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进行换位思考

2023-05-20

第一篇:在教学中进行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陈涛

平时,班主任总爱抱怨学生不听自己的话,不服管教,不自觉,但学生对班主任也没好印象,甚至给班主任起难听的外号,为什么呢?究其原因,这些班主任常常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去约束学生,从不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情绪。一旦你的管理难以被他们接受,你可能变成班级管理中的弱者,这是最难以让人接受的一面。

所以,我认为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重视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其实就是换一种立场看待问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问题,以开放心态对待冲突,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做出与平时惯常思维下不一样的行为。教育中的换位思考,要求教师跳出自我本位意识,从同学、从家长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那么班级管理中的换位思考包含那几方面呢?

一、 “换位思考”是师生间的一座桥梁。

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的管理中应经常换位思考,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处处以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着想,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因素、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从心理上、思想上完全扮成学生角色和学生一道去开创新局面,去感受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行为。为了更好地换位思考,这就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继续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和教育水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想给别人一杯水,你就得准备一桶水。教师只有自己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时以博学的魅力深深地感染学生,从知识的领域震动学生的心灵。因此,我认为,教师要成功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要有相当的专业知识。要赢得学生的尊重,不仅要有较高的教学理论水平,还要有研究教育规律,解决和引导学生心理、生理困惑和疑难问题的能力。

2、把学生当作合作者,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首先现在教材在改革,教学手段在改进,多媒体、电脑走进课堂。学生受各种传媒信息的影响,他们视野开阔,思想开放,对事物接受快,反应敏锐,可以说现在的学生已走在了时代的前面,比许多成年人更具有时代信息,老师并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所以在课堂教学和班会课以及所有活动中,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机会来锻炼和展示。其次现在的中学生,心理上处于“断奶期”他们渴望成人化,模仿力强,希望长辈能与之和平相处,理解并接受其观点和见解。作为班主任,如果不是仅仅像干活那样履行职责,而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就能融洽师生关系,班主任所制定的有关班规、班纪就容易落实、执行。学生需要的不仅是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的老师,更希望老师能像朋友一样与之相处。换位思考,多去发现表扬学生的闪光点。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在教育学生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学会倾听,多与学生交流沟通。

在班级管理中,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走进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家庭等各方面情况,把握学生最敏感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倾听,多与学生交流。

在与学生交流时,一定要做到平等,不居高临下,不摆出师长架子,要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只有真诚的,平等的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信任你,才会把心里想说的话毫无保留的向你倾诉,你也才能够走进他们的内心,彼此推心置腹地交流。这样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支持和配合,产生凝聚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有丰富的涵养能容忍学生的过激言行,宽容学生的冲撞和反叛。

教师批评、惩罚学生,大多是为了孩子好,为了纠正他的不规范行为,可是往往在批评惩罚学生时,会出现个别差异所带来的顶撞,逆反或是不接受的情况。这样便有可能出现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粗暴地对学生实施更强制、更强烈的惩罚,导致惩罚过度。班主任若有宽广的胸怀,有丰富的涵养,爱生如子,能容忍学生的过激言行,必要时作适当的冷处理。这样,能使一些尖锐的问题得到缓解,也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

二:“换位思考”可以化解矛盾,是解决同学之间纠纷的重要方法。

在班级事务中,班主任处理同学之间的纠纷是司空见惯的。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批评教育,直接判定谁是谁非,学生往往认为老师偏袒对方,所收到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发生纠纷的双方并不能冰释前嫌、化“敌”为友,今天和这个同学发生纠纷了,明天还有可能和另外的同学发生纠纷等等。所以这些纠纷,说大不大,并没有什么原则上的错误,但是说小也不小,它可能使学生对同学、对老师、对这集体有情绪,影响到班级的团结稳定。

如果利用“换位思考”来让学生自己来解决这类问题,从经验来看,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还能很好的培养他们的“换位思考”意识,为以后再次发生这样的问题起到一个屏障作用,而且还能很好地去协调解决周围其他同学之间的纠纷,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老师可以在提问中将纠纷问题解决。

1、问学生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自己讲述事情的经过。开始学生往往带着自己的感情色彩,且情绪都较激动,但通过倾诉和老师耐心的倾听,他们的激动情绪已得到了相对缓解。

2、问学生觉得对方错在什么地方。这时学生往往会把责任推给对方,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必然程序,也是为下一步做必要的铺垫。

3、问学生“如果你是他,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这时老师又把球踢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了。当学生站在对方角度时,往往开始意识到对方行为的合理性和自己的偏颇,对自己的行为已不那么理直气壮了。

4、问学生如果他是你,他该怎么办。当把对方换成自己后,经过进一步的换位思考,这时学生已经能较全面地考虑双方的需要,理解或谅解对方的行为。

5、问学生如果他是老师,应怎么解决这件事。这时学生往往已经不生气了,大都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纠纷已经不了了之。这时老师可以再趁热打铁,教他们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妥善处理日常纠纷和矛盾。

老师的理解和倾听,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理解老师的出发点,不仅化解了学生之间的纠纷,且让他们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学会怎样去面对生活中的日常纠纷,让学生在解决纠纷中不断成长。

三、换位思考有利于家校联系,更好地教育学生。

家长对待子女学习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孩子学习还比较重视,自己不懂管教,但对学校老师充满了信任与期望,与老师比较配合。如此家庭的孩子学习都比较自觉,也比较好管理。第二类是受观念束缚,对孩子的学习无所谓,平时属于不管不问型。如此家庭的孩子要么自觉懂事,学习自理能力很强,不用老师操心;要么丢三拉四,学习习惯很差,缺乏学习的动力与责任心,经常不做作业让老师头疼。第三类是极少数属于蛮不讲理型,对子女的学习根本不重视,不懂得与老师配合,老师找他还嫌老师烦。如此家庭的孩子往往也比较自私难管理。如何面对形形色色的家长,让每一位家长对学校对老师表示满意并积极配合?通过换位思考,我这样做:

1、理解家长

凡事多以家长的角度想想,及时与家长联系、商量、沟通。学生进步了、退步了都要沟通。并注意与家长的谈话技巧。进步的总是先感谢再鼓励,退步的则帮助一起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告诉家长不用着急,只要和老师配合一切都还来得及。决不让家长感觉孩子退步了老师今天是来告状的,而是让家长们感觉到我是真心实意地为他们的孩子为他们的家庭着想。这样的交流沟通,家长容易接受而且还会感激我们班主任,会主动合作管理好孩子。

与家长有了很好地沟通,就能得到家长的信任、支持和理解。即便学生的成绩、表现不尽人意,家长们也会有个客观的评价,少几分埋怨。这样更有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

2、赞美家长

学生喜欢受表扬,需要夸奖,家长也需要赞美。只有不断地赞美,家长才会不断地支持、配合我们班主任的工作。

家长打电话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我会在班里赞美。家长在试卷上签个意见,我也会在班里赞美。告诉学生,这是奖励爸爸妈妈对你学习的重视,并让学生把这赞美回家传达给家长,表达老师对他们重视孩子学习、配合老师工作的谢意。实践让我发现,得到表扬的家长会更加关心孩子的学习,起到了小手拉大手的效果,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家长也成了班主任的朋友和好帮手。

3、直面家长

平时,班主任与家长的接触最多。时间长了,许多家长会在班主任面前流露出对学校、对某个任课老师的看法。那么,作为班主任就要直面家长,做好学校的宣传者,维护学校和每一个任课老师的良好形象和正当利益。

如果家长的看法是肯定的,我会帮着一起赞美学校、老师。如果家长的看法是否定的,有了不必要的误会,我会跟家长解释,消除误会。让每一个家长对我们的学校、对我们的老师都充满信任与信心。同时,潜移默化中也提升了家长对我们班主任的信任度,更有利于工作的深入开展。

近几年,随着中高考制度的改革,优质生源都流向城市。我们宁远中学的学生越来越差,班级管理是每个班主任头痛的事。但新世纪人才培养有赖于民主、和谐、合作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和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努力用“换位思考”的管理理念,营造一个健康、和谐、民主、温馨的学习环境,教师要置身于“民主”之中,建立起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师

生关系,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家长平等交往、交流、对话、沟通。教师由教育的操纵者、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才能舒展天性,发展个性,生动活泼地成长。一个良好的班级体,经常开展这种换位思考,能使很多问题在未发生时就解决掉。一个好班主任应经常将自己当成学生的一员,处处以学生的角度来管理班级,将会使你管理人的班级活动而不失严肃,团结而不紧张。以"换位思考"的思想管理班级,我相信最终能获得成功的。

第二篇: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编号:石- 文章题目: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作者

张爱娣 内容提要:

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学并列为地理科学的两大支柱。高中地理课程必修2主要是侧重人文地理学习,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尤为重要。但是人文地理在实际教学中容易产生肤浅化、政策化、口号化的现象,教师难以设计出好的方法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科学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是突破人文地理教学瓶颈的有效方法。本文就如何针对人文地理教学案例的特点进行案例选取;如何以案例为载体,进行人文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学习;如何运用归纳与演绎的方法使用案例等方面,结合教学实例进行了阐述。

主题词:高中

人文地理教学

案例教学 正文:

人文地理是系统地理的重要分支之一,与自然地理学并列为地理科学的两大支柱。高中地理课程必修2主要是侧重人文地理学习,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是人地关系的教育必须要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和社会现象进行,②是人文地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直接的关系,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平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觉得人文地理教学内容不好教,学生也认为人文地理学习不如自然地理有挑战性,学着没意思。我认为教师难教不是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深奥上,而是主要表现在人文地理教学容易产生的肤浅化、政策化、口号化的现象,教师难以设计出好的方法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人文地理的内容大都为贴近社会实际、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当深入分析课标要求和人文地理的课程内容时,我们会发现紧密结合社会现实,科学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是突破人文地理教学瓶颈的有效方法。下面就结合一些教学实例谈谈我对人文地理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针对人文地理教学案例的特点进行案例编选

好的案例是人文地理教学成功的关键。在进行人文地理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思考:选择什么样的案例?案例的作用是什么?我认为人文地理案例的形式应丰富多样,可以是文字式的材料、小故事,可以是视频图像,可以是几张照片、图片、甚至是漫画,也可以是它们的有机组合。不管是何种形式,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具有时代性和真实性,蕴含着人文精神;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彰显着地理的学科价值;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学生感兴趣。

(一)案例要具有时代性和真实性,蕴含着人文精神。

人文地理的案例一定要来源于生活,真实可信,并具有时代感。这样的案例才会引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思考现实问题的意识。例如我在分析中国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将北京市唐家岭地区形成底层大学生聚集区和“蚁族”现象作为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在畅谈如何解决人类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时,向学生介绍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慢活一族”;在指导学生学习人口迁移相关知识时,用自己的小家庭为蓝本讲述《 吴宇在北京的“幸福生活”》,这些案例因其客观、真实,时代感强,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将学生的思考引向理性和深刻。

上述案例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蕴含着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文地理课程的重要价值所

2 在。当教师所列举人口迁移案例有血有肉,充满人文关怀时,学生不仅能通过案例去解析、探究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更对教师出示的两句话“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布洛赫《希望原理》,把技术劳动力从不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的移动是“颠倒了的外国援助” ——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的人文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因此具有人文精神的案例,更有利于学生形成从情感、精神、文化层面理解和处理事物的人文精神。

(二)案例既要有学科特色,又要有可读性,学生感兴趣。

人文地理的案例既要有学科特色,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彰显着地理的学科价值;又要有可读性,学生感兴趣。如果节节课都是材料分析,久而久之学生必然厌烦。所以教师需要巧花心思,对案例进行适当的加工增强其趣味性,并变换案例的形式使学生有新鲜感。例如在讲农业一课时,在案例内容的选取上我选取了网易总裁丁磊投身养猪业一事,并且使用了漫画形式呈现案例,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附1:漫画形式的案例

快乐猪倌“丁磊”

3 附2:故事形式的案例

阿茨土尔克先生的“烦恼”

阿茨土尔克先生是土尔其人。“我们村子里的许多人很早就来了德国,因为村子里的土地不能养活大伙。我也和朋友一起来到斯图加特。很幸运,刚开始我们在一处朋友处找到了住处,后来又在一家汽车制造厂找到了工作。第一年对我来说不太容易,因为德国很多风俗习惯和土耳其不一样。现在我已经在这里呆了十八年,我和德国人相处的很融洽,同事中也有知心的朋友。但是我还是土尔其人,我们居住的那个区有土尔其人商店、土尔其人餐馆。当然我们也有另外的问题。”她的女儿赛非进了屋,她穿了条牛仔裤、T恤杉,长长的黑色头发披在肩上。“父亲让我回土尔其人结婚。他已和村里的一个男人讲好。但我不愿去,我不愿穿那里的妇女现在还穿的长长的黑袍子,我不愿戴头纱,不愿服从我的丈夫。”父亲打断女儿:“在德国的这些年使她养成坏习惯。她居然敢不听从父亲,她该回家乡去了。”赛非说:“我在斯图加特出生,我的德语比土尔其语要好。但是在德国,别人都对我说“你是土耳其人,在土耳其,人们又说:你是德国人” (人口迁移一课使用)

二、结合教学实际,灵活选择案例使用方法,创设案例学习情境。

在人文地理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有利于教师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能够较好地避免在教学中出现照本宣科,将教材的内容复述给学生,不做或缺乏分析和讲解的现象。但是在案例的使用中,又要防止出现将教材抛掷于一边,孤立地讲解案例内容的现象。在使用案例时注意与教材学习材料的有机结合,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

(一)以案例为载体,进行人文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学习。

4 教师将案例放在一个情境中使用,可以单纯地作为课题的导入;也可以用于教学过程中的讨论探究环节,以突破的教学重难点;甚至是用案例来承载整个学习活动。案例的使用过程应该是以案例为载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学习的过程。

例如在讲解《人口迁移》一课时,依据高中人文地理的学习特点和课标要求,我制订了以案例讨论法为主和图表数据分析法为辅的教学策略。并结合教材特点和现实情况编写了两个案例,一个是《 吴宇在北京的“幸福生活”》,一个是《阿茨土尔克先生的“烦恼”》。第一个案例配上反映吴宇一家人口变迁的照片、北京市二十年来人口数量变化及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变化图、北京市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图、新中国国内迁移图等资料,先后用于课题的导入、分析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第二个案例《阿茨土尔克先生的“烦恼”》结合教材中《德国移民》案例研究中的图表,让学生通过图表图表、案例总结德国移民的特点,分析影响德国外来移民的因素以及移民带来的地域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二)在案例的使用方式上,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地选用归纳法和演绎法。

例如我在讲解农业生产一课时,针对北京的学生对农业生产的类型、特点及发展情况比较陌生的情况,运用了归纳的方法进行案例学习。即先给出两个实例,一个是《中国农民李守田》,一个是《美国农民哥斯特》,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与学生一起分析,得出两类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形成条件和发展方向。 附案例:

中国农民李守田

李守田家住在江淮平原上。全家六口人,上有两位老人,下

5 有两个上学的小孩。李守田承包了8块地,共0.5公顷,农活主要由他和妻子来做。李守田家与另外5家村邻共同购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一台水泵,其他小型农具各家自备。一般情况下,李守田用0.3公顷田种双季稻,0.1公顷田种单季稻,0.1公顷田种其他作物。他家每年约收稻谷3800千克,其中2500千克留作家庭口粮、饲料用粮,其余的1300千克到市场上出售。 附案例:

美国农民哥斯特

美国农民哥斯特家住在密西西比平原上。他和两个儿子有600公顷农田,主要以种植粮食和养猪为主,粮食种的是玉米和大豆,而生猪就养了1万头。他购置了4台电脑,这些电脑在日常的农业生产中大派用场:进行生猪饲料配方,配方可达15种;控制每一个猪槽的温度、湿度和洒水等操作;控制粮食干湿度、仓库温度;计算种植量以及杀虫农药的剂量;进行财务决策。此外还从电脑上了解每天的天气状况,因为温度和风力的变化都会影响产量。收成后通过互联网进行交割。在电脑上可浏览到期货市场每个月的行情,并有专家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预测出未来走势。据他所知,方圆48公里内有4家国际型粮食出口公司,每天都对外公布大豆、玉米的收购价格,他家里的电脑都与之联网,一旦觉得价格合适就可以向其出售。

而针对原理性较强的人文地理知识,在归纳法的基础上,可进一步使用演绎法。例如我在讲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时,先通过北京、华盛顿、巴黎的不同城市景观和城市地域结构图进行分析,得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空间布局、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影响规律,再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建筑群的实例进行验证分析。这样也训练了学生从多角度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6 当然,案例教学仅是人文地理教学的方法之一。课堂结构是由教师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和知识、技能结构三方面构成。教师通过创建教学资源的问题平台将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很好地组合在一起,在一个个问题平台的教与学过程中完成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当我们使用案例和相关图表做为问题平台来承载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案例的问题设计和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是否能完全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课堂结构是否做到线索明确、环环相扣?这些都需要教师系统思考,合理安排。

参考资料: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2004年3月

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教师应怎样进行换位思考

人性化的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将心比心,和学生做一个换位思考。想想遇事时我们会想得到什么,不希望得到什么,然手就把想要的给予学生,避免将害怕得到的施加给学生,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么样进行"换位思考"?

赏学生所长。学生有被欣赏、肯定的欲望。教师 要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赞扬他们的优点,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除学生所疑。教师要授业解惑。还要信任学生,解放学生。把教师 "导"转化为学生的探索性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宽学生之过。教师要谅解学生的过错。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学生的错误要客观分析,正确面地,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总之,教师要多和学生们接触,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在实际工作中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案例中,黄静华老师就是从了解学生入手,知其所想,走进也学生的心里,只有让学生做到"亲其师,学其理,信其道",才能有效地开展好工作。

第四篇:学校管理中的换位思考

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如果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甄别事情的曲直和真伪,互相换位思考的话,则可以化解许多矛盾,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和合作的氛围。

领导对教师的换位思考

在领导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中,经常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如果领导“换位思考”,转换一下角色,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对方的处境、情感和利益,那么,矛盾就少多了。

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是干群关系,这种关系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法定的上下级关系,另一方面又是相互尊重与信任、爱护与关心、理解与同情的民主、平等、竞争的同志关系。

领导的换位思考,表现在对下级的关心、爱护、尊重和信任的程度上,同样一件事往往由于领导处理方法不同,效果就大相径庭。

例如:去年,我校被上级批准为聘用合同制试点校,重新进行了岗位设置,结果有11人没有了岗位。对这些人员如何安排?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我们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把自己置身于他们当中,为他们解决困难,安排一部分教师做后勤工作,把几名青年教师送到别的学校工作,让一部分老教师提前离岗。 如何对待提前离岗的老教师?我们在经济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决定给提前退休的老教师每提前一个月给予200元经济补偿,待办完退休手续时一次付清。暑假还带着这7位老教师外出旅游。开学又为他们召开了隆重的欢送会,会上,青年教师为他们送上一束鲜花、一份礼物,这既是一种温馨的祝福,又是一种深深的谢意。校长则代表全体教师向他们深深地鞠躬,感谢他们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几位即将退休的教师激动得流下了热泪。这次人事制度改革,做到了离开的高兴,留下的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形成了激励竞争机制,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领导要时时换位思考,在各项改革中既要有力度,还要考虑教师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主观武断,才能得到老师们的拥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领导换位思考,要顾全整体利益,胸怀大志,豁达大度,能宽容属下在工作中出现的缺点或失误;领导要推功揽过,平易近人,不抱成见,疏导主流,不揪“旧账”,团结同志,携手前进。 教师对领导的换位思考

教师会对学校领导的工作进行评价,当个人利益受到损失的时候,有的教师牢骚满腹,埋怨领导不公平,不能够冷静分析自身的原因;有的教师在疲惫的时候,埋怨领导施加的压力太大,等等。

教师在对校长工作评价时要实事求是,不要带着个人恩怨,要时常站在校长的角度,统观全局地看待事情,校长并非完美无缺,即便有缺陷的校长也非一无是处,只不过所处的工作岗位不同罢了。即使校长工作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有错误,也要站在朋友的角度去谈心,提出合理化建议。要求校长大度,自己首先要大度;当校长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真诚理解,热情帮助。

教师对学生的换位思考

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努力使学生做到自尊、自主、自强、自重,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希望不断得到老师的理解、信任和鼓励。教师要时时变换自己的角色,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换位思考。

教师对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接触他们、了解他们,知其所想,知其所爱,知其所难,才能想办法去打开他们的心扉,使学生真正做到“亲其师,学其理,信其道”。当你了解了学生,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们需要的是什么,需要老师怎样去做,才能使他们得到鼓励、得到尊重、得到信任、得到进步,从而取得成绩。

我校有一名学生患有严重的癫痫病,缺少自制力,在集体中我行我素,但是班主任祖老师却没有一天放弃对他的教育,时时提醒自己,假如我有这样的孩子怎么办,总是站在家长和孩子的角度为他们着想,为了寻找教育这种特殊学生的办法,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安定医院听讲座,几年来,在祖老师的耐心帮助与诱导下,该生无论从学习上,还是从纪律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家长感激不尽。 每个学生都有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的理想和尊严,他们渴望得到属于自己的各种权利,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认可和尊重。这种自尊心正是进步的内驱力,如果这种自尊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得不到老师们的理解和支持,孩子只有破罐破摔了。要想孩子之所想,爱孩子之所爱,经常换位思考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和前提。

第五篇: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命题教学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命题教学

一、命题要有一定的原则性

(一)命题应突出体现基础性

新课程理念要求关注学生发展,恰当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新课程教学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依然是“基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其它基础的载体,扎实的“双基”是提高数学素养,发展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础,是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命制的题目要把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首位,针对学生在该学段的学习内容,命题要点多面广,难度适宜,着眼于基本要求,考查全体学生的基础情况,尽可能把所学过的重要概念、公式以及基础性的知识融汇其中,试题的难易度要以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的目标为底线,要按照《标准》的要求,避免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题目,使大多数学生在练习时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重视课本教学,摒弃“题海战术”,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教育价值。

(二)命题要突出体现知识的发展性

命题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应突出体现它的发展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能力,由于学生的认知起点不同,思维发展也不一致,对于一些思维层次比较高的学生来说,应给他们提供一些深层次思考的问题,鼓励他们向知识更深、更广处发展。为学生们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

数学知识本身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这个过程,初步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要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的命题要充分体现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

(三)命题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践,重视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社会生活实际,又应用于指导实践活动。能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世界,并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处理周围的问题,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为加强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应用题要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或其他学科知识,如银行存款利率,节水节电问题,低碳生活等富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挑战性,时代气息与教育价值较强的内容,这种做法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关注身边的数学,培养他们从实际问题中形成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意识。

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学生更易理解,更容易接受!

(四)命题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命制的试题不超纲,要围绕双基进行命题;

2.既要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双基”的情况,又要考查学生的能力,包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尽可能编写一些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试题;

3.提问的方式,设置的解题任务的情境要新颖,形式要多样化,不落俗套,既要有重点,又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

4.命题的条件与结论要匹配,不能违背数学概念和原理;

5.应有多种解法,尽管某试题有较好解法,但不拒绝其他方法的使用;

6.题干表述要清楚,简单扼要,含义明确,用词准确,不能随意理解,不能模棱两可,图形要正确。提出的要求合理、准确、明了;

7.难易要适当,要有较高的区分度,即能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拉开学生的档次;能考出学生的真正的水平。

总之,命题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要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努力创造探索思考的机会与空间。同时注重考查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在命题的创新上要有所作为,既要利用各种传统题型,又要适当采用新颖的题型,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更多地融入试卷之中,使中学数学命题能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汇报下一篇:召开会议的通知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