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校合作

2024-05-08

现代家校合作(精选十篇)

现代家校合作 篇1

父母的权威也受到了挑战。《中国青年报》曾以《孩子嫌母亲素质低下?———专家提倡“现代母爱”》为题报道了上海进行的“母亲素质大调查”,父母被排除在最尊敬的人之外,这值得父母们反思。而父母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家庭教育观,一方面造就了一批任性自私依赖性强心理脆弱的独生子女群体;另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往往毫不留情地扼杀孩子的天性,剥夺孩子的自由,“虎妈”、“狼爸”受热捧,折射出社会普遍存在的病症。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这样按部就班地在自己的轨道运行着,但它们的教育都存在着一大片盲区。人的社会化教育、法制教育、情感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生活教育等都已被忽视,一切都被“学习成绩”和“高考意识”所取代。学生就在这样的夹缝中求生存,情何以堪!于是一部分学生被驯化了,他们收敛起自己那颗驿动的心,但是双翼也日渐退化了,将来搏击风雨、生存于社会的能力也减弱了;另一部分情感被扭曲,人格被异化,默默地对抗着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严重的就上演出了自杀、出走或为害社会的一幕幕人生悲剧。

有鉴于此,如何才能消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盲区,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力量?如何才能调适学生心理,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家校合作,是面临困境的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笔者通过编辑班级《家校通讯》,优化德育环境,畅通信息渠道,促进自我教育,构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育网络,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优化德育环境

德育是衡量一个人成才与成人的标尺,是素质教育的制高点。良好德育环境的构建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协同努力。目前我们面临着比较复杂的社会情势,全球化趋势和多极化趋势是学生议论的热点之一,毒胶囊问题、地沟油问题等常常让青春热血的青少年慷慨激昂。丧失这样的教育时机无疑是对国家民族未来极不负责任的表现。但是青少年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又往往存在着热情有余而理性认识不足的状况,适时加以引导,无疑也会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学生认识社会问题上找到共鸣点,促进师生和家庭内两代人情感的融合。只有当学生对社会有了正确而不片面的认识时,学生的社会化教育也才能更有成效。我们通过“社会调查”、“新闻在线”、“新闻‘克隆’”、“生活经纬”、“警钟长鸣”等栏目,对社会新闻和学生关心的身边事及时加以评点,并通过激发家长、学生的参与意识,及时把握时代的脉膊,创造一个更和谐的德育环境。

对学生生活中存在的“特区”进行及时指导,也是优化德育环境的重点之一。通过“假期大排档”我们对学生的假期生活安排作了指导,并且取得了村(居)委员会和家庭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和帮助;通过“我是小财迷”等栏目引导学生树立新的消费观念;通过“小理聊天室”等栏目在青春期教育等问题上架起了师长和学生的情感桥梁。另外,青少年学生的安全教育、自我保护、对网络教育的认识等话题都曾作为主题被重点凸现出来。

家长素质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因素。致力于提高家长素质,灌输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也是家校合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每期《家校通讯》都明确一个主题,并在“教育新概念”栏目对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前沿理论加以介绍。在“名人家教”、“家教秘诀”、“非常家教”、“成功方案”等栏目中对家庭教育中的成功个案加以介绍,并针对诸如“培养孩子责任心”、“正确评价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话题,提供一些具体的措施,另外,我们还利用一切机会加强和家长的交流,了解家长的需求,对其教育子女的具体情况措施进行讨论,并在“爱的艺术”、“个案研究”等栏目中,请家长参与出主意想办法。由于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在分享教育子女的意义和经验时,也可交流其他职业生活方面的信息,学习别人长处,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教育素质。而在交流过程中,对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感受尊重理解的过程,又能促进教育管理的改善。

学校从过去的“请进来”,把家长作为配角到现在的“走出去”,和家长共同交流分享教育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家校合作将更主动,更能促进教育社会的诞生,而德育环境的优化将更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也为学生的成才成人创造了一个更良好的氛围。

二、畅通信息渠道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两支主要的教育力量,只有形成合力,教育的力量才会充分发挥出来。而教育的内容又是多样化的,不仅要有学识上的教育,也要有生活情感的引导。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家长和学生(子女)三者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交流、家长和子女的信息交流,只有借助于教师和家长的信息交流,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过去,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主要是传统的“家长会”,一般每学期才举行一次,主要内容也只是通报学生在校表现,考试成绩以及老师(班主任)对家长的“希望”等。这样的“宏观指导”往往是内容泛泛,家长也只是作为“听众”参与其中。交流的单向和内容的单一往往是其致命的弊端,尤其是调皮学生或成绩较差的学生家长往往视为畏途。编辑《家校通讯》在改善传统交流方式的同时,开创了另一条“绿色交流通道”,更有利于选择具有普遍多样的交流话题,进行缜密的思考表达。

每期我们都设“班情快递”栏目,对班级中的好人好事、获奖情况等及时通报,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治班之策及时公示,求得充分理解合作。通过“你问我答”、“情感驿站”等栏目解答学生及家长的疑问,通过“调查回放”等栏目对家长的意见及时反馈,通过“个案研究”、“青春书简”等栏目与学生及家长进行书面交流。这样在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架起了一道交流的立交桥。学生汤某学习习惯较差,常常找不到自己书本、讲义等,课桌里更是垃圾成堆。按照常理教师往往会训斥教育,限期改正,但这样做能否真的解决问题呢?后来我们主动与家长联系,才发觉该生娇生惯养,无独立生活能力,于是我们联手,从改变其生活习惯入手,进而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了成功。学生邓某进入高中后从极端自信转向极度自卑,并且伴有较严重的考试焦虑,我在《家校通讯》中以此作为案例,和家长们一起研究对策,教师、同学、家长形成合力,帮助他从失败的阴霾中走出来。

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洛夫说:“教师如将其教导活动局限于学校范围以内,不对学生家长进行工作,那就不会达到所希望的结果。”《家校通讯》作为交流的媒介,不仅使得教育者的意图能有效作用于学生和家长,也使得家长的意见能反作用于教育者,使得教育教学情况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及改善。两者共同结合,受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强化自我教育

《家校通讯》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阵地。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由学生组成编辑小组负责,确定每期主题和形式,这对学生来说是极好的锻炼机会。教育者对后进生问题可以说提供了各种解决方案,但是转化的过程却往往是十分艰难的,但学生编辑时在“心情故事”栏目中自撰的一篇《黑气球也能飞起来》,通过一个后进生的自述得出了“救世主是我自己”的结论,因为作者敞开了心扉,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了成功,因此很感人。另一个学生以《想说放弃不容易》坦露了自己与网络之间的情缘以及选择放弃的艰难。因为选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以《家校通讯》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最有效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

《家校通讯》也促进了家长和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分享他人教育子女的经验,提高应对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了解子女的心理特征,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是每个家长必须学习的内容。做家长的知识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仅靠良好愿望就能实现的。家校之间的合作也使教育者能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家庭背景,能不断借助了解到的新情况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修正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从这个意义讲,这也是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必修课。

家校合作合作共赢 篇2

和谐共赢

————永康市舟山初中

王伯军2013、08、26

一、家校合作的概念

“家校合作”目前尚未有一个涵义固定的概念,仍未形成确切的、被广泛接纳的定义。英语中表达“家校合作”的词最常见的是“home-school cooperation”(家校合作),与之相关的词还有“education intervention”(教育介入)、“parent-teacher collaboration”(家长—教师配合)、“parent involvement”(家长参与)等。

我国教育研究者马忠虎在研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问题时认为,家校合作,实质上是联合了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家庭和学校相互支持共同努力。这样一来,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家长在养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这一观点,慢调了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中的平等地位和作用,改变了我国教育界以往一直认为家庭教育从属于学校教育的看法,平衡了家校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调动家庭对其子女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作用。

二、家校合作的基本目标

家校合作的最终目标,首先在于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促进青少年儿童在品德和学业及其他各方面的良好发展,身心健康成长;其次是通过家校之间的合作,提高教师、家长的教育素质和能力,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强化教育机构的自我管理,推进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进程。

在我国现阶段,家校合作还处于探索和初级阶段。从有关调查可见,我国的家长与教师在教育观念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家长与教师之间还存在相互推诿教育责任、共育意识不强的现象;家庭与学校之间存在缺乏信息沟通和交流的现状。此外,我国在教育管理体制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育管理权力集权化,家长的权利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等。再有我国的师范教育体系及师资培训等的课程中,缺乏对教师进行家校合作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使得教师缺乏相应的能力和技巧主动开展家校合作活动。

针对我国这种家校关系的现状,笔者认为,我国现阶段家校合作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认识,消除学校与家庭在教育思想和观念上的分歧;加强家校共育意识;同时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尊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力,采取各种措施,实现家校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落实有关家校合作的制度,并加强督促和检查。

三、家校合作的意义

“总是听人说什么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听着这句熟悉而又陌生的话,我感觉到肩上责任的重大,同时也引发了我的深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好每一个孩子是我的心愿也是我的职责,可是孩子的教育,真的只是教师的单一责任吗?

随着对教育的逐步深入研究,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教育部门也把加强家校合作放在教育改革的重要位臵。因而,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和家庭各自处在什么地位,发挥怎样的作用,对家庭德育有何影响等问题应首先明确。

(一)完善的家校合作关系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以及使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欢乐。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才,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二)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学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适合与否,对其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 学校家庭两方面教育是否密切配合,重要的一条是要及时交流信息。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对待父母的态度等,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的思想工作。家长也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且还想知道学校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建立家校联系后,能使这一渠道更畅通,学校与家庭教育更有时效性、针对性、目标要求更一致。

(四)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能够优化学校教育的环境

学校教育虽然严格按照国家的教育要求办学,但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不断优化的一种动力,因此,家长在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下,不断的提出改善学校教育的要求,传授社会上的经验,调动家长及社会成员改善社会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去优化、促进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完整。

四、家校合作的基础

总的来说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础,学校和家庭之间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因此交流势在必行。教师可以把学校的教育计划、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日常活动告诉家长,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家庭背景、经济、生活情况告诉老师,以便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学校鼓励家长对学校提出要求,把家长所了解的情况、关心的问题和心中的想法告诉学校,学校也不断地通过交流渠道对家庭教育的模式和过程不断地指导,双方在互动中获益,交流中发展。所以没有家长参与的学校教育是没有针对性,没有个性的教育;没有学校指导下的家庭教育更是盲目自发的教育,只有家校合作的教育才是完备健康的教育。

在当今时代,许多国家采取种种形式沟通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家庭参与对中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1992年美国城市人寿保险公司所进行的调查,大部分教师认为,缺乏家长参与对学校教育是个“严重的威胁”,家校合作势在必行,也理所当然。

(一)从家长的角度来看

1.家长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学校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有权利和义务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他们希望知道学校是怎样教育他们的子女,希望了解学校的政策和计划,子女受教育的权利是否受到侵犯,是否被体罚了等等。例如:苏州昆山市某学校的附属幼儿园,家长们为了更好的使子女健康成长,要求学校每星期让家长到学校与自己的孩子一起活动,家长还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时定期到学校办公,参与教育过程,督查校方的教育教学工作,了解孩子的三餐营养,活动和上课的时间搭配,孩子上学和放学的接车问题,安全问题,生活问题等等。

2.家长有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参与学校教育。

从理论上说,家庭教育是个体在整个社会化过程中的最关键时期的教育。因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婴、幼儿童和青少年,他们正处在大脑迅速生长发育时期,也是潜意识学习的最佳时期和人格陶冶的最重要时期。把握家庭社会化方向的人自然是家长。所以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关键。家长和儿童的特殊血缘关系决定了家长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子女和家长的亲情关系、经济关系以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率作用,树立起家长在家庭中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因此,家长有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参与学校教育。

(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

学校教育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总是有教育宗旨的,最根本的便是德智体美劳。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到学校就是读书,升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其他的概不参与。其实,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孩子读好书,更要让孩子做好人。做好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形成合力,学生缺一节课可以补回来,但思想上有一个盲区,恐怕要纠正过来不容易。因此,学校的课程和活动都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做家长的不合作,限制孩子参加学校的活动,或没有重要事情也让孩子缺席的化,这就影响到学校对课程的实施,从而影响了孩子学习的机会。例如:昆山市某中学要举行歌咏比赛。初三年级的一位女生,各方面条件都符合主持人要求。为此,学校专门聘请了一位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为她辅导、包装,到临近比赛时她父亲知道了,极力反对,到比赛时还是缺席了。家长的这种不合作的态度和不负责任的行为,给这位学生造成很大的伤害,让她在同学面前没有面子,更失去诚信。事实上许多学校活动都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种支持可能是精神上的,也有可能是物质上的,也有可能是责任上的支持和配合。只有学校和家庭的相互支持、交流和需要,才有家校合作的基础。

五、家校合作关系中重要人物的角色定位 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首先要摆正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各自的位臵,因为他们在不同的事务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凡事绝不能以谁为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各自的角色后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应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一)家校合作中学校领导的角色定位

学校领导首先是鼓励士气的组织者,他要对家校合作进行大力宣传,指导,支持和鼓励,使学校教职员工对家校合作充满信心和热情,并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家庭的合作,营造出学校与家庭通力合作的育人氛围。其次是家校合作的策划人,他要带头参与家校合作的学校整体计划的制订,主持一些大型的合作活动。最后是家校活动的实施者,合作中有和谐的,也有矛盾的方面,学校领导通过自身人格魅力和个人能力能够机智地处理家校间的矛盾。总之,学校领导有责任激励教师加强与家长的参与活动,同时也可以通过协调、管理、资金支持以及对家长参与活动表示赞赏等方式来帮助学校[3]。

(二)家校合作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他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他是活动资源的开发人。教师进行一次家访,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开一个家长会,要布臵会场,请家长发言,请学生代表发言,让一部分学生作好服务工作,教师准备汇报材料等,所以无论是教师走出去,还是家长请进来都需要教师去组织实施。

在家校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必须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应该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和尊严,去影响孩子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或家长在孩子心里的地位,教师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告诉家长,让家长感到荣幸,教师也要帮助孩子在心中树立起父母的伟大和无私,教师是家长和孩子联系的纽带,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

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家校合作的渠道随时随地因人而宜,许多活动在活动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例如:一个学生数学竞赛得了奖,如何告知家长,是打电话?发短信?带口信?如果把喜报寄给社区或单位领导再转交给家长,或许效果会更好。教师用真诚去对待家校合作,一定会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活动来。

(三)家校合作中家长的角色定位。

美国学者兰根布伦纳和素恩伯格把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角色分为三类[4]:

1、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有关研究发现,当家长的这种角色参与学校教育时,他们能成为其孩子有效的家庭教育者,家长的自信心以及家长对其孩子和自身的教育期望都能随着参与有所提高。

2、作为学校活动自愿参与者,自愿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家长可作为班主任的辅助人员帮助教育学生,可就某门学科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可就自身经历给学生做非正式报告等。

3、作为学校教育决策的参与者。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决策的全过程,即决策形成、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

兰根布伦纳和素恩伯格只是把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分成上述三种角色的。我认为我国现阶段家长应该承担的角色是:

1、学校教育的合作者而不是指责者。学校教育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一旦出现问题,家长要密切配合,多合作少指责,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2、学校教育的智慧者而不是观察者。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要用智慧,用真诚来支持教育,很多家长只是形式上的而不是实质上的参与者,成了一名观察员。

3、学校教育的鼓励者而不是批评家。学校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家长的鼓励和宣传,特别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家长的积极参与,友情配合。

六、家校合作关系建立的关键

在学校管理者、家长、教师这三者中,他们之间的角色转换,换位思考,是建立良好家校合作的关键之一,大家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可以彼此谅解,达成共识。关键之二是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营造合作气氛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积极的态度,学校教职员工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教职员工度量要大,要能接纳家长,有时教师会受到家长的批评,责怪,威胁。和家长的合作不是很愉快,我们还是要把家长看作是我们的上帝,彼此信任,消除隔阂,要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家长,成为合作伙伴,那么一定会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二是实际的行动,能够让家长真正介入学校事务的合作中来。关键之三是与家长合作离不开语言的交流,老师要有诚心和富有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下列几种方式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

1、认真听对方讲话,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2、全神贯注于对方,与对方进行视力接触,通过相应的身体语言(如身体前倾,面露微笑,点头,握手)表明你的注意力和兴趣,都集中在对方所讲的内容上。

3、用开放式的陈述句对对方所表达的意见和情感作反应。

4、尊重对方,承认对方的意见对解决问题的至关重要。

七、家校合作的途径

家校合作的有效建立,必须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同样家长要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改革中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下面介绍几种家校合作的常用途径和方法。

(一)家访。家访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重要渠道,初中三年内教师对每位学生要家访一次,班主任每年对学生要家访一次,家访过程中要作好家访记录,要求家长签字,面对面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不埋怨、不指责、不批评,切实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家访要了解家庭背景,人员结构,家访过程中要有礼有节,不能告状式家访,家访时,一定要让孩子在场,教师要有诚心和爱心要多表扬孩子的进步,真正起到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二)家长会。家长会是争取家长配合的有效途径,形式可以由家长进校举行家长会,家长会每学期举行两次,期初一次,期中一次,各年级组长主持,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汇报学生成绩,指出学生问题,介绍班级现状,沟通家长意见。学期结束时也可以利用社区由教导处、德育处、年级组长、班主任走出校门到社区召开家长会,主要是汇报成绩,向家长宣传假期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家长起一个监督作用,同时把行为规范极差的学生交给社区,形成一个三结合教育合力。

(三)家长参与教育。请家长进校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以了解学校,认识学校与学校保持一致。每个年级都要建立家长理事会,作为家长代表参与学校方针、政策的制定,参与学校后勤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随时让家长进教室听课,家长与子女相互交流,使教育教学更透明。

(四)密切亲子关系,为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安排学生做“三个一”即:帮家长洗一次脚、做一次饭、说一句悄悄话。家长安排子女为教师也做“三个一”即:帮教师做一张贺卡、打扫一次办公室、提一条意见,通过学生这个纽带把家长和学校联系起来。

(五)通过家校联系卡、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及时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体育健康、获奖处分、重大活动、调整作息时间、临时加班或放假等信息反映给家长,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

(六)设立学校开放日活动家长们久违了学校的生活,他们对学校的一切变得陌生了。孩子在学校干些什么?吃的怎么样?学习怎么样?这些都是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设立开放日活动,可以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体验久违的学校生活。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安排家长参加升国旗仪式,进食堂参观,进课堂听课,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与教师、学校领导交流,填写意见建议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个深刻、全面和真实的教育,必须是教师要了解家庭,作好与家长合作的心理准备,并且要积极鼓励家长成为学校的密切伙伴;家长要承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积极参与学校事务,本着对教育的负责,用积极的态度成为学校的智囊,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八、家庭和学校合作的作用

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家庭和学校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校和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当学生感到老师和家长在为发展而协同努力时,他们会因此而受到极大的鼓舞,产生向上的动力,激发成就感,并最终转化为进取的实际行动,很大程度上满足孩子们心理上受关注的需要。

(二)家庭和学校合作可以优化教育环境,因为家长的职业、兴趣、知识、阅历、技能和方法都各不相同,可以有效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三)家庭和学校合作有利于强化社区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有别于家校联系,它是指家庭和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理育人,使学生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形成多种终身受益的必要素质,更好地实现社会化。

(四)家长和学校的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使学生在学校内外获得更大的成功。

九、家庭和学校合作的问题

目前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家庭和学校对合作的理解还较为模糊。虽然不少家庭和学校在观念上已经有了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意识,但是什么是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如何实施?各自的责任是什么?双方在理解上还是很模糊的。就家长而言,很多家长把合作看成是到场、是参与,是义务而非权利。就学校而言,把合作看成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相对比较次要的工作。这样,双方对家庭和学校合作本身缺乏正确一致的理解,在实践中必然导致家庭和学校合作活动的低效,甚至无效。

(二)家庭和学校双方缺乏充分的沟通。作为教育消费对象的家长,经常被一些学校教师认为是“外行”,在合作中只能处在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这种缺乏沟通的合作必然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致使家庭和学校合作步履艰难。家庭和学校在合作中应是平等互信的。作为活动中相互作用的主体,他们在教育思想、知识背景、教养方式和态度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正是因为有这些差异,为了实现共同的合作目的——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他们不仅要相互承认其主体性,而且必须进行充分的沟通,才能缩短彼此的距离。也只有当家庭和学校互相沟通、互相尊重、彼此交流以及地位平等时,才有可能实现家庭和学校合作的真正目标。

十、对家庭和学校合作的理念研究与合作行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我国理论研究人员和实践工作者对家庭和学校合作的界定以及特点的研究已达到了较高水平。

我国一位学者指出,“家庭和学校合作是指以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家庭和学校互相配合和支持而采取的协调一致的互动活动”另一位学者也指出,“家庭和学校合作有别于家校联系,是指家庭和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使孩子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形成多种终身受益的必要素质,更好地实现社会化。” 我国又有学者概括了家庭和学校合作的五大特点,即目的同一性、地位平等性、形式互动性、理解沟通性和教育系统性。(内容来自刘晓的硕士论文《基础教育“家校合作”的探析》(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11月)(1)目的同一性是指家庭和学校是不同的社会组织,在社会中分别发挥着各自的独特作用,但在家校合作中他们具有明确、共同的目的性。青少年儿童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服务对象,家庭和学校合作必须以青少年儿童为出发点,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2)地位平等性。学校和家庭理都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具有平等性的特征,学校和家庭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3)形式互动性。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本质具有互动性。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就是在学校和家庭之间不断地相互影响,并在互动过程中动态地发展。(4)理解沟通性。学校和家庭在教育思想、知识背景、教养方式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为了实现共同的合作目的,他们必须进行充分的沟通,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家庭和学校合作的真正目标。(5)教育系统性。家校合作是一个受多方面影响的包含多种因素在内的综合系统工程,而绝不仅仅是学校与家庭双方交往互动过程中的延伸。家校合作必须有相应的机构设臵作保证,由设计严密的计划来体现,由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展开。

从上面的研究可以看出,无论是对家庭和学校合作定义的研究,还是对家庭和学校合作特点的研究,都呈现出合作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一)家庭和学校有着共同的育人目标,即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必须以青少年儿童为出发点,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且二者共同的目标是开放的,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断会有新的目标生成。

(二)家庭和学校是地位平等的两种不同的育人力量,他们享有平等的权利,并承担着不同的育人责任;二者的角色都由活动的管理者变为了活动的领导者。

(三)家庭和学校不断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在合作中相互支持和帮助。

但在实践中,大多数来自实践的案例停留在第一、二个阶段,这就形成了理念超前,而行为臵后的现象。

家校合作案例 家教建议

案例一:孩子厌学怎么办? 赵某,高一学生,性格一向开朗外向,能说会道,好动,人缘好。为了儿子有出息,妈妈一直以孩子的表哥考上大学为例对儿子进行鼓励和说服教育,时常拿两人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进行对比,一看到孩子不够认真就责怪儿子不争气,比不上表哥。以前儿子很听话,现在对妈妈的话产生了逆反心理。最近只要一提到学习,脸上就显露出烦躁的表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做作业也磨磨蹭蹭,拿块橡皮也能玩半天。他时常感叹:“学习真没意思,真累!”看着赵某成绩直线下降,妈妈很是焦虑。李思齐老师回答:

赵某对学习的反应,实际上是厌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学习没兴趣,就开始消极应付,导致成绩下降。在孩子不够认真努力时,如果父母不进行合理引导,而是简单粗暴地责怪他不争气,孩子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表哥考上了大学,有了榜样,本来对赵某是一种促进,但父母不对他进行适度合理的激励教育,反而拿来衬托自己儿子的“不争气”,本意是督促儿子更加努力学习,结果起到了负面作用。对表哥的过度赞扬使赵某感到自己在父母眼中显得很无能,一无是处,处处不如表哥,于是逐渐变得自卑和厌学。他越厌学,越学不好,成绩越差,成绩越差就越厌学,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使他完全失去了自信心,最后索性破罐子破摔,逃避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长期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自己的努力不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就会产生挫败感,就不可能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也不例外。一个学生如果在学习中老是受到批评、指责而很少受到表扬、夸奖,那么他对学习就会产生厌烦和畏惧情绪。因此,如果孩子厌学,家长要了解其原因:是学习困难造成的,还是家长期望值过高造成的?如果是学习困难而使学生没有成就感,家长可为孩子进行学业辅导,或者请家教辅导,以提高孩子成绩。如果是家长的过高期望造成的,就应该立即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让孩子经常有成功的体验。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厌学的情绪就会消失。

另外,到了高中,学生的成绩开始拉开档次,并且差距越来越大。有的孩子自尊心强,极要面子,就会因为成绩不理想而苦恼,甚至伤心流泪,认为学习不能给自己带来喜悦,只有失败后的烦恼和自卑。尤其是初中成绩优异,到了高中逐渐跟不上的孩子,受挫感就更严重了。

建议赵某的妈妈好好跟孩子谈谈,加强感情上的交流,与孩子交朋友,分解过去因为与表哥对比而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压力和伤害。在对待学习的问题上要以鼓励为主,多一些赞许和肯定,少一些批评和责备。提到孩子表哥时,不要把表哥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可以让表哥适时适度地介绍一些学习的经验体会,供孩子参考。

案例二:怎样辅导孩子克服学习中的自卑感?

在高一时,小A的学习还比较优秀,一般在年级里排前五名,高二时学习就有点退步,有一次月考排到了年级二十几名。小A为人腼腆,爱脸红,自己意识到了就努力克制,但越想控制就越容易脸红,她心里就着急起来,学习也无法专心。小A的妈妈咨询了许多朋友,小A自己也要求去看心理医生,看过之后,也没见多大成效。小A每天总是闷闷不乐,烦躁不安,小A的妈妈试着问她担心什么,她就说自己是个有问题的人,与人家不一样等等。有一天,小A对妈妈说:“妈妈,我很自卑,看他们学得很带劲的样,我自愧不如,我是不行了,我的问题多……”看到小A这么消极,小A的妈妈一筹莫展。

赵玉新老师回答: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自己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越来越关心自我,越来越密切地注视自己,常常很自然地拿自己与周围人比较,很想肯定自己,处处能赶超别人,使别人能对自己刮目相看。这虽然有催人奋进的积极一面,但由于青少年容易情绪化,看事物常常以偏概全,一旦在比较中感到自己与别人有距离,或是比较后通过自己努力还是达不到自己愿望,这时就会产生挫折感,变得心灰意冷,产生自卑心理。小A的妈妈应该更多地走近孩子,走进孩子的生活,多说肯定的话语。对于自认为不如人的孩子,要给他们更多的肯定。有时候,虽然明知如“你一定能考出好名次”,“你绝对不会输”等话语是自欺欺人,但是这些肯定的话语能够在孩子心目中形成一股自信力,他们会把这些肯定的话当作既成的事实来要求自己,从而抛开一切顾虑和犹豫,沉着应战,发挥出他们应有的水平。这就是语言暗示的作用。

一位罗马诗人曾经说过:如果有位女子因她的肤色太黑而烦恼,你不妨赞美她的肌肤如胡桃般的美丽。有一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缺点往往就是他的优点所在,而一个人的优点往往即是他的缺点。对于自卑的孩子,父母一方面要发现他的优点,另一方面是要换个角度从积极的方面去评价他的缺点。例如,如果孩子胆小,可以对他说:“胆子小就不太会闯祸。”如果孩子为脸红烦恼,可以对她说:“脸红说明你有自尊心。”如果能够引导孩子从积极的方面看待自己的某些缺陷,自然而然就可减轻孩子的自卑感。

案例三: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差,怎么办?

小松同学进入高中以后,早操迟到,上课瞌睡,不交作业,有空就去玩耍……成绩直线下滑。老师找他谈了很多次话,他要么说自己会改正,要么就沉默不语。父母与他谈话,他干脆就与家长顶嘴:“我已经很努力了,还能要怎么样!”

进入高二以后,情况依然没有改观,家长痛苦不堪…… 张振兵老师回答:

通过了解,知道小松同学上高中之前一直住在家里,父母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进入高中以后,小松没有做好适应新环境的心理准备,离家寄宿以后,缺乏自理生活的能力和合理安排生活的习惯,感觉比较累,比较紧张。在初中时,由于知识容量小、难度低,再加上老师盯得紧,所以小松成绩还过得去,但高中知识容量大、难度高,小松就感觉学得累。

针对这样的情况,家长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应该让孩子认识到“态度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成就人生”,下大力气帮他培养一些学习、生活的好习惯,例如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归纳整理学习资料等等。

当然,改变坏习惯,培养好习惯不是那么容易的。心理学曾有一项研究,认为一个习惯的形成,至少必须重复二十一次。所以,好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家长不断反复的督促与适度的奖罚措施。

案例四:孩子嫌家长烦,怎么办?

小军平时是一个个性极强的孩子,在小学初中的时候,他是家长眼中、老师心目中的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在班级里一直是老师的得力助手。

可是到了高中之后,他有几次考试没考好,妈妈就总是在耳边唠叨,弄得他根本没有心情去学习,甚至有几次和妈妈大吵起来。

可是妈妈还是一如既往地不停拿他的成绩来说事。久而久之,小军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最差的一次竟然滑到了班级下游,他自己也很苦恼。可是在他看来,妈妈不但没有来安慰他,还在以往的唠叨中,又多了一种叫做责备的东西。这令他十分失望,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渐渐地不愿意与父母说话,“她一说话我就觉得她很烦。”“我虽然也知道她为了我很辛苦,可是一听到她一张嘴就是我的成绩怎样怎样,我就烦得不想再和她说任何一句话了。” 刘俊老师回答:

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什么都无所谓,只要孩子成绩一下降,孩子就什么都不好了。殊不知,这样就会造成孩子与家长的对立。其实,除了学习成绩以外,孩子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关注,比如说生活、心理等等。平时多关注一下孩子的心理状况,多了解一下他们在想什么,这样才能把握孩子的“心灵脉搏”,让孩子乐意与家长交流,从而找到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最根本原因。

此外,家长不能只看到孩子学业上的短处,还要善于欣赏孩子其他方面的长处。不要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退步就否定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努力与成果。何不让孩子活在一种“光环”之下呢?让孩子产生“我也很优秀”的心理状态,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使孩子以积极的心理状态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挫折。一个心理状态积极的孩子是不会拒绝与他人包括家长进行交流的。

案例五:寄宿生家长怎样关注孩子的学习?

我家距离你们学校比较远,孩子只好住在学校里。我们工作也比较忙,没有多少时间看他,不能再像初中那样关注他每一天的学习情况。我想问一下寄宿生家长平常该做哪些事情来促进孩子的学习?

王诗锋老师回答:

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后,学习方式与课程难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许多学生就是住在家里,家长也很少有能力再去辅导他们的作业。所以,在学习上,家长除了进行督促外,基本起不到太大作用。

我认为家长主要应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当孩子与家里通电话或者放假回家时,家长一定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话语,看看他最近主要关注什么。如果他(她)主要谈正面的东西,例如谁谁的成绩比自己好,谁谁的学习方法比较适中,自己所在班级学风等等,就说明孩子精力主要是放在学习上。如果主要谈论谁谁家里多富有,谁谁家里有几辆汽车,班级里谁又买了一件名牌衣服,谁谁在玩游戏机、MP3等,就说明孩子心思在转移了,这时就要加强其学习状态的教育了。

由于孩子回到家或者给家长通电话时,往往只汇报“自己好”的一面,所以要想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还必须多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联系,因为他们最了解你的孩子在学校的状况。洛社高中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基本上每天晚上都在学校夜办公,所以与孩子的谈话交流会比较多,对孩子的看法一般也比较客观、公正、全面。家长多与老师联系,能尽量多地掌握孩子在学校里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对孩子的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参考作用。

案例六:孩子封闭自己,只知道学习,该怎么办?

小悦的妈妈发现自己的女儿自高一分班之后就逐渐寡言少语,情绪不稳定,与班里的其他同学经常发生小摩擦,甚至连同一个宿舍的舍友也从不搭理。据小悦妈妈反映,初中的小悦活泼开朗,和同学关系也不错,但学习不是很认真。然而现在她简直像“脱胎换骨”了一样,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就是学习,只要跟她谈学习以外的事她就很生气,有时她还很在乎别人对她的看法,很痛苦又很矛盾。父母对小悦的现状很担心,多次开导她,但她就是“一根筋”,依然维持现状。最近,她向父母提出要退宿,理由是与宿舍同学没什么共同语言,关系紧张,觉得她们都在刻意排挤她。对此,小悦父母很苦恼。

虞黎燕老师回答:

初中的小悦活泼开朗,和同学关系也不错,但学习不是很认真,为什么在高中就封闭自己,并一反常态地只知道学习了呢?

要对症下药,就必须先找到原因。经了解,小悦进入高中后交了一个“死党”,无话不谈,关系好得不分彼此。那个同学成绩比较优秀,但是后来两个人的关系不知怎么回事搞僵了。从此,小悦就开始封闭自己,认为周围的所有人都不可信,都不值得交往,因此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学习上,她认为只要学习好了,没有朋友也没关系。

小悦曾经开朗活泼,但高中时交的好朋友离开了她,导致她走人了一个极端,认为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友情,别人都是不可信任的,这是典型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因为怕再次受伤,她就开始封闭自己,排斥他人。但她内心深处又放不下这段友情,因为她很在乎别人对她的评价。从这一点可见,她还是渴望别人能接纳她,和她做朋友。

针对小悦的这种心理,家长可以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孩子认识到交友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与人的相知有时候需要“缘分”,人的一生不一定能交上几个知己。同时还要引导孩子在与别人相处时,要多找别人身上的优点,宽以待人才能赢得友谊。另外,家长可以与孩子的同学、舍友作些交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怎样与他们相处的,创造机会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与同龄人交往,久而久之,孩子的状态会有所改观。

案例七:

我校杨晔老师的孩子从小不要父母多费心,他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学习能力较强,能冷静面对自己的优势学科,也清楚自己的薄弱环节。但他后天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学习定力不足。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改善,学习成绩显著进步。去年他上高三,二模考试结束后,因距离自己理想中的大学比较遥远,他一时有点泄气了。

杨晔老师的对策:

针对儿子自尊心比较强,原来自信满满,现在底气不足的情况,我采用了写信的方式,激发他的自信心:

18年来,我们风风雨雨一路走来,你带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快乐,谢谢你!特别是近年来你的执着、坚韧、顽强让我们钦佩,你的冷静、睿智、豁达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些足以让我们为你骄傲!

其实我从电话里你热情的话语里听出了你战斗的激情,从你朗朗的笑声里听出了你的自信,从你冷静又略带谦虚的分析里看到了你的潜能,你有一个良好的复习状态,相信自己,你能行!

作为家长,总有一些话要对孩子说,但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比较难以接受,因此我与孩子交流时多次采用“相信”这个词汇:

现在,你即将面临人生的一个机会,也许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相信你的实力,相信你会作顽强的拼搏,相信你会谨慎地对待考试,这里我们只是以曾经的高考参加者身份和你探讨一些问题。

孩子们在求学阶段,对理想中的大学总有一个美好的憧憬,但有时候理想与现实会有一定的距离甚至感觉遥不可及,孩子便有些无所适从,这时需要提升孩子的情绪:

孩子,现在是一个机会,但并不是唯一的机会,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还会有许许多多的机会。目标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但当我们回首历史的时候发现对有些目标并不需要那么执着,哥伦布如果不是坚持他到的是印度而能发现是一块未经开发的新大陆,也许美洲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了,目标有的时候是可以分段实现的。对于我们来说,比结果更重要的是享受过程。

现代家校合作 篇3

一、家校合作发展情况

1. 国内家校合作发展情况

我国家校合作在60多年前就受到关注,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思想萌芽、初露端倪、步入正轨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起,人们认识到脱离了社会、家庭的学校教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许多学校主动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并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学校、家长和社会三结合教育的形式和方法。90年代后,有关家校合作方面的研究、实践更为丰富。80年代初在学校中开始创办指导家庭教育的“家长学校”作为有效的形式之一,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目前有数十万所。

四川成都青羊区、山东潍坊、上海嘉定区的家校合作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其中上海嘉定区以区域整体推进家长制度建设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该区家委会发动广大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教学工作,举办家长学校,落实家长对于学校的教育的知情权、评议权、监督权、和参与决策权,有效增强了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2. 港台家校合作发展情况

在港台地区,家长委员会起步早,发展较为迅速,在制度和体制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1992年,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的《第五号报告书》建议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成员包括校董、教师、家长、教育统筹局的代表,应多提建议并开展相关活动。

卞海成(2011)认为:“香港家长教师会有权选出学校法团校董会的家长校董,与其它校董共同管理学校。”

台湾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指导家长参与各项教育工作,并成立相关组织机构,从2003年起政府陆续推出以《家长参与教育法》为主的多项相关政策,完善了全面建构家长参与教育的机制。

3. 国外家校合作发展情况

在一些发达国家,家校合作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与家长委员会作用类似的组织被称为“家长教师协会”(PTA),它作为与校方权力相互制衡和相互监督的另一方。美国早在 1897 年初就成立了规模最大的家长教师联合组织——全国家长教师联合会。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其会员总数不断扩大,目前已超过五百万人,作为志愿者团体以维护学生利益。美国的家长委员会隶属于学校董事会的咨询委员会,它代表家长的利益。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各界要求加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家校合作发展过程中,法律法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美国的家长教师联合会体系像一个金字塔,最高的全国家长教师联合会(National PTA),中间是州家长家长教师联合会(State PTA),最基层的是地方家长教师联合会(Local Unit PTA)。他们各有分工,但任务是一样的:在学校、社区以及任何政府机构和其他组织作出影响儿童的决定前,支持并为儿童而言;帮助家长掌握养育和保护儿童技能;鼓励家长与公众参与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

英国非常重视家长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家长参与管理是家长负责的表现,同时也是拥有对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权利的体现。20 世纪中叶的英国教育法案中,已经为学校规定了建立有家长代表的管理委员会的基本准则。

1983年,澳大利亚政府通过立法,要求每所学校成立一个由家长、社区代表共同参加的学校委员会,家长、学生和社区代表的人数不得低于半数。

苏联的学校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早在八十年代,学校普遍建立了家长委员会成为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有力助手,是学校日常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支柱。

日本的家长教师联合会在法律上以社团法人的身份参与社会活动,在涉及学生利益的全国性教育改革及教育政策的制定中,PTA 都会主动积极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为支持学校设置综合学习时间,PTA以会员为中心,帮助学校争取各领域有专长的人士加入。同时它也是学校周五制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其目的是鼓励孩子化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呆在一起,由此采取了许多措施:亲自露营、远足、运动、烹调、节日庙会、老少交流等活动方案。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参与管理教学和其他活动、在图书馆做义工,家长活动中的主力是母亲。

在澳大利亚,家长委员会的职责有:改善学校福利待遇,防止教师受到平白无故的指责、向教师提出改进意见,但不能向教师下达命令等内容。

德国的家长代表有参与学校最高决策机构的权利,甚至规定在没有家长参与情况下制定的课程计划无效。

新加坡1998年12月教育部组建了社区与家长辅助学校咨询理事会(Community Parents in Support of School, COMPASS),简称“罗盘”。新加坡家校合作组织主要包括:家长支援小组(Parents Support Group)、家长教师协会(Parents-Teacher Association,)、校友会(Alumi/Old Boys Association)、导读妈妈/爸爸(Reading Mums and Dads),其中支援小组、家长教师协会发展最为迅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这句话深刻地道出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目前,我国的家长委员会存在着诸多问题,家校合作任重道远。

要进一步促进家校合作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首先,提高学校和家长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理念;其次,强化组织管理,完善家长委员会的结构体系;再次,建立培训机制,加强对家长和教师的培养;最后,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家校合作的良好的氛围,最终形成教育合力,推进素质教育顺利实施。

现代家校合作 篇4

学校传递理念, 提升家长认识

随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 长春市宽城区于2004 年启动了“仁爱工程”, 并提出“三主三牵”的教育思想。在“牵手家庭”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长春市南京小学的家校共育工作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南京小学首先将“带动家长”作为家校共育的突破口, 将家长由“坐在家里听教育”变为“走进学校看教育”, 通过家校牵手活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相互理解。

带着这样的期待, 南京小学以“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为载体, 成立了南京小学家长委员会, 先后开展亲子阅读、教学开放和家长会模式改革等一系列活动, 带动家长走进学校, 走进课堂, 感知教育过程。其中, 家长会模式改革包括在低年级开展“护蛋行动谈感受”、在中年级开展“学期成果展示”和在高年级的家长与孩子之间举办“理解是双向的”主题辩论会等。在与家庭牵手的过程中, 学校欣喜地看到, 家长接触教育的机会变多了, 家长对教育的过程更加关注了。然而, 欣喜之余, 教师们也发现, 家长教育理念的点滴提升, 在家长繁重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负担的吞噬下渐渐消退。如何让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保持热情?如何让家庭教育成为孩子成长永不缺席的资源?新的问题亟待解决。为了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 为了能够长久地保持家长们参与教育的热情, 为了让家长深刻地体会到教育是浸润的过程, 也是不断体验、警醒和感知的过程, 南京小学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角色体验教育活动。

在“体验榜样角色”中, 教师设计了“警察爸爸的故事”“和妈妈一起上班”等活动, 让家长在孩子们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 用榜样的力量对孩子形成示范影响, 传递真情。在“体验朋友角色”中, 通过“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写给爸爸妈妈的信”和“立德从家务劳动开始”等活动, 家长和孩子成为朋友。在“体验学生角色”中, 学校开展了“菜单式家长培训”系列活动, 家长根据自己的需求, 提供教育菜单, 学校根据家长的需求, 搭建培训平台, 传递家教方法。学校先后开展了“花季我们一同走过— 青春期学生教育方略”“走进社区—新生入学指导”“做个陪伴孩子成长的家长”等培训活动。

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同时也提升了家长的教育能力, 让家长深深地体会到不同的角色承载着相同的责任, 更深深地感受到执“子”之手、与“子”同行的快乐与幸福。

家长参与管理, 探索教育方法

几年的实践, 南京小学的教师们看到了家校合作对教育效果的促进作用。然而, 如何让合作更系统化、科学化?如何让家长的参与面更广泛?如何让教育效果更持久?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被逐一攻克。

为此, 南京小学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健全了家委会组织机构, 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 制定了《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委员会例会制度》《家长委员会监督制度》和《家长委员会联系制度》, 明确了家长委员会的性质与职责, 并成立了“南京小学家长志愿者团队”。同时, 结合家长自身特点和学校需求, 家长志愿者们还建立了讲师团、资源团和服务团等团体。

讲师团为孩子们带来了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护齿总动员、走近跆拳道、今日说“法”、精美小相机缤纷大世界、走进银行学会理财、健康早知道、膳食促成长、做生活的有心人、交通标志认识、警惕危险就在我们身边……家长们如教师一般备课讲课, 与孩子们沟通交流, 过足了教师的瘾, 更深深地体会到当教师的不容易。

资源团将孩子们带到学校之外的大舞台, 走进部队、走进工厂、走进图书馆、走进社区……这不仅让孩子们真切体验到社会生活的纷繁多姿, 也让家长们感受到社会实践教育带给孩子们的成长力量, 同时也拓宽了学校教育的维度。

服务团常常为学校的大事小情服务, 扫雪、签到、照相、化妆、参与班车管理……家长参与教育不再是一两个人或一两个家庭的事情, 而是变为全员关注, 达到了家校共育、协同成长的目的。家长志愿者团队的启动, 为南京小学家校共育带来了新面貌。

家校携手同行, 开拓合作新略

为了更加高效快捷地与家长沟通, 南京小学于2012 年启动了全新高效的“家校互动新干线”项目, 先后开启了“家长大讲堂”、班级的“亲师交互日志”“家校微博平台”“家校电子报”“班级网络家园”“知校平台”等更加简洁、快速、高效的沟通方式, 为亲子之间、亲师之间、家校之间构建了一个多维、立体、互动的沟通系统, 将家校合作教育推向了纵深发展的新舞台。

“亲师交互日志”即家长写下教育孩子的体会和困惑, 并将日志在家长中传阅。家长和家长之间互相学习借鉴, 教师也细致拜读、认真回复。你一言, 我一语, 你一字, 我一句, 这笔尖流淌的丝丝情谊包含着温度, 让家长和教师在温情中不断走向和谐。

“知校平台”建立之初, 各中队开展了“知校爱班我荣耀”班徽征集大赛。在此过程中, 家长和孩子共同创作, 共同欣赏, 共同交流。由于父母和孩子评判标准不同, 于是家庭里上演了一场场快乐的辩论赛。“知校平台”为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搭建了快乐成长的桥梁。

同时, 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 南京小学还开展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比如, 一年级的孩子们和家长一同参观吉林大学化学实验室, 观看了有趣的化学演示实验, 聆听了关于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科普报告。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基础的化学知识, 感受到了科学的独特魅力, 为孩子们埋下了科学思想的种子。二年级的学生参观吉林省博物馆, 观看“黑土军魂展”, 了解抗联英雄事迹, 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热情。三年级的学生则开展“拥抱大自然”“劳动最光荣”等活动, 四年级的学生在儿童活动中心学习茶艺和美发, 五年级的学生到星星泉安全教育基地接受安全知识培训……

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增加了孩子之间交流的机会, 缓解了学习压力, 增长了知识, 开阔了眼界, 磨炼了意志, 提高了互帮互助的意识, 更体验到了组织纪律的重要性。

2 0 1 5 年, 南京小学启动了“社会实践直通车”项目。各班家长委员会成员和教师一起根据班级孩子的特点, 共同策划社会实践活动。策划过程中, 家委会成员集思广益, 各尽其职, 从每个环节、各个细节入手, 竭尽所能为每个学生及其家庭做好服务支持。来自家长与学生的声音也印证着家校合作的融洽—

家长A:平日里我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业水平。参加了家长志愿者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后, 我发现了孩子的另一面, 也在思考如果发生了矛盾, 孩子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解决?食物、玩具是否愿意与他人分享?在游戏中处于怎样的角色?

家长B:现在的独生子女缺少同龄的玩伴, 他们需要在这样的群体活动中积累生活经验, 体现自我价值, 取得同伴认同。

学生A:活动中, 看到教师和同学们不一样了。当天的活动, 爸爸妈妈们还为我们设计出很多有趣的游戏, 同我们一起玩耍, 特别好玩!玩累了, 我们在空地上一同分享各个家庭制作的美食, 感觉特别开心!

家校合作 篇5

——关于路桥区家校合作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013年4月底至5月初,路桥区关工委主任朱瑞良、路桥区教育局关工委主任徐跃明一行4人相继到蓬街镇中学、峰江中小小学、路桥小学、路桥街道中心幼儿园、路桥中学、金清中学、路桥实验中学等学校进行家校合作情况的调查,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各校都非常重视家校合作工作,无论是幼儿园,还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和初中,或者是重点高中和职业高中,都把家校合作的工作融入到平常的日常性工作中,使得我区的家校工作呈现常规性、扩散性、深入性,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家校合作的途径日趋多样、家校合作内容丰富多彩、家校合作的效果明显提高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区各校都能从从学校与家长、班级与家长、教师与家长的三个层面,从家长教育、家长访校、家庭访问、书面沟通、家长委员会的五个方面开展家校合作工作,提高了学校、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教育的意识,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而随意性很大的家校合作教育的局面,拓宽了家校合作教育的渠道,形成了切合本校实际的可操作性的家校合作教育的途径。

(一)家长教育

1、举办家长学校

举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以便他们更好地协助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亦可借此向家长传递学校的有关信息。首先,建立组织机构。各校设立家长学校领导班子,组织一支兼职的教师队伍,有学校领导、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及校外人士。

其次,根据家庭实际,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比如路桥小学先介绍学校概况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后,并且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他们安排的内容有八讲:学校概况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爱的艺术,孩子良好的品行习惯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和创造力培养,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及家庭急救,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孩子,怎样看待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成绩。

再次,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形式。蓬街镇中学在七年级新生入学的一个月内开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家长,学制定为一年,一年后转为常规的家长会。家长学校以讲座的形式,每月一次,介绍家长最想了解的内容。此外,还制订了制度、规章。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制订了《蓬街镇中学家长学校规程》、《蓬街镇中学家长学校教育指导纲要》、《蓬街镇中学家长学校学员管理条例》、《“好家长”、“优秀学员”表彰条例》。这样,使家长学校的办学具有制度化、规范化。

2、举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活动

家长教育不应只是讲座形式,只给家长讲几堂课,更应切合家长的需要和兴趣,以他们切身经历和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活动教材,使他们得到相应的家庭教育的知识。路桥实验中学就是以班级为基础进行交流,对突出的在年级段组织的家长会上交流,并以此评出好家长,对其进行表彰。

3、印发家庭教育资料,发动订阅家庭教育书刊

为了提高广大家长的家教水平,路桥实验中学、蓬街镇中学为家长印发《刘绍禹教子法》、《对现代母亲的十二大批判》等家教资料,动员家长订阅《家庭教育》等杂志。

(二)家长访校

家长访校不但使家长们了解自己孩子的教育环境,熟悉孩子的老师和同学,而且为教师和家长们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我区很多学校是邀请家长前来学校参加活动。

1、参加家长会

家长会可以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掌握孩子发展近况,了解学校教育任务,能够及时沟通家长、学生和教师的思想感情,排除教育中消极的因素,为使学生健康成长,各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各阶段的教育任务,开展有计划设计组织内容不同、形式各异的家长会。比如:

路桥实验中、蓬街镇中学等学校的报告式家长会:由班主任用报告的形式向家长介绍班级的现状、教育任务,或者汇报一个学期来的班级教育工作情况。这种家长会在班主任报告结束后组织大家讨论,加以领会、消化,避免“满堂灌”的单调乏味的现象。

路桥街道中小幼儿园交流式家长会:组织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从中让家长相互理解、取长补短,端正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这种家长会,班主任在事先有针对性地选择好发言家长,商定好发言提纲,避免泛泛而谈、零打碎敲现象。峰江小学、路桥小学等学校的展览式家长会 :班主任将学生的习题簿、美术和手工作品、优秀作文、竞赛答卷以及集体的小报、奖状、荣誉证书等,精心布置一个小型展览会,让家长观看、翻阅,了解班级及孩子的学习成果。这种家长会,班主任在家长观看时给予介绍,会后让家长反馈评价意见。

路桥小学等学校表演式家长会:让家长来班级观看学生编排的文艺节目,或课外活动,或主题中队活动等。由于班主任应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让家长在“听”中受教育,在“看”中得到启发,为他们拓宽家庭教育途径打开眼界。所以,这种家长会气氛热烈、活跃。

路桥中学、金清中学等学校的会诊式家长会:根据不同情况,将不同类型家长召集在一起分析学生问题及形成原因,商讨教育失误及改进措施等。这种家长会要求班主任选择好“病例”,提供家长分析思考,寻找最佳教育方案。

路桥中学、路桥实验中学等学校恳谈式家长会: 班主任以诚挚的态度请家长来,征求家长对教育的意见及要求,并耐心真诚地向家长提出家庭教育的目标及措施,从而增强家长与教师的教育一致性。这种家长会应注重教师与家长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融洽彼此关系,提高教育合力。

路桥小学等小学辅导式家长会 :就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及科学教育的方法,有系统地向家长作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的辅导,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这种家长会要求辅导报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案例丰富。

峰江小学咨询式家长会 :班主任事先通知家长准备好要向教师询问的问题,到校后采取问答的形式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行为特点等。这种家长会要求班主任知识广搏,多学习,勤思考,要有问有答,解答无误。

2、参加学校开放日活动

家长们久违了学校的生活,再加上教育发展的日新月异,使他们对学校的一切变得陌生了。孩子在学校干些什么?设立开放日活动,可以消除家长对学校的陌生感,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体验久违的学校生活。路桥中学、路桥实验中学、街道中小幼儿园在实践活动中,以年级段为单位安排。安排家长参加升国旗仪式,进课堂听课,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与教师、学校领导交流思想,填写意见建议表。

3、家长留言与“快餐式”会谈

对小学来说,送孩子上学,家长到校接孩子,日趋普遍。我区很多小学利用这个机会很好地实行家校沟通。一是在班级设立“家长留言”本,家长到校未碰到老师,或有些话不适宜面对面说,在“留言本”上写出自己的意见、建议或要求,便于教师及时掌握。二是抓住家长接送孩子之机,与家长进行简短的会谈非常有益。如果教师计划好每周与哪几位家长会谈,就可实现系统地与每位家长交流。这种“快餐式”的会谈能使教师与家长双方互通有无,交流信息。

4、观看学生演出,参观学生作品展览,观看学生体育比赛等

对学校来说,展示教育成果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对家长来说,可以了解孩子或学校技能教育的状况。活动过程中,家长来帮忙,可以解决学校在活动中人力及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可信度。我区很多学校都会利用各种活动邀请家长参与。

(三)书面沟通

在我区家校合作的实践过程中,各校主要运用了便条、报喜单、家校电话联系卡、家长意见表、告家长书、学生品行表现联评单、学生素质报告单等。

1、便条与报喜单

这两种书面交流方式特别简单、便捷。教师只需用寥寥数语,就可以让家长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学校中的诸如精彩绘画、有趣的发言、优美的作文、好人好事等闪光点。用便条、报喜单向家长及时报告学生在校的情况,是一种主动的与家长交流的积极的、有意义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密切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家校电话联系卡、家长意见表、告家长书 随着通讯事业的发达,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电话、手机。这是现代家校沟通最便捷有效的方式,各学校都分发给学生一张与名片一样的电话联系卡,内有学校、校长、班主任、课任老师的电话号码,便于家长随时跟学校、教师联系,交流情况。

家长意见表,是在组织家长到校活动时,向学校或教师提建议、意见、要求的用表,是学校收集反馈信息,不断改正学校工作的一种好方式。告家长书,是学校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做好某些工作的公开信,学校开展某项活动,如雏鹰争章活动、安全教育活动、防治肠道传染病活动等,学校以书面的形式要求家长协同配合工作。

3、学生品行表现联评单

在家校合作实践中,各校为使教师、家长双方都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品行表现,预防或纠正学生在校与在家不同的两面性品行表现,使家校能够步调一致教育学生,对学生进行每学期两次的学生品行联评。

4、学生素质报告单

是每学期期末班主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是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一学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综合情况,其中不仅有教师的评语,还有家长的反馈意见,这是极其重要的家校交流途径。所以各校十分重视教师评语的撰写,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其中的做法要求去写好评语,对学生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比较,公正和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及家长看了都比较舒心。(四)教师家访

家访是教师同家长加强联系,谋求共同教育孩子的途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各个学校都对老师的家访有明确的要求,比如,路桥中学、峰江中心小学等学校都要求家访率达到百分之一百。路桥实验中学还明确规定了家访的形式、内容、时机等等

1、家访形式

面访。就是教师到学生家里同家长面对面交流思想。但是面访必须家长在家,如果家长上班或外出了,就无法进行面访。

电访。就是教师打电话给家长,在电话里向家长反映情况,交换意见。电访弥补了面访的不足,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家访形式。如在班级里建立学生通讯录,就随时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比较方便。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电访的效果,往往不如面访,主要原因是因为在电话里很多事情(特别是一些关于学生行为细节方面的问题)总是无法清楚准确地表达。书访。就是教师不能与家长本人取得联系时,写便条或书信给家长。

2、家访内容

了解性家访。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家长的文化素养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等等。如刚接新班级,情况不明,于是进行了解性家访。

鼓励性家访。当学生,特别是差生有进步时,在家访中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作恰如其分的报告,及时给学生与家长以鼓励。

探望性家访。学生病休在家,或其家庭发生变故,教师及时登门探视、慰问,并帮助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这对于教师联络学生与家长的感情,密切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很为有利。开导性家访。学生犯了错误,或与父母发生矛盾,以致害怕家长责骂而不肯回家等等,教师及时进行家访,一面耐心开导教育学生,稳定学生的情绪,一面向家长交流看法,取得教育的一致性。

防治性家访。教师发现学生有异常的思想“苗子”或轻微的越轨行为时,及时进行家访,不失时机地向家长及其孩子委婉说理,晓之利害,可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如学生进游戏厅打电子游戏,私下去游泳、拿同学钱、与同学打架等,路桥实验中学进行的家访都是防治性家访。

3、家访时机

家访时机选择恰当,会使访问收到最佳的效果。否则,不仅达不到家访的目的,“碰僵”了还会产生负效应。

通过家校合作工作的实践,路桥实验中学总结出了家访的时机的规律,他们认为家访时机的选择应以了解学生、家长及家庭诸方面的情况着手,即从学生的表现、学生的心理、家长的作息规律、脾气性格特点及家长、家庭近期内的种种实际情况考虑。

一般地,下列时机进行家访是适宜的: 一是学生思想或学业有进步时。孩子的进步,作为家长都会感到高兴。此时家访,一方面给他们带去喜讯,另一方面可增强他们教育子女的信心。二是学生思想或学生呈现下降趋势时。学生某方面退步,并靠学校老师教育还不够,需要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共同教育。三是学生做好事表扬或获得某种荣誉时。四是学生病休在家或家长生病时。五是学生家庭发生变故时,就是指学生家发生意外事故或遭灾难,此时去家访,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同家长间的感情,密切学校与家庭的关系。

下列情况一般不宜家访:一是家长上班之前的短暂时刻;二是学生家用膳时;三是学生家有亲朋、家长同事来访时;四是学生家宴请宾客或婚嫁喜庆时;五是学生父母发生纠纷时。上述“适宜”与“不宜”不是绝对的,还应当依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从而巧妙地选择时机。

(五)家长委员会

各学校都在组建家长委员会,旨在进一步密切家校关系,沟通教育信息,提高育人水平。从而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起支持、参与和监督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方面

(1)目前我国并没有任何法律条文明 确规定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既是家长的权利,也是家长的义务,也没有任何法律条文来说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限度。这使得家长在参与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容易处于尴 尬的境地。(2)时间上的冲突。大多数家长 拥有全职工作,而且许多工作时间又与学校作息时间重合,这使得许多家长在教师上班的时间很难或者是不能参与学校的教育。下班后,家长又担心自己与教师的联系,会影响教师的休息。因而,许多家长在不知不觉中放弃参与孩子在学校的教育。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没有参加家校活动的主要原因,家长认为:“很想参加,但夫妻两个都没有时间”的40.8%;“很想参加,自己没有时间也会找人参加”的14.3%;“很想参加,但学校安排活动的时间并不方便家长参加”的20.4%;“认为没有参加的必要”的4.1%。

(3)家长对自己教育角色认识的不足。我国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的家校合作文化氛围,使得不少家长认为,既然学校是专门的 教育机构,教师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工作人 员,那么教育子女的责任在于学校。只有在学生的成绩出现倒退时,才想到与教师联系。我们的调查结果是这样:教师与家长联系的主动性方面:68%教师认为“教师主动”,6%教师认为“家长主动”,25.8%教师认为“不一定”。12.2%家长认为“经常(≥5 次)”,家长认为61.2%“偶尔(2—4 次)”,8.2%家长认为“不主动联系(<2 次)”

(4)家长和学校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交流。由于缺乏有效的交流方式和平台,因而家长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处于被告知的地位,许多教师只有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与家长进行联系,甚至把家长请到学校,希望借助家长的力量来共同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然而,在问题产生之前,教师并没有与家长联系,借助家长的力量,防患于未然,这使得部分家长对教师的教育能力产生了质疑。此外,部分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下,教育理念欠缺,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信心不足,甚至不愿与教师交流。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教师、家长双方沟通的障碍:65.6%的教师认为是“家长主动性不够”;而75.5%的家长认为是“时间太少”;认为“教育理念不同”的教师占20.3%,家长占14.3%;另有10.2%的家长认为“交流地位不对等”

(二)学校方面

(1)学校领导者的态度。我国的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的办学理念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学校领导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价值认识直接影响家校合作的程度。目前,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家长因为一些教育的事情常常向教育主管部门投诉学校或教师,这使得学校和教师对于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产生了警惕,做任何事都“权衡再三”,甚至畏首畏尾。

(2)教师因素的影响。首先,许多学校的班级人数多、班额大,使得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的任务特别繁重。班主任除了要完成每天的教学工作外(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还要忙于班级建设、学校的日常评比等。

此外,学校给予教师的教学压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以及同行的竞争,都带给教师巨大的工作压力,这就使得许多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家校合作。其次,家长的素质参次不齐,使得部分教师缺乏与各种类型的家长交流、沟通、合作的经验和能力。

(三)专业技能方面

很多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缺少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技能,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不够,和家长沟通上仍然是停留在成绩和平时表现的汇报,并不能真正意义帮孩子在心理成长。而且,从调查情况来看,老师给予家长的和家长需要的是两张皮,是各说各话,老师的指导有过高的成分,没有结合现在学生所处的家庭的实际情况,没有接上“地气”。从我们的调查情况看,希望学校组织的家长培训课程包括哪些内容:“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的占49%;“家庭教育案例”的占22.4%;“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的42.9%。

三、我区家校合作工作的对策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两个最重要的场所,加强两者的合作,有利于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的协调一致,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而,要保证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和完善有关家校合作的法规,为家校合作顺利开展提供法律保证。从区域层面,可以制定有关家校合作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家长的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使家长在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管理工作、决策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可以依法制定符合本地区的有关家校合作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 则,使家校合作逐步的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和制度化。此外,还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科学的家校合作评价体系。如可以把对于教师参与家校合作的评价,纳入教师绩效工资的考核范围,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

2、分级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委员会,首先从区域层面组建一支专业的涵盖家庭教育方方面面的家庭教育指导团队,对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研究,从宏观层面研究制定家庭教育指导的规章制度,从微观方面,给予一些家长一些具有可操作的家庭教育指导。其次,各学校应成立自己的家庭教育指导的团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自己学校的家庭教育情况做一些工作的积累。

3.成立专款专项的家校合作资金,为家校合作顺利开展提供经济保证家校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家校合作活 动的开展涉及到教育场所、活动设施、家长培训的教材和资料,教师的劳务费等等,因而它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资金进行保障。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教育经费非常紧缺,许多学校很难拿得出一笔专门的费用来确保家校合作的长期开展。因而必须多渠 道地筹措家校合作资金,包括:政府投入、家长捐助、企业界的资助等,以确保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

4.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投身于家校合作的科研活动中,为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智力支持。

家校合作和谐共赢 篇6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教育方式,可以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之中形成合力,推进班级的建设和完善学生的培养。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加强家庭和学校的配合,提高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有机结合 工作实践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这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要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者必须关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明确家庭和学校的责任,树立家校合作互补的意识

目前,很多家长工作忙碌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对孩子疏于管教。他们将孩子送到学校后,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则过多依赖老师。家庭教育的苍白让学校教育不堪重负。家长要明确自己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之中的责任意识,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工作。

家长首先要明白自己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有十分重要的责任。在生活中,孩子的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往往需要家长在生活之中多多引导,比如孝与爱心、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礼貌待人等。而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往往也是家长的潜移默化的结果。家长必须以身作则,让孩子有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文明懂礼。同时,教师也要明确学校教育对孩子责任,对家庭教育缺失、或者孩子的不良思想和不良习惯进行教育,循循善诱,春风化雨。

教师担负在课堂之中为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任务。教师要面向全体,关爱每一个孩子,对落后的孩子加以关注,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由于孩子的个别差异以及集体授课的缺陷,常会出现有的孩子学得很轻松,有的则接受困难。课外之余的辅导工作家长也有责任帮助孩子,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

教育孩子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相铺相成。双方都必须明确在学生教育之中的责任意识,加强沟通交流,进行优势互补,这样才能为创建双赢局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创设家校互补的双赢局面

家庭教育是起点,学校教育是基础,而社会教育是延伸,在孩子的成长中,这三方面的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人还没有进入学校正式学习以前,家庭教育对其有重大的影响。而进入学校以后,虽然学校教育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家庭教育仍然影响着孩子。如果家校形成合力,那就是事半功倍。家长和教师都要意识到这一点,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全面了解孩子,一起探讨教育策略,共同教育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是专业的教育者。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和家长联系。家校联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我们在每个学期都会进行定期的家访活动,在家访中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和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成功的家访增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了解,推动家校合作的健康发展。除了家访以外,班主任还利用现在十分发达的网络交流平台,建立一个微信群或者论坛等,将学生家长都加进来,随时沟通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QQ群、家校通……现代的网络技术让我们家校的联系更为方便、快捷、多样,家长可随时和老师联系。这些是家访的延伸,也是家访的必要补充,灵活地采用这些方法,才能使家校合作真正地富有成效。

每学期必开的家长会,则更是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的好时机。班主任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会这个活动,展现学生的学习状况,让家长耳闻目睹,感受教育的成功,并对孩子的不足之处进行探讨,群策群力,为学生更好的发展,采用更科学合理的方法。例如:今年我们学校的家长会,就采用这样的流程:1.家长和孩子共同早读;2.晨会——感恩教育;3.课堂观摩;4.各科任教师介绍班级情况、学生情况,和家长交流教育方法。5.家长座谈,提出家庭教育困惑或教育的建议。会后,家长们感慨万分,在老师的交流中深受启发,也意识到了自己家庭教育的不足之处,纷纷表示要配合学校教育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而教师通过家长会,也更深入地了解了孩子和家长的需求,根据孩子的家庭,采用更为合理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的实效。

家长和教师的密切联系,能够使得学校掌握学生全部的学习及生活状况,能够为学生教育的开展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争取做到最优的状态。家长在配合学校工作的同时也能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学会调整家庭教育的策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加大家庭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

社会上的家庭千千万万,各不相同。每一个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层次不齐。不少家长苦于是“教育外行”,有心配合学校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但是不知道怎么入手去实施具体的帮助。学校相比于家庭来说教育的环境更为正规和系统,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更为精通,对孩子的教育也更有针对性。为了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好的结合,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相关知识的培训还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家庭教育培训的深化,家长们也明白了学习成绩不是孩子的唯一,孩子们的思想、行为、处事、能力的综合素养的提高才是教育的目标。根据孩子们的身心特点,科学地培养孩子,促进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形成,促进孩子知识能力的提高需要家校共同努力。家长的自身素质提高了,也愿意积极投身到学校教育活动,这样就能够辅助学校教学活动顺利有效的开展,能够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

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教师是孩子最尊敬的人,两者的共同心愿就是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家校携手,让我们在探索中总结经验,将“家校合作”高效地开展好,共同培育好下一代。

【参考文献】

【1】张瑜.浅谈青少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合作【J】.亚太教育,2015(22)

家校社合作协商制度 篇7

编者的话:

在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上海市浦东新区为有效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不断寻求体制机制的创新突破。从完善教育公共治理结构、提升教育公共治理能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出发,浦东新区教育局将“家校社合作协商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加以研究与实践,四年多来,“家校社合作协商制度”项目组在整体设计、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突破性的研究,并在实践层面形成了丰硕成果。

为了更好地总结、提炼浦东新区的经验,为上海市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机制提供典型经验与实践智慧,本刊采访了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郁时炼,并呈现了浦东新区部分学校开展“家校社合作协商”方面的经验及研究成果。在此择其一二,以飨读者。

家校合作营造成长氛围 篇8

一、家庭环境不同,教育理念有差异

学生的家庭各具特色。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就读时间最长的一所学校,家庭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环境、家长品行对儿童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走进学生A的家,我被正对门的一个书橱吸引了。三层的布局,每一层都摆满了书。A告诉我,下面一层都是她爱看的书。她会定期整理书籍,把一些旧书送给邻居或者幼儿园的小伙伴,也会把书拿去幼儿园和同学换着看。当她介绍时,爸爸妈妈就在一边静静地聆听,显然这个好习惯,与爸爸妈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学生B是个活泼的男孩,年纪比较小,我接触下来也感觉他比较稚嫩。我正在向他爸爸解释告家长书的内容时,小家伙很好奇,一次次地提出他心中的疑问。爸爸没有立刻大声呵斥,而是将手轻轻地放在学生的小嘴巴上,告诉他:“老师在说重要的事情,现在要好好听,等老师说好再问,好吗?”爸爸的教育方式无疑是我欣赏的,考虑到孩子的天性,用一个小动作轻轻安抚了孩子急躁的心。

家访让我在第一时间能接触学生的父母,了解每个家庭的基本情况,对于即将到来的新学期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学生性格不同,行为习惯有差别

在家访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不同学生和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环境影响了学生的性格养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皆不同。

学生C家住唐镇,门一开,他的笑脸就迎了上来。一落座,他就兴冲冲拿来了两颗牛皮糖,热情地请我吃。学生D开朗外向,她会拉着你坐下,拿出她心爱的书本与我热情地攀谈起来。她还是幼儿园毕业晚会的小主持,大方开朗外向。这样的学生毕竟只是少数,大部分学生比较拘谨,可能是面对自己的新教师,在家访时,他们会有些紧张,基本是问一句答一句。学生E就是这样。我要求他用铅笔写自己的名字。他扭扭捏捏不答应,妈妈把铅笔塞到他手中,他还是迟迟不落笔,伴随着的身体动作是不看你,往沙发里靠。据了解,这个学生上一年曾经在小学读过半个月,后来因为学籍问题,又回到幼儿园大班重读。第一次进小学,他是班内最小的学生,现在入学反而是较大的学生,我鼓励他:“今年你可是班级里的大哥哥,肯定会做得比去年好。”最后,他终于写好了自己的名字。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家访中,在教师和爸爸妈妈聊天时,自己钻进房间或者独自一人在旁边玩着玩具。教师呼唤他,他才缓缓走出,比较沉默,表现得很被动消极。不过,在家访的学生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现得很有礼貌,大多数学生都是和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住一起,隔代的溺爱也是教育难开展的一个原因。获取这些信息,是家访的重要意义所在。

三、自我提升和感悟,提高教育有效性

家访有利于提升教师对职业的理解和感悟,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教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通过与学生心贴心地促膝谈话,与家长面对面地坦率交流,教师既能了解学生生命成长的背景,又能掌握学生家庭教育的情境,从而达到心灵的互通,同时也能体验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产生教书育人的幸福感。

家校合作,其利断金 篇9

一、找出问题根源,更新家长育儿观念

阿莫纳什维利指出:儿童是感情容易冲动的人,他们很难理解我们。但我们的教育者有义务去理解儿童,应该在考虑到儿童内心活动的情况下拟定我们的教育计划。

随着家长文化层次的提高,对孩子学习越来越关注的同时,对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交往等各方面都越来越关注。但是在家庭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许多误区:有的家长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工作繁忙,只好把孩子送到教育机构;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使孩子学得非常的疲惫,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有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忽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的家长过分溺爱,使孩子变得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这些或是放任或是过度的教育,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单凭对孩子的爱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家长们学习、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和年龄特征,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迫在眉睫,同时也要转变家长从被动地听从老师的安排,到主动地参与对孩子的教育的意识。

二、俯下身来,建立良好沟通关系

阿莫纳什维利在《孩子们,你们好》一书中谈到“家庭和学校的联系”中说道:在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中,学校只做一件事,这就是:给家长通报关于他们的子女的学业成绩和品行,指示家长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并且,这种通报和指示只有在某个学生犯有某种过失时才有必要。我们可以看到,妈妈们多么不愿意为了领受教师的教训而到学校去,爸爸们也坚定不移地回避与教师见面。

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如果教师过分地以专家自居,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家长相处,很容易在教育方式、方法上与家长产生分歧。对于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老师往往会埋怨家长没有配合老师的教育,而家长对于老师的多次居高临下的批评,也使得家长在私底下埋怨老师没有更多地关注,鼓励孩子。因此,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与家长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共同商议解决的方法,防止互相埋怨,而产生恶性循环。

教师与家长良好的沟通关系,是合作的前提。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在与家长沟通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在沟通的过程中,把基本的教育理念传输给家长,帮助他们学会理解自己的孩子;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多表扬、鼓励孩子;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

三、认真学习理论,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有统计显示,小学生的各项基础知识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些差距的存在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及学习习惯等也相对出现较大的差异,增加了学校对小学生培养的难度。这些差距的产生就源自于家庭教育的参差不齐。现在的家长都比较年轻,文化水平也比较高,但是缺乏专业的教育理论,对孩子的心理和年龄特征了解不够深刻,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粗暴,长此以往,孩子会形成很多不良的行为。

阿莫纳什维利指出:通常,在家长们看来,似乎他们也在进行教育,正如他们自己爱说的那样,他们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花在了孩子身上:给他穿衣、穿鞋、喂饭、买给他各种玩具、疼爱他,当然,在孩子犯有过失时就处罚他,给予谆谆的教导。真正的教育是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精神上的一致性为基础的,只有在教育者能引起儿童对自己、对自己的教导和榜样产生好感的情况下,才能有这种真正的教育可言。如果儿童与他们的父母之间没有内在的精神上的一致性呢?可以说,那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有的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教育的幻觉。因此,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非常重要,这也需要学校给家长提供更专业、更具体的指导。因此,学校通过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有针对性地传授教育方法,让家长能接受更多的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四、开展特色活动,提高家校合作实效

要拉近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开展一系列的特色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1. 召开家长会。

家长会已经成为每个学校、每个学期的必修课,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召开不同形式的家长会,通过不同形式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阿莫纳什维利的家长会体现了作者人道主义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使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这也提醒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改变家长会的传统做法,改变家长会通报成绩、通报学生在校表现的狭隘观念。如在一年级开学之前,年轻的家长们和孩子们一样甚至更加焦虑,这个时候召开一个家长会,对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尽快适应小学生的生活,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由老师代表介绍小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尤其提出希望家长们能耐着性子,陪伴孩子成长。另外,介绍一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学习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让家长们更加清晰孩子的学习目标。

2. 家长进课堂。

阿莫纳什维利用最真实质朴的语言记录了学生家长给予自己教育教学的帮助与询问,家长纷纷以无限的热情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来,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特长和个体优势:有可以带孩子参观考古的,有可以为活动提供汽车的,有可以为班级建电动黑板的,有可以为学生排练儿童剧提供指导的……多样,丰富,让人惊叹!每一个家长都献出了自己的一片心,看得让人感动!

我们也借鉴此方法,在班级内开展了“魅力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有专业特长的家长来学校,参与到课堂中,利用家长的职业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如请自来水厂的家长,来给孩子们讲一讲自来水是怎样形成的,督促孩子节约水资源;请卫生防疫站的家长来讲一讲卫生防疫方面的一些常识;请种植水果的家长来讲一讲苹果的生长过程。家长们作为专业人员,生动、趣味的讲解,为孩子们打开了科学的窗户,让孩子们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有机会接触到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同时,也是为家长提供一个了解学校、了解学生的机会。

总之,家校合作是小学生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教育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应该多创设平台,对家校合作理念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家庭环境和学生整体出现了新的特点,学生的教育已经不能光靠学校,还需要家庭的配合。阿莫纳什维利非常注重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力量。他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体性,学校在确定家庭教育的方针中的主导作用,这全靠吸引家长参与拟定和实现学校的教育过程来保证。”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新模式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新课题。

有效家校合作的思考 篇10

一、有效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

我们知道,孩子的成长和受教育程度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驿站,父母要观察孩子的成长规律,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如何生活。有了父母给孩子的鼓励与支持,他们开始感悟到生活中的美好。父母要在思想上让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接受生活中的各种考验,告诉孩子要想将来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有用人才,那么就要有承受生活中各种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当然,孩子的成长还要来自学校的教育,学生只有在学校接受教育,才能丰富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学的思想观念,那么我们就要寻求有效家校合作的教学策略,在学校教学中利用家长资源,对课程的更新和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有效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校合作有助于学校和家长进行沟通,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学校和家庭的交流,使孩子能够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2.家校合作能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课程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地利用。家庭和学校是培养孩子思想品德和完善孩子性格养成的两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力量,只有家庭和学校教育合作起来,然后将这种合作形成一种力量,这样才能使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

3.家校合作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摆脱一些顾虑,他们可以快乐地学习,没有太多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教师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施家校合作的主要途径

实施家校合作的主要途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课程宣传工作

教师应该做好课程的宣传工作,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同时要明确家校合作的目的,让家长对学生学习的课程有所了解,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开家长会的形式,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孩子所学课程的内容,以及孩子学习的方法,家长只有对孩子的学习环境有了了解,才能懂得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必要性。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这样通过有效地宣传,使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队伍中来,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实践。

2.让家长走进课堂

学校可以让家长利用闲暇时间,走进学生的课堂中,让家长能够亲身经历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同时让家长切身感受一下学校给学生创造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这种方法是研究性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从多方面起到很好的综合效应。教师在课堂上安排的内容也可以进行举一反三,可以把教学的内容弄开放一些,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加深家长对孩子所学课程的理解。这样通过家校共同培养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

3.鼓励学生参与生活实践

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参与到家庭的活动中,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学生不能只学习书本中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鼓励和帮助下创造一些小发明,然后让他们把活动中的成果带到课堂中,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家庭实践活动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4.充分利用好学习资源

学生应该把家庭的学习资源带到学校中,这种家庭资源主要是家长的生活阅历、社会经历和学习背景,还有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学生还可以把家长在生活中爱看的书籍带到学校中,这种方式是比较开放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够增进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感情。

三、促进有效家校合作的思考

1.建立健全明确的家校合作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那么就应该实行家校合作管理机制,但是现在还没有专业的人员负责。这样就会导致家校合作在一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家校合作的一些经验,然后完善家校合作的制度,并且明确相关的管理机制。

2.学校和家长要经常沟通

为了增强家校合作,那么就要求学校和家长要进行沟通,因为沟通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目标,那么就要通过各种信息和活动增进家校合作的力度。同时,教师在学生家长会上应该把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如实地反映给学生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近况,这样可以有利于家长和孩子沟通。

3.学校和家长应该转变合作观念

学校和家长应该转变合作观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有什么困难,家庭与学校要共同解决,这种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应该把家校合作新的思想观念融入到教学中,这样才能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

4.学校和家庭共同合作

学校和家庭在合作中应该相互支持,老师和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关注孩子的人格培养,学校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个体,在尊重、关心、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有效的家校合作能够有利于完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学校和家庭给予他们的爱与关怀。通过家校合作,把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力量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通过合作,增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够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从多个方面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新的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家教合作的意义更加不容忽视家校合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学校和家庭相互合作,能够把教育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本文主要是对家校合作进行详细地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家校合作,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6(6): 23-24.

[2]2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5-156.

[3]彭茜,郭凯.家校合作的障碍极其应对[J].教育科学,2001 (1):35-36.

上一篇: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学下一篇:进展性高血压性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