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产业发展报告

2022-07-18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流产业发展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物流产业发展报告

港口物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搜索关键字】港口 物流 发展前景 预测报告

【出品单位】 上海东滩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09年9月【报告页码】 82页【图表数量】 22个

→内容简介

港口物流是指以建立货运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为目的,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代理、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能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即港口物流就是指港口作为整个物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依托在这个节点上所形成的服务平台上所进行的物流活动。在港口物流发展过程中,港口物流发展轨迹是一个由成本理念到利润理念再到综合物流服务理念的过程。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第1部分 认识港口物流业

一、港口物流内涵及特点

(一)港口物流的内涵

(二)港口物流产业的特点

二、港口物流的要素构成

(一)港口物流基本要素

(二)港口物流服务平台

三、港口物流演变及类型

(一)港口物流的演变

(二)港口物流的类型

(三)发展港口物流的作用

四、港口物流的影响因素

(一)地理与自然环境条件

(二)腹地经济基础条件

(三)港口基础设施条件

(四)港口体系竞争状况

(五)管理与综合服务水平

(六)国家政策

五、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及相关产业

(一)港口的物流产业集群

(二)港口物流业、港口服务业与临港产业

六、港口物流产业发展趋势

(一)“大物流”

(二)“一体化”

(三)“国际化”

(四)“多功能化”

(五)“系统化”

(六)“标准化”

(七)“智能港”

(八)“虚拟链”

(九)“供应链”

第2部分 国内港口物流产业研究

一、中国港口概况

(一)中国沿海三大港口群现状

(二)中国港口物流发展的特点

(三)中国港口相关规划

二、国内外港口集装箱运输

(一)全球集装箱港口群

(二)国内集装箱港口

三、国内港口散货及液体货物运输

(一)港口铁矿石运输

(二)北煤南运

(三)港口原油运输

第3部分 港口物流产业细分

一、一般仓储运输业

(一)基于不同市场的仓储运输业

(二)基于不同联运模式的仓储运输业

二、专业批发交易业

(一)产业型专业批发交易业

(二)消费型专业批发交易业

三、供应链物流业

(一)供应链物流相关概述

(二)港口供应链物流细分

四、加工物流产业

(一)原料加工物流业

(二)组装加工物流业

五、逆向物流产业

(一)逆向物流的定义

(二)逆向物流的分类

(三)引起逆向物流的主要原因

六、物流配套服务业

第4部分 港口物流业发展模式

一、港口物流业发展模式

(一)国际航运中心模式

(二)港口区域物流体系模式

(三)虚拟供应链式联盟模式

(四)区港联动物流模式

(五)港口物流“网状布局”模式

二、港口物流业发展案例

(一)新加坡港

(二)鹿特丹港

(三)汉堡港

(四)安特卫普港

(五)洛杉矶港

(六)上海港

(七)深圳港

三、主要港口物流发展启示

(一)港口管理模式对港口物流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二)政府在港口物流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三)现代航运业发展对港口物流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四)建立国际物流中心是港口物流发展的趋势 第5部分 港口物流产业空间分析

一、产业空间类型

(一)基于区位不同的港口物流产业空间分类

(二)基于功能不同的港口物流节点分类

二、特殊产业空间

(一)港口综合物流园区

(二)保税物流园区

(三)保税港区

三、案例分析

(一)鹿特丹港口物流园区

(二)新加坡港口物流园区

(三)香港港口物流园区

(四)江阴长江港口综合物流园区

(五)江苏华东石化物资交易市场

第二篇:物流产业调研报告

物流业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工业产品、农副业产品只有通过现代物流,才能走出大山,走出修水,抢占市场,创建知名品牌,修水才能加快发展速度;人民群众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发展生产所需要的物资,只有通过现代物流,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尽快缩小地域差距,才能尽快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我们所处的时代,再也不是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而是市场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高效运转的物流产业,这一切都将成为黄粱美梦。所以,物流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它的崛起与发展,密切关系着区域工业、商贸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关系着实现三省九县龙头地位的确定,因此,修水必须打造商贸物流高地,促进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为夺得三省九县龙头地位奠定坚实的物流服务基础。

我县物流业受交通条件限制,虽然起步较晚,但,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广阔的发展空间,美好的发展前景。

修水物流市场活跃。现有20家企业落户物流园区,其中3家已经注册为正式公司。大量个体运输户,承担着商贸、工业物流运输任务。许多经销商、代理商和批发商成为货物配送中心,集批发、销售、物流于一体,仅副食品行业拥有配送车辆300多辆;“五丰”干货每天有6条专线给乡镇送货上门,县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并且向周边县乡辐射。10多家国内知名的快递公司在修水设点,主营小件货物配送,成为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达星物流商贸城坐落在在良塘新区,占地面积140.6亩,规划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设立了六大功能区,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创建了规模可观的服务平台。

物流管理日趋完善。2013年4月,修水县物流办成立,建立修水物流网站,为工业园区136家企业安装物流软件,初步实现物流企业与工业企业之间的货源信息对接,与物流企业签订了协议书,实现契约化服务。基本形成广州、义乌两条物流专线,设立南昌中转线,政府分别给予资金扶持,或争取贴息贷款。2013年9月,修水县物流商会成立,实现物流企业管理自治。

然而,修水的物流业毕竟处于初始阶段,经营规模小,企业分散,竞争力和融资能力弱,大多数处于家庭作坊式的粗放经营状态,抵御风险能力差。由于供货商销售体制带有区域性,服务范围被限制在县内,向周边县市辐射受到阻碍,外地市场占有率仅有10%。

修水远离大中城市,运输线路长,工具单一,主要靠汽车货运,成本仅次于飞机。进出货物不均衡,进的多出的少,70%车辆放空出去;简单的直线运输,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缺少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没有形成物流网络,无法产生物流集聚效益。

物流管理粗放,存在许多不规范行为,严重影响企业形象和信誉,比如中途加价,送货不到点,货物积压造成损失,货物损坏拒绝赔偿,旺季任意涨价等现象,挫伤了消费者的积极性。由于经营不善,迫使部分商贸企业选择中转方式,或者选择社会车辆和过境车辆带货,这种物流方式竟然占到整个物流市场的50%,对物流业产生巨大冲击。

物流园远离城区,没有设置公交车站,无形中抑制了消费需求,减少了单件、小件物流量,加上园区场地租金偏高,也相应提高了经营成本。

许多因素制约了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如果突破这些障碍,就能为物流业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修水具有发展物流业的区位优势,处于三省九县的中心地带,高速路网逐渐形成,铁路线正在向修水方向延伸,高标准的城市建设又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因此,我建议以建设区域现代商贸物流中心为总体目标,在构建“大商贸、大物流、大市场”的格局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实现物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把修水建设成为三省九县物流高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制订高标准物流规划,规范物流市场,整合物流资源,建立统一的物流体系,加强物流网络建设和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物流、工业、商贸同步推进。其次必须引进大型物流品牌企业进驻修水,借助先进管理模式,提升整体物流水平,实现物流业跨越式发展;鼓励外来资本联合、兼并、收购修水物流企业,以资产重组方式实行资源优化组合。引导物流企业转变家庭经营观念,树立“抱团发展”和“靠大联强”思想,加强内部合作,树立合作共赢意识,实行“户户联合”,组建股份制公司,壮大企业规模与实力。积极发挥商业行会作用,推广“五丰配送模式”,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获得价格竞争优势,形成现代第三方物流体系。

更要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一方面争取上级优惠政策,促进物流产业发展。包括资金扶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物流车辆便利通行政策、相关土地政策等,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政府加大扶优扶强力度,从税费减免、信贷金融方面提供政策和服务支持。规范收税标准,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格执法,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完善物流园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设立公交车站,实行警民共建,提升服务功能。在专业市场或周边地段建设大型连片低成本仓储,采取钢架式结构,功能定位为单一仓储性质,防止异化为商品房开发,通过降低成本,增强对周边县市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打造商贸物流区域高地,形成三省九县商贸物流中心。

如此,才能做大做强物流这一新型产业,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才能确定物流业在三省九县的龙头地位,为经济快速发展提高最优质的服务,并且带动其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荆门物流发展调研报告

论文摘要:物流业是新型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员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市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不断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形势下,荆门的物流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区位优势;机遇;挑战

一、荆门市物流发展概况

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市已基本建立起以高速公路为脊梁、以国省干线为主骨,以县乡道路为干支,以村组公路为脉络,经脉相通、桥梁配套、港站齐备、城乡一体、陆水空立体发展的交通运输网络,形成了东畅武汉下淞沪,南连荆州通粤桂,西扼宜昌接巴蜀,北驰襄阳达中原的交通运输格局,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流通道条件。

目前,全市有各类物流园21个,其中已建8个,在建13个。物流园的大量建设,将进一步改变荆门市物流产业布局,实现集中和集聚效应。

物流网络基本建立。全市规模以上的物流企业均有运输(送货)、货物代理、搬运和干线运输等方面的能力,一般物流企业都初步形成了服务本地的网络体系,大型物流企业拥有了辐射全省和省外部分城市的物流服务网络。大型商业零售集团、石油销售专业公司、邮政快递及部分大型生产企业的自营物流配送服务则相对完善,其规模、区域覆盖能力、设施、先进技术应用及管理都具备一定水平。

配送网络不断健全。全市共有商业网点3万多个,各类市场200多个,各类超市、连锁店600多家,拥有东方百货、金城集团、中商百货、新一佳、中百仓储、好宜家、雅斯等40家大中型零售企业。备货、储存、分拣及配货、配送运输、送达服务、配送加工等要素功能正在逐步完善,出现了东方百货、金城等商贸企业投资建立的设施先进、功能完备、规模庞大的专业配送中心。中国邮政EMS物流快递服务网络覆盖城乡,顺丰快递、申通快递、圆通快递等一些民营物流公司服务网络已涉足部分镇村。本地物流企业和省内外大型速递、快运企业合作,已初步形成了服务线路通达全国,服务网点遍布荆门的服务体系。

第三方物流加速发展。中石化荆门分公司、金龙泉啤酒有限公司、洋丰集团等大型企业实施主辅分离,主要物流业务已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全市初步形成以整车业务、零担业务、货物仓储为主要形式,以石油产品、磷化产品、建材、农产品、成衣物流等特色业务为主要内容,以货运代理、第三方配送、自营物流等多种物流业态并存的局面,行业整体发展呈现出向更为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全面转型的趋势。

专业物流发展迅速。石油液化气、民用炸药、硫酸等危化品物流在全省位居前列,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现代物流技术已在全市部分物流企业得到应用,物流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楚元石化、弘业、腾飞达等物流企业配置了大面积标准仓库,EDI、GPS等技术已初步应用到物流之中,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仓储管理、长距分拨、货物装卸、包装分捡等全方位服务。一些物流企业已开始推广使用低位拣货车、标准托盘、叉车等专业设备,提高了装卸、搬运作业的机械化程度,提高了货物配送的交接效率。京山群得利物流公司大力发展物流信息技术,利用因特网,搭建遍及全国的信息服务网络和网点,并以此为基础大力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二、荆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的优势

荆门市地处荆山余脉、大洪山南麓的汉水流域,望武汉,连荆州,临宜昌,接襄樊。中国南北交通第二大动脉一一焦柳铁路、长荆铁路、荆沙铁路贯穿全境,即将兴建的三峡铁路在荆门城区与焦柳线相接;境内国道、省道纵横交错,形成以207国道、皂当公路、荆潜公

路、汉宜公路为主线的公路网,通车里程2204公里;汉江贯穿全市南北,全省543公里输油管道,全为我市所用。

区位优势明显。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华中地区中部和全国中部,具备“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荆门临长江、踞汉江,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湘粤,北通陕豫,是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地接江汉,门锁荆楚”之称,独特的综合区位优势,使荆门成为连接东部与西部、南部与北部的桥梁和纽带,起着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作用。

全省正在实施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两圈”建设,荆门处于“两圈”的交界处,为荆门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奠定了地缘上的优势。

荆门的粮食生产、磷化工优势突出,优势产业发展基础及发展方向与国家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重点任务吻合。随着荆门市粮棉油深加工、磷矿综合开发利用基地的建成并发挥效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面临重大机遇。

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引江济汉工程、航道整治工程、引水涵闸及泵站改造扩建工程,涉及荆门钟祥市、沙洋县,特别是引江济汉工程建成后,将形成连接长江中游与汉江中游的水运捷径,从荆门至武汉的航程与过去必须绕道荆州相比缩短673公里。

三、荆门市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物流节点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现有的物流园、物流中心和货运站场设施数量偏少、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功能单

一、信息化水平低、布局不够合理等问题;大型物流节点与邻近的快速通道衔接不畅;物流节点内部的联运中转、换装设施缺乏,不同运输方式间不能实现快速的无缝衔接;物流园、物流中心和货运站场的建设与城市规划不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货运站场缺乏统筹建设和相互衔接,部分货运站场的规划选址不合理,无法形成有效的网络,难于满足现代物流对货运配载规模化,集约化需求;货运车辆难以进城,城际运输、市内配送的衔接和转换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农村配送设施匮乏,专门为农产品运输、加工、包装、保鲜、存储、流转、交易和结算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在全市尚未建立。

2、物流企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

龙头企业数量少,中小企业众多,市场结构相对分散。全市基本具备了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物流信息功能的物流公司不到20家,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网络化的经营组织未形成。同时,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工业企业之间、缺乏较为稳固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战略联盟的机制,难以形成市场合力,很难提供综合性、全过程、集成化的现代物流服务,缺乏竞争力。

3、物流先进技术应用低。只有少量企业使用GPS技术对长途干线运输车辆实现动态监控,多数物流企业对运输车辆定位跟踪应用不多,车辆、货物在途信息无法动态监控。荆门市现有的几家大型物流企业没有自己的物流信息平台,信息沟通依托外地网站。我市多数物流企业仓储设施较为简陋和老化,立体仓库较少,自动化智能仓库欠缺,保鲜仓库和冷藏仓库更是欠缺。全市物流行业缺乏具有专业水平的物流人才,特别是一些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发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更是奇缺。

4、监管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市物流协会、道路运输协会等行业协会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在引导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经营行为上发挥作用不够,与发达地区物流行业协会所具备的功能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些物流企业内部管理不严,企业责任心不强,缺乏有效监控手段,运输延时、货物损坏、丢失等问题时有发生,给生产企业、车主、货主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严重影响了物流市场的信誉度。政府市场监管缺位、行业自律不成熟、企业诚信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荆门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四、加快荆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1、荆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定位。以荆门市现代制造业(石油化工、磷化、建材、

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机电等)、商贸流通、现代农业和旅游等特色产业为基础,以物流基础设施体系、物流配送服务网络、物流信息体系为依托,构筑荆门市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把荆门打造成全省现代生产型物流基地和鄂中区域性物流中心。

2、构建一个核心,即建设荆门城区物流核心聚集区,重点建设化工建材产品物流区、商贸流通物流区、现代制造业物流区和农副产品物流区;

打造两大聚集带,即依托铁路、高速公路及207国道产业集聚带形成的以磷化产品和建材产品为重点的襄荆物流集聚带,以汉江和江汉航道为依托,以汉江沿江产业群为服务对象的汉江中下游物流集聚带;

建设三大聚集区,即重点建设荆门市城东综合物流聚集区、城北磷化工物流聚集区和城南工业物流聚集区;

发展三大县域物流园区,即建设钟祥、京山、沙洋三个县域物流园区,从而形成立足荆门产业集聚带、优势产业区和综合运输网,承接“两圈”,连接“一带”(沿长江经济带),辐射川湘渝贵豫陕等省市的现代物流体系。

3、建设荆门物流节点设施体系。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加强物流园区建设、管理和营运,发挥物流枢纽节点功能与作用,按照“物流园区——专业物流园(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货运中心及农村物流节点)”的三层结构建设物流节点体系。

第一层次的物流节点是物流基地或大型物流园区。建设六大物流园区:荆门公铁物流中心、荆门港石牌港区物流园、钟祥现代交通物流园、京山物流中心、荆门市腾飞达物流园、沙洋中心港物流园。物流园区内涵盖物流配送中心、运输中心、公路联运与配载服务中心、仓储中心、流通加工、包装分装、货运代理、海关代理、物流信息、咨询服务与运输交易市场等多种功能区。

第二层次节点为专业物流园,包括专业物流园与综合业务类物流中心。专业物流园或配送物流中心的规模因地制宜,功能突出专业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主要是为产业基地提供仓储运输、包装,为城市提供规模化配送和物流信息与交易服务。围绕工业园区、农产品基地和大型市场,建设一批专业物流园与综合类物流中心。

第三层次节点为各类货运中心,配送中心以及乡镇物流点。货运中心与货运站场突出运输服务,主要为各类企业和经营者提供运输、装卸、堆场、兼顾流通和配送;配送中心主要承接来自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的物流业务,直接面向客户提供配送服务。乡镇物流服务站突出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兼顾各类中小型企业,主要是为农民和小城镇居民提供生活物资、农产品、农资等产品的运输、中转、仓储服务。建设一批与邻近产业和企业联系紧密,市场特征明显的货运中心和配送中心。

4、统一行业标准,规范行业运作。一是建立行业标准。迅速制定出台市物流企业资质等级认定标准、物流行业服务质量标准、物流诚信等级评估标准、物流市场企业准入及退出标准。二是建立相关制度。建立荆门市全社会物流统计制度、物流发展考核评价制度等。三是提高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加快全市物流信息化建设,构筑以市物流发展部门主导的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主轴,以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管理信息平台为支撑,以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终端为基础的层次分明、功能互补、运行高效、覆盖全行业的数字化物流信息系统。

第四篇:贵港市港口物流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贵港职业学院合作交流处

2009年7月

为了解我市物流业发展和物流人才需求情况,加强我院物流专业建设,为我市物流业发展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2009年7月16-17日,在市商务局洛副局长的带领下,我院副院长梁和兴、李丽锋以及交流合作处、人事处、科研处、就业处、实训中心、物流工程系和电子机械系等处系负责人共11人,到我市港口龙头企业广西贵港爱凯尔集装箱港务有限公司、爱凯尔(贵港)港务有限公司、爱凯尔(贵港)中转港有限公司开展调研活动。

贵港港是华南地区内河第一大港,现有码头泊位171个,其中2000吨级泊位3个,1000吨级泊位12个,500吨级泊位156个,全港年通过能力为3000万吨和8万标准箱,运力占广西内河运力的61.6%。随着西江黄金水道的振兴,贵港港日显重要。

近年来,我市依托发达的港口水运,通过实施“港口强市”战略,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二产的比重有了明显的提升,已经形成了建材、金属冶炼、电力、制糖、造纸、加工制造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临江工业基地,并发展了一批现代物流业,这必将为打造西江航道枢纽中心提供重要保障。未来几年,我市将进一步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和港口资源优势,优化沿江产业布局,引导、鼓励和支持产业项目向“黄金水道”沿线集聚,形成沿江工业、商贸、物流、旅游等产业集群和 1

城镇群,把贵港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这一切,带来的将是滚滚的物流、人才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各港口企业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广西贵港爱凯尔集装箱港务有限公司、爱凯尔(贵港)港务有限公司、爱凯尔(贵港)中转港有限公司是印度尼西亚上市公司爱凯尔公司在贵港的三个分公司。在三家公司,调研组的同志主要就公司物流流程、物流业发展以及物流人才需求和培养等方面与公司领导、专家开展交流、座谈。三家公司都表示十分需要物流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企业员工中“真正搞物流的很少”。去年以来签约招聘了十几个毕业生,基本技能是具备了,但缺少吃苦耐劳精神以及服务意识和合作意识,可能收入也相对少一些,一年过去了,只有两个留下来。

站在行业发展高端,广西贵港爱凯尔集装箱港务有限公司书记黎柱贤和爱凯尔(贵港)港务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韦敏熙均表示愿意为地方院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方便,比如接受学生到公司实习、实训,或者派出专家到校授课。合适的情况下,也可以聘用部分优秀毕业生。两位领导还就我院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目前,贵港港已开辟贵港至黄浦北方港集装箱内贸航线,贵港至香港深圳集装箱定期班轮、广州港“穿梭巴士”广西贵港支线、中海集运贵港至南沙集装箱班轮以及贵港至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的水路常年货运航线,贵港至昆明铁路集装箱快运班列。大西南货物可通过“水铁”联运直达珠三角。据统计,每年,西南、华南各地经贵港水路中转煤炭、水泥、金属矿石等货物有800多万吨,仅此一项为贵港带来

经济收入8亿元。2008年贵港港口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预计2010年将达到5000万吨,稳居华南内河第一大港。

据此,调研组认为,未来几年,我市将需要一大批物流专业技术人才,我院一定要紧靠市场需要,加强与企业合作,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一是要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用人的标准和实际要求,适时调整专业课程和培养方向;二是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和交流,努力达成合作意向和共识,争取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和教师科研基地,并向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三是要加强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与交流,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增进学校与企业的了解和合作,实现企业和谐发展和学校和谐发展双赢。

第五篇:关于**市物流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委副书记、市长

**

现代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提升供需匹配效率、提高经济供给侧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环节。为建设山东半岛陆港物流集散地,近期,我通过召开座谈会及实地走访物流企业等方式,对**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要求。

一、我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市共有物流业市场主体620户,其中,普通物流企业23家,货运企业156家,主要是陆路物流。据统计,2015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73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7%。虽然近年来我市物流业发展速度加快,产业实力明显提升,但无论从组织结构、运作方式,还是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来看,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1.现代物流理念滞后,紧迫感不足。从前几年情况看,我市从领导干部到企业主体,对物流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明显不足,既没有规划也缺少政策扶持,没有把物流业作为支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而同期周边县市的物流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青岛县市区来讲,各县市都在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即墨市2009年就制定了物流业发展规划,2013年进行了修编,近期又准备重新修编物流业发展规划。胶州市2012年制定了物流业发展规划,2015进行了修编。而我市至今,物流业总体上仍处于自发式发展阶段。我市在物流业发展方面重招商、轻培育,是造成市场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物流业与周边县市的差距将越拉越大,有被边缘化危险。

2.周边县市发展较快,差距逐渐扩大。如今周边县市的物流业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寿光的蔬菜批发市场物流业务覆盖全国。胶州市铁路已开通1条省内班列、4条国内班列、2条国际班列,今年计划实现省内、国内、国际“6、8、4”货运班列目标,胶州市2015年的铁路货运量达20.1万标箱,是2014年总运量的6.3倍。即墨服装批发市场与**贸易城基本同时起步,现在发展成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专业服装批发市场,一年的交易额超过我市商品市场交易额总和,而我市贸易城却萎缩成了市内区域性市场。从交通条件看,周边县市中莱州有铁路和港口,胶州、即墨、高密有铁路优势,且三地历史上就是我市人流和物流的出入地,莱西被青岛市政府确定为陆港物流枢纽,尤其是潍莱高铁(连接线)开通后,莱西将作为山东省规划的半岛地区枢纽。我市海青铁路虽为国铁一级标准,但未实现与国家铁路网的互联互通,铁路运输优势一直没有发挥出来。

3.物流业管理体制亟需理顺。物流产业作为新兴业态,是一项系统化工程,涉及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市场建设、商贸流通、科技工信、税费管理等多个领域,相关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胶州市在2012年就整合各部门职能成立了物流工作推进办公室,专职抓物流产业发展工作。即墨市为推进物流板块建设,专门成立了陆港管理委员会。虽然我市最近确定由交通运输局牵头推进相关工作,但交通部门职能有局限,作用发挥不充分,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工作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4.产业系统建设严重滞后。我市尽管形成了以大型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市场为骨干的市场网络,但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没有形成功能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规模以上的仅有16家,且没有一家符合评级标准,而胶州3A级以上物流企业有22家,即墨有5家。多数物流企业处于零散、量小、无序状态,服务功能单调,技术力量和综合化程度低。比如,何家店花生市场、南村蔬菜批发市场、李园农机市场虽然进入了山东省十大专业交易市场行列,但市场整体层次低、规模小,破、旧、散、乱、差,基本处于萎缩状态,距现代意义的物流批发市场差距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位于即墨市大信镇的东方鼎信果品批发市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大型市场,目前入驻商户1000多户,90%以上为外地商户,每天进出车辆1万余辆,年交易额100多亿元,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全国性水果市场格局。

5.城市区域(街道)功能和产业定位不够明确。作为区域性中等城市,应在城市发展上有明确定位。李园街道作为西部市场集中发展区,起步早、空间大,又临近火车站,在红旗路和胜利路西通改造等工作中,应结合西部市场的改造升级集中考虑做好市场建设这篇大文章。目前,在李园街道辖区内有农机市场、汽车市场、机动车配件市场、农资市场、煤炭市场、建材市场、钢材市场、果品市场等九大市场,但都处于一级市场业态,而临沂、寿光、即墨等地的市场已升到八级。如果在全市商贸物流业规划中突出西部专业市场,突出专业特色,形成产品集散地,必将对我市物流业发展产生极大推动作用。

6.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一是欠缺载体。我市物流园起步晚、建设慢,欠缺区域性货物公共集散和配发中心,企业自用配送点多,运输线路重叠,造成资源浪费。二是没有形成公路、铁路相互辐射、运转高效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公路等级低、路况差,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欠缺,有铁路无配套、有站点无园区,服务大宗货物运输的进出站道路、仓储中转场地等配套建设没有及时跟进,影响了铁路货运班列的开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物流运输潜力的发挥。三是信息化建设水平和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相对较低,成熟完善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严重滞后,导致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影响物流服务效率。

二、我市加快物流业发展的潜力和优势

从新加坡的成功之路来看,其在自身发展条件不占优的情况下,放大优势、扭转劣势,经过长期苦心经营,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集散地之一,是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榜样。因此,既要正确认识差距,抢抓战略机遇,更要看到自身的巨大潜力和独特优势。

1.利好政策叠加,为我市现代物流业崛起提供新的机遇。从国家层面来看,2014年国务院研究通过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又下发了《关于做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将包括我省青岛、临沂在内的20个城市作为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从全省层面看,2015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山东省物流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5—2020年)》,明确了全省物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和具体任务。从青岛层面看,早在2009年就制定了《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在物流集聚区建设、信息化升级、多式联运发展等方面,青岛均走在全国前列。更值得一提的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物流业发展布局的深层次调整,将会给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来更多国际国内物流需求,带来新一轮战略发展机遇。

2.良好的区位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优势。我市地处青岛、烟台、潍坊中心地带,市内5条国家级高速公路和多条一级公路穿境而过,随着潍莱高铁、青平城际、胶东国际机场至**快速路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交通设施陆续开工建设,海青铁路国际货运班列的年内开通,我市交通区位又将重新回到当年的“黄金期”,区位优势更加突出,战略位置更加重要,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3.三次产业加速壮大,为物流业加速发展重提供了产业支撑和保障。近年来,我市已成为青岛市新兴产业集聚区,五大传统产业、四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较大地增加了工业企业原材料和货物运输量。青啤、海信等大项目落地,更带动了物流园区建设。在农业方面,我市是全国商品油料生产基地、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山东省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生产基地。在服务业方面,形成了以南村蔬菜批发市场、何家店花生批发市场等大型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农机、水果等专业市场为骨干,以集贸市场为延伸的市场网络体系,年交易额过5亿元市场的有7处,这些都为现代物流加速发展提供了旺盛的货源需求。

4.物流园区和电子商务得到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市“3+1”工业板块的崛起,依托青新高速和海青铁路优势,兴建了一批大的物流园区。其中,已建成的有海信物流产业园、豪德财富商贸物流城和国泰药业物流园等;在建的有银畅国际物流城和中农批物流园等。这些大型物流园区的投入运营,提升了承接产业园企业物流配送功能,为我市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截至目前,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市级运营中心已发展50个村级服务站,年成交额1100余万元;京东**县级服务中心开设服务点200个,年成交额5000多万元。

三、几点要求

突破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不是等出来的,更不是上级给个政策、画个框框就能定下来的,像日照、义乌、临沂等地,在自身区位、经济实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靠拼、靠抢、靠闯、靠干,照样建成了区域物流中心。如果再抓不住当前这一轮发展机遇,**将会彻底失去竞争力,从而被边缘化。要抢抓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的大好时机,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将稍纵即逝的机遇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动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推动现代物流业“量质齐升”。

1.推进思想解放。一个地区思想解放的程度,直接决定这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当前,**正处在改革突破的关键时期,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持续推进思想破冰、观念更新,瞄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4”战略目标体系,将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突破发展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认清发展问题,汇聚发展合力,认真学习借鉴物流发达地区的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着力形成突破物流发展的强烈共识和浓厚氛围,高质量、高水平的推进落实好好各自承担的目标任务,加快构筑连接国内外、辐射周边的山东半岛陆港物流集散地。

2.突出规划引领。规划的领先是最大的领先,理念的先进是最大的先进。缺乏规划引领是我市物流业落后的重要原因,即墨2009年、胶州2012年分别编制了物流发展规划,在专业规划的指导下,近年来其物流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相比之下,**物流业发展缺乏有序引导,一些原来在胶东地区颇具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和专业市场逐渐萎缩没落。下步,要围绕打造半岛陆港物流集散地这一目标,聘请国内外高水平机构和专家学者,在与我市“十三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充分衔接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好物流业发展规划,确保符合实际、管用好使,加快构筑现代物流业发展新格局。同和、南村、新河作为全市物流业发展的主战场,要聘请高水平机构,加快编制各自区域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与市里的规划搞好衔接,实现差异化特色发展。

3.补齐设施短板。交通方面,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争取济南铁路局支持,学习借鉴胶州、青州等地国际货运班列开通经验和先进做法,确保年底前开通海青铁路国际货运班列,真正发挥出铁路运输降低企业成本、集聚各类资源的重要作用。同时,抓紧完善海青铁路及公铁物流园周边道路配套,并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及早启动城区及临空经济区北区与胶东国际机场联接路、省道219和217拓宽、沈海高速出入口增设等项目建设,同步抓好潍莱高铁、青平城际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构筑“公、铁、空”紧密协作的多式联运物流网络。通关商检方面,要按照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业联动”的发展思路,加强与青岛海关、国检等部门的沟通对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尽快补齐通关商检需要的设施设备,确保年内在海青公铁物流园和南村临空物流园设立特别监管区,并争取同步实现“单一窗口”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现场通关模式,实现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4.加快平台建设。平台建设是推动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抓好线下“有形”市场的搭建同时,也应注意抓好线上“无形”市场的培育。在“有形”市场方面,加快培育一批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现代化物流园区,同和街道要以海青铁路为依托,全力抓好中农批农产品物流园和豪德财富商贸物流城等既有项目建设运营,同时全力抓好公铁物流园的规划建设,推动山高集团及早入园运营,构建公铁联运的物流网络;南村镇要以临空经济区北区为依托,在加快海信仓储、鑫秀物流等项目后续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航空、仓储、家电等物流项目,打造半岛地区集空港与陆港优势于一体的物流集散地;新河镇以生态化工基地为依托,全力推动银畅国际物流园建设和化工类物流项目招引,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等专业化物流,打造半岛地区特色化工物流园区。在“无形”市场方面,与物联网深度融合,采用互联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EDI)等先进信息技术,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第三方物流平台,实现各类物流资源的高效科学配送,真正成为半岛地区重要的货物第三方中转地和集散地;何家店花生交易等专业市场要在实体市场的基础上,整合利用花生、玉米、小麦等优势资源,探索搭建区域性花生等期货交易平台,最大限度释放实体市场的“乘法效应”,实现与网络、金融、物流产业的融合发展;相关镇街要按照广义的大物流发展理念和趋势,立足我市“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和粮食主产区,探索建立跨行业、跨资源、跨领域的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生态交易、流转、补偿等方式,提升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水平。同时,邮政、电信、联通、移动、电力等国有企业进一步强化物流发展理念,立足职能、深度介入,在物流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积极推动本行业、本领域的上级公司到**布局,设立区域性采购中心、分拨中心、配送中心等,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做优做强。

5.强化信息应用。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的进步。**在物流业发展方面的后发优势,更多的也是体现在能够采用当前最先进的现代物流技术手段。这方面,要多学习温州等物流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拿出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魄力和办法,抓住薄弱环节、补齐发展短板,着力推进物流管理信息化,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智能化装备水平,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智慧物流信息网络。

6.强化人才支撑。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短缺是制约**物流业发展的大问题。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物流专业人才引进计划,着力加强与山东高速等大型企业集团的交流合作,做到引进知名物流企业与引进高端物流人才相结合,对来平创业的海内外高端物流人才和团队要给予重点扶持,确保“落得下、留得住、发展好”。尽快成立全市物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联络、协调、指导、咨询、监督等功能,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架起桥梁和纽带,更好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上一篇:微课信息技术教学下一篇:物流管理认识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