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下跌,煤化工产业何去何从——2015石化行业大猜想之三

2022-09-10

近几年, 现代煤化工成为我国化工行业当之无愧的热点。它在我国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也肩负着煤炭高效利用、煤炭和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期望, 项目上马曾经轰轰烈烈, 相关企业信心满满。然而, 2014年, 我国现代煤化工却由热转冷。从《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删除现代煤化工项目, 到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规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通知》, 再到《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2014~2020年) 》等政策, 被市场解读为国家对现代煤化工发展的态度开始转向的风向标。尤其是近期国际油价下跌, 现代煤化工企业的成本优势不复存在, 更引发了业界的大讨论:2015年现代煤化工产业将何去何从?

2014年, 油价的暴跌让人始料未及。当年最后一个交易日, 纽约商品交易所2015年2月主力原油合约跌85美分, 收于53.27美元/桶, 相比2013年12月31日98.42美元/桶的收盘价, 一年内下跌了46%。进入2015年, 国际油价并没有止住下跌的脚步, 1月5日和6日, 纽约油价再度连续大跌超过9%, 一举跌破50美元/桶的重要关口。国际油价暴跌, 已经成为一张推倒的多米诺骨牌, 深刻影响着石化市场和石化产业的生产经营。

那么2015年, 油价还会延续跌势吗?

油价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国际油价如此快速大幅下跌, 至少说明了投资者对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强烈。并且近期世界经济的实际表现也确实难如人意, 不可能在短期内扭转石油市场的熊市。当前, 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结构性矛盾凸显, 欧洲、日本处在经济通缩的边缘;美国经济率先复苏但力度有限, 且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大幅提升了其国内油气的自给自保能力;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升级的现实, 经济面恢复强劲增长尚需时日。

凡此种种, 无不表明至少在2015年低油价很可能成为一种常态, 在欧佩克坚持不减产的情况下, 国际油价不排除在某个时段下探至40美元/桶甚至更低的水平。但从全年来看, 油价长期保持在50美元/桶水平以下是很难想象的。综合业内人士的分析, 在无重大利好的前提下, 原油的疲弱态势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但下跌空间已不大, 2015年原油市场或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油价快速探底后可能反弹, 随后将是较长周期的低位震荡盘整。

此种油价新常态, 又将给石化市场及石化产业链带来什么样的深刻影响?

从2014年石化产品市场的波动来看, 原油暴跌的影响已经大过了石化产品自身供需的影响, 原油通过生产成本主导了石化产品的价格走势。近九成的石化产品价格跌落, 领跌品种价格腰斩, 不少产品跌幅逾40%。很多企业出现效益滑坡、经营困难、投资停顿的情况, 对后期的市场走势也变为谨慎观望。

2015年, 低油价常态化带来的连锁反应将深度显现。笔者判断, 由于产能过剩、需求低迷, 国内石化市场整体将延续2014年的清淡行情, 在油价的引领下持续低位。但局部热点会放出异彩, 一些前期超跌品种可能趋稳回升, 各行业效益状况分化加剧, 产业转型升级的信号愈发强烈。

进入新世纪以来, 油气开采业一直是我国石化行业增收创效的中坚业务, 但这一局面在2014年彻底扭转, 其实现利润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比重创下近年来的新低。2015年随着油价的重心进一步下移, 国内油气开采企业的盈利状况可能进一步恶化。与此同时, 中国扩大原油战略储备迎来了难得的契机, 但仍需要把握好时机和节奏。

原油和大宗石化产品价格同步下跌, 看似对炼化企业影响不大。但现实情况是, 国内炼化企业购买原油和出售成品油之间存在两三个月的时间差, 在油价下跌周期就意味着买高价原油、卖低价成品油, 这一现实状况在2014年已经让国内炼化企业苦不堪言。尤其是地方炼化企业, 由于不堪忍受巨亏近期已出现大面积停产减产。可以预计, 如果2015年相关部门不在原油进口、成品油定价机制、炼油补贴等环节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在油价继续下行的情况下, 炼化行业效益大滑坡、部分地炼企业关门破产应该不是危言耸听。

现在油价已全面跌破国内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企业的盈亏平衡点, 2015年现代煤化工将经受生死考验。但毕竟现代煤化工承担着中国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 作为一项前景依然看好的新兴产业, 国家理应在这个产业面临生死关头时加强引导, 对合规的试点示范项目给予支持。当然, 现代煤化工项目自身也应加快探索创新的步伐, 在节能降耗增效、安全环保、运营管理等方面多出经验、出好经验。

对于量大面广、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化工企业而言, 油价下跌的影响很难一概而论, 但总体而言利好因素更多。尤其是与人们衣食住行等刚性需求紧密相关的农化、化纤、染料和颜料、涂料、新型化学建材、药化、食品添加剂等行业, 甚至将从此轮油价大跌中获益。这是因为, 油价大跌带来的一个直接影响是化工行业的原料成本显著下降, 虽然产成品价格受价格传导及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也会下调, 但经过较长的产业链传导, 产品价格下跌的幅度应明显小于成本下降的幅度, 同时这些行业的市场需求预期又是稳步增长的。

当然, 对于石油和化工行业而言, 最紧迫的问题还是调整升级和提质增效。可以预期, 不论油价涨还是跌, 那些在科技创新、产品差异化和高端化、优质工程和品牌战略、绿色化战略、管理现代化等领域率先动手并干出实效的企业, 一定能借助产业洗牌的机会进一步做大做强。

被界定为现代煤化工的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等五大类煤代油气类煤化工项目, 在我国从最初的论证到现在不过十年光景。而一些示范项目的不尽如人意、环保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及项目经济性的不理想等, 给曾经过热的煤化工浇了一盆盆冷水。2014年下半年以来“跌跌”不休的国际原油价格, 又对立足未稳的现代煤化工猛击一掌。

除了油价因素外, 现代煤化工的最大问题是面临高耗能、高污染、高碳排放的挑战, 这与国家的“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利用总体原则以及构建低碳、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仍有距离。认真研判不难发现, 2015年乃至未来一个时期, 国家对于现代煤化工产业将保持谨慎发展的态度, 主要还是作为技术示范储备来发展。

2020年前国家将收紧现代煤化工政策, 这已是可以预见的趋势。以煤制气为例, 国家最初计划到2020年发展到600亿立方米规模, 而最新消息表明, 政府2020年前将只允许已获核准的4个项目继续开展示范, 产能规模限定在151亿立方米。而煤制油规划也由最初的2015年达到1200万吨、2020年达到3300万吨下调至2020年达到660万吨。这意味着, 已获得政府“路条”以及计划中的项目将大部分搁置。

就2015年而言, 现代煤化工产业可能出现两个重大转折。一是一批项目重新洗牌。这在2014年就已看出端倪。由于跨行业发展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种种力不从心, 去年以来, 已经有大唐集团、国电集团、中海油和华电公司开始剥离化工板块业务, 尤其以我国最早在现代煤化工领域开展示范的大唐集团对煤化工的剥离最为引人关注。大唐煤化工板块究竟以何种形式重组, 又将花落谁家, 2015年将给公众一个交待。预计2015年将有更多现代煤化工项目出现并购重组。

二是一批项目会停缓建, 更有取得“路条”的项目被放弃。国际原油价格一路狂跌, 使煤化工的投资风险骤然增加, 加上政策规划的调整, 预计此前已开工的一些现代煤化工项目2015年将放缓建设步伐, 甚至停建。一年前国家对煤化工项目开闸放水, 发放了一大批现代煤化工项目“路条”, 而如今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 估计不少地方和企业会放弃“路条”, 不再考虑上马现代煤化工项目。这意味着, 一度一哄而起、热到发烫的现代煤化工进入“蛰伏期”。

但已建成的示范项目, 以及部分有技术、环保、资源优势而充满信心的在建项目, 会继续承担起“探路”的重任, 甚至将更受重视。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中央能源工作会议传递出的信息看, 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仍是能源领域的总基调。基于我国富煤少油缺气的资源禀赋,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 今后50年内煤炭仍将是主力能源。现代煤化工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新兴产业, 从长远看, 其前景仍然被各方面看好, 是我国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尽管国家现阶段政策有所调整, 但现代煤化工发展的理性回归, 对这个产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件好事。

而国家更有可能在这个“蛰伏期”集中精力抓好示范, 着力解决煤化工产业装置大型化、优化工艺技术、提高转化效率、促进节能减排、降低对环境影响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政府将考虑从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升级等多方面进行规范和管控, 适当引导过热的投资回归理性;加强对现有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的组织、扶持和经验总结, 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关键技术攻关, 突破现有的瓶颈。

上一篇:重庆市垫江第六中学校下一篇:石油化工关键设备的安装管理研究