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B/S结构

2024-05-07

混合B/S结构(精选十篇)

混合B/S结构 篇1

关键词:协同设计,同步,异步,C/S,B/S

0 前 言

注塑模具的开发是一个涉及产品设计、工艺分析、模具设计与制造以及注塑生产等的复杂过程,需要多单位、多部门人员的共同参与和协同工作。传统的注塑产品及模具开发大多是由各单位(或部门)独自凭经验进行的,由于缺乏必要的交流与协作,致使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为了提高产品开发的质量与效益,近年来,并行设计、协同设计、大规模定制设计等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尝试用于注塑产品与模具的开发过程[1,2,3,4,5,6]。

本研究从同步和异步协同的角度,分析模具协同设计系统的功能需求、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构建一个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协同设计系统,解决多方协作中的信息共享和交流问题以及模具企业与客户就塑料件及模具CAD模型进行同步协同的问题。

1 模具协同设计系统的需求分析

注塑模具的开发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多方协作的过程,如图1所示。

根据模具开发流程,可将模具设计过程划分为4个协同阶段:

(1) 业务参数协同。业务参数包括模具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订单契约、模具详细参数和信息文档等,业务参数的协同是企业制定模具生产任务时的第一个环节。企业通过与客户协同报价完成需求交换,然后由项目经理划定模具设计小组和设计成员,进而完成模具下单操作。业务信息获取的高效、顺畅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和项目组的执行力,因此,建立一个可靠的业务协同平台是企业高效运作的保证。

(2) 文件、图形、CAD模型协同。图形化信息是模具设计中最基本的信息元素,图形文件承载的信息流代表了企业的设计内容和客户的需求。在该阶段中,需要对2D/3D模型进行远程浏览、评价和批注,还需要在多个异地协作者之间实现对CAD模型的实时在线讨论和同步协同修改。

(3) 工艺参数、图样协同。工艺设计完成后进入模具加工制造阶段。由于模具产品的日趋复杂,软件平台中能轻易设计出的CAD模型,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工艺难度,同时由于设计场所和制造场所往往具有地理上分布的特点,因此,这不仅需要工艺师、制造师的经验,也需要制造人员和设计人员保持紧密的信息交流。

(4) 订单信息协同。品质人员鉴定成型模具样品后,最终提交给客户方的应该是完整的模具实物和CAD模型文档,这与业务参数协同阶段类似,企业需要与客户沟通验收,通过文件、信息共享方式,不仅要提供模具实物图,还需要传递详尽的参数、材料、设计报告等,同时这个交互也是双向的,客户也需要就成形模具提出修改意见等。

2 模具协同设计系统的功能分析

由以上需求分析可知,模具协同设计系统应提供以下功能:

(1) 为各方人员提供一个统一的、易于访问的协同设计平台。

(2) 提供CAD/CAE/CAM等信息的共享和异地交换(上传、下载)功能。

(3) 提供远程查询、浏览和评价各种信息功能。

(4) 提供远程预览、批注CAD图形(不直接提供CAD模型,利于技术保密)功能。

(5) 提供人员管理、角色和权限分配功能。

(6) 提供文档分类存储和管理,文档访问权限控制(增、删、改、读)功能。

(7) 提供远程同步协同功能。

(8) 提供协同工具,如文字、语音交流功能。

3 模具协同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

由于协同设计的用户具有极大的流动性和不可预知性,因而在进行协同工作前,对每个用户的计算机进行客户端程序的安装与配置应该尽量简化。B/S架构是一种瘦客户机模式,在系统部署上有很大的优势。然而B/S架构下,数据安全性存在问题,对服务器的要求也很高,数据传输速度慢,难以实现异地同步协同设计的特殊功能要求。而C/S结构在技术上成熟,交互性强,具有安全的存取模式,网络通信量低、响应速度快,适合异地同步协同设计平台的开发。因此模具协同设计系统综合了B/S和C/S两种架构。

协同设计系统总体上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如图2所示。服务器端部署了2个服务:①同步协同服务,它基于C/S结构,通过远程桌面共享与控制、文字语音交流工具,为多个异地协同用户提供“你见即我见”的协同工作环境;②异步协同Web服务,它基于B/S结构,为各方人员提供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平台,可以对数据及CAD模型进行上传、下载、远程查询、浏览和评价,并可对CAD模型进行检视、测量和批注。

4 关键技术分析

4.1 远程桌面共享与控制技术

同步服务器使用基于操作系统图形用户界面(GUI)的桌面可视化共享与控制技术,该技术使得同步协同与设计平台无关,可以把任何设计平台的CAD模型呈现在各方设计人员的屏幕上,并实现图形的双方互动操作。其实现原理是将CAD模型的图形操作转换成桌面显示的变化,以图形增量包的形式由服务器转发给各客户端,从而减小带宽损耗;操作者可根据现有网络条件自行选择连接带宽以达到最佳显示效果。桌面图形共享用到了远程帧缓冲(RFB, Remote FrameBuffer)协议及RFB传输机制,该协议用于远程访问图形用户接口GUI,由RFB客户端(包括显示器、键盘和鼠标在内)和RFB服务器(帧缓冲发生变化的一端,通常为桌面系统和应用)组成,并使用压缩编码方式(Raw,CopyRect,RRE,CoRRE,Hextile和ZRLE等),通过图形用户接口(GUI)将桌面图形增量包传送给各RFB客户端,高效完成桌面增量数据的传送。其桌面共享服务原理,如图3所示。

屏幕共享的协同设计控制机理如下:

(1) 屏幕控制。把服务端的屏幕取成图像,经过压缩后传送到客户端;把客户端的控制信息(如鼠标操作信息)传送到服务端后,进入消息队列。其中,服务端扮演了双重角色:被控制端和被共享端。当某一客户端操作服务端的CAX模型时,该显示界面也将为其他客户端所共享。

(2) 截屏方式。桌面图像共享使用的截屏方式有两种:①探测桌面变化的最小矩形区域并截屏;②“轮询某一个活跃区域(如当前窗口)”并截屏,然后使用某种压缩算法进行压缩后发送压缩包。

(3) RFB协议传输。RFB协议中,核心的显示部分绘图原理是“将一显示矩形块的象素点放在客户端给定的位置(x,y)”,以高效的压缩编码产生尽可能小的数据量发送给RFB客户端,图形发送的过程也是更新的过程,更新的速率取决于网络条件和客户端操作的频繁程度。如果图形操作太频繁而网络条件不够时,协议会采用缓冲更新(Buffer update)的方式,选择一个操作过程的少数几个状态加以传输,例如在客户端界面中鼠标移动一个对象,RFB不会记录下整个移动轨迹,而是以某种抽样方式选择3~4个坐标点(x,y),并在客户端界面重绘。

4.2 CAD图形管理技术

CAD图形管理服务是从异步协同功能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特殊模块,它以B/C/S模式存在,与Web异步协同服务之间共享协同数据库,提供了CAD文档本地转换功能,也提供了CAD模型Web浏览功能。该服务使企业方便地对外界展示CAD设计成果,同时又不泄露技术机密。其原理是:使用由Actify SpinFireTMSDK开发工具开发的转换模块从CAD仓库中提取原始CAD模型(例如UG的.prt文件),将其转换成为轻量格式的.3D文件(LWF:Light-Weighted Format),然后通过显示模块的SpinFireTMReader浏览器插件将该文件显示在Web浏览器中。例如,当某协同操作者通过文档检索模块查到所需的CAD文档后,文档检入/检出模块便将.3D文件读取并嵌入Web浏览器中,同时提供在线浏览、3D互动(旋转、缩放)、评注、打印等操作。

轻量格式.3D文件的优点是:提供简洁的CAD模型的动态预览,抛弃了CAD图层细节内容,既减小了文件体积,方便Web传输,又对文件起到了可读不可写的作用,保护了企业的设计资源,实现了异步式的图、文档浏览与评价。

CAD图形管理服务主要用在订单审核、交接和企业成果展示阶段,可以将模具设计信息通过.3D视图直观地呈现给客户,同时将客户的建议融入模具验收中,极大地改变现有的“图片、电话加邮件”的落后沟通方式。其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

5 模具协同设计系统的实现

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下,按照C/S和B/S混合结构构建了模具协同设计系统。其中,Web异步协同服务模块用ASP/ASP.net编写,同步协同服务器和客户端用VC++编写,并调用了VNC的RFB协议和zlib压缩编码。CAD轻量格式服务模块应用了SpinFireTMSDK二次开发工具,并使用MS SQL Server 2005实现系统的全局数据库管理。在完成相应的系统测试后,此协同设计系统在企业运行良好。系统运行截图,如图5、图6所示。

6 结束语

本研究从同步和异步协同的角度,分析了模具协同设计系统的功能需求、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构建了一个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模具协同设计系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平台,实现了远程CAD模型的同步修改,使企业方便、高效地与客户开展协同设计工作,达到缩短模具开发周期、提高模具质量、降低开发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同敏,李文丽.基于网络的企业联盟模具协同开发平台的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7,3:98-101.

[2]梁培志,李畅,李建军.基于Web的模具协同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机械工程,2006,10(17):264-267.

[3]HE Fa-zhi,HAN Soon-hung.A method and tool for human-human interaction and instant collaboration in CSCW-basedCAD[J].Computers in Industry,2006,57(8-9):740-751.

[4]李志华,刘春伟,赵顺丹,等.异地同步协同设计技术研究与实现[J].机电工程,2007,24(2):17-19.

[5]LI Min-bo,WANG Jian-guo,YOKE S W,et al.A collabora-tive application portal for the mould industry[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5,96:233-247.

混合B/S结构 篇2

C/S技术是前的主流开发技术,它主要局限于内部局域网的需要。因而缺乏作为应用平台的一些特性,难以扩展到互联网这样的环境上去,而且要求开发者自己去处理事务管理、消息队列、数据的复制和同步、通信安全等系统级的问题。这对应用开发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迫使应用开发者投入很多精力来解决应用程序以外的问题。这使得应用程序的维护、移植和互操作变得复杂,成了C/S的一大缺陷。

但是,与B/S结构相比,C/S技术发展历史更为“悠久”。从技术成熟度及软件设计、开发人员的掌握水平看,C/S技术更成熟、更可靠。在某些情况下,采用100%的B/S方式将造成系统响应速度慢、服务器开销大、通信带宽要求高、安全性差、总投资增加等问题。而且,对于一些复杂的应用,B/S方式目前尚没有合适方式进行开发。

客观地分析C/S、B/S的优劣,建立C/S、B/S结构相结合的网络构架已成为必然趋势。在实际开发和规划系统的时候要有的放矢,才能够搭建成合适的信息系统。

下面以学校学生管理系统为实例说明这种设计方法。该系统采用B/S+C/S体系结构,结合了ASP技术,并将组件技术COM+和ActiveX技术分别应用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该系统的实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ASP页面、COM+组件和数据库,是一个三层结构。表示层由ASP页面组成,用以实现WEB页面显示和调用COM+组件,业务逻辑和数据访问由一组用VC实现的COM+组件构成。为了便于维护、升级和实现分布式应用,在实现过程中,又将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分离开,ASP页面不直接调用数据访问层,而是通过业务逻辑层调用数据库。一些需要用WEB处理的、满足大多数访问者请求的功能界面采用B/S结构,例如任课教师可以通过浏览器查询所教班级学生各种相关信息;学校管理人员通过浏览器对学校的学生、教师等信息进行管理与维护以及查询统计;领导层可通过浏览器进行数据的查询和决策。这样客户端比较灵活。而后台只需少数人使用的功能则采用C/S结构,例如数据库管理维护界面。如此处理,可充分发挥各种模式的优越性――避免了B/S结构在安全性、保密性和响应速度等方面的缺点以及C/S结构在维护和灵活性等方面的缺点。COM+的实现可分为三个步骤:COM+组件的设计、COM+应用程序的生成和编程。CO

M+组件位于WEB应用程序中,客户端发出请求到WEBSERVER。WEBSERVER将请求传给WEB应用程序。WEB应用程序将数据请求传送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将数据返回WEB应用程序。然后再由WEBSERVER将数据传送给客户端。对于一些较难实现的功能通过在页面中嵌入ActiveX控件来实现。

采用这种结构优点在于:

(1)充分发挥了B/S与C/S体系结构的优势,弥补了二者不足。充分考虑用户利益,保证浏览查询者方便操作的同时也使得系统更新简单,维护简单灵活,易于操作。

(2)信息发布采用B/S结构,保持了瘦客户端的优点。装入客户机的软件可以采用统一的WWW浏览器。而且由于WWW浏览器和网络综合服务器都是基于工业标准,可以在所有的平台上工作。

(3)数据库端采用C/S结构,通过ODBC/JDBC连接。这一部分只涉及到系统维护、数据更新等,不存在完全采用C/S结构带来的客户端维护工作量大等缺点。并且在客户端可以构造非常复杂的应用,界面友好灵活,易于操作,能解决许多B/S存在的固有缺点。

(4)对于原有的基于C/S体系结构的应用,只需开发用于发布的WWW界面,就可非常容易地升级到这种体系结构,并保留原来的某些子系统。这样就充分地利用现有系统的资源。

(5)通过在浏览器中嵌入ActiveX控件可以实现在浏览器中不能实现或实现起来比较困难的功能。例如通过浏览器进行报表的应答。

(6)将服务器端划分为WEB服务器和WEB应用程序两部分。WEB应用程序采用组件技术实现三层体系结构中的逻辑部分,达到封装的目的。

B/S与C/S结构的比较 篇3

关键词:软件平台;结构比较

中图分类号:TP311.52

C/S结构(英文Client/Server),即客户端与服务器结构。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腾讯QQ聊天软件、阿里旺旺、网络游戏等需要下载客户端安装在本地计算机的软件就是C/S软件。C/S结构的每一个客户端都必须安装和配置软件。C/S结构类型的开发构软件,客户端软件还是一个拥有许多逻辑验证的软件,本地验证成功后才会提交服务器(如大部分网络游戏软件就是这种形式)。Client指的是客户端。Server指的服务器。C/S结构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系统通过建立服务器实现两地互接,建立联系平台,将任务分配到客户端本身Client端和服务商Server端来实现连接,这就大大缩短了通讯途径从而降低了通讯成本。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采用Client/Se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两层结构中,客户端接受用户的操作请求后,客户端向数据库服务器提出请求,数据库服务器将数据提交给客户端,客户端将数据进行计算(可能涉及到运算、汇总、统计等等)处理后再将结果呈现给用户。

B/S结构(Browser/Server),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的结构。我们工作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百度、360、Google搜索引擎、天猫、京东购物等网站通过WEB浏览器就能够直接应用的软件系统就是B/S结构软件。随着科学和时代的进步,Internet技术的高速化、成熟化、广泛化,B/S结构软件便应运而生。这种结构通过网络实现了用户和服务器的直接连接,更为简单、方便、快捷,用户只需点击浏览器就可实现任务操作,应用更为广泛。三层3-tier架构和MVC都能够很好的实现B/S项目的开发,三层架构: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是从后期维护和拓展两方面为目的实现的;MVC:视图(V)-模型(M)-控制器(C)在jsp中大多体现的是机制原理和面向对象编程。B/S结构软件就是用户用浏览器(如IE)作为应用程序客户端,操作服务器。这样用浏览器来操作简单易用,但是对输入没有很好的验证。逻辑实现不多。本地只用于获取数据然后大部分验证需要提交服务器来完成(大部分论坛,网店即为这种模式)。

C/S和B/S结构软件应用广泛,极大的推动了网络技术的与应用与发展。这两种技术都有自己广泛的市场和客户群体。也都各有优劣势。现就以下几方面对C/S和B/S结构应用作一下简单比较。

(1)硬件环境。C/S用户固定,并且处于相同区域,要求拥有相同的操作系统。B/S要有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就行。与操作系统平台无关。(2)客户端要求。C/S客户端的计算机电脑配置要求较高。B/S客户端的计算机电脑配置要求较低。但实际在应用中并没有看到有多大的区别,因为目前的电脑进入了双核代,运行哪种类型的客户端软件都已根本没有硬件方面的性能问题了。(3)软件安装。C/S每一个客户端都必须安装和配置软件。B/S客户端不必安装,使用浏览器访问,易推广。B/S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4)软件升级和维护。B/S客户端不必安装及维护。C/S每一个客户端都要升级程序。可以采用自动升级。采用了自动升级之后C/S系统的维护也变得比较方便了。(5)安全性。C/S一般面向相对固定的用户群,程序更加注重流程,它可以对权限进行多层次校验,提供了更安全的存取模式。B/S架构管理模式是基于浏览器完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安全性产生了很大的隐患。(6)速度响应。C/S快,基本没有延迟。B/S慢,提交页面加载数据,有延迟。数据越多影响越大。(7)交互性。C/S交互性强,每个客户端都有一套完整的应用程序,在错误提示、在线帮助等各个方面都有强大的功能和支持,并且可以在子程序间自由切换。可以显示存储大量数据。B/S有一定的交互能力,但与C/S的一整套客户应用相比是太有限了。显示数据有限,大量数据需要分页。(8)C/S和B/S结构上的优势与劣势。1)C/S结构软件的优势与劣势。C/S结构软件的优势在于,服务器运行的数据较少,所承担的负荷较轻。一个简单的C/S应用体系结构的数据库由两部分组成,即客户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服务器程序。二者也可分别称为前台程序和后台程序,一般也俗称为客户端与服务器。服务器程序一旦被启动,就随时等待客户端发的请求并对请求进行数据处理。客户端运行在用户自己的电脑上,当需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任何操作时,客户端就自动地寻找服务器程序,并向其发出处理请求,服务器程序则根据预定的程序规则作应答,只需送回结果,所以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用户通过服务器实现两端的对话或交流。服务器只起到的是桥梁和纽带作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网络交流服务平台。客户端需要用户自己完成的事物较多。C/S架构的劣势是维护成本高且投资大,因为C/S结构每个用户客户端都必须有独立的运行软件。软件需要定期维护、换代、更新和升级,两地软件还必须统一,使分布于两地的数据同步,完全交由数据库系统去处理和管理,但逻辑上两地的操作者要直接访问同一个数据库才能有效实现。如果需要建立“实时”的數据同步,就必须在两地间建立实时的通讯连接,保持两地的数据库服务器在线运行,网络管理工作人员既要对网络服务器进行维护管理,又要对电脑客户端进行维护和管理,这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投资和专业的、复杂的技术支持,维护成本较高,维护任务量较大。2)B/S结构软件的优势与劣势。B/S结构软件的优势,B/S比C/S的维护工作量大大减少了。C/S结构的每一个客户端都必须安装和配置软件,而B/S结构,客户端不必安装及维护。B/S结构软件的维护和升级方式也极为简单方便。对于软件的改进、换代和升级越来越频繁的今天,B/S结构软件产品的方便性显得更为突出。B/S架构的软件只需要管理人员管理服务器,客户端只是浏览器,不需要任何的维护。无论用户的规模有多么的大,有多少分支机构都不会增加任何维护升级的工作量,所有的操作只需要针对服务器进行。对用户的技术要求很低,因为只要会点击浏览器就可以实现操作。另外B/S相对C/S能够降低总体成本,C/S软件一般是采用两层结构的,B/S软件采用的是三层结构。这两种结构的不同点是,两层结构中客户端参与运算,而三层结构中客户端并不参与运算,只是简单的接收用户的请求,由服务器进行运算并显示最后的结果。由于三层结构中的客户端并不需要参与计算,所以对客户端计算机的配置要求是比较低的。

B/S结构软件的劣势是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重。由于B/S架构的管理软件只安装在服务器端(Server)上,所以网络管理人员只需要管理服务器就行了,用户界面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Server)端完全通过浏览器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所有的客户端只有浏览器,网络管理人员只需对服务器做硬件维护和升级。因为所有应用程序和数据都在服务器上,所以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就较重,一旦服务器发生崩溃等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势必造成不可弥补的影响和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许多单位在对服务器进行维护的同时都备有数据库存储服务器,以防万一。这就必然也必要增加了服务器的运行数据。

软件结构的选择。通过对于C/S和B/S软件结构的了解和具体分析,不难判定每种技术都有着独到的优点,但伴随着一方面性能的显著优越其他性能也必不可少的会成为这种技术的缺点。我们在进行软件开发结构选择时不可以盲目的跟从前沿技术,一味的追求新颖。要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来进行选择,这才能够更高效,更安全,更全面的让系统得到充分的应用。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因为方便、高效和快捷,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我们相信C/S和B/S软件结构都会有新的改进和发展,我们在各个行业都可以也都应该开发属于自己的应用软件,让它更好的、更有效的为我们服务。相信将来B/S全面取代C/S的那一天将是软件开发应用的又一次里程碑。

参考文献:

[1]张友生,陈松乔.C/S与B/S混合软件体系结构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23).

混合B/S结构 篇4

南小河沟流域是以高塬沟壑区的水土流失规律研究及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拦蓄效益监测为主的监测基地。流域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乡境内,系泾河支流蒲河左岸的一条支沟,流域面积36.3 km2;砚瓦川流域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和宁县境内,系泾河支流马莲河右岸的一条支沟,同南小河沟流域东西相邻,流域总面积371.2 km2。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综合治理,已成为黄河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典型流域,其多年平均拦蓄径流55.6%,拦蓄泥沙97.2%。1957年被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树立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典型,1982《人民日报》以通版报道了南小河沟治理成果,称其为“黄河中游上的一块翡翠”,1987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

南小河沟数字小流域系统建设是“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南小河沟科技示范园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着手建设南小河沟科技示范园是黄委会为重点提高西峰局(站)科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模型黄土高原”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水土保持原型观测系统建设、“模型黄土高原”野外试验区建设、数字小流域建设、“三道防线”治理模式示范区建设,以及相关的治理技术示范区建设等科技示范园区工程建设,旨在把南小河沟建成集科研、示范、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国内一流水土保持试验研究基地和具有黄土高原沟壑区特色的技术示范基地。2006年,西峰局根据《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南小河沟科技示范园项目初步设计批复》,委托陕西煤航地理信息有限公司设计开发数字小流域地理信息系统,2009年10月该系统正式运行并通过了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数字黄河”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验收。

二、系统建设目标

在建成南小河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专业数据库的基础上,完成南小河沟数字化小流域系统建设。即:在数字小流域建设的框架体系下,以地理信息系统、海量存储、虚拟仿真等技术为主要手段,借助宽带网络以及自动测报传输网络,构建南小河沟科技示范园范围的基础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园区范围内各类数据的有效存储与共享,并建立一套信息查询、统计、输出以及三维模拟显示的应用服务系统。为构建“土壤侵蚀预测预报模型”以及开展其它水土保持试验研究奠定基础。

三、系统建设内容

1、南小河沟流域基础资料的整理和入库包括历史基础地理图、专题图的矢量化,水保属性资料的整理与入库,其中长系列水文资料的整理以能满足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调试要求为准、土地利用资料以具有影像资料的2004年数据为准进行入库,成果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入库。

2、建成南小河沟流域专业数据库进行南小河沟科技示范园区1∶2000数字地形图的测绘;制作1∶10000和1∶2000数字高程模型;购置并解译南小河沟最新的卫星影像资料;进行数据库设计、数据检查、属性关联。

3、建成南小河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4、完成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在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上,开发数据库管理与制图子系统、基础地理信息查询子系统、南小河沟科技示范园三维仿真演示等系统。

四、系统体系结构

南小河沟数字小流域系统体系结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包括数据采集体系、数据存储体系、信息服务支撑体系以及应用服务基金项目: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南小河沟科技示范园项目体系。(图1)

1、南小河沟流域数据采集体系

包括了静态数据采集和动态数据采集两大类。静态数据包括各比例尺基础地形图、水土保持专题图件、遥感影象、多媒体资料以及历史水文、泥沙等属性数据;动态数据包括自动测报系统实时传输的观测数据,其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目前已建设的水土流失原型观测自动化测报系统实时传输的观测数据,二是后期将开展建设的“模型黄土高原”野外试验区观测系统实时传输的观测数据。

(1)1∶2000基础地形图测绘

1∶2000地形图作为南小河沟科技园区的基础图,在信息系统建设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一是作为基础图进行水保工作的地理底图,二是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资料相匹配,进行三维模型的构建。

(2)历史图件矢量化

历史图件包括1∶10000基础地形图,南小河沟流域地质图、地貌图、土壤图及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图(1985、1996和2005)、水文测站位置图、断面图、雨量站分布图、多年平均降雨量等值线图。

(3)遥感正射影像数据采集

购置南小河沟流域空间分辨率为0.61m的Quickbird卫星影像遥感数据和空间分辨率10m和2.5m的SPOT-5卫星遥感数据信息,对影像资料进行解译,采集相关信息。

(4)专题属性及多媒体资料采集

建立南小河沟地理信息系统,需要对所积累气象数据、水文数据、多媒体成果数据等,按照国家、水利部及“数字黄河”的有关规范进行标准化处理及计算机录入:通过Arc IMS电子地图发布平台,对基础地形图和水文测站位置专题图、雨量站分布图(比例尺包括1∶20万、1∶5万、1∶1万、1∶2000)、地质图、地貌图、土壤图、土地利用图、断面图等数据进行采集发布;对于以纸质报表形式进行存档的数据,采用OCR扫描识别系统将这些纸质文档转换为电子文档;对于来源不同,介质纷杂,无法采用机器统一进行电子化处理的数据,采用人工的方式录入;对于已经以FORBASE、ACCESS等形式存在的历史数据,需要通过编程的形式将这些数据库中的数据移植到新的数据库系统中去;对于已经电子化的数据,如WORD文档和EXCEL表的资料可以通过编程,按指定的格式导入;多媒体数据采集过程包括音频、视频信息录制剪接、文字编辑、色彩选配等,对需要重新编辑的多媒体信息处理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软件进行编辑。对占据较大存储空间的多媒体数据可采用压缩技术进行处理。

2、数据存储体系

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也是整个系统的数据管理与输入输出交换中心。整个系统运行的所有基础数据、主题数据以及成果数据均存储在统一的数据库系统中,各类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存储,系统数据库主要分为基础地理图形数据库、水保专题图形库、水保属性数据以及多媒体库、自动测报系统实时数据库等多个子库,这些子库之间通过关键字进行连接,实现各类数据的关联。

3、信息服务支撑体系

主要指信息服务中间件,它专注于商业数据库平台与地理信息平台技术本身,为上层应用开发提供工具化接口、地图服务中间件和J2EE组件的开发工具接口。

4、应用服务体系

应用服务体系是面向用户的服务窗口,是整个系统的体现。用户通过应用服务体系提供的各种功能完成各类信息的检索查询、专题图输出、研究成果的多媒体展示、水土流失的预测预报、效益分析评价等,为流域的管理与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图2、3)

南小河沟数字小流域应用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在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上,以C/S模式,实现数据库信息管理、水土保持专题图的制作和输出及科技园示范区范围的三维仿真演示等主要功能,以B/S模式,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查询、水土保持相关信息的查询。

(1)数据库管理与制图子系统(C/S结构)

数据库管理子系统主要用来进行地理信息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处理。在系统建库初期,主要用来进行数据导入操作,当系统已经运行时,完成数据库的用户管理、数据入库、编辑修改、更新维护和数据备份等基本管理功能。

(1)图形编辑:利用Arc Map提供的工具实现对矢量图形编辑和图形操作。制作符合要求的矢量数据,对空间数据库进行更新。

(2)数据导入:现有的许多地理信息数据是在其他通用软件下生成的,为了方便数据的交换,集成包括Arc/INFO格式、Map Info格式、Intergraph格式以及Map GIS格式之间的数据导入功能。

(3)属性数据录入与编辑:实现空间数据库图形和属性一体化,在图上可以修改和录入新的属性数据。其中,对于单个地理实体的属性数据的录入,实现在地图上选择一个地理实体,然后输入地理实体的属性数据。对批量地理实体的属性数据的录入,实现在地图上通过选择工具选择一批地理实体,录入属性数据。

(4)专题制图与分析:依据系统的最新数据(包括卫星照片资料、自动传输的实时观测资料、人工输入的最新更新资料),制作生成各类基本专题图(地貌类型图、水系图、坡度分级图、土壤类型分布图、降雨量、不同暴雨强度等值线图、侵蚀强度分级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单一利用方式现状图、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现状图或单项治理措施现状图等)。并能够对多个专题图层的指定区域进行叠置分析、缓冲分析等,动态统计出土壤侵蚀程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等。(图4)

(5)打印输出:能够为用户提供数字地图的硬拷贝(绘图输出)、软拷贝(输出各种各样格式和标准的数字地图)和各种专题属性信息的输出(如报表打印、统计报表打印、专题图制作)。

(6)用户管理:用户管理的主要功能有:添加用户———为系统添加一个新用户,赋予相应的功能权限;删除用户———删除一个系统用户;修改用户信息———修改某个系统用户的信息或权限。

(7)符号库管理:实现地图符号库的管理以及地图数据符号化处理功能。符号库主要使用Ar GIS中的Arc Map提供的符号设计工具进行设计。

(2)基础地理信息查询子系统(B/S结构)

基础地理信息查询主要是,在Intranet/Internet上,实现基于WEBGIS及Arc IMS开发基础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功能。

(1)地图工具定制:定制地图工具主要有:放大、缩小、平移操作;图层控制;地图注记编辑;量测工具,可以在地图上量算任意点间的距离和区域内的面积;地图打印。

(2)地图查询:可以通过选择地图要素查询地图要素的属性,也可以根据属性查询地图要素。主要有:空间位置查询检索;地名查询检索;属性查询空间位置。

(3)三维演示子系统(C/S结构)

南小河沟科技示范园三维仿真演示系统,通过GIS技术、虚拟三维技术把南小河沟流域36.3 km2范围内的典型河段直观、形象、系统地装进计算机,采用先进的三维技术、交互控制管理技术及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全流域及典型河段虚拟场景的交互式控制浏览及场景属性数据的动态查询,在该系统提供的三维环境下,既可以对全流域及该河段进行交互式三维地貌巡视、飞行浏览和信息查询,也可以对其工程和地物进行浏览以及查询工程的特征属性信息。(图5)

查询内容主要两大类:基础地理信息查询和基本水土保持专题信息查询。基础地理信息查询主要是指查询河道内的整个场景的地图,以及显示沿途的周边环境、重要建筑物等矢量化地图及其属性信息。基本水利信息查询是指查询河道内河流、水库、堤防、河道工程和水闸的空间位置及其相关属性信息。其查询方式包括属性到图形的查询和图形到属性的查询。主要功能包括:

(1)三维地貌巡视:三维模型主要用来观察水土保持工程的重点地区、主要河流的地形全貌等,并能够随机定位。基于DEM数据和卫星遥感影像以及矢量数据,设置三维显示诸要素,生成三维场景保存为图象。能够改变3D图层的属性来显示阴影或透明效果,还能够改变3D场景的属性来设置地形的垂直夸张效果、坐标系、场景的范围以及场景的照明。同时使用3D分析工具可从GIS数据生成表面模型。(图6)

(2)土地利用及治理现状的三维动态显示:根据不同需求定义飞行路径,空中动态地、多方位地观察土地利用情况、治理现状等,使观察者有逼真的、身临其境的感觉。系统还提供其它显示控制功能,如平面图与立体图对照查看;可以任意图像的自动浏览显示和任意区域的放大、缩小显示;支持灰度或分层设色显示等,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提高视觉效果。实现二维和三维联合查询和仿真演示。

(3)成果三维动画或多媒体展示:利用三维动画或者多媒体形式,从“三道防线”治理模式配置及效果、小流域产汇流及水土流失过程等方面进行三维模拟。

五、系统特点

使用C/S与B/S混合软件体系的结构,能够节省开发和维护成本,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开发性,易扩展性,便于移植等优点。

基于B/S结构的排考系统设计研究 篇5

一、引言

传统的排考通常是用手工方法,对过去学生人数少,师资、教师资源充沛的情况还可以应付,但是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的情况出现,再继续使用手工排考就比较困难了。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错而动全局,并且容易泄露监考信息,常常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工作效率。排考需要考虑考试考场,考试人数,监考老师、时间等诸多因素,尤其困难是要兼顾各因素,以保证不会出现时间、人员重排的情况。

二、系统需求分析

基于Web技术的排考系统既然可以借助于网络进行,排考既可以在本地计算机实施,也可以在异地进行,大大拓展了安排的灵活性。监考人员可以根据教师资料库中的内容即时生成,可避免过早泄露监考信息;可以对监考教师进行分类管理,以便合理安排监考教师的搭配,大大提高考务工作的效率;还可以根据监考分配情况,进行监考通知单的打印等操作。使用计算机进行排考,具有手工安排无法比拟的优点:

首先,排考系统是为学校每次考试前对学生、教室、教师的安排服务,排考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学生、教室和教师信息。

其次,排考系统的效率高、安排迅速方便、智能化程度高、存储量大、成本低等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排考的效率和质量,也节省了人力资源,是使学校工作科学化、正规化的重要途径。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到考务工作是将来校园数字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三、系统流程设计

排考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需要根据学生信息进行分析管理,按照教务管理的要求,实现数据的录入、报表输出等。目前,多数高校都是通过手工处理完成制表、编排考场、考号、监考老师等工作。由于处理的数据量大,把大量的人力花费在枯燥无味的事务性数据、表格处理中,造成时间、人员等资源的浪费。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分配考试资源的管理系统应用而生。

系统可按照开课部门所开设课程进行考试安排,判断专业班级的教学任务和学生选课情况冲突。在考试课程、时间、场地、监考教师等考试信息确定后打印监考教师任务通知单。系统也可以随时安排学院大规模特殊考试,保证快捷准确的生成排考任务,随机产生监考安排报表。针对排考系统的相关信息,设计安排考试的流程图(如下图1所示)。

系统可采用B/S结构设计。B/S开发模式基本不需要配置客户端,系统更容易在网络上发布,更新升级工作也只限定在有限的范围内。随着web开发技术的发展,B/S开发模式正在弥补其界面操作性差的弱点,它的发展优势越来越明显。本系统主要采用.NET技术来开发构造,设计采用标准化接口,硬件平台采用标准网络接口,采用开放式数据库互连接口(ODBC),使本系统与其它应用系统容易实现互连。

四、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中存放排考所需的各种数据,包括考试班级、每个班级的考试课程及课程的主考教师、班级人数,教室及教室的座位数,监考教师名单,最后排定的监考表。数据库由“数据库维护”模块代码对原始数据进行输人和修改,由“监考表显示查询”模块代码对监考表进行查询。排考的数据表包括:

(1)课程表。反映上每门课的班级数,包括字段:课程名、上课班级、主考教师、任课教师。

(2)教室表。反映可安排使用的教室及大小,包括字段:教室编号、教室座位数。

(3)教师表。反映监考老师的姓名,并可记录监考次数,包括字段:教师姓名、次数。

(4)班级表。反映参加考试班级的代码和人数,包括字段:班级、人数。

(5)监考表。这是排监考程序执行完后,存放所有监考资料的总表,包括字段:时间、教室编号、班级、人数、课程名、主考教师、监考教师。

混合B/S结构 篇6

一、武陵地区民间文艺开发平台的意义

1. 有利于武陵地区民间文艺的研究和保护。

武陵地区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武陵地区主体包括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地区, 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自治州、重庆市的黔江开发区和贵州省的铜仁、遵义等6个地州市。这里聚居着土家、苗、侗、瑶、布依、白等30余个少数民族。30多个民族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间文艺, 比如重庆黔江地区的摆手舞;湖北恩施留传了2500多年的民歌《乡巴里人》;贵州民歌如《情姐下河洗衣裳》;湖南民间文艺如《花鼓戏》等。这些文艺是现当代人们研究武陵地区历史的宝贵资料, 通过对武陵地区民间文艺资料数字化加工和建设, 有利于对这些资料的保存和保护, 为人们研究武陵地区民间文艺提供宝贵的资料。

2. 有利于武陵地区民间文艺的传承和发展。

武陵地区民间文艺的传承和发展虽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是,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这些民间文艺在逐渐地退化和消失。为了保护好这些民间文艺, 我们必须全面地搜集这些资源, 保护好这些资源, 并且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将这些资源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学习和研究。

3. 有利于武陵地区民间文艺的开发和利用。

武陵地区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武陵地区的民间文艺方面的资源非常丰富, 以土家族的民间歌曲为例, 涉及的类别就非常丰富, 包括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儿歌等。但由于地处偏僻, 消息不灵通, 许多地方都与现代社会脱离, 有些珍贵的民间文艺资源正在消失。基于这种现状, 需要武陵地区的图书馆认真收集武陵地区的民间文艺方面的资料, 特别是正在消失的资料, 构建武陵地区民间文艺平台, 对武陵地区的民间文艺的发展和创新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 有效地促进武陵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武陵地区民间文艺开发平台的构想

武陵山地区民间文艺平台的建设主要是借助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对武陵山地区的民间文艺进行数字化。武陵地区地域广, 涉及的省 (市) 有四个, 涉及的面积较多, 内容比较丰富, 需要处理的数据巨大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需求。本文采取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在每个省 (市) 各设立一个管理平台, 每个省的下属市、县又分别设立一个管理平台, 这样就可以把繁琐的一个管理平台细分为多个管理平台, 各个管理平台之间相互独立, 平台之间又相互兼容, 可以实现武陵地区民间文艺资源共建共享, 努力实现武陵地区各类民间文艺档案信息及时、快速、全面地著录、保存和管理, 实现武陵地区民间文艺传承, 同时为武陵地区民间文艺方面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平台。各省、市及各个平台之间可以把各自的资源的上传到武陵地区民间文艺开发平台上共享出来, 搭建一个基于武陵地区民间文艺资源库。

武陵地区地处偏远, 涉及的地方广, 涉及的民间文艺也非常丰富, 资料的收集非常困难。为使武陵山地区民间文艺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各个省间采取C/S模式将数据归结到一起, 通过B/S模式搭建一个武陵地区民间文艺平台呈现给用户。

C/S模式 (Client/Server model) 即是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它是一种桌面开发模式, 具有较强的交互性。C/S模式在客户端上安装一套完整的客户端软件, 客户端的计算机通过客户端软件很方便地上传数据到服务器端, 另C/S模式还具有占用网络资源少, 网络间通讯量少, 传输速度快等优点[1], 因此非常适合在局域网内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但基于C/S模式也有一些缺点:如用户访问需要安装专门客户端;如果用户请求过多, 容易造成系统崩溃等缺点。

B/S模式 (Brower/Server model) 即是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 用户在访问武陵地区民间文艺方面的资源时, 无需安装客户端软件, 用户只需要打开常用的浏览器就可以访问。当系统管理员需要扩展系统某些功能时, 只需对服务器模块进行操作, 便可以让用户得到相应的功能, 而无需对客户机进行开发。当系统管理将网站配置好, 就可以将网站在互联网上发布, 用户通过浏览器就可以查找他所需要的资料。而B/S模式也有它固有的缺点:如响应速度较慢, 交互能力较弱等。

通过C/S与B/S工作模式的比较, C/S、B/S模式各自都有优缺点, 我们在建立武陵地区民间文艺资源平台时, 应该充分利用C/S、B/S模式的优点来开发该平台。在省级主要是进行数据的收集, 整理, 在该模块我们采取C/S模式, 各市、县、及乡镇的资料收集人员把他们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客户端软件上传到省级服务器中, 保存在省级服务器的数据库里面。在省级建立的数据库基础上, 建立一个Web服务器, 通过B/S模式调用各个省的数据库中的资源给用户提供一个访问平台。

三、三层混合模式开发平台

通过上面的构想分析, 采用三层混合模式的开发平台, 分别用数据层、管理层以及表示层三层来表示。数据层用于负责管控DBMS处理来自各个区县市基于C/S模块数据存储、以及基于B/S访问、管理等SQL语句的请求;管理层主要负责业务逻辑处理、配置、数据处理等;表示层通过浏览器接收用户的输入, 通过管理层向用户显示输出的结果。

1. 资料收集与整理。

武陵地区民间文艺平台的资料收集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收集、图片收集、影视资料收集、传承人表演及讲述、学者讲述五种方式。各个区县按照上面五种资料收集方式采用多种方法对武陵地区民间文艺资料收集、整理。对于学术文献的收集, 主要采取互联网收集、知网收集以及到民间去进行收集;对于图片收集, 主要采取网上收集、民间收集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流传在民间图片, 采用扫描、数字化的方式;影视资料的收集采取现场摄像, 制作成视频, 也通过互联网收集相关的视频上传到数据库服务器中;传承人的表演及讲述以及学者讲述主要采取摄像、录音等方式制作成视频;所有收集到的资料都运用中图法进行分类进行规范整理、编目、分类、标引。尽量让用户通过互联网轻松获得所需的资料。

2. 总体设计与实现。

我们通过分析, 利用C/S、B/S混合模式来构建武陵地区民间文艺平台。利用ASP技术通过网络调用各省级的SQL Server, 形成B/S架构, 在这个架构中, 主要实现用户的浏览、管理员的管理、数据库的维护等模块的功能;而基于C/S模式的主要优点在于交互性较强, 各区县的管理员可以通过基于Java开发的客户端将数据上传到省级数据服务器中。 (1) Web服务器包括的模块: (1) 用户模块。包括用户注册, 登录, 下载。 (2) 管理员模块。用户设置、数据库管理、维护;修改各区县管理人员的权限。 (3) 分类浏览。采用按地域、分类几种方式进行浏览。 (4) 检索模块。可以设置出处、标题、讲述者、传承人、关键词等进行检索。 (5) 下载管理。下载需要登录用户, 而浏览则无需登录。 (2) 各区县客户端模块: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录入并上传到各省的服务器中。实现功能包括对记录进行增加、删除以及修改。

通过对武陵地区民间文艺数据化平台的构建, 将会对武陵地区民间文艺的研究和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把武陵地区民间文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武陵地区民间文艺展示出来, 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武陵地区民间文艺的魅力;其次, 通过数字化平台展现出来的武陵地区民间文艺资料, 可以把武陵地区各个时期的变化展现出来, 可以反映出武陵地区民间文艺的发展;同时, 武陵地区民间文艺的数字化平台与互联网相连, 让更多的人了解武陵地区民间文艺, 使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检索和下载, 大大方便了人们对武陵地区民间文艺资料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云云.浅析B/S和C/S体系结构[J].科学之友, 2011 (1) .

[2]卢树强.基于C_S和B_S混合模式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 (3) .

[3]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李佳武.基于分布式架构的物流信息管理平台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 (6) .

[5]求是科技.visualBasic6刀程序设计与开发技术大全[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6]王耀希.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混合B/S结构 篇7

1 C/S模式、B/S模式与混合模式

1.1 C/S模式

C/S(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基于企业内部网络的应用系统。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

C/S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由于客户端实现与服务器的直接相连,因此响应速度快;

2)操作界面形式多样,可以充分满足客户个性化设计要求;

3)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较强的事务处理能力,能实现复杂的业务流程。

C/S的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仅适用于局域网。C/S模式扩展性差,进行远程访问需要专门的技术,而且要对系统进行专门的设计来处理分布式的数据。

2)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如果企业部门众多并且部门比较分散,每台电脑都需要安装软件的情况下,软件维护和升级成本非常高。

3)对客户端的操作系统一般也会有限制。不适用于微软新的操作系统,也不适用于Linux、Unix等。

1.2 B/S模式

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对C/S模式的一种改进。在B/S模式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IE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浏览器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

B/S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具有分布性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询、浏览等业务处理;2)业务扩展简单方便,通过增加网页即可增加服务器功能;3)维护简单方便,只需要改变网页,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

B/S的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个性化特点明显降低,无法实现具有个性化的功能要求;2)页面动态刷新,响应速度明显降低;3)功能弱化,难以实现传统模式下的特殊功能要求。

1.3 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就是基于C/S与B/S模式优势组合而成的新模式,满足了大型信息系统设计要求。客户机软件数据库访问速度快,浏览器信息传递快速安全,客户机处于局域网中,安全性得到保证,这些都是信息系统设计的必要条件。

2 物流运输系统采用混合模式的必要性

充分利用C/S和B/S模式的优势,弥补各自的缺陷。开发设计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物流运输系统。物流运输系统对系统的安全性、交互性以及对客户机软件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较高,所以应该采用客户机,浏览器共同使用的模式来设计。

3 系统开发设计

3.1 系统结构与开发环境

由于物流企业为了方便客户,一般会在不同地点设立多家分支机构的经营方式,所以本系统是一个分布式的系统。各分支机构的所有数据都传送到一个数据库上,而信息加工则由各机构客户机软件完成。各机构通过WEB服务器向数据库传送信息。由此本系统采用目前最流行的三层架构方式。

系统采用客户机+ASP.NET+SQL Server的开发模式,ASP.NET具有安全、高效和快捷的特性,完全使用上层语言进行程序开发,不需要了解任何底层技术,就可以实现复杂的Web应用及用户和数据库的快速交互。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它易于安装、部署和使用。

表示层用以安装客户机软件与WEB浏览器,业务逻辑层中是WEB服务器以及相关的服务组件,数据访问层则是存放数据与访问数据库的工具。如图1所示。

系统运行的环境:1、体系结构:C/S模式与B/S模式混合模式;2、开发平台:.NET;3、开发语言:ASP.NET、C#;4、WEB服务器软件: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5、数据库服务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企业版。

3.2 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功能设计分成C/S模式功能设计与B/S模式功能设计两个部分。C/S模式下主要是完成信息输入,输出以及加工处理工作。B/S模式下主要是完称信息的跟踪查询工作。如图2所示。

C/S模式下功能模块:

1)产品制票模块。

产品制票是整个运输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受理业务的数据输入点,对规范运输作业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产品制票是运输的开始步骤,将运输信息录入计算机。

2)业务作业模块。

业务作业是录入信息进入后台操作的关键步骤,交接工作的完整全面,对后台的工作起到重要作用,实现物流信息后台业务工作功能。

3)装运作业模块。

装车人员按计划进行货物装车作业,装车完毕后确认装车数量,并通过信息系统将装运信息传到需要卸车的机构,从而实现货物追踪的目的。

4)票据查询模块。

票据查询是运输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实现各种信息的查询功能。实现票据核对,票据作废,货物查询等功能。

B/S模式下功能模块:

运输系统的信息查询功能是通过B/S模式来实现的。为工作人员提供方便、快捷、实时的查询工具。工作人员可以在浏览器中查到操作机构、运送车次、作业时间、接收人等信息。实现物流公司更好、更优服务,提供有利的信息化保障。

3.3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数据库采用微软的SQL Server2000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的设计关键在数据表的设计,数据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货物运输中的各个环节的正常运作。为了数据库能满足用户对数据库能实时输入输出,数据库响应速度快,存储容量大,并结合实际生产工作的需要,本系统数据库共建立了十一张数据表。

1)单据表:发送地名称、司机姓名、汽车牌号、制表时间、到达地名称、运输方式、费用名称、付费类型、备注;

2)包装材料表:包装材料名称、规格、价格、备注;

3)货物信息表:单号、货物名称、数量、重量、体积、包装、价格、货物性质、备注;

4)发货方表:发货人名称、发货单位名称、地址、电话、传真、邮编、备注;

5)接收方表:收货人名称、收货单位名称、地址、电话、传真、邮编、备注;

6)到达地表:到达地名称、到达地编号;

7)人员信息表:职工姓名、职工编号、密码、权限、备注;

8)运输工具表:运输方式、车辆编号、备注;

9)信息跟踪表:操作时间、作业时间、作业机构名称、运送车次、接收人、备注;

10)费用信息表:费用名称、费用代码;

11)付费类型表:付费类型名称、付费类型代码;

11张数据表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通过客户机软件强大的数据加工功能以及外部信息通过转换并在浏览器中显现,进而可以实现数据共享。

4 结束语

作为一个物流运输系统,信息的完整性、统一性,信息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高效性,整个系统信息的共享性都是必不可少的。本论文设计的系统就是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建立的,并且完全符合系统设计的要求。运用这个运输系统实现货物发送、运输与跟踪查询功能。为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小卉.物流信息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2]金锡万.物流管理信息系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杨艺,陈鹏,李相枢.一种广域网中分布式数据库设计的数据分配方法[J].计算机应用,2003,23(12).

[4]蔡淑琴,夏火松.物流信息与信息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方玉华.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2).

混合B/S结构 篇8

1 C/S与B/S混合架构的优势

单独的C/S与B/S架构在实际的应用中有着各自的优缺点, 无法满足社会不同行业的实际需求。因此, 技术人员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构建了C/S与B/S的混合架构, 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混合架构的主要优势在于:

(1) 在数据库应用中, 实现了数据透明化的存储管理。为了规范数据存储管理的相关行为, 需要将客户的应用程序与服务器响应的程序单独分开。而对于客户的应用程序, 需要结合客户对服务器发出特定的请求, 等待服务器的响应做出一定地分析。只有响应程序启动后, 才能运行客户的应用程序;

(2) 降低了服务器的工作负担, 减少了系统的资源消耗。由于C/S与B/S混合架构在实际的应用中有着自身特定的规则, 当客户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任何操作时, 客户端的程序将会自动地寻找服务器的程序, 并发出相应地请求。服务器的程序将会根据客户的请求做出快速地响应。这种过程的操作步骤较少, 程序较为简单, 对于系统的资源消耗相对较少, 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2 基于C/S与B/S混合架构的高校工资管理系统

2.1 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设计

利用C/S与B/S混合架构的技术优势, 可以对高校工资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进行合理地设计。由于该系统包含的内容较多, 需要明确具体的子系统。由于客户机与服务器能够达到协作处理的目的, 在高校工资管理中需要突出C/S的优势, 充分发挥出工资管理系统中不同工作人员的交互作用, 加快数据的处理速度。现行的B/S版本主要是以三层结构的模式出现在系统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它的作用, 方便了管理者的信息浏览、决策等。

为了充分地发挥出高校工资管理系统的优势, 需要构建五方面的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

(1) 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管理系统;

(2) 报表内容的管理系统;

(3) 不同月份工资的管理系统;

(4) 风险预防管理系统;

(5) 其它信息实时查询的管理系统。

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记录的是工作人员的年龄、职称、工作年限、文化程度等;报表内容的管理系统主要完成的是报表的建立、改动等操作;不同月份工资管理系统主要是对高校在职人员不同月份工资的整体概况进行有效地管理。主要的内容包括职务变动、奖惩情况等;风险预防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的是风险预防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对系统整体的运行情况进行必要地维护;其它信息实时查询的管理系统主要是为了方便管理者快速查找必要的参考信息。此时, 需要充分地发挥C/S与B/S混合架构的优势, 对信息的查询与发布提供可靠地保障, 使工作人员能够对工资管理中的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 解决相关的问题。

2.2 提高系统安全性能的相关设计

高校工资管理系统涉及的在职人员较多, 信息的机密性非常强。为了实现对系统的有效管理, 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 需要对系统的内部结构进行合理地设计。首先, 需要对进入系统的访问者设置一定的访问权限。由于C/S与B/S混合架构主要针对的是客户机、服务器、浏览器三者之间的相互协作。因此, 高校的工资管理系统需要对不同院系的主要领导、普通职工、管理工作者等, 明确他们的访问权限。一般情况下, 系统管理人员的访问权限最大, 其次是高校的财务人员、主要院领导、部门负责人、普通职工等。

明确不同工作者的访问权限后, 需要对系统中的数据库结构的合理性进行深入地分析。高校的工资发放时间、具体的数额、计算的方法等, 需要通过编写程序代码逐步地实现。为了保证数据库的高效性, 需要减少程序代码编写过程中的漏洞, 降低黑客入侵的几率。C/S与B/S混合架构的存在, 能够对信息的查询与发布提供可靠地参考依据, 保证高校工资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数据库的设计对于用户的访问权限也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实时地反映用户在系统中的具体操作行为, 提升了系统管理员整体的管理水平, 保证了高校财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3 结束语

C/S与B/S混合架构对于用户的信息查询、发布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将这种混合架构有效地引入到高校工资管理系统中, 对于系统管理者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C/S与B/S混合架构的优势分析, 客观地说明了它对高校工资管理系统构建的现实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吴铭心.基于C/S三层架构的教务管理系统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 (01) .

[2]史金磊, 朱海荣.基于B/S的中小型酒店预订房间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河北工业科技, 2009 (04) .

[3]赵洪凯.基于C/S与B/S混合结构的高职院校教务和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18) .

[4]卢树强.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 (27) .

[5]杨辉.基于C/S和B/S结构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 2010.

混合B/S结构 篇9

1 在线考试系统的架构方式

目前已经应用的一些在线考试系统所采用的架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C/S模式和B/S模式。C/S模式是传统在线考试系统的主流结构方式。随着Internet的发展,B/S模式逐渐成为当前构建在线考试系统的重要方式。已经应用的一些在线考试系统一般都只采用这两种模式中的一种模式,单一模式不可避免的存在缺陷,这是由两种模式各自的优缺点所决定的,而且会导致系统的通用性降低。下面对两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简单分析。[1]

1.1 C/S模式优缺点分析

C/S模式具有如下优点:

1)交互性强:由于C/S模式在客户端有较为完整的应用程序,事务处理能力强,能够解决复杂的问题,适合考试系统的管理人员进行大量的数据录入工作。

2)安全性高:基于C/S模式的系统一般运行在局域网内,使用安全性较好的网络协议,而访问系统使用专用的客户软件,能提供更为安全的数据存取模式,这也是在线考试系统后台维护时十分关注的。

3)数据处理能力强:C/S模式采用的是双层结构,网络数据传输速度快,处理大容量信息能力强。

C/S模式缺点在于客户端维护成本高,工作量大,软件升级复杂等。

1.2 B/S模式优缺点分析

B/S模式具有如下优点:

1)开放性高:基于B/S模式的系统是一种开放系统,在客户端只要安装了标准的浏览器软件便可以与服务器进行交互,它满足了开放式信息共享的要求,对于在线考试系统而言,十分适合解决在线考试、成绩查询等事务。

2)维护简单:在B/S模式中,管理和维护集中在服务器端。客户端维护工作简单,实现了“瘦”客户机,“胖”服务器。

3)兼容性好:B/S模式下,系统能够跨越异质异构网络互联。

B/S模式缺点在于由于采用Internet的开放性协议,对系统所必须的安全保障还缺乏完善的技术措施,防火墙技术并不能完全屏蔽网络黑客和内部人员对系统的恶意侵袭。另外,由于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重,响应速度比较慢,不利于处理大量数据。

1.3 混合模式实现优势互补

鉴于C/S模式和B/S模式各自的优缺点,并且在线考试系统一般是以校园网为依托,采用两种模式相结合,进行优势互补,是一种比较可取的方法。通用在线考试系统采用三级授权方式,即管理员、教师和学生。

与管理员操作相关的功能模块需要处理的数据量相对较大,而且对效率和安全性的要求比较高,因此,这部分可以采用C/S模式。

与教师和学生操作相关的功能模块对操作的便利性要求比较高,而且使用环境的不确定,需要系统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这部分可以采用B/S模式。

2 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系统由底层数据库、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四个部分组成,分为管理员、教师和考生三级授权方式,其系统总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

管理员模块以C/S模式实现,而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以B/S模式实现。

管理员模块包含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教师用户信息管理、学生用户信息管理、题库管理以及系统设置等。

教师用户信息管理主要包括教师身份用户信息的录入或导入、用户信息查询、用户信息编辑、用户信息删除、用户信息导出或备份等功能。

学生用户信息管理主要包括学生身份用户信息的录入或导入、用户信息查询、用户信息编辑、用户信息删除、用户信息导出或备份等功能。

题库管理主要包括试题录入或导入、试题查询、试题编辑、试题删除、试题导出或备份、添加组卷策略、编辑组卷策略、删除组卷策略以及组卷策略的导出或备份等功能。

系统设置主要包括系统启用或关闭、数据库维护、网络设置以及管理员用户的自身管理等功能。

教师模块包含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在线组卷管理、试卷评阅以及成绩统计分析等。

在线组卷管理主要包括组卷方式选择、考试方式选择、试题范围选择、试题类型选择以及考试时间设定等。

试卷评阅主要指当考试结束后教师对考生提交的试卷在线进行评阅的功能。

成绩统计分析主要指在试卷评阅结束后,对指定范围内的考生的成绩进行统计、筛选、分析和查询等功能。

学生模块包含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在线考试和成绩查询等功能。

此外,教师和学生用户都还可以对自身的用户信息进行设置。

系统的开发采用VC++.NET 2005+ASP.NET 2.0+SQL Server 2005为开发环境,运行环境以Windows Server 2003和IIS 6.0为支撑,数据库接口采用ADO.NET。VC++.NET 2005和ASP.NET 2.0统一于Microsoft的Visual Studio.Net 2005框架下,有利于系统的开发[2]。ASP.NET是Microsoft推出的一种建立动态Web应用程序的技术。ASP.NET可完全利用.NET架构的强大、安全、高效的平台特性,能更快速、更容易地建立灵活、安全和稳定的Web应用程序。[3]SQL Server 2005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新一代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Windows数据库家族中出类拔萃的成员,SQL Server 2005这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满足各种类型的企业客户和独立软件供应商构建商业应用程序的需要。SQL Server 2005是一个作为服务运行的windows应用程序。SQL Server 2005提供了用于建立用户连接、提供数据安全性和查询请求服务的全部功能。

管理员模块采用C/S模式实现,使用VC++.NET 2005进行开发,而教师和学生模块采用B/S模式,使用ASP.NET 2.0进行开发。底层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5来实现。

3 数据库结构设计

数据库主要包含两个部分:试题库和信息库。

试题库用于存储试题、试题答案、试题类别、组卷方式等数据。

信息库用于存储管理员用户信息、教师用户信息、学生用户信息以及考试成绩等。

数据库结构如图2所示。

4 系统关键功能的实现策略探析

4.1 组卷约束性分析

作为通用考试系统,至少要考虑两种以上的组卷方式,如所有考试统一试卷和每位考试随机生成试卷等,但无论采用那种方式都要考虑到以下的约束条件。[4]

1)试题唯一性约束。对于一份试卷试题不能前后重复出现。

2)试题的总分约束。一份试卷所有试题分数之和应该等于为该试卷指定的分数。

3)试卷考试时间约束。试卷所有试题的估计用时之和应该与为该试卷所指定的考试时间大致一致,一般相差不能超过5%。

4)试题题型分布约束。试卷所有试题题型数量应与出卷老师设定的一致。

5)试题难度分布约束。试卷的难度应与出卷老师设定期望平均分成反比,这样生成的试卷难度中的简单题所占比例就大一些,即基础的试题比重更大。

6)知识点分布约束。试题的知识点分布应与出卷老师的设定相当。

4.2 异常中断的处理策略

在线考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因网络中断、断电以及电脑死机等导致的考试异常的情况,为保证考试答题信息在碰到异常中断时不至于丢失,采用XML文件在本地机器上对考生的答题信息进行实时的备份。[5]

采用XML的思想方法设计记录考试题目的试题报告格式如下:

试题的设置方式:

:在试题库中的编号

<序号>:考试中第几道题;

<答案>:用户的答案,没有答的题目,答案是0

<做题时间>:以秒计时的考试时间,没做时间为O

对于答案也进行类似与XML的标记:

题目语法格式:答案,其中i为题号

例如选择题答案语法格式:为<1>是否选择0或1是否选择0或1是否选择0或1是否选择0或l

问答题答案格式:<1>答案

这样记录为一个字符串类型,通过这样保持记录。恢复的时候通过解析该结构,就可以恢复全套试题和考试进程。

4.3 防止页面的非法访问

通用在线考试系统中的页面在访问前需要进行身份验证,即要通过正确的用户名和口令的检查,只有当用户拥有访问权限时,才能进入下一页面进行相应操作。为了防止用户非法访问页面,可以利用ASP.NET 2.0自身的验证机制在Web.config文件中进行安全设置。这里的设置时针对整个系统的安全进行的。

此外,我们可以利用Session对象保证每一个单独页面的安全访问。Session是ASP.NET提供的内置对象,它使得特定用户由一个Web页面跳到另一个Web页面,该Session信息仍然存在。当用户登录时,利用Session对象对用户的身份进行标识,以便在用户访问页面时对用户权限进行确认。

管理员、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可以按如下方法进行标识。

管理员:Session[“user”]=“admin”;//身份信息

教师:Session[“user”]=“teacher”;//身份信息

学生:Session[“user”]=“student”;//身份信息

5 结束语

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考试进行管理,具有人工管理无法比拟的优点,更适合标准化的考试需求。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通用在线考试系统将两种架构方式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优势互补,是一种较好的技术选择。以混合模式实现的通用在线考试系统框架结构更加清晰,使得各功能模块得到了很好的优化,促进了软硬件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效率、稳定性和使用便利性,并很好的保证了系统的完整性、安全性、通用性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1]方玉华.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4(12):2870-2872.

[2]聂江武,杜娜,周峰.Visual C++.Net2005中文版基础与实践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Bellinaso M.ASP.NET2.0网站开发全程解析[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周鸿玲.基于Web的考试系统组卷策略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混合B/S结构 篇10

【关键词】B/S结构;油田生产;信息化;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174-01

在我国,油田生产产量整体平稳,有着良好的发展增长趋势,但近些年来由于受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影响,石油企业面临着十分严峻挑战。在油田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的今天,在井下从事工程技术服务作业队伍也随之日益增多,这造成井下队伍的工程技术管理业务急剧增加,一系列的传统人工日常管理方式也已无法满足油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而在针对油田地质勘探开发生产中,不仅要在软件开发方面需要做大量细致研发工作,而且也要对油田生产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油田系统需要在数据库方面进行开发和应用,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工程技术管理信息系统,达到决策科学化,资源信息化、业务协作的实时化,建立一个完善的油田生产Java的B/S结构,使其有力的应用到油田开发建设中。

一、建立Java的B/S结构,打造数字化石油生产

在B/S(Browser/Server)模式逐渐成为企业开发管控一体化系统的今天,在油田生产中,企业管理人员急需在任何地方都能够通过网络掌握油田生产的时生产情况,以便进一步了解油田生产现场的设备运行状况,使生产指令下达迅速准确,便于快速对生产线上的某些参数进行调整。而在JAVA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管理软件越来越趋向于油田生产方便快捷、效果优的方向转移,这使企业管理者极大地提高了把握全局的能力。Java的B/S结构的建立,促进了油田生产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使纷繁多样的油田生产户端软件得到统一,实现了统一的用户界面,避免了系统版本级时对客户端软件升级带来的负担,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使其安全、快捷、便利化。

时至今日,在油气田生产及其它石油工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已经逐步得到大方面的应用,全球石油石化企业信息新一轮的信息化竞赛已经进入了实力较量阶段,油田生产开始进入一个数字油田建设生产的阶段。为支持石油企业自身的高效持续发展,我国石油行业在油田生产方面必须走信息化发展道路,实时数据自动采集、数据规范管理,实现了井场数据的自动采集、实时传输,以服务外包的形式建立了自己的全球化数据仓库,借助数据仓库对数据实现了规范管理。建立自己独有的Java的B/S结构,安装维护信息服务器,尽量避免在油气田生产使用Java的C/S结构,以便节约客户端更新、维护等的成本,实现广域资源的共享。从而及时准确实现油田现场数据信息的采集、整理、上传,使决策科学化,对油田生产开发中产生的成果、经验、知识实现有效的管理,借助于远程协作的工作模式,方便油田生产过程中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信息共享。实现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办公自动化,实现市场队伍资质办理、单井结算审核等日常办公业务的自动化,提高办公室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打造数字化油田生产。

二、节约油田生产成本,全面构建Java的B/S结构

面对21世纪信息化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的油田生产应该积极部署战略,抓紧实施,积极应对。积极利用自身的网络基础平台,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逐步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时刻把握注重数据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应用,通过构建Java的B/S结构,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在油田生产开发水平关键技术方面不断创新,时刻加快研发步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应有作用,着重解决基础数据质量控制和共享问题,积极搭建Java应用软件平台,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推动油气田开发技术现代化,从而促进油田生产建设油气开发与管理决策水平、降低经营风险。油气田生产企业要全方面利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采取开发新型技术设备、引进先进管理经验的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逐步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注重数据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应用,把信息一体化作为目标,实现Java的B/S结构下信息平台的成果共享。

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Java的B/S结构,这将能够加快经营管理信息的传递速度,明确责任和义务,提高业务流程的运行效率,实施有效监控,强化内部管理,规范流程运作。在全面构建Java的B/s结构信息进程中,经营管理应用系统的建设,能够大力发掘管理信息系统的潜力,以信息化带动业务和技术流程的整合与再造,全面实施ERP,打造现代化石油油田新企业。在油田生产中,我们需要快速分析系统数据源,进一步确立数据采集模型和技术指标,重点设计基于B/S架构的数据填报的数据采集工作模式,进一步实现了高效、可靠的数据抽取和载入等等功能。

三、在油田生产中,Java的B/S结构的应用效果

随着“数字油田”、“数字石油”等新的石油行业的信息化理念被普遍接受,建立油田工程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的平台越加重要。而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中,建立的以Java的B/S结构为基础的油田工程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大大的解决了在传统信息操作系统的弊病,如下:1、油田工程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用户使用不便,访问系统的资源进行的切换频繁。2、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复杂,用户情况发生变化时,需要逐一在各个业务系统中修改用户信息,才可以分配角色权限,这导致系统工作人员任务繁重且容易出错。3整个、油田工程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在油田生产中安全隐患严重,运营成本高昂。

油田的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原油天然气的生产和设备管理、投资情况、销售信息等方面的问题,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本身的工作量大、覆盖面广、项目多、分类细等特点。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也为油田的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分析和决策信息,它鲜明地呈现出了油田工程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跨平台性与高度安全性等特点,它令我国的油田开发项目趋向于高效率性、高稳定性等特点,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油田事业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的油田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结语

在未来,油田生产开发事业的发展趋势将也越来越侧重于数字技术平台的建设,在我国油田生产开发的过程中,应当继续推动技术进步,满足油田生产实践和数字油田建设需求,加快Java的B/S结构的在油田中应用的步伐,加强跨学科与综合分析能力人才的培训,为我国以后的数字化油田建设打下练好基础,进一步推动我国石油事业的大繁荣。

参考文献

[1]《微计算机信息》2004年第06期

[2]《基于C/S和B/S体系结构的数字油田应用系统》

上一篇:生物课堂呼唤高效下一篇:领导干部强化思想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