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别样的教育情怀

2024-05-14

感悟别样的教育情怀(精选10篇)

篇1:感悟别样的教育情怀

“如果有来生,我希望做一棵树。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三毛的一首小诗写出了她浪漫多情的内心世界。细细想来,这何尝不是一个师者应该拥有的情怀!

扎下生命之根,我们的内心才会安然。

今天这个时代太容易让人迷失自我。作为一个教师,一旦失去了爱、童心和激情,让功利风化了自己的内心,那这个职业就没有了灵魂。走近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叶圣陶等教育家,你能清晰地看到他们的人生轨迹。因为他们终其一生都在为怎样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努力。他们留下的一句句教育名言振聋发聩,洗涤着一批又一批师者的灵魂。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我们可以没有高深的理论,也可以没有丰厚的学养,但唯独不能丢掉的是育人之本。唯有牢记自己育人的使命,老师才可以在现实中真正做到:任尔东西南北风,我心自岿然不动。只要一节课上学生有成长的痕迹,我们何必太在意方法与策略?只要一段岁月中老师与学生的生命都焕发着活力,我们何必在过程与结果中纠结?

如何深深地扎下自己的生命之根?只有读书。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为人师者只有明了这些大道,教育才不会迷失方向,教学才不会功利。当我们不为考试,不为训诂,只为汲取智慧而遍读经典时,我们生命的姿态必然是蓬勃昂扬的!

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中完成生命的蜕变,教师最终才可以享受人生,奉献才情。

固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长为名师,但是每个教师都必须成长。为学生成长。“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种教育的智慧首先源于自身的正能量。为自己成长。生命是一场修行,丰盈自己的生命本就是一个师者的追求。做一个读书人,在经典作品中沉淀;做一个有心人,在每一次反思中提升;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成长为一个博学的老师,让学生感受知识的美好;成长为一个快乐的老师,向学生传递一种积极的心态;成长一个富有情趣的老师,给学生展现一种诗意的生活。这才是师者的人生,无需冠以高尚之名!

教师本就是精神家园的守望者。尽管今天这个社会给予了老师更大的压力和更多的诱惑,但是师者永远不该丢掉自己的本色。如果连教师都不能有所坚守,我们的社会根本无底线可言。

诗意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上,活出一种优雅,站成一种永恒。愿每一个在教育上前行的师者,都能从容成长,静静等待,默默守候。

作者|社旗县第二初中 宋桂锋

篇2:感悟别样的教育情怀

张局走进办公室询问学校情况,了解师生状况,老师们倍受鼓舞,感受局长的亲切。张局长走进教室和老师们一起认真听我上的一年级《找规律》一课,时而看,时而记,时而思,时而微笑,时而点头,随情境而动,张局是个好学生。听完课大家及时参与评课,张局先让我谈谈设计思路,我就本节课简单进行了说课,我从变魔术导入,让学生猜魔术中的规律引入课题《找规律》,导入还算切题顺利,第二环节以将要搬进新教室为引子让学生带任务去观察主体图,初步自学例题,学习图形的规律。第三环节去生活中寻找规律,找生活中吃的规律、用的规律、自然万物的规律,我寻找了像一日三餐周而复始、一周七日循环往复、白昼黑夜循环更替、孩子们的衣服、辫子中隐藏的规律。

第四环节让孩子创造规律,我用了小组合作创造一组有规律的动作和小组内用小棒摆规律的活动去创造规律,以此将学以致用,学有用的数学。听课的老师对我的课谈了自己看法,让我很受用。刘晓飞老师评价我班孩子举手积极,学习气氛浓,用口令很好管理课堂,小组合作应用于课堂并为课服务不单为了用而用,课堂形式灵活,紧密联系生活。结课接规律发奖,首尾照应,切题。袁玉霞老师评价课堂导入新颖,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也要关注细节,鼓励语言要更多更具体。王明阳老师评价课堂环节清晰,设计用心,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合作学习,有提问,有质疑,关注课外拓展知识的运用,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团队精神。应更加关注课堂生成,语言更科学(如:周日到周六为一周)。马玉娟老师从语文角度看数学,肯定了我有意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观,如与老师一齐写课题,课前学习工具的摆放。建议要保护敢于创新孩子的自尊心,鼓励有创新的孩子(如:一直举手发言的朱家浩)。

管主任基于从观察度和参与度的方面评价,课堂既要关注教师还要关注学生。肯定教师能观察生活实际寻找规律,创造性的使用规律,四人小组合作、设计规律,让学生动手去操作,说明教师能将师生的课堂地位摆正,体现学生自主、教师主导的师生关系。课堂有探究,有合作,课堂是在玩中学数,学中用数学。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知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从学生观来看,学生动手动脑,关注学生从“读、看、听、说和做”等方面去参与,达到课堂的高效。肯定教师驾驭课堂灵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参与度高。指出在四人摆小棒环节展对没有展错,展的有些少,此时记得高效课堂培训时马玉周主任说的“三展三不展”,展错不展对,自己没做好。

接着闫广阔校长从大处着笔,谈了自己的看法,此课符合新课改理念,做到了“清”字,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忘了出示小黑板上的学习目标。

张局长做最后发言,赞扬了我校老师们的评课水平,肯定了我的课“活而不乱,重点突出。设计围绕目标而定,是一节体验式的课。”得此殊赞,实属不敢。张局强调,数学中的找规律思想很重要,在其它知识的学习中,在孩子今后的人生里,规律的学习,规律的生活,无规律就无体统,将规律升华,将规律放大,张局的大数学观对我们启发很大。张局建议:学习习惯的养成要从低年级开始抓。小组的作用要再放大,牢固捆绑成员,发挥团体精神。挖掘孩子身边的资源,比如在教室内找规律,桌凳窗都有规律,包括教室里坐的人都是五官一样多的。提出我在处理小组活动用小棒摆规律时要求不十分具体,用小黑板出示更好。指出没有在课堂上处理课后练习,是由于时间安排后段不紧凑,没有时间去处理,以后需改进。从评课的角度观,张局是好同伴。

临走之前,在校门口亲切询问我参加教师用书培训班的情况,我分的任务,叮嘱我们将教师用书细细的研透,鼓励我们快速成长起来。张局,是位好领导。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也深深的反思了自己的课,亮点有,但遗憾也不少,比如,王明阳老师说的课堂语言要科学,以后读不同领域的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比如,关注课堂的生成,鼓励孩子们的创新,保护敢于创新孩子自尊心。比如,张素芬老师提出的建议,一年级的学生整节课处于兴奋状态,中途是不是休息一分钟,静静的想一想所学知识,做到动静结合,值得我想想。比如,张局提出的减轻孩子的课外负担,都应引起我的深思改变。

这个春日,不同寻常,我收获颇丰,因有帮助我的同伴。这个日子,不同寻常,我们很幸福,因有领导的陪伴。

篇3:别样的情怀——霖森办公室

建筑面积:300平方米

完成时间:2014年7月

主要材料:中国黑镜面处理砖、灰色砖、爵士白大理石、白色乳胶漆、铁丝网等

本案中, 设计师以中式底蕴文化来营造空间的平静氛围, 用软饰和色彩增添空间的活跃气息, 两相碰撞, 别有洞天。

霖森平面设计公司位于新疆乌鲁木齐, 是业内知名的平面设计公司, 其作品在业内得到广泛认可。经过与业主沟通, 设计师以中式底蕴文化来造空间的平静氛围, 用软饰和色彩来增添空间的活跃气息, 两相碰撞, 别有洞天。

办公室在平面布局上划分为两层, 一楼为行政办公室和设计部, 设计部又规划了讨论区、办公区、阅览区、休息区;二楼为休闲区、会议室和经理办公室。在色彩运用上, 以黑白灰为背景色, 搭配绿色和做旧的老木头色, 给人一种原始森林的感觉。

平面设计行业是一个非常注重脑力劳动的行业, 需要非常丰富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一个平静的设计空间与激发思想活跃的空间氛围显得尤为重要。走进公司, 几个大大的LOGO映入眼帘, 一株枯木平静地立在那里, 周围散落着一些白色的石头。大量的书籍为设计师们提供了创作的灵感, 做旧的老木头办公桌家具散发着原始气息的感觉。缓缓走到二楼, 黑色的钢丝网栏杆、顶上的几朵白云, 仿佛让你置身在大自然的环境中, 有一种别样的情怀。

当工作累的时候, 可以到二楼的吧台区喝喝茶聊聊天, 放松一下心情, 不远处还飘着几朵白云, 仿佛有一种置身室外的错觉。吧台顶面的层板上放着一些小绿植盆栽和一些红酒;层板下倒挂着一些红酒杯。开敞式的会议区还可以作为公司举办活动的场所, 小桌子可随意摆放。经理室随处都可以看见绿色的植物, 在靠窗的角落里还规划了一处景观, 浓浓的绿叶为空间增添了一份春色盎然的景象, 很好地融合了室外和室内的景观。除了以上这些, 还有一些霖森公司设计的比较有创意的LOGO墙面、文字导引符号, 既结合叙品设计的元素满足了视觉传达的功能需求, 又提升了审美的需求。

现在平面设计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室内设计领域, 为室内空间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和精神品质, 但它又不能完全脱离室内空间环境而孤立存在, 应将元素有机地结合, 创作出和谐共存的视觉美感空间, 实现更好的信息传达目的。

篇4:别样的情怀和眼光

阿岚女士的眼光是具有相当穿透力的。她在大部分散文写作中使用的是第一人称、限知视角,即用“我”的眼睛和口吻去观察和描写人物、叙述故事,把人物和事件放在有限的框架里来显示,不枝不蔓,具有直接目击性,并且浸透了作者的感情。

《静水深流》所写到的,除了一些是从当下现实人生中直接捕捉来的,相当一些是从记忆深处搜寻出来的,黏附着分明的精神丝缕。对于这类题材,阿岚女士在使用限知视角时,还用了即时叙说和历时叙说相叠合的方式来处理。所谓即时述说,就是在事件发生的现场观察留存印象的重现;所谓历时叙说,就是经过时间过滤留存的积淀———反思以后的评价———的渗入。要写好回忆性文字,势必要将这两者无间地叠合起来,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要“穿越”时空,从彼时彼地和今时今地两个角度来考量。

阿岚女士这方面的艺术处理是很有意思的。书中“童年的梦影”一辑所写都是陈年旧事。用孩子的眼睛再现文革时期发生在家属院里、自己家里和学校里的事件和人物。诸如五岁参加红小兵,两派武斗的血腥场面,无辜者被迫害至死的状况,革命仪式的婚礼,样板戏排演中的“花絮”,忆苦思甜活动中人们口是心非的做作,等等。道出了那个时代种种摧残人性行为的荒谬和惨烈。这样一些事情,即使是一个孩子也心知其非,但他们也只能深藏心中,不能像安徒生童话中的孩子那样,明明白白地喊出来。倘若偶尔有点透露,比如作者看到泥塑收租院中刘文彩“黑洞洞的肚脐眼”“捅成这么大一窟窿”,“不禁笑出声来”,惹得大家注意的眼光,待到察觉时吓傻了,担心会不会定为反动分子受到惩治,从而揭示出在集权政治的控制之下,无所不在的恐怖气氛和人人惟求自保的心理,甚至连孩子也难免。

关于“文革”,我们看过王朔、王小波小说中狂欢节式的荒谬、卢新华、苏童小说中撕心裂肺的惨痛,但是很少见到用孩子的眼睛审视并用语言予以表现的。作者作为一个经历了“文革”的孩子用已经觉醒的眼光再度审视那个时代,娓娓传情地加以表述,在即时和历时双重叙说叠合的作用下,既鲜活又深沉,尽管是极为平常的事,也显得触目惊心。何况还有着觉醒以后的个我的自嘲、自讽、自责呢?

阿岚女士写得较多的题材,是普通人的平淡人生,且大都采用第一人称、限知视角,用这样的视角表现现实题材,容易拉近自己和表现对象的距离,写他人同时也把自己带进去写了,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活泼泼的有着个性的女子。

从《静水深流》中,很容易感受到作者对市井生活的爱,见到她对生活在百丈红尘中种种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十八世纪的英国作家山谬?约翰生说过:“当一个人对伦敦感到厌倦的时候,他对人生也会感到厌倦,因为人生所能得到的一切愉悦,在伦敦全能得到。”当代中国急剧现代化的都市,为人们提供了过去时代所没有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向人们展现出五方杂处的喧闹的画廊。

作者饶有兴味地观察和描摹这个画廊里的种种人和事。历数一下:精心烹饪酸菜鱼的胖胖、嗜酒如命的擦皮鞋的东北汉子、腿有残疾的理发师小周和他来自边陲小镇的老婆、收废品的小女孩、摆“学生小饭桌”的陈哥李姐、知足常乐的杨姐、互助养老的云仙姑姑和金伯伯、特有性格的“印刷通”樊姐、猜呀详呀还弄不懂的赵宁、快人快语的胡大姐、被“啃老”儿子逼得逃亡异国的老夫妇、简单快乐的收破烂的小马、有决断有主见的陶姨、嫌弃病中老母的姐妹、故作姿态自我炫耀的林老太太的女儿。他们活跃在阿岚女士的笔下,风风火火地走着,欢笑着,叫喊着,忧愁着,一天又一天地按照自己的节律活着。

作者把自己看成和他们一样的人,全然没有都市白领的傲气。只要从题目中哥呀、姐呀、姨呀的称呼上,就可看出彼此间的亲昵味儿。她把这些市井平民看作自己的朋友、亲人,为他们的每一点成功和开拓而高兴,哪怕仅仅是买了房子,儿子考上了技工学校,手头多了几个钱;为他们的每一点蹉跌而闷闷不乐,哪怕仅仅是疾病、磕磕碰碰、孩子不成器;为他们沾有的种种不良习气———小市民习气而愤懑、揪心,哪怕是矫情、做作、缺乏修养。正因为阿岚女士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平等的姿态,有着一颗很纯朴的同情心,才能读懂这些生活在城市底层的人,才能表现出他们的生存状态,表现出现代都市中一个个鲜活的人。

感谢阿岚女士写出了这样一批人群,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城市的群聚部落,勾勒出一幅生动鲜活的人物画廊。

阿岚女士写得最多的是女人,写得最为精彩的是她自己,她的散文作品应该说是相当不错的女性书写的范本。

女性书写理论的代表人物法国学者埃莱娜·西苏和露丝·伊利格瑞,提出妇女要通过自己的书写活动,从男性中心的象征秩序和社会控制结构中突围。他们期待妇女在文本世界中体验无压抑的自我以及表达的愉悦,进而在现实世界里构建出全新的自我。

男人写女人,总有点隔膜,唐诗中不少题为“宫怨”、“闺怨”的诗,都出自大丈夫之手,显得轻飘飘的,远不如汉乐府中女性作者唱得那样沉痛凄恻。阿岚女士用女性的眼去观照女性他者和自我,把外视与内窥很好地统一起来了。

上面提及的人物和事件,不少是涉及女性的,在阿岚女士的笔下,不少都市下层的女性比起男性来,似乎更为善良,更有朝气和作为,更具开拓精神。当我们看到艳艳发屋的女主人高艳威风凛凛,把正在隔壁打牌的丈夫“揪着耳朵往外拖”的情景,不禁哑然失笑。

阿岚女士还有滋有味地写自己,一个都市小资女性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的欢乐与痛苦,她用别样的眼看丈夫的长亲,尊敬、亲昵之中,不无调侃。他写自己小家的屡次搬迁,对于现今的家的着意经营,连一个朝北阳台也写得风生水起,透露出对于自己生活环境的眷恋之情。她咀嚼着伤病给自己带来的疼痛,回味着受到丈夫精心照料带来的欢愉。她聪慧,变换着花样,做出种种菜肴,给家人带来小小的惊喜。

现代学人陈寅恪诗云:“著书唯剩颂红妆”,“颂红妆”是不容易的,时代和性别的隔膜,耗费了老人最后的心力。“红妆”来写红妆,也未必容易,得有别样的情怀和眼光。

篇5:别样情怀现代诗歌

大颗大颗的雨滴伴着轰隆隆的雷声,

从乌云深处猛烈地穿插而下。

浓郁的树荫遮不住声声蝉鸣,

而蝉的身影却无处可寻。

夏天清凉的雨水,

一次又一次地淋湿我美丽的梦!

梦想自己成为一只自由自在的蝉,

从狭窄的空间奋力攀登,张开翅膀,放声歌唱。

今天的我已成为它的忠实的粉丝,

看着它翩翩起舞,聆听它清脆的鸣叫。

不时勾起我儿时的记忆 ,

每一次都能唤醒一个梦!

那是亲情的呼唤,

那是淳朴而稚嫩的.童真。

每一缕阳光都唤醒一只鸣蝉,

每一次雨落都敲打出一片蝉鸣,

渐渐地迎来了丰收的秋季,

这就是夏蝉迎接秋收的别样情怀!

七月的蝉鸣依然清脆,

犹如故乡的炊烟,

飘向记忆的深处,

这单调的韵律,

伴随着思念四处漂泊,

淹没了美丽的情愁!

蝉以别样的心情,

在夏天的舞台与万物和鸣。

当秋天的掌声响起,

那些与蝉鸣相关的作物从空洞变成饱满。

而我只能在蝉鸣声里,

篇6:(人民领袖)的人民情怀感悟

春节前夕,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网络微视频《人民领袖》,一经推出,就在朋友圈被刷屏了。珍贵的照片、亲切的同期声,熟悉的话语,令国人备感振奋,也备感幸运——有习近平总书记这样的人民领袖,真是国之大幸。

他从人民中来,居庙堂之高而不忘其民。微视频里出现的最多的,就是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困难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最牵挂的,始终是广大人民。每到一处地方考察,他会亲自揭开锅盖看看人民群众吃的是什么,他会嘘寒问暖关心困难群众冷不冷,他甚至走进群众的厕所,赞叹旱厕改成了抽水厕所。他对人民的关心和爱护,是发自肺腑,是无微不至,是大爱无疆。

他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红心,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人民群众笑了还是哭了,是他判断党的工作的准绳,人民之所求,就是他奋斗的目标,人民之所恶,就是他打击的对象。惩治人民群众最痛恨的腐败,他有贪必肃,有腐必惩,踏石有印,抓铁有痕。抓好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扶贫,他严管干部,发现人才,锲而不舍,真抓真扶。他从不曾忘记

他忠于信仰,把历史的功绩归功于人民。虽然身居高位,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与拥护,带领中国人民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的成绩,但他没有丝毫骄矜,从不宣扬自己,反倒反复告诫全党:“走的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他说,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所以,他始终扎根人民,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并把历史的功绩归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正如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春祝词中所说的那样,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每个人都应该深深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跟着人民领袖的脚步继续前进,将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

【篇二】

1982年3月,习近平来到正定工作,他与当地百姓“一起苦、一起过,一起干”,在这燕赵大地的西南一角书写下一首青春洋溢的感人诗篇。《习近平在正定》一书通过被采访者口述还原了总书记当时在正定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值得我们广大干部认真研读并用心感悟。

近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句话在网上一度刷屏,阅读《习近平在正定》一书,让人不自觉地将之联系在一起,这句话彰显了总书记始终心系人民的一片赤子之心,而在正定工作的三年时间正是总书记“为民情怀”的生动诠释,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始终如一。

为人民,总书记始终心系民生,勇于担当。工作中,习近平把人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他来到正定以后,了解到正定县征购负担过重,同时由于长期受到思想和体制的束缚,片面追求粮食高产,陷入了单一经营的困局。农民们不仅吃不饱,收入水平也十分低下。习近平冒着犯错误的风险,与吕玉兰一起向中央反映,使正定县的征购指标得到有效核减,并改善种植结构,一年就彻底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大幅提升了农民收入;

“治国之道首先裕民,裕民才能国强。”习近平支持并号召正定百姓靠勤劳致富,他通过召开商品生产会议,表彰带头致富群众,发挥“致富样板作用”,同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等方式,在经济上帮助扶持致富人、在法律上坚决保护致富人,调动了群众积极性,使得正定的百姓敢于致富并获得成功;

习近平还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得知南牛公社永固小学校舍破烂不堪,学生被迫停课,他立刻责成南牛公社党委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改善办学条件,要求“要做到全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他一有时间就去学校转,以确保掌握全县校舍危旧情况和修缮进度。直到1985年5月赴厦门任职前,他仍然牵挂着孩子们……

为人民,总书记始终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一定要树立求实精神,抓实事,求实效,真刀真枪干一场。”习近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重温习近平在正定的岁月,这一理念贯穿始终。1982年至1985年,习近平经常深入正定县塔元庄村调研,并逐步了解正定县其他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发现“以粮为纲”的思想严重束缚了正定经济的发展。他聘请专家对全县商品经济和前景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后,提出了“半城郊型”的经济发展路子,使正定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大翻身”;

正定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文化名城,习近平酝酿借此发展旅游业。1983年他偶然得知中央电视台拍摄《红楼梦》需在北京周边选址搭建荣国府,仔细考虑后,他大胆决定“弄假成真”,不搭假景,建实景。他说,看准了就要抓,一抓到底,抓出实效。荣国府建成后,极大地带动了正定旅游业的发展,创下了旅游业的“正定模式”;

此外,正定历史源远流长,习近平十分重视历史遗迹和文物的保护工作,他熟读县志、史料,经常在工作之余亲自寻访和勘察古迹,对于损毁严重的古迹,他对相关负责人提出严肃批评,讲古迹修复并保护起来。他还任命贾大山为文化局局长,组织开展文物普查,健全文物保护制度,组织编写《正定古今》等书籍,为正定的历史传承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为人民,总书记始终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守旧未必风平浪静,改革必然海阔天空。”习近平是改革的坚定拥护者,是改革的坚定实践者,更是改革的坚定保护者。正定县农村的体制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导致了农民积极性不高,生产效率低下。习近平经过仔细思虑,与冯玉兰、程宝怀在“河北省没精神,石家庄地委领导没讲话”的情况下积极推动“大包干”并在双店公社试点成功,农民收入当年就翻了一番半,开了河北省省“大包干”的先河;

习近平任县委书记期间,正定县很多国有企业都出现了不景气,甚至连年亏损的情况,习近平在进行了深入探索以后,决定对企业“松绑放权”。他深刻地指明了体制改革的方向,制定了《正定县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设想》,对全县企业实行“五权放开”,又在全县经济会议上提出“一包三改”,并积极奖励先进,进行技术革新。很快,正定的很多企业都打了“翻身仗”;

同时,习近平觉得,正定要发展,必须让更多能人站上舞台。他打破框框,消除偏见,任人唯贤,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他制定了正定县的“人才九条”政策,并积极向全国招揽人才。通过政策支持以及多方努力,正定县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他们后来都为正定县的发展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这一政策带来的发酵效应在他离开后多年仍持续释放……

为人民,总书记始终严于律己,敢抓敢管。“党风的好坏,决定人心的向背……”习近平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他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还带头抵制、纠正歪风邪气,遇事敢抓、敢管、敢于碰硬。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的3年多时间里,艰苦朴素,从不搞特殊化,十分自律。在住上,他睡在办公室。床铺由两条长凳支起一块木板搭建而成,铺上一条打满补丁的旧褥子,甚至连洗澡的地方都没有。在吃上,他也十分简朴,总是在机关食堂与大家一起“吃大锅饭”。在行上,他也总是轻车简从,只要不出城关,他就骑自行车。习近平的艰苦朴素给正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正定的领导干部树立了良好榜样;

1983年底,针对正定县一些党员干部贪图安逸、纪律松弛、精神不振、作风漂浮,不注重调查研究,工作不负责任的突出问题,习近平亲自主持制定了改进领导作风的“六项规定”。为推进落实,习近平又向县委四大班子写了一份亲笔署名的信件,提倡深入基层,大兴调查之风。正定县的领导干部作风逐渐得到改善;

为了让领导干部跟上形式,具备总揽大局,抓大事的能力。习近平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他改变过去“老中选青”的做法,实行“青中选优”,把党性强不强、能不能带领群众致富,作为选拔的重要条件,对农村基层领导班子作出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基层班子结构调整后,正定县在商品经济发展上很快迈出了新的步伐,各项工作出现新气象……

在正定工作的三年,奠定了总书记以身许党、以身许国、以身许民的政治情怀和伟大抱负,从正定的县委书记到我们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将“人民”作为不变的价值指向,将“为人民”作为不变的价值追求,体现出深厚的人民情怀。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一个将人民置于最高位置的领袖必将力量无穷,一个珍视人民的国家也必将兴旺发达。

【篇三】

近日,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推出网络微视频《人民领袖》。视频配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同期声,讲述了他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到今天的心路历程,让我们领略到了大国领袖的初心和使命。

珍贵的照片、亲切的同期声,熟悉的话语,令国人备感振奋,也备感幸运——有习近平总书记这样的人民领袖,真是国之大幸。

他从人民中来,居庙堂之高而不忘其民。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最牵挂的,始终是广大人民。每到一处地方考察,他会亲自揭开锅盖看看人民群众吃的是什么,他会嘘寒问暖关心困难群众冷不冷,他甚至走进群众的厕所,赞叹旱厕改成了抽水厕所。他对人民的关心和爱护,是发自肺腑,是无微不至,是大爱无疆。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最需要什么,我们就抓什么,困难群众最需要扶贫,我们就要抓好扶贫,确保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他始终重视百姓生活,国家的大政方针要看老百姓是哭还是笑,要是哭,就要注意该改正的改正,该完善的完善,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为人民谋幸福。

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如:精准脱贫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反腐倡廉工作、厕所革命等,一定不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把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希望落到实处,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新时代,始终紧跟人民领袖,永葆初心使命,风雨无阻,奋勇向前。

作为一名基层普通干部,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民服务,那就是继续发扬习主席的一心为了“人民”精神,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干好每一项工作。

【篇四】

诗人艾青有一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个回答彰显了习近平主席心系人民的一腔赤诚历久弥新。这是一份庄重承诺,也是一种公开勉励。

最近,我阅读了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系列采访实录《习近平在正定》,更加深切感受到了习主席的人民情怀始终如一。在正定工作的3年多时间,习近平同志和正定广大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走遍了全县的每一个村。

“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1982年3月到1985年5月,习近平同志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他经常骑着一辆老式凤凰牌“二八”自行车,奔波在正定县的乡间田野,穿梭于滹沱河的南北两岸。1000多个日日夜夜,习近平的足迹遍及正定县25个公社、221个大队。他和大家一起排队吃食堂的“大锅饭”,端着碗与大家拉家常;

骑着自行车到各地了解情况,和农民一样抽当地产的荷花牌香烟;

当时县委、县政府的大门也是敞开的,许多老农背着粪筐就进来了。书中22篇采访实录,还原了习近平在正定三年从政起步的奋斗轨迹,展现了深厚的人民情怀。年轻的习近平不仅从书本上了解了世界,也从现实中了解了农民,了解了人民的疾苦、期望和感情。

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经世济民历来被奉为入仕为官的正道。韦应物在苏州刺史任上碰到大旱饥荒,遂感慨“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白居易在县尉任上,察知百姓拾穗“充饥肠”时,不由产生“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的自责。这本书不仅是了解习近平同志作为党和人民的领袖成长奋斗经历的读本,也是激励新时代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担当作为的鲜活教材。一个不讲吃穿、不端架子,年纪轻轻的县委书记,为什么那么有威信?离开正定这么多年了,为什么当地干部群众一直对他念念不忘?这也给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有益启示:人民情怀在体验群众疾苦中萌生。只有在基层吃过苦、受过累,知道百姓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才能够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才能有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真正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

人民情怀是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不容偏离的执政根基。“各位同事:大家上任半年多了,人们还习惯称我们‘新班子’。我体味,其中不无期盼之意,上上下下都希望我们有一个新作风。初任伊始,县委做出了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提出反对衙门作风,注重调查研究,以每年三分之一时间深入基层。”1984年3月末,正定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同时收到一封内容相同的信,署名“习近平”。在正定期间,习近平常在县城大街上临时摆桌子,听取群众意见。那段时期正定形成的许多文件和重大决策,都跟这些调研有关系。

“芝麻官,千钧担”,担当起这个责任,就得心中装着人民、脚下沾满泥土、肩上扛起责任、手里握有办法。新时代,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勇立潮头,不是立在金字塔塔尖,不是钻进象牙塔塔心,更不是凌空蹈虚飘在云中进行“云计算”。而是率先扎到基层、冲在一线,怀揣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怀揣着拜民为师的谦虚态度,怀揣着工作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困难,深入到基层一线去,汲取推动改革的智慧,找寻破解难题的答案。

“无我”是一种勇毅信念。心中有国家、心中有人民,自然就没有“小我”的位置,于是也就能不言私利、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从正定的县委书记到我们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念兹在兹,心系人民。这也是我们这片古老又常新的土地上,“人民”是不变的价值指向、“为人民”是不变的价值追求、“人民性”是永恒的价值底色的生动写照。

【篇五】

《人民领袖》让广大干部群众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观看视频时,我深深被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活片段所吸引。该视频向我们全方位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和使命,让我们领略到一位国家领导人一切为了群众,时刻不忘群众,将群众是哭还是笑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为民情怀。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干部,尤其还是一名组工干部,我们脚踏实地、经受考验,在努力实干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一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才十几岁的习近平到梁家河去当农民,看到乡亲们的生活十分困苦,他期盼着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从此,他在心中默默许下诺言,以后有机会要从政,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现实证明,习主席做到了当时的承诺,从河北、福建、浙江、上海,他始终秉承着当时的初心和使命。在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做好党员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广大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办实事。

二是扎根人民,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组织建设紧紧围绕着广大干部群众,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群众,尤其是具体工作中要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到基层了解人民群众需要,风雨无阻,奋勇向前。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掌握人民群众的一手资料,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三是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当今的社会生活纷繁似锦,我们容易受到诱惑,从而使权利关、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把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利,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在工作中,我们要筑牢反腐防线,强化自律意识,提高自我警醒能力,自觉开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抵御住各种诱惑。

篇7:人才交流会感悟:别样的师德培训

今年的师德培训不同于往年,单位组织了一次让我们去人才招聘会体验生活。xx年7月22日一早,在天台县职业技术中专教学大厅举办的天台县人才交流大会现场人头攒动,一个个用人单位摆出的招聘摊位背后广告纸随风扇摆动,一个个充满了青春朝气的学子,将自己精心设计的自荐材料递上。队伍中也有一定数量的家长是陪同子女前来的。也有一些徒手的中青年应聘者奔走于自己能对口的,或是基本能对口的公司摊位前填写个人简历,留下联络办法。应聘队伍中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那就是来自我们天台机关幼儿园中心园和天都园的近四十位一线教师身影也在个摊点流动,人劳局的工作人员及有些应聘单位的工作人员都是我们现在或曾经的家长,一开始以为是我们机关幼儿园今天也在交流会现场设摊招聘教师,通过简单的交流,才知道我们是作为暑期师德培训活动的一部分。

我机关幼儿园全体六十多位教职员工,正式在编的只有四分之一,办园这么多年以来,进到我园教职工队伍中的,除了考编调动的以外,几乎很少有离职流失的,大家以园为家,兢兢业业,在幼教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园方也从没有对非在编人员有一种另眼相待,对所有招聘教职工都按国家规定缴纳相关的社保医保,并被评为台州市星级劳动保障用工单位,此次让一线教师参加人才交流会应聘活动,旨在让广大教职员工放宽视野,了解幼教行业以外的用工前景,更加珍惜自己已有的工作,更加爱岗敬业。

老师们在签到表上签名后便陆续进入到交流会的大厅,拿着相机的我在现场捕捉着一个个精彩的镜头,一开始我发现有一部分老师与其说是参加应聘活动,还不如说是来参观人才市场,东瞧瞧,西望望,转了一圈就回家了,也许是整个会场的摊位都没有她们专业对口的职位吧,如果只是简单地去当个机械操作工又不心甘……终于看到几位小姑娘在一家合资企业的摊位前坐下了,通过简短的问话,对方便要求填写相关的个人信息,至于什么时候入职面试还是个未知数,得等公司人才部的电话通知。

在巡查了几圈后,充满好奇与好胜心的我在太平洋保险公司的招聘摊前坐下,结合广告纸上的人员分类要求,我简单咨询了营销业务员,银保部业务员、专业培训讲师等具体的入职要求与工资差别,最后我填写了应聘培训讲师的简历与联系方式。7月22日人才交流会上不经意的投档,没想到月底面试后成功应聘并要求尽快签订合同投入正常工作,最后我只好说明真相,委婉谢绝。

接近中午时分,幼儿园的老师们纷纷完成应聘体验,在离开交流会现场时,我听到许多教职工都觉得经历了这次人才市场之行,发现目前自己的工作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也有一些老师清楚地认识到,不是工作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这份工作。有一句话说得好:“离开你,地球每天照样转”。我想,我们每位员工每天都会以最饱满最热情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这也是我们幼儿园的财富。幸福是通过比较得来的,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会比很多人都要幸福了。

此次的招聘会更使大家意识到如今的社会到处充满着竞争,我们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不要被社会所淘汰,少点抱怨,多点耐心!为了以后更好的生存而努力,事业和工作的乐趣,不在于取得的成功和业绩,更多的乐趣在于跌跌闯闯的过程中; 攀比名利只会增加人的烦恼,攀比事业的人定能增强人的意志和信心;是大山就有高度和坡度,是江河就有宽度和深度;是人就存在不足和错误,最后衷心的祝福幼儿园的明天更加美好!

篇8:感悟别样的教育情怀

晚明的诸多艺人士子身不由己, 被置身在一个狭隘而壮烈的历史舞台, 往往, 扮演起哈姆莱特的角色, 一个被纲常人伦的魔咒紧锁, 迷乱了价值与方向的受虐者。

那时, 历史, 仅仅在于一个禁锢的理念:

“天下是朱家的。”

事实的可悲却是, 晩明的演员们永不可知:自己并不是什么真身王子, 而只是一个为腐败王朝去卖身求荣、献身求义的孤魂野鬼!如此而已。

冰山消去, 火海燃起。

“大历史”?一个从未存在的存在, 以至今日, 人们依然模糊着它的概念与含义。

当王铎从那一堆腐臭不堪的破铜烂铁中抽身而出, 以屈求全, 以降护命, 并以此保全南京一城池之生灵时, 却是他自己真正“死期”的到来;而其他那些苟活于天下的人, 却反脸以正义的吐沫将他“淹死”。

这, 不正是另一种的不仁与不义?

一个王者, 与另一个王者碰撞, 被夹死的却是他, 一个小丑, 那个“二臣”。

那些苟活并去耻笑王铎的又是谁呢?他们, 为何没有去就义?

“大历史”, 是什么?“大历史”, 又在哪?

历史的忽悠, 就是对人性自由与社会正义的歪曲与掩埋。

另一位仙人则被“淹死”于奴役之海, 名曰李贽, 对他来说, 死, 也就是早晚的事, 因为他心中的生命价值, 更是与皇帝水火不容。有皇帝, 无论他姓谁, 当然也就没有他李贽。可惜, 我所欣赏的焦竑, 竟没能为自己的这一至友及时树立正传。

晚明的社会, 一出莫大的悲情剧。

晚明的历史, 一部关于生命价值的生动课书。

十七世纪社会的畸形心态, 伴生出艺术创作的奇异生态。一边是“天池”、“八大”二山人的癫狂与离谱, 另边是江南“四王”的温情与归顺。

分道扬镳的艺坛态势, 催生出的却是一丛万枝吐艳、流芳异彩的谎话。

天渡楼所藏王标的《峭壁摩天图》恰是独秀于其中的一枝奇葩。

王标, 字眉仙。

历史, 常常是吝啬的, 往往也是枯涩的。

关于王标, 他的身世全部, 到目前, 只有这五字, 当然, 另加一幅《峭壁摩天图》。我们尚可知道的是, 他还是“二臣”史可程的朋友。

史可程的哥哥是史可法, 那个拿着蛋壳敲石头的人, 那个因念自己一人英烈之名而置满城父老性命于不顾的人。当然, 史可程的视线要开阔一些, 心智要开明一些, 虽为崇祯 (1643年) 进士, 并没有因旧主的“病”逝而去陪葬。史有称其“降于清”, 依据只是一则书信, 据说是当时睿亲王写给史可法的劝降信, 信写到:“及入关破贼, 识介弟于清班。” (张穆《亭林年谱》录文) 意思是:史可法你就弃武投降吧, 我们的大军就要破城拿贼了, 我已在我们清人的队伍里见识了你的弟弟可程。这封信, 是不是一封诈降的信呢, 睿亲王的小伎俩?

在同科进士张家玉当年写给李自成的《荐人才书》里, 也可以找到史可程的名字。

但无论如何, 史可程的确活到了清代, 并是诸多入清遗民士人中的一员。顾炎武是其知心密友, 论之为“赤豹 (史可程又字) , 君子也”, 并赠之诗, 曰:“丈夫各有志, 不用相讥诃。”对此宽怀宏论, 史可程深为心动, 对于这样的理解, 是千古难寻的, 他答顾诗曰:“知不我遐弃也”, “幸有可心侣, 隐然无苟甜。” (谢正光《顾炎武与清初两降臣交游考》)

王标与史可程又有如何的交情, 尚属有待考证的史案。明摆着的是, 史可程在王标这幅充满仙气的画作上题写了诗句, 它也是史可程传世罕见的墨迹 (除此件外并不见它种) 。

“峭壁摩天齐, 逈与市尘绝。登巅揽日月, 遐矣采芝人。题眉仙山水图, 为侗翁先生引笑。夷门史可程。”画面落三印“愿学斋”“史可程印”“蘧庵”。所题“侗翁”氏待考。

王标的这幅水墨山水画大作, 从技艺的形态上讲, 是特立独行的。别具的匠心, 放置于中国山水绘画发展的纵横座标上考察, 它的表现富于性格, 敢于挑战之精神。它无从为任何的艺术流派与宗法去作注脚, 它的绘制, 堪称是一个直抒己意、信手涂来的心迹过程。

作品为绫本, 纵193厘米, 横54厘米, 自下而上, 古柏参天, 块石砌叠, 探仙的人们游走于山道间, 攀登至至高点。

局面大致分为间隔的三大块:基层的古树下, 是广阔湖岸边一排茶饮酒肆的竹楼, 提示出安逸生活的景致, 人们或在寻望或在发呆。中景突起的山峦中, 山门隐约, 古寺庄严, 瀑布高悬, 流动的人影已渐稀疏, 观景的平台依然高高在上;最高层的山峰中央, 留下了一处令人寻味的描绘:一柱独峰兀然突起, 恰似一根高官上朝用的笏板, 直插云霄, 此一景观被作者用心安置在了整幅画面的最远、最高、最深处。然而, 要行至那样的境地, 又恰似云里雾里, 遥不可期, 画面上并无路径可以寻指。

这是读画人不可忽略的一个微妙而重要的细节, 是“峭壁摩天”、“登巅揽月”的点睛之笔。

这样的境界, 似乎正是古时的中国读书人最为崇尚、唯一可望的理想之巅峰。图画的作者似以一种轻松而愉悦、幽默而淡定的情怀将此情结, 将士人一生的追求在不同时期、阶段的遭遇与境况, 予以了笔墨的图解。

有意思的是, 王标的笔法却是清纯透亮、充满书生式质朴之温情的。由这样的表情, 大概可以推断的是, 作者并不是个职业性画家, 他的笔下, 大多是一种由稚拙而来的真, 生疏而来的趣, 随性而来的韵。

《峭壁摩天图》我行我素的图像是对十七世纪主流画坛的一次叛逆, 图式结构的全新尝试, 透露出几分晚明特有的那种不覇的情性, 其风貌之特别史属罕见。

可以肯定的是, 作者是在诗情画意的环境条件里浸泡成长的, 其平和高雅的意趣, 大约能向人影射出其为人处世的不俗故事。在他的画面里, 没有激越、没有沉重、没有世故、没有造作, 而是一派天真浪漫的意向, 七分的妙想、三分的诙谐, 充满天机独运的美的像素。

篇9:女人三十:别样的情怀

喜欢绿阴、喜欢细雨、喜欢微风、喜欢独处,因为你是女人。

作业最整洁,风筝最精致,歌声最甜美,生活最细腻,因为你是女人。

你说生活是蔗糖、是泉水、是咖啡、是清茶。

你想家,想一个抛弃世俗温情满溢的家。指使听话的丈夫、天真烂漫的儿子是你期许的全部。

岁月如斯,生命如斯,你写不尽温柔。

有过青春的挫折,有过家庭的风波,有过年轻的梦幻,有过现实的冷落,不知不觉中,你挤进了三十岁的星座。

从此告别青春,你优雅地快乐地熟透着。

温情依旧,憧憬依旧,忙碌依旧。

懂得付出,懂得拒绝,懂得经营,懂得感受,懂得在心底默默封存一些不肯轻易翻阅的东西。神态里少了几分矫情,多了些许从容。

你学会了理解,理解自己,理解别人——男人和女人,并尝试着理解世界。

你如一朵绽放的花,经过了含苞待放的花季,绽放出丰韵迷人的花朵,举手投足在依稀天真活泼的影子下,尽显端庄成熟。

你像一壶飘香的茶,只有细细地品,才知道是淡还是浓;只有慢慢地品,才知道苦中散发出醇香,回味无穷。

你似一杯五味俱全的酒,经历了工作、生活、家庭的酸甜苦辣,有了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人生阅历。

如果,女人的一生就是那么一条“逶迤而去,摇曳而来”的曲线,那么30岁,无疑是曲线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在这个点上,你伤感青春,缅怀稚嫩,品味最初因年龄而起的失落;在这个点上,你张望,看远远近近的风景和悲欢离合,承受成熟的心智上的得失因果;在这个点上,你平衡自己,感受岁月带走美貌容颜的同时增益给你的宽容和平易。

篇10:别样秋游,感悟金沙作文

这一次秋游我们去了金沙遗址博物馆,虽然以前已经去过一次,但“温故而知新”,再次游览下来,我又收获一些新的感悟。

走进博物馆气势恢宏的展厅,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些动物的骨骼化石,一樽樽麋鹿、大象的骨架矗立在我们面前,还保持着它们三千多年前游历在古蜀原始丛林中那幅怡然自得的神态。导游告诉我们,从骨骼来看,当时这些动物都长得非常强壮,这里出土的`最长的象牙比一个成年人的身高还长,长过现在的亚洲象,而鹿骨也在遗址中大量出现,这说明当时这里的环境是非常好的。

我们接着走向下一个展厅,这里展出的是古蜀人民的生活用具,这些锹、镐、锛等工具虽然简陋,但却凝聚凝聚了先人们的智慧,预示着人类文明的开端。导游把我们带到一堆碎陶片前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无法复原的陶器,另外还有很多文物无法复原,保护起来也很困难,所以又埋回了遗址里。

在接下来的精品文物展厅里,我们看到了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金面具、十节玉琮和太阳神鸟。导游说十节玉琮并不是在金沙遗址出土的,我凑上前去仔细观察了它的平面推理图,发现玉琮居然是一层一层从下雕上去的,太不可思议了。金面具按人脸轮廓制成,最薄处为0.2毫米,最厚的地方也只有0.8毫米,原是用于祭奠的。太阳神鸟是一个由纯金打制的圆环,上面缕空雕刻的四只神鸟图案代表了一年中的四个节气,如今它已是成都文物和旅游的象征。

出了博物馆,同学们都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馆中的玉器、金器,而我却在想:金沙时期的环境非常好,但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不高。如今我们在使生活变得更舒适、更科技的同时,却在无意中破坏了环境,究竟才能使两者共存呢?

上一篇:优秀信息技术教师简历下一篇:2024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