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优秀作品赏析

2024-04-24

平面设计优秀作品赏析(通用8篇)

篇1:平面设计优秀作品赏析

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赏析一

作品赏析一:《最后阶段》 作者:塔丢兹 特列普科夫斯基

作品类型:电影海报

作品的创意思想分析:这部电影波兰电影史上最辉煌的作品之一,影片表现了导演亚库波夫人斯卡本人被关押在集中营亲眼目睹法西斯匪徒大规模屠杀和平居民的事实惨状,颂扬人民在波兰地下工作者布朗尼的领导下所作的反抗斗争。作者的海报用带刺的蔷薇表示了波兰人民不屈的精神。

点评:波兰海报发展于20世纪初期,而20世纪的世界如此不安,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波兰尤其如此,遭受数次亡国之痛。在看起来玄妙的神秘海报中,表达了设计师对国家前途的憧憬,对现实命运的无奈。那些对蔷薇温文而雅的伤感、匪夷所思的想象,表现海报的精髓,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史诗般的宏伟观念和理想。海报将绘画与设计结合的完美典范,通过画笔的描绘可以表达一种情绪、一种态度和一种真实感情。

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赏析二

作品赏析二: 《蜡烛香皂包装设计》

作者:Lucia 作品类型:产品包装设计 作品的创意思想分析:

LUCIA 的灵感来自总裁 Lucie Bernier 纯净的生活方式。她经常到欧洲、亚洲等地区旅游,带回了文艺复兴时期各式各样的设计,有佛罗伦萨人的面料,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家的陶瓷。她希望创造一系列的专业香皂(现在的蜡烛)反映这些丰富纹理的设计。每个设计体现旧世界魅力与现代风味。

LUCIA 用黑白色的标签体现了清洁的肥皂产品,同时抵消了丰富、令人眼花缭乱的旧世界设计的纹理。所以,这是一个在当代的产品设计,标签必须体现这个。该肥皂盒设计与制作的设计灵感来自西班牙、葡萄牙战前旧的肥皂设计。蜡烛盒制作的灵感来自在意大利发现的Pannetone蛋糕。

点评:LUCIA用过去和未来满足目前市场对美的追求。Lucie灵感来自过去传统的难忘回忆,未来感性的现代性。在这里,目前罕见的芳香气味、美丽的颜色和迷人的纹理,使这些小奇迹看起来像珠宝般珍贵。我们已经建立了能够反映奢侈品的真实本质、精神和内在美的产品线。这些精美的包装,让人无法忘怀。

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赏析三

作品赏析三:《条形码设计》 作者:未知 作品类型:平面设计 作品的创意思想分析:

条形码是一个产品的重要标识,我们平时看到的条形码都是黑色的条纹状,估计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包装的触角应该无处不在,但是为什么包装上的条形码始终一成不变?”直到有一天一群日本设计师设计的条形码作品,并且了解到他们也曾这样发问过。

学习有关条形码的技术知识外,这群生活在东京的日本设计师开始对条形码进行有趣的设计。他们根据产品的特点,把一些相关的设计要素与条形码合成一体,让原本枯燥无聊的符号变得生动有趣,并成为整个包装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给苹果汁的条形码加上了半个带叶的苹果;他们给啤酒的条形码设计成一个啤酒杯的形状;牛奶的顶部加上了牧场,甚至在条码的中间嵌入了一头奶牛;他们给广岛的博物馆设计出蘑菇云状的条码„„

点评:条形码做得如此有创意,让人眼前一亮。小细节才能体现一个产品包装的完美性,这样的条形码必然会给产品的包装加分。旦愿日本条形码设计,能够点亮我们中国包装设计师的灵感。

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赏析四

作品赏析四: 《路易·威登(LV)时尚插图设计》

作者:Carolina Amaya 作品类型:平面媒体广告设计

作品的创意思想分析:LV 全称为 Louis Vuitton(中文音译:路易·威登)。1854年,路易·威登先生革命性地设计了第一个 Louis Vuitton平顶皮衣箱,并于巴黎开了第一间 LV 店铺,创造了 LV 图案的第一代,从此后,大写字母组合 LV 的图案就一直是

LV 皮具的象征符号,至今历久不衰。但就像今天一样,LV 的设计很快便被抄袭,此后,平顶方型衣箱随之成为潮流。从早期的 LV 衣箱到如今每年巴黎T台上的不断变幻的 LV 时装秀,LV(路易·威登)一直屹立于国际时尚行业顶端地位,其真正原因在于 LV 有着自己特殊的品牌“DNA”。设计者在模特身后的背景上画上“PARIS”是否也喻义巴黎的第一间 LV。让人感觉仿佛置身巴黎街头。

点评:时尚的LV模特配上巴黎街道背景的插画,就是两种时尚融合到了一起。模特跟插画的色调一致,显得画面十分和谐。漂亮的插画与时尚模特相得益彰,让人充满了对巴黎的向往,对时尚帝国LV的向往。

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赏析五

作品赏析五: 《Yeo Valley酸奶标志设计》 作者:Pearlfisher 作品类型:品牌标志的设计

作品的创意思想分析: Yeo Valley 发布新标识并推出新的系列包装。大罐装(Big Pots)有三种产品系列——全脂牛奶、脱脂牛奶和希腊酸奶。

品牌标志的设计把 Yeo Valley 包裹在一滴牛奶里,诠释了 Yeo Valley 作为世界上新兴乳品的偶像地位。包装设计则突出了大罐装(Big Pots)是 Yeo Valley 酸奶的主打产品,并强调了产品每种味道的天然品质和有机成分。

点评:设计者设计的标志尽量明显并且清晰,让顾客很容易就看见标志,并且记着。绿色的包装也体现了绿色环保的概念,包装上的水果植物可以体现这个品牌酸奶的新鲜程度。提起购买者的购买欲望。商标的设计简洁明了,能够引起品牌效应。

篇2:平面设计优秀作品赏析

我阅读了《b p m f》教学设计方案,对这个方案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对学习者起点水平、认知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她的分析非常合理。因为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特征都将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同一年龄段的学习者在认知结构、学习风格、学习动力等方面又会表现出诸多的差异性。设计的教学方案是否与学习者的特点相适应,或在多大程度上适应学习者的特征,是衡量一个教学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注重了从新课改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出发进行分析,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并根据学习者的特征确定学习策略,并体现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引入新知中,教师创设了问题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初步认识本课要求所学声母,并在跟读儿歌过程中拓展阅读。注重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体现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思想,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知识,采用游戏、儿歌等,引导学生在由读到写的学习过程中,轻松自如,使教学过程快乐而富有情趣。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充满智慧的设计,语文课堂上充满了人文气息。使小学生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受到了良好的人文教育。而且教师设计了

考核评价表,采取自评、生生互评,师评的不同方式,多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针对教学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1.在教学设计中应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2.要注重强调学生的写字姿势,下笔的顺序,位置,并且要让学生观察老师示范的过程,让学生比较书写得美观与否。

篇3:平面设计优秀作品赏析

视觉冲击力是设计与人的互动效应, 它也是“为人的设计”所应具备的设计条件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设计考虑的对象由“消费者”转变为“生活者”, 人的心理体验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人们对动态的敏感性

认知心理学证明, 动感画面比静止画面更能引人注目。如果在两个画面中安排同一个图像, 一张是动态的, 另一张是静止的, 结果是大多数人首先注意的会是动态的画面。动感画面可以给人带来逼真的视觉感受, 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在看到画面的瞬间产生兴趣。审美直觉心理学认为:积极的选择是视觉的一种基本特征。视觉所选择的东西中, 最多的是环境中时时变化的东西, 由于有机体的需要是经由眼睛加以调节的, 对于变化的东西自然要比不动之物感兴趣的多。可以说人们对与动态的敏感性是人类本能的反应, 是与生俱来的心理需求。

在静止的背景当中, 运动的物体很容易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生活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比如, 坐在平静的湖边, 突然间投入湖中的一块东西激起一阵波澜, 我们的视线会转移在荡漾的湖面, 引起注意。由于运动是最容易引起视觉强烈注意的现象, 所以人们对动态的敏感性随之体现出来。它也是视觉冲击力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人们对图形的敏感性

图形易于吸引人的眼球, 引起人们的关注, 是信息传播的起点。从人的视觉生理结构中我们得知, 人的视觉有视点的限制, 同一视界内不能感知周围的其它对象, 只能清晰地认识我们所关注的事物。人的视觉生理功能对信息的读取也有所选择, 不是对图形所有的细节信息都能关注, 而是把重要的信息安排在视觉焦点上。人类自身对图形的敏感度决定了需要对视域中出现的图形进行简化和选择, 运用逻辑分析方法, 提炼出能“点击”人们的某种生理点, 或者让图形蕴含某种能激起人们生理感觉的信息, 就是图形设计者不懈追求的目标。“图形”在此层面的信息传达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 它具有最根本的物质属性, 同时也具有最广泛的沟通基础。不同区域、文化、时代的人们有着类似的生理机制和最本质的共通因数。图形是人们最基本的、最容易沟通和交流的视觉语言, 在不同的国家可能会因为文字语言的交流形成障碍, 然而, 只要运用图形, 问题就会迎仞而解。图形的历史要远比文字的出现久远, 人类在没有文字之前, 已经对图形的表现语言和造型规律有了很深的认识和掌握, 这一点, 从古代的彩陶纹及岩洞壁画遗迹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根据汉字的演变史, 我们可以看出, 最早的象形文字基本上保留了形态的基本信息, 可以说人们对形的理解与感悟是人类共同具有的本能。

图形的意义在于, 一方面, 图形的设计者依靠视觉与思维借助自然形象创造出富有意义的图形;另一方面, 图形的观察者、理解者或接受者, 也就是图形的受众对于图形的理解、接受、引申与充实。“视者能否被图形吸引、注视、欣赏和使用, 是图形的意义能否被理解的前提, 而图形的吸引力和持续力, 全在于形象和形式及视者对意义的直觉。”在广告设计中, 广告图形语言还是最具有信息传播准确性和客观现实直观性的媒介形式, 文字信息往往因为表现水平和受众的理解力的限制而使信息不能准确和完整的传达, 图形语言尤其是摄影图片的应用则体现了绝对的真实感, 另外对于广告受众普遍存在眼见为实的心理, 所以在广告设计当中应用图形更具有说服力与视觉冲击力。

三、人们对色彩的敏感性

色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丰富, 也是最简单的事物。色彩是吸引视觉的重要因素, 它可以渲染感人的气氛, 传达特定的信息;可以通过强烈的对比关系吸引注意, 也可以强化感性的诱导作用。对色彩美的感受, 是人类的一种天性, 人们长期生活在色彩的环境中, 对色彩具有相当的敏感性, 它是使设计产生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条件, 它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 是设计艺术形式美的一种重要表现要素。在现代设计领域, 除了利用色彩象征性表达特定的主题外, 更重要的是利用色彩的相互配合, 创作出适于表达设计主题本身特点的完美的艺术效果。

有人对一本杂志中的广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发现, 黑色与单色结合的广告比黑白广告读者人数高出1%;而四色广告比黑白广告高出54%。这就说明在实际的设计应用中, 色彩的作用尤为突出, 也更能体现视觉的冲击力。历届体育赛事的看台中, 人们用色彩和图案把看台装扮的五彩缤纷, 人潮的涌动组成不同的图案背景, 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成为体育赛事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人们对新奇事物的敏感性

探求新奇的事物是人类的天性, 对没有接触过的新奇事物人们总对其产生好奇心。自然的东西已经习以为常, 意外的发生, 反而让人们感到新奇。广告艺术设计中独特的构图、新鲜的语言、新颖的手法等富有新颖性的表现手法都可以体现视觉的冲击力。由于人们的心理需求有对新奇事物的注目和关注, 对视觉冲击力的追求也正是迎合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 所以设计师在不断的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著名的设计大师福田繁雄被称为“设计界的魔术师”, 他的许多成功的作品就是抓住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 以崭新的视角看待大家熟悉的事物, 变不可能为可能, 获得了引人入胜的视觉冲击力。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罗杰·谢泼德 (Roger Shepard) 在1990年曾做过大致的阐述。“在对人们的大脑是如何对不可能存在的图形作出反应做广泛研究时指出, 人的感知系统会作出细微的调整, 对不熟悉的物体加以特别关注, 如果这些物体与人们所预期的仅仅存在细小的差别, ‘如果某一个物体本身新奇, 并且又与一个具有显著性的物体相类似, 这样的物体会引起我们的密切注意。’在正常的视觉感知过程中, 我们的大脑是这样对自己所看到的是什么作出判断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每一个图形, 我们的大脑都试图从我们过去的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曾经遇到过的图形辞典中找出与这个图形辞典中的所有其他图形都迥然不同, 这个图形或者被搁置一旁不理, 或者大脑开始建立一个新的条目。然而, 如果这一陌生的图形与已有的图形仅有部分差异, 则大脑融入新图形的任务会变得复杂的多, 这部分怪异的图形也因此会引起我们的密切的关注。”

以上四点正是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优秀作品所具备的品质, 也

论我国公共空间水景的不足与对策

张逊 (淮阴工学院江苏淮安223001)

我国公共空间的水景设计这两年得到了普遍和迅速的发展, 但是量的发展并不等于质的发展, 从之前的贫乏到目前成为热门和流行的环境景观, 这个短暂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盲目性。加上我国长期以来在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方面遗留的一些不足在水景设计上也有一定的体现。主要的表现有:

一、对人的忽视

水景设计首先是为人服务, 让人随处感受到水的特性、自然的气息。我国目前的水景还缺乏亲和力, 大部分水景不是以市民的需求作为首要考虑要素, 尽管这两年有一定的改善, 但水景设计中对人的要素考虑还是远远不够。建成的水景可看的多, 可接近、可玩耍的少, 不能满足人的多种需求。结合水景的休息设施和观赏空间设计也经常被忽视。

二、水景表现的单一

虽然我国这两年水景设计丰富了不少, 但公共空间的水景还主要停留在观赏的程度上, 大部分是喷水, 表现形式也不够丰富, 没有挖掘水的众多特性。蕴涵内容和意义的水景较少, 水景还缺乏特色和感染力。

三、水景设计与环境脱节

作为一种有效的环境设计手段, 水景在新建的公共空间到处出现。但很多只是设计师填充场地空白内容, 快速出有效的一种手段, 而不是在确定环境的主题内容的同时进行水景设计。这样就导致了水景缺乏内容和主题, 缺乏与周围环境、地形、建筑之间的整体关系。其结果经常是丰富环境景观层次的手段反而显得环境单调和空白。

四、过于追求气派

一方面表现为规模上的过于扩大和对资源的浪费, 在我国很多公共空间中水景是作为一种市政建设的成就来体现的, 一味追求壮观的场面而无视资源的浪费, 如大型的喷泉需要耗费大量的动力资源和水资源。目前在居住区内兴建的人工湖, 规模也一浪高过一浪。几万平米的比比皆是, 过十万平米的也有在建的。另一方面表现为过于追求形式和风格, 我国目前很多醒目的水景是建立在“风格”的基础上的。欧式风格、地中海风格、日本庭院风格等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在居住区、广场各种空间到处出现。事实上外来符号的泛滥从另一角度来说也显示了自身文化的贫乏。

面对以上的这些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找出相应的对策呢?本人通过对中国广场水景的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水景设计的一大关键在于调动人的参与。有了人的身心投入, 才能使公共空间充满生命的活力, 才富有人性。这也是现代水景区别于我国传统水景的主要特征。这里的参与不仅仅是欣赏, 更多的是对水的体验。水可以被游戏、被接触。在公共空间中尽量创造近水、亲水、戏水、用水的水景。观赏者与水之间尽可能密切的联系, 包括实际的接触和心理上的靠近。减少人与水景之间的障碍, 如在水体的边缘处理上进行自然的过渡, 能引导行人、游人进入水体。观赏者与水保持视觉或触觉上的亲密关系能拉近观赏者与水之间的心理距离。如水面的高低、离观赏者的距离远近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观赏者的心理距离。水

是它们独有的设计特征。现在的设计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 不论设计水平发展到什么程度设计师都要关注人的心理特征, 人们对动态的敏感性、人们对图形的敏感性、人们对色彩的敏感性、人们对新奇事物的敏感性始终是影响设计者决策的因素。

景的各要素设计符合人活动的尺度要求, 能产生亲和力和安全感, 能吸引人进行自发性活动。如尺度宜人的小溪、水渠对儿童就有较大的诱惑力, 体量适当的水景小品也能诱导人去触摸。

表现手法和形式上的丰富是现代水景最明显的特征, 也是我国目前所欠缺的。根据公共空间的性质和环境条件能设计出各式各样的水广场、水庭、水剧场、水雕塑、水幕电影等景观。各种水景通过形态组合、动静对比、秩序和自由、限定和引导、水特性表达各种手法, 能产生丰富的水景变化效果。水体和其他各种造景要素的结合也能产生不同的水景表现方式。

地域和文化的差别的创造世界璀璨文化艺术的根源和动力。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设计具有地域特色或是传统文化特征的人工水景观对市民具有更大的亲和力和向心力, 对于外来的游客来说, 这种水景观也加强了他们对环境的可识别性和对城市形象的深刻印象。

我国水资源的严重缺乏使得创造宜人的人工水景观环境和节约水资源成为一个矛盾体。有效地利用水创造尽可能丰富的景观效果成为我国水景设计的一大前提, 伊斯兰水景以少见多的风格值得我们借鉴。现代水景设计可通过多种方式来达到丰富的效果:

在水景的形态设计上尽量采用有较强视觉效果又对水量要求不大的形式。像雾喷泉、旱喷泉、线喷泉水雕塑等在公共场所都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也比较具有刺激性和时代气息。水景结合雕塑、小品等要素, 能达到丰富的视觉效果。

在水景的整体设计上采用点、线、面、体多种形式来组织空间, 既丰富了空间层次和景观层次, 又能突出重点、明确各处水景的主题和表现形式, 还能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浅水面的水道、溪流和水池还是儿童安全的嬉水场所。

有隐喻意义的水景一般都能以少量的水体表现丰富的内容。现代水景很多水景在视觉上带有文化和地方印迹, 具有表述性而易于理解。像威廉坶斯广场 (Williams Square) 中大片连续的硬质铺装地面上, 一条规则变化的带状小溪沿对角线布置, 水中有一组神态逼真的青铜马雕塑, 低矮的喷泉经过精心的设计模仿骏马在水溪中奔腾时四溅的水花, 造成强烈的动感, 表达了设计师对德州北部空旷的草原景观与其中的牛仔生活的追忆。骏马雕塑和飞溅的水花给所有到过广场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将水作为一种组成元素, 而不是主体内容也能有效的渲染气氛。这种手法在现代环境设计中越来越普遍的出现, 如抽象图案的构成、雕塑语言的表达等方面。水的清澈、可塑性都决定了它是很好的一种组成元素。传统形式的水景设计也是通过对水、木、土、石多种元素恰当的组合搭配来产生氛围和意境。

充分挖掘水的各种特性, 如水的表情、肌理、三态、声音、触觉等特性。即使水量不大, 也能创造出非常有氛围的景观效果。

循环用水, 将处理过的工业用水或生活用水来创造各各种水景观和绿化喷水。绿化喷水可以通过喷嘴的设计而形成水景, 而且这种形式具有随时随地的普遍性, 能很大程度的丰富城市景观。

摘要:由于今天人们的视觉疲劳, 需要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优秀设计作品, 它可以给人们不断触及的视觉环境注入新鲜的营养, 使人们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优秀设计作品的设计特征主要体现在人们对动态的敏感性、人们对图形的敏感性、人们对色彩的敏感性、人们对新奇事物的敏感性, 这些始终是影响设计者决策的因素。

关键词:视觉冲击力,动态,图形,色彩,新奇事物,敏感性

参考文献

[1]《视觉思维》 (美) 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译四川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2]《图形与意义》尹定邦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

[3]《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 (美) 保罗·梅萨里著王波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1月北京

篇4:平面设计优秀作品赏析

其动画艺术系不仅培养学生在传统制作上的能力,更多在全新的艺术形态上进行指导教学。该系是国内第一家与荷兰一分钟电影基金会进行合作,开创工作坊制作的机构,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动画艺术系将“一分钟”影像逐渐变成授课内容。曾经参加第一届“荷兰一分钟工作坊”的卫诗磊老师在国内独立动画领域小有名气,多次参加国内外电影节的经历让他有意识地将影展的形式带入到教学放映中,在一个大的主题下,让不同的学生作出不同类型风格的作品;留学德国的刘恪老师更关注学生作品的艺术构成,拓宽学生视野,尽可能地让学生作品充满更多可能性。

思想大于内容也罢,制作混合体也罢,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用影像、动画、多媒体、纯艺术等各种制作手段,让学生作品中更直接地展示个性,并且与国际化接轨,是北航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艺术系所要展示出来。

生活在某个空间

《车站·发现》

导演阐述:

短片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虚幻、现实和真实,从车站出发,不经意之间被日常生活的琐事所启发,一个小小的站台每天都上演着不同人各自的生活剧,它可以说是我们现在都市生活的一个写照。

虚幻:该部分短片的画面集中在站台的视野里,透过镜子观察对面乘客的喜与悲、聚与散,给了我们一种虚幻不真实感,三列火车的相遇更是将短片带入高潮,镜子里的画面同现实世界的对比体现了虚幻源自真实却不同于真实,虚与实的界限在当今人们的生活里更是越来越模糊了。

现实:这部分的内容都是站台上的广告牌,广告的内容正体现了现在人们生活的压力,现实很真实,却似乎像虚幻一般离我们很远很远。

真实:真实犹如火车通过一般不可阻挡,它带着我们的生活和岁月飞驰而去。

卫诗磊

《车站·发现》是我“DV短片创作”课上的学生作品, 课程结束之后把所有同学的片子汇总在一起做了一次并不严肃的影展,并且在这些影片中找出存在的相似性分成三个单元,其中一个单元很有特点,因为很多学生不约而同地把镜头对准地铁,这种机缘巧合促成了这个相对记录的单元“列车在地下穿行”。

这部《车站·发现》是拍得很工整也很有意思的片子之一,片子是由三个非常有特点的镜头构成。第一个镜头是一个固定机位的拍摄,镜头的构图很有意思,镜头的中间有一个镜子,这个镜子造成了列车出现了几个方向的运动,使画面的张力和冲击力变得很强,视角非常的魔幻。第二个镜头轻松调侃,嘲弄地铁中的商业广告。第三镜头,是一个更具力量感的镜头,这种单纯的镜头语言把现实的力量发挥了出来。不过作为单机位长镜头,此三个镜头做的还是略有瑕疵,没有做到十分的完美,也是本片的一大遗憾。

刘恪

《车站·发现》是个很有意思的系列,尽管它被囊括在一个整体里面。这种表现形式的整体感和片中的真实感交相辉映,给人一种莫名的压力。我们的思绪往往随着每一个镜头而辗转浮动,继而回落于属于自己的现

实,这也正是实拍镜头的魅力所在。这种类似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现场感,更多的是对于我们这个现实世界的思考。正因为如此,作者的想法不言而喻。

DV影像之未完成《成功之母》

导演阐述:

短片本来想以奔跑为主要线索贯穿始终,但我第一次使用DV拍摄,十分不顺手,在室内的镜头花去过多时间,后来的奔跑镜头也反复NG,因此积累了大量拍摄失败的素材,同时也深刻明白了每部短片后需要付出的艰辛。本人秉承“存在即为合理”的观点,将这些素材剪辑到一起,也别有一番拙趣。将这部短片命名为《成功之母》,如我在片头所写那样,成功必然要先经历失败,可失败却不一定必然导致成功。生活就是要不断面对失败和挫折,失败过后,成功在即。

卫诗磊

《成功之母》是由我负责的"DV短片创作课"上的学生作品, 课程结束之后把所有同学的片子汇总在一起做一次并不严肃的影展,并且在他们片子中找出存在的相似性分成三个单元,这部片子来自一个相对实验的单元“游戏而已”。这部《成功之母》是其中最能诠释“游戏而已”这一单元的名字的片子,也在影展中赚足了笑声和掌声。

顾名思义,《成功之母》暗示了这是一部失败的作品,而它的趣味正在于这种失败感。因为开始作者是认认真真地打算拍个像模像样的东西。做了剧本,甚至每一个镜头也做了构思,然而开拍之后,一个又一个失败开始了,演员的假正经、导演的不严肃,让每一个镜头都沦为了花絮,这种自然的情感流露而非表演,确实真实可信且引人发笑。最后又一本正经地按照前期的构思把一个个失败的镜头剪辑起来,让整个影片有了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

每个轻松的失败镜头也恰恰避免了学生作业经常出现的“假正经”、“做作”、“刻意”等让人受不了、不想看问题,让整个片子变得诙谐、轻松,又平易近人。而《成功之母》这个名字也透着一种调侃和不严肃。

刘恪

《成功之母》在表现形式上是非常质朴的,这种相当于普通正片的花絮镜头在其手下反客为主,以正片的姿态面向大众。这部类似自嘲的作品让人看后感触颇深,某种程度上,它所传达的感觉正是我们心底最深处的感

受,这种赤裸裸的真实给了每一个观者反思自己的机会,也是我们要思考的现实。

《大众DV》

以学生作业来说,影片画面难言精致,甚至有粗糙之感,影片出镜的主角只有一个,却直面镜头,大量制造“穿帮”,与“导演”两人共同完成作品。影片以“思路”取胜, 尽管是一堂难以完成的课堂作业,原本是失败的作品,换一个角度,到看到一部影片的未完成,也是一种有趣的尝试。

nlc202309031323

彷徨的初次尝试《李智的一天》

作者:李澍 导演/编剧:李澍

摄影:刘海洋 剪辑:刘海洋、李澍

演员:李澍、黄义、孟溪

制作时间:2012年 作品时长:14分31秒

前期设备:佳能EOS 5D Mark II

后期软件: Final Cut Pro HD

导演阐述:

《李智的一天》以简单的拍摄手法展现大学生彷徨的一天,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短片拍摄,所以剧本创作以可行性和试验性为主。《李智的一天》以主角杀人并陷入疯狂作为影片的高潮与结尾。在剧本创作时刻意尝试使最后的杀人举动显得缺少铺垫且十分突兀,以此验证缺少铺垫的杀人举动是否会显得更加突然,更不可理喻。短片意在表达在浮躁社会中人们也许都埋藏着一颗疯狂的心,当自己的价值观被触碰就会爆发,毫无征兆,毫无道理,正如真实人生。

卫诗磊

《李智的一天》是一次剧情片的尝试,可以看出有着很强的想要表达的冲动,是对于生活有话要说的同学。短片显得非常的用力,有着强烈的叛逆和不乐意,对当下的个人生活有看法,可以从片子中看到很强的自我意识。当然对于作品来说,影片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过还是很难不被李澍的真诚和勇敢所打动。

刘恪

李澍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好玩却又很现实的故事。对于学生来说,剧情片拍摄难度较大,但是年轻人总是想尽办法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感触,然而能力的限制往往导致很多作品流于平庸。李澍的这部短片也许还比较生

涩,但其所表达出的血淋淋的现实却让我们不得不忽略那些细枝末节的技术问题。这种剧情和技术所形成的反差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巨大的张力,更是不可预知的人生。

《大众DV》

比较简单的故事,但影片中黑白画面的转换让影片增加了情趣和可看性。

动画的比喻

《相由心生》

导演阐述:

有人说我要草原的花

有人说我要漫天的光

有人说我要地狱的炎

有人说我要春风的吻

欲望是一抹甘露

欲望是燎原之火

是渴望,关于爱,关于眼泪,关于悲伤

也同样是吞没灵魂的黑夜,关于没有星星和太阳的世界,关于在蛆虫里腐烂的心

满嘴的油污的话语长着一张怪物的脸,在虚情假意里,装作人类,活着

不耻的心追逐着虚伪的泡沫,肆意地认为世界已在怀里,猛然回头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变成了怪物,蜷缩在人群中,颤抖着

口中出祸,由心生相

卫诗磊

商桑不是位喜欢循规蹈矩的作者,她总是本能地和那些既定的套路、规矩保持距离,并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喜欢自己动脑子。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性格。

《相由心生》是部意料之外的片子。最初商桑在和我聊起毕业创作时,说不想做传统的动画,而是拍一部有趣的片子,之后去了很多地方拍素材,比如孤儿院、地铁里。每半个月拿来和我聊一次,她总是在行动中去计划,没有固定的剧本。后来学院引进了一台翻拍架是做材料动画的设备,她又对这个非常感兴趣,用纸上水墨,毛线做了很多有趣的实验(在片尾的部分可以看到一些镜头)。同时,她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是关于“动画的比喻”,把动画语言中“比喻”的成分单独拿出来研究,这是非常有观点的视角。随着对动画研究的深入,也让她最后重新选择动画作为她毕业设计的创作方式,用“动画的比喻”来组织动画,我们可以从片中看到很多“寓意”、“映射”、“暗喻”的成分,《相由心生》可以说是她论文的研究成果的再实践,是一部充满比喻的非叙事性实验动画。《相由心生》声音的设计非常有趣,四两拨千斤,信手拈来各种音效大拼贴,却又不失逻辑,整体控制力很好,让整个片子的气质愈发突出。回过头来看,已与当初的期许大相径庭,完全出乎意料。

刘恪

从制作方法上来看,《相由心生》是很基础的。但是如此简单的作品却表达了很复杂的道理,再一次印证了从一到万,从万到一的逻辑。相对单纯的画面包含了众多的隐喻,如何让观众能够理解并支持作者的意

图,简单的画面就成了某种必需的对应。从这一点来说,商桑的确做得很成功,这成就了《相由心生》成为一部好作品的前提。

《大众DV》

艺术性比较强的作品,可以看出作者具有良好的绘画功底,多种材料的并行运用,与数字影像的结合,形成一种奇特的方式。

忘记自己,找到自己

《隐秘的情感》

(Emotions In The Bag)

导演阐述:

《隐秘的情感》(Emotions In The Bag)是一部被我称为观念电影的片子,没有情节、也没有故事,只是想传达一种生活的感悟,然后求得某些观者的共鸣吧!

整部影片以“人最容易忘记的是自己。——克尔凯戈尔”、“我像村里最年轻的一样年轻,像村里最年迈的人一样年迈。——泰戈尔”、“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而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克尔凯戈尔”三句人生哲言为影片的主题灵魂。以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袋子里的水果为对象,通过它们在袋子里挣脱时的位置转换来演绎各种情绪,从而影射生活中我们的情绪也像这些水果一样仿佛发生在一个透明的罩子中,只是很多时候不自知罢了。

片子拍到最后仍然没有给任何答案,因为任何一种答案似乎都会成为我个人化的观点,因此只是有了一种感受,提出了一个疑问,然后通过影像、二维图片、手绘图稿等一些视觉语言的碰撞与衔接来做了一种传达吧。我想这也正是一个并不了解什么是观念电影的人愿意厚着脸皮把它叫做观念电影的一个原因吧!

结尾延续了我的一贯风格,那就是大家会看到一段看上去幼稚的话出现,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它的出现很没有必要甚至是破坏气氛。但对于这部片子的作者我来说,却是一个做完这部片子后给自己的答案,也是我想做这部小短片的一种真挚与热忱,是感谢更是鼓励。而这所有的一切我相信都将会成为牵动观者的力量。

nlc202309031323

卫诗磊

《隐秘的情感》是视听语言课程的一部课堂作业。独立创作并完成一部时间限制为1分钟的影像作品,是北航新媒体学院的传统。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1分钟看似不长,却是一个巨大的制约。如何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成功讲述一个故事,表达想法,传达感觉,是这堂课的关键,也是对作者化繁为简能力的培养和挑战。

崔佳仅完成版本就做了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全篇的结构和作者的私人感受达到了比较整体的统一,青春期的情绪化感受充斥了每一帧每一秒,伴随着含混不清却又不知疲倦的内心独白。崔佳将属于自己的秘密完全展示在镜头之前,这和伴随镜头的窥探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真人实拍与动画相结合的结构也大大丰富了作品的镜头语言,使其趣味性和可看性大大增加。唯一的缺陷是音效上略显不足,但这并不妨碍《隐秘的情感》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刘恪

《隐秘的情感》中定格动画的尝试很多,让动画与实拍有一个恰当的结合点。并利用常见的道具进行表演,试图传达某种情绪。

《大众DV》

实验电影的有益尝试,动画增强了实拍的故事性,稀释了画面的情绪化。

扫描仪·互联网·一分钟

《常识》

(Common Sense)

导演阐述:

《常识》(Common Sense)是一分钟动画作品。该作品源自我对德国的想象。动画中的播音员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向观众朗读着“德国”的概念。而该概念来自baidu(百度)中的词条解释。随后这段中文解释被键入google(谷歌),翻译成德文,并录下其电脑发音。如何理解一个陌生的概念?我们所获得的常识是“正确”的吗?它们有多少通过网络和媒体之口向我们述说?这些问题都是作品想要探讨的。

卫诗磊

汪梦阳说她的《常识》是一部动画作品,我觉得称之为一部多媒体作品更为贴切些。这件作品的初衷源于北航新媒体艺术学院与德国Kassel艺术学院的一次学术交流,每个参加学术交流的同学都要以1分钟影像为主题创作一部影像作品,除了1分钟的时间限制外,其他诸如内容、题材、创作方式都是不限的。让我惊讶的是,汪梦阳在前期并未使用任何传统意义上的拍摄设备,而是一台普通的扫描仪。这样的创作方式对某些人来说有些匪夷所思,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却又暗合了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特点。从内容上来说,汪梦阳从互联网上借取她需要的资源,通过巧妙的转换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无形中也让百度和谷歌成为其创作班底的合作伙伴。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已经习惯与从网络上搜索我们想知道的一切,搜索引擎的权威性和仅供参考的注解形成了有趣的反讽。我们对网络的依赖已渐渐成瘾,从中获得快感逐渐淹没我们内心对这世界的真实认知。如何在纷乱复杂的多媒体时代找回真正的自己?汪梦阳的《常识》已经给出了属于她自己的答案。

刘恪

汪梦阳是插画专业的同学,她的绘画风格非常具有自己的特点,对于动画来说她是一个门外汉,然而,正是因为这种距离感让她的作品忽略了很多技术层面的技巧,而使人感到非常真实、直接;且有感染力。《常识》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想法,用一个形式感很强的镜头和简单机械的语音组成。这简单的组合,使得观者有一种冰冷的且略有距离的感受,然而每一张的变化和逐张抖动的效果丰富了影片的质感,这些都共同构成了影片的独特气质。

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些气质的传达已经构成了一种独具特点的影像风格,作为一部好的短片的各个元素已经聚齐。

《大众DV》

尽管作品只有60秒,但重复性的信息仍会使观众厌倦,还好在声音上,一个电子女声贯穿始终,使影片形成独特的整体。

卫诗磊

独立动画导演,绘本作者。

现任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

刘 恪

曾就读于德国Kassel艺术学院,主修影像新媒体艺术

自2012年起任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

篇5:bpmf优秀设计赏析与评论

这节课值得肯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设计规范完整,此方案按要求七个环节都具备,而且七个环节环环相扣,完整。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了三维目标,环节紧凑。如案例所示: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观察说话,整体呈现;自主学习,认清音形;编讲儿歌,反馈巩固;快乐拼读,拓展阅读。这些环节,语言表达简洁,整齐,条理清晰,便于教师授课时操作。

2、教学媒体运用恰当。运用了PPT,表现形式合理,简洁明了。

3、在教学评价环节上,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通过自评、教师评、小组评,给每个学生以公平、公正的评价。

需要改进之处:

1)在知识与技能的制定上不太明确,要求学生会写三个生字,课例中未体现出来。

2)既然本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的,那么教师就应让学生结合实际去触摸键盘,认识以前所学字母和本节课的重点字母。3)我觉得教师在第六个环节的设计意图上定位的不好。指导学生看图说话,这一设计意图应是: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真正做到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篇6:平面设计优秀作品赏析

《身边的行程问题》教学设计主要采用抛锚式教学策略(问题解决式教学策略),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和 Excel 工具,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巩固认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并通过课后的作业使学生再次将知识进行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节数学课最突出的优点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问题生活化。首先提出问题,如果要去某地,应如何乘车、如何安排行程。带着问题,学生们分组上网查找前往目的地的车程和路线,在查找过程中相互协作,并对查找到的路线和车程进行统计归纳。利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时间、路程、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们利用Excel工具以网上查到的数据计算出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到达相同目的地所用的时间,以此决策出最为恰当的那一种交通方式,从而将问题解答。这样,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审视现实生活,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其次是在评价上,该老师设计了《学生学习评价量表》和《学生作品评价量表》,通过多种评价方式的选择,充分发挥了不同评价方式的优势,强调师生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篇7:平面设计优秀作品赏析

商学院

实 训 实习作 业

项 目:大学生物流大赛学习心得体会

姓名:刘娅

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物流120

1学号:201206011060

指导教师:杨丽

完成时间:2014年7月2日

心得体会

前言:对于此次的夏季小学期,原本感觉会和其他的专业一样,只是照常照课程表上课,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此次的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是学校为了冬季的第五届大学生物流大赛专门安排的,可见学校对我们的重视。同时通过这次的上机学习,从我自身的角度来说,这无疑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了解到了物流行业现如今的发展前景与面临的发展困境。为了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在夏季小学期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我们主要任务是准备和参与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对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比较全新的更全面的认识。

首先,谈一下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起初看到课程表时,第一感觉是怎么是一个大赛,难道我们要在夏季小学期结束时分组进行比赛,其他的并没有多想。从这两天的学习来看,可见我的见解是多么片面,眼光是多么短浅。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起并主办的一项非营利活动。大赛面向全国大学生,是教育部批准资助的九大赛事之一。“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英文名称:National Contest On Logistics Design by University Students(NCOLD)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举办的一项面向全国大学生的大型物流教学实践方面的竞赛活动,是目前国内最具专业性、权威性、实用性的大学生物流大赛,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

第一届是“安得杯“物流大赛。说句实话,作为一个物流系的学生,是第一次知道安得这个名字,这着实很尴尬。安得物流有限公司创建于2000年1月,系国内最早开展现代物流集成化管理、以现代物流理念运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之一。其隶属于美的集团,同时也对外提供物流服务。在搜集它的相关资料时,对于它在解决运输跟踪分公司普遍关注度偏低的问题上印象比较深刻,安得通过建立呼叫中心,演绎了“全程掌控”新理念。而呼叫中心的建立根本不是我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每一步的实施都是环环相扣的,一些理论上的东西是不能缺少的,例如出台《呼叫中心运输质量监控管理流程》,以此明确各方的义务与职责,为呼叫中心的业务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及业务开展指引。在者通过研究他们的案例,了解到“透明酒瓶”原理,即主动持续补货,对这一原理的了解能够为我在日后的大赛准备中作为重要参考。“透明原理”立在解决供应链中补货不及时的现象,通过建立“主动持续补货”模块,其依据是各销售中心的仓库面积以及库存。具体在补货时还要考虑销售中心的周订单及月订单情况,在“虚拟库存”允许的情况下,再根据各时段的销售节奏进行主动持续补货。

第二届是“邯运杯”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此次大赛主要是针对邯运集团现如今面对的主要问题开展的,在研究邯运集团案例时,发现对于物流成本的控制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品读一些物流大赛优秀作品时发现对于物流成本的控制,涉及诸多方面,物流成本的相关知识是我在日后学习中必须努力的一方面。另外在采购规划方面,一些优秀作品中针对采购的分散,提出了集中采购,集中采购的相关知识老师在课堂上已经教过,在欣赏他们的作品时遇到,顿时感觉有种学以致用的自豪,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我们在日后的学习中必须注意的一点。还有就是对人力资源的问题上,一方面注重团体合作,另一方面注重培训的重要性。现如今人力资源部门从以往的“行政支持”转变为“策略的筹划及执行者”这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培训的作用原来那么重要,这是我在这之前所不了解的,培训的在对于刚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必不可少,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在日后的培训中定会认真学习。

在研究第二届“邯运杯”物流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中,有一个作品对集团的各个方面均做了内部控制分析,而未对它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学过SWOT分析法和五力模型,我想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方法对企业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更加完美的企业发展方案。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学会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我明白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到实际中去,才能真正认识理论其中的意义。同时这次实践也让我更深入的了解到,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在起步阶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总体上看,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尚处在起步阶段,现有发展与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不适应,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而目前物流公司正面临批次越来越多而批量却越来越小等的问题,我们必须扩大规模,加快信息化网络和金融网络的建设,借鉴外国的经验和做法„„

通过学习,我不仅学到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亲身体验了许多物流的操作

篇8:平面设计优秀作品赏析

DAF“反对皮草”国际大学生艺术设计大赛, 创立于2003年, 是以大学生为作品征集对象的全球性公益设计和文化交流活动。迄今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 旨在通过加强大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 尽可能的消除潜在的及未来的皮草消费者, 同时加深公众对动物保护事业的了解, 唤起公众对生命和关怀和尊重。

DAF中国赛区评委包括中央美术学院第七工作室导师、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师肖勇, 国际平面设计联盟 (AGI) 会员、深圳平面设计协会主席毕学峰,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作家王小峰, 《头脑风暴》主持人、耶鲁世界学者袁岳、九一创作协会会长李博峰, DAF中国赛区主管张洋, 瑞士知名电影导演Mark Rissi和瑞士电视台主持人Lolita Morena等。

二、《醒醒, 妈妈!》评析

海报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艺术, 是一种大众化的宣传工具。海报设计需要调动形象、色彩、构图、形式感等因素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 它的画面应有较强的视觉中心, 应力求新颖、单纯, 还必须具有独特地艺术风格和设计特点。获得2008年DAF中国赛区海报组金奖的, 是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冯辰创作的《醒醒, 妈妈!》, 这幅作品还在同年11月举办的DAF全球人气奖及DAF国际年度大奖的评选中摘得桂冠。

从设计风格上来看, 《醒醒, 妈妈!》具有“反对皮草”海报设计的创新之处。之所以他的作

品能从中国赛区5000多份作品中突出重围, 是因为大量作品的创意都是以血腥、残忍为出发点, 这种表现方式对受众来说是一种直观的警觉, 但他的作品却摒弃了一切血腥的图案, 走温情路线。

“反对皮草”的话题总是显得很沉重, 而且以往的设计都是站在人的角度来诠释主题, 这样的设计不免显得过于主观。《醒醒, 妈妈!》尝试站在动物的角度, 通过动物之间自然流露的真挚情感去表达主题。本着以情动人的基调, 作者首先设计了一个故事, 从中选取场景做为海报画面, 经过比较和多次尝试, 最后选中已经找到家人、耐心等待家人醒来的那一幕。“等待”这个词很关键, 体现出盼望亲人归来的热切心情。在这样的情景中, 作品通过拟人化处理, 成功赢得了观者的共鸣。

三、《NOT FUR ME!》评析

正因为文化是发源于各自民族和文化的, 所以它自然而然具有各自的特点。很多人认为当代文化发展到今天, 各自的民族性和文化传承都被淡化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中国赛区《醒醒, 妈妈!》与欧洲赛区《NOT FUR ME!》两幅作品中, 东方文化的含蓄与西方文化的直接表现得淋漓尽致。

《NO FUR ME!》是2008年DAF欧洲赛区的获奖作品, 从设计和构图角度来说, 它属于一张典型的西方海报。简短精辟的文案及直白的影像, 都能非常直观的让受众了解到海报所传达的思想。作品运用第一人称视角的拍摄手段将拒绝皮草的行为和意识极其强烈的传达给每位受众, 有一种代替观众回答的感觉。作品的文案非常值得称赞, NOT“FUR”ME巧妙的将英文中的“FOR”与“FUR”做了一个置换, 直接表达了观点, 同时发音相同、意思不同的两个词更加容易引人深思。细小的变化, 体现出作者的文案创作功底。

《NOT FUR ME!》主观性非常强烈, 目的性非常突出。画面中女性“拒绝”的手势和表情置于主体位置, 下方的皮草服饰也不像时装杂志中表现的那般鲜亮。做为一张优秀的摄影作品, 作者选择使用大光圈的拍摄手法, 以达到缩小画面景深的效果。在这幅作品的主体图象中, 除了人物的手势是清晰的以外, 其他事物都有一定的模糊, 这样可以让受众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最希望被接受的内容上。

四、获奖作品反映出的海报设计趋势

1. 画面效果较逻辑关系更重要

如果细看中国赛区的获奖作品《醒醒, 妈妈!》, 会发现作品中有些小细节不算真实, 比如橱窗的式样、皮草服装的款式、狐狸的动态、商品标签等, 都经过了作者的主观处理, 但是这样的处理, 会增加受众对画面所表达的内容的感知, 而不会被其他一些虽然真实、符合逻辑, 但很可能影响信息传达的因素干扰。可见, 在海报设计中, 精准的表达和画面的整体感应该是占第一位的, 日常逻辑并非最重要。

2. 不用文案限制受众感受

瑞士著名电影导演马克先生对中国赛区获奖作品赞不绝口, 在他看来, 《醒醒, 妈妈!》采取了非常感性化的处理方式, 甚至没有一句文案, 但作品主题一目了然。这也是这件作品受到评委一致认可的原因。海报作品并不一定要有文案才算完整, 真正优秀的作品只需要画面就能说明一切, 画面是没有国界的语言。而且据海报作者讲, 他认为文案在海报设计中是很难的, 没有写好的话反而会分散主题。不同的人看到同一幅作品会有不同的感受, 如果文案或标题不吻合受众所感悟的信息, 不如通过通俗易懂的画面来表达。

3. 合理运用数码技术

除了内容上的创意外, 合理的表达方式及技巧运用也非常重要。以《醒醒, 妈妈!》为例, 作品是运用Painter软件进行的数码手绘, 作品中大量运用了数码油画及数码水彩画的创作技巧。数码手绘的艺术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其在表达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表现技巧和方法带有纯然的艺术气质, 在设计理性与艺术自由之间对艺术美的表现, 成为设计师乐于使用的方法之一。

摘要:DAF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大学生文化活动品牌之一, 对增进中外设计文化交流和推广公益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奇闻作文300字下一篇:镜片材料分哪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