碳技术的一些新进展

脱硫脱碳技术是绿色化学工业技术研究的一大重点, 各国都对这方面非常重视, 进行了很多研究。清华大学的费维扬教授是国内这方面研究很有成效的一位学者, 他最近的研究成果为当前除碳技术的进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通过对碳酸二甲酯的应用, 我们可以很好的将CO2进行捕集和分离, 从而可实现绿色除碳。

除了关于物理的和化学的脱硫脱碳技术之外, 微生物脱硫和生物酶脱碳技术近年来也开始兴起, 并展现出极其光明的应用前景。通过细菌的分解作用以及各种生物酶的催化作用, 我们可以实现对工业原料气体的完全绿色无污染的脱硫脱碳处理。这种方法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国策, 效益高、稳定易控制, 应当成为国内业界的研究重点, 目前, 一些生物的脱硫脱碳技术已在实际生产中获得了应用, 并初步展现出了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我们应加紧对这种方法进行推广和普及, 尽早实现这种技术的工业化。

参考文献

[1]葛志颖.工业原料气净化与绿色化工相关问题的思考[J].鄂尔多斯市蒙华能源有限公司.化工设计通讯.2012年8月.

[2]张泽.绿色化工构建可持续发展工业[J]环境, 2006, 29 (11) :29-31.

工业级原料 篇5

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可行

性研究报告

工业原料林是指为供应林产工业、造纸业、制胶业等工业企业用木质原料而人工营造并定向培育的森林和林木,属于商品用材林的一部分。

我国工业人工林是在速生丰产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林——工”结合为特征。它不再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工林经营体系,而与企业和市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与60年代初,原林业部就提出了营造人工林实行“基地化、林场化、丰产化”的方针。70年代又提出在我国南方建设以杉木为主的速生丰产林用材林基地。近年以培育纸浆材和胶合板材为目的的用材林基地得到了迅速发展。除此之外,我国经济林仍然以果品类经济林为主,而为特定的工业部门提供原料的经济林还不多。我国的速生丰产林实际上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缺乏与林产品工业的结合!更多的是一个林学意义上的概念而不具有经济学上的意义。由于我国工业人工林大多数没有与加工业真正结合起来,同时也并未真正采用现代化手段实现集约经营。因此,我国目前工业人工林大多数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工业人工林。

另:提供国家发改委甲、乙、丙级工程咨询资质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 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总论

1.1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概况

1.1.1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名称

1.1.2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建设单位 1.1.3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拟建设地点

1.1.4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性质

1.1.6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7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建设期

1.2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编辑依据 1.2.2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编制原则 1.3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 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2.1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背景

2.1.1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产品背景 2.1.2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提出理由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2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必要性

2.2.1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是国家战略意义的需要 2.2.2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2.2.3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

第三章 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3.1项目市场现状

3.2项目市场形势分析预测

3.3项目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章 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4.1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建设规模

4.2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产品方案

4.3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设计产值预测

第五章 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5.1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选址

5.1.1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建设地点 5.1.2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用地性质及权属 5.1.3土地现状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5.1.4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选址意见 5.2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5.2.1交通、能源供应条件 5.2.2政策及用工条件

5.2.3施工条件

5.2.4公用设施条件

第六章 工程方案

6.1工程方案

6.1.1工程设计原则

6.1.2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方案

6.1.3建筑功能布局 6.1.4建筑结构

第七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7.1总图布置

7.1.1总平面布置原则

7.1.2总平面布置 7.1.3竖向布置

7.1.4规划用地规模与建设指标 7.2给排水系统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7.2.1给水情况

7.2.2排水情况

7.3供电系统 7.4空调采暖

7.5通风采光系统

7.6总图运输

第八章 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8.1资源利用分析

8.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8.1.2水资源利用分析

8.1.3电能源利用分析

8.2能耗指标及分析 8.3节能措施分析

8.3.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8.3.2水资源节约措施

8.3.3电能源节约措施

第九章 生态与环境影响分析

9.1项目自然环境

9.1.1基本概况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9.1.2气候特点

9.1.3矿产资源

9.2社会环境现状

9.2.1行政划区及人口构成 9.2.2经济建设

9.3项目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 9.3.1施工期 9.3.2使用期

9.4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标准 9.4.1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9.4.2地方环保法律法规 9.4.3技术规范

9.5环境保护措施

9.5.1施工期污染减缓措施 9.5.2使用期污染减缓措施

9.5.3其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

9.6环境影响结论

第十章 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10.1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0.1.1安全防护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10.1.2劳动保护 10.1.3安全卫生 10.2消防

10.2.1建筑防火设计依据

10.2.2总面积布置与建筑消防设计 10.2.3消防给水及灭火设备 10.2.4消防电气 10.3地震安全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1.1组织机构

11.1.1组织机构设置因素分析 11.1.2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11.1.3组织机构图

11.2人员配置

11.2.1人力资源配置因素分析 11.2.2生产班制 11.2.3劳动定员

表11-1劳动定员一览表

11.2.4职工工资及福利成本分析

表11-2工资及福利估算表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11.3人员来源与培训

第十二章 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招投标方式及内容

第十三章 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13.1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工程总进度

13.2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投资估算依据

14.2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总投资估算

表14-1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14.3建设投资估算

表14-2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14.4基础建设投资估算

表14-3基建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14.5设备投资估算

表14-4设备总投资估算单位:万元

14.6流动资金估算

表14-5计算期内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

14.7资金筹措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14.8资产形成第十五章 财务分析

15.1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5.2营业收入、经营税金及附加估算

表15-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单位:万元 15.3总成本费用估算

表15-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

15.4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预测

表15-3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估算表单位:万元 15.5现金流量预测

表15-4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15.6赢利能力分析

15.6.1动态盈利能力分析

16.6.2静态盈利能力分析

15.7盈亏平衡分析

15.8财务评价

表15-5财务指标汇总表

第十六章 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风险分析

16.1风险影响因素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16.1.1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6.1.2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16.2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16.2.1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16.2.2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17.1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结论

17.2德化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建议

工业级原料 篇6

酒钢焦化厂双炉双塔式工业萘连续精馏工艺投产以来, 工业萘现流样稳定在95.7%-96.28%之间, 送往精萘结晶箱进行定向结晶脱去硫茚、酚后, 工业萘质量达到一级品质量指标。2013年1月, 因配煤比变化及结焦使用延长, 从煤气中提取的高温煤焦油中萘含量降低, 酚含量升高, 工业萘初馏塔、精馏塔的塔板分离效率有限, 工业萘现流样质量持续低迷, 难以控制在95.13%以上, 产量随之下降。

一、酒钢焦化厂工业萘生产工艺简介

酒钢焦化厂采用双炉双塔式工业萘连续精馏工艺, 工业萘原料由原料泵送往换热器与工业萘蒸气换热后, 进入工业萘初馏塔, 从塔顶蒸馏出的酚油经冷凝冷却、油水分离后采入回流槽, 一部分送往初馏塔塔顶打回流, 以控制塔顶温度, 其余酚油满流至酚油储槽。用热油循环泵将初馏塔底已脱除酚油的油料送至初馏炉加热后, 再返回初馏塔底以循环供热;从初馏塔热油循环泵的压出管引出一部分油料进入精馏塔, 塔顶蒸馏出的工业萘蒸气经与原料油换热后, 进入工业萘汽化冷凝冷却器冷却后采入工业萘回流槽, 一部分送往精馏塔塔顶打回流, 以控制塔顶温度, 其余部分满流至工业萘成品储槽, 经转鼓结晶、包装成工业萘产品。用热油循环将精馏塔底的油料送至精馏炉加热后, 再返回精馏塔底以循环供热;从精馏塔热油循环泵的压出管引出一部分工业萘残油, 经冷却后采入洗油储槽。工业萘生产工艺流程图如下:

二、煤焦油质量及脱酚后萘油质量对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 焦油原料含萘值降低、含酚值升高导致萘油原料含萘下降、含酚升高, 工业萘现流样质量下滑明显。

三、改进措施

在初馏塔、精馏塔的塔板分离效率一定的调节下, 要提高工业萘现流样质量必须提高原料萘油的含萘值, 降低萘油的含酚值 (尤其是和工业萘沸点相近的高级酚的含量) , 配合工业萘生产关键工艺技术参数的调整才能实现。为此, 我们采取了以下改进措施。

1. 提高萘集中度

微调馏分塔萘油、洗油侧线开度, 控制萘油侧线含萘在55%以上。

2. 改进脱酚方式

萘油原料准备方式:之前以馏分塔酚、萘、洗三混馏分脱酚后作为萘油原料, 现以萘、洗两混馏分进行脱酚操作, 酚油单独进行脱酚并单独进行存放。以两混馏分为萘油原料, 若工业萘现流样质量达到95.5%时, 将脱酚后的萘油按1:10比例兑入萘、洗两混馏分中生产工业萘。目的是均匀降低萘油原料含酚值, 提高含萘值, 有利于初馏塔脱酚操作。

3. 强化洗涤脱酚操作

在脱酚温度不变的情况下, 延长压缩空气搅拌时间、静置时间后, 有助于萘油原料脱酚。

4.调整工业萘关键工艺技术参数

四、效果验证

工业萘现流样刚开始在94.95%-95.13%之间徘徊, 以上措施实施后, 工业萘现流样逐步上升, 最终在95.13%-95.5%之间波动, 提升效果明显。

结论

炼焦配煤比及焦炉结焦时间延长导致煤焦油原料含萘值降低、含酚值升高, 在工业萘初馏塔、精馏塔的塔板分离效率一定的条件下, 对工业萘现流样的质量影响较大。提高萘油原料萘集中度、提高

参考文献

[1]肖瑞华.炼焦化学产品生产技术问答.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8年6月.

工业级原料 篇7

1 自然概况

试验地位于漳州市和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7°34′~119°5′、北纬23°8′~25°56′,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9.5~21.0℃,无霜期330d以上,年降雨量1 000~1 700mm,土壤类型以红壤、砖红壤性红壤为主,林下植被主要有五节芒、芒萁、黄瑞木等。

2 研究方法

按林分不同年龄、生长类型、不同立地条件设置标准地,每块标准地面积为666.67m2(25.82m×25.82m),对标准地的造林与经营措施、土壤、地形、植被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按常规方法调查每块标准地内的树高、胸径等,并详细记录土壤、植被、地形、林分生长、栽培措施等基本情况。每块样地选取1株平均木和1株优势木按2m区分段截取圆盘作树干解析。在长泰岩溪林场、天马林场、南靖林场、华安利水林场、泉州五台山林场设置标准样地分别为30、15、30、15、10个。合计样地数为100个,解析木200株。内业的基础数据录入、汇总等计算均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完成,而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由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SPSS)完成。

3 巨尾桉(尾巨桉)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3.1 导向曲线的确定

根据标准地的调查材料及树干解析资料,分别整理出各龄阶平均优势高和年龄的数据,用以下4个导向曲线方程[1](目前立地指数表编制过程中常用的方程),分别拟合平均优势高与年龄的关系[2],并对其用麦夸脱方法[3](Marquardt’s method)进行求解,结果见表1。

上式中A和H分别表示树龄和优势树高,a、b、c为待估参数。

由表1可以看出,4个导向曲线都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其中导向曲线(1)的相关系数最大,说明拟合的精度最高,用此方程求算出巨尾桉(尾巨桉)各树龄的林分优势高理论值与调查的实际树高值相比,无显著差异,符合生长实际,而且该导向曲线通常被称为单分子生长曲线(Monomolecular Growth Curve),能客观地反映高生长过程,故确定采用该导向曲线作为巨尾桉(尾巨桉)人工林优势木树高生长模型,其方程为:

3.2 标准年龄与立地指数级距的确定

确定标准年龄的目的是寻找树高生长稳定且能灵敏反应立地差别的年龄,根据前期桉树科研成果[4,5,6]和调查地树干解析资料分析表明,巨尾桉和尾巨桉材积平均生长量在5~7年达到最大值,7年后虽有提高,但幅度相当小,因此将标准年龄定为7年。指数级距的确定主要是依据编表地区在标准年龄时的树高绝对变动幅度,通过对标准地的数据分析,其变动幅度在12.5~21.3m,将指数级距定为2m,则在12~22m内可划分12、14、16、18、20、22m共6个指数级。

3.3 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利用上面所确定的导向曲线,采用优势树高相对值法,分别作出立地指数表(见表2)。

3.4 精度检验

为了检验立地指数表的精度,另外选取35个样地优势解析木的数据进行检验。先确定优势木所属的指数等级,然后将各年龄树高实际值与相应各指数级曲线相同年龄的理论树高值进行T检验。通过计算,T单尾(0.366)

4 结论

闽南山地巨尾桉高生长的拟合导向曲线,以单分子生长曲线公式效果最佳。根据林分年龄与林分优势木平均高,可查得林分立地指数。立地指数越高,说明林分立地质量越好,林地生产潜力也就越大。以此可评定林分立地质量与生产力。所编制的立地指数表,经过用未参加编表的优势解析木数据进行精度检验,达到了要求,可直接应用到林业生产中。

摘要:通过对闽南山地巨尾桉100个样地调查并以解析木的数据为基础,选择适宜的导向公式编制闽南山地巨尾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立地指数表,经过检验,符合精度要求,可以应用到生产实践。

关键词:巨尾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立地指数表,编制,闽南山地

参考文献

[1]胡兴宜,宋从文,张家来.湖北省秃杉立地类型划分及立地质量评价[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4):532-535.

[2]马友平,张前勇,马家龙.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境质量的评价[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1):73-76.

[3]朗奎键,张富明,胡光,等.中国主要用材树种标准化地位指数函数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9,27(2):1-5.

[4]李宝福,张顺恒,蒋家淡,等.不同造林密度巨尾桉生长规律及轮伐期确定[J].福建林业科技,2000(S1):19-22.

[5]郑曼,陈永富.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立地指数模型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8(3):415-418.

工业级原料 篇8

工业水洗机 (工业洗衣机) 适用于洗涤各种棉织、毛纺、麻类、化纤混纺等衣物织品。在服装厂、水洗厂、工矿企业、学校、宾馆、酒店、医院等洗衣房应用广泛, 它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能耗的理想设备。从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问世, 工业洗衣机就相伴而生。就像整个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变, 今天自动化的洗涤机械使用手搓洗的生活改头换面。

然而, 当今市面上的工业洗衣机并没有洗涤试剂自动添加模块, 一些洗衣房需要使用十分落后的人工添加方式, 这种方式降低了工业洗衣机的效率, 也增加了洗涤工人的工作负担。洗衣机洗涤液自动添加器正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的自动化设备。本文基于STC11F32XE单片机, 设计了多种洗涤液自动分时投放加剂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功能完善, 能满足当前工业洗涤机房的应用。

1 系统总体设计

1.1 结构设计

洗衣机自动投料加剂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系统控制部分, 由最小系统板和无线控制器组成, 完成系统的自动投放与计量控制;第二部分为驱动板部分, 主要完成各种电磁阀的驱动控制;第三部分为蠕动泵和各路电磁阀液路, 主要完成液路的流向,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1.2 硬件设计

工业洗衣机洗涤液添加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是给工业洗衣机添加洗涤液, 需要在不同时刻给洗衣机加不同剂量的化学原料 (如酸、碱、中和剂、漂白剂、消毒剂等) 。要实现这一功能, 需要有计量传感器和分时控制各种原料入口的电磁阀。另外, 需要对洗涤的物品 (如床单、被套、桌布、毛巾等) 进行选择与控制时间的设定。为完成上述控制功能, 我们选用了STC11F32XE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 完成系统的各种功能控制, 如图2所示。

(1) 微控制器STC11F32简介。STC11F32单片机是宏晶科技公司设计生产的单时钟/机器周期 (1T) 的单片机, 是集高速、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的优点于一体的新一代8051单片机。其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 但速度快8~12倍。内部集成高可靠复位电路, 可在高速通信、智能控制、强干扰等场合下使用。

(2) RF24L01简介。它是一款工作在2.4~2.5GHz世界通用ISM频段的单片无线收发器芯片。无线收发器包括:频率发生器、增强型SchockBurstTM模式控制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调制器、解调器。输出功率、频道选择和协议的设置可以通过SPI接口进行。其电流消耗极低:工作在发射模式下发射功率为-6dBm时电流消耗为9mA, 接收模式时为12.3mA。掉电模式和待机模式下电流消耗更低。

(3) 12864液晶和STC11F32XE连接。12864和STC11F32单片机的引脚连接如图3所示。

(4) 串口通讯MAX232。它实际上是一种电压转化芯片, 实现RS232和其他电平之间的转换, 同时也是一种全双工通讯芯片, 两路串口通讯接口。串口通讯接口在系统软件的下载、调试和维护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图4所示。

(5) 时钟模块。DS1302是DALLAS公司推出的涓流充电时钟芯片, 内含一个实时时钟/日历和31字节静态RAM, 可通过简单的串行接口与单片机进行通信。它可提供:①秒分时日月周年的信息;②每月的天数和闰年的天数可自动调整;③可通过AM/PM指示决定采用12或24h格式;④保持数据和时钟信息时功率小于1mW。如图5所示。

(6) 系统供电模块如图6所示。

2 实验

根据设计的软硬件, 笔者设计了相应的控制电路及系统软件, 进行了6种洗涤原料的自动计量与投放实验, 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应用方便、结构简单、计量准确等特点。图7显示了洗衣机自动计量与分时加剂系统实物。

3 结语

针对现有洗衣房工业洗衣机无自动洗涤加剂装置的特点, 笔者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工业洗衣机原料投放加剂系统, 进行了6种洗涤原料的自动计量与投放实验。实验表明, 该系统可以同时无线控制多台洗衣机自动加剂原料并能精确计量投放剂量, 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摘要:针对现有洗衣房工业洗衣机无自动洗涤加剂装置, 设计了一种基于STC11F32XE单片机的工业洗衣机原料投放加剂系统。该系统得到无线控制多台洗衣机自动加剂原料, 并能精确计量投放剂量。实验证实了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自动计量,智能投放加剂,STC11F32XE,工业洗衣机

参考文献

[1]李圣良.基于MCS-51单片机的洗衣控制系统[J].兵工自动化, 2006, 25 (10) :77-79.

[2]杨光友, 张道德, 周国柱, 等.WINDOWS环境下工业洗衣机测控系统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4, 23 (9) :45-48.

[3]项罔极.浅谈小容量管制瓶液体灌装机的发展趋势[J].机电信息, 2003 (6) :32-36.

[4]张宏平.眼药水灌封机的分类与特点[J].机电信息, 2006 (12) :46-47.

[5]陈云龙, 刘海波, 边宝丽, 等.数字式溶解氧分析仪的研制[J].分析仪器, 2009 (4) :18-21.

[6]常国权, 魏胜利, 谢利江.基于TRF7960的多协议射频读卡器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10 (10) :39-41.

上一篇:主次研究下一篇: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