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

2024-04-30

当前经济(精选十篇)

当前经济 篇1

面对近年来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 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 但是在2009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仍然迅速。以下是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数据情况[1]: (1) 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 粮食实现连续六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3 082万吨, 比上年增长0.4%, 连续六年增产。油料产量预计增长5%左右, 糖料下降9%左右。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 509万吨, 增长5.0%。 (2) 工业生产逐季回升, 实现利润由大幅下降转为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 增速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67%。1—11月份,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 891亿元, 同比增长7.8%, 比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在39个工业大类中, 30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 (3) 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 846亿元, 比上年增长30.1%, 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其中,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4 139亿元, 增长30.5%, 加快4.4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0 707亿元, 增长27.5%, 加快6个百分点。 (4) 市场销售增长平稳较快, 部分产品销售快速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 343亿元, 比上年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16.9%, 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 (5) 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全年下降, 年底出现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其中, 城市下降0.9%, 农村下降0.3%。 (6) 进出口总额全年下降, 自11月份由降转升。全年进出口总额22 073亿美元, 比上年下降13.9%。全年出口12 017亿美元, 下降16%;进口10 056亿美元, 下降11.2%。进出口相抵, 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 比上年减少994亿美元。 (7)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就业形势好于预期。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8 858元。其中,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175元, 比上年增长8.8%,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 153元, 比上年增长8.2%,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8.5%。全年城镇就业人员比上年净增910万人。年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49亿人, 比第一季度末增加170万人。 (8) 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 新增贷款大幅增加。12月末, 广义货币 (M2) 余额60.6万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27.7%, 增幅同比加快9.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 (M1) 22万亿元, 增长32.4%, 加快23.3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 (M0) 38 246亿元, 增长11.8%, 回落0.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万亿元, 比年初增加9.6万亿元, 同比多增4.7万亿元。

二、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形势

1. 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的影响。

首先, 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减速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美欧经济下滑对中国出口的不利影响已经比较明显。其次, 各国反向货币政策, 使利差格局发生变化,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加大。2007年以来, 美国步入降息周期。2007年9月18日, 美联储将保持14个月的联邦基金利率从5.25%下调到4.75%, 此后为缓解次债危机的影响, 美联储分别在10月31日与12月11日将联邦基金利率各下调25个基点。2008年1月美联储在有史以来首次在8天之内连续大幅度降利75个和50个基点, 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3%。3月, 美联储继续降息75个基点, 至2.25%的三年最低点, 4月30日再次调整为2%。最后, 美元对欧元等主要货币贬值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人民币升值风险也有所增加。此外, 次债危机期间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更趋复杂, 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动性明显增强。同时, 国际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灾后重建的需求拉动, 使控制通胀的难度进一步加大[2]。

2. 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首先, 中国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4%, 2009年增长8.7%, 同时, 偏快的经济增速得以减缓, 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基本消除[3]。其次, 投资和居民消费增长, 较高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出现回落, 在世界经济增长普遍减缓、物价快速上涨的情况下, 中国的GDP跑赢了CPI, 而包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内的大部分国家, 物价涨幅都大大高于GDP的增幅。此外, 财政收入增长, 经济效益仍维持较高水平,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外贸顺差过大矛盾缓解, 农业保持良好势头, 都表明中国经济形势总体来说是好的。

但是, 中国经济仍面临严峻的考验。物价上涨的压力很大, 在世界各国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下, 中国的CPI也一直冲高, 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压力。同时, 部分行业, 如汽车、钢铁、建材、机械等, 经营都出现困难, 特别是中小企业。据有关统计, 2008年一些地方已经有10%~20%的中小企业出现倒闭。部分领域投资增速下滑过快, 出口下滑偏快, 证券市场过度调整等也对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三、应对危机的措施

危机总是层出不穷, 借鉴以前危机处理的经验, 对中国度过经济发展的危险期也有很大的帮助。下面笔者将从亚洲金融危机和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借鉴作用出发, 提出一些对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

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泰国、印尼、韩国等国, 这些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中, 资产价格上升形成了一定的泡沫经济, 大量吸引短期国际资本影响了经济的稳定性, 国际投机资金针对其经济金融中的漏洞开展了大规模的冲击, 终于在1997年爆发了金融危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中国面临了外部需求不足, 就业压力加大, 发展模式受到质疑的困境。1998年下半年开始出口总额同比下降。加之当时正在开展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改革产生了大量离岗人员, 危机的冲击加大了就业压力。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危机国家有相似之处, 这种发展模式也受到怀疑, 具体表现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金额1998年开始下降[4]。目前中国宏观环境与亚洲金融危机时的不同在于:一是经济的外向度大大提高, 对外需即进出口的依赖增加;二是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20世纪90年代时国有经济仍占中国国民经济的绝大部分, 当前民营经济等的比重已大幅上升;三是房地产、汽车市场的变化。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房改政策的正式实施, 商业银行开办住房、汽车等消费贷款, 都对经济复苏起到了较大拉动作用。目前房地产市场已经比较成熟, 增速将放缓, 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低于刚过去的十年;汽车市场仍有较大潜力, 但增速也将逐渐降低。总体来看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将大于亚洲金融危机。借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采取的应对对策, 中国采取了以扩大内需为主的政策, 高调推出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 货币调控转为宽松, 目前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危机仍未结束, 中国的应对将是长期的。未来政策选择一是要区别当前与前次危机的具体情况, 二是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 在解决即期问题的同时, 从长远出发, 解决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泡沫经济是一种复杂的经济失衡状况, 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泡沫经济造成日本经济不景气, 至今尚未完全脱离困境。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与当时日本经济形势极为相似:一是经济增长率连续四年在10%以上;二是贸易顺差扩大, 资本流动性过剩;三是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巨大压力;四是房地产价格超常上升。对此, 我们应以日本的泡沫经济为戒, 避免重蹈它的覆辙[5]。亚洲金融危机和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警示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实行稳中偏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应是稳健的, 过度扩张或突然收缩都有可能对国民经济产生破坏性影响。在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过程中, 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在泡沫经济破灭的时候, 突然收缩的货币政策又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今后, 为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还需采用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和加大窗口指导等措施, 逐渐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完善中国的货币调控机制。其次, 对股票市场进行调控。乐观的预期使当时的日本人不断把资金投向股市和房地产市场, 在泡沫经济形成的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前中国的股民对股市也有着“合理”的预期, 认为股价下跌也只是暂时的调整、震荡, 肯定还会回升。中国股市的各种制度尚不健全, 投机盛行, 这就决定了股市具有更强的心理特征。政府作为宏观调控和权威信息发布机构, 有义务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 理顺股市行业秩序, 对股民进行正确的投资引导, 减少投机行为。最后, 规范房地产市场。日本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为防止产生房地产泡沫, 必须进一步规范中国的房地产市场。 (1) 加强对金融机构资产运行情况的监管。严格规定金融部门向房地产贷款的比例和房地产抵押贷款融资的比率, 紧缩信贷总量。 (2) 严格审查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条件, 降低融资比率。加大对抵押物和信用担保方的核实力度, 建立一套全面评估贷款方的风险监控体系。 (3) 严厉查处“官商勾结”的违法行为, 如对低价出让土地、高价炒卖房地产等扰乱房地产市场价格秩序的行为要予以曝光, 并严肃查处, 谨防出现新一轮的“圈地运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寻租行为。

此外, 出口方面中国目前经济外向度高, 对外需依赖大, 目前出口下降比较大, 为扩大出口, 可以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 放缓人民币升值步伐, 甚至人民币做一定程度的贬值。同时, 实现出口目的地多元化, 出口商品多元化, 保证出口经济的健康发展。

摘要:近年来, 因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使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中国金融市场虽然并未全面开放, 但中国的经济目前对外依存度高达60%, 因而中国对外出口国家经济出现大幅下滑。根据近期数据和以前经济危机的比较, 对现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经济形势,危机,对策

参考文献

[1]2009年中国经济数据全文[EB/OL].http://www.dzwww.com/rollnews/finance/201001/t20100121_5505618.htm.

[2]曲凤杰.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影响[J].国际贸易, 2008, (6) .

[3]董春杰.关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思考[J].理论学习, 2008, (12) .

[4]刘慧娜, 甄亚丽.亚洲金融危机应对措施回顾与借鉴[J].特区经济, 2009, (10) .

当前国际经济结构 篇2

金融全球化的本质是金融资本的全球高速流动以寻求最大利润。巨额资本的快速流动增加了金融系统的潜在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不健全、具体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产生金融危机的诱因可以说无处不存,无时不在。主要是因为:

1.短期资本的大进大出,国际游资频繁在各国外汇、股票市场流动,具有投资、投机两重性。短期资本的大量涌入造成了经济结构性失衡,形成“泡沫经济”,一旦出现逆差或货币贬值,资金便迅速抽逃,导致国际信用危机。的亚洲金融危机便是典型例子。据im f估计,国际短期游资多达7.2 万亿美元,约占世界总额的20%。其投机性、流动性和逐利性构成了对发展中国家金融经济安全的严重威胁。

2.作为资本流动载体的金融衍生工具的最大特点便是其“杠杆效应”,能以较少“定金”买卖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于定金合约金额的金融产品,如远期合同、期货、期权和互换等,形成以证券料汇、利率和商品行情的信息预期为客体的金融衍生资本。一家金融机构的少量交易即可牵动整个国家经济甚至整个国际金融市场,金融链条上的任何环节出问题都可能使整个金融系统遭到毁灭性打击。

当前金融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简述 篇3

关键词:金融经济;中国经济;相关影响

在经济危机影响的背景下,如何治理国家内部的经济发展,已经是各国发展的主题之一。如今的金融市场持续波动,面对着金融环境的日益严峻,我国应当看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障碍,也应该善于在逆境中求生存,将不利因素转化为良好的发展机遇,从而更为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当前的国境金融发展形势

经济危机使得全世界都陷入到恐慌之中,虽然在各国的不断努力下,类似于美国以及欧洲的一些强国,一点点恢复过来,但是由于未从经济发展的根源处进行处理,因此所谓的经济复苏只能算是暂时性的恢复,危机带来的恶性影响依然存在。目前的危机影响主要有市场价格不稳,波动性极大;世界贸易水平下降;各国经济增长缓慢等。因此,就目前情况来讲,在未来几年或者十几年之内国际金融经济的发展都会处于一个持续动荡的状态,而且潜在的经济危机不断,要想短时间摆脱经济威胁几乎不现实。鉴于此,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加快国际金融体系的整改与优化,共同监督国际市场的变化,从而争取以最短的时间稳定国际经济局势,实现稳定发展。

二、当前金融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因为我国目前的资本项目并未完全开放,我国原有金融机构在持有与美国次贷有关的经济资产数量有限,这就使得金融危机并未直接冲击我国的金融机构。但是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全球经济萧条,外需量的极速下降,这样直接导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大幅度下降。同时,一些依靠出口盈利的国内工业企业在危机的影响下,整体的盈利额也在不断下滑,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在我国相当突出,整体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

除此之外,金融危机使我国沿海等地的贸易出口企业面临着巨大压力,甚至一些企业为渡过难关不得不停产减员,这样就会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失业的工人无奈转向内地,向一些中小企业不断扩散,从而导致我国就业压力暴增,整体的就业形势出现严重的问题。

(二)对我国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提出挑战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一直呈上升趋势,各个阶层均鼓励对外贸易,这样有力地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以及就业岗位的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在9.8%左右,外贸企业以及外资企业在吸纳就业人数方面已超过一亿人。在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到WTO,这使得我国从此进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中,对外贸易数量飞速增长,每年的年均外商吸收投资额高达500亿美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对外贸易的同时对外依存度也与日俱增,近十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需要靠经济投资以及贸易出口拉动,尤其是企业在设备投资上,均需要依靠经济出口增长拉动,这样也就形成了一种依赖外需拉动的特殊经济增长模式。但是,如果要是没有金融危机及对中国的影响,相信这种特殊的经济增长模式很难持续。

目前,国际市场的实际需求逐渐扩大,这使得我国外贸出口速度高速增长,很多行业都不约而同的扩大产能,但是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却导致我国的国内外需求比例失调,外贸顺差幅度逐渐增加,造成了流动性过剩以及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过大。同时,固定资产增长速度过快使我国能源供给与环境保护等环节出现问题,经济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压力。在我国,无论是短期的经济稳定,还是长足的经济发展,都必须加快经济运转方式的改变,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调整,立足当下,不断扩大内需,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逐渐转变成为依靠消费、依靠投资等手段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

(三)为我国顺利进入到国际金融市场带去机遇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以及改革开放的程度相对滞后,在国际上对金融运行的准则以及国际货币体制的改革等,我国均缺乏有效地的影响力与发言权,在某种程度上我国已经成为国际金融秩序无理要求的被迫接受者,以及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受害者。此次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但是从某种角度上讲,金融危机为我国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用海外收购等方式逐渐实现跨国经营,推动我国货币逐渐向区域化以及国际化方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

因此在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要抓住机遇,紧跟金融改革的发展步伐,努力实现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经营,逐渐占领国际金融市场,在金融体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响力与发言权。除此之外,我国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推进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不断创造有利条件,让我国的货币能够早日成为可以自由兑换、拥有无限价值的国际性储备货币,从而大范围地培养属于中国自己的金融经济中心,让我国实现从制造大国过渡到金融大国的终极目标,彻底改变我国之前的被人任意束缚的局面,最终成为在国际市场与国际货币体系发展中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纪性国家。

结语:总之,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面对着负面影响我们绝不能有任何疏忽。当下,我国应系统分析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尽可地排除潜在的经济威胁,立足实际,调整结构发展,从而更为有效地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让我国在紧张的局势面前也能做到游刃有余,真正成为世界强国。

参考文献:

[1]毕吉耀.国际金融经济形势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宏观经济研究,2009.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思考 篇4

1.1 对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积极方面的分析

2012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从第一季度的发展经济数据中来看, 第一季度的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8.1%, 虽然相比以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来说有所下降, 但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来看8.1%的速度比较高的, 其他国家增长最快的印度才是6.4%, 所以我国的经济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 我国国家领导人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做出了准确的判断, 继续在我国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从而有效保证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二, 国家鼓励各种消费, 鼓励民间投资, 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推动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 让民营企业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得发展。第三, 我国的潜在市场广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我国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第四, 我国生产要素充足, 尤其是劳动力资源充足, 目前还有很多闲置的劳动力资源, 在未来我国的发展中如果将这些劳动力资源转化成生产力的化, 那么将会促进我国经济更快的发展。

1.2 对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消极方面的分析

在保持乐观态度的过程中我们也因该看到我国经济金融形势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在增加。第一, 经济增长的速度比2011年有所下降, 国内货币的流动性较差, 通货膨胀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物价指数依然上涨。第二,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居民对投资的热度逐渐降低, 大多数居民更愿意将自己的钱储存起来, 消费增长速度相对缓慢。第三, 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中的不确因素增加, 一些国家虽然逐渐走出2008年的经济危机影响, 但是其不利的影响并没有全部消除。

2 在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下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当前的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既有有力的一面, 也有不利的一面, 在经历了经济危机之后, 我国应该对自己的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积极总结以往的经验, 对未来国际经济局势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笔者认为在当前, 我国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必须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进, 从而保证我国经济的发展, 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2.1 经济金融政策的调整要以国家利益为基础

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 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很多重要的经济指标排在世界第一位, 我国的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加, 在国际中的话语权相应增加。我国经济金融政策是与我国利益息息相关的, 所以在制定各种经济政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以基本的经济理论为基础, 更重要的是要站在国家的立场上, 吸收一些先进的经济思想, 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金融政策, 使我国在经济发展中能抓住机遇, 提高经济实力。

2.2 经济政策要长短结合, 松紧搭配

我国在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的过程中要充注重长期政策和短期政策的结合, 从短期来说, 进一步稳定汇率, 有效遏制人民币升值, 在货币政策中要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结合起来, 同时在当前要进一步稳定房价, 积极推行保障性住房建设。从长期来看,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公平性原则的发挥, 对于金融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扩大金融主体, 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从松紧搭配中来看, 针对货币政策要适度拉紧, 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对民间投资政策要松, 鼓励民间投资, 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

2.3 有效控制跨境资本流动

从2010年至今, 我国资本项目的流入趋势在不断扩大, 贸易顺利的差额也逐渐增加, 但是很多跨境资本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而是在金融体系内部停滞。目前热钱的流入主要是进口不付汇或者是少付汇, 虽然在这些渠道中流入的资金规模比较小, 这些方法也是合法的, 但是积少成多, 这些资本的流入会大大增加国际收支压力。在当前为了防止这种跨境资本的流入最根本的还是要稳定汇率政策, 控制人民币升值, 同时国家应该采取积极的政策刺激消费和投资。

2.4 加大房地产经济的调控

在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下, 房地产价格有了明显的回落趋势, 在一些地方房地产价格下降严重。但是随着一些政策的放宽, 房价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 国家应该继续维持稳定的房地产政策, 保证房地产经济的稳定运行, 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加强信贷管理, 减少炒房现象的发生。

3 结论

总之, 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比较复杂, 既有有利的影响因素, 也有消极的影响因素, 国家应该对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进行全面的了解, 对当前的经济金融政策进行有效的调整, 从而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摘要:从2012年上半年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来看, 物价总体攀升比较缓慢, 给人们的生活带了较大的压力, 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在逐渐回落并趋向稳定, 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比较复杂, 既有积极的一面, 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 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就需要对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进行了解, 同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对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做了简单分析, 同时也对今后的经济政策的调整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形势,经济政策,房地产,物价

参考文献

[1]汤涌江.关于目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与政策建议[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2, (05) .

[2]徐诺金.关于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认识与思考[J].南方金融, 2010, (08) .

[3]张涛.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货币政策选择[J].金融发展研究, 2009, (05) .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篇5

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定不移地发展开放型经济、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招商引资、择优选资,促进“引资”与“引智”相结合,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截至2010年7月,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9.8万家,实际使用外资1.05万亿美元。目前中国22%的税收、28%的工业增加值、55%的进出口、50%的技术引进、约4500万人的就业,都来自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是互利共赢的。对中国来说,通过持续吸引外资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宝贵的管理经验以及众多国际化人才。对外商投资企业来说,则赢得了可观的投资回报,不少在华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其母公司全球业务的增长亮点和利润中心。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

近年来,中国全面把握对外开放阶段性特点,按照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要求,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在境外设立企业1.3万家,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存量已达2457亿美元,投资区域遍布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各种形式的对外投资合作,培育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加强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合作,规范发展对外劳务合作,积极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缓解我国生产能力过剩、内需不足的矛盾,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带动相关产品和服务出口。

中国过去、现在、将来都把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作为对内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随着中国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外商在华投资必将获得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丰厚的回报。当前,中国正积极致力于为广大外商投资企业营造更加开放、更加优化的投资环境。

中国当前经济是否泡沫、黄灯 篇6

再来看看其它数据。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11.1%,第二季度GDP增长11.9%,上半年GDP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7%,消费价格指数上升4.4%,出口增长27.1%,广义货币M2增长17.1%……几乎所有指标都超过了政府宣布的无约束性低限目标,有的指标甚至突破了很多人认为不可逾越的高限警戒线。

与此同时,中国资产价格也在急速上涨。上证指数从2005年年底的1000点开始上升,到2006年底升高到2249点,超过2001年6月的历史高点。3个月后的2007年3月中旬越过3000点,本周已经上摸到了5500点。

“泡沫论”不绝于耳,中国经济真的过热了吗?

当前经济是什么形势

2007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过热的惊喊之声一浪高过一浪。众多分析机构纷纷预测全面紧缩已经箭在弦上。不过也仍有一些人持“不过热论”。

过热论:以楼市和股市为代表的资产市场持续火爆,泡沫已经形成是不争的事实。

实体经济领域:实体经济过热的主要表现是在居高不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屡创新高的外贸顺差、持续走高的CPI数据甚至包括迭创新高的金融数据。

资产市场领域:目前中国的金融资产比较贫乏,也正因为如此,分流资金的渠道就局限于股市和楼市。眼下股市和楼市仍然在继续吹大所谓的“潜在泡沫”,各项数据如火如荼。

著名经济学人、国务院特邀监查员梁小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现在根本性的问题是经济过热,原因很多,如果流动性继续过热的话,通货膨胀就会加剧。

2007年第3季度,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的企业家问卷调查表明:出于对经济过热的担忧,企业家信心指数降幅创历年之最。

不过热论:中国经济目前的较快发展,虽然会产生过热的可能,但是现在还是处于有理由和有支撑的增长当中。

实体经济领域:从中国实体经济的产出、投资、消费等主要指标变动状况看,中国经济并不过热。但实体经济中的出口及贸易顺差增长很快和外资流入增大等因素一起,推动货币快速增长,并推动资产价格迅猛暴涨。资产价格可能会出现和实体经济不同的变动态势。这是需要注意的。

资产市场领域:中国股市目前的高速上涨,也可以从另一视角进行观察。股市在今年上半年短期间的惊人上涨,是对5年来股市长期低落的补偿性上涨,是对应于中国实体经济高速增长的补充性跟进。拉长时间跨度看,拿当前股价和6年前股价比,6年间股价年平均上涨20%左右,对于新兴资本市场来说这样的发展速度并不过快。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认为,不能简单地把经济增长和经济过热挂钩,而应该看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现在,我国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并没有被打破,没有严重的通货膨胀,目前中国经济并未过热。

给“三驾马车”做体检

面对各方说法,为了看清当前的经济形势,让我们对左右经济心跳的“三驾马车”做做体检。

投资:今年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6.4%,是5月份以来第二次正增长。在今年一季度新增的投资项目是下降的,第二季度出现了回升。尽管出现了回升,但是跟去年同期相比,新开工项目少增加了8千多个。新开工项目的总投资额的增长速度,从去年的22.2%降到今年的6.4%,跟去年相比是平缓回落的趋势。下半年,在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减缓,但惯性作用导致其增幅仍将保持较高水平。主要是因为在建工程项目投资规模较大,上半年新开工项目投资明显反弹。同时,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地方政府换届以及奥运会临近的形势下,各地方上项目、增投资、促增长的热情不会明显降温;由于信贷充裕、利润增长,将导致民间投资继续活跃;国内经济增长和市场繁荣,也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长。

出口:上半年,进出口总额9809亿美元,同比增长23.3%,进口4342亿美元,增长18.2%。进出口相抵,顺差达11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1亿美元。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带来了主要贸易伙伴的摩擦,反映了当前经济运行过程当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和突出问题。下半年,在各项调控措施逐步落实后,外贸出口增幅会较上半年有所下降,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消费:上半年CPI上升3.2%,超过了政府设定的低于3%的全年目标, 8月CPI增速刷新了10年高点,显示出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专家普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CPI仍会高位运行。肉禽蛋等市场价格在三季度不会大幅下降,同时,居住价格居高不下也是推动CPI上涨的主因之一。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专题课题组预测,今年三、四季度和明年一、二季度CPI同比上涨6.3%、6.1%、5.5%和4.5%,今年全年涨幅为4.6%,明年上半年为5.0%左右。在通胀预期走高的情况下,今年前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呈现出小幅起落的走势,但满意度指数却持续低迷。加上房价高涨使住房消费透支了居民的消费能力、社保体系不完善、收入差距拉大等因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度还是不够。GDP高增长的同时,普通民众消费能力是否有极大提高还应存疑。

当前国家宏观经济形势 篇7

2011年的中国经济要防止两个倾向。第一是防止经济增长过快或过热。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各地都是多干快跑, 在这时候更要警惕物价上升;第二是防止经济下降。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在2010年四季度出现新开工项目的负增长。这意味着投资在今年乃至以后对经济的拉动力在减弱。出口从去年到今年受到内外夹击。“内”是成本上升, 如原材料、动力能源的上涨以及劳工成本的上升;“外”是人民币的升值, 直接打压了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 导致竞争力下降。消费结构升级。中国人在2000年是一个转折点, 人们从衣食向住行的转变。直接的表现就是汽车、房地产行业的壮大。

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为9.6, 中国经济4个季度在9.5-9.8之间 (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 , 这说明中国经济整体运行平稳。北京在全国起到了带头和表率作用。我们千万不能再追求速度, 中国经济现在已经不是速度问题而是质量和效益的问题。

上半年中国经济最大的事是物价上涨。我们现在的物价上涨指数6.4-6.5, 是近3年来最高的涨幅。在金砖四国中却是最低的。与自己比, 1994年我们物价的上涨指数是24.1最高, 1988年是18.8, 居第二。那时全国出现抢购风潮。

此轮物价上涨的原因

今年的物价上涨社会反响很大。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条, 第一是结构性特征, 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在6.5的上涨幅度中, 有4.38是食品造成的。也就是说此次推高物价总水平的70%是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这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因此感觉很明显。第二是收入增长幅度慢。我认为收入的增长超过物价的上涨才是经济的常态。因为这事关民生, 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因此党中央国务院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到宏观调控的第一位。第三是我们的农业基础薄弱。因此我建议我们的各级干部要对此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实质性的帮助。总之, 此次物价上涨原因很多, 解决起来也很难, 我们的政府是需要时间来好好疏导, 好好规划。

下一步物价走势

下一步我们要努力实现稳定物价总水平的这一目标。这包含两个物质基础。第一, 农业特别是粮食的年年丰收。尽管今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遇到了种种不利天气, 但是我们的夏粮已经收割, 总产量较之往年没有太大幅度的变化。而秋粮今年来看, 也不会因为天气原因而有较大的波动。因此, 目前的粮价整体平稳, 库存也充足。第二, 工业消费品的供求格局。目前我国工业消费品的供求格局总体趋势是供给大于需求。第三, 领导干部责任制的普及。省长米袋子, 市长菜篮子, 只要这些关系民生的问题与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挂钩, 就一定能有显著的成效。第四, 各种宏观调控因素正在逐步发生出应有的作用。

对当前经济风险的分析 篇8

一、当前经济风险分析

由于认为需求将下滑, 企业并未重建库存。在PMI分类指数中, 2014年2、3月份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5%和47.6%, 连续低于上年底。2、3月份PMI为50.6%和50.8%较1月份回落0.3和0.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 2、3月份制造业从业指数都有减少, 为49.0%和48.8%。分行业看, 只有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个行业从业人员指数高于临界点, 企业用工量增长;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制造业等17个行业从业人员指数都位于临界点以下, 企业用工量有不同程度减少。3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6.3, 比上月回落3.0个百分点, 表明制造业企业对未来3个月内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持乐观态度的比例有所下降。2013年我国城镇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9.6%, 但今年第一季度增幅仅为6.7%, 这一增幅不及国内生产总值增幅7.7%。不但没有实现居民收入比重的提高, 反而下降。这预示实体经济增长放缓后, 企业利润收窄, 就业减少, 进而影响收入分配结构调整, 并使经济失去由国内消费带动的内生动力。

目前美元走高、日元走低, 人民币汇率进退两难。一方面, 汇率继续升值有困难。由于看好人民币升值, 热钱可能会进一步流入我国。央行公布的3月份金融数据显示, M2增速创出近年新高, 且M2、M1剪刀差拉大。境外资金流入力度加大, 被看作是M2创新高的主要原因。汇率继续升值也会严重影响到我国出口的竞争优势。3月份制造商新订单总额增加, 但出口新订单数量走低, 表明在日元贬值和亚洲其他国家出口成本下降和欧洲等主要市场面临自身经济问题的情况下, 人民币继续升值会导致外部需求更加不振。日元贬值的国际意义在于向全球要市场, 向亚洲要份额, 可能会引发韩国及东南亚国家货币竞争性贬值。

二、应对不确定风险的机制

在经济不确定性中, 最要关注的是给我们带来不确定损害的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不确定的损失, 既不确定损失能否发生, 也不确定损失发生的时间和结果。因此, 对于经济风险不能按照经济可确定性的思路和方法应对, 要建立一套有利于应对不可预见经济风险的宏观调控方式和经济体制。

(一) 改进经济预测工作

强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预测的不准确性, 并不是要否定经济预测工作, 只是要说明预测的条件变化了, 预测的结果可能很不准确, 应该改变经济预测的一些理念和方法。从理念上说, 在预测时“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可能性, 在思想上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简单地预测增长率”。在具体方法上, 应该变“求准”为“求全”。在继续解决预测“测不准”难题的同时, 把预测目标从力求预测准确, 改为力求预见全面, 以全面性要求补充准确性要求。通过预见多种发展的可能性, 做好多种政策储备。同时, 适当弱化某些预测目标的作用。既然当今宏观经济预测难度加大, 如果以很可能不准确的预测结果来约束实际经济工作, 就会对经济产生削足适履的负面影响。

不过分追求预测准确性, 不是取消经济预测, 而是鼓励不同部门和不同专家发挥自己的长处, 做出多种可能性的预测。把力量放在发现多种可能性上, 为政府提供多种政策储备, 一旦发现真的“敌情”时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控。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国家可以制定风险评级体系, 区分不同风险的级别。然后根据风险评级体系, 组织专家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 确定各种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和危害程度的轻重, 以便确定应该主要应对哪种风险和如何应对。

(二) 减少导致风险的人为因素

经济风险既有自然的, 也有人为的。在风险来临之前, 要尽量减少人为风险的因素。在民主社会, 法律是为综合协调社会利益而制定的规范社会行为的准则, 依法办事可以减少人为风险, 风险发生以后也可众志一心。针对法律的漏洞完善法律, 而不至于出现风险后, 使社会各界把注意力集中于违反法律的行为, 引发派生的更大危机。

(三) 完善风险自我愈合机制

一是加强社会保障。在巨大经济风险中, 社会要对无辜的受害者给予补偿和基本生活保障。保障越健全, 社会抗险能力越强。因此, 要加大社保资金的比重, 既用于平常, 也用于风险出现以后的救济。二是分散风险责任。分清政府和市场、企业和社会、垄断行业和竞争性行业以及各级政府的责任。当前, 对于政府和市场, 应减少政府权力和责任, 增加市场职能和责任;对于企业和社会, 应增加企业破产责任, 不能为保护房地产和金融企业无度扩大货币投放, 让社会承担通胀和银行坏账结果;对于垄断行业和竞争性行业, 应增加垄断行业风险责任, 扩大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的渠道和承担的责任。这样就可以在风险来临时减少社会公众的损失, 早日治愈风险的创伤。

参考文献

当前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回顾和展望 篇9

我很高兴今天出席这个会议, 并且和你们就世界和当前中国经济形势问题交换一些意见。因为我是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名誉会长, 所以我有责任, 作为东道主一方来跟大家做一个简短的报告。

我昨天晚上刚从大连回来, 大家知道, 大连刚开完了夏季达沃斯会议。这次世界经济论坛大连会议就是两个主要热点:一是世界经济形势, 一是中国和新兴国家的作用。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根据我在会上的观察, 世界经济形势比前两年的达沃斯会议悲观的人增多了, 大概现在乐观和悲观的人是六四开。有些人担心世界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 我个人属于审慎的乐观派, 我对世界经济形势看法是这样的。其实我在前年作为主席的国际金融论坛上就讲过, 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走上了一条曲折起伏的复苏之路。现在看来确实是这样的情况, 发达国家的复苏是很艰难的。为什么呢?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三点。

第一, 金融危机深远的影响在这些国家里还没有消除。从美国来看, 失业率还是居高不下, 银行业受到了重创以后还没有能够完全恢复。美国地方政府的债务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也就是说, 债务问题从商业领域向公共领域蔓延, 这些问题可能大家都看到了。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还在不断地发酵, 旧的问题解决了一点, 新的问题又不断地暴露出来。日本是长期的经济不振, 再加上地震、海啸、福岛核电站的事故雪上加霜。所以, 他们遇到的困难还是相当大的, 这是第一点。

第二, 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在这些发达国家里还在使用, 美国经过了两轮量化宽松, 当然现在第三轮量化宽松是不是能出来还有不同的看法, 它的基准利率还是相当低的, 0-0.25%;欧洲央行虽然把基准利率从1%提到1.5%, 还是属于低利率的状况;日本的基准利率一直是在0-0.1%。这样的一种状况就说明了经济还需要刺激。

第三, 这些国家的政治因素也影响了他们做长远经济发展决策。美国自从中期选举以后, 共和党人的国会在众议院取得了多数, 所以行政和国会之间互相挚肘的现象就出现了, 对于奥巴马总统的一些经济政策推行就不是这么顺利了。最近, 美国两党为提高债务上限的问题进行的政治争斗, 大家都看到了。从欧洲来看, 由于主权债务危机造成了相当严重的问题, 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 南欧这些国家都陆续出现了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可以说, 欧元甚至欧盟的政治体系也面临着危险。虽然欧元区国家在货币政策上有欧洲中央银行ECB来协调, 但是财政政策各国还是各国的。在遇到了主权债务危机的时候, 各国政府也是遇到两难:如果违约, 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是实行紧缩政策, 老百姓又会不高兴。根据历史上的统计, 凡是实行紧缩政策的政府有一半左右在下一次选举中会下台。所以, 欧盟遇到的问题就是北方国家和南方国家不一样, 南方国家遇到了更多的困难需要北方国家去救。南方国家也实行紧缩政策, 这是援助必须的要求。但是, 另一方面也有政治的风险。

日本的问题是政府的更替太频繁, 过去十年里换了14个首相, 最近又换了一个首相。在这种情况之下, 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也会受影响。

我个人也承认上面都是事实, 但是我认为, 也应该看到积极的方面。美国的经济实力还是强大的, 美国创新的能力也还是相当强的。所以, 尽管经过这么大的冲击, 我觉得实行正确政策的话, 还是可以逐步恢复的。尽管可能增长很慢, 但是可以逐步恢复。

最近, 奥巴马总统推行新的就业计划, 这也是降低失业率的一种做法, 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现在来看还是比较高的。欧洲来看, 现在的问题就是到现在为止, 欧盟领导人、欧元区领导人还是强调要救。其实, 去年12月在巴黎召开的国际货币体系研讨会上, 我就仿照莎士比亚的说法:“救, 还是不救?这是个问题。”但是, 到目前为止看到大家的表态还是要救, 当然救起来是不容易的。因为这些国家的债务是相当高的, 而且相当大一部分是外债, 救起来办法就是借新债还老债, 由欧盟, 由IMF、欧洲央行借给他, 借新债还老债。

另外, 就是出卖一部分资产或者实行紧缩政策, 跟债权人谈判重组。但是, 到目前为止欧洲的态度还是救, 如果能救当然还是有可能救过来的。当然, 有一些措施还在争论, 比如说发行欧元债券的问题, 如果能够发行欧元区债券由德国、法国的国家信誉做担保, 我想这些债券本身还是有不少投资者愿意买。

日本虽然是经济长期不振, 但是, 日本本身也还是有他自己的一些优点, 也有它的一些实力。日本的一些政治家也认识到, 在亚洲加强和亚洲国家, 包括加强和中国合作的重要性。所以, 如果他们能采取正确的外交和财政政策, 我认为渡过这次难关也还是可能的。

我总的看法是, 今后几年世界经济的增长是缓慢、曲折、起伏的, 但是二次探底, 继续进入负增长衰退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现在来看还小于50%, 这是我的第一点看法。当然, 如果真的发生二次探底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 我们希望把影响减少到最低的限度, 现在就要有这个准备, 我们不希望发生, 但是要有这样一个准备。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的经济大家知道, 2008年底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我们启动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措施。根据我们的研究, 如果没有这个经济刺激计划, 2009年我们的经济增长大概只有2.4%, 因为有了这个经济刺激计划, 所以我们达到了9.2%的经济增长。但是, 从这次金融危机的情况来看, 我们也确实吸取了不少教训。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经济刺激计划在一方面是必要的, 但是另一方面负面的影响也开始显现。因为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靠两个:一个是靠投资, 特别是在2009年, 我们的投资是大量增加。2009年投资增长了30.5%, 总的达到22.5万亿元, 大概占了GDP的2/3, 9.2%的增长里投资占到了8.7%。另一个是靠外贸。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 外贸增长非常快, 所以在2007年, 外贸增长对经济的贡献差不多达到20%, 但是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外需急剧减少, 外贸形势就非常严峻了。2009年的时候, 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6%, 就是9.2%的增长中, 外贸是-3.6%, 消费是4%, 这样构成9.2%的增长。这就告诉我们, 单纯依靠投资和外贸来拉动经济传统的做法是存在问题的, 特别是在2010年, 我们发现由于投资的过热造成了产能的过剩, 29个产业部门里有22个产能过剩, 造成了产品的积压, 造成了投资效益的降低。投资效益我们觉得一个最直观的衡量, 就是投资增加1%, 能够拉动经济、拉动GDP增加多少。大家如果学过发展经济学、发展方程式的话就知道, 最少应该是0.5%。但是我们2009年投资增长30.5%, GDP增长9.2%, 投资效益大大下降。同时, 环境污染的问题不断出现, 所以, 大量投资也带来负面效应。另外, 由于实行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 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我们虽然说是4万亿元计划分三年, 实际上是两年, 2008年政府投了1800亿元, 2009、2010年分别是5000亿元, 包括地方政府等等一共是4万亿元。实际上, 我们的银行贷款在2009年一年里就增加了9.6万亿元, 这样大量的货币放出带来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地方政府的债务迅速增加。因为这些贷款中, 相当大一部分是贷给地方政府的, 根据审计署的审计大概到今年6月底的报告, 地方政府债务一共是10.7万亿元, 大概其中有1/3的地方政府还债能力有问题。第二个负面的影响就是通胀的危险。大家都知道, 如果货币供应超过实体经济的需要, 就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第三, 容易导致资产泡沫。所以, 2010年中国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 在克服这些负面影响, 包括调查处理地方的债务, 包括控制房地产泡沫, 包括抑制通货膨胀。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还是要在保增长和抑通胀之间保持一个平衡。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必须要转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 要从过渡依靠外需、依靠投资转变为更多地依靠内部的消费, 看来这是一个必要的措施。

中国的储蓄率一向是比较高的, 中国的国民储蓄率, 就是居民企业加政府的储蓄对GDP的比例要占到50%左右, 中国的居民储蓄率, 就是居民储蓄对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大概要将近40%, 这样高的储蓄率也给大量投资、投资过热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 也造成了我们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 也对世界经济的失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们在“十二五”规划里非常明确地说要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一个要更多地依靠内需, 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要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 让其有能力去消费。第二, 要完善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 敢于去消费。第三, 通过创新提供更多的新产品、新服务, 让大家愿意去消费。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要下很大的力气。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第二点, 是我们要注意发展绿色经济。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的很重要的方面, 但是, 我们不能不考虑环境的成本。我们曾经计算过, 2005年中国的环境成本, 由于能源效率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被破坏造成的损失大概是占GDP的13.5%, 而当年GDP是增长了10.4%,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我们对环境欠了债, 而且这个债会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这是不可持续的。所以, 在“十二五”期间我们一定不要追求过高的GDP增长速度, 而要更多地关注环境、生态、科技、教育等这些非市场的经济活动以及外部性的问题。“十二五”规划中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定的是7%, 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因。

发展绿色经济的另一个方面, 就是要降低能耗,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国在发展新能源方面下了很大的力量, 但是, 坦率地说, 由于中国的基数很大, 中国还是在发展之中。我们的政府已经宣布到2020年二氧化碳单位GDP的排放量要降低40-45% (跟2005年的数据对比) , 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 中国是以化石原料为主的能源结构, 煤炭占70%, 石油和天然气加起来占21%, 非化石能源占9%, 中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要占到15%, 这已经很不容易, 将近要花5万亿元的投资。但是, 即使到那个时候, 中国能源的结构85%还是化石能源。所以, 中国在相当一个时期内的重点应该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这是作为我们发展绿色经济的主要的目标。我们还可以发展其他的绿色产业, 比如说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等。

“十二五”总的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如何转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我们说更多地依靠内需并不是说我们不重视对外贸易, 但是就对外贸易方面来说, 我们面临的更重要的是质的提高, 而不是追求量。也就是说, 首先把外贸对GDP的比重不要搞得太高, 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维持在30-40%就可以了。

我们不追求过高的外贸顺差。当然, 对不同地方的国家有顺有逆, 但是总体来说, 不追求过大的外贸顺差, 这造成的问题一个是可能增加外贸贸易摩擦。另外, 造成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 而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我们现在来看, 还只能是买一些国家的国债。买国债带来两个问题, 第一个, 等于把我们的钱借给外国的投资者去用, 根据美国的情况过去十年里面投资的回报率是8%, 国债的利息是4%, 等于有一半的利润是外国人赚了钱以后他拿一半给我们一半。第二个, 是我们要承担外汇贬值带来的风险。从2005年7月到现在, 美元已经贬值了30%, 美元的实际对人民币相对的购买力下降了30%, 这个风险我们要承担。所以我们希望, 今后在外贸上不追求过大的贸易顺差, 做到基本平衡、略有节余就可以了。

再一个, 就是改善我们的外贸结构, 订单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不能太多。有关美、欧、日的传统市场需求降低, 我们要更多地开辟东亚、非洲、拉美这些国家的市场。

随着我们劳动力成本的提高, 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步从东部到西部转移, 从中国向东南亚的国家转移, 我们要提高产品的档次, 向高端发展, 这些都是我们外贸方面需要做的。

第三点, 今年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增长和通胀的矛盾。

一方面, 我们要保证经济适当的增长;另一方面, 通货膨胀的危险也是存在的。我国7月份的通货膨胀达到了6.5%, 8月份下降到6.2%, 但还是处于高位, 而且通货膨胀的因素并没有消除。货币供应方面, 尽管我们实行了一定的紧缩, 但全世界整体来看, 低利率造成的流动性还是存在的, 而且我们又不可能把我们的货币供应管得过紧。为什么呢?因为国外利率很低, 我们提高利率热钱更容易进来。

再一个, 如果提高利率, 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一些中小企业的成本也会随之提高。所以, 我们不可能用提高利率的办法来对付通货膨胀, 因为它会影响到经济的增速。

另一方面来说, 通货膨胀的危险还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 以及我们国内农产品价格上升, 这三个因素都存在。我们对通货膨胀今年还是不可以掉以轻心, 还是要继续努力地去控制通货膨胀。

为了要保证经济的增长, 要特别关注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最近央行出了一个政策:定向宽松。总体来说, 我们是保持一个紧缩的政策, 但是对于中小企业,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 对于农业, 这些部门适当地放宽信贷, 这也是在当前必须采取的办法。

对今年经济的估计, 我在去年12月就讲过, 今年大概经济增长是9%, 通货膨胀是5%, 现在看来, 可能还是差不多。经济增长会比9%高一点, 通货膨胀率会比5%高一点。但是, 总的形势是增长率要适当地下降, 通货膨胀要得到更好的控制。

中国实现经济增长是对世界经济恢复的最大贡献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中国的经济增长所取得的成绩大家是看到的, 中国的增长对世界经济也做了一定的贡献。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之下, 我们听到了很多议论, 说中国要救世界。我个人的看法是, 中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GDP还只有世界的8%左右, 中国人均GDP刚刚过四千美元, 中国人民的人均收入比发达国家要低得多。所以, 中国不可能像有些人期望的去担当“领导”, 但是, 我们愿意首先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因为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说已经是大大超过我们GDP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同时, 中国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和世界各国一起共同度过暂时的困难, 温家宝总理在大连也讲了这个观点。我们主张Share, 而不是Lead。

中国的经济在“十二五”期间将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我们也将会克服我们在前进道路中的困难, 不断地按照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 我们也愿意跟世界各国密切合作, 共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总有过去的一天, 我们希望这一天早一日到来, 谢谢各位。

当前经济 篇10

关键词:经济环境,3D打印技术,产业分析

1 3D打印技术产业的发展背景

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先进制造业的标杆国家, 也是先进技术的研发基地和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当前以美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将人口红利、模仿创新的方式进行追赶,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以此为发展路径。随着新产业革命的冲击日渐显现, 世界各国对先进制造业发展制高点的争夺日趋激烈, 发达国家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防范日深, 设置了各种防范措施。当前工业革命4.0的背景下, 发达国家将面临更为艰巨的产业革命的挑战, 在具有优秀的制造基地、稳定的市场和飞快的创新能力的情况下, 在金融危机后马上更新本国内的发展战略, 在国家层面占有先机。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如果不能尽快建立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政策体系, 有可能长期处于这种跟随发达国家脚步的发展阶段, 更会错失这次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弯道赶超的机会。

当前, 我国经济结构面临结构性调整, 国际上更面临多方面的打压, 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国经济要面临冲破经济结构调整、创新驱动转换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国家更是推出一些列关于我国经济战略部署的政策, 比如《中国制造2025》、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等, 不但在宏观面上确立总体目标和实施路径, 而且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更要以国家经济稳定发展为基础, 但总体而言, 制造业发展任务仍十分繁重, 要同时完成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和工业4.0升级这三项任务。3D打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让整个世界都倍感新奇, 在各领域的应用也比比皆是。源于美国的3D打印技术正在慢慢改变着这个世界的制造业战略格局, 3D打印产业的发展对未来有着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在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上, 3D打印技术被称作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

2 全球发达国家3D打印技术产业经济环境发展现状

3D打印技术源于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 尤其是美国在技术应用、研发和推广上都占有先机。美国目前将3D技术纳入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将全尺寸3D打印技术规划为未来该项技术的重点发展方面, 美国将3D打印技术纳入国家制造项目中的核心项目, 政府投资超过三千万美金。当前, 美国尖端行业已经将3D打印技术纳入其发展的重要位置, 将该技术应用于其重要部件的制造中, 由于3D打印技术的便捷性, 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缩短了工时与费用, 而且使制造工艺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3D打印产业权威机构发布的产业报告中表明, 自2012年开始全球市场中3D打印技术的总收入超过20亿美元, 美国沃勒斯公司作为研究机构中的权威机构显示22亿美元的产业总收入涉及设备制造、高端服务等领域, 而美国则占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 居民对3D打印服务的需求也是逐年增长, 据美国相关行业协会的最新公布数据, 3D打印产业产值未来两年之内可以突破50亿美金。

从地理范围来看, 据Wohlers Associates发布的2013年度报告显示, 美国、日本、德国、中国是目前拥有3D打印设备最多的国家, 他们拥有的3D打印设备占全球3D打印设备的比例分别为38%、9.7%、9.4%和8.7%。北美、欧洲、亚太三大地区拥有的3D打印设备占全球3D设备份额分别是40.2%、29.1%和26.3%, 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拥有其余4.4%的市场份额。在3D打印服务产业中, 制造业企业中大部分分布在欧洲发达国家, 中国有7家, 美国仅有5家, 虽然从企业数量上来看,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有一定量专业的制造企业, 但是在3D打印产业中大部分高端制造业还是分布在欧洲国家, 其排名前四位的有:美国3D Systems公司、Stratasys公司, 以色列Object公司和德国EOS公司, 这四家公司已经占据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市场, 已经形成了垄断的态势。

3 全球新兴市场国家3D打印技术经济环境发展现状

3D打印技术无论从产品研发还是技术应用都是启动时期, 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 本国内部的工业发展与发达国家来比较还是处于劣势, 但是, 3D打印技术对于新兴市场来讲无论在产品推广还是技术研发上都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从工业角度看分析,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在激光熔覆方面的技术具有一定优势, 这有助于在以激光烧结为成型技术的3D打印设备制造和打印服务领域进行发展。从3D打印技术产品的应用角度分析, 应用的推广速度取决于对于3D打印这一技术认知的提高, 所以, 相关辅助平台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从行业分布来看, 新兴国家市场的3D打印技术在消费电子产品、汽车、航空航天、医疗、军工、地理信息、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其中, 用于消费电子领域的打印技术仍然占主导地位, 大约占20.3%的市场份额, 其他主要领域依次是汽车 (19.5%) 、医疗/牙科 (15.1%) 、工业及商用机器 (10.8%) 。现阶段新兴市场国家主要的3D打印企业一般以材料供应, 设备制造和打印服务的综合形式存在, 这是由产业发展初期技术推广和市场规模的限制所致。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 3D产业链各个位置都会有专业化剥离出来, 当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 产品设计、产品研发都会独立出来并向产业链下游移动, 最后将成为工具平台。

可见, 新兴国家市场的整个3D打印产业链都存在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在技术应用推广的起步阶段, 3D打印服务企业无疑会较快地带来收益, 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已经将3D打印产业纳入发展规划。例如, 南非政府对于3D打印技术的关注非常重视, 将3D打印技术中的机械设备的制造和开发纳入本国内制造业战略的规划中, 将核心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与本国的经济战略相协同规划。中国对于3D打印产业的发展也非常关注, 在国内经济科技发展优秀的地区都建立3D打印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和科技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3D打印房屋可能只会用在一些临时建筑上, 而自2013年开始, 3D打印技术在建筑行业有了新的突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建筑师们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出世界上首个全尺寸3D打印房屋, 美国加州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和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的教授和学生完成了移动版迷你房屋。虽然从现阶段来看, 3D打印房屋还需要克服诸如规模变大带来的功能失效等问题, 但是, 3D打印技术对传统建筑业的进军, 也让之前不能移动的建筑有了更加灵活的改变。

4 3D打印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3D打印机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 人们借助3D技术, 也不断实现对自我限制的突破, 生活中越来越多不可能的事情正在逐步变成可能。工程师们可以用其打印模具, “极客”牙医可用它打印加压, 汽车维修公司可以用其打印稀缺的汽车零部件, 而不是忍受全球物流的繁琐和时间消耗, 3D打印技术已经切实的改变了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开球仪式上, 28岁的巴西残疾青年平托来到场边, 他身着一种借助3D打印技术实现的“外骨骼”机器衣为世界杯开球, 成功实现了双腿的移动。现在人造器官的研究已经相当可观了, 但是仍然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在里面架构血管以输送营养物质并排泄代谢废物。德国的一个团队目前找到了一种解决方案即用3D打印机打印一些毛细血管出来。打印使用的特殊油墨含有高分子聚合物以及生物分子, 这样可以减弱排异反应。而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 将打印出来的血管转变成具有弹性的固体材料, 这样研究人员就能精确构造毛细血管, 这项研究成果将有力的推动大型人体器官的制造。此外, 欧洲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能够打印易消化食物的3D打印机, 这一研究将会帮助欧盟完成为体弱老人推出的个性化粮食供应体系, 以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Foodini3D打印机为食客们提供了便利。但是其每盘菜的打印时间明显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比如菜肴的复杂程度和包含的食材种类。随意点的食物类型需要花费几分钟打印, 而复杂的巧克力造型就需要20分钟。当然, 精度不高或者速度太慢都不足以否定3D打印, 因为每一种改变世界的技术都会经历同样的阶段, 只要发现问题, 就一定有解决的办法——一切都是时间问题。

3D打印正在各行各业中如火如荼地发展着, 一方面, 3D打印无需机械加工或者模具就可以从计算机中打印出任何形状的零部件, 从而极大的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 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 随着开源软件、新商业模式的出现, 3D打印技术在带来工业变革的同时, 也应当对其进行一定的规范,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危险品限制和人类伦理规范等问题需要更多的法律保障。总之, 随着3D技术的不断普及, 生活中用到的物品会越来越多的反映在3D打印技术上, 只有更丰富更实用的材料才能让3D打印技术尽快地融入生产和生活。

参考文献

[1]杰弗里·M.霍奇逊.制度与演化经济现代文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健康类期刊下一篇:怎样做好教学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