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2024-04-16

临淄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通用8篇)

篇1:临淄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临淄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现代物流是适应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化分工需要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具有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和拉动消费作用大的显著特点,是衡量和体现一个地区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区物流配送业发展迅速,以交通、仓储、运输为主体的物流企业数量、规模不断扩大,物流业在保证商流顺畅进行、提高商业经济效益和促进国民经济正常健康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显著,已逐步成长为服务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一、我区物流业发展基本情况

2010年临淄区服务业增加值为151亿元,同比增长

18.34%,当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48.05亿元,占服务业比重31.7%,物流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十二五”期间服务业比重提升的重点行业之一。目前,全区物流企业约170家左右,其中年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物流企业有10家,过亿元的有5家,货物运输车辆超过一万辆(危化品运输车辆3096台,普通货物车辆6767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山东依厂物流是我区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比较成熟的物流龙头企业,目前拥有4家全资控股子公司,有危险化学品运输罐车800多辆,年运输量300万吨。公司业务拓展到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企业近年来能够快速发展首先是拥有先进的服务管理理念和诚信经营的品牌意识。多年来的发

展,公司秉承“安全健康环保、优质快捷高效”的服务理念,全力打造“依厂物流”品牌形象,积累了丰富的危化品运输服务经验。二是科学周密的管理制度。公司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加强完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学习培训、安全等规范、规程和考核制度,保障公司的安全运营。三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GPS远程监控设备,实现了远程可控管理;与交警部门联网,对危化品运输车辆限定路线,实现互动,及时通知提醒驾驶员注意修正,提醒驾驶员及时换班,避免疲劳驾驶等等,提高车辆运营的安全,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四是全时服务的运销网络。运销网络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公司运销网络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与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五是有胆有识的企业领导层和一个团结实干精诚合作扎实高效的工作团队。所以即使在08年金融危机时期,企业的业务也是大幅提升,到2010年实现业务收入5.6亿元,今年前5个月实现业务收入5亿元,计划全年实现8亿元,争取突破10亿元。

淄博鲁金物流园是在各级开展二三产业分离政策的要求下从南金兆集团分离出来的。公司目前主要是集团公司的运输业务,主要集中在进口矿石、煤炭采购等方面。自二三产业主副分离后,目前公司自有和挂靠的车辆达50辆,联营单位包括龙口港、青岛港、青州、滨州等地的运输队达10余家;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上交地方税收1126万

元,今年1-7月份,公司实现运费结算收入4782万元,上交地方税收283万元,为我区二三产主副分离提供了成功模板。

今年,区委、区政府围绕“一城三片区”确定了我区物流建设五大重点项目:一是齐鲁现代物流港建设项目(二期),由齐鲁现代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50亿元,计划投资10亿元;二是依厂商贸物流建设项目,由山东依厂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6亿元,计划投资3亿元;该公司力争在3至5年的时间实现物流公司整体打包上市,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全力打造国内知名物流企业;三是10万吨/年仓储物流项目,由山东志博远国际贸易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3.56亿元,计划投资3亿元;四是钢铁物流园项目,由山东万海双涵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2亿元,计划投资8000万元;五是吊装租赁项目,由山东海湾大型设备吊装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1.8亿元,投资计划1亿元。这些项目总投资近18亿元,建成投入使用后必将对我区物流业乃至全区工商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与物流业发达地区相比,我区物流业的发展规模、发展层次等,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称。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缺乏统一管理。目前我区物流业的发展缺少统一调度,只对重点项目进行了监督管理。政策的制约和不配套,执行尺度不同,亦造成不公平竞争,影响了企业的运作。二是统计信息不全。物流企业信息统计的准确性不足,缺乏基础资料。大企业从自身的长远发展考虑,愿意提供企业经营信息,并期望能从地方获取政策支持,但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认识不足不愿意提供相关信息。三是企业规模小。多数物流企业“小、散、差、弱”,采用传统运作方式,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落后,真正能提供多品种、大批量货物运输的企业不多,有的甚至还停留在“一间房子、一张桌子、几台车子”的层次上。四是部分物流企业财政贡献较少,许多车辆注册地不在本区,存在税收外流的问题,由于当地危化品手续难办,单车费用较高,加重了物流企业的税费负担,造成有些车辆在外地落户。五是因为现在油价上涨及交通运输收费较多,物流企业普遍利润下滑。六是服务相对滞后。缺少行业总体规划和组织领导,目前我区还没有统一的管理服务机构,也没有行业协会等社会自律组织,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及建议

(一)完善政策,优化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规范税费征收和经济检查行为,清理整顿各种乱收费、乱罚款现象,对反应强烈的问题进行曝光处理。区政府将出台针对扶持物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企业建设用地及税收等

方面予以扶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雄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现代物流业发展上来。尽快明确管理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沟通机制,适时成立现代物流业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共同推进现代物流业健康规范发展。

(二)培育企业,壮大龙头。目前,我区上规模的物流企业偏少,行业聚集度不高。对发展潜力和后劲大的物流企业,应加大培育扶持力度,支持推进行业整合,引导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信息咨询企业之间进行多样化联合和兼并重组,加快打造一批大型综合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服务业务剥离工作,鼓励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专长和基础的大型企业加速物流业务剥离和外包,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制造业物流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业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三)抓好项目,增添后劲。重点抓好齐鲁现代物流港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建设好综合服务功能区及相关配套设施,推动保险、工商、税务等部门进驻提供“一条龙”服务,落实保税功能,积极发展多式联运,争取港口输油管线终端节点,努力建成北方重要的化工原料及产品交易中心、信息价格中心。抓好今年区政府确定的五大物流发展项目的建设,增强物流业的集聚辐射作用和带动能力。

(四)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借助

卓创、隆众石化等信息资讯企业的平台优势,搭建公共物流电子政务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以条形码、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货物跟踪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加快企业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货物运输信息的快速传递、加工和管理,以彻底解决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整合及滞后问题,积极推进临淄区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快速规范发展临淄区统计局 单卫

篇2:临淄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为了解我县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现状,查找现代物流产业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分析制约物流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提出加快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2013年7月上旬,对我县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

一、我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和现实基础

1、日益凸显的区位优势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逐步壮大的行业规模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截止2013年6月底,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物流业95户,注册资金11907万元。

3、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对物流需求规模不断增大。

一是商贸流通繁荣有序。截止目前,全县商贸网点数量已达14346户,二是工业发展提速增效。现已形成以三个开发区为主体,胜利、龙泉工业集中区为补充的工业发展平台。

4、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现代物流业营造了发展氛围。

县委、县政府围绕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出台了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建立与长三角和中西部地区相连接的区域物流集散和分拨、配送中心。加快港口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依托长江港口优势,构建口岸物流、制造业物流和城市配送物流相结合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建设大渡口、东流、香口物流园区和查桥火车站仓储物流园区,鼓励引进大型物流公司和船舶公司进驻东至。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的指导思想。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对发展物流业的呼声逐步增强,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逐步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推进物流业发展已成共识。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化程度低,服务功能亟待提高。

1、企业规模小。

2、服务水平低

3、信息沟通不畅

(二)辐射能力弱,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1.、城市功能未充分发挥

2、货物中转能力有待提升。一是园区货物承载能力不强,造成本地车辆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二是港口周转能力弱。.3、商贸仓储容小价高

(三)缺乏协调统一,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合力不强

1、各自为阵,协同性不强

2、职责交叉,责任划分不清。现代物流业融合运输、储存、装卸、包转、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管理等行业的现代复合型产业,管理涉及多个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部门,个部门之间职责交叉,部门之间缺乏协作及有效引导,在推进现代物流业建设进程中缺少合力,最终形成了我县所谓的物流企业小、散、乱、弱、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我县还是空白。

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趋势

(一)顺势而为,将加快物流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1、完善组织体系,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2、加大产业引导,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3、规划引领,着力优化物流产业空间布局

(二)布点扩面,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夯实基础

加快大渡口物流园区建设,奋力跻身粤赣皖苏物流大通道甩挂运输节点

(三)搭建平台,促进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四)培育扶持和招商引入并重,加快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

1、整合本地物流资源发展物流

篇3:新疆现代物流业发展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活动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对物流企业业内专家、厂商人士访谈的方式, 调查涉及的企业以交通运输、商业零售以及食品或饮料生产企业居多, 占总数的75.2%。调查组先后在乌鲁木齐、石河子、阿克苏、喀什等地召开了由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共同参加的座谈会, 共有1家企业的代表参加。发放调查问卷25份, 回收问卷241份, 有效问卷228份, 回收率为96%。

通过对物流企业发展和生产性企业物流环节经营状况的调查, 我们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 既为新疆现代物流的发展速度和潜力感到欣慰, 同时也对新疆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及信息化程度滞后而担忧, 深刻体会到加快新疆现代物流发展的迫切性。

二、新疆物流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

(一) 基本经营概况

1、物流主体多元化。

伴随着西部经济大开发的热潮, 新疆迎来经济腾飞的历史机遇。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 为新疆经济注入了无限活力。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新宠儿, 现代物流以它独特的魅力也逐渐融入到新疆经济改革的大潮中, 新疆现代物流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地方各级供销社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积极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 新兴的符合现代物流企业制度规范的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也认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性, 使得现代物流在新疆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2、传统服务仍占主导地位, 但提供多环节、系统化、集成化物流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多。

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在被调查的物流企业中, 从事运输与装卸以及包装业务的企业比例较大, 但从事配送、仓储、流通加工业及信息系统管理的企业比例都有所提高, 其中, 从事配送业务的企业比例上升至54.32%, 仓储业上升至61.05%, 流通加工业上升至17.3%, 信息系统管理上升至21.78%。在企业的新增业务中, 信息系统管理业务所占比重最大, 这说明物流企业已向提供高附加值服务发展。在企业的业务范围中还涉及海关报关、大型商贸市场开发建设、物流园建设、货运配载信息网等方面的服务。

3、业务辐射范围在逐步增大。

物流企业业务辐射范围的大小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根据对物流企业业务辐射范围的调查显示, 2006年新疆物流企业的业务辐射范围已不仅限于本市或本省的企业, 有23.89%的企业拓展了跨国业务, 41.67%的企业业务范围覆盖全国。这不仅说明新疆物流企业的业务在扩张, 同时也表明新疆经济的发展正在融入经济全球化体系。

(二) 客户群基本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 新疆物流企业的客户只要集中在钢铁、机械、纺织服装、石油化工、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等行业, 尤其是纺织业所占比重最高, 达到46.39%, 这与该区纺织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以及市场对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量增加有关。除此之外, 物流企业的客户还涉及交通运输、百货、文化用品、化妆品、装饰材料、陶瓷制品、厨卫洁具等行业。本次调查还对物流企业与客户的合作形式进行了了解, 调查结果表明:年度契约合作比例达到85%, 是目前主要的合作形式。

(三) 人力资源状况

在接受调查的所有物流企业中, 拥有企业管理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较大, 占工作人员总数的35.24%, 而物流工程专业人员仅占3.34%。有76.39%的物流企业对市场开发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 其次是对物流项目经理和运输管理人员的需求。本次调查还反映, 企业目前对掌握专业网络系统设计以及物流信息管理等高端物流业务知识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并不十分强烈。

问卷还对物流企业是否对员工进行培训以及培训对象的层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新疆物流企业对员工培训的重视力度不够, 这也是物流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 物流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疆物流企业普遍认为“市场竞争环境不规范”是制约企业自身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 其次是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可见政府职能对物流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从物流企业对物流基础设施和融资及相关金融服务的重视程度来看, 为物流企业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完善;企业融资渠道不畅仍然是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调查结果显示, 63%的企业认为运作成本高是影响企业业务拓展的主要内部因素, 信息化水平低被认为是制约业务拓展的第二大因素。可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 企业对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物流企业使用信息系统服务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五) 其他相关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的整理和分析, 我们还认识到:新疆绝大多数物流企业之间还处于原始的竞争关系, 只有少数企业间建立了合作竞争关系;对仓储设施改造的投资是当前物流企业最热门的投资方向;物流企业利润率在5%以下的企业高达48%, 行业平均利润率较低, 能否从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转变、能否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是提高企业利润率的关键。目前新疆物流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 选择这种融资渠道的企业占到了82.3%, 其次是私募融资, 再次是其他金融中介组织融资, 而依靠股票市场融资的企业比例仅为1.3%, 目前没有企业通过债券市场来融资, 这一方面反映了目前新疆物流企业融资形式的单一化,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新疆资本市场发展滞后。

三、工商企业的物流运作情况

作为物流服务的需求方, 工商企业的物流业务是物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调查也对工商企业的物流运营和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 与工商企业的外包活动相关的问题是本次调查的重点内容。

(一) 受访企业物流运营状况

本次受访的工商企业涉及食品、汽车及配件、电子产品、机械、纺织等行业, 52.5%的企业采取大批量生产的方式, 采用及时化和定制化这两种相对灵活的生产方式的企业相对较少。通过对企业原材料库存周期的调查表明, 生产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缺乏建立稳定、高效、长久的合作机制, 增加了生产企业的库存成本。

通过对工商企业外包情况的重点调查, 结果显示:在受访的企业中只有37%的企业采用了外包形式, 而且这些企业外包物流的最高业务量仅为总物流业务量的41%, 可见工商企业对物流业务外包的态度很谨慎。对已外包的工商企业进行深入调查发现, 新疆物流服务商还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响应速度慢, 不能满足临时需求, 服务价格高, 服务稳定性差, 网络不够丰富, 货损率高, 企业信用差, 差错率高, 服务项目少等。

(二) 受访企业的物流设施与技术水平

物流企业的物流设施主要是运营车辆和仓库两大类, 调查小组分别针对这两项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调查结果显示, 企业拥有的物流专用运营车辆以普通货车为主, 占自有车辆的45%, 但是自有车辆使用率偏低, 使用率在90%以上的企业只占受访企业的48.8%, 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重复购买。受访企业中有83%仍使用自有仓库, 但已有58.5%的企业开始租用仓库。自有仓库的作业方式多以机械化作业, 但信息采用人工处理的作业方式进行的企业, 在调查单位总数中占49.7%, 表明半机械化作业方式正在成为当前主要的仓库作业模式。

调查显示, 企业对物流信息技术更新的要求普遍比较强烈, 企业对未来可能使用的信息技术进行了预期, 但条形码技术和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电子数据交换) 技术仍然是企业采用的主要物流信息技术, 而RFID技术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射频识别技术) 的推广应用在短期内难有较大的进展。

四、新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思路及对策

(一) 统筹规划, 打破壁垒, 优化资源配置

结合自治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及乌昌经济带发展规划, 尽快制定新疆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避免盲目建设或低水平重复建设。

目前涉及物流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都自成体系, 独立运作, 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方封锁, 不仅难以达到节约物流成本的作用, 还会造成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因此要全面统筹, 整体布局, 设计出既符合现代物流要求、又能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存量资源、优化增量配置的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二) 培育物流市场,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并使其规范化

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 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 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 使之成为我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示范者和中小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者。企业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仓储、包装、装卸等服务, 通过集约化操作完善物流配送, 提高经济效益。

(三) 加强地区间交流和专业人才培养

发达国家和地区之所以转轨快, 实质上是由于流通生产力率先发展, 在开拓市场中起到了导向作用, 由此构成了国家或地区持续增长的竞争力。可以说, 现代经济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发展的水平, 而物流发展水平的高低则取决于高素质人才的拥有量。要采取多种形式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学校培养和在职培训相结合, 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相结合, 尽快形成新疆自己的物流人才队伍。

(四) 加强合作, 大力发展战略联盟, 推进物流科学化、合理化

物流科学化合理化的思想就是要去掉只考虑供应商、生产厂、销售商、物流部门的局部利益和追求各自效益的所谓“局部最佳状态”的狭隘目标, 而必须使各部门确立追求整个供应链系统上“整体最佳状态”的共同目标。这就要求各企业要提高物流科学化、合理化意识, 加强合作。一方面要进行纵向联盟, 即与货主企业联盟, 同其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共生关系;另一方面要进行横向联盟, 即与其他物流企业联盟, 将各自独特的企业资源整合为一体, 不仅可以实现服务的综合化、一体化, 还可以使企业形成规模化经营, 降低运作成本, 从而从总体上提高物流发展水平。

现代物流已引起各级政府和许多企业的关注, 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面对这一现状, 新疆如何将传统物流业转化为现代新型的物流运营模式就成为当前亟待考虑的重要问题。新疆现代物流业发展若能寻找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模式,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有基础设施, 建设并形成覆盖全疆、辐射全西北和接壤中亚国家的现代物流网络系统, 将为新疆构建节约型社会、推进工业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叶新凤, 王智宁.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对策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坛, 2004 (4) .

[2]、张越.山西省物流业发展环境分析[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9) .

[3]、朱丹.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分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0) .

[4]、杨亚茹.乌鲁木齐市物流业发展的约束性因素探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8) .

篇4:浅议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一、我国物流业的现状

现代物流概念传入我国,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它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而发展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物流发展受到了各种制约,其管理体制是由计划经济演变而来,涉及运输、仓储、批发、递送等各个环节,由于受条块分割的影响,受限于铁道、交通、民航、内贸、工作、信息产业等多家系统管理,功能的交叉与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物流体系不相适应。在制度方面包括速效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等方面,不能适应企业经营的需要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这些固然与当前体制和认识有关,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市场经济处于启动阶段,因而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建设。

近几年来,中国物流业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下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主要表现为: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公路建设的总公里数为160万公里,已跃居世界第三位;铁路运力成为亚洲第一;水运、港口的吞吐能力大大提高;民航业的发展等,这些都使我国的运输能力和质量有了大的提高。2、送配体系: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全国性物流配送企业,提供连锁商业等的送配服务。3、在物流发展方面:电子物流的概念已悄然而至。

二、我国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物流产业正处在形成阶段,还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观念陈旧、创新意识差。我国物流业长期得不到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现代物流的定义、地位、作用等认识不够。特别是国有大中型流通企业,因受计划经济观念束缚时间较长,“等、靠、要”的老观念尚未彻底更新,这就必然缺乏利用市场机制进行物流的创新思维和开发。更谈不上将现代物流同经济增长点有机结合的问题。

2、市场机制不健全,竞争秩序不规范。各级政府都将物流业提上了议事日程,积极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但由于我国物流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机制很不健全,诸如物流企业的资格认证、市场准入、标准化等体系的建立及税收政策等,因缺乏与之相应的统一规划,欠缺物流资源的总体整合,必然造成物流企业内部的混乱和不规范问题。

3、传统的物流业存在信息应用技术水平低,信息利用率低和信息不共享的缺陷。在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有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大多数仅是局部应用。离信息的完全集成并满足企业管理和长远发展的个性化需求相距甚远。加之一企业的基础设施落后,运输设施装备的专业化、集装化程度不高,物流效率低下。

4、缺乏企业物流理论支撑和物流人才。长期以来,我国物流研究缺乏综合性物流理论的研究。从而导致了人们对物流集训的偏差。片面地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物流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技术,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这就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我国现在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尚未建立起适应国际物流业现状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物流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经营人才十分短缺,已严重制约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

三、推进物流发展的新思路

1、确立物流新理念,建立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当前我们应尽快从传统的物流模式束缚中走出来,改变我国粗放经济运行模式和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客户需求就是市场,谁能让客户节约成本,提高产品流转速度提供全程个性化服务,谁就能成为客户的合作伙伴。因此,要引进国际化物流服务理念、管理模式、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应从优化资源配置和扶持专业化物流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应法规,消除物流发展的区域封锁。实施相应的经济政策,如:贸易政策、运输政策、关税政策、货币政策等促进货物的自由流动。

2、加强政府监管力度,为现代物流创造良好宏观环境。政府监管部门一方面是产业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动作规则的制定者,另一方面又是市场运行过程中的执法者,打破行业垄断、地区封锁,保证市场运行的畅通无障碍进行。政府必须有一个综合管理部门站在宏观的角度对其进行全面统筹、整体布局、设计出既符合现代物流要求,又能充分利用和整合物流资源、优化增量配置的综合物流网络体系。

3、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为一体化的物流奠定基础。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神经系统已是不争的事实,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加快物流业网络建设、普及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商务,把制造企业运输仓储企业、零售商、客户之间的信息通道连接起来,形成联盟合作,逐步向供应链管理模式过渡。

4、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实施物流人才战略。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搞好物流业,人才是根本。它需要机构、信息、工程、营销、经济等各类人才,特别要重视培养从事物流理论研究与实务的专门人才、懂电子商务理论和实务的专门人才及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现代物流的有创新思想的复合型人才,在适时的时候,也应考虑建立“注册物流师”制度。

总之,把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应尽快建立起合理的政策法规以弥补市场自身运行的盲目性,政府应起积极引导作用,最终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培育出完善健康的物流市场。

篇5:临淄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经济的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市委七届二次全会提出了“主攻项目,决战‘三区’,凸现特色,实现跨越”的总体要求,把物流产业作为鹰潭经济发展的“三篇文章”之一。今年以来,我市一批物流项目相继落户动工,物流园区建设快速推进,货运产业稳步增长,为我市发展物流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厚积薄发,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现有物流企业240家,其中规模以上物流企业33家,全部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营业收入由2007年的2.08亿元发展到2011年71.07亿元,年均增长141.8%;税收由2007年0.26亿元发展到2011年3.1亿元,年均增长85.8%。发展速度居全省之首。营业收入超亿元物流企业由2007年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31家,税收超百万元的由2007年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30家,物流产业占全市地方税收的比例由2007年的3.4%上升到现在的16.2%。

(二)筑巢引凤,平台建设成果显著。现代物流园项目。规划面积893公顷,定位于提供仓储、中转分拨、配送、流通加工、商品展示交易、集各种运输方式及信息服务等综合物流服务的现代化物流集聚区。园区控制性规划已通过市规划委员会审批,两条主干道工程进展顺利。投资1.2亿元的江西广甸8个品牌4S店项目已开工建设;投资10亿元的汽配家居市场项目和投资1.8亿元的大三江农副产品仓储冷链物流项目已正式签约。国际商贸物流园项目。规划占地约12000亩,一期启动项目用地分别为南部国际眼镜城400亩、流通加工区约350亩、北部汽车城用地600亩和建材家居城500亩等。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向市规划委员会报批,各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三)通江达海,口岸建设不断推进。鹰潭铜产业循环基地拆解加工区进口原料试行“上海—九江—鹰潭”水陆联运转关通关模式,属国内首创。鹰潭国际物流中心(无水港)2010年初建成并投入运营。鹰潭海关、检验检疫局已立项在建,至宁波的“五定班列”正式开通运行,进出口业务日益活跃,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服务水平亟待提升。一是物流企业规模小、档次低。能够开展综合性物流服务的企业没有几家,能够提供特色服务的物流企业则更少,尤其缺乏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多数物流企业服务内容大多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货物代理等低层次服务上,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相差较远。二是市场竞争不规范。物流业务仍处于分散、无序、不规范的状态,物流企业参差不齐,物流低端市场经营秩序较乱,不同程度存在压价竞争、偷漏税、超载超限等现象。

(二)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落后。尚未形成一个集市场信息、现代仓储、专业配送、多式联运和市场展示及交易为一体的物流功能平台,难以做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影响了企业运作效率和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三)物流项目开发建设资金不足。以物流园区为例,园区建设采取“资金自筹、封闭运行、自求平衡”的办法运作,征地、拆迁和“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园区没有任何资产可以抵押,融资十分困难。解决资金不足困难是园区开发建设的当务之急。

三、对策与建议

随着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落户我市,他们在带来资金、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的同时,也带来了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并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把贯彻落实《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工作主线,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物流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建设,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改善物流服务环境,推进物流网络、企业、信息三大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确保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培植龙头物流企业。各级政府要引导和鼓励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批发代理企业整合物流资源,延伸服务功能,逐步从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向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加快向第三方现代物流转型,可选择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物流企业,依托现有场地、人才和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组建联合经营集团或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尽快形成1—2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规范的龙头物流企业。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步伐,积极承接国内外物流业的转移,逐步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来鹰落户,用其先进理念、经营方式、科技手段,影响和带动我市物流业向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引领带动和快速提升我市物流业发展水平。

(二)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江西省服务业发展目标任务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建议制定鹰潭市物流业发展目标任务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和落实部门职责,全面客观地反映和评价物流业发展情况,强化绩效考核。同时,将考核结果纳入县(市、区)政府考核评价体系之中。

(三)搭建物流信息平台。鼓励企业加强对自身管理信息系统的健全与完善,并积极推进与客户企业的供应链信息整合,改变已建信息化系统功能局限于企业内部事务性管理的现状。同时,依托市信息办网络资源,搭建全市物流信息平台,并和全国、全省物流信息平台联网,互联互通,及时统一、规范发布我市物流信息。

(四)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解放思想,千方百计通过采取BT模式、项目主体垫资、信托金融融资等方式解决制约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瓶颈。

(五)继续优化发展环境。要积极贯彻落实已出台的政策措施,完善绿色通道服务的操作办法,帮助物流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现有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大型货运企业,确保全年货运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税收3.5亿元,力争达到5亿元。

(六)培育物流协会与中介组织。物流行业协会是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要积极支持我市物流行业协会的建立和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普及行业管理规范、推广技术标准、交流行业发展信息、沟通和联系行业内企业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明确物流行业协会的管理权限和工作职责,促进我市现代物流业有序发展。

篇6:临淄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民营经济研究会

7月10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民营经济研究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周玉生、朱承平的带领下,对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委员们视察了八达物流、邮政物流、元通物流、益民物流等物流企业,并召开了有部分物流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听取意见。7月24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民营经济研究会组织有关委员和成员,就如何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进行了专题研讨,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入“物流”概念。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产权关系日益明晰,物流业应运而生。我市物流业起步于2002年,第一家登记注册物流公司——天长通宝物流公司在市区创办。截止到目前,我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共有14家,其中物流公司5家、分公司5家、个人公司3家、个体户1家。我市民营企业的崛起和规模的不断扩张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物流业的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天长经济的发展。

通过调研,大家一致认为我市的物流业虽有较快发展,但仍属初始阶段,主要表现为“小”、“乱”、“低”。

1、规模普遍偏小。我市大部分物流企业是一两间门面,两三辆车。稍有规模的八达物流公司占地面积15亩。目前最大的益民物流公司占地面积也只有200多亩。随着我市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现有的物流企业规模远远不能满足于我市经济发展的需求。

2、经营秩序较乱。据统计,我市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只有14家,在交通部门办理许可证的22家,企业发展较好的仅有四五家,而无证无照经营的超过50家。这些物流企业大都是一块招牌、一间房子、一部电话、几名工作人员,物流安全无法保障。我市铜城镇一家电缆企业因一家物流企业雇用社会车辆,结果车主将押车的企业职工杀死,抢走现金8万元以及一车价值几十万元的电缆。事后查明该车主的驾驶证、身份证等所有证件都是假的。

3、服务水平较低。一是信息化程度低。除了邮政物流公司外,其余物流企业采用的都是传统运作方式,没有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流技术和货物跟踪技术系统。不少企业的通讯手段停留在使用电话、传真方式上,影响了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二是组织化程度低。我市物流企业经营分散,横向联合薄弱,物流管理手段落后,没有自己的行业自律组织,资源无法整合共享。三是效益低。我市现有的物流状态基本上还是一种传统的模式,经济效益普遍较差,经营主体处在分散、割裂、单

一、低效状态。四是“万村千乡”工程的配送能力低。我市“万村千乡”工程在农村已建有340个农家店,而配送能力只有1/4,这使农村消费品特别是副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也有悖于国家实施“万村千乡”工程的初衷。

二、关于发展我市现代物流业的意见和建议

(一)、充分认识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现代物流业是第三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产业的兴衰是一个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好坏的重要标志。前不久,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并专门设立了全国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可见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发展服务业的重视程度。因此,在加快全市工业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中要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将现代物流业作为天长的一大产业来扶持发展,只要做到思想

重视、领导有力、措施得当,天长的物流产业将会迅速崛起。

第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我市位于安徽最东部,伸入江苏腹部,毗邻南京、扬州、镇江、滁州、淮安等城市,处在南京1小时经济圈内,205国道、宁连高速、宁淮高速、扬滁一级公路、312省道等纵横市区境内。区域优势、交通优势极其有利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第二、企业两头在外。我市的工业企业大多数是原材料采购在外,产品销售在外。目前,已形成了电缆仪表、玩具服装、电子、食品饮品、医疗器械、金属管材、工程塑料等一批支柱性产业。此外,我市粮食、水产品等农产品丰富。苏果超市、天正超市、华联超市、商都、步行街及“万村千乡”工程建设等都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商机。

(二)、加强引导,大力扶持发展。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建议成立高规格的服务业领导小组,指导全市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根据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研究制定出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规范产业发展的管理办法,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竞争公平、运作规范、服务优良的外部环境。

(三)、整顿经营秩序,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建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工商、商务、交通等部门开展一次专项调研整治活动,对无照无证、手续不全的物流企业,符合开业条件的帮助补办证照,对条件暂不具备的限期整改,对完全不符合条件的应予以取缔。

(四)、组建物流行业商会,实行行业自律。建议由市工商联牵头,商务、交通等部门配合,抓紧指导成立我市物流行业商会,强化行业自律和服务,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五)、高度重视“万村千乡”工程配送中心的建设,保证农村消费品质量安全。建议市政府对符合条件又有能力建设“万村千乡”工程配送中心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可以在用地和有关规费上给予一定的优惠。

(六)、建设汊涧物流园区,扶持骨干物流企业。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物流组织管理的关键。创建物流园区建设有利于整合现有资源,引入现代机制;有利于拉动产业链的延伸,充分发挥其经济集聚作用,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企业生产、优化了交通秩序、改善了城乡环境。如果将园区设在汊涧更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基于以上几点认识,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提前谋划,可考虑在汊涧镇以益民物流为中心,择地建设皖东地区第一家现代物流园区。

汊涧古往今来均是江淮之间商贸物流的一个重镇。随着交通优势的日益凸现,选择在汊涧建设物流园区较为理想。现在汊涧已有益民、元通、华龙三家物流公司在运营,且前景看好。益民工贸集团在汊涧立交桥南侧,已创办了占地200多亩的“益民物流公司”,目前该公司经过专家认证决定建设大型物流中心。中心的定位是集物流市场、货物运输配载、简单加工、分拣、包装、仓储服务、信息流通等多元化第三方物流模式。该项目先后得到省商务厅、省经贸委、省发改委及国家发改委的项目引导资金扶持。如果能以益民物流为中心建设有一定规模的汊涧物流园区,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物流企业入驻园区,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工商企业入驻汊涧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也必将促进全市的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鑫发铝型材企业正是考虑到益民物流公司落户汊涧,才到汊涧投资办厂。该企业已正式投产,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超过亿元。

篇7:临淄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调研报告

为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先进经验,2007年9月26日至28日,由市人民政府组织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和各旗区分管发改或规划工作旗区长、发改局长、规划局长以及华研物流公司、东易达物流公司、凯顺物流公司负责人参加的现代物流业考察组赴苏州市和上海市考察了当地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参观了具有代表性的物流园区(中心)和物流企业,并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物流企业负责人就现代物流业发展问题进行了座谈。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苏州、上海市发展现代物流的主要做法

(一)苏州市开展现代物流工作的主要做法

江苏省是全国现代物流较为发达的省份,8月份自治区专门在此举办了培训班,这次考察重点学习物流企业内部运作机制,包括集货、加工、配送、信息等物流运作流程。在江苏省苏州市,我市物流考察组一行先后考察了中外运高新物流(苏州)有限公司、苏州市服务业发展重点企业苏州赛格电子市场、苏州物流中心(SEALL)及苏州市江通货运有限责任公司。经过考察和认真研究,考察组认为苏州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做法主要可以归纳为五个突出。

——突出比较优势。苏州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苏州市的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特色明显、经济外向度高、专业市场众多、陆路交通发达、沿江、沿海港口资源丰富、航空运输需求量大等优势,探索出了具有苏州特色的现代物流发展之路。

——突出现代物流理念。苏州市发展现代物流,坚持系统整合的理念、坚持在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一体化运作的理念,突出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注重提高物流整体效率,从而加快推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突出地区分类指导的原则。苏州地区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各地物流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苏州市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依据各地的产业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适应产品高附加值与高时效性需求,现代物流强调多功能集成与一体化运作;对于发展水平稍低一些的地区则把解决“长、大、粗、重”产品的物流放在基础地位,既发展现代物流,也相应地搞好传统物流。

——突出协调发展与机制创新。苏州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打破行业界限与地区界限,坚持需求引导、效益为本,大力进行各类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系统整合,逐步形成了协调发展、多方收益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格局。同时不断加大物流管理体制、机制,物流组织和运行方式的创新力度,逐步构造出了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突出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苏州市不断加强对物流业的宏观规划和管理,对于涉及全市现代物流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筹规划与论证,合理安排重大项目,努力扩大物流市场需求,改善物流供给,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行效率与经济效益。通过加强宏观规划和管理,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二)上海开展现代物流工作的主要做法

上海市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全国物流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我市物流考察组一行先后考察了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上海北芳储运实业有限公司等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考察组与上述园区、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听取了西北物流园区发展情况和北芳物流企业内部运作情况。经过了解,考察组认为上海市发展现代物流业主要和正在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建立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机制

上海市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联席会议的制度,以完善协调机制和形成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推进合力。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来研究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解决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而推进上海市现代物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2、改进行政审批和管理方式

上海市按照国家改革货运代理行政性管理的要求,不断优化行政管理方式,扩大货运代理企业参与面,规范物流企业工商登记注册前置性审批,加强对物流企业的经营资质、经营行为的后续监管和检查,加快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对于物流企业管理方式的改进,显著地提高了全市物流企业的素质,增强了物流市场主体的活力。

3、扩大开放物流市场

上海市积极吸引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入驻,鼓励其参与物流设施建设和物流市场经营,积极利用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管理和技术来大力发展物流服务外包。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从而为物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4、积极支持物流企业创新

上海市积极支持物流业务流程创新,对物流领域提供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服务的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按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国有大中型制造企业进行业务外包,采购第三方的物流服务。对改造提升传统仓储、运输等物流系统的立体仓库、电子标签、物流信息平台等项目,给予融资等方面的重点支持。对为制造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仓储建设项目,减免民防工程建设费。

5、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上海市积极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进行交流和合作,不断加强物流专业学科建设,积极支持物流先进技术方面的产学研结合,建立校企结合的物流综合培训和实验基地。积极鼓励物流企业开展多层次的人才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培养、引进市场急需的物流专业人才。

6、优化城市配送交通管理

上海市通过规范货运市场管理,实施城市配送货运车辆的技术标准,加快了城市配送物流的发展步伐。通过加强对交通流量的科学组织,适时适度调整货运车辆在中心城区通行的限制政策,来适应快件运输、商业配送等新型业态的发展需要。与此同时也积极支持节能型、集约化的公共物流配送企业优先发展,对列入城市配送物流重点企业的物流配送车辆予以优先通行。

二、苏州、上海市现代物流工作的主要经验

通过考察和研究,考察组一致认为苏州和上海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主要经验可以总结为:

1、专业化程度高。苏州和上海市在积极整合原有物流资源的基础上,鼓励生产和销售企业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运作。这种企业物流的外包培育了物流业的市场需求,也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到目前,两市现代物流业基本形成了高度专业化基础上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各个物流企业依据自身优势,集中发展某一物流环节的业务,将其做强、做大、做精,不断地提高业务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的质量,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自身成为整个物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节点,而不去追求大而全、小而全。我市生产和销售企业将其物流业务滞留在企业内部的第一方物流和第二方物流运作方式急需转变,以尽快地为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培育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我市物流企业搞集住宿、餐饮、酒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做法也需要引起注意,应当借鉴苏州和上海市发展物流企业的经验,突出现代物流理念,并结合我市各地实际,选择适合我市实际的物流业专业化分工模式,增强物流企业的业务水平和物流网络的协调运作能力。

2、规划起点高。科学、合理地做好物流业发展规划是今后顺利地开展物流工作,促进物流业良性循环的必要前提。在苏州和上海考察时,有关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在座谈时都提到,要编制《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物流业发展的思路、目标、规划布局、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上海市物流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推进办主任王大明在给考察组介绍发展物流业的经验时,特别强调建设物流园区一定要超前规划,一步到位,高起点、高规格地做出最好的方案来吸引大客户入驻物流园区。我市在发展现代物流业过程中,必须认真制订发展规划,科学论证,然后分步实施,逐步推进,避免走弯路,同时也要高度重视物流规划与城镇总体发展规划等其它规划相协调,重视物流园区规划与全市整体物流规划的衔接,重视物流规划的贯彻落实,维护全市物流规划的权威性。

3、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苏州和上海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时,政府在组织战略研究,制订发展规划,改善基础环境,整合物流资源,加强综合协调,对外招商引资,加强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等多个方面积极搭建平台,做了大量的工作,推动了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也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政府积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环境优化、配套设施完善、物流主体招商、物流市场培育等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在此基础上以市场化运作来推动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

4、着力培育重点企业。无论从苏州还是上海的经验看,发展现代物流业都必须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以企业的市场化运作为主、以政府的政策引导为辅。两地都把大力培育重点物流企业作为促进物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在财政上安排引导资金对重点物流企业予以资金支持,迅速地培育了一批现代化物流企业。我市在发展现代物流业时,也要大力扶持本地物流龙头企业,积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使其逐步地做强、做大,同时积极培育为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相关卫星企业,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企业网络组织,从而推动全市物流业协调发展。

5、信息化程度高。高度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的基本特征,只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才能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上海现代物流信息产业园,是集物流产业投资与咨询、技术服务与展示,科技成果转化与生产的功能中心,其中无论是国有大型企业,还是私营小企业,无一例外都搭建了基于园区或企业的信息平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运作系统。信息平台的搭建极大地推动了物流效率的提高和物流成本的下降,提高了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也必须坚持信息带动的原则,积极搭建包括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园区信息服务系统和物流企业信息服务系统三个部分的鄂尔多斯物流信息平台,推动全市物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现代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苏州、上海市现代物流工作的成效

(一)苏州市开展现代物流工作的成效

目前,苏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物流运行呈现快速稳步增长的态势,为苏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以开发区物流、港口物流以及道口物流为重要内容的境内外物流市场迅速扩张,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成长,业务量约占物流市场的15%左右。工业园区唯亭物流园、高新区物流园、苏州港港口物流园、昆山物流园、吴江物流园和吴中区等一批物流园区,通过新建、扩建、改造和整合,已初具规模;白洋湾综合物流园、张家港冶金物流园、相城区物流园已经启动。从数量指标上来看,苏州现代物流业发展非常迅速:

1、社会物流总额

2006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为22384.51亿元,比上年增长24.14%,GDP总量与物流总额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为4.64,即全市每单位GDP产出需要4.64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

从物流总额的构成来看,工业品物流总额比重较大,达到了14183.9亿元,比上年增长28.05%,占社会物流总额的63.36%,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进口物流总额6342.45亿元,增长17.35%,占社会物流总额的28.33%;农产品物流总额13.26亿元,增长14.84%,占社会物流总额的0.06%;再生资源物流总额为7.36亿元,增长24.11%,占社会物流总额的0.032%;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为12.18亿元,增长12.47%,占社会物流总额的0.054%;外省市商品购进额1825.36亿元,增长19.95%,占社会物流总额的8.15%。

2、社会物流总费用

2006年,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804.42亿元,比上年增加116.33亿元,增长16.91%。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6.69 %,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二)上海市开展现代物流工作的成效

上海市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尤其在“十五”期间,上海市物流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使上海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1、物流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

“十五”期间,物流业增加值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1年至2005年,物流业增加值从628.6亿元增加到1175.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3%左右。物流货运量持续扩大,2001年至2005年,货物运输量从5.4亿吨增加到6.9亿吨,年均递增6.3%;港口货物吞吐量从2.2亿吨增加到4.4亿吨,年均递增18.9%,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从634万标准箱增加到1808万标准箱,年均递增30%;航空货邮吞吐量从80.4万吨增加到221.6万吨,年均递增28.8%。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一和第三,浦东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也跻身于全球前十强。与此同时,全社会物流成本逐年下降。据统计,2005年全市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5.5%,比2001年下降近1个百分点,企业流动资产和商品库存周转速度有所加快,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2、现代物流支撑体系日渐完善

“十五”以来,上海加强了支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设施、信息、政策三大平台建设。功能性、枢纽型、网络化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洋山深水港一期正式开港,外高桥港区四、五期建成,浦东国际机场二跑道投入运营,高速公路网初具规模,浦东铁路建设和内河航道改造进展顺利,为促进物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物流信息化建设跃上新台阶,“大通关”平台和电子口岸建设不断深化,上海口岸通关效率和物流信息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电子标签及标准化立体仓库、自动拣选设备等物流技术装备得到逐步推广和应用,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物流政策和环境不断优化,上海市政府制定的《关于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明确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相关行业协会开展了物流企业综合评估试点和物流师资格认定等,营造出了良好的物流业发展环境。

3、重点物流园区开发建设稳步推进

“十五”期间规划的四个重点物流园区开发建设,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深水港物流园区以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建设为依托,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洋山保税港区已经封关运行;外高桥物流园区以全国第一家保税物流园区建设为标志,率先开展了“区港联动”试点;西北综合物流园区以发挥市内外陆路集散功能为重点,已成为连锁商业和医药物流配送的集聚区域;浦东空港物流园区以建设上海国际航空枢纽为契机,逐步形成了航空产业与物流业联动的发展格局。随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多层次、互补型的保税物流框架,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口岸功能,推动保税物流发展奠定了基础。

4、市场主体多样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十五”以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上海物流业已经基本形成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共同发展的格局,第三方物流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全球10大物流企业和20大船公司的分支机构或办事处都已进入上海;中海、中远、中储等中央企业通过整体改造、整合内部物流资源,以上海为基地组建了第三方物流公司;上海本地企业也通过合资合作等资产重组方式进行流程再造,形成了一批国有控股和民营的物流企业。通过各类物流企业的专业化服务和运作,支撑相关产业和连锁商业发展的物流配送体系正在逐渐形成。

四、对我市开展现代物流工作的思考

(一)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物流业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合理的服务模式,正在国内外得以迅速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切入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加就业,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鄂尔多斯市是自治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2006年,全市人均GDP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2.7亿元。从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来衡量,鄂尔多斯市已进入西部强市之列,步入跨越式发展轨道。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产品、原材料和设备、零配件将会大量运进运出,城乡居民的消费势头也将带来消费品的大量增加,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商业将迅速发展,同时企业的发展也将对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将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极具潜力的物流需求市场。

2.打造核心城市的功能要求

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而区域核心城市是区域生产要素和生活要素的集散中心。鄂尔多斯市确立了打造“服务内蒙古、联动晋陕宁”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以我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协调发展,增强我市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效手段

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以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衡量的,而现代物流业的实质是第三产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集聚,以及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业等多种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4.扩大劳动就业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市正在实施农村牧区人口转移战略,大批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急需就业机会。物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就业门槛低、容量大、见效快的特点,在运输、配送、信息服务等方面需要大量人员,可解决农牧区的富余劳动力;发展物流业也可以推动商品零售业、餐饮等生活性和汽车及其配件制造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间接解决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5.增加物流效益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政府和企业重生产,对生产环节上的产值、税收、利润和管理等重视,而对生产环节以外的运输、仓储、代理、包装、加工、配送等考虑甚少。过去重点抓生产环节上的产值和利税,而使运输和加工环节上的产值和利税很大一部分流失到了包头和呼市,甚至北京(神华神东公司生产税收体现在了我市,而运输环节税收有部分体现在了北京),使我市损失了大量的利益,为此,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增加我市在运输和加工等环节的税收收入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的企业战略层面提升到了当前的社会经济战略层面,从“产业支柱”的地位提升到了“支柱产业”的地位。鄂尔多斯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构成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推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方向构成了发展的拉力,一推一拉的合力作用必将促进鄂尔多斯市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逐步实现从“产业支柱”向“支柱产业”的演变。因此鄂尔多斯市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更是适时的。

(二)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

1、优势(S)

(1)自然资源富集。鄂尔多斯盛产煤炭、化工、建材、羊绒等自然资源,是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和纺织基地。拥有各类矿藏5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为1496亿吨,天然碱储量为6000多万吨,芒硝矿储量70亿吨,食盐储量1000多万吨,天然气储量7000多亿立方米。此外,石膏、石灰石、高岭土等资源的储量也相当可观,且品位很高。

(2)交通条件便捷。2006年,全市公路、铁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12184公里和360公里。“十一五”末铁路与公路等将构成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每条铁路均与外围铁路相连,基本达到出市达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大准、准东、东乌、准朔铁路和沿黄河铁路横穿东西,包西、包神铁路贯通南北,109、210国道贯穿市域,形成“十字”型主骨架,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鄂尔多斯机场已投入使用,开通了通往北京、上海、西安、深圳等主要城市的航线,全市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

(3)经济发展迅猛。鄂尔多斯是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亿元,增长24%;人均GDP 6600美元,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财政收入达到145.8亿元,增长56.2%;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2.7亿元,增长1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308元。预计到2010年,煤炭产量将突破2.5亿吨,水泥、玻化砖、玻璃等建材产品将达到1000万吨,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天然碱化工等化工产品将突破1000万吨。

(4)辐射范围广阔。鄂尔多斯市与黄河北岸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形成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金三角”,东距出海口秦皇岛港1035公里,距黄骅港960公里,与相邻的银川、榆林、朔州等晋陕宁的城市距离均在300公里交通圈内,周边辐射人口约2000万人,具有连接西部地区的传承作用。

(5)产业基础雄厚。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能源战略西移的良好机遇,全力实施资源转换战略,构筑形成了能源、化工、绒纺、建材、汽车制造、冶金、农畜产品加工、林沙等优势特色产业。目前,鄂尔多斯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世界最大的煤化工项目区,大批国际、国内500强企业相继与鄂尔多斯携手合作,世界第一条煤直接液化生产线、国内第一条煤间接液化生产线、世界最大的煤炭单产矿井、鄂绒大化肥、亿利PVC、博源天然气制甲醇、意大利VM发动机、水利部沙棘加工园区、自治区第一条轿车生产线等一批世界一流、国内最大和填补内蒙古空白的项目相继落地。物流业发展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

(6)政策环境优越。鄂尔多斯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良好的政策空间。国家和自治区相继出台了《全国“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及《内蒙古自治区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市委、市政府实施“收缩转移,集中发展”和发展“大物流”战略,为鄂尔多斯市发展现代物流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劣势(W)

(1)观念落后。我市部分干部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对现代物流业的概念、地位、作用等认识不足,看不到流通领域蕴藏着的巨大经济增长潜力;绝大部分企业目前以自营物流为主,“大而全”、“小而全”,认识不到现代物流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积极作用。

(2)缺乏高级层次人才。我市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才严重地依赖于从外部引进,自身缺乏造血功能,造成了适用人才的短缺。目前,从业人员中拥有高级职称的物流人员和物流高级技师的比例较小,熟悉现代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的人才严重匮乏,直接限制了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3)管理体制不顺。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产业、跨地区的复合型产业,其健康发展必然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协调和管理机构。目前我市物流管理体制相互交错,机构多元化,铁道、交通、民航、邮电通讯、内外贸易等物流相关部门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进行管理,造成物流组织布局分散,部门、企业间缺乏横向联合,这种管理状况导致了我市当前发展现代物流业难以在全市各部门之间形成合力。

(4)发展基础差。从发展阶段上看,我市物流业基本上处于70年代的储运物流阶段,现有的物流企业多数只是开展简单的“运输+仓储”业务,远没有达到综合物流和供应链物流的物流业发展阶段。从产业基础来看,我市物流业基本上呈现出小、散、弱的局面,缺乏掌握先进物流技术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从发展的基础条件来看,我市公路运输网络相对完善,但是铁路运输系统外运能力较差,还不能够完全满足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需要。与此同时,我市在物流信息的应用和资源整合,利用电子化、信息化手段提高站前作业和疏运效率等方面还相当落后。

3、机遇(O)

(1)当前国内外对我市的广泛关注为我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绝好的机遇。经济飞速发展使我市的城市竞争力迅速上升,我市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知名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是我市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难得的机遇,极其有利于我市吸引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入和知名品牌的打造。我市将有更多的利用外资、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和交流的机会,更有利于我市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现代物流企业。

(2)中央、自治区和我市对现代物流业高度重视,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今年国务院、自治区相继出台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从财税、信贷、土地、价格等各个方面都给予优惠,大力支持服务业的发展。我市当前也正处于由以工业为主体向加快发展服务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全市也非常重视发展“大旅游、大文化、大运输”,重视培育现代物流业发展。各级政府的支持给予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极为难得的机遇。

4、挑战(T)

鄂尔多斯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国内许多地区和城市都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抢占现代物流业发展先机。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要实现预期目标,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快鄂尔多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抢抓机遇,加大力度,统一规划,重点推进,实现全市现代物流业的突破性发展。

(三)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我市现代物流业已有一定的基础,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2006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20.5亿元,同比增长38%,占GDP的15%,占第三产业比重为38%;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为1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全国2006年为18.4%)、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发达国家为11%)。全年完成货运量28515万吨,其中铁路货运量7145万吨,公路货运量21370万吨;全社会货运周转量达277亿吨公里,其中公路160亿吨公里,铁路117亿吨公里。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12家,规模以下从事与物流产业相关的企业为1385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26.4%。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企业法人单位1179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41家,以煤炭、化工产品和农畜产品为主的货运站(场)65家;另外,从事商品贸易的个体工商户5.8万户,占第三产业个体经营户的72.2%。

随着现代物流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我市现代物流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重点储备和扶持了华研物流园区、大路物流园、蒙西凯顺物流园区等一批现代物流业项目。同时,煤炭物流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在建的煤炭物流项目已有罕台川铁路货物储运中心项目、新街铁路货物储运中心建设项目、达旗靖源煤炭市场综合服务项目、蒙西物流中心项目、大路物流园煤炭物流工程等。

总体来看,我市物流业在相对较差的基础上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逐步发展和正在培养着一批本地物流龙头企业,这将为我市物流业今后的迅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四)今后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主要措施

借鉴所考察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政策体系、基础设施、资金支持、招商引资、市场培育、企业培植、人才培养、行业管理等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形成全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强大合力,同时也要突出重视煤炭交易中心的建设,重视城乡的统筹发展。

1、切实加强领导,成立全市服务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服务业对于提升各产业的素质和竞争力,优化经济结构,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必须像重视工业那样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是当前我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包括物流、文化、旅游、金融、信息、科技、中介、房地产、商贸、餐饮及社区服务业等多个行业,几乎涉及到各个政府职能部门。参照国家部委及所考察苏州、上海市的做法,建议成立由市发改委、商务、交通、煤炭、规划、国土、财政、税务、建设、粮食、信息、铁路、邮政、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市服务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分管服务业和规划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由发改委主任兼任,同时建立全市物流业部门协调会议制度,研究确定全市物流业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实施方案,定期召开物流业发展工作会议,研究和协调解决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推动物流业重大项目的落实。各旗区也应建立相应的综合协调机构,形成市、区联动工作机制,明确牵头部门,形成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物流业管理体系和工作推进制度。

2、广泛征求意见,出台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要依据煤炭、化工、冶金、机械制造、商贸和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布局及相关产品和原料的运量和运向,科学规划建设物流节点,特别是对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等重大物流公共基础设施,应统筹规划,科学论证,防止盲目建设,避免资源浪费。目前市现代物流业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已完成,通过这次考察,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同时近期也征求了各部门、各旗区的意见,下一步需组织各有关部门集中论证,尽快出台并实施《规划纲要》。

3、优化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积极鼓励国内外的先进物流企业到我市投资,在土地、税收、投融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注册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土地管理部门要在用地价格方面按照政策规定给予优惠。规划、土管部门应对物流用地进行适当的调整或实行一定时期的预留制度,优先安排物流项目用地计划。税务部门积极开展研究,针对物流产业不同的业态提出合理的有利于物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税目及税率。对物流领域提供软件开发、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服务的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按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对于投资规模较大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可通过投资、补贴等方式参与建设。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扶持现代物流企业发展中的杠杆调节作用,降低物流企业投融资成本。研究制定物流业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的并轨方案,允许按照行业特点降低物流企业注册资本限额,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减免登记注册费用。同时要根据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协调机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物流项目和物流企业审核登记效率,切实提高政府服务水平,规范物流市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4、加强现代物流业基础建设。加强物流通道项目建设,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公路、铁路、管道、航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依据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的不同功能定位、行业特点、占地面积、交通、地势、风向、水源和环境容量等因素合理布局物流节点,加快推进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促进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和物流网络互通互联,降低物流运作成本,全面提升我市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加快物流服务网络建设。鼓励非物流工商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和内部产权改造,剥离物流业务。加快销售物流向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延伸,促进现有运输、仓储、外贸、货代、批发企业的服务延伸和功能整合,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尽快培育一批具有先进物流经营理念、掌握现代物流技术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构建完善的物流服务网络。

5、切实增加投入,支持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市财政和各重点旗区都应投入部分启动资金对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以政府为主体,联合担保公司设立“鄂尔多斯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引导基金”,作为启动和引导资金支持物流业发展。基金由服务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监督;设立现代物流发展基金办公室,办公室具体负责基金的管理和安排,在全市物流业发展中统一调剂使用,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对于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企业,根据项目建设情况,给予按注册资金10—15%的配套支持,或者按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给予贴息补助,积极运用财政贴息等手段,引导信贷资金,增加对现代物流业投入和扶持力度,培育重点物流企业,建立全市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和综合交通网络平台;对企业自建物流基础设施,银行和财政应给予融资和贴息支持。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加大物流业的开放引进力度,把知名物流企业、物流项目及资金引进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物流园区等重点项目,主动走出去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进驻我市物流园区。重点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塑造先进的物流服务业态,为工商企业提供专业化和全方位的服务。积极引导和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尤其要鼓励已经具备一定物流业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引导私营物流企业加强联合协作,加大对物流关键技术和关键装备的投入,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7、优化物流管理,大力培育物流市场需求。引导企业树立现代物流意识,改变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实现物流服务的社会化。鼓励大中型工商企业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服务业务有效分离出来,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重组,将其部分或全部业务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承担,以培育和发展物流市场。推动工商企业与运输、仓储、货代、信息咨询、新兴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构建物流服务体系。把培育物流企业作为加快物流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加快培育和壮大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

8、突出重点产业,培育现代物流企业集团。针对我市实际,当前应大力发展煤炭、化工产品、农畜产品、建材和日用百货物流,抓好市场体系、营销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构筑起以工业物流为主体、商贸物流为支撑、农畜产品物流为补充的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现代物流体系。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整合现有物流资源,重点抓好康巴什物流基地、煤炭交易中心、东胜商贸物流园区、东胜建材物流园区、重点工业园区物流中心和主要城镇配送中心的建设,积极培育重点物流企业,组建规模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集团。

9、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我市教育部门要有计划地与区内外高等院校合作,尽早开设现代物流专业,在我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物流专业,采取物流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与外出考察相结合等多种办法,尽量在2010年之前培养一批我市急需的熟悉现代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业务的专业人才,规范物流培训和认证工作,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规范化的岗位培训、专题讲座、继续教育、特别是资质证书教育,组织人员赴区外、国外学习现代物流的先进管理经验,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人才支持。

10、成立行业协会,推进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尽快筹备组建鄂尔多斯市现代物流行业协会,加强与企业、政府之间的沟通交流。物流行业协会要紧密联系物流相关企业,指导物流企业依法规范经营,建立物流企业市场准入和资质认证机制,完善物流市场监管制度,制定出台重点物流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从服务的角度加强自律,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定物流行业的服务标准,大力宣传“诚信物流”,促进开展信用交易,完善信用交易的相关政策。同时要牵头组织全市物流企业联网,加快与商业、工业、对外贸易、邮政通信等相关局域网的连接,实现物流信息资源共享,为企业和会员提供广泛、及时的信息服务,要加强行业知识教育培训,推动物流行业内部的合作与交流,实现物流行业整体协调发展。

11、统筹城乡,加快商贸物流发展。以中心城镇为依托,以连锁经营为纽带,按照“城区大商场、城中特色街、城郊大市场”的发展模式,加快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配送物流,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主体多元、业态多样,布局合理、运作有序的现代商贸物流发展格局。坚持便民、利民原则,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切实改善物流条件和环境。抓住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历史机遇,发挥城市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大集团、大公司向农村牧区利通领域延伸,促进农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大力发展超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物流业,建设农家店、便民店和放心店,有效满足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12、突出建设煤炭交易中心。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融汇社会资本组建集煤炭交易、信息交流、金融服务、质量检验、电子结算等于一体的国家或自治区级的大型煤炭交易中心,为煤炭生产企业、营销企业、运输企业、煤焦企业、煤炭用户搭建一个统一、开放、透明、公正的交易平台,实现中心交易、园区交割、集中配送,吸引全区和毗邻地区的企业和客户入驻交易,不断扩大交易规模和影响力,强化我市在能源重化工产品产、运、销等重大环节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篇8:浅析美国现代物流业发展

(一) 政府政策与资源整合方面

主要经验:放宽交通运输管制, 鼓励竞争搞活市场。

美国政府对物流业的管理采用“有所管”和“有所不管”的策略。“管”的主要是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的监管, “不管”的是指交通运输经济法规的放宽管制。在交通经济法规方面, 美国经历了“松-紧-松”的演变过程。19世纪以前, 美国运输市场处于松散无序状态, 恶性竞争严重。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上半叶, 美国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法规, 对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承运人的市场准入、运输费率的调整进行了严格限制, 其结果是在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 窒息了市场活力, 因而受到越来越强烈的抵制。80年代后, 美国政府通过一连串的新规, 放宽对交通运输的管制, 完全市场化。

美国交通管制的市场化与19世纪的混乱无序和恶性竞争相比有着本质区别:其一, 是在经过近一个世纪的严格规范, 运输市场秩序较好的前提下放宽控制, 放而不乱;其二, 少管不是不管, 如加强承运人对运价调整的控制, 以及对毁灭性恶性竞争的控制等等;其三, 在运输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和实力的情况下放宽管制, 鼓励企业通过合作和兼并, 形成一些大型的跨行业物流企业, 促进多式联运的成长。例如, 放宽对铁路、公路、海运管制后, 以铁路为主的CSX公司和以海运为主的A-CL公司的合并, 产生了全美第二大铁路公司和超大型驳船公司;其四, 放宽市场准入限制, 强化竞争机制, 坚持优胜劣汰。例如, 全美公铁联运龙头企业JB.HUNT公司通过购买铁路服务的方式, 与美国所有的一类铁路经营商展开合作, 在价格、选址、服务人员及设备配置、提供服务方面达成合作协议, 最早实现了集装箱公铁联运, 赢得了自身的成长, 也使公铁联运成为全美最活跃的运输方式;其五, 美国政府在放宽运输市场管制的同时, 对物流发展相关的环保和安全问题加强了监管和规范。建立了《运输安全法》、《资源保护和恢复法》、《综合环境责任赔偿和义务法》、《危险品材料运输法》等一系列法规。

(二) 交通设施与物流成本方面

主要经验:建立良好且发达的多式联运综合运输网络。

美国物流业的发达, 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密集而先进的综合交通网络。美国航空运输几乎占全球“半壁江山”, 2009年国际机场协会对世界货运机场前20名排名中, 美国就有8家。美国海运一直维持在全球前列, 洛杉矶港、纽约港、长滩港等都是世界大港。美国全国铁路总长30多万公里, 全球最长。美国全国公路总长度约650多万公里, 高速公路10多万公里, 居世界第一。美国政府在重视交通网络建设的同时, 高度重视交通设备的标准化和各种交通方式的联合运作。为此, 颁布了《多式联运法》, 并早在《2000-2005年运输部战略计划》中就提出多式联运是美国运输系统四大特征之一。

美国物流成本虽然不是全世界最低, 但一直稳中趋降, 物流总开支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由于美国交通网络成熟较早, 交通费用与整体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下调空间有限。而仓储业中信息技术、管理软件和自动化设施的广泛应用, 以及“零库存”生产的普及, 成为节约物流成本的主要空间。

(三) 物流人才与物流研究方面

主要经验:重视物流人才培训, 物流理论研究与物流实践紧密结合。

在美国, 从企业、行业协会、学校到政府, 都注重对物流人才的培训培养工作, 形成一种多层次、多渠道、适应市场需要的物流人才培训机制。最直接的物流人才培训来自企业本身, 大型物流企业如UPS、FedEx, 以及一些普通规模的物流配送企业, 都有自己的培训机构, 负责对新员工和管理人员进行物流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如UPS物流配送中心, 新员工入职后先要接受一个星期的业务培训, 以后还有不定期的培训, 平均每位员工的培训费达几千美元;其次, 行业协会除促进物流业界的联络、合作和开展物流研究外, 很重要的一项业务就是进行物流人才培训;第三, 学校是物流人才培训的重要渠道;第四, 政府对培养物流人才高度重视, 除提供资金鼓励大学开设物流专业和物流课程外, 还与大学和企业合作共同培养物流人才。

(四) 物流园区建设方面

主要经验:园区建设的动力来源于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把握及经济效益的追求, 而不是政府的需要。

美国物流园区定位为工业园区, 依托仓库、配送, 以多种运输方式的连接体现并发挥物流功能。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决策, 给予赠款、贷款、贷款担保和税收优惠等扶持, 或者以国家投资基建银行管理方式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投资 (如直接资助公路, 铁路和航空运输) 等。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 政府为税收的需要才建设物流园, 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企业提出建设申请, 政府予以协作。当前, 美国物流园投资建设主要采取四种模式:私人投资、某核心企业集中投资、大型专业物流公司 (如UPS) 投资或非专业物流公司投资 (如沃尔玛) 、自然及交通条件形成的物流园。

(五) 龙头效应方面

主要经验:高度重视, 加大扶持。

2010年世界前五大物流企业中, 美国公司占据其三, 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样强势拉动了物流业的发展。美国对龙头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以UPS为例, 其航空物流的国际巨头地位及影响力、世界一流的物流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高级人才队伍及对大量物流人才的需求、长期以来的发展战略实施及计划兴建全球航空物流配送中心的部署等等, 与政府的物流发展规划高度吻合, 从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获得更多人力、物力的倾斜配置, 开辟了机场物流园, 建立了多式联运检索中心, 促成了UPS“世界港”物流基地的建设, 从而大大推动了自身的快速发展。

美国经验对我国加快发展物流产业的借鉴

(一) 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是交通设施体系建设滞后。近几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迅速,

总里程由“十五”期末的4.1万公里发展到7.4万公里, 仍居世界第二位。通过两年到三年的建设, 我国高速公路里程数可赶上美国, 但在建设质量、路网设计和管理水平上, 与美国仍有差距。各种交通方式条块化管理、不规制的市场分割及竞争, 使各方式间缺乏连接和渗透, 成为制约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是物流成本和道路运输费用偏高。一般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的11%左右, 而我国高达16%。根据香港贸发局估算, 我国物流耗去工业品生产周期总时间的90%和总费用的40%, 三分之二的物流支出来自过多的仓储和运输费用, 以及运输过程中的损毁和丢失。另外, 就是我国道路运输效率较低, 而公路运输费用较高。

三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较低。我国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主要环节的运作中, 仍以人工和机械化、半机械化为主, 自动化程度低, 信息技术应用少。

四是缺少辐射功能强劲的超大型物流企业。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外物流企业踊跃进入我国设点, 国内物流企业也逐渐做大做强。但是, 国际一流物流企业真正把地区总部迁入国内的不多, 辐射功能强劲的超大型跨国物流企业还很少, 全国物流企业总体仍然呈现小、散、弱的发展态势。

五是物流园区建设多而不精。近年来, 各地政府对扶持物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建设了大量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 对推动物流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 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的多式联运的物流园区较为罕见, 难以真正吸引大型跨国物流企业入驻, 其龙头带动作用和产业集聚作用发挥不强。

(二) 对我国加快发展物流业的建议

国家经济转型需要现代物流的基础性支撑, 现代物流的难点是综合运输的实现和高效率, 而综合运输的发展必须依靠加快枢纽型物流园区的建设来实现。

1.设立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

按国家对物流园区的建设标准并确立相关定性定量考核体系, 从国家层面将土地、财税、体制创新等政策直接给予园区, 并要求省级政府对应配套, 在此基础上予总结推广。成功的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应具备“四个一”:一个非赢利的规划管理机构;一个完善的综合交通通讯网络;一个有特色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一个 (批) 大型的现代化龙头物流企业。

2.打破条块分割对物流业发展的制约

我国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严重制约了现代物流“点对点”、“门对门”的快速配载及多式联运的有效衔接。为避免“政出多门”、互相扯皮, 可进行一定的机构改组和合并, 以一个专业的高层次机构, 如“物流发展局 (委员会) ”对物流发展及相关政策进行策划、统筹、协调和指导, 一揽子解决行政收费、路桥费太高等物流成本问题, 从而进一步突出物流支柱产业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建立多式联运快速通道

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 应专项扶持, 形成城市间交通网络或物流园区之间的多式联运快速通道, 加强各运输方式间的无缝连接。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业, 特别是铁路集装箱运输业。通过“海铁联运”, 改变目前集装箱陆路运输绝大多数依靠汽车的现状, 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实现节能环保, 对疏港的快捷运输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4.培育扶持大型物流龙头企业

借鉴美国扶持物流龙头企业的方法, 在人力资源、交通设施、用地、税收等方面给扶持企业开“绿灯”, 提供最好的条件。同时, 国家及地方政府应鼓励以关、停、并、转、卖等形式推进园内不同业态物流企业间的整合, 并引导其与国际大企业合作, 用供应链管理模式带动中小企业加盟发展。

5.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网络技术的应用

上一篇:驻点招商工作总结下一篇:剥的成语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