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艺术化发展

2024-05-12

体育艺术化发展(精选十篇)

体育艺术化发展 篇1

一、文化进程是体育发展的导向

1. 价值取向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因

纵然“文化”定义各有千秋, 但其背后都隐藏着最基本的一致性, 即:文化与人类密不可分。文化是人类创造的, 同时文化会影响人类的行为。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文化是“有理性的实体为了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能力的创造。”[1]这种目的正是满足人的需要, 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原动力。人的需要是由社会创造的, 具有社会性和客观性,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需要决定了价值取向, 一旦价值取向形成, 将会直接支配人的行为。因此, 价值取向最终决定了文化发展的方向, 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因。

2. 价值取向推动下的西方体育文化发展历程

西方现代体育占据着当代体育的主体地位, 西方文化是培育现代体育的沃土。西方文化经历了“宗教文化”、“科学文化”阶段, 转而进入“艺术文化”时期。宗教文化追求人的精神需求的满足。追求至善至美的理想化境界, 但是, 这导致了对客观世界缺乏理性的认识, 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文化以客观真理为标准。人类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 加剧了人类对客观真理的无限追求, 人们的感性思维让位于理性思维, 科学文化主导着整个世界, 使人的主体地位丧失, 束缚了人类的精神发展。艺术文化是真善美的融合。当人们物质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后, 则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科学文化造就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于是人类开始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社会, 重视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从而, 既强调客观真理又注重人文精神的艺术文化应运而生。艺术文化是客观的真与道德的善、情感的美有机融合, 生产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结合, 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并重的文化形态, 将逐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

二、西方文化进程中的体育发展

体育经历了两次跨越式发展。第一次跨越是在科技革命后, 科学文化悄然形成, 各项体育运动相继统一了规则, 形成了当前体育的竞赛形式, “更快、更高、更强”成为追求的目标;第二次跨越是随着西方进入“后现代社会”, 科学文化向艺术文化转移, 人的主体地位回归, 体育目标不仅是“更快、更高、更强”, 而且要追求“更善、更美”, 促成了体育的艺术化发展。

三、体育艺术化发展的微观探析

所谓的体育的艺术化是指在文化发展浪潮中实现体育的价值多元化, 强化其审美价值。人对美的概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着。因此, 体育艺术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 不会也不可能改变体育的本质属性。

1. 体育融合艺术是体育艺术化的形象工程

体育融合艺术是体育艺术化最直接的手段, 独立的艺术活动与体育活动融为一体丰富了体育的表现形式, 体育经过艺术手法的洗礼充实了体育的审美内涵。将艺术活动融入体育活动丰富了体育的表现形式。大型运动会的开、闭幕式文艺表演已经不可或缺, 成为举办体育赛事的必要仪式。从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都展现来了宏伟壮观场面, 体育的精神和艺术的魅力交相辉映, 民族文化以体育为载体大放异彩。利用赛期、赛间停顿时间进行艺术表演已司空见惯, 体育活动通过艺术的装扮已然成为人们灿烂的文化盛宴。

各种艺术手段在体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极大地充实了体育的审美内涵。音乐技术提升了体育原有的价值内涵, 如艺术体操、花样滑冰、健美操等项目借助音乐的装扮给人们带来一种独特的的审美享受。视觉形象的介入丰富了比赛画面, 更具欣赏性。各种会标的设计透视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比赛地点的选择和场馆的设计也能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 构成精美的比赛画面。体育服装也超越了体育装备的概念, 充分表现出体育的艺术性。

2. 创造和强化体育美是体育艺术化的灵魂所在

体育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化, 创造和强化体育的审美价值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体育美由身体美、运动美和精神美组成。体育自身艺术化包括表现精神美、丰富运动美、强化身体美, 使各种美的要素通过组织体育活动得到更好的展现。精神美主要包括凸显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美、智慧美和思想作风美。羽、乒、排的每球得分制, 使得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加专注、更加积极主动充分展现了运动员不轻言放弃的精神美。各体育项目不断修改规则, 丰富了体育的运动美。如乒乓球增大, 速度降低, 旋转减弱, 增加击球回合数的同时更清楚地展现了运动员的技术美、战术美。竞技体操、竞技跳水等难美性项群在比赛中不断强化身体美的表现。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才能塑造出优美的体型、体态, 才能展现出健康美前提下的美观性的技术动作。

结语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其发展必然顺应文化发展的趋势, 既受到整个人类文化的影响, 又体现文化发展的方向。体育经历了两次跨越式发展后, 找到了其文化时代发展的必然归宿。体育艺术化发展的目的是使体育的价值多元化, 不仅要丰富体育的表现形式、充实体育的价值内涵, 而且要创造和强化体育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胡飞燕, 田雨普.艺术·体育·艺术体育[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6) :12-14.

小学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发展规划 篇2

加强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具体办法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创新,促进教育协调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现就2008――2011年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的具体方法做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要求,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普及和发展农村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完善农村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制度为重点,大力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课程建设、条件保障,全面提高我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发展目标

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努力构建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体现教育普及和质量水平,具有我校特色的学校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和艺术教育体系;构建中小学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融通的体育、艺术课程体系;构建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在学校和全社会形成良好的体育和美育环境,使青少年及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体育和艺术教育目标

(一)开齐开足体育、艺术课程,让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体育、艺术课程开课率和课时开足率均达到100%;不断更新理念,调整结构,整合内容,优化评价,逐步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体育、艺术课程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构建科学的中小学衔接的课程体系。结合义务教育和课程改革开展,更新理念,调整结构,整合内容,优化评价,逐步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体育、艺术课程体系。

(三)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丰富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学校除安排有体育课的当天外,每天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文体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课外文体活动。学校组织和设立学生运动队、艺术类等兴趣小组,使每个学生能够参加两项课外体育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

(四)加强在职体育、艺术教师的继续教育。制定鼓励教师完成体育、艺术教学和训练运动队、辅导艺术活动任务的相应措施。

(五)加大体育、艺术场地和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科学研究和交流,完善教学科研体系,对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研究工作进行总体规划,配备兼职科研人员,逐步建立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研究队伍。

卫生健康教育目标

(一)加强学校卫生制度建设,建立起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内传染病和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公共卫生管理机制。

(二)全面提高卫生健康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和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提高学校卫生工作水平,预防学校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四)强化学校卫生保健教师队伍建设,并加强学校卫生健康教育和公共卫生设施建设,配齐相应器材,做好学生的健康保健工作。

(五)对学校师生进行食品卫生方面的安全教育。

三、措施与保障

(一)加强领导,建立较完善的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对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的政策规划、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把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列入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之中。为加强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领导组。

2、加强体育卫生艺术(音乐、美术)教研员队伍建设,提高素质,检查体育卫生艺术教学课程计划的执行,及时指导和管理本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学工作,研究教材教法,组织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的法制建设。全面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规章制度。

(二)加强体育卫生艺术课程改革,建立适应学生身心特点的课程体系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从更新课程理念入手,在课程目标体系构建、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内容整合、课程组织优化、课程评价科学化等各个方面,深化改革,构建中小学相衔接、科学的体育艺术课程体系。

(三)大力开展课外文体活动,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搭建平台

开齐、开足体育、艺术课,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文体活动时间。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基础上,学校要形成“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局面,确保每个学生能够至少参加两项课外体育活动和一项课外艺术活动,每个学生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

(四)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体育艺术教师队伍素质

1、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满足学校体育艺术教育需要的体育艺术教师队伍。

2、制定鼓励教师完成体育艺术教学和训练运动队、辅导艺术活动任务的相应措施。

(五)理论结合实际,完善教学科研体系

结合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立研究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对体育艺术教育研究项目的管理,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体育艺术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及时推广优秀成果,推动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发展。

(六)加强合作与宣传,营造良好的体育和美育氛围

1、学校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体育艺术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形成发展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合力。开展校园体育艺术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弘扬民族艺术,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积极争取行业企业的支持和资助,增强学校体育竞赛和艺术活动的自我发展能力。

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成果,宣传学校体育艺术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的社会地位,努力营造良好的体育和美育氛围。

全校师生将严格执行本方案,加大管理监督,加强本校体育卫生及艺术方面的发展。

体育艺术化发展 篇3

关键词:新媒体;舞蹈艺术;体育事业;作用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4-0041-03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以往相对陈旧的传统舞蹈艺术形式不能再满足当今受众的审美需求。当新媒体技术邂逅舞蹈艺术,形成了当下炙手可热的新媒体舞蹈艺术革新。基于舞蹈与体育一脉相承的密切关系,新媒体化呈现出来的新型舞蹈艺术形式对国内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以2013年10月第6届东亚运动会为例,在东亚运动会体育舞蹈项目赛场上,中国队采用新媒体技术融合的音乐表现力、舞蹈编排、赛场效果等,带给观众强烈的表演欣赏性和技艺性,最终获取9金3银的好成绩,极大助力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十二五”时期,构建与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体育创新改革是确保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中国在“十二五”期间体育改革的重大任务。因此,新媒体时代,充分发挥新媒体舞蹈对体育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推动体育艺术革新和形式创新至关重要。

1新媒体时代舞蹈艺术的发展

新媒体艺术起源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传统艺术理念的冲击,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形式与舞蹈艺术相融合,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舞蹈艺术发展趋势。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后,新媒体艺术开始广泛吸收媒体艺术和视觉艺术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为加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创造性地将新媒体艺术融入到舞蹈之中;另一方面,为使大众更为便捷地欣赏到舞蹈艺术的魅力,创造性以新媒体艺术为载体,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为舞蹈增添更多的传播和表现形式,使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剧院。

新媒体舞蹈艺术有着独特鲜明的特点。首先,虚拟化、互动化的表现形式。新媒体舞蹈艺术不再仅仅依靠演员的肢体语言和实际的场景道具作为表现形式,而是以舞蹈艺术为核心,运用多样化的多媒体艺术手段,为观众营造更为真实、全面的舞台场景,提升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同时,还通过科技手段虚拟现实,实现了舞蹈的虚拟化表达,利用虚拟幻化技术将以往不可能表现的东西具象化地在舞台空间内表达出来,加强观众与舞蹈的情感交流,实现观众与舞蹈作品之间、舞蹈演员与多媒体设备之间的良好互动,使新媒体舞蹈艺术具有更高的观赏性。其次,多维度空间的审美追求。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虚拟再现手段,可以实现舞台空间的时空转移、环境的瞬息万变,打破以往舞蹈表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最后,以舞蹈肢体和科技融合为载体。重视舞蹈演员与新媒体技术的配合,实现演员与舞台环境的共舞。

总而言之,新媒体舞蹈艺术开发了新的审美体验,实现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新境界。对与舞蹈一脉相承的体育艺术而言,舞蹈艺术的这些本质性、创造性的革新同样影响着体育事业的发展。

2新媒体时代舞蹈艺术的发展对我国体育事业的积极作用

在舞蹈艺术与体育的关系问题上,学术界有众多争议。龚斌、王书彦曾提出,舞蹈是体育运动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体育运动起源的初级形式,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体育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高级形式。认为没有舞蹈,就没有完整的现代体育运动。国内众多学者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同,还有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作为一种身体活动形式,舞蹈艺术的体育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强烈地表现着人的生物属性,并且具有鲜明的人文精神。认为舞蹈艺术在体育运动中发挥着极其巧妙的作用,能够以自身独特的美学丰富体育运动的美感,使体育运动有着舞蹈艺术的内在规定性。因此,舞蹈艺术的发展对促进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事实上,现阶段很多体育运动项目就是舞蹈艺术与体育运动的完美结合。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舞蹈艺术开始呈现新媒体与舞蹈艺术相融的发展趋势,这一舞蹈艺术的革新同时推动着体育表现形式和方式的创新,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一,新媒体背景下舞蹈艺术与体育不断融合,推动着体育向更理想的完美境界发展。舞蹈艺术本身丰富的美学价值自然不容置疑,但笔者认为体育运动比舞蹈艺术的价值更加广泛、复杂、多样。笔者这此问题上认同山东师范大学王子铭的观点,体育运动除了能表达舞蹈艺术的美之外,还能极大地体现人的一种无限拼搏精神。实际上,在新媒体时代,舞蹈艺术不断加强与体育运用的融合,更是推动体育隐含的精神向着更理想的完美境界发展。从有着“空中芭蕾”之称的跳水运动角度来说,一方面,跳水运动所拥有的空中造型和翻转动作使其充分展现了舞蹈艺术的造型美和动态美,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跳水运动又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单纯的舞蹈永远不能达到的“高度”和“难度”,体现出体育运动本身所具有的“至高无上”的拼搏精神,同时也彰显出一种鲜明的体育艺术,这种体育精神和体育艺术是任何舞蹈艺术和体育都不能单独实现的一种综合的美。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体育精神和文化并不仅仅局限于运动员,而能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传播,将其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鼓舞人们时刻发扬体育精神,在强健体魄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可知,正是舞蹈艺术、体育与多媒体运用的融合,才造就了体育向着这种更理想的境界发展。

第二,新媒体背景下舞蹈艺术的发展使体育具有舞蹈艺术的内在规定性,更加符合现代美学的要求。在学术争议中,现代美学探讨的焦点之一就是体育是否具有舞蹈艺术的内在规定性,而体育与舞蹈艺术的关系问题更是一跃成为国际体育哲学界新一轮争论的焦点。针对这一问题,新媒体时代舞蹈艺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做出了正面的回答。以2013第十届长沙体育舞蹈艺术节为例,作为一项融合体育与舞蹈艺术的一项运动,体育舞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健与美的结合,使其既具体育的特性,又有舞蹈艺术的美学特点。而在开幕式中,更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舞蹈营造得肃穆、端重。意大利国家级演员马可、玛利亚为观众进行节目展演,展演过程中运用投影、虚拟现实等多媒体技术,充分展现了体育舞蹈独特的魅力,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展现体育运动的现代美学价值。

第三,新媒体背景下舞蹈艺术的发展使体育运动带给观众更多的健身娱乐体验。新媒体背景下,舞蹈艺术的发展使体育活动越来越重视健身娱乐体验,不仅能使参与者达到健身塑形的目的,还能通过多种多样的新媒体技术为其带来强烈的视觉艺术享受。如体育活动中备受人们青睐的华尔兹舞,将舞蹈的升降、摆荡、反身、倾斜与体育的健身融为一体,用活泼的身体语言来感染者参与者和观众。尤其是通过投影技术、虚拟现实技术、3D技术等新媒体技术对华尔兹舞场进行设计,为华尔兹舞场营造一种美轮美奂的时空穿越感,充分扩展了舞场的美学艺术,给参与者和观众带来强烈的审美和娱乐体验。

第四,新媒体背景下舞蹈艺术提升新体育项目艺术性。现代体育活动中,较为常见的一个现象便是在舞蹈艺术影响下不断出现新的运动项目,并且这些新型运动项目有着较强的艺术性,如花样滑冰、花样游泳、艺术体操等。舞蹈艺术的现代传媒技术更是大量渗透到体育竞技项目中,在多媒体丰富的音乐、图片、视频背景下,融合舞蹈艺术和体育运动新型竞技项目具有高度精湛的技术性、艺术性和审美性。这些体育活动追求形体、动作、姿态以及内在精神的美。以伦敦奥运会花样游泳项目为例,该体育项目由游泳、技巧、舞蹈和多媒体音乐编排而成,有“水中芭蕾”之称,它既强调体育运动过程中力量和技巧的掌握,同样重视其艺术性的优雅,并且,花样游泳要求运动员跟随现场多媒体音乐所表达的心境变化组织灵活、准确、连贯的动作进行表演,具有较强艺术魅力。

第五,新媒体背景下舞蹈与体育交叉学科人才的兴起。交叉学科研究是21世纪以来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众多学者一致认为交叉学科能够突破单一学科的限制,呈现出层次多样的特点,提出交叉学科研究成为国内重要发展趋势的论题。而新媒体背景下舞蹈与体育的结合便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可以说,它带来的将是新媒体体育舞蹈专业人才的兴起,这一学术关注反映出学术界对新媒体时代体育及舞蹈专业的高度重视。未来,随着社会化分工的越发明细,市场上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会越发明显,势必会有更多的体育学府、综合院校相继开设新媒体背景下舞蹈与体育方向的专业,培养综合性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

此外,随着新媒体技术和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还会加强体育事业的创新力度和传播力度,以扩大体育潜在观众群,促使更多优秀体育健将的诞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都是未来新媒体时代随着舞蹈艺术的发展而给予体育事业的无限发展空间。

总而言之,新媒体技术与舞蹈、体育的结合既是传统艺术的延伸,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高时效、高技术密集型的生活方式导致人们生活压力变大,体能降低,为缓解脑力紧张,人们不仅要求体育活动能够强健体魄,更希望通过多元化艺术与体育运动的结合,使其更具审美性、娱乐性、自然性、艺术性,使快乐体育成为主流,真正实现“体育向着身心和谐的方向发展”的目标。因此随着科学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体育事业势必会将时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最具创意的表现形式融于一体,在极大地丰富体育事业自身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体育事业向国际化、社会化、科学化、素质化方向发展,并呈现出国际间体育竞争加剧、体育社会功能增强、体育形式多样化、体育向着身心和谐发展、更具健美价值的新型运动项目出现、创新学习成为未来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等特征。

3结语

当今社会,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的新媒体舞蹈艺术正在不断发展壮大,这种新媒体技术与舞蹈艺术的完美结合,打破了传统舞蹈表现形式的限制,成为舞蹈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新媒体舞蹈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对与舞蹈一脉相承的体育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体育事业开始通过新媒体进行美术艺术、观众审美体验等方面的革新,并将影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交互技术融合到体育赛事中,实现新技术手段的创新。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交叉学科研究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新媒体背景下舞蹈与体育的结合作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一方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体育事业获得发展的关键。今后,这一交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促进新媒体背景下舞蹈与体育交叉学科人才的兴起,以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体育事业持续、快速、稳健发展。今后,新媒体舞蹈艺术作用下我国体育事业将会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这是我国“十二五”期间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任务,同时也是顺应当今时代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史友宽. 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考察与理念探索[D].开封:河南大学,2013.

[2]周波. 论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3]韩磊磊. 转型期中国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4]王晓微. 中国体育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5]吴婷. 新媒体舞蹈艺术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3.

体育艺术化发展 篇4

关键词:艺术教育,体育课程,整合

1 研究意义

艺术教育课程和体育课程教学整合的研究有利于学校体育的改革,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促进体育学科的完善、发展, 丰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理论与实践。

从理论方面看, 本课题从新的角度观察学校体育教育, 是对学校体育理论研究的补充和创新。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具备终身体育能力。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主体性的研究普遍存在着把教学目标规定为认知性或双基性。

从实践方面来看, 艺术教育课程与体育教育课程教学的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的体育课程和教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的发展的联系。新一轮的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正全面开展,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出台将给体育课程改革带来机遇和挑战。所以, 本研究有利于推动体育课程体系的创新, 新课标的应用。体育教学和艺术教育教学的整合研究对体育课程改革, 实现自身创新,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2 研究任务

第一, 总结体育与艺术教育 (音、美) 教学的现状。第二, 探讨体育与艺术教育整和的可能性。第三, 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系统查阅1990-2002年全国体育期刊和艺术教育期刊中有关体育课程改革方面的文章, 以及近几年来艺术教育改革的现状。了解现状, 发现不足;阅读有关书籍、专著、论文力求打好理论基础。

3.2 访谈法。走访经验丰富的体育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学专家和多位体育教师就课题的某些问题、观点和方法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3 逻辑方法

3.4 系统科学方法

3.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4.1 艺术教育教学和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 “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课程理论上来看, 音乐、美术和体育课程是构成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科目。小学课程计划规定, 六年制小学艺术 (音、美) 和体育课课时占总课时的28.9%, 五年制小学艺术 (音、美) 和体育课时占总课时的25.9%。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渠道, 然而, 过去由于我国教育的目的对学生素质的规定只是德智体几方面, 在这种情况下, 美育课程实质上已成为德育服务的课程, 其目标自然就被放弃或包容在德育目标里。正是这个原因, 通常我们可以观察到, 艺术课教学目标过于意识形态化的现象十分普遍。音乐、美术和体育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身心素质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而这些任务的完成受制于学生参与各学科内容规定的活动。新的教学大纲虽然扩大了各科内容, 但单一的体、音、美分科课程不适应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容易脱离学生的生活。

4.2 体育与艺术教育教学整合的方法、特点及要求的研究。

在一年级选两个班一个实验班一个对比班, 实验班每周加一节整合活动课。4.2.1整合教学模式。目标:激发学生对体育与艺术教育整合活动课的兴趣;培养学生勇敢、克服困难、团结合作、遵守纪律和活泼乐观的品质;培养学生初步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打击乐器、动手制作、奔跑、跳跃和投掷能力;发展学生形象记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学习音乐、美术和体育基础知识等。结构:第一步:呈现基本情景, 从听音乐-理解音乐-随音乐做动作, 让学生在教师的陪伴中慢慢进入学习意境。第二步:发挥学生想象, 发展思维, 培养创新精神。第三步:利用集体练习创设情景, 培养小组合作精神。提供学习帮助。第四步:学习效果评价 (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4.2.2体育与艺术教育教学整合的特点。体育与艺术教育教学整和体现了教育的情感性的特点。感情可以是人活动的动力, 也可以是阻力。艺体整和后的教育是以情感为核心和主线的学生身心发展过程, 教育的宗旨不在于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和技能, 不在与认识多少人类智力成果, 而在于通过对整合教学活动的参与,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感受或体验到活动本身是美的, 是能够引起自己审美愉悦感情的东西。

整合教学过程体现了心理过程的通感性和直觉性。通感性是指学生学习的感知阶段所具有的特殊心理现象, 它表明学生的审美感知中, 一种感知引起多种感知的活动, 使一种感觉与几种感觉相互连通。

根据体育与艺术整合的教学特点, 在设计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时, 注意了向学生的生活开放, 突破传统的教师讲与学生听和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的封闭式教学模式, 使体育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延伸, 形成"体育游戏、体操和体育舞蹈"于一体的开放式课堂教学体系。体育游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以及跑、跳、投等基本身体活动能力;体操的目的在于通过脚及身体各部位的活动、重心的改变、负重和平衡等活动培养学生控制和协调身体的能力;体育舞蹈的目的旨在发展学生的动作表达能力、肌肉协调能力和建立美感。

5结论和建议

5.1 体育教学与艺术教育教学整合的研究, 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多功化的作用, 对于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5.2 培养学生的通感能力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5.3 整合教育实质上是全脑教育, 有利于学生智力的提高, 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4 体育教学和艺术教育教学的整合应注意:

教学中充分探索各艺术学科之间相通的艺术规律, 不仅使各种艺术形式相互渗透融合, 还要积极建立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实现教育的整合。在教学中, 人文主题与学科知识技能交相融合,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和创造性潜能,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艺术活动, 在师生的互动中共同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和艺术教育教学的整合, 并不是完全抹去各学科的特点也不是生硬的、盲目地把体艺两种学科简单叠加, 而是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 强调学科之间的连接与互渗。教师也应根据自身的素质和教学的需要, 加强艺术修养,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 使学生通过真正的创造性活动实现艺术能力的发展, 进一步激发和尊重学生的创造天性。

参考文献

[1]肖风翔.艺术与体育教改新思路[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0.

[2]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陈时见.体育教学理论和课程与教学改革, 1999.

[4]中国学校体育.1999年-2002年

[5]钟启泉, 崔允郭, 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8.

[6]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6.

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发展规划 篇5

默认分类 2009-11-12 08:59 阅读15 评论0

字号: 大 中 小

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发展规划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创新,促进我校教育协调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我校教育“年年有变化,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目标任务,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结合我校教育实际,现就我校2008——2012年学校体育卫生和

艺术教育发展做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要求,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普及和发展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完善学校卫生防疫为重点,大力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课程建设、条件保障,全面提高我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

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发展目标

我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努力构建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具有特色的学校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和艺术教育体系;构建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融通的体育、艺术课程体系;构建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在学校和全社会形成良好的体育和美育环境,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体育和艺术教育目标

(一)开齐开足体育、艺术课程,学校体育、艺术课程开课率和课时开足率均达到100%;不断更新理念,调整结构,整合内容,优化评价,逐步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体育、艺术课程体系,提高教

育教学质量。

(二)构建科学课程体系。更新理念,调整结构,整合内容,优化评价,逐步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

求的体育、艺术课程体系。

(三)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丰富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学校除安排有体育课的当天外,每天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文体活动,确保小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课外文体活动。组织和设立学生运动队、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使每个学生能够至少参加两项课外体育活动和一项课外艺术活动,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都能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并具有一项

艺术特长。

(四)完善教学科研体系,对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研究工作进行总体规划,配备专职或兼职科研人员,逐步建立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研究队伍。

卫生健康教育目标

(一)加强学校卫生制度建设,建立起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内传染病的公共卫生管理机制。

(二)学校卫生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提高卫生健康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

和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提高学校卫生工作水平,预防学校传染病的发生。

(四)强化学校卫生保健教师队伍建设,并加强学校卫生健康教育和公共卫生设施建设,配齐相应

器材,做好学生的健康保健工作。

三、措施与保障

(一)加强领导,建立较完善的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管理体系建设。

2、加强体育卫生艺术(音乐、美术)教研员队伍建设。

3、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的法制建设。

(二)加强体育卫生艺术课程改革,建立适应学生身心特点的课程体系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从更新课程理念入手,在课程目标体系构建、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内容整合、课程组织优化、课程评价科学化等各个方面,深化

改革,构建科学的体育艺术课程体系。

(三)大力开展课外文体活动,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搭建平台

开齐、开足体育、艺术课,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文体活动时间。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基础上,各班都要建立学生运动队、艺术团体(兴趣小组),形成“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局面,确保每个学生能够至少参加两项课外体育活动和一项课外艺术活动,每个学生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

和一项艺术特长。

(四)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体育艺术教师队伍素质

1、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满足学校体育艺术教育需要的体育

艺术教师队伍。

2、合理配置体育艺术教师资源。

3、制定鼓励教师完成体育艺术教学和训练运动队、辅导艺术活动任务的相应措施。

(五)加大经费投入,完善体育卫生艺术场馆和器材设施建设

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经费应列入工作经费预算,并随教育经费的增长而增加。设立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活动、发展体育艺术特色项目、添置体育卫生和艺术设施、奖励先进等。学校应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设置教学需要的体育运动、艺术活动场地和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卫生室,并按标准配置相应器材,以满足学校体育艺术教

学需要。

(六)理论结合实际,完善教学科研体系

结合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立研究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对体育艺术教育研究项目的管理,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广大体育艺术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及时推广优秀成果,推动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发展。

(七)加强合作与宣传,营造良好的体育和美育氛围

1、鼓励学校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体育艺术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形成发展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合力。开展校园体育艺术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弘扬民族艺术,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学

生综合素质。

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和形式,大力宣传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成果,宣传学校体育艺术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的社会地位,努力营造良好的体育和美育氛围,开创我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新局面。

体育服饰艺术解读 篇6

关键词:体育服饰 艺术 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体育文化是指由人类体育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沉积,它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方面的文化积累。服饰文化是在服饰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服饰发展趋势有着重要影响的文化内容,其中包括服饰款型、颜色、面料、加工工艺以及外部特征所代表的宗教、风俗、信仰、审美等文化内涵。体育服饰文化并不是将两种文化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在体育运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服饰文化特色和内涵的文化。体育服饰文化有别于一般的服饰文化,它是将体育运动作为背景,以不同的体育运动者作为对象,以人的审美心理活动为特征的服饰设计活动。例如,每年一度的环法自行车比赛中,只有排名第一的选手才有资格在比赛中穿着黄色领骑衫,这便是体育服饰文化内涵的代表,下面本文将从体育服饰的颜色艺术、款式艺术、文化艺术以及时代艺术四个方面对体育服饰艺术进行了解读。

二 体育服饰的颜色艺术

在体育服饰各种艺术表象中,颜色艺术是最直接也是最大众化的艺术形式。人们对一件体育服饰的第一感觉便是颜色,然后才是款式、面料和工艺。正如人们挑选衣服一样,首先选中的自然是衣服的颜色,颜色相中后才关注它的款型、质地,最后再看它的做工。体育服饰的颜色艺术可以分为色彩和图案两个部分,二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体育服饰的颜色之所以可以作为一种艺术来进行研究,是因为体育服饰的颜色不仅仅要好看,还要能够调动运动员的情绪以及给裁判留下协调、优美的印象,最后要满足运动员的特殊要求。所以,体育服饰的颜色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而不是随意的搭配。正因为如此,每逢重大体育赛事前,各大体育服饰公司便为运动员精心设计比赛服的颜色,并以此作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

体育服饰的色彩设计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季节、环境、运动员的气质以及背景音乐等。在夏季的奥运会上,运动员的体育服饰通常以红色、黄色为主,这样既能与季节、气候的和谐,又能激发运动员的活力;而在冬季奥运会上,运动员的体育服饰通常以蓝色、白色为主,这样既能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有能在以速度见长的冰雪运动中保持冷静的判断。在艺术体操、花样游泳等以表演为主的体育运动中,体育服饰的颜色和图案往往需要根据表演的主题、内容、情感以及背景音乐进行精心的设计,通常比较亮丽、动感,在显示运动员矫健美的同时,也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和美感,这些运动项目中服装的色彩和图案是表现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适合运动员的气质和外型特点,又要与所配的音乐相和谐。在一些短距离比拼运动员爆发力的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服饰往往鲜艳、明快,且对比性较强。强烈、鲜艳的对比色往往更能引起运动员的兴奋,例如,在北京奥运会上,“闪电”博尔特就是身着一件黃绿相间的运动战袍,鲜艳、明亮的色调和博尔特深色的肌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比赛中的博尔特也犹如一道耀眼、瞬间爆发的闪电,在大家惊异的目光中划过短短的100米赛道。而在一些要求有稳定心理品质的体育项目(如射击、射箭等)中,体育服饰的颜色往往以蓝色和白色为主,色调搭配温和、沉稳。

除了色彩,体育服饰中的图案也是其色彩艺术中的重要表现。相对于色彩,图案的设计则有着更大的表现空间,设计者可以通过图案表达出更加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站在运动场上的运动员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所以我们才能够在所有国际赛场的体育服饰上永远看到某个国家国旗的印记。国旗等是有着明显国家、民族标记的图案,体育服饰在图案的设计上还要经常采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方法来进行设计从而突显民族文化的特征。除此之外,体育服饰上的图案还引入了绘画中的美学思想,通过对比与均衡之美、对比与调和之美、节奏与韵律之美以及环复与统调的美来表现所需要的情感和氛围,完成特定的功能。体育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对称与均衡地运用能够给人以庄重、稳定、整齐、平和的美术效果,因此常被运用在领奖服、入场服等正规场合的礼服上。然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领奖服图案设计中,服饰设计师打破常规,采用不对称的图案设计出极具张力的艺术效果,让经典的祥云图案呈现“跃然而出”的视觉效果。而中国乒乓球队队员的服饰则融入了龙的形象和帝王象征的黄色突显了我国作为乒乓球大国的王者之气。

三 体育服饰的款式艺术

体育服饰的款式是指体育服饰的造型设计。色彩和图案毕竟只是印在服饰上的而已,而体育服饰的款式将直接影响运动员穿着的舒适度,是否有利于进行体育竞技。所以,体育服饰的款式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以至于被总结成一项艺术。在体育服饰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体育服饰的款式从最初的紧身服到美观实用,以致到现在的实用与美观互相融合的转变。今天的体育服饰款式设计中,设计者需要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甚至是同一项目不同人员的运动特点来进行款式设计,从而满足运动员的特殊要求,而且还美观、大方。例如,早期足球比赛中门将的款式往往是以单纯的美观为主,而现在设计师则针对门将需要经常扑救、倒地的特点将款式的设计以实用为主,从如何保护门将的身体进行设计,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现在足球门将服饰的胸前、肘部、膝盖、髋部等部位都增加了保护垫,可以将比赛中对门将的伤害降低到最小。再如,在游泳比赛中,早期的泳衣胳膊和腿都是裸露在外面的,而现在的泳衣则是上下身一体的,配合特殊的泳衣材质,能够有效减少阻力,提高运动员的成绩。而同属于水上体育项目的跳水运动在服饰的款式上则又有些不同,为了使运动员在入水后能够循序将泳衣和身体间的水排出,跳水运动员的泳装后部设计了一个独特的排水槽。这种特殊的款式将有效帮助运动员入水时减小阻力,从而达到减少水花的效果。除了满足这些特殊的功能需求外,体育服饰的款式还可以起到调动运动员情绪的作用,如通过款式的设计可以使体操运动员的腿形更加健美、修长;通过设计可以提高举重运动员的自信等。

不同的体育项目对服饰款式有着不同的要求,但同样都是从实用性角度出发的设计理念和对细节进行不断完善的钻研精神。所以,体育服饰款式艺术的背后是人们对人体机理学、流体动力学的不断研究。当前,各种体育运动都是以最广泛的形式、最快捷的速度在全世界发展,所以体育服饰的款式发展也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新款式的运动服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被各国运动员所效仿。快速、良性的体育服饰款式发展,将有助于运动员以更加安全的方式向人们展现人类运动的极限。

四 体育服饰的文化艺术

体育服饰历史悠久,其发展和演变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休戚相关,紧密相连。体育服饰同样作为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从古至今,不同民族的人们在风俗习惯、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宗教观念上的特色。而這也是体育服饰所蕴含的文化艺术的重要内容。服饰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依据。和其它文化一样,体育服饰文化同样是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统一和融合。

体育服饰的物质文化是指体育服饰的现实作用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功能,而体育服饰的精神文化则是指体育服饰所表现出来的民族风俗、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精神文明。体育服饰是服饰的一种,所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民族独特的文化。例如,不管在什么比赛场所,如果有阿拉伯女运动员参赛的那她们一定是戴着面纱,披着头巾,身穿黑色长袍,这便是阿拉伯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体育服饰作为民族文化体现的有力说明。在封建统治的时期,体育服饰同样分成不同的阶级,是阶级等级的代表,这从很多电影电视中的镜头都有所体现,一些皇室进行体育运动时往往服饰华丽,而贫民即使有钱也是不允许的。如宋代球类运动盛行,但其运动服饰从色彩上便按照不同的阶级分成紫色、绯红和绿色,比赛时不同级别的官员身着不同颜色的服饰,运动服饰中所承载的阶级文化可见一斑。而在如今的社会高度文明,体育运动服饰已经没有阶级等级的印记,体育无国界、体育无阶级已经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体育服饰以它特有的演变方式记录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发展,也承载了历史的变革。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是持久的,在今后的体育服饰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仍然会发挥着它无法替代的作用。

五 体育服饰的时代艺术

作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承载者,体育服饰有着很强的时代性即时代艺术特征。由于体育是人们重要的放松和休闲方式,具有重大的市场需求,所以每个时期的体育服饰能够集中反映那个时代独特的艺术特征。如早期的体育服饰多以紧身、光滑为主,为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体与空气、水等介质的接触,减少阻力。一些新兴的面料材质也被充分运用到体育服饰的制作中。而后人们在研究中发现这些表面光滑的材质不具有透气性,反而影响了运动员的发挥,所以现在体育服饰的透气性已经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条件,而越来越多的新兴面料也被广泛地应用到体育服饰中去了,甚至出现一些机构专门用于研制各种体育服饰。体育运动范围广泛,涉及人数众多,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项运动的规模能够与体育运动相媲美,巨大的人群市场,决定了越来越多的商家投身于与体育运动相关的产业。这其中体育服饰是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所以不管从科技、文化、流行等角度来看,体育服饰都集中了一个时代突出的艺术文化和科研科技,而这便是体育服饰的时代艺术。

而在今天,体育服饰的这种时代艺术已经延伸为时尚艺术,成为主导服饰发展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体育运动的飞速发展和传播,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人类一项重要的文化形式,所以在体育服饰的设计上,设计者几乎绞尽脑汁融合了当前这个时代尽可能多的时尚元素,从而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体育服饰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运动员的特例,而是每个人锻炼、健身的必要装备。正因为如此,服饰设计者才煞费苦心地在服饰上设计各种时尚元素使得自己的设计不至于落后于时代而无人问津。生活中我们很多的时尚服饰都引自于体育服饰,如现在流行的滑板鞋,最早便是为滑板爱好者设计的,由于设计者不断对设计进行调整,从材质、版型、颜色各个方面添加了时尚元素,所以后来成为了风靡至今的时尚休闲运动鞋。

六 结语

体育服饰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地进行着变化的。无论是体育服饰的颜色、款型还是体育服饰的材质,每一次的变化都体现着人们审美艺术和时代观念的变迁。体育服饰以它特有的形式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沉积、审美情趣的变迁以及科技的进步。今天,体育运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速度迅猛发展,已成为人们主要的活动方式、交流方式和文化表现方式。体育服饰也以更加时尚、前卫的设计成为了人们生活、甚至工作中的主要服饰。体育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着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

参考文献:

[1] 刘英东:《运动服装的产生、演变与发展》,《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24期。

[2] 岳游松、郭敏:《论体育服饰文化的特性》,《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8期。

[3] 赵欣荣、杨铁黎:《从女性服装的变迁看运动服装发展趋势》,《体育文化导刊》,2006年第6期。

[4] 郝海亭、赵书伟、郇昌店:《传统体育遗产及其保护原则》,《搏击.武术科学》,2008年第5期。

[5] 陈波、冯红静:《中西体育服饰差异研究》,《体育科学研究》,2004年第8期。

体育艺术化发展 篇7

关键词:体育,艺术2+1项目,影响因素

1、引言

“体育、艺术2+1”项目的开展 , 不仅能够改善当前学生的身体素质, 还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 尽管项目的在我国实施了多个年头, 但是项目在我国实施的效果却不甚理想。通过调研发现, 影响“体育、艺术2+1”项目开展的因素不是单方面的, 而是多方面的, 从最高层面的国家机关、再到中间的各个单位、最后具体到学生群体, 他们都共同影响着项目的开展与普及。

2、影响我国“体育、艺术 2+1”项目发展的因素分析

2.1、学校领导对“体育、艺术 2+1”项目的关注

国家政策的颁布, 为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 起到了导向作用, 学校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 积极做好项目的开展。学校作为上接国家文件, 下传文件内容, 为国家政策的实施, 项目的推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个项目的良好开展, 不仅与项目的传者与授者有巨大关系, 还与他们的组织文化, 组织者的支持有密切关系。同样, “体育、艺术2+1”项目的发展, 在由国家推行的情况下, 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学校领导要转变思想观念, 要从一味的追求文化成绩、升学考试成绩的观念中脱离出来, 转变成文武并重的思想观念,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艺术学习, 并对其他课程占用体育课程的情况做出积极的惩罚, 来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 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领导还要用积极的态度影响身边的老师与学生, 不能只是单纯的下传国家文件, 而且还要做到: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 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项目活动, 询问教师项目的实施情况, 帮助教师解决一些问题。当前, 大部分学校的领导已经开始重视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 学校领导也做出了切实的行动, 积极组织了教师的培训活动, 多多举办了学生的比赛活动, 还从学校经费中拨款帮助项目的开展, 总体上对项目的开展有一定的帮助。

2.2、教师队伍对“体育、艺术 2+1”项目的推广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力量, 是项目实施成功的决定力量, 是学生与项目实施之间的桥梁。教师对项目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项目的真正推广者、传播者。“体育、艺术2+1”项目与以往教学相比, 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体育、艺术2+1”项目的发展, 要求教师要有综合的教学能力, 较高的业务水平, 全面的素质能力。新的教学环境下, 教师即使课程内容的实施者, 又是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和创造者, 他们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对“体育、艺术2+1”项目有所了解, 然后要把这些思想观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并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

以目前现状而言, 我国初中的体育、艺术师资力量还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初中体育、艺术教师水平整体不高, 科研能力也有待提高, 教师更多的是对自己本专业精通, 对其它多个项目却不精通, 这也是影响“体育、艺术2+1”项目的一个师资力量因素;有的教师虽然有参加过培训, 但是依然有教师未参见过培训, 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没有采用多渠道的培养,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不能满足“体育、艺术2+1”项目的持续性发展。

2.3、学生群体对“体育、艺术 2+1”项目的参与

学生是“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对象, 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改善是项目追求的标目, “体育、艺术2+1”要求学生掌握两门体育技能和一门艺术特长, 更便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多项目的选择与运动, 能够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运动、艺术技能, 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同时还能够让同学发现美、审视美, 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参与, 是“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项目, 积极吸引学生的眼球, 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运动。在一些开展的项目中, 有的活动对学生的协调能力要求比较高, 一些学生对自身身体素质不满意, 影响了学生对项目的积极性。学生所在学校的体育运动氛围、体育设施情况、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态度、课程项目的种类、体育项目的本身特性、家长的思想观念等, 都是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艺术2+1”项目的因素。

3、结论

“体育、艺术2+1”是一项学生受益、家长支持、学校欢迎的惠及亿万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工程, 它是国家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基本要求;是贯彻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也为项目的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体育、艺术2+1”的实施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和艺术技能, 同时, 提高学生发现体育、审视艺术的眼光, 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对学生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提升审美素质, 陶冶情操, 起着积极的作用, 它还有利于学生文体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完善, 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符家庆.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通知的解读与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 2011, 8 (9) .

体育艺术化发展 篇8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实验组:随机选取井冈山大学三年级、四年级50名学生, 该组坚持有规律从事体育艺术运动项目1年以上, 平均每周活动5次以上, 每次活动约0.5-1小时。对照组:随机选取井冈山大学三年级、四年级50名学生, 该组均无长期锻炼习惯。

1.2 测试法:

生理健康的指标比较多, 在这里只测试研究对象100名大学生具有代表性又便于操作的体温、脉搏、血压3项指标。

1.2 问卷法:

对研究对象1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调查内容:心理健康:人生态度、心境、人际关系、个性4项指标;社会健康: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4项指标;道德健康:法律法规、道德规范、职业美德、社会舆论4项指标。问卷采用五级等级评价法。计分为1-5分, 非常满意 (非常重要) 为5分, 满意 (重要) 为4分, 一般满意 (一般重要) 为3分, 不满意 (不重要) 为2分, 非常不满意 (非常不重要) 为1分。分值越高, 满意率也越高。

1.4 数理统计方法:

将所得数据用SPSS16.0进行统计处理, 根据数据结果来分析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艺术文化促进大学生生理健康发展调查与分析

表1结果显示:在体温方面, 正常的腋下温度为36度到37度。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体温无显著差异, P>0.05, 说明坚持有规律从事体育艺术运动项目的大学生与无长期锻炼习惯的大学生对人体的体温影响不大。在脉搏、舒张压、收缩压方面, 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 正常成人为60到100次/分, 常为每分钟70-80次, 平均约72次/分;成人正常的舒张压为90至140;成人正常的收缩压为60至90。实验组的脉搏为66.7, 对照组的脉搏为72.6, 差值为-5.9;实验组的舒张压为118.8, 对照组的舒张压为128.8, 差值为-10;A实验组的收缩压为75.8, 对照组的收缩压为84.3, 差值为-8.5;脉搏、舒张压、收缩压均有显著差异, P<0.05, 说明坚持有规律从事体育艺术运动项目的大学生能改善自己的脉搏、舒张压、收缩压, 促进大学生生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2 体育艺术文化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调查与分析

表2结果显示: (1) 实验组的人生态度满意率得分好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P<0.05。消极和积极是大学生对某件事表现出的态度。当大学生对其发生兴趣或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时, 就乐于主动参与, 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反之, 则会有意识地回避、抵抗, 表现出消极的态度。 (2) 实验组的心境满意率得分好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P<0.05。心境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心境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的常态, 大学生每天总是在一定的心境中学习和交往, 积极良好的心境可以提高学习的绩效, 帮助大学生克服困难, 保持身心健康;消极不良的心境则会使人意志消沉, 悲观绝望, 无法正常学习和交往, 甚至导致一些身心疾病。所以, 保持一种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境对每个大学生都有重要意义。 (3) 实验组的人际关系满意率得分好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P<0.05。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之基本社会需求、可助大学生自我了解、可达到自我实践与肯定、可用于自我检定社会心理是否健康, 处理好人际关系有益于自己的成长。 (4) 实验组的个性满意率得分好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P<0.05。个性贯穿着大学生的一生, 影响着大学生的一生。

2.3 体育艺术文化促进大学生社会健康发展调查与分析

表3结果显示: (1) 实验组的生态环境满意率得分好于对照组。也就是说实验组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好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P<0.05。 (2) 实验组的经济发展满意率得分好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P<0.05。也就是说实验组的经济发展快的意识好于对照组。 (3) 实验组的社会稳定满意率得分好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P<0.05。也就是说实验组的社会稳定维护意识好于对照组。 (4) 实验组的文化繁荣满意率得分好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P<0.05。也就是说实验组的文化繁荣的意识好于对照组。现代大学自诞生之日起, 就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 始终与社会主流文化保持着一种必要的张力和互动。一方面, 大学必须不断地改变自己去适应周围的环境变化, 否则将被社会抛弃;另一方面, 大学又需要秉持自己的个性, 在不丧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前提下, 保持其基因和灵魂的传承[3]。

2.4 体育艺术文化促进大学生道德健康发展调查与分析

表4结果显示: (1) 实验组的法律法规满意率得分好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P<0.05。也就是说实验组的法律法规意识好于对照组, 其原因, 从事体育艺术运动项目人必须遵守体育艺术运动项目的规则和裁判法相关。法律法规具有扭转社会风气、净化人们的心灵、净化社会环境的社会性效益。 (2) 实验组的道德规范满意率得分好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P<0.05。也就是说实验组的道德规范意识好于对照组, 即, 开展体育艺术运动项目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五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等。 (3) 实验组的职业美德满意率得分好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P<0.05。也就是说实验组的职业美德意识好于对照组, 即, 开展体育艺术运动项目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4) 实验组的社会舆论满意率得分好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P<0.05。也就是说实验组的社会舆论意识好于对照组, 即, 开展体育艺术运动项目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制约与监督的作用、正确的舆论鼓动作用、正确指导作用。

3 结论

3.1体育艺术文化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在生理健康指标方面坚持有规律从事体育艺术运动项目的大学生能改善自己的脉搏、血压, 促进大学生生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从事运动不影响人体正常体温。

3.2体育艺术文化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在心理健康指标方面能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满意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个性。

3.3体育艺术文化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在道德健康指标方面能培养大学生遵守法律法规、道德规范、职业美德、正确的社会舆论。

3.4体育艺术文化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在社会健康指标方面:能培养大学生爱护生态环境优美、加快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社会文化健康繁荣。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 .

[2]周斐斐.党的领导人社会稳定思想初探[J].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研究生论文专刊, 2011, (3) :18.

体育艺术化发展 篇9

关键词:医学院,体育艺术,社团

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形势严峻, 长期以来, 我国的医学教育过分注重专业技术方面的培养, 忽视人文素质教育, 使学生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上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要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必须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作用。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学生组织, 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繁荣校园文化,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提高学生个人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对医学院校体育艺术类社团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长沙医学院是一所民办医学本科院校, 其办学条件和教学规模在国内同类型院校排名首位。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扩大, 在注重专业素质教育的同时, 人文素质教育在我校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学生社团组织类型丰富, 本文着重对体育艺术类社团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发展情况的基本调查, 提出社团所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广泛借鉴其他高校社团发展的先进经验,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

1 长沙医学院体育艺术类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校社团的发展状况总体趋势较好, 由于社团成立时间较短, 社团年轻富有朝气, 但正因为如此, 社团缺乏经验, 缺乏锻炼, 社团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校体育艺术类社团有舞蹈协会、街舞协会、瑜伽协会、健美操协会等四个,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其发展状况及问题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体育艺术类社团会员人数多, 但男女生比例失衡严重

协会自成立至今, 社团规模逐年扩大, 会员人数逐年增加, 会员人数一般在100-200人之间。会员人数从多到少分别为舞蹈协会、街舞协会、瑜伽协会、健美操协会。长沙医学院学生女生多, 男生少, 而且瑜伽、健美操、舞蹈等协会更容易受到女生们的亲睐, 导致会员人数在性别比例上严重失衡。其中, 瑜伽、健美操、舞蹈协会的会员基本上为女生, 街舞协会则呈现男女人数均衡的现象。

1.2 社团活动形式少, 活动规模小, 社团本色不能较好发挥

社团活动开展主要以授课和表演形式为主, 其中舞蹈协会的课程设置较多, 种类涉及拉丁舞、爵士舞、民族舞等。社团品牌节目开展较好, 例如, 瑜伽协会的“瑜伽开放日”, 舞蹈协会的“舞林大会”, 街舞协会的“街舞专场”等专题性活动, 但美中不足的是活动的规划缺乏创新性, 随着学校对社团活动的创新性要求越来越高, 很多社团在日渐激烈的社团竞争中便难以开展具有创新性的活动, 总是拘泥于传统性的、常规性的活动, 久而久之社团失去原有的活力, 每年重复围绕专题活动开展, 活动内容僵化, 会员自身以及学生们对社团活动的兴趣日渐淡化, 会员流失现象严重。另外, 由于场地及设备等限制, 社团活动开展规模小, 在校内的影响力不够, 预期目标较难实现, 艺术类社团的本色发挥不充分。

1.3 社团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有章可循的运作机制

社团负责人采取公开竞聘机制, 以团干部的要求来选拔, 但由于体育艺术社团的性质特殊, 要求社团负责人既要有较好的管理能力, 又要有扎实的艺术技能, 往往导致体育艺术类社团负责人难以达到要求。另外, 社团成员素质普遍参差不齐, 一般都是凭借少数几个技能突出的成员竖起社团的牌子, 然后依靠此部分人的努力维系社团的运转, 社团成员自发性不够, 导致社团没有明确的组织理念和战略目标来引导和支撑社团发展, 一旦社团招入新会员, 人员产生变动, 节目得不到传承, 质量不高, 作品得不到保留, 品牌项目得不到扶持, 社团文化得不到积累和沉淀, 由于缺乏延续性而容易出现断层。

1.4 学校对社团的指导和支持不够

由于学校场地、设备、资金、技术指导等方面条件有限, 在体育艺术类社团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上没有提供充分的财力保障, 活动使用场地极为有限, 有时甚至不能达到社团开课的要求, 使得体育艺术类社团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同时由于此类社团专业性要求非常高, 对指导者要求也高, 一般应该由专业老师担任指导才能行之有效, 由于长沙医学院为医科类院校, 开展的专业单一, 因此, 师资力量无法满足社团发展的需要, 学校无法配备专业老师为社团提供指导, 社团发展得不到很好的支持,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团的发展。

2 长沙医学院体育艺术类社团的发展策略

2.1 健全规章制度, 减少社团会员流失, 保障社团的合理发展

社团的发展需要会员的支持, 建立和健全社团的会员注册制度和退会注销制度。积极引入激励竞争机制, 并给予社团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定期的认可和肯定。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对社团的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评选星级社团和校园社团活动先进个人等方式, 激励社团的发展与提高。加强社团财务管理制度, 确保会员利益。

2.2 立足医学专业特点,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 切实提高社团活动质量

高质量的社团活动是社团的生命力所在, 也是提高社团声誉、增强社团凝聚力的关键所在。艺术类社团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开展是否有特色, 是否切合学生的需求, 所以, 体育艺术类社团要提高活动质量, 就必须加强活动的计划性、有序性和规范性, 重视对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的筹划与设计, 体现体育艺术的特色, 结合医学专业的职业特点、职业需求, 同时强调社团活动形式和方法的创新, 如舞蹈协会可以结合医护人员行为礼仪开展活动, 瑜伽协会结合医护人员行为举止开展活动等, 使学生在活动中以职业规范要求自己, 培养社会责任感,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提高整体素质。

此外, 加强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扩大影响力。各体育艺术类社团可以与其他非艺术类型社团共同举办训练班、晚会、展览等, 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联合对外宣传, 大力开展项目合作, 资源共享, 实现倍增效应。其次, 注重校际联合, 鼓励多进行跨校交流, 互相切磋, 互助互勉, 共同提高, 促进各艺术社团的提升和发展。

2.3 加强社团干部的选举和梯队的培养力度, 保持社团发展的连续性, 打造优良的社团文化

江泽民在《论“三个代表”》中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同样在体育艺术类社团中, 社团干部的个人素质也不容忽视, 体育艺术的特殊性质, 对社团负责人的要求也较高, 选拔高素质社团负责人成为社团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 加强对社团负责人的选拔培养, 加强社团骨干成员的思想理论教育和管理能力培训是必要的。同时, 在社团的干部选举和使用过程中, 注意加强培养梯队的力度, 保持社团发展的连续性, 进而为进一步凝练优秀的社团文化, 提供重要的干部保障。体育艺术类社团负责人需要很好地协调社团内部干部与会员之间兴趣作用的契合点, 最大限度地调动会员的参与积极性, 充分释放会员的激情, 促进社团的蓬勃发展, 打造独特的社团文化。

2.4 加大学校对体育艺术类社团的资源和场地支持

体育艺术类社团技术指导好坏直接影响社团的建设、发展和创新, 学校在尽力满足此类社团的技术指导要求之外, 应鼓励支持社团积极向社会寻求技术资源, 以保证社团的正常运转。此外, 场地及设备对体育艺术类社团来说非常重要, 学校有必要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 为社团开课、举办活动等开创更为便利的条件, 并积极调动体育艺术类社团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制定相关政策, 使体育艺术类社团能与学校体育教研部联合开展全校性活动, 扩大艺术社团活动的参与面, 从而吸引更多学生参加体育艺术类活动, 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吴周强, 王承高, 许婷婷.略论高等医学院校艺术类社团的建设和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2]杨乃彤, 董亚臣, 栾秀群.河北省医学生参加课余体育的行为特征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9.

[3]鄢澜, 王蕾, 廖文.中美高校学生体育类社团发展对比[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11.

体育艺术化发展 篇10

此改革现场会举行的时间只有一天半, 但在这一天半的时间里, 活动安排有序充分, 从开幕式上精彩的文体演出, 到参观营口市第七中学、营口市站前东风小学、营口市站前区红旗小学在“2+1”等三所学校的具体实践, 都让人们充分感受到辽宁省“2+1”项目从开始实施到全面推广以来的务实与奋进。

营口市:解决关键问题, 突出实际成效

这次参观的营口市是国家首批确定的15个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之一, 在全国率先创造了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 承担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考试改革实验, 教育部先后在这里召开过3次现场会, 推广了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在“2+1项目”的实践中, 他们真抓实干, 采取了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 有效解决了阻碍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法中的两大瓶颈问题, 保证了学校体育艺术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特别是围绕实验“2+1项目”的六项创新活动, 真正解决了当前学校体育艺术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2+1项目”中, 营口市经过六年的精心策划、认真组织、扎实工作, 有实践、有理论、有指导, 建立了体育是与“2+1项目”完整的评价体系, 形成了“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的可喜局面。

实践证明, “2+1项目”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提高审美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措施。营口市在推进2+1项目的具体措施是:

一抓关键环节, 完善体育艺术课时保障机制, 加强对学校体育艺术课的督促和检查, 防止挤占和削减体育艺术课;二要抓薄弱环节, 加强体音美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落实好体育艺术教育督导检查制度、健康体检制度、卫生防疫制度、竞赛制度, 完善学校体育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要通过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让热爱体育艺术、参加文体活动成为广大青少年的时尚, 成为每一个校园的亮丽风景, 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共同行动;要营造体育艺术教育齐抓共管的局面, 摆到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工作计划, 统筹安排, 精心策划, 周密部署, 讲求实效, 不搞形式主义, 真抓实干, 抓出成效。

辽宁省:明确发展目标, 践行未来蓝图

此次在营口举行改革现场会, 对于辽宁省学校体育艺术工作来说, 并不是为了简单地表扬先进、展示成绩。更主要目的在于利用此次现场会的有利契机, 向全省发出动员令, 旨在推动辽宁省各地“2+1项目”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工作的全面落实与开展。

辽宁省计划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 使辽宁省青少年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 这其中“2+1项目”的推行被视为是该省推动体育和艺术素质提高的重要抓手。为了全面推动这项工作, 他们提出了四点建设性意见, 为这项工作的全面推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支持。

其一,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开展, 深刻认识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关系到每一个学生家庭的切身利益和未来的幸福。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把此项活动的开展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全面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的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县区工作的开展;

其二, 要做好此项工作的实施规划。2010年是辽宁省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县区启动年, 年底辽宁省将在检查评估的基础上确定首批辽宁省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的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辽宁省工程实施总体规划为4年, 分两期进行, 从2010年到2012年在全省各市建立一个“学校课外文体工程示范区”, 使各市经常参加文体活动的青少年学生人数达到学生总数的30%, 各地文体活动的内容初具本地特色;从2013年到2014年, 在继续完善组织体系的基础上, 继续扩大规模, 提高工作水平, 使在校学生经常参加文体活动的人数达到在校学生总数的85%。

其三, 要把“2+1项目”活动贯穿于学校体育艺术教学、大课间和课外文体活动的全过程。大力加强学校体育艺术场馆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培训, 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 努力探究“2+1项目”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新做法。

上一篇: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下一篇:北五味子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