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组交流

2024-05-15

机组交流(精选三篇)

机组交流 篇1

关键词:年轻飞行员,机组交流,交流障碍,飞行安全

驾驶舱交流是指飞行中飞行员与其他各个相关的单位或个人间,以易于理解的方式相互交换信息、思维以及情感的过程。驾驶舱交流的范围非常广泛,一个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交流的对象主要包括:与其他机组人员的交流、与空中交通管制员之间的交流、与客舱乘务员之间的交流、与乘客之间的交流、与飞机本身的交流及与地面人员的交流等。而对于年轻飞行员来说,机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最为主要,因此对其进行较深入的分析。良好的机组交流是安全飞行的基础,是年轻飞行员必须掌握的飞行技能。机组间交流是指飞行活动中,机组成员即机长、副驾驶、机械师等直接参加飞行操纵的人员间的交流。在实际飞行过程中,飞行机组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用于他们的交流,从预选准备、直接准备、飞行实施到飞行后讲评,机组交流存在于飞行的每一个阶段,贯穿始终。如果机组的交流是有效的,那么工作效率会提高,高水平的处境意识才有可能达到并保持。而不良的机组交流则会削弱驾驶舱的表现,引起误解和错误,并导致处境意识的丧失,其结果很可能是引起重大的灾难。良好的机组交流对年轻飞行员而言尤其重要。年轻飞行员应学会将其他飞行机组成员作为可用资源,与他们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这将有助于弥补自身在决策时的不足,使决策和行动符合安全飞行实践,从而减少不正常情况的发生。对于年轻飞行员来说,飞行技术不是十分熟练,飞行经历也少,遇事不冷静易冲动,正需要在每次飞行中学习技术,总结积累经验,磨炼自己,而这又恰恰需要与机长及其他机组人员通过交流来更好地达到目的。因此,机组交流技能是年轻飞行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一、机组交流的过程、类型及障碍

1. 交流的过程。机组交流过程始于交流的需要,即当某个机组成员根据当前的飞行处境认为有必要,并且能够向其他机组成员交流信息时,他才有可能发起一次交流。在产生了交流的需要之后,首先是形成需要传送的信息,然后才是发送。在需要的时候,信息接收方就会做出反应或者行动。而反馈信息被信息发送者接收到时,可检验原来的需要是否最大程度上得到满足。我们可以将交流过程看作一个环,在这个环中,信息在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进行交换,并通过使用反馈信息反馈到发送者那里。这个环一直要持续到信息接收者完全清晰地理解了所收到的信息,并且发送者又已确认最初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

2. 机组交流的分类。

机组的交流主要有标准操作程序交流、管理性交流与无关交流三种类型。标准操作程序交流主要涉及到一些常见的和可以预见到的情况,它为大多数的机组交流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结构,同时也是驾驶舱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如检查单的执行,起飞、进近简述等。管理性交流与标准操作程序以外的管理直接有关,是在非正常情况下特别需要加强管理性的机组交流,如机长根据飞行的情况所发出的口令等。无关交流是与飞行活动和情景没有直接关系的交流,它既可能是积极的,可提高机组处境意识的交流,如飞行训练中教员适当插入一些幽默,以降低学员的紧张情绪;它也可能是消极的,降低机组警觉性和操作效能的交流,如训练中机组单飞时在五边进近阶段中,左右座学员在讨论有关前一天晚上的球赛等。

3. 机组交流的障碍。

如果交流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被打破或干扰,那么将无法形成一次完整的交流,也就是交流产生了障碍。我们把一切干扰或阻碍交流以及削弱交流的事件叫做交流障碍,它可能存在于交流过程的始终。它即可能存在于交流双方的内部,也可能来源于外部。外部障碍是指影响交流的媒介,包括:噪音、灯光、温度、机组工作负荷、资源的物理位置、政策以及程序等。现今已经形成了许多技术和程序用以预防和克服这些外部障碍。如:耳机可以防止舱内噪音,使用检查单可以使飞行机组的操作程序标准化并有助于他们合理地分配工作负荷。内部障碍是指影响交流的一系列心理因素,包括偏见、态度、生活阅历、所受教育程度、担忧、胆怯、习惯、动机等因素。由于它存在于交流双方的大脑中,在交流过程中才表现出来,因此往往难以预防和克服。

4. 年轻飞行员产生交流障碍的原因。

不恰当的语言表达是引起机组交流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主要包括语言的完整性、语境、音调、语言感染力、语速、音量、停顿以及犹豫不决等。年轻飞行员从事飞行不久,还没能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容易表达得不简洁、不准确或语音语气不恰当。长时间处于这种状况,会使机长产生厌烦情绪,严重影响机组交流。

二、影响交流的几种心理因素

1. 胆怯心理。

年轻飞行员在技术、经验以及职位上都与机长有着很大的差距。由于自信不足或其他原因极易产生对机长的胆怯心理。于是自己有观点不敢提,发现机长有差错不敢指出,害怕自己提出建议后会影响和机长间的关系及自己今后的前途。作为一名飞行学院的毕业生我对这点深有体会。在刚刚开始飞行训练时,学生都会产生胆怯心理,对飞行教员都有些畏惧,有些想法、感受不敢与教员交流。那些畏惧心理比较严重的同学一般都会因此而影响飞行训练,在技术掌握方面速度比较缓慢。

2. 依赖心理。

惰性是人的共性,依赖心理是年轻副驾驶的通病。年轻副驾驶们总认为机长的技术熟练、经验丰富,有些事情不需要自己操心,甚至有时自己根本没有发言权。这就导致即使自己的观点与机长不同或觉得机长的决策不合理、不安全时,也不去提醒、证实。令人遗憾的是,有时机长也无法肯定自己的决策是否正确。

3. 骄傲心理。

骄傲是人生的大敌,古今中外因骄傲付出沉重代价的事举不胜举。随着民航事业的不断发展,大批从民航飞行学院毕业的年轻大学生飞行员逐步进入了各种大型机上飞行。他们专业知识丰富,外语水平较高,有的还在国外受过高水平的训练,因此学习和掌握飞行技术也相对较快。但有些年轻飞行员觉得自己有很大的优越感,慢慢产生了骄傲情绪,在潜意识中形成了“谁都不如我”的想法。这样一来就很难再和机组其他成员沟通、交流,既不利于安全,也影响自己的进步。

三、克服语言上的障碍

1. 使用标准程序交流。

随着现代飞机的先进性和可靠性的不断提高,我们越来越强调驾驶舱的资源管理,而使用规范的标准操作程序交流(SOP交流),是机组成员间更好地实施驾驶舱资源管理,提高相互配合的基本方法。通过交流、配合,正确地使用机载设备,完成标准操作程序,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保证安全的一个必要手段。

2. 运用语言技巧。

语言技巧又称语言艺术,交流中我们想要表达自己的一个想法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但用哪种方法表达最有效最容易被别人接受,就需要运用技巧。年轻飞行员行事鲁莽,有时说话不注意分寸,这就更需要加强在语言技巧方面的训练。

4. 克服虚荣心理。

首先必须认识到,作为年轻飞行员有不懂的东西是很正常的,要克服虚荣心理,不能“怕”字当头。总考虑提这样的问题别人是否笑话,这是不对的,机长的目的是保证飞行的安全进行而不是为了指责副驾驶。勤学好问是优秀的品质,有不会、不懂的地方不是过错,可明知不会却不问才是不应该的。

5. 克服依赖心理。

副驾驶的职责是积极地支持和参与机长发动的简述和讲评,积极地参与建立符合有效交流原则的工作氛围,如果机长没有使用有利于交流的原则,副驾驶就应该采用一定的外交手段给机长提出来。一个让人放心的副驾驶应积极地参与到驾驶舱管理之中,要认识到监督和提醒机长是自己的重要职责。事事依赖机长,没有自己的见解,不但是一种失职,也将影响飞行的安全。年轻副驾驶想要尽快提高自己的驾驶技术水平,就更应该克服依赖心理,积极主动地参与机组间交流,配合机长安全高效地完成飞行。

6. 克服骄傲心理。

作为机长不止是因为他具有一定的权利,更是因为他在技术、经验等各方面都值得年轻飞行员学习。因此,年轻飞行员一定要克服骄傲心理,客观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在机组交流中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表现出对机长的尊敬,以诚恳的态度向机长请教、学习。认真听取并寻求机长提出的意见、观点以及行动步骤,在证明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时候,要工作、生活中学习总结,这样才能在飞行技术上取得较快的进步。

良好的机组交流是驾驶舱资源管理和保障飞行安全的基础。年轻飞行员们应该在每一次的飞行中,有意识的来训练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只要有耐心,有毅力,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做到。而自身所处的良好工作环境,也将在这种努力之下变得更加愉快、舒适,自己的飞行技术、飞行经验以及意志品质也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从而不断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罗晓利.驾驶舱资源管理[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剑.驾驶舱内部通讯和联络[J].飞行安全,1998.

[3]刘洪波.机组资源管理训练浅谈[J].飞行安全,2000,(3).

[4]刘洪波编译.全球重大事故回顾[M].中国民航出版社,2000.

[5]张大海.影响驾驶舱资源管理的因素和解决方法[J].飞行员,2001,(6).

机组交流 篇2

一、生产准备工作方面的经验教训

我司2×600MW工程从2005年11月30日浇注第一罐混凝土开始,至2007年6月20日#1机组通过168,用时18个月零20天,至2007年8月19日#2机组通过168,用时18个月零19天,均创造了国内600MW级机组最短工程记录。生产准备方面于2005年12月份正式成立了生产准备部,制定了生产准备工作的网络图,按网络进度,从人员招聘、技能培训到运行人员持证上岗,从机组厂用电反受电、设备单体调试、系统分部试运到机组整套启动,从168试运到机组投入商业化运营,整个生产准备过程进展顺利,可谓一气呵成!经验汇报如下:

1、生产准备工作任务明确

 制定生产准备总体工作规划和分阶段实施计划

 制定运行人员配备方案

 运行人员的招聘、培训和考核、考试上岗

 检修人员(特别是热控、电气专业)招聘、培训和考核、考试上岗  参加设计审查、设备选型和设备监造

 参加工程质量监督、工程验收和达标投产、创优工程

 保存、管理设计和制造部门的技术资料,积累基建资料

 收集培训资料、编制培训教材

 编制生产管理制度

 编制运行规程、生产图册及其相关技术措施

 其他准备工作:现场设备(含二次设备)名称、编号(含KKS编码)的编制、制作、挂牌,记录表格、台帐、报表的设计和印刷等

 了解、熟悉、研究南方电力市场运行、交易规则,制定应对措施

 持续改进与广东中调、南方网调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 运行维护工器具、专用工器具、检修工器具、试验用仪器仪表准备;随机备品、必要的备品备件准备

 正确使用、严格控制生产准备费用(按概算要求,尽量节约)

2、生产准备工作思路清晰

 生产准备工作按照4、3、2、1的思路进行。

 4即“四个阶段”:“配合设计与施工”阶段为第一阶段,审查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和施工图、系统图等,协助招聘生产准备人员,收集有关技术资料并编写培训教材;“参与调试”阶段为第二阶段,组织生产准备人员参加DCS受电及厂用电受电操作、值班和设备单体调试及系统分部试运,编写集控运行规程、检修工艺规程、技术管理制度,核查编制系统图,开展厂内培训、厂外实习与仿真机培训;“整组启动”阶段为第三阶段,定制生产用记录、表格及进行设备编号、挂牌,开始集控运行值班,并配合做好调试工作;“试生产转商业运行”为第四阶段,配合设备消缺工作,开展节能降耗,开拓南方电力市场。

 3即“三项任务”:包括人员的准备、技术的准备和市场的准备,人员准备是核心,通过华润理念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等,提升员工的能力和效率,满足电力生产对专业化、全能化人才的需求;技术准备以提高电厂设备可靠性为目标,为资产管理积累技术资料;市场准备不但要做好入网协议和售电协议的谈判工作,还应研究南方电力市场的运营规则和报价、交易策略,搞好自身的成本控制并规范管理,适应电力市场化的大趋势。

 2即“两大举措”:一是用华润理念影响人,增强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要

用法规制度规范人,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降低基建成本和生产成本。

 1“一个目标”,2007年机组顺利投产,并实现无缺陷启动、零缺陷交接。

3、生产准备工作规划科学、具体,方便实施

 制定了详细可行的生产准备网络图,见附件。

4、生产人员准备工作启动早、组织有序、到位及时;人员招聘高标准、严把关,注重人

员的经验、看重人员的技能

 生产准备部成立后,及时定员,分两批招聘,第一批招聘运行专工、值长、主值,于

2006年3月份人员到位。第二批招聘副值与巡检员,于2006年6月份人员到位。 招聘过程中要把好关,分笔试和面试,尽量招聘同类型机组且经验丰富的人员。对高岗

位人员,招聘前要先进行摸底。

 尽量少招聘应届毕业生,因应届毕业生短期不能独立工作。

5、成立教材规程编写小组,群策群智、优质高效完成教材规程初版的编写,为后期的培

训工作提供了实用的技术资料

 第一批人员到位后,生产准备工作全面展开,为锻炼员工队伍,公司领导要求由生产准

备部组织编写全套培训教材,且提出了“培训教材既要满足运行人员全能值班培训的要求,又要满足检修与技术人员使用的要求”的总体目标。专门成立了“汽机、锅炉、电气、化学、脱硫、输煤除灰六个培训教材编写小组,由各运行专工任组长,值长、主值任组员,由于培训教材编写时许多设计、设备资料未到,教材编写人员不等不靠,一方面想方设法向兄弟电厂收集培训教材、运行规程等技术资料,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向设计院与供货商催交设计和设备资料,并大量参阅各类技术书籍、杂志、规范、规程等,编写人员群策群智、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交叉审阅,仅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培训教材初版的编写。培训教材的编写,不仅编写人员受益匪浅,还为各级管理、生产、技术人员更好地学习、掌握600MW机组设备及系统的技术性能和特点有所帮助,更为第二批招聘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资料。

 完成了培训教材的编写后,立刻开始了运行规程的编写和系统图的绘制,由于运行人员

要到同类型机组的电厂去学习,运行规程的编写和系统图的绘制主要由运行专工完成,于2007年4月完成了集控运行规程、化学运行规程、化验监督规程、输煤运行规程、除灰运行规程、脱硫运行规程等,保证了巡视检查、运行操作、事故处理和各项试验有据可查、有规可依。

6、生产人员培训分阶段,理论讲课与下厂实习相结合,强调人员的岗位操作技能,培训注

重实效

 运行人员外出学习阶段每半月对其进行一次考试,建立个人培训档案,为日后竞聘上岗

提供依据。

 2006年6月份,运行人员已基本全部到位,赴大唐金竹山电厂为期一个半月的现场跟

班学习。由于该厂600MW#2机组正在调试阶段,故重点是搜集该厂在机组调试期间各个阶段出现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分析原因,应该采取那些应急措施,怎样从根本上避免。同时熟悉600MW亚临界机组的各系统流程和相互联系、操作方法,并结合查看设备,积极配合该厂进行设备运行状况检查。

 在华润电力鲤鱼江公司培训中心邀请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对运行人员进行各个专业理论

培训,为期两个半月。利用难得的机会温习各个专业的理论知识,为将来实际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 赴滇东能源有限公司现场学习,由于云南滇东电厂的三大主机与我公司完全相同,故最

后到该厂学习,为期四个月;因该厂#4机仍在安装阶段,所以要特别注意安全教育,并将每个值又分成三个设备巡查组,出现场必须一同行动,相互照应,保证安全。发扬集体生活、学习的好经验,各出所长,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同时要求学习人员细化各项操作,并结合实习队的学习计划,加强现场考问,做到按规程学习并与现场操作紧密结合。在滇东电厂还有难得的仿真机学习的机会,每天从上午8点到晚上11点,连续十天时间,从分系统的启停到全机组冷态启动、滑停、事故处理,让员工找到自己动手操作的感觉,对600MW机组的操作、控制有了更直接的了解,也增强了员工做好未来机组运行工作的信心。

7、运行人员提前深度介入现场设备的安装过程,开展现场强化培训的同时收集并提出对

系统设备的合理化建议

 2006年年末外出运行人员全部返厂,生产准备部从“第二战场走向了第一战场”,全体

员工立即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

 积极熟悉现场,根据运行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

 现场培训期间,抽调部分专业较强的人员根据现场设备布置情况及对设备结构的了解,协助运行专工对系统图、培训教材和规程进行修编。

8、适时成立电气操作队,确保了反受电一次成功

 反受电前期,抽调部分电气专业经验丰富的人员组建了一支电气操作队,重点负责厂用

电受电前期的准备、受电过程的操作以及受电后的值班工作。

9、全面参与机组调试,强化动手训练,进一步积累实战经验

 随着机组反受电,设备单体调试、系统分部试运、机组整组启动等试运工作接踵而至,生产准备的工作也更加繁重,要求也更高,需掌握的知识更深更广。生产准备部力求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好,为实现 “双投”,做到“开得出、带得上、稳得住”,为了能更好的完成公司的赢利目标,生产准备部更是实施了“三班两倒”,全面参与调试工作。

10、生产准备工作自始至终都将安全放在首位

 在抓好技术的同时,认真抓好安全教育,全面落实安全措施。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各项工作首位来抓,生产准备也不例外。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根植于所有员工的思想之中,生产准备部进行了全员安全培训和安规考试,部门、班组二级、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活动也同样从严开展,抓质量,重实效。与此同时,我们还制定了相应的组织、技术、安全、反事故等措施,特别是抓好运行、调试人员的技术交底,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

二、目前机组的运行状况

我司#

1、2机组投产至今已分别运行了两年零三个月和两年零一个月,目前机组运行状况良好。

1、安全运行方面

今年两台机组各有一次非停,#1机组于2009年1月1日因DEH插件板损坏非停0.65小时,#2机组于2009年1月7日因包墙过热器爆管非停151.1小时。目前,两台机组安全

运行状况良好,生产部门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杜绝了由于巡视检查、运行操作不到位等运行方面引起的机组非停;每周进行一次机组危险点普查,制定相关的预控措施并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各级人员严格执行,严防机组非停;运行值班人员每班针对性做好事故预想,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当前主要有以下几个危险点:

①2009年#1机进行大修,#7、8、9瓦分别抬高200、400、500μm,开机后负荷带至600MW,无功加至80MVAR,#7Y、8Y振动达110μm,105μm,#7瓦振达68μm,#8瓦振达56μm,当前,由于气温升高,机组真空较低,机组负荷带至610MW,无功加至120MVAR,#7瓦振较为突出,接近80μm,后分别做了#1发电机变无功试验和变有功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找出不同负荷、不同无功对#1发电机#7Y、8Y振动、#7瓦、#8瓦振影响情况,从而找出规律,在下次机组大修时解决机组振动大问题。为防止#1汽轮机组振动高损坏设备,特制定以下临时规定:

1)瓦振达到80μm,报告公司生产副总、发电市场部经理(副经理)、设备管理部经理(副经理),运行人员专人专用画面密切监视运行;瓦振达到90μm,以5MW/分钟的速率减负荷至350MW运行;瓦振达到100μm,机组打闸。

2)轴振达到100μmμm,报告公司生产副总、发电市场部经理(副经理)、设备管理部经理(副经理),运行人员专人专用画面密切监视运行;轴振达到125μm,以5MW/分钟的速率减负荷至350MW运行;轴振达到180μm,机组打闸。

3)汽轮机组各油压、油温、轴(瓦)温、汽温、真空、推力磨损、差胀等参数严格按运行规程要求运行,达报警值时,报告公司生产副总、发电市场部经理(副经理)、设备管理部经理(副经理),运行人员专人专用画面密切监视运行;达跳闸值时,机组打闸。②#2发电机励端铁心齿部温度8~9槽齿部、37~38槽齿部温度较高,最高分别为108℃、118℃,厂家规定高限为120℃。目前,对该点加强监视,规定达119℃,机组开始降负荷。现已将情况告知厂家,在#2机组大修期间彻底检查处理。

③广东用电负荷特点是峰谷差较大。尤其是晚上调峰深度更大,通常两台机组由1300MW降至600MW,且加减负荷速率较快,在负荷高峰期也是如此。机组负荷长期由超负荷至低负荷变化,加剧机组金属材料的高温蠕变损耗与低周疲劳损耗,大大影响机组使用寿命。同时,给配煤掺烧工作带来较大难度,且运行人员操作量较大。

④近期广东负荷较高,高峰时段机组负荷曲线为1250MW,因实际煤质较设计煤质热值低10%,两台机组带负荷较为吃力。为了带负荷,只有提高一次风压,炉膛负压摆动大,使锅炉燃烧的稳定性下降。根据入炉煤质情况,热控人员对油枪投运程序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快投方式,保证了锅炉燃烧不稳时能快速有效的投入油枪,从而防止锅炉灭火。

2、经济运行方面

我司紧密围绕控股十三项措施要求,加强精细化管理,针对自身和本区域的实际情况,经过专题研究采取一切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取得一系列成效。

①加强技术改造、细化运行管理,目前,两台机组的平均发电煤耗约为320g/kwh。

 在今年年初2月份的#1机组计划小修期间,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南方电力市场疲

软,公司适时申请将#1机组小修计划转为大修,对机组汽封进行了改造,更换为布莱登汽封。改造后汽机热耗率下降了260 kJ/(kW.h)左右,对应煤耗下降了10g左右。 进行磨煤机分离器的改造,提高煤粉细度。针对我厂煤质较差,渣物较多等特殊情况,原磨煤机分离器运行中容易堵塞,煤粉细度较差,严重影响锅炉的效果。经过调研、分析和充分论证,将原径向分离器改造为轴向分离式分离器,可有效减少分离器回粉管堵塞频次,大大提高煤粉细度,提高锅炉燃烧效果。锅炉的煤粉细度及锅炉的效率如下:

进行高压水冲洗、加强清洗胶球更换频率及添加次数、真空系统改造及查漏、凉水塔填料及喷嘴检查等工作,机组的真空较修前有所提高。

 成立了以发电市场部经理为组长的燃烧调整小组,针对煤种的变化及时对锅炉进行燃烧

调整,使煤耗降至最低。

 发电部开展值间经济小指标竞赛活动,通过制定科学的竞赛规则,提高了运行人员节能

降耗的意识,从而实现机组的经济运行。

 运行人员通过试验调整,降低两台机轴封母管压力,设定在35kpa—40kpa运行,有效

降低了机组热耗率。通过试验,制定了循泵运行方式的经济计算表,来指导各运行值保证机组在经济真空下运行。有效加强了凝汽器的胶球清洗与循泵方式切换的及时性。 优化入厂煤结构,组织合理掺烧。由于早班负荷较低,上煤比例按贫瘦煤:无烟煤=2:

1控制。白天负荷较高,上煤比例按无烟煤: 低质煤=2:1控制。

②深挖内部潜力、优化运行方式,目前年度综合厂用电率为7.4%。

 通过充分的调研与论证,逐步对#

1、2炉磨煤机钢球进行换型,更换为中南大学研发的铬锰钨抗磨铸球,目前#1E磨煤机已经在试用,该磨煤机电流由135A降至105A,同时煤粉细度可稳定在6~7%。全部换型后,预计厂用电率可降低0.4~0.6个百分点。 2月份#1机大修与6月份#2机小修期间,对#

1、2机组的凝结水泵进行了变频改造。#

1机凝结水泵变频器投运后,进行了凝结水泵变频节能计算参数试验,测试出机组不同负荷情况下的变频器运行数据。根据我司机组在电网中的位置及发电量目标,每台负荷平均为500MW,这样两台机组每天节能468kW×24×2=22320kW·h。

变频与工频对照表:(下表变频总功率包括冷却空调的10kW在内)

 由原来的三档调至二档,使500kV线路的输电电压由原先最高的525KV提高到了538KV,保证了较高的输电电压。通过计算,线路的线损率相比降低了5%,由原来的1.1~1.3%降至1.05~1.25%。

 合理安排辅机的启停及运行方式,生产部门出台明确的规定,各运行值严格执行。

 单机运行时进行江边补水泵和空压机运行方式的优化。化学制水尽量安排在白班进行,在早晚班不制水的情况下可保持单台江边泵运行。通过试验调整,单机运行的情况下可维持两台除灰空压机运行。

③主动出击、加强与南网沟通,实现年度发电量72亿度、确保电费及时回收

 积极做好与南网总调、方式的沟通工作,建立公司高管对应总调中心及处室领导,值长

对应调度长,值班员对应调度员的定期电话沟通、定期走访联谊模式。

 加强对南网规章制度的学习,重视南网运行评价工作,每季度进行分析并落实相关措施,树立公司在南网的形象。09年一季度运行评价排名提前十几名。

 通过深入分析经济危机对南方电力市场的影响,结合机组的实际情况,实时安排#1机

组在1月下旬至3月间进行机组大修,确保迎峰度夏来临前机组在安全与经济运行方面达到优良水平。

 充分利用南方汛期特点及其对电力需求的影响,合理安排#2机组的计划检修时间,并

机组交流 篇3

冲击式水轮机的效率研究表明:高水头冲击水轮机最优效率所对应的最优转速范围很窄,转速是影响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应采用变速恒频运行措施来提高机组性能,它可使水轮发电机组一直处于最优工况运行,加权平均效率提高2%~5%,并减少水轮机转轮空蚀和磨损,大大延长机组的检修周期和寿命。

本文研制了基于32位DSP的高水头冲击水轮发电机组交流励磁控制系统,在国内首次对高水头冲击水轮发电机组的变速恒频运行、最大效率追踪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并开发了高可靠、高性能、低成本交流励磁与调速协调控制系统,提出了空载运行控制策略和发电运行协调控制策略,提高了电网稳定性,实现了高水头冲击水轮发电机的最大效率追踪。

1 系统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交流励磁变速恒频冲击水轮发电机组主要由冲击式水轮机、双馈型异步发电机、液压调速器、交流励磁主回路、交流励磁与调速器协调控制系统组成,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并网发电机组多工况运行(如空载运行和并网运行等),控制系统具有多变量、多回路、多目标等特点,且被控参量非线性、强耦合。为了获得良好的控制品质,笔者提出了变结构、变参数协调控制思想,即设计协调控制模块,建立协调控制机制。在协调控制模块管理下实现空载运行控制和并网发电控制的动态切换、交流励磁控制和转速控制的动态匹配。并网运行时交流励磁与液压调速协调控制系统原理如图2所示。

空载运行是为并网运行做准备的。此时,空载控制程序根据水头和最优转速模型计算最优转速na,其速度调节回路按转速指令控制调速器,粗调水轮机转速至na,完成最优转速开机。系统投励操作信号发出后,其电压调节回路检测水机转速,调节交流励磁电流的幅值、频率和相位,使之满足:fm+fe=fz,ut=un,θt=θn,以等待并网。式中:fm代表水轮机频率;fe代表交流励磁电流频率;fz代表电网同步频率;ut代表机端电压有效值;un代表电网电压有效值;θt代表机端电压相位角;θn代表电网电压相位角。

并网运行以提高电网稳定性为首要目标,主要完成功率调节和最大效率追踪,交流励磁与液压调速采用协调控制,协调控制系统包含功率解耦调节、速度调节、负荷突变控制和水机喷针开度前馈控制等四个部分,电网负荷变化和水头变化是主要扰动因素。中小机组的输出功率给定一般都是由电网调度来分配,功率调节回路按功率需求指令调节。和同步发电机的调速器调节有功输出、直流励磁系统调节无功输出的控制方法相比较,交流励磁异步发电机组的优点是交流励磁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有功、无功的独立控制。若功率需求变化时,有功和无功调节回路调节励磁电流,跟随电功率需求变化;喷针开度前馈控制预调水机出力以减小速度波动;速度调节回路缓慢调节水机喷针开度以调节机械出力,平衡电功率变化,抑制水轮机转速波动。若水头变化,控制系统计算最优转速,速度调节回路按新的转速指令控制转速,实现最大效率追踪。同时,功率调节回路检测水机转速,快速调节交流励磁电流幅值与频率,以使输出功率无波动。得益于交流励磁与液压调速的动态协调控制,功率调节快而精,提高了电力系统稳定性;速度调节慢而粗,减少了机组喷针抽动,降低了速度控制难度,实现了最大效率追踪控制[1,2,3,4,5,6]。

2 交流励磁与液压调速协调控制策略

协调控制模块实时监测发电机组状态,按协调机制调用控制策略、调整控制结构、重配控制参数。协调控制系统总体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7,8,9]。

2.1 空载运行控制策略

空载运行时,发电机组为并网发电做准备。空载运行控制策略由电压调节回路和速度调节回路组成。速度调节回路按最优转速指令调节水轮机的喷针开度,实现最优转速开机、多转速并网。系统投励操作指令发出后,电压调节回路跟踪电网电压向量、检测水机转速、快速精确地调节励磁电流幅值、频率和相位,从而调节发电机机端电压向量以满足并网条件。具体调节步骤如下:

(1)根据水头数据和最优转速模型计算最优转速na;

(2)将na作为速度调节回路的转速指令,速度调节器调节水轮机喷针开度,将水轮机转速稳定在最优转速;

(3)操作指令发出后,其电压调节回路以电网电压为参考量,检测水机转速、调节励磁电流的频率、幅值和相位,使发电机机端电压满足并网条件;

(4)接并网指令后,操作并网断路器合闸并网。

2.2 并网发电控制策略1

并网发电时,调节输出电功率满足负荷快速变化、提高系统稳定性是协调控制系统的核心任务。当DL=1时,即并网油开关合闸,协调控制模块调用并网发电控制策略1。控制策略1由功率解耦控制、速度闭环控制和开度前馈控制组成。当功率需求变化时,有功功率调节回路和无功功率调节回路以功率指令为给定值,快速、精确地独立调节有功和无功励磁电流分量,使输出电功率快速跟随有功和无功变化;开度前馈控制根据有功变化量,在机组转速尚未变化时预调喷针开度以减小转速波动;输出电机功率的变化将破坏电功率和机械功率的平衡,机组转速缓慢变化,这时速度调节回路作用,调节水轮机喷针开度,重新恢复发电机与水轮机功率的平衡,保持机组转速恒定。

当工作水头发生变化时,控制任务是实现最大效率追踪。按最优转速模型计算最优转速指令,最优转速指令变化时,速度调节回路起作用,调节水轮机喷针开度以满足新的转速指令。速度调节过程中,转速变化将对功率调节产生扰动。要维持电机输出功率恒定不变,功率调节回路也同时起作用,检测水机转速,调节励磁电流频率。因为机组转速变化缓慢,电功率调节响应迅速,因此可通过提高功率调节回路的抗速度扰动能力来获得良好的控制品质,不设功率前馈控制。

2.3 并网发电控制策略2

当DL=1,且功率需求和工作水头同时变化时,协调控制模块调用并网发电控制策略2。控制策略2同样由功率解耦控制、转速闭环控制和开度前馈控制组成,不同之处在于三种控制遵循严格的时序,即先启动功率控制以保证电网稳定,待调节过程基本稳定后再启动最大效率追踪。协调控制模块首先将功率指令下发给功率调节回路,功率调节回路快速、精确地独立调节有功和无功励磁电流分量,使输出电功率满足电网需求变化;前馈控制在机组转速尚未变化时预调喷针开度以减小转速波动。功率调节基本稳定后,电机功率的变化势必打破电功率和水轮机出力的平衡,引起机组转速缓慢变化,这时启动最大效率追踪控制:计算最优转速指令,投入速度控制回路以调节水轮机喷针开度,从而平衡发电机与水轮机功率,调节并稳定转速。

2.4 负荷突变控制策略

当DL=1时,为了快速抑制负荷突变或电网故障所引起的频率和电压波动,协调控制模块检测电网电压的幅值变化Δu和频率变化Δf。当变化大于死区时,调用负荷突变控制策略,投入有功、无功校正环节,即在转子励磁电流给定环节叠加有功、无功校正分量Δi*t2=f(Δf)和Δim*2=f(Δu)。

3 交流励磁控制系统硬件实现

交流励磁控制系统硬件平台由微处理器模块、传感器模块、信号调理模块、信号隔离、驱动模块、双PWM主回路等组成。全数字化交流励磁控制系统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由于系统检测参量多、变化快、数据处理量大,且对控制系统实时性要求高,故选用TMS320F2812作为主控器[10,11]。

4 交流励磁控制系统软件实现

控制系统软件主程序流程,如图5所示。

系统状态检测模块主要用于检测开机命令、停机命令、并网断路器状态、功率给定等信号。系统故障检测模块主要用于微机控制系统自检和检测锁定、复归、油压、温度等开机准备信号是否正常。若系统检测无故障且开机命令发出,控制系统调用空载运行控制策略,开机并进入空载运行,等待并网操作。开机顺序是先打开水轮机喷针至空载开度,在速度控制回路作用下,将机组转速稳定在最优转速;然后交流励磁控制投入,实施机端电压闭环控制,调节励磁电流幅值、频率和相位,跟踪电网电压向量以达到并网条件。

进入空载运行后若并网断路器合闸,即DL=1,系统自动转入发电运行。在发电运行控制策略作用下,有功、无功和速度控制回路协调工作,实现有功、无功独立控制和最大效率跟踪;若断路器再次分闸,即DL=0,系统解列后回到空载运行。在空载运行或发电运行状态,若机组接到停机命令,则进入停机操作:关闭喷针开度,切除交流励磁,同时反向冲水制动,等待机组转速为零后锁定。

空载并网控制程序由定子电压检测、转子电流检测、状态检测、空载运行交流励磁控制、SPWM控制、速度控制、并网操作、停机控制等子程序组成。

发电运行控制程序由定子电流电压检测、转子电流检测、运行状态检测、交流励磁与液压调速器协调控制、SPWM控制、解列操作、停机控制等子程序组成。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装置由直流电动机、交流异步发电机、直流可控电源、双PWM主回路、励磁与调速协调控制系统、同期并网装置等组成。直流电动机及直流可控电源模拟水轮机作原动机,功率为3.3 k W,采用调压调速方式;交流绕线电机模拟双馈异步发电机,功率2.2 k W,4极,额定转速1 500 rpm,直流拖动电机和交流异步发电机直轴连接;双PWM主回路向交流异步电机转子绕组提供变频励磁电源,直流可控电源向直流电动机提供电源;励磁与调速协调控制系统检测状态量、输出控制量,协调控制发电机功率和直流电动机转速;同期并网装置用于并网操作,电网电压380 V。

5.1 空载并网控制实验

实验波形及数据如图6所示。实验结论:1)经计算,并网时间0.20~0.25 s;跟网调节时间<0.1 s;该实验条件下冲击电流<5 A,并迅速衰减。2)空载并网控制策略使机端电压快速跟踪电网电压,并网时间短,冲击电流小。3)交流变频范围≥±15.00 Hz,机组能在宽转速范围内快速小扰动并网。

5.2 最大效率追踪实验

实验波形及数据如图7所示。实验结论:1)最优转速算法能实时计算最优转速,计算精度高;最优转速变化±20%,水头变化范围可达±44%。2)速度控制回路按最优转速指令调节,将转速稳定在最优转速;转速响应慢而稳、有效克服了机组抽动。3)交流励磁与调速器的协调控制,使最大效率追踪过程中的转速变化不影响有功、无功输出。调节过程中有功波动小,无功无波动,稳定后有功、无功不变。

6 结论

运用交流励磁技术与高水头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结合能更充分有效地利用水力资源,从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体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本文以32位DSP为控制器,开发了能实现最优动态匹配重构容错控制的高可靠、低成本交流励磁与调速协调控制系统。课题研究成果不仅可以用于水力发电机组,同时也能在风力发电机组上加以推广应用。高水头冲击水轮发电机组的最大效率追踪以及相关的交流励磁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应用价值和较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摘要:在国内首次对高水头冲击水轮发电机组的变速恒频运行、最大效率追踪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针对被控对象多变量、强耦合特点,提出了变结构、变参数协调控制策略,实现了交流励磁控制与液压调速器的最优动态匹配。采用双PWM变换器结构,构建了一套基于TMS320F2812的高可靠、低成本交流励磁与调速协调控制系统,通过实验分析表明,该控制系统提高了电网稳定性,实现了高水头冲击水轮发电机的最大效率追踪。

关键词:变速恒频,交流励磁控制,数字信号处理器,高水头冲击水轮发电机组

参考文献

[1]Pena R,Clare J C,Asher G M.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 using back-to-back PWM converter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variable-speed wind-energy generation[J].IEEE Proceedings on 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1996,143(3):23l-241.

[2]Tang Y,Xu L.A flexible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control strategy for a variable speed constant frequency generating system[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1996,10(4):472-478.

[3]李晶,等.大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建模与仿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24(6):100-105.LI Jing,et al.Modeling and dynamic simulation of variable speed wind turbine with large capacity[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4,24(6):100-105.

[4]吴国祥,等.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运行综合控制策略[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8(4):435-440.WU Guo-xiang,et al.A synthetic control strategy for DFIG wind power generation[J].Electric Machines and Control,2008(4):435-440.

[5]贺益康,等.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电系统运行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7):55-59,68.HE Yi-kang,et al.Investigation on an AC excited variable-speed constant-frequency wind-power generation system[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4,28(7):55-59,68.

[6]廖勇,杨顺昌.交流励磁发电机励磁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8,18(12):87-90.LIAO Yong,YANG Shun-chang.The excitation control of alternation current excited generator[J].Proceedings of the CSEE,1998,18(2):87-90.

[7]辜承林,韦忠朝,等.对转子交流励磁电流实行矢量控制的变速恒频发电机[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21(12):119-124.GU Cheng-lin,WEI Zhong-zhao,et al.VSCF generator with vector control for rotor AC exciting current[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1,21(12):119-124.

[8]卞松江,吕晓美,等.交流励磁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控制策略的仿真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16):57-62.BIAN Song-jiang,Lü Xiao-mei,et al.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Ac excited VSCF in wind power systems[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5,25(16):57-62.

[9]刘其辉,贺益康,卞松江.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空载并网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24(3):7-12.LIU Qi-hui,HE Yi-kang,BIAN Song-jiang.Study on the no-load cutting in control of the variable-speed constant-frequency(VSCF)in power generator[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4,24(3):7-12.

[10]刘和平.DSP原理及电机控制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机组交流】相关文章:

机组故障05-12

冷冻机组05-21

直流机组06-05

关键机组06-06

应急机组06-07

皮带机组成05-05

机组小修总结05-07

空气加热机组05-07

冷水机组05-10

3号机组05-12

上一篇:深化特色下一篇:现场验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