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等级

2024-05-04

岗位等级(精选五篇)

岗位等级 篇1

一、商业银行推行岗位风险责任等级管理的相关背景

(一) 特殊的企业性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银行是金融产业的主体。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最大不同就在于可以利用占比较低的资本金, 吸收公众存款和借入其他资金进行经营, 具有高公众负债、高资本杠杆、高社会责任等风险特点, 也是经济社会参与者转嫁风险的主要对象, 承担和管理风险不仅是商业银行存在的原因, 而且是它最重要的经济职能。商业银行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特殊位置和推动经济发展的特殊作用, 决定了其风险具有很强的蔓延性, 会对经济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由美国次按贷款引发的金融海啸, 已经演化成全球的经济衰退, 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建立全面、系统、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 对于商业银行自身的健康发展和担负的社会责任意义重大。

(二) 历史的经验教训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翻开现代商业银行发展史, 因风险管理失误而倒闭的银行比比皆是。1995年2月, 英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巴林银行申请破产。这个具有233年历史, 全球资产规模达270多亿英镑的商业银行轰然倒下, 其原因在于违反岗位风险管理原则, 让其新加坡期货公司经理里森同时兼任交易员和清算主管, 因操作失误、弄虚作假和牟取私利, 使巴林银行在短短几个月内损失超过10亿美元, 最后只得被荷兰某银行以1美元象征性地收购了。1998年1月, 曾经是世界500强之一的香港百富勤集团因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 在没有资不抵债的情况下, 因流动性风险而毁于一旦。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第一要务。

(三) 现实的生存要求

随着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大和经营领域的拓宽, 以及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的增加, 面临的各种风险特别是资产管理风险, 呈现出日趋复杂多变的特点。从范围上看, 已经从防范区域金融风险演变为防范全球金融风险;从性质上看, 已经从防范个体风险演变为防范系统性风险;从类别上看, 已经从单一借贷产生的信用风险演变为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多类型风险。正确地对待风险、主动地承担风险、科学地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现阶段风险管理的指导思想, 全面、全程、全员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现阶段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流程来看, 在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中, 每个岗位是最基本的单元;增强全员风险责任意识, 提高各个岗位的风险防范能力, 完善风险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成为商业银行现阶段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

二、商业银行推行岗位风险责任等级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 增强风险责任意识

实行岗位风险责任等级管理, 要增强整体风险防范能力, 鼓励员工在合理承担风险责任下实现利润, 促进全行又好又快发展。要正确认识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一方面, 少数商业银行员工不能正确地评价风险, 不能正确地看待风险, 认为风险管理是阻碍业务发展的;另一方面, 存在通过否定业务逃避承担风险的现象, 这反而降低了整体抗风险能力。商业银行是以盈利和股东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的企业, 没有发展本身就是风险。风险管理并不是杜绝风险, 而是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合理匹配。

(二) 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实行岗位风险责任等级管理, 要完善全行风险管理体系, 明晰风险类别, 细化防范措施, 责任落实到岗, 促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防范和化解各类经营风险, 促进商业银行稳健发展。在现阶段,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是通过在最基本的工作单元上, 建立严格的岗位风险责任制度, 最大限度地防范风险和确保业务健康发展, 从而实现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

(三) 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实行岗位风险责任等级管理要体现差别化管理原则, 适应业务发展要求。不仅体现在不同业务风险管理中, 还要体现在激励约束机制上, 根据不同岗位的风险大小和责任轻重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完善全行的薪酬管理体系, 强化岗位风险责任与薪酬水平的关联程度, 促进全行可持续发展。

三、商业银行推行岗位风险责任等级管理的核心内容

(一) 推行岗位风险责任等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1. 承担风险与控制风险相结合。

在岗位风险责任等级管理中, 既要强调有效防范经营管理风险, 又要强调在合理承担风险责任下追求利润。

2. 过程风险与结果风险相结合。

在岗位风险责任等级管理中, 既要强调经营管理的过程风险, 更要强调最终发生的损失结果。

3. 财产风险与信誉风险相结合。

在岗位风险责任等级管理中, 既要强调实物财产和权益财产的损失, 又要强调市场信誉和社会形象的损失。

4. 定性风险与定量风险相结合。

在岗位风险责任等级管理中, 既要强调识别风险的性质和原因, 更要强调风险计量和造成的损失程度。

5. 当期风险与滞后风险相结合。

在岗位风险责任等级管理中, 既要强调经营管理的现实风险, 又要强调未来存在的潜在风险。

6. 风险责任与利益分配相结合。

在岗位风险责任等级管理中, 既要强调各岗位风险责任, 更要强调担负责任与利益分配的统一。

(二) 推行岗位风险责任等级管理的主要方法

通过风险类别划分和权重设定, 确定风险性质成因和履责考核重点;通过岗位类别和等级设定, 区分风险大小和责任轻重;通过考核标准制定和量化项目得分, 评价岗位风险的实际履责情况;通过累积考核和结果确认, 防范滞后风险和强化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档案记载和动态管理, 构建严密的岗位风险防范体系。

(三) 推行岗位风险责任等级管理的工作重点

1. 岗位风险责任等级管理是商业银行健全风险防范体系的重大改革。

依据的岗位风险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 确认类别和等级;按照考核标准和规范程序得出考核结果后, 从制度上保障全行稳健发展。

2. 岗位风险责任等级设置不同于行政职务, 而是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基本要求。

岗位风险责任等级设置以现在实际从事的工作岗位为准, 同一类别不同岗位的等级设置主要参考涉及的业务种类、在业务流程中的位置和实际无风险的业务量;同一岗位不同人员风险责任, 通过定期考核得分界定差别, 真正实现用企业化的机制管理企业。

3. 岗位风险责任类别划分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可比性, 而是由商业银行防范主要风险的基本任务决定的。

岗位等级表 篇2

岗位等级表

岗位名称 岗位等级 岗位名称 岗位等级 总经理 1-3级 副总经理 2-7级 技术总监 2-7级 技术开发部部长 4-9级 高级工程师 6-11级 企业发展部部长 4-9级 工程师 8-12级 企业发展部经理 6-11级 技术员 10-13级 企业发展部主管 8-12级 财务总监 2-7级 企业发展部文员 10-13级 财务部长 4-9级 行政总监 2-7级

财务主管会计 6-11级 人力资源部部长 4-9级 财务会计 8-12级 人力资源部经理 6-11级 出纳 10-13级 人力资源部主管 8-12级 司机、勤杂 14级 人力资源部文员 9-13级 试用期 13级 实习生 15级

基本工资级别档次表

一档 二档 三档 四档 五档 一级 6000 5900 5800 5700 5600 二级 5500 5400 5300 5200 5100 三级 5000 4900 4800 4700 4600 四级 4500 4400 4300 4200 4100 五级 4000 3900 3800 3700 3600 六级 3500 3400 3300 3200 3100 七级 3000 2900 2800 2700 2600 八级 2500 2400 2300 2200 2100 九级 2000 1900 1800 1700 1600 十级 1550 1500 1450 1400 1300 十一级 1350 1250 1200 1150 1050 十二级 1100 1000 950 900 850 十三级 800 750 700 650 600 十四级 550 500 十五级 450 400 300

岗位级 岗位职务名称 类别 薪酬等级 一岗 总经理 A 150-200档 B 120-180档

二岗(副总级)副总经理、项目公司总经理; A 90-150档 B 80-140档

三岗(总监级)总工程师、总经理助理、总监; A 55-100档 B 45-90档

四岗(部门经理级)部门经理、总经理秘书、副总工程师、建筑园林公司经理、高级职称; A 35-65档 B 30-60档

五岗(主任级)部门副经理、工程项目经理、会计师、造价工程师、合同管理主任(律师)、招投标主任、工程师(土建、水电等)、前期开发主任、行政主任、企业管理主任、销售主任、策划主任、广告主任、物业管理主任、中级职称; A 25-45档 B 20-40档

六岗(助理级)会计、出纳、行政助理、人力资源助理、销售助理、策划助理、广告助理、工程助理、施工员、工程资料员,材料员、预算助理(员)、质安员;车队长、保安队长;助理级职称; A 12-25档 B 10-22档 C 8-20档

七岗(办事员级)司机、厨师、档案管理员、物业管理员、文员、保管员、售楼员(可与业绩相挂钩)、高级技工; A 8-18档 B 7-15档 C 6-14档

八岗(工人)保安、厨工、清洁、杂工、中级技工 B 4-8档 C 3-6档

说明:每档以RMB150元计,并由总经理办公会议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公司的经营发展情况,每年调整一次,原则上调高不调低。

* A等:本科学历或以上; B等:大专、中专学历或十年以上工作经验; C等:高中、技校及以下学历及其它

1、公司以“对外具有竞争性,对内具有公平性”为原则,确定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工资范围和员工工资级别、档次,使员工的工资和其劳动的付出相适应(详见**公司各岗位工资级别标准一览表)。

2、对于工作劳动强度大、技术难度大、岗位责任大、工作环境艰苦、需创造性开展工作等岗位,公司实行职务等级和职能等级标准工资双轨制度,根据员工的工作职务和从业能力确定工资标准。

3、职务等级分为A、B、C、D四级:A级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即总经理、副总经理;B级为各部门经理、副经理;C级为基层单位班、组长;D级为普通管理人员和员工。

4、职能等级分为A、B、C、D四级:A级为资深员工,在现职岗位工作五年以上;B级员工在现职岗位工作满三年未满五年;C级员工在现职岗位工作满一年未满三年;D级员工为在现职岗位工作未满一年的正式员工。

5、工作岗位性质和特点决定员工的职务工资和职能工资等级标准。相同等级、不同岗位/职务,职务工资和职能工资等级标准可以不同。

6、**、**、**等实行计件工资的生产岗位,不在此工资方案序列之内。

二、工资的构成

工资=基本工资+职务工资+职能工资+工龄奖金+学历奖金+职称工资+特殊岗位津贴

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是公司为保证维持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给予员工的基本生活费用。员工的基本工资没有等级差别,公司所有员工的基本工资均为800元/月。

职务工资:

1、职务工资是根据员工的职务决定的工资,每一种职务确定一种工资。

2、相同岗位的员工同工同酬,职务工资执行相同的标准。

3、职务工资与员工职务本身的价值(工作量、难易度、责任度、工作环境等)有关。对于职务价值体现不明显,没有技术难度的岗位,不设立职务工资,如更夫、食堂勤杂工、削洗工、保洁员等岗位。

4、销售部促销人员实行基础工资+绩效工资,无职务等级差别。

职能工资:

1、职能工资是根据员工执行职务的能力而确定的工资,是对职务工资的一种补充,没有职务工资的员工不享受职能工资。

2、员工执行职务的能力专指员工对企业的贡献能力,员工的能力随年龄和工龄的增加会逐步提高。

3、职能工资应该是建立在完备的职务标准化效能考核基础之上,并与员工的现职工龄相结合,标准化效能考核未及格不享受职能工资。

4、在公司没有实行职务标准化之前,职能工资按员工在本企业从事现职工作的年限确定等级。

5、对于现职工作经验丰富,有五年以上现职工作实践经验的特殊优秀人才,在本企业现职工作满一年未满三年,经总经理特批,且具有充分的从业资质证明,可以直接享受BA级职能工资。

工龄奖金:

1、工龄奖金是公司为稳定员工队伍,鼓励员工长期留任而设立的奖励性工资;

2、工龄奖金与职务、职能无关,凡公司在册的正式员工,只要在本公司工作满一年,都可以享受工龄工资;

3、在公司工作满一年,享受工龄奖金50元/月;

4、在公司工作满三年,享受工龄奖金100元/月;

5、在公司工作满五年,享受工龄奖金150元/月。

6、以下情形不计算为公司工龄:

(1)自愿辞职或离职的,超过1个月又进入公司工作的,其离职前的工龄不计算为公司工龄;

(2)病休、事休时间超过一个月,超过部分不计算为企业工龄。

学历奖金:

1、学历是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潜在能力越强。为了长期留用高素质人才,激发高素质人员的工作热情,公司给予大专以上学历(含大专)人员以适当奖励。

2、具有大专学历的员工,公司给予50元/月学历奖金。

3、具有本科学历的员工,公司给予100元/月学历奖金。

4、学历奖金从入职后试用期满第二个月开始发放。

职称工资:

1、职称是员工从业能力和从业资格的一种认定。对于具有从事现职岗位专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公司给予职称工资。

2、具有初级职称的员工,享受职称工资50元/月。

3、具有中级职称的员工,享受职称工资100元/月。

4、具有高级职称的员工,享受职称工资300元/月。

5、持非现职岗位专业资格证书的员工不享受职称工资。

6、职称工资从入职后试用期满第二个月开始发放。

特殊岗位津贴:

1、特殊岗位津贴是对超额劳动、特殊劳动条件等提供的一种货币补偿。

2、公司对下列人员提供岗位津贴:

(1)对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提供电话费补贴。各部门经理电话费补贴100元/月;副总经理级人员电话费补贴200元。

(2)对销售人员提供电话费补贴100元/月。

(3)对冷库管理员提供低温补贴200元/月。

三、工资级别的确定和晋升

1、行政人事部负责员工工资级别的确定和解释工作,工资级别根据员工工作的岗位和员工本人的资质情况确定。

2、员工职务级别晋升,自提升之日起一个月内,享受原岗位工资,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方可纳入相应的职位等级。

3、员工职能级别晋升,需本人提前一个月提出申请,行政人事部审核确定符合晋升条件,报总经理审批后执行。如员工符合晋升条件而本人未及时提出申请,对此造成的损失公司不予补偿。

四、试用期工资

1、新入职员工自入职之日起须经1-2个月试用期,试用期满纳入现岗位工资等级。试用期享受现岗位等级工资的80%,不享受学历奖金。

2、员工岗位发生平行调动,自调动之日起须经一个月试用期,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者,纳入现岗位工资等级。试用期享受现岗位等级工资的80%,享受工龄资金和学历奖金。

3、员工职务晋升,试用期享受原岗位工资。

4、员工降职,免试用期,直接享受现岗位等级工资

四、工资的计算(略)

1、日工资的计算

日工资=(基本工资+职务工资+职能工资)/当月总天数*当月实际出勤天数

2、当月出勤满15天,工龄奖金、学历奖金、岗位津贴、职称工资按整月计发。

3、当月出勤未满15天,工龄奖金、学历奖金、岗位津贴、职称工资按半月计发。

4、离职人员自申请离职之日起,工龄奖金、学历奖金不予计发。

五、工资制作、审核与发放

1、员工工资由行政人事部人资专员负责制作,每月1-5日根据各部门上报的考勤、绩效等基础情况制作上月工资。

2、人资专员于每月6日将制作完成的上月工资表格交财务部审核并签章,行政人事部经理和财务经理签名,报总经理审批后,交由财务部统一发放。

3、每月15日为上个月工资发放日,遇特殊情况最迟不超过10日发放。

六、工资的误差

1、因计算错误而导致工资溢领的,员工有义务归还差额,否则,公司有权从其工资中予以扣除。

2、因计算错误而导致员工工资少发的,公司在核实情况后予以补发,如数额较大在当月立即补发,如数额较小,在下月工资中补发。

七、其它

1、此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执行,与此发生冲突的文件自行废止。

岗位等级 篇3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取消行政级别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后,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如何与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相适应,怎样确定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等级,建立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不同的职业发展通道,成为改革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目前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等级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是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2006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文件中规定: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即一至十级职员岗位。[1]国家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宏观调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国家确定事业单位通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规模以及隶属关系等情况,对岗位实行总量、比例和最高等级的控制。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2]

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调研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一)管理岗位最高等级的设置受限于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

以往我国的事业单位绝大多数是由各级政府机关主办的,其创办和运营的经费来源于各级财政。各级政府在自身行使职权范围内对所属事业单位规定具体承担的组织目标、工作任务、服务范围。事业单位既然是各级行政机关主办的,因此,其行政级别亦大都根据隶属关系确定。具体来讲,部、委直属局级行政机关所属的事业单位,一般都被确定为相当司局(地师级)单位,也有一部分确定为相当处级(县团级)单位;司局级或地、州、盟、市等行政机关所属的事业单位,一般都定为相当处级(县团级)单位,也有一部分确定为科级单位;处级机关或县政府所属事业单位一般定为科级单位,也有低于科级单位的。目前,根据行政级别的不同,事业单位主要包括政府部级、正副厅(局)级、正副处级、正副科级、正副股级事业单位等10级。可见,事业单位所隶属的机关的行政级别就决定了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也称事业单位的规格等级),实际上也决定了事业单位管理者的职务级别。

调研发现,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等级的确定采取了与职务级别单一、直接分级对应的方式,即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对应管理岗位一到十级职员岗位。[3]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等级与职务级别的这种直接对应方式,使得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最高等级的设置受限于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由于我国的事业单位多为省、部及以下机关所属,一般而言,事业单位行政级别只能是厅局级,因此,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最高等级即厅局级正职只能对应三级职员,副职对应四级职员。

(二)管理岗位的等级有限且晋升机制不完善

调研中,很多单位反映,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文件中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而管理岗位只分为10个等级,即一至十级职员岗位,且不再细分等级。由于事业单位受行政级别的限制,管理人员的职务级别大多集中于处级和科级,在事业单位管理类岗位10个等级中,在大多数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只可用到6~7级,在基层就只有6~8级,而实际上只有7和8两级可用,有些同志在基层干了一辈子还是副科级,因而岗位等级也只有固定在8级上,一些到乡镇或县级事业单位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一般只有副科和正科两级晋升机会,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在科员层次上,以致很多人不愿到县、乡基层工作,分配去的也难以留住。

不仅如此,由于岗位等级不再细分,因此,造成了两年的处长和十年的处长都在一个级别上,影响了管理岗位人员的积极性。无论资历、业绩,同一行政级别的人员集中于同一岗位等级,未能体现优劳酬绩的原则,管理人员发展空间受限。

与此同时,公务员采取职务与职级并行发展的方式,而事业单位没有解决管理类岗位人员晋升的问题,管理岗位的晋升没有形成制度与规范,实际上晋升处于停滞的状态。以往有一些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无论哪个层级都可以实行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的双肩挑,参加职称晋升的任职年限和资格等同于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后,事业单位不设置非领导职务,管理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受到限制,大部分人特别是年轻人失去了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机会,只能通过领导职务晋升来提高自己的待遇,但是领导职务晋升的数量有限, 使得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人员的晋升渠道比较单一,晋升渠道窄,晋升空间小。

(三)管理岗位人员的工资待遇相对低于资历相当的专业技术人员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即一至十级职员岗位。由于受限于行政级别所以晋升空间有限,而专业技术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的岗位包括五至七级;按规定只有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由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专业技术一级岗位由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管理,这样在理论上无论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如何,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都有可能到二级岗位上,而管理人员的晋升则受最高岗位等级设置的限制,在实际中就形成了相同资历的管理岗位人员工资待遇相对低于资历相当的专业技术人员待遇的问题,管理人员认为不够公平。

以上因素的存在,影响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并倾向于按专业技术岗位定级定薪,导致管理人员兼任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情况普遍存在,“双肩挑”问题严重。

nlc202309010927

二、管理岗位最高等级受限所带来的不利因素

(一)不利于岗位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

事业单位大多数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体,以往不少管理类岗位都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兼任,调研中发现,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人员70%具有专业技术职务,工资一直以来执行的是专业技术系列的标准,由于目前管理岗位工资标准与专业技术岗位相比较低,例如:五级领导管理岗位的工资标准低于专业技术岗位六级,所以对于在管理岗位的人来讲,只要是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都倾向于按专业技术岗位定级定薪,都不愿意把工资从专业技术岗位系列转到管理岗位系列。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为了进行分类管理,达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目的,但是由于待遇的原因,目前仍有一部分在管理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未办理转岗手续,继续占用专业技术岗位,影响现职的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和晋升,并且形成一人占两岗的事实;与此同时,还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因年龄等原因,不再适应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单位重新安排到管理岗位任职,因专业技术岗位工资、津贴要高于管理岗位,这部分人员仍然按专业技术人员发放工资,申报职称,占用了专业技术岗位的职数,造成了专业技术岗位现有工作人员,取得专业资格后,因没有专业岗位而无法聘用的问题。这些都给岗位管理规范带来了一个难题。不仅如此,以前一直在管理岗位的人也心理不平衡,认为刚刚从专业技术岗位转过来的人,同他们一样在同一级的管理岗位上,由于还带着原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待遇没有变化,挣得比他们多,因而意见纷纷。

以上因素的存在,导致事业单位没有担任领导职务的管理人员还占着专业技术岗位的问题成为普遍现象,不符合规定的所谓“双肩挑”问题严重,不利于事业单位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有悖于制度设计的初衷。

(二)不利于调动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积极性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最高级别设置受限于行政级别,使得岗位最高等级设置与单位规模、责任等不相适应,例如,省属的各类医院有的床位近千张、有的才几百张,尽管担负的任务和技术力量相差悬殊,但却同为处级单位,岗位最高等级同为五级,相应的其他管理岗位等级也偏低。例如,绵阳市核心医院属于一个区里举办的医院,尽管问诊人数多和门诊量大,但是由于行政级别低,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数少,管理岗位人员的级别也低,不利于调动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三)不利于社会公益服务事业的发展壮大

事业单位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提供机构,是政府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载体,目前社会需求的绝大多数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还由政府出资举办的公益事业单位提供。由于行政隶属关系决定单位的行政层级,但又缺乏明确的划分标准,一些事业单位出于提高财政支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要求提高级别规格。新成立的事业单位在核定行政级别时出现争议,而行政级别不能反映事业单位的功能需要,不能反映事业单位的规模大小,特别是事业单位等级划分与实际的功能地位不吻合,给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的配置,带来了很多困难,给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岗位配置方面带来了很多问题,不利于社会公益服务事业的发展壮大。

三、加快事业单位职员制度改革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是党政机关的附属物,很多事业单位的经费完全依靠财政。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根本不可能成为独立法人,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将逐步实行政事分开。2010年5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克服人才管理中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逐步取消行政级别。201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公益目标实现。同时,要逐步取消其行政级别,新设立单位一律不确定行政级别。2011年7月《关于事业单位分类的意见》的配套文件《关于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还提出要把建立和完善以决策层及其领导下的管理层为主要框架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和实现管办分离的重要途径。这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我国,打破按照行政级别确定事业单位等级和管理岗位最高等级的做法,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重大尝试。取消行政级别,就必须探索建立相应的事业单位新的规格等级体系。今后面向社会的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职员制度,可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设相结合,建立独立于或区别于行政级别的新的岗位等级序列。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设置,应根据新的事业单位的规格等级,考虑职员职业发展和管理的需要综合确定。但应该说这样的改革还需要一个过程。建议统筹规划,逐步改进。

思路一:“一岗多级”

在保持现行政职务系列的同时,改革现行的10个岗位等级,适当增加岗位级别数量,设置职员岗位的多等级,也就是将现有十级岗位细分为一岗多级,对应相应的工资标准,职员享受与级别相应的工资待遇。其作用在于:

1.拓展管理类岗位人员职业晋升渠道。从国外经验和我国国情看,职员制的改革要保持稳定性、统一性,在保持现有职务层次基本稳定的同时,可根据能力素质高低和积累贡献的大小等,设立若干级别,建立一条体现能力、业绩和年功的职级晋升台阶,使管理人员可在职务不变情况下,通过提高能力、多做贡献等方式,晋升岗位级别,为基层干部提供更充分的发展空间。

2.分解工资以外的各种待遇的结构与功能。改革目前事业单位各种待遇主要与职务挂钩的做法,根据各种待遇的特点,将待遇分解为工作待遇、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几部分,分别与职务级别与岗位级别挂钩。与履行职务直接相关的待遇:如参加会议、看文件等政治待遇和办公待遇,同所任职务级别挂钩;住房补贴、医疗保险等经济待遇主要与岗位级别相连,增加业绩、能力、业务水平等要素在确定工资中的比重,使职员岗位级别成为在行政职务之外,体现人员待遇和地位的又一尺度。

nlc202309010927

3.根据不同的岗位级别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设置不同于行政职务的岗位级别,根据不同的岗位级别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可以区分管理人员的能力和贡献,鼓励管理岗位人员重视提高能力和工作质量,重视业绩,鼓励人们立足岗位,建功立业,而不是仅仅追求提高职务的升迁;有利于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和规划,有利于干部的交流、选拔和使用,促进干部队伍建设。

思路二:“一级多岗”

在当前情况下,由于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等级制度刚刚建立,可对现有等级与行政级别的对应办法进行初步调整。根据“职务与职级相结合”行政级别制度改革思路,事业单位职员制度可在现有行政级别体系和管理岗位等级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现行管理岗位等级与某一行政级别单一对应的办法,实行行政级别与管理岗位等级上下交叉对应,即一级行政职务(级别)可对应多个管理岗位等级,扩大职务特别是中低层职务与职员管理等级的对应幅度。

[岗位等级\&行政职务\&一级\&部

职\&部

职\&\&\&\&\&\&\&\&\&二级\&\&厅

职\&\&\&\&\&\&\&\&三级\&\&厅

职\&\&\&\&\&\&\&四级\&\&处

职\&\&\&\&\&\&五级\&\&处

职\&科

职\&\&\&\&六级\&\&科

职\&\&\&七级\&\&科

员\&\&八级\&\&办

员\&九级\&\&十级\&\&]

具体做法是:采取一级扩展为二级或三级的扇形对应方式,即处级可以在五级职员的基础上,向上、向下对应,科级可以在七级职员的基础上,向上、向下对应,这样上下交叉,打破原来的对应关系。对于事业单位六级(副处级)以上岗位,可采取一级行政职务对应两个管理岗位等级,如处级可对应四级职员和五级职员岗位;对科级以下岗位,一级可对应三级管理岗位,如办事员可对应管理岗位八、九、十等三级。采取这种方式时国家可对对应的管理岗位数量进行结构比例控制。

调研中还有人建议管理类岗位的职级不受机构规格的限制,基层可以对应八级职员岗位到四级职员岗位。

“一级多岗”的办法,可以不改变现有行政级别制度、不改变行政隶属关系和管理人员行政待遇,便于实践操作。但长期看,要建立更加科学的管理岗位等级序列,还应将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等级的设置,纳入职员制度改革的总体设计之中统筹考虑。

总之,无论采取以上那种思路设计,在岗位晋升中都必须做到:

1.明确岗位晋升的基本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的晋升有任职资格的明确规定,但管理岗位没有明确的任职条件,更没有统一的岗位考核体系。应在明确职员的岗位等级设置的基础上,明确晋升条件与晋升方式,切实解决职员现实待遇和将来职业发展问题。

2.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完善包括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在内的各类人员考核制度,建立健全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工作绩效为重点内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提升为基础的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调整人员岗位、工资以及解除、续订聘用合同的基本依据。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规定,充分发挥奖惩在人事管理中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3.加强对“双肩挑”岗位的管理。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兼任专业技术岗位“双肩挑”,制约了事业单位的专业化发展,影响了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为此要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在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上同时聘用,领导岗位人员在任期内不得兼岗的规定。因行业特点及工作需要,如确需兼岗,应根据单位业务性质,原则上按照不超过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单位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只限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置的单位下一层级的内设机构)正职领导职数的50%核定,领导兼岗占领导职位数的比例不得超过1/3。并且要明确规定,管理岗位人员确需聘用到专业技术岗位的,须符合兼任岗位的聘用条件,并能履行兼任岗位职责,完成兼任岗位的工作任务。

注释:

[1]《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以下简称《试行办法》)第一章。

[2]《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以下简称《试行办法》)第四章。

[3]《〈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作者系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开发标准化研究室副研究员)

岗位等级 篇4

要在丰富培训内容上下工夫。要切实更新培训观念, 对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的特点和工勤技能人员的需求, 大力加强以更新知识技术、提升能力素质、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为主的岗位培训。要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 紧紧围绕各专业类别的前沿知识, 结合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开展培训。要突出业务技能培训, 着重提高技能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要在创新培训模式上下工夫。要改变过去发放培训教材、老师课堂灌输、学员课后完成作业等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 积极创新培训模式, 探索新颖、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学员喜闻乐见的培训模式, 切实增强培训效果。要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开展远程教育、虚拟课堂。

岗位能力等级评价工作汇报 篇5

2009--2010

信庄小学

信庄小学岗位能力等级评价工作汇报

一、明确意义、规范流程

教学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如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规范常规教学行为,强化常规教学监控与管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促进学校业务活动的实质性开展,是每个基层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者殚精竭虑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自从近几年开展教师岗位能力等级评价以来,军王小学在学区的正确指导下,始终扎实有效的开展这项工作。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完善。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岗位能力等级评价已与常规教学管理、教研活动、教师考评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师岗位等级能力评价活动使我校的教学管理更规范,教研氛围更浓厚,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学成绩名列前茅。从而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为此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有关会议要求,制定了《军王小学岗位能力等级评价实施方案》、《军王小学岗位能力等级评价评分细则》及《军王小学岗位授课能力等级评价量化表》等有关制度。我校学年初首先成立了岗位能力等级评价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校领导班子及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岗位等级评价领导小组,评价小组负责学年初制定评价计划,完善评价方案及细则。注重过程的管理和把关,做到客观公正、科学、高效。现就我校一年来探索实施教师岗位等级能力评价活动的体会和认识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一)认真实践,重在务实

任何一项工作,只有计划没有检查,其结果等于零;只有检查,没有整改,其结果也等于零。我们在实践教师岗位能力等级评价活动中,始终把有布置,有检查,然后认真整改,作为我们的工作主线。在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加以研究,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并抓好落实。

1、备课能力评价。

(1)评价要求: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体现新理念,教学内容详实,教法设计新颖,学法指导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学环节齐全,教案格式规范,教学思路清晰,教案书写认真,没有简案,练习设计适当,板书设计美观实用。

(2)评价方式:备课的量化得分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每月的常规教学检查。常规检查有教导处主任和教研组长检查,严格按照学区的文件要求给出量化得分。二是教师完成授课后,将当堂课的教案交给评价小组,评价小组负责检查。最后由评价小组将两次的得分作为评价得分。

(3)评价程序:①常规检查的通知,教师在指定的时间内将备课送到教导处检查。②由主任和教研组长负责检查。③做好检查记录和总结并提出存在的问题④督促备课不达要求者限期纠正。

2、授课能力评价。

(1)评价对象:担任授课任务的全体教师。学校领导要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认真组织积极参与。

(2)评价程序:

本人申请。由被评价教师本人提前一周向评价小组提出申请,由评价小组统筹安排教师讲课。

听课评分。教师认真听课,并根据学区教师授课能力评价表客观公正地给授课教师量化评分。

说课评课。教师授课后,要进行说课并写出说课材料,以便对教师的说课进行指导和规范。每位教师讲完课后,教研组组织评课,要求每位教师都积极发言,突出新理念,取长补短,互相进步。

量化计分。评价小组汇总听评课教师的量化得分,求取平均分。

协调定级。由于各个教研组讲课打分的标准不一致,有高有底。学校将示范型、优秀型教师根据教研组人数分配指标,将授课能力较差的定为有待提高型。

推广提高。确定出的示范型、优秀型教师根据学区要求上一节公开课,对有待提高型的教师进行跟踪听课,并进行帮扶指导。

3、作业批改评价。

(1)要求:批改方面要有详实的作业批改,批改记录和批改次数要吻合,批改及时认真,无漏批、错批和累计批改现象。有恰当的批语。对作文的精彩句段有批注,病句要有明显的标记。

(2)方式与程序和备课评价同步进行。

(3)学校对教师的作业批改要求是全批全改。教师要真正将学生的作业看作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反馈,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的对话。

4、辅导学生评价。

(1)要求: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主动及时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要有明确的辅导对象、计划和措施和辅导记录。

(2)课任教师与班主任要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辅导对象,拟定计划。尤其注意尖子生和学困生的辅导和教育帮扶。

5、教研能力评价:

评价小组依据活动记录、荣誉证书、考试记录、试卷分析等对全体教师教研活动能力量化评价。

评价小组将教师的五个方面的得分累加,计入教师评估中的“能”的档案,对教师岗位能力等级评价活动的开展,我们还有待于在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使之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淡化结果、注重过程

在评价过程中,我校注重活动过程的管理与操作,力求让全体教师充分体会到这项工作的唯一目的就是: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评价的目的不是看教师的工作表现是否符合学校的期望与要求,评价过分强调结果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但容易造成矛盾,挫伤教师的积极性,限制了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因此要注重过程。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有序,活动环节讲求实效,人人参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我校如发现与评价标准差距大的教师没有停留在量化打分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扶。因而采取多次评价的方法,岗位能力等级评价不搞突击,这样评价结果更合理,教师岗位能力等级评价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在接受、实施、探索、完善再认识过程中真正尝到了甜头。

三、统筹规划、务实高效

最初完成这项工作,我们虽能按部就班完成评价任务,但基本上将这项活动与常规教学管理割裂了。其结果并不被广大教师所接受,达不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通过开展评价活动的实践与摸索,我们觉得只有把评价活动与常规教学管理,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与学校的教师培训相结合,与学校的义教评估相结合,使评价成为学校常态化工作。好处才是显而易见的。我校岗位等级评价坚持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所以评价领导小组成员要具有代表性、专业性、可

信性通过大家选举或校领导据平时工作推荐产生,所有评价资料公开透明。力争做到取信于大家。

四、认真实施教师岗位能力等级评价方案,重在抓落实。(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1、在学年初,学区领导就教师岗位能力等级评价工作的开展都会给予正确的指导。我校教导主任组织安排全体教师学习有关文件和资料,充分认识到评价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规范教学管理的重大举措。制订了岗位能力等级评价的计划和实施细则等制度。

2、召开全体教师会,集中学习《宋门学区中小学教师岗位能力等级评价表》、《宋门学区授课能力评价表》并印发给每一位教师。针对多数教师在说课这一环节上相对薄弱,学校还印发了《关于说课》给每一位教师。教师们认真学习,共同领悟,没有将此项工作作为一种负担去应付,而是作为展示自己才华的一个舞台去珍惜。

(二)及时总结,不断创新

上一篇:城乡制度整合下一篇:相对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