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阅读

2024-05-08

书籍阅读(精选十篇)

书籍阅读 篇1

当这些东西终于撤离了以后,留下来的又是什么呢?这样,如果一个人几乎整天大量阅读,空闲的时候则只稍作不动脑筋的消遣,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像一个总是骑在马背上的人最终就会失去走路的能力一样。许多学究就遭遇到这种情形:他们其实是把自己读蠢了。这是因为一有空闲时间就马上重新接着进行的持续阅读对精神思想的摧残甚至更甚于持续的手工劳作,因为在从事手工操作时,我们毕竟还可以沉浸于自己的思想之中。

正如弹簧持续受到重压最终就会失去弹性,同样,我们的头脑会由于别人思想的持续侵入和压力而失去其弹性。正如太多的食物会搞坏我们的肠胃并因此损害了整个身体,同样,太多的精神食物会塞满和窒息我们的头脑。这是因为我们阅读得越多,被阅读之物在精神上所留下的痕迹就越少,因为我们此时的头脑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叠写满了东西的黑板。这样,我们就无暇重温和回想,而只有经过重温和回想我们才能吸收所阅读过的东西,正如食物并非咽下之时就能为我们提供营养,而只能在经过消化以后。

如果我们经常持续不断地阅读,在这之后对所阅读的东西又不多加琢磨,那这些东西就不会在头脑中扎根,其大部分就会失之遗忘。总的来说,精神营养跟身体营养并没有两样:我们咽下的东西真正被我们吸收的不及五十分之一,其余的经由蒸发、呼吸和其他方式消耗掉了。

另外,付诸纸上的思想总的来说不外乎就是在沙滩上走路的人所留下的足迹。不错,我们是看到他所走过的路,但要知道这个人沿途所见之物,那我们就必须用自己的眼睛才行。

我们并不可以通过阅读有文采的作品而掌握这些文采素质——这些包括:丰富的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雄辩的说服力;大胆直率或者尖刻讽刺的用语、简洁明快或者优美雅致的表达;除此之外还有语带双关的妙句、令人眼前一亮的醒目对仗、言简意赅的行文、朴实无华的风格,等等。不过,观摩这样的文笔却可以引发我们自身已经具备的这些‘潜在’素质,使自己意识到自己所具备的内在素质;同时也了解到能够把这些素质发挥到怎样的程度。这样,自己也就更加放心地顺应自己的倾向,甚至大胆发挥这些才能。

从别人的例子,我们就可以鉴别运用这些才能所产生出来的效果,并由此学习到正确发挥这些才能的技巧。只有这样,我们才‘实际’拥有了这些才能。所以,这是阅读唯一能够培养我们写作的地方,因为阅读教会了我们如何发挥和运用自身天赋能力的方法和手段,前提当然始终是我们本身已经具备这些天赋。但如果自身欠缺这些素质,那无论怎样阅读也都于事无补,除了勉强学到一些死板、僵硬的矫揉造作以外;以此方式我们就只成了肤浅的模仿者。

文字作品跟生活别无两样:在生活中我们随便都会碰见不可救药的粗鄙之人,到处都充斥着他们的身影——就像夏天那些沾污一切的苍蝇;同样,数目庞大的坏书、劣书源源不断、层出不穷——这些文字作品中的杂草夺走了麦苗的养分并使之窒息。这些劣质作品抢夺了读者的时间——而这些时间本应投入到真正优美作品中去,以修养和熏陶自己,而不是消磨在平庸之人每天都在推出的拙劣作品上面。阅读好书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不要读坏书,因为生命是短暂的,时间和精力都极其有限。

如果在买书的同时又能买到阅读这些书的时间,那该有多好!但是,人们经常把购买书籍错误地等同于吸收和掌握这些书籍的内容。读者期望记住他所读过的所有东西就等于期望他的肚子留住他所吃过的所有食物。但是,正如人的身体只吸收与身体同类的食物,同样,每一个人也只‘记住’让他感到‘兴趣’的事情。

"复习是学习之母。”每一本重要的书籍都必须一气呵成连续读上两遍。原因之一是在阅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们会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的整体关联,而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原因之二就是在第二次阅读的时候,我们的心境、情绪与在第一次阅读时已经有所不同。这样,我们获得的印象也会不一样。情形就好比在不同光线之下审视同一样的物体。

没有什么比阅读古老的经典作品更能使我们神清气爽的了。只要随便拿起任何一 部经过历 史淘洗的 经典作品,读上哪怕是半个小时,整个人马上就会感觉耳目一新,身心放松、舒畅 , 精神也得 到了纯净 、升华和 加强,感觉就犹如畅饮了山间岩泉。这到底是因为古老的语言及其完美的特性,还是因为这些古典作家保存在著作里的伟大思想历经数千年仍然完好无损,其力度也不曾减弱分毫?或许两种原因兼而有之吧。但是,这一点是肯定的:人们一旦放弃了学习古老语言——现在就存在这种威胁——那新的文字作品就将前所未有地充斥着肤浅、粗野和没有价值的涂鸦文字。

为数不多的自降生以后成长起来的经典作品永远鲜活、年轻地存留人间,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碰见这些不朽之作。只有这些经过历史淘洗的经典作品才唯一构成了我在上面已经讨论的、属于‘真正’的文字作品。

阅读书籍,快乐一生 篇2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书籍带给了我们无穷的知识,让我们能在异彩夺目、奇丽无比的聚宝库里欣赏到一件件璀璨珍异、价值连城的瑰宝。

阅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阅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交识了几位朋友;阅读一本好书,就像是收获了巨大的财富。

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我也有许多朋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老师来找茬》、《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野草》等。而我最喜欢的好朋友还是《海勒凯勒自传》。当我第一次接触海勒凯勒时,我随着海勒凯勒的情绪而情绪,也是在不知不觉中,我走进了海伦凯勒的世界。海伦凯勒虽是一个眼瞎、耳聋的人,但是她的一生却走得非常成功,她的世界里有无穷的趣事,有数不完的故事。她带给人的是美好的,但是在她的背后,付出的是辛勤与汗水,付出的是比别人多百倍的时间与功夫。

《海伦凯勒自传》是一本适合青少年的读物。书中可见精美生动的插图,以图辅文,图文并茂,可以让我们读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懂得道理,还能汲取到健康成长所需的丰富“营养”。书中词句优美,语句生动、栩栩如生,能更好的让我们读者渗透其中的奥秘,更加能领会到知识的所在与宝贵。书当然多读为好,这样,“财富”就会不断向我们涌来,况且,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是新世纪各种领域独领风骚的栋梁之才,所以,我们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是啊,书籍就像是人类的营养品,任何时候人类都不可缺少她。她使一些迷茫中失去方向的少年清醒;她使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愈加聪明、富有智慧;她使我们这个世界更加富有生机。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的广阔的海洋。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一起享受读书的快乐!

最新财经书籍阅读  篇3

(TOXlC[motlons At W0广K)

作者:Peter J.Frost

组织行为专家、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彼得·福洛斯特在他的新书《工作中的有毒情绪》中指出,倘若企业不正视工作者的痛苦,及时采取正确的疏导与预防,将会造成工作者逐渐与组织疏离、团队士气滑落,进而影响企业表现。

作者将这种工作者的痛苦和组织内部的矛盾称为“有毒情绪”(tOXlC emotions)。作者指出,有毒情绪主要来自动机不良、能力不佳、忠诚不足、EQ不高、强人的不当介入、组织的不当决策、不能逃避的企业宿命等7个“不”。而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经营者本身。那些胡乱改造企业、动辄裁撤员工或在管理上杂乱无章法的经营者,自己才是有毒隋绪的制造者。

作者建议经营者尽早建立具有向心力的企业文化、用心培养“消毒者”以及建构一个能有效预防和消除有毒情绪的机制。

玛莎——最会赚钱的家庭主妇

(Martha Inc.)

作者:Christopher Byron

作者从事商业与财经写作超过30年,这次她进入从家庭主妇点石成金、成为身价亿万的企业前执行长玛莎·史都华的世界。她在纷扰的劳动阶级家庭中成长,20世纪60年代在华尔街炒股票,最后运用想象力与狂热,建立起一个媒体与家用品、赞颂居家、食物与家人美好的王国一一作者近距离描写这位充满干劲的家庭主妇,但也指出,玛莎全球性的成功,是讽刺地建立在自己从未拥有的居家生活上。

有影响力的人物

(The lnfluentialS)

作者:Edward Keller,Jonathan Berry

10个人里,总有1个人常建议另外Q个人吃什么、买什么,这类喜欢影响别人的人,我们称之为有影响力的人(Influentials)。他们对领导潮流、贩卖商品深具兴趣,他们也常早别人一步,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就买了电脑,在20世纪Q0年代初就用上了移动电话和网络。这群人随时都在,但从未像现在对商业界显得关键重要。本书研究这群人的性质与行事,介绍一些真实的有影响力的人物。

谁是下一位?

(What'S NeXt?)

作者:Eamorn kelly,Peter Leyden,etC.

本书访谈了在全球网络企业有特殊表现的50位人士,行业不仅限于商业,还延伸至科学、教育、文学、经济、艺术、历史各领域。他们普遍认为,未来想要成功的企业,也许就该像政治候选人一样,对诸多疑难杂症的经济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且要比对手更能弹性适应不同的文化与市场,及时处理不稳定因素,敏锐把握机会。生物科技投资指南(The EssentlalBioteCh lnvestment GUide)作者:Chilung Nark,NBA DhD下ang

如何指导少儿阅读书籍 篇4

一、指导学生选择适合阅读的书籍

书店里少儿书籍不计其数, 但适合少儿阅读的“精品”却供不应求。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选择书籍时要有标准, 要符合少儿教育的目的和少儿语文教学的任务、题材范围要广泛, 思想性、科学性要强;还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富有兴趣, 最后是形式美观、图文并茂、印刷的字体大小要适当。

二、指导学生有明确的阅读目的

1. 积累性阅读。

主要是积累词汇句式, 学习写作方法。这就要指导学生摘录文章中的好词佳句, 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在以后的习作中会应用所积累的知识及素材。

2. 鉴赏性阅读。

主要侧重于文学欣赏, 提高审美情操。这时候,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美的散文、诗词等,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的优美。

3. 评价性阅读。

重点是判断是非优劣, 锻炼学生的鉴别能力。我们在指导时要求学生对所读书籍作出评价判别, 说出文章所介绍的行为是否健康, 如何去学习或是与此种行为斗争。

4. 消遣性阅读。

这种阅读主要是作为一种休息方式, 调节精神生活。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受到快乐, 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的习惯将受用终生, 好的阅读习惯也将受用终生, 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 要十分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

1. 指导学生阅读要掌握适当的速度和一定的效率, 一般现代文的阅读要求每分钟不少于400字。

这里的阅读指的是学生自己的默读。这种默读光有速度, 没有效率是不行的。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 文字信息不必经过听觉而直接由视觉接收。学生读完一本书后, 我们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来考查学生的默读效率。

2. 指导学生养成摘录和写读后感、书评的习惯。

内容课时是作者介绍、字词积累、精彩句子、读后感等内容。明确要求每位学生利用每周的阅读课及课外时间, 把所阅读的内容分别加以整理、摘录。语文教师定期进行检查, 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课外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值得阅读的书籍 篇5

书单,总共45本

一、新闻类:

新闻理论12本

《报刊的四种理论》《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论出版自由》《作为话语的新闻》 《娱乐至死》《肆虐的狂欢》《理解媒介》《数字麦克卢汉》

《妖魔化中国背后》《变形的新闻屋》

《无冕国度的队伍——中外新闻比较研究》《全球化媒介的奇观》

新闻实践6本

《记者如何专业》《报道如何深入》

《中国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全球著名媒体经典案例评析》

《美国经典电视栏目》《凤凰考》《<焦点访谈>红皮书》

历史8本

《全球新闻传播史》《美国新闻史》《百年中国新闻人》

《西行漫记》《穆青传》《中国电视史》

《百年中国新闻人》《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赏欣》

二、广告类6本

《广告符码》《市场营销学原理》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广告文案创作50法和精彩案例》

《实战广告案例》《20世纪广告》

三、博通类13本

《中国哲学简史》《美的历程》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伟大的中国革命》

《乡土中国》《万物简史》

《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第三帝国的兴亡》

《光荣与梦想》

班级亲子阅读书籍的选择策略 篇6

关键词:班级;亲子阅读;书籍;选择策略

一、年龄适宜性策略

班级亲子阅读书籍的选择,首先应符合本班幼儿和家长的需要和兴趣,适合他们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要考虑书籍内容与亲子阅读经验的关系,阅读经验是阅读者和书籍碰撞的依据,它能让阅读者与书籍里的角色产生共鸣。共鸣后的欣喜或烦恼都会刺激彼此的阅读情绪,这是亲子间自主阅读的支柱。为此,书籍要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其次,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幼儿语言和阅读发展中所具有的阶段性和顺序性特点,并以此确定幼儿的阅读和书写发展区,而班级亲子阅读教学要略高于“最近发展区”。过高的阅读要求会使家长和幼儿在阅读时情绪上产生受挫感;过低的阅读要求则又无法更好地促进亲子阅读发展。亲子阅读既是在建构文本意义,也是在建构亲子间的精神世界。因此,在选择亲子阅读书籍时,教师要考虑通过帮助亲子整合和反思已有的阅读经验,实现亲子间精神世界的升华,选材要画面美观、形象、清晰,色彩鲜艳,装帧结实牢固。

二、书籍多样化策略

为家庭推荐多种优秀阅读书籍,能引起幼儿的自觉模仿、记忆和运用,有助于幼儿养成倾听和专注阅读的习惯。选择时要注意,图画要具有审美体验(色彩、布局、手绘),文字内容要展现图画没有表达的内涵和细节,音律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句型重复、简洁、优美。具体要求为:第一,故事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经验、理解能力),能促进幼儿发展(知识视野、情绪、价值观、想象与创造),有新意、不落俗套。有教育而不教条。第二,装帧要精美耐用,如经典书籍精装版。考虑到幼儿识字量不多,且以形象思维为主,为其提供的閱读书籍可从无文字的图画读物开始,逐步加入图文并茂的读物或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读物。第三,要注意书籍题材、文体、来源的多样性,帮助幼儿体验各种书籍的特点。书籍要求图画清晰、形象突出,减少无关刺激物的干扰;语言要浅显、生动,易学易记。教师还应该让幼儿欣赏和阅读古诗、诗歌、散文,感受不同的文学体裁,开阔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考虑各种功能、题材、材质、主题、风格的书籍的相互平衡。故事能够使幼儿熟悉他们需要知道的行为规范;童话以‘情动人,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寓言是一种短小的故事,会告诉我们许多深刻的道理;绘本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书籍有讲爱的体验的,讲科学智慧的,讲生命尊严的,讲自我认同的,讲勇敢坚强的,讲自然环境的,讲幽默搞笑的,涵盖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在选择书籍时,尽可能地给幼儿提供最优秀的书籍。

三、内容本土化策略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有时国外书籍所要传递的经验和思想与国内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选择书籍时一定要考虑文化因素。教育内容应关注本民族、本地区、本园的特点,在借鉴外来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具有园本特色的亲子阅读书籍。为满足每个家庭亲子阅读需要,作品必须贴近家庭生活。富有趣味性的作品在吸引幼儿与家长的同时,也给每个家庭创造出一个充满欢笑的阅读世界。

选择阅读的作品要具有时代气息,多一些家乡、社会变化发展的信息,体现时代性,使每个家庭真正感受到自己是时代的主人,感受社会和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在采用经典作品的同时,更呼唤一些能反映现代家庭生活特点的新作品。在阅读这样的作品时,作品的内涵、优美的语言都会为他们喜爱阅读、学会阅读打下基础。所以说,班级亲子阅读是一种同本地区文字、语言相结合的教育,必须具有本地区的特征。

班级亲子阅读是建立在温馨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的。在早期的亲子阅读中,幼儿读的是图,家长读的是字,家长和孩子读的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我们通过集体研讨,将搜集的素材整理成册作为幼儿阅读教材。这些素材包括传统的故事图画类内容、科普读物、照片、展览图片等,还改编了一些有一定价值但又不完全适用的作品。实施后,根据教师的体会、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大家对活动观察的记录、对亲子阅读情况的评价等因素来评估此素材的价值和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并根据意见重新整理编绘成更加适合班级亲子阅读的素材。

参考文献:

[1]周兢.论早期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5(1).

医学生书籍阅读现状与对策 篇7

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的两会1+1上, “全民阅读”又再次被强调。提倡优秀文化作品, 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社会”已经成为国家工作的重点之一。“最是书香能致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代表着这个民族的整体素质。“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聪慧, 演算使人精密, 哲理使人深刻, 道德使人高尚, 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唯有一个会读书, 读好书的国家, 才能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才能更快地发展, 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然而1999年到2011年间的8次全国性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却显示, 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并不容乐观, 图书阅读率长期低于50%, 即有超过一半的国民根本不读书;2012年的最新报告显示, 目前我国18-70周岁国民年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39本。与犹太人的64本、美国人的45本、日本人的40本相距甚远。[1]而作为社会的独特群体, 医学生承载着救死扶伤的大任, “除人类之病痛, 助健康之完美。”是其永远的使命, 因此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更值得社会的关注。然而在这一群体中, 阅读情况同样不尽如人意。基于此, 本文调研了合肥市三所高校的750名医学生, 希望能准确把握他们的阅读特点及在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2. 调查方法

本研究样本取自合肥市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3所高校的学生, 共发放问卷800份, 回收问卷750份, 有效问卷718份, 回收率95.7%, 本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 分别对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阅读情况、阅读环境、阅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查。

3. 调查数据结果与分析

3.1 基本信息

3.1.1 性别分布。

调查发现, 男生300名, 女生418名, 这种差异与学校不同专业间的性别分布差异相一致。例如护理学、中医学女生偏多, 而其他专业则男女比例大致相同。

3.1.2 年级分布。

调查发现大一250名、大二238名、大三230名, 而大四、大五比例为0, 这与大四大五学生去医院实习有关, 而大一、大二、大三学生比例基本相同, 有利于在年级相同的情况下, 对影响阅读的其他因素进行比较。

3.1.3 专业分布。表1为调查对象专业分布表。取样的差异与学校各专业的学生人数分布相一致。

3.2 阅读现状

3.2.1 阅读时间。

图1、图2为阅读时间分布表。调查发现, 在校期间基本不阅读的为22.8%, 而寒暑假期间为33.6%, 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寒暑假期间基本不阅读的学生都比较多, 而寒暑假期间更多于在校期间, 在校期间每日阅读时间在2小时以上的占11.8%, 而寒暑假期间仅为5.2%, 寒暑假期间学生会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然而他们的阅读量却未增反减, 他们本可以在此期间阅读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平, 可是大多数学生却选择在此期间旅游, 做兼职, 或仅仅是窝在家里无所事事, 上网聊天, 打游戏……使宝贵的时间白白流失。可见时间并不是影响阅读量的主要因素, 这与后面对于影响阅读量的主要因素的调查相一致。

3.2.2 阅读量。

图3为阅读量分布表。通过表可见, 每学期看书超过4本的仅有29.2%, 不足30%, 而5本以上的仅为11.0%, 可见当前医学生的阅读量远远不足。

3.2.3 阅读种类。

图4为最喜欢的书籍阅读情况。文学类为48.7%, 生活类为21.4%, 而专业类为10.7%, 科普类为14.3%, 其他为4.7%, 可见文学类与生活类较受学生的喜爱, 而之前也有调查结果表明, 专业类图书的重要性认知和拥有数量两个指标都较高但相比之下实际阅读量却较低受欢迎程度则更低。[2]在繁忙的课堂时间之外, 大多数人会选择逛街、上网、打游戏、聊天、旅游, 就算看书也较多地以轻松愉快的文学类和生活类为主, 而对于晦涩难懂的科普类以及本需要仔细阅读的专业书籍却较少涉及。这将导致大学生的阅读范围狭窄, 知识了解面较小。当今医学上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狂犬病目前仍无法治愈, 各种癌症一直久攻不下, 以及前段时间肆虐非洲的埃博拉病毒。过去、现在、未来都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难题。而这些, 需要的都是善于创新、知识广博、眼界宽阔的人才而不是只会因循守旧、目光短浅的平庸之人。这些人才不仅要对课本上的知识掌握透彻、对各种人体解剖了解精细、而且要有广泛的涉猎面, 时刻了解当今时代的医学发展, 对各种杂志、文献、报刊、书籍的有所了解, 不断吸收别人的甚至别国的先进研究与技术。而目前大多数人阅读的书籍种类较单一、局限, 导致所有人都在看一样的书, 阅读同样的内容, 阅读变得单一且单调缺乏乐趣。这将会使得大学生思想上趋同化, 最终导致人才的单一。[3]

3.2.4 阅读目的。

对于阅读目的的调查, 选择提高自身能力与修养的为39.4%, 选择休闲娱乐的为47.1%, 共占86.5%, 而选择增加专业知识、考试、工作的则较少, 分别为9.1%、2.6%、0.7%, 可知较多的人阅读的初衷是提高自身能力与修养, 但为了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却最高, 这也与上面对于阅读种类调查中最受欢迎的是文学类中的小说相一致。小说情节生动有趣, 语言诙谐, 易于吸引人, 但很多大学生往往被畅销流行小说所吸引, 甚至于达到沉迷而无法自拔的地步。而这部分小说往往篇幅较长, 内容千篇一律思想浅显, 使学生的思想浅显、缺乏应有的思考与理解, 不利于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2.5 阅读方式。

对于阅读方式的调查, 选择纸质阅读的为60.6%, 远大于电子阅读的39.4%, 可见在电子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 纸质阅读仍然占据主要地位。纸质书籍具有视觉体验的多样性, 触觉体验的真实性, 味觉体验的丰富性, 听觉体验的独特性, 在翻阅纸质书籍时, 但我们停留于某个段落、某个情节, 可以留下笔记, 填入注解, 加上感叹, 充满回忆, 浸润着油墨书香。[4]而这些, 都是电子书籍所无法满足的, 可见网络阅读是不可能取代传统图书阅读的。[5]

3.2.6 阅读质量。

表2、3为阅读速度分布表。当拿到一本喜欢的书时有超过半数的学生会选择快速浏览, 而只有43.0%的学生会选择仔细阅读;在面对自己阅读时的速度与质量的评价时, 仅有29.5%的学生认为自己阅读时的速度与质量都不错。

在对于“阅读时是否做笔记?”的回答中25.5%的学生选择了“会”, 而74.5%的学生选择了“不会”。此外在对阅读计划的调查过程中发现, 有82.6%的学生没有阅读计划, 而仅有17.4%的学生有阅读计划, 进一步调查发现, 只有即6.4%的学生最终会坚持计划, 而其余11%的学生则会在阅读过程中放弃计划, 而他们放弃计划的原因则有娱乐、课业负担以及其他的因素。

因此, 通过以上阅读质量的调查可以发现, 大学生阅读存在多数不做笔记, 盲目性较大很少有阅读计划, 即使有也可能会因为课业负担、娱乐以及其他原因而放弃, 阅读质量不高深度不够, 浅阅读盛行, 深阅读销声匿迹等一系列问题。这种浅阅读仅仅局限于文字表面上的泛泛而读, 是一种肤浅的阅读, 无法获取真正的知识。[6]

3.2.7 阅读态度与满意度。

表4、5分别为阅读态度和阅读满意度分布表。有95.7%的学生认为应该多读书而只有18.7%的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情况满意, 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可见大多数学生对于阅读的重要性认知还是正确的, 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够完全地付诸行动而达到满意的地步。

3.2.8 影响因素。

图5为影响因素分布表。可见影响阅读的主要因素是时间与兴趣, 且选择兴趣的比例高于时间, 可见时间并不是影响阅读的主要因素, 这也与之前暑假期间阅读量反而降低相一致。

3.3 阅读环境

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能提供丰富的书籍资源, 而且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能引领全校阅读甚至全民阅读的新风尚, 因此阅读环境的调查也不容忽视。

3.3.1 阅读地点。

图6为最喜欢的阅读地点分布表。从表中可知30.8%的学生喜欢图书馆, 29.4%的学生选择了家, 这两者所占的比例可达到60.2%, 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自习室、寝室或书店, 这可能是图书馆内环境舒适安静、空间较大、取书方便、氛围较好等有关, 而在家里放松自由, 可躺着、趴着、坐着看书, 或边看书边听音乐, 且没有时间限制, 因此为多数学生所喜爱。而大多数学生选择在自习室里上自习写作业, 在寝室里玩游戏、逛淘宝、看视频, 因此选择在此看书的较少。而书店由于流动性较大, 空间较小, 且不方便, 因此选择的学生最少。

3.3.2 寝室读书氛围。

图7为寝室读书氛围评估表。从表中可知, 有48.3%的学生认为自己寝室的读书氛围一般, 25.9%的学生认为较差, 而仅有4.3%的学生认为他们寝室的读书氛围较好, 这可能与上文所提及的多数学生选择在寝室内玩手机、打游戏等有关。一个寝室的读书氛围能够带动整个寝室人员的发展, 因此寝室文化建设也刻不容缓。

3.3.3 学校图书馆资源储备。

图8、9分别为学校图书馆纸质书籍存储数量、电子资源存储数量和电子资源利用情况分布表。从表中可知, 有43.5%的学生认为图书馆存书量是丰富的, 但仍有18.9%的学生认为其存储不足, 有待增加。而对于图书馆购买的电子资源, 有42.6%的学生认为并不丰富, 且有34.7%的学生对电子资源不了解甚至毫不知情, 进一步调查发现会使用电子资源的学生仅为13.9%, 不太会用的为59.7%, 完全不知情的也达到了26.3%。可见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不仅需要进一步丰富, 而且需要扩大学生对此的知情度以增加其使用率, 这样才能完成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3.3.4 公共图书馆。

在对到省或市图书馆借阅的频率的调查中发现, 仅有3.1%的学生选择经常到公共图书馆去借阅, 而其余96.4%的学生则偶尔去或者从来不去, 这可能与公共图书馆数量较少, 且路途遥远不方便有关。也有调查结果表明,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美国每10 000人占有1家公共图书馆, 图书馆借阅证拥有者占据了全国公民的62%, 公共图书馆的使用效率达到了10亿人次/年。以美国的公共图书馆利用效率为标准来看, 我国总体上每46万人才拥有1所公共图书馆。由此可见,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 需要加大国家的财政支持。[7]

3.4 阅读活动开展情况

在对阅读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中发现, 只有图书馆的阅读宣传栏、网络读书园地栏目、学校布置的寒暑假任务、老师优秀书目推荐这四项活动经常开展的比例相对较多, 但“偶尔”与“从不”仍然占据超过50%的比例, 而其他阅读活动的开展情况则严重不足, 可见图书馆、学校、老师在此方面仍需做出努力, 以增加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4. 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 可以发现, 医学生阅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4.1 阅读时间少、阅读量不足

4.2 阅读种类较单一且偏好于休闲娱乐类

4.3 阅读目的不明确、盲目性较大

4.4 阅读质量不高, 浅阅读增加、深阅读减少

4.5 周围阅读氛围不高

4.6 公共图书馆数量少, 学校电子资源利用不合理

5. 阅读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以及阅读活动开展不足的情况, 提出以下对策, 希望能够改善医学生的阅读情况:

5.1 学校方面

经常开展一些阅读活动如:读书征文活动、读书辩论赛、阅读知识竞赛、读书评书活动, 以及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开展阅读讲座或读书报告会等。这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能使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及时的运用与巩固, 且能够提高他们阅读的深度与广度而不再仅仅停留于书籍的表面。同时这些专家学者不仅将自己的读书方法和阅读技巧传授给大学生, 还把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密切关注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理论问题, 甚至对其专业领域新的学术理论、新的著作等相关知识都讲授给大学生, 同时对大学生应该阅读哪些著作、杂志以及各类参考文献也会推荐许多明确的方式和途径, 这样可以更有效地为大学生节省宝贵的时间。[8]

5.2 图书馆方面

重视大一新生入馆教育, 广泛分发《读者手册》, 及时通知到馆新书, 经常举办与别校的图书交流活动, 鼓励学生制作阅读宣传栏, 开辟“读书园地”“书目推荐”等网络栏目, 经常开展“读书宣传月”活动与“读书之星”评选活动。这些既能够增强学生间的阅读氛围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阅读素质。

5.3 老师方面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开设文献检索课程,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学校的电子资源,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 将读书作为学习任务的学分考评, 寒暑假期间经常布置一些经典名著或专业著作的阅读任务。

5.4 国家方面

重视“全民阅读”, 重视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建设, 加大对教育的关注和财政投入, 增加公共图书馆基础建设, 努力建设“书香社会”的新风尚。

参考文献

[1]刘欢.2012年国民阅读报告出炉, 综合阅读率下降[EB/OL].中国新闻网, 2013-4-18.

[2]陈文婷, 楚永全.“90后”大学生经典阅读状况及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 2013 (6) :99—104.

[3]任福兵.网络时代阅读方式的结构性研究[J].图书馆建设, 2013 (10) :55—67.

[4][5].试述纸质书籍与电子书籍的感官体验[J].美术大观, 2013 (11) :103—103.

[6]王子舟, 周亚, 巫倩.“浅阅读”争辩的文化内涵是什么[J].图书情报知识, 2013 (5) :15—21.

[7]李晓蓉.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4 (1) :87—89.

书籍阅读 篇8

据中国青年报消息:《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鲁滨逊漂流记》……这是杭州市一名中学教师推荐给学生们的书单。这份书单被报道后在全国引起不小反响。一名70后出生的网友说:“我读书的时候, 老师推荐的差不多也是这些书。没想到十多年过去了, 还是这些书。”书单是一样, 只是现在人们似乎不会照着书单读完这些书了。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于2008年公布的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户均年消费图书不足两本。传统图书阅读率呈持续走低态势, 阅读率仅为34.7%, 比2005年降低了14%。至于不读书的原因, 49.4%的人归结为“没有时间”, 42.8%的人说“没有习惯”。调查还显示互联网阅读率持续迅速上升, 并首次超过图书阅读。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趋势。有人开始担忧, 网络阅读形式渐成人们的阅读习惯, 可能造成国民思维能力的弱化。如果有几个小时的闲暇, 大部分人更愿意看一部网络小说或搞笑帖子。人们并非不待见经典, 恰恰是太待见, 总想找个专门时间来拜读。结果网络小说看了一堆, 阅读《论语》的那个美好午后仍是遥遥无期。

书籍阅读 篇9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 文学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也在逐渐改变。作为一名汉语言专业的学生, 研究文学类书籍的阅读市场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机关工作人员作为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工作的工作人员, 他们的文学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阅读文学作品对机关工作人员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特别是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 在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修养。本调查报告选取了湖州市机关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 调查他们对文学作品的了解程度以及现在的阅读倾向, 提出自己对机关工作人员阅读文学作品的见解, 可供组织人事部门培训干部以及对当前文学创作方向给出参考。

二.问卷的设计

本问卷分为五部分 (详见附录一) 。第一部分了解问卷对象的基本情况:部门、性别、年龄、职务、教育水平。第二部分为问卷主体部分, 分为四个方面。1、一至五题, 主要调查的是机关工作人员对文学作品的了解程度。在这五题中囊括了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港台和外国文学中知名的作品和作家, 为多选题。2、六至十题, 调查机关工作人员对文学类作品的深入理解程度。前两题是调查机关工作人员对中国古代与近现代中必读的文学经典著作的阅读程度, 为多选题。后三题为文学常识, 为单选题。3、十一至十三题, 主要调查机关工作人员对文学类书籍的阅读倾向, 以及其阅读作品的题材、类型和阅读习惯。4、十四至十九题, 主要调查机关工作人员整体阅读倾向, 不再拘泥于文学类书籍, 主要了解机关工作人员阅读的兴趣和方向等。

三.问卷的回收

本问卷共发放了53份, 收回有效问卷53份。为了保障问卷的代表性, 调查者选取了湖州市市级机关部门四个和湖州市吴兴区区级机关部门一个, 涉及行政执法部门、综合经济部门和文教科卫部们。其中行政执法部门17人、综合经济部门13人、科教文卫部门23人。调查人群有县处级干部、正科级干部和一般干部;其中县处级干部3人、正科级干部11人、一般干部37人。年龄跨度从25岁至55岁;其中25-35岁18人、35-45岁17人、45-55岁10人、55岁以上4人。教育水平从高中到研究生不等;其中研究生5人、本科30人、专科9人、高中2人。受调查者有广泛的代表性。

四.问卷的分析

在收回的调查问卷中, 调查者发现了以下几点现象。

(一) 文学普及程度较低, 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

1.中国古代文学的阅读停留在唐诗、宋词等大众文学, 但是先秦散文和传记类文学的阅读普遍偏低。

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先秦文学和传记类文学的阅读率是偏低的。特别是先秦文学。由于年代久远, 语言障碍等种种原因造成了读者的阅读困难, 很多读者往往有心也在阅读了开头后就放下了书本。在文学常识这一题中, 有17%的机关工作人员甚至不知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句名言出自哪部著作, 这是基础文学极度缺失的现象。事实上, 先秦散文与传记文学如《史记》是传承中国文化、文明的载体, 对于机关工作人员来说是非常好的教科书, 特别是先秦散文, 《论语》、《孟子》中有中国文化最为精髓的部分, 而《庄子》则可以教会机关工作人员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中如何放松心情、拥有一份豁达的心境。

2.中国当代文学缺失, 港台文学热销。

在当代文学阅读的调查中, 我们发现, 除了王蒙、刘心武、梁晓声的阅读比例超过半数, 其他作家的阅读比例都相当低。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春之声》等在35岁以上的机关工作人员中拥有很高的阅读率。而刘心武与梁晓声则因为伤痕文学闻名于世。余华、韩少功等先锋派作家的作品较少受到机关工作人员的追捧。而即使是在当代诗坛十分有名的海子、顾城也没有得到很高的阅读率。我们列出了15名较为知名的中国当代作家, 但是这其中并没有出现阅读率高度集中的现象, 刘心武占51%, 是否可以说像中国近现代的大家还没有出现。

而与当代文学的缺失成相反趋势的则是港台文学的热销。三毛、席慕容、金庸、梁羽生、古龙、琼瑶等作家的作品都有接近八成的阅读率。这些作家的作品代表了散文、武侠小说、言情小说, 他们的作品语言通俗优美、故事情节性强、雅俗共赏, 而这些文学体裁恰恰符合了文学在当下的休闲、消遣功能。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之中开始一个故事、又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之中结束一个故事, 对于读者来说没有很重的负担。这比严肃文学或纯文学更加适应机关工作人员繁忙的脑力工作。这也是造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缺失、港台文学热销的主要原因之一。

3.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明显受媒介 (如:电影) 、意识形态 (如:政治宣传) 的影响较大。

在外国文学的阅读中, 我们发现了明显的高峰与低谷。而这些高峰都有一些相同的因素, 那就是他们普遍受到媒介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从而在读者中占有较高的阅读率。如占有最高阅读率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通过政治宣传从而达到了普遍阅读。而《巴黎圣母院》则是因为有了电影这一媒介的宣传从而使得更多的影迷转换成为了书迷。

(二) 小说居文学类书籍榜首, 其中推理小说、历史小说占绝对优势。

在收回的调查数据中, 小说以绝对的优势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文学作品的题材。而曾经“风流”一时的诗歌和戏剧几乎无人问津, 诗歌占9%, 戏剧只占2%。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文学作品创作的方向:以小说、纪实文学为主, 纯文学基本遭到淘汰的命运。同样也反映出当代读者的阅读方向:以贴切生活、真实易懂为优, 以远离生活、虚幻难懂为劣。在调查过程中, 调查者还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虽然受调查者中男性占到了将近六成的比例, 可是言情类小说还是紧随历史小说, 位列小说类型阅读榜的第三位。相较于女性机关工作人员较少阅读言情类小说的情况, 很多男性机关工作人员却选择了言情类小说。这是与前几年的阅读人群不同的, 这或许也是社会进步, 知识女性在获得更多的主动权与自主权后, 主动放弃了儿女情长、更适合于家庭主妇消遣的言情小说, 转而选择更为贴切生活的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 这也表现了女性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特性。

(三) 古老的阅读习惯依旧没有改变, 新兴的阅读习惯悄然出现。

在调查中,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 纸质阅读依旧是机关工作人员的首选阅读方式, 占92%。此次调查, 我们选取的调查对象中, 虽然年轻干部占半数以上, 但是新兴阅读方式所占比例仍然不高, 说明纸质阅读这一古老的阅读方式依旧没有改变。但是, 在调查问卷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年轻干部选择的阅读方式是网上阅读和电子图书的方式, 甚至也有部分中年干部选择这两种方式。说明这些新兴的阅读方式正在读者之中悄然兴起, 在倡导低碳生活的大背景之下, 这两种更为环保、方便的阅读方式必然会替代原始的纸质阅读, 成为主流的阅读方式。

(四) 机关工作人员近期阅读情况喜忧参半。

机关工作人员在半年内阅读文学作品的比例有66%, 但是仍然有34%的机关工作人员超过一年没有阅读任何文学作品, 而完全记不清何时阅读作品的机关工作人员占到25%。这种情况是喜忧参半的, 一方面来说, 机关工作人员超过半数保持着阅读的习惯, 另一方面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机关工作人员完全放弃了阅读这个良好的习惯。

我们在统计所有已知的机关工作人员近期阅读书籍的名单时, 发现文学类书籍还是拥有了最多的阅读率, 其次是教育类书籍。机关工作人员在阅读书籍时关注的不仅仅是纯粹阅读带来的愉悦, 更多的还是与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一些东西。阅读教育类书籍为培养优秀的下一代做准备, 励志类书籍帮助自己在激烈的工作之中累积信心。这些与机关工作人员优秀的工作表现都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五) 了解社会、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三作用平分秋色, 三部门各有差异。

在文学作品作用的调查中, 了解社会、增长见识、陶冶情操都以66%的比例占据了榜首。《论语·阳货》中有这样一段话“《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虽然这是对《诗经》的评价, 但是这也可以延伸到文学作品的作用上去。“诗可以激发情志, 可以观察社会, 可以交往朋友, 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 远可以侍奉君王, 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我们的调查结果也符合了孔子千年前对文学的作用所下的定义:了解社会、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虽然在商品化的浪潮之中, 文学增加了消遣这一作用, 但是文学最为本真的东西还是历经了千年, 保存完好。

而在借鉴写作手法、提高文学水平这一选项上, 我们选取的三个部门有了巨大的差异。行政执法部门为35%, 科教文卫部门为22%, 而综合经济部门却是0% (我们选择的单位偏重财务管理) 。这体现了三个部门不同的工作性质。行政执法部门的公文写作最多, 机关工作人员的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会更加注意作品中的遣词造句。而综合经济部门以业务为主, 专业知识性较强。这就是造成了三个部门截然不同的选择结果的原因。

相较于其他两个部门, 行政执法部门阅读较多的书籍类型有法律类、政治类和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专业书籍。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的阅读方向。政治、法律与他们的工作紧密关联, 所以行政执法部门的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关心政治、法律, 提高工作水平。而综合经济部门的机关工作人员大多需要进行精密的代数计算, 对于政治、法律类的信息需求量不大。而文教科卫部门的机关工作人员大多需要较好的文学 (文化) 功底, 所以他们的阅读方向相较于另外两个部门也会更加偏向于文学类书籍。三个部门的阅读书籍类型数据统计中, 养生类都占有较高的比例。这说明在现代社会中, 人们特别是机关工作人员更加注重自身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了。

(六) “工作忙”成机关工作人员减少阅读文学作品的最主要原因, 市场需求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工作忙、没时间已经成为了机关工作人员减少阅读文学作品的最主要原因。虽然可能是托辞, 但也可以说明现在的机关工作还是相当繁忙的。机关工作人员要在完成工作的同时, 顾全家庭等多方面的问题是相当不容易的。而好的文学作品不多也是较多的一个选项。

五.提出的建议

1.普及机关工作人员基础文学的阅读, 推广新兴阅读方式。

机关工作人员的文学类书籍阅读率是不够的。所以组织人事部门应该在培训干部的时候注意到这一点。阅读文学作品, 特别是中国文学作品, 能够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核、精神所在。在这些内核背后, 是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到怎样为人处事, 怎样调整心态, 甚至是教育子女的问题。可以在机关单位开展读书月或是读书小组这种类型的活动。每一段时间内向机关工作人员推荐一本好书。这些书籍可以是文学类书籍, 着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华部分、中国近现代的必读大家、外国文学耳熟能详的作品、中国当代、港台文学中的优秀部分;也可以是励志类书籍、教育类书籍、甚至是养生类书籍。制定一个书单, 供公务员选择, 在闲暇时间进行增长知识的休闲阅读。

鉴于机关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 有关部门可以为机关工作人员制定一些文学名著的简本。这些简本可以是先秦散文和传记类文学。在诸子百家和多种史传中选取对机关工作人员来说有学习意义的段落, 配上字句翻译和插画。让机关工作人员感受到轻松阅读的同时扫除了文字障碍和冗长的大部头书籍。在坐公交车、等人这些零散的时间段内都可以进行舒适的阅读。

机关单位也可以在单位中成立小型的图书阅览室。这些图书阅览室应该根据不同单位不同的工作性质给出不同的定位。例如行政执法单位就可以多增加一些法律、政治方面的书籍;而综合经济部门就应该多增加一些经济方面的书籍。同时, 文学类书籍应该是每个单位小型图书阅览室的基础书籍。或者机关单位可以给机关工作人员免费发放图书馆的借书卡。这些举措都可以提升机关工作人员的阅读率, 养成终身阅读、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同时, 在低碳生活的大背景下, 机关单位应该大力提倡机关工作人员使用新兴的阅读方式, 改变陈旧的阅读方式。这样不仅省钱, 同样环保。

2.教育文化部门要把普及中国文学 (文化) 作为己任。

从目前来看, 教育部门、文化部门对普及中国文学所作的工作还不够。由于受整个社会的影响, 很多人愿意学习英文, 对中国语言文学的学习还是很欠缺, 甚至出现了某些领域的空白或荒漠。教育文化部门应该认真的研究这一现象, 怎样提高母语的教育水平以及提高中国文学 (文化) 的认知水平。

3.机关工作人员要“减负”, 要给机关工作人员“松绑”。

问卷得出:机关工作人员没有阅读文学作品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时间, 工作太忙。我们认为这是真实的。现在机关干部很繁忙, 并不是一杯茶一张报, 而是“五加二”、“白加黑”, 应该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机关工作人员工作量也是相当大的。所以, “治病须治根”。找到根源之后, 就应该从根源上去整治这个问题。机关单位应该适量给机关工作人员“减负”。让机关工作人员回归公共管理事务, 在完成工作之后有闲暇时间顾及家庭以及自身的长远发展。

4.应该创造更多优质的文学作品, 作家还需要更多的磨练。

我们在分析机关工作人员文学作品阅读率偏低的原因的同时更应该想到在书目繁多的当代, 为何机关工作人员还会认为好的文学作品不多。

诚然, 中国当代有很多的作家, 其总和远远超过了中国近现代的作家, 但是, 作品质量却是远不能及的。也许在商品经济为主的时代, 文学也成为一种商品, 而当代作家在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下是无法创造出质量优秀的作品的。我们当代众多的作家们还需要克服社会的诱惑, 潜心创作, 创作出更适合人民大众喜爱的优秀的文学作品。

(附录)

湖州市机关工作人员文学类书籍阅读的调查问卷您的性别:男□女□

您所在的工作单位性质:行政执法部门□综合经济部门□文教卫科技部门□

您的职务是:县处级□正科□一般干部□

您的年龄是:25-35□35-45□45-55□55以上□

您的受教育水平 (全日制脱产) :研究生□本科□专科□高中□

1.下列文学作品, 您曾经阅读过的有_______?

先秦散文作品 (如:《论语》、《老子》、《庄子》) □唐诗□宋词□元曲□

传记文学作品 (如《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

2.下列近现代作家中, 您曾经阅读过其作品的有_______?

鲁迅□郭沫若□巴金□老舍□曹禺□

张爱玲□张恨水□钱钟书□胡适□梁实秋□其他

3.下列当代作家中, 您曾经阅读过其作品的有________?

王蒙□杨沫□茹志鹃□刘心武□张承志□谌容□张贤亮□梁晓声□余华□韩少功□莫言□铁凝□苏童□海子□顾城□其他

4.下列港台作家中, 您曾经阅读过其作品的有__________?

三毛□席慕容□刘墉□余光中□白先勇□金庸□亦舒□古龙□琼瑶□梁羽生□席绢□李碧华□

其他_________

5.下列外国文学作品中, 您曾经有过阅读经历的有________?

但丁《神曲》□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雨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司汤达《红与黑》□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宁娜》□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其他_____________

6.下列文学作品, 您从头至尾完整阅读过的有?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

《水浒传》□《唐诗三百首》□《论语》□

《庄子》□《孟子》□

7.下列近现代文学作品, 您从头至尾完整阅读过的有?

《骆驼祥子》□《家》□《雷雨》□《林家铺子》□《半生缘》□《边城》□《围城》□《雅舍小品》□《呐喊》《彷徨》□其他

8.“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哪本书籍?

《论语》□《老子》□《庄子》□《孟子》□

9.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是出自以下哪篇文章?

《故乡》□《祝福》□《孔乙己》□《藤野先生》□

1 0.艾丝美拉达这个人物形象是出自以下哪部小说?

《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卡门》□《李尔王》□

1 1.您喜欢阅读哪种类型的小说?

武侠小说□推理小说□悬疑小说□历史小说□军事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玄幻小说□

1 2.您喜爱看的文学作品的题材是?

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游记□纪实文学□政论□其他_____________

1 3.您的阅读习惯是?

纸质阅读□网上阅读□电子图书□

1 4.您最近一次阅读文学类书籍 (正式出版物, 非杂志、报纸) 是在什么时候?

A.一个月以内B.最近半年

C.一至两年D.完全记不清

选A、B、C中任意一项的请写下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文学作品的名称

1 5.工作对您的阅读喜好有没有影响?如果有, 请具体说明转变的情况。 (如:从文学类书籍到经济类书籍) 。

1 6.您认为阅读文学作品对您有什么好处?

了解社会□借鉴写作手法、提高文学水平□消遣作用□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其他

1 7.现在, 您在空闲时间看得最多的是什么类型的书籍?

文学类□经济类□法律类□政治类□哲学类□养生类□和自己工作有关的专业书籍□其他_______

1 8.您曾经阅读过, 并且喜欢的一部文学作品是? (可写多部)

摘要:阅读文学作品对机关工作人员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特别是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 在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修养。本报告选取了湖州市机关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 调查他们对文学作品的了解程度以及现在的阅读倾向, 提出自己对机关工作人员阅读文学作品的见解和建议。

书籍阅读 篇10

关键词:书籍装帧,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人类社会面对的主要难题, 环境污染正对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趋恶化, 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的改善。许多设计师将目光投向了对设计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探索, 并尝试促进人类、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绿色设计”的概念应运而生, 并逐渐发展成为当今设计领域的主流趋势之一。

绿色设计主要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问题, 它不单纯是技术的进步, 更是一种观念的革新, 这就要求设计师将目光放在真正意义的创新上面, 尽量用更简约的造型创造更丰厚的价值。在现代化的今天, 绿色设计切实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因此它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更多的是要运用到实践中。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在1971年出版了一部名为《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的著作。书中强调设计应优先考虑资源的使用问题, 设计的职责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为地球和人类服务。这本书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反而引发了一些设计师对帕帕奈克的抨击, 但在不久后, 设计却正是朝着帕帕奈克所预言的方向发展开来, 直到今日, 这本书仍被普遍誉为绿色设计和可持续设计的理论基石。该书用生动的语言和实例反思了设计的现状和未来设计的趋势。

然而, 通过设计的办法, 来维持利益和环保之间的平衡绝非易事。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的利益驱动下, 更不易做到。这就要求, 一方面, 消费者应该增强环保意识, 另一方面, 政府应该在法律法规上加强力度, 同时, 设计师的努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 绿色设计的实践卓有成效, 但却大多运用在工业设计当中, 在其他领域涉足甚少。而笔者意在探讨绿色设计与视觉设计之间的链接, 尤其是书籍装帧设计。书籍是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接触到的最普通的物件, 它虽然平凡, 但却对人类来说有着深刻的含义。书籍同时作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推进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对于精神需求越来越多, 也相应地推动着书籍的发展和演变。当人类的审美和需求达到一定的水平, 对于书籍装帧设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此, 日本著名设计师杉浦康平先生如是说:“书籍的设计是外在观赏美与内在功能和谐美的综合”, 这也表明, 书籍设计是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杉浦康平先生的书籍设计理念中最为突出的是书籍的“五感”, 一部书拿在手里, 读者首先用手触及到书页, 而后是眼睛对文字、图画的视觉感受, 随着书页的翻动, 书中的内容在读者脑海中循序渐进, 读者的情绪也会随着书中色彩、文字等发生微妙的变化, 其目的就是使书籍引导读者产生触觉、听觉、嗅觉、视觉、味觉的感受和变化, 这就是杉浦先生设计一本书时最初的出发点。书籍能够给读者带来知识和信息, 也能够带给读者美的享受。一本好书, 应该不仅能够提供静止的阅读, 还可以带给读者畅快的精神享受。在这个进化过程中, 设计师做了许多工作, 使书籍装帧设计能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愉悦读者、提高书籍质量, 从而提高整体设计水平。近十几年来, 各国设计师又顺应时代潮流将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的概念融入到书籍装帧设计当中来, 使书籍装帧设计更有内涵和时代感, 也更加符合读者对于创新的需求。这也是书籍装帧设计的一个趋势, 更是设计师为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书籍设计也有着深厚渊源, 在东西方设计文化研究领域, 杉浦康平先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认为, 在诸多方面东西方都存在着许多差异, 设计和美学更是差异巨大, 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 色彩还是材料的运用, 东西方之间都是一种对立统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却各自独立存在着的。但随着全球化的推进, 文化差异正在一步步缩小, 融会贯通、求同存异才是解决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大趋势。同时,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也体现在了书籍设计上。首先是对于书籍的总体感受, 西方书籍往往书皮质硬、内容丰厚, 有一种大理石一般的结实感, 无论拿在手中还是放在眼前, 都带给读者踏实、贵族的感觉。而中国书, 或者说东方书籍, 很多则是更加简洁, 质量轻盈, 便于携带和翻阅, 更加接地气, 走亲民路线, 但却并不缺乏内容的丰富。其次, 当读者指尖触碰到页面, 纸质的硬或软、粗或细, 都将唤起触觉上的不同感受。再次, 当你打开一本书, 墨香扑面而来刺激你的嗅觉, 能够给读者带来奇妙的感受。最后, 快速或缓缓翻动书页时, 纸张发出的声音则会带来听觉的新鲜感受, 如果使用的是一本厚厚的词典, 翻动时则会发出厚重的响声, 若是使用上百页的教科书, 则会发出积雪般唰啦唰啦的微弱的声响, 各类书籍都有其固有的声音, 对于热爱图书的人来说, 在翻动不同书籍时发出的多样的声响, 绝对是一场听觉盛宴。书籍五感的设计理念中其实就包含了绿色设计的信息, 使用绿色材料可以在五种感觉上带给读者新奇的体验, 同时也符合绿色设计的理论和社会发展、和谐社会的要求。

设计师设计制作一本书时, 从书籍材料入手切合绿色设计理念是再容易不过的。现如今市场上随处可见各种绿色环保材料, 可以运用到书籍装帧上的不计其数。作为一部概念书籍, 使用玻璃、布料都是不错的选择, 甚至可以就地取材, 飘落的树叶、脱落的书皮、废弃的报纸都是可选可用的。书籍的质感主要体现在纸材的使用上, 纸张材料各有自己的气质, 不同的纸材蕴涵着各自的寓意, 虽然纸这一最原生态的材料看似环保, 但历史的不断前进让我们看到, 这也是污染和资源浪费的一种途径, 使用纸作为书籍的材料, 一方面是对木材的消耗, 另一方面将油墨印在纸上, 一旦废弃, 油墨不易挥发, 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回收处理, 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更有甚者在设计时为了彰显书籍个性, 使用一些动植物材料, 例如动物皮草等, 对生态产生了严重破坏, 也给图书行业带来了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在环境问题尤为严重的今天, 这无疑是一种非常失败的设计作品。尤其是报纸类和期刊类读物, 更新换代周期短, 时效性强, 往往人们阅读完之后就随手丢弃, 往往不能够得到循环再利用, 这也将成为一种污染和浪费。所以, 在设计过程中, 过分注重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 而忽视书籍本身的价值和内涵, 将会耗费巨大的能源资源, 破坏环境和谐, 这与绿色设计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其实, 纸作为我们最常使用的一种媒介, 被成熟的应用于各个方面, 具有无数种变化的可能, 设计师应根据各种纸质材料的特点来解决更多创意和实用的矛盾, 迎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使书籍装帧设计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这是设计师的责任, 也是每位读者的责任。

在欧美及日本等国, 已经将绿色设计运用于书籍装帧设计当中, 而中国设计师还鲜有这样的作品问世。所以, 我国设计师应该着重培养这方面的设计思维, 注重设计与创意的表达, 不要被传统的思维定式所限制。日本的设计师敢于做出许多大胆的尝试, 已经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应向设计水平发达的国家和设计师虚心学习, 以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和审美品位。追赶时代步伐, 顺应生态发展是大势所趋。

总而言之, 绿色设计已经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 在设计领域,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重视环保概念在设计活动中的应用。在设计活动中, 书籍装帧设计对绿色设计方法的需求仅次于工业产品设计, 所以, 加强对于绿色设计方法的使用和探索已迫在眉睫。同时, 对于设计师来说, 使命不仅仅是设计出便于人类生产活动的产品, 更重要的是作为设计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真正为人类设计,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

参考文献

[1]刘哲.“有计划废止制度”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启示[J].艺海, 2011, (11) :34-35.

[2]宋梅梅.疾风迅雷之后的思考——从杉浦康平中国展思考中日的书籍装帧设计[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7, (03) :26-28.

[3]吕敬人.杉浦康平——现代书籍艺术设计的先行者[J].装饰, 2007, (04) :86-89.

[4]林佳.纸材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12.

[5]吕敬人.杉浦康平的装帧艺术[J].装饰, 1992, (03) :15-17+21.

上一篇:渗透测试下一篇:中国地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