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

2024-05-08

三资(精选十篇)

三资 篇1

一、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三资管理台账不完善。

在调查中, 很多村干部、财政所干部对本村、本镇的三资家底不清, 一笔糊涂账, 有的连基本的台账都没有。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 特别是对土地 (机动地) 、“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有的要求村里作好三资的台账, 但村里故意敷衍, 不让镇里知道实情。

2. 合同不规范, 损害了村集体利益。

一是对于合同的签订随意性大, 有些合同要素不全, 条款不明, 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平等, 不全面, 造成群众利益损失。二是村干部违规发包, 搞暗箱操作, 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 不民主公开、不招标投标, 少数人说了算。三是少数村对合同签订后不按照要求履行, 合同变更随意, 变更的内容和承包时间群众根本不知情。

3. 财务管理不到位。

有的村大额支出不经集体研究, 少数人说了算, 独断专行;有的挥霍浪费, 乱支滥补;有的村收款开具非统一收款收据, 开支白条入账;有的报销凭证不够规范, 支出凭证手续不完整。财务公开不规范。个别村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民主意识淡薄, 财务公布的内容、形式、时间不够规范。公开内容笼统不具体, 群众只能雾里看花。

4. 集体资金管理缺位。

资金管理不规范, 公款私款难分、不分, 存在着公款私存、坐支现金的现象。在遇到突发事件时, 给集体资金安全带来隐患。

5. 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

有的村集体资产收益以其他费用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有的收取后, 私自保管, 长期不报账;有的资产收益使用无计划, 存在着“寅吃卯粮”的现象, 集体利益得不到保证。

6. 基层民主监督乏力。

客观上, 家庭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 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此外, 有的村的村民忙于在外打工, 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 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集体资产管理缺乏绩效考核, 目标不明确。不少干部和村民认为集体资产管理就是看管好财务收支, 没有意识到集体资产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确保资产保值或增值, 镇对村干部的业绩考核基本上没有与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挂钩。

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对策

1. 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 是农村干部、财务工作者遵守财经纪律的有效约束。应制定“六项”制度:一是要制订《村集体资源管理办法》。对村集体资源的登记、使用、处置、开发、产权、纠纷调处、收益分配等方面作出规范合理的规定, 达到产权明晰、使用规范、收益分配合理、保值增值的目的。二是要制订《农村财务预决算制度》。各村要按照有关原则, 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 规定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报镇政府审批后执行。禁止超预算支出, 镇财政所负责督查监管, 年终向群众公布结果, 从源头上规范财务收支行为, 强化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三是要制订《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对资金的管理、财务收支审批、票据管理、民主理财、会计核算、财务公开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四是要制订《村集体招投标和集中采购实施办法》。对招投标过程中的招标申请、公告发布、开标评标、中标公示等环节作出合理的规定, 做到环环相扣。五是要制订《农村集体经济项目承包合同管理办法》。对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合同的变更或解除、违反合同的责任、合同纠纷的调解和仲裁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 以保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村集体经济秩序。六是要制订《档案管理制度》。对村集体资源管理各种档案的立卷、装订成册、编制档案保管清册等方面作出规范性规定。做到科学管理, 存放有序, 查找方便, 同时严格执行档案保密制度、立卷规档制度、档案利用制度, 杜绝不规范档案入库。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2. 建立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机制, 实行专业管理。

为了从体制上解决农村财务前清后乱、边清边乱的问题, 2010年, 市委、市政府把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作为构建农村反腐败惩防体系“五大工程”的重要内容, 强力推进。各乡镇成立了农村会计服务中心, 和经管站实行一套人马, 两块牌子, 合署办公, 专门负责资金的核算和管理。并实行资金、印鉴、账户、票据等“六个统一”。2011年, 为了巩固农计会计委托代理成果, 我市又完善了会计委托代理办法, 实行了以印鉴双管 (银行预留印鉴由村报账员和中心会计共同保管) 和“审”、“计”分离 (账前审核和记账分别由不同人员负责) 为主要内容的监督制约制度, 确保了村集体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3. 建立“三资”清查机制, 实行台账登记。

农村集体“三资”面广、量多。为了全面摸清农村集体家底, 我们建立了“三资”定期清查机制, 统一设置了十二种《三资清查登记表》, 从摸清“三资”存量入手, 分别采取以账查物、以物对账、以账对账的办法对村级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查, 并按村设立“三账三簿”进行台账登记, “三账”是《固定资产登记台账》、《债权债务登记台账》、《资源登记台账》;“三簿”是《银行存款登记簿》, 《现金出纳登记簿》、《产品物资材料登记簿》, 从而达到“五清”, 即“三资”总量清、资产状况清、使用情况清、管理责任清、经营收益清。特别是针对部分村级资产 (资源) 经营收益记载不清、兑现不明等问题, 统一建立了《资产 (资源) 经营登记台账》, 详细记载了资产 (资源) 名称、坐落位置、经营期限、承包租赁金, 兑现情况等, 最大限度地维护了集体利益

4. 加强预算管理。

搞好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算, 有助于完善财务制度, 规范资金运行。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编制财务收支预算时, 要坚持好“五项”原则。一是坚持好“实事求是、量入为出”的原则。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收入预算, 做到不遗漏、不隐瞒。同时各项开支严格执行制度和标准, 防止出现财务收支的盲目性;二是要坚持好“区分轻重、确保重点”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 优先安排急需处理的事关全局的支出事项。既要体现实际需要, 又要考虑财力实际, 确保收支平衡;三是要坚持好“留有余地、统筹兼顾”的原则。村级预算不能出现赤字预算和寅吃卯粮的现象, 做到当年收支保持平衡并留有一定的结余;同时, 在确保重点支出的情况下, 统筹兼顾, 发挥村级资金的最大效益;四是要坚持好“发扬民主、透明公开”的原则。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预算的编制和决算的执行情况要及时进行公开, 充分发扬民主, 增加预决算的透明度;五是要坚持好“预算调整、严格审核”的原则。在执行过程中如需调整收入支出项目或额度, 须再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审议追加预算方案。

5. 建立村级重大事项流程化管理机制, 实行民主决策。

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后, “三资”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 但仍然存在“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审批一支笔”等突出问题。为了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我们于2011年以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名义出台了《关于规范村级重大事项流程化管理的意见》, 将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大额固定资产的购置与处置等列入村级重大事项, 实行流程化管理。坚持用“流程化”管住“随意性”, 从强化程序监督入手, 凡办理村级重大事项, 必须依次履行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审议、村民 (代表) 会议决议、乡镇党委政府审核、公开招投标或集中采购、项目实施、验收决算、公开公示等九道程序。每道程序都在村纪检小组和村务公开的监督下递次进行。不经过“四议”决策的, 乡镇党委政府不予批准;不经过招投标和合同鉴证的, 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中心不予付款;不遵循工程合同的, 不予决算;不走完规定流程的, 不作为工作实绩进行考核, 使村级重大事项管理迈上了规范化轨道。

6. 建立完善“三资”管理制度, 实行规范管理。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操作性强, 必须做到有章可循, 按章办事。我市先后制定了《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管理办法》、《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规范化管理办法》、《农村集体资产 (资源) 处置办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农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 从集体资金收入到支出、从资产购建到资产评估、从资源清查到租赁等十八个方面作了规定。建立了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凡不按规定管理处置集体资产, 造成集体资产流失的, 除依法予以赔偿外, 还要按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 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基层干部加强三资管理的责任感。

摘要: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一直是农村干部和群众关注的焦点, 也是农村工作的难点。做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 对于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发展、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是农经管理者的责任。为切实加强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 进一步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 黑龙江省同江市十分重视群众关注的农村财务问题, 积极探索“三资”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 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督管理工作。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合同,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三资方案 篇2

关于开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规范管理的做法

近年,我市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屡查不绝,其中村、组干部经济类案件尤为突出,市纪委在调研中还发现,一些村财务管理不完善,非生产性开支过大,村干部花钱大手大脚;有的村干部私下与承包户提前续签合同,且承包期过长、承包价格过低;有的集体工程项目不公开招投标,暗中搞利益输送,损害集体和群众的利益。这些问题均聚焦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上(以下简称“三资”),处理不好,将严重恶化党群干群关系,败坏农村的党风民风,严重阻碍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我镇在保持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收益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五权”不变的前提下,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向农村基层延伸。

一、“三资”规范管理的做法

为确保“三资”规范管理工作有序推进,我镇通过多次论证,研究出台开展“三资”规范管理的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将先行点工作细分为思想动员、调研清理、建章立制、总结验收四阶段,总的要求,就是建立“五个机制”。

(一)建立工作机制。机构健全、人员到位,是开展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基础。我镇委、镇政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三资”规范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人员由纪委、财政、结算中心、经管、建设办和国土资源所等相关部门中层骨干组成,办公室以上述几个成员单位为依托,设立集体资金管理、农村生产承包合同和资产管理、集体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资源

管理和内部审计5个专项小组,各小组分工合作,共同负责全镇“三资”管理的具体工作。还实行领导包片负责,干部驻村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各村也成立以村主任为组长的“三资”管理小组,负责村内的“三资”管理工作。通过建立层级领导和工作机制,保证机构、人员、时间、精力四到位。

(二)建立责任机制。制定《崖门镇集体“三资”管理岗位职责》,从镇、村、组三个层面明晰“三资”管理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职责。一是建立镇级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包括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小组及其人员的职责;二是建立村级小组和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包括村“三资”管理小组、理财监督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及其人员的岗位职责;三是建立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包括村民小组长、出纳员的岗位职责。通过明晰职责,实行镇、村、组三级联动管理机制。各级“三资”管理部门和专责人员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事业心、责任感,认真履行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办事按制度、用权受监督。

(三)建立管理机制。根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招投标法》等有关政策法规,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既注重激活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又根据发展的新情况,补漏拾遗,完善制度体系,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抓好6个方面:一是建立《台账登记制度》,梳理资产和核实债权债务情况,并统一由镇、村两级电脑录入,实行村级资料每月更新,组级资料每季更新的动态监控电算化管理;二是完善《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账户、收支、结算、审核、审批、记账

和核销等要求;三是完善《资产管理实施细则》和《资源管理实施细则》,规范资产出租、出让和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四是完善《农村生产承包合同管理制度》,明确不同类型生产合同的承包期限、承包款缴纳和合同鉴证、合同备案、合同续签等相关要求;五是完善《农村集体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六是规范经济管理活动的程序,解决“三资”管理的突出问题。按上级要求,该镇村组两级全面落实了统一银行基本账户、统一村账镇代管和组账村代记、统一成立村经济联合社和组经济合作社,调整充实了财会管理队伍,实现了镇村组管理的无缝对接。

(四)建立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是规范“三资”管理的重要内容。崖门镇积极创新监督机制,力求使监督全程化。该镇建立健全了村“两委”集体监督、职能部门监督和社会公开监督三项监督措施,有效强化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事前监督明确要求,对集体“三资”的重大事项,如年度预算决算、村民分配方案、大额资金使用、经营项目发包、建设项目招标等,都必须进入规定的议事程序,村“两委”班子充分讨论、决策“公之于众”,让村民了解情况,发表意见,使“三资”处置的各项重大事项信息公开、决策民主,有效遏制了一些村干部擅自处置集体“三资”的乱作为现象。

事中监督则充分发挥村级民主理财监督小组、镇财政结算中心、经管站和镇招投标领导小组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对“三资”管理进行全过程、各环节的动态监督,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

问题,并解决在萌芽之中。目前,全镇138个村民小组都基本按要求建立了组级民主理财小组,实行每季监账工作。

强化事后监督则通过定期公开村务、财务和村主任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情况来实现。138个村民小组都在公众地方建起了组务、财务公开橱窗,实行每季公示组内的财务预决算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债权债务和资产情况、现金收支账目和民主理财情况、社员分配情况、合同登记和承包款兑现情况,以及经营项目发包、建设项目招投标的情况。

(五)建立考评机制。强化激励、奖惩到位,是保证“三资”规范管理落到实处、收到实效的重要环节。崖门镇实行激励与惩处相结合,一改过去“三资”管理管不管一个样、管好管坏一个样的做法。根据该镇《镇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量化考核百分制》规定,每年由镇“三资”管理办公室结合督办项目、平时检查和年终考评要求,对村、组“三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评先评优和报酬奖金挂钩。对在考核中被评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村干部,由镇纪委指出其问题,督促整改,或进行诫免谈话;对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村干部依法定程序提请罢免;对贪占集体“三资”、或在“三资”管理中以权谋私,造成集体经济损失的,依法依纪严肃查处。

二、崖门镇“三资”规范管理的成效

(一)摸清家底,夯实了工作基础。通过清理摸底登记,建立“三资”和合同台帐,崖门镇全面掌握了21个村(社区)的资金、债权债务,以及资产、资源状况,并进行动态跟踪,为推进农村“三资”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止2008年底,全镇农村共有资金1775万元,其中村级864万元,组级911万元;生产承包合同4897份,其中村级2410份,组级2487份,每年涉及承包款1186万元。通过清产核资,各村(社区)也对本单位的“家底”心中有数,为今后管好“三资”,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落实责任,提高了管理水平。实行“三资”管理后,明确镇、村、组三级管理人员的权责,强化了责任。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效杜绝了违纪违规行为。开展“三资”规范管理以来,镇财政结算中心退回不规范开支票据21笔,合计金额3万元;抵制不合理开支票据15笔,合计金额10万元。尤其是通过镇、村、组三级联动机制,相互沟通,监督有力,大大提高了“三资”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强化自律,促进了依法治村。“三资”规范化管理之后,村组干部依法行政、按章办事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有效遏制了“暗箱”操作,各村(社区)和相关单位按章理事的格局逐步形成,群众对干部的疑虑和误会逐步消除,大大激发了村组干部想干事、干成事的热情。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发生集体项目承包37宗,涉及金额31万元,全部按程序公开招标,增加集体收入6.5万元,增收率为21%。

(四)维护稳定,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实行“三资”管理之后,逐步建立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民主监督、规范管理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多方面保障了集体资产的有效利用,保障了村民的切身利益,从而调动了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规范了农村经济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建议 篇3

摘 要 农村“三资”管理是农经工作的重心,由农村财务管理延伸到“三资”管理,在普遍建立农廉网的今天,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改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农经站;“三资”管理;农廉网平台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2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所有,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有利于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利于增强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有利于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

1 “三资”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近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探索监管模式,规范处置行为,有效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但也有一些地方清产核资不彻底,个别地方工作进展缓慢,导致“三资”管理无从下手;有的地方工作机构不健全,责任主体不明,工作力量薄弱,管理乏力;有些地方会计委托代理事项不全,集体资源的承包、租赁缺乏有效监管,特别是建立农廉网后少数干部认为“三资”管理都在平台上操作,村财务工作被“阳光化”,放松了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少数村组干部在“三资”管理方面存在违纪违法的行为。为解决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来的经历,就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2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建议

2.1 清产核资夯实“三资”管理基础

2.1.1 全面完成清产核资

已完成清产核资工作的要进行“回头看”,进一步巩固成果,查缺补漏,及时更新相关情况;还未完成的要集中力量完成产核资工作。通过清产核资,全面摸清村组集体所有的“三资”存量、结构和管理使用状况,达到账账、账款、账物相符;通过界定所有权,把应归集体所有的“三资”全部纳入管理范围,理顺产权关系;通过建立台账,及时反映“三资”变动情况,实现农村集体“三资”动态化管理。

2.1.2 建立定期清理机制

要建立定期财务清理、资产清查、资源登记的长效工作机制,原则上一年一次,做到账账、账证、账物相符。要强化农村集体各类经济合同的管理,认真组织对各类合同进行清理,依法规范完善合同条款,加强签订履行合同的管理和监督,纠正不规范的合同行为。

2.2 健全工作机制推进管理规范

2.2.1 明确监管职责

县乡政府及农经部门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负有指导、服务和监督的职责;乡镇农经站具体负责做好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机构的日常管理、业务指导和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等工作。

2.2.2 建立健全委托代理机构

要依托乡镇农经站建立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的代理工作。已经开展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业务的机构,如果运转规范,有承担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意愿的,可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业务,代理工作要接受农经站指导。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要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署委托代理协议,按照程序合法、手续齐全、服务规范的要求,将农村集体“三资”全面纳入委托代理服务的内容。要以村组为单位建立健全会计账簿、资产管理台账和资源管理台账,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的全部资金、资产、资源统一纳入账内管理。

2.2.3 强化工作队伍建设

乡镇农经站具体承担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没有单独组建乡镇农经站的,受乡镇政府委托,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职能纳入乡镇农业综合站的,要加挂农经站牌子,保留公章,并配好农经干部,保持农经干部的相对稳定,不再随意调换或抽调;既没有组建乡镇农经站,也没有纳入乡镇农业综合站的,要尽快建立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构,配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职人员。

2.3 强化资产、资源管理

2.3.1 推进产权改革

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合理有效利用农村集体“三资”,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采取入股、合作、租赁、专业承包等方式,经营集体资金、盘活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增加村集体财产性收入。

2.3.2 明晰资产界定

将集体房屋、建筑物、工具设备、公益设施、无形资产等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对国家投资、社会捐赠、集体和农民筹资筹劳等多渠道筹资建设形成的产权不清的资产,按照有利于管理维护、有利于发挥效益、有利于维护稳定、有利于促进发展的原则明晰产权。国家无偿投资形成的由村级管理使用的资产,原则上界定为农村集体资产。

2.3.3 强化资源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资源登记簿,对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荒地、滩涂等集体资源,要按规定进行登记。二是建立健全公开招投标拍卖制度。一次性出让集体资产、资源金额超过3 000元的,实行出让前公告制,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招投标方案、招标公告、招标合同和相关资料等要由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把关,并报乡镇农经站备案,必须在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进行交易。三是建立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应当签订书面协议,并由乡镇农经站鉴证。

2.4 加大监管力度提升管理工作水平

2.4.1 推进“三资”监管网络建设

要制定建设计划,落实建设资金措施,全面启动农廉网建设工作。县乡农廉网监管中心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实时查询、实时预警、实时分析、实时监管功能,创新网络公开和即时答疑、远程指导监督、网络管理等方法,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

2.4.2 强化村级会计基础工作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县经管站要强化村级会计基础工作,统一制定会计凭证、票据和账簿,统一建立财务操作流程。

2.4.3 加强农村集体财务审计

县乡农经站负责对农村集体财务、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在做好日常财务收支、预决算、收益分配等常规审计的基础上,开展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集体资产和资源、农民负担、村级债权债务等专项审计,对集体土地征用补偿费和涉农财政资金进行重点审计。有取得财政资金的村、对运用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2.4.4 完善民主监督管理机制

凡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的重大事项,要决策民主,实施结果公开。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定期公布“三资”运营情况,认真听取其成员对“三资”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接受成员的监督。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明确监督职责,创新工作机制,实行村财务公开,村组织的财务计划、各项收支、各项资产资源以及债权债务和收益分配等内容要全面公开;征收土地补偿费、直接补贴给农民的资金等要逐项逐笔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业小型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拨付到村使用的财政资金要全程公开。

2.4.5 建立联动督查机制

纪检监察、农业、财政、审计、民政等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形成部门联动督查机制,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三资”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运行,及时发现、纠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贪污、挪用、侵占、低价承包、低价租赁及低价转让农村集体“三资”等违法违纪案件。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研究 篇4

1 农村三资管理问题

1.1 三资管理台账不足

在调差分析过程中显示, 很多干部对农村、本镇的资源分布不清楚, 对资金、资产没有有效的明细管理, 对土地的登记不全, 不细。一些农村没有对三资进行管理, 存在故意敷衍的问题, 没有对三资管理的镇里有实际的知情权标准。

1.2 合同管理不足

合同签订的随意性大, 一些合同要素管理不足, 条款不明确, 权益规范管理不平等, 不全面。严重的影响群众的利益水平, 村干部违反发包规范标准, 往往暗箱操作, 一些地方不按照发包的标准规范进行程序处理, 不民主、不公开、不招标。合同签订后不按照合同规定的标准履行, 随意篡改合同标准, 对变更合同的内容和承包信息不知情、不作为、不处理。

1.3 财务管理不足

有些村子内部的大额支出未经过集体性的研究, 单独专行处理, 任意的挥霍浪费, 一些村对收款没有同意的收款凭据, 开支以白条入账, 一些报销凭证不规范, 不完整。财务公开标准不规范, 个别村子的财务管理人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足, 对财务资金的管理方法没有统一的管理流程, 财务内容、形式都不符合基本规范标准。

1.4 资金收益不规范

一些集体资金收益直接与承包款相抵, 有的收取后自行保管, 有的资产收益挪作他用, 集体收益和支出没有同意的标准, 集体利益得不到良好的保证。

1.5 基层民主监督力度不足

家庭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集成的民主监督和管理, 一些农村的农民去外地打工, 对集体的事情不关系, 不过问, 对民主管理的监督管理停留在形式上, 没有明确的考核绩效管理标准, 没有明确的目标。部分村民认为集体资产的管理师财务收支对目标性质的增值没有准确的分析, 村干部绩效考核管理与集体资产的增值管理水平不挂钩。

2 农村三资的管理对策方案

2.1 建立完善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

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标准, 建立健全的机体经济组织管理, 对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制度标准进行规范, 完善农村财务工作者的记录考核规范性, 有效的对财务使用规范标准进行约束, 制定合理的村机体等级、使用、处理、开发管理流程, 制定合理的规范管理标准, 明确产权值, 使用有效的收益配合规范标注, 提高增值目标。按照农村财务预算报表制定有效的收支决算管理制度, 规定年度财务的收支标准, 确定财政复合监督管理的标准范围, 从源头对财务收支进行规范, 强化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制定合理的资金管理标准, 对财务收支、民主理财、会计核算、财务公布等内容进行准确的规范, 制定适合招投标标准的审批流程, 对开标、中标内容进行准确的规范, 掌握招标流程中的各个环节, 制定符合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的标准方案, 按照合同规定签订履行相关时间行为, 对合同变更、违反等责任进行纠正, 及时调节仲裁过程中的各个规定标准, 保证积极经济健全的发展, 复合整体合法权益的规范标准。按照经济肌体的秩序发展标准, 制定符合农村经济肌体资源管理的档案, 按照装订成册标准, 做好科学的规范管理流程, 方便查询, 制定准确的档案保密管理制度, 设定档案卷宗管理流程, 杜绝不规范的档案管理入库行为, 防止出现严重损坏、泄密问题的产生。

2.2 建立农村委托代理管理机制

按照农村专业管理标准, 对农村财务的财政水平进行规范, 制定有效的农村会计委托管理流程, 强化推进各级农村会计复核中心的管理制度水平, 对责任资金的核算和规范进行有效的管理, 对资金、账户、票据等内容进行合理的规范。为了有效的肱骨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流程, 需要对会计委托代理办法进行双印鉴的管理流程, 确定审计分离, 保证监督管理的有效制约性价值, 保证农村集体资金的有效安全性和规范完整性。

2.3 建立三资清查管理流程

依照农村集体的三资面, 全面的建立三资定期清产管理机制, 设定统一的账务清查管理流程, 对资金、账务、资产情况进行清查, 确定有效使用资产标准, 建立统一的资产经营期限, 对承包的租金兑换情况进行最大限度的维权。

2.4 加强农村预算的管理

机体经济的财务预算管理有助于财务制度的规范, 需要按照机体经济组织发展标准进行规范, 确定有效预算的标准范围, 不遗漏、不隐瞒可能存在的预算漏洞, 及时对预算制度和标准进行处理, 防止财务收支出现的盲目性问题。按照预算预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处理, 确定全局支出范围, 考量实际的需求和财政实力, 加强村预算的规范, 制定统一合理的收支保持平衡, 加强统筹兼顾管理水平, 保证有效的预算结余, 积极发挥村资金的最大效益调整, 发挥机体经济计算编制工作的执行力度, 增加预算的透明度分析流程, 严格的调整收入支出限额, 通过审计分析确定农村机体可追加的预算方案。

2.5 建立重要事件的管理流程

依照民生发展决策标准进行规范, 建立良好的机体三资管理委托流程, 逐步增加三资的管理幅度, 切实保证民主权利的管理标准。按照机体资产购置标准, 实行有效的流程化管理, 从监督程序发展入手, 对可履行的支出进行提议, 建立适合党政审核、公开招标、验收决策的程序。按照程序标准对招投标、合同签订的相关规范进行验证, 切实按照考核标准和流程进行管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加强农村三资的管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 财务资产管理, 集体项目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农村资产、资金和资源的规范和发展, 提高农村综合发展经济水平。

摘要:农村三资的管理即为资金、资产、资源的综合管理, 这是对农村关注的重要基础特点, 也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在加强农村三资管理过程中, 需要做好农村三资的管理工作。按照农村和谐发展的基本标准, 保证农民群众的整体合法权益有效性和合理性, 同时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发展, 切实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规范, 进一步的有效推进农村基层的政治思想建设, 深入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管理流程, 积极分析三资增值效率的管理途径, 切实加强农村集体的监督管理, 保证农村三资管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

参考文献

[1]姜书菊.浅析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 2014 (27) .

清理“三资”简报 篇5

“三资”清理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旗“三资”清理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农村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村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全镇分四个阶段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

一是宣传发动阶段。本阶段的任务是:组织召开各村书记、财政所驻村干部、财经委员参加的动员大会,组织学习《村民自治组织法》等涉农法律法规,广泛宣传发动,组建工作专班,同时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等形式宣传上级文件、法规,把政策、方法和要求交给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参与“三资”管理的积极性,为“三资”规范化管理和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清查建档阶段。本阶段的任务是:本着维护稳定、切合实际的原则,对各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查核实、分类汇总、登记造册,实行“一台帐两附件”管理模式,全面反映资产种类、数量及经营使用情况,附上资产处理情况附件和有关会议记录、评估、合同等附件,做到帐清、财清、物清和债权债务清。清理结果经村民代表会议审核通过后全面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在此基础上根据村民代表会议审定的实有“三资”,调整完善相关账务,分类建立各类台帐,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发生的业务随时调整“三资”台帐数据,做到帐物相符,同时报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备案。三是规范管理阶段。本阶段的任务是:全面清查登记后的集体“三资”纳入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进行统一监管。在使用、开发、租赁、处置集体资产资源或集体“三资”产权发生变动时,按照民主决策程序,先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报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备案,并履行相关手续,实行动态管理,全程监督,重点审核财务收支、审查公开内容、参与资产资源处置和招投标、监督大额资金使用、大宗物品采购和工程建设等。

利州农村“三资”改革实践探索 篇6

颁发“三证”奠基础

——为集体财产颁发“产权证”。在率先开展“七权”同确中,累计颁发村级财产权证600本,形成最终可量化的“三资”台账。2015年底,所有192个村集体资产评估总价值达10.36亿元。

——为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颁发“营业执照”。以村为单位组建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在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取得市场法人地位。目前在5个乡镇35个村建立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

——为社员颁发“股权证”。以户为单位由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为成员颁发《股权证》,作为享有村级集体经济收益或红利的有效凭证。工农镇小岩村按照“只设个人股,不设集体股,资产股以金额量化到人,资源股以股数(亩)量化到人”的方式,平均每名成员持有资产股10股(股权价值2324.5元)、资源股1股(15亩)。

健全“三大体系”创条件

——健全村级集体经济治理体系。区、乡分别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保障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合法权益。

——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搭建了涵盖区-乡镇-村社区的三级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目前登记、发布了各类产权交易信息600余条,工商企业、专业合作社等200余家市场主体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意向性协议200余份,交易标的5000余万元。

——建立和完善保护扶持政策体系。连续3年,区财政每年安排村级集体经济扶持“种子”资金和产业周转金各300万元,同时建立了300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产权抵押融资风险分担补偿基金。

打通“四条路径”拓空间

——打包托管。对村集体自身难以经营的资产通过打包托管,实现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赤化镇泥窝村将村集体所有的提灌站、山坪塘等集体资产,向社会公开招引被托管人。目前,全区累计签订村级集体资产托管协议1865份、标的1.26亿元。

——自主经营。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冷藏物流等新业态,拓展经营范围,向高端价值链延伸。

——入股经营。探索村级集体组织以“三资”折资入股方式与工商企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形成“保本+股息+分红”股份制创收增收模式。目前盘活了闲置资源、资产达2.6亿元。

——合作经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将资产与村民经营的零散资源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开发,联合经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荒山、农户以承包的林地采取股份合作的方式成立杨柳村股份制林场。截至2016年6月,累计分红3次,持股农户人均分红400元,集体股分红31.2万元。

创新机制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篇7

1. 周密部署, 分步实施, 稳步推进“三资”代理服务

2011年初, 庄河市在黑岛镇西阳宫村和于粉坊村开展“三资”代理服务试点。在总结黑岛镇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会议, 下发了《庄河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意见》庄政办发[2011]65号等文件, 推广试点经验。市、乡镇 (街道) 分别成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乡镇在村会计委托代理办的基础上成立了“三资”代理办, 并制定《庄河市“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方案》, 规范印制了包括资金、资产、资源、债权、债务及合同清查在内的七套清查登记表。“三资”代理办要做到“八有”:有牌子、办公场所、工作人员、计算机、“三资”台账、工作制度、业务流程图、经费保障, 并对乡镇“三资”代理办主任进行业务培训。本着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四权”不变的原则, 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 由村民委员会与乡镇 (街道) “三资”’代理办签订委托代理服务协议, 并代管了村委会的印鉴 (公章) 。将2011年7月5日确定为全市“三资”清查基准日, 各乡镇 (街道) 在清查基准日封存所有村集体账户, 集中实行“三清理” (清资金、清资产、清资源) 。在整个工作程序上, 做到了严把“三关”:严把清查登记关, 确保不漏不错不重复;严把群众参与关, 充分吸纳村民代表参加, 扩大群众参与面, 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严把公示公开关, 各村在清查登记结束后, 及时在本村公示栏将清产核资情况进行公示, 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2. 抓住关键, 健全制度, 规范“三资”管理工作

为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好, 避免集体资产被低价发包、变卖、侵占、挪用、挥霍浪费等现象发生, 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挖掘“三资”使用潜力, 提高“三资”利用率, 全市抓住“三资”管理各关键环节制定和完善系列工作职责和制度, 包括乡镇 (街道) “三资”代理办工作职责、招投标工作职责、避免和控制集体白条支出管理规定、“四议一审两公开”民主决策程序、资金资产资源委托代理服务及资产资源处置预审流程图和财务年度收支预算决算制度、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制度、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预审和合同备案制度等14项工作制度, 并坚持用这些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效果十分明显。

在资金收入方面, 规定各种资金收入 (专项资金、社会捐助资金、租赁及合同发包收入等) 全部由“三资”代理办会计统一开票收取入账, 避免了公款私存、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现象。在资金支出方面, 规定各村计划内资金支出严格履行《集体资金管理制度》, 由代理办按财务审批程序核销入账;计划外资金支出, 事前要经两委班子研究, 超过备用金的大额资金支出, 包括各种公益性工程项目资金支出严格履行资金申请和“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 并拿出资金预算报告, 经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商议、镇党委会审核同意后交由村党总支党员大会审议和村民代表议定, 最后再进行公开公示。在资产资源处置方面, 规定各村在发生集体资产资源处置项目时, 严格按照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预审和合同备案制度要求履行“四议一审两公开”程序, 再行签订处置合同, 经签字后报乡镇 (街道) “三资”代理办存档备案, 然后向全社会公开公示合同履行情况。在监督方面, 加强民主监督: (1) 采取一个季度一公开的形式对资金的收入、支出和资产资源处置情况进行公开公示, 接受监督。 (2) 加强审计监督, 乡镇 (街道) 审计部门对所辖村的财务一年一审计, 市审计部门及农业部门对全市各行政村“三资”管理3年轮审1次, 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重点审计, 对专项资金、集体资产资源运营和合同履行等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公开。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构成违纪的移交纪检部门给予相应处分, 同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 创新机制, 引凤筑巢, 放大“三资”管理效应

开原市农村“三资”管理经验 篇8

一、资金管理

以“村财乡代管”为依托, 强化村级财务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能, 在坚持集体资金“五不变、三不准”的基础上, 制定规章制度。

1. 严格执行收

支两条线, 禁止坐收坐支现金村级集体收入必须缴存到乡 (镇、街) 村级财务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 村级使用本级资金必须按规定履行相关手续, 对坐收坐支现金的票据, 乡 (镇、街) 村级财务管理办公室不予审批和核销。

2. 全面实行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

村集体所有财务活动和其他一些比如宅基地审批、计生指标分配、惠农政策的落实等涉农事项, 全部进行公开, 接受群众监督。

3. 实行村级组织“票款分离”制度

分设财务员和现金出纳两个职位, 有效规避集体资金潜在的风险。

4. 明确村级财务审批实行分级限额审批制度, 杜绝资金审批“一支笔”现象

规定村主任的审批权限为500元, 支出在500~1000元的由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共同审批 (即两支笔) , 支出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由村级两委班子集体审批, 10000元以上的大额支出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由两委班子集体审批。

5. 制定专项资金报账制度

现在涉农、支农资金多, 且数额较大, 上级业务部门和基层群众都很关注。在严格项目招投标和预决算的同时明确规定, 村级使用专项资金必须使用报账制, 即村级持有效支出凭证方可到乡镇街村级财务管理办公室领取专项资金。这样就确保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安全。

6. 加强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

每年组织人员对全市各村的财务账目进行集中审计,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审计中集中处理了一批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查处了一批涉农违纪案件。通过审计既规范了村级的财务管理, 又化解了基础矛盾。

7. 规范集体资产资源实现收入的管理

本着兼顾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原则, 规定集体资产资源实现收入如果确需在村民间分配的, 村集体必须留存不低于20%, 作为集体公益事业资金。严肃查处私分集体资产行为, 保障集体和农民的共同利益。

二、资产和资源的管理

集体资产和资源的发包处置一直受到群众的关心和关注。2010年对全市所辖273个行政村的资产、资源情况进行全面清理, 重新建立资产、资源台账, 做到不重复、不漏项、情况相符、摸清家底, 并在每个村进行公示。资产资源清查后, 实行微机管理。乡 (镇、街) 经管站将每个村的资产、资源全部录入电脑, 在市经营管理局的电脑监管端点击任意村的资产项, 就可以一目了然, 便于监督管理。为了保证集体资产和资源的安全, 保障广大党员群众对村集体事物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防止村组干部在集体资产资源的处置上暗箱操作, 按照“五步工作法”的要求制定完善《开原市村级重大投资项目和公产处置实行公开的实施方案》, 对村级重大投资和资产处置从立项到实施的全过程都明确了相应的工作流程, 重点突出了群众参与。

深化“三资”管理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篇9

1 建章立制, 加强指导

根据中共东阳市委、东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及东阳市监察局、农业局、财政局关于《东阳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精神, 结合我镇实际, 出台了《湖溪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细则》, 进一步明确了机构职责, 对“三资”的范围、使用、管理、监督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确保全镇的“三资”管理工作规范运行。我镇在“三资”管理细则中, 对如何充分发挥村监督委员会的监管作用, 作了较大篇幅的阐述, 对村务监督委员会在“三资”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作出十分明确的规定。另外, 我镇还制订了《湖溪镇“三资”管理办公室职责》、《湖溪镇“三资”管理代理服务中心职责》、《湖溪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 从各方面加强对“三资”管理工作的监管。

2 开拓创新, 规范管理

在开展“三资”管理工作中, 我镇根据上级领导的有关精神, 结合近几年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实践, 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是撤消原镇农村财务代理中心银行总帐户。分行政村设置基本核算帐户, 确保村级所有银行存款都落实在本村的银行帐户中, 消除了部分村干部及群众对本村资金被其他单位挪用及银行存款利息计算不到位等顾虑。

二是强化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在“三资”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从今年四月开始, 我镇就开始实施村级所有付出项目的票据, 除了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审批外, 还必须有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的审核签名;在六月份起, 我镇统一刻制了28枚审核审批印鉴, 分发到28个行政村, 从用途、经手人、证明人、审核人、审批人按票据发生顺序进行先审核后审批的全过程监管, 突出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在参与村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是各村银行存款支取时实行双印鉴管理。各村分别设置银行帐户后, 为确保资金运行安全, 我们又刻制了28个村的财务专用章, 由各村报帐员保管, 村银行存折由镇“三资”代管中心保管。村需到银行支取资金时, 银行申领单上必须有支取方的财务专用章和镇“三资”管理代理中心的印鉴, 才可以从银行取款, 从而堵塞了单方面可以随意在银行支取资金的漏洞。重大工程项目资金尽量采取银行转账, 尽可能减少村报账员现金流转过程, 确保村级集体资金的安全。

四是配置多媒体信息系统。在28个行村和镇“三资”管理代理服务中心安装了电子触摸屏, 通过提升电子网络系统, 村民们可以在各村的便民服务中心随时了解本村的“三资”管理情况及其他村务、党务情况, 极大地提高了公开的透明度。

五是加强镇“三资”管理代理服务中心队伍建设。随着工作范围扩大, 业务量大大增加, 我们通过公开招聘, 又增加了三名工作人员。现在我代理中心有镇机关干部二名, 招聘人员三名, 共计五名工作人员, 能确保按时完成全镇各村需代理中心处理的业务。

六是加强培训。邀请杭州金安易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对我镇各村的便民服务中心代管员、村助理会计、村报帐员及镇“三资”管理代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 进行如何使用管理多媒体信息系统的业务培训, 建立一支对多媒体信息系统会使用、能管理的队伍, 初步达到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高和熟悉农村情况“两高一熟悉”的要求。

七是坚持双方自愿原则。在双方充分自愿的基础上, 镇“三资”管理代理服务中心与各行政村签订《湖溪镇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协议》。

八是加强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现有办公面积一百平方米, 又增添了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照相机等办公设施。全面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化、服务人性化、信息查询电子化。设施建设达到了有牌子、有场所、有人员、有微机、有台账、有制度、有业务操作流程图、有经费保障的“八有”标准。服务工作达到了统一“中心”设置、统一“三资”管理软件、统一财会票据、统一服务程序的运行模式。

3 工作成效

实现从资金管理为主转变为“三资”管理并重, 摸清了村级“三资”总量、结构、分布和效益情况。我镇将原镇农村财务代理中心更名为镇农村“三资”管理中心, 对各村分别采取以账查物、以物对账、以账对账的方法, 对各村的“三资”进行全面清查、摸底、核实、造册登记。调查摸底后, 经村两委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后张榜公布, 再由管理中心将相关资料录入数据库。

实现由村管理为主转变为镇农村“三资”管理中心与村双印鉴管理, 杜绝了贪污、挪用、侵占集体资金等损害集体和群众利益的情况。镇建立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心, 专门负责各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的日常工作;各村也成立了“三资”管理领导小组, 配齐村级专职管理人员, 刻制了村级财务专用章。各村银行存款支取实行双印鉴管理, 堵塞了单方面可以随意在银行支取资金的漏洞。

从单纯的财务公开转变为“三资”信息全公开, 深化了村务公开内容, 提高了公开的透明度。在28个行政村和镇“三资”管理中心配置多媒体信息系统, 安装了电子触摸屏, 为广大村民及时、全面了解本村的“三资”管理情况及其他村务、党务情况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渠道。

从事后形式监督转变为事前实质性监督, 有效地发挥了村监会和群众的监管作用。镇统一刻制了28个行政村的审核审批印鉴, 从用途、经手人、证明人、审核人、审批人等按票据发生顺序进行先审核后审批全过程监管, 村级所有付出项目的票据, 除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审批外, 还必须先有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的审核签名, 突出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在参与村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效地发挥了群众监管作用, 实现了上级监管和群众共管的有机统一。

4 加强“三资”管理的举措

4.1 打造一支精通业务的“三资”管理队伍

我们将在抓好镇“三资”管理中心建设的基础上, 开展村级“三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进一步配足、配优人员, 做到设备、场地、经费培训四落实, 确保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从村到镇、从镇到村渠道畅通、工作到位。

4.2 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持续推进“三资”管理工作

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四项机制:一是决策机制。坚持“五议”工作法, 充分发挥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 凡涉及集体重大的经济事项、集体“三资”的使用、维护和收益分配等, 都及时召开村两委干部会议、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 广听民声, 广纳民意, 依法履行民主程序, 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二是督查机制。规范服务工作流程, 健全内部管理监督制度, 加强“三资”核算, 严格遵守票据管理规定, 落实好台帐管理以及其它相关制度, 逐步实现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规范化。三是责任追究机制。要抓紧研究出台违反集体“三资”管理的责任追究规定或办法, 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土地补偿费管理、债权债务管理、农民负担等专项审计。同时要敢于动真碰硬, 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 要做到件件有落实, 件件有回音, 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对发现存在的问题, 严肃责任追究。四是深化公开机制。结合各村实际, 依托“三资”管理网络平台, 不断丰富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做到家底公开、财务收支公开、债权债务公开、经济合同公开、重大经济事项及其决策公开, 甚至于对村民有要求的都实现在电子触摸屏上全公开。

4.3 创新工作思路, 全面提升“三资”管理水平

要积极创新工作举措, 稳步推进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 以“三资”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在“三资”管理已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 要积极搭建集体资产、资源的发包、集体工程项目购建等村级公共资源配置和交易的平台, 实现服务便捷高效化, 确保农村“三资”管好、用好、经营好, 为农村经济发展作贡献, 全面提升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水平, 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湖溪镇是东阳市“三资”管理工作的试点单位, 该单位从2011年4月开始, 到2011年8月结束, 用四个月的时间, 通过全面调查摸底, 根据中共东阳市委、东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及东阳市监察局、农业局、财政局关于《东阳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出台了《湖溪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细则》, 进一步明确了机构职责, 对“三资”的范围、使用、管理、监督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在机构设置、村级银行帐户管理、村级集体“三资”的审核审批、村务监督委员会在“三资”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三资”管理工作的公开、多媒体信息系统的运用、镇“三资”管理代理服务中心的职责及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创新。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工作实践, 成效明显。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对策探讨 篇10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在一年一度的农村财务审计中发现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三资”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违规发包集体资产资源

个别村组干部在山林、土地、果园、房屋设施等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时, 搞暗箱操作, 不进行招投标, 不开“两委”会, 少数人说了算, 即使开了会, 又擅自变更集体决定, 私自延长承包期。

1.2 承包合同不规范, 集体利益得不到保证

实际工作中, 存在不签订书面合同、口说为凭、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清、权利义务不明或其它不符合法定要求的现象, 导致承包合同难于兑现, 集体利益得不到保障。

1.3 集体资金管理不规范

现在按规定虽然每年四次财务公开, 但由于制度缺失, 监督不力, 公开不完全、不真实的情况还存在, 农民无法了解本村的财务收支情况, 集体资金支配情况, 使得村级财务失去有效监管。

1.4 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

个别地方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

1.5 少数村财会人员素质差、责任心不强

2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认识不高

一是普遍存在着农村税费改革后, 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少, 债务多, 无资产可管;村集体财务实行“双代管”后, 干部无机可乘等片面认识。二是少数基层干部认为村民自治, 不宜多管。由于认识上的偏差, 导致对村集体“三资”管理不重视, 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有些村干部不熟悉法规和财务, 不按规章制度办事, 不听财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也是引起“三资”管理不规范的重要原因。

2.2 对农村“三资”管理监督渠道不畅

一是监督部门监督乏力;二是群众监督乏力, 分散的家庭承包经营, 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 现在农村大部分有知识有能力的人都外出打工了, 留在家的村民基本上是老少病残, 他们对集体的事不爱关心过问, 这给某些不廉洁的干部可乘之机;三是村内班子监督不力, 有的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 大事不开会, 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四是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乏力, 有的村民主理财小组不懂财务知识, 没有理财能力。

3 加强集体“三资”管理的建议

3.1 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加强“三资”管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只有农民家庭经济的生产发展是不全面的, 还必须有较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其次村民是村集体“三资”产权所有人, 对三资管理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管理权正是新农村建设中“管理民主”内容的具体体现, 加强“三资”管理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也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3.2 理顺农村“三资”管理职责

要创建齐抓共管的格局, 财政所、经管站是三资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 要明确他们的岗位和职责,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当好审计员、指导员、评估员。当好审计员就是要在政府的组织下, 开展审计工作, 重点审计村集体财务收支的合理性, 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一事一议资金使用的合规性以及集体资产、资源出售、承包、转让的合法性。当好指导员、评估员就是要摸清村集体资产、资源底数, 对准备出售、承包、转让资产、资源的村进行业务指导, 帮助村集体规范承包合同, 合理评估资产、资源价格, 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让集体资产资源合法、有序流转。

3.3 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

要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评估流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处置流程》、《农村集体资产集中采购制度》、《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信息发布流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合同鉴证流程》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流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要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家底, 建立台帐, 完善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转让合同等, 严格履行民主决策和申报审核程序。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的管理, 加强对农村集体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规范合同文本。对集体“四荒”地的开发利用, 实行公开竟价承包和招标制度。

3.4 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

上一篇:游戏突围文化圈下一篇:电视专题片与纪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